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15:06: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網絡安全心得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 要:進修是提高高校教師業務水平及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在通信類課程進修過程中,教師所在高校、所從事的專業及參與進修的青年教師三者關系相輔相成、緊密結合,共同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和提高。
關鍵詞:高校教師;課程進修;計算機通信;光纖通信;移動通信
本次課程進修的目的旨在學習與交流,在此期間,主要以課程學習為主,學術交流為輔。首先,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心得體會:
第一,課堂知識的學習。《計算機通信》課程是由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朱琴躍副教授任教,課程以計算機網絡在信息時代中的作用來展開,按組成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運輸層、應用層分別進行原理、特點等方面進行介紹,并對網絡安全、無線網絡、移動網絡以及下一代因特網進行闡述;《光纖通信》課程是由郭愛煌教授任教,郭愛煌教授是工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寬帶無線通信寬帶光纖通信,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等,50多篇;主持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等項目的研究工作。課程圍繞著光纖光纜、光纖通信器件、光源、光發射機、光探測和光接收機、光放大器、系統設計等方面進行展開,作為目前最為實用的通信傳輸介質,利用光導纖維進行信息傳輸已經成為通信產業的最具實效和發展潛力的一門技術。《移動通信》作為通信工程專業大四學生專業課程,是由同濟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系青年教師徐娟副教授擔任教學,從第一代移動通信到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工作原理、調制技術、組網技術以及抗衰落技術均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特別是對目前的后3G時代的技術拓展以及4G技術等與學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我的教學知識點的鞏固以及側重點的掌握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教學方法的借鑒。郭愛煌教授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教學+設計課+實驗課的形式為主,所占課程總學時比例分別為77%、6%和17%。平時考核以課堂練習為主,這樣避免了點名等傳統考勤方式給學生帶來的負面情緒,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注意力集中,以備下課之前的隨堂考核。加入了設計課這類比較新穎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能結合課堂學習知識點,融會貫通之后解決實際問題。朱琴躍副教授則以女教師特有的耐心關心學生的方式,讓課堂氣氛較為融洽活躍,鼓勵學生做一個單元的專題演講,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此門課程學生的出勤率也是最高的,由此看出鼓勵式教學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徐娟副教授的教學方式則以理論結合科研的形式展開,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例如超寬帶傳感網的能耗和生存期界限以及無線網絡及認知網絡的容量和延遲等問題的講解,
第三,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我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在學生宿舍樓寄宿的經驗等多方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大部分班級都有自己的共用電子郵箱帳號,任課老師可以通過上傳課件、教學參考資料以及分享專題講座信息等,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同時學生也會上傳自己的課堂筆記掃描版、實驗資料、招聘、考研等信息,體現了學生之間良好的整體學習氛圍。再者,在課堂學習中,也有少部分同學不J真聽講的現象發生,但是學生自學能力都較強,隨堂練習以及課后練習、實驗報告都極少有抄襲現象。而大部分同學的表現力都極強,例如《計算機通信》課堂教學中,學生圍繞著以太網這一專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長為45分鐘的一節課上,共有五位同學分別就網卡、IS-95網絡結構等問題主動上臺進行演講。學校采用極為嚴格的級點制度,課程不及格需要重修的學生不在少數,而我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中發現,重修不及格仍在讀大五的學生大有人在。整體而言,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自我要求嚴格,表現力較強。
在同濟大學進修的這半年時間里,我參加了很多次的學術交流會議和講座,也向很多老師討教,學習了解最新研究動向,以信息與通信工程系劉富強教授為例,國家自然基金委于2013年10月中旬公布,劉富強教授申請的“車聯網跨層設計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項目,獲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資助金額為285萬元。其在《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中,提到了《創新、創意與創業》這一論題,就“技術為什么需要創新?”“技術創新更需要有創意。”“有創意的創新要有商業價值。”等論點展開了討論,以通信企業的朗訊貝爾實驗室、摩托羅拉、諾基亞等為例,提出目前世界第四產業(創新產業、智慧產業、知識產業或信息產業、高科技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并得出了只有依賴創新和創業才能實現的政府+市場規劃模式的產業發展的結語。除此之外,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的楊D研究員為我們做了5G-下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的演講,清華大學FIT國家實驗室李賀武研究員做的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的演講,以及由交通學院潘曉東教授帶來的智能交通系統中的信息處理的講座等。這一系列的學術討論,讓我受益匪淺,由于同濟大學嘉定校區位屬上海汽車城的中心位置,所以得天時地利之便,通信研究方向大致靠近實體實業進行,例如車載系統的信息化產業、車聯網的建設與拓展等。由此我聯想到,去年10月,荊州開發區偉特電子、置森科技、長江鎳業、恒宇高科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如今這些項目正加緊建設中。當前荊州光電子產業已初具規模,另一家電子信息企業――信源通想在荊州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市委書記李新華說,電子產業要發展離不開科技研發,當即表態全力支持,盡力滿足企業要求。2013年1月14日上午,荊州金玉太陽能有限公司落戶荊州開發區,公司首期投資8千萬元,年產值1億2000萬元,預計明年建成投產,該公司在太陽能研發領域技術力量雄厚。這是荊州打造光電子產業引進的又一重大項目,也是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荊州引進的最大光電能源項目。對于位于荊州南門的我校,是否也可利用天時地利,大力推進校企合作,開發光電產業研究項目,也可為我校學生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為期半年的進修,雖然短暫的離開了講臺變成學生,但這一次的角色互換卻意義非凡。學習內容固然重要,也提供了我一個思考的機會,一個成長的平臺。我學會了從學生的角度來觀察老師的教學,更加有利于我以后與學生的交流。通過與老師的交流,了解當前最新的研究動態,關心相關產業最新趨勢,學會利用企業的力量來促進教學形式的更進。通過與同學的相處,了解當前大學生就業面臨的考驗,我會反思教學與應用的結合,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了大量案例的研究。感謝同濟大學為我提供的這一次進修機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全心全力竭盡所能一切為了學生。
參考文獻:
[1]孫百紅.論高校教師的特殊職業權利[J].科教導刊,2014,3.
[2]馬萬華等.高校教師出國進修效益分析――基于首都高校教師的問卷調查[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