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零售業調查報告

零售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12 23:00: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零售業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聯商網、《零售世界》雜志聯合IBM舉辦“聚焦零售未來十年”行業調查,旨在發現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探討中國零售業的發展之道。

本次調查為期一個月,有260位零售行業的企業家和專業人士參與,其中零售企業家約占68%。受訪者從政策環境、經營發展、營銷創新、人力資源、技術革新等幾個方面作出對零售未來趨勢的預測,我們從260份調查問卷中進行數據集中,分析如下:

政策環境

從市場環境來看,調查問卷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零售業面臨過度競爭的問題;三分之一的人認為業態區域結構失衡是中國零售業目前的普遍現狀。此外,有一部分人認為業態結構不合理成為零售企業的主要矛盾。根據本次調查,與過去相比,呼吁中國零售業過度開放的聲音漸弱。

在政府職能部門協調未來零售業發展的政策方面,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取消外資零售企業的“超國民待遇”。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我國為了吸引外資,曾經對外資進行了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截至目前,一些外資企業在稅收方面是享受優惠政策的,比如稅費的減免等。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他們以吸引外資作為當地的一項政績,他們有的時候會強調比如一個大賣場的開業必須是世界500強企業才能進入,而且直接排斥內資企業,同時外資企業根據這樣一些條件還會跟政府進行談判,獲得租金和停車場方面的優惠。

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政府需要出臺支持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投入農村市場的開發。目前,“萬村千鄉”工程和“農超對接”項目已經在中國零售業深入展開。此外,制定反壟斷法政策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對于一些業內“老生常談”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比如大店法、農產品流通抵扣稅、商業用電等問題依舊備受關注。根據本次調查,受訪者對這些選項支持的比例分別是:47%、34%、30%、26%。另外,此次調查表明,傳統零售企業對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相關政策興趣不大。

經營環境

隨著零售企業的不斷“跑馬圈地”,企業精細化管理備受關注。將近78%的受訪者認為,影響未來10零售企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快速擴張,無法精細化管理”。“現金流出現問題導致供應鏈危機”是第二大影響未來零售企業健康發展的原因,支持這一觀點的受訪者約占比43%;管理團隊不統一是第三大原因,支持此觀點的人員約占比22%。此外,還有觀點認為,外資零售企業壟斷后對上有渠道和價值的控制將為中國整個產業鏈帶來危機。

在未來10年,哪種業態將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此問題,調查顯示其排名分別是:專業專賣店、購物中心、生鮮超市、網上購物、社區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由此可以看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零售業發生了巨大的業態變革。以前最受歡迎的大賣場和便利店將不被看好,專業店脫穎而出;購物中心近兩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得益于“大型超市百貨化”的趨勢。而生鮮超市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勢力,居于購物中心之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和網上支付手段的改進,網購也成為零售企業關注的熱點。

二三線市場是將來十年零售企業爭奪的主戰場。調查顯示,將近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看好二三線城市。盡管一線城市的支持比例下降,但依然要比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受關注。

營銷創新

調查顯示,商品品質、增值服務、營銷創新、賣場環境以及新技術應用成為未來影響消費者購物的幾大因素。在營銷方式上面,零售企業比較關注的有,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多渠道營銷、會員營銷、體驗式營銷、綠色環保營銷等。其中,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多渠道營銷最受關注。

零售企業家認為,在未來十年零售企業在提升營銷能力方面將會出現如下的趨勢:

1、基于單品管理的供應鏈整合;

2、企業之間的品牌結盟;

3、加強與客戶的互動式購物體驗;

4、自助終端設備廣泛應用;

2009年以來,網絡購物逐漸興起,百聯集團、農工商超市、利群集團等傳統零售商紛紛進軍電子商務,而沃爾瑪、TESCO、家樂福等外資企業在華推出購物網站,可見電子商務成為零售業發展的方向。針對本次調查中“是否計劃2010年開展電子商務”的問題,有一半的人選擇了“是”,并且主要方式是自建網店,只有一少部分人選擇在淘寶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店,這個比例只占到4.3%。

面對逐漸興起的網上零售業,有65%的人認為,傳統零售商應該以實體店鋪為主,網店為輔。17%的人認為,逐步擴大網點的規模,最終取消實體門店。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零售商對開設電子購物持謹慎態度。

人力資源

調查顯示,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兩大問題受零售企業家關注,分別是中高層管理者的勝任問題和人力成本上升問題,其中有69%的受訪者選擇前者。由此反映出的問題是,企業在快速擴張過程中缺乏對人力資本的系統培訓,人力資源跟不上。而由于本土民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差異巨大,人才良莠不齊,導致零售業高端人才緊缺。在選項中:普通員工的流失得票率最低,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梢姡覈闶蹣I依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值得注意的是,“用工荒”日趨嚴重,有學者分析,中國人口紅利已經在逐漸消失,作為勞動密集型的零售業,必須轉換用工方式,降低人力成本。

接受調查的人員中,69%的人表示零售業人工成本與人員供應不足形成矛盾。零售企業家認為,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人力成本:

1、通過新技術、設備的應用來提升工作效率,節約人力資源;

2、加強績效考核,使人員和崗位最大化匹配;

3、優化組織結構,開展流程再造。

技術革新

調查顯示,未來十年,零售企業最希望信息化能幫助企業解決的問題是,通過供應鏈集成,實現零供互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缺貨現象。其次是,通過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提供深層次客戶競爭手段,維系老客戶,形成競爭力。技術創新方面,零售企業希望推廣的技術有,物流管理技術、數據倉庫技術、RFID技術、全球數據同步技術等。

根據調查,一下新科技將成為未來零售業信息化的熱點:

1、RFID代替條形碼進行商品識別;

2、商業智能用于營銷策略分析;

3、倉庫作業自動化與供應商協同管理庫存;

4、自助結賬系統;

5、零售商與供應商協同客戶關系和促銷管理;

第2篇

10年前的娃哈哈童裝,前幾年的娃哈哈愛迪生奶粉,2012年的娃歐商場,到如今的白酒,娃哈哈的多元化之路一錯再錯,義無反顧。

大錯之白酒之路

2013年11月企業界重磅新聞:娃哈哈集團投資150億元,高調宣布進軍中低端白酒業,“領醬國酒”即將上市。無論宗慶后如何高調、如何壯志雄心,老驥伏櫪,其領導下的娃哈哈挺進白酒之路,注定坎坷曲折。

相對于曾經畸形迅猛增長如今拐頭持續向下的高端白酒市場,中低端白酒的市場需求比較穩定,但競爭越來越慘烈。目前第一和第二陣營的白酒品牌都在傾力進軍中低端。不幸的是,娃哈哈進軍的恰是即將大洗牌的中低端白酒領域,更不幸的是,娃哈哈除了有錢,其他什么優勢都沒有!

沒有渠道優勢。娃哈哈貌似強大的飲料聯銷體系無法嫁接到白酒業,聯銷體的本質是買賣自由獨立經銷商制,而不是服從命令聽指揮的營業部/子公司制。更何況,白酒和飲料的主渠道截然不同,白酒的主渠道是餐飲,這恰恰是娃哈哈飲料聯銷體系的弱項!以己之弱攻敵所長,勝算幾何?

沒有運營優勢。白酒和飲料雖然都是液體,但是企業運營和顧客消費模式大不相同。飲料保質期短,白酒沒有保質期;飲料單價每瓶數元錢,白酒動輒上百元;飲料自己喝,白酒是一群人喝;年輕人是飲料消費主流,白酒消費主流是中年人及老年人……娃哈哈擅長的“快決策快營銷”、“海陸空整合傳播”等優勢無用武之地!

無人才優勢。任何項目的成敗由操盤人決定,宗慶后是飲料業經營大師,不等于是白酒業經營大師。財大氣粗的娃哈哈本可以重金引進白酒業高級操盤手,但是基于娃哈哈“家文化”的堅持,基于娃哈哈無職業經理人生存的土壤,基于宗慶后先生一貫的親力親為,宗慶后必然會讓自己的飲料業子弟兵運營“領醬國酒”的銷售。

娃哈哈歷史上曾經推出“關帝酒”、“百花露酒”,曾經銷售過法國葡萄酒,都大敗而歸,這次會有例外的可能嗎?

再錯之零售之路

2012年宗慶后同樣高調宣稱:娃哈哈要投資運營國際精品商場、兒童專用商場及集吃喝玩樂為一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上涫讉€試點——位于杭州錢江新城的娃歐商場開局不利。

在電子商務爆發性發展,傳統商業巨頭人人自危忙著轉型的大時代背景下,宗慶后為什么還信心百倍,逆勢而動戰略性投資零售業?

貴為傳統飲料制造業的巨頭,娃哈哈仍然受各大商場進場費、條碼費、開店費等名目繁多巨額費用的“剝削”,抗拒“剝削”,降低成本——這是宗慶后進軍零售業的初衷。

宗慶后自認為的優勢有:資金優勢,這毫無疑問;成本控制經驗優勢,娃哈哈持續成功的秘密之一就是總成本領先戰略;政府及地方關系優勢;影響力優勢,憑借娃哈哈的實力和宗慶后中國首富的身份,各路合作伙伴各懷目的不請自來等。固然,這些優勢有些道理,但是相比于外部威脅和競爭劣勢,這些優勢如蚍蜉撼大樹,可忽略不計。

電商對傳統各類零售業顛覆式的沖擊肯定會出乎68歲老人宗慶后的預料,沃爾瑪、百安居頻頻關店,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云商,銀泰百貨轉型……傳統零售業已是各界公認的夕陽產業,即便是宗慶后很看好的三、四線城市商業綜合體也已經日漸過剩,娃哈哈進軍零售業的時機真不是時候。

隔行如隔山,零售業與制造業經營管理截然不同:企業文化,組織構架,流程管理,人力資源等,無空降兵生存土壤,無多元化集團管控模式,無成熟零售業運營團隊,面對沃爾瑪、家樂福、特易購等零售巨頭,挑戰萬達、華潤、保利等城市綜合體運營的強勁對手,不知宗慶后優勢何在?

多元經營之誤

遙想2002年,娃哈哈多元化經營元年,宗慶后進軍童裝市場時豪言壯語:“娃哈哈童裝3個月內組建2000家加盟連鎖店,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0年后,娃哈哈童裝年公開銷售額只有2億元,而且已經多年徘徊不前,真正的雞肋。

回想2010年,娃哈哈愛迪生奶粉上市,宗慶后宣稱要沖刺年銷售額100億元,3年過去了,娃哈哈奶粉的年銷售額還是不到2億元,在嬰童奶粉業,市場地位連二流都算不上。

人無三頭六臂,任何企業的資源也有限。當宗慶后及其團隊分身分心多元化進軍奶粉業、零售業受挫的時候,也是其飲料主業遭遇瓶頸的時候。

最近3年來娃哈哈純凈水、茶飲料、果汁飲料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特別是曾經笑傲水業江湖的娃哈哈純凈水,竟然被農夫山泉、康師傅水陸續趕超,屈居行業老三之位。

最近3年的主力新產品娃哈哈啤兒茶爽、啟力、格瓦斯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熱鬧了幾個月后逐漸無聲無息。這里面有偶然更有必然,如果沒有多元化經營分散了宗慶后及管理層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近年娃哈哈的飲料主業會做得更好。

宗慶后領導下的娃哈哈多元化經營之路持續受挫,表象是產品和服務定位不準,經驗不足,執行不力。深層次原因是:個人角度,宗慶后本人的集權及自負;組織角度,娃哈哈沒有專業而有經驗的戰略發展研究部門,沒有嚴謹科學的戰略決策機制。

宗慶后不喜歡咨詢公司。娃哈哈曾經請過某世界著名咨詢公司為其做咨詢,宗慶后看了咨詢報告后不以為然。宗慶后也不相信專業的市場調查報告:“很多調查報告都是不真實的,還不如我自己的直覺判斷準確?!?/p>

第3篇

在花費2000萬美元“旅游費”后,美國富商奧爾森終于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想,順利進入國際空間站開始觀光和科考之旅,成為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當地時間10月4日,他從空間站接受了媒體采訪,對這次太空之行表示很滿意,認為耗資2000萬美元巨款絕對值!而且他透露,乘飛船進入太空時他毫不害怕,而是興奮不已,身體狀態也一直很好。

奧爾森在新聞會上告訴媒體:“我感覺非常棒,因為夢想成真了!”他描述說:“能從大約370多公里的高空看到地球,真是美妙極了。”

最新考證:莎士比亞原是外交官

日前,英國一名學者和一名歷史學家共同聲稱,根據新的歷史證據可以推測,著名文豪莎士比亞的真實身份并非一名詩人,而是英國都鐸王朝時期的一名外交官。他的真名為亨利?納維爾爵士。

這兩名文學專家稱,納維爾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朝臣。大量歷史證據顯示,這個從未與神秘事件相聯系的男子才是寫下所有署名為莎士比亞的名著的真正作者,而在這些名著中出現的政治內容都與納維爾的觀點相一致,作品中的所有地理位置都與納維爾曾經旅行經過的地點相一致。另外,納維爾與莎士比亞所生活的城市和年代也相同。

英國小偷最多瑞士小偷最“老實”

英國零售業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英國小偷去年總共從該國各類商店中盜走了價值35.8億英鎊的各種商品,這個數字相當于英國當年零售業營業額的1.59%。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在失竊物品中,最受英國小偷青睞的是剃須刀,其次是酒和化妝品。此項調查涉及歐洲的24個國家的423個零售商,占全歐洲零售業年營業額的20%。

調查發現,芬蘭的商店小偷案則在全歐洲排名第二,葡萄牙和希臘緊跟在后,而在瑞士,每年失竊的商品的價值僅占該國零售業年營業額的0.89%。

美國71歲老太獲大學選美冠軍

名叫穆里爾?桑德斯的71歲老人,在美國東北部州立大學與東方中央大學5名參加決賽的競美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該學區的冠軍,盡管其他幾位選手都是20歲的年輕女孩。

加冕禮過后,學生們都爭相與桑德斯合影。桑德斯說:“我非常震驚那些孩子會給我投票,我真的沒有想到,我想是因為我的年齡,還有,我有一個很好的表現吧?!?/p>

桑德斯的朋友說桑德斯非常招人喜歡,而且她與癌癥斗爭40年。

意大利老婦不認家人只認總理

最近,意大利出現了一名患上罕見腦部疾病的老婦,不認識自己的家人,甚至叫不出水果的名字,可她卻認得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還知道他是一位政治家、非常有錢、擁有幾家電視臺!

學家們仔細研究后指出,這名婦女可能患上了一種叫“語義癡呆”的病。這種病癥同人們熟知的阿爾茨海默癥有點像,但也不盡相同。“語義癡呆”病導致這名婦女的智力出現退化,極大地影響了她識別面孔、辨認文字和物體的能力。

死而復生不再是夢,動物實驗已成功

第4篇

2003年,中國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根據十六大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這決定了我國零售業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2004年3月16日,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在全國流通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申明,我國將嚴格遵守加入WTO承諾,于2004年12月11日前,全面取消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股份、數量、地域等方面的限制。

鑒于中國零售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各大跨國零售企業在過去的幾年里相繼完成了對中國市場的戰略部署。據統計,全球零售企業50強中有40多家已進入中國。

盡管采取了各種防御措施,人們對中國內資零售業仍普遍不抱有樂觀態度,甚至一家外國咨詢機構預測,到2005年,我國3/5的零售市場將被外資零售巨頭掌控。

但是,內資零售企業在強敵環伺之下真的就不能有所作為了嗎?本文試圖用SWOT分析解讀中國零售業的真實狀況。

中國內資零售企業的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

從絕對值看,目前內資連鎖企業在數量上和市場份額上仍占主導地位。表1中,2003年排名前30位連鎖企業中,外資連鎖企業共4家,合計銷售額為296.1億元,占內資連鎖企業銷售總額的13.4%,店鋪數為119家,占內地連鎖企業門店總數的1.4%。因此,從絕對值看,目前內資連鎖企業在數量上和市場份額上仍占主導地位。

中國內資零售企業已初具規模,且成長迅速。2003年位居中國第一的上海百聯集團銷售額是485.2億元,遠遠大于2003年中外連鎖企業前30位的外資連鎖企業(共4家)銷售額合計296.1億元。

表1中,內資連鎖企業的銷售額增幅和門店數增幅達到32.8%和39.5%,分別超過外資連鎖企業19.4%和24.0%,說明國內有實力的連鎖企業正在積極擴張“備戰”,以和洋巨頭抗衡。

內資零售企業具有良好的商業網點。良好的商業網點是零售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一般具有排他性和有限性的特點。盡管外資零售企業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已占據了一些重要網點,但是其門店總數僅占內地連鎖企業門店總數的1.4%,絕大多數的商業網點仍然在內資零售企業手中。

劣勢(Weakness)

資金匱乏導致規模劣勢。如表1“平均單店銷售額”所示,外資連鎖企業單店銷售額將近是內資連鎖企業的10倍,這說明外資連鎖企業在資金上比內資連鎖企業占絕對優勢。從表2也可以看出,2002年,內資零售企業平均每個企業資產僅為港澳臺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27.8%、20.9%,同樣說明了內資零售企業的規模劣勢。

偏低的利潤率約束企業擴張能力,加重財務風險。內資企業5.1%的利潤率也偏低,不足以支撐其做大規模的投資需要,或者說,如果內資企業要獲得規模經營,就必須增加融資渠道,這也就意味著內資企業總負債/總資產比例將會上升。港澳臺資企業雖然利潤率最高(6.2%),但它的高利潤率卻是與高負債率(78.2%)相關聯的,這一點值得警惕。外資企業利潤率最低(2.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恰恰反映了跨國商業巨頭憑借其強大的資金后盾進行著戰略性經營,采取預虧損戰略和擴張型經營戰略的結果。

經營模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仍然滯后。在零售業態方面,近5年來,“連鎖超市”這種新興業態模式在我國年均增長率超過40%,但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還是百貨商店等傳統的業態模式。這說明了國內零售業的信息化水平雖有較大發展,但是從整體上說,我國連鎖企業很缺乏對供應商、終端客戶的前后向整合能力,缺乏高效精簡的物流配送系統。

機會(Opportunity)

絕大多數進入中國的跨國零售企業目前還處于虧損狀態。2003年6月,美林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除了家樂福有贏利外,幾乎所有的在華外國零售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趁著跨國零售巨頭在中國的根基未穩,內資零售企業應該抓緊時間,全面提升自身素質。

外資零售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即將結束。為了給內資零售企業創造一個與外資零售企業同等待遇的政策環境,國家有關部門正積極籌劃相關法律法規。2004年2月,商務部向國務院上報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辦法》。

憲法的修改將鼓勵更多民營資本進入零售業。不久前第四次憲法修改,明確提出保護私有財產,這為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掃清了法律障礙和體制障礙,勢必鼓勵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零售業。

威脅(Threat)

外資零售業將不再受股權、數量、地域限制。2004年12月11日起,外資零售業不再受股權、數量、地域限制,投資比例可以進一步擴大,可以進入農村市場。

外資可能大規模兼并、收購內資零售企業。外資零售企業下一階段最有效的擴張辦法將是大規模兼并、收購內資零售企業,這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既得的商業網點、節省了解當地消費習慣和進入市場的時間、節約資金、利用當地政府資源等。

第5篇

[關鍵詞] 金融危機 消費者行為 營銷策略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席卷了全球,演變成一場全世界的金融海嘯,各行各業都無一受到金融風暴的侵襲。零售行業也不能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幸免:奢侈品聚集地I.T 首次進行大幅度變相折扣活動,跨國公司的開店步伐明顯放緩,連鎖超市銷售增幅回落……。對消費者而言,金融危機已悄然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的態度及購買行為對零售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金融危機下零售消費者行為特征和變化分析入手,研究我國零售業應該采取的應對策略,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建立和維持零售業的市場競爭優勢。

一、經濟危機時期的消費者行為變化

世界金融市場動蕩,失業率上升,薪金在縮水,消費者購買力在下降。為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消費者不得不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消費策略??傮w上消費者行為變得更加理性與成熟,更注重產品性價比,關注促銷信息,選擇更多樣的購物渠道。

1.消費需求變化

金融危機下,消費支出總水平明顯下降,尤其是高檔消費的市場份額增幅下降或負增長。住房、汽車等大宗投資以及高價名酒、洋酒等高消費支出會持續低迷,直至經濟形勢改善。據統計全球奢侈品銷售2008年增長速度僅為3%,銷售額為1750億歐元,增速遠低于2006年的9%和2007年的6.5%;2009年奢侈品市場將面臨6年來首次衰退。

相對于奢侈品而言,食品、快速消費品、日用品等消費并不會減少,基礎物資需求及低端消費總量呈現穩定或穩步增長。尼爾森日前的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也顯示,度假旅游,添置新衣以及外出娛樂活動仍然是中國消費者熱衷的消費領域,自身生活狀況,工作、生活的平衡,以及健康是中國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

對相同消費產品消費者可能會轉換產品品牌,如從外國品牌轉向本土品牌,從相對高檔的品牌轉向普通品牌。大部分國內消費者都會認為中國本土品牌比起國外品牌具有相當的質量,而價格卻便宜很多。而這場由美國引起的經濟危機也開始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使國產品牌美妝品、飛躍鞋等品牌成了各大論壇上的熱門話題,和時尚沾上了邊兒。

2.消費刺激因素的變化

在經濟繁榮時期,商場影響零售業消費的關鍵因素一般依次為:便利性、購物環境、產品質量、品種、價格、商場名氣等。而在金融危機時期,消費者會變得更加理性和冷靜,價格、促銷及產品性價比等因素成為刺激消費者消費的關鍵因素。消費者相對偏好一些低價格的品牌,因而購物的地點也漸漸轉向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銷店等。經濟危機下,超市和賣場中低價商品和折扣商品排隊搶購將成為常見的場面。在異常嚴峻的國際經濟及貿易形勢面前,義烏小商品外貿出口卻能逆勢上揚也說明了價廉物優的消費品同時受到國外消費者的青睞。

經濟危機時期由于嚴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消費者對于廠商的一些促銷方法的反應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比如,對于廣告,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非常努力、非常緊張地收集購買方面的信息,因而會更加看重廣告所傳遞的產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對于那些僅僅是為了提升產品形象方面的廣告,消費者會認為那是一種浪費,進而懷疑其產品的性價比。

而對于零售業的一些具體的促銷措施消費者的反應也會發生變化。此時的消費者特別理性,在購買某個產品的時候,總是會仔細地計算廠商可能從他那里獲得的利益,如果廠商不能夠讓消費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產品的價值時,消費者就不會購買。比如,此時的消費者可能會寧愿用較低的價格買某個產品而不用較高的價格買一些能夠獲得贈品的產品。而對于一些抽獎機會,消費者可能興趣也會減弱,因為他們不喜歡這樣的不確定性。

3.消費渠道的改變

經濟危機時期的消費者的渠道策略有兩個明顯改變。(1)消費者購物的頻率明顯增加。一方面,消費者為了獲得更多的關于產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購物本身也是一種相對比較便宜的娛樂活動。(2)消費者購物的渠道發生了變化。此時的消費者相對偏好一些低價格的品牌,因而購物的地點一般來說也會由以前相對高檔的商店轉向比較大眾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銷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國際經濟低迷形式下,對消費者而言,網絡購物的“低成本、高品質”的生活更受消費者青睞,網絡購物逐漸成為人們熱烈追捧的購物渠道。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2.1億網民,其中參與網上購物的有5500萬,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2007年網絡交易量達594億元,和2006年312億元的總成交額相比,增長了90.4%,而2008上半年,網民通過網絡購物消費額已經超過3162億元。經濟危機時期,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商家,網上購物都是雙贏的一條捷徑。

二、結合消費者行為的營銷策略

經濟危機下,消費者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忽視虛擬價值,而轉而越來越重視產品本身實際價值,越來越不舍得花錢,這種理性的回歸也在孕育新的消費趨勢。零售業必須根據消費者行為變化,調整營銷策略,以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使零售業能夠繼續生存并獲得發展。

1.調整商品經營結構

經濟危機時期奢侈品的消費明顯減少,生活必需品也會逐漸轉向比較便宜的品牌。因此,零售業應根據這種變化,改變經營思路,適時、靈活地調整商品經營結構,引進新的品類,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經營中高端商品的零售業在不影響企業整體定位、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一些既有品牌形象,價格又適度的副牌商品。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適當引進一些價格合理、款式新穎的進口商品。零售企業應加強商場品牌信譽和食品安全的聯系,促進食品銷售。

調整商品經營結構,還應結合當前可能的消費增長點。從歷史發展看,每次大經濟危機,都會出現新的帶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熱點。如1928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以后,汽車、電子、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帶動了全球新一輪經濟增長;1987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之后,信息革命和互聯網新經濟拉動全球新一輪經濟增長。這次全球金融風暴后,從我國來看,新能源、3G、農村家電等將可能帶動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另外,現階段中國,大多為獨生子女的“80后”已經進入了消費的主導層,并開始掀起組建新家庭的,他們具有新的消費理念,是中國新生代消費者的代表,由此帶來的消費浪潮尤其是在時尚性商品和高性價比的商品的消費方面將起到主導性作用,也會主導由他們組建家庭后所帶來的嬰兒消費潮傾向。總之,零售企業只有根據消費者消費需求,適時、合理地調整商品經營結構,才能增強自身競爭力,最終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2.提升產品性價比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焦點將聚焦在產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產品性價比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最直接方法。提升產品性價比零售業一般有兩種價格策略可以選用:要么產品不變,價格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要么價格不變,但在產品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如加大產品規格或更實用的包裝等。總之,圍繞如何提升產品性價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進銷量,又可以提升目標顧客忠誠度。

提升產品性價比時,零售業最需要注重產品本身的價值創造,而不宜過多關注贈品。即使需要進行促銷,在贈品的選擇上一定要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可以選擇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為贈品,這樣就可以減少消費者的其他購買開支,更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在和消費者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訴求,突出產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內容。另外生產商或零售商們可以嘗試主動為消費者提供理由,來幫助消費者選擇購買便宜一些的商品,這些理由可以是經濟方面也可以是非經濟方面,可以是環保主義、健康主義或者簡約主義。

3.拓展渠道策略

經濟危機時期,大部分消費者的購物渠道會轉向那些低價格的商店。零售業必須根據消費者的行為特點,對營銷渠道做相應的調整。(1)轉換營銷渠道。將更多的產品通過倉儲式超市、折扣店、直銷商店銷售以降低價格。但是必須處理好新的銷售渠道與原有的銷售渠道之間的關系。(2)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擴展營銷渠道的覆蓋范圍。當然,零售業在尋找新的市場機會的時候,應該牢記的一個前提就是:零售業在這個市場會擁有核心競爭力。切忌不顧實際盲目擴張。(3)關注渠道成本,為消費者創新渠道價值。

經濟危機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機會,如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等,危機時的新創意或許會成為危機后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當前經濟危機下,網絡購物已逐漸成為人們熱烈追捧的購物渠道。企業需要思考在經濟危機下需要減少渠道費用,進行渠道模式的創新,并要積極擁抱電子商務時代。例如每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連鎖企業都可以建立網上商店,在一些規模和銷售量大的店里也可開設融合網上商店和實體店功能的“時代設計店”。

4.提供超值服務

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產品與服務已相互滲透,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正如斯密所言:“似乎沒有任何標準可以清楚地劃分出兩大部門(指產品與服務)的界線。”。而每次經濟危機之時,也正是消費者行為、需求服務內容變化轉折之期。零售業應充分關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消費者消費行為、需求服務內容變化發展之趨勢,強化商品使用價值之外的超值服務,如擴大對VIP的服務范圍,增加新的服務內容;增加對消費者消費知識的培訓和宣傳,使消費者更多了解商品屬性、特征,如服飾搭配、化妝技巧等。消費者行為包括一系列的過程,不僅包括購買前、購買中,還包括購后過程,零售業對于消費者購后的關注可以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的滿意度。比如超市可以建立意見箱、意見簿等收集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設專人對消費者抱怨產生積極回應,建立靈活的退換貨機制,爭取使消費者每次的購買都是滿意的,這樣長期下來,就會形成顧客忠誠,是零售企業的一筆無形資產。

三、小結

在過去十多年的大眾消費革命涌起的浪潮中,中國的連鎖業從無到有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種連鎖業態發展的速度在全世界零售業中是絕無僅有的,中國各種連鎖業態都在進行業態的創新與轉型。但受國際性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業態創新轉型的趨勢不會變,但創新轉型的方向與方式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一個較明顯的標志是,從原先的業態轉型結合商鋪改造同時進行轉變為現在的調整商品結構和改進服務。在需求主導一切的今天,零售企業應當切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多考慮,多動腦筋,經營策略應當根據經濟環境和消費者行為的轉變而調整,明白思變則通的道理。經濟危機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而企業應該以一種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并積極地采取恰當的措施趨利避害,化害為利。

參考文獻:

[1]顧建國:2009中國連鎖業發展展望(接上期).現代商業, 2009, 1:118~121

[2]美國貝恩公司調查報告,2009年10月29日

第6篇

Gartner最新的一個調查報告顯示: 2007年全球RFID市場的增長率為29%,而這一數據在2008年將變成31%。在亞太地區,2007年RFID的增長率為33%,略高于全球的增長率。但是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市場預計要在5~7年之后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超大規模的RFID應用,而在亞太地區的其他地方,RFID將有一個更長的“成長期”。

兩年前,RFID技術曾在中國火熱一時。這個新概念的出現也引發了很多分析人士的“狂論”。在當時,許多業內人士認為“RFID技術將在2008年到來前,出現規模式的應用?!钡缃窨磥?,RFID難免要“有負眾望”了。

跌入低谷

曾幾何時,沃爾瑪這個號稱“渠道巨無霸”的零售企業的一紙“通知”――強制供應商在其供應鏈管理上使用RFID,令當時無數供應商陷入兩難的處境: 要么省下大量資金,但須另覓新的零售渠道; 要么不顧當時成本、標準等多方面的不足,強行使用RFID系統,以保住“渠道飯碗”。為此,包括海爾在內的眾多供應商們開始了一場火熱的“RFID部署大賽”。但也就在此時,無數供應商對RFID也發出了諸如成本過高、標準不統一和技術不成熟等種種質疑。

如今,這幾種質疑聲音顯得并不是那么強烈了。“在去年,RFID的UHF頻段標準已經獲得了政府批準,而超高頻RFID技術(產品)應用也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在價格方面,5美分的標簽已在企業可承受范圍內; 在技術方面,RFID也在穩步上升?!泵绹昨v邁公司全球RFID業務總監ChristopherS.Kelley指出,業界看待RFID的態度正在轉變,“雖然幾年前許多企業部署了RFID項目,但它們基本上都是被動的; 而今,物流企業和零售企業都已經知道該技術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從而主動采用了RFID?!?/p>

這一說法也被Gartner新近公布的五大研究結果驗證了。Gartner認為: 第一,RFID應用持續增長,其中原先小規模商用實驗轉為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是增長的主要來源; 第二,現在更多的企業愿為RFID而變更其工作流程,從而提高生產力; 第三,企業用戶開始意識到RFID技術的價值是帶來公司業務流程的創新,而非技術本身; 第四,由于RFID應用規模日趨擴大,雖然RFID相關產品價格不斷降低,平均業務額卻增加了; 第五,企業由以前被動應用RFID技術轉為主動應用該技術。為此,RFID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業內很多人士表現出了對RFID的“悲觀態度”,有人甚至懷疑“RFID是不是另一個技術泡沫”,但易騰邁公司卻不這樣認為?!癛FID正面臨中國市場的好時機?!盋hristopherS.Kelley認為,“任何新技術的普及都有一個曲線。當RFID技術剛面世時,業界群情激奮、信心大漲; 此后即進入大失所望、跌入低谷的階段; 最終市場將轉向正軌,把這個技術用于提高生產能力。目前RFID正處于第二階段。也正是在此時,RFID應用者的觀念有了質的轉變。所以對于中國的RFID市場來說,現在是一個發展良機?!?/p>

分頁標題

何處突圍?

RFID現階段最主要的應用依次為: 倉庫、運輸、物流行業; 門禁、考勤; 資產管理等。有分析人士認為,基于沃爾瑪巨大的影響力和RFID標簽的優點,RFID將逐漸成為零售業的行業標準,RFID很有希望在零售業中迎來春天。

然而現實情況并非如此。盡管有麥德龍這樣的大零售商支持RFID,在未來商店中大量采取了RFID技術,同時也部分運用于物流系統―麥德龍將于今年5月啟動“亞洲先進物流”與 “TagItEasy!”計劃。但總體來看,RFID產品應用的推進依然緩慢。

“零售業對成本的要求較高,哪怕是一分錢的利潤也會影響這個企業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說,RFID要在零售行業突圍并不容易?!睒I內人士這樣表示。

美國易騰邁中國區RFID業務拓展經理徐承東也表示,零售業要全面應用RFID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僅有的少數運用主要集中于倉儲物流的管理。

徐承東認為,RFID在三大行業中最有前途,它們分別是: 民航物流、汽車生產和政府行業(主要是軍事物流)。這三大行業的應用案例也是最多的。譬如早些時候,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宣布將RFID技術應用在其輕型貨車和廂式客貨車中,車主可以通過汽車儀表中的計算機確保所需的東西都在汽車上。據了解,在北美,近50%的汽車的生產都應用了RFID技術。在我國,某些汽車、摩托車制造商也小規模應用了RFID技術。

除了在汽車生產領域,近年來,由政府牽頭推動的RFID標準制定工作也有了實質性進展。尤其在軍隊這個特殊行業中,由于軍隊要實現精確保障和物資資源透明化,就更離不開RFID技術了。

誰來買單?

與其他IT產品的情況相仿,隨著技術日趨成熟、生產工藝及批量應用達到經濟規模,各種RFID設備的價格其實一直在下降。徐承東認為,這一趨勢在2008年將會持續,但這未必能對RFID的市場需求帶來正面的刺激。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RFID技術一直“繁華難求”呢?“行業內缺少第一個成功吃螃蟹的人,沒有成功的先驅,自然后人也不敢效仿。”業內專家們談及RFID的應用普及難題時,大都這樣表示。

然而,誰又愿意充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據記者了解,早在3年前,海爾公司就開始了RFID的測試,當然,海爾之所以愿意“第一個吃螃蟹”也有深層次的原因: 它迫于沃爾瑪的強制要求,并得益于眾多IT廠商的“幫忙”。但此事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可能仍在測試中。”

RFID的發展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但是企業和用戶的支持也不可或缺。業內人士指出,廠商今后的策略應該是引導市場進一步了解RFID的價值。以零售業為例,應該使其了解采用RFID方案后取得的經濟效益: 譬如可以有效降低整個供應鏈上的存貨水平,可以大幅度節省成本, 實現對倉儲物流作業過程的可視化監控。

第7篇

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MBA 中心和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聯合推出的《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揭示,在失敗的創業者中,因資金周轉問題導致企業失敗被最多的創業者所認可,其次是創業項目選擇錯誤,第三是管理不善。而把握市場機會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其次是家人、朋友的支持,第三是在創業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

10 萬元就可創業

綜合眾多創業個案,我們不難發現穩健的財務能力是創業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別舉債,別投下家庭儲蓄,控制個人財產的資產負債率是對創業者的忠告。

《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你想創業,有10 萬元就可以起步了。在924 份有效問卷中,48% 的創業資金規模在10 萬元以下,19% 在10 萬到30 萬之間。

如果你有了足夠的積蓄,而你的年齡又恰好在26 ~35 歲之間,那么就趕快行動吧,這個年齡段看來是創業的最佳時期,在這段時期創業的人數接近一半,達到47%;36 ~ 45 歲年齡段的創業者也占了27% 的比例。其次是25歲以下的創業者占的18%,數量也不少。而46 歲以上的創業者只占到了8%。

理念帶來創新

一個很好的創意,也許獨一無二,但在市場上并不一定有價值;而市場上有價值的東西,別人在做,你也可以分一杯羹。《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多數人往往根據工作、生活中的啟發來選擇創業項目,所占比重達到70%。男性和女性選擇創業的行業存在顯著的差異。女性創業趨向于選擇的前三個行業分別為餐飲業、批發零售業、信息服務業;而男性創業趨向于選擇的前三個行業分別為批發零售業、工業加工業、農業加工業。

專家建議,創業者不能以項目能夠賺多少錢為惟一目標。如果能把創業當做一項事業來經營,有理念就會帶動很多新的產品創意和實踐沖動。

高學歷有助于創業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企業雇員和農民是創業的主力軍,企業雇員所占比例達到了41.56%。他們所選擇的創業行業前四位依次是批發零售業、工業加工業、信息服務業及農業加工業。創業者中男性比例為77%,女性為23%。

在創業者目前的最高學歷中,高中學歷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專科。專家預測,今后的整體趨勢將是創業者向著高學歷的方向發展: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歷人數在減少,???、本科、研究生在增加。雖然創業能力不一定和高學歷成正比,但教育所帶來的思維方式、眼界以及附加的人際關系等資源,無疑會對創業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積極掌控創業風險

《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創業初期,創業者遇到的主要困難是資金籌集、市場需求、技術、人才和內部管理等,其中市場營銷、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定和員工管理是最讓創業者頭疼的問題。而在經營過程中最普遍的問題是資金困擾和客戶拖欠賬款,這兩個問題的嚴重化最容易導致企業不能正常運轉,走向破產。相對來說,司法、宏觀經濟以及其他的外部環境在創業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影響要小一些。

創業和打工不同,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張羅。對創業者來說,首先要對即將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業內部管理上,只有理順內部的資金、產品和人員鏈條,后院不起火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的變化;第三,不要過于迷信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經濟學專家的論斷,更多地關注所在行業、所在地區的微觀環境,因為甚至是一個小小的交通環境問題,就有可能給企業的物流帶來影響,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第四,在這個強調合作的時代中,一個良好的團隊是抵御風險的有力保障。創業者在組建團隊時,簡單一點,樸素一點,每個人不一定都很強,只要能凝聚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團隊,這會比有很多“大明星”的隊伍要好得多。此外,行業協會或政府組織會為創業企業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所以創業企業也應該選擇加入這些組織,以擴展自己的事業發展空間,尋求更多支持。

重視員工培訓更有利于企業成長

一個不斷成長的團隊才能造就不斷壯大的企業,而我國創業企業對人才素質及提升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在《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被調查的創業企業中,員工整體學歷水平都不太高,主要分布在高中和初中學歷水平。2005 年,不同行業的創業企業員工培訓支出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中信息服務業用于單位員工的支出最高,達到2151 元,服裝加工業最低,只有247 元。

對于創業者自己來說,持續不斷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創業者應具備的前五大品格是誠實守信的原則、人際交往的能力、創新求異的思想、靈活變通的本領、把握機會的意識。應具備的五大能力為市場營銷能力、財務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技術管理能力和生產運作能力。此次被調查者中,有一半參加了各種培訓,其中有近60%的人認為幫助作用是很大的。他們主要接受的培訓有三類,技術類、管理類和政策法律類培訓,而接受管理類和技術類培訓的創業者更多一些。

有趣的是,創業者都有讀書的習慣。其中有48% 的人平均每天的讀書時間在1 ~ 2 小時之間,有32% 的創業者讀書時間低于1 小時,讀書時間在2 ~ 3 小時的創業者占15%。創業者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工作,以自我提高和工作需要為目的而讀書的約占73%。從創業者經常閱讀的圖書種類統計發現,經營管理類圖書、專業圖書(醫、工、法律、計算機等)和歷史人物傳記類圖書占據了前三名的位置。

北京市儀器儀表工業學校創建于1964 年,隸屬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是北京市政府首批認定的“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先后被國家和北京市政府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北京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北京市德育先進單位”和“首都文明單位”等稱號。

北京儀表學校設有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及應用、自動控制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市場營銷、經貿外語等14 個專業,其中“機電技術應用”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示范專業,同時被北京市教委確定為現代化標志專業。機電技術實訓中心和計算機應用實訓中心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并向全市開發的實訓基地。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3640 人。四十多年來,已向社會輸送了兩萬多名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的中等技能型人才。

學校在辦好中等職業教育的同時,還開展崗位培訓和成人學歷教育,為社會和行業培養了近萬名急需的各類人才。

第8篇

近幾年來,我國的零售業增長逐漸減緩。受到互聯網的“創造性破壞力”沖擊,傳統零售業漸成頹勢。而同時,網絡零售作為新型的零售模式和應用電子商務的先鋒,近些年的發展可謂強勢。京東2015全年交易總額達4 627億元,同比增長78%。2016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增長了22.3%,達到了13.0萬億,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為22 367億元,同比增長了28.2%。與此同時,移動支付、O2O、智能購物車等新型概念也逐漸深入人心。2015年思科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傳統零售業創新勢在必行。零售商需要引入創新的、個性化的店內體驗與分享,并且加快數字化轉型。對于零售業來說,電子商務的出現有助于其形成新的經營模式,為企業拓展新的發展方向。本文分析了電子商務影響零售業的內在機制,對傳統零售業升級轉型過程中電子商務的影響作用進行了實證研究,并為零售業升級轉型提供了相關政策建議。

二、 電子商務影響零售業的內在機制

零售業價值鏈活動包括采購、生產、發運、營銷和服務等基本活動和其他價值鏈支持活動。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對零售業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深入到零售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零售業直面最終消費者,電子商務的出現對這些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也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1. 采購與生產。零售企業的采購活動既包括對銷售商品的采購、對生產性原材料和相關輔助材料的采購,也包括對與企業經營活動相關的各項支持性活動所需物資的采購。生產是將投入的原材料轉化為最終產品的活動。零售業的生產活動是指零售企業經營的由企業直接組織生產和加工的自營業務,例如華聯、沃爾瑪等企業都在探索推進的自有品牌產品的生產。在過剩經濟和消費需求多變的現狀下,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產和采購的商品很可能面臨積壓的情況。而電子商務的出現則加強了企業對市場的了解,強化了消費者對生產和采購的指導作用,向“按需生產”這一理想狀態邁進了一大步。此外,將電子商務應用在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也能夠提升相應流程的效率。而電子采購的使用也讓信息能夠在企業之間、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供應商之間快速流轉、廣泛共享。對于零售價值鏈上的各個企業來說,相關的采購信息能夠按權限查詢,這改變了傳統零售業信息封閉的情況,實現了采購信息的廣泛共享。

2. 物流倉儲。對于零售業來說,物流倉儲是企業形成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后臺倉儲和物流的有效管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前臺商品是否能及時供應和企業管理費用,優化倉儲和物流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零售企業的商品流通速度較快,必須有比較充分的倉儲作為保障,但是過多的庫存又會增加庫存成本。通過電子商務系統更新和跟蹤商品采購、庫存和銷售情況,搭建自動補貨和零庫存系統,及時地進行補貨和供應,可以最大可能地實現存貨價值的最大化和存貨成本的最小化,從而提升倉儲和物流的價值。

3. 銷售與售后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的運作為零售企業拓寬了銷售渠道,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營銷技術和手段,使各個分銷渠道通力合作,互利共贏。網上零售的迅速發展一方面為企業節約了人工費用、租賃費用和管理費用等,控制了銷售成本,另一方面也讓企業能更好地應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零售業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網上商城,不僅以較低的價格向顧客提品,也能更好地進行品牌打造和樹立。而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建立和信息技術的運用,讓企業能夠對客戶的個人基本信息、需求信息有更深的了解,方便企業鎖定目標客戶,從而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營銷推廣。另外,通過電子商務系統,零售企業能夠更加便捷地收集顧客意見、進行退換貨處理,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4. 價值鏈支持活動。通過對企業內部信息溝通系統的搭建,員工間信息資源共享、互動和企業經營理念的推廣都大大便捷,既有利于提升企業內部運營效率,也能夠增加企業內部凝聚力。企業實施電子商務也有助于提升企業內部每個管理層的管理能力,擴大管理層的管理范圍,降低管理成本。通過對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的建立,企業的財務能夠得到規范管理。

5. 消費者。首先,電子商務讓更多的人成為零售企業的消費者?;ヂ摼W在逐步向社會各層次的居民擴散,而這些新增的網民中,有許多是網絡零售的潛在消費者。三四線城市的實體零售業尚且處于欠發達狀態,網絡銷售的出現使這些地區成為零售業新增消費的重要拉動力。其次,電子商務能夠影響到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各個過程。消費者購買主要包括需求激發、收集信息、評估和比較、購買產品和評估與比較等階段。一方面,電子商務帶來的新型營銷方式能夠激發客戶的購買欲,同時也能夠簡化消費過程,提高將消費欲望轉化為消費行為的可能性,從而刺激消費增長。另一方面,電子商務通過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的信息獲取渠道,減少信息的不對稱,使消費者在面對銷售者時更有話語權。并且,電子商務讓更多的企業進入了消費者的視線,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產品的價格相應受到影響。通過這些手段,電子商務影響了消費者整個消費過程。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對于零售業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它是否能推動零售業各方面能力提升、最終助力傳統零售業升級轉型卻不得而知,通過對電子商務與零售業升級轉型進行實證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量化地闡述電子商務對零售業升級轉型的重要作用。

三、 電子商務影響傳統零售業升級轉型實證分析

1.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指數測度。通過選擇我國域名數、網站數、網頁數、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網購交易規模、網購人數、電子商務企業從業人數、網民人數、網絡普及率、手機網民規模、電子商務帶動從業人員規模、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規模和網購快遞企業營收這13個變量進行指標合成,得到2005年~2014年我國歷年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測度值(ECDI),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呈不斷增長的趨勢。

2. 電子商務與零售業各方面相關性分析。根據第二節中的分析,本文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TRS)、零售業成本(RC)、零售業能源消耗(REC)和零售產品價格(RPP)這四個方面出發,提出了以下幾個假設:

H1:電子商務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正向影響;

H2:電子商務對零售企業成本有負向影響;

H3:電子商務對零售業能源消耗有負向影響;

H4:電子商務對零售產品價格有負向影響。

為了對這四個假設進行檢驗,本文分別對ECDI與TRS、RC、REC和RPP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在分析過程中,為了對經濟水平造成的影響剔除,所以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作為控制變量加以限制。

根據表2可以得到: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電子商務指標正相關;②零售企業成本與電子商務指標之間并無相關性;③零售業能源消耗與電子商務指標負相關;④商品零售價格與電子商務指標負相關。

3. 電子商務對零售業升級轉型的總體影響。為了進行量化分析,需要選擇能夠衡量零售業結構的指標。勞動生產率是產業水平的集中體現,產業結構的演化和升級是伴隨著專業化和分工逐漸深入而進行的,而專業化和分工的發展會導致勞動勞動生產率提高,所以可以用勞動生產率L來表示產業水平值。在實際建模過程中,對勞動力進行開方處理,在這里用Y來表示勞動生產率的開方,即Y=。

關于電子商務對零售業升級轉型的影響的文獻中,并沒有成熟的實證模型可以用,所以本文嘗試在經典的模型的基礎上加以修改,以適應本選題。本文選用錢納里的“標準結構”產業變動模型作為基礎,對零售業的升級轉型進行分析。錢納里的基本模型可以表述如下:

Y=α+β1AGDP+β2AGDP2+γ1N+γ2N2+δT

其中AGDP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N為某一時期的人口總數,T為時間趨勢,Y為一個國家經濟結構變動的某一個方面,如產業結構。本文將該模型引入,為了適應本文的研究內容,需要對模型進行改造。首先因為原模型是用于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的變化進行估計,而本文需要模擬零售業的結構變化,所以使用期末從業人員數來代替人口數,使用單位從業人員盈利來代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另外因為T反映時間虛擬變量,而由于本文所涉及的時間較短,因此這里忽略這個變量。再引入電子商務發展指數ECDI。修正后的模型可以表示為:

Y=a1+a2*ECDI+a3*AP+a4*AP2+a5*NE+a6*NE2

其中,ECDI為電子商務發展指數,AP為單位從業人員盈利,NE為從業人數。經過回歸分析,得到表3。

根據表3可得a1~a6的值,a2~a6的標準誤都比較小,a1的標準誤略大,這與ECDI與AP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有關。最終得到的方程為:

四、 結果分析

1. 通過電子商務在零售業中的應用,刺激了消費者購買,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斷增加。與此同時,由于電子商務的使用,企業中的各項業務流程得以精簡,由于對實體店和社會倉儲面積的需求減少,供暖、制冷、照明燈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大大降低,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能量使用效率都得以提升,從而推動零售業能源消耗減少。此外,由于電子商務對商品流通環節的精簡、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電商環境下消費者的低價性追求等原因,電子商務對于零售業商品價格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 雖然電子商務有助于減少企業內部多種商務活動成本和企業間交易成本,但總體來說,電子商務的發展并沒有促進企業成本的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從事電子商務活動,也會產生成本。舉例來說,企業通過網絡渠道銷售產品,節約了店鋪租金和銷售人員的人工費,但另一方面,網絡渠道的建立、設備的購買和鋪設都需要企業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至少從短期來講,電子商務的應用對降低企業成本并無影響。

3. 電子商務能夠推動零售業升級轉型,提升零售業勞動生產率。在傳統零售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中間環節繁多,運作效率低下,企業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與消費者脫節,消費者的需求信號難以傳達給銷售商。而將電子商務引入零售企業,一方面能夠優化企業內部流程,加強企業與供應商、消費者和其他企業之間的信息流通機制,另一方面也能完善內部管理,推動企業走向國際化,從而使得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在電子商務參與下,零售業價值鏈得到更新,消費者能夠更好地進行購買活動,新的零售業消費群體和消費理念逐漸形成,傳統零售業被互聯網經濟下新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所推動,內部結構得到不斷優化。

五、 發展電子商務推動零售業轉型的相關建議

1. 對政府的建議。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電子商務不僅能增加零售業的消費量、降低零售商品價格,也能夠減少零售企業的能量消耗,還能促進零售業升級轉型,提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對社會有正面影響。政府應該采取措施助力零售業發展電子商務。鑒于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為了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政府的建議有:

(1)增加互聯網基礎建設,提升網絡普及率?;ヂ摼W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當前中國互聯網絡由于功能設計復雜、開放性不足、調整效率低等原因,難以適應下一代互聯網對基礎網絡設施所提出的要求,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亟待認真思考和采取措施。要注意對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網絡基礎建設,這些地區的網絡普及率比較低,是未來網絡零售的新版圖。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電子商務發展減少阻力。電子商務的應用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都有正面影響,而當前電子商務管理混亂,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造成消費者對企業的不信任,不利于企業的電子商務化,不利于利用電子商務促進零售業的發展。

(3)增加對人才的培養。在評估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過程中可以發現,2005年至今,電子商務在不斷發展,并且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指數的提升速度在不斷增加,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還很廣,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讓社會為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提供更多的人才。電子商務涉及物流、計算機、通信、外貿、法律等多個領域,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也要綜合各個領域和學科。

2. 對企業的建議。當前有許多零售企業都在向電子商務轉型,但是發展電子商務并不是隨意的決定,零售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需要注意:

第9篇

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公司AC尼爾森近日的“2002年購物者趨勢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購物者在購買日用品時由以前的傳統業態轉而選擇現代業態,但當今面臨眾多選擇的中國消費者顯然并不僅僅鐘情于某一家門店。

AC尼爾森的“購物者趨勢調查”每年一度在亞太區的12個國家展開,其目的是幫助零售商洞悉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主要的發展趨勢。AC尼爾森近日公布的是其在中國范圍的調查結果,具體每個城市的調查報告隨后。在中國有包括哈爾濱、北京、成都、武漢、上海、廣州和深圳的7個主要城市,年齡在15到65歲之間的近7,000名消費者參加了該項調查。

“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但同時又是非常多元化的市場,零售商――不管是國內的超市還是跨國的零售巨擘――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盇C尼爾森中國區商業服務部副董事高善達先生在日前的新聞會上說道:“因此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顧客的購物行為和購物態度以及消費者對零售商的看法。只有充分理解了顧客到底需要的是什么,零售商才能把握如何服務于顧客、針對他們的要求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p>

“而幫助理解中國普通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也正是我們的購物者趨勢調查的初衷?!备呱七_先生說,“希望今年的調查可以為在中國的零售商提個醒。一般零售商會認為中國一般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已經極大地提高,而事實上零售商的業務作為一個整體也的確是在隨之增長。但是中國現代零售業態數量的增長遠遠超過了銷售量的增長速度,因此在多數情況下單個零售商的市場份額實際上是處于下降的狀態。零售商還尚未意識到的是中國的消費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選擇,因此問題在于零售商要給消費者一個充分的理由、才能要讓消費者在某一個特定的門店購物”。

購物者的主體:他們是誰?

AC尼爾森的調查顯示中國7個城市主要的家庭購物者的面貌與其他國家情況類似,多數是已婚婦女(80%),年齡在25到49歲之間(68%)。他們當中68%來自于3-4個成員的家庭,67%的消費者的家庭月收入不到3,000元。

“我們的調查顯示中國的高收入階層,即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人群,與2001年相比增加了5%?!备呱七_先生說,“這一數字證實了中國主要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得到了提升,而這也為跨國和國內的零售商開創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但要謹慎對待的一點是:既然這塊蛋糕如此誘人,那么肯定人人都想分得其中一片!”

超市和大賣場日益成為購物首選

隨著零售終端――尤其是超市、大賣場和便利店――的飛速發展,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到現代業態去購買日用品。我們的零售普查顯示:2001年中國的超市和大賣場的數量與2000年相比幾乎翻了一番。根據AC尼爾森的購物者趨勢調查,80%的中國消費者每周光顧超市或者大賣場,而同等比例的消費者在這些場所的日用品支出超過了其他渠道。

但同時仍有78%的購物者經常去菜市場購物。

經常光顧百貨商店的消費者僅占13%,只有1%的消費者在百貨商店的消費支出高于其他渠道。

“我們的消費者趨勢調查證明大賣場在廣州和上海受歡迎程度最高,分別有50%的消費者在大賣場的花費高于其他購物渠道。”高善達先生說,“而在北京則有59%的消費者在超市花的錢多于其他渠道?!?/p>

“現代業態的發展給傳統業態,尤其是傳統日雜店和菜市場,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沖擊?!备呱七_說,“顯然,由于現代業態的零售商為顧客提供了全新的服務,消費者也就心甘情愿地在這樣的場所花更多的錢?!?/p>

AC尼爾森的調查顯示:在其他國家購物者一般一個月僅僅光顧1-2家門店,而在中國,31%的消費者光顧2家門店,而25%的人會光顧3家門店。

在消費金額上面,中國消費者在日用品(包括食品和個人護理用品)上面的月平均消費額達到936元。超過80%的消費者把更多的日用品支出花在現代業態。而占所有購物者30%的高消費階層的日用品支出則翻了一番,每月在以上用品上面的平均消費額達到1,875元。

“我們在2001年和2002年的調查指出,中國消費者在現代業態不僅光顧的頻率在增加,而且花費的金額也在提高。”高善達說。

消費者到底期待得到什么?

參加此次購物者趨勢調查的消費者在陳述選擇門店的要素時提到5項主要指標,并且各項指標的重視程度大體相當(分別有16%-20%的提及率)。這5項指標分別是“便利的地點”、“一站式購物”、“新鮮、可以即時食用”、“現代化的、高效率的購物過程”、“提供額外的服務”、以及“24小時營業”。

高善達先生指出:“其實上述5項要素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那就是‘便利’,而這幾項要素的重要性對于零售商幾乎同等重要。”

中國的消費者到底有多忠誠?

據AC尼爾森此次調查的結果,中國購物者更喜歡去不同的門店購物,而沒有對某一家門店表示出特別的忠誠。

例如在深圳,最經常光顧沃爾瑪的消費者同時也經常在同屬一種商鋪類型的百佳和家樂福購物。

“擺在中國消費者面前的選擇實在太多了,”高善達說,“所以他們沒有必要特別選用某一家門店購物。對于零售商來說如何多得到一塊蛋糕就成為一個難題?!?/p>

“更糟糕的是,中國單個門店的客單量(單次購物規模)在不斷下降!”高善達接著說,“因為有眾多選擇,所以大多數消費者不太或者根本不會覺得有必要進行一次性大規模購物。這也意味著他們雖然購物頻率很高,但每次購物時在單個門店的花費金額卻減少了――而且他們不會每次都把錢花在同一家店里”。

消費者對零售商期望值增高

正如此次購物者趨勢調查所指出:現代業態的發展為中國購物者帶來了便利和實惠,也帶來了良好的購物環境和更多的營業時間。因此,消費者對零售商的期望值也就水漲船高。

“對于在中國的零售商來說,此次調查的啟示就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消費者的不斷成熟,零售商必須考慮樹立零售商品牌?!备呱七_指出,“如果‘便利’是消費者之所需,那么就想辦法使購物變得更加方便。另外想辦法使自己有別于其他零售商。最為重要的是想辦法提供更好的整體服務!”

第10篇

[關鍵詞]超級市場;零售業;消費傾向;產業鏈結構;重組

Consumer Tendency, Marketing Model and the Re-Constructing Of Industry Chains

-Example of the Fish Retailing Market in British England

[Abstract] This paper surveys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rocedure of British fish retail market. This study finds out the varying of shopping methods influences on the adjustment of whole framework of fish retailers, and it will cause the reintegration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of fish product. It proves the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pattern can drive the correlated industry chain change. Finally, we give our advic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ndi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Supermarkets, retailers, consumer tendency, industry chain, reintegration.

一、導言

社會的發展,導致人們的消費傾向和消費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轉變。消費方式的變化對零售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零售業逐漸向 “大型化”,“全面化”方向發展。零售業的變革影響供給渠道的變化,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鏈結構重組。本文以英國魚產品零售業為例,闡述了由于英國公眾消費方式的變化,大型超市逐漸占據零售業的主導地位。而這種主導地位又對魚產品供應鏈的上游供貨廠商產生影響,最終導致英國的魚產品生產企業向大型、集中化方向發展。

本文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英國魚產品零售市場的歷史變遷及其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魚產品零售的變化對整個產品鏈上游供應商的影響。第三部分,文章闡述了消費傾向的變化引起整個產業鏈結構的調整的原因。最后文章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未來中國零售業和生產廠商發展提出建議。

二、英國魚產品零售方式的歷史變遷及原因

英國零售業市場結構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發生了重大變化。食品雜貨鋪,屠宰鋪,小商販迅速地退出了食品零售市場,相反大型超級市場與連鎖集團的市場占有率逐步加大。基于這種現象,大超市和連鎖商場對整個市場發展的控制能力引起了廣大經濟學家研究的興趣。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對價格、市場占有率以及收益這幾個方面上。這些研究的結果使我們能夠了解食品零售業的運作過程(Kinsey 1998; Farris 1995) 及市場能力的分析。但是研究魚產品交易變化及其影響的文章卻甚少,尤其是分析魚產品市場的結構和產業鏈的關系。我們發現在英國,由于人們購物方式的改變,造成魚產品零售市場構成發生變化,大型超級市場與連鎖集團市場份額變大,逐漸控制魚產品零售市場,進而影響到供應方的產業結構。

世界魚產品市場可以分成三個部分:①鮮魚產品和干貨制品 ②冷凍產品 ③罐頭制品 。1999年度,整個英國魚類產品零售業市值達到20.9億英鎊,超過1998年市值的3.3%。統計數據表明從1996到2000年度人均對魚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上降,同時,由于市場價格地上升最終導致魚產品市場銷售額增加,其中以鮮魚產品和干貨制品價格上漲最劇烈(Key Notes 2002)。

從市場份額分析,圖1顯示2000年冷凍制品占有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約占40%的銷售額,發展勢頭良好。罐頭制品銷售額約為33%左右。但由于罐頭制品銷售市場比較成熟,集中在超級市場銷售,銷售持續增長、但增幅緩慢。這一市場的主導產品是金槍魚罐頭。鮮魚和干貨制品市場表現良好,銷售額1999年度上升了6.7%;2000年度上升7.8%。鮮魚和干貨制品的銷售地點也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型超級市場。在鮮魚和干貨制品中,三文魚(Oncorhynchus)最受消費者歡迎,其次是鱈魚(Gadus morhua)和大西洋黑線鱈魚(Melanogrammus aeglefinus)。

銷售量增幅的最大的魚種是各種養殖魚種和三文魚。 由于捕撈技術進步以及新的市場不斷拓展,1995年到2000年三文魚零售額增加62.4%。雖然長期來講,漁業捕撈量逐年下降,但由于魚價也隨之上漲(見表一),同時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食品需求的上升,對魚產品的消費量逐年增加(見表二),專家預計2000到2004年度內魚類零售額會上升9.4%。

表一、1998-2002年漁業捕撈量(萬噸)和魚產品平均價格(£英鎊/噸)

年份 漁業捕撈量(萬噸) 魚產品平均價格(£/噸)

1998 92.38 876

1999 83.62 916

2000 74.81 918

2001 73.78 924

2002 68.55 905

See UK Sea Fisheries Statistics 2002

表二、食物和魚產品上的花費(£英鎊,%),1994-2000

年份 全部食物的消費額(£) 魚產品消費額(£) 魚產品消費占食物消費的比重(%)

1994 47,122 1837.76 3.9

1995 49,274 1872.41 3.8

1996 52,513 2048.01 3.9

1997 53,188 2074.33 3.9

1998 54,175 2287.00 4.0

1999 54,152 2220.23 4.1

2000 56,237 2118.19 4.3

See Key Note. 2002

大型超市和連鎖商店開始影響英國食品零售業起源于五十年代早期。大型超市和連鎖商店取得成功與購買食品便利及其本身規模經濟有關。也是基于上述原因,其他較小零售商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魚產品銷售規模的變化反映了產業集聚現象。1998年度,五大超市連鎖巨頭(TESCO, New Carrefour, Rewe, Sainsbury, Safeway, Edeka)占據了整個鮮魚市場的60.9%,而在1995年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僅有31.5%。中等規模零售商市場占有份額變化不大,同時小型零售商販市場份額急劇下降。1995到2000年度,大型超市與連鎖商家的魚類零售商的市場份額從46%上升至66%。而小型零售商販的市場份額卻從原來的49%下降到18%。不僅僅英國是這樣,整個歐盟的魚產品銷售都呈現這樣的趨勢。

大型超市和連鎖商店逐步占領市場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主要可以歸結為大超市與連鎖店的便利性和規模經濟。根據英國市場委員會2000年調查報告顯示,在完全市場經濟環境下,主要供應商可以通過自主降低批發量和零售價格。但在非競爭市場中,供應商一旦降低價格,處于供應鏈中間環節的批發商為保證自身利益完全可以拒絕這種降價。對于小型零售業來說,他們只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而不是價格的制定者。當大零售商控制了魚價,小零售商付給供應商較高的魚價,造成小零售商的利潤下降。由于大、小零售商與供貨方所處的地位不對稱,供應商家對占有很大市場份額的大型零售商的依賴甚于大型零售商對供應商的依賴。大型零售商通過抬高購入價格的方法迫使小商家逐步讓出市場份額,最終退出競爭。

三、魚產品零售變化對供應商的影響:

現在英國魚產品的最終消費者購物依賴于超級市場甚于對小型商家的依賴。而大型超市和連鎖商店的20,000多種產品涉及到大約2,600供應商。這些供應商相互競爭,有些商家愿意提供更優惠的條件來擠垮其他同類的供應商。在過去的20年內,魚類產業的發展與超市的魚類零售業發展相吻合。它們的相似的發展軌跡并不是偶然的,由于大超市對魚產品的需求量上升促使了像三文魚、鱈魚捕撈業,羅非魚、鯰魚及蝦的養殖業,以及魚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超市為了使利潤最大化并保持市場地位絕對優勢,也會支持這些產業擴大經營規模。英國市場上三文魚供應量快速增長,產量從1991年的28,569噸上升到2000年的93,468噸。養殖魚類供應市場由于市場供應量的可控制性和市場價格波動較少,這一市場較容易運作,養殖魚類產品加工業的規模也是可以估計的。漁業捕撈可以在短期通過改變捕撈時期、長期通過改變漁場數目來有效控制,但最終的供應量要受到自身資源的制約,使得野外捕撈對最終魚產品供應量的控制較差。英國漁業政策對漁業捕撈量執行TAC、ITQs、IVQs等嚴格規定,同時高昂的燃料價格和要求對捕撈設備不斷再投資帶來的經營成本過高,使得許多漁民被迫退出捕撈業。總捕撈量的下降也使魚產品加工企業數量銳減。

反觀零售業方,由于超級市場和連鎖集團占據魚類零售業的很大份額,為了保證企業的銷售良性運作,他們對魚產品供應量的連續性與規模大小的要求不斷增加。同時魚產品供應商也希望能擁有像大超市和連鎖集團這樣具有大而穩定產品需求量的大客戶。這種相互撞擊作用促進了這一產業鏈

結構發生調整。換言之,魚產品需求量的擴大,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供應商必須擴大自己的供應規模,才能滿足需求方的要求。這種企業間的整合導致供應方企業數目減少,規模擴大。英國魚產品供應商的數目從1998年的988個降到1999年的541個。1999年兩家全球最大型的魚產品加工企業Europe. Young’s 海鮮食品有限公司 和 Bluecrest 海鮮食品有限公司宣布合并,組成了Young’s Bluecrest 海鮮食品有限公司。其他主要魚產品供應商包括:Fisher 食品有限公司、Birds Eye Wall’s 有限公司、食品生產巨頭 HJ Heinz 有限公司, Northern Foods PLC和Hazlewood Foods PLC,這些大型企業形成對魚產品加工銷售的壟斷地位。造成英國魚產品供應商之間重組的原因還有:由于大的供應商可根據本地市場的需求進口急需的魚產品,從而從國際魚市的價格波動中獲利,降低經營成本。同時英國的大型超市和連鎖集團一旦發現本地魚商不能滿足其供貨需求,完全有能力跳過本地魚產品供應商直接從國外供應商進貨來保證自己的供貨渠道的暢通,這使得本地供應商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擴大自身的經營規模和銷售渠道,努力滿足零售需求方的要求,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應付本國同行以及國際同行的競爭。不適應這種競爭的供應商,最終被迫退出市場或被其他供應商兼并。

四、消費方式的改變引發供應鏈各環節的變革: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消費者購物方式也發生重大變化。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購物方式也趨向于方便、快捷。購買預洗、預分類的產品就意味著節省時間,同時選擇在一家商店“一站式”購物也能節省消費者購物時間。就魚產品的銷售而言,魚產品零售業高度集聚于幾個大型零售集團(大型超市和連鎖商店),也是迎合了這種消費方式的轉變(Kinsey & Senaue,2001)。這就使得原本在資金、場地、服務上處于劣勢的小商販在未來的市場競爭生存空間將不斷被縮小。其他產品同樣存在類似的情況,消費觀念及消費模式的變化引起整個終端零售方面銷售渠道的變革。

終端銷售渠道的變化最終影響到供應商之間的兼并與整合。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希望產品使用方便,購買便捷,同時含有更高的附加值。大型超市及連鎖集團必將成為消費者購物的首選,形成對終端銷售的寡頭經營,造成原有產品供應鏈的解體,最終引起產業鏈上游生產企業層的重組(見圖二)。產品供應商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競爭,適者生存,最終產品供應主要集中在那些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寡頭生產廠家。

六、對我國的啟示

當前我國的大型超級市場的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我國居民購物尚未形成對大型超市的依賴。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將來人們的購物必將集中在大型超級市場和連鎖集團。大型零售商業(大型超級市場與商業連鎖)的發展,必將改變我國現有的零售業格局。同時還會進而影響到上游供應商的結構重組。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關稅逐年下降等有利因素勢必吸引國際零售業巨頭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尋找高的經濟回報。中國國內消費群已經超過歐美和日本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單一消費群體。怎樣適應人們消費模式的改變并且在與國外零售巨頭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對于中國本土的終端銷售企業來說,加強自身建設,通過兼并小型的其他零售商,擴大規模,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造自己的企業品牌效應,發揮自身本土化的優勢,推廣特色服務,并且迅速建立自己的低成本、覆蓋面廣的銷售網絡,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大型連鎖集團,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處于產業鏈上游的產品供應廠商,同樣面臨著國內、國際間的行業競爭。本土企業只有把握市場脈搏,以銷售網絡為中心,迅速完成產品結構調整,打造核心競爭力,發展成有一定規模、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大型企業,才能在將來的產業鏈調整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Bell R., R.Davies,and E.Howard. 1997.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Food Retailing in Europe: Th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Long Range Planning 30(6): 853-61.

Competition Commission. 2000. Supermarkets: A Report on the supply of Groceries from Multiple Stor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Stationary Office Limited, Norwich.

Graham B. 2001,UK Fisheries e-commerce Study;Project Steering Committee

Hartwick J., Olewiler N. 1986. 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 Use. Harper & Row, Publisher, Inc.

Key Note. 2002. Fish and Fish Products. Market Report (based on trade sources).Key Note Press.

Kinsey J.D. 1998. 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 in Food Retailing: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bout Consumer Impact. Working paper 98-04. The Retailing Food Industry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第11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xcex”為你整理了這篇2020年三季度全省限上貿易企業景氣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進入三季度,隨著疫情形勢的持續好轉,跨省旅游市場放開,“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的持續助推,商貿企業經營形勢持續向好。全省417家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延續上季度增長趨勢,雙指數全面回升,接近甚至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一、批發和零售業持續發力

批發和零售業“雙指數”均運行在120以上的“較為景氣”區間,生產經營方面表現出商品銷售速度加快、業務預定量增加、盈利增加等向好態勢。

(一)批發業回升步伐加快

三季度,批發業“雙指數”顯著提升,接近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企業景氣指數為127,較上季度提高10.6個百分點,低于上年同期0.7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7.2,較上季度提高11.9個百分點,低于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批發企業經營穩步回升,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3%,高于上半年0.2個百分點。

1.商品銷售價格略有上漲

受調查的114家批發企業中,15.8%的企業商品銷售價格比上季度上漲,所占比例較二季度提高3.6個百分點;71.9%的企業商品銷售價格與上季度持平,較二季度提高2.3個百分點;12.3%的企業商品銷售價格下跌,較二季度降低6個百分點。

2.業務預訂量增加

三季度調查結果顯示,7.9%的批發企業接到了高于正常水平的業務預訂量,較二季度提高了2.7個百分點;79.0%的企業接到的業務預訂量處于正常水平,較二季度提高了11.2個百分點;13.2%的批發企業接到低于正常水平業務預訂量,較二季度降低13.8個百分點。

3.企業盈利情況好轉

三季度,29.0%的批發企業盈利增加,較二季度提高5.5個百分點;57.0%的企業盈利持平,較二季度上升3.1個百分點;14.0%的企業盈利減少,較二季度降低了8.6個百分點。業務量是影響企業盈利情況的主要因素。

(二)零售業超去年同期水平

三季度,零售業“雙指數”迅速上揚,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企業景氣指數為121.2,較二季度提高20.1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5.8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3.8,較二季度上升19.4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5個百分點。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4.6%,降幅較上半年收窄6.2個百分點。

1.商品銷售增速加快

受調查的178家零售企業中,33.2%的企業銷售增速加快,較二季度上升6.9個百分點;13.5%的企業商品銷售增速減慢,較二季度降低11.6個百分點。預計下季度商品銷售增速會加快的企業占比29.2%,較二季度提高13.6個百分點。

2.業務預訂量增加

三季度,7.3%的零售企業接到的業務預訂量高于正常水平,比二季度提高2.3個百分點;73.6%的企業接到的業務預訂量處于正常水平,高于二季度14.9個百分點;19.1%的企業接到的業務預訂量低于正常水平,較二季度大幅降低17.2個百分點。

3.資金周轉情況有所好轉

調查顯示,74.2%的企業資金周轉基本正常,較二季度提升7.7個百分點;6.7%的企業資金充裕,較二季度提升0.5個百分點;19.1%的企業資金緊張,較二季度降低8.3個百分點。銀行貸款仍是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

二、住宿和餐飲業顯勃勃生機

隨著7月份跨省旅游逐步恢復,住宿餐飲市場重獲生機,住宿和餐飲業三季度景氣指數呈現強力攀升態勢,生產經營方面表現出客房入住率上升、預定量增加、盈利增加、資金狀況好轉等積極態勢,餐飲業整體情況好于住宿業。

(一)住宿業“雙指數”深“V”反彈

三季度,住宿業“雙指數”提升迅速,雙指數運行在“相對景氣”區間。企業景氣指數為114.1,較二季度上升33.7個百分點,低于上年同期2.5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17.8,較二季度上升37.4個百分點,超過去年同期6.9個百分點。住宿業企業經營有所回暖,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住宿業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30.5%,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3.9個百分點。

1.住宿業量價齊升

受調查的54家住宿業企業中,9.3%的住宿企業接到的業務預訂量高于正常水平,51.9%的企業接到的業務預定量處于正常水平,分別高于二季度9.3、16個百分點。14.8%的客房單價比上季度提高,所占比例較二季度提高9.1個百分點。

2.業務量增速加快

調查結果顯示,與二季度相比,55.6%的住宿企業業務量增速加快,所占比例較上季度提高了14.1個百分點;9.3%的企業業務量增速減慢,較上季度降低了5.8個百分點。

3.客房入住率大幅提高

三季度,18.5%的住宿企業客房入住率80%以上,所占比例較二季度上升了14.7個百分點;55.6%的企業客房入住率達50-80%,較二季度提高19.7個百分點;25.9%的企業客房入住率50%以下,較二季度大幅降低34.5個百分點。

4.資金緊張狀況有所緩解

調查顯示,22.2%的住宿企業資金緊張,較二季度大幅降低19.3個百分點;74.1%的企業資金基本正常,較二季度提高17.5個百分點。

(二)餐飲業“雙指數”迅速提升

三季度,餐飲業“雙指數”大幅提升,企業景氣指數為124.5,較二季度上升37.2個百分點,超過去年同期17.1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4.8,較二季度上升34.1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17.7個百分點。餐飲企業經營加速上升,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餐飲業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21.8%,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1.2個百分點。

1.業務量和業務預定量增速雙上升

受調查的71家餐飲企業中,與上季度相比,54.9%的企業業務量增速加快,所占比例較二季度上升16.9個百分點;4.2%的企業業務量增速減慢,較二季度降低8.5個百分點。本季度接到業務預定量高于正常水平的企業占8.5%,處于正常水平的占77.5%,分別高于二季度2.9、28.2個百分點。

2.企業盈利增加

本季度盈利比上季度增加的餐飲企業占42.3%,較二季度提高7.1個百分點;盈利減少的企業占7.0%,較二季度降低11.3個百分點。業務量是影響企業盈利的主要因素。

3.資金緊張企業減少

三季度調查顯示,19.7%的餐飲企業資金緊張,較上季度降低15.5個百分點;80.3%的企業資金周轉基本正常,較上季度提高15.5個百分點。工資等剛性支出較多是造成企業資金緊張的最主要原因,占比71.4%,較上季度增加19.4個百分點。

三、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增加

受信心提振和市場回暖影響,商貿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有所回升。86.9%的批發企業、80.9%的零售企業、63%的住宿企業和80.3%的餐飲企業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比去年同期增加或持平,較二季度分別提升了8.6、5.5、13.9和19.7個百分點。商貿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增加充分反映了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本行業和本企業經營企穩增長的信心。

四、雙“減”需引起關注

認為本季度稅費負擔比上季度降低的批零住餐企業均有所減少。與上季度相比,僅3.5%的批發企業、6.7%的零售企業、11.1%的住宿企業和12.7%的餐飲企業認為稅費負擔降低,分別低于二季度13、14.5、9.7和7個百分點。

第12篇

奢價民生知幾何

數字

314萬元 80后退休前需準備退休金

如果你是個80后,現在30歲的話,假設退休后,每個月想要過上和現在3000元相同購買力的生活水平,按照3%的通脹計算,則你需要準備314萬元退休金。

8.66小時 中國職場人均每日工作時長

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職場人平均日工作時間為8.66小時,超出國家法律規定的8小時。其中,有30.3%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最長達16小時。

63% 零售業一年因盜竊蒙受損失比例

據調查,零售業一年損耗超2000億元,其中有63%源于內外盜竊,這些損失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和供應商身上,造成商品價格直接上漲,并激化零供關系。

微聲

“洋”快遞獲牌照,狼來了?

6月21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首批通過2012年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年度報告審核的企業名單,聯邦快遞和UPS赫然在列。盡管后來證實只是獲得了國際快遞業務牌照,航空貨運行業卻迎來一片“狼來了”的呼聲。

朱慶宇

(中航協市場研究部部長)

“以快遞為名,行航空運輸之實”

雖然聯邦快遞和UPS兩家公司的服務和產品以“快遞”名義出現,但其核心業務是航空運輸,兩家公司獲得快遞許可將使其變相擴大在國內的航權,其申報行為實際是利用了中美對于快遞業認識與法律的差異,這會對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將造成嚴重沖擊。

趙欣

(宅急送成都總經理)

“對消費者是好事”

目前國內僅順豐、圓通有自己的專用貨機送貨,宅急送是使用中航協下面航空貨運服務,兩家國際快遞巨頭對中航協一家獨大發起沖擊,這將會促進中航協提供更好的服務。未來當他們將業務延伸到市區快遞的時候,同樣會促進本土快遞提升服務質量。

讀詞

掃樓求職

詞源:掃樓求職是一種常用的求職方法,就是到一座寫字樓里問每家公司是否需要實習生或者是否有招聘計劃,用此方法來獲得和公司零距離接觸,運氣好的話是有可能獲得一些工作和實習的機會。求職者可以從黃頁中查找某個具體地區的公司名錄,然后電話聯系,或者直接登門造訪。

小編辣評:也許有一天到處敲門推銷不勝其擾的不再是賣保險的,而是求職的。

姓氏效應

詞源:國外一項研究發現,姓氏首字母越靠后的人在購物時做決定越快。因為美國人熱衷于按字母順序排隊,姓氏字母靠后的人從小就遭受排在隊尾的境遇,因此當他們看到喜歡的東西便會立刻出手,生怕晚了就沒了。據此,一些打折促銷的公司首先會向姓氏首字母靠后的消費者發出促銷信息。

小編辣評: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原來姓名也能決定命運!

投資移民信箱(第四期)

近期有些讀者同我們聯系,想進一步了解EB5投資項目的最優資金結構,以及5年后還款擔保的問題,我們這一期的專欄將就該類問題同您做一個溝通:

Q:EB5投資人的資金占投資項目總投資的比例是越少越好嗎?一般占多少比例較為合適?

HBRC: 就投資人獲得綠卡的角度而言,并不是EB5資金所占比例越少越好。美國移民局對于是否給予投資人綠卡的惟一標準就是投資款能否在所投資的項目中創造10個直接或間接就業機會。移民局要考量的是項目是否真的需要EB5資金,如果EB5資金占的比重比較小,就無法證明項目產生的就業是EB5投資的結果,也就無法給予投資人綠卡了。資深律師哈克利建議,EB5投資比例在30%~50%比較合適。

Q:有些項目提供了5年后投資款返還的擔保,移民局認可嗎?該擔保對綠卡申請有什么影響嗎?

HBRC: 引用前美國移民局律師哈克利的話回答就是:“任何提供擔保的暗示都會違反移民投資風險要求,會使投資者痛失獲得綠卡的機會”。投資指的是提供資本而不是出借資本。EB5投資者與項目方的關系是項目合伙人的關系,是需要風險共擔的。所以并不存在所謂的第三方的擔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康保县| 汝阳县| 博乐市| 临颍县| 冀州市| 保定市| 晋江市| 保康县| 内江市| 广德县| 晴隆县| 温州市| 侯马市| 库车县| 扶绥县| 石泉县| 闻喜县| 兴山县| 莎车县| 格尔木市| 云龙县| 定结县| 施甸县| 田林县| 晋州市| 阳东县| 聂拉木县| 溧水县| 黄山市| 潢川县| 襄垣县| 萝北县| 通城县| 田东县| 临澧县| 包头市| 长垣县| 崇礼县| 深水埗区|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