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網購問卷調查報告

網購問卷調查報告

時間:2022-07-05 22:09: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網購問卷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于大學生網購調查報告

我在很久以前就聽說了網購這個詞,淘寶網更是家喻戶曉的知名網站。人們對于網購這種購物形式眾說紛紜,在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網購存在很大的風險,也很少人真正嘗試過。我一直都對網購很感興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開始了我的網購生涯。從那以后,身邊的同學也紛紛開始了網購。后來網購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東西都喜歡從網上買。像我這樣喜歡網購的大學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選了這個主題。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揭開網購的真實面目,讓更多的人了解網購,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由于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經貿學院的全部學生(限于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占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后,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問卷附在最后一頁)

四、調查結果分析

1、通過對樣本中網購人數的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大一學生樣本中有9人進行網購,在該層中的比例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該層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該層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斷經貿學院中網購人數比例范圍為45.36%~70.44%

2、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5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有97%的同學覺得網購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會嘗試網上購物。

3、在網購人群中,因為節約費用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2%,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出于好奇和尋找新奇商品而選擇網購。在眾多的購物網站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有48.57%的網購者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4、大家都在網上買些什么呢?經調查,數碼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7%,其次是服裝27.87%,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5、本次調查中,還對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有42%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學分別占總體的25.8%和27.5%。還有4.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2.8%,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21%),網購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調查結果總結

第2篇

【關鍵詞】網絡購物;市場前景;高校大學生;網上創業

一、研究方案

(1)調查對象:江西省南昌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學生,包括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東華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院校。(2)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中,采用留置調查法,將調查問卷當面交給被調查者,說明填寫要求,并留下問卷,讓被調查者自行填寫,稍后有調查者收回,保證了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于調查總體我們采取分層抽樣的抽樣方法,再對層內以寢室號為依據編號并采取簡單概率抽樣,保證抽樣的隨機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壞樣本造成的誤差。(3)樣本有效率:本次調查我們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按所抽取學校的人數比例確定各校發放問卷數。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50份問卷,收回75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廢卷39份,有效率為93.87%。

二、個體人群分析

針對個體人群是否網購,我們采用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將是否有網購經歷作為被解釋變量(0/1二值變量),其余各變量為解釋變量,且均為品質變量,并建立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可寫出Logistic回歸方程:式(1)、式(2)、式(3)、式(4):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 式(1)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2.746年級(大一) 式(2)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1.052年級(大二)式(3)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1.222年級(大三) 式(4)

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學校對是否有網購經歷無顯著影響,較女生來說,男生網購的可能性更大,且大四較大一、大二、大三學生有較高的網購可能,大二、大三較大一更有網購可能,且二者網購的可能性相差不大,大二學生網購的可能性略高于大三學生。

三、大學生網購行為研究

(1)選擇網購的原因。在選擇網購的原因中選的最多的是價格便宜,其次是商品種類豐富,少部分選擇商品獨特有個性。由此可見,大學生選擇網購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價格方面和商品方面。(2)未選擇網購的原因。大學生不選擇網購的原因中,習慣傳統購物及商品質量難以保證分別排在了第一、第二位;同時,有部分學生擔心網絡安全問題及賣家信譽。隨著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人們觀念的轉變,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網絡購物中。(3)商品類型。在所調查的有網購經歷的大學生中,無論男生還是女生,網購最多的商品類型均為服裝/鞋帽類,其次是圖書及音像制品的購買。而對于化妝、護膚品,箱包,飾品以及食品類商品的選擇則是有網購經歷的女生多于男生;電子數碼類產品、虛擬服務類以及運動器材類商品男生網購的比率要多于女生。(4)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開銷額度。所有被調查的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的開銷額度為121.825元,樣本方差為113.60,并且我們有95%的把握認為所有被調查的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開銷的額度在112.388元130.725元之間,該數據大于往年調查數據。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知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開銷的額度有大幅度上升,其中當然也會包括通貨膨脹的原因,但剔除通脹的原因后,大學生網購平均消費水平仍是有所上升的,可見網購消費在大學生中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創業可行性探討

通過這份調查報告與經濟預測,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網上購物市場前景十分良好,網購市場以其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大學生這個缺乏經濟能力的團體更是如此。網購市場的巨大前景,無疑為就業難的大學生多提供了一個就業平臺——創辦網店。另外,大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同齡人的消費習慣都比較熟悉,也就方便其對市場的把握,使得大學生開辦網店更容易取得成功,大幅度增加大學生的創業信心。由此可得出結論:大學生網上購物市場前景很好,大學生利用其進行自主創業將更容易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李承安,徐永軍.論我國網絡購物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商業研究.2007

[2]王輝等.當前網絡購物狀況及前景對大學生網上創業的參考[J].寧波大紅鷹學院學報.2010

第3篇

大學生網購調研報告

一、摘要:

隨著網絡普及,電腦成本的不斷下降,網上購物已經從當時霧里看花遙不可及的狀態,變成了當今最火爆,最適合上班族、年輕族群購物口味的一種購物方式。網上購物已經慢慢地從一個新鮮的事物逐漸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沖擊著人們的傳統消費習慣和思維、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優勢而逐漸深入人心。大學生作為對網絡最敏感的人群,他們對網上購物行為接受很快,是未來購物市場上的潛在用戶。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查,了解并尋求大學生購物的趨向以及大學生的購物標準等問題。研究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并對其進行分析,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網絡購物的消費態度,正確指導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行為,以及未來對網購發展潛力的期望。

二、引言:

淘寶、支付寶、商家信譽、旺旺——這些詞語如今是大學生的常用語,在校園里、在宿舍里,怎樣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也是每天都能聽到的討論。再看看那些快遞公司每天中午就像開展銷會一樣,在學校里擺開一長串各式各樣的郵件。求樂、求廉、求方便是大學生網上購物的主要消費動機,男女消費動機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比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視價格。從網上買來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滿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譽、運送滿意度也是影響總體滿意度的幾個重要方面。

但是還有許多同學不懈于或者不愿嘗試網上購物,主要心理障礙因素是:產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可靠性、保質期等方面,以及網站上同類產品的信息豐富程度、可篩選性、可對比性是否能夠達到購買者的預期標準。此外,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與否也是影響因素。男生更多懷疑的是網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則更多懷疑的是網上購買產品的質量。

因此,網上購物對于大學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時存在的,我們將就此類問題進行簡述與分析。

三、調研報告正文:

(一)調研方案

1、目的: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上購物正以越來越強的力度沖擊著各國的消費群體。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是不可忽視的進行網購的龐大群體。通過本次調查了解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的基本情況,為大學生網上購物的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

2、地點:XX的部分高校

3、對象:部分高校的在校本科生

4、方法:網上問卷調查(發放問卷XXX份,有效問卷XXX份,)

5、時間:XXXX年XX月XX號——XXXX年XX月XX號

(二)調研結果部分數據分析

1、大學生網購產品類型分析

從我們的《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經常購買的產品類型。首先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的是服裝類產品,其次是選擇在網上充值話費,當然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數碼和圖書類產品。

2、大學生網購過程中是否有受騙的經歷

網上購物,看不見,摸不著,即便商家需講求信用,但一些無良商家還是借此欺騙顧客,從而達到自己盈利的目的。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還是有部分人有受騙的經歷。

3、大學生網購消費金額情況分析

消費的金額主要是由生活水平所決定,而大學生并沒有實際的收入,所以一般的消費金額主要集中在30-60段和60-100段,其中女生偏多。

金額數男女男生所占比列女生所占比列

30以下21130.180.07

30-6027890.240.48

60-10027650.240.35

100-20021130.180.07

200以上1860.160.03

注:大學生網購消費金額普遍比較低,主要集中在30元-60元和60元-100元,男女生相比,在100-200元之間和200元以上,這兩檔男生的消費金額高于女生。

4、大學生對于網購商品的滿意程度情況分析

網上商品無論圖像多么的吸引人,顏色艷麗,但都可能經過修改,跟實際收到的有所色差及型差,所以有時購物人對收到的商品會不滿意,覺得被商家欺騙。

滿意程度人數所占比列

很滿意60.02

滿意1080.36

一般1770.59

不滿意90.03

很不滿意00

注:大學生對于網購的商品滿意程度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滿意”這兩項,也有少部分同學表示“很滿意”和“不滿意”;沒有人選擇“很不滿意”。

(三)網購優點具體分析

1、方便性,不受時間不受地點限制。

網絡購物,是一種極其方便的購物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的迅速發展。網上購物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消費方式。“網絡購物”之所以可以深受時代青年的親睞,第一大特點應該就要數它的便捷性,不論你身處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時上網逛商店,選商品買商品,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時下的青年男女,白天忙完紛繁的工作,下班時間有時會很晚,再去選擇逛店買商品已很難,那么網絡購物對這些年輕人你來說就成了最快最方便,也最喜愛的購物方式。

缺點:配送時間不定

2、網上購物要比傳統購物還便宜

對于網店比實體店價格還要便宜,主要是由于網店不像實體店,需要花錢租店面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花費,并且開網店不要任何稅收,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多與實體店拼價格。另一點,很多開網店的人都是一手商,拿貨價就要比很多實體店經營者還要低,所以在網上開店價位更低也就合理了,不過并不是所有價格低廉的網店都是這樣的理由,里面不排除有黑心老板將次貨混在里面將價位打低。所以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商家的信譽度。

3、可以獲得最大的信息量,貨比N家

現在的網上商場越來越多,習慣網購的朋友們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只選一家,看上就購買,而是隨意的挑選,只要你輸入你想了解的商品,同樣的商品不同的商家就會出現,你可以任意挑選,現實中的貨比三家,在網上就可以變成貨比N家,而且不會浪費你很多的時間,而更好的一點是,如果你想選擇一件現實中很難找到的商品,就好像幾十年前的一本很老的小說,現實中你可能很難找到,但在網上要找到你需要的并不是一件難事。

4、網購更具便捷性

網上購物的另一個優點對宅男腐女而言是最大的誘惑,那就是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商品,從訂貨,買貨到收貨都不必你離開家門,省時省力省事,不過這個優點受惠的當然不止是他們,在夏天或冬天,天氣很不好的日子里,利用網絡購物對大多數人而言的確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不必忍受外面極冷或極熱天氣的摧殘,也不必忍受去實體店選購產品的煩躁,在家等著送貨上門的服務,是很愜意的。

5、不必懷揣巨款購物

在購物繳費的時候,網上購物不必像傳統購物那樣,懷揣巨款或拿著信用卡刷卡時候擔心身邊有人會窺伺你,而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網上支付就不必擔心這些問題,你可以安心的支付而不用過多的考慮周圍是否有壞人在等著搶劫你,因為別人根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四)網購缺點具體分析

1、配送時間不定

雖然方便性讓很多時尚年輕朋友愛上了網購,不過不能說網購就是完美的,在貨物的配送速度問題上,網購就不如傳統購物方便,當你在網上選購好商品,再下單,到收到真正的產品中間短則一到兩天,多則一個星期也有可能,這一點就不想傳統選購,你當時就可以拿到你滿意的產品,而且當你拿到網購的商品后,有可能出現這些或那些小問題,解決起來也不叫麻煩,需要再通過郵寄或配送環節更換產品,這樣中間就需要浪費很長的時間,而在傳統的商場購物的話,當時不滿意的話就可以隨意的更換。

2、質量不好選擇

就像上面說的,的確網店價格低廉是網店吸引消費者的另一法寶,不過不是每家價格標的很低的商家都能保證他們銷售的產品質量上是沒有問題的,里面會有以次充好的現象,甚至是假貨,在選擇的時候由于消費者無法見到實物,所以上當受騙有時候是難免的。這種事情在實體店一般就不會出現,大家選產品都會注意挑選,有問題當時就可以解決,如果發現假貨就可以立刻退換。

3、不能當場試用

的確,在網上選購你可以隨意的挑選,也不會有不耐煩的服務小姐對你?哩吧嗦的絮叨,不過,它也有先天的缺點,那就是網購的商品你只能在網上看到他的照片,卻不可能當時就見到實物,如果是選購衣服之類的產品,你更不可能當時就試穿或試用,這對消費者來說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或許你看上的產品與實物的差距會很大,這一點在實體店就會令人放心很多。

4、售后很難保證

從網上購物的缺點之一就是消費者往往得不到發票,產品得不到保修服務,消費者想要進行維權會很難。發票是消費者維權的基本憑證,沒有發票也就無法受理和解決質量糾紛。現在在全國已出現多起消費者因為在網店購買手機或家電由于沒有發票而造成廠商不予負責售后問題的案件。

5、網上支付也有風險

不要以為像上面說的,就以為網上支付是萬能了,當然不是,他的安全性體現在不必擔心周圍人的窺伺,但卻不能保證網上有沒有窺伺著你,網上盜密碼的也大有人在,而且更不好應付,除非你自己就是個電腦高手,打好了所有的漏洞補丁,做好了所有的安全措施,否則網絡高手要比現實的強盜還要令你頭疼。對于這一點,很多人采取的措施是在網店看好產品的價格,再去實體店選購,以免行當受騙,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帳號密碼被盜取。

四、調研總結:

第4篇

自團購模式在中國出現以來,網絡團購作為新興的網絡購物方式已經成為目前流行的一種消費形式。團購網站的數量增加迅速,網民對網上購物、支付和銷售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團購用戶數達到6465萬,使用率提升至12.6%,較2010年底上升8.5個百分點。團購用戶年增長率高達244.8%,成為全年增速第二快的網絡服務①。網絡團購以其開放性、便利性、低成本、無時限以及高效率等特點如風起云涌般在我國蔓延。然而,在我國,網絡團購是近一兩年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市場運行機制尚不成熟,加之網絡經濟和消費者保護立法的滯后,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網絡團購交易糾紛的不斷涌現,如行業規范缺失、網站誠信難測、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產品售后無法保障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行業自治規范、加強行業自治、建立行業維權機制以加強網絡團購的誠信建設等是規范當前混亂的網絡團購行業的首要任務。

一、團購網站存在主要問題

在網絡團購剛興起的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諸多隱患:知名網站遭克隆,用戶被釣魚;商品與實際不符,用戶受欺騙;哄抬團購量,造成熱搶假象;在線支付缺乏擔保機制,資金安全無保;集中爆發的人流量超出商戶承受范圍,體驗度也打折;團購企業與商戶合作意向不統一,用戶消費被歧視;團購企業誠信難測,售后服務無保障;用戶非理性購物沖動易產生“團奴群體”現象;團購缺乏行業標準,維權機制尚無;團購用戶黏度低,盈利前景迷茫②。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報告顯示③,現有用戶對團購的信任程度還比較高,有80.3%的用戶對團購表示比較信任或者非常信任,只有3.2%的用戶對團購不信任,還有16.5%的用戶對團購的信任度較為模糊,很難判斷;有87.1%的用對團購服務整體感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只有3.9%的用戶表示不滿意。對于團購的不滿意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團購商品/服務與描述相符程度,商戶的服務質量,團購時間和條件限制,用戶的保護措施,在團購折扣、資質和實用豐富方面,用戶也存在一定的不滿意,但是比例相對較低。用戶遇到不愉快的過團購經歷,主要問題在于:服務或商品與網上描述的不一致,商戶服務態度不好,商品送貨時間太長,團購網站制造了虛假信息,線下商家拒絕提供相應服務。在學術界,對于網絡團購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之聲不斷,周小勇④認為網絡團購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團購網站的資質問題;商家的誠信問題;在線支付的安全問題;消費者維權問題等。洪壁⑤認為問題主要是行政監管不力、網絡欺詐頻繁、售后服務滯后等,分析其出現的原因主要是行業還未規范,許多問題需要通過網站去嚴格要求自己。對于這些糾紛問題應當如何解決,張文飛⑥認為消費者在團購活動中應當保持慎重,注意識別被詐騙引發的風險、產品質量問題及售后服務不完善的風險、個人資料及信息被團購中介泄漏的風險等等,消費者應當選擇有資質及信譽記錄良好的廠商,并與其簽訂詳細的團購協議。潘曉雅⑦認為團購組織者應當擔負起積極的責任。

二、團購網站責任體系問卷調查分析

由于網絡團購主體主要是團購網站、商家、消費者,綜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自2011年以來的調查報告以及學者研究,本調查在研究消費者網絡團購經歷的基礎上,將團購網站的責任體系分為三個一級指標:網站自身的經營合法性、對商戶的審核、對會員的義務責任;每個二級選項使用5分量表分析。在本次調查中,參加過網絡團的調查者團購經歷分析,女性在調查占51.22%,調查對象中學生占79.67%,企業/公司人員占14.63%,其余所占比重5.7%。其中66.13%的消費者平均每月都會參加一次團購,24.19%的消費者會參加兩次。

1、網絡團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調查對象的網絡團購經歷,55.28%的消費者基本滿意,31.71%的消費者認為一般,9.76%的消費者很滿意。目前網絡團購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排名前3位的是團購商品名(圖片)實(實物)不符;商家通過抬高原價,虛報折扣;以次充好,質量低下。沒有遇到過不愉快的團購消費經驗的消費者只是占到19.15%。當遇到這些不愉快的團購經歷,60.16%的消費者選擇自認倒霉不進行維權,30.08%的消費者選擇直接向網站進行投訴,其余百分之11.38%的消費者選擇撥打投訴電話,8.13%的消費者選擇上消費者維權網站投訴。據統計,其中71.54%的消費者維權失敗,僅28.46%的消費者的權益等到了保障。分析維權遇到困難的原因主要是團購網站與商家互相推諉責任、難以證明貨不對板、找不到投訴渠道。通過問卷調查,得出消費者在團購消費遇到問題時,26.02%的消費者認為直接找工商部門投訴是最有效的途徑,21.95%的消費者認為撥打投訴電話也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2、團購網站責任因素針對團購網站責任因素,我們詳細設計了20個指標,立一級指標三個,主要根據主體劃分為:團購網站自身經營的規范性、入駐商戶經營規范性、團購網站對消費者服務的規范性三個方面,并在一級指標下設立了二級指標。(1)問卷信度分析為了保證各個變量測量項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調查對測量量表進行內在信度進行分析。目前,對信度的分析主要通過Cronbach’sAlpha系數來衡量,Cranach’sAlpha系數介于0到1之間,越接近于1則代表信度越高。一般來說,Cronbach’sAlpha系數大于0.7,表明數據的可靠性較高,大于0.6則代表數據可以接受。表2為三個一級指標項內部的總體信度。從結論看,數據均>0.7,表明數據是可靠的。(2)問卷效度分析效度一般分為內容效度、準則效度、建構效度、區分效度。本研究在設計問卷時綜合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結論和部分學者的觀點,因而可以認為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關于 結構(Construct)效度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來測量,通過對變量進行因素分析來檢驗問卷的結構效度。在進行因素分析前首先通過KMO&Bartlett球形檢驗來判斷數據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具體的結果如下表所示。從結果上看,各個因子量表在顯著性為0.000的情況下,KMO值在0.8以上,表明適合做因子分析。變量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本文的指標設計與變量選擇都具有較好的有效性。(3)團購網站責任因素重要性分析從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消費者對團購網站責任的重要性期待還是非常高的,均分基本上都在4分以上。從一級指標分析,消費者認為入駐商戶經營的規范性和團購網站經營規范性是非常重要的。從二級指標分析,在團購網站經營規范性方面,消費者認為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網站的合法注冊經營的資質證明、支付的安全性、完善的退換貨機制;在入駐商戶經營合法性方面,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商戶報價的真實性、商戶產品或服務信息真實性、商戶的工商營業制造審核;在消費者服務規范性方面,最關注的是消費者信息的安全性、消費者評價的客觀性審核。

3、網絡團購網站選擇的影響因素針對現在團購行業比較混亂,團購網站魚龍混雜的情況,消費者對選擇團購網站的要求呢?通過收集到的問卷得知消費者的團購消費習慣已在慢慢改變從最初的沖動型消費向習慣性消費和理智消費轉型,更加注重網站的信譽度、知名度和網站的售后服務質量。團購網站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的品牌,以“網絡世界名品之眾、網絡消費人氣之眾”為目標,以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為消費者提供專業體貼的服務,在團購項目的選擇上從源頭把關,注重產品口碑、品質、服務和商家信譽。在分析影響團購未來發展因素的條件中,70.73%的消費者認為團購網站運營走向完整和正規是影響團購網站未來發展的主要問題,52.85%的消費者認為團購行業的發展需要加強國家監管體系,同時39.84%的消費者認為提品的商家數量增多質量更好,38.21%的消費者認為點評信息系統的完善也是影響未來團購網站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建議團購網站在整個網絡團購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商家與消費者建立網絡購物關系的發生地,也是雙方發生糾紛時重要的證據提供者。通過調查分析,網絡團購最主要的問題集中于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描述以及價格方面存在虛假現象,消費者對售后服務不滿意,存在投訴維權困難的情況,消費者急切期待團購網站能夠加強對入駐商戶資質的審核,加強對入駐商戶提供商品和服務信息真實性的審核,切實減少網絡團購糾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1、嚴格把控團購網站成立條件團購網站是第三方交易平臺,其盈利模式包括收取廣告費、排名、交易提成等諸多方式,因此團購網站本身是經營性網站,根據公司法和網絡管理相關條例的規定,團購網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并領取營業執照,并應當在其網站主頁面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網頁顯著位置公示。同時,團購網站每日的交易量是很龐大的,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于對團購網站的信任而注冊會員參與團購行為,因此在團購網站注冊時,應當對其注冊資本有較高的門檻限制,保證在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團購網站自身有資金實力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健全團購網站責任承擔機制責任切實保障需要相應的責任承擔機制和懲罰機制,雖然團購合同并沒有團購網站的參與,但消費者也只有通過團購網站才能比較直接了解到商戶的信息,因此團購網站作為第三方交易平臺有責任審核入駐商戶所有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包括入駐商戶自身的資質、在團購網站上展示商品或服務的內容與價格信息的真實性等。如果由于團購網站審核不嚴格,導致入駐商戶欺詐行為給消費者帶來了損失,團購網站就應當與商戶承擔共同責任。

3、對入駐商戶嚴密審核機制從調查分析,現存的團購交易糾紛主要集中在商家信息的虛假性,即部分商戶在消費者團購付款后卷款逃跑,因此團購網站應當對申請通過本網站銷售商品或者服務入駐商戶身份和經營資格通過與工商服務部門聯網,應核驗站內經營者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各類經營許可證,建立電子登記檔案,每年定期核實入駐商戶信息并及時更新。對于入駐的商戶,網站同樣需要在商品或服務的展示頁面顯著位置公開營業執照登載的信息或者其營業執照的電子鏈接標識,便于消費者查證。

4、保障商品及服務信息的真實性團購網站經營者應當對入駐商戶提供商品或服務項目進行嚴格的事前審核備案,保障團購商品(服務)質量,比如商品或服務的圖片可以由團購網站工作人員拍攝,對實物(有形)商品,應當從多角度多方位予以展現,不可對商品做歪曲或錯誤的顯示。如果涉及到實物商品的配送問題,還應當對配送公司的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核。如果商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經網站查證或消費者舉報屬實存在虛假情況,可以對入駐商戶采取列入團購行業黑名單、依照《消費者權益法》等相關規定提請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懲罰等。只有明確設立違法行為警戒線,才有可能進一步規范入駐商戶交易行為。

5、健全商戶信用評估制度團購網站和廠商的信用信息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選擇和消費權益保障至關重要,根據調查,消費者在進行團購行為時,都會先查看商戶的信用等級,并盡量選擇信用等級高的商戶進行交易。因此,團購網站應當建立一個標準統一的網站入駐商戶信用體系,一方面可以切實體現入駐商戶經營的誠信度,實現團購的公平性,使誠信商戶能夠獲得更多的交易機會實現良性循環,并借此提高團購網站自身的誠信度;另一方面,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商戶選擇的參考依據,指導消費者理性健康的消費行為。在評價系統中,也需要保證評價內容的客觀性,因此必須限制只有實際的購買者才可以評價,并且鼓勵評價應當盡可能詳細全面,為其他消費者提供可靠的參考。

6、安全多樣化的支付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網上支付的安全性和多樣性,團購網站應積極采取靈活多樣的支付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交易便利;同時與各銀行合作建立網絡支付平臺,也可以采取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消費者收到商品并驗貨后進行支付。當然,有些團購的是服務,消費者不一定馬上使用,如果拖延也可能會給商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對服務則可以限定在前10%消費者消費后如果沒有投訴就直接劃撥剩余款項。這一方面可以使商家快速收到款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投訴約束商家服務質量。

第5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在線評論;購買決策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2006902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我國網民的互聯網應用商務化程度迅速提高,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49億,手機網民規模超過5.57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12.3萬億,如淘寶天貓2014年“雙十一”一天就成交571億元。網絡購買逐漸成為一種消費新趨勢,而當消費者在購買決策前首先會到網絡上瀏覽已購買者對產品的使用經驗和評論,同時也會在收到產品后對商品發表自己的評論和看法。在線評論成為消費者了解產品特征的一個主要渠道,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重要因素之一。

電子商務的火爆使得學術界也逐漸關注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一些學者就從網站視覺吸引力(SanJos-Cabezudo et al.,2009)、價格(Kim & Benbasat,2009)、第三方認證標(Huetal,2010)、在線商店評論(Utz et al.,2011)、產品呈現方式(Mavlanova & Benbunan-Fich,2010)、網店聲譽(San-Martin& Camarero,2012)等外部線索研究這些因素對消費者在線購物行為的影響,國內學者也從個人信任傾向、顧客的感知價值、第三方認證和感知風險等方面進行研究(易法敏,范高峰(2010);肖阿妮,韓玉偉(2011)),在線評論對購買決策的影響也逐漸引起學者的重視。郝媛媛,葉強,李一軍(2010)討論了在線影評對消費者觀看電影決策的影響。張燕萍,周朋程(2013)分析了在線顧客評論的質量、效價及數量對大學生購買決策的影響,指出評論質量和效價對消費者購買決策有顯著正相關影響。賈建忠,戴蘭玲(2014)構建了在線評論對購買決策的影響模型。從現有的研究文獻可以看到,一些學者的研究發現在線評論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有重要影響,并構建了理論模型來分析,但是沒有具體分析在線評論如何影響購買決策,因此本文將具體分析在線評論對購買決策的影響機理,并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實證研究。

1 模型假設

隨著支付手段的便捷,物流快遞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網絡購買,然而由于網絡商品的虛擬性,用戶對網購商品無法實際體驗,因此網絡商品質量的好壞,使用性能等就完全依賴于已購客戶的在線評論來了解,因此在線評論將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起重要影響。

當一商品的好評數量越多時,消費者對該商品的質量性能等越認可,從而能更加影響其他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因此提出假設:

H1:好評數量與購買決策行為正相關。

當商品的差評特別是有關商品質量方面的差評容易引起其他消費者的反感,因此提出假設:

H2:差評與購買決策負相關。

我國電子商務中一般要求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成功后一定時間內必須對商品進行評價,而且這個時間要求比較短,因此消費者很難在短期內對商品做出正確評價,從而導致評價出現片面性,有時候可能會誤導購買決策,而追加評論則是在商品使用一段時間后才對商品性能、質量等進一步進行評價,此時消費者非常了解商品性能了,因而評價將更加有說服力。提出假設:

H3:追加評論與購買決策正相關。

2 模型構建與數據收集

2.1 消費者購買信心指數

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時主要通過其對產品的質量、價格以及店家的服務、物流,用戶的評價等各個方面綜合考慮決定,因此我們在討論消費者購買決策時引入購買信心指數來表示,信心指數高則購買的可能性高,信心指數低,購買的可能性也低。購買信心指數的構建依據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算法。將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價格、售后服務以及店家的信譽、服務、物流和第三方認證等進行評分,評分采用李斯特5級量表表示,分數越高,則表示該用戶對該項目的認可程度越高,最后消費者購買信心指數按照公式(1)計算。

消費者購買信心指數=1.0*CA%+0.5*A%-0.5*S%-1.0*DS%(1)

其中,CA表示完全同意,A表示同意,S表示不同意,DS表示完全不同意,因此CA%就表示對問卷中的每一道題目完全認同比例。例如問卷共有在線購物相關問題10個,其中某消費者對其中的問題回答是7個完全同意,2個同意和一個完全不同意,則CA%=0.7,A%=0.2,DS%=0.1,因此該消費者購買信心指數為:1.0*0.7+0.5*0.2-0.5*0-1*0.1=170%。

消費者購買信心指數值越大,說明消費者對該商品越有信心,從而越有可能做出購買的決策。該數值大小反映了消費者對在線購買的信心大小,因而可以用來反映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決策。

2.2 消費者購買決策模型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時綜合考慮了產品質量、價格、服務、物流等多種因素的結果,因此我們構建購買決策模型:

index=β0+β1×Praise+β2*Bad-review+β3*Add-comment+β4*Credit+β5*Service+β6*Logistic+ε(2)

其中:index表示消費者購買信心指數,Praise表示好評,Bad-review表示差評,Add-comment表示追加評論,Credit表示信用度,Service表示服務態度,Lodistic表示物流。

2.3 數據收集與效度檢驗

為研究消費者網絡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我們設計了《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并對農大校園內及校園周圍的學生、居民進行發放,問卷總共設計了17個問題,涉及到信用度、商家服務態度、物流以及在線評論中好評、差評和追加評論等問題,問卷采用李斯特五分法。問卷共發放312份,正式調查完成后,回收了278份問卷,其中刪除了30份無效問卷,有效樣本數為248份,有效回收率為92.6%。數據收集完畢后,所有數據均被輸入到SPSS軟件中進行分析。

參與本次調查中的男性占29%,女性占71%,而且他們大多數都有過網購經歷,其中有59.3%的人有有10次以上的網購經歷,另有37.1%的參與者有1到10次網購經歷。學歷分布為本科占86.2%、碩士占10.7%、其他7.1%,這與調查在校園內及周邊進行有關,也與中國互聯網絡熱點調查報告中高教育程度的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網上購物的結論吻合。在這些調查中可以發現消費者在進行網絡購買時,有76.8%的消費者會經常瀏覽商品的在線評論,并根據評論情況進行購買決策。而只有0.8%的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沒有瀏覽在線評論。

問卷信度是指問卷所獲得的數據與其平均值的差異程度。一般常用的信度指標有內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它表示觀測項目(問卷的問題項)之間的內部一致性或同質性,常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數(Cronbachα)來測量,Cronbachα的值一般是介于0和1之間,越接近于1,說明信度越高。在本次問卷中各因素的Cronbachα值為0.79,表明該量表信度較好(見表1)。

3 實證分析

首先對問卷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KMO檢驗系數為0.779,大于0.5,而且Bartlett的球形檢驗表明:Bartlett值為883.321,P

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對問卷進行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或者等于1為因子萃取原則,得到6個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累計解釋方差達到63.495%。由旋轉因子載荷矩陣(表3)可以提取出相應6個主成分:差評數量、追加評論、好評數、評論內容、服務與物流、信息渠道。

通過對差評、追加好評、好評數、在線評論內容、店家服務、物流等因素對購買決策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4。

相關系數結果顯示差評、好評數、追加評論、在線評論內容、物流快遞、店家服務態度正相關,因此商家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應該重視這些方面的管理,特別是對購買決策影響比較大的差評、追加評論方面的管理,采取措施來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決定。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在線評論中差評追加評論等的實證研究發現:差評、追加差評與消費者負相關,而好評數、追加好評、在線評論內容則與購買決策正相關,在這些影響因素中,追加評論和差評對購買決策的影響最大。

對于差評的影響,商家應該通過提高服務水平來減少服務方面引起的差評,從而提高好評度來吸引顧客的注意,從而進一步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而針對追加評論的影響,商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鼓勵消費者多給出積極正面的追加評論,比如可以對有一定實質內容的追加評論進行優惠券獎勵,吸引更多顧客發表對商品進行使用以后的用后體驗報告,特別是正面的評價,以此向消費者傳達商品質量信息,提高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參考文獻

[1]Chen,Y.Herd behavior in purchasing books onlin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8,24(5):19771992.

[2]Kim,D. & I. Benbasat.TrustAssuring Arguments in B2C Ecommerce; Impact of Content,Source, and Price on Trus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9,26(3):175206.

[3]Mavlanova,T. & BenbunanFich,R.Counterfeit Products on the Internet:The Role of SellerLevel and ProductLevel Inform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0,15(2):79104.

[4]Utz, S.,Kerkhof,R,& van den Bos,J.Consumers rule: How consumer reviews influence perceived trustworthiness of online store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1:210.

[5]SanMartin, S. & Camarero,C. A CrossNational Study on Online Consumer Perceptions, Trust, and Loyalty[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 Electronic Commerce,2012,22(1):6486.

[6]易法敏,范高峰.消費者購買意愿對網上購物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2010,(10).

[7]肖阿妮,韓玉偉.C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網絡信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1,(06).

[8]郝媛媛,葉強,李一軍.基于影評數據的在線評論有用性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0,13(8):7888.

第6篇

21世紀是個信息時代,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B2C、B2C等電子商務技術的快速興起,各種購物網站的成立,網上購物以其特有的優勢深入人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網購的市場調研報告模板,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網購的市場調研報告模板1一、背景

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使電子商務迅速普及。憑借互聯網無地域限制的優勢,消除了產品、服務供應商和需求者之間地點與距離相關的障礙,我國經濟正逐漸成為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方便節約時間,網上購物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b2c、c2c模式在降低運營成本、方便快捷等方面的優勢,大大降低了企業和個人的行業進入門檻,一時間網商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網絡購物的興起,正悄然改變著社會的商業結構和生活方式。網上購物已經從當時霧里看花遙不可及的狀態,變成了當今最火爆,最適合上班族、年輕族群購物口味的一種購物方式。網上購物已經慢慢地從一個新鮮的事物逐漸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沖擊著人們的傳統消費習慣和思維、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優勢而逐漸深入人心。大學生作為對網絡最敏感的人群,他們對網上購物行為接受很快,是未來購物市場上的潛在用戶。

二、調查目的

這次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研究目的是研究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并對其進行分析,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網絡購物的消費態度,正確指導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行為,以及未來對網購發展潛力的期望。

三、調查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學院學生。

2、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

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問卷》,了解了大學生關于上網購物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76份,有效率88%。

四、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大學生網上購物潛力巨大。

通過本次調查顯示,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占68%。而沒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其中只有7。8%的人沒有瀏覽過購物網站。不難看出大學生在網上購物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說明大學生對網上購物這一行為能夠接受,并且接受的比較快。

2、大學生網購群體特征:性別特征。

調查結果顯示,有68%的大學生有網購經驗,而其中女生網購群高于男生。女生對于購物的欲望更為強烈,對美更為追求,女生對服飾等較為熱衷,而男生則相對傾向于電子產品。

3、網購原因分析

(1)、網絡中的商品比較豐富。

相比現實社區活動區域的局限性,網絡作為虛擬的社區,有“無限”的空間和領域,在這個“無限”的空間中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商店來尋找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網絡虛擬社區空間的無地域、無國界的特點,導致網絡購物也突破了地域、國界的界限,使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購買到自己生活的社區難以買到的商品。

(2)、網絡中商品價格相對低廉。

在網絡中出售的商品通常要比傳統商場的商品價格低一些,調查數據顯示,學生比較關注的幾種商品,服飾是折扣最大的,能達到50%以上;其次是電子產品,平均折扣在40%;折扣最小的是書籍,一般只便宜20%—30%。網上中的商品低價的原因就在于網絡可以省去傳統商場無法省去的一些費用,例如場地租金、員工的工資等。因此網絡商品的附加費用比較低,商品的價格也就低了。低廉的價格正是吸引大學生這個“純消費”群體樂意參與網絡購物的重要原因。

(3)網絡購物的快捷便利。

快遞公司的迅速發展,促使了網絡購物的繁榮。現在的快遞公司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郵局,新出現了很多快遞機構,例如宅急送、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通快遞、天天快遞等等。這些快遞公司的出現加速了網絡購物的發展,使網絡消費變得更加便利和快捷。一個方面減輕了商店的促銷和分銷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消費者購物。消費者只需在網上挑選商品,剩下的事情就由商家和快遞公司來完成,無需消費者親自到商店中購買。而且網絡商店24小時的開放,更大程度上方便了顧客,不會受到營業時間的限制,大學生更適應這種新式的購物方式。

(4)網絡購物的群體認同感。

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從它的興起到慢慢成熟,網絡購物人數在不斷的增加。但由于網絡購物的限定性,網絡購物的消費者相對而言還是少數,人們對網絡消費還是感覺很新奇,網絡購物者也會把自己同其他群體分離開來,形成一個特殊的群體。特別是大學生,個性使他們更喜歡“標榜”自己,從而更加注重網絡購物所帶來的特殊群體的認同感。

五、網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網上商家的信譽問題

由于商品交換是經由網絡這種無形的媒介來流通,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網絡的弱點及人們對網上購物的不充分了解做一些違法的勾當,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受到傳統的消費觀念影響的人們寧愿到傳統商場去購物。

2、網上購物的支付方式問題

目前銀行卡支付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網絡購物的發展,通過網絡進行購物的同學,很多人愿意選擇銀行卡支付的方式。但由于提供銀行卡支付的商家要向銀行支付一定的費用,所以對于利潤很低的商品,商家就有可能無利可圖,因此,商家就不愿意或者禁止客戶在網上通過銀行卡支付方式來購買這些商品。再者是網絡安全問題。在網絡購物中,大學生對網絡安全也有很大擔憂,諸如個人信息、交易過程中銀行賬戶密碼、轉賬過程中資金的安全等問題。所以建議大家選用貨到付款的方式來支付。

3、商品信息問題

由于購買者對網絡上的商品的了解只能通過圖片和文字描述來完成,而有些商家對商品的描述語言模棱兩可,容易使人對商品的認識產生歧異。當購買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網絡購物交易,拿到商品后,就會投訴商品與自己訂購的不一致。而且與傳統購物相比,網絡購物退換商品是一件相對麻煩和有成本風險的事情。另外盡管商品信息很快,但商品不能及時到位。很多商品信息上網后,購買者能夠看到,卻無法立刻購買到,這主要是因為信息在網上,但是供貨商仍然是傳統企業。傳統企業的商品配送無法和互聯網信息同步,所以會產生信息快于商品的現象。

4、商品的配送問題

傳統購物一般是在選好商品后,就可以直接付費拿走,而網絡購物就需要一個訂貨后的等待過程。所以目前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物流公司,他們在為網絡購物者送貨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目前的商品配送上,就同城配送而言,最快的一般需要一個小時,最長的則需要兩天時間。如果購買者需要的東西很急,網絡購物一般就不適合。

網購的市場調研報告模板2調查對象:

在讀的大學生

調查方法:

本次通過采用網上向QQ好友發放問卷調查形式,發放問卷份數為100份。

調查背景:

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網絡迅速普及,在互聯網帶動電子商務的同時,新的購物方式也是層出不窮,上網人數不斷的上升,人們對上網購物的熱情大大加強,而大學生是這些網上購物人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群體,所以,我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網絡購物調查研究。

調查目的:

通過此次調查有助于了解大學生的網上購物情況,從中可以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并了解當前大學生對網上購物的看法,態度等狀況。

調查內容:

1.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所占比例多少;

2.大學生網上購物的產品有哪些;

3.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水平;

4.大學生對網上購物的弊端有怎樣的看法和態度。

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人中,有網上購物的經歷占比例為75%。男生在網上購物中所占比例為75%,女生在網上購物群體所占比例為25%。互聯網在男生中普及程度高于女生,男性更加敢于冒險和追求新的事物。

表1.在校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普及程度所占比例

(1)有網絡購物的經歷75%

(2)無網絡購物的經歷25%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普及率達到75%,從而說明我們在校大學生對新興事物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大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接觸網上購物的形式,這將給我們電子商務帶來很大的發展。還為了了解大學生網上購物的基本情況,對他們網上購物的商品種類進行統計分析。

表2.在校大學生網上購物產品的種類

購物種類

服飾37%

電子產品5%

化妝品9%

書籍26%

游戲卡點13%

送禮物6%

其它4%

表2中表明:

網上購買服飾占比例最高,說明大學生在大學中越來越注重外表方面的打扮,也許外觀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的以后前途。其次到購買書籍,表明以學習為主。依次遞減為游戲卡點,化妝品,送禮物,電子產品。

同時調查了解了大學生的網上購物消費水平,結果如下:

表3.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水平

每次平均消費金額所占比例

50元以下18%

50元到100元49%

100元到200元23%

200元以上10%

有上表可知有49%的大學生平均消費金額在50元到100元,其次是100元到200元的占到23%,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金額在50元以下的占到18%,再者消費金額在200元以上的也能達到10%,這說明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比較高,同時也表明他們會購買一些檔次比較高的產品。而消費金額在200元以上的比例比較低,說明在校大學生在追求新鮮事物時比較理性。

然而為了更加了解在校大學生對網上購物的看法和態度,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對網上購物存在缺陷的看法有:管理混亂占到比例為15%,學們怕網上購物存在很多欺騙情況和虛假宣傳占到56%,說明很多大學生對網上購物存在的很大欺詐行為表示擔憂。

有的大學生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不夠占13%,也是在較大程度下影響大學生網上購物的熱情。認為對中間環節的管理有待加強占10%,有待于加強其力度。其它的看法和態度占6%。因此我們作為消費者要注意有意識的通過各種渠道維護我們自身的權益。

調查總結: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了解了一些大學生網上購物的相關情況,比如他們主要購買的產品有哪些,網上購物消費水平,對網上購物存在的缺陷有著怎樣的態度和看法等等。整體而言,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要高,他們不僅注重商品的價格和質量,而且也很看重品牌。我們大學生在這種這種網絡迅速發展,交通便利,資源充沛的環境下得到熏陶,在網上搜索品牌,了解各信息,對好的品牌有更深的認可。

但是網上購物也存在著很多弊端,如存在很多欺詐情況以及宣傳虛假,管理混亂,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不夠等等。這就不僅要求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維護我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需要我們大學生要保護好自身的利益。

網購的市場調研報告模板3一、調查目的

當今的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加上大學生青春陽光、追求時尚的心理特點,而網絡購物的時尚性和快捷性正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為了了解當今青年大學生的網上消費的情況,更好的發展大學生良好健康的消費觀念,以及了解大學生網購行為以及他們對網購的看法,對在校大一到大三的大學生進行了網購情況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1、本次調查共發出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0份。

其中女生26人,男生14人。相關數據顯示:其中大一學生中有9人進行網購,比例為22.5%;大二的有15人,占37.5%;大三的有11人,占27.5%。只有5人從沒有過網購經歷,占12.5%。

2、本次調查中,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數據顯示,每月一次的有9個,占總數的25.7%,有19個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占54.3%,每年一次的同學有5個,占14.3%。

還有2個,5.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5%,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

3、經調查,大學生網購商品中,服裝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5%,其次是數碼產品27。

5%,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5%。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4、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6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所有同學都覺得網購值得信任。

另外,在前者中有80%的人以后會嘗試網購。

5、在網購人群中,因為購物方便快捷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0%,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網購產品種類多樣,可以對比從而挑出性價比高的商品。

而在眾多大學生選擇的購物網站中,有57.1%的大學生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0%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有些商品質量較差,占30%。

7、同學們網購為了安全性考慮,付款方式一般都采用支付寶,占比例的60%,貨到付款占22.9%,網上支付占17.1%。

三、大學生選擇網購的原因:

1、大學生的追求時尚性,他們跟隨時代趨勢。

而且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網上購物使大學生尋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大學生一般沒有過多的閑置資金,所以總想在網上淘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網購的價格一般比市場上親自買要便宜;

3、網上賣家更多,選擇余地更大,能夠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

4、大學生大多熟練使用計算機,對網購容易接受,而且引導潮流,如今網購就是時尚的潮流;

5、網購方便,不去自己花太多時間逛商場,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四、網上購物存在的問題

1、網絡是個虛擬的世界,網上購物平臺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這就使得同學們在網上購物時容易被欺騙,有時候會買到假貨,得不償失。

2、大學生的金錢大部分都來自于父母,由于網上購物的便捷性和時尚性,使有的同學花更多的錢更頻繁去網上購物,甚至形成“網購癮”,造成生活費的高度開銷。

3、網絡上的商品有可能描述不清楚,當事人不能夠親身了解商品的質量,當買到的商品與自己期望的不一致時,較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五、對策分析

1、大學生要學會理性購物,網絡是個虛擬的世界,里面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實的,當在網上購物平臺購物時要細心謹慎,注意對商品的真假鑒定,防止被騙。

2、在網上購物時,要貨比三家,了解每一個細節,購買性價比最高的網絡商品;

當購買比較貴重的數碼產品時,應當去實體店購買。

3、網上購物平臺管理方也應該加強對網絡購物環境的整理,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購物環境,讓廣大買家更能安心淘寶。

六、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已經形成一種流行趨勢。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學生不選擇網上購物。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群等優點一定會吸引大多數的人開始網購。青年大學生具有追求時尚和容易從眾的心理特點,而網上購物的快捷性、時尚性,又與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相適應,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大學生選擇在網上購物。但是由于網絡本身存在的弊端,網上購物存在安全隱患是不可忽視的,若操作不當或遇到非法分子,就會受到欺騙,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網購的市場調研報告模板4一、大學生網絡購物的簡介

淘寶、支付寶、商家信譽、旺旺這些詞語如今是大學生的'常用語,在校園里、在宿舍里,怎樣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也是每天都能聽到的討論,再看看那些快遞公司每天中午就像開展銷會一樣,在宿舍樓下擺開一長串各式各樣的郵件。但是還有許多同學不懈于或者不愿嘗試網上購物,阻礙他們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熱衷于網上購物的學生,他們的購物動機、購買物品特點又是什么?男女大學生在網上購物有什么樣的區別?

阻礙大學生進行網上購物的主要心理障礙因素是:產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可靠性、保質期等方面,以及網站上同類產品的信息豐富程度、可篩選性、可對比性是否能夠達到購買者的預期標準。此外,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與否也是影響因素。男生更多懷疑的是網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則更多懷疑的是網上購買產品的質量。求樂、求廉、求方便是大學生網上購物的主要消費動機,男女消費動機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比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視價格。從網上買來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滿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譽、運送滿意度也是影響總體滿意度的幾個重要方面。因此,網上購物對于大學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時存在的,我們將就此類問題進行簡述與分析。

二、調研方案與結果

(一)調研方案

1、調研目的: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研,了解并尋求大學生購物的趨向以及大學生的購物標準等問題。

2、調研方法:通過口頭詢問,訪談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調研、研究。

3、調研對象:在校大學生(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學生)。

(二)調研結果

1、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各特征分析

1)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性別特征

經過調研,發現進行網絡購物的男生略多于女生,男生運用網絡的頻繁程度明顯高于女生,對于一些網絡知識的了解程度也好于女生,這可能是導致進行網絡購物的男生多于女生的原因之一。

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年齡特征

現今,大學生的年齡一般集中在18~24歲的范圍內,而18~22歲居多。經過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研,我們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進行網絡購物的人數要多于大一、大二,并且網絡購物的次數同樣要對于低年級。因此可以看出,網齡對于進行網上購物同樣有著一定的影響,高網齡的人群同時也是進行網購頻繁的人群。

3)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支付力特征

大學生的基本生活花費大都是來源于家庭的供給,因此,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必須與其家庭情況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費基本上都是集中于400~800之間,過高或過低的人只占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備的一些花費外,才會去考慮進行一些額外的消費。

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原因分析

1)不嘗試網絡購物的原因

調研顯示,沒有嘗試網絡購物的大學生,其不選擇網絡購物的原因并不是不會,或是對網絡購物了解的比較少,多數原因集中于其對網站的不信任,怕受騙上當,質疑網絡的安全性,擔心網上付款環節等。而質量、信息搜索以及訂購等都是在消費者進行的時候才能切身體會的。因此,諸多原因的存在讓很多人不愿意嘗試進行網絡購物。

2)進行網絡購物的原因

通過訪談,多數有過網絡購物經歷的人表示,他們選擇網絡購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時效性、便利性、價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樣性。大學生選擇網絡購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網絡購物更方便,更能夠節約成本,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商品信息。

3、大學生對購物網站的選擇

1)獲知渠道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學生獲知購物網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過朋友介紹、網站介紹、網上廣告、網絡連接、電視報紙雜志廣告等。大學校園中,人口比較密集,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年齡比較相近,所以消費趨向也比較相像,使得大學生消費時,在室友、同學、老鄉、朋友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從眾的行為。

2)選擇原因

網站的選擇通常看的是該網站的知名度、信譽、信用等。大學生有著較清晰的品牌意識,對知名度高,信譽好的產品信任度和青睞度比較高。所選擇的網站也大多集中在幾個比較大型的網站,比如淘寶網、易趣網。

4、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購買行為特征

1)購買的商品類型或服務類型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學生在網上最常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包括服裝鞋帽、書刊、在線充值、票務/教育服務等。通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研,網上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主要是書刊、服裝鞋帽、數碼音像制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等。這些商品和服務體現了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的消費。書刊的質量風險不大,運輸方便,因此,大學生網上購買服裝的比例增多,說明大學生對網絡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2)購買頻率和購買金額

通過調研,大學生網絡購物的頻率多數集中于每三個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數人每一個月會有一次網絡購物。而在購買金額方面,則有普遍集中于100~300元,購買的金額與上述所說的大學生主要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類型相吻合。

3)價格期望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多數的進行網絡購物的大學生選擇的多是那些比商場價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看來,對大學生而言,影響其是否進行網絡購物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價格。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較理性,不僅關注商品的價格和質量,而且有著較清晰的品牌意識,對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產品信任度和青睞度比較高。

4)付款方式

調研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進行網絡購物的大學生選擇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網上支付。由于電子支付的狀況已得到一定的改善,大部分大學生對于網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較放心。

5、大學生對于網絡購物的評價

1)網上購物的擔心因素

通過對商品的質量品質、付款安全性、售后服務、配送的及時性等問題的評價相比較,經常進行網絡購物的大學生對于商品質量品質的問題的擔憂率是最高的,而對于售后服務和配送的及時性問題的評價相對比較低。而沒有網絡購物經驗的人則對于網絡的安全性顧慮得較多,而在有過網上購物經驗的大學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網絡購物體驗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

調研結果顯示,商品的質量品質、售后服務、配送的及時性、安全性等問題多次被談及,尤其是質量品質與售后服務問題,表現的尤為嚴重,所購得的商品與自己想象中的反差過大,而售后服務又不能得以保證,這對于大學生而言是比較關注的問題。

3)未來購買意愿

對于網絡購物,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的購買欲望還是比較濃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網絡購物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種類多樣、價格低等優點都是吸引大學生進行網絡購物的主要因素。

4)網絡購物的前景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為網絡購物的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大,易于被接受。

三、結論

1、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潛力巨大

雖然經濟條件約束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無法開展更多的網絡購物活動,但進入社會后,他們將成為中高收入的人群,其購買力也將有所提高。因此,大學生的購買力不能僅是局限于他們目前的實際購買量,而應該將目光集中于其終身價值,固定的收入將提升他們的消費力,他們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潛力是巨大的。

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市場已形成

由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已經普及,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一般為1~5小時,多數人對于網絡依賴性較強。而在網絡購物的人群中,大學生又占有一定的數量,學生之間的宣傳與交流必將促使進行網絡購物的人群擴大。

3、購物首選網站高度集中

大學生購物首選的網站多會集中于幾個網站,例如:拍賣網、淘寶網、易趣網、卓越網等。由于這幾個網站的知名度高、信譽度高,這就促使了大學生將購物的首選網站定于其中。較清晰的品牌意識是大學生在網站選擇方面的主要決定因素。

網購的市場調研報告模板5現代生活,網上購物越來越常態化,而大學生儼然成為網購主導力量。每個高校門口云集的數不清的快遞包裹佐證了大學生網購的頻繁性。探究大學生的網購行為,分析決定其購買的因素,對于各大電商網站來說,能更有征對性地鋪設產品架構,改進服務體系,促進其長遠發展。

樣本說明:

總樣本:933;地理分布:平均分布于25個省(地區),北京、天津、江蘇、湖北、四川、重慶、廣東等全國25個省市。

性別:基本平均分布;男:女=54:46;

專業:包含文科、理科、工科、藝術類各個專業的學生;

年級:涵蓋了從大一到研究生各個年級。

數據結果:

超九成大學生最近6個月有過網購經歷

關于是否網購過的問題,90.89%的大學生表示最近6個月有網購過,由此可見,大學生已經成為網購的主力軍之一。

網購頻率

數據表明,大多數大學生的網購行為集中在“偶爾”(60.24%)和“經常”(21.86%)階段;而只有2.36%的大學生處于“瘋狂網購”模式。

與前面數據對比,在90后大學生群體中,目前整體處于理性網購階段。

經常逛的購物網站

調查顯示,天貓成為大學生群體最受關注的購物網站,以72.59%的指數領先于其他網站。蘇寧、易迅則指數較低,推測原因: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較慢,關注頻度相對較低。

他人評論對購買決策的影響網絡口碑的力量?

調查顯示,54.45%的大學生表示評論者對其網購的最終行為影響很大,另有41.37%認為影響一般。

整體看,網絡口碑對網購購買行為有著絕對性的積極引導力量。

付款方式

關于支付方式?

目前,大學生在網購時較多使用支付寶(46.62%)和網上銀行(45.57%)。

在其他差距較大的支付形式中,貨到付款也有較多的使用。

網購最擔心問題

阻礙網購行為的因素有哪些?

調查顯示,產品質量問題是大學生在網購是最擔憂的問題(75.46%),經驗表明,網購退換貨的條件、程序較為復雜,且色差、質感等無法直觀感受,因此質量問題連帶安全、及售后服務都成為較讓人擔憂的因素。

平均月生活費

整體來看,單個大學生的網購消費力較低,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多數大學生尚未取得經濟獨立。

調查顯示78.35%的學生月生活費處在500-1500元之間,大學生網購并未出現過度消費狀況。

關于大學生網購調查報告

我在很久以前就聽說了“網購”這個詞,淘寶網更是家喻戶曉的知名網站。人們對于網購這種購物形式眾說紛紜,在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網購存在很大的風險,也很少人真正嘗試過。我一直都對網購很感興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開始了我的“網購生涯”。從那以后,身邊的同學也紛紛開始了網購。后來網購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東西都喜歡從網上買。像我這樣喜歡網購的大學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選了這個主題。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揭開網購的真實面目,讓更多的人了解網購,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

(由于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

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經貿學院的全部學生(限于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占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

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后,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問卷附在最后一頁)

四、調查結果分析

1、通過對樣本中網購人數的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大一學生樣本中有9人進行網購,在該層中的比例為56.25%;

大二的有15人,占該層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該層的50%。以95%的把握推斷經貿學院中網購人數比例范圍為45.36%~70.44%

2、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5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有97%的同學覺得網購值得信任。

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會嘗試網上購物。

3、在網購人群中,因為節約費用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2%,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出于好奇和尋找新奇商品而選擇網購。

在眾多的購物網站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有48.57%的網購者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4、大家都在網上買些什么呢?經調查,數碼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7%,其次是服裝27.87%,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67%。

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5、本次調查中,還對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有42%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學分別占總體的25.8%和27.5%。

還有4.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2.8%,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21%),網購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還不是很普及,但潛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群等優點一定會吸引絕大多數的人開始網購。目前,人們在網上消費的商品種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網購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就要優化購物體系,打破這種局限。

購物網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他能讓我們實現資源共享,在網上我們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質量最好的,最時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來網購一定會成為人們的主要購物形式之一。

中國網購市場調查報告

中國網上購物消費者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用戶規模和方興未艾的增長態勢;網購市場的發展和網上誠信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與支付寶首創的擔保交易的在線支付方式密切相關,支付寶已成為中國網上購物的主要支付方式。

歷年第三方支付工具用戶數

--年以來,第三方支付工具飛速發展,預計09年末第三方支付工具總用戶數會達到3.4億。

網購消費者中第三方支付工具擁有情況

網購消費者中有63.2%擁有支付寶賬號。調查結果顯示,財付通用戶相當于支付寶用戶22.2%。

第三方支付用戶和中國網民數年同比增長率

支付寶用戶的增長速度也遠遠高于同期中國網民的增長速度。

第三方支付交易額最高省份

從交易額來看,廣東位居全國第一,與江蘇、浙江、上海和北京位居前五名。

首次網購時選擇的支付方式超過八成的消費者首次網購是在淘寶上進行的。以來首選支付寶的比例達到77.4%。

網上購物規模和滲透率

調查的21城市合計有2703萬人曾經在去網上買過東西,網購總金額達到734億元。

第三方支付用戶特征:年齡

第三方支付用戶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齡在21~30歲之間的占比為77.8%,

第三方支付用戶特征:學歷

第三方支付用戶學歷以大專及以上為主,非學生用戶個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用戶特征:職業

年輕白領是最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用戶,超六成支付寶用戶家庭月收入超過了6000元。

據調查,在全國城市的調研中,上海、北京、深圳的網上購物人數已經超過300萬,從年齡結構層次分,主要集中在18歲__35歲,從性別分,網上購物人數女性遠遠大于男性,從職業劃分,全職工作的占到45%,從消費者所選擇的購物網站中,有87%的網民選擇在“淘寶”網站上購物。按照行為分,月度購買2次以上用戶占比超六成,時間主要集中在中午12:00-晚上9:00,其中晚上9:00是網上購物的高峰時間段。

調查數據顯示,在各品牌購物網站中,用戶使用最多的是淘寶網,85.7%的網上購物用戶使用淘寶網,其次是易趣和拍拍網,當當網排名第四,騰訊(qq)排名第五。

用戶細分

調查數據顯示,使用網上購物的主要群體是非學生人群,但tgi表明,18-24歲學生人群和25歲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群比較偏好網上購物。

網民人群劃分標準:

18歲以下人群:18歲以下

18-24歲學生人群:18-24歲,職業為學生

18-24歲非學生人群:18-24歲,職業不為學生

25歲及以上普通收入人群:25歲及以上,個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并且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

25歲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群:25歲及以上,個人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或家庭月收入5000元及以上

用戶特征

1)用戶區域分布特征

從用戶區域分布來看,網上購物用戶中華東地區用戶比例最高,其次是華南地區和華北地區,其中華東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東。

2)用戶年齡特征

從用戶的年齡分布來看,網上購物用戶中,18-24周歲的人群比例最高,為33%,其次是25-30周歲的人群,分別為22.0%。tgi表明18到35周歲的用戶比較偏好網上購物,18周歲以下和35周歲以上的用戶不偏好網上購物。

3)用戶性別特征

從性別分布來看,網上購物用戶中男性多于女性,tgi表明女性比男性偏好網上購物。

4)用戶婚姻特征

調查顯示,單身網民的比例高于已婚網民的比例,tgi表明已婚網民比單身網民稍微偏好網上購物。

5)用戶學歷特征

從學歷分布來看,網上購物用戶中,高中學歷的用戶最多,為35.8%,其次是大專和大學本科學歷的用戶,分別為21.8%和20.6%,初中以下和碩士以上學歷的用戶比例最小。tgi表明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人不偏好網上購物,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比較偏好網上購物。

6)用戶職業特征

從職業分布來看,網上購物用戶中,有全職工作的用戶比例最高,為52.3%,其次是學生和自由職業者,分別為26.1%和17.8%,無業/待業和農民的比例最低。tgi表明有全職工作者和學生相對來說偏好網上購物,無業/待業者相對來說最不偏好網上購物

第7篇

[關鍵詞]團購 消費者 網上信息搜尋 信息搜尋行為

1 引 言

網絡團購(group buying on the Web)是指團購網站通過互聯網將分散的且有相同購買意向的消費者聚集起來,以大宗購買的方式獲得價格優勢的購買方式[1]。網絡團購是基于網絡購物而產生的,是網絡購物的進一步發展,具備折扣低、限時購買、地域依賴性強等特點。團購在國內的興起源于Groupon團購模式在美國的成功。2010年1月,國內第一家模仿Groupon模式的團購網站“滿座”成立,從此揭開了中國“團購元年”的序幕。據《2011年度中國團購行業數據統計報告》顯示,國內團購市場2011年全年銷售額總量超過110億元,超過3億人次在團購網站購買了商品或服務,平均每人次消費金額約為35元,按照全年平均折扣3.6折計算, 2011年團購用戶共節省190多億元消費性支出,人均每次消費節省約62元。團購以其低價折扣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逐漸成為人們熟悉并習慣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然而,在網絡團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是消費者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因此對于網絡團購消費者而言,信息搜尋是網絡團購決策過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而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搜尋行為相對于傳統環境下的信息搜尋行為產生了很多變化,其影響因素也更為復雜。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網絡團購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的網絡信息搜尋行為,分析影響因素并提出假設,通過問卷調查,對團購消費者的網絡信息搜尋行為進行實證研究。

2 消費者信息搜尋行為

關于消費者信息搜尋行為的內涵,國內外學者的理解和描述有所不同。Wilson認為信息搜尋行為是“源于使用者意識到對某種需要的認知,是為滿足某種需要而激活記憶里所存儲的知識或者在周圍環境中有目的地搜尋信息的過程”。James F. Engel[2]等也提出,信息搜尋是“消費者有意識地激活記憶里所儲存的知識、信息或在周圍環境中獲得信息的過程,為解決消費問題而在自己記憶中或在外部信息源中搜尋各種信息的努力”。這兩個定義在表述中都提到了信息搜尋的內外兩部分信息源,可見消費者的信息搜尋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內部信息搜尋是通過喚醒記憶中的知識,依靠過去的消費經驗或使用產品的經驗進行的;外部信息搜尋則是通過訪問商店、詢問使用過該產品或有過類似消費經驗的人的評價意見以及搜尋各種類型的媒體工具以獲得所需信息。

消費者購前信息搜尋過程一般由內部搜尋開始,當消費者對于此次購物涉及的產品、渠道有較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時,其信息搜尋行為主要表現為提取內部記憶信息,而不再進行外部信息搜尋。當消費者記憶里的信息不夠充分或信息之間有沖突時,消費者就會借助外部信息搜尋行為,以獲得支持決策的信息。

網上信息搜尋屬于消費者外部搜尋的一部分,對于整個購買決策過程都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網絡團購消費者而言,網上信息搜尋更是購前外部信息搜尋的重要部分。與傳統信息搜尋相比,網上信息源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更新迅速、廉價共享等優點,但也存在分散、無序、缺乏組織、良莠不齊等問題。因此對于進行網上信息搜尋的用戶而言,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用戶注意力的缺乏和紊亂,分散無序的信息增大了信息用戶搜尋信息的時間成本,網上信息搜尋對信息用戶的搜尋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3 影響因素與研究假設

在國內外有關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行為的研究中,多數都以探究影響其行為的主要因素為研究重點。近年來,有關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影響因素的研究也成為消費者網絡信息搜尋行為研究的熱點。

國內學者唐亮等人[3]將影響網絡消費者信息搜尋行為的因素歸納為主體因素、系統因素、環境因素三方面,并將網絡用戶信息搜尋行為的全過程分為需求分析階段、選擇搜索引擎階段、瀏覽結果階段、過濾信息階段4個主要階段,由此分析信息搜尋行為過程不同階段中各方面因素所起到的不同程度的作用。孫曙迎和徐青[4]則把影響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的因素分為搜尋因素和網絡因素兩大類,搜尋因素包括產品涉入、知覺風險、產品知識、購買經歷、時間壓力、傳統信息源的使用,而網絡因素則分為網絡使用頻率、網絡搜尋能力感知以及網絡搜尋收益感知。

可見,網絡消費者購物決策前信息搜尋的整個過程非常復雜,影響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在過去的研究中,國內外學者運用了大約60個可能影響消費者信息搜尋的變量來進行研究,其中時間因素、知識與經驗、感知風險、搜尋收益這4個方面,是被不同時期學者研究較多的因素。

美國經濟學家Stigler[5]在消費者信息搜尋的研究中提出,網絡消費者的搜索成本主要是時間成本。很多研究者以多種產品作為調查對象,將搜尋的成本作為變量進行實證研究,其研究結果均顯示了時間因素影響的顯著性。對于網絡團購消費者而言,由于大部分信息搜尋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的,所以金錢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時間成本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除此之外,面對網絡中的海量信息,搜尋過程的精力成本以及為了搜尋信息而放棄的機會成本都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Park和Lessing[6]的研究表明,主觀知識不僅取決于消費者確實知道什么,還取決于消費者對其儲存在記憶中信息的一種自信,這種知識與經驗作為消費者進行內部信息搜尋的依據,對外部搜尋有著重要影響。積累了較豐富的網絡團購經驗或對相關產品服務較為熟悉的消費者一般會充分利用記憶中現有的知識經驗,較多地進行內部信息搜尋,而減少外部信息搜尋努力。

哈佛大學的Raymond Bauer[7]首次將感知風險的概念引入營銷領域,用以解釋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和購買行為。他認為消費者的任何購買行為,都可能無法確知其預期的結果是否正確,而某些結果可能令消費者不偷快。所以消費者購買決策中隱含著對結果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也就是風險的最初概念。消費者產生感知風險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足或者缺乏經驗,感知風險會刺激消費者的外部信息搜尋活動,當消費者感知到的風險越高的時候,他們進行的外部信息搜尋就越多。

美國學者David[8]提出了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 該模型認為人們對信息技術的知覺有用性和知覺易用性會對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產生正向影響。網絡信息搜尋收益感知是知覺有用性的反映,是指消費者相信進行信息搜尋可以對購買決策有所幫助的程度,而網絡信息搜尋能力感知則是知覺易用性的反映,指消費者相信自己能夠不需努力地在網上找到有用信息的程度。基于TAM理論,可以推測,消費者網絡信息搜尋收益感知和搜尋能力感知會對消費者網絡信息搜尋努力產生正向影響。

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將影響團購消費者網絡信息搜尋行為的因素歸納為搜尋能力、搜尋收益、感知風險、搜尋成本、知識經驗5個方面進行研究,并提出了5個相關假設。

假設1:搜尋能力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正相關。

假設2:搜尋收益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正相關。

假設3:感知風險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正相關。

假設4:搜尋成本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負相關。

假設5:知識經驗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負相關。

4 問卷調查

4.1 調查對象

據CNNIC的《2011年中國團購用戶行為調查報告》顯示,團購用戶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0-39歲,占整體團購用戶的73.5%。從團購用戶的職業來看,則以白領群體為主,達到29.4%,其次是學生群體,占21.7%,其中團購的學生用戶主要是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而廣大的中小學生對于團購的使用率則相對較低。可見,白領群體和高校學生群體是最具有消費需求但是消費實力相對不足的群體,該群體的網民對能節省資金、新奇時尚的消費方式的接受程度明顯更大,因此成為了網絡團購的主力軍。因此,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選定高校學生和白領群體,面向廣州大學城的高校和廣州部分中小企業發放問卷進行調研。

4.2 題目設置

問卷題目由兩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消費者基本信息,包括團購類型、團購經驗以及團購決策過程中的網絡信息搜尋程度,這部分題目主要用以了解消費者團購過程中的信息搜尋努力和知識經驗;第二部分為消費者評價信息,包括對自身的網絡信息搜尋能力、信息搜尋收益、團購風險感知、信息搜尋成本4個方面的評價,每一方面由三道題目構成,采用7級李克特量表反映被調查者對題目所陳述內容的態度及強弱程度。

4.3 數據分析

筆者通過互聯網發放電子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283份。

通過統計問卷中各類型團購商品或服務的數量以及購買決策過程中進行網絡信息搜尋時間大于1小時的數量,得到二者的百分比,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到,戶外類團購消費者中花了超過1小時進行網絡信息搜尋的消費者最多,所占比例高達93.5%。其次是保健類團購消費者,比例達89.3%;餐飲類、娛樂類和教育類較為接近,分別占70.9%、66.7%和63.6%;實物類團購消費者比例最少,僅占實物類全部消費者數量的29.6%。

圖2是在統計了各類型團購商品或服務數量以及信息搜尋過程中訪問過的網頁選擇“較多”以上(含“較多” )的數量后,對二者的百分比所進行的排序。

消費者在信息搜尋過程中訪問過的網頁數量,是消費者在信息搜尋中所花費精力的反映,與消費者在信息搜尋中花費的時間共同構成了衡量消費者信息搜尋努力程度的兩個方面。從圖2中可以看到,戶外類團購消費者中訪問較多網頁進行信息搜尋的消費者比例仍然最高,在所有類型中位居第一,保健類緊隨其后,娛樂、餐飲、教育都比較低,實物類的百分比同樣是所有類型中最低的。圖2所示的統計結果與圖1所反映的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單從團購類型來看,戶外類和保健類團購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的網絡信息搜尋努力程度很高,相比較而言,餐飲類、娛樂類和教育類消費者的網絡信息搜尋努力程度較低,而實物類團購則最低。

為檢驗搜尋能力、搜尋收益、感知風險、搜尋成本、知識經驗5個因素對各類型團購消費者決策過程中網絡信息搜尋的影響,筆者將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對問卷反映出來的信息搜尋努力程度分別與5個因素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利用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借助統計工具SPSS測定其相關性。

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搜尋能力的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戶外類團購相關系數為+0.660,保健類團購相關系數為+0.706,餐飲類團購相關系數為+0.832,娛樂類團購相關系數為+0.821,教育類團購相關系數為+0.763,實物類團購相關系數為+0.701。可見在各類型團購中,消費者的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搜尋能力都較為相關,且顯著性檢驗值小于0.01,說明兩個變量的相關關系顯著成立。因此,搜尋能力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正相關,假設1成立。

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搜尋收益的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除保健類團購外,其他類型檢測所得的顯著性值均小于0.05,且相關系數均大于0.6,說明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搜尋收益兩個變量較為相關,且相關關系在0.05水平上都顯著成立,而保健類團購顯著性值大于0.05,兩個變量的相關性不顯著。因此,假設2搜尋收益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正相關在除了保健類團購之外的其他類型中成立。

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感知風險的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保健類和戶外類團購的顯著性值小于0.01,且相關系數分別為+0.827和+0.802,說明在這兩類團購中,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感知風險高度相關并顯著成立,而娛樂類和餐飲類的顯著性值大于0.05,兩個變量的相關關系不顯著。教育類和實物類顯著性值均小于0.05,相關系數分別為+0.679和+0.614,兩個變量比較相關。因此,假設3感知風險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正相關在娛樂類和餐飲類團購中不成立,而在保健類、戶外類、教育類及實物類中都成立。

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搜尋成本的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在所有團購類型當中,保健類和戶外類團購的顯著性值大于0.05,其他4種類型的顯著性值都小于0.01,且相關系數的絕對值都大于0.8,說明在除了保健類和戶外類的其他團購類型中,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搜尋成本兩個變量都高度相關并顯著成立,因此假設4搜尋成本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負相關在保健類和戶外類團購中不成立,在餐飲類、娛樂類、教育類、實物類中成立。

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知識經驗的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在所有團購類型當中,顯著性值都大于0.05,說明網絡信息搜尋努力與知識經驗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不顯著,因此假設5知識經驗與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負相關不成立。

5 結 語

通過對購買了各種類型產品或服務的網絡團購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既證實了一些與假設相符的結果,也發現了一些與原先的預想有所出入之處。

在所有團購類型中,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能力對其搜尋努力有正向影響,與原先的推論相符。搜尋收益、感知風險、搜尋成本對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的影響情況因團購類型而異。而團購消費者的團購經驗及對所團購產品或服務的知識與消費者的網上信息搜尋努力在統計上沒有顯著的關系。網絡團購不像其他網上購物方式那樣具有較為固定的商家和產品來源,也即不管是提供團購的商家還是其產品或服務,都在迅速地更新變化,具有很強的動態性,消費者以往的購買經歷和對產品服務的了解往往不能為新的購買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本研究的樣本主要來自高校學生與企業白領,未能完全反映整個團購市場消費者的特征,同時也忽略了年齡、職業等變量對網上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另外,本研究采用一般的問卷調查方法獲取數據,被調查的團購消費者在完成問卷過程中主要依靠回憶,由于消費者的網絡行為往往存在一定的隨機性,所以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也有待提高。期望此實證調研能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鑒,并拋磚引玉,引起更多對于團購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行為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Anand K S, Aron R. Group buying on the Web: A comparison of price-discovery mechanisms[J]. Management Science.2003,49(11): 1546-1562.

[2]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Consumer behavior[M]. Chicago: Dryden Press,1986.

[3] 唐亮,張結魁,徐建華. 網絡消費者信息搜尋行為研究[J].圖書與情報,2008(2):40-43,74.

[4] 孫曙迎,徐青. 消費者網上信息搜尋努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07(13):32-37.

[5] Stigler G J.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1,69(3):213-225.

[6] Park C W, Lessig V P. Familiarity and its impact on consumer decision biases and heuristics[J].Journal of Marketing,1981, 50(4):135-145.

[7] Bauer R A. 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C]// Hancock R S. Dynamic Marketing for a Changing World. Proceedings of the 43rd 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60(7):389-398.

第8篇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范文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并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占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于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游,穿著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愿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于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 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群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游、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于玩樂。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盡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圣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余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于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于開學第一月就成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 X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細致地了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于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太原師范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占據了更大的份額。

第9篇

最新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著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那么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盡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游、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游”,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 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最新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并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占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于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游,穿著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愿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于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19 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群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游、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于玩樂。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盡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圣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余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于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于開學第一月就成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最新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 X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細致地了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于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太原師范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占據了更大的份額。

第10篇

一、課題來源

在我國,受網絡影響最深、最廣的莫過于有較高文化層次的大學生,作為最先接受新技術的群體,大學生對電腦和互聯網更是情有獨鐘據CNNIC于2008年1月的《第二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示,我國網絡購物者從年齡來看以18~24歲的為最多(43.6%)。而從網絡購物者的文化程度來分析,上網購物的大學生已經達總數的49.3%。

作為“高觸網”的大學生,隨著網絡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他們為網絡購物群體中的主體。伴隨著大學生這支網購主力軍網上血拼后涌向大學校園的,是每天成千上萬個快遞包裹。出于校園管理和安全方面的考慮,不少高校都作出規定,禁止快遞員入校送貨,因此,大門外堆積如山的包裹、在地攤中“大海撈針”般尋找包裹的學生幾乎已成為一些校園的門口一景。學校門口總是會有很多快遞員來收、發快遞包裹,擠滿了學生,而這個時間往往又是人流高峰期,所以很容易造成交通上的擁堵。校門外每天亂糟糟的快遞包裹成為高校管理的一大難題。

面對學生說起遇到拿快遞的麻煩事,也是滿肚子牢騷:收到短信或電話就不敢出去辦事了,必須乖乖準時去取。碰到上課考試就更不能按時拿到包裹,而且快遞公司的人還不高興,遇到包裹多的時候,還有可能發生丟件的事情。

基于這樣一種思考,我們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期了解當代大學生包裹處理的主要特征,如何解決快遞公司點多而雜、不穩定性大、宣傳力度不足的情況,以及同學們取貨時間緊的問題。提高快遞公司送貨效率以及提高快遞公司的利益,方便學生退換不滿意的網購物品,使大學生更多參與進網上購物之中,更輕松、更方便、更隨時的收發自己的包裹,讓網上購物更進一步深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之中。因此我們準備在校內成立“大學生包裹收發站”。

二、預期目標

將大學生包裹收發站作成一個產業化、規模化的公司,提供給大學生優質的服務,方便快遞公司收發貨物,提高快遞公司送貨效率,方便學生隨時收發包裹,以獲取利潤的最大化。(可逐漸建設為智能化的包裹收發站)

三、項目實施方案

1.在西安市范圍內做一個市場調研報告,調查各大高校大學生的網購情況以及快遞公司運行經費情況,評估其可行性;

2.在確保快遞公司自身有最大利益化的情況下,與快遞公司達成協議;

3. 協議達成后,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和運行程序(如:中午12:00-13:30,下午5:30-6:30、晚上9:00-10:00,送貨方式:上門取貨,送貨上門);,組織人力、物力,確保包裹到達后能有序的簽收和發送;

4. 在本校成立“大學生包裹收發站”,并在本校的網站上以及宣傳欄里做一定的宣傳;

5. 確保將包裹安全的接收到“大學生包裹收發站”;

6. 本站組織人力、物力,確保包裹到達后能有序的簽收和發送到同學們的手中;

7.在本校包裹收發站運行成功的情況下,選擇2-3所高校作為試點,聯系其高校的創業協會或其他社團,創立更多的“大學生包裹收發站”;

8. 逐漸推廣至全市全省以及全國各大高校。

四、市場調研評估運行情況

1.調查方案

1.1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查,了解并尋求大學生購物的趨向以及大學生的購物標準等問題。

1.2調查方法:

通過口頭詢問,訪談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1.3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包括大專、本科生、研究生)。

2.調查結果

2.1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各特征分析

2.1.1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性別特征

經過調查,發現進行網絡購物的男生略多于女生,男生運用網絡的頻繁程度明顯高于女生,對于一些網絡知識的了解程度也好于女生,這可能是導致進行網絡購物的男生多于女生的原因之一。

2.1.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年齡特征

現今,大學生的年齡一般集中在18~24歲的范圍內,而18~22歲居多。經過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進行網絡購物的人數要多于大一、大二,并且網絡購物的次數同樣要對于低年級。因此可以看出,網齡于進行網上購物同樣有著一定的影響,高網齡的人群同時也是進行網購頻繁的人群。

2.1.3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支付力特征

大學生的基本生活花費大都是來源于家庭的供給,因此,大學的消費水平也必須與其家庭情況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費基本上都是集中于600~1500之間,過高或過低的人只占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備的一些花費外,才會去考慮進行一些額外的消費,網上購物相比較市場而言價格較低,這就更加證明了學生的消費主要來源于網絡。

2.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原因分析

2.2.1不嘗試網絡購物的原因

調查顯示,沒有嘗試網絡購物的大學生,其不選擇網絡購物的原因并不是不會,或是對網絡購物了解的比較少,多數原因集中于其對網站的不信任,怕受騙上當,質疑網絡的安全性,擔心網上付款環節等。而質量、信息搜索以及訂購等都是在消費者進行的時候才能切身體會的。因此,諸多原因的存在讓很多人不愿意嘗試進行網絡購物。

2.2.2進行網絡購物的原因

通過訪談,多數有過網絡購物經歷的人表示,他們選擇網絡購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時效性、便利性、價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樣性。大學生選擇網絡購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網絡購物更方便,更能夠節約成本,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商品信息。

3.大學生對購物網站的選擇

3.1獲知渠道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獲知購物網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過朋友介紹、網站介紹、網上廣告、網絡連接、電視報紙雜志廣告等。大學校園中,人口比較密集,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年齡比較相近,所以消費趨向也比較相像,使得大學生消費時,在室友、同學、老鄉、朋友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從眾的行為。

結論

1.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潛力巨大

雖然經濟條件約束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無法開展更多的網絡購物活動,但進入社會后,他們將成為中高收入的人群,其購買力也將有所提高。因此,大學生的購買力不能僅是局限于他們目前的實際購買量,而應該將目光集中于其終身價值,固定的收入將提升他們的消費力,他們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潛力是巨大的。

2.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市場已形成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已經普及,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一般為1~5小時,多數人對于網絡依賴性較強。而在網絡購物的人群中,大學生又占有一定的數量,學生之間的宣傳與交流必將促使進行網絡購物的人群擴大。

3.購物首選網站高度集中

大學生購物首選的網站多會集中于幾個網站,例如:拍賣網、淘寶網、易趣網、卓越網等。由于這幾個網站的知名度高、信譽度高,這就促使了大學生將購物的首選網站定于其中。較清晰的品牌意識是大學生在網站選擇方面的主要決定因素。

五、西安市高校大學生包裹使用情況問卷調查分析

為了了解高校在校大學生對快遞行業的服務的滿意度,我們調查小組對快遞行業滿意度進行調查。此次調查報告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846份,回收率84.6%。在回收的846份調查問卷中的有效問卷712份,有效率84.2%.現在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中的數據,得出大學生對快遞行業的整體評價,進而發現問題,修改大學生包裹收發站的設計做出調整,并對大學生包裹收發站的發展情況進行預測。

從上圖可以了解到,現在的學生網購人數比較多,沒有網購的人數比較少,主要是由于沒有網上銀行或者不相信網上的物品質量。網購的人數主要分布在5―10次之間,說明很多學生經常網購,但是并不完全依賴網購。

從上柱狀圖中可以看出,傳統的老品牌EMS使用率是最高的,其次是順豐速運,申通排名第三,其它的快遞企業還有中通、天天、韻達、圓通等。

大學生使用快遞的考慮因素

大學生用戶選擇的選擇方面受影響的因素是方面的,但主要有價格、服務速度、服務態度、服務個性化等因素。

①快遞服務的快速響應

快速反應性是影響快遞企業客戶最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快速反應性既給企業運營創造更大的空間,又給客戶創造時間價值,縮短客戶的業務時間,從而能獲得更高的客戶滿意度。

由調查分析得出,在企業提供上門取貨的前提下,有65%的被調查者認為企業上門取貨的速度較快,方便大學生,35%的被調查者認為所接受的企業上門取貨的服務速度太慢。從整體來看,一部分企業需要大學生將物件送至營業網點。

由調查可以看出,快遞企業的送貨速度滿足大部分的大學生的送貨需求,還有些對快遞公司的送貨速度不夠滿意,快遞公司從送貨速度上是滿足了大部分顧客。

②快遞費用

快遞費用是繼服務速度之后第二大影響大學生滿意的因素,大學生在愿意支付的成本范圍內希望能得到更高質量的服務,因此,成本是反映大學生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一般物件,快遞企業的收費主要集中在10到20元的區間上,而一般的個人用戶近七成的人認為現階段的快遞服務價格適中,認為稍貴的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的百分之二十,總的來說,顧客普遍接受其服務的費用。僅有百分之五的人認為所支付的成本比較便宜,也就是說,大部分人認為所支付成本尚有一定的縮減空間。

③快遞選擇用途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大學生快遞選擇中,網購占據大半的市場份額。而且其中多是大學二年級及以上的同學,郵遞包裹和收發文件也擁有39%的市場份額,還有稍許其他的選擇業務。總的來說,網購快遞的業務應該成為快遞公司需加強重視。

3.總結

通過的調查,對于數據的統計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快遞成本基本在顧客預期接受的范圍之內,但是還有壓縮的空間。根據問卷的數據可以看出,當前覺得快遞費用需要改進的比例則超過6成,高居快遞行業多個需要改進項目的首位,快遞費用的適中程度仍然偏向稍貴,相對顧客而言,要真正滿足顧客對快遞成本的要求,快遞費用仍然有需要壓縮的空間。

2.快遞企業單方面追求快遞速度的高效性,容易忽略了在售后服務的響應速度。根據數據可以看出,快遞速度在令人滿意的快遞指標評價中占五成以上,是眾多評價指標滿意度最高的,但是,在調查過程中,關于貨損貨差的理賠問題的處理反應速度較慢,經常出現拖款甚至把責任推向顧客一方的現象。所以,在快遞的快速響應性方面,高速的送貨速度以及拖拉的售后服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容易造成大學生滿意度降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3.服務態度不盡人意,專業化水平不高,投訴率偏高。從綜合數據不難看出,快遞服務的幾大重要的指標“服務效率、服務質量、服務人員的個人素質、貨物實時跟蹤”都需要改進的比例都超過五成或者接近五成,綜合服務專業化程度還不能滿足顧客消費需要成為了投訴率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4.鑒于以上結論,我們“大學生包裹收發站”在實現快遞費用的精簡、服務態度的提高、處理投訴和售后相關服務的效率以及速度與質量雙保證的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而立足于大學生,切身體會其客觀需求與主觀愿望亦使得“大學生包裹收發站”在后期運行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其整體質量以及成果,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

六、營銷方案

1.與快遞公司的協商談判關于可行性、安全性等問題;

在初期的調研中,經過與多家快遞公司的交流,依據其與其他單位合作或依靠自身派送過程中出現的可能性問題進行了協商,并以一定的試運行期為限,通過為其免費配送和收件,力求以零失誤贏得認可,為后期合作鋪墊道路。主要在包括了價格、物流走向、貨物數據整合以及快遞公司監督等方面進行了協商談判,就多項內容與快遞公司達成了一致協議,使得項目本身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另外就實行合作后的更多方面的可能性問題,提前進行溝通,以達到后期的雙方互信與雙贏合作。

2.收發室的確立問題

在校園內宿舍樓或后勤工作區租一間工作室,裝修的簡約,簡單,大方,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以暖色調為主,針對大學生,可以選擇符合大學生生活特色的元素投入,打造一個溫馨而不失現代氣息的包裹收發站。

3.工作人員的安排問題

工作人員主要以勤工助學的形式招聘學生,基本內容主要需要管理好物流網絡系統,在前線快遞公司區域件到達后安排自己人手分件為小區域派送,做好網上派收記錄,另外,在此前提下,要開發校園網域性業務,做好財務進出帳單。在物流量較大的時間段,可以實行按校園區域或宿舍樓定點收派件,妥善安置取件時間,以期避免校園收發件的滯后性等問題的出現。

在以上階段,均需按照實際情況進行人員分配,并對各崗位實行責任監督,以確保整體流程進行的順利。

七、營銷結論

目前部分學校一般有兩三處快遞收發點,基本都是設在洗衣房、書店、報刊亭。而且每家只一家快遞業務,各家分布較為分散,學生收發件還是不方便。每所高校的學生數量都逾萬,據調研每日進出校園的的快遞量近800份。但仍呈供出快遞服務不應求的狀態,代收包裹一般解決的僅僅是三分之一的快遞量。而且一般代收快遞接收點的共同特點是都把快遞收發作為“副業”、儲存面積小、領取快遞時間安排較為集中、貨物安全無法保障,任然和快遞公司基本一樣,只是取快遞的地點發生了變化。

為了達到項目計劃目標,“大學生包裹收發站”必須在做好大學生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就快遞、包裹等的收發條件和目前市場的走勢進行確定性分析和研究。收發站可以采取試運行、特色推廣等等新型模式進行擴大化的宣傳推銷,借助其“服務大學生”的定位把自身打造成一個擁有巨大信譽度的品牌,輻射周邊市場。

根據調研分析,目前大學生包裹收發站的開發建設市場占有份額為:

1.戰略核心型市場---本校大學生網購人群主體,份額占80%;

2.重點發展型市場---周邊相關服務單位人員或者居民,份額占15%;

3.等待開發型市場---特殊可抵達區域,份額占5%。實現項目的完成和推廣。

意義:

借助“大學生包裹收發站”項目的籌備、投入和開展以及日后投入運行的過程,提高自身對自主創業的適應研究能力,在此基礎上,就個人發展和團隊建設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解決校門外每天亂糟糟的快遞包裹堵塞校門,為學校的形象做出了一定貢獻;

解決學生碰到上課、考試、外出不能按時取包裹的困惑;減少丟失包裹的比例,減少糾紛;

第11篇

關鍵詞:網絡購物;大學生;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1日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有著良好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網上購物是一種新型的購物方式,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的較快,是網絡購物的活躍分子,本文主要以駐保高校大學生網絡購物的現狀及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因素展開分析。

二、網絡購物流程

以電子商務為中心,通過網絡營銷、商品采購、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安全支付、消費者等,形成網上購物的重要環節。

網上購物系統:

選擇商品:消費者-銷售網站-感興趣的區域-將喜歡的商品加入購物車-比較同類商品和評價

成訂單:給定各商品數量、確定送貨地址、聯系人、聯系方式、收貨時間

支付結算:在線支付,離線支付:貨到付款,消費者-廠商-供應、配送單位-消費者。支付系統:電子錢包-認證中心-銀行-商家-消費者。

配送中心:配送系統將商家訂單中的送貨信息統籌安排,生成送貨單發給配送單位,由配送單位將商品發送給最終用戶,完成購物。

三、大學生網絡購物分析

(一)網絡購物基本情況。從調查結果顯示:網絡購物的群體特征:98.1%的同學進行網絡購物,其中網絡購物的男生占30.8%,女生占67.3%;網絡購物的年級u(大一)>u(大二)>u(大三),從調查結果來看,女生網絡購物的熱情高于男生,大一的同學初進大學對新鮮事物的渴望欲大于大二、大三的同學們。

網絡購物選擇的原因:網絡購物的優點:u(省時省力)>u(可供選擇的商品種類多)>u(價格便宜)>u(可以進行價格比較);促使網絡購物的因素:u(“雙十一”一類的購物節促銷活動)>u(店家不定時推出的優惠短信或郵件的影響)>u(微博、電視等第三方平臺的宣傳)>u(其他)>u(為了滿足滿減活動進行湊單)。

網絡購物的主要平臺,如表1所示。淘寶是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最主要平臺,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是主要平臺,這些平臺各有自己的優點,大學生會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購物平臺。(表1)

網絡購物主要購買的商品,如表2所示。書籍(課外書、輔導書)、期刊、服裝、鞋帽、零食、日用品(化妝品、洗衣液等)、數碼音像制品(手機、電腦)、在線充值、網上購票、教育服務等,是大學生網購的主要商品,其中衣服占87.62%,鞋帽占59.05%,護膚品、食品類均占到30%以上。(表2)

從半年的消費額、購物次數及對產品價格的期望來看,大學生網絡購物半年的消費總額主要集中在300~600之間,購物次數主要集中在6~12次,對價格的要求約為實體店的1/2到2/3。

(二)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因素。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電子商務發展越來越好,網上購物作為一種新型的購物方式,越來越流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通過調查顯示影響大學生購物的因素主要有:價格79.5%,銷量70.48%,好評率84.76%,客服的態度35.24%,是否包郵47.62%,是否有優惠券18.1%,店鋪的級別20.95%,主圖的美觀度20%,與之合作的物流10.48%,品牌效應26.67%,下面從兩個方面分析影響大學生購物的因素:

1、影響大學生購物的積極因素。通過調查結果顯示,網上購物具有時效性、便利性、價格便宜、商品的多樣性等優點,具體包括:(1)相對實體店網上產品新穎,實體店的款式少選擇單一,網絡購物可以去多個商店觀看,產品上市及時、緊跟時代的潮流,有助于大學生有更多的選擇;(2)網購給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校期間沒有更充裕的時間去逛街,而網購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閑暇的時候通過手機便能解決對產品的需要,打開APP或者網頁就能滿足購物需求,方便快捷;(3)大學生網購還會考慮產品的價格,同樣的商品網上的價格會比實體店便宜,而且可以在網上不同商店進行對比,通過客戶的評價綜合考慮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4)隨著網上購物的不斷發展,網上不僅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而且可以買到實體店難以找到的東西,給生活帶來了便利。網上產品日趨多樣化,品牌多樣化,無地域、無國界滿足了對特殊商品的需求,促進大學生網上購物;(5)店鋪的優惠政策,促銷手段、優惠券或打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學生的購買。

2、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的消極因素。通過調查顯示,網絡購物也有一些消極作用,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有以下幾個方面:(1)產品的價格是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的主要因素,大學生作為消費者,無論從半年的購買次數,還是從半年的購買總額來看,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受到限制,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2)產品的質量、商家的信譽,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產品的質量始終影響購物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希望在省時省力的同時收到質量好的商品,收到的商品不是商家所描述的,賣家與買家對產品所述差別較大,購買的商品沒有預期的質量好,影響購物的積極性;(3)網絡購物客服的態度,有些客服不能做到消費者至上,不及時回復信息,及時回復的態度也不好,良好的網絡交流環境有待提高;(4)物流是影響網絡購物的重要環節,有的物流不僅速度慢而且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時,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欲望。

大學生進行網絡購物時會考慮產品的價格(是否有優惠券或打折)、銷量、質量(品牌效應)、店鋪的級別、好評率、客服的態度、是否包郵(運費險)、物流的速度(合作的物流公司)。

四、對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建議

針對大學生購物現狀及影響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因素對大學生網絡購物提出以下建議:(1)商家可以就大學生對價格的敏感,制定專門面向大學生的產品,促進大學生的購買力,達到薄利多銷的效果;(2)商家必須保證產品的質量,是促進購買力的重要保障;(3)提高購買環境,客服作為消費者了解商品的重要途徑,應當提高客服的素質,有利于促進網絡購物的發展;(4)提高物流的速度,保證運輸過程產品的質量,能有效提高購買力。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網絡購物比較普及,而且購物平臺種類較多,涉及到的產品種類較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大學生網上購物主要求其樂,獲得對需求商品更加豐富的信息,便利性好,節約成本、時間,符合大學生的需求。同時,大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大學生大多數群居,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大學生熱衷于微博、微信、手機APP等,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廠商的優惠活動。大多數大學生對價格的要求比較敏感,在各廠家促銷的時候,網購次數和消費額比平常更多,購物行為更頻繁。

主要參考文獻:

[1]楊璐,李俊,趙秋實.大學生網絡購物行為調查與分析――以青島農業大學為例[J].現代商業,2014.16.

第12篇

高中生社會調查報告模板一一、 調查時間:**年8月

二、 調查地點:xx市各大超市

三、 調查對象:各超市店長及消費者

四、 調查方法:實地考察及問卷調查

五、 調查小組:xx

六、調查小結:

(一)經營者部分

1、規模比較:調查的幾家超市中25%為 小型居民生活型超市,50%為普通綜合型超市,25%為大型超市。

2.管理方式比較:100%對員工進行定期培訓和考察,具備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3.經營策略:市場調查結果顯示:①地理位置:25%處于交通要道,25%在居民區附近,50%商業區附近。②超市形象:50%具有人工儲物部和自動儲物柜,50%只有人工儲物部。75%有休息長凳,25%無休息長凳(小型居民型超市)。100%店內有音響設備,有購物音樂。100%有清晰的購物區招牌。75%購物設備單一,25%有多種類的購物籃﹑購物車,方便各類消費者。③服務:100%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考察。75%注重責任心(小型超市和普通綜合型超市),25%注重導購力(大型超市),50%注重親和力(小型和普通綜合型超市),0%注重信息素養。④宣傳:75%利用報刊式廣告宣傳過,25%沒有(小型超市)。

4.金融危機的影響:①營業額:50%下降(普通綜合型超市),50%不變。②下降的原因:100%認為家居生活用品和休閑娛樂用品銷量下降。③不變原因:100%認為良好的信譽使得消費者在物價上漲的時候愿意選擇他們。④采取的促銷手段:100%特價商品,25%購物贈禮或抽獎(大型超市),50%提供貴賓卡會員卡來刺激消費(普通綜合型超市和大型超市)。

綜上所述,由于大型超市貨物種類齊全,可滿足廣大消費者需要;小型超市貼近人民生活,經營的商品以生活必需品為主抗風險能力較強。所以,金融危機對其影響并不大。而普通綜合型超市沒有主要銷售的產品,此時就很難均衡盈虧。對于金融危機,供給量增加需求量減少的狀況,商家都選擇價格為主的促銷手段來吸引顧客,基礎雄厚的大型超市會有購物贈禮或抽獎的輔助手段來刺激消費,為其增光不少。這里特別要提的是發放貴賓卡和會員卡的促銷手段(尤其是團購),這樣可以吸引固定的消費群體,這個固定的消費群體,可以成為商場生存的基本保障,也使得進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減少庫存量,增加流動資金使用量,算是不錯的促銷手段。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建議小型超市加強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適時的搞一些購物活動;普通綜合型超市可以在這段時間突出糧食、油等生活必需品的買賣,注重宣傳,增加固定消費群體數量;而大型超市在店員的態度上多下功夫。此外,各超市都應注意培養店員的信息素養,把握消費者心理,這會增強超市的運營效果。

(二)消費者部分

我們采用了觀察法和訪談法,隨機選取了各超市的消費者為被試。被試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個別訪談的被試,共30人。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37%的對象去超市主要購買的是生活必需品,購買居家用品類的占4.3%,近58.7%的對象是會在超市購買副食。

在眾多的因素中,地理位置(柱狀1)占33.3%,商品多樣化(柱狀2)占22.2%,價格(柱狀5)占17.8%。說明當消費者選擇超市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地理位置和商品的種類與價格因素,交通方便,物美價廉,自由選擇是消費者所希望的。在我們的調查對象當中,多數人都認為影響他們選擇在附近超市購物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位置,例如xx百貨超市臨江分店相對于調查的對象而言,交通十分方便(位于交通要道),最后,環境衛生僅占4.4(柱狀6),說明它并不是影響調查對象選擇超市的最主要因素。

根據回收資料,在個別訪談的基礎上,我們發現了個別超市存在的問題。

超市經營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包、停車等不太方便;在非食品類區,尤其是化妝品區,工作人員過于熱情,大大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甚至讓不少人選擇繞道而行;收款時往往會遇到各種問題(貨品價錢有偏差、柜臺暫時沒有零錢,找的錢有缺損等等);有些商品的價格略高于其他超市,致使顧客對該超市的信心有所下降;比較注重衛生的食品類未嚴格整理;超市內的商品的擺放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有些商品擺放不合理,不方便他們的選購;員工素質有待加強,部分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有問題,有的冷漠以對,有的甚至輕視消費者,尤其是收銀員的服務態度差和速度慢,甚至結帳時候算錯;促銷手段單一(未充分利用廣播等資源);保鮮食品未做好適當措施,如面包、水果等。

提高超市經營效益的對策建議:實行明碼實價,價格合理;做到“服務周到”,要求員工真正地做到“顧客就是上帝”;保持良好的購物環境,管理規范;科學合理地擺放商品,更加方便顧客選購不同的商品;對于商場內播放的音樂,應在多數時間里播放產品相關信息和促銷信息,其余時間應該播放一些悠揚動聽的音樂,讓消費者更舒暢地購物;應讓廣大消費者無償地得到超市定期提供的商品信息。

總之,超市經營者應該在把握不同消費人群消費特點的基礎上,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使得企業能夠健康、持久的發展。調查反饋的信息,揭示了一些需要引起超市經營者重視的細節。本次調查顯示,顧客在超市選購商品時最看重的因素依次為:交通因素、商品多樣化、價格、商品的品質、情感因素、環境衛生、服務。其中,服務居于末尾,說明這個問題是超市普遍欠缺的。超市購物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自選,為顧客提供的服務是有限的。這時促銷員、收銀員和場內服務人員的作用就凸現出來了。在找不到商品時,或者是找不到價簽或遇到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時,顧客就需要得到場內服務人員的幫助;在選購新品牌和有新功能的產品時,顧客就需要促銷員的介紹。收銀員是顧客消費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它對顧客的情緒和滿意度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調查顯示,收款臺是顧客對超市服務最不滿意的地方,收款排隊等待、收銀員態度不好和掃描設備問題而耽誤時間是影響消費者購物情緒和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從經營者角度看,他們無疑應該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特點,對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費者,在經營策略和企業管理上應該有所變化。與女性消費者相比,男性消費者具有較強理智性、自信性。他們不愿“斤斤計較”,購買商品也只是詢問大概情況,對某些細節不予追究,也不喜歡花較多的時間去比較、挑選,即使買到稍有毛病的商品,只要無關大局,也不去計較。在許多情況下,購買動機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如家里人的囑咐、同事朋友的委托、工作的需要等等,動機的主動性、靈活性都比較差。而女性消費者則通常喜歡一些造型別致新穎、包裝華麗、氣味芬芳的商品。此外,她們還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觀,將外觀與商品的質量、價格當成同樣重要的因素來看待,因此在挑選商品時,她們會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樣。她們也經常受到同伴的影響,喜歡購買和他人一樣的東西。

高中生社會調查報告模板二我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只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研究:

1、我們在方 池路上,姜怡婷家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制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們在勤儉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3、延續第二項調查,我們又走訪了海鹽縣武原鎮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了解到:海鹽武原鎮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這樣計算,僅武原鎮,一天所產生的廢棄塑料快餐盒就多達1萬個左右。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閱資料,但關于“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5、我們去了海鹽縣武原鎮環衛所。環衛所的蔣叔叔告訴我們,在我們海鹽縣武原鎮,每天有300多名環衛工人為海鹽的環境衛生辛勤地工作著。在那里,我們還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為了擺脫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層存在于天空中,兩者相隔那么遙遠,怎么會有關系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并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么高的溫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于“白色污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污染”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時,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海鹽縣武原鎮,雖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污染”作著斗爭。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置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甘南县| 苍溪县| 成安县| 济源市| 临猗县| 汉寿县| 星子县| 泊头市| 收藏| 许昌市| 原平市| 榆中县| 山东省| 唐山市| 二连浩特市| 勐海县| 夏河县| 大渡口区| 海安县| 镇雄县| 南部县| 新巴尔虎右旗| 基隆市| 双鸭山市| 井研县| 顺平县| 化隆| 鄄城县| 武安市| 汶上县| 九龙城区| 彭泽县| 望城县| 勐海县| 绵阳市| 扶绥县| 分宜县| 调兵山市| 秭归县|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