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4 16:31: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競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早上,我們高高興興的來到了學校,快快樂樂地干好了值日,歡歡喜喜的收拾好東西,喜滋滋的開始晨讀,啊!多么美好的一天啊!陽光多么明媚,空氣多么清新,天空多么明朗,我們的心情是多么的美好!
很快,英語老師走進了教室,開始領導晨讀,我們滿懷期待的看著英語老師,英語老師笑瞇瞇地,我們的興趣也被老師的臉色吸引住了,目不轉睛的盯著老師,只見老師說:“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說到這里,他停頓了一下,賣了個關子,笑瞇瞇的看著我們,我們頓時感到一陣激動和緊張,什么好消息能讓英語老師這么高興啊?英語老師看了我們一會兒,這才慢悠悠地說:“今天下午,我們期待已久的,英語抽考大賽,即將舉行了,抽30名同學,考1——5單元的單詞,這是考驗大家的時刻,是檢測大家能力的時刻,大家高興不高興啊?”
此話一出,全班頓時仿佛被英語老師當頭抽了一悶棍,過了一會兒,全班嘩然,我靠,盼了半天,就盼來了這么個消息?還期待已久?就盼著不考呢!(老師要是不提,我就抱著僥幸心理忘掉了)我們頓時陷入了“暴走”和“抓狂”的狀態,天哪!
英語老師見大家反應這樣,很奇怪,又接著說:“還有,這次大賽不是只抽學習好的或者只抽學習差的,而是隨便抽,所以,嘿嘿嘿,別想投機取巧,一切皆有可能!”全班再一次陷入了“崩潰”狀態,我突然想起最近幾天單詞一直都沒復習,趕緊拿出了課本,默默地記起來。
到了上數學課,數學老師帶來了我們期待已久的抽考名單,只見名單上:期末考試前1——15名,25——30名,35——40名,45——50名。
這下真是成了“幾家歡喜幾家憂”了,被抽到的,有的氣急敗壞,有的顫巍巍的摸出課本記起來,有的怨天尤人、哭天告地……沒被抽到的,有的興高采烈,有的大喊大叫等等……我的名字當然也在那名單中,我只覺得一陣心慌,突然看到同桌的臉在抽抽,我突然感到一陣竊喜,連忙問名單里是不是有他,他點了點頭,我頓時感到了一陣幸災樂禍和同病相憐的感覺。
該來的還是會來,很快的,英語競賽就要來臨了,可是我的單詞仍舊有一大半沒有復習,唉,這也給了我一個教訓,真是不應該抱有僥幸心理,就是應該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學習啊!
關鍵詞: 英語小組競賽計分教學;參與度;高效課堂
學生、家長、老師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的單詞詞組句型甚至課文都會背了,為什么孩子的英語還只是停留在及格左右,而且孩子根本不會英語對話,甚至都聽不懂老師在說什么。其實不是孩子少學習了什么,主要的原因是學的東西沒有運用到實際,沒有合適的情景讓學生練習所學的知識,老師包攬了上課的大部分時間,學生操練的太少,所以遺忘了,學生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層次。
一、名詞解釋
小組競賽計分: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參與提問、回答、討論、表演等課堂活動中,根據回答問題的不同,完成情況的不同,得到不同的分數,以競賽的方式計分,激發學生競爭合作主動學習精神的教學方法。
高效課堂,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
二、實施的過程
1、分組
有了上面調查的結果,為了更好的進行小組競賽,我把班級38個人分成了8小組,每組4-5人,隨機抽簽加臨調法。把學生的學號寫在小卡片上,38張卡片代表38個學生,隨機抽取學生的學號5-6人一組,如果隨機抽取的小組組合真的太差再加入臨時調動,調一個合群的能調動同學的學生做組長。
2、選組長
自愿競爭當小組長能調動中等生的積極性,如果老師總是定好生當組長會扼殺一部分很想表現和展現自我的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我給組長定的要求也很簡單,不是要組長萬能包,一定要舉手最多,給本組加分組多,是希望組長最能籠絡人心,團結大家就可以了,所以在自愿當組長時很多學生都愿意當組長。
3、計分規則
小組競賽計分,肯定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者參與課堂表演等,回答出問題就會加上相應的分數,問題不同加的分數也不一樣。問題分為有答案的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在計分的時候老師要舍得給學生加分,在看到學生精彩的表現,驚人的回答后,我總是忍不住的贊嘆孩子們的變化真大,其實只要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會做出奇跡。
4、評價機制
在計完分后就是如果表揚這些學生,如果對他們的表現進行合理的評價。當場表揚,統計完分數后當場表揚學生下課就發獎品,三個星期選舉出10個優秀小組成員,發短信到他們父母的手機,點名表揚合作好的小組和小組成員,形成了一種主動樂學競爭的氛圍。
5、懲罰機制
在上課時我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回答至少一個問題,在快要結束課程的十分鐘或者五分鐘時,我就會讓沒有舉手發言的同學站起來,下面的問題交給他們,如果會就馬上舉手回答也可以為本組加分,這樣一次兩次以后,學生知道每次都要站起來很不好意思,都會積極舉手回答一次,時間長了這些學生慢慢也融入了課堂,不會再出現游離生。
三、課堂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和解答
問題一:好學生會成為小組的主宰,他們回答了大部分的問題,小組競賽成就他們的智慧,而困難生基礎薄弱,思維敏捷性稍遜,他們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
回答:在一節課中老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逐漸養成操控性,心里記住好學生一節課只能回答最多三次,在選擇學生回答時,裝著在選誰回答時可以拖延一些時間,給困難生思考的時間,最后把機會給他們,讓他們來表現。多鼓勵困難生,如果他們有一點好的表現就給他們加多分高分,讓他們充滿自信,勇于和優生競爭。另外課堂中有簡單的問題和難的問題,簡單問題請困難生回答,增強他們的信心,難的問題丟給好學生,鼓勵他們攀登高峰。
問題二:學生上課十分熱情情緒高漲,課堂氣氛太熱烈,大家七嘴八舌的都在說答案,學生聽不清楚別人的發言,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課堂只是假熱鬧,徒有其表。
回答:在進行小組競賽計分時,老師要告訴學生要求,舉手回答問題,聲音響亮加分,解釋的清楚加分,回答時無語法錯誤加分,而且為了檢驗學生是否在聽,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該學生回答自己喜歡什么科目和原因,等他回答完后,話題一轉問學生這個學生最喜歡的科目是什么,也給聽到的學生加分,時間長了,學生就知道要好好聽,發言的學生知道認真說,說的好會加高分。
問題三:上課進行表演時,臺上的學生在表演,臺下的學生都沒有在聽,只顧著準備自己的表演,不尊重表演者的勞動成果,學生失去表演的動力。
回答:首先在學生準備好表演后,我會把上講臺展示的順序排好,提出表演想得到高分的要求,聲音洪亮,不要笑場扭扭捏捏等,然后第一組表演時會讓第二組出去準備,在第一組表演完后還會提出一兩個問題,認真看完表演的學生回答出問題也給加分。
問題四:學生都爭著競賽計分,吵吵鬧鬧,在下面起哄,課堂紀律無法控制。
【關鍵詞】英語教學;技能競賽;教育改革
近些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高職英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需要綜合能力較強、實踐能力較好的高職英語人才。同時,高職英語競賽也在教學中得到了推廣,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英語技能大賽是課程改革成果的展示,同時反過來又促進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需要英語教學工作者進行深入的研究。
1.高職英語技能競賽概述
高職英語技能競賽,其主要是為了深化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改革和全面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筆試、情景交流和職場具體應用為主要形式開展。具體來講,英語技能競賽主要分為三部分的主要內容,其一是筆試環節中的閱讀和翻譯,其中閱讀主要是結合高職中的情景,生詞量、難度一般介于英語二級三級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的難度系數之間。翻譯主要包括英漢互譯,其內容一般選自教材中,參賽選手筆試得分計入比賽的總成績;其二是情景交流。主要形式為連續性問答環節和圖片的描述。所選用的圖片一般來自生活中的熱門話題或者是職場中常見的場景圖,這個環節主要考察的是參賽選手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以及現場應變能力;其三,職場應用環節。參賽選手隨機抽取職場任務并進行表述,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匯報表演,最后展示通過合作環節解決問題的成果。這三個環節逐層推進,融會貫通,考察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具有時代感強、吸引力強的特點。
2.高職英語教育改革中高職英語競賽的作用分析
2.1能促進英語教學理念的更新。英語技能大賽其目的是展示高職教育改革的成果,展現高職院校師生的風采,同時,也是不斷深化高職教育改革,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教學理念對教學改革有很好的指引作用。當前正處于信息時代,對英語教師的要求也逐漸在提高,教師不僅僅是要傳授知識,還需要激勵學生去思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此外,英語技能競賽采用的是筆試加口試結合的方法,評估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高職素養。但是目前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在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英語教學理論學習,吸收先進的教研成果,更新教學觀念,探索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創新教學。2.2推動英語課程設置的改進。可以結合英語競賽的反饋情況,設置不同的專業,在第一學年需開設公共英語課,第二學期開設專業的英語課程,在基礎英語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提升英語教學的專業化程度。同時,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實際英語學習情況,可增設綜合類的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將教學中的知識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增強對英語的理解和應用。2.3優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學成果與否的關鍵所在,教學質量的優劣首先體現在教學的設計方面。高職英語技能競賽中其筆試部分和職場情景應用等,各個環節都與學生的高職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側重以高職能力為主題的設計,將高職標準作為英語教學計劃、課件之多等藍本,改變傳統英語教學中以語言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具體實踐中,英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或者具體情境,模仿真實的比賽環節,鼓勵學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4-5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在課堂進行情景模擬,現場英語表演等,培養學生與人溝通、處理信息、團結合作等能力。如職場情境模擬教學中,鼓勵學生分組進行演示,并對演示效果做出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發言,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思維。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提供堅實的基礎。2.4變革教學內容。市場經濟是出于不斷變化發展中的,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高技能英語人才,也需要與時俱進,追求革新。這對英語教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技能大賽所涉及的內容多,形式多,且與各行業都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從實際來看,高職院校所選用的教材并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內容。2.5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技能大賽考量的是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如交際能力、語言能力、高職素養等。高職英語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累積、不斷堅持的過程。一些高職院校英語課時相對較少,這種情形下需要鼓勵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還需要自主學習應用。可通過網絡、遠程教學等平臺,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需求,利用課外時間學習英語,同時還可以了解高職發展新動態、了解國外的社會文化等。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為高職英語技能大賽創設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高職英語技能大賽的發展,也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英語技能大賽可以從教學理念的更新、模式創新、課程內容的革新等方面,對英語教學改革起到良性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為學生的高職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張潤.技能競賽對高職基礎英語教學的啟示[A].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C].2015:3.
[2]李慧.論職業英語競賽對技校英語教學的啟示與促進[A].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C].2015:6.
[3]陳亦瓊.技能競賽對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啟示[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7(11):58-60.
關鍵詞:小學英語;小組競賽;課堂管理模式
一、小組競賽與課堂管理的關系
小組競賽指的是在課堂上由兩個及兩個以上學習小組參與的比賽,它之所以能夠在課堂管理中順利運行主要依靠兩個方面:首先,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都比較嚴重,小組競賽的形式恰恰符合了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們為了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努力學習、探究;其次,這種教學的模式與課堂管理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的要求不謀而合,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要求各位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教學的主w,著重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小組競賽的模式恰好就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得到最終的教學結果為目的而進行的。
二、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競賽
在小組競賽課堂管理的模式下,教師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來保證競賽的公平性呢?
(一)分組要合理
合理分組是小組競賽模式的前提,如果一個小組內都是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另一個組都是英語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的話,那么就沒有競賽的必要了,因為始終都會是一個小組贏。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合理分組,每個小組內既要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有學困生,各個小組學生的平均學習水平要保持一致,這樣競賽的形式才更有意義。舉例而言:在進行《My favourite toy is a car》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列舉出一些玩具的漢語,例如“足球、洋娃娃、輪船、風箏、游戲機”等等,看哪個小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玩具翻譯成英語的形式,由于每個小組學生的平均水平一致,所以每個小組都有贏的可能。所以教師一定要進行合理的分組,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競賽中來。
(二)合理設置競賽的問題
合理設置問題也是小組合作教學的重要模式之一,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過大學生們即使通過小組合作競賽的形式也無法完成的話,那么只會使得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但是如果教師設置得問題難度過小不需要小組合作學生們也能探究出來的話,競賽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因此教師一定要合理把握競賽問題的難易程度。
三、小組競賽課堂管理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小組競賽在英語預習中的運用
預習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是由于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導致一部分學生預習開展的并不順暢,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競賽預習,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設置幾個問題,讓各小組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預習、探討,看看哪個小組能夠最先得出最終結論。舉例而言:在進行《Do you like meat》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課文中涉及到哪些陌生詞匯,我們從這篇課文中能夠學到哪幾個重點句型”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傳統的預習過程中有許多學生走神、做小動作,但是在小組競賽模式下的英語預習教學中,學生都會為了贏得勝利而努力去預習、探究,并最終取得預習的效果。
(二)小組競賽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競賽模式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我們拿《Does Daming like bananas》的教學來進行舉例,教師在讓學生預習完成之后,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來組織一個對話,引導每個小組內的學生都要找一個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朗讀,比賽看看哪個小組內的學生朗讀的最準確,并獎勵這個小組一朵小紅花,預習的過程主要是讓學生發現陌生的單詞、句式,而學習的過程教師則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利用小組競賽的模式可以用來激勵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從而發現學生的弱點并進行糾正。
(三)小組競賽在拓展、延伸中的運用
很多教師并不注重對教學的拓展延伸,他們往往認為只要這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結束了,那么這堂課的教學就算完成了,這種教學的模式使得學生的眼界很窄,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的拓展延伸,我們依舊拿《Does Daming like bananas》的教學來進行舉例,教師在完成教材上內容的教學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去聯想“我們日常中吃到的食物有哪些?他們如何用英語來表達呢?”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完成對課堂的拓展延伸,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列舉出最多的且教材中沒有學到的有關食物的漢語以及英語翻譯,對于獲得第一名的小組可以獎勵五朵小紅花,第二名的小組獎勵三組小紅花,每十個小紅花可以兌換橡皮小組內每人一塊。這樣學生們肯定更愿意參加到小組的拓展延伸中去。
四、小組競賽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管理中的作用
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管理模式下,小組競賽模式起到了哪些關鍵性作用呢?首先,它以游戲化的競賽形式吸引了眾多學生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對枯燥的課堂教學毫無興趣,相反他們對游戲、比賽有著天然的好奇心,所以競賽的模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其次,小組競賽的課堂管理模式對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輔助作用,它講究的是集合學生的智慧來進行教學,引導小組把所有學生的建議綜合到一起,當所有學生的智慧綜合到一起時,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證;再次,小組競賽的課堂管理模式對于班級氛圍的創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課堂氛圍沉悶,師生關系也不融洽,而小組競賽的模式則講究的是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每位學生為了保證自己不會拖小組的后腿都會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班級的氛圍自然而然也就活躍了,師生的關系也更和諧了。
總述:
小組競賽的課堂管理模式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下的產物,它對于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就小組競賽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運用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職業英語 技能競賽 教學改革
近幾年,全國范圍內的職業英語技能競賽進行得如火如荼,各省市都把這一賽事作為職業英語教學的前沿導向,不斷探討它與職業英語教學的相互滲透作用。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這一句話充分體現了技能大賽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職業英語技能大賽引領了職業英語教育的教學方向發,擴大了職業英語教學的影響。
當然,這項賽事引起一些異議。有人認為目前的職業英語技能大賽是重蹈高考的“應試教育”,讓學生通過死訓硬練去擠“金牌獨木橋”。整個過程都只關注少數學生的發展,忽視大部分學生,未能做到全員提高。其結果只能是一種精英教育,只能是引起學生學習質量的片面評價。長期的強化訓練會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影響學生正常的上課時間。同時,比較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可能會招致一些不滿。
事物的發展總是具有兩面性。我們需要面對目前出現的種種問題,但不能無視職業英語技能大賽這一賽事所擁有的正能量。大賽的宗旨是“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可見,這一比賽的最終目標并不是為賽而賽,并不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提高個別學生的職業英語技能,也不是提高個別教師的指導能力和教學水平,而是旨在通過這一全覆蓋的賽事,提高職業英語教學在整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讓它作為一個指向標,引發我們對目前職業英語教育的思考,指導教育向更好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向發展。
在這項賽事之前,很多在職業學校任教的英語教師抱怨自己所教的科目在學校的地位不高,自己的專業發展很受限制,大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這和職業學校的特點是有關系的,職業類學校突出的便是“職業”二字,課程的設置都力求以市場為導向,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所以,很多在其他學校不被重視的或者不存在的課程到了職業學校反而如魚得水,進行得風生水起。英語這門課程涉及面廣,所有專業都需開設英語課程,但大多不重視,或者被專業課蓋過風頭,反而成了實際意義上的“副課”。大家都很困惑,職業學校英語教育到底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到底該走怎樣的特色路線,未來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自從有了職業英語技能大賽之后,不能說讓很多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師豁然開朗,但至少有所啟示。大賽很明確地告訴我們,職業英語教育姓“職”,而不姓其他的。這一大賽設立的初衷是希望大家深刻領會大賽精神,讓技能大賽和日常教學相互滲透,用大賽指導教學,讓教學促進大賽。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與競賽內容相匹配,教學評價與競賽要求相結合。在教學中做到全員參與,層層選拔,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我們也要加強教學反思,吸取教學經驗,對以前的知識進行科學梳理,不斷調整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力求使職業英語教學在大賽的指導下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更適應市場的需求。
同時,我們應充分發揮職業英語技能大賽的導向作用,不斷促進職業英語的教學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堅持用所學語言實現生活和職場任務這一核心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堅持聽說、閱讀和寫作三者并進的教學任務;采用任務型教學、實踐性教學、項目教學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聽說教學領先,突出口語教學,同時強化實際性閱讀;在教學手段方面,應積極采用信息技術的教學(這是目前不斷升溫的話題);始終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的方式,堅持知識加能力的綜合運用,以紙筆測試、實踐性測試、任務型測試綜合評價和考量學生的學習情況。
對教師自身而言,其應利用職業英語技能大賽的檢測功能診斷自己在教學水平、學科知識掌握水平和專業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增強專業發展意識和自覺性。職業英語技能大賽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改革目前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其他各項基本能力;要求教師不斷增加自己的學科知識,教學實踐性知識,并不斷提高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強化教學效果。同時,大賽對教師的語言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語音的優美程度,語法的正確性,詞匯的不斷擴充,語篇的組織能力,口語的流暢性。它不僅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聽力、口語、閱讀等英語方面的能力,還需要學生有很好的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更需要學生有穩定的心理素質。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和加強。
職業英語技能大賽歷時不長,還是一項相對比較年輕的賽事,自然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但它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廣泛,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很多學校從一無所知,到自我探索,再到集體研討,雖然經歷了挫折,但也收獲不少,更重要的是萌生了更多的希望。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英語教學都開始以此賽事為導向,力求抓住職業教育的前言理念,將比賽與教學相融合,在賽中學,在學中賽,不斷地探索合適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讓職業英語教學充分發揮“職業”的特色,在培養更多具有市場優勢的綜合應用型人才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參考文獻:
[1]何文斐.英語技能大賽發展對職業英語教學改革發撥作用研究.長春大學學報,2013(10).
[2]黃玲玲.以英語技能大賽為抓手鍛造職業核心能力[J].價值工程,2010(6).
[3]孟憲輝.淺議技能大賽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當代教育論壇,2010(29).
本次英語技能競賽有2個項目,分別是英語演講和英語口譯.每個代表隊派兩名選手參賽,一名參加演講,另一名參加口譯.不能同一個選手參加兩個項目.演講和口譯比賽設立單項獎,各隊選手兩項得分之和即為該隊的團體得分.
二,賽程安排:
本次英語技能大賽的賽場為四川電大電教大樓7樓多媒體教室.
本次英語競賽項目在1天內完成.具體賽程是:
10月19日上午8點,各參賽隊的領隊到英語比賽現場抽簽,決定所有項目的選手出場順序.
上午8點半至11點半為英漢口譯比賽時間.
下午2點至4點半為英語演講比賽時間.
10月20日上午為頒獎典禮.
三,比賽規則:
演講比賽
賽前由各參賽隊的領隊代表選手抽簽,只抽取一次,決定各參賽隊的隊員兩個項目的比賽順序.比賽按抽簽順序進行.
演講題目提前一個月公布在四川電大主頁上.參賽選手的演講內容應當與演講題目的要求一致,否則取消參賽資格.
每位選手應當在3-5分鐘之內完成命題演講.不足3分鐘或者超過5分鐘將酌情扣分.每位選手命題演講之后,由評委中的專家針對學生的演講內容提出一到兩個問題,考察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回答問題的表現是比賽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演講比賽采取評委現場打分的形式.評分項目包括演講者的語音語調,儀態,演講內容,感染力和回答問題的質量.
打分采取10分制.最后成績為評委打分成績的平均分,保留兩位小數.按得分高低確定選手名次和該單項的獲獎情況.
口譯比賽:
比賽按照各參賽隊領隊在賽前抽簽的順序進行.
選手比賽時允許帶一支筆,幾張空白稿紙供筆記之用.不允許攜帶通訊工具和各種形式的字典,辭典.
每位選手將聽到一段英語短文錄音.播放兩遍.第一遍為全文通讀,供選手記筆記;第二遍為分段落朗讀,每小段之間有約20秒的停頓,選手應當在此停頓期間將該小段口譯為中文.口譯內容將用錄音機錄制在磁帶上.
比賽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得分采取10分制,保留兩位小數.按平均分得分高低確定選手名次和,!該單項的獲獎情況.
四,比賽要求和評分標準
演講比賽:
要求:
語音,語調正確,表達流利規范;演講內容切題,層次分明,邏輯性強;即興問答反應敏捷,回答問題切題,流利;儀態自然大方,時間控制得當.
演講時間限制在3--5分鐘,時間不足或超時將酌情扣分.
(二)評分標準
(1)演講部分(8分)
內容3分內容健康,演講內容切題,層次分明,邏輯性強.
語音語調3分語音,語調正確,表達流利規范語音清晰,準確,能夠流暢的表達演講內容.
臺風儀表1分臺風良好,在適當的時候能輔以一定的手勢.儀表大方,得體.
其他1分時間控制得當
(2)回答問題部分(2分)
反應1分對提出的問題反應敏捷,能很快聽懂并做出回答.
內容1分回答問題時簡潔,準確,切題.
評分方法:評分以10分為滿分.取所有評委打分的平均分,保留兩位小數.在前兩位小數相同的情況下取第三位小數.
口譯比賽:
要求:
漢語語音清晰,表達流利規范,無重大語法錯誤;譯文準確,內容完整,自然大方,時間控制得當.
(二)評分細則
1,內容6分準確譯出文章的關鍵詞(2分),譯文的語法正確(2分),保持譯文的完整性(2分).
2,漢語口語表達3分使用普通話,語音,語調正確,口齒清晰,表達流利規范.
3,其他1分儀表得體,時間控制得當.
評分方法:評分以10分為滿分,取所有評委打分的平均分,保留兩位小數.在前兩位小數相同的情況下取第三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
五,注意事項: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競賽 教學法
一、前言
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所以,在教學這一雙邊活動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并將教學對象———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其大膽探索、主動參與的優秀品質,才能挖掘出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其學有所成,走向成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呢?這是每一個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探討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期引導學生在英語情景中培養競技精神和合作意識,開發其學習潛能。
二、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為了適應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許多有利的教學法則都被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發展,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競賽法可以有效和科學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習潛能以及積極主動性,能夠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促進其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2.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方面,競賽法與教學目標一致。在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求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促進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保證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學到的不僅僅是一些書本上教授的基礎知識,更是一種英語整體語感的提升,一種全面的英語掌握能力。競賽法就是旨在通過小組競技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品德、情感、意志和審美的綜合素養,塑造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健全人格,使得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審視自己的學習,吸取別人的學習經驗,在小組成員間的良性競爭中實現整體能力的提升。這樣高度的切合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競賽法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競賽法在英語學習中的影響。許多的教學成功案例都證明,在小組競賽的過程中會形成良性的互動和學習過程,小組成員之間彼此相互幫助,同舟共濟,整個小組之間的關系是積極向向、互惠互利的。在競賽的機制下,學生由以前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的方式開始向積極主動并采用主導姿態的方式轉變,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學習潛能。“小組合作競賽”巧妙地關注了學生的差異性,使得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
3.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合理分組競賽。由于競賽是有參照比對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競賽法首先要做好競爭小組的分配。在小組分配上要充分考慮到整個班級,從整體情況出發,按照每個班級的具體情況和人數,以較為平均和公平的原則實施分配。但是,要注意作一定程度上的勢力區別,要形成一定的實力差異,這樣才會有競爭的動力。在小組內部也需要平衡人數和實力,也要形成競爭機制,這樣就能達到雙重促進的效果。
其次,競賽內容的設計。競賽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能否發揮得好,不僅需要做好小組分類,還要重視競賽內容的設計。因為競賽法旨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能力,這就需要在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進行競賽和參照,只重視一個方面容易造成學習片面性。因此,可以設計出具體的聽力練習項目、速寫項目、閱讀能力項目等多方面的競技類別,規定具體時間,先在組員間討論,再由他們自己推薦代表進行全班匯報,教師根據各組的不同表現進行打分。
再次,教師的重要指導作用。競賽法是比較主動的一種學習模式,但是在這個模式的運用過程中,教師還是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競賽法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指揮作用,保證競賽活動在自己的掌控范
圍內進行,并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在發展過程中,對競賽法中不合適的項目和規則要進行及時的調整。
最后,適當采取課后游戲競賽對于初中生來說,課后活動的吸引力比課堂活動大。所以,英語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后安排一定的英語競賽活動。比如英語小品表演競賽、英語造句比賽、單詞接龍比賽等等。根據初中各年級教改的不同要求,課外英語競賽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初一年級要側重單詞競賽、書寫競賽和對話競賽。初二年級要側重聽力競賽、課本劇表演競賽等。初三年級要側重英語閱讀理解競賽和演講競賽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競賽活動,既可以鞏固課堂內所學知識,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面。
三、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建議
競賽法運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上,能發揮許多傳統教學方法不具備的優勢,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項。在競爭過程中,要注意平衡各組的實力,始終形成一種良哇競爭的氛圍,要促進良好的競爭而不是惡性競爭。在評價機制上,也要做好規劃,制定統一和公平的評價標準,形成穩定的評價機制。要確立一個能促使學生在小組中不僅有個人的努力,并且樂于互助合作的良哇制約機制,以體現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這樣的分組方式增加了組內合作成員的多樣性,也有利于開展小組間的學習競賽。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競賽法這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這種良哇競爭模式的引入,不僅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身份的轉變,加強引導學習的作用,也促進了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身份轉變,變被動接受為積極主動學習。可見競賽法的引入是對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大突破和重要貢獻。
本文旨在探析在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道路上,應該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學機制,希望也能引起更多教育者關注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保持下去呢?
在一次市研討會上,很榮幸聆聽了青島十四中的一位教師的公開課,發現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參與熱情極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能夠達到如此效果,主要得益于這位教師采取了小組競賽的方法。回來后,結合實際,在英語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探索實踐 ,經過不斷的嘗試,充分調動各種手段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改進。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小組競賽游戲在課堂中運用所取得的效果。我將班級按座位自然分為4組,創設各種問題,進行搶答,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課堂效益也有了較大提高,而且,這種方法的可操作性很強。
嘗到了甜頭,我便經常在課堂上使用這種方法,但這種氣氛通常是在上課一部分環節、或一下課便結束了,如果能改進這一方法,將它延伸到整個課堂,甚至課外,形成一條龍的長期的評價手段,那不是更能發揮其神奇效用嗎?有了這一想法,我開始構思“小組競賽激勵法”。
如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實施競賽激勵法,更全面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考慮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有效分組是實施競賽激勵法的前提
分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比較好操作:A.小組競爭 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由于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這樣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教師根據學生的成績、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選出學習小組長。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尤其要關心那些交際能力弱、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要求組內每一個成員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參與。每個小組的人數應適當,每學期調整一次。學期末評選最佳學習小組,給予獎勵。學習小組之間的競賽可用于課上,也可用于課后檢查B.男女生競爭 不考慮成績差異,把全班同學大致分成男女兩組,通過競賽,激勵參與。適用于課上。C.左右位次競爭 不考慮成績差異,按座位把學生分成A、B兩組A、B、C、D四組競爭。適用于課上。D.個人競爭 鼓勵學生學生自主參與競爭,評選最佳參與者,給予獎勵。可用于課上,也可用于課后檢查。
(2)競賽環節和競賽內容的設置是實施“競賽激勵法”的關鍵
要想在教學中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通過各式各樣的競賽,激勵學生參與。根據英語教學的需求和內容,把競賽分為:一、課上競賽a.單詞、短語競賽這部分主要通過Guessing game 和詞匯接力賽完成,如果用好,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b.聽力競賽 這部分根據聽力要求,具體操作如:聽單詞競賽、聽句子競賽等 C.對話競賽(Pairwork、Groupwork部分) 這部分競賽是最好操作的,也是學生最愿參與的。在各自的小組中,學生可以兩兩結對,也可以三四人結對練習d.Reading競賽 這部分可以通過閱讀競賽或知識點競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e.Writing競賽 這部分較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可以通過書寫規范性、有無語法錯誤和文章長短等參與競賽,低年級的較容易操作,可以通過實現住備好的圖畫,進行描寫比賽,如:My room 二、課下競賽 a.對基礎知識的競賽B.對完成作業量的競賽 c.對各次考試成績的競賽 這幾部分競賽都可以由學習小組長根據各小組成員的檢查完成情況和質量進行相應的打分,加入各成員成績積分中。
(3)形成有效的競爭獎勵機制是實施競賽激勵法的重要手段
( 4 )通過小組競賽激勵方式存在的問題
(5)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參與面,如何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嘗試,同時也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時機不當 、組不科學 、規則不明 、 時間不足、評價不全等幾方面,怎樣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效保持下去呢?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感受:
一、選擇適當的小組競賽時機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習環境條件等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時機。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合作學致有以下幾個環節:(1)課上競賽:單詞、短語競賽、聽力競賽、對話競賽、Reading競賽和Writing競賽(2) 課下競賽:對基礎知識的競賽 、對完成作業量的競賽和對各次考試成績的競賽等。
二、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競賽小組
在構建小組是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學生的能力層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這樣有利于優勢互補,互相促進。男女生人數要搭配均衡。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小組競賽常規
四、營造寬松的小組競賽環境
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習后進生積極參與活動。同時,教師也應平等的參與到交流中去,并對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合作學習的快樂。
五、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機智
關鍵詞:英語技能競賽;實踐;情境描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5)02-0083-9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22
1 .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技能競賽介紹
2004年勞動部與社會保障部實施“三年五十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并組織開展了2004年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系列活動;2008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舉辦2008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通知》,推動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半工半讀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和做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并明確了舉辦技能大賽的總體方案,將涉及的專業領域和項目做出了規定,正式提出建立職業教育技能競賽制度和“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全國有大賽”的職業學校技能競賽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競賽”的局面。
2006年廣東省首屆中等職業學校“商務杯”英語口語技能競賽設置了主題演講和即興朗誦,“注重英語口語”是其主軸線;2009年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華強杯”學生英語口語競賽由主題演講、情景描述和現場回答三部分組成;2010 年廣東省第三屆中等職業學校“科信杯”英語技能競賽設置主題演講、情景描述、現場答問和英文聽打四個項目;2011年和2012年的賽項與2010年一致;2013年和2014年的賽項是能力在線、情境交流、職場應用和職業風采;2015年“職業英語技能”競賽團體賽賽項是職業情境交流和職業場景應用。廣東省近10年舉辦了8屆技能競賽,此舉標志著廣東省執行教育部文件“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制度設計基本形成,并已形成長效機制。
縱觀歷年廣東省職業學校英語技能競賽發現,技能競賽的項目由最初單一的口語比賽完善至如今全面科學考驗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比拼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和操作計算機等綜合能力,同時考驗學生臨場應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展示當代中職學生職業特色的技能水平以及良好的內在素養。自2009年情景描述列入競賽以來,該項目在每年競賽中所占的分值較重:2011年和2012年分別占30%和40%,2013年和2014年均占35%,2015年占50%。筆者在對學生進行輔導和集訓的過程中尤其重視此環節。
情境描述就是看圖后進行口頭作文。題目以圖片的形式提供情景或有少量的文字說明,要求選手就圖片提供的內容和信息進行口頭的作文,主要考查的是選手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與技能以及職業知識與技能進行口頭表達的能力。作文一般以說明文、記敘文、描寫文為主,也可以夾敘夾議。
職業情境交流和情境交流的流程如下:一名選手在2分鐘之內對漫畫或圖片內容作出描述并闡釋個人見解,然后另一名選手在1分鐘之內與外籍評委就漫畫或圖片主題進行互動問答。漫畫或圖片內容皆是與選手學習、生活等緊密相關的場景,呈現一個工作任務或事件。
綜上所述,情境描述、情境交流和職業情境交流所考查的英語技能大同小異。情境描述、情境交流和職業情境交流評分標準的共同要點都在圖片理解和語言表達兩個方面,即2015年職業情境交流的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
2 . 學情分析
廣東省惠州工程技術學校創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農、工、商、貿于一體的綜合性職業學校。開設有園藝技術、畜牧獸醫、汽車運用維修、計算機網絡、財務會計、商務策劃與營銷、學前教育等13個專業。在沒有開設相關英語專業的客觀條件下,我們只能從各專業中選拔英語基礎扎實、英語口語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參賽選手,并通過“先輔導后考核”這一方式篩選出最優秀的四位參賽學生。
通過采用訪談法、問卷法和實驗法對其英語寫作的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參賽學生在寫作方面有如下方面的問題:(1)均對英語寫作不感興趣,缺乏寫作的習慣、意識和動力,且有不同程度的畏難情緒;(2)內容空洞,思路不開闊;(3)語篇結構混亂,缺乏篇章意識;(4)語法知識薄弱明顯;(5)詞匯貧乏,沒有充足的詞匯量。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證實了梁文花的觀點:歸納來看,問題主要表現在詞匯、句法、回避或表達不足、語篇意識、思維等方面(梁文花,2010:99)。一言以蔽之,即參賽學生缺乏全面而系統的寫作基礎知識和技巧。
3 . 情景描述輔導的依據
情境描述即依據圖片進行口頭作文,考查的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筆者將輔導的重點定位為:前期以寫作策略為主,后期以口語策略為主。
3 . 1 寫作策略
寫作策略即關于如何寫作的知識,其實質是一套如何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和修改文章等方法和規則支配作者思維的一項活動,它滲透并貫穿于整個寫作過程中,對寫作活動或作品質量影響很大(馮映春,2005:27)。目前,英語寫作的教學分為兩大流派:結果派和過程派(肖禮全,2009:176)。對學生寫作策略的輔導采用其中任何一種均不可取,筆者將兩學派的做法有機地整合,傾向于過程派的做法,因為筆者認為“過程的方向決定結果”。
3.1.1 寫作知識
寫作知識的構建以“學習寫作詞匯是基礎,句型應用是過渡或橋梁,篇章是目的(姚春良,2009:15)”為理論支撐,以初步搭建詞匯、句子、篇章的框架。
3.1.1.1 詞匯知識
應惠蘭等人認為:“詞匯能力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胡春洞等人的詞匯教學觀可以說是詞匯教學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廣義的詞匯教學就是整個英語教學。具體地說:教詞匯=教文化,教詞匯=教交際,教詞匯=教思考,教詞匯=教學習,教詞匯=教語言”(肖禮全,2009:68-69)。詞匯是第一語言要素,英語詞匯學習是決定整個英語學習成敗的關鍵。筆者以《新概念英語(二、三冊)》為講授詞匯的輔導材料,以Harmer(肖禮全,2009:79)的詞匯認知定義(如圖1所示)為講授詞匯的脈絡,此階段以協作學生積累詞匯、豐富詞匯量為主。
3.1.1.2 句子知識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結構性的特點,有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基礎句型。由于段落的結構是“首段:主題句,中間段:擴展句,尾段:結尾句”,由此可見對句子的把握是對段落的駕馭,因此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輔導:一是主題句、擴展句和結尾句;二是系統的句式知識;三是以連接詞帶動對句組的理解。
3.1.1.3 主題句、擴展句和結尾句
主題句位于段首,其作用是介紹主題、陳述應做之事、應信之理或是對篇章的概要,由此主題句既不可過于籠統亦不宜過分具體,筆者將主題句的套路直接授予學生,如From these pictures…/In this set of pictures…/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We can see…/The pictures show us…
擴展句是運用細節對主題作進一步闡述、說明、解釋和論述,或者是列舉若干理由展開主題。筆者總結出學生寫支撐句的兩個常用方法:方法一是每描述一副圖片都發表個人觀點;方法二是對四幅圖片描述后,發表個人觀點。The XXX for this may be listed as follows./Many ways can help to solve this serious problem, but the following may be most effective.
結尾句通常與主題句包含同樣的中心思想,但應在措辭和表達方式上有別于主題句,使用頻率較高的結尾句短語如In conclusion, …/In a word, …/In short, …/In brief, …/All in all, …/ In summary, …/To sum up, …/On the whole,…/In brief, …/So far as I know, …/Generally speaking, …/As has been stated, …/Last but not least, …/One coin has two sides....
主題句、擴展句和結尾句的關系以及架構如下圖2所示:
3.1.1.4 句式系統知識
對句式系統知識的梳理,既有助于學生對句子多樣性的嫻熟運用,也是加深對段落和篇章的理解的重要途徑,其作用不可小覷。筆者設計句式系統知識輔導安排表(詳見表2)以加強學生的英語基礎技能。
3.1.1.5 連接詞
句際關系的定義是“在連貫的語篇中句子與句子之間在結構上和意思上的聯系”(黃國文,2003:19)。關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接關系,筆者參照了論文《高中生作文中使用連接詞表達句際關系的研究》(王虹、陸錫欽,2010:7-8)的劃分方法,詳見表3:
3.1.1.6 篇章知識
篇章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段落。“引段―支撐段―結論段”是情景描述實用而簡便的篇章構成形式。根據丁往道的《英語寫作手冊》和英語技能競賽文件的指導精神,筆者將情境描述謀篇布局的整體思路定為:歸納主題(占15%)、描述細節(占60%)和聯系實際回到主題(占35%),詳見下圖3:
3.1.2 文體知識
在任何一種文體中,基本詞匯、句式和語言特點都是占主導地位的。英文寫作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而且不同的文體具有不同的結構要求和用詞特點。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有助于從寫作內容和語言功能等方面塑造其語篇構建能力。就情境描述而言,說明文、記敘文和夾敘夾議最為常見,筆者在參照馮映春的寫作教學總計劃(2005:36-38)的基礎上制訂了文體輔導計劃進度表,詳見表4:
3.1.3 構思策略
培訓構思策略旨在培養提高應用寫作策略的興趣和構思寫作內容的能力;研究表面寫作前的構思對寫作水平有顯著的影響(王玉雯,2009:23)。常用的寫前構思策略包括任意列單、自由寫作、連環構思、頭腦風暴、構思導圖、列提綱、組織結構和立體思維等(王玉雯,2009:23)。我們選用頭腦風暴和列提綱這兩個寫前策略作為培訓,主要是因為學生對這些構思方法熟悉。
3.1.3.1 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是一種寫作初期構思策略。筆者要求學生就某個話題記錄所想到的單詞、短語和句子,幫助學生或縮小或擴展、擴寬主題,促使學生掌握重新組織信息的方法。其模式類似于思維導圖,如下圖4所示:
3.1.3.2 列提綱
列提綱是寫作關鍵的一步,其作用是確保整體思路圍繞主題開展。筆者常用的列提綱形式有如下幾種:線狀結構圖、網狀結構圖和列表式結構圖,分別以圖5、圖6和圖7表示
3.1.4 修改策略
Lester Faigley和Stephen Witte的研究表明,作文修改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修改對作文的含義沒有影響,即所謂的表面修改;第二類修改影響作文的含義,即所謂的意義修改(汪剛,1994:9)。美國心理學家Walter Kintsch和荷蘭語言學家Teun Van Dijk指出作文的意義有微觀層和宏觀層兩層,微觀層包括作文所表達的每一個概念,而宏觀層的含義指的是作文的要點(汪剛,1994:10)。筆者在輔導的過程中沒有對這些概念做詳細的講解,主要是要求學生按照表5的內容進行修改,并且形成自我修改、同伴互改和教師修改的基本模式,如圖8所示:
3.1.5 寫作策略
依據對寫作策略的分類(O’Malley & Chamot, 1990: 46)和戴軍熔對寫作訓練的具體內容(戴軍熔,2007:35)的觀點,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筆者制訂了一套完整的寫作策略訓練方案,詳見表6和7:
3 . 2 口語策略
3.2.1 模擬現場
前期高強度的書面作文訓練為口頭作文的“輸入”做技術支撐,所以在這一階段筆者訓練學生“無紙化構思英語口語表達”。具體做法主要是模擬競賽現場,按照情景描述的評分標準進行口頭作文,使學生熟悉競賽流程、感受競賽氛圍、快速進入競賽角色。
3.2.2 糾錯策略
在學生模擬現在進行口頭作文時難免出現受母語負遷移干擾所引起的錯誤或失誤,此時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或失誤的講評和更正是一個重要環節。語言學家Krashen指出,錯誤糾正對語言習得既無用又危險,因為它會增加學習者焦慮,使學習者產生防范(Card, 2001: 246-247)。這種情況確實曾在筆者對學生的輔導中出現過,但筆者更認同Schmidt & Frota的觀點:任何一個學習者的語言輸出同時也是全班同學的語言輸入,如果教師不及時糾正學習者言語中的錯誤,該學生和其他學習者都可能會誤以為這種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并將錯誤的語言內化(林莉蘭,2006:139)。筆者的觀點是:有錯不糾不可取,口語糾錯必不可少,但不能教條地凡錯必糾,應視具體錯誤具體分析并遵循方法和策略,筆者的做法是由學生自行糾錯和他人事后糾錯。如何區分哪些該自行糾錯哪些該他人事后糾錯呢?語言行為差錯可自行糾錯,語言能力差錯由他人事后糾錯。
語言行為差錯(performance errors)是指學習者由于疲勞、緊張、粗心、激動或注意力等導致的語言差錯,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口誤”“筆誤”。此類差錯是偶然的,不是反復性的,是出于沒有正確使用自己已知的語言系統而造成的。任何人在使用本族語或目的語時都會出現的差錯,這類差錯沒有規律,往往不待指出,學習者就能很快意識到而自行更正(黃成夫,2003:140)。
語言能力差錯(competence errors)是學習者尚未掌握所學外語的體系而出現的系統性錯誤。這類錯誤在學習、運用語言時反復出現,反映出學習者的外語水平,一般不能由學習者發現和改正,應由老師及時予以糾正(黃成夫,2003:140)。
3.2.2.1 自行糾錯
研究結果顯示,高水平英語學習者能夠糾正41%的錯誤,糾錯的成功率達到95%(文秋芳、莊一琳,2005:37)。由此可見教師樹立學生自我糾錯的意識對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大有裨益,培養學生多發現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措施的途徑。
3.2.2.2 事后糾正
同伴或教師將學生在模擬競賽現場進行口頭作文時的全過程記錄或錄制下來,在結束后逐一進行糾正的做法就是事后糾正。糾正的順序是:自己糾錯同伴糾錯老師糾錯,由學生記錄教師還應進行適度的鞏固訓練。筆者在學生自行糾錯遺漏之后再以此法輔導。這一做法正是何仁毅撰文所涉及糾正口語錯誤操作策略的智慧與技巧(何仁毅,2007:28-30)。
4 . 運用寫作策略監控寫作過程
寫作過程是一個復雜的認知語言知識綜合運用的過程,為了化繁為簡,筆者參照楊文瀅和胡桂蓮“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要點(楊文瀅,2009:183-185),將寫作策略的實施分為三個寫作階段貫穿于寫作過程,詳見表8、9和10:
4 . 1 寫前階段(pre-writing)
寫作質量的高低,取決于作者對主題概括和論據細節之間的把握。就情景描述而言,筆者認為第一步是準確領悟圖片內涵并快速概括主旨,即話題導入;第二步是尋找和組織與主旨相關的材料;第三步是在此基礎上擬定寫作提綱,確保結構嚴謹、主題突出;第四步是快速豐富提綱,此步驟可省略直接進入寫作階段。
第一步:話題導入。從筆者參加英語技能競賽指導教師的培訓來看,圖片的立意積極向上,體現立志修身、博學上進以及良好的品德修養,如遵紀守法、愛國、愛校、愛家、愛護動物、參與體育競技、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團結友愛、知恩圖報等,由此可見,圖片的選取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且思想深刻,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筆者為學生提供圖片時力求話題涉及當前社會熱點、學校教育、家庭趣事、人際關系交往、好人好事現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第二步:收集材料。學生最常使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是利用網絡,例如圖片的話題涉及拾金不昧,學生直接在搜索處輸入“拾金不昧的英文作文”,瀏覽后篩選若干篇短文進行仔細閱讀。經過前期對詞、句、段和篇的系統學習,學生已嫻熟掌握對優劣英語作文的判斷,至于鑒賞力的提升則有賴于教師提供的范文。
第三步:擬定提綱。詳見上文的構思策略。
4 . 2 寫作階段(while-writing)
寫初稿,作為語言的生成技能,是學生在豐富提綱的基礎上獨立地將內心編碼構思用英文表達個人思想和觀點的書面文字的形式,即按要求擴寫句子。筆者認為,寫初稿側重于寫作方向的把握、思路的暢通、行文的流暢和內容的表達,不過分關注選詞的準確、句式和語法的正確和語言的精煉。初稿起草后,由學生自行檢查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段落的銜接和文章的主旨,教師逐一點評學生對前期輔導的寫作知識的運用細節,并選取佳作共賞以博采眾長,指出佳作中切題和銜接的巧妙之處,以開拓學生寫作的思路;緊隨其后的是學生和教師互閱,并以審稿者或讀者的身份對作品進行評判,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讀者意識、增強寫作動機、掌握批判性地閱讀自己作品的技巧;評判后要求學生再次就初稿進行更深層次的修改或重寫,也可鼓勵個別學生嘗試用另一個角度或另一個切入點再構思,使學生理解任何文稿都需要一個修改后上升的空間;由于教師的寫作背景知識系統和寫作水平均優于學生,所以教師的反饋應迅速彌補學生未意識到的細節,既肯定學生在初稿中的優勢,也提出不足之處,同時指明修改的方向和內容進而清晰地完成二稿;教師在學生完成二稿后,引導學生對兩稿進行優劣比較,讓學生體驗修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歸納在構思和修改的提升中體現的技巧和方法。
4 . 3 寫后階段(after-writing)
寫作是作者的意圖以語言符號的形式展示其獨特藝術性,是一種“依賴于社會、修辭、學科和職業意境的高級復雜的認知技能(黃潔華,2001:28)”,作文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體。文章的藝術性是在文章科學性的基礎上的美化呈現,筆者在前兩階段關注文章的科學性,此階段關注文章的藝術性。
Nancy Sommers通過大量研究還指出,有經驗的學生和缺乏經驗的學生在作文修改上存在很大差別。缺乏經驗的學生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作文的表面,即糾正諸如拼寫、語法、句法和措辭等方面的錯誤,而有經驗的學生除了對語言進行潤色外,還會注意到對所表達的意義進行修改,以使作文不僅在語言上而且在意義上更完善(汪剛,1994:8-9)。此階段筆者對學生的第一個要求是表面修改,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修改的具體內容詳見上文修改策略;至于第二個要求意義修改則不局限于微宏觀層面,就輔導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很難做到,因此筆者側重于提供范文,以期形成正面遷移。最后,筆者提供范文、諺語、俚語或哲理性的話語給學生,由學生依個人水平自行選擇補充進文稿中。
5 . 英語技能競賽輔導的問題與思考
職業教育技能競賽是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助推器;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功能主要包括展示、宣傳、評定、激勵和導向,各種功能之間是互相結合、互相滲透的(史文生,2010:20-22),筆者認為引導功能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引導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革、課程模式的調整、教學重點的把握(史文生,2008:7)。在筆者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對各學派思想的運用和與同行間的多方探討發現自身教學工作中的長短和功過,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思考:
5 . 1 對“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的評價
“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的顯著特點是關注寫作過程,體現了過程寫作法的原則,強調精雕細琢、追求品質。該模式證明了其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改善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筆者采用該模式的輔導僅持續一學期,有些問題未進行深入的研究,比如筆者要求學生背誦自己的定稿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背誦范文是否更有效?背誦定稿和范文,哪個更好?等等。
5 . 2“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的遷移
傳統課堂教學的寫作模式是“結果寫作法”,其步驟:教師布置寫作任務學生獨自完成寫作任務教師獨自批改。學生寫作和教師批改之間交流甚少,教師批改后所提出的反饋意見不一定能引起學生的重視,顯然,筆者和學生都應該做深刻的反思。英語技能競賽的輔導,使筆者體驗到“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優勢的同時,也充分認識到“結果寫作法”的弊端。必須承認,“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的教學形式很好,但因多次修改導致耗時,筆者因此認為其只適用于小班,或語言能力較強的專業學生。面對中職生英語寫作水平較為低下的現狀,筆者一度對英語寫作教學要求松懈,甚至出現寫作教學活動無法安排的尷尬處境,導致學生缺少英語寫作練習。那么,如何剔除授課人數龐大的劣勢和課時安排的局限,在課堂中引入、運用“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還有哪些被忽略的可取之處沒有用于課堂?如何借鑒“延續性寫作教學模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寫作?這些都是筆者今后應該深入研究的一個領域。
5 . 3 Wiki寫作系統的嘗試
Wiki作為一種面向社群的協作式的寫作系統,其開放性和協作性彌補了傳統英語寫作教學對作文閱讀、反饋與修改等提高性措施方面關注不夠的缺陷。Wiki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寫作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張志軍,2011:40)。那么Wiki能否用于中職生?在使用Wiki前該如何做可行性分析?
5 . 4 學生學習檔案袋的建立
學生學習檔案袋的建立,既有助于學生提高反思學習策略的能力,也能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提高輔導效率。筆者應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檔案袋,把幾經修改的作文、收集的寫作素材、寫作和口語階段性總結存放于檔案內以備后續提升,詳見圖9所示:
參考文獻
James Card.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 0 0 1:2 4 6 - 2 4 7 .
O’Malley &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6.
戴軍熔.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6):35.
馮映春.多層面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27,36-38.
何仁毅.中學英語口語糾錯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12):28-30.
黃成夫.英語口語糾錯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5):140.
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19.
黃潔華.寫作的認知過程研究述評[J].汕頭大學學報,2001(3):28.
梁文花.英語寫作問題的對策:讀寫交融[J].濟寧學院學報,2010(6):99.
林莉蘭.大學英語口語糾錯認識的調查與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39.
史文生.論中等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導向作用[J].河南教育,2008(6):7.
史文生.論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功能及其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0(11):20-22.
汪剛.英語寫作修改評述[J].國外外語教學,1994(3):8-9,9-10.
王虹.高中生作文中使用連接詞表達句際關系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5):7.
王虹、陸錫欽.高中生作文中使用連接詞表達句際關系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5):7-12.
王玉雯.寫前策略培訓及其效果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5):23.
文秋芳、莊一琳.對高水平英語學習者口語自我糾錯能力的研究[J].外語界,2005(2):37.
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2009:68-69,79,176,183-185.
關鍵詞:競賽教學;初中英語;融合
競賽教學是一種在各個學科得到了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將其引入初中英語教學中是為了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事實證明,只要正確運用競賽教學方法,就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將競賽教學更好地與初中英語教學相融合正是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只有掌握了競賽教學的應用方法并了解其注意事項,才能使其與初中英語教學更好地
融合。
一、競賽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運用競賽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
初中英語的基礎知識主要是指英語單詞的記憶,這個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點。在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時,學生經常出現背不了、忘得快和沒興趣等問題,如果正確使用競賽教學方法,就能有效改善這些常見的記憶問題。例如,在記單詞時,老師可以進行記單詞比賽,以此提高學生的興趣。在比賽過程中,老師可以教授學生更多的記憶技巧,比如,聯想法、拆分法等比較有效的單詞記憶技巧,這樣既能使學生提高單詞記憶的興趣,
又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記憶技巧,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種競賽機制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迅速掌握記憶單詞的方法。
2.運用競賽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語知識,同時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例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這些能力屬于比較綜合的英語知識應用,在中學英語教學階段是一大難點。老師可以采用合理的競賽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教師可以舉辦一次競賽類的活動,讓學生進行閱讀水平的比賽,鼓勵學生多多進行課外英語讀物的閱讀,讓學生進行閱讀數量和閱讀質量的競賽。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其他方面也可以采用類似的競賽方法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在比賽中攻克難點,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二、競賽教學應用的注意事項
要使競賽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更好地融合還必須了解競賽教學在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授的知識還屬于比較基礎的英語知識,老師在采用競賽教學方法時要注意配合教材進度,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識水平,不能開展難度過高的競賽。同時,采用競賽教學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注意使用競賽制度時的方法,對失敗的學生要及時進行鼓勵,褒貶都要有度,不能因為競賽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能過多使用競賽教學方法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心理。
競賽教學是一種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語能力的方法,如果將這種方法正確地與初中英語教學相融合,就能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老師在采用競賽教學方法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實際的綜合教學方法,不要盲目使用別人的教學經驗,應該進行有機結合,因材施教。合理運用競賽教學方法,能夠在學生中營造出積極、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可以對初中英語教學帶來極大的幫助。科學合理的融合才能發展出合適的教學方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摘要:以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中常見的環保主題為例,以英語技能大賽口試部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為切入點,設計任務,通過分解目標、降低難度、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各方面能力。針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思辨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上的欠缺,設計多種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順利完成情境交流和職場應用兩個競賽環節,最終使原本只有“尖子生”才能參與的技能大賽成為普通職校英語課堂的教學素材。
關鍵詞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技能競賽;環保主題
作者簡介:張小雨,女,南京衛生學校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學校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21-0030-04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1]自2008年以來,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已經成為評價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經過一年一度的比賽集訓,選手不論在知識儲備還是技能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為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是大家爭搶的對象。從某種程度上說,英語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語言學習最高規格的比賽,代表著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和語言運用的最新要求。因為比賽要求較高,每個學校只能有個別“尖子生”參賽,而大部分學生因為能力不足被擋在了技能大賽的門檻之外,沒有享受到訓練中新思路新方法對英語學習技能提高的樂趣而從中獲益。[1]所以如何將難度頗高的比賽試題分解成一個個易于在課堂環境下操作,并且在班級大部分學生能力范圍之內的小任務,多角度多方面彌補學生能力的不足,層層遞進,逐步深入,最終讓學生完成總任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環保主題為例,以技能大賽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為切入點,針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語言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思辨思維和快速反應能力上的欠缺,設計了多種活動作為學生最終完成總任務的鋪墊,讓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各種活動設計順利完成情境交流和職場應用兩個競賽環節,最終將技能大賽試題的形式融入課堂教學,從而以職業英語技能競賽帶動課堂教學改革。
一、技能大賽的任務要求
職業英語技能大賽的口試競賽由兩部分組成:情境交流和職場應用,需一組兩位學生共同完成。通常情況下,在情境交流競賽中,一組學生在準備室中觀察一組4幅圖片并充分準備,20分鐘后,A學生要在1分30秒之內將這4幅圖片所表現的故事內容用清晰、流暢的英語表達出來,B學生則需要回答評委們就圖片提出的問題。在職場應用競賽中,兩位學生需要根據題目要求,閱讀材料共同完成一個任務。A、B學生各自擁有一部分信息,他們必須在20分鐘內用英語交流,了解對方獲得的信息,并共同理解判斷,達到任務要求。然后由A學生形成一份3分鐘的英文報告向評委呈現,B學生要回答評委提出的與任務有關的問題。
這兩部分任務難度相當大,對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情境交流環節,學生需要理解圖片的內容,然后運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圖片內容補充深化成為一個嚴密的、符合邏輯的故事。(2)語言表達能力。在兩個環節中,不管是講述故事還是形成匯報,學生都必須用英文流利地表達思想并闡述做出某個判斷的原因。這兩部分內容都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對語言的精準度和邏輯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3)閱讀能力。在職場應用中,A、B學生必須在短時間內讀懂材料,掌握關鍵信息。(4)語言交流、團隊合作能力。作為團隊任務,學生必須在短時間內合作交流消除分歧、形成共識,達到任務要求。在職場應用環節,學生們更是全程必須使用英語交流,用英語順暢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共同形成某一個觀點。(5)思辨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A學生完成故事講述或者報告之后,B學生必須現場回答評委提出的問題。問題中既有與任務有關的問題,考察兩人的合作與交流;也有發散性問題,需要B學生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考,并給出全面、有邏輯性的回答。從以上要求來看,大部分學生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由此可見,英語技能大賽是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全面考核。這些能力的訓練和提高,也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所追尋的目標和方向。
二、課堂教學設計助推能力提升
英語技能大賽對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根據各種能力要求設計任務,幫助他們提高綜合能力,初步達成技能大賽任務目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一)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圖1的圖片描述中,學生需要瀏覽每幅圖,在對重點信息有所了解的基礎上,組織語言去串聯這些重點信息,用精準的語言描述每一幅圖片。然而對于一個故事來說,只描述圖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故事生動、合理,有新穎的開頭和結尾,同時心理活動的描寫、每幅圖之間流暢的轉換和銜接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問題與流程圖,幫助學生搭出整個故事的框架,提醒他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考慮圖片之外的內容,提高故事的品質,在有限時間內更好地講述故事。
以環保主題為例,學生需要描述下列圖片,形成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圖片1:一個公司職員(Jack)偶然發現,空無一人的會議室里,燈、空調、電腦都開著。
圖片2:在廁所里,沒人用的水龍頭沒有關緊,一直在滴水。
圖片3:4月17日(公交地鐵上的電視顯示今天為4月17日),公司職員上班途中,在公交車或地鐵上看到“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的宣傳公益廣告。
圖片4:和同事一起設計海報,并在公司里張貼,倡議改變行為、節約資源。
環節設計如下: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our.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Fill your answers into the blanks.
Questions:
1.Can you suggest a beginning and an ending of this story?
2.What happened in each picture?
3.What did Jack think in each picture?
4.How to connect each picture into a whole story?
(二)語言表達能力
不管是在情境交流還是在職場應用環節,它們的最終任務都是依靠流利且正確的口語來呈現。所以在故事框架已經設計好或者信息充分交流的的基礎上,學生需要調動自己的語言知識儲備,完成“說”的任務。但是大部分學生無論在詞匯量上還是句型表達上,很難達到幾分鐘的演講要求,所以教師需要通過活動設計給予幫助并發揮小組合作優勢,讓學生在活動中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表達。
以情境描述為例,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設計活動要求4個學生為一小組,每位學生負責一幅圖片,所有拿到同一幅圖片的學生重新分組坐在一起,形成專家組,根據提示,討論這一幅圖片的描述方法。然后各專家組的成員回到原始組,將已經經過反復修改、能夠較為完整呈現的單一圖片向原始組另外3位成員講述,并由他們提出意見再次修改。同時,每一位學生也應該從其他學生對于圖片的描述中激發靈感,為完整呈現故事做好準備。另外,每一組4位學生要集體討論故事的主題與中心思想,為升華故事主題,達成情感目標做好準備。
這一設計的優點在于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優勢,在獲得詞匯提示的基礎上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完善對每一幅圖片的描述。另外,與老師相比,學生更容易接受同齡人的建議,降低第二語言習得的焦慮感,有利于學生發揮,更好地描述圖片。
環節設計如下:
Please work in groups of four.Choose one picture(Each student in groups of four should choose the different one.)and sit together with other students who choose the same picture.Try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s detailed as possible and help with each other in languages and details.Then sit back to your original group and describe your picture fluently and vividly.Make an adjustment if others give you suggestions.After that,tal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is story.
The words,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you may use:
(三)閱讀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在職場應用環節,A、B學生必須分別閱讀各自材料,并填寫表格。因為部分學生閱讀能力有限,沒有辦法判斷重要信息,也缺乏定位重點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設計表格作為學生完成任務的輔助工具。他們只需要根據表格要求在各自材料中尋找對應內容,就能輕松掌握材料的重點信息,為雙方接下來的順暢交流打下基礎。本文以環保主題職場應用練習為例,設計表格幫助學生找出材料中重點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在表1中(Table 1),A學生必須閱讀材料,填寫人名、行為和結果等;在表2中(Table 2),B學生必須閱讀材料,填寫問題和解決方法等內容。
學生之間交流信息是否順暢、正確,是能否完成任務的關鍵。在明確自己手中材料的重點信息之后,學生們必須交換已經獲得的信息,并且從搭檔手中獲取他人的重點信息。經過上一環節的準備,學生對各自手里的信息已經非常了解,但是他們也許并不清楚為了完成整個任務需要從對方手中得到哪些信息。所以教師設計表格提醒學生應該去交流哪些內容,確保在交流過程中他們對于信息的交換可以非常明確并且高效,哪怕學生的詞匯量有限,也確保了交流的順利進行。在表1(Table 1)、表2(Table2)中,學生必須從搭檔手中獲取信息,才能完成表格最后一列的填寫。
以解決以下任務的設計方案為例。
任務呈現:
中國目前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尤其是空氣污染。為了改善空氣質量,你決定設計一款海報在社區(幸福社區)宣傳緩解空氣污染的小知識。你手中有一份針對幸福社區居民的調查報告,總結了他們日常生活習慣的典型案例(例如:Jack習慣開大油耗汽車)。你的搭檔手中的材料展示了很多改善空氣質量的方法。請與你的搭檔溝通,總結出符合幸福社區居民實際情況的能夠有效緩解空氣污染的方法,并設計海報加以宣傳。最后請在3分鐘之內陳述、解釋你的選擇。
環節設計:
Work in pairs. First, you read your own passage individually, conclude the main idea and fill in Table 1(The first three columns)and Table 2(The first two columns).
(四)思辨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情境交流和職場應用兩個環節中,在一位學生陳述故事和報告后,另一位學生需要回答評委現場提出的幾個問題。在技能大賽中,選手幾乎沒有思考時間,必須立刻給出答案,這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臨場反應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在課堂環境中,大部分學生達不到競賽選手的水平,所以教師將現場提問改為小組討論,降低難度。學生在完成主要任務的基礎上,對幾個發散性問題進行思考,并小組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吸收所有組員的想法和經驗后,學生能夠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慮問題,聯系實際生活提出可行性建議,在思維能力上有所提高。
以職場應用為例,環節設計如下: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ased on the task.
1.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when you are making the final decision?How can you overcome them?
2.Do the residents in your community have some environment unfriendly behaviors?What are they?What can you do to help them adjust their behaviors?
3.Can you give some advice to government for better air quality?
三、結論
本文以英語技能大賽中常見的環保主題為例,以技能大賽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為切入點,設計活動與任務,將難度較大的技能大賽試題分解成適合在職業學校普通班級里操作的小任務,彌補學生在各方面能力上的不足,幫助他們完成競賽試題。經過一系列小任務的鋪墊引導,大多數職校生能夠完成技能大賽試題,感受到英語教學的新思維、新方法。通過教師的設計,原本高高在上的技能大賽試題可以成為教師日常教學的一部分,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使所有學生受益。以技能大賽為引領,提高所有學生的技能水平,這才是技能大賽的真正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從上面的數據看,參賽教師最常采用的活動類型主要有默讀、復述、討論、聽錄音、朗讀、游戲和看錄像 帶。
活動類型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多數參賽教師都在一堂課中采用多種活動類型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活動 內容既包括機械性訓練又包括交際性訓練。但從表三中我們可以看出,參賽教師們使用較多的還是機械性訓練 (如朗讀、復述課文等),交際性訓練不多。課堂活動的交際方式亦多為偽交際(如背誦、分角色朗讀課文) 和準交際(如模仿對話);而真交際較少,一般主要用于導入和課堂結尾部分。在導入活動中,教師將本課要 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此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把書本知識同現實聯系起 來。該課結束時,教師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除此之外,有些參賽 教師還精心設計了一些交際活動,如:進行男女平等的討論;學生以“紙、竹簡、陶器”等角色描述這些材料 在文字記錄中的特點;學生以主持人和嘉賓的身份討論海洋環境問題等。這些活動既要求學生運用課內外所學 知識,又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在語言訓練的基礎上鞏固 并擴充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有的活動由于設計新穎別致,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
本次競賽的課型主要為閱讀課和會話課,但兩種課型在課堂活動的設計上并沒有很大區別,多為聽錄音、 看錄像、閱讀對話或課文。閱讀課上學生用于閱讀理解的時間很少,而會話課上學生說的時間也很少,沒有很 好地體現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在觀摩過程中,我們大致估算了一些參賽教師的課堂講解時間 、學生練習時間及未被利用的時間,結果是驚人的:教師講解的時間通常占一堂課的48%——72%,而學生說 話的時間僅占8%——22%,由此可見, 一些教師仍然固守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四.結論
由于時間和人力的限制,這次觀摩獲取的數據還不夠詳盡和全面,但從中我們可以分析和研究高中英語教 學改革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首先,教師的素質有明顯的提高,多數參賽教師自身的語言素質較好,能 夠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其次,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很大的變化,如課堂教學由灌輸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由以 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活動由單一型向多樣化轉變,課堂互動方式也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第三,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情感因素對教學的影響;第四,教師的教學技能運用嫻熟,并采用了多種教學手 段。這些都體現了中學外語教學的可喜變化。
此次競賽也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如:如何改善課堂提問的質量和數量?課堂活動如何由機械 性訓練過渡到交際性訓練?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練習?如何正確對待和糾正學生的 錯誤?采用什么方式表揚和鼓勵學生以促進教學效果?如何將素質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如何在課堂教學 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教學?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理論研究與實 踐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