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11:46: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空氣污染防治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環境空氣質量;空氣污染;分析
1 環境空氣污染現狀
近年來,由于人類的開發建設,導致氣候變化惡劣,給人類生活帶來嚴重災害。特別是近兩年來較為突出的灰霾天氣,以其影響的廣泛性、嚴重性,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其影響直接體現在空氣質量的變化上,近日環境保護部的2013年度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有71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標現象;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60.5%,輕度污染占22.9%,中度污染占8.0%,重度及嚴重污染占8.6%;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嚴重的PM2.5指標年均濃度達標城市比例僅為4.1%。
灰霾天氣成因與機制非常復雜,即使是在汕頭這樣普遍認為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的海濱城市,僅以輕工業類型為主要工業類別,環境空氣質量也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近一年來,全市多次出現灰霾天氣,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居民的健康和正常出行。2012年,全市空氣質量級別為優的日報占全年60.7%,級別為良的占全年39.3%。2013年,級別為優的日報下降為42.2%,級別為良的占全年57.8%,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上升了21.6%,空氣質量明顯下降。
環境污染由點及面,最終影響到全球,灰霾污染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些宣傳語體現出最深刻的環境保護訴求。以空氣污染治理為重點的環境保護需求日益突出,燃煤鍋爐改造、淘汰黃標車、電廠脫硫脫硝除塵等工作任務不斷被分解到各級各地區的日常管理過程中。
2 節能減排成為治理空氣污染新舉措
針對越來越惡劣的環境,強化管理形勢逼人。“國十條”、總量控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油器回收裝置、煙氣在線監測裝置等設施的配套要求,強化環評審批、考核制度、機動車標志、施工期監理等制度的建立,環境管理的深度和強度隨著環境安全的需求不斷發生著變化。
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污染末端處理技術和成本的限制、能源資源的日益稀缺,節能減排被做為一種新的管理思路提出,成為實現環境保護的另一重要舉措!各相關部門均給予重點推行。宣教部門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和理念培養,經信部門組織“萬家企業”“十二五”節能評估等活動鼓勵企業開展自愿清潔生產審核,環保部門開展 “雙超、雙有”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機動車環保標志核發工作等等,都是現階段推行節能減排的具體工作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廣東省節約能源條例》等國家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的出臺,為各部門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和法律依據。
印染、造紙和涉及重金屬的電池、電鍍生產是汕頭市目前較突出的重污染行業,歷年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多次開展清理整頓專項行動,以強化末端治理和淘汰落后產能為手段的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取得長期的整治效果,就必須從企業的切身利益出發,選擇一種既降低生產成本、又減少污染排放的雙贏模式,節能減排正是這種需求的實踐運用。近幾年來,已有幾個批次的重點企業被列入“廣東省應依法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強制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審核效益的體現,部分企業逐漸加入自愿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行列。清潔生產審核從原輔料和能源消耗、技術工藝、設備、過程控制、產品、廢棄物、管理狀況、員工素質八個方面入手,對生產和服務的全過程進行審核和控制,是實現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的有效手段。
3 可供借b的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措施及效益分析
節能減排是一項涵蓋水、氣、聲等各環境要素和多種能耗的綜合性工作。節能減排方案的效果,也往往體現在減少污水、廢氣、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及降低噪聲排放水平等多個方面。
為便于推廣先進經驗、促進節能減排,調查分析并列舉各企業在審核中有利于空氣污染防治的有效減排措施,匯總實際取得的環境、經濟效益(有關數據資料引用至各單位的清潔生產審核報告、節能評估報告)。實踐證明效果顯著的節能減排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3.1 熱力系統的升級改造和綜合利用
主要形式可見造紙車間烘干機加罩、鍋爐蒸汽余熱綜合利用、蒸汽輸送管道加裝保溫材料、染整工序廢水余熱利用等等。
潮南區兩英鎮某印染廠為減少環境污染,縮短染色周期,實現生態環保染色,降低生產成本,引進低浴比染色機,這既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也是染色技術發展的方向和新時期印染工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此方案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投資回收期短(僅2.58年)、效益顯著,實現了降低水耗、蒸汽消耗量(年節約燃煤約1211噸,節約燃煤成本約85萬元)、助劑消耗量,從而也降低了末端處理的壓力等多個目標。
3.2 各種措施節約電能
安裝變頻裝置――變頻器的功能作用包括變頻節能、功率因數補償節能、軟啟動節能,現階段的應用范圍很廣,壓縮機、風機、水泵、紙機等均可依需求安裝。通過對主要用能設備加裝變頻器(需符合三個前提條件:大功率并且為風機/泵類負載、裝置本身具有節電功能(軟件支持)、長期連續運行),可以大量節省電耗。
澄海區溪南鎮某造紙廠廣泛應用了電機變頻設備,有效降低了電耗。2012至2013年間,企業節省電耗為160萬千瓦時,單位產品節能量為15.3千克標煤/噸產品。
3.3 改進操作方式及主要用能設備――以汕頭市龍湖區某電池廠為例說明
該廠主要產品包括摩托車用電池和電動車用蓄電池兩大類。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二者的設計容量差異較大,且由于電池充電初期容量偏差也較大,采用同一母線輸出電流再分流充電的方式,嚴重影響到電動車電池的生產質量。綜合以上因素,該廠在審核后采用單路獨立的充電設備用于電動車電池的初期充電,方案新增92個320V6A單路獨立微電腦控制充放電機回路。與實施前相比,年節約用電量16560千瓦時。既縮短了初期充電時間,又減少了因充電引起的酸霧排放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產品合格率,減少了損耗。
一、高速公路建設中的環境問題
1.水資源污染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水污染主要來源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廢水,其中生產廢水是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砂石類材料的加工和沖刷洗滌、混凝土制作加工和保護、高速公路表面的修建和沖洗均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施工過程中處理砂石料過程產生的廢水數量龐大,是其中最大的水污染源,其廢水特點是污染物主要廢水為懸浮物,相當數量的廢水若得不到正確的處理,將會造成地表層水體水質遭到破壞,進而加劇附近河道的泥土淤積的情況,多方面造成周邊水體環境污染。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的清洗以及施工和運輸車輛的清洗都會產生大量廢水,這種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物質以及懸浮物質,此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若未經處理放任不管,將會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體的嚴重污染。施工階段產生的廢水也來源于生活用水,主要產生在施工現場和施工人員的施工營地,這種廢水和普通生活廢水的性質相同,也需得到妥善處理,反之也會對施工地段造成不利影響。
2.空氣污染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存在著粉塵、施工機械設備的揚塵、以及施工運輸排放的尾氣。在公路路基修建、平整路面,混凝土制作等過程中會產生大面積的塵土飛揚,空氣質量惡劣。砂石、水泥、混凝土等顆粒狀態的材料在運輸過程中如若裝載不夠嚴密,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泄露,停留在空氣中會構成揚塵,污染當地空氣,使得空氣質量變差。在施工階段,各機械設備的運行過程中,燃油機械和運輸車輛會排放大量尾氣,尾氣中對空氣構成威脅的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質、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等,這些污染物質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人體和牲畜健康。上述的各種空氣污染物質還會對沿路的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有所影響,造成農業減產,且高速公路建設所涉及的距離遠,幅度寬,若這些污染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將會在大范圍內造成空氣污染,對人類生活構成嚴重威脅。
3.地質環境災害高速公路一般距離跨越較大,途經不同地區,不同區域可能存在著不同的地表狀況和生態環境狀況,公路施工往往會引起一些不同類型的地質環境災害,這一特點在山區或者地質環境較差的區域體現得尤為明顯。在強度較低的路段進行施工時發生路面崩塌的概率較大,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毀壞等事故。隨著山區公路建設力度加大,山區公路區域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破壞的事故也越來越多,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路面等級高,路面較寬,挖掘量增大,會形成大量的高邊坡,發生山體滑坡的概率大,山體滑坡會對當地植被、農作物和水體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高速公路在山區建設引起泥石流的事故頻發,會造成公路損壞和當地地表破壞,是一種嚴重的地質災害。
二、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辦法
1.宣傳高速公路建設利弊高速公路建設有利有弊,如何尋求高速公路建設穩速增長才是我國現在應解決的問題。數量可觀的高速公路著實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為人民謀取了極大的利益,但人們不能只看到眼前可見的利益而忽視了其潛在威脅,高速公路在承擔著公路運輸和區域交流的重任時也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造成了沿線地區人民遭受著噪聲污染、空氣污染、水資源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這直接關系沿線地區人民的身體健康這一切身利益,同時這些環境問題還會對當地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息繁衍造成破壞,我們高速公路建設者理應綜合考慮利弊,有規范、有效率、有道德的進行公路修建問題。因此國家應該將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并舉,綜合協調發展。
2.完善施工,造福人民環境問題不可避免,但是現有的科技水平卻能在公路建設過程中降低這些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合理的設計理念能大大降低公路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以下為針對具體問題的具體防治措施:1)噪音防治措施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施工設備和車輛,盡量使用噪音較低的施工工藝,施工作業人員配備精良防噪裝備,合理安排作業人員和機械設備施工時間,噪聲較大的機械設備在居民休息時間嚴禁施工,采取相應投訴機制,及時處理相關問題。2)水污染防治措施砂石類物質沖洗產生廢水中懸浮顆粒為主要污染物,可將這類廢水于沉降池中沉淀排放,機械設備和車輛于附近固定地點進行清洗,施工人員選擇名宿為居住地點,使生活廢水進入專門的居民排污系統。3)空氣污染防治措施材料運輸之前應嚴格裝載,不允許有泄露,施工路面定時進行清掃,保持清潔狀況,施工作業人員佩戴口罩或者面具,要做好防揚塵措施,當有固定機械設備時,若其施工點在敏感點上風向為50m以內時,要安裝相應的煙塵除塵設備。4)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施工之前需考察當地地質情況,在地質不好的山區建設高速公路時要做好防范措施,根據地質情況確定與之相符的施工計劃,減少對原有地質的破壞,施工之后進行某些加固措施,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
三、結束語
高速公路建設數量與質量是由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決定的,我們不能因探求眼前利益而盲目修建公路,而應根據實際,建設環境友好型公路,為我國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韓偉單位:張家口市公路施工管理處
[關鍵詞] 室內空氣;甲醛;室內空氣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2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08-0034-03
當今,人類正面臨“煤煙型污染”、“光化學煙霧型污染”之后,以“室內空氣污染”為主的第三次環境污染。而室內空氣污染又因為具有“不可見”的原因,容易被人們忽略,從而成為了人類健康的一個“隱性殺手”[1]。
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本身以及家具或裝飾材料釋放出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氣體,從而造成室內空氣的污染,污染越來越嚴重,將會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2]。據報道[3],全球將近50%的人正處于室內空氣污染之中,室內空氣污染已經引起35.7% 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炎和 15% 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癌。因此,室內空氣污染不容忽視。美國專家通過檢測發現,室內空氣中存在500多種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具有致癌性的物質就有20多種,具有致病性的病毒有200多種。這些物質中對人體危害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氡、氨、酯以及三氯乙烯等。美國已經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五大環境因素之一。大量的事實證明,室內空氣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個“隱形殺手”,也成為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非常關注的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4],室內空氣污染每年將造成160 萬人的死亡,即每20秒就會有1人因為室內空氣污染而死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為人類健康的10大威脅之一。
室內環境安全是扎實推進關系整個國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也是國家經濟建設順利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而甲醛現在被各界普遍認為是室內環境的第一殺手,它的釋放期長(一般為3-15年),其對人體尤其是兒童、孕婦、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危害嚴重。甲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Ⅰ類致癌物(即人類致癌物)。
1 室內空氣甲醛污染的來源
1.1 甲醛
又叫蟻酸,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5]。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溫狀態下是氣態,通常是以水溶液的形式出現,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爾馬林“。甲醛液體在較冷狀態時貯存時間久容易混濁,在低溫狀態時則會形成三聚甲醛沉淀。蒸發時有一部分甲醛逸出,但多數變成三聚甲醛。甲醛為強還原劑,在微量堿性時還原性更強。在空氣中能緩慢氧化成甲酸,能與水、乙醇、丙酮任意混溶。pH 2.8~4.0。相對密度(d2525)1.081~1.085。熔點-118℃,沸點-19.5℃。折光率(n20D)1.3746。閃點60℃。易燃。低毒,半數致死量(大鼠,經口)800 mg/kg。其蒸氣能強烈刺激黏膜。
1.2 甲醛的主要來源
建筑裝修材料、燃料的燃燒與工業應用、食物及各種生活消費品三個方面[6]:
1.2.1 建筑裝修材料室內空氣中的甲醛主要來自于裝修材料、裝飾材料、家具和涂料等,尤其是人造板材、膠粘劑。各種人造板材 (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等)制作過程中由于使用了黏合劑,所以含有甲醛,這些板材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最長可達數十年)內緩慢地釋放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地面、墻面的鋪設裝飾等,都要用到黏合劑。凡是大量使用黏合劑的地方,總會有甲醛釋放。
1.2.2 燃料的燃燒與工業應用汽油的不完全燃燒會產生一定量的甲醛,而有些燃燒的過程(如農作物的燃燒、垃圾焚燒、吸煙等) 均可釋放不同程度的甲醛,含有甲醛的一些產品在其生產、運輸、儲存和使用等過程中均可向環境中釋放一定量的甲醛。
1.2.3 食物及各種生活消費品食物中也會含有一定量的甲醛,因為甲醛是一種中間代謝產物,很多生物體內都存在著低濃度的甲醛。如豬肉中甲醛的含量為20 mg/kg,土豆中甲醛的含量為57 mg/kg,梨中甲醛的含量為60 mg/kg。人每天通過食品攝入甲醛的量為1.5~14 mg。近年來,在面包生產過程中一些生產者加入一種“吊白塊”( 即甲醛次硫酸鈉)的物質以改善劣質面品的感官。此外,甲醛還可來自化妝品、殺蟲劑、消毒劑、清潔劑、防腐劑、紙張、印刷油墨、紡織纖維等多種化工輕工產品。
2室內空氣甲醛污染的危害
2.1 中毒的臨床表現
甲醛是一種原漿毒物,能與蛋白質結合。吸入高濃度的甲醛后,會出現呼吸道的嚴重刺激和水腫、頭痛、眼刺痛,也可發生支氣管哮喘。皮膚直接接觸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壞死。全身癥狀有乏力、頭痛、心悸、胃納差、體重減輕、失眠以及植物神經紊亂等。經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現黏膜充血、皮膚刺激癥、過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長期吸入低劑量的甲醛還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7]。
2.2 甲醛對健康的影響
可以分為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生殖發育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作用這幾個方面[8]:
2.2.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甲醛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一直以來在學術界中都是研究的熱點。甲醛對呼吸道具有明顯地刺激作用。研究表明,在甲醛下長時間暴露,可引起呼吸道的炎癥以及肺功能的損害,嚴重者可能導致癌癥。
2.2.2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大量的動物實驗證明,甲醛對免疫系統具有明顯地抑制作用,并且有明顯地致癌作用。通過吸入染毒法實驗觀察,甲醛能導致小鼠免疫器官的質量明顯下降,并能引起小鼠T淋巴細胞的數目明顯減少,而高劑量的甲醛還能引起抗體形成細胞的數量明顯減少,且可以引起小鼠足墊腫脹部位的單核浸潤細胞的數量明顯減少。可見,甲醛能影響并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它對機體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均有明顯地抑制作用。
2.2.3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甲醛對中樞神經系統也有一定地損害作用,它可以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中變形壞死的DNA、RNA 重新合成的數目減少,可引起青少年記憶力和智力下降。有實驗研究表明,甲醛對小鼠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毒性損害作用。
2.2.4 生殖發育毒性甲醛具有生殖和發育毒性,可引起孕期婦女發生妊娠綜合征,可引起新生兒的體質降低等。李解生等[9]在研究甲醛對小鼠胚胎的發育毒性時中得出這樣的結論:甲醛可導致小鼠胚胎畸形的發生率增加,對小鼠具有生殖毒性;甲醛在小鼠體內可抑制小鼠胚胎的生長發育,對小鼠胚胎具有發育毒性。
2.2.5遺傳毒性和致癌作用甲醛對人體健康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就是遺傳毒性。遺傳毒性涉及細胞的三個不同水平,即基因水平、DNA 水平和染色體水平。在基因水平上,甲醛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可以直接使堿基引起氧化,進而導致核酸分子產生突變和損傷。在DNA水平上,經實驗證實,一定濃度的甲醛可以使DNA鏈發生斷裂,并且甲醛作用所產生的DNA-蛋白質交聯(DPC)容易使某些重要基因(如抑癌基因)造成丟失,從而發生腫瘤或某些嚴重的疾病。在染色體水平上,經實驗證實,甲醛可使胎鼠肝微核率與染色體發生畸變。由以上這些甲醛所表現出的遺傳毒性不難推斷出甲醛是有致癌性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對甲醛的致癌性評論曾為“動物陽性;人類不明確”,后經過進一步研究,將其確定為Ⅰ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及動物均致癌――"sufficient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3 室內空氣甲醛污染的防治措施
目前,國內外采取很多方法對室內空氣中甲醛污染進行治理,并且現在已經有一些產品問世并使用,而且門類很多,令人不知道如何選擇。其實,室內空氣中甲醛污染的凈化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吸附法去甲醛、空氣負離子法去甲醛、臭氧氧化法去甲醛、催化氧化法去甲醛等[10]。
3.1 室內空氣甲醛污染主要的防治措施
分為消除或控制污染源、通風換氣的稀釋效應、凈化劑降低室內甲醛的污染和綠色植物、活性炭等降低甲醛的污染四個方面[11]:
3.1.1消除或控制污染源控制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污染,應該從裝修前入手。首先要確定合理的設計方案,然后選擇較為環保的裝飾材料。裝修設計時還要進行一些預評價,要充分考慮所用板材的種類和數量,更要及時改進施工的工藝。在工藝的選擇過程中要主要考慮三點:
3.1.1.1 選擇材料注意選擇的材料既要在質量上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又要是經濟實惠的,即選擇材料要達到最優的組合。
3.1.1.2 裝修方式提倡是盡量接近自然,盡量少用各種化工材料,盡量不要進行過度的裝修。
3.1.1.3 施工過程盡量運用一些工藝的手段對建筑材料進行必要的處理,以減少甲醛污染,將污染從源頭上進行控制。
3.1.2 通風換氣的稀釋效應對于已經裝修完畢的房子,控制室內空氣中甲醛污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風。根據一些檢測結果表明,房子裝修完畢后不應急于入住,應多開窗通風換氣。房子這樣放置3個月左右的時間,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濃度基本都能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通風換氣是消減室內空氣中甲醛最簡單、有效、經濟的措施,當室內平均風速滿足換氣率的要求時,可有效地減少甲醛的蓄積。
3.1.3凈化劑降低室內甲醛的污染對于房子裝修完畢后急于入住的業主來講,使用凈化劑來消減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濃度是比較理想的方法。一般常見的凈化劑有除醛劑、除醛棉等,它們是利用化學反應,對室內甲醛進行消減的,從而控制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污染。有實驗數據證明,使用凈化劑能使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濃度降低80%左右。但由于甲醛的釋放年限可長達15年以上,因此使用凈化劑只能在短期內取得較好的效果,而不能取得長期效果。
3.1.4 綠色植物、活性炭等降低甲醛的污染利用綠色植物來消減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污染是一種既美觀又實用的方法。據研究報道[12],以下6種植物均能吸收空氣中的甲醛:廣東萬年青(Aglaonema modestum)、綠蘿(Epipremnum aureum)、垂葉榕(Ficus benjamina)、虎尾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龜背竹(Monstera deliciosa)、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hybr),并且根據凈吸收率及單位葉面積吸收甲醛量的差異,將這6種植物的吸收能力分為兩類,吸收甲醛能力較強的植物有:廣東萬年青、綠蘿、虎尾蘭、龜背竹、垂葉榕;較低的植物有:四季秋海棠。根據研究,蘆薈、龍舌蘭、吊蘭等能吸收90%以上的甲醛,從而對室內空氣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
活性炭具有較強的吸附功能,根據實驗和資料證明,它能吸附95%以上的甲醛,且可以反復使用,能有效的控制甲醛在室內的積累。據報道[13-15],活性炭與植物聯合作用對室內空氣中甲醛的凈化效果比單一應用活性炭或植物效果要好,而且長期作用的效果要比短期作用的效果好;利用新工藝制備的活性炭對室內空氣中甲醛的動態吸附效果要比靜態的吸附效果好;經過熱處理后的活性炭,當達到一定溫度(如650℃)時,負載MnOx活性炭對甲醛的吸附量明顯高于活性炭原樣。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生活的舒適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越來越備受人們的關注。而甲醛以污染來源廣、危害大成為室內空氣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室內空氣甲醛污染,做好室內空氣甲醛污染的預防和治理,從而保障自身及他人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孔雪霞.論室內空氣污染物危害及防治[J].山西科技,2011,26(5):144-145.
[2]李峰. 室內空氣污染危害及其防治[J]. 科技資訊,2011,26:144.
[3]張淑娟,蘇志鋒,林澤健,等. 廣東省室內空氣污染現狀及特征分析[J].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0(2):139-142.
[4]世界衛生組織. 每年室內空氣污染造成160萬人死亡[J].首都公共衛生,2011,5(1):46-47.
[5]朱桂芝,李濤,郭曉詩,等. 甲醛對人體毒作用[J]. 中國衛生工程學,2004,3(4):250-251.
[6]羅曉紅,顧艷. 室內甲醛污染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進展[J]. 職業與健康,2011,27(21):2501-2503.
[7]徐志金,陳清波.淺議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33(5):89-90.
[8]程慧芳,王健,于婉,等. 室內空氣甲醛污染及其對健康的危害[J]. 中國科技信息,2011,12:25,27.
[9]李解生,李純穎,李勇,等. 甲醛對小鼠胚胎的發育毒性[J]. 實用預防醫學,2009,16(4):1242-1243.
[10]寧曉宇,袁向華,鄭浩,等. 甲醛污染治理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環保產業,2010,5:23-25.
[11]林海. 淺談室內空氣中甲醛污染控制措施[J]. 環境工程,2011,29(增刊):182-184.
[12]曹受金,潘百紅,田英翠,等. 6種觀賞植物吸收甲醛能力比較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2009,18(5):1798-1801.
[13]廖秋實,李苑,楊宇婷,等. 活性炭和植物吸收對室內空氣甲醛凈化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5):99-102.
[14]胡劉平,莫開林,楊凌,等. 活性炭對甲醛吸附的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07,28(4):52-54,15.
[關鍵詞]城市建設施工;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6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4)08-0096-01
1.城市建設施工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目前,我國在城市建設施工方面的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健全,部分建設單位過度追求施工效率和經濟效率,往往忽視了環境保護這一重要環節,最終導致建設施工污染問題成為我國最大環境污染問題之一。
1.1空氣污染
目前,隨著城市建設中大量建筑物的開始新建,空氣中明顯增多了很多有害煙塵,這主要是施工中產生的粉塵和揚塵導致的。城市建設施工中的揚塵污染,嚴重威脅著城市空氣的質量狀況,給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擾,成為目前施工環境污染中的最大問題。其中,空氣顆粒物(TSP)污染是造成我國多數城市空氣污染嚴重的首要因素。研究發現,TSP的成分復雜,來源眾多,且同時受到煤煙塵、建筑物塵和風沙塵土的影響。建設施工中的粉塵主要來于建筑施工材料,如在搬運攪拌石灰、水泥、沙土等原料時會導致大量的粉塵外揚,進人空氣當中回不斷向四周擴散,也就降低了空氣質量。此外,在平整場地、拆毀舊房以及改造交通道路和路邊各種管網工程的路面開挖施工過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完善,部分施工單位采用粗放式施工的方式,對料堆遮擋不嚴密,容易造成渣土外溢或起塵。
1.2噪音污染
城市建設施工的噪音給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困擾,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噪音污染源主要包括:建筑物室內外進行裝修時升降機、切割機、電鋸等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攪拌、澆注和輸送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建筑工地挖掘、裝卸和運輸產生的噪聲,如打樁、攪拌、澆灌、吊運、平整等都會產生噪音。此外,
在特殊情況下,因工程工期和施工部門等問題造成的晝夜施工,更是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成為建筑施工過程中投訴率最高的環境問題。
1.3固體廢物污染
固體廢物污染指的是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辦公廢料、土方活動、包裝廢料和裝修廢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具體表現為,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為防止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損壞,外部常常會一些固體包裝材料,但材料使用時,外包裝便失去了功能而遭到廢棄,這些外包裝多為高分子材料,極難分解,對環境的危害極大。同時,廢液容器、工業棉紗、復印機廢墨盒、廢電瓶、施工廢料、廢電池等工程廢物,對環境的污染也十分嚴重。
1.4水體污染
在建設施工中,施工人員要鋪設好下水道,就得在施工地的土壤打下很深的地基,這就會對水質造成污染,建設施工所帶來的水污染,主要在于地基鉆探、基樁、灌漿等工序的抽排地下水帶來大量懸浮物而導致城市下水道淤塞并污染江河水。此外,建筑施工中產生的廢水也會造成環境污染,主要有清洗廢水和施工材料廢水。在建設施工后期會對工程環境進行清理工作,如墻體、玻璃等部位會殘留很多粉塵或施工粉塵等物質,由于沒有做好廢水回收工作,清洗結束后廢水就會流向地面,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還會導致排水管道的堵塞。
1.5光污染
城市建設施工中的光污染主要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磚、涂料、磨光大理石、玻璃幕墻等材料形成的反光。由于玻璃重量輕、抗震性能好、通風采光性能好,且在藝術風格上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所以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過程當中,但長期生活在建筑物表面光亮強的環境下,會對人體眼角膜和虹膜造成傷害,甚至出現失眠心悸、頭昏腦脹、食欲不振等嚴重后果。
2.建設施工中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施工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工程進度、質量、成本控制,輕環境和生態保護;重施工各部門的協調,輕與周圍居民的協調;重施工技術、質量管理,輕現場的環境管理的現象。隨著大眾環境法制意識的增強,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受到管理部門、施工企業、社會公眾等的廣泛關注,而一些情況下環境保護問題成為施工企業與居民之間產生糾紛的突出原因。因此,切實解決建筑施工中的環境問題正日顯重要性和迫切性。
2.1防治空氣污染措施
為了降低粉塵、揚塵的污染程度,提高空氣質量,施工人員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提倡文明施工,在拆卸過程中嚴禁敞開式作業,而且還要采取防塵、降塵的有效措施;二是采取整移、定向爆破等高科技手段進行拆遷或建設施工,減少揚塵的產生;三是必須對那些運輸易揚、撒落的建筑和垃圾的車輛加蓋蓬布,對裝卸和運輸過程中撒落的建筑材料和垃圾應及時清掃;四是對建設過程中的土壤處應合理規劃施工工序,縮短用地時間,及時恢復土地原有功能,并做好植樹種草綠化美化工作;五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敷設各種地下管網工程,避免開挖路面影響市容市貌和產生揚塵。
2.2防治噪音措施
防治建設施工噪音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協調與配合,為此,在防治過程中應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斷提高施工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自覺性,執行環保法規作為建設工程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第二,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科學合理安排工期,禁止夜間連續施工作業;三是采取必要的隔音措施,如安裝隔音罩、隔音網等;四是提高建設施工技術水平,改進施工設備,使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如液壓打樁機或采用噪聲比較小的震動打樁法和鉆孔灌注法等。
2.3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措施
首先,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措施:對施工當天產生的垃圾進行及時清理,并將其堆放到指定區域;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對可再生、可重復利用的進行資源化處理,不可再生的進行無害化處理;采用吊落方式清運高處施工的垃圾。
其次,對固體廢物中渣土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獲取土方過程的速度和力度;對箱式運土車進行覆蓋;將渣土堆放在指定范圍;盡量避免渣土遠距離運輸;及時運走渣土垃圾。
2.4防治水污染措施
在城市建設施工中,施工人員首先要處理好在地基鉆探、基樁、灌漿等工序中抽排地下水帶來的大量懸浮物質,防治其直接通往地下水道,造成淤塞、污染。同時,還要合理處理那些清理玻璃、墻體的廢水,沉淀過濾其中的雜質,然后再排放。
2.5防治光污染措施
一是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光污染,如采用鍍膜玻璃或加色加圖案的低反射率玻璃;二是限制在交通路口、繁華地段、住宅小區使用玻璃幕墻;三是在我國沒有出臺取消玻璃幕墻的相應政策、法規前,建筑設計部門應將光污染考慮到設計中,盡量采用新材料、新技術。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必然會給城市環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例如揚塵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光污染等。為此,建設單位必須提高認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促進城市建設發展同時,把建設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最終實現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的統一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雙.探究建筑施工中施工污染環境問題與防治[J].電子制作,2013(12):232.
[2]楊蕾.生態城市建設作用機理與模擬仿真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3.
[3]張利,田寶華,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環境問題與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03):127-130.
[關鍵詞]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Q988;X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3)05-0050-08
[作者簡介]謝 丹(1978—),女,江西宜黃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法理
學、環境法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青年項目“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機制研究”(1314)的階段性成果。
2013年在中國大氣污染防治歷史上將具有特殊的意義。今年伊始,我國爆發了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主要以灰霾為表現形式的重度空氣污染,涉及全國多個城市,其中京津冀地區最嚴重。歷史表明,人類往往在重大災害性事件發生,危及生命健康時,才會真正重視環境問題的存在。如果沒有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沒有受煙霧影響造成一萬多人死亡的促使,英國《清潔空氣法案》在1956年未必能出臺,英國走上環境立法,治理大氣污染的歷史進程或許會推后很多年。與英國發生倫敦煙霧事件后再立法治理大氣污染不同的是,我國在此次灰霾事件發生前,1987年就已經頒布《大氣污染防治法》,后歷經1995年、2000年兩次修訂。雖早已制定相關法律,我國城市空氣污染形勢卻日趨嚴峻,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是否取得相應效果?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機制是否存在問題?此次灰霾事件引發的公眾高度關注,將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新的契機。
一、我國城市空氣污染發展狀況及其特征
城市空氣污染與人類的經濟活動密切相關。自我國走上工業化發展道路,城市空氣污染問題一直相伴而行。上世紀70年代,空氣污染問題就已顯現。1974年夏,蘭州市石油化工基地西固地區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天氣晴朗的中午前后,空中就籠罩上一層薄薄的淡藍色煙霧,空氣很糟糕,氣味很難聞,當地居民明顯感受到眼睛受刺激,一些植物也出現葉面褪綠、長銀白斑點等受損癥狀,這些現象經環境科研人員研究后確認為光化學煙霧污染。①西固地區的光化學煙霧主要由石油化工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造成。②
80年代,我國經濟加速發展,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我國城市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污染,呈現煤煙型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煙塵。煙塵包括總懸浮顆粒物TSP和PM10。1989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564萬噸,煙塵排放量為1398萬噸,北方城市煙塵污染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較重。③受二氧化硫污染影響,我國出現局部的酸雨區,主要集中在西南、華南地區,并有擴大的趨勢。
單一的煤煙型污染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期。1995年,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出現新的特征,氮氧化物已成為廣州、北京冬季的首位污染物,表明我國一些特大城市大氣污染開始轉型。④據《1995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布,近年來北京市機動車數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交通環境汽車尾氣污染嚴重,大氣中的氮氧化物一直呈上升趨勢;非采暖期大氣污染物中60.6%的一氧化碳、86.8%碳氫化合物、54.7%的氮氧化物來自機動車排氣。⑤《1995年廣東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珠江三角洲以降塵和氮氧化物污染較為嚴重,廣州氮氧化物污染已居首位,達0.124毫克/立方米,超過日平均二級標準;佛山、中山、深圳也分別達0.081、0.075、0.073毫克/立方米,這表明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嚴重,呈上升趨勢。⑥到90年代末,我國城市空氣污染雖仍以煤煙型為主,主要污染物為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酸雨問題依然嚴重,但部分大、中城市已出現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污染。
進入新世紀,顆粒物成為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區二氧化硫污染較重。我國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2010年11月,環保部《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2010年度)》,首次公布了中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情況。年報顯示,中國機動車污染日益嚴重,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中國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臭氧污染和灰霾問題日益凸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灰霾頻發。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已經演變成為以高濃度細顆粒物(全年)和高濃度臭氧(夏秋季節)為特征的典型“雙高”型污染區域。⑦我國整個大氣環境污染呈現區域性、復合型特征。
二、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問題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在治理大氣污染中起到基石的作用。我們首先必須認清大氣中何種污染物,達到多少濃度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質量造成影響,再對這些污染物采取具體措施進行治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對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許質量濃度給予的規定。①污染物及濃度值的確定建立在分析污染物對公眾健康和環境質量影響的科學判斷基礎之上,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主要空氣污染物都應納入標準范圍。大部分國家在治理空氣污染中都首先設立空氣質量標準。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法(1987)》頒布前,1982年已實施《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82),后經1996年、2000年、2012年三次修訂。從我國空氣污染形勢日益嚴峻的現狀來看,我國原有空氣質量標準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標準未真正體現保護公眾健康原則
制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目的是為降低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的影響提供指導。標準的設立主要考慮污染物對公眾健康的影響,確立公眾健康能夠承受的濃度值范圍。經濟成本和技術可行性等因素會影響空氣質量標準的實現,但這些因素可在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時予以考慮。美國《清潔空氣法》要求國家空氣質量標準(NAAQS)完全建立在公眾的健康基礎之上,在足夠的安全范圍內保護公眾的健康。環境質量標準直接告知公眾,保護公眾健康和環境質量需要什么樣的空氣質量。標準對規定的污染物設立兩個級別標準:一級標準是保護公眾健康,包括最敏感群體,例如老人和小孩;二級標準是保護公共福利,包括空氣能見度,植物,動物和建筑物。而我國1982年大氣環境質量標準雖也強調保護人群健康,但把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人為分為三級:一級標準為保護自然生態和人群健康,在長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任何危害影響的空氣質量要求;二級標準為保護人群健康和城市、鄉村的動、植物,在長期和短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傷害的空氣質量要求;三級標準為保護人群不發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動、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長的空氣質量要求。與美國空氣質量標準相對照,我國只有一級標準才完全符合保護人體健康需求。二、三級標準離保障公眾健康需求還存在一定距離。
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還出現修訂后反而寬于原標準的現象。2000年標準在1996年標準上予以修訂,二氧化氮二級標準的年平均濃度限值由40微克/立方米改為80微克/立方米;日平均濃度限值由80微克/立方米改為120微克/立方米;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由120微克/立方米改為240微克/立方米,標準大幅度降低,臭氧一、二級標準的濃度限值也有所放寬。而事實上,從1995年起,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增加,以二氧化氮為主的氮氧化物在空氣污染物中的比例開始上升,甚至成為某些大城市冬季的首位污染物。同時期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準則》二氧化氮的準則值是年平均40微克/立方米,小時平均200微克/立方米。2000年標準的放寬可能是為提高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并非為了保護公眾健康。
2.標準未及時反映大氣環境狀況的變化
繼2000年標準后,我國長時期未對空氣質量標準予以修訂,直至2012年新標準頒布。而這一時期,我國大氣環境狀況發生顯著變化,顆粒物已經成為主要污染物。2000年我國部分城市開始空氣質量日報,空氣質量日報依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技術規定》,采用統一的空氣污染指數(API)的形式報告,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日均濃度值為基礎,計算全市平均污染指數。然而,只以三項污染物為評價因子計算出的空氣污染指數與人們生活中實際感受的空氣質量存在差別。特別是在PM2.5成為主要污染物的地區,能見度下降這一明顯空氣受污染的特征,由于PM2.5未納入評價因子,未能在空氣質量日報中顯現。我國2006年就已在一些城市試點監測PM2.5和臭氧,并不存在監測技術方面的困難,而遲遲未將其納入空氣質量標準和強制監測的污染物范圍,據環保部門的解釋是,如果制定實施將PM2.5的納入監測范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大范圍超標。①這種鴕鳥思維方式,極大阻礙了空氣污染的治理。直至近些年空氣污染事件頻發,迫于公眾壓力,2012年新標準將PM2.5納入環境空氣污染物基本項目范圍,與新標準同步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新增一氧化碳、臭氧和PM2.5為空氣質量評價因子。
(二)單一污染物、單一地區治理方式
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長期以來采取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如針對煙塵,設立煙塵控制區,安裝消煙除塵裝置;針對二氧化硫,制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綜合防治規劃,限制高硫煤的開采和使用,重點治理火電廠污染,削減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防治化工、冶金、有色金屬等行業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大力研發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在山東省、山西省等部分城市進行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和排污交易試點等;在氮氧化物成為一些特大城市主要污染物時,開始進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分階段實施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等。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對于由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引起的空氣污染有一定效果。然而新時期以灰霾、臭氧為典型的空氣污染,除了直接排入大氣的工業粉塵、機動車尾氣、道路揚塵等一次污染源外,更多的是來自CO、SO2、NOX、VOCS、NH3等氣態污染物在一定大氣條件下,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二次污染。原有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式下復合空氣污染問題。
以行政區劃為主的單一地區治理方式,是我國環境行政管理體制的產物。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采取措施,使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因此,我國城市空氣污染治理以單一行政區自主治理的方式為主。如北京于1999年以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全面開展環境整治,分階段采取多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推廣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對燃煤電廠進行脫硫、脫氮和除塵治理,調整搬遷首鋼,淘汰老舊機動車,實行全國最嚴厲的機動車排放標準等。然而,北京周邊作為全國兩大重要煤化工集中區域的山西、內蒙古以及承接北京轉移出去的相當一部分工業產能的河北排出的污染物吞噬了北京的治污效果。北京頻發的空氣污染事件證明,在流動的空氣面前,局部性、區域性的努力難以取得成效。
(三)處罰過輕
我國對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行為處罰力度過輕,不足以達到威懾的目的。對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行為,一般予以罰款處罰,且有上限限制,不得超過一定數額,最高不得超過五十萬元。對拒報謊報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拒絕環保部門或者其他監督管理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處理設施或未經批準擅自拆除、閑置污染物處理設施以及超標排放污染物等直接影響空氣污染治理效果的行為,最高僅處以十萬元以下罰款,一般低于排污企業違法所得,造成企業寧愿交納罰款也不愿遵照相關規定進行排污。而且,處罰一般只針對排污企業,對相關負責人沒有相應處罰的規定。處罰過輕實際上助長了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
三、治理機制
(一)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是治理區域性空氣污染的有效手段。我國現階段區域性空氣污染,依靠原有單一行政區各自為政的治理方式難以取得成效。區域聯防聯控的實踐始于北京奧運會前,為保障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北京市聯合周邊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山東五省市在揚塵、機動車、工業和燃煤污染方面采取治理和控制措施。通過六省市聯動,實施各項污染控制措施,奧運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此后,為確保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空氣質量,環保部先后組織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取得積極成效。在總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頒發《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區域聯防聯控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重點區域、防控重點和措施提出了指導意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創新區域管理機制,全面提升聯防聯控管理能力,我國對區域聯防聯控的規定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政策性文件中。《大氣污染防治法》對區域聯防聯控尚未有相關規定。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具體實施過程中需對以下難點作進一步探討:
1.統一規劃應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
統一規劃是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首要工作機制。區域聯防聯控工作的開展首先要把區域作為一個整體,通過科學分析區域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及分布狀況,各種污染源不同排放量的時空變化,以及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強度和污染物傳輸規律,再制定相應污染防治措施。①國內外實踐均表明,區域聯防聯控統一規劃必須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珠三角是我國較早探索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地區。2006年,廣東省政府與科技部合作啟動了“重點城市群大氣復合污染防治技術與集成”863項目,委托以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為首的多家科研單位對構建珠三角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體系開展前期研究。②2010年,廣東省成立了我國首個區域大氣質量科學研究中心,為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供技術支持。為確保北京奧運會空氣質量達標,北京、天津等六省市在獲取大量外場觀測、源排放等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值模擬技術,系統分析污染特征,共同制定、實施治理措施,最終實現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全部達標。③美國針對臭氧區域管理的各項決策也是建立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1995年美國環保署與中西部、南部、東部各州組建了臭氧傳輸評估組織,致力于研究臭氧前體物的區域傳輸問題,并于1997年確認美國東部2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氮氧化物排放嚴重影響了東北部各州臭氧的達標,直接促使了氮氧化物州執行計劃的出臺。④氮氧化物州執行計劃的執行,使美國東部大部分州電力部門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3年相對于1990年減少了70%。⑤
2.要兼顧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
區域聯防聯控的主體往往分屬不同行政區(主要指跨省),彼此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無法借助同一行政區縱向治理的模式。我國已有的區域聯防聯控實踐以及出臺的區域聯防聯控指導意見都未要求建立跨行政區的區域大氣管理機構,超越行政區劃,直接負責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劃和實施。指導意見和“十二五”規劃仍強調堅持屬地管理和區域聯動相結合的原則,即屬地仍是區域大氣管理的主要承擔者。因此,跨越省際的區域主體間實際上是一種平行的橫向合作關系,一般通過簽署協議共同實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如果區域主體間經濟發展水平相當,大氣污染又是轄區內亟待解決的問題,則合作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區域主體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面臨的大氣污染問題程度不一時,就存在非合作的可能。①為支持北京治理污染,保障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北京周邊河北、內蒙等五省市關停了部分污染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這種通過犧牲周邊地區經濟利益,維護局部地區空氣質量的做法并不是一種長效機制。京津冀中的河北作為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更注重發展經濟,解決貧困問題。事實上它也承接了北京轉移出去的大部分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而河北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居全國第一,二氧化硫排放居全國第二的數據表明,其污染物排放影響了北京等周邊地區空氣質量。要改善北京空氣質量,河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就應限制發展,這就意味著以重工業為主的河北的經濟發展要受一定影響。對于承擔較大治污成本的河北,空氣質量受益者的北京是否要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通過何種形式?以貨幣形式抑或產業拉動,發展互利合作關系,輻射帶動河北的產業調整。從這種意義上說,區域聯防聯控不單純是治理空氣污染,還涉及區域協調發展的問題。
(二)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
單一污染物途徑是傳統治理空氣污染的手段。大多數國家在治理空氣污染的早期階段都致力于在一定時期內控制一種污染物。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對只由單一污染物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但當前大氣污染形勢日益復雜,灰霾、光化學煙霧、酸雨等多種空氣污染問題同時并存,且就單一空氣污染——灰霾來說,也是由多種污染物協同造成。傳統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從單一污染物途徑轉向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趨勢。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004年在報告中質問當前單一污染物途徑,單獨設定六種標準污染物的每種國家大氣質量標準,是否真的解決了人們的健康影響?建議發展多種污染物協同方式控制大氣污染。②2005年,美國頒布《清潔空氣州際規則》(Clean Air Interstate Rule, CAIR),建立一個區域上限和交易計劃控制東部28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電力部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③目的是通過降低前提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減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④雖然在北卡羅來納州訴聯邦環保署一案中,特區巡回上訴法院判定聯邦環保署在《清潔空氣州際規則》中的一些規定超越《清潔空氣法》給予的有關授權,應將該規則予以廢止,但仍許可生效至聯邦環保署頒布新的替代規則。⑤歐洲國家也于1999年在《遠程跨界空氣污染公約》(Convention on 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框架內簽署哥德堡議定書(Gothenburg Protocol),通過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削減酸化、富營養化和地面臭氧。該議定書于2005年生效,被視為首個基于多種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書。
我國空氣污染治理長期以來實施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注重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采取一系列相關措施:劃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實施二氧化硫總量控制,試點二氧化硫排污許可證交易等。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對空氣污染物只設定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排目標。有日本學者在分析多污染物治理途徑概念包括強調二次污染物、考慮二次污染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在制定政策時直接或間接使用科學分析等要素的基礎上,提出從單一污染物治理方式轉變到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分四步走的戰略:第一階段:治理一種主要污染物;第二階段:通過一種主要污染物治理復雜的二次污染物;第三階段:通過多種主要污染物治理一種二次污染物;第四階段:治理多種二次污染物和有毒物質,并指出中國目前仍處于第一階段,但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實施多種大氣污染物綜合控制表明中國有潛力進入更高階段。①事實上,近年來我國也逐步轉向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先后頒發《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的指導意見》、《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強調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進一步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同時加強氮氧化物減排,大力削減顆粒物排放,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
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發展的最新形式,已不是單純的空氣污染治理方式。最近一些發達國家試行將空氣污染治理、能源政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整合,運用三者相互關聯的作用,以更少的成本實現更多的共同利益。這種更廣泛意義的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方式,在幫助空氣質量達標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機構(IIASA)的收益模型研究表明:低碳策略能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細微顆粒物的排放而不增加額外的成本;每減少1%的二氧化碳能減少1%細微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②我國目前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方式主要用于空氣污染③,尚未與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相結合,但從長期來看,這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三)重典治理
我國早在1987年就已頒布《大氣污染防治法》,后經兩次修訂。然而,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表明,《大氣污染防治法》未能取得有效防治作用,這與其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輕密切相關。現行《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于2000年,與1987年、1995年《大氣污染防治法》相比,新增了一些違法行為的處罰,并對罰款作了數額上限的規定,但總體來說,處罰力度并未加大。立法之所以這樣規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經濟增長因素的考慮。如果讓企業承擔過多環保責任,勢必影響企業的發展,從而影響經濟的增長。但有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并不影響經濟的發展,反而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數據顯示,美國在1970年頒布《清潔空氣法》到2005年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口呈上升增長趨勢,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一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等則明顯下降。①要有效遏制我國日趨惡化的大氣污染形勢,現階段有必要加大處罰力度,用重典治理。
首先,適當減少行政命令。縱觀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六章法律責任的規定,幾乎每條處罰措施都涉及行政命令,如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限期治理,責令改正,責令拆除,責令限期建設配套措施等。有關“責令”行為的屬性存在諸多爭議,《環境行政處罰辦法》已將其定性為“行政命令”。行政命令相對于行政處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違法者如拒不履行也沒有相應的法律后果,而改為對其實施行政處罰。“責令”行為的立法理念在于發揮其教育功能,敦促行為人在一定認知的基礎上主動糾正違法行為。②但實踐中行為人通過違法行為獲利,他們主動糾正違法行為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責令”行為的相關規定事實上顯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處罰措施的軟弱性,應予以適當減少。
關鍵詞:醫院污染;類型分析;防治措施
環境是人們生存的基本,但是我國現階段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需要控制環境污染。醫院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在日常運作中,因為從事醫療、預防以及保健工作,所以會產生大量的醫療垃圾,一旦處理不慎,將帶有細菌或者有害的化學物質傳播傳去,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從而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為了控制這種狀況的產生,改善醫院的環境,防止造成環境污染,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1 污染現狀及其處理措施
1.1 醫院廢水
因為醫院所從事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在運作經營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病菌和病毒,其來源有的來自門診和病房,有些是洗衣房和廁所的污水,在放射科和檢驗科等需要化學處理的科室中還會排放含有大量化學物質的廢水,這些都是屬于化學廢水。在日常的食堂和宿舍運轉中,也會有生活廢水的產生,這些都是醫院廢水的來源。將醫院的廢水與日常的生活廢水進行對比中,其含量組成比較復雜,并且不同的科室所排放的污水成分也是不同的。
對于醫院的廢水處理,目前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預處理、物化或者生物處理和消毒。預處理主要是利用化糞池對廢水中固體物質進行過濾;然后利用生物處理來降低廢水中污染物濃度以達到排放的標準;最關鍵的步驟是進行消毒。對醫院的廢水進行處理與一般的工業廢水還不相同,醫院廢水的處理主要是進行消毒,將致病微生物和糞大腸菌群消滅掉,減少傳染的發生。
1.2 醫療廢棄物
在醫院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都會攜帶致病微生物,如果沒有經過消毒措施就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所以一般都要經過集體的消毒處理,其中主要的廢棄物來源如下:(1)感染性廢物:主要是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病原體的培養基,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等;(2)病理性廢物:人體組織、器官,醫學實驗動物尸體等;(3)損傷性廢物:解剖刀、手術刀、玻璃儀器等廢棄的醫用銳器;(4)藥物性廢物:廢棄的一般性藥品;(5)化學性廢物: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的化學物品;(6)放射性廢物:被輻射核污染過的固態、液態和氣態材料。
在現階段的醫療廢棄物處理中,基本都是采用的焚燒,焚燒能夠將廢棄物中的致病微生物徹底消滅,并且在焚燒之后,會產生無機灰分,固體廢棄物的體積也有所減少,減少了運輸和處置時所占據的空間。但是在運輸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污染。在廢棄物焚燒的過程中,也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所以這也是一項需要研究的問題。還可以對垃圾進行破碎和壓縮處理,但是在進行處理之前要對其進行消毒。與焚燒處理相比,有機堆肥的費用會低一些,還可以得到熟化的肥料,但是這種處理方式的消毒效果不好,垃圾里的致病微生物不能夠被徹底的消滅,所以還需要進行化學消毒來處理。衛生填埋是醫療廢棄物最終處理方法,醫院經過消毒或焚燒處理的廢棄物和剩余殘渣都將送至衛生填埋場填埋處置。
1.3 噪聲污染源分析
螺旋CT機在正常運行時,由于CT機發出的x射線束的直射、散射和泄漏輻射有可能造成周圍環境輻射水平異常,這就是我們所要防護的要素。CT機產生的x射線束在開機時產生,并在關機時立即消失,沒有剩余輻射和活化問題。CT機在運行時,不產生放射性廢氣、廢液和廢水。核磁共振儀(NMR)在運行時發射1.29MHz的電磁波,該電磁波在開機時產生,關機時消失。同時也不產生放射性廢氣、廢液和廢水。
處理的措施一般都是在進行設備安裝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程序執行,注意安裝的精度與準確度,盡量的減少設備在運轉期間發生的震顫。此外,還可以對這些設備使用的房間進行特殊的設計,減少噪聲的擴散范圍。
1.4 空氣污染
醫院中的空氣質量非常差,因為在燃煤蒸汽鍋爐運行的過程中,會向大氣中排放很多的污染物,而在面積較小的醫院中排放的密度又較高,所以空氣質量較差。在對醫院內的廢棄物進行焚燒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造成污染。在醫院使用藥品的過程中,藥品也會散發出污染氣味,同時室內消毒工作也會產生有害物質。在醫院內的病人呼吸、打噴嚏等行為,也會有傳染性的物質進入到空氣中。
要使醫院內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解決,有以下措施可以采納。首先醫療廢棄物最好送到院外的焚燒處置設施中進行處理;其次加強醫院藥品的管理,防止藥品污染;設置有效的空氣通風系統,保證室內的空氣品質;另外選用一些污染輕的消毒器材,采用正確的消毒方式也對空氣污染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污染防治對策與措施
2.1 水污染防治措施
酸性廢水處理采用中和處理,如使用氫氧化鈉、石灰作為中和劑,將其投入酸性廢水中混合攪拌,PH一般控制在6~9方可排放。含鉻廢水處理采用化學還原沉淀法,在酸性條件下,向廢水中加入還原劑,將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然后再加堿中和,調節PH值8~9,形成氫氧化鉻沉淀,出水水質達標后排入醫院的污水處理站。傳染病區污水與非傳染病區的污水進行分流,不得將固體傳染性廢物、各種化學廢液棄置和傾倒排入下水道。傳染病區廢水首先經過消毒后排入污水處理站;傳染病區設置專用化糞池,收集經消毒處理后的糞便排泄物等傳染性廢物。
2.2 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院內普通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建設專用的生活垃圾儲池,要求有防滲防雨淋設施,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運至城市垃圾填埋場處置,嚴禁醫療垃圾混入普通生活垃圾收集系統。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防止造成包裝物或容器破損和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并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應當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無銳利邊角、易于裝卸和清潔的專用運送工具。
2.3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在設計中應選用質量過關的低噪聲設備。二是在設備安裝時應注意保證安裝精度,并采取減振基礎。三是對風機、空壓機等以空氣動力性噪聲為主的設備。四是泵房水泵安裝時應采取減振基礎,泵座基礎安裝彈性襯墊和保護套,泵進出口管路加裝避震喉,水泵電動機安裝隔聲罩,并將水泵設置在地下室內,以降低車間內噪聲向外環境輻射。
2.4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污水處理站排放的氣體可采用堿液吸收+活性炭吸附+紫外滅菌工藝處理惡臭氣體,最終凈化后的氣體由排氣筒排放,排氣筒的高度為44m。在廚房排煙系統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凈化效率在75%以上,廚房油煙的排氣筒高度應大于22m(高于綜合辦公樓高度1m)。
3 結束語
醫院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地方,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對于周圍的空氣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嚴重的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國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為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保護環境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話題。對于醫院在運行期間產生的污染,一定要進行控制。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研發出更先進的技術來治理環境污染,為人們創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金惠,楊連威.危險廢物處理技術[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如果再不重視船舶等非道路移動污染源的治理,那么,要想大氣質量達標是不可能實現的。船舶主要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PM2.5等多種大氣污染物,可謂是“移動的火電廠”。
7月上旬,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船舶港口空氣污染防治白皮書》。其數據顯示,一艘使用3.5%含硫量的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裝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負荷行駛,一天排放的 PM2.5相當于50萬輛使用國四油品的貨車。
由于船舶港口空氣污染防治在國內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尚缺乏體現港口特點的數據,相關研究也還處于起步階段。可以說,國內有關船舶污染的研究和相關政策措施還是空白。
對過往只強調發展的航運業來說,大氣防治無疑是被漠視的盲區,同時沒有船舶燃油標準,沒有明確的管理部門,沒有清晰的排放數據……諸多原因已成為地方乃至高層治理緩慢的理由。
污染比想象大
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腹地,以及長江、黃河等內河港口城市,船舶污染比公眾想象的要大得多。中國主要港口城市均屬于人口密集地區,所以船舶、港口空氣污染所造成的公共健康風險和環境影響較其他國家的港口城市更為嚴重。
在香港,2012年的數據顯示,船舶廢氣排放是全市PM1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最大排放源,前兩者占到約三成,二氧化硫則達到50%。
對此,多位專家認為,在中國無論是跨國遠洋船,還是大量內河船,船舶廢氣污染主要源自劣質燃油。同時,我國尚缺乏船用燃料油和船舶排放國家強制標準。
遠洋船舶雖受到國際海事組織《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的約束,燃油含硫量最高不超過3.5%。但這已是國四柴油含硫量50PPM的700倍。而以散貨船為主體、占中國船舶九成的內河船,油的使用更為混亂。
國際海事組織已在全球批準了4個“排放控制區”,即行駛至該區水域的船舶需換成更清潔的油。中國并沒有設置排放控制區。因此,有能力使用低硫油的船舶到達中國水域后,也依然燃燒高硫油。船舶使用的燃料油,其含硫量是車用柴油的上百倍甚至數千倍,遠洋船單位燃料的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排放量遠遠超過道路車輛,而給船舶“換油”是降低船舶廢氣排放最快速的方法。
中國17.26萬艘船舶的廢氣污染是長期被漠視的大氣污染源,其嚴重程度不亞于陸上的火電廠、機動車等。此外,港口污染源還包括塔吊、大貨車等車輛排出的廢氣,水泥、砂石、煤炭的卸載揚起的灰塵等。
根據香港的一份研究報告,2008年遠洋船舶和內河船舶的廢氣排放造成當地1202人過早死亡。事實上,這些影響有被低估的可能。
未算清的家底
中國還沒有實施對船舶港口空氣污染的具體措施,最主要的原因是各方還沒有認同船舶和港口是一個重要的大氣污染源。
據統計,天津的PM2.5來源中可能有20%來自船舶、港口。除了這個北方最大的港口,世界十大最繁忙的港口中還有6個在中國。但絕大多數地區的船舶空氣污染家底是未知數,內河沿岸城市的排放數據同樣不明。
香港政府于2007年委托研究機構編制了一份全面的船舶廢氣排放清單。而在大陸,上海是第一個且唯一制定港口排放清單的城市。
根據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編制的最新排放清單,排名世界第一的上海港,2010年船舶和港動(包括貨車和貨物裝卸設備)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排放量占全市排放總量的12.4%、11.6%和5.6%。
管理乏力的困局
環保部門沒有執法依據,而由交通運輸部內部哪個部門來管也很模糊。船舶、港口空氣污染防治的權責主體還不明確。
據了解,船舶年檢職責不在環保部門。按照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船舶排氣污染的年檢是由“交通、漁政等有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委托已取得有關主管部門資質認定的承擔機動船舶年檢的單位”檢測。
對此,環保部污防司人士曾向媒體透露,2014年6月內部送審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中,海事部門負責船舶的注冊、批準、登記和營運,船舶排放達標狀況評估職能則劃歸環保部門。
但部分專家認為,環保部對于船舶廢氣污染的管理較為陌生,可能力不從心。
從控制相關區域內船舶大氣污染排放著手,制定并實施相關政策,減少船舶排放對區域空氣質量的影響是可選擇的方法,應發展綠色港口。
事實上,2013年,上海、江蘇、山東和廣東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均涉及部分船舶港口廢氣排放治理措施,但并非強制。
除了權責、政策、標準等不明,更多的港口擔心提高燃油標準,會影響船舶經濟,致使船舶轉向其他港口。行業競爭、部門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克服博弈的方法是在全國范圍或重點港口區域實施一致的減排法規。這些措施應針對多數港口的主要排放環節來制定,如油品、船舶和碼頭機械的氮氧化物排放。這樣做能使所有船舶行駛到中國任何一個港口所需要遵循的環保法規都是一致的。
他山之石
建立有針對性的港口廢氣排放清單;
開展防治措施的費用效益分析,設定排放目標,制定和執行港口清潔空氣行動計劃;
在近海海岸建立“排放控制區”,實現減排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 空氣質量 污染 治理 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
判斷的。空氣污染是一個復雜的現象,污染物在空氣中成分的多少,決定著空氣質量的高低,也決定著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好壞。所以我們要通過對空氣污染物的研究控制其在空氣中的比重,判斷空氣污染指數,尋找空氣污染物的來源進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空氣質量,保證人類健康。
由于有些城市的企業對工業發達的追求,對污染物的負面影響理解不夠,預防不利,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從而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我們通過對空氣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其他空氣污染物以及空氣質量的污染指數進行分析,找出對空氣污染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控制其在空氣中的比列,從而達到治理空氣污染的目的。
空氣污染指數(API)是一種反應和評價空氣質量的方法。本文是通過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及好于二級天數以及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的天數占全年的比重來分析空氣質量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當空氣污染指數達到三級及三級以上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二、方法介紹
因子分析是從心理學與教育學發展而來的。1904年Charls Spearman提出這種方法用來解決智力測驗得分的統計,這是因子分析的起點。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變量(或樣品)的相關系數(相似系數)矩陣的內部結構的研究,找出能影響所有變量(或樣品)的少數幾個變量,并用這少數幾個變量去描述多個變量(或樣品)之間的相關(相似)關系。這里,這少數幾個變量是不可觀測的,通常被稱為因子。因子分析可在許多變量中找出隱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將相同本質的變量歸入一個因子,可減少變量的數目,還可檢驗變量間關系的假設。因子分析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法。
三、實證分析
3.1 指標選取
根據空氣污染物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選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及好于二級天數以及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的天數占全年的比重這五個指標。
二氧化硫(SO2)是一種常見和重要的大氣污染物,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主要來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燒,化工、煉油、硫酸廠的生產過程。
二氧化氮是一種棕紅色、高度活性的氣態物。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人為產生二氧化氮的主要來源是: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比如機動車、電廠廢氣的排放等。二氧化氮還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可吸入漂浮物是指懸浮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
空氣污染指數(API)是將常規檢測的幾種空氣污染物濃度簡化成為單一的概念性數值形式,并分等級表征空氣污染程度和空氣質量狀況,適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氣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
3.2.收集數據
3.3 進行分析
R程序:x
fact
fact$scores
各地區的因子得分:
Cumulative Var為累積方差貢獻率,由結果可知前兩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1.5%,所以可選取前兩個因子。
因子模型為:
x1=-0.873f1+0.318f2+ε1
x2=-0.254f1+0.748f2+ ε2
x3=-0.136f1+0.525f2+ ε3
x4=0.721f1-0.527f2+ ε4
x5=0.979f1-0.189f2+ ε5
公因子f1在x1,x4,x5上的載荷比較大,公因子f2在x2上的載荷比較大。
3.4 綜合評價
通過數據和分析可知,越是發達地區的污染反而沒有欠發達地區嚴重,我們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經濟和環境問題。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森林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
我們通過環境質量評價是了解環境質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趨勢及其變化規律,制定綜合防治措施與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響本地區環境質量的主要環境因素、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改善換將質量的污染治理方案和綜合防治規劃與計劃。
四、建議
如何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切實保護好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
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以及生態環境、生態人居和生態文化建設。
(2)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領導必須樹立
正確的政績觀,學會用綠色GDP核算體系代替傳統的GDP核算體系,把環境保護納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
關鍵詞:化學 環保 鹵代烴污染
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有四大要素:大氣、水體、土壤、生物界。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類既是環境的創造物。又是環境的創造者。在工業發展帶給人類物質文明的同時,能源結構的變化,化學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廢渣、廢氣的排放,化肥、農藥的利用又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地危害人類的健康,阻礙了工農業及科技的發展。水污染、空氣污染和土壤污染,是當今世界的三大污染。防治污染問題,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環境問題,在我國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由于我國對環境的治理起步較晚,法制上還不十分健全,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和環保觀念也很淡薄。最近看到蚌埠市民買水吃的現實,這又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環保確實應該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了。所以加強環保意識教育和環保法制的教育,已顯得特別重要。
為了教育學生,強化環保意識,在化學教學中應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聯系環境保護的知識,重點介紹大氣、水體、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一、有關大氣污染的教學
1.CO污染。在進行初中化學CO性質教學時,教師要向學生介紹CO是大氣污染物之一,它可以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氣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萬人雙目失明。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氣中的重要污染物。礦物質的燃燒,硫酸廠、硝酸廠的廢氣,發電廠的“黃龍”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為大氣污染的元兇,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對人體有刺激作用,其毒性為CO的五倍,NO結合血紅蛋白的能力強于CO,如空氣中NO2濃度達到0.5ppm可使樹葉全部掉光。
3.鹵代烴污染。講鹵代烴時要介紹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氣后可破壞臭氧層。目前臭氧層已經出現了空洞,減弱了臭氧層對陽光中紫外線的阻擋作用,使人類患皮膚癌的可能性增加。有人預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膚癌患者會因臭氧層空洞而顯著增多,紫外線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時白內障病人數也會大增。
4.CO2污染。結合CO2性質,介紹空氣中CO2含量的增加會引起的溫室效應。有機物的燃燒使大氣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氣候變暖,有人預計到下世紀末全球氣溫可平均升高2.5℃~5.5℃,將使冰川融化,許多島嶼被海水淹沒。
防治措施:減少空氣中CO2的排放量,充分利用電能、太陽能、同時要開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發展H2能源。
二、有關水體污染的教學
1.無機物污染。在講過濾元素時應向學生介紹重金屬污染物。多數重金屬鹽在水中形成絡合物,其價態變化多,對人體有明顯的毒效應。因重金屬離子與人體內蛋白質等生理活性高的分子結合成不可逆的變性物質,導致人生理活動產生障礙。
2,有機物污染。在講石油煉制時向學生介紹石油工業廢水中含有酚、芳烴等,酚為五毒之首,為致癌劑,而且在低濃度就使蛋白質變性。
預防措施:石油廠廢水要經處理回收酚。
3.有機氯農藥污染。在講CI2與苯酚的反應生成六氯環己烷時,向學生介紹有機氯農藥易殘留不易分解,且易富集在生物體內。例如:DDV可通過食物鏈富集損害植物神經,發生慢性中毒而致癌。
防治措施:淘汰有機氯農藥使用有機磷農藥,最好用蟲治蟲,用菌治菌。
三、有關土壤污染的教學
1.化學污染物如汞、鎘、鉛、砷等重金屬,過量的氮、磷植物營養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各種化學農藥、石油及其裂解產物以及其他各類有機合成產物等。
2.物理污染物。指來自工廠、礦山的固體廢棄物。
3.生物污染物。指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衛生設施排出的廢水、廢物以及廄肥等。
4.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開采和大氣層核爆炸地區,以鍶和銫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長的放射性元素為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帶來新技術、新工藝及新產品,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隨之人們對環境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年來,人們在研究中發現,在結構裝修中,存在大部分的有害空氣物質,其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白血病、乏力、健忘癥、不孕不育等癥狀越來越增多,調查中也發現,室內空氣污染也增加了人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我國有數十萬人死于室內有害空氣的污染。對此本文針對室內空氣污染物的來源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控室內空氣污染的建議。
1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
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主要有甲醛、苯、氨、氡、CO、SO2、NO2、顆粒物、微生物、PAHs、VOC、煙草煙霧、石棉等。研究發現,室內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建筑物
高堿混凝土和在混凝土中滲入防凍劑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廣泛使用,它們都含有大量的氨類物質,同時室內使用的地磚、石材、瓷磚等也都含有氨類物質,氨類物質會隨空氣中溫度、濕度的變化而逐漸釋放出來,容易造成室內空氣中氨的含量超標。
1.2 居室裝修
在現代化的裝修中,給室內帶來更美觀的效果,但乳膠漆、壁紙、大理石板材、木板材、裝飾玻璃、屋面吊頂等裝飾材料都會釋放出大量揮發性的有機物對空氣產生污染。
1.3 室內家具
在家具生產過程,使用不合格的板材,劣質膠水、油漆等,這些不合格產品中含有大量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會在室內空氣中釋放出來。研究發現,長期在含有此類有害物質的環境下生活,會造成頭痛、惡心、嘔吐等,甚至出現呼吸、循環系統衰竭等各種癥狀。
1.4 廚房油煙
家庭廚房油煙中含有大量揮發性的有機物和顆粒狀物質,且油煙可以在空氣中以氣態、氣熔膠態形式存在,其具有可吸入性、免疫毒性和致突變性,危害人體健康。
1.5 家用電器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視機、微波爐、電腦、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各種不同形式的電磁波輻射。輻射波是可以穿透人體的,且室內顆粒物質在輻射波下會加速運動,加大其進入人體的呼吸道感染。當人體長時間在輻射波超量條件下工作,人體的血紅細胞甚至可能被殺死。
2室內空氣主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2.1 甲醛
甲醛對人體的危害是長期的,當人體吸入的甲醛溶度較高時,會產生支氣管哮喘,引起慢性中毒,出現粘膜充血,過敏性皮炎,全身乏力、心悸、頭痛等。
2.2 氨
氨極易溶于水,刺激性強,當人體長時間接觸氨,會引起喉頭水腫、痙攣,甚至出現呼吸困難、昏迷、休克。
2.3 苯
苯是強烈致癌物質,當人體吸入高溶度笨,會產生惡心、頭痛、胸悶、頭暈,甚至出現呼吸、循環系統衰竭,精神萎靡、記憶里銳減等神經性衰弱等。
2.4 TVOC
TVOC會引起集體免疫性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系統,產生頭痛、頭暈、胸悶,甚至影響消化系統,損害肝臟和造血系統等。
2.5 氡
當氡隨著氣管粘膜進入人體肺部時,將造成人體白血病、呼吸道疾病甚至引發肺癌,國際衛生組織研究發現,氡是引發肺癌的主要致癌物質。
3室內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建立健全室內空氣質量法規:
1998年,我國針對公共場合的CO2、CO、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和細菌數量等制定了第一部法律《公共場所衛生標準》;1996年,在該標準的基礎上引入了對甲醛含量的限制。針對室內空氣出現的問題,先后頒布了《住房內氡濃度控制標準》(GB/T16146-1995)、《居室空氣中甲醛的衛生標準》(GB/T16127-1995)、《室內空氣中臭氧衛生標準》(GB/T18202-2000),2001年,國家頒布了《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這些標準的出臺,對人們加強室內環境衛生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2 裝修選材防治
在裝修過程中,對裝修材料進行嚴格把關,根據國家制定有害物質的相關控制標準,做到慎重選材,購買建筑材料時應具有產品合格監測報告,同時盡量選擇環保產品。如在選用大理石、花崗巖等石材時應檢測其放射性是否超標,使用油漆、涂料時應選用水性健康型的合格產品。環保裝飾材料并不是沒有有害物質,而是其有害物質的含量或是釋放都在國家控制標準范圍之內,在使用時較之一般材料將更加安全。
3.3 家用電器的合理使用
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等電器都是容易產生電輻射的家電,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內,家用電器盡量分開布置,減少超劑量輻射的污染危害,盡量避免多種家電的同時使用。家電使用時,應保持一定的安全使用距離,減少受電磁輻射的影響,人與電視距離應在5m左右,與日光燈距離在3m,家庭有孕婦和小孩的盡量不要使用微波爐。
3.4 使用空氣凈化器防治
使用空氣凈化器,對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是十分有效的,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空氣凈化器主要有:濾網式空氣凈化器、纖維活性炭景點濾網空氣凈化器、電子集塵空氣凈化器、負氧離子空氣凈化器。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對室內凈化選用需要的凈化器。
3.5 植物防治
在室內種上幾盆植被,不僅能夠美化環境,同時也能凈化空氣。如吊蘭能夠有效吸附室內有毒氣體,蘆薈能夠吸收室內甲醛,仙人掌能夠有效減少室內電磁輻射量等。綠色植物盆景既能取到美化環境的功效,亦能有助于人體的健康。
3.6 室內通風防治
保證室內的有效通風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的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對于新裝修的住房,要保證長時間的開窗通風,增加室內空氣的有效流動,讓室內的有害物質盡量流散,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4結語
減少室內空氣污染,提高室內空氣質量。通過科學技術水平,來加強室內空氣的環保,減少室內有害空氣的排放,同時注意室內空氣的通風換氣,降低室內空氣的污染,保護人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 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2006年版)[S].
[關鍵詞]建筑施工;環境;影響;污染;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21.2;X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7-0205-01
一、建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因為我國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而企業又一直把建筑效率和發展速度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會導致企業忽略環境保護這個環節,久而久之,建筑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就成為了我國面臨的最嚴重污染之一。在建筑領域,污染問題較為嚴重的有空氣污染、廢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1.1建筑施工造成的空氣污染
但凡有大型建筑施工的地段,空氣中總是漂浮著諸多粉塵、煙灰等顆粒物質,嚴重污染了施工區的空氣環境。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現場會進行土地深層挖掘,導致塵土飛揚,各種施工物料堆積、搬運也會產生大量揚塵。揚塵污染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粉塵顆粒大,可以輻射施工區百米左右的范圍,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的空氣質量。與此同時,施工過程中大批建筑材料有賴于大型車輛和重型機械的搬運和操作,無論是車輛還是施工設備都會產生大量的機械尾氣,這些尾氣中伴有大量的硫化物、碳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僅對施工現場及周邊的空氣環境造成極大破壞,還可能經過流通傳播與空氣中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形成二次污染,有害氣體成分還會進入土壤,降低土壤質量。
1.2廢氣污染
施工期間,廢氣問題以揚塵最為常見,城市的空氣質量受到的污染主要也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造成的,在工程建筑施工期間產生揚塵的環節主要是:建筑垃圾、細料運輸、場地平整、存放和使用,還有一些建筑施工場地,施工人員高處拋灑垃圾這樣的不文明現象,木工進行作業,砂石、石灰、土方回填、風蝕揚塵、車輛流動也會造成粉塵污染。如果遇到大風、干旱季節,施工現場揚塵情況會更加嚴重。另外,施工車輛、施工機械、燃煤取暖、包括食堂燥飯也會產生一部分廢氣。在熱熔加工化學材料、油漆稀釋劑在裝飾過程中的揮發同樣會產生一定的廢氣。
1.3 建筑施工造成的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建筑施工當然也離不開水的支撐。在施工建設中,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水對建筑物料進行調和,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泥漿、污水。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雜物、材料粉末等會造成水污染的物質,這些建筑工程用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嚴重破壞了城市水環境,還可能導致城市地下供水系統崩潰癱瘓。建筑施工及施工人員生活用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使得污水范圍擴大,深入地表后破壞植被生長環境,周圍植物因污水而大量枯萎死亡,一旦出現大雨狂風天氣,易引發泥石流滑坡等災害,水土流失嚴重。
1.4 建筑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
建筑施工多采用現代化重型機械設備,在提高施工的效率和現代化水平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噪音污染。施工過程中因建設需要而產生的爆破、攪拌混凝土、打樁、鋼筋建筑骨架敲打、人員之間呼喊對話等都是造成噪音污染的原因。研究表明,建筑施工單位周邊的居民要承受比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更高分貝的噪音影響,而且施工建筑產生的噪音無規律性、不連續性使得施工區周圍的居民不堪其擾,還可能引發相關疾病,對人們身心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1.5 建筑施工造成的固體廢棄物污染
建筑施工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包含堆積地表的和懸浮空中的。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挖掘土方、建筑材料剩余、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等堆積于地表,利用價值低,從而形成堆積地表的固體廢棄物污染。同時,在施工中,大量諸如粉煤灰、石灰粉等粉塵顆粒狀建筑材料會因大風天氣懸浮于空中,形成空中廢棄物粉塵污染。
二、針對建筑施工造成環境污染的保護措施
2.1 建立完善工程建設環境評價體系
建設施工前需要經過環境評價體系的審定,對于污染太過嚴重、環境代價太大的施工項目要予以制止或者改進,使施工方案盡可能做到節能環保,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工程建設環境評價體系制定科學的施工標準,對施工中水質、空氣、噪聲、土壤等方面進行嚴格的數據控制,工程建設一旦超標要立即整頓,倡導綠色施工,建工程和建設施行綠色評估和監督,促進建筑施工環境的改善。
2.2 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在建筑施工單位要組織對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充分學習環境保護相關辦法及法律法規,幫助其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促使他們在施工中踐行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從思想乃至行動上共同展開環境保護工作。
2.3 揚塵污染的防治措施
針對粉塵滿天飛而造成的揚塵污染,施工單位可以將建筑施工環境進行封閉處理,從而與周圍居民環境分隔開來,利用防護欄和防雨布將施工現場與周圍環境相分離,盡可能的縮小塵土擴散范圍。在混凝土、石灰塊等相關建筑材料的運輸過程中要對機械、車輛做好環保工作,加裝覆蓋布,防止塵土飛揚。
2.4 對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水、雨水等廢水排放時需要將水進行沉淀過濾處理,將大顆粒泥沙、雜物等過濾出來后再排入城市下水道,避免造成下水道堵塞不通。對于施工人員生活產生的廢水也需要經過處理再排放,禁止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廢棄物進入下水道系統。
2.5 處理固體廢棄物的措施
固體廢棄物主要由施工過程中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構成,在預防固體廢棄物污染時要率先做好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存放工作。在施工階段使每個人都養成、垃圾分類丟棄的好習慣。定時對施工現場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清理,避免因隨意丟棄垃圾而產生環境污染。
2.6 對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各級環保部門應及時制定出臺關于噪音防治的管理辦法,組織施工單位加強對噪音污染的認識學習,提高噪音控制處理能力,對各大施工現場噪音排放進行嚴格監督,促進噪音標準排放的落實執行,凈化施工現場環境。
2.7 加大回收利用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
通常情況下建筑垃圾也具有一定利用價值。例如混凝土和碎磚可以利用至道路鋪設當中,回收廢氣的水泥袋可以回收重新加工使用。近些年清潔生產逐漸被各大發達國家和地區利用,在預防和治理污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是一種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和生產量的一種重要舉措,對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可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因此,將該舉措引用至我國建筑業當中,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時也可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對推進我國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影響,這就要求建筑施工單位不斷改進施工方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肩負社會責任,在政府、施工單位及其他部門的配合下從源頭上減小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創造節能環保的施工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生態的和諧統一,達到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懷志.建筑施工對環境影響的分析與對策[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6,05:60-62.
[2] 張健.建筑施工環境因素分析及污染防治[J].低溫建筑技術,2007,05:132-134.
[3] 田婧.建筑施工環境保護調查研究[J].環境工程,2008,05:31-34+3.
[關鍵詞]污染危害污染檢測污染防控
中圖分類號:E835.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目前,我國建材和裝飾裝修市場尚待規范,各種裝飾裝修材料良莠不齊,而環境保護標志和質量認證標志還未被普通民眾所熟悉,一般老百姓又普遍缺乏對裝飾裝修材料質量優劣的辨別能力,導致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劣質裝飾裝修材料涌入室內,室內環境污染這一”隱形殺手”越來越嚴重地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如何防止和治理室內環境污染,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室內空氣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將甲醛、氡、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氨和苯列為民用建筑工程控制的污染物。被監測的4種污染物中,以甲醛的污染最為嚴重,其次是TVOC,苯和氡的污染情況也不容樂觀,說明室內環境污染廣泛存在于民用建筑工程中。
第一,建筑和裝修材料散發的污染物,主要是化學性污染物并呈多樣性。
第二,一般情況下,室外空氣流通較好,污染物容易稀釋擴散轉移、不易累積。污染物濃度低,污染程度輕。反之,室內空氣流通較差,導致污染物不易擴散轉移,污染物濃度相對高,污染程度相對重且污染時間較長。
第三,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材料中的污染物逐漸釋放散發。污染物也隨之逐漸減少有的甚至消失。但是,若不慎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劣質材料,有可能會造成災難性室內污染而影響人體健康。
第四,不可避免的污染,只要不超過國家有關標準。對人體不會產生危害。
二、室內環境污染的監測
市場上進行室內環境監測的方法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國家標準法;另一類是便攜式儀器檢測法。國家標準法的主要步驟是采用采樣儀器到現場采集空氣樣品,然后送到實驗室專用的分析監測儀器進行分析。國家標準法是國家認可的監測方法,具有準確度高、重現性好、監測數據具有法律效力等優點;但操作繁瑣,監測周期長,費用高,難以適應大規模的現場調查需要。
現行兩個關于室內環境質量與污染控制的標準因分別屬于不同行業,適用范圍不同,其監測項目、分析方法、采樣要求和對檢測結果的計算及判斷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按照GB50325.2001的規定,只要放射性氡、游離甲醛、總揮發性有機物、氨、苯等5項指標達到要求,就可判定該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合格. 而按照GB/18883.2002,則要求除溫度、相對濕度、空氣流速外的16項指標全部合格,方可判定其空氣質量合格。兩個標準對放射性氡、甲醛、總揮發性有機物、氨、苯等5項指標指定的檢測方法大部分相同,但個別項目也存在一定差別。例如對甲醛的檢測,GB50325.2001允許使用現場便攜式檢測儀器,GB/T18883.2002則不允許按照GB/T18883—2002監測時不需要考慮室外空氣污染物的影響,其監測結果是室內污染物濃度的實測值;按照GB50325-2001的規定,除氡外均應以同步測定的室外空氣相應值為空白值,反映的是建筑裝修過程造成的污染情況。
三、室內環境空氣污染防控措施
(一)從源頭上把好關,裝修時應盡可能選用環保達標的材料和產品。從裝修設計、選材、施工等環節全方位控制污染源的引入,倡導綠色家裝、綠色消費。
(二)消除室內空氣污染有效的方法是通風換氣。裝修竣工后應盡可能通風閑置一段時間(3~6個月),讓污染物揮發散盡。在依賴于空調系統密閉的空間,保持室內空氣質量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空氣凈化裝置,最好選擇具備分解有機污染物功能的空氣凈化裝置,如光催化空氣凈化器、臭氧和空氣負離子發生器、家具吸附寶等,可達到凈化室內空氣的效果。
(三)在室內種植能吸收有害氣體的綠色植物,不僅美化居室,還可降低室內有害氣體濃度,如鴨躍草、虎尾蘭可吸收甲醛,吊蘭會吸收氮氧化物。
(四)家具中放置一些活性炭吸附劑,也可降低室內的有害污染物。
(五)人住前進行污染物檢測,各項指標合格達標后,方可搬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