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11:37: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藥學教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總結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1-0105-02
《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是中藥、中藥資源與開發、藥用植物栽培等方向的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又屬于藥用植物栽培生產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范疇。本學科系統闡述了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的理論原理,涉及在藥用植物遺傳育種中的一些常規技術、生物技術的方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等內容,是一門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的學科。專業并于2014年招收了第一屆學生,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我校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教學計劃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內容較多,信息量大,同時要求密切結合藥用植物案例進行講解,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嘗試和總結,在如何既能實現課程培養目標又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何經過短短一學期的教學,既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術,又可以了解一些科研的前沿知識等方面,獲得一些經驗和心得。
一、課堂教學體會
1.“課上一分鐘,課下一天功”,認真細致的備課是必須的。從教師拿到教材到真正上第一節課,教研室的備課活動持續了一年多。首先是熟悉教材,對教材進行通讀,并對其中的知識點反復討論、研究,同時作橫向比較,對于各種版本的遺傳學、育種學相關教材進行細致的對比、篩選,并對比較結果進行總結,發表相關的教學論文。在教學研討的基礎上完成多媒體教學課件,全書54理論課時共制作PPT幻燈片1100余張。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培養“自找水源”的學習意識。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第一節課是至關重要的,在第一次課的教學中,首先為大家明確了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在中藥資源開發專業課程中開設的意義,同時介紹遺傳學及育種學的發展簡史,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示我國多所重點大學以及美國一些大學網絡資源中的前沿成果和研究思路,使同學們在了解該課程的過去并能夠預見到一個他們感興趣的未來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拓展學生視野,也為同學們后期參與科研活動和考取研究生提供了信息來源途徑。另外,針對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激勵同學們學好這門課程,為促進藥用植物遺傳育種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此,通過第一次課就使學生對遺傳育種學產生興趣,主動尋找一些相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有的同學甚至開始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程中去搜尋資料,為本課程的學習建立了一個良好開端。
3.授課中創設生活化情景,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教師在教學中除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比較法、問題導入法、演示法、列表法等,還特別注意創設一些生動情景,力爭拉近枯燥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例如在講解無性繁殖和營養系育種一章的內容時,先請同學們講一講關于水果的故事。每位同學選擇一種水果,先講解該水果的植物學特性,然后講解一下該水果的繁殖方式。開始同學們還有些拘謹,后來就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同學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開始了課程內容的講解,逐步解開同學們的疑惑。筆者發現,在授課過程中,創設生活化情景,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4.多渠道交流、溝通、相互啟發,教學相長,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已經非常簡單快捷,QQ和微信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成為實時狀態,因此,師生之間的溝通也不再局限于課堂,通過多種方式交流、教學相長成為這門課程推進的常態。我們建立了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的班級微信群,大家可以實時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隨時準備解決同學們的疑問,同時也不斷地拋出問題,讓同學們去探索。這樣,課內課外隨時的互動使得教師和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也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尋找資料以解答同學們的疑惑。
5.堤內損失堤外補,增加課外輔導與習題課,緩解課程內涵豐富與課時緊縮的矛盾,彌補重、難點知識講解不透徹的不足。因為藥學院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薄弱,而且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的遺傳學部分課時有限,許多知識多無法講深講透,從而導致很多同學對于遺傳學的基礎理論這一部分掌握不好。針對這種情況,教研室專門開設了習題課,擇其重點,詳細講解書中所附習題并適當擴展習題范圍,使同學們能夠熟練解答遺傳學的基礎理論的相關問題,從而為育種學內容的W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驗課教學體會
1.本教學團隊教師對其他院校進行相關學科教學進行調研,梳理、篩選實驗項目,精心設計,制定合理的實驗教學計劃。通過前期調研獲知,天津中醫藥大學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開設的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只有理論課沒有實驗課,無從參考。我們就參照了其他多所師范院校、農業院校的遺傳學、育種學等課程的實驗教程,授課教師還親自考察了兄弟院校的實驗教學,而后在本校實驗中心進行多次預實驗印證、教研室反復研究討論,最后篩選、設計了我校的《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實驗計劃,確定了三個遺傳學實驗、三個育種學經典實驗,同時準備了多學科交叉的設計實驗作為備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完成了經典實驗,也嘗試了部分設計性實驗,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實驗課流程。每次實驗前一周將實驗指導下發,要求同學們提前預習,熟悉每一步實驗的原理和前后次序,確認每一步實驗的具體操作方法,并針對實驗指導中設計的實驗流程回顧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同時鼓勵同學們在理解實驗流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學生加深理解實驗設計的同時,能提高自主設計實驗的能力。
3.實驗課教師細致講解、認真示范。實驗課上,帶教老師認真講解實驗流程,同時與同學們討論注意事項。對于大家自己改進的實驗設計,教師必須認真監督,并適時將偏離實驗目的的實驗步驟更正到正常流程中,尤其強調安全性,進而保障實驗安全、流暢地進行。
4.認真分析實驗結果與預期目標的符合度、影響因素,尋求改進措施。要求同學們在實驗報告上列出實驗結果后還要進行成敗分析,討論實驗的影響因素。教師在課后也會認真分析不足之處,不僅分析實驗成敗原因,避免再犯同樣錯誤,而且會及時有效提出改進措施,使教學改革落到實處并有效果。
三、課程教學的不足及改進
1.藥用植物的育種進程進展緩慢,科技前沿的知識較少,教學資源缺乏,以經典的遺傳學和育種學為主的講授,使學生感覺缺乏新意。雖然課程和教材的名稱是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但是書中所列舉的經典的實例仍然以小麥、高粱和番茄等農作物和蔬菜為主,真正以藥用植物為例的工作或成果幾乎沒有,或者只是在某一個理論結束的時候加上一段話表明藥用植物也在進行這一方面的嘗試。這種情況使得同學們很不理解,教師講課的底氣也明顯不足。雖然藥用植物在遺傳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但是也是有一些成績的,因此我們盡量的從中國知網等相關網站下載一些與藥用植物相關的文獻,講解一些藥用植物科研的最新進展,以彌補上述不足和缺憾。
2.缺乏進行藥用植物遺傳實驗的條件,實驗教學仍以傳統項目為主。因為缺乏藥用植物實驗的經驗和條件,因此目前我校的實驗課仍以經典遺傳學實驗為主,材料仍然是洋蔥和蠶豆。本學期育種學實驗教學中我們也嘗試利用本校藥用植物園的植物進行了雜交實驗,但是由于經驗不足、試驗周期較短等原因,沒有獲得顯著的成效和預期結果。今后我們還會繼續這種探索,由淺入深地為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的教學積累素材和經驗。
三、結語
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是中藥學、農學、生物學交叉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內容涵蓋面廣,對教師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同時,在中醫中藥大力發展的今天,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也承載著保護傳統中藥資源、創造更多新的中藥資源開發途徑的重任,因此,作為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的教師,我除了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外,還要努力構建更為合理的教學體系,拓展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去探究未知領域的奧秘,爭取培養更多合格的、有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
參考文獻:
[1]任躍英,等.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2]張玉喜,候麗霞,楊洪兵.基于細胞生物學本科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J].科技信息,2010,(35):17-18.
[3]韓曉偉,吳蘭芳,嚴玉平,等.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實驗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03-204.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Medicinal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HAN Xiao-wei,ZHENG Yu-guang,WU Lan-fang,SONG Jun-na,YAN Yu-ping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 0502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