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02:28: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系統質量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相關熱搜: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改革
一、引言
傳統質量管理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產品、服務及過程,對企業內部流程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人與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轉變為企業所在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相關學者與實踐者對供應鏈管理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關注的焦點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而開始強調通過整合上游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下游顧客及顧客的顧客,以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Kaynak和Hartley,2008)。已有實證研究表明,質量管理的有效運用對供應鏈整體績效及單一企業績效具有顯著影響(Robinson和Malhotra,2005;Flynn,2005)。因此,如何在供應鏈情境下實施質量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與提升績效的關鍵。
本文基于文獻的系統梳理,從供應鏈質量管理內涵、供應商質量管理、供應鏈設計與優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指出未來值得關注的幾個方向,以期有利于國內學者了解和掌握國外供應鏈質量管理相關領域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二、供應鏈質量管理的內涵
供應鏈質量管理(SCQM)源于早期的供應鏈管理和質量管理,是質量管理理念、思想及方法在供應鏈情境下的拓展與延伸。基于文獻回顧不難發現,SCQM的整合研究并不多見,對其概念目前尚未達成共識。綜合已有研究(Robinson和Malhotra,2005;Foster,2008;Kuei等,2008),SCQM是指通過供應鏈渠道成員之間的協調與整合,以實現顧客滿意并提升供應鏈整體績效,以及單一企業績效的過程。基于流程的視角,SCQM主要包括供應商質量管理、企業內部質量管理,以及顧客質量管理3個層面。它不僅關注過程技術與方法,而且強調渠道價值的創造(為中間及最終顧客創造價值),這從其發展演化過程,以及不同階段關注點的變化亦可看出,見圖1。
基于對于供應鏈質量管理內涵的不同認識,眾多學者開始對SCQM的研究主題及構成維度進行探討。例如,Robinson和Malhotra(2005)基于文獻分析提出,交流與合作活動、過程整合與管理、管理與領導、戰略以及最佳實踐是其4個研究主題;之后,諸多學者又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拓展與完善,見表1、圖20Kuei等(2008&2011)提出全球SCQM概念框架的4個維度,即供應鏈能力(產品質量、交付可靠性、供應商-購買商信任、運作效率、交付價值與客戶創新)、關鍵成功因素(顧客關注、信息系統質量、供應商關系、外部關注的過程整合、供應鏈質量領導)、戰略組成(質量管理文化、技術管理、供應商參與、供應鏈結構設計、戰略規劃),以及供應鏈質量實踐、活動、計劃(供應商-購買商質量會議、質量數據與報告、供應鏈質量辦公室、供應鏈優化、政策部署)。總之,供應鏈質量管理內涵的界定與維度的劃分為后續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供應商質量管理
目前,供應商質量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供應商的選擇與評價
Curkovic和Handfield(1996)較早分析了IS09000和波多里奇獎標準在供應商質量評價中的應用,通過對北美314個企業調查數據的對比驗證,認為波多里奇獎標準提供了一個實施供應商質量評價較為全面的框架,IS09000標準難以測量質量管理的一些關鍵領域,如戰略規劃、員工參與、質量結果和顧客滿意。基于此,后續研究逐步提出了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相關標準與參考指標。比如,Chin等(2006)開發了基于web的供應商管理與評價系統,提出管理供應商質量的評價準則(戰略聯盟、供應商發展、供應商監控)和關鍵因素(購買商-供應商合作關系、技術和信息分享;外包戰略、潛在供應商評價、供應商激勵;供應商績效測量、供應商績效提升)。Lo和YeUng(2006)提出供應商質量管理的3個維度、10個關鍵因素,即:供應商選擇(質量文化、質量系統)、供應商發展(直接參與、信譽、采購實踐、購買商-供應商互動)與供應商整合(戰略方向、購買商-供應商關系、運作、聯盟)。
(二〉供應商行為對質量與績效的影響
隨著競爭環境的變化,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必須提高供應的可靠性和質量,由此導致外包及與關鍵供應商戰略聯盟的形成。Kannan和Tan(2004)發現供應鏈聯盟者和未聯盟者在對待供應商和質量管理的態度上存在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對企業績效的關鍵維度具有直接和顯著的影響。Lai等(2005)認為,穩定的關系與供應商質量承諾正向關聯,當供應商對購買企業的供應確定性感知較強時,這種聯系較強,資產專有性和交易頻率對此沒有影響。Prahinski和Fan(2007)則從供應商角度探究了交流質量的作用及其對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評價內容和頻率會影響交流質量和供應商承諾,供應商承諾對交流質量和供應商績效之間的關系具有中介作用。總體來看,目前在這個領域的研究相對比較零散,供應商行為對質量與績效的關系路徑與影響機理尚不清晰。
四、供應鏈設計與優化
髙效的供應鏈設計是供應鏈管理成功應用的前提,而產品、服務及過程質量對供應鏈的長期成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如何在保證以致提升質量的前提下,進行供應鏈的設計與優化,巳經成為供應鏈質量管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最近十年來,這一分支的發展更加迅速。例如,Lee和Whang(2005)將TQM應用于供應鏈管理和運營設計,從而以低成本實現較高的供應鏈安全;Rong等(2006)通過模擬食品質量退化,提出將混合整數線性規劃模型應用于食品供應鏈生產和分配計劃的制定;Batson和McGough(2007)借鑒質量工程學思想,構建供應鏈質量模型用于質量預測與質量改進;Vorst等(2009)基于食品質量、可持續性和物流不確定性的考慮,提出食品供應鏈重新設計的仿真模型;Das和Sengupta(2010)提出基于質量約束的供應鏈設計模型;Franca等(2010)基于質量風險和利潤最大化雙重考慮,引人了多目標隨機供應鏈模型,對供應鏈質量、利潤和顧客滿意進行綜合評價和優化;Hung(2011)結合作業成本法和經濟激勵方案,運用0-1目標規劃模型提出全球供應鏈質量管理最優激勵體系;Xie等(2011)運用博弈論思想,分析競爭性供應鏈結構設計和質量改進策略的選擇機制;Dai等(2012)基于產品質量和保修范圍的雙重約束,提出運用單周期模型在集中、分散兩種情境下對供應鏈進行優化;Wang和Li(2012)提出將動態產品質量(食品貨架期)定價模型應用于易腐食品供應鏈的設計,以減少食品損壞和最大化零售商利潤。
總體來看,這一領域的研究主要關注供應鏈初始設計,以及后期優化與改進兩個階段,側重于質量管理理念與相關模型的應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人,該方向研究出現兩個重要特征: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質量管理理念與數學、經濟學、運籌學模型的融合,以拓展研究思路與研究視角;其次,引人時間維度,開始關注供應鏈全生命周期內的設計與優化問題。
五、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針對現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未來的供應鏈質量管理研究,還有很多方面值得進一步深人探究。
(一)供應鏈質量管理的概念框架。供應鏈質量管理內涵與外延的清晰界定是供應鏈質量管理研究的基礎。現有研究對供應鏈質量管理的內涵及其維度構成尚未達成共識。諸多學者大多都是根據各自需要,借鑒甚至是照搬傳統質量管理要素,然而在供應鏈情境下的適用性值得商榷,因此,未來的研究迫切需要構建供應鏈質量管理的概念框架。
(二)供應商質量管理的影響路徑。現有研究過于關注供應商的選擇與評價,供應商質量管理與績效的關系路徑尚不夠清晰。因此,未來的研究應嘗試構建供應商質量管理影響供應鏈,以及企業績效的整合路徑框架。同時,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情境因素的作用,如環境、組織文化、企業特征,以及國別差異等等,以深人剖析供應商質量管理對績效的影響機理。
摘 要: 教學秘書是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的主體,是教學管理的基層人員,在教務教學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教學秘書的薪酬比較低、工作任務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缺乏培訓和進修的機會、人際關系不好處理等,這給教學秘書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其工作效率。因此,首先要認真分析教學秘書的需求,然后根據壓力理論來引導教學秘書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幫助他們如何緩解壓力并激發工作熱情和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教學管理服務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高校教學秘書 壓力現狀 壓力管理對策
教學秘書作為教學管理的基層管理者和執行者,擔負著管理者、服務者、監督者和協調者等角色,工作任務很重,然而他們在薪酬、尊重、培訓等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這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如何引導高校教學秘書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壓力,幫助其緩解壓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問題。
一、高校教學秘書的需求分析
壓力是指當人們去適應由周圍環境引起的刺激時,人們的身體或精神上的生理反應。當人們的期望與現實差距很大或者說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緊張、急躁、逃避、情緒低落等不良反應,進而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壓力管理的實質就是引導人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幫助其緩解壓力,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要對高校教學秘書進行壓力管理,必須先對其需求進行分析,找出其壓力源。作為知識型員工,教學秘書既有工作上的需求,又有經濟和情感上的需求。總的來說,教學秘書比較迫切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合理的薪酬需求。一方面,教學秘書基本上都是年輕老師,年輕老師經濟壓力比較重,面臨著結婚、買房、生子、贍養父母等任務。要很好地完成這些任務,首先要有經濟支撐,有較高的薪酬。另一方面,教學秘書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不管是與教學人員還是與社會上有些職業相比,薪酬還是比較低的。據我了解,具有科級和中級職稱的教學秘書一年的總收入比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學人員要少得多。根據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教學秘書就薪酬進行橫向的比較,發現自己對自己所獲報酬的感覺與自己對付出的感覺比率(Qp/Ip)小于教學人員和社會上其他職業人員,就會感覺不公平,結果可能會消極怠工。
2.合理的工作任務。教學秘書屬于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比較傾向于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中高層需求,比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的實現依賴于其工作的優秀并被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合理的工作任務再加上教學秘書自身的努力可以實現這些需求。
3.希望得到重視的需求。盡管教學秘書的工作很重要,但是教學秘書在高校不太受重視,比如,教學秘書這個崗位的進入門檻比較低,也就是說學校招聘教學秘書的時候在學歷、經驗和專業背景等方面要求比較低;同樣的學歷,安置費等待遇卻不如教學人員;學校很少給教學秘書提供進修和培訓及參加教學管理方面的學術交流的機會;在各種評獎評優方面對教學秘書的考慮比較少,等等。
4.進修、培訓和學術交流的需求。教學管理工作不僅具有事務性,而且具有學術性。國內外關于加強高校教學管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發展很快,比如一般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21世紀大學管理文化的建構與創新、加強教學質量管理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等等。教學秘書要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就必須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依賴自學,而且需要靠進修、職業培訓和參加全國及省級有關教學管理方面的學術交流會來實現。
5.良好的人際關系需求。教學秘書是連接教務處和二級學院及各系教學工作的橋梁和紐帶,是領導、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起著上傳下達、協調各部門及師生之間關系的重要作用。教學秘書面對的是教務處領導和同事、本學院的領導和同事及廣大學生,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對于促進其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學秘書比較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二、高校教學秘書的壓力現狀分析
教學秘書的需求既有物質上的又有精神上的,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壓力感。根據我對本校和同城另一個高校的調查發現,目前教學秘書全部認為自己有壓力,其中認為壓力很大的占80%,認為一般的占15%,認為壓力小的占5%。同時,調查資料顯示當前教學秘書的壓力源主要有兩個方面:工作內源壓力和工作外源壓力,前者包括工作任務、組織期望等方面,后者包括工作環境、科研任務、工作成就感和社會期望等方面。
1.工作重,責任大。教學秘書的工作內容比較多,從協助教學院長和系主任制訂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和實驗大綱、學生注冊、教學任務安排、教師課表、正常的教學秩序維護、考試管理到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及教學資料檔案的管理和保存,從開學到學期結束基本上都有事做,有時候一天需要同時處理七八件事情,辦公室做不完就晚上帶回家做。另外,由于高校規模的急劇膨脹,二級學院的教師人數和學生數量越來越多,這也給教學秘書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和工作量。以我院為例,上學期全院教職工人數是75人,學生人數(含本三專業)是3134人,而教學秘書只有1人。教學秘書承擔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擔負著相應的責任。據調查資料顯示,所有的教學秘書都認為最大的壓力是責任太大,因為在目前這種教學管理體制中教學秘書做出成績是應該的,而一旦出了教學事故就要受到很重的懲罰。
2.科研任務重。教學秘書的主要工作是教學管理,有的還承擔了少量的教學任務。單單教學管理工作就已經讓教學秘書不堪重負了,然而,教學秘書跟教學人員一樣需要評職稱,評職稱就得撰寫和、申報科研課題、出專著等。教學秘書要做到管理、教學和科研三者同時兼顧,這無論在體力還是腦力上都是一種加倍的付出,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是加倍的。
3.人際關系處理難度大。教學秘書作為教務處、二級學院領導、老師和學生之間聯系的紐帶,需要處理多方面的關系,比如教務處和二級學院之間的關系、本學院與其他二級學院之間的關系、本學院師生之間的關系等。這些關系有些是很難處理得讓雙方都滿意的,比如排課,我們強調人性化管理,所以不少老師提出自己的排課要求,但是如果滿足了老師的要求可能就會造成班級課表不合理,教務處會怪罪下來,或者滿足了這個老師的要求就可能滿足不了另一個老師的要求,那么另一個老師就會不高興,畢竟能排課的時間就這么五天,而且有一些時間段是限制排課的。在我所做的調查中,當問及“您覺得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壓力”的時候,所有的教學秘書提到了人際關系不好處理,感覺自己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吃力不討好。
4.低工作成就感。高校教學秘書作為知識型員工,對成就感的需求較普通員工要強烈一些,這種成就感體現在體面的工作、較高的收入及受學校和社會的尊重和認可等方面。事實上,教學秘書是大學老師,工作算是體面,可是工作很累,收入卻比同級別職稱的教學人員要少,也比社會上有些職業要少。另外,由于種種原因,教學秘書并不像教學人員那樣受學校重視。這嚴重打擊了教學秘書的工作積極性,進而影響其工作效率。
三、高校教學秘書的壓力管理對策
有報告稱工作壓力已經變成“21世紀的流行性感冒”。高校教學秘書面臨著眾多的壓力,如果這些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就會對教學秘書的身心健康、行為方式和工作效率產生嚴重的影響。教學秘書的壓力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組織(學校)的原因,還有社會的原因,因此,對教學秘書進行壓力管理可以從個人、組織(學校)和社會三個層面來實施。
轉貼于
1.從個人層面來說,教學秘書的壓力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時間管理能力缺乏、對自己的期望過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第一,積極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堅持從平時的小事做起,比如,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與同事保持良好的關系,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客觀地看待和評價領導、同事、學生和社會,遇事冷靜思考、不急躁。
第二,提高自身的時間管理能力。教學秘書事情比較多,有時候一天能接到七八個甚至十幾個通知,這些事情也不可能同時進行,必須先分清輕重緩急,然后將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完成,再去做次重要的次緊急的事情。同時,養成總結經驗和制訂日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月計劃的習慣,因為教學管理工作大多數是程序性工作,比如每個學期開學要補考,期中要準備下一學期的課務安排和期中教學檢查,期末要排下一學期的課表,等等,知道這么個程序那就可以提前做準備,不至于到時候多件事情集中到一起而應付不過來。
第三,客觀評價自己。教學秘書是文化人,文化人大多數有自命清高、高估自己的習慣,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可能會產生急躁、消沉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如果不予以緩解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教學秘書要根據學校和社會環境的現狀,結合自身的條件和能力,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然后制訂人生目標。
2.從組織層面來說,教學秘書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于組織(即學校)。根據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工作壓力與組織績效的關系可以用倒U字形的壓力曲線圖來描述,如下圖:
壓力曲線圖顯示,在組織績效達到最高之前壓力是與績效成正相關的,而超過最高績效之后壓力與績效成負相關。因此,學校應該采取措施緩解教學秘書的壓力,使教學秘書的壓力維持適當的水平。
第一,適當提高教學秘書的待遇水平。社會對大學教師的期望很高,教師這個名稱似乎就意味著默默無聞和無私奉獻。盡管從整體來說教學秘書的收入縱向比較有所提高,但是橫向比較卻相對不容樂觀,尤其是近幾年中小學老師和公務員加工資的幅度比較大,而不少大學至今連績效工資都還沒有兌現。
第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實施,一是簡化教學秘書的管理工作。教學秘書的工作任務很重,其實有些工作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是領導不想改變多年延續下來的習慣或者怕承擔責任而強加給教學秘書的。比如現在基本上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務管理新系統和教材管理新系統等網絡化管理系統,這些系統不僅可以簡化教學秘書的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教學事故。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教務處還是要求交打印稿,打印完了又要找辦公室主任、教學副院長、院長、處長等人簽字蓋章,這樣太繁瑣了,其實教務處可以直接從系統將教材征訂資料導出來,然后交給教材經銷商訂教材。二是改進領導方式。逐漸由當前集權式的領導方式轉變為民主式領導方式,當前的領導方式缺乏人性化管理,在這種領導方式下,教學秘書只是教學管理事務的執行者和“消防員”,教學秘書不能真正地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實踐中去,也得不到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釋放和發揮。
第三,注重教學秘書的進修、培訓和學術交流工作。在教師培養方面,學校重視對教學人員的培養而忽視對教學秘書的培養,長此以往會導致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落后,不能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提供服務,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學秘書的培養工作。具體來說主要有四種途徑:一是鼓勵教學秘書繼續深造,比如目前只有專科學歷的鼓勵他們去讀本科,目前只有本科學歷的鼓勵他們去讀碩士,等等;二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對教學秘書進行校內培訓和指導,比如教育和教學理論的學習、計算機技術培訓、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和開發培訓等;三是每年或者每學期組織教學秘書去更高水平的學校參觀學習;四是由學校出資讓教學秘書參加省級的或者全國性的教學管理工作交流會議。
第四,為教學秘書提供壓力疏通的渠道。教學秘書平時工作很忙,壓力很大,壓力積聚到一定程度必須得到有效的釋放和緩解,學校可以通過兩個途徑為教學秘書緩解壓力:一是學校教務處利用雙休日或者學校運動會的機會組織一些體育或娛樂活動,讓教學秘書積極參加,這些活動既可以娛樂身心,又可以結交朋友,緩解工作給其帶來的壓力;二是學校免費為教學秘書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目前不少高校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但是它們主要是面向學生的,其實,老師也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通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健康講座和心理輔導等活動也可以讓教學秘書的壓力得到緩解。
3.從社會層面來說,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對教學秘書緩解壓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對大學老師寄予很高的期望導致教學秘書壓力很大,其實老師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所以,社會應該首先把教學秘書當做普通人中的一員,然后給教學秘書以信任支持,同時盡力為教學秘書提供財力幫助、物資幫助和其他一些需要,比如由校友會提供資金設立一些“教學管理之星”、“服務之星”等獎勵和基金。
參考文獻
[1]羅宏.壓力管理之路如何走[J].施工企業管理,2008,(10):68-69.
[2]黎江.壓力與壓力管理[J].市場周刊,2005,(12)(下半月版):102-103.
[3]徐珠君.高校青年教師壓力管理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86-88.
[4]吳新炎,李芙蓉.論壓力管理的生理學和心理學機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2):119-120.
[5]藍秀華.教師的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2003,(5):24.
[6]胡輯.論教學秘書的作用與素質要求[J].時代經貿(下旬刊),2007,(4).
[7]郭晟,王金洲.知識型員工壓力管理新探析[J].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教學與研究(綜合版),2007,(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