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專行政畢業論文

大專行政畢業論文

時間:2023-03-27 16:56: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專行政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專行政畢業論文

第1篇

關鍵詞:護理;護士;畢業設計;指導

反思性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歐美教育界興起的一種教師培訓理論。我國學者熊川武采擷眾家之長,將反思性教學定義為:教學主體借助行動不斷研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學習”與“學會教學”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1]。通過指導123級大專護理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中,發現學生撰寫這個畢業設計論文時,非常艱難。所有的指導老師感覺特別辛苦,畢業設計的內容學生在校都學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們應該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現問題,是“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

2014年湖南省教育廳下文,對高職院校123級學生畢業之前要求撰寫畢業論文。護理學院護士班學生畢業設計的論文題目是“護理程序在護理患者中的應用”。護理程序是指護理人員以滿足護理對象的身心需要、促進和恢復健康為目標,科學地確認護理對象的健康問題,有計劃地為護理對象提供系統、全面、整體護理的一種護理工作方法[2]。護理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即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通過指導123級大專護理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中,發現90%的學生對“護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驟不清楚,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老師們應該要反思。2012年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學生開設了《護理學導論》這門課程,課時為26節,其中“護理程序”這一章課時為6節課,而“護理程序”的內容都是有關患者病例的具體臨床表現、反應及護理。因此存在的問題是:①對于沒有醫學、護理和臨床基礎知識的新生,開設這門與臨床相關的科目,為時過早,給師生雙方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且課后學生沒有實踐和撰寫,所以她們也很難記住護理程序的內容。②護理學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臨床醫院實習,據學生反饋醫院里的帶教老師沒有按照“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驟指導學生實習,學生在醫院里也沒有系統的實踐過“護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們對“護理程序”的概念還是很茫然。

二、嘗試改進,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對學校老師和臨床帶教老師而言,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2015級學生馬上就要入學,新的教學又要開始,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3]。嘗試改進是在搞清了教學的問題所在后,教師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主動尋求原因,并嘗試改進、糾正和調節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我們要求在上每一節課時,對自己要講什么內容、為什么要講這些內容、沿著何種思路進行講授這些內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僅表現在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中,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之前的計劃與準備以及教學結束后的回顧。例如,“護理程序”中的“護理診斷”是教學中的難點,每一個患者疾病的癥狀、反應不同,護士提出來的“護理診斷”就不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①調整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護理學導論》這個科目原本屬于《基礎護理學》的前部篇幅,但因為牽涉理論的部分太多,所以將其分為兩本書編寫和開課,但其中“護理程序”這一部分內容屬于臨床學科知識,學校可否考慮延遲到第二學期開《護理學導論》這門課,待新生接觸醫學基礎知識后再來學就容易學懂,學習這一章的內容課時計劃適當調整增加。②教師悉心與學生溝通。例如,學完這一章后要求學生寫一個完整病歷的護理計劃,規定時間上交,作為平時成績計算,批閱完學生的作業后再反饋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是否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等方面進行分析,與學生多交流和溝通,從而提高理論教學的效果。我們也可以通過當堂提問、隨堂學習以及通過角色扮演來理解“護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驟。③學生進入臨床醫院實習,在實綱里面提出要求:醫院帶教老師按照“護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指導學生實習,通過對患者的全程親身護理學生才能理解“護理程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懂得評估病人從哪方面開始,護理診斷怎樣提合適,護理計劃怎樣制定合理,護理評價什么時候開始,護理記錄那些內容,學生只有將理論知識融合到實踐當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總之,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多方位反思,加強教學的改革,讓學生認識到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論文撰寫難度和老師的艱辛,提高教學的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作者:龍亞香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1999,10.

第2篇

繼續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醫學院校基本教育和學歷教育之后,在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斷進行知識、理論和技術更新的一種連續性醫學教育[1][2]。繼續醫學教育作為科教興院的載體,為醫院培養了大量業務精通、技術精湛、學風嚴謹的專業技術人才[3]。為了解邢臺市繼續醫學教育的基本情況,我們進行了邢臺市鄉鎮衛生院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現狀和存在問題的調查,并結合邢臺市實情提出針對性強、思路新的解決措施。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邢臺市巨鹿、廣宗兩個縣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200人,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3份。其中男性82人(44.8%),女性101人(55.2%)。

(二)調查方法

采用中南大學李沅201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鄉鎮衛生院醫生培訓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中的問卷,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91.5%,獲得有效問卷183份,有效率100%,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培訓模式現狀、理想的培訓模式等。與此同時對鄉鎮衛生院醫生和領導進行訪談,對其關于科技創新的認識等方面做了詳細記錄。

(三)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并經過計算機邏輯檢查和校對。

二、結果

(一)被調查醫生的個人基本情況

1.全科醫生的受教育程度:接受問卷調查的183名醫生中初中及以下人員占2.7%,中專和高中人員占24.6%,大專學歷人員占42.6%,本科學歷人員占27.9%,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2.2%。

2.全科醫生的月收入情況:月收入小于1 000的占17.5%(32人),1 000-2 000的占47.5%(87人),2 000-3 000的占18.6%(34人),月收入大于3 000的占16.4%(30人)。

(二)被調查醫生參訓情況

1.在被調查的183名醫生中只有59.6%(109/183)的人員參加過繼續醫學教育培訓活動,參加過培訓的人員中20.2%出現過遲到早退現象,參加次數小于5次/年的有58.8%,由此看來,邢臺市繼續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理想。通過調查,我們還了解到有76名醫生認為缺少機會是影響其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最主要的原因,其次(68人)為培訓費用過高。

2.全科醫生參加培訓內容情況。

表1 培訓內容調查表

由表1得知參加過溝通技能培訓的僅19人。而接受問卷調查的109名參訓人員認為最有實用效果的前三項培訓內容分別為三基培訓(94人)、全科醫學知識(91人)和溝通技巧(75人)。

3.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形式和教學方式。183名全科醫生參加過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形式分布表

由表2可以得知參加培訓的人員中僅有52人參加過臨床觀摩,而我們通過訪談得知,有80%的人表示更喜歡臨床觀摩的培訓形式,希望多增加些臨床觀摩的機會。

183名全科醫生參加培訓的教學方式如表3所示:

表3 繼續醫學教育教學方式分布表

由表3可知,邢臺市進行繼續醫學教育最主要的教學方式為課堂教授,其次是舉辦講座和基層現場指導。

4.每次培訓后的考核情況。參加培訓的醫生表示培訓后完全無考核者占4.9%(9/183)。

5.培訓經費情況。調查顯示全科醫生培訓經費需由個人完全負擔者占23.9%(26/109),個人承擔部分的占72.4%(79/109),培訓費用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所在衛生院共擔者僅占3.7%(4/109)。

6.輪崗情況。接受問卷調查的醫生中有50.3%(92/183)人員入院時接受過輪崗培訓。輪崗時間在三個月以內的人占45.7%(42/92),大于三個月的占54.3%。被調查的醫生表示最愿意接受的培訓頻率大于六個月(127人)。

7.相關專業科學研究情況。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有133人從未做過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科學研究,42人偶爾做過,8人經常做。69.9%的醫生表示做科研工作對自身工作有幫助,談及實施科研的困難時,36.1%的醫生表示所學知識不夠是自己面臨的最大困難。

三、討論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其中鄉鎮醫生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問題備受關注。據衛生院統計,中國鄉鎮衛生院擁有博士、碩士學歷的高級衛生技術人員為零,本科學歷人員占2.2%,大專學歷人員占20.3%,中專學歷人員占58.7%,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占18.7%[4]。本調查結果顯示邢臺市鄉鎮衛生院醫生中初中及以下人員占2.7%,中專和高中人員占24.6%,大專學歷人員占42.6%,本科學歷人員占27.9%,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2.2%。說明該市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學歷高于全國水平,但仍可以看出重點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所占比例較少。楊燕初等在《廣西區域醫學教育與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研究》[5]中提出由于社會體制、市場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現狀,大量引進全科醫生并不現實,因此提高現有全科醫生的整體素質是改善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狀況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關鍵的環節。繼續醫學教育既是全科醫生旅行權利、義務,提升素質能力的基本手段,又是建立現代終身教育體系和創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6]。通過對邢臺市繼續醫學教育情況的調查發現存在的以下問題:

(一)政府財政投入不足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鄉鎮衛生院醫生月收入大于3000的僅有16.4%,平均月收入偏低。而全科醫生培訓經費需由個人完全負擔者占23.9%,個人承擔部分占72.4%,培訓費用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所在衛生院共擔者僅占3.7%,對該市全科醫生調查結果顯示影響醫生參加培訓的原因中培訓費用過高位居第二,可以看出邢臺市政府對繼續醫學教育的財政投入不足以滿足需要。

(二)培訓紀律和制度不完善,提供的培訓機會不足

被調查的醫生中有過早退遲到現象的有20.2%,通過和該市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訪談了解到院方或衛生行政部門并未對培訓中出現的遲到早退人員做出任何管理。影響醫生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原因中缺少機會占據第一。

(三)培訓內容欠缺合理性

接受問卷調查參訓人員認為最具實用效果前三項培訓內容分別為三基培訓、全科醫學知識和溝通技巧,而實際參加過溝通技能培訓的人員僅有19人,遠遠不能滿足醫生的需要。此外,有80%的全科醫生表示更喜歡臨床觀摩的培訓形式,希望多增加些臨床觀摩的機會。

(四)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的科研能力偏低,培訓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較少

通過對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訪談了解到有86.3%的醫生未做過與自己所從專業相關的科學研究,接受訪談的醫生表示自己所需知識不夠是阻礙自己進行臨床科學研究最大障礙(36.1%),另外,69.9%的醫生認為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對自己從事相關專業科學研究有幫助。由此看來邢臺市全科醫生的科研能力和積極性均不高。此外,全科醫生進行過網絡培訓的人員較少,邢臺市對網絡教育的應用還很少。

四、結論

針對以上邢臺市鄉鎮衛生院繼續醫學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增加財政投入,深化衛生體制改革

由于財政投入不足,醫生參加培訓積極性不高,政府要增加財政投入,將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訓等支出列入預算,并逐漸建立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工資發放保障機制[7]。

(二)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加強繼續教育制度和紀律,完善培訓機構,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

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加強繼續教育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設,是繼續醫學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2]。市衛生局應當積極扶持、鼓勵在職培訓,建立、健全鄉鎮衛生院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制度、進修學習制度、繼續教育制度為鄉鎮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終身教育,不斷提高其工作與學習能力[5]。同時為各鄉鎮衛生院提供足夠的培訓機會。

(三)調整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使培訓更深入人心

肖傳實[8]在《山西省社區醫師對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的需求》指出現今社會,全科醫生不僅要學習全科醫療知識、預防保健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各專科疾病的轉診尺度、有關制度以及與患者溝通的技能等,這是醫學發展的需要。對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的培訓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隨著醫生的需求調整培訓內容。此外,在所有調查的全科醫生中有80%的人表示更喜歡臨床觀摩的培訓形式,希望多增加些臨床觀摩的機會,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大省市級全科醫生與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的交流,為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提供更多臨床觀摩的機會。

(四)加強和擴大繼續醫學教育的宣傳,樹立醫學人員終身教育概念

鄒旋,宋朗明[9]在《適應知識經濟需要發展繼續醫學教育》中提到意識的強化是發展繼續醫學教育的有力支撐,終身教育觀的確立為發展繼續醫學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在與鄉鎮衛生院領導訪談中了解到全科醫生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每次都有多人請假、缺席等,終身教育意識薄弱,不利于繼續醫學教育的有力開展。各鄉鎮衛生院及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和擴大繼續醫學教育的宣傳,幫助全科醫生樹立終身教育的概念。

(五)加強信息素質教育,提高科研能力

根據美國科學委員會、凱斯工學院和日本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一個科研人員在一個研究項目中用于查找和閱讀文獻信息的時間占完成該項目時間的50.9%,獲取科研信息已成為據頂科研人員工作效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信息素質是影響科研人員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素質之一[10]。朱科倫[11]認為繼續醫學教育則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徑。

(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

第3篇

一是動畫人才總量不足。雖然目前四川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動畫相關專業,但是加上培訓機構培養的人才也遠遠滿足不了動畫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是動畫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從年齡分布上看,現有動畫人才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年齡偏小;從專業結構來看,動畫產業的從業人員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美術類、計算機類和管理營銷類三大類,專業偏單一;從知識層次上看,高學歷和高層次的人才所占比例很小。

三是從動畫的創意策劃―技術制作―管理營銷的產業鏈來看,動畫人才結構普遍存在“中間大,兩頭小”的狀況。動畫從業人員大多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環節上,動畫項目前期策劃和后期衍生產品開發營銷的缺口非常大。

四是從學歷上看,大學本科學歷者是從業人員的主體力量,約為60%,大專學歷約為34%,顯示出動畫企業在用人時并不簡單地唯學歷化,更關注實際能力。從相關從業經驗上看,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從業人員行業經驗普遍偏少。從職位類別來看,從事動畫設計類和編輯類等職位類別的人員居多,而財務、管理、行政等非專業類職位所占比例較低,這和動畫行業更強調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密切相關。

從總體看,成都地區動畫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缺口比較大,但其中最為緊缺的人才為創意策劃、營銷管理等高端人才以及精通各個產業環節的復合型人才。

二、一些高校在動畫人才培養上的問題

一是師資力量薄弱,尤其缺乏具有實際創作經驗的動畫大師進入課堂,動畫課堂教學知識體系落后,學校培養和企業需求脫節,課堂教學的“空對空”現象突出。

二是辦學模式不符合動畫學科特點,學生知識書本化,理論和實踐嚴重脫離,應用性人才培養學、研、產銜接欠缺,人才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不夠。

三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上以技術制作型人才培養為主,社會急需的復合性高素質動畫人才需求尤其緊缺。

四是動畫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不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三、成都大學美術學院在動畫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遵循學科特點,突出“校企”合作辦學特色,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該專業與社會多家知名動畫企業緊密對接,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整合資源,開展政府支持下的校企緊密結合。通過努力,該專業成功引進“成都三昧火動畫設計公司”、“ 成都中暢動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作為專業實訓基地,基地建在校內,公司負責人及骨干均是該專業骨干教師,雙方簽訂共同進行人才培養的具體合同。這樣在教學上能夠做到動畫專業發展與行業領域發展緊密相連,“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緊密結合。

(二)堅持“雙師型”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和“校企雙導師”制度

該專業通過“內培外引”方式,努力建立起一支專業基礎扎實、教學經驗豐富、又具有實際動畫設計與創作經驗的高水平的“雙師型”骨干教師隊伍。該師資隊伍組成方式為“2/3+1/3”, 即校內專職教師2/3 + 動畫企業兼職教師1/3 。同時,該專業還制定“校企雙導師”制度,讓企業動畫精英參與課程體系設計、實習指導、畢業設計指導以及崗位培訓,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參與到動畫項目的實戰訓練。

“雙師型”的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知識,能把工作中的直接經驗、最新技術和成果帶入教學中,能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與此同時,通過學校教學,他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教學基本功、教學管理能力等方面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促使自己成為名符其實的“雙師型”教師。

(三)創建“課程體系+項目實訓+基地實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2+1+1”的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校企” 共建的學生“實訓基地”這一平臺,該專業探索出了“課程體系+項目實訓+基地實戰”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教師的動畫原創項目或外包加工項目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不出校門就有機會直接參與到高端的項目創作、制作中來,熟悉動畫創作的前期策劃、中期設計制作、后期市場開發的完整產業鏈流程。這種模式能很好的避免單純課堂教學的“空對空”,縮短了學校培養和企業要求之間的距離,有效解決了當今高校動畫人才培養上普遍存在的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矛盾。具體操作就是實行“2+1+1臺階式提升”的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是指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兩年時間通過“課堂教學”學好專業基礎課,讓學生在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中培養其動手能力;三年級根據課程體系要求,部分課程開始進入實習、實訓基地接觸實際的動畫項目,進行“項目實訓”,讓學生在“做”中“學”;大學四年級是學生實際能力的提升階段,讓學生開始在“基地實戰”,即進入企業項目實踐環節進行實戰演練(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同時進行),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動畫項目的管理能力,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畢業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四)構建動畫產業所需的課程體系,強調學、研、產一體的教學方式

在該課程體系中,加大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實踐教學環節及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力度。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廣泛采用啟發式、案例式、項目演練式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師實際的科研項目中來,將教師的動畫原創研發項目或外包加工項目與教學相結合,從而真正實現學、研、產一體的緊密結合,能讓學生熟知動畫項目開發的整個流程,熟悉動畫完整產業鏈的關系,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和自主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五)加強教學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要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動畫人才,需要有健全的教學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為此,該專業建立健全各級教學質量管理機構,實行校、學院、教研室三級管理體制,組織專家教學督導組圍繞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執行、學科和專業教學計劃運行、教學質量監控和教學事故查處等方面,通過聽課、抽查學生作業、檢查教師教案、分析課程成績以及召開教師、學生座談會等形式,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各相關教學工作的教學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同時成立學術委員會、畢業設計指導委員會、教材選用與評估指導委員會等,對教學計劃、教學管理、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實行評估、監控和全面指導。

第4篇

一、工科教育現狀

一方面,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邁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在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許多高校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和建設卻明顯不足,在工科院校中表現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又要求“淡化”專業,大幅壓縮專業課學時,使得本來教育資源就短缺的工科教育又失去必要的時間保障,這對我國工科教育造成很大的沖擊。對工科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存在如下幾個現象:

(一)“快餐化”趨勢

工科課程包含工藝原理、設備技術、工程分析等大量專業內容,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而與之相對的卻是課程學時不斷被壓縮,使得課堂教學“快餐化”:課堂教學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進行著“填鴨式”的教學,教師匆匆、淺淺、泛泛地滿堂灌,學生慌慌張張地記、似懂非懂地聽。課堂教學的“快餐化”,容易造成教與學的矛盾,極易形成枯燥、煩悶的課堂氣氛,并且造成的學習高壓還會增加學生心理負擔,讓學生失去學習工科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實習、實踐“快餐化”則體現為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實習,這種實習可以獲得比書本具體一些的“原理想象”、“工程想象”,卻無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學類的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差[2],“快餐化”教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快餐化”趨勢在目前的工科教育中迅速蔓延,主要原因在于有適合其存在的土壤。首先,大部分工科學生沒有興趣長時間呆在課堂里聽講,甚至希望老師盡量少講,只要期末考試能有個滿意的分數就行。在這些學生看來,“結果”遠比“過程”重要。其次,教師也多為完成教學任務,只要一門接一門地講完就好,不問效果,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搞科研和寫論文上。教和學雙方似乎都從這種“快餐化”教育中得到滿足,殊不知卻無異于教師對教書育人使命的懈怠、學生對成才理想的放棄。這種背離高等教育目的的惡性循環將嚴重損害我國的高等教育和工科人才培養質量,因此,積極應對工科教育“快餐化”趨勢,有效解決教與學的矛盾,激發學生工科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二)“文科化”傾向

在通識教育模式的沖擊下,過分“淡化專業”使得工科教育出現了“文科化”傾向。這種傾向主要表現為:課程設置以“通識為大,重博不求專”,許多專業課被思想政治理論、經濟管理等相關的文科類課程所替代;專業課程內容“重文輕理”,多涉及專業發展概況,而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則淺嘗輒止;課程教育以閱讀資料、分析文獻、解答題卷等文科手段為主要方式,缺失實質性的工程教育。具體來說,由于教材、學時及教師等原因,許多工科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也被抽象化、膚淺化,多為籠統的工藝原理、公式原型、設備結構等“通識內容”,而本該包含的公式推理、工程計算、數據分析等重要內容卻漸漸消失,使得學生常常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實踐環節的弱化與形式化更加重了這種“文科化”傾向,學生往往只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課程知識,導致理論難以很好地應用于實踐。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也因此出現大量抄襲現象,使得作為學生培養質量重要衡量指標的畢業論文質量低劣。工科教育從內容到手段上的這種“文科化”,造成工程技術“空洞化”,并最終導致工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難如人意。不可否認,現代工程需要處理好多種關系,如工程與資源、環境、經濟、安全等的關系[3],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具有多學科綜合知識,以從多方面綜合評估工程的利與弊,但工程技術素質始終是核心,是解決問題的保障。因此,工科學生需要學習一些相關的文科知識,但工科教育本身不僅不能“文科化”,還應該精深化。

(三)“標準化”形式

隨著高校紛紛“綜合化”,許多工科院校正在或已經失去原來的特色和優勢,工科教育也更趨“標準化”。高校以教學評估指標為標準,制定了一系列極為細致、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實施“標準化”管理。在課堂教學管理上,對教師、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方式,甚至教室進行嚴格規定,不能輕易變動,否則就認定為教學事故。僵化的課堂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師不能靈活施教,只能照本宣科,而這恰恰是工科教育最忌諱的。法國的工科院校教學制度非常靈活,許多課程內容根據目前企業需求不斷調整,且不指定教材,期間還會請企業的工程師來校講學,這使得法國的工科教育始終切合實際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4]。在學生成績考核管理上,我國高校也仍以考試為主,而且考試制度越來越嚴格和僵化,要求試題標準化、題庫化,要求學生考試成績符合正態分布,最終導致教師成了“考題專家”、學生成了“考試機器”。教育應能解放思想、激發想象、開拓思維,工科教育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執行力和創造力。因此,靈活多元的教學體制與考核機制對工科教育而言,尤其重要。

二、工科教育改革建議

教育改革關鍵在體制,教育體制不改,教育改革難見成效。目前的體制是行政對教學活動干預過多、管得太死,大到政策,小到課堂,導致教育教學僵化無活力,難以引起師生共鳴,進而導致教育質量難以提高。因此,教育要改革就必須實行政教分離,即:行政不干預教學,行政為教學服務。工科教育改革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

(一)工科教育模型建設

高等學校對學科教育長期采用統一管理模式,基本沒有考慮學科差異性。沒有差異性,就沒有針對性,這種“標準化”給工科教育造成很大困擾。因此,應改變這種僵化的管理模式,由各學科教育專家組根據本學科發展實際,單獨設立教育模型,為該學科教育指明方向。工科教育需要有符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的新的教育模型,專門針對工科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而設計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型可供借鑒[5]。CDIO模型的優勢在于從工程實際出發,認為工程師需在工程組織(即團隊環境)里工作,參與實施工程過程(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為工程開發做出貢獻。工科學生除了必備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業技能外,還需要有人際溝通和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該教育模型旨在讓學生通過這些能力的訓練,進而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進行CDIO實踐,最終成為高水平綜合性工程技術人才。探索和開發出類似CDIO、符合我國工科教育實際的教育模型已是勢在必行,它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工科教育的良性發展。

(二)課程體系改革

工科教育模型是教學改革的基礎,課程體系是教育模型的具體反映,課程體系改革應當按照教育模型結構的要求進行。目前的課程體系主要由基礎課、通識課、專業課三部分組成,對于培養高水平綜合性工程技術人才而言,這樣的課程體系存在一定弊端。在基礎課部分,一些課程的學時占據總學時比重偏大,大量的教學投入沒有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出現“高耗低效”的現象。有些課程開設宜少宜精,可以通過課外活動,如討論、對話、競賽等進行補充,讓學生自主設計、自由發揮、自我體驗,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最終實現自覺學習。在通識課部分,課程又多又廣,學生選課漫無目的,很多學生選課和學習都很隨意,只是為了輕松獲得學分,素質并沒有得到提高。因此,通識課也應按培養素質模塊進行劃分,要求工科學生在最需要的素質模塊里選課,并對學分做出相應規定。這樣既有引導,又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效果會更好。在專業課部分,課程設置仍然多且窄,而工程設計與實踐少,必然導致工科教育“快餐化”與“文科化”。因此,專業課程設置仍需按專業素質模塊劃分,要體現工程整體性與通用性,增加工程調研、設計、實踐等內容,基本類似CDIO大綱。總而言之,課程體系要體現全面素質培養,既要有大工程的通用性,又要有具體的專業性;既有引導,又給予充分自利,消除現有課程體系的弊端。

(三)教學模式改革

教育重在施教。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基礎,而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是成功施教的關鍵。目前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和僵化,固定程序的教學“標準樣式”,與現代教學理念相悖,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定勢和學習疲勞。而所謂的“靈活”,是指在教育理念、原理的指導下,根據課程實際需要,從教學結構、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靈活設計,制定結構清晰、重點突出、簡單易行的教學結構,采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完成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生動活潑、教學共鳴的整個教學過程。靈活的教學模式使課程教授具有靈活性、針對性、交互性、新鮮感及層次感,能激發學生求知欲、豐富學生自我體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要靠教師的創造性勞動,需要智能運作、靈活應變,不是機械地拼接模式,也不能簡單照搬。凡是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能提高學生學習力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融入到教學模式中去。

(四)創新實踐平臺建設

工科教育關鍵在實踐。但由于學校經費、資源有限,工科院校實踐課程少、實踐條件差成為普遍現象。要保證工科教育改革取得實效,需要學校大力加強實踐平臺建設,創新實踐教育機制。第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校企合作,大力發展產學研結合模式,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6]。企業是最好的教學實習基地,但企業為保證其生產和管理體系能順利運行,不愿被學生實習所打擾,學生走馬觀花式的實習就成了必然。要改變這種“快餐化”實習,需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使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并從中受益;同時學生能深入實踐,切實提升業務能力。第二,開展多類型、多級別的競賽活動,豐富學生創新、實踐經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廣大工科學生廣泛參與各類專業競賽,既可擴大專業影響,又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成就感。第三,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合作,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研究工作,使學生及早了解學術前沿動態,激發他們的學習和研究興趣,培養其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必備的獨立思考和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第5篇

 根據省電大《關于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2003年春季教學檢查的通知》(甘電大字[2003]048號)文件精神,依據文件所列自查提綱對本學期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     試點隊伍建設方面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靈魂所在,而教學質量的保證依靠于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我校一貫重視教師的培養和外聘教師的選用、培訓,不斷規范兼職教師的聘用和管理,努力提高專兼職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采取多種措施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教師的在職培訓。

1、試點專業專、兼職教師隊伍配置情況

試點專業姓名性別學歷職稱專業學科電大教齡電話呼機年齡專兼職分級備案

省電大分校

英語解曉裕女大學高講英語8676888236兼無備

王東升男大專講師英語2676648038專無備

李海芳女大學講師英語41399377900527專無備

計算機張東明男大學講師計算機8676485932專備備

劉順志男大專講師計算機5676485925專備備

孫發強男大專助講計算機6676843730專備備

周紅燕女大專助講計算機6676485928專備備

法律金發琰男大專助講法律51399379098129專備備

文彬男大學律師法律7676443740兼無備

周詩文男大學律師法律3  兼無備

工商管理劉國輝男大學會計師會計4676831229兼無備

杜瑞軍男大學會計金融 2 26兼無備

周忠林男大學會計工商管理2 26兼無備

           

高級護理邱勇玉男大學醫療副主任醫師3 37兼無備

何喜軍男大學醫療副主任醫師3 38兼無備

趙寧國男大學醫療副主任醫師3 58兼無備

陸仁杰男大學普外主任醫師3 59兼無備

           

公共課教師田軍男大學講師電氣10676831237專備備

張繼東男大學講師數學10676699935專備備

王志國男大學講師中文5676410234兼無備

李奮武男大學講師物理6676605336專備備

宋小軍男大學講師英語4676453528兼無備

丁軍霞女大學講師工商管理4676485941專無無

 

 

2、試點教學管理、技術和科研隊伍配置情況

 姓   名職務學歷職   稱年齡專業學科電大工作年限分級備案備  注

省電大分校

 

教學管理人員程東暉校長大學高級工程師56鑄造16備備 

李  飛副校長大專講師38機械16備備 

張繼東教務科長大學高級講師35數學11備備 

李發華教務干事大專講師40理工師資13備備 

岳玉玲考務干事高中政工師48 5備備 

技術和科研人員劉順志 大專教員24計算機5備備 

張東明 大學講師31計算機8備備 

李奮武 大學講師34物理8備備 

孫發強 大專助理講師28計算機6 備備 

周紅燕 大專助理講師28計算機6備備 

  3、試點人員接受試點相關培訓的情況

我校在校教職工23人(其中服務人員4人,行政及教學管理人員8人),“試點”教學外聘教師13人。自99年以來,校領導3人8次參加省校統一組織的試點教學培訓會、教師2人4次參加省校統一組織的試點教育技術培訓會及1人1次參加中央電大課程的集訓、教務管理人員2人6次參加省校統一組織的教務管理軟件培訓會。這些培訓對我校的試點教育起到基石的作用,使得我校試點教育能夠穩步前進。

校領導們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要求先培訓后上崗。在試點教育中期檢查之前曾作了大量扎實的培訓工作,使得我校試點工作在中期評估中得到較好評價。中期評估之后,每學期組織相關人員通過集中組織學習有關試點教育的文件資料、討論各課程教學安排和教學改革、總結交流各課程教學特點及教學經驗等三至四次,教職工可隨時通過校局域網或登錄電大在線學習有關試點教育及教學的知識,保證教育觀念、教學技術的不斷更新。

對外聘教師,每學期開學伊始專門召開外聘教師工作會議,闡述試點教育的特點、技術支持、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要求外聘教師不定期到學校計算機室通過上網學習試點教育的相關知識、下載所承擔課程的有關資料,要求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以達到能夠勝任試點教學的教學任務。

總之,我校試點教育的培訓工作比較到位,通過培訓使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基本勝任試點教育與教學工作,保證了我校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4、試點人員接受培訓的效果

     在職教師通過培訓,在試點教育中期評估之后已掌握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觀念,能夠勝任試點開放教育的教學。

兼職教師在上崗前皆進行了一定的培訓,通過培訓逐步了解、認識電大開放試點教育教與學的特點,認識到課程輔導教師、責任教師的職責,掌握開放教育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的觀念。通過培訓使得所聘兼職教師基本能夠勝任試點教育的責任教師

分校領導均具備網上瀏覽、下載所需的教學信息的能力。具備收發電子郵件和使用教務管理軟件導入和導出管理信息。能夠使用電子演示文稿的應用,BBS網上討論。

二、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

   我校自2000年秋季開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以來,已經走過了三年的歷程。遠程開放教育應當適應學生個體化自主學習的要求,應是學生利用多種媒體自學為主,教師以輔助為主的教學形式,逐步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那么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就顯得由為重要。

1、試點必修課程提供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品種和數量

三年來我校開辦了開放教育試點5個專業,已開出的40多門統設必修課中,除每門課所配套的文字主教材和輔導教材以外,含有實驗課還配有實驗教材,錄像教材26種,錄音教材7種,VCD光盤10鐘,并利用中央電大網上教學平臺所提供的IP課程課件、CIA課件和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播放直播課堂等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支持服務,并充分利用開放教育網上教學指導信息,教學輔導以及作業、答疑、試題等動態資源。對所開設的必修課程還進行了網上討論或答疑,對部分課程還開展了網上視頻答疑,所以現在進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的教學,基本上改變了過去“文字教材加面授教學“的局面,學生利用多種媒體進行自學,通過直播課堂和網上輔導、答疑、再給必要的小組活動和面授討論,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2、自開課堂多種媒體教學資源自建和共建共享的情況

我校二OOO級《英語》專業選修課為《大學語言》、《英美文學導論》;二OOO級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選修課為《管理住處系統》《通信原理概論》,法學專業選修課為《法律思想史》《房地產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法學》《計算機應用基礎》;2001級和2002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選修課為《國際企業管理》〈〈經濟數學〉〉〈〈現代管理專題〉〉。2001〈〈婦產科護理學〉〉《健康教育》五個專業所選的選修課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際工作的需要,由學生自己選定,并由專業教師討論審定通過的,對學生的實際工作是有促進作用。對于自開課的多種媒體教學資源應用,我們針對不同的課程,選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

如:《大學語文》《英美文學導論》《國際企業管理》《現代管理專題》這幾門課程主要是利用中央電大網上提供的信息、輔導、作業和輔導教師答疑來進行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管理信息系統》《通信原理概論》這幾門計算機類課程利用自做幻燈片和電子教案授課等方式進行輔導教學。《法律思想史》《房地產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法〉〉〈〈婦產科護理學〉〉可利用醫院、政法部門一些事例以及在實際工作的經驗指導學生學習。

3、加強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綜合應用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我校為了充分利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專門設置了主管教材、音像等多種媒體的主管人,并有專人及時錄制中央教育臺頻道播放的開放教育有關的輔導課、直播課堂和相關的內容。主管教學的人員根據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及時訂購本學期錄象帶、錄音帶和VCD教學光盤。各課程的責任教師和各班的班主任及時了解開放教育網上的教學信息、重點難點輔導、列題解析、答疑討論和作業評判等內容,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給學生提供相關的信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支持服務。以上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互式學習,便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指導,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

三、入學測試與課程補修

1、  入學測試情況及學生基礎狀況分析

根據省校的要求,對每季招收的學員,分校能按省校統一安排的時間,精心組織入學水平測試考試,并按時將試卷送交省電大,試點學員參加測試率達100%。

我校共招收專升本學員四個專業五個班,大專(高護專業)一個班,從入學摸底情況看,入學以前所學專業及目前從事工作(見下表)相同或相近的占大多數,反映出學員專業基礎較好,但調查中也發現,學員普遍感到英語基礎較差,對學好英語缺乏信心。

 

年級專業層次人數原學歷與本專業

相同的人數從事工作與本專業

相同的人數

00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17178

00秋法學本科121110

00秋英語本科444

01春工商管理本科22516

01秋高護專科202020

02春工商管理本科8­­——2

2、  本科試點專業補修課程的組織和考核。

 我校200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00級英語、2001級高級護理專業的學員所學專業均是本專業,因此這三個專業的學員不需要補修課程。2000級法律、2001級工商管理、2002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個別學員是非本專業專科生。對于這部分學員,我們根據教學計劃要求他們根據專業要求及本人實際情況補修相關課程。要求學員每學期開學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申報補修課程名稱,學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補修課程的學習方法,學小于每學期末對補修課程進行測驗檢查。

四、教學模式改革與實施

1、試點教學文件的完備程度,結合實際和改革創新的特點

專業教學計劃名稱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實施方案專業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文件

2000級英語專業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計劃教學法(下)有有甘肅電大本科開放教育《英語》專業教學實施意見1、甘肅電大教學通訊

2、甘肅廣播電視大學2000(2001)級教學計劃(教育試點專業

集中實踐無有

2000級法律專業法學專業(本科)教學計劃法律文書有有甘肅電大本科開放教育《法律》專業教學實施意見

集中實踐有有

200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教學計劃集中實踐無有甘肅廣播電視大學本科開放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實施意見

2001級工商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公司概論有有甘肅電大本科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實施意見

流通概論有有

資本經營有有

國際企業管理有有

2001級高級護理專業高級護理專業(專科)教學計劃醫學遺傳學有有甘肅電大專科開放教育《護理》專業教學實施意見

診斷學基礎有有

內科護理學(上)有有

外科護理學(上)有有

    

    我校本學期教學文件統計如上標表,各專業各門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實施意見等文件都俱全,同時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關于二???級開放教育法律本科專業法律實踐及畢業論文的安排意見》、《關于二???級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教育方向)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實施安排意見》、《關于二???級開放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集中實踐及畢業設計的安排意見》等文件以便指導集中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

2、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與探索

    (1)、確定班級負責人,加強管理。我校對試點專業每班配備一位責任性強,具有進取性的教師作為班級負責人。班組負責人行使班主任職能,對學員全面負責,保證學員、責任教師、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暢通。負責將學習信息及時傳達給學員。通過半年的嘗試,確定班級負責人保證了學員與學校之間的正常交流,能為學員及時排憂解難。

    (2)、以課程為單位,確定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上大膽改革、探索。根據課程、學員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方式:對比較容易理解,需要多練習、記憶的課程,以自學為主,讓學員具有充足時間進行學習,責任教師負責個別答疑及批改作業。對理解困難,自學費時費功的課程,輔導教師以面授方式集中重點講解,解答疑難點(有錄像帶的集中播放錄像)。對于介于前兩者之間的課程,責任教師按章節為單位,不定期對學員答疑,解決疑難問題。

    (3)、以學員為中心,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每門課程都配備責任教師,責任教師負責從中央電大網站及省電大網站下載有關學習內容,并及時下發給學員。責任教師負責向學員答疑解難。學校各科室,所有管理人員辦事協調高效,力所能及地利用所有資源,保證服務質量,為教學提供便利條件。

    (4)、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員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采取自愿的方式進行學習。我校依據開放教育試點及學員個性特點因材施教。責任教師根據課程確定教學計劃及集中授課的地點、時間,但不強求學員,讓學員自己決定是否參加聽講。這樣更有效地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同時學員在學習時能夠自我決斷,自我管理。

3、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措施及效果

1)重入學教育,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多種媒體學習的技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學生入學后,我校專門安排了對學員的計算機上網培訓,由計算機老師帶領學生在微機房集中學習,邊講解,邊操作,使大多數同學盡快掌握網上瀏覽,收發電子郵件,下載教學內容和信息。同時,對全校各專業上網時間由教務科作出統一安排,保證學員每周有2——3小時上網時間。

3)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指導教師提供三方面的服務:一是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實際制訂個人學習計劃;二是配合輔導教師輔導學習方法,提供心理咨詢;三是給學生指點學習評價系統,以利用完成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試任務。在我校,各開放式教育教學班的班主任就充當了指導教師的角色。

4)組織好學習小組活動,相互探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我校把各專業教學班按行業相近,單位相同,學習地點就近,并以自愿為原則組建幾個學習小組,選定組長,負責召集工作,一般2——3周開展一次小組學習活動,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學習交流,探討問題,溝通信息,取得了很好的互學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

5)抓好形成性考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分校專門制定了“平時作業及平時成績考核管理辦法”,嚴格按各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和教學進度布置,并由責任教師認真批改,給出成績,作好記載。

6)提供周到的服務,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為了解決網絡速度慢影響學習的問題,我校專門指派一名教師負責將有關的學習資料從網上下載后復制到校園局域網上,便于學生學習之用;對有困難不能按時上網的學生,班主任還通過軟盤拷貝資料下發,這些作法都受到學生的歡迎。

4、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并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的情況。

1)  以素質教育為主線,在專業教育中突出實踐環節。

電大教育是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同時其教育目標是培養出高素質的實用人才。因此,本校在專業知識教育體系中,突出課堂實踐教學環節,開拓學員視野,強調理性知識向感性知識的轉化,積極為學員進行素質培養創造條件。本校現有5個專業的教學班,其中高護專業在課程教學中要利用實驗實習基地的設施,開展各課程的教學和實習,一些臨床課程的考核采用定期、定點的辦法進行,從質量上保證專業知識教學的效果,促進各學員專業素質的提高。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一是通過各學員與教師的互動教學完成,二是不定期的采用技能競賽、比賽的形式,檢驗和督促學員的學習,工商管理專業、法律專業、英語專業則采用課堂形式的的小組討論、案例模擬、實踐調查來學習和鞏固各課程知識,強調動口、動手、動腦來完成專業、課程學習。

2)  以專業教育為重點,強化教與學的各環節,努力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

專業教學是電大教育中的日常教學工作,針對教與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細致的研究,不斷的改進教與學的方法,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高護專業、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對于不同的專業課程采用不同的教法,如高護專業的藥理學采用實踐法與研討法進行教學,計算機專業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主要采用實驗法進行教學。對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員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如開設小班上課,建立學員與教師定期聯系制度等促學措施,工商管理專業、法律專業、英語專業的教學突出實際應用性,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主要滲透于問題的解決,案例分析、情學模擬是教師和學員檢驗課堂教與學效果的主要形式,學員在課后還要閱讀許多背學材料,考察和研究本專業領域相關動態,提高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

5、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的特點,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的情況。

近幾年來,我校根據兩級黨委的安排,始終把文明學校的創建工作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來抓,具體作法:一是加強領導班子與支部建設,努力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的素質;二是強化思想教育,搞好校風建設;三是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四是發揮工青婦群眾組織作用,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幾年來,學校年年被評為綜合治理優秀單位,2001年學校被授予“文明學校”,校園被評為“安全文明校園”。

五、實踐性教學環節

1、  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和使用情況

實驗、實習場所承擔實驗(實習)項目容納學生人數備注

本校計算機實驗室教學計劃所列計算機類各課程實驗、實習27正在使用

本校電子實驗室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各實驗20使用

礦區一中英語專業教育實習4使用

礦區法院 法律專業教育實習12使用

礦區財稅局工商管理專業實習。20待協商落實

礦區人民醫院高護專業各課程試驗、實習22使用

 

2、試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成情況

我校現有專業及人數如下表:

專業計算機與科學技術英語法律工商經營管理 高護

級別2000級秋2000級秋2000級秋2000級春2002春2001秋

人數1941122823

 

校實踐教育基地及開設專業如上表所示,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專業各課程實驗項目都能按時開出,其實習在本校可完成。英語、法律專業所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各實驗在本校計算機實驗室按時開出;英語專業4名學員均來自礦區二中英語教師,故其教育實習在本單位可完成;法律專業11名學員中7名來自礦區法院、公安局,我校決定以礦區法院為法律專業實習基地。工商管理專業22名中18名來自四四廠(礦區)各二級單位的管理崗位,其社會調查在本單位可完成,我校決定以礦區財稅局為工商管理專業實習基地——待協商落實。

為了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我們還添置了TEC-2000試驗箱,對護理學專科我校和廠職工醫院聯合辦學,基本都是職工醫院的護士,其中一部分實驗在職工醫院進行。化學方面的實驗我們和廠工業學校試驗點上進行。

本學期實踐教學主要是2001級高護專業《醫學遺傳學》課程實驗,該課程實驗均在礦區人民醫院職業病科進行,其實驗課都能按時進行。

3、集中實踐環節的落實情況

2000級英語、法律、計算機與科學技術三個專業的畢業集中實踐環節按照省校要求已經落實。為了更好地落實省校精神,我校制定了《關于二???級開放教育法律本科專業法律實踐及畢業論文的安排意見》、《關于二???級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教育方向)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實施安排意見》、《關于二???級開放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集中實踐及畢業設計的安排意見》等文件以便指導集中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使集中實踐環節得以有序進行。

六、學習支持服務

1、為學生提供助學服務的措施和效果

(1)為各門課程聘請輔導教師,嚴格執行實施性教學計劃,一心一意為學員提供助學服務。主要通過定時組織面授輔導、觀看錄象帶、收聽錄音帶、上網等措施為學員學好課程提供方便。要求班主任及時掌握各門課程學生的學習動態,便于和輔導教師、學校溝通。

(2)教學班以班為單位進行組織,內部建立若干學習小組。采取開學注冊,開班會,進行學期教育,通報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及所開設的課程,介紹輔導教師情況、學校教學資源情況、重要信息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

(3)自愿結成學習小組,小組內學員經常集中在一起學習、討論、上網、看教學錄象帶、聽錄音帶、電話答疑等。

(4)向學生公布每個開放教育專業的教學信息網頁,以及課程負責人的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答疑號碼等,給學生提供免費的電子郵箱,學生可以在家中或任何方便的地方,通過電話或計算機網絡向教師提問,并得到教師的電話答疑或網上輔導。

(5)為學員翻制光盤、錄象帶、錄音帶,復印各種學習資料等。

具體支持如下表:

 網上服務輔導形式自學小組學習服務學習方法

內容網上輔導、CAI課件、直播課堂、VBI廣播、電子郵件專業教師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實驗室、圖書室、錄象材料教室、計算機室自學、看錄像聽課、筆記、作業、做實驗、復習

及時程度優一般一般一般

滿意程度好一般一般一般

 

效果: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顯著提高。既學到知識,又增進了友誼,求知欲望旺盛。實施后,學生普遍感到對前途充滿信心,對所學課程心中有數。對各種教學支持服務感到滿意。

2、為教師提供助學服務的措施和效果

(1)提供文字主輔教材、錄音帶.、錄象帶、直播課堂等資料。 

(2)可在圖書館學習和借閱資料,

(3)可在計算機室上網學習和下載相關資料

(4)為每個教師辦公室配備計算機一臺,為教師工作和學習提供方便

(5)對于所授課程在期末考試中成績好的教師進行一次性獎勵資金一百

(6)對于撰寫論文的教師進行獎勵50--100元

  (7)給外聘教師提高課時費(我校所負課時費是本地區最高額)

通過以上措施,較好地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外聘教師的責任心,為試點教育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3、教學資源的發送、接受和使用情況

我校先后投入二十多萬元人民幣建成二十五臺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和各科室都能通過服務器訪問INTERNET 互聯網,同時學校內部通過局域網實現資源共享。我校派專人負責接收VBI信息并及時下載中央電大、省電大網上教學信息、資料,將下載內容盡快傳送給各輔導教師及學員手中。另為每星期讓學生定時瀏覽所下載的信息,把他們所需要的資料拷貝到自己的軟盤上以便隨時查閱,保證教學信息的暢通。

4、輔導教師與學生比例,學生學習反饋的渠道及實際效果

本學期輔導教師與學生比例如下表:

專業班級課程門數學生數教師數教師與學生比例

00及計算機1門(集中實踐)1731:6

00級法律2(1門為集中實踐)1241:3

00級英語2(1門為集中實踐)431:1

01級工商管理4門2241:5

01級高護5門2031:7

合計1475171:5

 學生學習反饋的渠道及實際效果方面

(1)學員通過電話或其它方式向班級負責人反映有關學習情況。

(2)學員可通過電話或其它方式向課程輔導教師反映課程學習情況

(3)學員可通過電話或其它方式向教務科教學管理人員或校領導反映有關情況

(4)教師通過學生作業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5)教師通過小測驗及中期考試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6)教師及班級負責人通過電話、談話了解學員學習情況

通過以上反饋渠道,教師比較了解學員學習的是情況,這對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起到積極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和學員相互交流、溝通,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使學員的學習減少盲目性,使教與學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七、課程考核與考試工作

1、課程形成性考核的實施及檢查,平時作業批改情況。

(1)抓好組織管理工作,保證形成性考核工作的落實。

a、精心選聘各課程責任教師,保證試點教育的教學質量。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靈魂,是教學各環節工作的基石,也是我們能否做好試點教育形成性考核工作的前提。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試點教育各課程責任教師的選配,做到精挑細選,盡可能地選聘學識淵博、責任心強、能吃苦耐勞、熱愛教育事業的有才之士承擔責任教師。我校的責任教師有本校的、外聘的高級講師、講師、主任醫師、醫師、律師、會計師等。     

b、加強管理,從嚴要求,切實落實省電大及我校關于形成性考核工作的規章制度。我校在開學初特別召開關于形成性考核工作的會議,要求各責任教師各盡其責,嚴格執行我校《試點教育形成考核辦法》,督促學員認真按時完成各項作業、實驗;要求各班主任、各責任教師與學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努力完成形成性考核工作的各項任務,嚴防相互推諉扯皮;要求各責任教師對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考核要客觀公正,嚴防徇私舞弊,從而達到促進學員學習的積極性。

 c、對每門課程選定責任教師,負責該課程的答疑、輔導、批閱作業、布置和收繳作業。督促學員按學習計劃有步驟地學習。 

d、專門組織各責任教師學習《甘肅電大開放教育試點課程形成性考核實施意見》(甘電大字[2002]125號)文件精神,以便加強對行性考核工作的認識,按照文件要求做好本職工作。

(2)做好形成性考核工作的檢查,督促學員按時完成作業、實驗等項目。

a、定期對形成性考核工作進行檢查,督促責任教師努力做好形成性考核工作。我校每月初對形成性考核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要求限期改正或完成,保證此項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

    b、定期召開形成性考核工作會議,了解各專業各課程作業布置及完成收繳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對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要求。

    c、認真組織安排中期考試,保證考試客觀真實。通過中期考試了解學員學習情況,總結經驗,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下一階段的教學工作。

    d、按照各課程實施方案認真落實并督促檢查實驗及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保證實踐性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

   e、定期檢查作業完成情況,規定每月上交一次作業(實驗),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而且定期檢查教師批閱作業(實驗),通過這些措施責任教師都能及時批閱作業(實驗),能夠及時為學員答疑輔導、能及時全面地為學員提供學習資料或信息。

2、嚴肅考風考紀的措施,對違紀學生處理情況。

學校進行期中、期末考試之前都要及時召開監考人員會議,使每位監考人員明確監考人員職責、考場紀律、考場設置,作到:

(1)       每個考場配備二個監考人員。教學班輔導教師,班主任不得擔任教學班考生所在考場的監考。監考中如遇到有自己親屬參加考試時必須回避。

(2)       監考工作應有政治思想覺悟轎高、工作負責、作風正派敢于堅持原則,能模范遵守考試工作紀律、熟悉考試工作的同志擔任。

(3)       監考人員在監考期間必須佩帶“監考“標志,認真履行監考人員職責。

(4)       監考人員嚴重不負責任或違犯工作紀律,徇私舞弊,取消監考資格,并追究其責任,給予嚴重處理。

(5)       對違紀學生的處理,嚴格執行我校《對違紀考生處理辦法》的有關文件。對考試期間左顧右盼、交頭接耳、偷看他人答卷,監考教師警告,繼續不改者,抄襲偷看夾帶等試卷一律按作廢處理。由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校一直保持良好的考風考紀,我校被省電大授于信的過的考點。

3、自開課命題,考試的組織和管理。

對于我校自開課考試的組織和其他所開的統設課考試要求是一直的有期中期末考試。對自開課命題做到:

(1)       命題必須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試題的內容與范圍,深度與廣度不得超出教學大綱的要求。

(2)       試題內容準確、條件充分、題意明確、語言簡練,不能偏難或偏簡單。

(3)       試題結構要合理,要難易適度。命題人員必須是責任性強,嚴格遵守保密紀律,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試題內容。

4、對自開課程考核和考試質量的分析

對于自開課的考核是每一門課學完以后,馬上進行結業考試,考試結束以后要及時進行試卷分析和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大家對在教學上有什么設想,改進措施,存在什么問題等都可以提出來,大家可以在一起探討,共同解決互相處進。最后填寫出試卷分析表,分析內容主要是看試卷考分是否符合正態分布,試卷的深度、廣度、難度、信度等是否合理,以及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最后要提出主要改進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八、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教學點的設置與管理

1、  根據試點要求和特點,新制定和修訂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情況

 

名稱執行情況修訂時間備注

試點教育形成性成績考核辦法(試行)試行中,較良好2000.10 

專兼職教師責任制試行中,較良好2000.10 

外聘教師管理辦法試行中,較良好2000.10 

圖書管理員崗位責任制試行中,較良好2000.10 

教研室工作暫行規定試行中,較良好2000.10 

教學干事崗位責任制試行中,較良好2000.10 

考務干事崗位責任制試行中,較良好2000.10 

 

2、教學管理信息的暢通和時效性

我校先后投入二十多萬元人民幣建成二十五臺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和各科室都能通過服務器訪問INTERNET 互聯網,同時學校內部通過局域網實現資源共享。我校派專人負責接收VBI信息并及時下載中央電大、省電大網上教學信息、資料,將下載內容盡快傳送給各輔導教師及學員手中。另為每星期讓學生定時瀏覽所下載的信息,把他們所需要的資料拷貝到自己的軟盤上以便隨時查閱,保證教學信息的暢通。

3、審批、設立教學點情況,教學點師資、教學設施配置情況

我校沒有其他教學點,所有教學班均為直屬教學班。

4、保證試點教學質量的監控措施

       我校沒有其他教學點,所有教學班均為直屬教學班

5、對不合格教學點的整改措施。

我校沒有其他教學點,所有教學班均為直屬教學班

九、自我評價

(一)試點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和主要進展。

2000年秋季我校開始試點開辦開放教育,當年招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法律三個專升本專業。計劃招生75人,實際注冊錄取66人,目前這三個專業在校注冊39人,陸續淘汰25人,流失率37.8%。今年預計畢業31人,預計畢業率46.9%。2001年春季我校招收工商管理專業(專升本)計劃招生40人,實際錄取注冊48人,超計劃20%,目前在校注冊21人,淘汰27人,流失率56.2%。2001年秋季招收高護專業(開放專科)計劃招生30人,實際錄取注冊34人,超計劃13.3%,目前在校注冊20人,淘汰14人,流失率41%。2002年春季招收工商管理專業(開放本科), 計劃招生20人,實際注冊錄取12人,目前在校注冊8人,淘汰4人,流失率33.3%。這幾年考試及格率維持在80%左右(這個及格率是在淘汰以后剩余考生中統計出來的)。2002秋季、2003年春季未招生,2003年秋季預計招生機電和會計(會統方向)開放本科兩個專業。

開辦開放試點近三年來,在省電大的正確領導和指導下,在廠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全校教職員工的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1、統一思想認識,確保開放試點辦學的工作地位

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是構筑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主要手段,從這層意義上說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遠程教育是指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主要采用計算機網絡以及多種媒體手段進行通信聯系和系統教學的教育形式。

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試點”教育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學校領導班子及時統一思想認識,確定了今后幾年學校要以開放教育試點辦學為重點的思路,爭取實現到2005年全面開放所有專升本專業,使在校生達200余人的規模。試點工作地位的確定,為我校開放教育試點的開辦奠定了基礎。

2、盡快建立一支適應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師隊伍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對教師的培訓必須提到議事日程。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一是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根據輔導教師、責任教師過去接受的是傳統教學方法,現在還是運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實際情況,組織輔導教師、責任教師看錄像、聽錄音、學習有關文件以及遠程教育的文章,展開討論,轉變觀念,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二是鼓勵在職教師學習,以提高學歷層次和進修專業知識。現在學校有9人通過不同方式正在進修本科(其中6人參加電大開放本科教育);我們根據開放專業的特點外聘一些學歷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三是所有專兼職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針對開放教育特點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經過培訓學習都基本掌握了利用現代計算機多媒體學習的技術。

3.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意識和能力,以實現學生自主化學習

 

    “老師講,學生聽”傳統的教學方式給了學生太深的烙印,這深刻說明培養學生自學的意識和能力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關鍵。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一是注重入學教育,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新生開學典禮上,在指導教師的第一次指導活動和輔導教師的第一次教學活動中,反復給學生講解“試點”的學習模式,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教學管理方式,使學生了解什么是開放教育,明確開放教育與傳統教育、函授教育的不同特點,從而為學員入學后轉變觀念打下基礎。同時對學員進行專業及課程介紹,使學員對所開課程有清醒的認識,能夠自主地、科學地、合理地選擇課程。二是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多種媒體學習的技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信心。當學生掌握和利用現代化多媒體學習技術,能夠得心應手熟練使用計算機、使用網絡及各種媒體資源之后,自主學習將成為他們自覺行動。新生入學后,我校專門安排了對學生的計算機上網培訓,使大多數同學盡快掌握網上瀏覽、收發電子郵件、下載教學內容和信息。另外學員還可以通過其它網站索取一些學習信息和其它信息,增加了學員的學習興趣,效果較好。三是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我們選派了學歷層次高,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要求指導教師必須熟悉教學計劃,了解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學員的個體情況,溝通學員與任課教師的聯系,有的放矢的指導學員自主學習。指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實際制定個人學習計劃;配合輔導教師不斷改進學習方法;要學生明確學習評價系統,以利于完成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試任務。四是變“教學”為“導學”,輔導學生主動學習。輔導教師使用多種教學媒體,提供學習資源,講重點,解難點,釋疑點,講評作業,指導學習方法。要求指導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編寫相關的輔導材料,與學員建立電話及其它聯系方式,指導作業及小組學習等。五是組織好學習小組,相互探討,促進自主學習。通過學習交流,探討問題,溝通信息,取得了很好的互學助學和共同提高的效果。

    4、落實實踐教學、重視形成性考核

開放式教育試點把安排適量的平時作業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并將作業按一定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應該說是一項非常有效的監督教學,控制管理的舉措。為此我校對開放式各專業專門制定了“平時作業及平時成績的管理辦法”,嚴格按各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和教學進度布置,并由責任教師認真批改,給出成績,做好記載。由于形成性考核成績以作業為主,因此學員都比較重視。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科目作業量太大,學員難以承受;有些作業下發不及時學員只能趕抄作業,失去了平時作業的意義。期中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進度和檢驗平時學習效果另一個重要措施我校能堅持定期進行,并作為平時成績的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除了抓好平時考核以外,還要根據課程自身的特點,落實實踐教學。例如計算機專業的部分課程的教學可搬到機房,采用邊講邊練,精講多練的方法。法律專業的課程實用性較強,教師收集一些案例,供學生在輔導課上或者小組學習中討論,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意識。

5、重視教學支持服務系統建設,

學校領導針對教學資金缺乏,教學設施落后,教師隊伍知識老化等困難,提出必須盡快改進現有設備先后投入資金對閉路電視兩條線路進行了改造,安裝衛星接收系統、及時訂購了開放教育教學錄象帶、錄音帶、給圖書館配置電腦,圖書管理人員將學校開放教育教學資料輸入電腦,并與校園局域網相連。學校還專門編輯了《評估知識問答》小冊子對全校教職工進行了培訓,并要求各責任教師、輔導教師能獨立運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盡快學會制作CAI課件,豐富自己的知識,為學生解惑答疑,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務。二是通過座談會,發放教師、學生、管理人員調查表征求學生及教師的意見。經過整理后及時處理。教師對學生的意見及時反饋給學生,督促改進;學生對教學管理及輔導教師的意見,也能及時反饋給有關方面。這樣做暢通了教學相互溝通渠道,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

6、嚴把考試關口

我們知道開放式教育的期末考試采取的是同一試題、統一考試時間、統一評分標準的方式,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放松考場紀律就等于放棄了教學質量,絕不能用放松考場紀律來穩定短期的生源,這必將導致最終喪失辦學的競爭力。所以,每次考試前都先要對全校教職工進行學習省電大有關考試紀律要求的文件,進行培訓;各班利用班會進行考前教育,促進良好學風、教風、考風的形成。

我們從各專業考試及格率、淘汰率、和預計畢業率中可以得到答案,考試是嚴格的,質量是可靠的。

(二)試點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從事開放教育的專職教師數量不足,以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駕馭開放教育的教學能力不高;個別專業兼職教師難聘,還存在責任心不高的現象。對開設的所有專業不能保證學歷和職稱及數量全部達標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2)學校在開放教育的管理方面還有不到位或落實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對學生的聽課、上網、平時作業、自學的要求上,對兼職教師管理方面,也都存在著漏洞。

(3)對學生教學支持服務方面也還是有不隨學生實際情況的地方,還不能做到全方位的教學支持服務。在教學輔導、督促自學和經常性的下載,瀏覽網上資源、以及和責任教師的聯系和溝通上還存在問題,渠道上還不夠暢通。

(4)學校的硬件建設還不能滿足開放教育辦學進一步發展的需要,網速慢、機子數量不足、多媒體教學手段配合使用    等方面都制約了開放教育的發展。

(5)教師駕馭開放教育教學手段的能力也要進一步加強,在教學研究上還有差距和不足,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能力還沒完全掌握。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及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輔導方面還有差距。

(6)對學生的平時環節抓的不夠緊也不夠細,尤其是指導學生按計劃的自學,督促學生平時作業保質保量獨立完成方面還有差距,特別是對期中成績的考核與平時成績的核定還不夠嚴密。

(7)我校招生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從長遠來看,還有很大差距。如生源不足,開設專業較少,有些專業招生人數過少,給組班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等等。

(三)整改措施和建議

1、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條件。盡快適應開放教育對硬件的要求,滿足學生在教學方面的需求,要加大現代教育手段的投資力度。

2、盡快培訓教師對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創造條件采取各種辦法使老師盡快適應開放教育教學的要求。

3、我們要進一步轉變觀念,開拓思路,圍繞企業的深化改革,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精心調研,從廠內實際出發,作好招生各項工作,力爭達到合理的專業設置、學歷層次和招生人數。 

4、加大管理力度,改革不適應開放教育的規章制度,管理上要深入細致,對開放學生的管理、責任教師的管理要更具針對性,更切合實際。

5、注重對學生平時的管理,指導他們有計劃自學,有計劃上網查學資料,保質保量完成平時作業,重視平時考核。幫助學生建立兩級電大責任教師的溝通和咨詢。

6、加強對平時成績的考核力度,準確評價學生的平時成績,加大對兼職教師的考核力度,增強他們的責任心。

第6篇

【關鍵詞】 柔性掛職;自主創新;模式;仿真培訓;創業教育

引言

最近我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國資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要求各高等院校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統籌協調招生、培養、就業、使用等各個環節,加速培養國家重點領域緊缺人才,為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意見》還強調,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要根據相關產業和行業對專門人才的實際要求,在拓寬專業口徑的基礎上,在高年級靈活設置專業方向。鼓勵高等院校與企業開展合作辦學,聯合建設重點領域學科和專業,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實行“訂單式”培養。在校學生要到企業去進行畢業實習或畢業設計。要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積極邀請企業專家兼課,派教師到企業學習。高等學校在開展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培養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轉專業培養等多種形式加快培養緊缺人才。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題為“新興市場與轉型經濟國家會計國際趨同研討會”的發言中指出:中國成功地構建了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該體系最顯著的特點是:既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質趨同,又適應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聯合國貿發會議會計部主任約瑟夫?阿斯莫拉什指出:中國經驗帶給世人諸多啟發,但從技術方面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篇幅浩大,而且較為復雜,因此財務人員的能力建設也是一個方面的問題。財政部頒發的新《企業財務通則》,密切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的要求,從政府宏觀財務、投資者財務、經營者財務三個層次,圍繞資金籌集、資產營運、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財務監督等六大財務管理要素,創造性地解決了企業財務制度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對財務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根據經濟體制轉軌、產業結構轉型的需要,加快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聯動發展,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建立服務型教育體系、產學研結合體系和教育培訓服務體系,增強教育對經濟社會的人才支撐能力、知識貢獻能力和學習服務能力。高校在構建服務型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和高校與企業利益共享機制。高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與資源條件,揚長避短,走體現自身優勢的發展道路。高校應勇于創新,結合實際、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積極探索多種模式和靈活有效的機制,并為提高高等教育對支持和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案例一、寧波大學“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

寧波大學“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活動開始于2003年,經過不斷地制度完善和觀念創新,如今已經成為學校服務型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既是產學研合作的具體形式,也為產學研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對高校、企業的自主創新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此項工作的開創與完善的過程,也是寧波大學發展服務型教育,以創新姿態開展產學研合作的過程。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理論也不斷深化創新。作為這次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作為高等教育基本職能之一“社會服務”功能,已得到整個社會的廣泛認可。這一社會共識,成為寧波大學開展“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工作的時代背景。目前已有147名教師與128家企業簽定協議,合作形式涉及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設計、技術工藝改進、財務流程再造、生產經營管理和專業人才培訓等多方面。第三批“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活動已經啟動。

前兩批147名教師聯合企業累計申報縱向科研項目和橫向課題80余項。僅2005年一年,9位教授的技術項目運用在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就使企業新增產值3億元。“進企業”活動中被下派到企業任職的一位教授被授予“全國信息產業系統勞動模范”稱號;2006年的一項合作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學校在國家級科研成果獎項上的重大突破。實踐成果讓寧波大學“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活動有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還在學校之外得到了明顯體現,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寧波工程學院等院校也啟動了“教授、博士進企業”活動,為更多企業的經營發展注入能量。

寧波大學“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活動取得很大的成功,并能發揚光大。筆者認為,其原因一方面,在寧波大學內部,此項工作的深化和改進一直沒有停止,例如服務理念和服務范圍不斷得到擴大和深化;從“走出去”到“請進來”推進自主創新,培養企業到崗即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寧波大學建立并逐漸完善了一系列相關的制度措施,解除了進駐企業教師的后顧之憂,從而可以保證教師在企業開展研究和實踐的時間和精力。具體要點如下:

1. 學校多次發文,明確“進企業”活動的重要意義,在學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讓廣大有能力的教師帶著使命和榮譽感走進企業,開展工作。

2. 學校設計了“掛職”、“兼職”、“擔任顧問”等多種“進企業”的形式,讓教師在校內教學科研和在企業的生產實踐研究之間有充分的統籌安排的自由,從而可以讓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3. 學校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優惠政策,保證在企業服務的老師在完成規定教學科研任務的情況下可以享受正常的校內津貼,并在崗位聘任工作中對在企業工作成績出色的教師予以政策傾斜。

4. 學校設立專項資金,按照對方企業所在的不同服務區域給相關教師額度不等的通訊和差旅補貼,減輕教師參與產學研合作的基本成本。

5. 在學校“服務地方貢獻獎”等獎項評審中,充分考慮教師參與該項活動的情況和在企業的工作業績。

幾年的實踐經驗表明,這些制度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教師參與此項活動的積極性,也激發了他們投身于產學研合作的熱情。“進企業”是廣大教師了解國情、了解社會的好機會,是推動教師與企業緊密結合的重要渠道。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校不了解市場需求,科技與經濟脫節的狀況,幫助教師找到市場和研究方向,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調整科研方向與技術創新目標,提高了學校教師的研究和創新能力,又幫助地方和企業了解、共享 了學校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資源,解決科技供需脫節的現象,促進了成果轉化。教師與企業在合作過程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真正實現了“雙贏”。

案例二、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柔性掛職,推進政產學研合作”

寧波市鄞州區2006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54 011元,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12名,但區政府認識到:雖然近年高新技術產業已得到一定的發展,但鄞州的經濟仍主要集中在“低技術、高能耗”的傳統行業,管理和技術的滯后制約了鄞州區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

區內企業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基礎均比較薄弱,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難度大、時間久、成本高、風險大,引發出企業“如不創新是等死,如創新是找死”的有現實意義的悖論。因此,探索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是實現鄞州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這也是高校實現社會服務功能,強化社會競爭能力、提升自身辦學水平的迫切需要。

由于受我國高校歷史沿襲與現有考核體系的影響,高校內部客觀存在著對產學研結合的戰略意義的不同認識與阻力。部分教師重基礎、輕應用的研究導向與重純粹學術、輕社會服務的價值導向也是客觀存在的。這必然造成部分教師習慣自我封閉在“象牙塔”內,看不起技術開發和管理創新,形成自我能力與服務意愿雙雙萎縮的惡性循環。長期以來,高校教師不了解科研成果達到怎樣的成熟度才能與企業對接、人才培養從形式到要求如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等問題,使得高等教育與實際往往脫節。而且,這些思想誤區將會影響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的培養。著名教育學家錢偉長曾明確指出,沒有創新實踐的教師教不出創新性的學生,甚至由于對創新的不理解而壓制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對開展全方位的產學研結合活動帶來較大的負面阻力與人力浪費,影響活動績效。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具體做法是:

1. 選派教師擔任鄞州區發改局、工商局、科技局、建設局和工業園區的局長助理、主任助理、處長等進行柔性掛職,積極發揮掛職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與智力支持,并積極發揮實踐作用,有利于促進社會各方對科學的、合理的產學研模式進行探索與研討。

2. 通過高校教師與掛職機關的聯合辦公,形成產學研需求方與供應方的無縫鏈接,減少了產學研過程中的信息失真、不對稱等問題,提高了產學研相關各方對信息、活動的敏感性與時效性,提升了產學研活動的實踐水平與整體績效。

3. 通過掛職,建立起了相關教師與掛職單位間良好的人際關系,進一步提升了掛職高校教師的思想和實踐水平,豐富了相關的社會資源。

4. 通過對掛職教師的績效評估與積極宣傳,在學院內營造了產學研結合活動的熱情與氛圍,沖擊了高校與社會對產學研活動固有的偏見與抵觸文化。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鄞州區政府制定了具體、達成共識的遠景與目標規劃,并在其基礎上結合掛職活動的性質與特點,制定了針對具體掛職的四維目標體系:掛職成就、個人成長目標達成、工作與服務滿意度以及管理貢獻。四維度以掛職為核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掛職活動的完整、合理的目標管理體系,豐富了服務平臺,強化了雙方的互補服務能力。柔性掛職在實施過程中,積極、充分地發揮出資源與渠道的整合作用,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產學研結合新途徑。

案例三、“3+1”:一個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3+1”人才培養模式是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揮各自特長,克服由學校單一培養所帶來的許多不足,培養企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3+1”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安排是:學生在學校學習3學年基礎、專業和實踐課程,最后1個學年主要在企業進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協同完成教學和專業崗位實訓過程,使學生既學到理論知識,又掌握實際崗位操作技術,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零距離接觸,為學生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3+1”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合作單位的充分肯定。“3+1”有穩定的一年實習時間,解決了目前存在的實習學生流動快、人員多、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合作單位也愿意拿出一些資源去培養這些學生,一旦單位有用工要求,可以從中物色優秀的實習生留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實現了“一舉三贏”,對學校來說培養出了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對合作單位而言;通過對學生一年的實習培訓物色到了合適的人才;對學生而言,通過“3+1”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還可以提前上崗,解決就業問題。

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在企業一年的實習、學習內容安排與考核至關重要。為此,應按照專業崗位的要求設計適合學生的培訓模式。借鑒寧波萬里學院、寧波工程學院和浙江紡織服裝學院的經驗,筆者認為財會類學生應經歷4個實習模塊:

1. 實習始業教育模塊(2周):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企業概況、企業文化、薪酬福利制度,實地參觀、熟悉業務流程和工藝流程,進行職業心理轉換輔導,樹立企業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將自己的職業規劃同企業的發展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對企業的歸屬感。

2. 技能實習模塊(6個月):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會計核算、成本計算、財務管理等流程,熟悉財務軟件、ERP軟件和業務系統軟件,在企業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根據每月安排的學習內容進行筆試或現場實際操作考試,檢驗階段學習成果。

3. 集中授課模塊(2個月):結合企業最新的管理方法、專題和模式給學生進行集中授課,例如企業財務戰略的編制、全面預算的編制、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財務預警體系的設計等等。要體現教育內容的前瞻性和實用性。

4. 仿真培訓模塊(3個月):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實習和學習,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在企業計算機仿真系統或ERP等軟件上進行模擬操作,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并進行實習報告和畢業論文的撰寫。

學生在企業一年專業崗位實習過程中,按照企業準員工的要求,建立實習考核檔案,在考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動手能力的考試成績,更要重視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行為表現,并按權重記入實成績。經歷四個實習模塊的學生將不會再為撰寫畢業論文無從下手而煩惱了。

根據經驗可知,“3+1”的人才培養模式成功與否取決于下面三個方面問題:

1. 合作單位的選擇問題。一個合格的合作單位應滿足以下條件:(1)企業組織有良好的運行機制;(2)企業組織有著安全、良好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3)企業有一支較高專業水平的財務、會計人員隊伍。基于以上條件的限制,要選擇較為理想的合作單位不是一件易事,需要進行大量的溝通和交流。

2. 指導教師的選擇問題。要做好“3+1”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特聘產學研地的主要負責人為客座教授,聘請業務骨干若干名為指導教師。學院也可指定合適的教師擔任校內指導教師,保持長期相對的穩定,并要建立有關的考核辦法。

3. 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和權益問題。學生實習期間,要求合作單位參照本單位員工的管理辦法對學生進行管理,雙方共同負責,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學校定期派專業教師赴合作單位了解實習情況。同時,雙方要適當地給予學生生活補貼和車貼。

案例四、創辦創業教育學院,聯手企業家培養創業苗子

寧波許多高校都設有創業教育領導小組,創業教育學院是在創業教育領導小組領導下的虛擬學院,其主要工作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制定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引進有利于實施創業教育的各種社會資源,開展相關專業證書的認證培訓,以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創業教育學院最重要的機制是從企業中聘請高層經營管理者作為學生創業的導師。這些導師利用他們熟悉的創新案例和自身的創業實踐和體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參與學生創業計劃、方案的制訂和評審,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

一位商學院畢業的學生,經過創業培訓后,開了一家財務咨詢公司。經過四年多時間的拼搏,業務從個體企業的記賬發展到跨國企業的專項財務咨詢;從業人員由3名發展到20余人。該公司得到了外資咨詢公司的青睞,有被收購的可能。創業實現了人生價值。

結束語

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科都是應用性極強的學科,經驗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是長期以來財務與會計的重要教育手段,然而這些教育手段只有在產學研合作中才能得到充分體現。產學研合作可采用多種形式,以上所介紹的做法值得人們借鑒和探索。產學研合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產學研合作系統是開放的、復雜的龐大系統,該系統的要素包括高等院校、企業、社會中介機構和政府部門,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和教學實踐活動的實施。學生通過在現場所獲得的親身經歷,實現由抽象的書本知識到對具體感性事物認識的轉變,這種轉變是一種質的飛躍,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能增強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在融入經營管理、實務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找到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點,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充電,不斷縮短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社會實際需要之間的差距。這樣的人才走出校門、融入社會時才會呈現出強大的競爭實力,并且對其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CPIM;物流管理;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練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miss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unfortunately our cognition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is always bias and leads to substantial invalid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as an example, pipelining out the three sticking main symptoms and appearanc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into nine ideological stratifications for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s to make deep root cause analysis, puts forward the six strategies or initiatives of the quasi business unit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SAP CPIM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coach-wa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ed curriculum system, no gap and seamles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ubculture educational promotion, it also explain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reform and its histor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PIM; logistics management; training scheme; course system; coach-way model

0 引 言

大W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學生管理技術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但我們對管理技術與技能的認知與社會的需求總是存在偏差并導致教育某種失效。本文主要結合作者20多年來在行業龍頭企業從事技術和中高層物流管理工作的切身體會感受和8年來一線教師與基層管理的經歷,并查閱了美國、德國等在該領域高校的相關策略、舉措與教育管理文獻,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針對三個主要癥狀與表象,從九個意識形態方面對長期存在的問題作根源分析,提出準事業部組織結構變革、CPIM與SAP 式專業定位、教練式應用型教學、職業認證式課程體系、切合無縫式實踐教學、亞文化教學的改革策略,并闡述這種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和歷史意義。

1 物流管理專業的現狀

1.1 專業概況。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是國家教育改革一號國策下較早一批的獨立院校,承載著國家高校改革的夢想與寄托。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是2004年開始招生,2009年被授予福建省特色專業,年均招生規模約150人,2009年建立了ERP實驗室,2015年建立了仿真實驗室,專任教師約10人,目前有副教授4人,雙師型教師4人,校企合作企業約20家。

1.2 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主要表現在上課出勤率不高,課堂紀律不好,課后很少有學生看書,考試突擊,作業完成馬虎。同行交流反應情況類似,似乎是現代高校的某種通病。

1.3 部分學生對就業環境不滿。“其實很多物管專業畢業生都沒從事對口工作,從事過倉管和快遞工作的同學發誓他以后再也不會去搞物流了。”這是嘉庚物流管理專業2013界畢業生的原話,反映出部分畢業生對物流工作環境的不滿。

1.4 專業與社會需求錯位。主要表現在企業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崗位普遍緊迫需要有SAP使用經驗和CPIM職業認證的人員,而高校的課程體系普遍長期滯后,ERP實驗室建設普遍流于形式。與此同時,美國、德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高校卻能緊緊圍繞全球業界的主導需求開展教學工作。

2 物流管理專業問題分析

針對上述列舉的三個主要現狀,從專業戰略偏差、管理興國迭代與變遷、管理氣質培養路徑、教育者認識差異、專業培養方案定位分散、專業課程體系滯后、專業教材背離、就業理想偏差和從業與學科特點九個方面做意識層面的根源分析。

2.1 專業戰略偏差。愿景(vision)也稱遠景。為什么還有極少數高校把物流管理僅定位在“致力服務于大型制造企業”?這反映了不同的理解、觀念與戰略意識,也決定了對學生培養的不同層次、不同的推動力與影響力。自從20世紀60年代MRP計算機化輔助管理進入了研發、生產、營銷三位一體的制造企業后,普遍成立了新的多功能集成化職能部門――“物料部”,主要負責生產計劃、物料計劃、作業計劃、采購計劃、能力計劃,并負責訂單處理、倉儲與配送、客服服務、運輸、報關報檢等。這樣一個職能部門上接營銷部、研發部和公司戰略,下接IT軟件開發部,并與人力資源部,財會部,工業工程部和生產部相互銜接,構成了整個企業的運營管理中心或中樞,就如MRP是ERP的核心。其中會計與財務管理在MRP環節全面實現了計算機自動化,使事后財務變成了與業務同步聯動,在進一步完善的ERP管理中取得了整個企業各職能部門的有效聯動和協同,力圖使業務流程無縫鏈接、不斷增值和不斷標準化,以取得更大效率與效益。這是一個制造單元的現代管理,其各職能部門的鏈接可以稱為內部供應鏈管理,當把集團企業各個業務單元依托MRP/ERP鏈接起來可以稱內向供應鏈管理(Inner SCM);當把集團企業各個業務單元依托MRP/ERP與外部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顧客等鏈接起來統稱為供應鏈管理,并進一步在云計算平臺與移動設備下實現移動、遠程與虛擬辦公。企業在物料部管理人才錄用上與高校的物流管理對接,這種認識有助于高校經管類各專業的合理定位、資源分配與預算,如專業排次、招生分配、師資配備、ERP實驗室建設等。

2.2 管理興國迭代與變遷。科技興國的首要在管理興國,前者是樹,后者是土壤,沒有肥沃至深的土壤,就難有根深枝壯的大樹。以前一國的管理人才培養主要通過高校的工商管理MBA專業,近年來,也普遍有種意識,圍繞企業的人、財、物、信息,財落到了會計與財務管理專業,物落到了物流管理專業,信息落到了信息系統與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退守至人力資源管理方向或專業,一小部分還固守其企業戰略管理的核心。現在是MRP/ERP主導的制造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者不斷地快速成為了企業的各級管理者直至高層管理人員。此外,傳統MBA專業也推出供應鏈管理專業。這是否意味著一國的管理人才構建已從傳統的工商管理MBA走向現代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BA。

2.3 管理氣質培養路徑。當機器取代工人時,它解放了工人也解放了管理者,當實現“機器+工人”的作業模式時,它綁定了工人也緩解了管理者,進一步到“軟件+職員”的業務運作時,它綁定了職員也一樣緩解了管理者。MRP系統是生產、物料、作業、能力的計劃中心,為高管決策提供保障,MRP運作容不得人浮于事、互相推諉和半點虛假,使得管理者和員工職責分明,有章可依。融入到科學管理的工作氛圍中,從而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的氣質。

2.4 教育者認識差異。專業內教師間也因專業領域不同存在認識差異,即便同是有幾十年企業背景的雙師型教師之間,由于所屬行業不同,企業層次與管理平臺不同,企業的管理類型不同(運營型與項目型)等,認識的差異是很大的,且很難改變。比如項目型企業經歷者,因為沒有在基于MRP/ERP的運作型管理的制造企業的經歷,就非常難理解到底什么是物流管理的核心,也很難理解這個核心的意義和作用,更談不上針對這個核心該配備怎樣的最佳課程組?長期項目型的工作傾向會對專業熱點比較敏感,于是每個熱點都想開一門課,意識不到通常的做法是把前沿與熱點合并成一門高年級課程,導致寶貴的有限學分被占用了,更意識不到因核心課程組的缺失導致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長期缺失,使得因缺失核心課程將導致我國企業長期低端思維的惡性與低效競爭,也意識不到這種社會意識形態的改變在高校教育的緊迫感。結果是,一方面業界廣泛呼吁物流領域不缺中、低端人才,缺的是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物流管理卻培養大量的中低端人才。

2.5 專業培養方案定位分散。絕大部分高校本科物流管理專業都籠統定位在“企業物流管理”上,包括985、211、獨立學院和部分大專院校。課程體系設置上,差異很明顯,從寬泛的物流經濟到功能單一的第三方物流;在學分設置上,高、低不等;專業定位上,從含糊到具體不等,如華中科大、天津大學具體定位到“服務于大型國際制造企業”。從物流領域涉及企業來看,有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海陸空運輸企業、倉儲與配送企業、貨代、碼頭、機場、汽運站、火運站、物流中心、第四方物流等。從高校物流相關管理類專業上,有采購管理、物流管理、運輸管理、國際航運、物流工程、工業工程等。一個設計、制造與營銷三位一體的企業都基本上包含或涉及了物流的各功能領域,同時所謂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其實是圍繞著具有設計、制造與營銷三位一體的第一、第二方企業的物流功能提供和展開服務的。核心相當于網絡的節點或人體的脈點與穴位,要使全社會物流網絡健康而有競爭力,必須努力做好各制造企業的核心節點,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參與到第一、第二方制造企業的物流管理核心計劃環節。因此,目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缺乏重點定位和配套教學體系,對專業發展、業界緊迫需求、學生生涯,甚至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2.6 專業課程體系滯后。就制造業MRP計劃環節的核心崗位而言,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是《生產運作管理》或《運營管理》和《ERP原理與應用》。《運營管理》是國際國內經管類各專業普遍開設的,《ERP原理與應用》的定位主要是面對信管與其它非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僅開設這些課是難以勝任MRP計劃環節的核心崗位。從該領域的國際職業認證APICS/CPIM來看,共是五個模塊,培訓按10個學分,考試涉及的全套培訓資料、歷屆考試資料、參考書近30本,不少美國高校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業把APICS的資格考試成績作為大學同等學科的學分對待,韓國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則要求學生先通過CPIM考試才能畢業,新加坡則是采取政府補貼方式鼓勵學生與從業人員參加APICS多個職業認證等。而我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相對滯后,需要更多高校管理者與教育者根據我國現有的具體情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2.7 R到灘謀忱搿V饕有兩個背離:一個是應用性背離,經管類的國際與全球化教材的預設與基點是為設計、制造與營銷三位一體的國際大型企業或500強服務的,教師與學生都很難有機會得到全面實踐與訓練。另一個是準確性背離,教材一定程度上有章節雜亂,順序不一;主次不明,層次不分等問題。

2.8 就業理想偏差。研發、制造與營銷三位一體的MRP/ERP管理型制造企業的組織功能或崗位按管理難度可分三類:第一類是需求預測、生產計劃、物料計劃、作業計劃、能力計劃、全球采購、庫存控制;第二類是客戶服務、呼叫中心、訂單處理;第三類是倉儲、配送、運輸、貨代、船務、報關、商檢、保險、裝卸、搬運、包裝和回收等,這三類都是企業不可缺失的主要和重要職能,是客戶、營銷和生產的重要保障。其中,運輸、船務、貨代、報關、商檢和保險等單一、簡單功能,通常由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代辦,第三方物流公司則要無條件的隨時、隨處按照第一和第二方企業相應的要求提供優質服務,做到與第一和第二方企業無縫、無滯、標準化、高效益、高效率的協同。這些崗位按形態也可分三類,第一類是“大腦+軟件”,有思想,有交流。第二類是“體力+軟件”,少思想,少交流。第三類是“體力+設備”,類似“工人+機器”。目前嘉庚學院物流專業的歷界畢業生在物流領域的就業崗位多在二、三類,少數進入第一類。制造企業緊迫需要的是第一類核心計劃類人才,高校目前的課程體系很難滿足這樣的需求。

2.9 從業與學科主要特點。清晰認識從業與學科主要特點有助于把握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教學、一線教學、就業輔導等。以下是筆者多年來的工作體會。

(1)管理高:從微觀企業角度,橫向跨度大,涵蓋多職能部門一體化跨部門組織,縱向戰略管理、運營管理、作業管理、一線作業四位一體;從宏觀上,物流聯系一國經濟的所有領域。要求物流管理的知識水平、實踐經驗、系統能力、概念能力和協調能力很高,同時要有一定的作業和管理經驗。

(2)職能多:采購部、倉儲部、庫存控制部、物料部、訂單部、維修部、呼叫中心部、配送部、海路空運輸、保險、通關、商檢等多個職能部門和跨企業的及其復雜、多功能的虛擬組織和復雜的系統管理。

(3)學科廣: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地理、交通運輸、經濟、工商管理、項目管理、物流工程(管理、工學類)、電子商務(經濟、管理、工學類)、計算機與信息科學、通信、衛星、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管理等多學科的、發展的、動態的綜合應用。

(4)變化多:多學科微小的改進折射到物流系統就可能產生很大的效果。

(5)服務廣: 宏觀上,服務于其他一切行業;微觀上,服務于生產、營銷、客戶和工程。

(6)權利大:可以給企業任何人、供應商、擴展組織、虛擬組織、第三方、第四方派發工作單,建立KPI考核指標。

(7)考核廣:職能部門多,KPI的考核面廣,是最多KPI的部門。

(8)差異大:基層作業人員至高層管理人員工作強度與相應報酬差距很大。

(9)微妙深:復雜系統微小的調整就可能產生巨大的效益。

(10)平臺異:有實力的企業各種業務平臺越優越并不斷謀求改善,不斷促進業務發展,相反實力差的企業,發展較為困難。

(11)潛力大:是企業利潤的源泉。

(12)工資高:物流部門中高層管理人員可以有很高的工資,所有職能部門中通常是最高的。

(13)升職快:成為企業總經理的概率高、速度快。

(14)高時效:各環節都有不同的時間要求,造成時間延誤,常常導致嚴重問題。

(15)高即時:所有需求信息和作業數據要求作業人員在第一時點輸入或傳遞。

(16)高準確:所有需求信息和作業數據輸入要求作業準確,錯誤有時是致命的。

(17)高細致:有些環節工作要求非常細致、準確,錯誤常常是致命的。

(18)高協同:橫向直線各環節高度協同、不可閃失,縱向管理協同與橫向直線運營和作業協同缺一不可,主輔有別。

(19)高重視:微觀上董事長、總經理高度重視和參與。宏觀上行業協會積極引導,區域經濟有效協同,國家納入戰略規劃,成為國家競爭力的象征。

(20)教材亂:國內教材存在多種版本。

(21)定位難:涉及領域多,權重不同,顧此失彼,標準不一。

(22)戰役性:物流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爭奪戰,客戶爭奪戰,價格戰等不停,好比一起永不停息的,沒有硝煙的戰爭。

綜上所述,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生就業不滿、專業與社會需求錯位的現狀是跟專業戰略偏差、管理興國迭代與變遷、管理氣質培養路徑、教育者認識差異、專業培養方案定位分散、專業課程體系滯后、專業教材背離、就業理想偏差和從業與學科特點等九個方面的意識層面有相當大的關系。

3 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教改思路與策略

3.1 準事業部組織結構變革。本科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離不開學術與應用并舉,在專業建設前期,專業帶頭人不僅要具備理論知識,也應具備多年的企業實踐經驗,了解現代企業的實際需求,積極聽取業界資深人士的建議,帶領團隊構建合適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構建有機、有效的實踐教學平臺;在學術推進上,可以任命一位有教學經驗、理論知識淵博的教師作為專業學術主任。在高校組織結構上,針對專業發展初期與成長期階段,在原有高校的組織架構上適當傾向事業部組織類型,配備專職業務與數據分析員兼行政秘書,密切協助專業主任的開拓與發展,主要業務領域是行業需求分析與定位、培養方案定位、理論課程體系構建、實踐與實驗課體系構建、教學實施、教學效果分析、社會效果分析、差異與改進。在成熟階段,可以恢復到原高校的傳統組織模式。

3.2 CPIM與SAP式專業定位。本科應用型管理專業要更多的定位在服務于制造企業,滿足核心崗位的需求。這些崗位在企業的準入資格培訓與培養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和很長的時間,非常需要有更多高校的投入。需要高校嫁接APICS CPIM的知識體系與模塊,同時建設SAP ERP教學實驗室,這兩者都是定位在企業核心崗位,目前業界普遍要求有CPIM資格證書和SAP經驗。

3.3 教練式應用型教學。科研與創新帶來加速度與跳躍式的發展,規范與標準化帶來速度與效率。第一個問題APICS用了60年,鍛造了自有的知識體系,推出了職業認證,成就了全球業界標準化,成為了全球業界工作與交流的語言,A得了國際的廣泛認可與崇敬,成為全球行業第一。第二個問題SAP用了44年,同樣建立了知識體系、職業認證、標準化、工作語言,同樣獲得了全球廣泛的認可與崇敬,也成為全球行業第一。管理有二重性,科學性和藝術性,也可簡單分成技術和技能。管理技術包含一切概念、分類、模式、系統、理論、方法、途徑、技巧、計算等,難度從高到低,計算是最低的水平,概念是最高的水平,訓練是從低到高;管理技能是對技術的透徹理解、準確應用、堅定實施。它需要不斷的學習,實踐歷練。APICS和SAP對理論與應用的“最佳實踐”和“教練”式教學是值得思考的。

3.4 職業認證式課程體系。針對核心崗位的準入資格需求,《物料管理》、《高級生產計劃與控制》、《SAP ERP實驗與應用》是最重要的三門核心課程,我國高校幾十年來基本都沒有開設。其次是《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和《企業戰略管理》三門,相當部分高校是有的。推薦APICS CFPIM人士J. R. Tony Arnold, Stephen N. Chapman, Lloyld M. Clive著的《物料管理》,Pearson出版。參考德國某高校最高學時的三門課依次是《物料管理》(240學時)、《信息系統》(210學時)、《物料管理中的過程設計》(180學時)。廈大嘉庚物流管理專業可能是我國第一個開設《物料管理》課程的高校,于2012年推出,目前還沒看到其它國內高校開設此課程。《高級生產計劃與控制》建議采用Thomas E. Vollmann等合著的版本、Mc Graw Hill出版的《制造計劃與控制》,也是APICS CIRM、CPIM、CFPIM的首選教材。

3.5 切合無縫式實踐教學。大學一年級學生通常學了《管理學》,可以結合本專業教務部數據、考勤數據、圖書館出入數據、學工部社團活動數據等做參與式學業管理與分析,實踐JDA, SDA, JBA, SBA四個管理崗位角色,體會科學管理與管理科學的應用;二年級通常完成了《生產運作管理》或《運營管理》和《物料管理》學習,對各類型制造企業(ETO、MTO、ATO、MTS等)和其MRP的通用管理架構有了系統的學習,可以安排學生系統化參觀這些類別的制造企業,現場感受他們的管理,結合SAP ERP實驗室思考通用MRP下的特殊性與最佳選型,同時為《高級生產計劃與控制》這門課做好預備。三年級學生可以考慮充分利用ERP實驗室、運籌學實驗室和仿真實驗室做一些老師安排的專題或學生感興趣的專題;四年級學生已進入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階段,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實習企業或行業熱點選定畢業論文題目做深入調研與分析。

3.6 亞文化教學促進。首先要深刻理解學校的愿景、校訓、價值觀、辦學理念等,在此基礎上有機構建本專業的二級愿景、系訓、價值觀、治學作風,這是必要的。本專業是學校的子系統,同時具有其獨特性,有不同的社利益相關者和群體與文化,不斷給本專業注入明晰、堅定、見效的專業亞文化也是治學的重要戰略,需要各級管理者、全體師生與社會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與推動。

4 結 論

制造企業長期缺乏高端物流管理人才,高校長期缺乏對應的課程體系,嚴重影響科學管理與管理科學的氛圍與氣質,影響管理興國、科技興國,影響“中國制造2025”的有力推行。學生的積極性沒有有效調動,就業崗位普遍偏低。在制造領域的管理與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有相當大的差距。本文力圖引起各界廣泛重視。

參考文獻:

[1] 戴小廷. 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考察及啟示――以德國代根多夫應用技術大學為例[J]. 物流技術,2016(3):177-180.

[2] 楊躍輝. 應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11):150-151.

[3] 劉小卉. 美國大學供應鏈管理/物流專業本科教育探析[J].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15(2):156-162.

第8篇

關鍵詞: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 號:1007-3612(2011)11-0111-04

The Guidanc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Sports Views on Knowin g and Doing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ZHANG Xiang

(P.E.Dept.,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011,Anhui China)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at the stage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in China,the university stage becomes a crucial phase which forms the ideology of individual lifelong sports.The formation of lifelong spor ts ideology depends on the material guarantee and intellectual impetus.As the e ducator and administrator of the university,in practice,the sports views of th e university presidents on knowing and do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 nc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on the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 presidents;sports views on knowing and doing;und ergraduate;lifetime sports thoughts

高校校長的體育知行觀,毋庸置疑,包括知和行兩個方面。知是指作為高校管理者,高 校校長對于體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的重要認識;行是指作為高校教育者,高校 校長根據一定的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等對校園體育的課程設置,學科建設、課外體育活 動以及課余競賽等與體育育人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提出指導性意見,并身體力行地參與體育 鍛煉,用校長自身影響力去感染和引導學生投身體育鍛煉。 近代著名教育家,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曾說:“不懂得體育的人,不應該當校長”。高 校校長作為高校的領導者,他們的體育知行觀直接主導或影響著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營造和 培養,而他們身體力行參與體育鍛煉則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導向效應。由此可見,大學校長的 體育知行觀對于大學生終生體育思想的形成將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超星數字圖書館等廣泛查詢和收集與我國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 成的相關研究,并進行文獻梳理和研讀。不難看出:基于我國大學校長體育知行觀視角的研 究較少。

1.2 訪談法 利用承辦安徽省高校第七屆“校長杯”乒乓球賽的機會,對安徽省部分高校校、院長, 就大學校長體育知行觀等問題進行訪談。

1.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我們設計了三套問卷,分別以大學校長、大學體育教師和大學生為調查對 象,對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合肥師范學院、阜陽師范學院、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等 安徽省13所本科、大專院校進行了調查。 設計問卷時,采用專家進行邏輯判斷的方法對問卷內容的效度進行檢驗,專家效度檢驗 的結果中,75%以上的專家認為有效的項目予以采用,低于75%的項目不予采用。另外,我 們在問卷中通過設置2~3道防偽題的方法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 第一套問卷為《我國大學校、院長體育知行觀現狀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3份,回收問 卷13份,有效問卷1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第二套問卷為《大學體育教師調查問卷》。發放對象為安徽省13所高校體育教師,發放 問卷65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問卷6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第三套問卷為《影響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成的因素調查問卷》,共計對13所高校在校 大學生發放問卷260份,每個高校2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問卷236份,回收率92.3%。 有效率為90.7%。 經檢驗,三套問卷的信效度可以滿足本次研究的需要。

2 結果與分析

關于終身體育的概念不同學者有著不盡相同的詮釋和理解,但較為公認的是人們在一生 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和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1]。終身體育思想起源于西 方,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隨后一直成為我國體育理論界的研究熱點[2]。終身體育思想 理念的產 生和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從事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作為終身教育的 組成部分,終身體育思想理念對于我國學校體育同樣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終身體育已 經成為世界各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基本方向[3]。

2.1 大學體育在個體終身體育思想形成中的地位 我國一名完成大學學業的大學生通常都將接受15~16年的學校體育教育。在此階段,是 個體生理和心理機能不斷成長并趨于成熟的階段;是學習接受體育知識與思想最為旺盛的階 段;是形成終身體育思想最為系統與堅實的階段。因此,研究和改革學校體育,把為人們從 事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作為學校體育的第一目標,使學生具有正確、科學的健康概念和體 育觀念,掌握從事體育的科學理論知識和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從事體育活動的習慣就有根本意 義[4]。可見,學校體育是銜接社會體育和終身體育的重要紐帶。而限于目前我國 應試教育 體制的制約,在中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學習壓力,學校迫于升學壓力,在實踐中體育嚴重落 后或從屬于智育。而大學階段,隨著學生身心發展的進一步提升,同時沒有升學的壓力,加 之大學體育鍛煉設施的相對完善,因此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呈現出一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特征。大學階段是個體世界觀、人生觀逐步成熟的階段,也是體育意識、鍛煉習慣,乃至終 身體育思想最終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體育的基 礎,終身體育是大學體育的延續和發展。可見,大學體育在個體終身體育思想形成中具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

2.2 目前影響我國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終 身繼續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學習的動力和基礎,那么就可以認為這種教育是成功的” [5] 。而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校體育只是著眼于階段任務或本校教育流程,而 不能為學生的后續體育教育和身心健康打下扎實基礎,那么也可以說這種學校體育是失敗的 。客觀而言,在理論上關于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共識。而實踐是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承前啟后的關鍵環節,它的實施效果是檢驗和 完善終身體育的重要指標。令人遺憾的是在當前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在與終身體育的接 軌或融合過程中存在不足或背離現象。

2.2.1 硬件設施不足 由于長期受到儒家“重文輕體”思想的影響,加之體育學科自身發展緩慢的局限。在 普通高等學校中,體育學科建設一直是學校財政資源配置的薄弱環節甚至是邊緣地位。而隨 著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原先緊缺的場地設施、設備器材越顯薄弱,尤其是經濟發展 相對落后地區的高校,以及伴隨地理位置局限的建校較早的老牌學校[6]。而這些 教學硬件 的短缺,無疑又造成了項目設置單一,課程資源匱乏、教學組織一體化等,并由此產生一系 列惡性循環,既制約了學校體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又嚴重地影響了體育教學成效[ 7]。 可見,由于場地設施、教學設備等硬件方面的不足已經給正常的高校體育教學造成較大影響 ,而在此基礎上更高層面的終身體育教育效果則更沒有保障。通過對安徽省部分高校問卷調 查發現,學校體育管理者(校長)、組織者(體育教師)、參與者(大學生)對于學校體育 硬件設施的滿意度盡管存在差異,但整體上情況不容樂觀(圖1)。圖1 安徽省部分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設備滿意度現狀調查 由圖1可知,對于高校體育硬件設施的滿意度方面,從校長、體育教師到大學生呈現出 逐步降低的趨勢,這也反映了目前高校體育硬件設施與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之間存在的 矛盾。

2.2.2 師資因素困擾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和影響是多層面的。具體到終身體 育語境下的體育教師,解惑可視為教學指導,授業可視為傳授技能,傳道可視為灌輸理念, 即形成終身體育思想,也是最高層面。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也是 體育教師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體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學校體育教育質量的重 要因素。應該說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師資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在實 踐中還存在多方面的局限。表1 高校體育教師工作負荷排序1234教學1118318訓練6121922科研4899組織管理26635 由表1可知,在高校體育教師工作負荷排序中,在13所高校65名體育教師中,有73.8%( 48人)選擇科研壓力是第一位的,而只有16.9%(11人)的人認為教學是第一位的。之所以 出現上述狀況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高校教師職稱評定硬件以及績效考核標準的制約,在目前 我國高校體育教師中存在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科研是可以量化的,而教學則是模糊的。 正是由于現實而客觀的科研壓力,再加上體育師資數量的普遍不足而導致的教學任務偏重, 使得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無法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

2.2.3 學生主觀局限 共識下的教學是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而教學活動實質上是學生在教師的 指導下對人類已有知識經驗的認識活動和改造主觀世界,形成和諧發展個性的實踐活動的統 一過程[8]。而學生處于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學生對于知識經驗的學習和攝取具 有主動性 、目的性和雙向性特點[9]。喚醒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是素質教育的重 要思想內 核。而體育教學活動不僅具有教學活動一般共性,而且又富有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在體育教 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積極思維,而且需要學生充分動用身體的潛能,這也是體育使人身心 俱健的內在原因。而大學生由于身心素質以及知識儲備的不斷提升,應該對體育有了更加科 學理性的思考認識。但是在實踐中,大學生參與和接受體育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圖2 在校大學生每周課余鍛煉次數調查頻率分布 由圖2可知,在對在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調查發現,有15.8%大學生不參加課外體育 鍛煉;每周鍛煉一次的占16.7%;一周鍛煉兩次的占35%;每周鍛煉三次的占25.4%;每周 鍛 煉四次的人數只占7.1%;而每天都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則沒有。根據體育人口的標準 [10],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群體中尚有一部分人達不到體育人口的規定下限。而進一步對在校大學生 缺乏鍛煉習慣的影響因素調查發現,缺乏足夠的場地設施和學習壓力大是客觀因素;而缺乏 興趣和毅力則是主觀因素(表2)。表2 在校大學生缺乏鍛煉習慣的原因調查ABCDEFGHIJK選項缺乏場

地設施

條件不會

鍛煉身體

素質

差找工

作壓

力大 對體

育沒

興趣缺乏

毅力學習

壓力

大怕運

動受

傷體育

課單

調技不

如人其他f14467593914113813538726920%61.028.42516.559.758.557.216.130.5 29.28.4 注:f為選擇人數。

2.3 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成的導向作用與示范效應

2.3.1 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導向作用 導向,顧名思義,就是引導的方向。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導向作用主要基于高校校長 對體育的功能和價值形成正確認識基礎上而做出的政策導向和行政推動。根據體育學科的特 點,我國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導向作用不外乎體現在對硬件和軟件的重視上。硬件是指校 長重視場地、器材設備等硬件條件的建設;軟件是指校長重視體育師資引進與培養、重視體 育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完善等。

2.3.1.1 保障體育硬件設施 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參加體育鍛煉、習得體育技能、形成終身體育思想是在一定時、 空維度內進行的。在時間上,需要在就業壓力下和緊張的知識儲備中抽出必要的時段進行身 體鍛煉;在空間上,學校必須提供合理的、必備的體育鍛煉場地設施保障。場地設施、設備 作為學校體育的公共基礎設施,它的建設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校長的發展理念和重視程度 的影響。因為在行政化的校長管理體制下,管理模式具有明顯的計劃性和主觀性。我國高校 校長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行政權、學術權和撥款權。因此,如果高校校長真正重視體育的教 育地位和價值的時候,就會自然而較為輕松地利用自身的地位和權限把學校體育硬件建設提 升一個正常而合理的水平。我國著名愛國教育家,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體育高度重視,在 辦學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學校不僅修建了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棒球場和 網球場,甚至連當時還不多見的冰球場也可以在南開看到[11]。正是有了體育硬件 設施的保障,南開大學校園體育不僅非常普及,而且運動隊成績也非常突出。

2.3.1.2 重視體育師資引進與培養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資源,學科建設 的核心是優秀人才的培養。學科人才包括學科帶頭人、杰出學科骨干以及青年學術骨干。而 學科人才梯隊建設不是自發或自覺的形成過程,它不僅需要體育教師自身的學習意識和創新 能力,更需要學校的政策扶持和人才培養。比如高水平體育師資的引進以及鼓勵中青年教師 的進修學習等。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是形成和發展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前提。

2.3.1.3 改革與完善體育課程體系 課程領導力是校長的核心能力。課程領導力,主要是指校長領導教師團隊創造性實施新 課程,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能力,是一個校級團隊決策、引領、組織學校的課程實踐的控制能 力[12]。關于課程的本質,國內比較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即課程是:知識;活動 ;經驗。 從經驗的結果維度上來分,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13]。而在教學活動中, 學科課程 重在間接經驗的獲取,活動課程重在直接經驗的習得[14]。根據體育教學的特殊性 可知,體 育課程既是學生間接經驗獲得的途徑,也是直接經驗習得的手段。因此可見體育課程體系在 體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體育教學效果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大 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從國情及校情出發,高校校長在改革與完善體育課程體系時,應該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 相結合。在原則性方面,學校體育課程要以知識的存在和體育動作技術的存在為根本;在靈 活性方面,學校體育課程要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及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具有靈活性。

2.3.2 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示范效應 示范,也就是做出榜樣或典范,供人們學習。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示范效應體現在自 身的身體力行和行為表率,在參與體育實踐的過程中利用校長自身影響力感染和動員師生員 工積極投身體育運動,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形成校園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常態化、生活 化。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示范效應可以體現在以下方面:

2.3.2.1 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內所呈現出的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是現代教育與現代體育交匯的 結晶,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 特征的一種體育文化[15]。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復合型的群體文化,它涵蓋了校園 體育物質文化、校園體育制度文化、校園體育精神文化以及校園體育行為文化。 高校校長通過率先垂范,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發揮示范作用,利用自身影響力感染和動 員師生員工積極投身體育運動,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是為了吸引 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文化的活動與建設。高校校長一方面積極利用媒體宣傳使得廣 大師生充分接受體育知識和方法,增強大學生對體育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充分開展校園體 育文化活動,吸引和動員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體驗運動之美,感受運動快樂,從而增 強大學生對體育的感性認識,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2.3.2.2 踐行體育,影響他人 校長對學校的領導是通過發揮自身影響力來實現的。校長影響力也是一種力,力的作用 在于使物體發生形變。而校長影響力則在于使交往對象的心理和行為發生改變[16] 。而高校 校長的交往或影響對象大多數是大學生群體,他們身心發育趨于成熟,富有青春活力,也是 運動技能和體育習慣形成的黃金階段。同時大學校長在學生心目中是以學者、智者的形象出 現的。而一旦校長以運動者、體育人的形象融入到校園體育文化之中的時候,校長的影響力 便會與體育產生契合而產生極大的引領和示范效應,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 我國的清華大學一直有重視體育的優良傳統,而這正是曾任校長的梅貽琦同志的體育知 行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梅貽琦的體育知行觀集中體現在人人講求體育、體育培 養道德、體育完善人格、體育增進健康以及體育為救國之本[17],清華大學一貫優 良的體育 傳統正是梅貽琦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傳承和延續。梅貽琦倡導體育,重視體育,并躬身力行, 他是體育場上的積極分子,曾任當時清華教師籃球隊隊長,經常活躍在籃球場上,還經常興 致勃勃地到運動場上觀看或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親自參加班際、全校或校際運動會 [17] 。“中邦三十載,西土一千年”。梅貽琦主政清華十七年造就了清華歷史上一個黃金時期, “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學術自由”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而體育也充分發揮了自身的 價值和使命。盡管時過境遷,但是梅貽琦校長體育知行觀還是值得當代中國大學校長們深思 和借鑒。

3 結 語

大學校長作為教育者和行政管理者,他們具有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而同理 論工作者不同,大學校長的思想和理念具有顯著的實踐性和可行性特征。思想和實踐的關系 亦即知和行的關系。思想引導行動,理念影響實踐。在理念上,體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和生 活方式應該成為我國大學校長體育知行觀的核心內涵。在實踐上,一方面大學校長可以利用 管理權限保障校園體育硬件設施、設備建設,另一方面,校長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影響力倡導 和踐行校園體育,使得體育成為校園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在體育文化和體育氛圍 良好的大學校園里,大學生很容易增強體育意識、掌握運動技能、培養體育生活習慣,繼而 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參考文獻:

[1] 孟剛.略論終身體育與我國普通高校的體育改革[J].體育科學,1993,13 (5):21-23.

[2] 萬茹,毛振明.體育學力內容結構的理論與實證分析――以終身體育為視角[J].北 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9):76-78;98.

[3] 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04,24( 1):40-43.

[4] 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 育大學出版社,1998.

[5]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北京師 范大學出版社,2001.

[6] 張守冬,王朝軍.江蘇省高校體育場地設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 報,2006,23(1):40-42.

[7] 羅旭,周鳳桐,韓鳳芝.等.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及影響因素――以天津大 學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4):81-83.

[8]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9] 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修訂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

[10] 仇軍.中國體育人口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

[11] 馬國震. 張伯苓體育思想及其啟示[D].河北大學學位畢業論文,2010.

[12] 師曉星.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8,(4):49-50.

[13] 王策三.教學認識論(修訂本)[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4] 叢立新.課程論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15] 顧春先,鄔紅麗,肖波,等.中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指標體系研究[J].體育科學 ,2010,30(8):41-48.

[16] 林天倫.有關校長影響力的幾個基本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10,(10):16-2 1.

[17] 崔晉靜.論梅貽琦之體育觀[J].體育文化導刊,2003,(8):70-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肥东县| 通许县| 宜州市| 罗源县| 黎平县| 肥西县| 沽源县| 大余县| 上虞市| 扬中市| 宁海县| 隆化县| 明星| 道真| 丹凤县| 潞西市| 名山县| 资兴市| 南平市| 南京市| 吉林省| 巴楚县| 楚雄市| 张家界市| 吉首市| 南昌市| 玉龙| 潢川县| 舒兰市| 楚雄市| 乌兰察布市| 高平市| 共和县| 淮阳县| 鄂温| 化州市| 宝应县| 海丰县| 海盐县|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