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森林防火理論

森林防火理論

時間:2024-01-16 16:14: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森林防火理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森林防火理論

第1篇

近年來,我區森林防火工作在工委(區委)、管委(區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著力構建組織指揮、預測監控、林火撲救、投入保障四大體系,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管護隊伍建設,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組建了多模式、多層次、多規模的森林應急救援隊伍,有力提高了森林火災撲救能力。目前有森林消防專業隊伍7支 115人,森林管護人員521人,森林防火力量得到了大大提高。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合格、紀律嚴明、作風過硬、訓練有素、快速反應、能征善戰的森林應急救援隊伍。

一、加大人財物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區政府將森林消防專業隊的管理經費列入了年度財政預算,每年投入資金55萬元,按區防火指揮部的部署,經面試、政審、體檢、理論考核等形式篩選,聘用了20名優秀青年,組成區級森林消防專業隊。主要擔負撲救森林火災、森林防火宣傳、防洪救災及其它應急救援工作。各街道結全各自實際組建了15人的消防中隊,主要擔負撲救森火災、地面巡查火情的任務。全區共有7輛森林消防指揮車、  7輛消防運兵車,建立區、街防火物資儲備庫8個,風力滅火機580臺、滅火水槍180支、對講機443臺、二號工具等     2000余把。

二、嚴格管理,切實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森林消防專業隊自組建以來,緊緊圍繞“精兵、精裝、精訓、精打”的原則,嚴要求,強訓練,精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紀律嚴明、作風過硬、訓練有素、管理規范、裝備精良、反應快速、能征善戰的專業化消防隊伍。一是強化隊伍管理。消防隊制訂各種規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機制激勵人,嚴格按照制度辦事,真正使這支隊伍能夠隨時拉得出去、隨時用得上去。二是加強業務知識培訓。為了提高隊員們的防火知識和業務水平,隊部專門聘請專業理論水平高、撲火經驗豐富的武警森林指揮部機動支隊的教官,每天為隊員們進行2個小時的專業課程授課和技能訓練。通過學習,使隊員們掌握了森林防火專業知識、森林消防理論知識、滅火技能與安全常識、滅火器材及器具裝卸和操作等相關業務知識,為完成火場撲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軍事化要求,高標準訓練。區林業局制定了《***區森林消防專業隊建設管理實施綱要》,該綱要針對每名隊員的工作實際、學習訓練、內務衛生、職責履行、一日生活等內容都進行了規范,依照軍事化要求進行訓練管理。定期組織全區隊員進行業務理論學習和實戰演練,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消防隊還制訂了完善的訓練計劃,經常性地組織隊員進行體能、耐力、野外訓練。隊員們每天都要進行野外拉練跑步,每周都要安排戰術訓練、滅火機具使用與維修保養以及體能訓練等科目。四是運用現代化技術科學撲救火災。根據實際作戰經驗,森林消防專業隊自行創建了一套現場撲救森林火災指揮系統。該系統從數據管理入手,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將森林火災指揮和管理全部信息化,并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實現森林火災指揮管理智能化、數字化和自動化,保證了森林火災撲救決策的科學化。

    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要定期組織開展防火滅火工作大排查,確保“四個到位”,即:組織人員落實到位,思想教育落實到位,工具設備落實到位,物資保障落實到位。要有針對性地經常開展撲火隊伍演練,集中住宿,一遇火警能迅速拉得出,用得上。隊員經常對各地火源管理工作進行督查。使林區在森林防火期封山清山,嚴格執行火源管理制度和野外生產用火批準制度,堅決管住、管嚴一切火源進入森林。防火期,要堅決落實“五個禁止”,嚴禁一切野外用火。一旦發生火情,務求打早、打小、打了。重點林區、火災多發區要增加了望臺、了望哨,重點時期務必堅持日夜巡邏。要確保通信聯絡暢通,一旦發生火情,立即報告,快速反應,妥善處理。森林防火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我局集中時間,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力度,使森林防火工作真正變成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做好森林防火法規的宣傳,對違規用火、引發火災的典型案件,要做到查處一案,教育一方,增強群眾防火滅火的法制觀念

四、加強培訓教育,提高隊員的素質。區邀請了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姚樹人教授和省防火辦專家進行授課;森林火災應急處置程序及安全撲救常識;森林火災案件現場勘驗及取證等幾個內容。全體學員參觀了小珠山景區森林防火器材庫并觀摩了森林消防器具等以水滅火現場演練。培訓的形式多樣,既有理論知識及多媒體講解,風力滅火機維護維修,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二是參加培訓的人員學習熱情高、紀律好。通過培訓,使參加培訓的人員系統掌握了森林防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增強了對森林火災案件現場勘驗及取證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撲救森林火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安全撲救能力,培訓班達到預期目的。這次培訓班舉辦得非常必要,目的明確、內容充實、實用性強,對今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幫助很大。大家表示回去后,一定認真領會這次培訓的內容,將所學到知識運用到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中,充分發揮森林防火業務骨干和森林消防專業隊隊長的作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森林防火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為做好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貫徹落實省、市森林防火精神,我區以廣泛宣傳為先導,以責任落實為基礎,以全面準備為保障,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準備

一、認清形勢、明確責任。要嚴格按照森林防火條例,全面落實各項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責任必須分解到每個林區、地塊、每個人頭、每個山頭、每個墳頭。包括“五清”、責任區、日常巡查等工作都要把責任、任務細化明確到每個崗位上。立足于撲大火、打惡仗,全面加強撲救森林火災的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及時、科學、有效、安全撲救森林火災。各單位要做好充分的應急準備工作。專業撲火隊一律不準休假,抓好日常訓練和實戰演練,統一著裝,時刻處于臨戰狀態,確保有火情快速出擊,消防車要油足水滿,運兵車要加足燃油,機具上車,保證能隨時出動。

二、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按照省防火辦提出的“十個一”標準,深入宣傳森林防火的新形勢、新特點和防火的重大意義,營造良好的防火氛圍。各管理區要結合本地實際,組織開展以宣傳森林防火的重要意義、森林防火法律法規、森林火災典型案例以及森林火災防撲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森林防火大宣傳。在十一月份的宣傳月中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屆時局防火辦要下去指導配合各單位開展宣傳活動。宣傳要做到防火明白紙入村進戶,宣傳標語遍布村頭溝口,廣播響徹山村集鎮。繼續開展防火宣傳進校園的“小手拉大手”活動,逐步提高全民防火意識,消除周邊群眾的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最大限度的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所有的宣傳標牌要重新粉刷,統一用白底紅字的格式,重要地段沒有標牌的要盡快設立。

三、積極行動加強排查工作,徹底消除隱患。按照省局“春抓防火、夏抓培訓、秋抓排查”的工作思路,在10月份,在全區進行一次隱患排查專項行動。要求各街道認真組織,周密實施,不放過任何死角。對排查出的隱患,要立即解決。排查行動結果在10月底前報局防火辦。開展可燃物清理工作是有效預防森林火災發生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求各管理區、林場要充分認識到“五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第一場雪之前的一段時間,集中人力、物力,將林邊、地邊、墳邊、路邊等凡是與林地邊緣接壤地方的雜草、秸稈、枯枝落葉等可燃物清理干凈,減少隱患。特別是重點區域、重點地段,必須徹底清理,拓展足夠隔離空間。隔離帶的開設要在去年的基礎上擴大寬度、提高質量標準。基層單位各站點存放的防撲火機具重新檢修,對所有撲火物資清點登記,并將物資情況匯總后上報區防火辦。

四、堅持值班制度,做好信息反饋。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堅決杜絕脫崗、漏崗問題的發生。嚴格執行森林火情零報告制度和森林火情第一時間報告制度,及時準確核查反饋各種火情信息,對遲報、瞞報致使貽誤撲火戰機造成重大損失的,將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近年來,森林防火的形勢更加嚴峻,相信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指揮下,***區森林消防專業隊作為一支質量過硬的森林消防專業隊,真正肩負起護森林資源、保一方平安的重任,為保護***的生態環境、推動區經濟的和諧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征途漫漫有豪情,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支年輕的森林消防專業隊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征程中枕戈待發,期待著再創新的輝煌。

第2篇

【關鍵詞】 森林防火 工作 重點 困難

1 引言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背景下,國際、國內森林大火頻繁發生。全世界每年森林火災達27萬次,燒毀森林面積幾百萬至上千萬公頃。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森林就等于保護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對人類的保健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因此,森林防火成了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環節。森林防火工作的好壞,將嚴重影響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本文簡要分析了森林防火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并建議性的提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點。

2 森林防火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2.1 人為性火災原因較多

從引起的直接原因看,具有人為性。不論是森林火情還是違章用火,都是因為人們的不當用火行為造成的。

2.2 森林可燃物增加

有些地方林內可燃物載量甚至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發生火災的物質基礎條件完全具備,極易引發森林火災,自然因素造成森林火災發生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2.3 宣傳工作不到位

雖然各地方森林防火宣傳通過廣播、宣傳車等形式開展宣傳,但是宣傳還是不夠深入、廣泛,基層干部和群眾防火意識比較淡薄,對老、癡、呆傻等特殊群體的宣傳和預防措施不到位,對重要時段、地段的防火宣傳及預防措施不力,違規野外用火現象較多,宣傳教育形式比較單一,防火知識不能真正普及到群眾中去。

2.4 防火措施不力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許多地方未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宣傳、管理、巡查、督促等基礎工作,存在重打輕防、事后被動救火的問題。在森林防火期,只簡單地貼些標語、發文件通知、召開會議之類工作,停留在表面和口頭上,卻沒有進一步把林內可燃物管理、野外火源管理、農事用火管理和消除火災隱患工作做細做實,導致野外火源管理失控;應急預案不夠完善,導致發生森林火災時,組織指揮、人員調配、后勤保障等工作不能及時跟上,嚴重影響撲救效果。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薄弱。在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上,進行總體建設規劃,省、市、縣財政投入一定的資金,以工程形式進行建設改造,但生物防火林帶多數建設在山脊上,土壤瘠薄,立地條件較差,有帶難以成林,未能起到隔離作用。

2.5 防火經費投入不足

到目前為止,多數鎮(街)仍然存在著森林防火經費未能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的問題,導致森林防火專業隊建設與設備物資無法更新和儲備不足,有的還停留在“一截樹丫一把刀”的落后階段,撲火力量和滅火物資運送、火場通信聯絡、組織指揮系統等設施也跟不上火情發展需要;撲火隊伍有名無實,一旦發生森林火災,難于馬上召集到撲火人員,撲救效率極低。

3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點

3.1 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宣傳標語等形式,教育群眾增強防火意識、履行防火義務、落實防火責任。秋冬防期間,要集中開展“森林防火百日大宣傳”等宣傳教育活動,擴大宣傳覆蓋面,消除宣傳盲區死角。要加大火案查處力度,公開通報一些典型案例,發揮警示教育作用。要通過宣傳發動,讓各方面力量主動參與進來,形成森林防火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3.2 建立管火機制

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工作方針,著力在加強預防、消除隱患上下功夫。要嚴格管理野外用火,對城鎮周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敏感地區要重點防控,對林內重要設施、重要目標要重兵把守、嚴防死守。要加強督促檢查,盡快組織工作組,深入一線排查火災隱患,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要通過看住山頭、把住路口、管住人頭,做到該封的山堅決封、該禁的火堅決禁、該清的人堅決清,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災隱患。

3.3 完善應急預案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森林火險預測預報,及時火險預警信息,確保火險早知道。要充分利用衛星遙感、飛機巡護、高山瞭望、視頻監測和地面巡護等手段,對森林火災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監測,確保火情早發現。要強化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選派得力干部擔負值班任務,嚴格執行衛星熱點核查零報告和有火必報制度,確保火災早報告。要靠前駐防,隨時待命,一有火情就近出動、快速處置,確保火災早撲滅。要把撲火人員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火燒連營和群死群傷。

3.4 強化組織保障

提請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真正把森林防火作為重中之重,親自動員部署,親自檢查落實,親自研究解決存在問題,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領導和保障。要把森林防火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從省長、市長、縣長,到鄉長、村長,逐級簽訂責任狀,確保責任到人、一抓到底。各級森防指成員單位要認真落實部門責任和包片責任,及時協調解決森林防火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3.5 提升防控水平

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依靠法律,依靠科技,依靠改革,不斷創新森林防火理念,完善森林防火機制,提升森林防火能力。要抓緊修訂出臺地方性森林防火法規,完善部門規章,制定鄉規民約。及時開展野外違規用火專項打擊行動,加大森林火災案件查處和偵破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和懲治火災肇事者。要加強森林防火戰略戰術、技術標準、裝備機具、基礎理論等研究,加快實施森林防火規劃,運用現代防火技術、理念和前沿技術裝備,提升森林防火效能。要創新值班備勤、預警響應、信息報送、火情研判、邊界聯防等工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

3.6 健全法律法規

在立法上,完善《森林防火條例》以解決新形勢下不斷涌現的新問題。各地的防火條例也應在遵守《森林防火條例》的前提下,體現本地特色,符合實際情況。做到由上而下形成一套有系統的專門針對森林火災的法律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內容上,應更明確責任機制,各級政府要落實好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使得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能獲得明確的獎勵。對于森林火災的預防或者撲救有突出貢獻的人,應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對于違章用火和火災肇事者,不僅要有經濟上的懲罰,還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真正做到“獎賞分明,責罰明確”。

4 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是人類寶貴的物質財富,是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因此,我們應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森林火災發生,保護森林資源,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林業;自主創新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7-1351-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7.03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WANG Ying, YANG Zhi-gao, LIU Jiang-long, ZHANG Gui, CAO Xiao-yu

(School of Scienc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olves many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solved by traditional experiment,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focus on it by educators.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forestry characteristics are given full play i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of CSUFT. A high qualified virtual simulation’s teaching team was built, and a large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resources are reserved throug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haring and openness. The fact indicates that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which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brings a lot of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 for students, including forestry major and information major in experiment class.

Key words: forest fire prevention;virtual simul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forestry;independent innovation

包括森林防火在鵲牧盅ёㄒ擔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無論是森林培育,還是森林經營管理,其理論和方法都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和林學科研工作者從實踐中萃取的精華。

森林防火作為森林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實踐對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專科生、本科生森林防火實踐教學面臨許多現實困境。首先,林火發生具有偶然性,同時起火地點多位于偏僻的林區,不容易及時趕赴現場;其次,林火蔓延的面積廣、危險系數高、專業性強、時間緊迫,近距離的觀摩指揮與撲救過程是不現實的;再次,學校缺乏消防演習場所和器材,如果從消防部門借用,龐大的開支無法負擔,因而操作實踐也無從談起。因此,林業院校的森林防火類教學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觀看圖片和視頻成為主要的“實踐”方式[1-3]。

近年來,隨著虛擬仿真技術的興起與廣泛應用,應急類虛擬仿真教學與培訓在多個行業得到應用,如消防、電力、水利、石油等行業。這些成果為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的開發和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1 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歷程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一所以林業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擁有1個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性實驗室。

2004年學校對實驗室進行優化整合,組建了森林植物實驗教學中心,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中心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森林植物實驗中心,依托中國亞熱帶豐富的森林植物資源和獨特區位優勢,為培養高質量、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與建設支撐學科發揮了輻射與示范作用。

2011年學校以國家級森林植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整合森林培育、動植物標本室、遙感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測量等實驗室的相關資源組建了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中心是目前國內第一個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通過對虛擬森林植物生長過程、虛擬森林植物生長與林火干擾與恢復過程、虛擬三維場景、林火蔓延模擬、火災指揮撲救模擬等的研究及軟件和信息系統的開發,不但為本科教學提供了直觀、互動性強的實驗教學平臺,也為中國林業部門人員的培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林火的撲救教學提供了信息化手段。

2014年,中心憑借在森林防火領域長期的實踐探索,以及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領域獲得的成果,成為首批入選的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2 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林學領域發展近60年,在林木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森林經理、動植物保護、水土保持和經濟林等領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教學與科研成果。同時,學校在中國南方森林防火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學校森林防火專家經常受邀參與森林火災的規劃設計與評審、火案偵破、損失評估與人員培訓等工作。制作的林火模擬案例連續四年均入選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森林防火案例教學庫,開發的軟件與信息系統在湖南、廣西、廣東、云南、大興安嶺等地進行了推廣與應用,效果良好。

2.1 構建具有林業特色的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專業特色,中心著力打造具有林業特色的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心堅持以人才培養為目的,以虛擬仿真實驗為手段,構建了“層次多樣、內容豐富、師生共建”的創新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即教學方式上由易到難逐步推進;教學內容以森林防火為主,輔以動畫、三維建模等知識的教學;實驗項目的建設立足自身,以本校師生作為實驗室建設的絕對主力[4]。

2.1.1 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 森林防火教學分為基礎理論教學、進階實訓教學和自主創新實踐三個層次。基礎理論教學階段的實驗項目,主要針對理論教學中的演示性內容開展,確保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個直觀了解;進階實訓教學主要滿足學生的上機實驗,通過可交互的、動態的實驗項目,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強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創新實踐主要結合中心建設與學科建設項目,教師主導,學生作為主力軍,師生合力完成森林防火教學實驗項目的設計與開發[5]。

因此,各個教學階段對應的實驗項目,并不是嚴格區分的,實際上,同一個實驗項目,可能是在第三階段由師生共同開發出來的,但在第一階段被用來做演示實驗使用,在第二階段則成了實驗中的操作對象。

2.1.2 提供豐富的能滿足各個專業需求的教學內容 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為林學、風景園林、地理信息、計算機等專業提供虛擬仿真教學。考慮到不同學生個體的愛好、專業、就業方向,中心在設計實驗項目時,盡可能提供多種實驗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通過多年的探索,中心實驗項目日益豐富。主要包括:①三維模型制作教學,中心提供3Ds Max、Maya等3D建模軟件的培訓學習,利用上述軟件,學生可以學習制作簡單幾何模型、建筑家居模型、人物模型、地形模型、粒子系統(火焰煙霧水體)等;②三維動畫制作教學,中心購置了Unit 3D、VRP_Builder等國內外優秀的三維交互式動畫軟件,并提供上述軟件的教學培訓,如人物、動物動作仿真,消防器材使用仿真,場景漫游等等;③林學方面教學,因為主要涉及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森林經理、動植物保護、經濟林等方向的教學,因此,中心著力打造了植物生長仿真、森林資源仿真、森林公園場景仿真、植物三維建模、地形快速建模等實驗項目;④森林防火方面教學是中心的建設重點,主要針對森林火災現場的仿真,借助高分辨率的大屏幕,使學生獲得沉浸式森林火災實踐體驗。同時,森林防火實驗項目主要結合科研項目與學科建設項目成果,因而綜合程度、仿真度都很高,如林火撲救指揮仿真、林火蔓延仿真、林火避險仿真及森林火災衛星監控預警系統仿真等綜合實驗項目。

2.1.3 設計開發自主產權的虛擬仿真創新實驗項目 通常,虛擬仿真的實驗項目大部分都是由專業公司使用專門軟件制作而成,在制作過程中,師生的參與程度低、制作費用高;在教學過程中,維護困難,難以根據實際場景對實驗進行修改。基于上述問題,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師生充分利用實驗中心提供的軟硬件條件,選用業界常用的3D制作軟件,自主開發了多個實驗項目。

師生自主開發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有以下意義:①體現了教與學的“相長”。以往的實驗設計,都是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進行。學生的參與程度低,缺乏學生意愿的表達,而中心的實驗從設計到制作均由師生共同完成,既兼顧教師對森林防火知識和3D建模知識的傳授,又更多的站在學生學習知識的角度來考慮實驗的設計制作。②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每個實驗項目在開始制作之前,都會對相應理論進行認真研究,對相關實體進行親身體驗。如林火撲救指揮仿真的開發,首先就對林火蔓延、林火撲救等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然后對森林植物與林火發生發展等實地進行考查與驗證。在此基礎上,制成森林火鈉司戎富尤維虛擬仿真系統,接著應用到教學中,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會對系統提出改進意見,根據這些意見,制作人員進行反復修改,直至真正符合教學要求,于是在應用、完善、再應用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③體現了科研與學科建設的相互促進。絕大部分實驗項目在制作過程中,都充分借鑒和吸收了老師前期的科研成果。得益于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林業和森林防火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幾乎所有實驗項目的制作都能在前人的成果中找到理論源泉,甚至部分成果可以直接利用,如森林公園三維漫游等[6,7]。

2.2 建立健全開放的實驗教學資源共享長效機制

在《關于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確要求“優質實驗資源共享”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核心工作之一。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資源共享建設。

1)資源豐富、覆蓋面廣。中心為林業類、信息類(林學、森林保護、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軟件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土木工程等)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提供直觀互動的實驗教學平臺。該中心所建平臺同時也可為我校所有理、工、農、管等門類本科專業進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覆蓋了全校6成以上的學生。另外,中心還對林業消防部門提供虛擬仿真消防培訓,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2)所有實驗項目均為自主研發,共享時無產權限制。中心除了硬件及通用基礎開發軟件外,所有實驗資源(模型及實驗項目)均為自主研發,因此不同于商業軟件,存在知識產權限制而不能充分共享的問題。

3)建設了完善的共享平臺作為支撐。中心建立了WEB服務平臺,學校師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服務平臺使用、、管理相應實驗資源。同時,服務平臺提供了完善的實驗教學輔助功能,協助管理者與教師完成實驗管理與教學工作。

4)建立了合理的激勵機制。中心建立了交換與補償機制,鼓勵師生對實驗資源“多使用多貢獻”。如積分模式,用戶可以通過購買或貢獻資源的方式獲得積分,然后用積分兌換實驗資源。同時,對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師生,中心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中心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制度,對出現的問題予以相應處罰[8-10]。

2.3 打造高水平的、創新型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和管理團隊

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離不開一支優秀的團隊。建設團隊包括實驗技術人員、專業教師、部分學生。實驗技術人員主要負責中心日常管理與實驗教學,專業教師主要負責教學與實驗項目開發,學生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實驗項目開發。

在組建團隊時,中心以學科專業帶頭人牽頭組織本專業的實驗教學小組。每個專業由專人設計編寫各自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實驗內容和實驗教材,然后由中心熟悉虛擬仿真軟件開發的師生進行具體開發,最后將上述成果交由專業教師進行教學。由此,中心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實驗教學隊伍。目前,中心擁有專職教師12人,兼職教師19人,所有教師均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博士占到80%。大膽啟用在校學生是中心一大特色。中心比較固定的學生團隊16人,本科生、研究生各占一半。另外,中心還組織了虛擬仿真協會,協會擁有注冊會員120多人,固定成員與協會會員均采取老帶新的模式進行培養。中心全部的三維模型及大部分實驗項目主要由學生在中心實驗室完成,教師主要負責指導與技術難點攻關。這樣做的好處是增強了學生的就業技能,為教師節約了大量科研教學時間,提高了實驗項目的開發效率,且師生在協助開發的過程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從而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從中心走出的學生,就業率達到100%,而且就業質量遠高于其同專業平均水平。

3 建設內容與成果

經過近5年的發展,尤其是入選教育部首批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來,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在軟硬件建設上成績裴然,成果豐碩。中心擁有實驗室5間,面積達360 m2,分別是2個實驗機房、沉浸式虛擬現實實驗室、工作人員辦公室以及實驗項目開發人員工作室。擁有高性能圖形工作站45臺,高性能服務器4臺,配備3D高清LED大屏的沉浸式虛擬現實系統1套,360度全景攝像機2臺,紅外熱像儀1臺。另外,中心還購置了Unity 3D、3Ds MAX、Photshop、VRP_Builder、SkyLine等一批圖形開發軟件。

目前為止,中心最大的成果來自于自主研發的實驗資源。中心師生已經自主開發了8個完整的實驗項目,400多個三維模型,另外,尚有多個實驗項目正在制作當中。模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圖2):

1)簡單模型。主要是用來作為3D建模學習,包括建筑、家居、汽車等常見模型,共100多種。

2)植物模型。3D植物模型200多種,以樹木為主。

3)消防器材模型。3D消防器材模型30多種,包括風力滅火機模型、消防車模型、飛機模型、遙感衛星模型等。

4)人物模型。3D人物模型25種,涵蓋男女、老中青各種角色,同時包括跳、走、跑、臥、坐等通用動作以及滅火、捂鼻、砍樹等專用動作。

5)粒子模型。包括煙、霧、水、雪、火等各種用粒子模擬的模型共28種。

實驗項目主要包括(圖3):

1)3D校園漫游。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園為藍本,具有位置導航等交互功能的3D校園漫游導航系統。

2)森林公園仿真。模擬廣州市白云山森林公園,重要景點提供高清360°視頻或圖片,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3)林火蔓延仿真。模擬林火在不同地形(平地、山地、丘陵)、氣象(不同的風速、風向)、植被(草地、灌木、疏林地)條件下的蔓延火行為,包括火燒速度,火燒強度等,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4)林火緊急避險仿真。模擬幾種主要危險環境條件下的避險逃生方法和過程,具有簡單的交互功能。

5)林火撲救仿真。模擬幾種主要環境條件下間接撲救指揮過程和結果,具有簡單的交互功能。

6)森林火災衛星監控預警系統仿真。模擬遙感衛星拍攝圖片,地面接收站接受圖片,解碼圖片,發現火點,發送火點警報整個流程,具有簡單的交互功能。

4 結語

由于受實際情況限制,過往的森林防火教學通常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極少涉及實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為森林防火實驗教學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平臺。同時,它不僅僅是一個森林防火的教學平臺,還是一個虛擬仿真技術的培訓平臺,不同專業的同學,在這里學到了各自想要的知識,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事實表明,廣泛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今后實驗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虛擬仿真實驗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將根據教育部“科學規范、共享資源、突出重點、提高效益、持續發展”的精神,加強校企合作,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具體來講,完善以樹木為主的模型庫,增強模型的仿真度,改善實驗項目的交互性與可操作性,開發更多的實驗項目是今后中心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I:

[1] 沈建華,李 飛,程崇虎,等. 通信與信息網絡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161-164.

[2] 李炎鋒,杜修力,紀金豹,等.土木類專業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4(9):82-85.

[3] 孫 龍,劉 菲,金 森,等.森林防火課程綜合實習改革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3(3):57-58.

[4] 汪雪琴,張貝克,吳重光.開展控制技能仿真實訓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08(7):37-38.

[5] 劉桂陽,李媛媛,張園園.虛擬農場地形地貌建模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7):1726-1730.

[6] 楊 慶,黃陳蓉.虛擬現實與系統仿真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94-97.

[7] 劉小英,張 健.三維校園虛擬現實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湖北農業科學,2013,53(12):2909-2912.

[8] 陳國輝,劉有才,劉士軍,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教學體系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8):169-172,185.

第4篇

關鍵詞:森林防火;險源;黑色防火;林火效應

中圖分類號:S76 文獻標識碼:A

一、建立森林火災危險源辨識庫、優化危險源管理

應借鑒城市消防中的有效危險源管理辦法,強化森林火災危險源管理,積極應對全球變暖背景下防火面臨的新挑戰,有的放矢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危險源是指一種物質或若干種物質的混合物,由于它的物理化學等特性,使其具有容易導致火災等的危險,是各種事故發生的根源。危險源辨識是指識別危險源并確定其特征的過程。其過程不但包括對危險源的識別,而且必須對其特性加以判斷分類,辨識依據是物質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辨識步驟:一是危險源辨識;二是風險評價;三是風險辨識;四是風險控制,包括制定管理方案。危險源的辨識與控制是安全工程學領域的一門重要學科,要借鑒建筑物消防設計中性能化防火設計思想,針對各危險源制訂防范和處置措施。森林火災危險源辨識、分級、評價與控制是進行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和制訂應急預案的依據。在森林防火中,可從二方面加強森林火災危險源辨識與控制:一是可燃物方面。其危險源有:密植幼林、大面積針葉林、大面積人工純林、陽性灌木叢、溝塘草甸、雜草叢生處、陽坡林分、農林交錯處、林緣、居民區林緣、鐵路公路邊林帶、失修防火線防火路、儲存有易燃易爆、化學、放射等物品的場所、加油站、大型倉庫等。二是火源方面,其危險源有:農林牧等用火、入山人員、林區的墳墓、公路沿線、流動人員、瘋子傻子等特殊人群、林中高壓電線、沒有防火罩的機動車輛、火車、雷擊火易發處、林區建筑工地、旅游景點、野外吸煙或帶火種人員等。為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下防火的嚴峻形勢,必須建立森林火災危險源辨識庫,并對危險源分級與評價,建立完善相應的管理控制措施,有的放矢做好森林防火危險源管理工作。

二、加強森林防火綜合規劃、實現科學管理

按照《全國森林防火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要求,制定科學、統一的技術規程、設計規范及相關的管理標準和制度,確保林火規劃與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和系統化。具體內容包括森林火險預警監測系統、阻隔系統、通信系統、信息指揮系統、森林航空消防系統、森林防火隊伍能力及裝備建設、宣教工程和物資儲備庫及火災損失評估系統建設7個方面。目標是建設森林防火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提高防火裝備水平,增強預警、監測、應急處置和撲救能力,實現火災防控現代化、管理工作規范化、隊伍建設專業化、撲救工作科學化,逐步建立森林防火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對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危害,使林地過火率控制在1%。以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三、強化可燃物管理,大力推行計劃燒除、實現“黑色防火”

計劃火燒(黑色防火)是加強可燃物管理,進而有效防控重大火災,碳減排增匯的有力工具。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燒三要素之一,因此,調控可燃物,調控林分,減少其積累是防火的一個重要手段和環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近年來國家實施六大林業重點建設工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得森林可燃物積累及管理問題更為突出,通過計劃火燒,有效減少易燃可燃物,達到可燃物可持續管理的目的,有效降低火險等級。實行計劃燒除,一是能減少可燃物的積累,降低燃燒性;二是可發揮其在碳減排增匯中的作用;三是用火燒開設防火線或林內計劃燒除,其防火功能見效快效果好,又經濟實惠;四是低強度的計劃火燒可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增加土壤養分和肥力,有利于森林的生長發育更新。

四、加強防火林帶建設、實現“綠色防火”、發揮林火阻隔作用

綠色防火(生物防火)指利用綠色植物(喬、灌、草等),通過造林、營林、補植等經營措施,減少林內可燃物積累,改變火環境,增加林分自身的難燃性和抗火性,同時能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綠色防火主要技術措施:一是防火樹種、灌木、草本及栽培植物的選擇與培育。二是跡地造林。三是宜林地、疏林地等抗火耐火樹種、灌木引進。四是現有次生林改造防火林帶(分)。五是現存人工林的抗火撫育。六是營造綠色防火線。在完善林火阻隔網建設時要注意:一是所有的阻隔帶必須閉合且具有一定寬度,起到應有的阻火作用;二是加強防火道路網的建設和維護。三是加強防火林帶建設,盡量避免開設生土帶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做好生物和生物工程防火,營造既能防火又能增加林木資源的永久性工程。

五、強化責任、狠抓火源管理、從源頭上強化防控

防火工作最關鍵的就是管住火源,完善源頭預防機制:一是嚴格執行野外用火審批制度。二是加強防火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宣傳手冊、板報、警示牌和媒體網絡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火宣傳活動,提高群防群治意識。三是嚴控重點部位,強化危險源的控制,對危險源須嚴加看守。四是在通往重點林區的路口設立防火檢查站,對過往車輛、行人進行嚴格檢查。同時,加強流動巡邏、檢查督查力度,堅持24h值班制和領導帶班制、領導包片制,確保領導管理到位,從源頭上杜絕火源,排除火災隱患。

六、增加投入、強化基礎建設、實現防火現代化

加大對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把火災預防和撲救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將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火災的預防和撲救經費作公共財政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多方籌集資金,用于完善林區道路,修建嘹望臺,布設林業視頻監控,建立防火無線電指揮網絡,配備防火宣傳指揮車,引進火災撲救的新技術、新裝備,做好撲火物資儲備,促進森林防火的現代化。

第5篇

關鍵詞:森林防火 GIS 地理信息系統 林火蔓延

中圖分類號:S7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10-0082-02

森林火災是影響范圍大,造成損失巨大,預防難度大的自然災害。影響森林火災發生,發展的因素眾多,除了風速,濕度,降雨,溫度等等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對于森林的影響也是發生森林火災重要原因,今年來很多大型森林火災的發生最直接的原因還是人類活動用火不善造成的,這為森林火災預防,管理增加了難度。早期的森林防火管理主要依靠政策性宣傳,防火期內安排人員巡山,增設瞭望臺,相關單位增設人員值班等等措施來預防火災的發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在原有火災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利用遙感衛星可以從高空大范圍監測大面積林區情況,在發生森林火災后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確定火災發生的具置,結合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分析得出最合理高效的撲救方案,是現代化森林防火管理的發展趨勢。現代化的森林防火管理系統應包括:森林動態監測,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森林火災發生后蔓延模擬,森林火災發生后損失評估,對火災撲救的輔助決策等內容。

1、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火點定位

火點定位目前已經實現依靠衛星圖像和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定位,但有時間間隔,目前民用尚未達到實時動態監控。

1.2 林火蔓延

對于火災蔓延的趨勢更多依靠經驗,當時風速,氣象情況以及火場地形來判斷,對于小范圍小規模林火來說具有實用性,但大規模大面積以及突發性森林火災還是需要科學的林火蔓延模型模擬,得出科學撲救決策。

2、GIS技術在森林防火管理中的應用

2.1 火點定位

森林火災的監測除了依靠傳統的瞭望臺,護林員巡山等,目前已經實現利用衛星影像從太空大范圍監控林區。在得到疑似火情火點報告信息后,指揮管理中心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迅速定位出準確地點,調取所屬行政區劃,離火情點最近的水源道路信息和周邊人員情況等,指示火情點所屬相關部門立即前往現場確定火情。

2.2 火災決策分析

當確認森林火災發生后,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快速掌握火災周圍的情況,對撲火決策提供科學可靠地指導性數據。當火災發生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各類專題圖層的空間信息,計算出離火點最近的水源、道路道路信息、救援隊伍最短行進路徑,離災現場最近村莊、重點保護對象、可能遭受破壞的電線塔等信息。決策者就能根據系統預警信息對滅火工作進行部署與指揮-----安排救援隊伍行進路線,附近居民撤離及安置,防火隔離帶的開挖準備等等,為火災撲救決策的合理性,高效性提供數據支持。

2.3 林火蔓延分析

林火因風向、風速、地形、植被類型和分布情況的不同,出現不同的蔓延形狀。林火的蔓延有一定的規律,影響林火蔓延的各項因子進過數學建模能模擬火災發生和發展,預測火災發生蔓延的趨勢,因此研究、了解、掌握其基本規律對撲救森林火災極為重要。火勢蔓延主要受火災地區每天的最高溫度、中午風力、可燃物類型、風力、坡度、風向六大要素影響。運用林火蔓延預測模型,我們可以做到對火勢蔓延趨勢進行預測和分析,同時計算出火頭、火翼、火尾速度以及蔓延面積等數據。根據模擬計算結果,系統自動生成火場發展形勢圖,并通過GIS技術直觀而科學地表現出來,為防火部門提供一個輔助決策工具。

幾種常見的林火蔓延模型:

(1)美國的Rothermel模型,(2)澳大利亞的McArthur模型,(3)加拿大的國家林火蔓延模型,(4)中國的王正非林火蔓延模型。

每個數學模型的應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具備完全的準確性和通用性。特別是用于模型所基于的假定之外的場合時,將會帶來很大的誤差。在利用基本模型預測森林火災發生的情況時,更多的是結合當地地形,氣候,植被等因子制定符合各地區的林火蔓延修正模型,這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林火管理的重要研究內容。在沒有發生森林火災時各地區結合之前發生森林火災的已有數據驗證相關林火蔓延模型,找出適合本地區適用的修正模型,在森林火災發生后林火蔓延模擬更具可靠性。

2.4 火情態勢標繪

態勢標繪即在屏幕地圖的基礎上,標繪行動和過程的一種手段,其基本依托為防火符號庫和屏幕地圖。火情態勢標繪信息按統一格式存檔形成林火勢態圖層,達到火場與指揮中心的信息同步。指揮中心能夠通過火情態勢圖及時了解當前火勢以及救援情況,為下一步的滅火工作提供依據。

2.5 火災損失評估

火場損失評估的研究內容是根據現實火場數據以及森林分布數據,對森林火災造成的森林損失進行統計和分析。損失評估的指標很多,包括損失面積,蓄積等等,今后還將融入碳匯損失分析。通過損失評估可以及時快速的森林火災災后損失評價,指導災后森泰系統重建修復、火燒跡地清理等工作提供指導。

3、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

隨著航空航天遙感技術、3S集成應用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再結合現代化科學的管理,為森林防火管理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技術條件。美國和加拿大在林火行為研究、森林火災預防、監測和撲救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近年來,計算機技術也正在逐漸向我國森林防火管理中滲透。我國森林防火系統的研究已卓有成效,防火工作己逐步由經驗型向科學管理型轉變,如建立了衛星防火監測網;開發了地理信息和資源信息系統;開展森林防火的內業建設:重點進行火險預測預報系統、監測系統、林火跟蹤定位系統、地理與資源信息系統、輔助決策系統、通訊信息系統等6個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并制定全國森林火災評估辦法,完成全國森林火險等級區劃,試驗和應用飛機化學滅火、生物防火等。其中比較成功的有中國林業科學院資源信息所和國家林業總局信息中心聯合開發的森林火災管理信息系統;北京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系開發的西南重點林區火災背景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中國科技大學研制的武夷山保護區森林防火體系建設地理信息系統。

4、結語

科學的管理森林,及時有效的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以及火災發生后高效合理制定撲救火災方案,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提高火災發生時的應急能力是森林防火管理的核心內容。森林防火預警系統涉及森林防火理論與模型、GIS和計算機等多領域知識,是一個比較復雜的GIS應用系統。其中火點定位、火勢蔓延分析、火災周邊分析、損失評估、三維模型等功能也是今后研究發展的重點,現有研究成果主要針對特定重點林區的構建,各地區,各林區管理上較為分散,研究成果沒有統一共享。目前我國也沒有大規模的全國性的森林防火管理系統,隨著GIS技術的提高和遙感影像的精度提高,將會大大促進GIS技術在森林防火管理中的應用,如何實現高效的,準確的,大規模,大范圍,實時的動態監測將成為今后GIS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趨勢。

參考文獻

[1]李紅,舒立福,田曉瑞等.林火研究綜述(W)一Gls在林火管理中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世界林業研究,2004,17(1):20.25.

[2]方水池.GIS在廈門市森林防火管理中的應用.森林防火,2010,3.

[3]張超.webGIS技術在林火蔓延及輔助決策中的應用.東北林業大學學位論文,2008,6

第6篇

關鍵詞:GPS技術;森林防火;無線通信指揮系統;應用

GPS(全球定位系統)利用定位衛星,可以對全球范圍內的任何一區域進行實時、動態定位和監測,將GPS技術應用與森林火災監測,一方面是利用該技術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不間斷監測的優點,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該技術的監測成本低、精度高,可以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文章首先概述了GPS技術在森林防火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原理,隨后結合工作實際,指出了該技術的應用優勢,最后就如何實現森林火災的監控進行了詳細敘述。

一、GPS技術在森林防火通信中的應用優勢

1、觀測站間無需通視

為了保證無線通信指揮系統能夠及時獲取森林內部信息,需要在林區建立多個觀測基站,用于收集周邊林區的信息。為了確保收集信息的準確性,需要在各個觀測基站之間進行信息核對。如果不依靠GPS技術,各個觀測基站需要利用線纜進行連接,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線纜資源,提高了森林防火成本,而且由于受森林內部地形、交通狀況的影響,架設線纜的工作難度也非常之大。二采用GPS技術之后,能夠通過定位衛星,收集任意兩個或多個觀測基站的信號,不需要觀測站之間進行通視和連接。

2、觀測精度高

GPS是美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在經過技術改良之后,GPS的定位精度可以實現短距離(15km內)精度達厘米級,中、遠距離精度保持在10m以內。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短距離定位精確度也基本上做到了“厘米”之內。因此,將GPS技術應用到森林防火無線通信指揮系統中,基本上能夠滿足防火檢測工作的需要。

3、自動化程度高

GPS技術在森林防火系統的應用中,采用了模塊化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林業管理人員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儀器操作知識,就能夠操控該系統自動檢測林區情況,基本上實現了智能化和自動化森林防火監測。同時,該系統還加設了報警系統,一旦監測到火災信號即可發出警報,便于林業管理人員及時采取防火措施。

二、GPS技術在森林防火監控中的應用原理

眾所周知,利用一個大功率的中繼設備可以延伸系統的覆蓋距離。那么,如果架設多個中繼設備,便可以將系統的通信覆蓋范圍進一步地拓展。但是如何才能將這若干個中繼設備聯系起來,并解決好中繼覆蓋信號重疊區的干擾問題則猶為關鍵。現有的國內外通信廠家生產的中繼設備,其發射機的載波頻率穩定度都在1ppm以上,也就是說,如果中繼設備工作在4000MHz頻率上,那么其實際發射時頻率偏差為±400MHz。如果有兩部同樣工作在±400MHz頻率上的中繼設備,那么他們二者的發射頻率差頻將在0-800MHz之間(音頻頻段內),且這一差頻并不是始終為一固定值,而是由于不同硬件設備的差異性而時刻變化著。此時,兩部具有相同發射頻率的中繼設備,將在通信覆蓋的重疊區產生嚴重的同頻干擾區(拍頻造成),導致通話質量急劇惡化。

可見,解決同頻干擾問題的關鍵在如何有效地處理各同頻中繼臺之間的頻率偏差,使之不僅盡可能的小(音頻帶寬以外),而且各中繼設備之間達到一致。從理論上講,只要保證各中繼設備的頻率穩定度達到0.05ppm即可使各中繼設備相互之間的差頻在音頻通道以外,如果能使這一差頻保持一致就能更好地提高同頻覆蓋交界區的通話質量。要使各中繼設備具備同一數量級的頻率穩定度,且頻率偏差保持統一!最好的方法就是為所有的中繼設備提供統一的可靠的基準時鐘源,為此我們考慮了GPS基準時鐘信號源。

三、GPS技術應用的實現方法

全球42顆GPS定位衛星,24小時接收來自地面站的校準同步信號,并向地球發送,其基準時鐘信號的一致性是非常精確的。利用接收GPS衛星的基準時鐘信號來同步各中繼設備的基準振蕩器,令其最后產生的載波頻率偏差小于40Hz(400MHz),且保持同步穩定,則可解決同頻干擾的關鍵性問題。一方面接收來自GPS定位衛星的10KHz基準時鐘頻率信號作為鎖頻控制模塊的同步基準頻率,另一方面從GB300中轉臺中采樣載波基準振蕩時鐘信號;由于GB300中轉臺具備頻率漂移反饋控制功能,因而采取回控的方式來穩定其基準振蕩時鐘。

首先,將從GB300采樣來的基準時鐘頻率與從GPS衛星接收來的基準時鐘頻率,通過設計的鎖頻電路來進行實時比較,以GPS衛星的基準時鐘頻率作為參照物,得出可以使GB300基準時鐘同步在GPS衛星基準時鐘上的誤差控制電壓,再將此控制電壓反饋回GB300基準時鐘振蕩模塊的控制端,這樣就可以使G300的基準時鐘信號與GPS衛星的基準時鐘信號達到同步。GPS衛星提供的基準同步時鐘具備很高的精確性,再利用合理的電路設計可以使GB300的載波頻率穩定度達到0.O4ppm。從而可以計算出當載波頻率為150MHz時,其頻率偏差僅為16Hz;載波頻率為40MHz時,其頻率偏差僅為6Hz。

同樣的道理,各同頻的中繼設備都引用了GPS衛星的基準時鐘信號,且此基準時鐘信號又是全球同步的,因而經過同步控制后的所有中繼設備其最終產生的載波頻率偏差也都同步,即當所有的GB300均工作在400MHz,其發射載波頻率均為400.000016Hz,解決各GB300之間的差頻,滿足了解決同頻干擾的需要。

四、GPS技術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應用的前景展望

森林火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是影響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因此,以GPS技術為核心支持的森林防火無線通信指揮系統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國家財政部門加大了對林業發展的資金支持,一定程度上為GPS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和應用提供了良好環境,林業科技人員要抓住這一有利條件,在結合林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總結以往森林防火工作經驗,不斷為森林防火無線通信指揮系統的完善提供必要支持。在GPS高速、高精度遙感數據監測下,及時根據人們的各種要求,按電子地圖指示,將滅火直升飛機或機器人的導航與控制儀器設備與GPS接口連接,實行數據融合,直接控制、指揮無人駕駛直升飛機或機器人,及時、迅速、全面地撲滅林區所有明暗火點,隨時隨地保證林區各地的安全。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森林防火;視頻系統;技術探究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189-02

1 引言

由于森林火災的發生具有隨機性和突然性的特點,在破壞性方面又十分強大,因此對森林防火以及森林火災的早期預警就顯得十分重要。森林火災,在規模和擴大速度方面是難以利用人工的方式進行控制的,因此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后果都會非常嚴重,除了對森林當中樹木等各種資源造成破壞,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場所和安全造成影響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十分巨大。大面積的火災造成森林面積減小,對其下部地表水土的保持能力也會減弱,從而造成水土流失等更加深遠的影響。

2 對森林防火遠程智能視頻監控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現代森林火災進行監控和預警,借助圖像本身攜帶的大量信息,對森林火災進行有效的預警,在沒有災情發生時,也能夠對森林實施動態的檢測,并及時對信息進行記錄,對森林進行全面的控制以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幾率和安防人員的反應時間。

我國早期的森林火災的監測工作主要采用地面巡邏的方式來進行,而這種方式使用時會受到人力和技術層面的限制而無法全面進行,在進行地面巡邏時還會形成較大的運營成本,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在對森林進行火災監控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以視頻監控的方式作為地面巡邏的補充。在視頻監控方式的應用當中,也受到4個方面的限制:第一是由于視頻應用過程中由于偏遠山區或林區里無法對基本的生活需求進行滿足,t望臺即便進行建立也不能進行充分地使用;第二是森林火災的監測很大程度上要收到地形和地貌的限制,一些關于森林火災的數據不能被準確分析;第三是這種監測受到的影響過于復雜,雷電天氣、陰雨天氣都不能利用t望臺進行測量;最后是天文臺式的監測方法由于過于依靠人員的經驗,無法準確對森林火災情況進行精確判斷,而且t望人員也常常會受到環境、氣候、動物甚至森林蚊蟲傳染病等方面的威脅無法完成對森林火災的監測工作。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現代技術在視頻和監控方面的不斷創新,對于森林火災的預防監控手段也不斷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完善,其中就包括了定點監測、航天巡護甚至是基于衛星技術的及時檢測技術。新技術的發展無疑給森林防火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為了更好地應用這些新技術投入到森林防火技術當中,森林防火遠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也就應運而生,將各種視頻監控系統進行結合,從而在人力、物力等資源方面進行有效節約,并提高對森林火災監測預防的能力,結合現代化技術更加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這也是現代對森林防火遠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進行研究的一個主要原因。

3 森林防火遠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的關鍵技術

3.1 系統

森林防火遠程智能監控系統的構成部分較為簡單,包括在系統當中包含森林防火工作中發揮出指揮功能的監控中心以及其傳輸的網絡;前端設置的采集點實施監控的多樣設備兩部分組成,通過利用雙通道智能分析系統在全天候的工作時長內進行的監測,對火災早期預警以及火源火勢的報警進行有效實現,此外還根據智能預警系統實現對動態疑似火源的報警,在防火人員進行工作時提供較為可靠的高質量紅外圖像和現場畫面。并且利用紅外技術在火源等區域當中溫度監控方面的優勢,對一些高危地帶的溫度實施全天候控制,之后智能分析系統對采集到的數據和圖像進行系統分析,判斷出現場的狀態。

遠程監控系統的前端設備通常是設置在森林t望塔制高點上的,除了普通可見光的視頻監控設備,還包括有紅外線監測設備,以此實現對森林火災的多項監控方式的建立。

3.2 視頻監控系統

視頻監控是整個系統的重要組成,而攝像部分則是視頻監控系統的重要組成,而在攝像部分當中,除了有常見的攝像頭、攝像機之外,建設云臺和使用防護罩也是重要的部分,此外系統中還應當應用相應的報警探測器以及譯碼器等工具幫助視頻正確傳輸和轉錄。通過不同的傳播介質將視頻的攝像部分與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的連接,構成視頻監控系統。

3.2.1 攝像機

攝像機是這個視頻監控系統較為前端的設備之一,而攝像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通過圖像傳感器對監控環境下所對應的圖像進行有效獲取,并進行記錄和傳遞。除此之外,還需要同步信號生成路來配合攝像機的工作,產生圖像并存儲或傳輸圖像信息。攝像機通常分為彩色和黑白兩種,黑白攝像機在分辨率上更有優勢而且能夠兼具紅外成像的功能,因此在視頻監控系統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而彩色攝像機雖然能夠在白天進行很好的圖像監控,但是在夜晚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采用的數量與黑白攝像機有所差距。

3.2.2 鏡頭

鏡頭也是攝像部分一個重要的組成,同時也是整個視頻監控系統的基礎,實際操作中,鏡頭一般是與CCD攝像機配合使用,在多場合、多視角、多視距下形成全方位監控。而在利用鏡頭進行拍攝的過程中,也會因為監控空間和攝影的方向等原因出現監控死角或盲區,這時就需要在視角方面進行控制,避免攝像盲區的出現,以此提高鏡頭乃至攝像系統在森林防火遠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中效果的發揮,也使監控區域得以有效擴大。

3.2.3 云臺與防護罩

云臺是攝像第底部幫助攝像機轉動的裝置,是實現自動拍攝的主要設備,云臺方面的輔助也能夠實現拍攝角度的多方位調節。通過云臺實現攝像機的轉動是全方位的,在垂直或水平方向都能夠實現。而云臺也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室內用云臺相對較小,也不需要防水等措施,而室外的云臺在承重和規格上通常會較室內的云臺大,而且由于室外環境復雜,也會有一些防護措施作為保護,一些高端的云臺也會應用防護罩作為對云臺和攝像設備的保護設施。

3.3 傳輸技術

傳輸技術一般是針對視頻信號和控制中心控制指令的來構建的,而在信號的傳輸當中,根據傳播途徑的不同也分為有傳輸和無線傳輸兩種。其中有線傳輸重要利用電纜(或光纜)對型號進行點對點式的傳輸,而另一種則是通過微波或高頻傳輸等手段實現的無線傳輸。在深林防火遠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過程中,由于山區面積較大,也導致了不同t望點之前存在著較遠的距離,加上有些路徑還較為陡峭,不利于線路的布設,因此比較適合應用無線傳輸方式,而在林區檢查站等站點,由于視頻監控的設備之間較為密集而且站點之中人員設備實施力度較大,因此在其中應用更加穩定的傳輸也較為重要。

3.4 控制系統

控制部分的影響在視頻監管控制系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路輸入可以多路輸出信號的切換控制器和非單一畫面切割控制器組成了往的控制部分而隨著當前科技的不斷發展,微處理器從性能到速度都已經有了質的改變,單片機的性能也有了強,再加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都為系統按制設備的改造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持,實現了視頻監控系統從功能到結構的全方位變化。并且伴隨著現代數字技術的更新發展,此為基礎的視頻矩陣的實現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請,并且數字視頻矩陣必將成為可預見的新的發展趨勢。

4 系統當中其他設備支持

4.1 解碼器

裝置在攝像機旁邊,類似于攝像機屬于視頻監管控制系統中的前端裝備的裝置就是解碼器。解碼器通過控制電纜與云臺及攝像鏡頭連接在一起,同時通過通信線與系統的中也主化進行連接。解碼器上安裝有撥碼開關,通過該開關可進行解碼器編號的設置,通常情況下解碼器的編號應當與其對應的攝像機編號保持一致,否則容易造成操作過程中的混亂。

4.2 紅外系統的部分

紅外熱像儀的結構主要由紅外鏡頭、調焦凸輪、調焦鏡筒、微動開關、調焦電機、角度傳感器、紅外探測器組成。調焦機構的作用是在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為系統提供補償,保證系統成像清晰。結構配有微動開關限位結構,保證調焦過程中,使運動部件不會超化設計行程,一方面保護了結構部件,另一方面還為操作提供便捷,使調焦耗時不至于過長。探測器的連接采用法蘭式結構。通過修磨調整墊的后都有尺寸,保證探測器的像面處于成像的最佳軸向位置。同時,該固定方式穩定性極佳,具有較好的抗震動沖擊性能。通常,調焦電機的驅動部件需要有特殊的設計,最為常用的是大減速比行星直流減速電機。

5 結語

森林的防火技術,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一些科技較為發達的國家甚至能夠利用衛星配合技術對森林情況進行監控,我國在此類技術當中還需要加大投入才能得到充分地發展,以配合其他方面的工作起到保護森林資源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寧寧.智能視頻監控技術的應用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6(5).

[2]白 冰,李曉娟,翟慧寧.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的應用技術探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5(2).

[3]畢國玲.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中若干關鍵技術研究[J].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知識產出,2015(13).

第8篇

關鍵詞:林火監測;森林火災;監測技術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2018803

1引言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森林火災作為森林三大自然災害之首,不僅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威脅林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隨著全國林業“六大工程”的全面實施和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推進,我國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保護森林安全的任務日益繁重。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林農間種、森林旅游活動頻繁等因素的影響,森林火災時有發生。林火監測是森林防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及時發現火情、科學撲救森林火災的重要手段。我國林火監測手段按空間位置可劃分為衛星監測、航空監測、近地面觀測和地面巡邏4個層次,已基本形成立體林火監測體系。現階段,提升監測水平、優化監測手段,提高協同作戰能力是實現“預防為主、積極消滅”戰略方針的有效途徑,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2衛星監測

2.1技術方法及應用現狀

衛星林火監測以衛星作為空間平臺,通過其搭載的掃描輻射計探測地球表面物體的輻射值,依據林火溫度遠高于其背景地表溫度這一特性完成林區熱點監測。衛星監測是當代高新技術在森林防火應用的重要標志,是林火監測發展的前沿領域。現階段,應用的氣象衛星有美國NOAA系列、EOS系列和我國FY3系列衛星。NOAA 系列衛星星下點分辨率約1.1 km,地面掃描寬度2700 km,三條軌道可完全覆蓋全國。NOAA/AVHRR的第3通道光譜范圍為3.55~3.93 μm,對溫度反應十分敏感,適合林區森林火災的宏觀監測。EOS系列衛星目前在軌運行的有TERRA和AQUA,掃描寬度2330 km,其最主要儀器是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共有36個通道,分辨率有250 m、500 m和1000 m3種,與NOAA和FY3系列相比具有良好的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和光譜分辨率。FY3系列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其總體性能已接近或達到歐洲的METOP和美國的NPP極軌氣象衛星水平。

2.2優點及其局限性

衛星監測是當今科技含量最高的森林火災監測方法,具有時效性高、監測范圍廣、連續性強等優點,不僅可對林區進行日常宏觀監測,而且可對重大森林火災的發展蔓延進行連續跟蹤監測,還可用于過火面積的概略統計、火災損失的初步估算及地面植被的恢復調查提供數據參考。其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一是當前氣象衛星還不具備穿透較厚云層探測云下高溫熱輻射能力,衛星監測森林火災容易受到云霧的遮擋;二是受衛星姿態、衛星軌道的影響,造成熱點位置、像素大小存在誤差;三是應用林火監測的氣象衛星普遍空間分辨率較低,對較小林區熱點靈敏度不高。

3航空監測

3.1技術方法及應用現狀

航空監測主要通過航空護林飛機或無人駕駛飛機沿護林航線在火險等級較高的重點林區上空通過目視或借助設備監測火情的一種方法,其中包括飛機巡護和無人機巡護兩種方式。1952年4月1日,我國第一架航空護林飛機在牡丹江基地成功起飛,填補了我國利用飛機進行森林消防工作的空白[1]。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南、北兩大航空護林體系,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治國方略,我國的森林航空消防將步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護林飛機按機體外部形狀分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其中固定翼飛機主要進行日常巡護和化學滅火工作,機型有Y-5、Y-12、N-5、M-18、GA-200等;直升機則可以載人巡護、升高t望觀測、機(索、滑)降滅火、吊桶滅火、運送物資及消防人員等,有AS-350、M-8、Z-9、EC-135、M-171、K-32、M-26等主要機型。

近年來,國內外都在積極開展無人機的民用研究,并在資源遙感、環境評估、航空測繪、精準農業、氣象探測和人工影響天氣等領域取得了可喜成績[2],而在森林火災監測中的應用尚處于初始階段。無人機監測林火原理是利用搭載機身的電子設備,如高清CCD數碼相機、多光譜成像儀、紅外掃描儀等,按地面控制人員劃定的路線進行空中巡查,實時將空中獲取的數據通過無線數據鏈路系統傳回地面控制站,再經地面控制站進行處理分析后傳送至防火部門。

3.2優點及其局限性

飛機巡護具有偵查范圍廣、反應速度快、視野開闊、方位準確等優點,彌補了衛星監測空間分辨率較低和近地面觀測、地面巡邏監測范圍小的不足,是森林防火工作中不可替代的監測手段。60多年來我國航空消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也存在制約其發展的不利因素:一是機源緊張,成本較高。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航空消防對飛機的內在需求不同步,加之國家扶持力度不夠,導致通航企業引進飛機的積極性不高,飛機的數量和性能不能滿足當前防火工作的實際需要[3]。另外,航空護林系統每年需向軍、民航租用各類飛機上百架,租用價格昂貴,耗費國家大量的財力。二是國家對航空護林資金投入不足。航空護林場站建設是航空護林事業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但由于專項經費不足,有些航空護林站設施設備老化,機場跑道、停機坪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風化破損嚴重,直接威脅飛行安全[4]。

無人機作為新型的航空平臺已成為當今航空科技發展的熱點之一,它以方便快捷、性價比高、機動靈活、全天候作業等優越性被應用到我國森林防火領域,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待完善的地方。首先,以燃油作為動力輸出的無人機在林區上空作業其安全性備受關注,若發生意外墜落極易引起森林火災,若通過其他動力組合降低這種風險,但續航時間也會大打折扣,巡護效率將受到影響[5]。其次,還需面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如何提高無人機搭載能力;二是如何提升無人機的控制水平;三是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四是如何降低機身重量,提高靈活性[6]。

4近地面觀測

4.1技術方法及應用現狀

近地面觀測主要有t望觀察和遠程視頻監控兩種形式。t望觀察是t望員在塔臺上通過肉眼或望遠鏡進行環繞查看,用定位儀確定方位,在地形圖上定位火場地理坐標、森林資源分布以及林相情況。t望觀察必須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如t望觀測設備、氣象觀測設備、定位設備、通訊設備、電源設備、林區地形圖及辦公用品等。t望員置身于山中,對林內可燃物狀況和氣候變化引起的火險等級波動了如指掌,可隨時向指揮中心提供第一手資料,還可監測林業生產性用火、非生產性用火、野外違章用火和農事用火等威脅森林資源安全的林區用火[7]。

隨著物聯網技術、視頻監控技術及GIS技術的日臻成熟,遠程視頻監控廣泛地應用到交通、電力、安防等各個領域。與此同時,林火遠程視頻監控系統越來越多地被我國基層防火組織部門所采用,該系統主要由前段采集、網絡傳輸、后端控制及相關軟件四部分構成,不僅可以實現視頻查看、火情識別、火情定位、火情報警、地理信息顯示,而且可以進行災損分析、林火蔓延分析、最短路徑分析及防火輔助決策等功能[8],對林火監測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

4.2優點及其局限性

t望觀察是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地區所采用的監測方法,是我國林火監測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隨時查看火勢蔓延、發展及變化情況,為在最短時間撲滅森林火災提供準確、詳實的火場信息[9]。與其他手段相比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受地形、地勢的限制存在監測死角和空白,很難實現林區全覆蓋,并且t望塔在前期建造和后期管護及人員培訓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二是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t望觀測科技水平還不高,自動化和網絡化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監測林火的主要措施是建立遠程視頻監控系統,該系統可以對林區進行24 h不間斷監控,以林火發現及時、火點定位精確、指揮保障有力等優越性被基層防火部門所青睞。但也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一是傳統的視頻監控系統的理論監測半徑大約數十千米左右,受地形的影響監測林火范圍有限;二是監控設備大部分架設到地處偏遠的重點林區,信息傳輸體系建設成本高、維護難度大[10];三是視頻監控空間規劃布局難度較大,有時無法避免重復監測或存在監測空白。

5地面巡邏

5.1技術方法及應用現狀

地面巡邏是由護林員、森林防火專業人員在各自防火檢查區內,根據森林火險等級預報,針對重點區域進行不同時段、不同空間密度的巡邏,檢查監督來往行人和車輛遵守防火制度情況,宣傳群眾控制人為火源,檢查生產用火和生活用火情況等。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依靠步行、騎馬或自行車進行巡邏監測林區火情,是當時監測林火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對居民點和火源較多及其它措施遺漏的盲區效果較好。目前,多以摩托車攜帶撲火工具或汽車載人巡邏,不僅可以深入林區腹地擴大巡邏范圍,又能在發現林火時及時撲救。實踐證明,地面巡邏是有效控制火源、及時發現森林火災隱患和迅速實施撲救的一種有效措施,是林區基層單位森林防火的一項重要職責。

5.2優點及其局限性

地面巡邏是林區火情監測中最為原始的監測手段,最大的優點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防火部門可有針對性地派護林員到易發生火情的敏感區域做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對當地村民野外非法用火進行制止,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協助鄉、村等有關部門查處火情,減少人為引起的森林火災的發生。其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一些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的護林員時而未按規定的時限對區域進行檢查,或常常因巡視不到位無法保證期阻止所有人員進入林區,從而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其次,在確定火災位置上常因地形地勢崎嶇、森林茂密而出現較大位置偏差,并且地域偏遠、交通不便的林區無法開展地面巡邏工作;再次,地面巡邏工作量較大,人員處于森林底層,視線遮擋嚴重,觀察范圍有限,效率低下。

6結語

隨著全國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推進,國家和地方各級部門相繼啟動或完成了森林防火監測系統建設,為防火部門提供了大寫的火情信息服務。但總體來講,目前我國林火監測技術水平仍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近年來,新的林火監測技術,如紅外線探火、電視探火、地波雷達探火、雷擊火監測系統、微波探火和衛星探火等發展相當迅速,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林火監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11]。多年來的研究與實踐表明,林火監測的及時和準確是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關鍵,是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有力保障。森林火災監測體系是一項綜合性協同業務,我們只有不斷地推廣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對林火進行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監控,努力構建多元化的森林火災監測體系,才能有效地鞏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玉鑫. 對東北航空護林發展問題的思考[J]. 經營管理者,2015(33):147.

[2]馬瑞升,馬舒慶,王利平,等. 微型無人駕駛飛機火情監測系統及其初步試驗[J]. 氣象科技,2008(1):100~104.

[3]裴建元,余新燕,張桂林. 江西航空護林的現狀及創新發展策略研究[J]. 森林防火,2015(2):45~48.

[4]張寶柱,孫繼生. 對我國航空護林發展問題的思考[J]. 森林防火,2004(4):38~40.

[5]馬瑞升,楊斌,張利輝,等. 微型無人機林火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2(5):783~789.

[6]李濱,楊笑天,王宏宇,等. 森林防火中無人機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 科技創新導報,2015(5):252~253.

[7]于文東,何偉杰. 淺談t望塔在林火監測體系中的應用[J]. 林業科技情報,2008(3):28~29.

[8]宋玉文. “森林眼”森林防火監測與預警系統簡介及應用展望[J]. 林業資源管理,2013(6):180~183.

[9]崔勤善,王艷玲. t望臺在林火監測體系中的應用[J]. 森林防火,2004(1):27~28.

[10]劉霞. 試析新疆區森林防火視頻監控和指揮中心建設[J]. 森林防火,2014(3):5~7.

[11]何青寶,邢康. 護林防火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3(7):198.

第9篇

一、以“四大轉變”促學習,學習實踐活動取得新成果

我們領導班子率先垂范,帶領全局干職工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現了“四大轉變”。

1.由“要我學習”變“我要學習”,增強了主動性。我們不僅把此次學習實踐活動當做政治使命,更把它當做一種責任和習慣,召開了動員大會,科學鋪排了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將開展此項活動作為促進工作發展,提升個人素質的自覺訴求,完成從被動執行上級任務到主動謀劃活動開展的轉變,在保證上級規定動作質量的基礎上,尊重干部各自學習意向,以評比獎勵的方式鼓勵搞好自選動作。

2.由“單一培訓”變“結合培訓”,增強了實效性。一是采取個人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鼓勵干部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寫出學習心得體會,全局集中學習了6天,中心組集中學習了2天。二是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學習方式。3月,組織部分干職工參觀雷鋒同志先進事展覽會和寧鄉縣生態建設;4月21日至23日,在縣委黨校舉辦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暨業務培訓班,特邀湖南省林業廳政策法規處莫小林副處長、張運明副處長、陳彪副處長,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曾思齊教授、呂勇教授等領導專家親自授課。三是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將本次活動與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等結合起來,將活動要求貫穿于每一項工作中,開展了一次為××發展“獻計獻策”活動、為林業發展“一人一建議”以及業務知識考試等活動,各位班子成員都自選課題,進行實地調研,完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3.由“閉門自省”變“開門評議”,增強了針對性。我們堅持“開門評議”,在全縣范圍內發放征求意見表,真心實意地邀請各單位及群眾提出寶貴意見,并全程參與、監督和評價我們的學習實踐活動,確保提的問題實、找的問題準,把評議討論的過程變成既是我們林業干部自我教育的過程,又是充分發揚民主,不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

4.由“分散管理”變“統一管理”,增強互動性。參照《××縣科級領導干部教育培訓學時學分制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制定適合本次學習實踐活動的學時學分制,實行統一管理。全局干部針對大家在學習筆記、心得體會及個人總結中反映出的本文問題,每月舉辦一次互動交流會,達到相互啟發,提升思路的效果。

二、以務實的態度謀發展,現代林業建設邁開新步伐

我們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抓手,促進現代林業建設,上半年業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造林綠化取得新突破。通過全縣上下的艱苦努力,優質高效完成造林7200畝。其中,油茶3000畝、國外松3000畝、楊樹1000畝、水杉200畝。現已完成高喬大道南接線兩廂綠化工程和白箬鋪光明村77戶庭院綠化設計。植樹節期間,為迅速掀起春季造林,局黨組先后三次召開全縣植樹造林動員大會,全縣共完成義務植樹30多萬株,并邀請縣五大家領導約80人,在高喬大道南接線斑馬湖路段兩旁義務植樹。

2.資源保護開創新局面。一是嚴格保護管理林地林木。堅持以生態保護為中心,嚴格控制采伐審批,細化并公示林木采伐指標,商品材入村到戶率為100;嚴把征占用林地初審關,完成京珠高速復線、華電掃尾工程等7個項目征占用林地的初審;嚴肅開展了全縣范圍內的活立木市場的清理整頓和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年檢年審工作,查處13家違規單位,補征相關稅費10多萬元;嚴厲打擊亂砍濫伐、無證運輸、違法經營木材等行,目前,共查處各類案件47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收繳木材300多立方米,案件查處率為100。二是加強濕地保護工程建設。去年,團頭湖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獲國家林業局批準,千龍湖濕地公園申報成功,目前正籌備資金,著手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三是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建設。切實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動態監測和進出口管理,實行每日測報,切實做好松材線蟲和楊扇蛾等有害生物的預防預測。

3.森林防火搭建新平臺。上半年,全縣森林防火取得較好的成績,共發生山火17起,其中一般火災1起,過火面積為5.83公頃,無人員傷亡。一是加強了宣傳教育。縣政府《禁火令》5萬份送達農戶,并在××電視臺信息頻道和新聞頻道滾動播出;通過張貼宣傳 標語、出動宣傳車、設置警示牌等群眾通俗易懂的方式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將宣傳覆蓋面延伸到全縣的各個角落。二是加強了對野外火險的排查。采取縣包鄉、鄉包村、村包戶、聯戶聯保、農戶輪流防火值勤的方式,層層落實野外火源管控責任,健全了野外火源管理規章制度和鄉規民約。鄉鎮、村組組建了巡查隊伍,運用地面巡護、野外稽查、設置關卡等多種措施,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野外火源巡控網絡。三是實行森林防火“四級響應機制”。實行鄉(鎮)長、縣林業局局長、縣級森林防火指揮長、縣人民政府縣長逐級負責的四級火災響應機制,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縣界森林防火聯防機制。與周邊兄弟市縣協商邊界森林防火,建立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的聯防機制,在重點防火的縣界上,開辟了高規格的防火隔離帶和防火綠色通道。五是添置了一大批森林防火器材。縣人民政府撥款10萬元購置了一批森林防火器材發放到各鄉鎮,把防火器材武裝到村組,在白箬鋪鎮光明村、大塘村等全縣18個重點防火村開展森林防火示范村建設。

三、以清廉的作風樹形象,班子建設得到新加強

我們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范,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始終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理論武裝。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目前已參加中心組集中學習2次、黨員干部集中學習8次,政治、經濟、法律等各方面知識不斷豐富。二是堅持科學決策。在研究一些重大問題時,如重大財務開支、生態圈建設、植樹造林、森林防火等,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堅持集體研究討論決定,確保了決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遇到不同意見,大家能求大同,存小異,一旦黨組決定了的事情,全局上下都能不折不扣執行。三是堅持依法辦事。在辦理林業許可證和處理涉林案件中,嚴格依法依規,不賣“人情賬”,既充分保證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又嚴厲打擊違法亂事的不法行為。四是堅持身體力行。各班子成員在保證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時,切實做好所承辦的其他工作任務,做到了人人肩上有責任,個個身上有擔子。以開展“創業富民”、“兩幫兩促在農村”等活動為契機,深入鄉鎮、村,掌握一手資料,解決具體問題。五是堅持清廉從政。班子成員全面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制訂了林業工程項目招投標、錯案追究、專項資金使用監管、重點工程監督辦法等,不斷完善制度體系,規范辦事行為。堅持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將財務情況每季度公開一次并上報縣廉政辦,對大型采購,建設項目實行跟蹤監督檢查,如車輛保養維護、高喬大道綠化、征占用林地審批等都實行公開,自覺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第10篇

自20xx年1月調入省林業廳森林公安局工作以來,在這個團結求實,溫暖友愛的集體里,親身感受到了組織的關懷,團結奮斗的快樂。從對同事們彼此間的互不相識到彼此熟悉,從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陌生到基本掌握,從散漫無章的任務到緊張有序的完成,這是我的深刻感受。一年的工作即將結束,讓我懂得了許多,學會了許多,也在磨練中成長了許多。現將近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向組織作以匯報:

一、政治思想方面,突出一個“學”字

第一、加強思想政治學習,不斷提高個人政治理論水平。在工作中,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使自己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通過學習改造豐富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自己思想上不斷成熟、政治上更加堅定、行動上始終同組織保持一致。通過不斷努力,使自己的政治素質有了進步,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提高。通過加強學習,提高了黨性認識、增強了自身政治素質、改進了工作作風。通過工作實踐,鍛煉了我的意志和品質,養成了腳踏實地、服務大局、求真務實、敢于作為的工作作風。

第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不斷充實森林防火業務知識。本人工作近十二年,雖然經歷不同的工作崗位鍛煉,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能力,但進入林業廳工作后,面對森林防火,新的工作開始。這既是從旁“學習”的機會,又是從中“見習”的階梯,除了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通過勤奮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工作的責任感,發揮工作主動性,更好地干工作。為了能盡快適應環境,更好地開展工作,本人堅持 “向身邊人學、向書本學”的學習型適應思路,努力使自己的業務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提升。

二、業務工作方面,注重一個“干”字

公務員不僅是一個職業,更體現一種責任。從安康市審計局到省森林公安局工作近一年,雖然工作崗位、工作性質發生變化,但都能憑借自身努力,迎難而上,努力融入其中,盡快適應新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盡可能做好這一行。在工作中,堅持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向實踐學,向書本學。一邊通過學習業務知識,提升自己業務水平,一邊積極參加實踐,掌握工作技巧和工作策略;一邊注意觀察和借鑒其他同志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一邊注重自己摸索工作技巧和工作思路,較為出色地完成了領導所分配的各項任務。

第11篇

年,林業工作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縣委實施倍增計劃的要求,堅持科學規劃、精心設計、認真實施;堅持苦干、實干、巧干;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喬、灌合理配置,各種樹木混交栽植,艱苦創業、奮勇爭先,高質量地完成全年造林綠化任務,實現三年任務一年完成。

(二)任務目標

年建設任務是:完成綠色園區、綠色通道、綠色河道、綠色林網、綠色村莊為重點的造林工程,增加有林地面積10萬畝,增加林木616.2萬株,森林覆蓋率提高4.7個百分點。重點是“兩區三路”建設。即:子牙循環經濟示范區綠化工程建設、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以及高速公路綠化整改工程建設。子牙循環經濟示范區隔離帶工程不斷帶、不留死角,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區要填滿林木,不留空地;三條高速公路綠化整改任務全面完成。

1、造林綠化

(1)綠色園區工程(2009年已完成部分綠化工程),植樹58202.8畝、349.2萬株。主要以子牙園區和園區為主。樹種以楊樹107、108和果樹為主。

(2)綠色道路工程,植樹19334畝、121.5萬株,其中京滬高鐵兩側,植樹9700畝、53.4萬株;縣級公路植樹6030畝、37.5萬株;鄉村公路植樹3604畝、30.6萬株。樹種以花灌木、常綠樹、亞喬木等觀賞樹為主。

(3)綠色河道工程,植樹4000畝、44萬株,主要是二級以下河道,樹種以喬木為主。

(4)綠色林網工程,分布于全縣18個鄉鎮,植樹12463.2畝、68.5萬株,樹種以楊樹為主。

(5)綠色村莊工程,規劃環村林建設141個村,植樹6000畝、33萬株,樹種以風景樹為主。

2、育苗

為全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種苗,年計劃完成育苗1000畝。

3、土方工程

項目建設總動土方量117.7萬方,包括:挖方80.7萬方,運方37萬方。

4、打井及設施配套

按照我縣目前機井灌溉保澆面積,在設施配套齊全的條件下,每500畝林地打機井一眼,共規劃打深井200眼。

(三)工作措施

1、抓基礎,嚴把苗木關

組建苗木調查小分隊,由主管森檢工作的局長帶隊,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深入全縣摸清苗木品種、數量,同時聯系周邊地區苗圃,掌握苗木情況,落實造林苗源并嚴把苗源病蟲害關,保證本縣苗木和外調苗木全覆蓋檢疫,嚴防病蟲害苗木的流入,確保全縣新植樹木質量好、成活率高。

2、抓機制,推動造林

繼續搞好下鄉推動,組建由局級領導干部帶隊,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下鄉推動小分隊,造林期間深入鄉鎮、重點工程工地進行造林推動,指導、協調、督促全縣造林綠化工作。實行領導干部綠化責任制,包鄉、包片、包重點工程,全力推進造林林綠化工作。

3、抓服務,提高質量

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綠化工程的技術指導、咨詢和服務。以局林業工作站、果樹技術推廣站、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為主體,抽調精干力量,組織專業人員,全程開展技術服務活動。采取印制造林明白紙、舉辦培訓班、發放小冊子、搞電視講座、開展科技趕集、下鄉實地指導等形式全方位開展技術服務。為高質量地完成造林綠化任務提供技術保障。

4、抓網絡,強化森防

加強森防網絡建設。強化以國家級測報點為依托、7個專業監測預報點為重點、19個監測點為基礎的有害生物監測預報網絡建設,重點對美國白蛾、楊扇舟蛾實施監測;對光肩星天牛、春尺蠖、楊樹病害實施測報,有效、準確地掌握全縣有害生物的發生動態,全面掌握全縣發生分布情況。同時,把美國白蛾防治作為全年防治工作的重點,采取有力措施,組織發動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做好防治工作。

5、抓制度,完善管理

全面展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從年開始到年,利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全縣林木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建立起以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家庭承包為主、多種經營形式并存、責權利相統一的集體林業經營體制,逐步實現森林資源增長、林業產業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自然生態良好、農村社會和諧的目標。工作積極穩妥,做到不趕進度、不走過場,有序推進。

6、抓防火,保護成果

一是制定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宣傳方案和森林防火工作方案;二是開展森林火災安全隱患大檢查。進入防火期,對本縣重點部位、重點區域內有關單位的森林防火的組織建設、森林防火責任制落實情況、森林防火設施、林地火災隱患等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和火災隱患,及時下達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消除隱患;三是深入基層積極探索林權改制后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利弊,針對我縣東、西部鄉鎮的差異,建立應對森林火災的長效管理機制;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我縣3個重點區域建設裝備庫,配齊軟硬設施,提高森林火災防控能力。

第12篇

要做好管護站的管理工作,必須要具備高度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的管理水平。我自覺加強政策理論和管理知識的學習,并且認真貫徹執行黨對林業發展的有關路線、方針、政策。切實的把恢復生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社會做為奮斗目標,認真盡職的履行著一名林業工作者的職責。

二、以管理為核心,立足本職,務實基礎

今年,因(抽調人的原因),我站共抽調了人。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給全站人員做好了表率,帶領他們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在人手少、任務重的困難下,圓滿的完成了各項工作:

(一)強化制度,管護工作有序開展

在人員減少的情況下,我結合本站實際,加強制度建設,把各項工作都納入到制度管理中來,確保每項工作落實到個人。嚴格執行月考評制度,使每一項工作、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有據可依、有據可查。

(二)擴大宣傳,防火意識不斷增強

森林防火是管護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我帶領全站職工,認真落實了防火工作,確保全年無火災事故發生。一是認真落實巡山護林工作,認真排除隱患,確保森林防火安全;二是加派人手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單的派發,大力宣傳防火意識;三是積極的刷寫護林防火標語,從而使防火意識更加的深入人心。

(三)漆樹造林,管護成果鞏固加強

漆樹造林管理工作是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我身先士卒,和職工一起奮力拼搏,認真完成了漆樹造林工作,并對所有的新老漆樹林帶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監督,確保造林植一片,活一片,成一片,有力地促進了林木管護工作的落實。

(四)關心職工,團隊建設日益深化

我一直本著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上,將心比心,和氣待人,不端領導架子,并能及時了解員工意見以及思想,做到及時溝通并盡力解決。在生活上,心系員工,并及時給予幫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加強了我管護站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展望2015,創造更好成績

2014年已經過去,在新的一年里,我將會針對工作中出現薄弱環節,積極進行改進和完善,并且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和林業局的安排部署,以林區建設為中心,為構建和諧林區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是積極創新理念,并且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深化改革作為重點,并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我管護站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搞好協調,從而促進各項工作任務整體推進,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二是加大改革措施,加強管理制度:我將會在現有的制度和措施上進行改革,并積極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科學確立目標成本,加強財務管理,減少和杜絕一切損失和浪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独山县| 若尔盖县| 临桂县| 南开区| 西充县| 鄂托克前旗| 安岳县| 玉田县| 沭阳县| 右玉县| 南城县| 平塘县| 乌什县| 双柏县| 汪清县| 讷河市| 友谊县| 布拖县| 永仁县| 鲁山县| 望都县| 建宁县| 开鲁县| 镇沅| 大埔区| 甘谷县| 云南省| 江西省| 司法| 长顺县| 土默特右旗| 屏山县| 安西县| 宝清县| 芦溪县| 谷城县| 松桃| 兴山县| 正阳县| 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