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53: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學研究生教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法學教育 研究生教學 案例研究法
一、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的理論界定
(一)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的內涵
美國等英美法系國家一直以來都將案例教學法作為研究生教育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其實得益于其法律傳統,同時也是法律實踐的需要。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因以培養法律職業人士為目標而具有鮮明的特色,這在法學院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案例教學法由當時擔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朗道爾教授于1870年創立。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不像大陸法系那樣向學生灌輸法律規則。案例教學的貢獻在于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應用性法律人才。一般做法是老師不去講授抽象乏味的法學理論知識,而是根據經典案例,由學生課前預習,準備自己初步的意見,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案例,然后對提出的問題共同討論,最后由老師進行必要的總結。
因此,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的內涵就是教師從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典型案例并與學生共同研究,使法學研究生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取理論知識、把握法學學術動態而且還能發現問題并訓練法律思維和培養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以建構主義和人文主義為理念,以每一名法學研究生為教育中心,實現研究生的研究性學習。此外,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思維帶來一定的沖擊,進而在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中提高其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的方法特征
(1)在思維方式上采用歸納性邏輯的方法。由于大陸法系的傳統,其教學方法一般是采用演繹推理的方式來講授法學理論知識和法律概念。這種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無法調動學生對法律探索的積極性,從而 “使學生對學科的認識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上,與現實的教學實際相距甚遠”。大陸法系傳統的教學方式造成的必然結果之一便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育成果,致使學生思維僵化,缺乏創新。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輔助和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案例教學計劃選取典型案例,最主要的是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合,并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進而傳授法學理論知識。
(2)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一般來講,任何理論知識都是由生活實踐反映出來的,如果缺乏對實踐的觀察和體驗,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應然”與“實然”混淆不清、概念不分的困境,其原因也在于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因為對案例性質的挑剔性和質量苛刻性,一般都是從現實生活發生的實際案例中選取。因為這些案例已經是早已發生的真實事件,并且有相應的司法判決,學生可以親眼見到和親身體會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的整體過程,進而也更有利于了解這種結合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3)法學案例教學特別注重師生的動態互動。一般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參與主體都是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而案例教學的方式并不是通過單向傳輸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一個動態互動的過程。這種“互動式案例教學更注重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教師通過組織、引導,使學生在比較寬松的前提下深入探討、辯論”。換句話說,這種教學方法得益于案例討論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而種開放和互動不僅僅體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且可以一直保持動態的良性循環。
二、現今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研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面臨的價值困境
大陸法系的價值目標在于培養理論型人才,而不是應用型法律人才,其教育是一般性的人文科學教育,而非英美法系法律職業性訓練。這一背景就造成我國法學教育的功能多注重于單向傳輸和解釋理論層面的知識。而在英美法系國家,其法學教育定位即職業化教育,著力培養實踐型法律人才。法學案例教學也隨之應運而生,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美國,各法學院著重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判斷、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具有像律師那樣駕馭、運用法律資源的能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在法學研究生教育的目標定位上仍然比較模糊,究竟是是精英教育、職業教育抑或通識教育依然不清不楚。這就造成一個嚴重的惡果即經過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畢業生僅僅學會背誦法條,但對于司法實踐活動并不能輕松駕馭,對于法學理論研究也只是皮毛,沒有學會研究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就造成職業教育和單純理論教育的矛盾;教學目的也出現法律職業型人才和學者型人才培養的矛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案例教學法運用的價值就陷入了兩難困境――其究竟應該具有法學理輔工具價值,還是法律實踐性價值?
(二)在實踐運行中,案例教學法與大陸法系現有的教學管理體制相沖突
法學案例教學法起源于司法背景是判例法的英美國家,而我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法學研究生教學管理具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這對案例教學是一種束縛。我國現有法學院的師資多為從學校到學校的職業經歷,應用案例教學法的能力堪憂。不少教師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知識,但對司法實踐卻一知半解,并且案例也是直接從書本上選取,難以同時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專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由于案例教學法具有現實性、互動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相當高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也就是說,教師除了應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外, 更應當具備組織案例教學的能力,并且要始終站在相關司法實踐的前沿, 掌握最新的立法和司法動態。當然,案例教學法還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 既能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科學的評判和引導,也能夠及時分析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美國名牌法學院的教授經歷大都十分豐富,既是本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 具有極高的理論功底, 同時他們還是踏踏實實的司法實踐者。如果一位法學教師只懂得理論知識而不了解司法實踐,那么便無法自如駕馭案例教學方法。故此, 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理應將教師素質的提高放到首位, 教師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通過案例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規定性的成文法與案例教學難以兼容
我國成文法受大陸法系傳統的影響強調法學邏輯的完整性與嚴密性,注重學生抽象思維及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因此,具有大陸法系傳統的國家的講授制與案例教學法具有內在的不兼容性。美國法學研究生教育培養律師的目的決定了其非常注重采用案例教學法并利用這種方法培養法律職業人才。而大陸法系的法學研究生教育則表現為 “法律教育不在于提供解決問題的技術,而在于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導。法律教育所要求的內容并不是對實際情況的分析而是對法律組成部分的分析?!币虼?,大陸法系的教學特別重視對法律理論知識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分析,在教學方法上自然更傾向于單純的講授教學法。在法的淵源上,英美法系早就有系統而詳實的判例匯編,法律也以判例法為主,天然的使案例法教學成為必要也成為可能。而大陸法系國家是以制定法為其法律的主要淵源,進而影響法學教學呈明顯的理論化特點,在此背景下面對面的單向傳輸方法就成了必然的選擇。法學專業因其實踐性與應用性強的特點要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統一。但是,我國目前的法律文化在法學教育目標上,更強調的是理論素質教育而非職業實踐教育,雖然我國最高法院已公布了十批52個指導性案例,但是相對于判例法國家的案例來說遠遠不夠,因此,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法具有大陸法系傳統的成文法的規定性難與案例教學兼容。
三、我校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引入的必要性和改革路徑
(一)法學研究生教育引入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1)法學案例教學法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
眾所周知,法學分為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大陸法主要是成文法,而英美法主要是判例法。成文法的特點是理論性與普遍性強,但難免不夠生動具體,判例法恰恰克服了這些弱點。于是,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在法學和司法界得到倡導和運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運用典型案例研究理論知識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最早是出現在哈佛法學院的教學應用中。后又引入到商學研究和醫學研究中,這種方法非常成功并得到廣泛應用,是第一次讓法學專業的學生接觸司法案例和司法實踐的一種學習方式。
(2)案例教學實現了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無縫對接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產生出了很多類似新的法律問題,比如互聯網金融、代孕等,由于成文法的滯后性,使注釋法學缺乏解釋力,這時就需要案例研究及分析。案例教學是真實案例的提煉和精華,也是法學理論的體現及回應。
(3)中國的指導性案例制度亟待案例教學方式。
中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具有成文法的傳統,判例一般不具有法律強制力。至2015年4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公布了十批(52個)指導性案例,首次規定了指導性案例具有法律約束力,能夠成為以后相似案件的判決依據,這是中國法制建設的重大突破和進步,體現了“成文法”與“判例法”的相互借鑒,相輔相成的關系。指導性案例作為中國法律的淵源之一,理應成為法學教學中的主要內容與案例來源。
(二)我校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改革的路徑
(1)開發教學案例資源來建立案例教學庫。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法的載體是案例,而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案例必須要具有典型性、實踐性、相關性和針對性等特點。大量具有本土化、專業性、時效性特點的案例是成功開展法學案例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所以,案例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選取是否恰當,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實現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通過案例調研進行課題研究,其選擇和應用的案例是法學案例教學適合的案例來源。從某個角度上說能滿足復雜性、關聯性、啟發性要求的案例只有通過調研寫作才能完成,從而運用于案例教學。判例法國家有非常充足的案例資源,因為他們有判例公開和判例編撰的傳統,這就為他們實行案例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然而,中國法學教育者要想獲取系統與全面的判例卻存在著事實上的困難。適合的教學案例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是典型的、剔除了無效信息的、經過選擇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疑難度的案例。只要這樣的教學案例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并且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法學教學案例必須共享,建立全國統一的系統,最好能夠由相關組織出面建構全國性案例教學的共同平臺,實現法學案例資源補充與共享。
(2)加強法學案例教學教師的培養。在案例教學法當中教師處于一個重要的地位,案例的編選與應用都離不開教師,然而對于法學案例教學教師的培養卻絕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實現的。遍查世界名校,都特別引進和培養優秀的案例教學法老師。“哈佛大學數百年的輝煌, 不僅僅是因為其學生來源的優秀,整體素質高,還在于它有著一支被人們稱譽的龐大的 ‘明星教授群’。”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在探索課程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時收效甚微,師資條件的欠缺是一個重要因素。以哈佛法學院的案例教學為例,它把案例撰寫視為研究并記入教師考核系統。理由是“它加深了教授對法律實踐的理解,進而有助于教學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毖芯可鷮W習是一種深層次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案例教學也是一個既復雜又專業的過程,那么我們對于研究生教師的要求也應該更高。既是具有理論知識的教師又是掌握司法技巧的律師的“雙師型”教師更適合實施案例教學法。
(3)案例教學中兼顧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無論是大陸法系的理論講授還是英美法系的案例探討都是傳授理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我國法學研究生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方法時實事求是的做法應該是在選擇案例及組織教學時培養案例教學對學生抽象的法律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方式上我們可以采用討論、發言、辯論的形式發揮案例教學的示范效應及實踐效果。法學研究生的學習排斥簡單的對于知識的被動接受和僵化理解,是一個自主創新型和發散思維型的學習過程。 “研究生教學應該注重的是知識‘生成的過程’而非知識‘掌握的結果’?!边@也是案例教學對研究生培養做出的最大貢獻??梢哉f“案例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追求一種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在強調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和方法?!笨偠灾?,“案例教學不單純是教學方法問題,它背后隱藏的是與教育理念和評價機制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所以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重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司法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使他們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
四、結語
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作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法科學生的理論素質和法律實踐能力,其在提升研究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加強實踐與理論并重人才的培養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國法學研究生教學和教育的發展中,案例教學法雖然適用性極強、頗受學生歡迎并且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具體的法學教學實踐中,案例教學法卻出現種種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其往往只具有案例講授的形式,但并沒有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教學作用,存在著教學方法簡單、教學內容單一等諸多問題,使得案例教學在法學研究生教育中呈現種種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學研究生案例教學的內容和方式迫切需要改革。想要真正發揮案例教學法的功能,提高學生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我校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必須有所創新:即開發教學案例資源來建立案例教學庫,加強法學案例教學教師的培養,并且在案例教學中兼顧知識傳授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旭,鄭連成,于達.高校課堂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黑龍江教育, 2007.
[2]孫軍業.案例教學[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
[3]威廉?埃利特.案例學習指南:閱讀、分析、討論案例和撰寫案例報告[M].劉剛,錢成,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王華榮.以案例教學推動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1,(4).
[5]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電力教育,2008 .
[6]盧麗芹.法學教育中對案例教學的實踐性反思[J].黑河學刊,2006.
[7]趙福江.高校法學教學中的案例應用對策[J],大眾科技,2008,(3).
[8]姚懷生.法學案例教學法理論研究及教學試點經驗總結[J]高教研究,2007,(16).
[9]程宏.法學案例教學的方法與運用[J],湖北社會科學,2008,(11).
[10]王洪友.法學案例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11]張琳.論法學案例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J],教育與職業,2011,(3).
[12]尚國萍.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經濟,2010,(1).
[13][美]Judith A?Mcmorrow.美國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養成[J],法學家,2009,(6).
[14]勞倫?M?弗里曼.美國法學教育背景[A],韓大元,《走向世界的中國法學教育論文集》[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02.
[15]德里克?博克. 美國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
[16]劉亞蘭. 論案例教學與教育學的教法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8,(5).
[17]劉同薌,郭健美.互動式案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4,(11) .
[18]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J].中國電力教育,2008.
[19]郭明瑞.王福華.高等法學教育的反思與審視[J].法制日報,2001.
[20]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J].中國電力教育,2008.
[21]沈宗靈.比較法總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2]陳樹文.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教學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