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貿易術語論文

貿易術語論文

時間:2022-07-09 03:34: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貿易術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貿易術語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風險規避是出口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時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的問題,貿易術語和國際貿易風險規避有著密切的關系就貿易術語和某些國際貿易風險規避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國際貿易術語是為了適應買賣雙方相隔遙遠,分屬不同國家的特點而產生,明確了買賣雙方的責任,費用,風險,合理運用各種貿易術語來規避國際貿易中的風險是出口企業風險管理的手段之~。

一、貿易術語和貨物損失風險規避的關系

《INc0TERMs2000)中對4組貿易術語的解釋里都提到“風險在買賣雙方之間轉移,這里的“風險”指的就是貨物損失的風險,如CIF術語,買賣雙方風險轉移的界限是貨物越過船舷。采用此種貿易術語時,賣方要承擔貨物越過船舷為止的貨物損失風險。也就是說,在貨物越過船舷之前發生的全部貨物損失(包括貨物由工廠至倉庫或者碼頭的運輸過程中,在集裝箱堆場或碼頭的存儲過程中,由碼頭裝船越過船舷之前時所發生的損失)由賣方負擔。

按照賣方承擔的貨物損失風險由小到大劃分,貿易術語變化趨勢依次為Exw—FCA,CPT,CIP—FAS—FOB,CFR,CIF—DAF._DEs—DEQ~DDU,DDP。出口企業在選擇貿易術語的時候,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各種貿易術語的具體解釋和風險轉移的界限,結合貿易的現實情況,如市場情況,談判力量對比,商品性質,運輸條件等,爭取采用賣方承擔貨物損失風險相對較小的E,F,C組術語……盡量避免采用D組術語。

在保險公司承保范圍內,積極投保,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是有效地避免貨物損失風險的一種手段,如采用CIF術語的時候,賣方可以針對越過船舷之前的貨物損失風險,尤其是賣方所在地距離裝運港比較遠的情況下。在裝船前向保險公司投‘裝船前險”,也稱國內運輸險。針對裝運港至目的港航程較遠,途徑國家政局不穩,沿途海盜多,氣候變化大等情況,合理投保相應的國際貨運險,以規避貨物損失的風險。保險會增加賣方的成本,賣方在報價時,要把這塊成本考慮進去。如果客人的條件許可,賣方也可以考慮改變CIF貿易術語,改用諸如FCA,CPT或CIP,這樣貨物風險可在貨交第一承運人的時候就轉移,減少了貨物損失的風險。

二、貿易術語和貿易政策變動風險規避的關系

國際貿易顧名思義,肯定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出口企業因此必然受到國內貿易政策和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如關稅政策,貿易管制政策,貿易保護政策等,這些政策及其變化都會給出口企業帶來風險。如歐委會2009年6月3O日了關于玩具安全的新指令,新指令的條款增加到了57個,具體變化內容包括更加嚴格的安全要求,警告標識和生產者責任,產品認證程序和成員國市場監督等,如果出口企業不熟悉上述貿易保護政策變化,提供不出相關證書,其后果就是貨物進關受阻,釀成巨大經濟損失。出口企業規避政策變動風險的重點在于熟悉及隨時關注國內、國際相關貿易政策,能夠有能力對政策的變動做出相應的調整。在貿易術語的選擇時,對于DDP這樣的術語,鑒于其對賣方的超高要求(該術語要求賣方負責進口清關,要求賣方熟悉進口國清關程序和政策以及相應的變動)一般出口企業可以把它忘掉。

另一方面出口企業應該清楚在交易所采用的貿易術語下自己承擔的責任中哪些受貿易政策變動的影響較大,這種變動會導致較大風險的。如采用FOB,CIF,CNF這樣的貿易術語,出口企業必須負責出口清關,提交單據,出口企業就必須對出口許可證,配額政策,商品的檢驗檢測和認證制度及其變動很熟悉,哪些商品要許可證,哪些商品要主動配額,哪些商品要被動配額,要和不要出口許可證和配額的商品有沒有變動,申請許可證或配額的渠道,商品需要通過什么樣的檢測和認證,檢測標準和要求有沒有更新,何時提供檢測,何時能拿到的檢測報告,在哪檢測等,你不了解這些貿易管制政策及其變動,會直接影響到出口清關是否及時、客人進口清關是否順利,進而影響合同能夠順利履行安全收匯。

無論選擇什么樣的貿易術語,貿易政策對其的影響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出口企業要做到盡可能熟悉相關的國內和國際貿易政策,要注重積累和構建應對政策變動的資源,能力,渠道,比如說和客人,商檢部門,相關的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密切的聯系,政策如有變動,就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詳情,做出正確的應對之策。

三、貿易術語和價格變動風險規避的關系

出口企業簽訂貿易合同之后,從備貨到最后交貨收匯過程漫長,期間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出口企業的成交價格,最終影響訂單的利潤。影響成交價格的因素包括生產要素價格,生產資料價格、流通費用、匯率等,這些要素價格的變動都會影響出口企業品的成交價格。貿易術語是出口成交價格的組成部分,出口企業可以通過合理選擇恰當的貿易術語來規避一些要素價格對成交價格的影響,如在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比較厲害的時候或是市場好轉,出口貨物數量節節攀升的時候,國外運費也隨之頻繁變化。

出口企業如果不能正確估算運費,就可以選擇不含運費的價格術語(如FOB,FCA),把運費變動的風險轉移給買方,如在本國貨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采用EXW,FCA,CPT這類術語,可以實現相對較早交貨,相對應可以較早收匯,避免匯兌損失。在選擇貿易術語時,出口企業覺得自己不好把握某些影響成交價格的因素時,可以采用相對簡單的貿易術語,把一些不確定因素造成的風險轉移給對方,自己控制能夠控制的成本。

四、貿易術語和收匯風險規避的關系

在國際貿易風險中,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收匯風險,能否安全收匯是業務的關鍵,如何規避收匯風險成為出口企業洽談及簽訂合同時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貿易術語的合理選擇與規避收匯風險有密切聯系,以EXW術語為例,賣方在工廠(倉庫)將貨物交付給買方,即完成了交貨。收匯方法一般有發貨前付款和發貨后付款。對于發貨前付款,對出口企業來說最穩妥的做法是買方生產前支付預付款,發貨前付清所有貨款。客人一般只在最初幾單或者定單金額較小的情況下,會接受此支付方式,一旦生意步入軌道或者定單金額加大,很少有客人愿意使用此種支付方式,這占用客人資金,不利于客人資金周轉,損失利息,也不利于客人控制出口企業,如果發生一些意外變化,客人有更大余地應對。鑒于這些原因,客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要求一部分貨款放帳,這樣就會出現貨交了,款沒收齊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出口企業可以準備風險準備金,萬一剩余款項收不回來,用準備金沖抵。

針對放帳,投保信用險,投保只能是減少損失,保費高昂。如果出口企業堅持款清發貨,客人有可能以后就不再找你做了或者設置種種條件,如貨要客人的驗貨機構檢驗合格才能發貨,這種檢驗是非常苛刻和嚴格,一般都會挑出毛病,雖然這時貨物在買方手里,卻可能出現貨做出來了而客人不要貨或者要求降價等情況。這時候出口企業就極其被動。對于發貨后付款,收匯風險更大,很可能財貨兩空,沒有一種結匯方式可以說是安全,完全就看客人的信譽和自身承擔風險的能力。雖然投保信用險可以挽回部分損失,但企業要付出巨大成本。對出口企業來說采用EXW術語,雖然承擔的責任和貨物損失的風險最小,選擇這個術語出口企業擁有的貨權轉移時間最早,承擔的收匯風險最大。EXW貿易術語一般不是出口企業的選項。

第2篇

2)理論概述

3)研究方法

4)個案研究5)分析討論

6)結論

2、論文形式

1)語言

2)論文各部分的順序

3)引文形式

4)字數要求

5)定義

6)圖表

3、排版格式

1)封面

2)格式

三、附錄

附錄1-開題報告范例

附錄2-引文范例

附錄3-參考文獻范例

附錄4-封面范例

前言

我院歷屆研究生論文寫作和答辯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有關論文寫作規范的問題,近年來研究生的人數不斷增加,這方面的問題更顯突出。鑒于此,英語學院決定制定碩士研究生論文格式規范,通過科學、嚴謹、合理的研究生論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論文寫作進一步規范化,符合現行學術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論文質量和研究生培養的整體水平。

本格式規范參照現行學術論文的規范與要求,主要對論文格式予以規范,對于論文的內容結構略有涉及,但是考慮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點,在這方面不擬過細規定。這方面的知識在相關課程特別是論文寫作課程上應有詳細介紹。本格式規范包含以下兩部分:一、開題報告;二、論文。

一、開題報告

由于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并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2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參考文獻的規范見附錄3)

4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于4頁。版面格式應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項“格式”的規定。

5范例

(參見附錄1)

二、論文

1論文內容

論文的基本內容應包括:1)引論;2)理論概述;3)研究方法;4)個案研究;5)分析討論;6)結論;

1)引論

引論可以是開篇的一個獨立部分,也可以是論文的第一章,其中應對論文的論題、主旨、理論根據、研究目標、論文綱要等必要內容,做一個清楚明確的說明。

2)理論概述

這一部分是對論文所依據的理論進行的闡述,可涉及主要理論和相關理論,以及就論文所研究的問題,目前理論研究達到的程度。理論概述可以獨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論部分中,可視情況而定;

3)研究方法

和理論概述一樣,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論中加以闡述。除說明研究方法之外,還應說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適用性、必要性和科學性。

4)個案研究

這一部分應給出研究實例,實例應當是客觀的、適用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選擇的,并對選擇的方法加以說明。

5)分析討論

分析討論應當層次清晰,可以針對前述個案,也可在不需要具體實例的情況下,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6)結論

結論可以是論文的最后一章,應在結論中對分析討論及其結果作扼要的敘述,說明研究的主要發現、其理論和/或實踐意義、研究的局限、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項的順序可調整,也可把某兩項合并成一項,但是為清晰起見,章節不應過少。

2論文形式

1)語言

根據有關規定,英語學院的碩士論文一律用英語寫作,但應包含一個與英文提要相對應的中文提要。

2)論文各部分的順序:

(1)提要:中英文對應,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應列出論文關鍵詞,不少于三個;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頁。

(2)鳴謝:除向對論文有過具體指導幫助的人員致謝外,還應向論文所使用的各種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

(3)目錄:目錄應詳細,可分多級標題;為便于查閱,各級標題都應包括在目錄內;目錄后還可列有圖表清單、縮略語清單等(如果有)。

(4)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論文內容”所述的各項內容。

(5)注釋: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腳注,二者僅擇其一,不必重復。

(6)參考文獻:凡論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參考過的文獻資料均應列于參考文獻,應分別列出英文文獻和中文文獻,英文文獻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為序;中文文獻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首字母為序。各條順序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應以逗號隔開)名字、文獻名、(如系雜志,此處為雜志名,并注明第幾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譯、編輯等非原創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號注明。(參見附錄2)

3)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話,一律使用引號(引文自身帶有引號的,征引時原文引號用單引號),如果不是原話,可不使用引號,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號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發表年代、所在文獻頁碼,以便與論文末尾的“參考文獻”互為參照,明確出處。(參見附錄3)

4)字數要求:論文應不少于二萬英文詞,按本規范要求的字號行距排定后,總篇幅應在六十頁左右。

5)定義:如果使用術語和縮略語較多,并且在論文中使用這些詞語的某一規定性意義,可先將這些術語和縮略語定義或釋義。

6)圖表:如需使用圖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該圖表的地方。兩個圖表以上須編號:如表1、表2……;圖1、圖2……。如圖表過大、過多,且僅用作參考,可作為附錄集中置于文尾。

3排版格式

1)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體中文宋體字書寫,從上至下依次是:(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論文標題、(3)專業、(4)研究方向、(5)作者、(6)導師、(7)寫作時間(指論文寫作的起止時間)、(8)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論文標題視字數多寡選擇字號,其余字號應不大于三號字(參見附錄4)。緊接封面的一頁應為封面的對應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項以外,其余各項可不必完全對應。

2)格式

(1)標題:各級標題一律用黑體字。一級標題居中,二級以下各標題左對齊。

(2)正文:正文左右兩邊都對齊。

(3)頁碼:頁碼一律居中。

(4)字號字體:除封面外,論文應使用英文TimesNewRoman11號字體或其他正楷11號字,不可使用花體字;書名、文獻名等作品名稱應使用斜體字。注解用9號以下字體。

(5)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對齊和首行縮進兩種:如果采用首行左對齊格式,各段之間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縮進格式,則各段之間不空行。為節省篇幅,建議論文采用首行縮進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項,請參照“MLA格式指南及學術出版準則”第 二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__)、“PublicationManual,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論文寫作慣例。

附錄1-開題報告范例(僅供參考)

ThesisProposal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By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1Introduction

Theintentionofthisstudyistoexplorepoibleadvantages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asinitsalicationintralationpracticeandtralationanalysis.

Sinceearly20thcentury,tralationstudiesgraduallybrokeawayfromthemarginalstatuswithinotherrelateddisciplinesandestablisheditselfasanempiricalscience.Fromthenon,schoolsofthoughthavekeptcomingoutandeachclaimsitslegitimacyforexistence.Amongtheseschoolsis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DTS).

DTSaroachestralationfromanempiricalperective.Tralationisviewedtobeasocialactivityhavingsignificantimportanceinthereceivingcultureandforthetargetcommunity.Therefore,tralationisdealtwithbeyondthelinguisticrealizationandlanguagecomparison,andisincorporatedinsocialandculturalcontext.

MyattentionwasfirstdirectedtoDTSbyitspeculiarcharacteristicofoervation,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Thesubjectiswhateverhaeintralationpractice,fromthedeterminationofproectivefunctionoftralationtotheproceoftralator’schoiceofstrategies,braitormingandtherevision,tothefinalproductmakingaearanceinthetargetcommunity.

ThemethodofDTSisbasicallydescriptive.Theprescriptivetendencyandtheproblem-solutionpatternisabandoned.Tralationphenomenaarenoteddown.Withaccumulateddata,someunderlyingtruthsabouttralationwillcomeoutwhichwillprovetobeitructivenotonlyfortheoreticalprobebutalsoforaliedtralationpractice.Iwillalythisdescriptivemethodinthecasestudyofthisthesis.

AconvenienttoolhasbeensetuptoconductDTS.“Norm”isoperativeateverystageof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Function,proceandproductandtheirrelatiohipaswellareskeletalstructureofwhatcotitutedescriptivestudies.Tralationphenomenaareaccountedforwiththehelpofnorm.

ThecasetakeninthisthesisistheChineseclaicTheDreamofRedMaio.TwoEnglishversiotralatedreectivelybyYangHsien-yiandDavidHawksarecomparedandoervatioaremadeinregardtotheirtralationaroaches.

Inthisregard,myoervatioarelimitedtoseveralaects,Ihopein-depthoervationandexplanationwilldoneinlightofDTS.

2Outline

2.1DevelopmentandmajorconceptsofDTS

InthispartIwilldescribeHolms’basicmapofDTSandtherelatiohipbetweenfunction,proceandproduct.Iwillalsodiscusomeimportantconceptssuchaseudo-tralation,multipletralation,tralationese,normetc.

2.2Methodolgy

IwillinthispartdiscuthemethodologyofDTSbeforeIalythesametothecasestudyinthisthesiswithemphasistobeplacedonsemioticaroachandtheconceptnorm.

2.3DTSincontrasttoothertheories

AcontraststudywillbeconductedherewiththeobjectivetofindthedifferenceofDTSfromothertheoriessuchasequivalencetheoryandtheChineseXinDaYacriteria.Someadvantagewillpoiblybeshowninthisstudy.

2.4Casestudy

Inthispart,tralationofTheDreamofRedMaio(alsotralatedasTheStoryofTheStone)willbeunderinvestigationinlightofDTS.Tralationsamplestobequotedherewillbeselectedatrandom.

2.5Conclusion

BasedontheaboveelaborationofDTSandthecasestudy,poibleconclusionwillbeontheadvantageofDTSinecificstudyoftralation.Suggestioonfurtherresearcheffortswillbemadealso.

(Note:Whilethetopicwillremainthesame,theabovearrangementofcontentsissubjecttochangeintheproceofwriting.)

000

附錄2-引文范例(僅供參考)

“Itistherefo repointletotrytomakeTCmorescientificthanisseibleinviewofitscomplexsubject-matterandavailablemethods.Tralatingisamental,multi-factorialactivitywhichcaotexhaustivelybeinvestigatedwithinalinguisticframeworkignoringthepersonofthetralator.”(Wil,1982:217)

‘“噢,這就是恐水病吧?你們貴族圈子怎么流行起這種病來啦?真夠嗆的!費芬斯小姐,您喝點茶大概沒關系吧!”’(張南峰,1990:59-60)

附錄3-參考文獻范例(僅供參考)

Wil,Wolfram.TheScienceofTralation–ProblemsandMethods.GunterNarrVerlagTubingen,1982.

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lation.NewYork:PrenticeHall,1988.

Delabastita,Dirk.TralatingPu:AfalseOositioninTralationStudies.Target,1991(3:2):137-152.

張南峰(譯).王爾德戲劇選.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

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外語教學與研究,20__(5).

附錄4-封面范例(僅供參考)(中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論品牌名稱翻譯的特殊性

專業:

研究方向:

作者:

導師:

寫作時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學院

(英文)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PragmaticStrategies

inAdvertising:Implicatures

WangYing

Athesissubmittedto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of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第3篇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象征貨單據買賣貿易術語

0引言

國際貿易術語是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主要區別之一,是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必備的基礎知識,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多數教材都以貿易術語為第一章,大多數教師也從貿易術語入手講授這門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貿易術語不僅是重點,而且是難點。學生普遍反映這部分內容零碎、繁瑣,有一些問題不易理解、掌握,象征貨便是其中之一。

《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以下簡稱《2000年通則》)介紹了13種貿易術語,其中常用的有6種,即裝運港交貨的三種術語FOB(freeonboard).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CFR(costandfreight)和向承運人交貨的三種術語FCA(freecarrier),CIP(carriageandinsurancepaidto).CPT(carriagepaidto)。本質上這6種貿易術語都是象征貨,而以CIF和CIP最為典型。所謂象征貨是指賣方只要按合同規定,在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裝運,并向買方提交合同規定的有關單據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而無需保證到貨。只要賣方如期向買方提交了合同規定的全套單據,即使貨物在運輸途中損壞或滅失,買方也必須履行付款義務。許多學生初學時感到困惑不解:買方沒有收到貨物就付款,風險太大。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損壞或滅失,或者收到貨物后發現與合同不符,貨款已付,買方的權益如何得到保障,為了消除學生的疑問,我們必須找到產生疑問的原因加以分析,教學時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為以后章節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學生對象征貨方式理解不透的原因

1.1缺乏感性認識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購物,對賣方而言是實際交貨,而且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貨買賣,買方收到實實在在的貨物后才付款。而在象征貨方式下,賣方是憑單交貨,買方是憑單付款。買方付款時收到的是合同或信用證規定的單據,而不是實實在在的貨物。由于大多數學生沒有經歷過外貿實踐,而象征貨又與他們日常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交貨方式大相徑庭,所以缺乏感性認識,初學時要有一個理解的過程。

1.2缺乏相關知識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涉及到國際結算、國際金融、國際貨物運輸、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等門課程的相關原理和知識的運用,只有將各門課程融會貫通才能學好這門課。對于初學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難免有不解之處,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象征貨即屬于這種情況。學生在學習貿易術語時還沒有學習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缺乏保險的有關知識,影響了對象征貨的理解。

1.3缺乏對外貿易合同的總體把握一個對外貿易合同由商品的名稱、品質、數量、包裝、運輸、保險、價格、貨款收付、商檢、索賠、不可抗力、仲裁等條款組成。各條款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有些學生學習象征貨時提出疑問,如果賣方所交貨物與合同不符,卻通過其它手段取得了合同要求的單據,買方憑單付款,遭受的損失怎樣得到補償,產生這樣的疑問是由于孤立地看待貿易術語而沒有結合合同中的有關條款。

2提高學生理解象征貨方式的方法

南宋大詩人陸游有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語道破了實踐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分析原因的目的就是在教學中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消除困惑。

2.1加強案例分析在教學時教師應將實際和象征兩種文貨方式加以對比,突出強調象征貨的特點,幫助他們擺脫實際交貨方式的影晌,樹立起象征貨的意識。在具體講解時引入實際例子加以分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比如有這樣一個例子:“某外貿公司按CIF倫敦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該商品季節性較強,雙方在合同中規定:買方須于9月底前將信用證開到,賣方保證運貨船只不得遲于12月1日抵達目的港。如貨輪遲于12月1日抵達目的港,買方有權取消合同;如貨款已收,賣方須將貨款退還買方。”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這個合同的性質是否還屬于CIF合同。在分析時,教師應首先闡明象征貨的含義,即只要賣方提供齊全、正確的單據,買方不能拒收單據和付款。然后指出此例中合同規定“如運貨船只不能如期到達,買方將收回貨款”,它實際上是目的港船上交貨合同。由此看來,該合同在一些主要條款上已與CIF術語本意相抵觸,所以名義上是按CIF成交,但實質上不是CIF合同。通過實際例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象生動,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2.2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講解象征貨之前應補充貨運保險的有關知識。保險的原則之一是利益轉讓,指將保險標的的利益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可通過轉讓保險單來實現。所以在CIF和CIP這兩種典型的象征貨貿易術語中,雖然由賣方辦理保險,但屬代辦性質,賣方實際上是為買方辦理保險。買方付款時,賣方將保險單交給買方。如果在運輸途中發生了保險公司承保范圍內的風險,造成貨物損壞或滅失,由買方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買方支付貨款買入了保險單,就買入了向保險公司索賠的權利,將自己的風險轉嫁給了保險公司。所以,象征貨不會置買方于巨大的風險之中,損害買方的利益。在以后講到國際貨物保險這一章時應溫習象征貨,兩者緊密結合,相互支持,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象征貨的理解。

第4篇

[關鍵詞]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

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是面向企業培養其所需人才。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權的管理方式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準入門檻降低后,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大幅度增加。由于國際貿易特殊的貿易環境和運作慣例,外經貿業務工作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較強的專業性。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在員工招聘中傾向于錄用動手能力強、能夠直接進入業務狀態的外貿人才。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業務量不大、設崗較少,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業務量大、部門分解較細、設崗較多,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具有過硬的專門操作技能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他們的貿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出易前的準備、簽訂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出口計劃、組織貨源、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出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開展廣告宣傳、辦理商標注冊;簽訂出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貨款為核心的貨物、租船訂艙、辦理保險、出口報關、辦理保險、繕制單據、出口收匯核銷、出口退稅;必要時,還有出口索賠。

進口貿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個階段:進易前的準備、簽訂進口合同和履行進口合同。進易前的準備包括編制進口計劃、國外市場和客戶調查、制定進口經營方案、建立客戶關系、選擇交易對象;簽訂進口合同包括邀請發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履行進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貨款為核心的租船訂艙、派船接運、辦理保險、買匯、審核單據、進口付匯核銷、進口報關、檢驗貨物;必要時,還有進口索賠。

從國際貿易的進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國際貿易所涉及的業務環節非常多。因此,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該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閱讀技能、寫作技能、現代辦公設備操作技能、網上進行商務處理技能、商品檢驗技能、識別與填制外貿單證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應變能力。③專業能力,如貿易業務處理能力、外語運用能力。

2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脫節

實習是學生在系統地完成專業教學計劃所規定的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熟悉進出口業務程序的現場活動。畢業論文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學生運用所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去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撰寫畢業論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或設計工作的初步訓練。但是,由于外貿業務量大,一項外貿業務涉及時間較長,從發盤到完成業務全過程可能經歷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不同的學期,它們之間相互脫節,學生很難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這樣就造成了實習的非系統性,畢業論文選題、開題與實習脫節,難免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

2.2 專業課案例教學不能相互銜接

案例教學是把實踐案例進行處理后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案例提供的背景資料分析案例、討論案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案例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經歷一系列事件和問題,接觸各種各樣的組織場景,通過深入地研究與分析,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感覺能力和反應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各專業課任課教師均從所授課程角度出發組織案例教學,重點當然在所講課程之中,這就導致不同課程的案例很難形成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學生也很難將多門課程的知識應用到一筆業務,這樣就會造成所學知識的“無用性”,知識之間形成壁壘,很難相互銜接。

轉貼于

2.3 課程設計組織難度大

通過課程設計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也是對理論教學效果的檢驗。但是,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環節較多,如訊盤、發盤、還盤、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個環節里,又涉及貿易術語、商品的數量和品質、商品的包裝、商品的運輸及保險、商品的檢驗、貨款的收付以及索賠等。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還要聯系其他課程的知識,不容易組織。

3 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當前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應具有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的自身特點,我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制定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

我們首先對原有的時間短而又分散的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進行了整合,統一調整為四周的專業實習,將原來為期十三周的畢業論文調整為十八周,調整前后實習和畢業論文的總周數卻沒有變化。然后,在學期安排上也進行了調整: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前四周進行,畢業論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學期后四周進行,第二階段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學期后十四周進行,專業實習恰好置于畢業論文的兩個階段中間。

改革之后,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深入相關企業,選擇一筆或幾筆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畢業論文前四周的時間和寒假進行選題、開題和收集資料,從而確保論文選題的客觀性和實用性;在接下來的四周專業實習期間里,學生依據選定的論文題目和完整的國際貿易業務,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繼續在企業里進一步了解、熟悉相關的業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畢業論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學生要確定論文撰寫提綱、查閱資料、撰寫、修改、審查、進行答辯等環節。

通過實習與畢業論文相互銜接,可以使學生在實習單位親歷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開題、撰寫等環節緊密聯系實際,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2 按國際貿易業務程序統一制定案例教學方案

我們通過組織專業課教師進行共同商討、相互溝通,依據一項完整的、系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和程序,最終制定出來一套統一的案例教學方案,所有專業課的案例都按照業務程序融合在其中,確保了案例教學相互銜接,便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另外,我們學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與中國石油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相鄰,可以組織學生到遼化對其國際貿易業務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在企業進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這樣,不僅使學生對企業有更多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將各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聯系并運用到實際。

3.3 情景模擬組織課程設計

為了解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設計難以組織的問題,我們采取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情景模擬教學形式。按照國際貿易相關業務和程序要求,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職責,發給學生一些背景資料,要求學生認真研讀,也可以查找相關資料作為補充,模仿國際貿易業務的實際操作,進行模擬訓練,可以對出口報價、結算以及所涉及的單證等業務進行模擬。學生在模擬過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溝通、商討,共同理解、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和方法,學生的學習樂趣倍增。

第5篇

于陸一

(哈爾濱師范大學公共英語教研部,哈爾濱 150001)

[摘 要]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商務英語詞匯越來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實用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應用性語言。商務英語詞匯有著明顯的特殊性,本文從術語性、書面性、簡潔性等方面來闡述其詞匯的特殊性以及大學商務英語課堂中詞匯方面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商務英語;詞匯教學;特殊性;實用性;教學方法

一、大學商務英語詞匯的概念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索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詞匯對于語言,就像磚瓦對于房屋一樣重要。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借助于詞匯進行的,人類的思想交流也主要通過詞匯及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因此,詞匯教學一向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把商務英語定義為“專門用途英語”(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一個分支。“專門用途英語”分為兩類:一類是帶有學術目的的英語,指用以完成學業或進行學術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語,其學術性較強;另一類是帶有職業目的的英語,指從事某一行業工作所使用的英語。商務英語是實用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應用性語言,當然屬于后者。

二、大學商務英語詞匯的特點

商務英語詞匯不僅具有日常英語詞匯的一般特點,而且具有自身專業性的特點。本章從術語性、簡潔性、書面性等方面來剖析商務英語詞匯的特點。

(一) 術語性

術語是指某門學科中的專門用語,即在某一學科、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中的專用詞匯。商務英語屬于應用性語言學科,它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如國際貿易、營銷、經濟、物流、金融等多個領域,其中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如:國際貿易行業:import quota(進口配額),term bill(遠期匯票),Letter of Guarantee(銀行保函),Free on Board(離岸價)。經濟行業:corporate charter(公司章程),economic lot size(經濟批量),capital goods(資本貨物)。

(二) 簡潔性

商務英語最顯著的語言特點就是簡潔,防止過多的信息造成意思上的含糊不清。因此我們在翻譯時候也要力求語言的簡潔明了,這里的簡潔不是說表達更少的信息,而是要用更少的詞或句子在不損害理解的基礎上表達更多的信息,舉例說明: 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單Freight forward運費到付In your favor以你方為受益人Backlog of order尚為交付的訂單

(三) 書面性

商務文體屬于正式文體,商務文本中常常使用一些表意清楚的書面詞語。所謂的書面語指的就是“大詞”,常見于商務合同文本、法律文件、條約、公函等,以顯莊重、嚴肅。冷僻用詞代替日常用詞

例 如:The Agreement shall automatically terminate upon the bankruptcy or insolvency of either of the parties hereto.(用terminate代替end)復雜的介詞短語代替口語化介詞

例如:Cash in advance ties up the buyer' s capital prior to receipt of the goods or services.(用prior to代替before) 比較常用的書面性介詞短語有:with a view to (with the aim of), with respect to(concerning),in line with(according to),with reference to(about; in connection with),for the purpose of(for)等。

三、大學商務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

商務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交際英語,在長期的國際商務活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術語、套語與縮略語,以提高商務交際活動的效率。下面本文將逐一對其進行研究。第一,術語的翻譯方法。商務英語的術語詞匯大多是固定的,一個術語只表達一個概念,同一個概念只用一個術語來表達,往往借助商務專業詞典就能譯出。如:import quota(進口配額),term bill(遠期匯票)等。第二,套語的翻譯方法。在長期的國際商務活動中,商務英語形成了一系列的程式化用語,以提高商務交際活動的效率,譯者應牢記常用的套語。第三,縮略語翻譯方法。商務英語詞匯中存在著大量縮略語,為了準確翻譯好縮略語,譯者要參考縮略語的構成方法進行翻譯。縮略語一般采取名詞、動詞、副詞、形容詞等實詞的首字母,虛詞可以忽略。此外,譯者還應根據上下文,參考縮略詞前后搭配詞語,在句中語法功能以及所處的位置進行翻譯。

四、結語

商務英語是實用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應用性語言,商務英語詞匯也有著明顯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一方面表現在商務英語詞匯中存在著大量的術語、套語和縮略語。另一方面,商務英語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普通詞匯,這些詞的使用靈活,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或用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其表達的意義也不同。因此,對于大學商務詞匯教學,要注重生動、形象、活潑原則,力戒呆板、枯燥、乏味,通過生動的課堂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語言興趣,切實做到在正確理解詞匯和掌握詞匯的基礎上準確地把握全文,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本論文為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522130;12522148

參考文獻:

[1]Leech, G. N. 1996. English in Advertising[M]. London: Longmans.Nord, C.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段云禮,2009《實用商務英漢翻譯》[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第6篇

關鍵詞:CIP;CIF;內陸出口

中圖分類號:F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1

一、CIP與CIF的定義

CIP的英文是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CIF的英文是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保險費、運費(……指定目的港)。

二、CIP與CIF的異同

(一)CIP與CIF的相同點

1.進出口通關手續辦理。CIP與CIF術語均由賣方承擔風險和費用,申領出口許可證和其他官方文件,辦理出口海關手續;由買方承擔風險和費用,申領進口許可證和其他官方文件,辦理進口海關手續和通過他國過境運輸的手續。2.主要運費。CIP與CIF貿易術語下,均由賣方簽訂運輸合同或接受已裝船貨物合同,將貨物從指定發貨地點運送到指定地點。賣方承擔費用,簽訂由一般條款構成的運輸合同,利用通常航線和船只進行運輸。3.投保及保費辦理。CIP與CIF術語均由賣方自付費用,簽訂最低為倫敦保險協會的《協會貨物條款》(C)(LMA/IUA)運輸貨物保險合同或作用相同的其他運輸貨物險。應與資信較高的保險公司或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以有保險利益的買方或其他人為受益人,以便能夠直接向險保險人索賠。

(二)CIP與CIF的不同點

1.適合運輸方式不同。CIP術語可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而CIF術語只適用于海洋和內河運輸方式。2.風險轉移點不同。CIP術語風險轉移點在裝運地的指定交貨地點,賣方承擔在指定地點將貨物交給第一承運人之前的風險,而貨交第一承運人之后的風險則由買方承擔。CIF術語風險轉移點在裝運港船上,即賣方承擔貨物裝上指定裝運港船上之前的一切風險,而貨物裝上船之后的風險由買方承擔。3.適用的運輸單據不同。根據Incoterms2010的規定,CIP術語下,其運輸方式靈活廣泛,賣方應提交的運輸單據則視不同的運輸方式而定,如海運單、公路運單、鐵路運單、航空運單等;而在CIF術語下要求賣方需提交海運提單。

三、結合案例分析內地出口時更適合用CIP貿易術語

案例:2000年5月,美國某貿易公司(以下簡稱進口方)與我國江西某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出口方)簽訂合同購買一批日用瓷具,價格條件為CIF LOS-ANGELES,支付條件為不可撤銷的跟單信用證,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裝船提單等有效單證。出口方隨后與寧波某運輸公司(以下簡稱承運人)簽訂運輸合同。8月初出口方將貨物備妥,裝上承運人派來的貨車。途中由于駕駛員的過失發生了車禍,耽誤了時間,錯過了信用證規定的裝船日期。得到發生車禍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與進口方洽商要求將信用證的有效期和裝船期延展半個月,并本著誠信原則告知進口方兩箱瓷具可能受損。美國進口方回電稱同意延期,但要求貨價應降5%。我出口方回電據理力爭,同意受震蕩的兩箱瓷具降價1%,但認為其余貨物并未損壞,不能降價。但進口方堅持要求全部降價。最終我出口方還是做出讓步,受震蕩的兩箱降價2.5%,其余降價1.5%,為此受到貨價、利息等有關損失共計達15萬美元。

事后,出口方又向承運人就有關損失提出索賠。對此,承運人同意承擔有關倉儲費用和兩箱震蕩貨物的損失,利息損失只賠50%;但對于貨價損失不予理賠,認為這是由于出口方單方面與進口方的協定所致,與己無關。出口方卻認為貨物降價及利息損失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承運人的過失,堅持要求其全部賠償。3個月后經多方協商,承運人最終賠償各方面損失共計5.5萬美元。出口方實際損失9.5萬美元。

在案例中,出口方耗費了時間和精力,損失也未能全部得到賠償,這充分表明了CIF術語自身的缺陷使之在應用于內陸地區出口業務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據CIP與CIF貿易術語的不同之處闡述內地出口使用CIF術語存在的不合理之處:

1.適合運輸方式不同,所適用的運輸單據也不同。CIP術語下,賣方可提交各種運輸單據;而在CIF要求賣方只能提交提單、海運單或內河運輸單據。在本案例中,由于運輸單據的限制,致使賣方無法在當地交單。因為在本案例中,賣方采用CIF術語出口,只有將貨物從江西運至浙江寧波港,并將貨物裝上船后才能拿到提單,在那時才能向銀行交單議付。而若使用CIP術語,賣方在江西將貨物交給第一承運人,拿到其簽發的運輸單據,即可向銀行交單議付。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本案例中,使用CIF貿易術語使賣方延遲結匯,影響賣方的資金周轉。2.由于風險轉移界線不同,造成風險轉移嚴重滯后于貨物實際控制權的轉移。CIP術語風險轉移界線在裝運地的指定交貨地點,而CIF術語風險轉移界線在裝運港船上。本案例中,采用CIF術語,賣方在江西將貨物交由承運人承運后,賣方已經喪失了對貨物的實際控制權,而風險轉移點則在寧波港將貨物裝上船之后才發生轉移,顯而易見,內地出口使用CIF術語使風險轉移嚴重滯后于貨物實際控制權的轉移。但是,若此案例中采用CIP術語,賣方對貨物實際控制權的轉移和風險的轉移是同步的,均在江西將貨物交由第一承運人承運后發生轉移。3.內陸出口用CIF術語賣方要承擔一筆額外的運輸成本。CIF適用于水上運輸,交貨地點在裝運港,賣方負責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運費,此部分運費核算在貨價中,但是從內陸地區到裝運港裝船之前的運費不計入貨價。而CIP條件下賣方要負責辦理從交貨地至目的地的運輸,承擔從交貨地點至目的地的運費;辦理貨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這些都反映在貨價之中。若此案例中采用CIP術語,并且交貨地點在江西省,那么從江西的交貨地點起至目的地的這段路的運費都計入貨價,從而轉嫁給買方。而本案例中,采用CIF術語,從江西至寧波港這段路的運費不計入貨價,要由賣方承擔此筆額外的運輸成本。

參考文獻:

[1]宮煥久.進出口業務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葉萬德.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第7篇

關鍵詞: 商務英語 圖式理論 交互式閱讀理念

一、引言

隨著國際商務交往的日益頻繁,商業競爭也日趨激烈,社會上迫切需要高素質、能力強、善交際的復合型商務人員。其中,能夠熟練利用英語進行閱讀并獲取和分析商務信息是很多企業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迅速提高學生在商務英語閱讀方面的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目前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閱讀理論出發,結合商務英語特點,闡述教師應如何在課堂上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高他們商務英語閱讀能力。

二、商務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商務英語課程是與商業密切相關的一門綜合性專業,近年來通過我們的商務英語教學實踐,發現商務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學生對于商務背景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往往需要專業教師對有關商務概念做必要的講解和分析。這些知識的缺乏經常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閱讀材料和有針對性地深入討論。例如,在閱讀《新劍橋商務英語(高級)》第27單元“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對國際貿易增長的影響”時,因為學生沒有學過國際貿易理論中“相對優勢理論”和“絕對優勢理論”,因此,無法理解自由貿易是如何對國際貿易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的。

第二,教師沒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技能訓練機會。現在有些“所謂的閱讀訓練”無非是常用的略讀(skimming)和掃讀(scanning),沒用引入閱讀策略的恰當運用。造成這種現狀常常是由于部分教師不清楚有關閱讀理論,無法領會閱讀過程的實質要求,不能舉一反三,對各種閱讀策略的運用靈活施教。

第三,Dudley-evans,T and John,M(1998)提出,應用閱讀材料信息是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然而,目前的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僅僅停留在語言學習的層面上,閱讀教學依然以教師講解和翻譯課文、學生做好作課后練習題為主,教師沒有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機會來就閱讀話題進行后繼的討論、公眾演講、會議主持、論文寫作、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有趣的教學活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了課堂學習效

果。

三、英語閱讀相關理論介紹及相應商務教學策略

1.圖式理論(Schemata theory)和其對閱讀教學的要求

圖式理論顯示閱讀實際只是一個偶然的視覺效果,更多信息是由讀者揣摩出來,而非來自書面印刷文字,(Mark Clarke & Sandra Silberstein,1977,P136-137)即讀者能明白他們閱讀的材料,是因為他們能夠把這些視覺刺激提煉成超越文字圖形的各種含義,再把這些含義分配給已儲藏在他們大腦記憶中合適的概念組,進而完成思維過程中語言知識和世界知識的高效交流。圖式包括兩大類:內容圖式和正式圖式。內容圖式是我們了解關于人、世界、文化和宇宙方面的知識;正式圖式則是關于文體結構方面的知識。

商務英語閱讀材料以商務內容為基礎(business content-based),廣泛取材于原版商務周刊、財經雜志、專業期刊、合同和法律文件、技術說明書和手冊以及原版教材,存在篇幅較長、句式復雜、術語多的特點。為了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框架理解閱讀材料,則要求:1)學生廣泛閱讀,豐富和擴充圖式知識。2)邀請專業教師對學生商務概念進行講解和分析,并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2.相關閱讀策略和其對閱讀教學的要求

根據Hudson(1998),“由下到上”策略(Bottom-up strategy)認為“意思”是由字母、單詞、詞組、從句、句子以直線的方式構成,但僅采用“由下到上”的閱讀策略往往是不夠的,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有時還需要采用“由上而下”閱讀策略(Top-down strategy)激活學生原有知識框架(Schematic knowledge)。這些知識框架包括課文內容背景知識和修辭知識,(Carrell,Devine,Eskey,1988)包含“由下到上”策略和“由上而下”閱讀策略的“交互式”閱讀理念可能是一種實用、有效的閱讀方式。Hudson(1998)認為:“閱讀本質上可看成雙向的過程,其既有高級思維和背景知識的應用過程,又有原文本身的加工過程。”為此,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這種閱讀策略。

基于商務英語閱讀材料大量涉及專業術語和基礎專業知識,題材豐富多樣,在閱讀這類材料時,學生不能呆板、套用某種閱讀策略,應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和語言能力,以及閱讀材料的特點,采用切實可行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如:(1)閱讀材料難度大,或學生語言基礎差,但學生相關背景知識或專業知識豐富,學生可能更多地用到“由上到下”策略,即通過激活學生原有知識框架而進行的閱讀;(2)而閱讀材料難度小,或學生語言能力強,但缺乏相關商務知識,則學生可能會更多用到“由下到上”策略,即由字母、單詞、詞組、從句、句子以直線的方式閱讀;(3)介于(1)和(2)情況之間,學生則可能更多地采用包含“由下到上”策略和“由上而下”閱讀策略的“交互式”閱讀策略。

四、具體的教學實踐及教學效果(以閱讀IBM管理為例)

1.課前閱讀和專業學習

課前,我們可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資源了解IBM來歷、經營狀況、發展歷史。加強英語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的合作,邀請專業課教師講授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并組織相關議題討論等。

2.課上預讀階段

在預讀階段,為了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對內容預測可能是閱讀的重點。在這個階段,可先讓學生熟悉課文相關商務術語或詞匯后,看或聽相關話題影像、錄音材料或案例資料,然后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或師生間互動,讓學生列出關于此話題已知、未知或渴望知道的信息,并在某種程度上預測即將閱讀的內容、文章結構,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對某些話題直接展開討論。這些問題如:(1)Do you know IBM?(2)Do you ever hear about the culture of IBM?Can you describe some of it?(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BM’s culture?(4)Is the text a descriptive story or a formal exposition?

3.閱讀過程

在閱讀整個過程,學生驗證他們閱讀前的預測,用他們框架知識理解文章內容,通過語言元素如單詞、句法知識等解碼文字意思。(Carrell,Devine,Eskey,1988)在閱讀階段,學生安靜地閱讀,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自身語言、背景知識狀況,靈活地采用通讀(skimming)和掃讀(scanning)的閱讀技巧。常見問題類型如:(1)What does the text talk about?Is it about the IBM’s management style?(2)What is every IBM employee’s ambition?

在閱讀的后期階段,常用的閱讀任務為:對細節理解(reading for detailed comprehension)、細節歸納(summary from details),或根據上下文推斷文章意思(inference from context)(如:Is the journalist Robert X.Cringely positive or negative about IBM’s working culture?)。學生可以通過配對活動校對他們的答案,并分析、討論。

此時,學生經過課前學習準備、課上安靜閱讀、交流討論,對閱讀材料的內容,以及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背景內容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對上述內容涉及的語言也有了初步的掌握。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閱讀策略的運用進行討論,突出基于學生基礎和閱讀材料難度的不同,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應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包括“由上到下”策略、“由下到上”策略和“交互式”閱讀策略,因此,靈活使用各種策略應成為閱讀中的關鍵。

4.知識運用過程

知識運用要充分體現出以任務型學習為主、以滿足學生在日后社會商務活動中需求為主導的教學。因此,常見的任務有案例分析、情景表演、項目報告,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包括:對閱讀材料有關的議題進行討論(辯論)、個人公眾演講、角色表演等,最終以演講、論文、報告等形式呈現任務執行結果。

執行過程為:

(1)教師確定并公布任務。(2)學生課下準備。(3)課堂討論、表演和實訓操練。(4)教師評估或學生互評,側重面是語言交流和專業知識應用。(5)學生完善和修正原有任務。(6)遞交任務結果(演講或論文)。

通過一學期對商務英語閱讀課程的實驗教學,實驗對象為山東工商學院中加學院2006-2007年度第二學期商務專業三年級62名學生。通過定期測試和期末采用調查卷調查等形式,結果發現:84%的學生喜歡新的教學模式,88%的學生認為他們提高了閱讀技巧,82%的學生覺得他們掌握了商務英語課程中75%以上的詞匯量,92%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比較實用;從測試結果也可以看出學生閱讀的正確率有了明顯提高,平均成績由期初的67分提高到期末的78分。因此,不難看出新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商務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是有效的,對提高學生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

五、結論

為了提高學生商務英語的閱讀能力,本文針對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為促進學生閱讀理解商務英語讀物,應加強商務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的合作,增進學生商務知識、概念的理解,并加大學生課外商務內容的閱讀量,豐富他們原有商務知識框架,發揮圖式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采用恰當的閱讀策略,根據閱讀材料難度大小、學生語言基礎、相關背景知識或專業知識的強弱,靈活運用各種閱讀策略。課堂教學通常經過預讀、正式閱讀、讀后運用三個階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高效快速閱讀。

參考文獻:

[1]Brown,H.Douglas.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Regents.

[2]Carrell,P.Devine,J.Eskey,D.1988.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Clarke,Mark A.and Silberstein,Sandra.1977.Toward a realiz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principles for the ESL READING CLASS.Language Learning 27:135-154.

[4]Hudson,T.1998.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reading.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18 pp.43-66.

[5]Krashen,Stephen 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London:Longman.

[6]Robinson,Peter.2001.Task complexity,cognitive resources,and syllabus design:a triadic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ask influences on SLA.In Peter Robinson(Ed.),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李冬燕.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第15期.

第8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摘要:本文對商務英語詞匯的特點做了分析,并提出其使用準確性。

關鍵詞:商務 英語 準確性

商務英語詞匯有自己的特點,商務活動從本質上講必然和普通大眾相聯系,同時也有專屬于以商務活動為職業的專業人士的內容。商務英語不以語言的藝術美為追求目標,而是講究邏輯的清晰和條理,思維的準確嚴密和結構的嚴謹性,這些特點必然回反映在構成語言的最小的、最基本的獨立運用單位一詞匯上。

為了準確描述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與此相關的各類單據、協議和合同,商務英語中必然使用表意清楚的專業術語。因此。商務英語詞匯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如①Ifproductsor technologies are umquB howev-er,they certainly canprovide a competmve edge,(競爭優勢)②The wide-variation 1n attitude and values prevents many firmsfi'om using the samemarketing mix(營銷組合)fn allmarkeq③Any firm with operauons OUt-qde its homecountry(母國),operauonsthatwill be either eamingforeigncurrency(外幣)orvalued(計價)'mforeigncurrency,hastranslation exposure(折算風險),④The most common foreign currency contractualhedge(外幣套期保值)is the forward contract(期貨合同法)。國際活動是一種跨國活動,隨著電報、電話和電傳的發明,國際貿易得到了高速的發展,遠隔重洋的買賣雙方用電話交談,發送電文,均要求簡明扼要,便于記憶和記錄。于是,商務領域里的人們創造了大量的縮略語,而且簡化方式多樣:①首字母暫占略語,即使用一個短語中的每個詞(實詞)的首字母構成縮略語。本英語論文由英語www,511unwen com提供例如:L/C(letter ofcredit)信用證;C.I.F(Cosglnsurance and Frei)成本、保險加運費價;OMO(Ovemeas Money Orders)國外匯票;M.D(Money Down)首期付款?②以輔音字母為核心構成的縮略語,這類方法主要用于單詞的縮寫。例如:INFM(infom)的通知;APPP,OX(approximate)近似的、大約的;SHIPMT(thipment)裝船、裝運;MSG(message)信息、電文?③利用詞音和近義詞構成縮略語,這種方法常用于單音節詞和少數雙音節詞轉化為同音字母的縮略語,例如:NU(new)新的;U(you]你;SHUD(should)應該;THO(though)雖然、盡管;③截去一個單詞的首部或尾部形成縮略語,例如:fax(facsimile)傳真;ad(addverdsent)廣告;imp(import)進口;memo(memoradom)便條矩?⑤⑥前一個單詞首部和后一個單詞的尾部拼綴而成的縮略語,例如:forex(foreign exchang日外匯:hi-tech(hightech-nology)高科技。

隨著科技詞匯和概念全之間的聯系不是顯而易見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約定俗成的,例如:contract,GATT,Chinese Wall等。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詞匯的大部分從普通詞匯引申而來,這些普通的詞匯由于被用于商務環境中而具有新的含義成為商務詞匯。經濟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新產品、新工藝的不斷涌現,新的商務術語也在不斷增加。

第9篇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標準措施標準壁壘

[論文摘要]標準措施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對進出口產品的質量、性能、環保要求、制造過程對勞工權益的保護等等方面利用標準進行規范。標準措施的實施是對國際貿易進行規范的一種手段。標準壁壘是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涵蓋了狹義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和藍色貿易壁壘中的重要內容。在由關稅壁壘為主導的貿易保護向非關稅壁壘為主導的貿易保護過程中,標準壁壘逐漸被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廣泛采用,成為實施貿易保護的新型殺手锏。

當今的國際貿易中,標準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與此相應,標準壁壘也正在成為國際貿易中非關稅壁壘的重要手段。在傳統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中,往往是先有產品后有標準,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則是標準先行。

一、標準與標準壁壘

我國在GB39.5.1《標準技術基本術語》中對標準做了如下定義:“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或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主管部門批準,以特定形式,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該定義具體有四個方面的含義:

1.制定標準的對象是“重復性事物或概念”。雖然制定標準的對象早已從生產、技術領域延伸到經濟工作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但并不是所有事物或概

念都能夠標準化或者能夠通過標準的方式進行規范,而是那些比較穩定的重復性事物或概念,才是標準規范的主要內容。

2.標準產生的客觀基礎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這就是說,標準的產生不僅是對科學技術成果和實踐經驗的總結,而且這些成果與經驗都要經過分析、比較、選擇、綜合,反映其客觀規律性,這樣的“成果”才能作為標準制定的基礎。

3.標準在產生過程中要“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這就是說,標準不能憑少數人的主觀意志,而應該是與各有關方面協商一致。這樣,制定出來的標準才能考慮各方面尤其是使用方的利益,才更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實施起來也比較容易。

4.標準的本質特征是“統一”。這就是說,標準是“由標準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的統一規定。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標準化原理委員會(STACO)一直致力于標準化基本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給“標準”的定義做出了統一規定。1991年,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聯合第2號指南——《標準化與相關活動的基本術語及其定義》(1991年第6版),給“標準”做了如下定義:“標準是一個公認的機構制定和批準的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結果規定了規則、導則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復使用,以實現在預定結果領域內的最佳秩序和效益”。并且該指南進一步說明標準應建立在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綜合成果的基礎上,并以實現最佳社會效益為目的。該定義明確闡述了能夠被廣泛接受的關于標準的目的、基礎、對象、本質和作用等。由于它具有國際權威性和科學性,所以是目前被最為廣泛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一種理解,尤其是ISO和IEC成員,這種遵循已經成為一種義務。

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按照層級分,標準可分為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按照強制能力分,標準可分為強制標準和建議推薦標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建議推薦標準也具有很大的強制力,尤其當它獲得市場壟斷地位的時候。按照標準化對象分,標準可分為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三大類。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標準發展到今天已經日益系統化、全面化,已經從對產品質量、性能的規定擴展到對產品材料、設計、生產、報廢、回收等整個過程的規定,同時,現代標準更多地體現了對環境保護、人類健康、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進行規范,已經演化為國際貿易中的一種規范工具。

二、國際貿易中的標準措施與標準壁壘

標準措施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對進出口產品的質量、性能、環保要求、制造過程對勞工權益的保護等等方面利用標準進行規范。標準措施的實施是對國際貿易進行規范的一種手段,但不應視為是對國際貿易造成了必然的阻礙,構成了標準壁壘。這是因為,當標準措施被采用,該標準措施對符合其要求的產品的貿易是有積極作用的,這主要體現在便利市場交易與維護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方面。

標準壁壘是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涵蓋了狹義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和藍色貿易壁壘中的重要內容,是對上述非關稅壁壘中的標準部分的歸納和提煉。狹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技術標準是對產品特性或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的非強制性規定,因此由此形成的貿易壁壘應納入標準壁壘的范圍。綠色壁壘是由進出口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設置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法規標準等組成的,是屬于廣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范疇的一種非關稅壁壘。從其主要包括的類型看,綠色壁壘中的國際性區域性國別性環保法規和標準、檢驗和檢疫要求、包裝與標簽要求、ISO14000環境管理標準體系和環境標志等自愿性措施都屬于標準壁壘研究的范圍。國際貿易和勞工標準問題,一直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爭議的焦點之一,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國面臨更為嚴峻的貿易摩擦高峰期,發達國家正積極搜尋各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勞工標準和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問題也隨之成為熱點問題。綜上所述,所謂標準壁壘是指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技術標準壁壘、綠色壁壘中的環保標準壁壘、動植物檢驗檢疫標準壁壘、包裝與標簽標準壁壘以及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和環境標志壁壘、企業社會責任和認證標準壁壘。

三、標準措施與標準壁壘的關系

就標準措施與標準壁壘的關系來看,并不是所有的標準措施都是標準壁壘,兩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標準措施在設計之初都申明是為了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勞工權益不受侵犯、防止欺詐、鼓勵提高產品質量等目的,所以標準措施的實施有其合理性,為規范國際貿易、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改善環境等有積極作用。標準措施只有起到了下述作用時才演變為標準壁壘。一是拒絕國外產品的進入,即絕對壁壘;二是提高國外產品的進入成本,從而降低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也可稱為相對壁壘。標準壁壘的本質是通過一些看似合理的標準措施的采用,實質上起到了阻礙外國商品進入或削弱外國商品競爭力的作用,從而對國際貿易產生了阻礙。

為什么標準措施會演變為標準壁壘呢?盡管WTO強烈反對把上述有益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綠色貿易措施等演變為一種歧視或變相限制國際貿易的手段,希望這些技術標準、環境保護標準和勞工標準不會給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但是在現實中,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經濟水平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導致在對外貿易中面對形式多樣、內容復雜的標準措施時,不能順利跨越,從而使部分標準措施演變為阻礙我國產品出口的標準壁壘;更重要的方面在于,一些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相關產業和競爭力而采取歧視性的措施,或使國外產品不能享受國民待遇,采用雙重標準;或濫用標準,制定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標準,以保護人類生命和安全、保護環境、保護動植物、保護勞工權益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導致很多標準措施演變為阻礙貿易的標準壁壘。

值得注意的是,在由關稅壁壘為主導的貿易保護向非關稅壁壘為主導的貿易保護過程中,發達國家在運用標準壁壘作為貿易保護的新型工具時,其作用也已超出了傳統貿易壁壘作用的單一性,不僅保護了本國的產業,而且即使國外產品進入國內,也會因成本增加而削弱了其市場競爭力。標準壁壘因此逐漸被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廣泛采用,成為實施貿易保護的新型殺手锏。

綜上所述,標準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對未來產品、未來市場和國家經濟利益的競爭。國際市場競爭的現實告訴我們:三流企業賣的是力氣,二流企業賣的是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一流企業賣的是標準。很多國家把企業是否通過ISO9000、ISO14000認證以及其產品是否符合有關國際標準作為市場準入和買賣成交的條件。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規定,沒有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認證的企業產品,不得進入其國內市場。國際標準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首要通行證。

參考文獻:

[1]吳國新:國際貿易中標準化問題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07,12

第10篇

關鍵詞: 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 工學結合 教學改革

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迅猛和外貿人才急缺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外貿人才培養更顯重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南京交院(簡稱我院)管理系報關與國際貨運、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8個專業的考試課程。近年來我院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本課程作為立項精品課程進行了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探索。基于我院及省內高職院同行的教學改革實踐,本研究對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理論探討。

1.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的制約因素

1.1教學管理不合理。

教學管理不合理嚴重影響本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教學任務安排不嚴謹造成師資變動頻繁,從而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滑。例如某高職院經管系在5年內教過本課程的教師竟有10人之多,導致某些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反而從事其它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還有的專業教師一個學期甚至同時教3―4門課程。二是教材選用混亂。例如有的教師從事某班本課程教學,但該班教材卻是另外一個人訂的;有的高職院教材頻繁變動,甚至每個學期都換,有的選用教材還是本科教材。三是下企業難度較大。雖然有些高職院口頭提倡工學結合,但真正本課程專業教師要求教學下企業時卻往往無法如愿。原因有很多,比如經費、學生安全、教學督導和工作量核定問題等。

1.2師資結構及質量有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對師資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事實上高職院校該課程的許多教師不具備此條件。主要原因有:一是隊伍結構不合理。有些教師是剛畢業的研究生,部分教師甚至是從其他專業轉來的[1]。二是缺乏定期專業培訓。有的教師數年得不到一次外出培訓機會,也沒有真正進入外貿企業進行社會實踐。三是部分教師厭學及科研能力缺乏。許多貿易政策及操作實務是隨著國際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國際貿易教學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但出于惰性,很多教師不愿繼續學習,對國際貿易的新變化不關注,其知識結構是有缺陷的,有的教師甚至多年使用同一個教案。此外,科研能力是教學質量保證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有的教師從來不愿寫論文。

1.3實踐教學不理想。

許多高職院國際貿易課程實踐教學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實踐條件差。有的高職院國際貿易實訓室僅有1套模擬操作軟件,且模擬軟件利用率也不高。二是部分高職院沒有國際貿易實訓室,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局限于書本理論講解。三是少數國際貿易教師由于自身知識結構原因不能勝任實踐環節的教學,因而忽略了許多實踐部分的教學任務。四是實踐教學局限于學校,沒有進入企業,有的高職院校所謂的校企合作教學基地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職院評估的一紙空文。五是有經驗的企業校外指導老師沒有真正進入課堂教學,有些所謂的校外指導老師只是掛名而已。

1.4考核方法落后,學生外語能力不足。

許多高職院校仍沿襲傳統的試卷考核方法,并要求填空、選擇、問答等不同類型按一定比例搭配。這種考核方法對本課程實踐教學創新帶來一定的制約,教師為避免麻煩,會花大量時間按照傳統的書本教學方法和思路進行教學,不愿嘗試改革。考核方法落后的另一個方面是針對教師的,許多高職院對教師的考核標準陳舊,不利于從事教改的教師考核成績提高,因而制約了教師進行教改的動力。此外,本課程的涉外性很強,高職學生外語能力相對不足給本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許多學生看懂各類外文單證及專業貿易術語的花費時間較多。尤其是五年制高職學生,英語四級通過率不到10%,對于此類學生,許多教師對單證、函電部分教學內容只作簡單講解。

2.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實踐及思考建議

2.1組建課程教學團隊,申請立項精品課程及自編教材。

組建一個穩定的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是進行本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通過多方溝通和努力,我組建了一個以4人為主講教師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年齡在27―36歲之間,均有碩士以上學歷,其中1人為在讀博士,2人具有企業工作經驗,1人具有豐富的單證培訓經歷,3人外語水平達到6級或專業8級水平。團隊成功申報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院級精品課程,為教學改革提供了資金保障,團隊成員均參與了自編教材的編寫工作,并發表了學術論文40余篇。團隊建設對本課程教學質量提高起了積極作用,團隊成員多次獲得教學質量獎。此外,團隊骨干還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論壇,了解國際貿易環境及操作規則的變化,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修訂,提高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2.2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學下企業相關規則,鼓勵企業外貿人員進入課堂教學。

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機會仍然太少,部分教師的所謂暑期下企業實踐證明也僅僅是找單位蓋個社會實踐章,并未真正下企業實踐,這需要各高職院校下企業相關政策細則的出臺與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蘇省高職生第3學年大部分時間被安排為社會實習,這是學院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專業教師對實習學生的進一步專業知識指導有待加強,這也需要學院制定和完善指導教師下企業指導學生的工作細則與績效考核制度。此外,教師要積極聘請校外有經驗的外貿業務員進入課堂,為本課程教學提供新鮮知識。目前我院只是偶爾聘請部分專家進入學院做些講座和交流,外聘專家數量與進入次數有待進一步提高。

2.3改革考核方法,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

改革傳統的學生考核方法是本課程教學改革成功的前提,尤其是成績比例制定和實踐環節考核形式學院要盡量放權于專業教師。同時對于專業教師的考核也要有所創新,目前我院督導政策已開始鼓勵教師進行工學結合、項目化教改,部分專業教師開始主動進行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其中,我所在團隊在教學方法方面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實施雙語教學。高職學生外語能力普遍不強,因此雙語教學主要是對國際貿易關鍵詞匯均用外文標出、各類單證和函電教學均采用中、外文2種語言詳細解釋。二是多媒體案例和外語教學相結合。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本課程一半內容是案例教學,且案例盡可能多地使用外文。國際貿易理論部分案例教學主要是定期給學生觀看外文的國際貿易專題片,有利于提高學生外語能力,拓展其知識面。三是互動教學法的實施,主要是提前布置一些需要學生準備材料和思考性強的作業,要求學生課后自己準備發言稿,并在課堂上進行大討論,對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活躍課堂氣氛起到較好的效果。

2.4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自學考試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

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是高職學生具備可持續培養潛力的重要保證,因此我院本課程國際貿易實務部分教學比重是理論部分的2倍,并重點講解實務案例和自身國際貿易操作過程中的經歷,此外對國際貿易實訓的條件進行不斷改善。高職學生也需要有科研能力,考慮到高職畢業生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創新,部分學生還要進行本科、研究生后續學歷教育,因此本課程特設了國際貿易論文教學,教學內容為文獻檢索、COMTRADE數據庫使用和論文寫作等。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自學考試和職業資格證書,目前我院不同專業學生參加國際貿易相關專業自學考試、報關員考試的人數逐年提升。

參考文獻:

[1]徐鳳.工學結合視角下高職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改革探討[J].管理觀察,2009,(3):179-180.

第11篇

論文摘要:實踐性教學對于培養實用性和具備操作技能的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尤為重要。現今實踐性教學設施不夠完善、教學方法單一等現象仍在高職院校普遇存在,巫需調整改進,加強實踐教學,培養真正具有職業能力的國際貿易實務人才。

高職高專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因此,加強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宏觀教育政策導向的需要,同時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國際貿易實務是從事國際貿易工作人員的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它重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不深究學科知識體系的邏輯嚴密性和方法論,強調教學內容的”實際、實用、實踐”,理論教學要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同時,把職業資格標準引入課程體系,促進學校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學內涵上的相融,所以加強實踐性教學是讓學生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需要。

目前來說,部分高職高專的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受傳統教學方法慣性的影響及受硬件條件不足的制約,在還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在教師的隊伍結構方面,很大一部分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都沒有企業工作經歷,他們的優勢在于對理論性知識掌握得比較充分,這在客觀上造成教師在授課時會側重于理論教學;校內實訓室相對匾乏且操作方法與教學內容簡單,遠不能滿足學生反復練習的要求,自然也達不到全面掌握專業技能的目的。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是改變目前國際貿易實務動手能力培養落后局面的需要。

一、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改革嘗試

通常來說,實踐教學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課程性實踐教學,即與課程理論學習同步進行的實踐活動,包括平時作業、綜合練習、模擬考試、大型作業和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等,另外一種就是集中性實踐教學,即綜合運用各課程知識、集中進行的實踐活動。另外,教師應該以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的展現上,盡可能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圖文并茂、視聽并用的優勢。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已意識到實訓的重要性,實習課程的比例在逐漸加大,實習的內容也愈發接近現實工作崗位,并且加大投資建立模擬實驗室。通過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按照進出口貿易的基本流程,進行具體的商品交易。在模擬實訓中,學生分角色互相配合演練,從草擬業務函電、核算和確定商品價格,直到貿易單據制作及審核等各個環節,學生都可以得到親身體驗,并在切身體驗中強化對知識的積累和理解。在實訓中學生還要互換角色,使每名同學都體驗到對外貿易崗位工作的不同內容和要求。

近幾年來,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更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依據課程理論指導,遵循國際貿易實際工作流程和崗位能力要求,筆者設計并實施了如下校內實踐教學方法,經實踐有明顯成效:

(一)課堂理論教學互動法,講求學中練、練中學、邊學邊練、變練邊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興趣,以案例為學習項目,規定一定任務,在教室和計算機房利用教學軟件完成學習任務,包括價格、運費和保險費的計算,合同、商業發票、裝箱單、提單、保險單、匯票等單證的填制,實現學生對國際貿易工作流程中片段性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二)使用仿真法進行校內集中實訓,按實際工作流程設計實訓型,實施履行模擬訂單的操作練習,為此設計并建設了一個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室。

二、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之成效與評估

用定性分析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之方法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評估,建立在微格教學理論基礎上,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采用形成性評價。即不把評價結果作為最終成績,或對某人操作技能高低進行定性,而只是作為學習者改進、提高教學技能的依據,明確自己在哪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或問題。微格教學的評價,有自我分析、小組分析、指導教師分析三結合的定性分析評價,同時,也按照一定評價標準制定的評價量表的定量分析,以量化的結果說明在哪些指標上還存在問題,以及技能整體所達到的程度。定量分析給出具體的量化結果,定性分析找出產生不足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被評價者容易接受。因此,兩種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有利于被培訓者改進和提高,完善自己的操作技能。具體可以采用。

(一)在實訓體系中借助反饋機制進行評估,在設計的國際貿易實務操作實訓體系中,通過正負反饋對實施操作的學生進行指導和調整,反饋頻率的高低能夠衡量學生操作質量的高低,一般來說,反饋次數越多,質量越低,反之就越高,在教學中設定的標準是,二次以內為優秀,不超過四次為良好,不超過六次為及格。

(二)針對學生的實訓作業進行評估,實訓時根據抽簽分配學生充當進出口商,并在確定的貿易方式、貿易術語和支付方式下完成實際的操作任務,形成最終的全套單據,教師可以按照USP600和URC522的相關規定,以出單時間的邏輯性、單據的正確性、完整性以及單證的一致性為標準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估和指導講評,設置標準是,沒有不符點為優秀,10%以內的不符點為良好,20%以內的不符點為及格。也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取長補短,學生之間互相學習。

第12篇

論文關鍵詞:術語,雙語詞典,翻譯

 

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知識積累的速度和知識總量急劇增長。新技術新產品、新思想的層出不窮,導致了新術語的不斷涌現,數量與日俱增,且分布極為廣泛。大量的現實表明,術語在科技發展、文化傳承和社會進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和文化的發展,以及科學進步等方面的影響,現代人類社會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作為承載科學知識載體的術語。

探討科技術語與社會科學術語的異同十分必要,因為不同語言以及不同研究領域中產生的思想、概念和術語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它們相互滲透和相互依存。而且一種思想或概念術語的不同翻譯勢必影響接受者的思維方式,甚至會使得該思想、概念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術語翻譯得當,可省除許多不必要的誤解。所以,我們必須從術語形成的特點出發,找出其自身規律圖書館,并對其翻譯方法進行統一規范。

2. 科技術語和科學術語的產生的不同背景

為了表達明確,在雙語詞典中很有必要區分科技術語和科學術語。下面將從概念和背景兩方面對科技術語和科學術語進行區分。

2.1 科技術語產生的背景

一般來說,隨著新技術、新事物、科技革命的產生,新概念、新思想得以形成,術語得以產生。術語的一個較為常見的構成方式是將代表若干個簡單概念的單詞聚集在一起,使其組合成一個表示該復雜概念的新術語,如space + ship = spaceship; hyper + text=hypertext 等。另一常見的方法則恰好與上一方法相反,即將一長串表達復雜概念的單詞組合依照英語構詞法的規則予以簡化。如“首字母縮略法”: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簡化為GPR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簡化為CDMA 等;又如“首字母拼寫法”:WirelessApplication Protocol 被簡化為WAP,NetworkInformation Center 簡化為NIC 等;還有“合成法”:teleprinter+ exchange 簡化為telex,information +economics 簡化為infonomics 等。一般說來,科技術語的生成具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2.2 社會科學術語產生的背景

社會科學方面的術語詞匯隨社會的發展而豐富。社會科學方面的術語構成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普通詞語專業化或術語化。普通詞語一旦帶有專業色彩,就具有嚴格的定義界限。如“dumping”源于“dump”,其本意為“倒垃圾”,在商業領域被引申為“傾銷”。二是創造新詞,如“手機”“網民”“扶貧”“融資”“年薪”“聽證會”等。三是借用或引進外來詞語。外來詞又分為外部借入和內部借入兩種。外部借入的術語是指從外語中翻譯而來的詞語。如漢語政治術語“民主”“議會”“資產階級”等都是外來語。內部借入既可指同種語言中普通詞語術語化,也可指同種語言中吸收方言詞語。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廣東、香港等地經濟發展迅猛,粵語方言伴隨著經濟浪潮大量進入普通話。普通話吸收的港臺語有:傳媒、斥資、個案、轉型、廉政、構想、認同、按揭、整合、互動、瓶頸、峰會等。其中吸收的不少詞語在普通話中已經有了同義表達的詞語。另外,部分詞由于語言歸化的原因,其能指和所指有所改變。但也盡最大可能地保留了源語的基本特征:如“音借法”:radar 譯為“雷達”,EININO 譯為“厄爾尼諾”等;又如“形借法”:CEO 譯為“首席執行官”,WTO 譯為“世界貿易組織”等。

3. 雙語詞典的特征

雙語詞典是溝通兩種語言的橋梁,也是學習外語的重要工具。近年來,隨著各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雙語詞典的需求也隨之升漲,編纂事業也相應地蓬勃發展。直到目前,雙語詞典的研究已成為詞典學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其基本理論構架業已確立,各分支的探討和實驗也方興未艾。

雙語詞典中圖書館,源語言和目的語經常相互補充,前者往往通過諸如語法、詞源、參照、插圖等進一步的輔助信息對后者的對等詞提供補充說明。這種基本呈現方式和輔助說明的結合幫助詞典用戶理解源語言詞條的真正含義。因此,在雙語詞典中,,詞典編纂者往往會采用源語言的這些輔助信息來更有效、更高效地解釋詞的意義。

由于雙語詞典的獨特語言特征,詞條的翻譯往往和例證獨立開來。詞條的翻譯被看作是“語言”,而非言語,因此遵循詞義上、風格上、語用信息上、語法上的多層面對等原則。首先,漢語上不同詞類的同形異義詞可以被看作是同義詞,放在最常使用的詞類當中,必要時,可輔以其它詞類的例證說明。其次,功能詞應標有詞類標注加以解釋,同時附上解釋性的或意譯型的對等詞。

相對于語文雙語詞典來說,非語文雙語詞典提供的語言學信息遠遠少于語文雙語詞典。翻譯百科詞和專科詞目的原則是力求規范性和科學性,要求譯名統一。而翻譯的方法則多種多樣,例如: 意譯法、音譯法、音兼意譯法、詞索義分析譯法、音雙關譯法等[1]。翻譯時切忌膠柱鼓瑟,編者需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或整合各種翻譯手段,以保證譯名既真實反映源語含義,又易于理解和運用。另外,根據雙語詞典翻譯中的特殊性,在翻譯術語時,應做到:不同領域之間、語詞專家與學科專家之間必須緊密協作;對于約定俗成及舊時譯名問題不能簡單操作,要視具體情況處理;不能統一的“一物多名”需保留幾種譯名,必要時還應附以簡略說明[2]。

4. 雙語詞典中術語的翻譯

雙語詞典的核心任務是在目的語中找到與源語言相應的對等語[3]。需要承認的是,有嚴復1898年提出的“信、達、雅”翻譯原則在某種程度上也同樣使用于雙語詞典的翻譯研究。不過,這一原則太廣義而難以應用于雙語詞典中的無數實際例子。鑒于此,本文從雙語詞典的視角對術語的翻譯問題提出一種嘗試性的研究。

黃建華等在《雙語詞典學導論》中歸納了雙語詞典的十種基本釋義方式[4]:(一)等值對譯法——提供語義內涵完全相等的目的語詞,如:supermarket—“超級市場”;(二)對應選擇法——列舉各種對應變體圖書館,如:“cut-”—切,割;斬,截;削,剪(發);(三)譯注法——譯義加注釋,如:Oxford shoes—牛津鞋(一種足背系帶的淺口便鞋);(四)譯音法——直接音借外來詞,如:copy—拷貝;(五)音義兼譯法——音義自然結合,如:tittup—踢踏舞;(六)譯形法——保留源語中的字母或相似字形,如:X-ray:—X射線;T-square—門-字尺;(七)同義對釋法——常用中性詞釋有語體色彩的詞,用標準語詞釋方言詞,用現代詞釋古舊詞,如:phono—[口],phonograph(留聲機);(八)替換法——用肯定式釋否定式,反之亦然,如:倒霉—unlucky;staunch——不漏水的,不漏氣的;(九)構詞釋義法——說明構詞法,介紹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如:taken—take的過去分詞;(十)描述法——當目的語中沒有對應詞時以描述法揭示詞義,如:何嘗—used in rhetorical questions or statementsto emphasize negation。

雙語詞典中的術語翻譯除了提供詞條的對等之外,還要具有規范性和科學性,同時譯名要統一[5]。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新詞不斷涌現,原有的語詞語義范圍不斷擴大,雙語詞典編纂者的首要任務是準確地譯出那些專業性強、詞義固定、構成復雜、形式多樣的專科及專名術語,編纂者除了要具備良好的雙語語言功底之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

結合以上的翻譯方法和術語的特征,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術語的翻譯方法。雙語詞典中的術語翻譯最好遵循以下釋義的原則:

(1)意譯法

意譯法是與直譯并列的主要譯法之一。譯文內容一致而形式不同謂之意譯[6]。意譯法既是翻譯語文雙語詞典詞典的主要手段也是翻譯非語文雙語詞典的重要方式,翻譯時必須透徹理解源語中該詞的命名理據,力求譯詞名副其實,揭示其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征[7]。如:beep pager—呼機;terminal—終端。

(2)音譯法

在翻譯一些外來事物的詞匯時圖書館,或因目的語中無對等詞匯,或因譯者對所譯對象尚不能完全把握,或因讀者對這些新事物頗感陌生,人們往往采取音譯法將其譯出。如:加油!—Jiao You!音譯法是國際上翻譯術語的一種潮流,已有利于術語運用在國際上的統一、有利于國際交流和人類知識的共享。

(3)音兼意譯法

這種音、意義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半是音譯,一半是意譯的方式,如:topology—拓撲學;motorboat—摩托艇。另外,還可以采用在音譯完詞條后加一些補充說明的所屬詞匯后綴,如:neon—霓虹燈。

(4)諧音雙關譯法

在翻譯中利用“諧音雙關”修辭格,可以在讀音上保留與源語相近的讀音,但在詞義上不拘泥于源語語義,而是不脫離一定范疇的創造性詞義。實際上,很多術語詞都來自于這種翻譯方法。例如:休克—shock;威士忌—whisky;邏輯—logic。其中有些術語詞由于使用的廣泛性,已經沒有了異族語的影子,成了本族語的一部分。

5. 結語

雙語詞典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是掌握一門外語的重要工具。詞典編纂者理應關注科學技術術語的翻譯問題。盡管術語只占雙語詞典中的一小部分,我們決不能忽視。筆者在此希望以上這些術語的翻譯方法能對雙語詞典編纂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Peter, Newmark. A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988.

[2]張錦文.英漢術語翻譯與雙語詞典編纂問題[J]. 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 2002,4.

[3]Zgusta,L.Manual of Lexicography[M].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of the Czechoslovak,Academy of Sciences. 1971.

[4]黃建華,陳楚祥.雙語詞典學導論[M]. 商務印書館,2001.

[5]馬秉義.詞典翻譯原則探討[J]. 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6,5.

[6]方夢之.科技翻譯教程[M]. 上海外語出版社,2008.

[7]劉宓慶.譯學大辭典[M].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新化县| 平凉市| 宜宾县| 崇仁县| 政和县| 高碑店市| 尤溪县| 竹山县| 余干县| 新昌县| 花垣县| 闽清县| 永康市| 永胜县| 华池县| 年辖:市辖区| 博湖县| 和硕县| 凤山县| 红河县| 天柱县| 乐昌市| 唐河县| 高密市| 昆山市| 兴和县| 尉犁县| 河池市| 洪洞县| 莎车县| 宝兴县| 宁波市| 壤塘县| 宣武区| 嘉峪关市| 柏乡县| 兴仁县| 彭阳县| 武威市|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