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金融評論論文

金融評論論文

時間:2022-10-03 05:34: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評論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金融評論論文

第1篇

英文名稱:Chines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4-7690

國內刊號:11-5865/F

郵發代號:2-34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2篇

很顯然,事情并非如此簡單。通常公司的高管自己也持有股票,因而希望看到股價的上漲。此外,如果股東賠了錢,公司高管就可能丟了工作。

但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伊泰·古德斯登(Itay Goldstein)、亞利克斯·艾德曼斯(Alex Edmans)和前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現在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執教的菲利普·邦德(Philip Bond)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事情還不止于此。他們題為《金融市場的真正影響》(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ial

Markets)的論文,探索了股票價格、公司的健康狀況、公司高管做出的決策,以及出借人、投資者、客戶、經理、員工和監管者等其他參與者之間的微妙關系。這項針對這一主題的調查研究發現,進行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交易的金融市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信息角色”,這一角色會影響到由公司構成的“實體經濟”做出的決策。“我們認為,金融市場不只是個附屬物。”古德斯登在接受訪談時談到。“相反,它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長期以來,市場分析人士一直將公司股票價格的漲跌視為市場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預期的一個指標。但是,古德斯登與同事得出的結論是,股價也會反映出人們對公司管理層決策的認同或者反對,從而會影響公司做出決策。

清楚股票市場這一反饋角色的經理,可以利用市場的反應指導自己實施購并等重要行動。“就市場認為某個想法是不是個好主意的問題,你會希望市場能給你提供某些信息。”古德斯登談到。舉例來說,公司披露可能在另一個國家開辦一間工廠的消息之后,股票的價格可能會上漲,也可能會下跌。如果股價下跌了,那么,公司的管理層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投資者發現了公司經理沒有看到的某些危險,他們可能就此放棄這一計劃。觀察股票價格成了從數千個投資者提供的更廣泛的知識、觀點和分析中受益的一條途徑。

此外,弄清聯系市場和企業間的反饋過程,還能讓人們理解從其他角度很難解釋的現象,古德斯登談到。其中之一是“空頭襲擊”(bear raid),就是賣空者將賭注押在企業的股票價格將會下跌上。反饋效應可以使之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賣空會增加股票的供應、打壓股價、阻止出借人為企業提供資金、削弱企業的實力,并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跌。因此,即便實際上企業的健康狀況很好,但賣空者依然可以從賣空交易中獲利。

盡管人們認為,一家企業的經理比外人更清楚自身企業的運營和業務前景,但他們永遠都無法獲取全部信息。三位作者在論文中寫到,股票市場“匯聚了很多投機者的信息,合在一起,他們可能比企業經理更加見多識廣。眾所周知,信用評級機構會受到股票價格的影響,他們的結論對企業能否獲得信貸具有很大的影響。其措施會影響企業現金流(對銀行的現金流影響最為顯著)的監管機構,也會密切跟蹤市場中的股價變化……同樣的,員工和客戶可能也會根據股票市場流出的信息來決定是否為其工作,或者是否購買其產品。”

其薪酬通過獎金、股票期權或其他與股票價格密切相關的經理,也會根據自己的決策對股票價格產生的潛在影響來做出決策。“股東之所以選擇通過將企業經理的薪酬與股票價格捆綁在一起的方式來防范問題,是因為他們認為,公司股票的價格能夠反映出公司價值。”作者在論文中寫道。“如果股價不能提供公司價值的信息,那么,股東就不會將管理層的薪酬與股票價格捆綁到一起,從而,經理也就不會在乎股價了。”

市場效率的傳統觀點認為,投資者能消化有關某個公司的所有可獲取的信息,并會通過推升和降低供應和需求,使股價達到一個能反映出企業真正價值的水平。但是,研究表明,各種各樣的因素都會對這一過程產生干擾,古德斯登和同事列舉了很多例證,比如,“非理易者的優勝劣汰”。

“從傳統觀點來看,非理易者基于與企業的基本面無關的理由進行交易會賠錢,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市場消失。”他們寫道。因此,“聚集在市場的只是理易者,而股價會有效而正確地反映出公司的基本面。”

但反饋效應能讓非理易者在市場中存活下來,因為他們的觀點實際上反映了企業的現金流情況,并制造出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當大量正面評論充斥在交易者之間時,哪怕這些評論是非理性的,它們也會通過促進人們對股票的需求、讓企業看起來更健康,并鼓勵公司管理層做出在其他情況下可能不會做出的決策而推升股票價格。非理易者則可能因此掙錢,并在交易中存活下來。“這再一次表明,當股價反饋對決策至關重要時,市場效率的傳統定義并不準確。”論文的作者寫道。

另一個例證:金融市場的“擠兌出逃”(run)。當投資者只是因為其他投資者賣出股票而賣出自己的持股時,就會發生擠兌出逃。擠兌出逃會將股票價格打壓到低于企業盈利等基本面所決定的水平。在一個完美的有效市場中,這種情形是不會發生的,因為投資者會基于企業的基本面進行買賣交易。在理想的有效市場的假設下,一旦股票價格低于適當的水平,其他投資者就會發現便宜籌碼并買入股票,而這一需求則會使股價趨穩或上漲,從而防范擠兌出逃的發生。然而,反饋效應卻會通過阻止出借人為企業提供資金、削弱企業的實力而為擠兌出逃火上澆油,從而引發更多的拋售。

論文的作者還寫到,了解反饋過程還能幫助企業調整其資金募集戰略。舉例來說,希望最大限度利用來自市場的反饋信息指導決策的企業,可能會選擇發行股票而不是債券來籌集資金。債券對反饋不太敏感,因為投資者的關切所在是企業依承諾償付利息和本金的能力。只要企業的健康程度足以使之完成這些承諾,那么,對債券持有人來說,企業的收益、監管環境以及業務選擇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所有這些因素卻都會影響股票的價格,所以,股票能提供更好的反饋。

第3篇

股票金融分析論文1:

短線操作攻略法則

1、大盤是否處于上升周期的初期。

2、宏觀經濟政策、輿論導向有利于哪一個板塊,該板塊的代表性股票是哪幾個,成交量是否明顯大于其它板塊。確定5-10個目標個股。

3、收集目標個股的全部資料,包括公司地域、流通盤、經營動向、年報、中報,股東大會(董事會)公告、市場評論以及其它相關報道。剔除流通盤太大,股性呆滯或經營中出現重大問題暫時又無重組希望的品種。

法則二:中線地量法則

1、選擇(10、20、30)MA經6個月穩定向上之個股,其間大盤下跌均表現抗跌,一般只短暫跌破30MA。

2、OBV穩定向上不斷創出新高。

3、在大盤見底時地量出現,以3000萬流通盤日成交10萬股為標準。

4、在地量出現當日收盤前10分鐘逢低分批介入。

5、短線以5%-10%為獲利出局點。

6、中線以50%為出貨點。

7、以10MA為止損點。

法則三:短線天量法則

1、選擇近日底部放出天量之個股,日換手率連續大于5%-10%,跟蹤觀察。

2、(5、10、20)MA出現多頭排列。

3、60分鐘MACD高位死叉后縮量回調,15分鐘OBV穩定上升,股價在20MA之上走穩。

4、在60分鐘 MACD再度金叉的第二個小時逢低分批進場。

5、短線獲利5%以上逢急拉派發。

6、一旦大盤突變立即保本出局,以利再戰。

法則四:強勢新股法則

1、選擇基本面良好、具成長性、流通盤6000萬以下新股觀察。

2、上市首日換手70%以上。或當日大盤暴跌,次日跌勢減緩立即收較大陽線,收復首日陰線2/3以上。

3、創新高買入或選擇天量法則買點介入。

4、獲利5%-10%出局。

5、止損設為保本價。

法則五:成交量法則

1、成交量有助于研判趨勢何時反轉:高位放量長陰線是頂部的跡象,而極度萎縮的成交量說明拋壓已經消失,往往是底部的信號。口訣:價穩量縮才是底。

2、個股成交量持續超過5%,是主力活躍其中的明顯標志。短線成交量大,股價具有良好彈性,可尋求短線交易機會。

3、個股經放量拉升、橫盤整理后無量上升,是主力籌碼高度集中,控盤拉升的標志,此時成交極其稀少,是中線買入良機。

4、如遇突發性高位巨量長陰線,情況不明,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導致崩潰性下跌。例如,(000508 ***,行情,資訊,主力買賣)瓊民源,停牌前一天放量下跌,次日遭停牌,長達三年。

法則六:不買下降通道的股票

1、猜測下降通道股票的底部是危險的,因為他可能根本沒有底。

第4篇

文獻綜述是對所寫選題專題資料搜集后經綜合分析而寫成。文獻綜述是反映所選題目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選題進行的第一步,學習文獻綜述撰寫也是為今后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于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一般要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有兩種列示方法,一是在文中引用時標明文章題目、作者、雜志或出版社、日期(出刊號)。另外一種方法是放在文末,但要編上號,在文中標明。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2.參考文獻的規范格式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

M ——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報告,S——標準,P——專利;對于不屬于上述的文獻類型,采用字母“Z”標識。

參考文獻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為:

①專著

示例 [1] 張志建.嚴復思想研究[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藹理士.性心理學[M]. 潘光旦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②論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2] 別林斯基.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2君的中篇小說[A].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下冊[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凡引專著的頁碼,加圓括號置于文中序號之后。

③報紙文章

示例 [1]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2,(3)

④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學史觀散論[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

(3).

⑤學位論文

示例 [1] 劉偉.漢字不同視覺識別方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1998.

⑥報告

第5篇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2006級財務X班的學生XX,我的論文指導老師是XXX老師。我的論文題目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分析》,雖然做財務分析的人很多,但我仍選擇了做財務分析,主要是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是為了系統的學習這部分理論知識并用于指導實踐,因為之前并沒有系統的學過財務分析;另外,在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出現分離,利益主體出現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學會并進行財務分析也已顯得非常重要。而我之所以選擇以中石化為例,是因為我認為中石油是一個財務體制相對健全的企業,對這樣的企業做出的財務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信息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充分性。

下面,我將從: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論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論文的優缺點以及寫作論文的體會四個方面作具體地介紹,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我寫這篇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繁盛的市場經濟推動了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利益主體也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當今,權益投資者與中介機構、債權人、治理層和管理層、雇員、顧客、政府及相關監管機關、注冊會計師等都主要依據有業務往來的企業的詳盡的財務報表,判斷這些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前景,并據以做出各種各樣的決策。而財務報告是一種非常專業的信息披露方式,一般的投資者面對深奧的、專業的財務報告有時如墜霧中不知所云,所以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入地、相比較的分析。

由于受財務分析主體利益的制約,不同的財務分析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但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有很多,唯有正確使用財務比率才能從中挑選出對投資決策有用的信息。財務報表的分析不僅是評價財務狀況、衡量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挖掘潛力、改進工作、實現理財目標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投資者合理實施投資決策的重要步驟。

其次,我想談談我這篇論文研究的主要思路與方法。

本文首先在文章開頭簡單闡述了對上市公司報表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和意義,在目的中,我談到:不同的財務分析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在文中,我通過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幾句話主要介紹了財務分析對投資者的重要性。

接著我便以2008和2009中國企業500強之首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做出具體的財務分析。在做具體的案例分析之前,我先從宏觀方面綜述了2008年世界和中國的石化工業狀況,并簡要介紹了中石化在2008年的經營概況。我之所以要對這部分做介紹,是因為金融危機對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 、籌資活動有著不同程度的財務影響。面對金融危機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要減少庫存 、降低人工成本、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在投資活動中要減少投資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抓住投資機會提高權益性投資;在籌資活動中要提高借款比重、充分利用應付賬款。通過對這些宏觀背景的介紹,可以得出一些后面對三大報表的分析中具體項目變化的原因。

開展財務分析需要依據一定的財務數據和其他信息,這些數據和信息除了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外,還包括財務報表附注、管理層的解釋和討論、審計師意見、其他公告、社會責任報告、媒體和專家評論,以及監督部門處理公告等。由于分析的主體不同,獲得信息的數量和難度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搜集可能獲得的各種信息,防止片面性。

財務報表是財務分析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據。財務報表最主要的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正因為如此,我對中石化07、08年三大報表做出具體分析,對于資產負債表,我選取的是中石化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而不是集團公司的”合并資產負債表”作分析,因為這部分的內容基本一致,除了在股東權益部分分了歸屬于母公司和少數股東的權益。而其他兩張報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我則是分析的集團公司的”合并利潤表”和”合并現金流量表”。分析報表后,我還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具體的變動原因,并做出對投資者的建議。在分析原因和得出結論時,我主要結合國內外的宏觀經濟背景和公司內部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同時,充分利用了財務報表的附注進行分析。

在進行三大報表分析時,我充分利用了財務分析方法中的趨勢分析法,也就是:通過對比中石化07、08兩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進行定基對比和環比對比,得出它們的增減變動方向、數額和幅度,以揭示中石化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趨勢。其中,我具體主要運用有兩種方式:財務報表的比較和財務報表項目構成的比較。

接著,我對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主要的財務指標進行了分析。具體做法是將08年與07年的各個相應指標做出對比,并分析引起指標變動的具體原因。財務指標有很多,因此,在選取指標時,我只選取了部分有代表意義和對我分析有利得指標。在進行各項財務指標分析時,我充分利用了財務分析方法中的比率分析法,也就是:通過計算各種比率指標來確定經濟活動的變動程序,有構成比率,有效率比率,也有相關比率。

對中石化進行財務分析時,我也選用了一定的評價標準與之對比,以便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評價。這其中有歷史標準、行業標準、也有經驗標準。

論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論述現行財務分析的局限性及其產生原因以及相關彌補措施,對于這部分,我主要是通過閱讀幾本報表分析的電子書對這部分的介紹,綜合它們的觀點,并結合一定的實際,分析而得出的觀點,所以,更偏向于“文獻綜述”。同時我對財務分析面臨的挑戰及財務分析的發展方向做了一定的介紹。雖然這部分參考價值并不大,且很多方面已體現出來或已開始改革,但由于并未完全變革,所以,我也就順便提了一下。

再次,我想談談我這篇論文的優缺點。

優點:

1:結構

2:格式

3:分析

4:重點

。。。。。

缺陷:

1.刪除、剪切內容不完全:從初稿的56頁到最終定稿時的47頁,這篇論文在最后階段進行了大量的“瘦身”,但在瘦身過程中,存在一些刪除不完全的內容,比如:第5頁的表頭。而有些地方應該有的,在截圖時又截掉了,比如:第22頁合并資產負債表的非流動負債的部分項目以及第24頁股東權益的部分項目。

2.還存在一定的錯別字或語句不是很通順的地方。

3.對某些概念和方法的理解還不是很深刻。比如因素分析法和某些比率計算

4.分析三大報表的具體變動原因還不夠透徹、全面,多數地方只做了客觀的分析,對投資者的主觀建議偏少,對其他報表使用者的決策建議也不夠突出、具體。

5.計算有部分錯誤,在計算指標時,出現了一定的錯誤。例如:第9頁凈利潤的計算,第16頁的發展能力指標的部分計算。

6.沒有進行綜合分析,本來是打算利用改進的杜邦財務分析體系進行綜合分析的,但由于在最終定稿時,內容過多,有56頁的內容,且由于改進的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圖做的不夠好,所以在X老師的建議下進行了刪除,回避了這部分我認為相對重要的部分。

最后,我想談談我寫這篇論文的體會與收獲。

第6篇

關鍵詞:行為金融;信用風險;金融租賃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證券發行人或交易對方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或無力履行合同條款而構成違約,致使銀行、投資者或交易對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基于傳統金融學理論許多金融機構和研究者對信用風險管理作出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計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顯缺陷。隨著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和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來研究信用風險管理。

1行為金融學的產生

20世紀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rationalactor)選擇進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Arrow,Debreu)后來發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論,成為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從而建立了經濟學統一的分析范式。這個范式也成為金融學分析理性人決策的基礎。1952年馬克威茨(Markowi)發表了著名的論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學的誕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開創了公司金融學,成為現代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自上個世紀60年代夏普和林特納等(Sharp-Limner),建立并擴展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至布萊克、斯科爾斯和莫頓(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權定價模型(OPM),至此,現代金融學,已經成為一門邏輯嚴密的具有統一分析框架的學科。

隨著金融市場上各種異常現象的累積,模型和實際的背離使得傳統金融理論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尷尬境地。20世紀80年代,通過對傳統金融學的反思和修正,行為金融理論悄然興起,并開始動搖了CAMP和EMH的權威地位。行為金融理論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群體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范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復雜范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實際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獎得主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農·史密斯(VemonSmith),都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為這個領域的基礎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外將這一領域稱之為behaviorfinance,國內大多數的文獻和專著將其稱為“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發現,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過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過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錨定和調整、損失規避等信念影響,出現系統性認知偏差。而傳統金融學是基于理性人假設,認為理性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是嚴格依照貝葉斯法則計算的期望效用函數進行決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這種非理性也是非系統性的,會彼此抵消,從而在總體上是理性的;如果這種錯誤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會淘汰這些犯錯誤的決策者,使市場恢復到均衡狀態,達到總體理性。

2行為金融對信用風險管理的影響

2.1風險偏好

根據行為金融學的基本理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于傳統金融學理論下風險偏好是不變的,而是變化的,是會隨著絕對財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變而發生改變的。因此,我們就沒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體,他們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為了投資,也是眾多投資者中的一部分,他們的風險偏好也會發生改變。風險偏好的改變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面臨的風險,最終會影響貸款方面臨的信用風險。

2.2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或許是人類最為穩固的心理特征,人們在作決策時,對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概率的估計過于自信。投資者可能對自己駕馭市場的能力過于自信,在投資決策中過高估計自己的技能和預測成功的趨勢,或者過分依賴自己的信息而忽視公司基本面狀況從而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這種過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導致大量盲目投資的產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貪大求全。

2.3羊群行為

企業決策由于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并涉及較多的技術環節,其決策往往由決策團體共同協商作出,主要屬于群體決策,而群體決策有可能導致羊群行為(HerdBehaviors)的發生。羊群行為主要是指投資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而模仿他人決策的行為。在企業決策中,羊群行為的表現可能是決策團體中多數人對團體中領導者的遵從,也可能是領導者對決策團體中多數人的遵從,而且是一種盲目的遵從。決策中的羊群行為可能造成決策失誤。

2.4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

1958年,美國經濟學家費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頓·米勒(MertonMiller)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了題為《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理論》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內容是:在市場完全的前提下,企業的資本結構與企業的市場價值無關。即企業價值與企業是否負債無關,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問題。如果證券價格準確地反映了公司未來現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發行的是什么類型的證券,只要把公司發行的所有證券的市場價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這個公司未來利潤的現值。無風險套利活動也使得資本結構無關緊要,如果兩個本質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資本結構不同在市場上賣出的價格不一樣的話,套利者就可以將更便宜的公司的證券全部買下,然后在價格相對較高的市場上賣出。因此,公司的資本結構就不再是不相干的問題。不同的現金收入流量對不同的投資者的吸引力也會各不相同,這些投資者對于他們感興趣的現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價。特別是由于噪聲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滿風險。所以,不同的資本結構,其公司價值顯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風險必然不同。

3行為金融對金融租賃公司信用風險管理的啟示

第7篇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是筆者很喜歡的一位學者。他1981年的關于股市過度波動的論文,以及1984年的關于社會心理與資產價格的論文,都是我在課堂上經常引用和討論的。文中想法都很有意思,或許現在看來已經沒有那么出奇,但是在將近30年以前提出這樣的想法,顯示了他確實是個思考問題,有獨到見解的人。

所以當我得知他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有個講座時,就一早趕過去了。早上堵車,我一般不喜歡趕場,但是覺得有趣的事情,還是不會在乎這點成本的。不是嗎?人們對于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總會擠出時間、克服困難的。

結果卻很失望。席勒教授演講的題目叫做“金融與美好社會”(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題目很有意思,基本的思想就是金融創新會幫助解決問題,構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這個想法本身當然沒有錯。倘若一個本科生說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幫助了經濟與社會進步,并且提出一些哪怕是非常粗燥的想法,作為教授都是應該要去鼓勵的。并且,如果可能的話,幫助他去整理、深化。

可是著名的學者則不僅要給出想法,還要分析想法的可行性、風險、可能導致的副作用等等各個方面。每個人的觀點都會不同,每個人的分析都有側重,但是總還是要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透徹程度、一定的全面性,否則就無異于誤導。中國古話說能者多勞,著名電影《蜘蛛俠》中蜘蛛俠的養父說能力意味著責任,而作為著名的學者,則要注意自己所說的話的影響。

席勒教授重點建議了五個金融創新,筆者的感覺是乍聽來很新鮮,但是大多經不起推敲,值得商榷之處頗多。

比如,席勒教授建議了一種叫做“Trill”的股票,每一股相當于一國GDP的萬億分之一,每年的“股息”也相當于一國GDP的萬億分之一。比如說,美國發行這樣的股票,那么看好美國經濟的人就會購買。更妙的是,美國政府就不用發行債券了。這就相當于是我國1998年那陣子搞過的“債轉股”。當時的目的在于幫助國有企業和銀行脫困,現在席勒教授的建議則旨在幫助美國和歐洲一些債臺高筑的國家脫困。

目的和意愿當然是好的,問題是如何實施?首當其沖的問題,是Trill的股利從哪里來?也就是誰出錢發這個股利。基本的常識告訴我們,公司發行股票的支撐物是凈利潤,是一個可以分配給股東的凈現金流,那么國家的“凈現金流”從哪里來?倘若把國家類必成公司,那么GDP就是每年的現金流,可是這個現金流不是“凈”的,而是各有其主的:工資歸勞動者,利潤歸資本所有者,租金歸特定的資產所有者,稅收歸政府。這里面并沒有“剩余”的“凈現金流”。那么誰會買一個沒有“凈現金流”的股票呢?實際上,歐美高負債國家不僅沒有凈現金流,其實現金流是負的,要不然就不會借那么多債了,他們實際上已經預支了未來的現金流。

所以,這個叫做“Trill”的新事物,大概很難叫做股票。倘若作為一種期貨,讓有意愿的人去對沖,看多的人做多,看空的人做空,相當于一個賭場,是一個零和的博弈,則是另一回事。不過,這樣就沒有了“債轉股”的功能,也幫不了債臺高筑的歐美政府。

而且,不知有意無意,席勒教授在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好像忘記了他給本科一年級學生講解的關于資本結構的基本理論:債券的約束功能。簡單說,在一個公司融資的時候,如果通過債券融資,則公司需要定期還本付息,倘若不能履行償債義務則面臨破產風險。這樣一來,經理層就受到了約束,不能為所欲為。發股的話,則沒有這個壓力,因為股息是公司狀況好時才會分的。

倘若世界各國投資者,包括基金投資者,買的是歐美國家的“股票”,而不是國債,那就只能象無數中國股民一樣被“套牢”了,而且一點辦法都沒有,被逼得只好要求分紅。試問,強制分紅的股票,是不是有一點像債券?當然,你不能強迫破產清算。但是這種破產清算的威脅恰恰是債券給管理層的約束,可以促進公司管理和經營。

可見,席勒教授推薦的這個創新,在很多細節上需要推敲。其實很多技術和細節上經得起推敲的創新,現實中的效果也是不敢恭維的。比如說,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量的信用違約對沖交易(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筆者恰好學習金融,也和很多同事討論過這個金融新產品,大多數人都同意作為一個金融衍生品,CDS其實技術上沒有什么問題,是一個不錯的新產品。可是,CDS客觀上幫助放大了金融危機,卻是一個事實。CDS的教訓是,一個產品本身可能沒什么問題,可是卻可能幫助放大其他問題。現實世界的復雜性,由此可見一斑。

行文至此,不由得再次反思“金融創新”這個充滿誘惑的詞匯。我國恰逢金融改革的關鍵關口,利用金融創新來解決問題,當然是很有誘惑力的。可是創新一詞本來就包含了“嘗試”、“失敗”、“風險”這些聽起來不那么美好浪漫的成份的。人們往往只看到了成功的創新,卻不太注意到每一個成功的創新之后都有很多個失敗的創新。

第8篇

關鍵詞:金融衍生產品 金融創新 小微貸款

一、 我國商業銀行"小微貸"業務的發展現狀

1.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的情況。當前,我國金融創新的步伐不斷加快,金融衍生品的種類也日益豐富,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領域發揮著作用,勢頭向好,初具規模。

(1)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認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得到了提升。由依靠存貸款利息差的傳統經營方式轉向積極開拓衍生品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理念。例如:在開展傳統存款業務的同時,積極開發代銷金融理財產品;推出汽車消費貸款、信用消費貸款、短期旅游貸款等更加靈活,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貸款品種,提高中間業務及金融衍生品業務收入,創新意識顯著提高。

(2)金融衍生業務種類日益豐富,業務收入迅速增長。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通過自身摸索和借鑒國際銀行業的成功發展經驗,不斷開發新的金融衍生業務,努力拓展中間業務領域,搭建了較為豐富的創新業務產品線,推動了營業利潤的增長。

(3)金融衍生業務的迅速發展拓寬了銀行的收入來源,但其在銀行整體業務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較低,并呈現高度集中的狀態,主要分布在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業務收入也相應表現出集中的狀態。其中,資產規模排名前20位的商業銀行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獲得的收入占據全部商業銀行同類業務總收入近90%的比例,市場競爭效率并不高。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相關政策對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商業銀行作為向企業發展提供輸血功能的金融機構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

2. “小微貸”業務的概念界定及發展的重要性。“小微貸”業務,可以簡單理解為商業銀行向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授信或提供金融服務的業務。小微企業的界定主要從經營規模、人員數量、管理權集中度三個方面進行考慮,不同的行業適用的劃分標準并不相同。以工業和信息傳輸業為例,工業企業員工人數在20人~30人之間,營業額在300萬元~2 000萬元之間,可以認定為小微企業。信息傳輸業企業員工人數在10人~100人之間,營業額在100萬元~1 000萬元之間,可以認定為小微企業。小微企業與傳統的中小企業相比,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經營情況尚不穩定。因此,其貸款需求也呈現出“短”、“小”、“頻”、“急”的特點。“短”即貸款期限短,滿足小微企業的生產需要即可。“小”即貸款金額小,避免資金閑置帶來的財務管理成本。商業銀行從自身風險控制的角度考慮,在小微企業固定資產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也會壓縮“小微貸”業務的單筆貸款規模。“頻”指由于貸款需求的周期短、金額小,導致貸款申請的頻率增加。“急”指小微企業的發展通常缺乏合理規劃,資金的使用也難以進行合理安排,一旦出現資金缺口,就要及時補充,來保證經營的正常進行。

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是衡量經濟健康程度與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一旦經濟趨向蕭條,小微企業最先受到沖擊,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2012年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注冊企業的總數中有近90%是小微企業,全年企業總產值的60%和企業總利稅的40%來自小微企業。小微企業規模雖小,但經營靈活、分布廣,可以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從商業銀行自身的角度來看,在金融創新步伐加快、互聯網金融強勢發展的局勢下,利潤空間逐漸縮小,中間業務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盈利能力受到沖擊。然而,“小微貸”業務具有期限靈活、利率水平高的特點,市場需求大,可以成為商業銀行利潤增長新的助推器。總之,“小微貸”業務的順利開展,可以解決勞動力就業不足的問題,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增加商業銀行的利潤源泉,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3. 我國金融政策對“小微貸”業務的扶持情況。2013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外了《關于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該《意見》指出,小微企業授信的客戶數量占該行企業授信總數,且最近半年每月月末平均授信余額占該行對企業授信的余額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通常東部沿海地區省份和計劃單獨列市的授信客戶數占比要在70%以上,其他省份在60%以上),各地銀監局在對商業銀行進行綜合評估時,可允許其免于“每次進行批量申請的時間間隔要大于半年”的規定,同時進行多家同城支行的籌建。在小微信貸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合規監管問題上,銀監會通過差異化的考核進行管理。在權重法考核下,對達到“商業銀行對單個企業(或集團)的風險暴露低于500萬元,且占本行的信用風險暴露總額比例低于或等于0.5%”條件的小微貸款采用75%的風險權重,如果采用內部評級法,則參照零售貸款選用優惠的針對資本的監管要求。風險暴露是金融業的專業術語,指小微企業一旦違約,商業銀行承受范圍內的風險信貸余額。目前,監管層積極鼓勵商業銀行發展“小微貸”業務,并選擇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成效斐然、風險管控能力強的商業銀行開展資產證券化試點,促進商業銀行小微信貸的發展,引導其根據小微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務。

4. 商業銀行“小微貸”業務成功推行的案例介紹。北京銀行作為商業銀行中開展小微信貸業務較早,并獲得成功的銀行,始終走在金融服務創新的前列。2001年,北京銀行針對企業園區內的小微企業設立了服務中心,專注于小微金融服務的拓展;2003年推出“瞠羚計劃”,為中關村內的軟件外包、集成電路設計等專業經營的企業提供貸款;2005年與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達成協議,打造融資E路通業務;2007年參與針對中關村科技園區內小微企業設計的信用貸款工作試點;2009年成立北京市首家提供信貸支持的專營機構,主要服務對象為科技型小微企業;2010年,與海淀區政府達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戰略協議,協議金額近300億元,并為中關村科技創新企業園區內的優質、小微、高新企業提出主動授信業務方案;截止2011年5月初,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服務園區內科技成長型小微企業近2 000家,發放貸款金額500余億元,資產總值達1 200余億元,成功經驗可以歸納為“信貸工廠”的經營模式,通過批量的營銷推廣、標準化的審貸流程、差異化的貸后管理、特色化的激勵方式,提高對中關村科技園區內創新型和成長型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能力。

光大銀行在拓展“小微貸”業務的過程中,針對工程機械領域企業需要購置大型機械設備的經營特點,推出了“小微設備貸”。小微設備貸根據“總對總”的合作協議,在經銷商和廠商提供雙重回購擔保的基礎上,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并對購進設備進行抵押。小微設備貸的創新推出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改善了機械工程領域小微企業的資金周轉情況。北京分行是光大銀行開展小微設備貸的主要分行,在取得初步的成功后,該行加大了對工程機械領域企業的走訪和溝通工作,完善業務流程,提供及時、高效、與企業需求密切相連的金融服務。由于小微設備貸的成功,光大銀行在2011年獲得了中國銀監會的表彰。截止2012年中旬,光大銀行小微貸款的客戶總數已超過1萬戶,貸款金額達1 000億元,北京分行的小微設備貸客戶達50余家,發放貸款金額40余億元。

二、 “小微貸”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信息不對稱,導致商業銀行放貸過程中存在虛假授信風險。商業銀行和小微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主要是指由于小微企業經營不規范、信息披露不透明導致商業銀行無法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難以及時對貸款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必要的監控。一旦小微企業為成功申請貸款或提高貸款額度出現偽造經營材料的情況,商業銀行則會出現虛假授信的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種種問題,出于對自身風險控制的考慮,商業銀行難免產生對小微企業惜貸的行為,導致部分小微企業無法取得業務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2. 單筆貸款額度低導致貸款成本高,降低了銀行的經濟效益。小微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信息分散,無形中提高了商業銀行的信息采集成本。以一般的商業銀行小微貸業務為例,針對小微企業的授信額度通常在2 000元~100萬元之間,差距過大,平均每戶小微企業的貸款數量約為4萬元。然而,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無論額度大小,每筆貸款的放貸成本是基本相當的,即一筆1萬元的貸款與一筆100萬元的貸款成本基本相同,但收益率卻存在天壤之別。商業銀行作為盈利性的經營機構,利潤最大化是其經營的基本目標,而單筆額度較小的“小微貸”業務資金回報率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制約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動力。此外,企業的資金申請額度通常與企業經營規模相匹配,規模較小的企業由于抵押物不充足,缺少擔保措施,一旦發生不可抗力,便難以及時還款,增加商業銀行的壞賬風險。

3. “小微貸”業務品種單一、創新不足,難以充分匹配小微企業需求。近年來,各商業銀行均加大了對“小微貸”業務的投入,但在具體的服務過程中同質化競爭嚴重,缺少對不同行業資金需求的細分,沒能根據小微企業差異化的經營情況設計更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產品,存在服務空白區,導致部分小微企業難以獲得與實際需要相契合的小微貸產品,錯過發展良機。例如,以餐飲企業和批發企業的資金需求情況做比較,餐飲企業現金流充裕,經營穩定,可以采用每日還款的方式設計小微貸產品;批發企業由于會有先發貨后付款的情況發生,每日經營現金流并不穩定,在收到貨款之前甚至會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的情況,因此適宜采用每月定額還款的模式。總之,目前商業銀行“小微貸”產品的創新性不足,品種單一,只能滿足部分小微企業的需求,難以充分覆蓋不同領域內小微企業的多樣性需求。

三、 解決“小微貸”業務開展問題的辦法探討

1. 提高信貸隊伍專業性,充實“小微貸”業務監督力量。人才是一切事業的基點,信貸隊伍作為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第一道屏障,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小微貸”業務的推廣質量。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對信貸隊伍的技能培訓,吸納高素質人才,提升整個隊伍的專業修養,強化職業道德的約束力,提高信貸人員的信息甄別能力和業務監督水平。在審查小微企業提供的信貸資料時,要做到嚴格把關、寧穩不急,一旦發現不合規的情況或潛在的風險事件,要及時糾正,強化細節管理,保證每筆信貸業務的合規,風險可控,防范虛假授信的情況發生。同時要做好貸后管理工作,可以借鑒第三方提供的專業信息輔助判斷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或根據小微企業貢獻的稅費及員工的工資福利情況對信貸資料進行驗證,加強業務監督。

2. 放寬小微企業的還款率要求,實現差異化利率。小微企業由于內部治理機制尚不完善,抗風險能力低,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信貸風險要高于大中型企業。如果沒有配套的激勵措施,商業銀行必將會放棄小微企業,將信貸資金轉向經營較為穩健的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緩解。在2013年銀監會的《關于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中指出,通過差異化的考核標準對小微企業信貸的風險和合規問題進行管理。在權重法考核下,對達到“商業銀行對單個企業(或集團)的風險暴露低于500萬元,且占本行的信用風險暴露總額比例低于或等于0.5%”條件的小微貸款采用75%的風險權重。此舉對商業銀行來說無疑是促進“小微貸”業務發展的有力探索。

小微信貸業務“短”、“小”、“頻”、“急”的特點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單筆貸款成本,帶來的經濟效益卻無法和大中型企業相比。因此,小微信貸業務必須依賴差異化的利率政策,以高利率彌補高成本,追求風險和利潤之間的平衡。當小微企業創造的利潤可以覆蓋其貸款成本,銀行又通過差異化的利率彌補了業務風險時,就實現了小微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雙贏。商業銀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時,可以對及時還款、信譽較好的小微企業給予循環貸款利率優惠的待遇,實現動態的激勵機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3. 開發與小微企業發展需求相契合的信貸產品。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商業銀行只有不斷進行服務創新,才能在“小微貸”業務的新戰場中搶奪更多的份額。小微信貸的創新可以從金融產品和貸款模式兩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是產品的創新,小微企業分布廣、情況復雜。即便是同一行業內的不同企業,經營情況也千差萬別;同一家企業在發展的不同時期,資金需求情況也并不相同。目前商業銀行推出的“小微貸”產品雖然不斷增多,各具特色,但真正站在小微企業的角度考慮,真正滿足小微企業需要的并不多。其次是創新貸款模式,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可以進行抵押的固定資產有限,單獨抵遇風險的能力低。因此可以考慮采用團體信貸、群集信貸、供應鏈融資的信貸模式,通過弱擔保、信用擔保發放貸款。以團體信貸為例,將經營類別和風險水平相似的小微企業聯合起來可以實現風險分散的效果,有效解決單個小微企業無法提供充足抵押物的問題,降低商業銀行對“小微貸”的交易和監管成本。

結論:小微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經濟平穩轉型的關鍵因素之一,融資難是小微企業困擾已久的問題。改進和完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不僅是增加經濟活力,促進就業的重要措施,也是商業銀行增加新的利潤點,尋求業務轉型的重要契機。一方面,小微企業對金融服務存在迫切需求,“小微貸”業務具有豐富的市場資源和開拓空間。另一方面,發展小微信貸業務可以優化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增加客戶儲備,拓寬發展渠道。

參考文獻:

[1] 謝海.我國商業銀行應用金融衍生品借鑒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學位論文,2014.

[2] 張偉如.中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融資問題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位論文,2014.

[3] 吳江濤.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學位論文,2012.

[4] 涂曉兵.金融脫媒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D].武漢:武漢大學學位論文,2012.

[5] 于洋.中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學位論文,2013.

[6] 黃蕾.A銀行微小企業信貸業務發展問題研究[D].桂林:廣西大學學位論文,2013.

[7] 陶彥君.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小微貸款業務的思考[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學位論文,2013.

[8]張超.國內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學位論文,2013.

[9] 張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學位論文,2013.

[10] 吳瓊.微小貸款可持續發展中的金融創新[D].杭州:浙江大學學位論文,2013.

[11] 魏明海,柳建華.國企分紅、治理因素與過度投資[J]. 管理世界,2007,(4).

[12] 高雷,宋順林.掏空、財富效應與投資者保護――基于上市公司關聯擔保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 2007,(1).

[13] 谷祺,鄧德強,路倩.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下的公司價值――基于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 會計研究,2006,(4).

基金項目: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疆少數民族宗教文化與社會經濟穩定的關系研究”(項目號:15BSH020)。

第9篇

關鍵詞:深度學習;受限玻爾茲曼機;情感分析;對比散度;支持向量機

中圖分類號:TP391.4 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隨著淘寶、京東、卓越、當當等購物網站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網上購物,網上的評論信息也越來越多。網購者往往會留下評論來對所購買的商品表達自己的情感,評論信息會成為其他潛在消費者以及商家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無結構評論信息,客戶、商家無法及時準確地發現自己想要的產品參考信息。如果單靠人工瀏覽的方式去瀏覽這些信息十分費時,而且獲得的信息帶有一定的片面性[1]。因此,利用計算機幫助用戶快速、完全地獲取和整理這些相關的評價信息,以及對互聯網上雜亂無章的海量產品評論信息進行挖掘處理,并對評論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情感傾向性分析成為了近些年來的一個研究熱點。

情感分析是指分析說話者在傳達信息時所隱含的情緒狀態,對說話者的態度、意見進行判斷或者評估。情感分析在海量數據上的應用,將有助于完善互聯網的輿情監控系統,拓展企業的營銷能力,實現對物理世界異常或突發事件的檢測;此外,還可以應用于心理學、社會學、金融預測等領域的研究,故對于產品評論情感分析的研究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2]。

目前,對于網絡商品評論情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1)基于情感知識的方法,主要依靠一些已有的情感詞典和語言知識,來對文本的情感傾向進行分類[2];2)基于特征分類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將情感分析看作傳統的分類,抽取特征并進行判斷。王文華等[3]針對產品評論中的屬性詞和情感詞在文本中的各種關系,制定了八組特征選擇規則,利用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訓練模型來判斷屬性詞和情感詞的搭配識別,并依據情感詞及否定詞等分析屬性特征的情感傾向;楊立公等[4]提出一種基于馬爾可夫邏輯網的句子情感分析方法,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方法結合實現跨領域的知識遷移,同時采用馬爾可夫邏輯網將句子的上下文信息與其他情感特征相結合實現句子情感分析;Ruslan等[5]提出無向二部圖受限玻爾茲曼機(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 RBM)應用在用戶對電影評論的排名上;Glorot等[6]提出了一種領域自適應大規模情感分類,即采用去噪的自動編碼機,后又將去噪自動編碼機以棧的方式堆疊起來,就得到棧式去噪編碼機,實現了從底層特征到高層特征,并且提取觀點持有者對某一方面的情感表示;姚娜娜[7]將情感詞典與SVM結合進行產品評論的情感分析;Pang等[8]分別用樸素貝葉斯、最大熵、SVM算法等機器學習算法進行情感分析,但需要建立情感詞典;Dave等[9]在對產品評論進行情感分類時,采用Bigram作為特征項訓練分類器;Kim等[10]手工收集了一些褒義和貶義的詞匯,借助WordNet同義詞擴展這個集合,通過對詞語同義詞組在原始褒義詞集合和貶義詞集合的對比,計算詞語的褒貶置信度,最后根據閾值判斷詞語極性;Collobert等[11]提出運用深度學習對文本進行詞性標注、命名實體識別、語義角色標注等任務,但沒有用于情感分析。

上述針對情感傾向性分析方法中關鍵部分是特征提取和情感詞典的建立,即情感分析的準確性取決于特征質量的高低、特征數量的多少及情感詞典建立的準確性。然而,特征提取比較費時和費力,而且依賴專業知識和直覺,且情感詞典的建立也比較繁瑣。

本文針對上述方法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產品評論文本非結構化的特點,提出了一種既能有效降低文本表示模型的維度,又無需建立情感詞典,通過概率大小對文本數據進行情感分析的對比散度受限玻爾茲曼機(Contrastive Divergence RBM, CDRBM)方法。這個方法可通過一種深層非線性網絡結構,實現復雜函數逼近來表征輸入數據分布式表示,可用較少的參數表示復雜的函數。訓練時各隱藏層無需經驗和人工技巧,通過無監督的逐層特征變換,將樣本在原空間的特征表示變換到一個新特征空間,可使分類或預測更加容易。

3實驗及結果分析

本文的實驗是在Eclipse平臺上,用python語言實現。實驗數據來自數據堂電子產品相關的中文評論語料的1706篇評論文本中,分別有853條正向評論,853條負向評論。實驗中訓練集和測試集按3∶1隨機挑選。表1為對評論語料中其中一條評論的特征提取結果。

實驗結果利用準確率、召回率和F值三個指標評估方法的性能[15]。F值是綜合考慮準確率和召回率。

準確率=提交結果中與人工標注匹配數目提交的所有觀點句的數目×100%

召回率=提交結果中與人工標注匹配數目人工標注結果中觀點句的數目×100%

F值=2×準確率×召回率準確率+召回率×100%

為了測試受限玻爾茲曼機及其深度體系的情感分析性能,進行了兩種不同類別的實驗。

1)測試RBM模型受參數k的影響。

表2和圖3給出了隱含層節點個數為2時,在不同k值下RBM對產品評論的不同識別結果,即準確率、召回率和F值。從表2和圖3可知,當k=10時,精確度達到最高,同時召回率和F值也最高,即情感傾向性分析較好,所以在下面實驗時,選擇k為10。

2)不同方法的評論情感分析結果比較。

令k=10,將本文提出的RBM特征選擇與SVM結合的算法(RBM+SVM),與RBM情感分析算法、SVM情感分類算法、主成分分析PCA和SVM結合的算法(PCA+SVM)進行比較[16]。其中:基于SVM的情感分類算法沒有考慮到原特征空間的噪聲,沒有進行降維處理;PCA+SVM的算法主要是采用在進行SVM分類前采用經典的降維算法PCA進行特征降維。本文將RBM+SVM算法與這兩個算法比較驗證采用RBM進行特征降維,并用SVM算法進行分類是否能有效提高情感分類精度。

RBM情感分析算法,僅用了RBM方法,把RBM作為一個判別模型進行分類,判別出產品評論的情感正向或負向。設置RBM隱層層單元數為2,用0、1表示。其中:0表示判斷該產品評論情感為負向,即用戶對該產品持消極的態度;1則表示此時判斷的產品評論情感為正向,即用戶對該產品持積極的態度,用戶喜歡該產品。將RBM的情感分類結果與單獨采用SVM的結果進行比較。在PCA和SVM結合的方法中, 運用PCA對高維數據進行降維處理,將抽取出的低維特征作為SVM的輸入,然后再用SVM進行情感分析判別。在RBM和SVM結合的方法中,設置RBM的隱藏層單元數為50。不同方法的實驗結果如表3和圖4所示。

通過實驗可看出:

1)基于RBM算法的效果比SVM算法的效果好,表明RBM作為一種無監督分類模型,采用逐層無監督訓練的方法,不需要人工設計運用概率進行特征提取,相對于淺層SVM模型,RBM模型能更緊湊高效地表達顯示問題中的非線性特征,對于產品評論具有很好的分類效果。

2)基于RBM和SVM兩者結合的方法,即把RBM看作是一種降維的特征提取方法,把提取的特征運用到SVM方法中,相對于運用PCA的特征提取方法效果更好,表明RBM用數學的方法進行選取,找出了一些最具分類信息的特征,人為因素干擾少,是一種比較精確的降維特征選擇方法;而PCA是一種從原始輸入數據中經過降維選取最重要的前n個特征,是一種特征映射和統計方法,人為因素較多,沒有考慮特征詞在類間的分布和特征詞在類內部文檔中的分布情況。

4結語

本文在分析文本結構和情感表達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RBM的文本情感分析模型,對文本情感進行分析。實驗結果顯示,與傳統機器學習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這種情感分析方法明顯提高了情感識別的準確率;相對于其他的特征提取方法,RBM作為降維的特征提取方法對情感識別的準確率也有明顯的提高作用。由于用深度學習方對文本進行情感分析,不需要建立情感詞典,因此其可用于不同領域中進行情感分析,所以在后繼的研究中,將探討運用有條件RBM方法進行不同領域的情感分析。

參考文獻:

[1]

任遠遠, 王衛平. 中文網絡評論的產品特征提取及情感傾向判定. 計算機系統應用, 2014, 23(11): 22-27.(REN Y Y, WANG W P. Extracting product features and determine sentiment orientation from Chinese online reviews[J]. Computer Systems & Applications, 2014, 23(11): 22-27.)

[2]

張春霞, 姬楠楠, 王冠偉. 受限波爾茲曼機簡介[EB/OL]. [20150210]. http:///releasepaper/content/201301528.(ZHANG C X, JI N N, WANG G W. Introduction of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EB/OL]. [20150210]. http:///releasepaper/content/201301528.)

[3]

王文華, 朱艷輝, 徐葉強, 等. 基于SVM的產品評論屬性特征的情感傾向分析[J]. 湖南工業大學大學學報, 2012, 26(5): 76-80.(WANG W H, ZHU Y H, XU Y Q, et al. Analysis on emotional tendences of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 in product reviews based on SVM[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 26(5): 76-80.)

[4]

楊立公, 湯世平, 朱儉, 等. 基于馬爾科夫邏輯網的句子情感分析方法[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13, 33(6): 600-604.(YANG L G, TANG S P, ZHU J, et al. A Markov logic network based sentence sentimental analysis method[J].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 33(6):600-604.)

[5]

RUSLAN S, ANDRIY M, GEOFFREY H.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New York: ACM, 2007: 791-798.

[6]

GLOROT X, BORDES A, BENGIO Y. Domain adaptation for largescale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EB/OL]. [20150210].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summary?doi=10.1.1.231.3442.

[7]

姚娜娜. 基于機器學習的產品評論情感分類研究[D].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 2013:41-46.(YAO N N. Research on sentimental classification of product review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D]. Beiji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13:41-46.)

[8]

PANG B, LEE L, VAITHYANATHAN S. Thumbs up?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C]// EMNLP 2002: Proceedings of the ACL02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troudsburg, PA, USA: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02, 10: 79-86.

[9]

DAVE K, LAWRENCE S, PENNOCK D. Mining the peanut gallery: opinion extraction and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of product reviews[C]// WWW 2003: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Word Wide Web Conference. New York: ACM, 2003: 519-528.

[10]

KIM S M, HOVY E. Determining the sentiment of opinions[C]// COLING 2004: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Stroudsburg, PA, USA: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04: Article No. 1367.

[11]

COLLOBERT R, WESTON J. A unified architecture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with multitask learning[C]// ICML 2008: 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New York: ACM, 2008: 160-167.

[12]

LAUZON F Q. An introduction to deep learning[C]//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Signal Process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Piscataway, NJ: IEEE, 2012: 1438-1439.

[13]

YOUNES L. On the convergence of Markovian stochastic algorithms with rapidly decreasing ergodicity rates[J]. Stochast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bability and Stochastic Processes, 1999, 65(3/4): 177-228.

[14]

CARREIAPERPINAN M A, HINTON G E. On contrastive divergence learning[EB/OL]. [20150210]. http://gatsby.ucl.ac.uk/aistats/fullpapers/217.pdf.

[15]

HAN J W, MICHELING K, JIAN P. 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M].3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2:315-317.(HAN J W, MICHELING K, JIAN P. Data Mining: Concept and Techniques [M]. 3rd ed.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12:315-317.)

[16]

唐慧豐, 譚松波, 程學旗. 基于監督學習的中文情感分類技術比較研究[J]. 中文信息學報, 2007, 21(6):87-94.(TANG H F, TAN S B, CHENG X Q. Research on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reviews based on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J]. Journal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07, 21(6): 87-94.)

Background

This work i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1403423),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Hunan Province (2014FJ3157), the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Autonomous Systems and Networked Control,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3A11).

GAO Yan, born in 1973, Ph. D., associate professor.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eb intelligence, data mining.

CHEN Baifan, born in 1979, Ph. D., lecturer.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第10篇

一、引言

自從20 世紀90 年代初美國著名會計學者瓦茨和齊默爾曼所著的《實證會計理論》被翻譯介紹到中國會計界以來① ,實證研究這一研究方法及其相關的問題就受到了會計學術界廣泛的重視。近10 年來的發展,實證方法已逐步為中國會計學術界所接受并得到了相當的應用。據筆者不完全統計,1999 年全年和2000 年1~6 月,代表中國內地經濟學最高水平的學術雜志《經濟研究》,已經發表的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的財務、會計論文(包括財務會計專業研究人員撰寫的微觀經

濟類專題的論文) 就有20 篇。由于學科劃分以及對論文主題所涉及領域方面的認識,這種統計可能不甚精確,但不可否認,作為相當注重研究方法(尤其強調實證研究方法) 的國內一流經濟學學術期刊,正在刊登越來越多的實證會計研究論文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同樣,被公認為中國內地會計學最高水平的學術理論刊物《會計研究》,收錄發表的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撰寫的會計論文也越來越多。近年來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撰寫的會計學博士學位論文也日漸增多。種種跡象表明,實證會計研究正試圖取代規范研究,成為會計學術研究的主流范式。

筆者認為,在實證研究這一方法被引進中國將近10 年的今天再討論這個問題,已經不能僅停留在方法的介紹或規范和實證兩種研究范式孰優孰劣的比較評判層次上,而應當將學術研究中,中國會計學者在方法應用上存在的問題揭示出來,并總結消化、吸收西方會計研究中的先進方法。正因為如此,筆者總結了中國學者應用實證方法撰寫會計學術論文時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性地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筆者希望借助評論同行文章這種特殊的方式,為在會計學術研究中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學術批評風氣盡一點綿薄之力。

二、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

在中國接受實證會計研究方法近10 年的過程中,學術研究的方法論的爭論可謂層出不窮。種新的學術范式之所以能夠得以誕生并進而得到長足的發展,其原因需要認真予以分析和總結。筆者以為,搞清楚包括經濟學、會計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的關系,是展開討論的基礎。

價值判斷是對某種特定事實內容所作的“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好”或“壞”、“好些”或“壞些”等的評價和預言。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政治、法律、道德的觀念中,價值判斷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表達政治要求、決定合法與非法、罪與非罪、道德高尚還是低下等不可缺少的語言工具,也是進行行為選擇和政治選擇的前提。但是,在作為經驗科學的經濟學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首先是事實判斷,而不是價值判斷。

從認識邏輯來看,價值判斷僅僅是一種根據特定的價值標準作出的判斷性評價和立場取向。它既不能排除別人對相同的事實持相反的立場,也不能提供可由其他主體進行事后檢驗的有關事實和信息,因而不具有科學預言能力。相反,事實判斷則包括了可由各個主體進行事后檢驗的有關事實和論斷,即事實是怎么回事,它已經怎樣或將來會如何,因而能夠在經驗上被證實或證偽。不僅如此,價值判斷也不能從事實判斷中推導出來,即事實在邏輯上并不包含它的評價。

強調事實判斷在包括經濟學、會計學等在內的社會科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不意味著在理論研究的整個活動和過程的所有方面都不應有價值判斷。一般來說,在研究對象的選擇、認識目標的確定、研究方法和分析結果的選擇等領域和方面,需要進行價值判斷。因為每個研究者既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選題,也可以根據政治、道德和信仰選擇實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時沒有價值判斷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說,當前中國會計實務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作為會計學界的研究者,展開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和討論既有理論上的價值,又有現實的意義,同樣也符合社會大眾對消除這種現象的情緒需要。但是,在學術理論研究的內容領域,也就是在認識過程和理論形成過程之中,卻不允許價值判斷插足。如果在內容領域借助于價值判斷,就會使認識過程從一開始就引入“信仰”問題,這只會使認識過程扭曲,得不出科學的結論。再以當前中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為例,如果從一開始就建立了會計造假是由于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薄弱,或是由于傳統的會計制度已經無法適應建設市場經濟的改革需要的所謂“先驗信仰”,那么,按照如此的基礎作出的分析必然會在結論上發生偏差。另外,有人強調科學家的價值觀和歷史觀,指出一些偉大的學者都有著鮮明的價值觀和強烈的歷史責任,但沒有說明這樣的價值觀和歷史責任在他們的科學生涯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仔細加以考察,這樣的價值觀和歷史觀對他們選擇科學課題、堅持科學信仰和從事艱辛的科學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對其科學認識和理論創造過程本身則起不了什么積極作用。他們正是在拋開了價值判斷而專注事實判斷的情況下,才有了科學的創造。因此,在一些社會學科的研究中,在獲取信息和認識客觀事物內在聯系的范圍內,保持價值自由前提,避免進行價值判斷是必要的。

從方法論的角度分析,規范研究是根據“應該如何”提出命題,而實證研究則以“是怎樣的”來提出命題,這兩種命題提出方式上的差異,決定了實證研究從一開始就是以價值自由為前提的。作為經驗科學的會計學研究,以價值自由為前提能夠保證采用實證方法所作的理論探索是一種以事實判斷為基礎的研究活動。雖然,研究者在具體從事研究工作的過程中以及結論的形成上,會犯下方法上的錯誤和產生各種邏輯上的漏洞,但這些問題并非是由于實證方法本身產生的,而是屬于方法運用不得當造成的。理論研究中,以價值自由為前提的實證研究方法,是知識累積的重要手段,也正因如此,實證研究才能成為許多社會學科進行學術理論探索的主流方法,才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并得到學術研究人員的廣泛認可和接受。

三、理論實證和經驗實證

在規范研究還是實證研究的論爭中,引起認識混亂的原因恰恰是對實證研究方法本身了解的不夠深入、認識的不夠清晰。

實證分析可以分為理論實證(或邏輯實證、分析性實證) 或經驗實證(empirical) 兩個相互聯系而又可以獨立進行的部分和階段。前者的任務在于提供一個概括的體系或框架(framework) ,對現實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問題,作出理論上和邏輯上的分析和解答;后者的目的在于對理論實證得出的結論和假說進行經驗檢驗,以確定其真理和謬誤所在,亦即證實或證偽。因此,進行實證分析,首先要建立理論模型,提出理論假設,進行抽象的、深入的理論分析,然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經驗檢驗,證實或者證偽假說,得出帶規律性的結論,亦即達到理論上的解釋能力和預測價值。

雖然理論實證和經驗實證可以分別進行,但同時二者又是相互聯系的。因為經驗觀察到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和作用都包括在其中,只有進行抽象的理論分析,從理論上說明了每個因素的作用和相互關系,才能真正理解并把握事物的內在規律性。不僅如此,理論概念和理論范疇并不一定能夠作為實證分析的指標和工具。因為,理論概念必須抽象掉許多次要因素,而經驗研究所定義的指標及其據此獲得的資料和數據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在進行經驗實證時,必須注意從理論概念向實證指標的過渡,實證指標的選擇和設計必須盡量與理論概念相接近。這樣,才能保證實證結論的嚴密性。

當前,不少中國會計學者進行的經驗實證分析,都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缺乏應有的理論指導和理論分析的框架,尤其是缺乏足夠的微觀經濟學、金融理財學等會計的“基礎學科”的理論分析框架和經過嚴謹理論研究之后得出的切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理論②。缺乏基礎性理論框架,就變成了為實證而實證。盡管這類研究中,作者搜集了數據,構造數學模型并作了回歸分析,但是由于缺乏理論指導,給人一種玩弄數字游戲的印象。因而,其結果的解釋能力和預測價值就值得懷疑。對會計研究而言,由于缺乏經濟學和財務學的理論框架和相應的經驗實證的結果,造成了不少研究要么不加分析地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相關理論框架作為展開研究的基礎性理論,要么簡單地以“中國特色”為由,籠統含糊地將現實觀察到的現象加以總結描述,即作為被檢驗的假說。如果說,在中國實證會計研究剛剛起步的時候,把西方學者用英語發表的實證研究論文的模型或分析框架拿過來,照著他們撰寫實證論文的典型步驟和程式,加上中國的經驗數據,做一遍練習題,是一種學術革命的先驅行為的話,那么,在經過了起步階段的摸索之后的今天,再繼續這種“照著例題做習題”的方式進行研究,就不得不說這是中國會計學術研究的悲哀了。

針對會計研究缺乏中國的理論經濟學和金融財務學理論支持的問題,筆者建議,一方面,擴大“會計學研究的經濟學視野”③。應當看到,經過20 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飛速的發展。從各種中國經濟學理論成果中汲取豐富的養分,加以整理、總結,綜合利用,可以提煉出具有相當解釋能力的理論供會計學研究參考。另一方面,若沒有現成的或比較現成的經濟和財務理論,會計學者就必須立足自身,加緊研究,補上這一課。

最后需要澄清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許多學生,包括不少已有一定學術地位的專家學者,只要看到研究論文中沒有數理統計的計量分析、數據采樣,便會認為是規范研究。這實際上走入了一個“形式”誤區。實證(positive) 是和規范(normative) 相對應的概念,兩者從研究方法的命題選擇上相互區別,但由于它們同時都可以進行歸納分析和演繹分析,所以在形式上,特別是在使用自然語言加以理論表述時,并沒有明顯的區別。另外補充一點,在西方,normative accounting 和positiveaccounting 本來的含義是前者是指現值會計(present value based accounting) ,即符合理想假設前提條件環境下的會計;后者是指現實世界中被各種原則、準則所約束,但同時又具有多種備選方案可供選擇和管理(management) 的會計。

四、學術范式的國際化和本土化

經濟學也好,會計學也好,都是“西學”。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誰能先看到國外的研究成果或者誰先翻譯國外的研究成果,誰就能在工作、學術研究上處于領先的地位。不管是否承認,當代學者,都以能用英文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為榮耀。既然將在國外刊物作為術研究的激勵之一,那么,作者就不得不遵守西方的學術規范、使用別人可以接受的表述方式,做到無論在自然語言還是理論概念甚至展開分析論證的方式上和西方保持一致,至少是要向西方靠攏。采用實證的方法進行學術理論研究,實際上也成為一個是否能夠融入主流的問題。

所謂融入主流,概括地說,就是要接受、采納和遵從主流的學術規范和學術傳統。主要包括學術的自由主義精神、理性主義前提、經驗主義內容和實證主義方法。

融入主流,首先要在上述四個方面接受并且掌握這些思維習慣。同時應當充分地認識到,中國當代的經濟改革過程,無論在實踐中還是在理論上,都是充滿巨大挑戰的,很多問題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傳統理論無法解釋的,甚至是傳統理論不曾提出的。這就給學者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會,來記錄這段無法重復的歷史,發現并提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概念并進行理論的創新。在這方面中國學者具有無法比擬的地域優勢。融入主流不僅意味著要接受和采納,而且主要是創新和發展。會計理論研究中,中國學者還做得不夠。比如,美國FASB 提出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以“決策有用觀”為前提的,這是由著名的特魯布拉特報告經過廣泛的實證調查后提出來的。中國如果要采納或不采納這一觀念,同樣也需要以中國的實際情況為前提。如果能夠做一次中國的會計信息用戶的研究④ ,結論將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科學是沒有國界,也是沒有國別的。自然科學是這樣,社會科學同樣也是這樣。只有科學形成和發展的具體環境以及科學原理的具體應用是有國別特色的,受具體的歷史、社會條件制約的,任何國家的科學家,包括社會科學家,對科學發展作出的貢獻,都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筆者不以為存在著東西方兩種經濟科學、會計學,也不相信在基礎理論層次上會有什么“中國特色的會計學”。例如,當今中國會計學研究最大的問題就是“會計信息失真”。這個問題其實在國際上也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但在中國表現得更為顯著和突出。從事這一問題的研究,首先就不得不為“失真”找到或者說界定一個可供研究的概念,來衡量所謂的“失真”的程度。換言之,必須首先解決何為會計信息質量高或低的判斷標準。如果連這個基礎性的理論概念或標準都無法確定的話,進一步的有關“失真”的性質、原因、程度等一系列的問題就缺乏判斷的基礎,理論模型的建立就會存在相當的困難。那么經驗研究所必需的變量的選取一定存在錯誤和偏差,又怎能希冀得出科學、正確的結論,又怎能找到減少“失真”的藥方?

舉這個例子,無非說明兩點: (1) 美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用以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可靠性概念,在研究“中國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時,為了保持所謂中國特色,為了給人以本土化的感覺,就要使用真實性概念,那么,是否“失真”問題一定就要使用真實性概念? 如果覺得美國的概念和標準存在不足,就應該提出自己的理論主張與之爭辯,但是,筆者至今還沒有看到這方面有獨到見解的學術主張,更沒有看到邏輯嚴密的模型以及有充分證據的經驗驗證研究結果。關于“失真”的會計論文可謂汗牛充棟,但事實上許多研究者對這一問題都未真正地做到深入分析和高度抽象。判斷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標準是會計基礎理論問題,也是一個人類共同的學術課題,無所謂國界的區別,也是無法也無需本土化的。非要在基本范疇問題上強調所謂特色,只能是走入誤區。(2) 當我們有朝一日對判斷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標準取得相當的共識后,就必須堅持把眼光聚焦在中國這塊土壤上,對中國會計信息質量是高還是低、會計信息質量差的程度、引起的原因、解決的途徑等問題進行研究。

五、會計學術界和實務界的研究分工

從會計研究的發展史來看,學術界在最初的研究中積極參與規范研究,但是到了20 世紀70年代后,逐漸轉為實證研究模式,與規范研究分道揚鑣,把帶著技術開發性質的規范研究留給了實務界和規則制定機構⑤。筆者對上述“分工論”,即學術界主要采用實證會計研究方法進行理論研究,而實務界則主要采用規范研究的方法進行新的會計方法的開拓和對已有實務的規范,給予肯定。

這種分工,既具有學理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又有別國成功的實踐經驗。在學理上,既然說實證方法解決“是什么樣的”這類問題,必然的就把會計系統作為一個自變量,放到了整個社會經濟環境這個“大函數”、“大方程”當中,研究會計系統的變化怎樣影響整個經濟和社會環境的,或者反之,找到社會經濟環境中是什么因素以何種方式影響會計系統的邏輯關系。正是由于實證研究方法,把傳統的會計研究的范圍擴大到了經濟、文化、法律等整個社會。而傳統的規范研究,則更為關注應該使用何種會計確認和計量方法、應該采用何種會計信息的呈報方式等會計系統內部的問題。對于解決會計實務問題,規范研究來得更為直接有效。所以,基于兩種研究方法本身的特點,學術界更多地使用實證方法而實務界更多地使用規范方法是有內在必然性的。對于會計這樣一門實踐性和時效性都很強的應用經濟類學科,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從來都是相互補充的研究方法。重實證、輕規范或者重規范、輕實證都是不正確的學術偏見。正如廈門大學教授曲曉輝所言:“實踐證明,規范研究方法雖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仍然不失為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是進行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最近二三十年來,我們的規范會計研究并非太多而是太少,我國現存會計文獻資料中的學術性成果的數量遠遠遜色于介紹、議論類的文字表述。”⑥ 此外,就中國的現狀來看,學術界仍然需要為政府進行政策性、決策性研究,為實務界的對策性研究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值得予以重視的是,學者在身兼數職,既要撰寫學術理論文章,研究基礎理論問題,又要為政府出謀劃策,還要在報刊雜志上撰寫專欄文章為大眾答疑解惑的時候,必須擺正角色的定位。

六、會計研究中的學術批評

學術批評對于學術的進步和理論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無論怎么強調也不過分。它是學術研究和理論探索活動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是學者相互交往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在于:一是通過學術批評可以逐步建立一套嚴格的學術規范,使學者們的行為和學術活動有章可循,有規則可依;二是可以對學術作品進行檢驗,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探索方向;三是可以增進學者之間的友誼和交流,形成健康向上的學術氛圍和研究環境。因此,嚴肅認真的學術批評是理論發展的巨大杠桿,也是繁榮學術的必由之路。

反觀會計學術界的學術批評現狀,總感到意猶未盡。學術刊物上的商榷性文章和批評性評論罕見,但“廣告式”、“推銷式”的書評和文評則常常充斥于序言和文獻介紹當中。其實,對學術理論作品的評論,可以存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書面的,如撰寫相關的評論文章在相同的刊物上發表;也可以是口頭的,如在學術研討會上對會議的交流文章做評論、向文章作者指出選題、數據、論證方法等方面的失誤和遺漏所在;還有最常用的和最經濟的方法是在學術機構的內部,主要集中在各大專院校的會計系,在教授、研究人員、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討論會,針對同事、同學發表的、未發表的研究習作展開“毫不留情的”批評。

實證研究方法的應用和推廣,離不開嚴肅、認真甚至是尖銳的學術批評,這是由實證研究方法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正因為以事實判斷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包括了可由各個主體進行事后檢驗的有關事實和論斷,所以其研究的前提、路徑和結論,對他人而言都是透明的、可以被重復執行的。因此,運用實證方法進行的研究,更具備了被同行專家“挑刺”的可能,進行學術批評也不會落入“一頭鉆入概念體系”的會計理論爭鳴的老套子當中。但也許正因為會計實證研究需要具備更為廣博而深厚的經濟學、財務學理論功力,付出更多艱辛而扎實的學術勞動,所以目前還很少有“傻瓜”把別人已經完成的研究再重新做一遍的事例,也就無從產生向別人挑戰的勇氣和底氣。

注釋:

①“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2HALL ,INC1 ,ENGLEWWOOD CLIFFS , NEWJ ERSEY,1986。

②在此,不得不提到由陳信元、葉鵬飛、薛建峰合作完成的論文———《中國的會計環境———一個分析框架》(載于《會計研究》2000 年第8 期第8 頁) 。該文以嚴謹的態度,從會計的角度,采用微觀經濟學的方法,對影響中國會計的諸環境因素的行為方式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為進一步的理論實證工作和在此基礎上的經驗實證研究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③張建偉《: 會計學研究的經濟學視野》,載于《會計研究》1999年第5期。

④孫錚《: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的會計》,載于《會計研究》2000年第2期。

⑤這一觀點最初是由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薛建峰在學術討論中提出的,筆者深受啟發。

⑥曲曉輝《: 中國特色的會計解讀》,載于《會計研究》2000年第4期。

參考文獻

[1]楊小凱1 經濟學原理[M]1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

[2]光1 經濟學與經濟學家[M]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

[3]張軍1 經濟、社會與文化:張軍經濟隨筆集[M]1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1

[4]張維迎1 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1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

[5]R稵瓦茨,J稬齊默爾曼1 實證會計理論[M]1 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1

[6]李志文1 我對中國會計研究的一些看法[D]1 第三屆中國會計教授會大會交流論文,19971

[7]湯云為,錢逢勝1 會計理論[M]1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1

Commentary on Present Academic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

CHEN Min , SUN Zheng

( School of Accountancy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Shanghai 200433 , China)

第11篇

論文關鍵詞 歐盟 監管團 跨境金融機構

歐盟作為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在對跨境金融機構監管方面的進展,突出體現在建立和完善以規則為基礎的監管合作與協調上,其中包括對監管團(Supervisory College)制度的推進,即以金融機構母國監管者為主導者,聯合其他東道國監管機構共同進行監管,以增強監管機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促進跨境金融監管協調的有效性。

一、歐盟新金融監管架構中的監管團制度

金融危機使歐盟金融穩定架構經歷了嚴峻考驗,同時意識到宏、微觀金融審慎監管的有效配合,才能有效地維護歐盟的金融穩定。在《拉羅西埃爾報告》的基礎上,歐盟委員會在2009年5月27日了名為《關于歐盟金融監管》的通報(Communication),邀請有關各方對該通報擬進行的金融規制與監管改革發表意見和評論。該通報主要提出改革歐盟金融監管架構的兩大系統:一個是建立歐盟系統風險委員會ESRC),另一個是建立歐洲金融監管系統(ESFS)。五月通報(The Five Communication)指出監管團是監管體制的關鍵所在,因為它們將確保東道國與母國之間均衡的信息交流。

2009年6月19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德拉魯西埃報告》(de Larosie Report) 提出的金融監管改革方案。2010年9月22日,歐洲議會通過了以此報告為基礎形成的金融改革法案。自此,歐盟建立了泛歐金融監管體系,該體系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考量。從宏觀層面上而言,成立了由各國中央銀行行長組成的歐洲系統性風險管理委員會(ESRB),其是依據歐共體條約第95條建立的一個全新且獨立的機構,主要負責對歐盟的金融體系進行宏觀審慎監管,其涉及到整個歐洲市場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從微觀層面層面而言,成立了由各成員國監管部門代表組成的3個監管局,即升級危機前金融監管體系中的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EBC)、歐洲保險和職業年金監管委員會(EIOPC)、歐洲證券監管委員會(ESC),成立歐盟銀行監管當局(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歐盟證券市場監管當局(總部設在法國巴黎)、歐盟保險及職業年金監管當局(總部設在德國法蘭克福),負責對歐洲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進行區別化監管。這就從監管環境及體制上為聯合監管體制鋪平了道路。

對于監管團制度,《德拉魯西埃報告》(de Larosie Report)建議應該在所有主要的跨境機構建立監管團。《報告》指出,應該即刻改變監管團建立相對有限的局面,到2009年底,應該在歐盟境內的所有主要跨境機構建立由母國及東道國監管部門代表組成的監管團。歐盟第三層級委員會(the Level 3 Committees)都應參與到協調監管機制中來,即確定監管團的行為和定位監管團的功能,并且其自身應參與到監管團中進行相應協調。顯然,CEBS的權限得到了強化,其在監管方面具有更多的專有權力,且擴大了CRD所規定的有關監管團的相應任務。

二、歐盟對監管團制度的進一步推進

2009年1月,歐洲銀行業監督委員會(“CEBS”)更新了兩部2007年頒布的關于監管團實施指引的文件,在執行方面更加細節化。歐盟委員會在提供巴塞爾新資本協議(BaselII)建議時指出,監管團的建立將有利于加強東道國和母國之間的合作。歐盟于2009年2月金融監理改革報告(Thede Larosie Group report),其中指出在針對跨境金融機構監管的工具中,監管團應該作為首要選擇。同時,在其第18條建議中指出,監管團應該運用于所有主要的跨境金融機構,并建議這些機構于2009年底在歐盟境內全部設置監管團。2009年1月,歐盟委員會作出一個決定,即進一步加強銀行監管委員會在重構CEBS方面的監管合作作用。決定還要求委員會應該“在有關立法的具體規定或在監管當局的要求下,各監管當局之間應該進行協調或者便于相互間的協調。據此,CEBS具有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權。而在此之前,監管團成員達成一致就可以做出所有決定,除了協調和相互合作之外,沒有任何機制用于化解沖突。至少對歐盟境內的監管當局而言,2009年的決定允許CEBS來協調這些爭議。該決定還特別要求CEBS致力于確保監管團的有效和持續的運作,特別是通過設定監管團的運作指南,監測不同監管團的行動的一致性和分享最佳的監管方式。如今,CEBS享有確保監管團適用歐盟法的權力,對金融機構采取協調一致的措施,并且確保跨境銀行受到由不是成員組成的監管團的持續監管。

監管團是金融監管當局之間用于合作與協調的永久論壇,其將有協議,以描述金融機構行為之間合作。對于銀行集團,正如在修改的資本要求指令(CRD)中所定義的,應該啟動合作進程。在運用監管團對跨境金融機構進行協調監管方面,修改的資本要求指令(CRD)和償付能力監管標準起到了引領作用。根據CRD修訂版的規定,需要集中監管當局的力量以建立監管團。據此,監管團能夠交流關于金融機構的信息、主動執行監管任務、共同承擔責任并且對所負的金融機構推動監管審查項目。監管團的成員都來自于成員國的監管當局,該國系金融機構的分公司或重要分支機構的所在地。對于重要分支機構的所在國,其按先前的規定是沒有資格成為監管團的成員的。力量集中的監管者(theConsolidatingSupervisor)成為監管團的主席,其選擇參與的監管團成員、向EBA告知監管團的行動以及遵循任何保密協議的約束。

第12篇

【摘 要】財政部的新會計準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同時也對現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面對新準則對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定位,會計人員的能力如何拓展,如何加速會計實用人才的培養,是新準則能夠在具體會計實務操作中準確運用的關鍵。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會計人才培養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在我國會計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少專家學者發表了大量文章介紹、分析、評論新準則,但這些理論文獻很少關注新準則與我國會計人才培養的關系。新準則不僅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而且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是我國會計人才培養的指揮棒,必將帶來會計行業的深刻變革。

一、新準則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

1.“財務決策有用性”的提出將推動會計人才培養思想的變革。“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是關于會計目標的兩大代表性觀點,在我國會計界也引起過激烈的爭論,這次正式寫入了新準則,代表了我國會計思想和認識的又一次深化。“決策有用性”突出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有助于利益相關方的經濟決策,符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要求。它將信息論、行為論、決策論、博弈論等經濟學理論引入會計領域,極大拓展了會計學的研究方法和會計技術。長期以來,我國會計人才培養受“受托責任觀”的影響,強調會計信息以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為主要目標,在理念上重視熟練掌握會計制度,忽視對自主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只知照搬條文,會計信息不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決策的需要,因而質量不高。“決策有用觀”突破了傳統會計思想的束縛,必將對我國會計人才培養方向的轉變產生深遠的影響。

2.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提出了對金融工具等新興交易手段的確認和計量,使會計工作的技術含量得到了更深的拓展。新準則引入以公允價值為主的多種計量屬性,極大豐富了計量屬性體系,對歷史成本的基礎計價地位形成了沖擊,此外,針對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規范了確認和計量要求。這些內容在以往的會計實務中是空白點,但是這些內容是市場經濟對會計核算的新要求,代表會計技術發展的方向,在會計實務操作中是不可回避的。因此必須在會計人才培養上有所突破,如何盡快讓會計人員掌握這些知識,既是當前會計人才培養的難點,也是會計人才培養的突破點。

3.新準則突出職業判斷能力,必將推動會計人才培養向能力培養轉變。新準則的一大特色是原則性條文較多,許多會計處理需要結合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如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壞賬準備等各種資產損失準備的計提、會計估計的變更等,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但長期以來我國不重視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會計人員只知按照制度依規畫圓,一遇到新情況便不知所措、缺少職業判斷,造成會計信息不反映其經濟實質,也就失去了有用性。因此要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必須向能力培養方面轉變。

二、以新準則為指引,積極尋求會計人才培養的改革之道

1.重視能力培養。國外曾有人提出會計是一門藝術,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藝術離不開藝術家對生活的把握和創造,會計也是如此,會計人員對經濟交易認識和把握的程度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起決定性的作用。當今時代,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新的交易方式不斷創新。新準則中公允價值、衍生金融工具等新內容都是新經濟的產物,而且在未來會計計量中占主要地位。新準則要求會計人員知識面廣,了解相關領域知識,是通才;具有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專才。我國會計人才培養在能力訓練方面上存在嚴重不足,極少有拓展其他學科知識的機會,缺乏職業判斷能力方面的訓練。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是要培養出具有高度綜合能力的會計人才,這里的“高度綜合能力”包括:書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良好的傾聽能力、團隊溝通和合作能力、解決沖突的能力、組織和分派工作的能力、解決分散和無序問題的能力,閱讀、評論和判斷能力、有效利用時間和緩解壓力的能力等。新準則從決策有用性的角度對會計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把能力放在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首位。

2.重視職業道德建設。新準則原則性條款較多,存在一定的會計操作空間,會計人員若喪失職業道德迎合某些利益集團的需要更容易造假,因此新準則更需要會計人員道德自律。事實上會計這門職業能在人類社會存在數千年之久,與會計人員長期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聲譽有關,如英國“真實且公允”的會計傳統、我國銀行會計號稱“鐵賬”等等。但近年來,國家重視會計法制建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被忽視。我國資本市場多次爆發會計造假大案,但鮮見會計人士反思,會計界呈現整體性冷漠狀態。歷史證明,法制建設是維護會計公信力的重要保障,但會計公信力更需要會計人員的道德自律。因此新準則是我們加強會計道德建設的一個良機,我們需要補上這一課。

3.以新準則為指引,改革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機制。當今世界上存在著職業之間的激烈競爭,會計職業也是信息提供的競爭者之一,如果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要,遲早會被市場經濟所淘汰,這一點已被一些知名的會計學家所認識到,他們大聲疾呼要改進會計信息質量避免會計職業被邊緣化。新準則致力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信息質量的提高歸根結底還是人的素質的提高。因此,改革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機制是時展的需要。我國在會計學習的安排上都是按照會計報表要素安排學習內容,它的優點在于比較清晰,便于理解,不足之處是脫離會計信息運行的系統或經濟業務的流程,把一個活躍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當成靜止的、被動的工具,容易限制人的思維,會計專業的學習更應強調會計與整個管理和業務工作的融合。會計人才的培養是新準則順利實施的關鍵,我們應當以新準則為指引,努力開創會計人才培養的新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榆中县| 昌江| 土默特左旗| 沿河| 德兴市| 河津市| 炎陵县| 景宁| 庄河市| 湘潭市| 宁强县| 阿克| 临海市| 沾化县| 普宁市| 黔江区| 绥江县| 麟游县| 九龙县| 从江县| 赤城县| 肃南| 呈贡县| 北流市| 渝北区| 铅山县| 永吉县| 沙雅县| 温宿县| 色达县| 宁化县| 杭州市| 涞水县| 堆龙德庆县| 泸西县| 郓城县| 安泽县| 吉木乃县| 庆阳市|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