發布時間:2022-03-27 09:02: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路基巖溶處理施工技術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前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基礎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西南地區的建筑行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飛躍。西南地區地理條件特殊的特殊性,尤以喀斯特地貌顯著,給鐵路、公路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危害。特別是在路基施工中,巖溶地質嚴重影響著地基承載力及路基安全穩定性能,尤其在新增二線施工地段,列車的反復行駛,列車震動會使營業線、拓建線巖溶區坑洞范圍進一步擴大,以致造成地基基礎開裂,下陷,對行車安全帶來致命的影響。
2工程概況
禾家村車站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境內,根據巖溶物探成果及先導孔勘察報告顯示,工點區共計實施的1028個鉆孔中有802個鉆孔揭示溶洞存在,容腔多呈串珠狀分布,最大規模約3.2m,多呈半填充狀態,遇洞率25%。巖溶單孔線溶率8.2%~10.6%,結合工點區域地質及地形地貌綜合分析,工點區屬覆蓋型巖溶中等發育區。
3巖溶處置原則
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富含地下水,地下水上下波動趨勢造成使石分界面處土洞內土體流失,地下水的降低造成洞內產生負壓,導致洞穴的塌陷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為降低地下水位上下波動的影響,在土石界面上3m、下5m范圍內注漿,形成隔水層。按照“先探后灌、探灌結合”的原則,路堤填筑前,應先采用地質雷達、高密度電法等物探技術,普查基底下的溶洞分布情況,找出物探異常區域,然后對物探異常區域采用鉆探方法進一步驗證摸清隱伏巖溶的分布情況及發育特征。巖溶發育及分布情況查明后,按照“鉆探先行、注漿隨后、邊探便鉆、邊注邊查,及時調整”的原則實施。
4巖溶處置方案選擇
覆蓋性巖溶以①序孔作為先導孔,進入土石界面以下不小于10m,如發現溶洞,鉆孔深度要求進入溶洞底板以下不小于2m。②序孔在①序孔正方形內插加密,一般情況下進入土石界面以下不小于5m,當①序孔發現溶洞時,其周邊相鄰的4個②序孔的孔深不得低于此①序孔的孔深。對鉆孔均沒有探到溶洞、土洞的巖石完整段落,不需注漿。
5方案實施要點及技術措施
5.1平面布置參數
①序孔布置沿左右中心線向外側1.3m各布置首排,向兩側間距7m梅花形依次布置。②序孔在①序孔正方形內插加密。
5.2鉆孔
5.2.1測量放樣
禾家村車站路基為覆蓋型巖溶地基路堤地段,先導孔作為①序孔,施工時根據先導孔布設平面圖,布置②序孔位置??孜黄罹鶓獫M足規范要求,當因客觀原因確需進行孔位調整,報設計、監理單位批準。
5.2.2鉆孔
(1)在孔位處平整操作場地,再將鉆機移,對位后墊平墊穩鉆機。(2)①序孔須按設計圖紙要求施鉆,直接鉆至設計深度或地層特征深度,并對巖芯進行鑒定和編錄、留存,拍照備案。②序孔不要求提取巖芯,但要記錄地層及溶洞情況。(3)溶腔深度由鉆桿鉆進長度測量確定,填充物根據取芯情況進行判別。
5.2.3注水試驗
在正式注漿前各區段進行現場壓水試驗,以確定合理的注漿參數和施工工藝,注水孔數鉆孔數的2%均勻選定,且每個工點不少于3個試驗孔。本段路基采用單點法檢測,簡單、易于操作。試驗段長度按照5m~10m設置,壓水試驗觀測記錄采集5分鐘1次,時間持續30min。注水壓力通常采用注漿壓力的80%,最大試段壓力控制在在0.2MPa~0.3MPa。
5.2.4封孔
注漿過程情況多樣,施工中可據鉆探地層揭示情況確定適宜的封孔方法和工藝,現場封孔辦法分為兩種:孔口一次性封閉法和動態阻塞法。動態封孔法對區段注漿質量易于控制,故本段路基采用動態阻塞法。(1)鉆孔完成后,用水泥砂漿在孔口澆筑固定Φ75mm孔口管,等水泥砂漿終凝后進行沖洗清孔,并往孔口管中下入封孔器,通過封孔器膨脹阻塞孔口管,達到密封效果。(2)孔口管固定長度根據覆蓋層厚度確定。若覆蓋層厚度超過4m,孔口管固定長度應從孔口往下不小于4m;覆蓋層較薄且覆蓋層厚度不足4m區域,孔口管固定長度保證進入基巖面以下不小于0.5m。同時孔口管上部應高出地面0.3~0.5cm。
5.2.5注漿
(1)注漿方法:本段路基采用純壓式注漿。水泥漿的配置采用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漿液水灰比采用1:1~0.6:1。開始注漿時采用稀漿灌注,采用1:1水泥漿,當灌入量較大,達到變漿要求時可據情況采用0.8:1的漿液灌注,直至最后一個級別0.6:1。(2)注漿順序:按照先邊排后內排、跳孔、由疏至密、由路基坡腳向中心進行。注漿過程中如注漿量較大(單孔注漿量到達設計量的80%左右)或現場發生較大范圍冒漿時,則采用間歇性注漿方式。(3)變漿條件控制。按照規范及設計圖紙要求,注漿采用注漿量及吸漿率作為控制變漿的條件,經試驗發現各孔注漿量因地層等原因差異較大,變漿控制不太合理,經過分析及參考相關規范及施工經驗,調整為采用注漿時間來控制變漿條件。以某級漿液灌注時間達到30min為標準進行控制:即當時間達到30min則改濃一級水灰比,此種方法控制簡單,目前來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注漿結束條件:①壓力大于0.3MPa,且10min持續注漿量不大于5L/min,可停止注漿;②遇特殊地質條件時,綜合以下條件可結束注漿:a.地質條件控制標準:確定漿液已至溶洞上限,達到處理效果時。B.特殊條件控制標準:當壓力不高,注漿量不變,地表出現異常(如地表隆起),影響地表環境時。
6質量控制檢查
巖溶注漿施工結束后采用鉆孔取芯、壓水試驗,地質雷達等方式進行注漿效果檢驗,檢查頻率要符合規范及相關文件要求:地質雷達檢測共布置三條測線,路基中心布置一條測線,距兩側路基邊緣2.2m的路肩各布置一條測線。測點位于測線上,點距為20m~25m。通過巖溶處理前后地質雷達資料對比,分析得出巖溶處理效果結論。壓水試驗按照注漿孔數量2%計,每個段落不小于3孔;取芯孔數按注漿孔數量2%~3%計,且每個段落不少于3孔。檢測孔盡量布置在注漿量較大區域范圍內。
7結束語
通過鉆芯取樣、壓水法、地質雷達等多種方式檢測,我們發現芯樣多處水泥結石體,基本填塞可見縫隙,固結效果較好,自檢孔壓水試驗水頭下降在規范要求之內,基本無漏水現象;地質雷達法檢測顯示波形較均勻,由此判斷,該段巖溶注漿效果良好,滿足設計要求。通過對該路基沉降觀測數據分析顯示,路基累計沉降量小于設計要求,沉降速率趨于穩定,因此確認該段路基巖溶處理加固效果良好,整體提高了地基承載力,可以滿足線路運營要求,對其他其他類似巖溶路基施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胡海強.鐵路客運專線路基巖溶整治技術[J].科技風,2013(8).
[2]于榮喜.關于鐵路路基工程中地基承載力要求的幾點思考[J].鐵道建筑技術,2016(11).
[3]楊利民.淺談高速鐵路路基巖溶注漿技術[J].價值工程,2016(28).
[4]李慶賀.巖溶路基穩定分析與處治技術[J].山西交通科技,2014(2).
[5]鄧潤福.注漿技術在既有鐵路覆蓋型巖溶路基整治中的應用[J].資源環境與工程,2016(2).
[6]薛元,鄭永飛,曾銳,曾小波.動態設計在云桂鐵路路基巖溶整治中的應用[J].高速鐵路技術,2016(1).
[7]蘇謙,黃俊杰,白皓,李星,田寧.鐵路站場巖溶地基加固補強技術與效果分析[J].巖土力學,2013(3).
作者:李鴻 單位:中交三公局鐵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