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管理學考點總結

管理學考點總結

時間:2023-12-04 11:05: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學考點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管理學考點總結

第1篇

關鍵詞:藥事管理學;教學設計;《藥品管理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249-02

課堂教學設計是改善課堂教學的一項必要工作[1]。藥事管理學是高等藥學教育的必修課程,也是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該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實踐性強,本文以《藥事管理學》中“《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介紹”內容為例,從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與教學預測、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學習資源、板書及多媒體課件設計、教學互動環節設計、教學反思與改進等幾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方案的闡述。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本章的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掌握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醫療機構的藥劑管理規定,藥品管理的規定,假、劣藥品的認定與禁止性規定;熟悉藥品包裝管理的規定,藥品價格和藥品廣告管理的規定,新藥研制管理、進口藥品管理的相關規定,違反《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中有關用語的含義;了解藥品監督方面的規定。②能力目標:能夠正確判斷藥品生產、經營、使用等過程中什么行為是合法、什么行為是違法;能運用所學藥事法律、法規指導實踐工作,建立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學會運用現代知識體系和計算機網絡等工具進行拓展學習。③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章節的學習,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國家依法對藥品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性,理解其他相關法律產生的原因和歷史背景,深刻認識相關法規制定的依據和實施目的;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嚴謹的科學作風,喚起藥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在藥學工作實踐中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章的教學重點: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醫療機構的藥劑管理規定,藥品管理的規定,假、劣藥品的認定與禁止性規定。難點:相關法律法規條文枯燥,有的用語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假、劣藥品的認定在具體案例中常有分歧,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及教學預測

本課程在藥學、中藥學專業大三下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己經完成了大部分藥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同時開展了相關的藥學專業實驗,藥學專業知識結構己經形成,學生對藥物的特殊性有了自己的理解,為藥事管理學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對藥事管理的法律法規也有所了解,有利于本章的學習。在分組討論時學生反應可能會比較積極,但本章內容豐富繁雜,理論性較強,加之很多藥學生有重自然科學知識、技能,輕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思想,講授法律法規的具體條文時學生注意力可能會下降。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選擇

本章內容以理論講授、課堂分組討論、情景式教學法、習題練習相結合的方法,加深學生對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探究,互相提升教與學的能力。教師首先給學生介紹《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框架體系及總則部分的內容,然后提出問題,如“假如你要開辦一個藥廠,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開辦藥廠應向哪個部門提出申請?申報審批的程序是?假如你要開一個藥店,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開藥店應向哪個部門申請?申報審批程序是?”等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培養學生對本生產章內容的興趣,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學生討論后選派小組代表集中匯報,教師進行歸納和總結。在講解藥品生產應當遵守的規定時,以典型案例如“齊二藥事件”、“欣弗事件”為切入點,將抽象的知識點變成生動的有形的事件,化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從而更易于理解。在學習假、劣藥品的認定時,事先安排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在課堂上假設情景,模擬法庭審理假藥、劣藥案。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增加學生對藥事法規的理論與實踐的理解與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將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串講,指出各組工作計劃以及實施的優缺點,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觀點。

四、學習資源

1.教材 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藥事管理學》(第5版)教材,“《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介紹”出自第五章第二節,該節段雖然整體難度不大,但知識點密集,重點、考點眾多,其內容承前啟后,關系到后續許多章節的學習。教學參考書主要有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的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藥學類第四輪規劃教材《藥事管理學》(第5版)。

2.期刊雜志 與本章教學內容密切相關、體現該學科最新動態的專業報刊雜志主要《中國藥事》、中國醫藥報、中國中醫藥報、醫藥經濟報等。

3.網絡學習資源 以校園網網絡教學平臺作為師生交流的媒介,將課程講稿、課程大綱、教學課件、課堂輔助教學資料對學生進行開放,增加學生的信息量。

五、板書及多媒體課件設計

黑板左側書寫章節的大標題及小標題,右側為靈活區域,可書寫典型案例的名稱,關鍵信息等,學生討論匯報時可在黑板上列出開辦藥廠、藥店必須具備的條件等。通過PowerPoint教學軟件,把優真和清晰動感的畫面以及圖表轉移到教室;對文字的處理:大小標題可以用不同字號、字體來區別,在突出重點內容時,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字體加以表示;在名詞解釋或專業術語的講解時,利用超級鏈接,以節省空間。例如在介紹“齊二藥事件”、“欣弗事件”等案例時,可配上相關新聞圖片;總結開辦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的申報與審批程序,采用流程的方式逐步呈現,涉及主管部門用紅色標注。最后利用多媒體將本章的重點進行歸類、強調、總結,布置課后討論題目。

六、教學互動環節設計

藥事管理學涉及到許多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除講授法教學外,還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實行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①課上互動:如讓學生觀看“齊二藥事件”的新聞視頻,在學生明白了事件原因、目睹了庭審畫面、產生了視覺、聽覺的刺激后,教師進行提問“我國為什么要制定《藥品管理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講到“藥品生產企業管理”和“藥品經營企業管理”的內容時,教師拋出問題:“假如你要開辦一個藥廠,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開辦藥廠應向哪個部門提出申請?申報審批的程序是?假如你要開一個藥店,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開藥店應向哪個部門申請?申報審批程序是?”等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并選派小組代表到講臺上匯報,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進行歸納和總結,解疑補漏。②課下互動:根據講述章節進度,酌情在下課前留思考題,借助校內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網絡提交作業與答疑。如查閱文獻,進行角色分工,模擬法庭審理劣藥案―“欣弗事件”;上網閱讀違法制售“甲氨蝶呤”的案例,分析其違反了《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中的哪些條款與規定?建立教師與學生即時互動平臺,比如:藥夢空間學習交流QQ群,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疑惑,及時予以指導和幫助。

七、教學反思與改進

藥事管理領域中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這些知識均無法從教材中獲取,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網站、報刊上的最新信息。教師在課程設計中,以活學會用為教學重點,定期編撰與藥事管理學相關的最新法規信息作為補充教材,將藥事管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進展及時傳遞給學生。本章節內容多,學時少,學生討論匯報時教師要予以引導,嚴格把控好時間,提前安排學生在課后查閱相關案例并思考問題,有利于節約課堂時間。

參考文獻:

[1]張曉英.教學設計的重要性[J].快樂閱讀,2012,(32):34.

[2]田應彪,黎俊華,丁雁南.新時期藥事管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索[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7,(30):4.

The Teaching Desig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Take"Drug Administration Law of PRC & the Regul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as an Example

WANG Heng,LIU Qing-guang,TANG Hui,WANG Hang-yu

(College of Pharmacy,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2,China)

第2篇

一、復習應試綜述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從考試的角度來看,并不很難,只要考生能夠弄清原理,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和脈絡,把握正確的復習方法和應試技巧,做到記憶理論與聯系實際思考相結合,一般是能順利通過這門考試的。從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的考試來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門課越來越重視學習能力的考察,這一點從題型來看,就是案例題(包括大型案例題和以選擇題為代表的小型案例題)的比重的不斷加大和難度的加深。

各位考生在復習中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從感知(學習)――概括(復結)――應用(應試)”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從應試來看,本課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后一關,即考試中的“靈活自如”,這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用”。盡管“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從掌握某種考試技巧來說,還是可以幫助考生掌握一些技能以應付考試的。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這個過程就是要努力把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兩大模塊的運用掌握同考試結合起來,大家要盡快適應這個過程。要發揮廣大考生學習應試的主體積極性,動態學習,包括知識、應試技巧、答題規范和自我判斷、校正等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復習中各位考生要關注一些企業的成長和擴展過程中的案例,特別是食品行業、汽車制造、飲料、服裝等,要在品牌、商譽、知識產權等方面多分析和重視。要從戰略管理的高度來分析這些企業的成長,特別是要注意細化戰略管理,并以企業成長、擴展、風險等分析為主線,注意企業在捕獲市場機會過程中的問題和能力等復習主線。

筆者寄語各位考生在復習和應試中要努力培養自己“頂天立地、中西融合”,所謂“頂天”就是要緊緊圍繞考試大綱和教材,不要太大的范圍;所謂“立地”就是要注意把大綱、教材上的東西最終轉化到考試試題的回答上來;“中西融合”就是要注意國內外案例和企業發展擴張的戰略等相關問題。盡管教材中有關國外企業和管理學者的論述較多,但近年來注冊會計師考試中有關國內企業的題型和題目數量、份量和難度都在逐漸增加,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要能夠從試卷中充分反應出自己的水平,某種程度上說,考生水平的高低就是從試卷或答題能力上體現。當然,單純從考試來衡量考生的能力是非常片面的,但在現行考試制度的安排下,各位考生又不得不如此。因此,考生要想獲得成功,除了努力學習、復習和有必要的毅力外,要想在考試中能夠“克敵制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還必需具備一定的考試實力和應試技巧。

簡言之,面對考試,不但要有精神和激情,更要有實力和技巧,此外還要有冷靜的頭腦和理性的分析。圖1的等式能說明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獲得成功的因素。

二、課程特點與應試技巧

其一,課程特點。作為全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新增科目,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中的專業階段之所以要增加《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一科目很大程度上是要觸及考生的能力,而從注會考試的實際情況來看,要想真正選拔或拉開考試差距,必須要有一定的難度,而這種應試難度,顯然就是要從案例題目來強化,這是筆者對《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門課程輔導以來一直所堅持的理念和輔導重點。筆者的很多講座和模擬題也體現了這一理念。

(1)從歷史淵源來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是對原《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拆和補充形成的,目前該課程主要包括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這兩大塊主要內容,在這兩大主要內容之下又包括若干小的子內容。本課程的主要特點可歸納為“321”,即三大知識支持(數學、經濟金融學和管理學)、兩大核心內容(戰略與風險)和一個重點題型(案例題)。

(2)從知識體系上看,以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為核心,是跨多門學科的知識體系,從應試背后的技能來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門課程還需要有三個基礎課程的支撐,這三個相關課程體系是:數學、經濟學(特別是金融學)和管理學(重點是組織行為或行為心理學、市場營銷等)。從數學來看,各位考生不需要從特別的準備,在各種類型的講座或是相關培訓網站上都有類似的輔導;從經濟學及金融學來看,重點體現是風險管理中的經濟金融知識,如利率、匯率等;從管理學來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的教材主要包括戰略與戰略管理總論、戰略的整體實施過程等。教材雖然只有12章,但涉及到了戰略管理、財務管理、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公司治理和信息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交叉性。雖然該科目的內容較為繁雜、脈絡很多,但重點還是較為突出的,建議考生一定要掌握管理學中的重點。比如戰略管理、戰略分析的基本理論,公司戰略、業務單位戰略和財務職能戰略及其各種戰略的選擇,需要強調的是有關COSO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框架等相關內容也是重點,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3)從歷年的考試題型來看,基本穩定下來,主要是選擇題(分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一般說來,圍繞有關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闡述而出的題目,其難度相對適宜,多數考生能夠掌握,得分也較容易。2009年、2010年全國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兩年的考試趨勢分析看,單純地針對知識性內容進行考核的題目減少,而一定難度的原理分析、案例分析和適量計算的題目在逐步增加,且難度也在逐漸加大。不過,從風險管理的許多內容來看,難度并不大,甚至有上升的空間。不過,以筆者分析,這個難度目前幾年內不可能太增大。換言之,命題人員寧愿在戰略管理上增大案例分析的量和難度,也不會在風險管理上增加難度。比如風險衡量、套期保值策略、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等,這些問題從考試角度都是有一定難度的,目前兩年的教材尚停留在知識介紹層面,沒有深入到實務操作層面。因而,從考試命題來看,也相對簡單一些。

(4)《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一科目的考試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四大類。從2009年和2010年度考試命題分析,題量和分數值做了一定的調整,但基本題型還是出入不大??梢?,對于這一科目的考試,不僅要求考生具有記憶與理解知識點、掌握計算公式的技巧,而且需要考生具備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案例分析中。

其二,應試技巧。具體而言:

(1)要全面認真地通讀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考生要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對教材的閱讀和理解上,并注意閱讀的技巧與方法。教材涵蓋的內容很廣,且以文字性的內容為主,考生應邊看邊記,讀完一章,要回憶其主要內容,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總結。在閱讀中一定注意強化重點內容,在閱讀與練習中記憶知識要點?!豆緫鹇耘c風險管理》科目的考試內容雖然覆蓋面廣,但考試的重點尤其是主觀題的考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希望大家要重點掌握這些內容。如波特的五力模型、價值鏈分析、SWOT分析、企業戰略選擇、戰略控制的方法、財務戰略的選擇、COSO內部控制框架、COSO風險管理框架等。對這些內容,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復習備考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練習,尤其是案例分析題,但不能搞題海戰術,閱讀與理解教材才是通過考試的關鍵。

第3篇

關鍵詞:經濟發展;幸福感;參考點

作者簡介:姚偉峰,貴州財經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理論經濟學、清華大學管理學雙博士后(貴州 貴陽 55002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這能帶來幸福感的增加嗎?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的《2010年廣東省居民個人生活狀況和主觀幸福感報告》認為在廣東省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深圳市居民的幸福度在廣東省中是倒數第二位。這就給我們帶了困惑,為什么經濟發展了,居民的幸福感卻沒有得到提高,其內在機理如何?如何才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幸福即可以解釋成一種狀態――好的生活質量,這種狀態可以用很多客觀標準或指標來衡量,幸福也可以解釋成一種感覺,如感覺到生活幸福的程度如幸福感,這完全是一種個體的主觀感受。僅僅從居民經濟水平提高的角度去解釋主觀的幸福感,是顯然不足的。既有文獻中相關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外國經驗的總結,缺乏中國相關的經驗研究,為了彌補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本文采用行為經濟學理論建構研究框架,通過大規模的調研分析,測度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文獻綜述

目前有關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失業、通貨膨脹、環境、城市化、政府支出、公共安全、民主化程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其中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也有不同研究結論,Richard Easterlin (1974) {1}研究顯示:雖然在一個國家內富人報告的平均幸福和快樂水平高于窮人,但如果進行跨國比較,窮國的幸福水平與富國幾乎一樣高,財富的多少與幸福程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因此,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不一定會帶來相應的國民幸福程度的上升,這就是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論”。但另一些學者認為:富人比窮人有更高的主觀幸福感,而且發展中國家或轉型國家的收入效應要大于發達國家(Clarket al.,(2008){2};Lelkes(2006){3})。也有一些研究結論表明,近幾十年來,在發達國家中,除了德國、意大利等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平均幸福感有小幅增加之外,其他國家如美國、英國、比利時和日本,盡管人均國民收入大幅增長,但是平均主觀幸福感卻沒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也就是說,高收入不能簡單地轉化為幸福,經濟系統中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并不是增加每個人幸福的充分條件,居民的幸福水平在長期趨于穩定(McMahon(2006){4}、Diener,E. and Eunkook M. (2003){5})。一些學者從相對收入對幸福感影響的角度展開研究,認為相對收入也被視為影響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相對收入越高,則主觀幸福感越強(Ferrer-i-Carbinell(2005){6});而收入不平等顯著地減少了幸福感(Graham and Felton(2006){7});在失業與幸福感方面,普遍的觀點認為失業對主觀幸福感的消極影響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但Clark(2003){8}研究卻發現如果一個國家的失業率達到或超過24%的話,那么個體的失業帶來的影響將會是中性的;而有關通貨膨脹與幸福感的影響結論普遍認為通貨膨脹對幸福感有顯著一致的負面影響,通貨膨脹的頻繁波動也減少了人們的生活滿意(Wolfers(2003){9});有關環境質量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研究認為環境污染顯著地對主觀幸福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Luechinger et al.(2009){10});有關城市化與幸福感的研究發現,生活在農村或郊區能提高生活滿意度,而生活在大城市則減少了主觀幸福感(Wassmer et al.(2008){11})。Knight and Gunatilaka(2007){12}采用2002年中國的調查數據發現,盡管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是農村居民的3倍多,但農村居民的主觀幸福感卻要高于城鎮居民。有關政府行為與幸福感的研究顯示政府的公共支出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而有關政府支出和公共安全與國民幸福的研究更多的是實證分析,Ram(2009){13}研究結果發現政府支出水平(用政府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來度量)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Wassmer et al.(2008){14}利用跨國數據發現公共安全支出對幸福感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Bruno(2000){15}采用瑞士的居民調查數據分析得出:民主化程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對居民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出現了許多關于幸福感的討論,但實證研究卻寥寥無幾,同時,由于在幸福感的測度、樣本選取和分析方法上的巨大差異,往往得出大相徑庭的結論。如田國強等(2006){16}對中國“幸福―收入之謎”進行了實證研究。曾慧超和袁岳(2005){17}、羅楚亮(2006){18}采用直接詢問的方式測度幸福感,調查的問題是“總的看來,您現在幸福嗎?”,他們的研究結論是: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強于城鎮居民。邢占軍(2006){19}調查了10個方面的指標,涉及知足充裕、自我接受、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心態平衡、社會信心、成長進步、目標價值、人際關系和家庭氛圍等,來構造幸福感測度,得出了城鎮居民的幸福感強于農村居民。李實、馬欣欣(2005){20}研究表明,中國的社會經濟轉型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在男女兩性之間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婦女更多地承受著轉型的負面影響。

以上結論說明經濟發展和幸福感的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跟居民所處的收入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特性等多方面都是密切相關,因此對于中國居民幸福感的問題就需要進行具體的調研分析,才能找到合適的答案。

二、研究方法和問卷設計

1. 研究方法

在幸福經濟學出現之前,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錢能讓人更幸福,因此,高度強調生活環境尤其是個人收入和就業狀態對幸福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人們可以通過賺更多的錢來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而且,政府公共政策的著力點也應該通過提高整個社會的收入水平來增加福祉{21}。這也就是GDP主導的傳統發展模式。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傳統經濟學理論的這種假設是不正確的,更多的錢并不會使人更幸福。

行為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就是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引入經濟學的分析框架當中,它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依賴于參考點。價值函數的原點不是財富的零點,而是參考點,獲利和損失的定義是偏離參考點的距離,而不是最終的財富。二是損失厭惡。價值函數在損失處比獲利處更陡,也就是說,損失產生的負效用大于相同數值獲利所產生的正效用。三是敏感度逐漸減小。獲利和損失的邊際價值都是下降的。

與傳統經濟理論的效用函數相比,行為經濟學采用了一個新的價值函數。這種價值函數和傳統的期望效用理論所采用的效用函數差距很大。在價值函數中,高于參考點的狀態是獲利,低于參考點的狀態是損失,但參考點比較靈活,可能會發生變化。隨著參考點的變化,獲利可能變成損失,反之亦然。

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理論,我們在調研問卷設計時,假設調查對象在判斷自己是否滿意時,是與自己的參考點進行對比的,而參考點可能是下面三者之一:1)自己過去的水平;2)自己的期望值;3)親戚朋友的水平,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直接詢問調查對象的參考點。

2. 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部分如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個人收入和家庭收入等之外,還包括了幸福感問題,并詢問了個人在做出主觀判斷時的參考點及一些相關問題。其中幸福度都是按照5個層次來劃分的變量: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一般(即沒有不滿意也沒有什么滿意)、4――滿意、5――非常滿意。這種數據結構是問卷調查中最常用的。

城市居民(包括大城市和小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分布。由于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工作、收入的特點不同,問卷調查時所問的問題也有所差異:城市居民一般是在各種公司或機構工作,按月拿工資,所以問的是個人的月度平均收入水平;農村居民的收入中有大量的家庭經營成分,這種收入很難按月度計算,所以農村居民的收入是指個人的年度收入水平,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都分為19個檔次:從無收入(0元)開始,500元為一個檔次,最后19檔次為10 001元及以上;城市居民家庭月度收入水平分為16個等級:從無收入(0元)開始,1 000元為一個檔次,最后16檔次為15 000元及以上;農村居民家庭年度收入水平分為20個等級:從無收入(0元)開始,1 000元為一個檔次,最后20檔次為20 000元及以上。大城市、小城市和農村地區變量分別為代表這3個不同地區居民的虛擬變量。

3. 數據收集

課題組在2010年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調查,樣本總量為1 108人。為了使樣本有代表性,調查同時在大城市(北京市和廣州市)和小城市(廣東東莞、陜西寶雞、福建樟州)的城區,和農村地區(廣東韶關、湖南瀏陽、河南新鄉、廣西梧州下屬的郊區和農村地區)進行,樣本即包括了大城市和縣級市的城市居民,還包括了農村居民。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在所有的樣本中,大城市、縣級市的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占樣本總量的44.3%、26.8%和28.9%。表1顯示,各地區樣本的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樣本中男性略少于女性,接近樣本的一半;全部樣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5年,其中大城市的居民(11.9年)明顯高于縣級市居民(10.6年),而農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8.3年,顯著地低于城市居民(三組兩兩之間差異的顯著性都在0.1%以上),但各地區之間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并不是很大。

表2按調查對象回答的3種不同的參考點分類,顯示了被調查者在回答問題時的參考點對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年齡和受教育年限的分布。將參考點分別設置為“自己過去的水平”、“自己的期望值”、“親戚朋友的水平”的三組被調查者的平均年齡和受教育水平相當,只有參考點為“自己的期望值”這組的平均年齡略小,受教育程度略高,說明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更可能將參考點設置為“自己的期望值”。參考點為“自己的過去水平”的被調查者有平均更高的幸福度,其他兩組的平均水平沒有什么差異。

由于3個參考點“自己過去的水平”、“自己的期望值”、“親戚朋友的水平”為三選一,所以,這3個虛擬變量之間是共線性的關系,在回歸分析時只能使用2個虛擬變量,另一個為基準。我們采用“自己的期望值”為基準,將“自己過去的水平”和“親戚朋友的水平”兩個虛擬變量作為自變量,其系數的含義是這兩個參考點相對于以“自己的期望值”為參考點直接的差距。

表3是以幸福感為因變量,采用前面介紹的主要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的結果。幸福感的問題是“總體而言,您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幸福嗎?”。幸福感的回答也是5個等級的離散變量,標準的方法也應該采用Ordered Probit 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由于回答1的調查對象只占樣本總量的0.7%,所以我們可以將回答1和2的合并計算,這樣,幸福感的數據就變成了4個等級的離散變量。模型一是將回答1和2合并后,有4個選擇的Ordered Probit 模型;模型二是將1和2合并后,采用線性回歸(OLS)的模型;模型三也是采用OLS,但數據沒有合并,幸福感仍是5個等級。通過采用不同的模型,我們可以檢查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從表3中可以看出,這三個模型的結果很接近,顯示了數據和模型的穩健性。下面我們采用模型一的結果進行解釋。

實證結果顯示,男性平均的幸福感要顯著地低于女性的平均水平(10%顯著性水平),受教育程度對幸福感有正向影響,顯著性也在10%水平。將這兩個結果綜合起來,我們可以預測:教育程度高的女性的幸福感要高于其他人群。年齡對幸福感也有顯著的影響,也同樣呈現U型的關系(年齡和年齡平方這兩個變量的顯著性水平都在1%以上):年紀很輕和年齡很大的調查對象都有更高的幸福感,最低點為41歲左右的中年人。這個最低點的位置與收入滿意度的32歲不同,這可能是跟人的生命周期(或幸福感周期)有關。在中國,一般而言,41歲左右的中年人屬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時期:父母年齡大了需要照顧,而孩子還小沒有工作,這時候的生活負擔和生活壓力可能都要遠大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尤其是20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人群。WVS信任對收入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1%顯著性水平),可能信任他人的人心態更加平和,會有更高的收入滿意度。

毫無疑問,收入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個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都可能會影響到幸福感:城市居民一般在公司或企業工作,按月計算的個人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員的收入能清楚地分開,所以個人收入和家庭收入都對幸福感有貢獻,而且顯著性水平都在1%以上。農村居民由于存在大量的家庭經營,在許多時候很難將按年度計算的個人收入和家庭收入分清楚,所以,與城市居民有所不同,農村居民自己的個人收入對幸福感沒有顯著的影響,而家庭收入對幸福感貢獻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1%顯著性水平)。雖然與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顯著地高于大城市的居民(顯著性水平在1%以上);農村居民的幸福感介于大城市和小城市居民之間,但與大城市和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相比,差距都不顯著。

我們在分析影響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時,最感興趣的結果之一也是參考點的影響。在控制了個人的基本變量和收入水平之后,與選擇“自己的期望值”為參考點的人相比,參考點設置為“自己過去的水平”的個體,其幸福感要顯著地高(1%顯著性水平);而參考點設置為“親戚朋友的水平”與設置為“自己的期望值”的個體相比,其幸福感沒有顯著的差異。

像中國這樣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近年來絕大部分個人的收入和生活質量一直在隨之增長,如果一個人將參考點設置在“自己過去的水平”,即跟自己過去相比的人,則幸福感都會很容易達到較高的水平。但如果將自己的參考點設置在“自己期望的水平”或“親戚朋友的水平”,即喜歡跟自己期望值或別人相比的人,由于人們的期望值往往都會很高,而且周圍的親戚朋友一般都會有人比自己的收入高,尤其是中國的收入差異一直在擴大,這樣,雖然自己的收入水平也增長了,但如果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或與親戚朋友相比不是最高的,仍然會認為自己處于損失狀態,很可能幸福感會較低。

四、結 論

我們的研究表明:男性的幸福感低于女性;年齡對收入和幸福感的影響都非常顯著,雖然最低點不同,但都是U型的關系;受教育程度對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關系;已婚的人幸福感更高;信任能同時顯著地增加幸福感;小城市居民卻有更高的幸福感;跟自己過去相比的人比跟別人或自己期望值相比的人更容易滿足。

我們的研究還有如下三點重要的政策啟示:

第一,我們要充分重視幸福感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重要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所要追求的,從根本上來說,不是GDP的增長,而是人們的幸福度的增長。顯然,GDP的增長僅僅是滿足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本身。把GDP的增長看成是發展的唯一目的,可能不但不能提高居民的幸福度,反而降低了他們的幸福度。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國一些地方經濟高速增長,但同時當地的老百姓卻不滿意。所以在政府考慮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要問的問題不僅是這件事對經濟增長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還要問這件事能不能得到公眾的支持,能不能為公眾帶來更多的幸福。只有當我們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度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時,這種發展才有可能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才有可能使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和諧。

第二,政府應該制定公平的分配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參考點對滿意度的影響很大,但大量居民的參考點為別人的水平或自己的期望值時,居民的社會保障公平感和收入分配公平感對民眾幸福感有重要的影響,公平的分配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有助于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第三,增加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有利于將競爭性十分激烈的私人消費轉移到幾乎人人都能共享的公共支出,降低了由攀比效應帶來的幸福損失。所以,政府應該進一步擴大對符合民生需求的公共支出,如教育、醫療和社保等,進一步發揮公共財政在第二次分配中的作用,盡可能地減少居民的后顧之憂,最終實現居民的幸福生活。

注 釋:

{1}Richard Easterlin:“Will raising the incomes of all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all”,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and Organization,Vol. 27(1),1974.

{2}Clark Frijters,Shields:“Relative income,happiness and utilit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 46,2008.

{3}Clark A E,A J Oswald:“Satisfaction and comparison incom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 61,2006.

{4}McMahon:“Income and Happiness:Towards a Unified Theory”,Economic Journal,Vol. 111(473),2006.

{5}Diener E,Eunkook M:“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Cambridge,London:MIT Press,2003,pp.1-23.

{6}Ferreri Carbonell A:“Income and well-being”,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 89,2005.

{7}Graham and Felton:“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 88,2006.

{8}Clark:“Happiness,Economy and Institutions”,Economic Journal,Vol. 110(446),2003.

{9}Wolfers:“Neighbors as negatives:Relative earnings and well-be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20(3),2003.

{10}Luechinger et al:“Inequality and happiness:Insights from Latin America”,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Vol. 4(1),2009.

{11}Wassmer et al:“The bigger the better? Evidence of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size on life satisfaction around the world”,Public Choice,Vol. 130,2008.

{12}Knight、Gunatilaka:“Inequality and happiness:Insights from Latin America”,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Vol. 4(1),2007.

{13}Ram R:“Government spending and happiness of the population”,Public Choice,Vol. 138,2009.

{14}Wassmer Lascher,Kroll:“Sub-national fiscal activity as a determinantof individual happines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Vol. 10,2009.

{15}Bruno Frey,Alois Stutzed:“Happiness,Economy and Institutions”,The Economic Journal,Vol. 110,2000.

{16}田國強、楊立巖:《對“幸福―收入之謎”的一個解答:理論與實證》,《經濟研究》2006年第11期。

{17}曾慧超、袁岳:《2004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報告》,載于汝信等主編《200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36-52頁。

{18}羅楚亮:《城鄉分割、就業狀況與主觀幸福感》,《經濟學》(季刊)2006年第3期。

{19}邢占軍:《測量幸福――主觀幸福感測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36頁。

第4篇

關鍵詞:管理;學習;拓展;評價

進入21世紀信息時代,以網絡教育為標志的現代遠程教育脫穎而的信息時代,網絡教育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化的生產的新的教育形式,實施網絡教育的關鍵是創設能夠促進學習者主動學習的網絡環境,而學習者在網絡教學環境中的學習活動離不開網絡教育平臺。我也通過網絡化教育平臺不斷的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地提高。目前,在中國的很多地區的高中網絡教育平臺越來越受到追捧,很多地區政府、教育局、學校、學校家長紛紛投入巨資引入“云班課”,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班級課堂網絡教育管理系統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班級學生基礎信息管理:

(1)學生學籍管理:及學生基礎信息庫,例如:學號、姓名、性別等基礎信息。

(2)課堂信息管理:主要記錄班級學生在每一堂課的表現,例如通用技術課,在每堂老師及時記錄學生遲到、早退、睡覺、看課外書、玩手機、回答教師問題、分組討論等一系列表現,然后在一個月、半期、一學期等等時間段內形成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表,以便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表揚和引導。例如:在2016屆7班時我就使用該管理系統,每節課我都會班學生的表現通過管理平臺記錄下來,每個月總結一次,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對與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在充分的事實的基礎上使學生、家長感到了心悅誠服。

(3)W生課外信息管理:主要記錄班級學生請假、社會活動、社團活動、違紀情況、獲獎情況等等。通過該系統及時記錄學生的課外的表現。

2、班級課堂教學管理系統:

(1)備課:建立班級備課系統,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備課,例如:通用技術第一課《技術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這節課為教學案例,整個教案分為: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策略、教學準備、學習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課件、教學資源(含需要的微課視頻、拓展知識等)。

(2)課堂教學實施:a、自主學習:根據學習準備了解中國古代技術領域方面的成就、了解中國古代著名制作技術、從技術角度解讀中國近代屈辱歷史、了解解放后中在技術領域的成就、了解目前中技術發展存在優勢和不足,讓學生明白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創新技術的積極性。b 、學習探究:根據兩個案例《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雜交水稻的培養》分析技術產生的原因。整個課程分為三個探究模塊。C、課堂檢測:分為基礎檢測題5個和拓展檢測題2個,D、知識總結,列出學業水平考試的考點以及需要了解的技術知識。E、課后練習 ;F、微課錄制系統,及時記錄課堂教學情況,為學生以后復習做好準備。

(3)在線答疑:a、根據共同性的問題進行在線答疑;b、解決學生的個性化問題。

(4)網絡檢測:根據每一節點設置檢測題,分為基礎性的和拓展性的進行設置;

3、班級課外學習輔導管理系統:主要管理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課程,以通用技術課程為例,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于實踐的課程、高度綜合的課程、注重創造的課程、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但是我們在課本上學習的知識無法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學生的技術知識進行拓展。在技術的基礎方面設置拓展知識有:(1)設計基礎理論(2)色彩搭配等。(3)機械設計,例如UG產品設計教程、PROE衛浴產品開發實戰教程等。通過這些課程的設置,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讓學生了解技術、認識技術、學習技術、實踐技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學習到很多的科學理論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使用及理論和實踐脫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技術、探究技術、創新技術的積極性。

4、學生成績管理系統:記錄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每個科目的失分點,讓老師、學生、家長明白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優缺點,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與學。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我們就是采取的這種方式:每次考試完成后我都會把學生的成績記錄入庫,并且把每個學生的失分點記錄下來。

5、班級綜合考評系統:統計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的各方面的表現,根據每個學生、每個階段在班級的表現形成統計表,然后分析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根據統計表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評價。例如學生張三在一周內表現如下:

然后班主任根據統計報表對學生張三進行教育指導,這樣的指導可能更能讓我們的管理、教育讓學生接受,從而起到學校教育良好作用,體現教育管理真正意義。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中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并沒有深入了解,即使是經常到學校的家長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知識學習優點和缺點也了解不足,通過班級綜合考評系統建立家校聯系,可以讓家長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在教育指導學生時可以做到有理有據和針對性,從家校兩方面促進學生學業進步。

目前我國教育發展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上海、浙江等地已經實施新高考改革,國內很多高校也在進行自主招生,那么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一個學生是否適合進入高等院校進行深造可能大家都在思考,我個人覺得我們是否可以從最基礎的做起,記錄每一個學生的詳細的學習成長情況,讓后根據這些數據選擇和指導學生進入適合的院校專業進行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能力,為祖國的發展強大做出貢獻。例如:學??梢栽诿總€班級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建立適合學校的教育管理平臺,分析每個班級的情況,然后給出指導意見,這樣不但利于學校的管理層對學校的情況深入了解,而且也可給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指導意見,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此類推,各級教育管理機構、學校都可以及時了解各方面的教育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找到合適的學生。

總之,建立班級網絡教育管理平臺就是從最基礎的情況入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方面得到自己所需的教育、生活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指導,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全面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學管理實際,從而在大數據的背景下使學生了解自己,促進學業的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許江媛,曲靜. 多媒體網絡教學在西方國家成人高教中的運用[J]. 中國成人教育. 2007(02)

第5篇

一、關于雙向視頻會議系統的建設和使用的問題;

二、關于學校成立學習支持服務中心,以及開展學習支持服務的有關問題;

三、三是關于市縣電大評估和指標體系的把握、理解問題;

四、關于課程注冊的有關問題。

一、關于雙向視頻會議系統的建設和使用的問題;

雙向視頻系統建設從5月17日開會,整個系統共同運作到現在,歷時5個月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至9月25日正式試播時日止,已有10所市級電大和5所縣級電大、一個教學部與省校實現了雙向視頻和多媒體系統的連接,至上周鐵嶺和盤錦電大也已實現了連接;現已播出門課程,直播課時,共錄制了課時。

存在的問題:一是根據省校提出的要求,"將建設雙向視頻教學系統作為市級電大參加開放教育試點的必要條件之一,縣級電大本科試點,原則上沒有雙向視頻教學系統的單位不能進行本科試點。本科試點專業開設2個以上、在校生規模超過100人的,必須上雙向視頻多媒體教學系統;??圃圏c單位,在校生超過300人,開設專業2個以上的,也必須具有雙向視頻教學系統;專本科在校生規模超過300人的也須上雙向視頻多媒體教學系統",目前還有本溪縣、寬甸、黑山、北寧、營口直屬、蓋縣、鲅魚圈、興城、綏中、清河、遼中、新民、彰武、成教、全城、教益、文學院以及遼油和水利廳電大沒有實現雙向視頻系統或多媒體系統的連接;二是已經連接的單位有的沒有進行很好的實時接受和使用。

要求和措施:1、凡應建而未建的單位,要求從現在開始至11月中旬,完成雙向視頻系統或多媒體系統的建設工作,特殊情況不能在此期間完成的,要提交報告經省校同意后可拖延,否則將暫停2005年春季本科招生;2、省校將向已經建設雙向視頻系統或多媒體系統的單位免費提供課程教學光盤,包括流媒體課件光盤和VOD光盤,以解決媒體資源建設和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的問題;未建雙向視頻系統或多媒體系統的單位,將實現有償配置;3、為了解決市縣電大出口帶寬和目前雙向視頻系統或多媒體系統租用線路費用較高的問題,省校正在從技術的角度進行論證;4、采取措施解決學生從公網瀏覽網上課程的問題,以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提供支持與服務;5各市要組織好學生和教師的實時接收,省校將采取措施對各市縣電大的實時接收情況進行管理。

五、關于學校成立學習支持服務中心,以及開展學習支持服務的有關問題;

試點工作主要包括教學模式改革、管理模式改革、教學現代化設施手段、多種媒體教學資源、教學支持與服務、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和科研。試點工作的主要成果:試點工作提升了教學現代化水平;加快了教學、管理的改革與創新;促進了遠程教育的科學研究。但是也確實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其中網上和多種媒體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及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服務是影響試點深入進行的關鍵性問題。我們大家都知道,現代遠程教育的特征一是看能否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種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支持服務;三是否有建全的遠程教學的管理和監控評價措施;四是否堅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在學習對象、學習資源、教學過程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開放。我們不僅要有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與服務的理念,而且在機構設置以及教學組織上應該實現這方面的工作。目前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各種形式的支持與服務仍然是我們試點工作的瓶頸。必須下決心采取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省校在研究評估指標體系和整改方案中,班子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經校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成立學習支持服務中心,統籌全省電大系統開放教育試點的學習支持服務工作。學習支持服務中心暫定6人,由教務處副處長周志忠負責中心的工作,人員由教學處的姜莉、直屬分校的袁天柱、教務處的侯英函、教育技術中心的錢玉環組成。中心的職責如下:

1、負責統設課程教學資源的訂購、復制、提供、使用及管理;

2、負責制定省管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規劃,并組織建設、傳輸發行、推廣使用及管理;

3、負責全省下學期開設課程一覽表的制作、下發,并指導各試點單位正確使用;

4、負責電大在線平臺教學資源的組織、管理、使用、檢查等;

5、負責網上交互教學活動的管理、相關教學管理軟件的開發、使用及推廣;

6、負責接受學生咨詢、投訴及各種教學管理服務性信息的反饋;

7、制定與支持服務相關的管理制度并組織落實;

8、指導、檢查各試點單位開展學習支持服務工作;

9、負責直接面向學生的支持服務性工作;

10、負責東北地區媒體資源協作會的相關工作。

學習支持服務中心成立后,馬上要開展的工作:1、清查所有開放教育課程的資源,包括文字、多媒體和網上資源,包括省校和試點分校及教學點,按試點和評估指標體系的要求組織各級電大進行配置;2、為各級試點單位復制、配置雙向視頻課程資源;3、籌建學習支持服務中心的網頁或網站;4、組織全系統解決開放教育學生的實名注冊率的問題;5、組織開展第二屆網頁和媒體資源大賽;6、制定并下達下學期開放教育、成人、高職開課一覽表;7、組織系統如實統計文字教材到位率;8、籌備第二次東北地區媒體資源協作會;9、推進省管課資源建設的進展。請各市電大支持省校學習支持服務中心的工作,并積極組織本單位開展學習支持服務工作。

三、關于市縣電大評估和指標體系的把握、理解問題;

與中期評估相比的變化:1、中期評估的落腳點是變化,總結性評估的落腳點則是發展,因此我們要把各項工作做實,有利于發展的模式要積極構建和完善,有利于發展的經驗要要認真總結和提煉,有利于發展的創新要努力地去探索和突破;2、這次評估的性質是總結性、驗收性,因此與中期評估相比39個觀測點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的關鍵詞是"應用、效果、經驗、質量、特色、創新、模型",因此在評估中,我們的關注點要放在指標和標準的要素上,也就是管理學的"封閉點"上,要深刻理解指標體系的內涵要求,對照標準,查缺補漏,尤其是剛性指標,我們要做大量的分析、整改、總結、提升的工作;3、與中期評估相比,這次評估更注重辦學能力的變化和增強、教學質量的保證提高,不僅是看硬件設施是否齊全,而是看這些設備在教學管理上的實際運用,不僅是看教學資源能否達到數量的要求,還要看教學資源的質量和實際運用的效果,不僅要看教學模式是否改革了,而且還要看新的模式的教學效果,不僅要看有沒有實踐基地和實踐活動,而是要看這些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起到了什么效果、試驗報告、論文的質量是否確有提高,不僅是看你招了多少、畢業多少學生,而是要看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評價,等等。

組織形式:各省教育廳局組織專家對省以下的分校教學點進行評估,教育部在評估中央電大的時候要抽查一些省級電大;中央電大對省級電大評估時,也要抽查分校教學點的情況。省教育廳在8月24日到江西參加會議,初步定于05年3-5月對分校和教學點進行評估

方式:實地考察、專項檢查相結合,線上、線下結合,有面對面的,也有網上的。專家先在網上看情況,然后在組織實地考察。由下而上,先評教學點、然后省電大,最后中央電大。擬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組,對沈陽電大和省電大的教學點進行評估,大連電大自行組織。

時間緊、任務重,在前段工作的基礎上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從省電大來講,學校領導班子非常重視評估工作,我們成立了督評辦和學習支持服務中心,調整了教學處和教務處的工作職能,開通了雙向視頻教學系統,開了幾次評估工作會,成立了評估專家組,認真作了指標體系的分解,任務分層次落實到校長、部門和人員。省校的整改意見已經形成了文件,黨委書記座談會上已發給大家,供大家學習參考。認真學習教高廳2004{20號}文件。首先是學校領導班子好好學習學習。學習的目的是要統一思想認識,學習是前提,弄清楚這次評估的任務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考核的重點是什么;認真制定總結性評估實施方案和整改方案。省校已經制訂了工作實施方案和整改方案,各部門正在按方案進行整改。

對照薄弱環節,切實整改:抓住中期評估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特別是結合總結評估的核心指標、重點指標,從薄弱環節進行整改,我省電大試點工作應該說是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也確實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比如說定位問題、隊伍問題、教學模式問題、資源配置和利用問題、支持服務問題、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監控問題、實踐基地建設和教學問題、素質教育問題等等。

關于評估指標和標準內涵有關的說明:

關于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評估一、二級指標:一級指標:Ⅰ-1指導思想;Ⅰ-2教學點建設與運行;Ⅰ-3隊伍建設;Ⅰ-4教學設施的完善與使用;Ⅰ-5教學資源的應用與建設;Ⅰ-6教學改革;Ⅰ-7教學管理模式改革;Ⅰ-8教育教學效果。二級指標:Ⅱ-1試點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Ⅱ-2深化試點的改革思路;Ⅱ-3教學點的設置;Ⅱ-4教學點的運行;Ⅱ-5人員配置與結構;Ⅱ-6隊伍建設規劃與實施;Ⅱ-7教學設施的建設與功能完善;Ⅱ-8教學設施的使用和效果;Ⅱ-9多種媒體資源的配置與建設;Ⅱ-10教學資源的應用;Ⅱ-11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2實踐教學;Ⅱ-13素質教育;Ⅱ-14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5教學過程質量保證;Ⅱ-16教學支持服務;Ⅱ-17教學質量;Ⅱ-18畢業生與社會的評價

指標體系總體介紹:設定8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其中有8個核心指標);39個觀測點。每個觀測點有不同的權重,給出相應的評估標準。結論分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標準只給出合格和優秀兩個等級的標準。優秀標準是在滿足合格標準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市及以下電大只有合格和不合格2個等級。

從標準的設定來說,既設置了基本要求,同時更強調各地的特色和創新;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測評方式;合格標準是試點項目的基本要求,不分地域條件,按統一的合格標準衡量

Ⅰ1.指導思想

Ⅱ-1.試點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

1.定位與特色:

辦學思想明確,主要看是不是堅持了遠程開放教育的方向,堅持了四個面向(面向地方、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邊遠和民族地區),堅持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有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特色:一是看能否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種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支持服務;三是否有建全的遠程教學的管理和監控評價措施;四是否堅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在學習對象、學習資源、教學過程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開放辦學。

發展目標和規劃:要求在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需求有翔實的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有適應當地需求和條件的五年或十年學校發展的規劃。同時要有近一兩年改革發展的可行的措施、步驟,而且發揮電大系統的特點和優勢。

2、試點地位

主要是看在諸多辦學形式中,試點工作是否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試點教學的條件、投入是否得到保證,并根據需要不斷補充完善;學校整體規模和結構是否合理,試點所開的專業和招生規模與學校的人員、設施條件是否相適應,教學質量是否能能保證。

Ⅱ-2.深化試點的思路

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改革思路和措施要適應遠程教育的特點、遵循遠程開放教育的基本規律,如:學生主要基于媒體資源學習、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和信息交互環境、加強學習過程的支助服務以及辦學系統對各個教學環節協調一致的管理與監控等;尤其在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創設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環境;建設和綜合利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對教與學的持服服務,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革管理模式,加強教學過程的檢查與監控,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要有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同時還要看是否建立了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框架的實踐模型:主要依據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思想、理論和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種媒體資源,結合本地特點創設出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學習方式,通過辦學系統對學習過程提供有效地支持服務和管理,使學生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并總結出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就應當是適合本地的實踐模型。

4.試點的經驗與課題研究成果及其應用

承擔的課題研究項目75%通過主管項目單位的驗收,并有專家組審定通過意見書。獲獎項目是指省部級及以上或在全國電大系統評審和評獎中獲獎。

試點經驗和研究成果指導試點工作,并加以應用:成果具有指導意義,并在校內、省內或全國電大試點中學習應用,推動了校內、省內其它教育形式的改革。

5.堅持、維護和發展系統辦學

貫徹教育部的要求,履行試點協議,維護系統的完整性和試點的一致性,嚴格執行試點教學與管理各項規定,無違反試點要求的現象。

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在對本地教育資源整合中,配合主管部門積極提出加強系統建設意見,有相應的措施保證本地區各級試點單位認真進行試點。并校單位應保證試點作為該單位的重點工作,應增加參與試點的人員數量和設施條件。

Ⅰ2.教學點的建設

Ⅱ-3.教學點的設置

6.試點分校與教學點的設置及其建設

試點教學點履行審批手續,無未經批準的教學點,無點外點。

要求從思想觀念、教學設施、教學和管理人員情況、管理手段等基本條件符合了申報手續,經中央電大審批同意,試點教學點的教學設施和條件隨著所開專業和招生規模的擴大有相應的增加,師生比達到評估標準規定的要求。

7.考點設置

考點設置符合中央電大規定,原則上設在縣級以上城市,1個縣級城市只許設立1個考點,1個地市級城市原則上也只能設立1個考點。省級電大所在的城市原則上只許設最多不超過3個考點。本科考點原則上只設在地市級以上的城市。各市考點內按標準考場設置符合標準,符合中央電大有關規定要求。

考點設置要經中央電大復審、備案,考點和省級電大要建立考點設置和管理的專卷檔案??键c機構健全、設施完備,有較好的網考和監控設備。

8.教學點與考點的管理

重視對教學點的管理、指導和服務,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進行。相關的管理文件要齊備,定期檢查、研究和解決試點教學點管理和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定期組織教學點管理人員培訓,教學點的管理和監控措施到位,對基層教學人員、學生的服務到位。

考點要求考試無失密現象。及時、妥善處理考風考紀方面出現的問題。

Ⅰ3.隊伍建設

Ⅱ-5.人員配置與結構

9.教師配置與結構

分校、教學點配有專職教師1人;試點分校每個專業配有專業責任教師,每門課程配有課程責任教師,對教學點沒提這個要求。所謂責任教師不是輔導老師。這個專業責任教師應該熟悉這個專業,課程責任教師應該了解這個課程。

10.輔導教師配置

輔導教師含專職和兼職教師,生師比計算時,須按(1:23)減去從事普專班和高職班教學的教師數。

11.管理、技術和研究人員配置:滿足試點需要,學歷、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

Ⅱ-6.隊伍建設規劃與實施

12.規劃制定與實施效果

①制定了4支隊伍建設規劃。這四支隊伍近期從事試點教學、教學管理、信息技術及科研的4支隊伍的增補計劃以及近兩年來的落實情況。

②取得初步效果,適應試點需要。

13.兼職教師聘任、培訓與考核。

制定有管理辦法,按要求聘任、建檔、培訓與考核,1/3相對穩定。相對穩定即這個教師擔任電大教學三個學期以上。

Ⅰ4.遠程教育教學設施的完善與使用

Ⅱ-7.教學設施的建設與功能完善

14.教學設施配備與功能完善

各試點單位教學設施的建設與配備符合試點要求;各項設施,尤其是網絡平臺的功能要完善;。

15.廣域網、地域網的建設以及平臺功能的完善

試點分校和教學點有中央電大要求的教學及管理平臺,及時跟蹤功升級,能及時、完整的提供信息資源,保證教學與管理需要;年底完成縣級電大教學平臺的配置。

16.教學設施的使用與效果

有使用的制度措施,提供教學、管理、技術服務,運行良好。學生網上學習時間:如果每位老師在積極組織網上交互活動教學的話,實際上很容易記錄到學生上網的情況,因為網絡是可以記錄的。現在中央電大已經設計完成了監測系統,對每個教學點的每個學生都可以遠程記錄。可以自動了解學生的上網情況。電大要把這個教學跟蹤、教學情況的檢測抓緊,有利于網上教學的指導,更有利于網上教學的改革。實現100%的學生實名注冊率,特別是本科學生實名注冊率。

Ⅰ5.教學資源的應用與建設

Ⅱ-7.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配置與建設

17.統設必修資源配置與到位率

統設必修課程教學資源:印刷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盤)、IP課件、網絡課程及課件等。這個基本資源各教學點以上的市點單位都應當配備。一是要求配備率,二是要求及時到位率:指開學第一周學生能夠拿到教學資源的統設必修課程門數與當學期全部開出的統設必修課程門數之比。

18.統設必修課動態信息資源:

網上動態教學信息和資源包括教學文件、安排及有關通知、教學輔導及答疑、綜合練習、網上直播課及考試輔導等。配套的網上教學資源:是指試點專業統設必修課程在已有中央電大網上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為滿足本地區教學需要由學校自建設的各種網上教學資源。

19.選修課教學資源的配置與建設

①選修課資源建設規劃和實施措施;②已開選修課程中,兩種以上相對穩定的教學媒體的課程占90%以上。已開的選修課程:已經被學生選學,已經或正在開展教學的課程。相對穩定的教學媒體:主要是指經過教學設計的印刷教材(含輔助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盤)、IP課件(應覆蓋本課程主要知識點)、網絡課程及多媒體課件等。

20.圖書資源的配置與建設

①學校建立了數字圖書館,提供與試點專業相關的電子圖書5千種以上,全文期刊1千種以上。數字化圖書館:通過網絡在微機上可能實現查詢、瀏覽、閱讀多項功能的全文電子圖書,同時要求有相應的期刊,要求圖書緊密結合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有些是教材,也有些是參考的論文等都可。②學校能向教學點提供共享省級電大多種媒體的圖書、資料和文獻。提倡通過網絡讓基層的教學點的學生看到這些資料和圖書。特別是隨著畢業環節到來,學生要查閱資料,希望省級電大提供。

Ⅱ-3.教學資源的應用

21.應用措施與實施情況:①學校推廣應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制度和措施可行,對教師應用進行培訓和檢查。②輔導教師都能使用,應用方案完整,對學生有指導。對教師開展應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制度規定、培訓計劃和具體的培訓記錄,并有教師使用情況的檢查措施和記錄。③學生能自主選擇應用,能應用網上動態信息和資源。學校為學生自主選擇應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創造了條件,提供有方便學生的多種措施,并有學生應用多種媒體資源進行學習的情況記錄和反饋意見。

Ⅰ6.教學模式改革

Ⅱ-11.模式改革的研究與成果

22.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①所謂形成的改革思路清晰,是要結合本地情況,形成具有專業特色、課程特點、學生特點、媒體特點、當地特點等的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有創新思想;切實可行的實施改革的措施包括教學模式改革的目標、模型和思路,有實施教學模式改革的規劃、進度和措施;學校制訂的實施性教學文件體現改革的思路,要有要求、可操作和明確的工作程序。②文件齊備,同時有檢查制度,有實施過程的記錄、小結和分析,有對應的研究活動。

23.改革的成果

1)充分利用多種媒體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網上交互活動,形成了遠程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課程教學模式可以用功能模塊和過程流程連接,形成有特色的教學模式框架,并有對各種模塊的定義或描述。形成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突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面授輔導、遠程輔導為輔助,基于利用多種媒體資源學習和開展多種形式網上交互學習的方式。有一批示范性的整專業或一類課程有指導意義的典型經驗,支撐本地的教學模式。

24.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成效

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指導學生自主選課、安排學習計劃、學習時間;積極組織網上學習活動,能有計劃、有指導地開展小組學習,并有記錄和總結。有教師組織教學的教案,總結學生在學習能力、協作學習和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和示范性經驗。

Ⅱ-12.實踐教學

25.設計與要求;26.實施條件;27.實施效果:各試點單位按按規定完成全部實踐教學,按時開出率在70%以上。組織落實、操作規范、報告齊全、評閱認真,學生能力有提高

Ⅱ-13.素質教育

28.總體思路與實施效果

學校根據遠程開放教育及其學生特點,結合專業教育和課程教學,形成了加強素質教育總體思路,并有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要求的實施辦法和具體措施。對學生素質教育提出總體思路,針對學生特點,在知識、能力培養基礎上,進行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勞動素質等教育;素質教育滲透在專業、課程的實施中。學校積極培育遠程開放教育特色的學校文化,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校風、學風建設,開展能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多種形式的活動,取得了成效。注重校園文化,建立終身學習理念,提供以人為本學習支持服務的條件,創造利于個性化學習的環境,開展各種形式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工作。例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和刻苦學習的學風,加強誠信、社會公德和公民意識,培養尊師、愛校和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團結協作和人際交往的能力等。學校初步形成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學校文化,學生在思想、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特別是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上有比較明顯的提高,有示范性經驗和典型事例。有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和開展素質教育的示范性經驗、典型實例,反映學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心理素質、文化基礎、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和提高。

Ⅰ-7教學管理模式改革

Ⅱ-14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與成果

29.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與改革

①教學管理模式:目前研究部門對試點教學管理模式可概述為:基于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依據教育教學規律,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適應個別化自主學習方式的具有現代化和網絡化特征,基于多級的系統管理及運行,保證統一的教學質量標準的資源建設、整合與共享、提供多功能學習支持服務、教學全過程質量監控的教學管理模式。

①所謂思路清晰:認識到教學管理模式改革是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辦學質量的保證。從教學管理模式的主要要素,如:教學資源、學習過程、學習支持服務、教學管理保障、教學條件保障等幾方面,開展相關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有改革的具體措施,具體的實施方案,而且要有實施效果。

②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建設要遵循遠程教育的特點、規律,在完整性、統一性、規范性及特色方面作了有益的改革與嘗試。

30.管理模式改革的成果

①初步形成具有遠程開放教育特點、適應教學需要的教學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得到實施

②有效地使用中央電大教務理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數據準確,更新和反饋及時。真正實現招生計劃、學籍注冊與管理、畢業審核、考場編排、成績登錄、年報年檢、公文傳遞等各個環節運轉使用正常。而且還要有反饋,使得真正有利于試點工作。

Ⅱ-15.教學過程的質量保證

31.教學過程的監控

①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基本要素包括:課程設計與建設;教師基本素質;教學設施條件;教學過程管理;考核內容和方式;監督運行機制;學習支持服務等方面。

32.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執行

中央電大以校發文形式,對教材、網絡、資源、學籍、考試、教學點、招生、教學過程、實踐環節、畢業環節、教學檢查與評估等管理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和文件。各級試點電大制定的實施性教學及教學管理文件,它是實施各個教學環節的重要依據。試點教學過程實際就是依據這些文件、制度,組織開展教學及教學管理的過程。電大系統教學質量的標準對各級是同一的,各種教學要求和基本辦學條件是統一的。要保證規章制度的嚴肅性,防止執行過程中的失真和衰減。

33.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的管理

①形成性考核管理:形成性考核不僅僅是學生完成課程作業的情況,還應綜合反映學生參加網上學習、面授輔導、專題討論、學習小組討論、教學實踐活動等多方面的學習情況。形成性考核是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形成性考核各個環節的完成情況的檔案記錄必須完整、真實、有據可查。

②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成績無明顯異常,能反映教學的實際狀況,有考核結果分析:全省試點本科或??菩纬尚钥己思案衤什桓叱鋈珖骄案衤?個百分點,終結性考試及格率不高出全國平均及格率10個百分點。

Ⅱ-16教學支持服務

34.支持服務的研究、思路與制度

①教學支持服務的思路明確:對教師的教學支持服務應當加強:從事遠程教育所需的基本教學條件具備,開展遠程教育的教學研討、技術服務、教學服務、工作環境、工作條件滿足開展試點教學的要求。對學生的支持服務包含學習支持服務和非學習支持服務:其中學習支持服務主要包括:資源提供、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學習方法思路的指導和幫助、教學管理咨詢指導、學籍查詢、成績查詢、教學安排表、學科咨詢服務、答疑等,非學習支持服務主要包括:主動關懷、心理咨詢、教學設施和媒體使用的指導等。學校從對教師的支持服務和對學生的支持服務兩方面都有明確地思路和措施,并有針對性地對現存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改善。

②建立了相關制度,有措施、有檢查,針對出現的薄弱環節進行了改進

35.教學支持服務的開展與效果

①引導試點人員提高服務意識,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條件和服務,達到學生滿意的效果

②為教師提供備課、教研、學術交流、制作資源的條件和開展教學模式改革的保障。只有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對學生的學習支持服務質量才能提高。

Ⅰ-8教育教學效果

Ⅱ-17教學質量

36.課程的教學效果

①多數學生"三基"達到基本要求,考試抽查和網院統一考試成績正常

多數學生能夠掌握專業主干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考試抽查和試點高?;A課統考成績正常。三基課程考試成績50%以上的學生及格;抽查考試與本省平均成績不超過10個百分點;全國統考課程與全國遠程教育學校平均成績不超過10個百分點。

②多數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和技能,自學能力有提高,能夠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

要求學生能否達到50%以上學生學會基于網絡的自學;能否通過作業或實踐教學,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自學能力有明顯提高。

多數學生基本掌握上網和計算機使用技能,能熟練地從網上獲取信息和資源。評估組將實地測驗,檢查是否50%以上學生已經掌握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技能。畢業生在計算機應用和外語水平等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的獲取率相對較高。

37.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①論文(設計)的選題、指導、答辯和考核等實施過程按有關規定執行

②多數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恰當、質量達到基本要求,反映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Ⅱ-18.畢業生與社會的評價

38.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總體評價中,好的和較好的占多數,學生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有所提高。參考畢業生追蹤調查結果,分析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是否適應工作需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總體評價中,好的和較好占50%以上。多數試點分校和教學點畢業生反映較好。50%以上畢業生總體評價反映意見好和較好。

39.畢業生對教學的評價

將所有的指標簡單的做了匯報,也是供大家參考的意見,希望多聽聽大家的意見,整個評估過程中還有針對相應的指標,還要參考上級電大制訂的相應文件進行。希望各級電大在已取得的試點經驗基礎上,深化改革、有所創新,以豐碩、優異的試點成果迎接總結性評估,為我省遠程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6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競賽 配合物 構型 異構現象 解題思路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115-03

高中化學配合物構型問題在化學競賽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也可以說是繞不開的一道檻。它不但在化學競賽中屢見不鮮,而且在高中化學的其他考試中也常常出現。在此,就高中化學競賽配合物構型問題進行探討。

一、配合物問題在高中化學競賽中的考點分析

2008年至2013年6屆化學競賽初賽試卷中出現的配合物問題分值統計如下。

圖1

從近6年考卷分析,配合物知識點在2008―2013年的化學競賽初賽試題中占分分別為11分、12分、16分、10分、15分和14分。賦分比例基本保持穩定,是化學競賽中重點考核內容之一。

高中化學競賽大綱指出,配合物的組成、結構、異構現象、配位方程式為主要考點。近年來的考題當中,配合物構型不僅每年必考,而且占分比例較高。

二、配合物構型問題的理論基礎與解題方法拓展

(一)理論基礎

參加高中化學競賽的考生,必須非常清楚地掌握配合物基本理論。主要包括:

1.配位鍵的作用形式。熟悉配位鍵是由單方面提供孤對電子形成的;了解常見的中心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如Fe3+,Cu2+等);了解常見的單齒配體(如OH-,NH3等)和多齒配體(如乙二胺,EDTA等),并了解多齒配體的多種配位方式。

2.配合物構型基本理論。了解配合物的雜化軌道理論和晶體場理論;了解內軌型和外軌型配合物構型上的差別;了解晶體場穩定化能對配合物穩定性的影響。

(二)解題思路

配合物構型解題思路,概括如下。

1.中心離子(原子)的選擇。先按單核中心考慮,根據中心離子(原子)的種類確定配位數,進而確定基本構型,如4配位對應四面體或平面正方形,6配位對應八面體等。同時也要注意題目的描述,例如,題目提到AX2Y2類型配合物2種不同的熔點時,應可以推出是正方形的順反兩種異構體,而不是四面體構型。

2.配體的選擇。確定配位數后,先考慮給定的配體當中是否有多齒配體,然后考慮多齒配體占用多少配位數,最后再考慮簡單配體,湊夠配位數。當最大配位原子數大于配位數時,一般有兩種情況:有的配于外界;多齒配體并非所有原子參與了配位。

3.構型的分析。先考慮立體異構,再考慮光學異構。

(1)立體異構。單齒配體立體異構包括:①平面正方形結構的順反異構,如二氯二氨合鉑(Ⅱ)。②八面體AX2Y4的順反異構,如四氨二水合銅(Ⅱ)離子。③AX3Y3的面經異構,如三氯三氨合銅(Ⅱ)離子。雙齒配體需要注意使同一配體各配位原子彼此相鄰。

(2)光學異構。如果配合離子或分子中不存在對稱面,則具備光學活性,例如AX3Y3的面式結構。在確定其中一個構型時,同時需要畫出它的鏡像,以防書寫遺漏。

4.不同構型配合物的鑒別。首先考慮內界配體和外界離子的區別,即內界配體無法直接反應,外界離子的性質與游離離子性質相同,例如,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鑒別鹵離子位于配離子內界或外界。然后考慮內界配體不同構型下的偶極矩差異,通常來說,順反異構中的反式、面經異構中的經式結構偶極較小,在電磁場中顯示出的誘導偶極較弱。最后考慮光學異構,一般需要用到旋光儀等光學儀器才可以鑒別。

(三)配合物解題方法拓展

某些配合物的理論,可以用于解答某些特定有關配合物構型的競賽題,例如:

1.反位效應。反位效應指配合物中處于某些配體反/對位的配體呈現出特別的不穩定性,可以使用極化理論或 t 鍵理論進行解釋,多用于平面正方形配合物,有時也用于八面體配合物。教師向學生介紹不同配體反位效應強弱的差異,用于合成某些有結構特殊要求的配合物,如用四氯合鉑(Ⅱ)酸鉀合成硝酸二氨二水合鉑(Ⅱ),由于I-的反位效應強于NH3,在進NH3取代時,第二個NH3取代會發生在第一個NH3的鄰位,從而生成順式產物,如圖2。

熟練使用反位效應,可利用配體的取代選擇性合成多種配合物。

圖2

2.EAN規則。EAN規則指中心離子(原子)的電子數加上配體提供的電子數等于該周期稀有氣體的電子構型,又稱為十八電子規則或九軌道規則。EAN規則主要用于確定配位數、判斷配合物穩定性、判斷多中心原子羰基配合物金屬鍵的個數。EAN規則可用于解答近年較熱門的金屬簇化合物競賽題,如下例。

【例1】判斷Mn2(CO)10中是否存在金屬鍵。

〖解析〗由EAN規則,得知中心原子電子數加上5個羰基,總計只有35個電子,與稀有氣體Kr的電子數相差一個,故存在一個Mn-Mn單鍵,使兩邊的Mn均符合稀有氣體構型。

三、解題思路應用實例

【例2】2012年全國初賽第4題。

1976年中子衍射實驗證實trans-[Co(en)2Cl2]Cl?HCl?2H2O晶體中只存在3種離子:X+,含鈷的A+和Cl-。X+中所有原子共面,有對稱中心和3個相互垂直的鏡面。問題一:畫出A+及其立體異構體的結構簡圖。問題二(略)。

按照前文提到的解題思路,分析如下。

1.中心離子(原子)的選擇。A+的中心離子為3價Co離子,采取6配位,基本構型為八面體。

2.配體的選擇。兩個Cl-采取對位配合,乙二胺以兩個N鄰位以雙齒進行配合。

3.構型的分析。trans為反式結構,可以畫出A+的結構式,如圖3??紤]異構體時,要從構造異構和立體異構出發。由于該分子有對稱面,則不存在立體異構體,但存在cis(順式)的情況,兩個Cl-采取鄰位配合,可畫出圖4。又因為圖4不存在對稱面,故可同時畫出圖4的光學異構體圖5的結構。

4.本題不需要區別三種異構體,故不需考慮鑒別方法。

圖3 圖4 圖5

如果用單核配合物分析方式無法解決構型問題,則可以把思路衍生到多核配合物上。多核配合物一般有兩種情況:

1.原子簇配合物。有金屬鍵M-M存在。

2.橋基配合物。有橋鍵M-L-M存在。

【例3】2011年全國初賽第2題。

問題一:畫出2,4-戊二酮的鈉鹽與Mn3+形成的電中性配合物的結構式。

問題二:已知該配合物的磁矩為4.9玻爾磁子,配合物中Mn的未成對電子數為多少?

問題三:該化合物有無手性?為什么?

問題四:畫出2,4-戊二酮負離子的結構簡式(必須明確其共軛部分),寫出其中離域π鍵的表示符號。

問題五:橙黃色固體配合物A的名稱是三氯化六氨合鈷(Ⅲ),是將二氯化鈷、濃氨水、氯化銨和過氧化氫混合,以活性炭為催化劑合成的。機理研究發現,反應過程中首先得到Co(NH3)62+離子,隨后發生配體取代反應,得到以新配體為橋鍵的雙核離子B4+,接著發生橋鍵斷裂,同時2個中心原子分別將1個電子傳遞到均裂后的新配體上,得到2個C2+離子,最后C2+離子在活性炭表面上發生配體取代反應,并與氯離子結合形成固體配合物A。寫出合成配合物A的總反應方程式;畫出B4+和C2+離子的結構式。

問題一到問題四的推理與問題五關系不大,在此不詳細分析。問題五是一道難度較大的配合物推斷題。分析思路如下:

1.中心離子(原子)的選擇。由于B4+是Co(NH3)62+發生配體取代反應所得,又知B4+是雙核離子,故應用2個Co2+或Co3+作為中心離子。

2.配體的選擇。需要考慮橋鍵的類型,由于2個C2+離子是由B4+均裂生成,考慮到過氧化氫中過氧鍵的均裂可能性,故可推測橋鍵應為Co-O-O-Co,又因為過氧化氫可以把Co2+氧化成Co3+,可以推測C2+中的Co應為+3價,故只會存在一個氫氧根,說明Co-O-O-Co橋鍵應該只有1個。而其余的配體,應該還是NH3。

3.構型的分析。由于Co在橋基配合物中仍保持6配位,故考慮過氧鍵占據一個配置,其余配體是5個NH3分子,形成八面體構型,據此可以畫出B4+的結構。C2+的結構只需將B4+從Co-O-O-Co過氧鍵中間斷開即可,仍保持八面體構型。如下圖6圖7所示。

(下轉第118頁)

(上接第116頁)

圖6 圖7

4.同樣地,本題不需要區別異構體,故不需考慮鑒別方法。

遇到配合物構型類的競賽題時,學生可按照中心離子配體選擇構型分析鑒別方法這一思路展開思考,順藤摸瓜,方能獲得理想答案。

【參考文獻】

[1]中國化學會. 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大綱[S]. 中國化學會文件,2010

[2]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 無機化學:下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27

[3]趙根厚. 化學競賽命題特點及輔導策略[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7)

第7篇

【關鍵詞】課堂效率 歸納總結 策略 心態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91-03

引言

臨近中考,擺在初三畢業生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初中三年里學習的英語知識進行系統、全面的復習,提高復習效率,獲得理想的復習效果。同時這也是每位畢業班任課教師需要深刻研究和探討的一項重要課題。在復習后期,教材內容的復習已全面結束。中考英語復習后期應以提高能力為主,勿容置疑,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應試技巧。本文將通過教與學兩方面來探討如何在中考英語沖刺階段取得高效的成果。

一、提高初三英語沖刺階段課堂效率的策略

1.認真備課,把握課標。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提煉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另外,有些教師從來不認真研讀課標,而拼命地死抓學生成績,這是本末倒置的。中考的命題都是在結合課標精神的基礎上,經過嚴謹而細致地推敲后才定稿的。因此,如果教師對課標一無所知,就如同流水失去了源頭,失去了教學的生命力。

2.結合錯題,輻射串講。初三英語教學離不開試卷評講。然而,教師在組織評講教學時,不妨在評講過程中融入多種元素,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得輕松,也使課堂教學活動更為高效而緊湊地得以組織。

3.重視反饋,檢測效率。有些教師在初三的沖刺階段忽視了反饋的重要性,具體表現為忽視學生的課堂反應,漠視學生的情感需求等。教師可以通過制定綜合評價表來了解學生的情況。另外,綜合評價表應充分考慮人性化,讓學生通過評價自我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動力。

二、中考英語沖刺復習教學建議

1.進行最后的總結工作

不管在哪一個時期,總結工作永遠是最為關鍵環節。通過總結工作,學生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更加熟練且系統化,學生思維高度得到提高,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互動性更加完善。

一方面,教師引導并要求學生進行總結,學生也應該自覺進行總結工作。學生可以利用筆記本總結或復習以下內容:(1)錯題類。尤其要對那些比較典型或者自己掌握不好卻經常犯錯誤的題目做出重點標記,并重點進行反復性的記憶與掌握。(2)典型題、必考題類。該類題應該重點總結、必須總結的題目,亦是重點復習、必須復習的題目。(3)一題多解,一題多問類。對于自己常用的解題方法或者自己理解的比較好的方法做重點標記、進行掌握。通過這樣最后的總結方法,可以幫助和學生再一次系統化的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技巧,深人提高其解題能力,優化應對中考的思維。

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該進行總結工作。教師的總結工作主要包括:(1)學生筆記本上總結的幾類題。教師的總結工作中應該包括該部分的內容,不同的是,教師總結該部分內容的側重點與學生不同。教師更加側重典型題、必考題類和新型題目或新型解題方法,更加側重于錯題類題目的分析。通過該項最后的總結,教師在課堂上多多重復此內容,加深學生印象。(2)學生掌握的答題方法的詳細統計。從橫向來看,總結學生比較熟悉的答題方法,從而得出教師課堂講解題目時間分配表。從縱向來看,統計學生個體對于答題方法掌握程度,針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輔導。

2.討論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于沖刺復習課堂

練習法、討論法、探究法等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均有其獨有的特點,所以英語教師要在綜合考慮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學習狀態等因素的條件下,將多種教學方法引人到中考英語沖刺復習課堂上。在該時期的課堂上,教師引人多種教學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多的共享好的解題方法,并且在高度緊張的復習氛圍中深深地融入英語語境與英語環境中,而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憑借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及對該階段的學生的理解,恰到好處的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給予學生一個輕松、高效的中考英語復習沖刺課堂,不僅僅有助于學生本段時間的學習,同時有助于學生在中考實戰中保持良好的狀態,達到正常發揮,甚至超水平發揮的效果。

3.“同步課堂教學模式”輔助中考英語沖刺復習

負責帶中考班的英語教師以及學校負責管理的教師可以共同組成一個整體的教學組。構成一個簡易的類似于同步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同步課堂教學模式”中,主講教師、課程負責教師及技術教師共同完成中考英語沖刺復習的教學備課、上課等環節,功課輔導教師負責監督學生學習和監督管理學生等輔工作。教師們在各個教學環節上分工協作,能保證教學活動順利的貫徹落實。將這樣的“同步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各學科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多媒體教學資源是必備的條件,為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關鍵。但應注意的是,該同步課堂的模式比較適宜于中考沖刺,英語復習課的基礎知識串講,像練習課、解疑輔導課等還是以面授教學為宜。

三、中考英語沖刺學生復習建議

1.善于歸納、有的放矢、總結反思

在最后的沖刺階段,時間不容許我們“眉毛胡子一把抓”,我們應該分析英語中考命題中的易失分題并研究中考命題的改革趨勢,學生應該重點分析各輪復習的側重點,研究解題技巧與方法,力求做到能得的分絕不放過,提高復習的效率。

一方面,教師要分析各類題型的考查方向和答題技巧,歸納總結重點語法項目。并且要經常反思自己在課堂內的教學有沒有疏漏的地方,對學生的總體情況有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了解。這樣就可以及時調整對學生的教學中的重難點并使學生的成績得到穩定提高。同時應該針對考點和重點,分析掌握學生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安排復習內容,尤其是對學生經常容易搞混淆的知識點,要加大它們的復習力度。還應增強對改革趨勢的研究,注意考試動向,讓學生做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綜合練習和模擬試卷,使他們所學的知識得到全面的檢測從而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復習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方法,總而言之,任何復習方法都要要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思為核心。

另一方面,學生也應該不斷的歸納總結知識點和試題規律,慢慢形成自己高效的答題習慣和能力,并時常反思自己在上課和做題時有沒有懈怠,有沒有做到獨立思考并與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學生也應該對復習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反思。每節課應該留出5到7分鐘學生思考與反思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當堂測試,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緊迫感。

2.有錯必改,事半功倍

重視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把考過的試卷和自編習題給學生練習;對學生認為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知識點,精講細講,使學生理解深刻透徹。以往年的考試試題為學習的切入點,采用講解與提問相結合的方法,重點講解學生有疑問的,拿不準的,易混淆的,又經常考的知識點,使離散的知識點系統化,模糊的知識點清晰化,生疏的語言知識點熟練化,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學生應該有自己的錯題本,也需要搞清楚錯題本的作用。說得廣泛一點,錯題本是能夠提升學習質量、提高學習效率、堅實學習基礎、取得優異成績的一種重要手段。而我們大部分的同學并沒有對錯題本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這是同學們對錯題本的理解有誤區,錯題本上不只是“錯題”,它同時也包含了“錯題”“、容易出錯題”“、難點題”“、典型題”等等,它是對知識點的梳理,是重點、難點和精點的高度集合和重點解析,它使得學習重難點更加突出、復習更具有針對性、學習也更具有高效性。

3.書寫工整,印象良好

僅有扎實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是不夠的,工整漂亮的書寫同樣會為我們的文章增加不少印象分。對于那些沒有良好書寫習慣的同學,如果能對自己的書寫習慣進行一定的訓練,相信能對其考試有不少的幫助。

四、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應注意的問題

1.查漏補缺,確保知識點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考試復習的前期階段,通過自我的不斷努力,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確保基礎的教材內容已基本復習完畢。 在此基礎上中考英語復習后期還需要進行反復鞏固和查漏補缺工作。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歷屆中考英語中出現頻率相對較高的詞匯的所有用法以及考綱中新增加詞匯的基本用法。對于歷屆中考英語中出現頻率相對較高的詞匯,則要重點掌握它們的命題規律和特點,融會貫通,;而對于考綱中新增加的詞匯,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教學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料和工具書,全面掌握它們的重點用法。同時還要強化各個知識鏈,力求做到對知識點的系統和完整的掌握。

除了在復習前期階段已經基本完成的基礎知識點的復習,復習后期還需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練習:

(1)在做中考模擬考試試題和平時練習時應該對各種英語語法知識進一步的落實鞏固。

(2)要重點關注下面幾個歷屆考試中重復率比較高的語法項目:冠詞、代詞、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形容詞的級、動詞的時態、語態和情態動詞等。此外 it 的用法、 名詞詞組作連詞用、介詞復合結構、動詞的主動形式表被動 、倒裝語序、主謂一致關系、近義詞和同義詞辨析、日常交際用語等在考試中出現率較高的知識點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落實。

2.規范答題程序,積累應試經驗。

在復習中的模擬考試中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思想上要充分重視,把每次模擬考試都當作實戰來進行。這樣可以是自己的考試經驗得到豐富,并能放平自己的考試心態。 第二,在每次模擬考試中要合理地規劃各個題型各個試題的答題時間,并養成嚴格的限時做題的習慣。這樣可以保證自己在實戰中不至于手忙腳亂,慌慌張張。第三,答題一定要規范。比如,改錯形式、涂卡方法、書寫習慣等方面都要認真對待,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并且在每次模擬考試之后,都要進行認真全面的總結與歸納。

3.積極調整心態,提高考試技巧。

考試考查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和智力,還有考生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中考英語復習后期的一項非常重要任務就是積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臨場考試技巧。要做到以下三點:

(1)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樹立正確的考試觀。

常言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總有一天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并且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抱負。

(2)減少自我壓力,增強考試信心。

“減少自我壓力,增強考試信心”也是考試復習后期必須訓練的一點。在激烈的中考復習競爭中,有一定的壓力是非常正常的?!皽p少自我壓力,增強考試信心”就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正確評估自己的真實水平,合理確定自己的終極目標。此外還要發現自身的長處和優點,相信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認真的復習準備,一定能夠在中考奮力一戰并且取得勝利。

(3)調整自身情緒,不受環境影響。

在每次模擬考試中,一定要讓自己保持一種自信,這樣可以使自己處于一種穩定的易于發揮自己水平甚至超常發揮的健康心理狀態。同時也要磨練自己能吃苦、能受挫、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

4.優化應試戰術,確保中考成功

在考試前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合理的應試技巧同樣是十分重要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中考英語復習后期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模擬訓練時,要求“三從一大”。

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要進行大量的練習。每次模擬訓練時就要卡好各個題目題型的做題時間,并且要養成習慣,這樣就不會在考試中由于時間分配不當而失掉應得的分數。

(2)難度大的試題要靈活處理。

“大膽、暫時放棄”是處理難度大的試題的重要方法。難度大的試題一般分兩類:1)是從前做過,但不能馬上想起來的。2)是以前沒有做過的,這類題一時半會是不能找到突破口的。遇到這兩類題時,千萬記住,一定要暫時先放棄,不能死纏爛打,否則自己的心情會受到影響,不但這兩種題解不開,反而影響會做的題目的發揮。此時,可以在1)類題前做一個記號,在2)類題前做兩個記號。做好記號后,先暫時放棄它們,做后面會做的題目,等到順利的解開幾道題之后,情緒穩定了,思路打開了,此時再去看前面做了兩個記號的2)類難度試題,也許就能順利解開了。

五、總結

初三的沖刺階段很短,但臨陣磨槍卻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動用所有的智慧,最大化的利用時間資源,幫助學生排除干擾。使他們不僅考出好成績,還能學出好本領。同時,學生一定要注意考前心態的調整。平時復習中一定要認真將錯題本、筆記本和典型試卷認真反復的鞏固練習??记耙欢ㄒJ真看典型試題,提前進入考試狀態,排除其他學科考試所帶來的心理的干擾。總而言之,在最后的復習沖刺階段,學生和老師一定要同心協力,注重實效,講究方法,克服一切困難,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考試習慣,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念,積極調整好考試心態,學生們就一定會打贏中考英語這場戰爭。

參考文獻:

[1]李美.中考英語復習全攻略[J].現代閱讀,2012.

[2]艾士慧.中考英語有效復習策略問題[J].教學交流,2011.

[3]黃海東.優化初中英語晨讀課實效策略思考[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 (05).

[4]王偉.淺談如何提高初三學生沖刺階段的英語課堂效率[J].教海探蹊,201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雷忠.談提高中考英語總復習效率的幾點作法[J].現代閱讀,2012.

第8篇

【關鍵詞】一體化;任務引領;實施;不足;反思

為了遵循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切實提高培養質量,進一步發揮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從2009年開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先進經驗,在全國17個?。▍^、市)的30所技工院校啟動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推進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合貫通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這項改革試點將傳統的以學歷為基礎的職業教育轉變為以職業技能為基礎的職業能力教育,促進了職業教育從知識教育向能力培養轉變,努力實現“教、學、做”融為一體。筆者帶教了兩年維修電工專業試點班,四個學期曾任教過表一的五門專業課程,采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組織編寫的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教材作為學材,相應配套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工類專業一體化精品教材作為教參。在教與學過程中筆者據于學生的學習狀況,結合場地環境及設備不斷總結及提升“任務引領”教學模式的實施技巧,反思其優勢和不足。

1 課程編排及學材呈遞增性

從表1可看出,試點班四個學期的專業課程編排從最熟悉不過的照明線路入手,到電力拖動線路、電氣設備上升到較抽象的電子線路及自動化控制,呈現出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培養動手技能到鍛煉大腦思維的遞增性。

表1 課程編排及任務設計

每個專業課程都是以“學習任務”作為教與學的引領,任務的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體現出以學生認知為基礎,由淺到深,從生活中來到現實社會中去的設計理念。讓學生在完成不同層次的任務過程中不斷提升專業知識。

2 教學方式呈主動性及靈活性

告知式教學只是提供信息并告知學生應該做什么,而不是“保證理解”。而構建主義理論表明:人要自己獨立創造和構建事實,才能夠把別人的指示轉換為自己的體系結構。如圖一所示,人通過綜合運用眼、耳、口、手能將外來資信重新整合,成為自己的認知。試點班所用的學材任務中分為明確任務、施工前準備、現場施工、總結與評價四個環節,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在各活動中都設計了與之相關的引導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需主動查閱教參;同學間互相討論;動手實操;團隊合作;向教師提問,甚至質疑老師的認識。通過不同的學習途徑,同學們更主動、自覺地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將枯燥而抽象的理論知識而變得活生生,消化外來信息(如書本、他人說法)轉化為獨特的“內部語言”。信息得以被理解和很好地記憶,并整合構建為個體的重新認識。因此,以“任務引領”教學模式的主動性比告知式教學的指示發揮更明顯的作用。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應靈活運用教學手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及其精神狀態。系統性地使用表2中的教學方法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不容學生有偷懶的想法。如何時采用獨立工作法,何時擴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個體學習與團隊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如關鍵詞卡片的制作、使用,何時制作?誰制作?用于重構?用于展示?用于復習?巧妙使用卡片使同學們充分理解外來信息;觀察課堂氣氛,何時補充小樂趣讓學員精神為之一振,何情境學員精神相對集中適宜獨立思考,何情況適合開展團隊工作等。各式各類的學習手段是為知識的增長服務的,其應用更應具有知識學習的關聯性和系統性。

圖1 不同感官記憶能力比例

3 實施效果呈逐升性

在完成幾個任務下來,在獲取資信、制訂計劃、決策、實施監控、評價等過程重復循環下,專業知識及技能得以提升及不斷強化,如安裝單相照明線路裝接三相電力拖動線路,學生認識了單相、三相交流電及其應用,接線工藝、技巧不斷熟練及規范化。電子課程讓學生認識到家電維修的樂趣及奧妙,小小的電子元件是如何將交流電變為直流電,印刷電路板的制作及強大的功能。自動化控制讓學生看到了計算機軟件的應用、程序的編寫,實現了手工操作無法達到的控制效果,高端技術的低碳、環保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工具及儀表的使用從陌生到熟能生巧,如對螺絲批、鋼絲鉗、萬用表、兆歐表、電烙鐵等工具頻繁使用,懂得安全操作、結構原理及維護。對行業產品從不認識、被動熟悉到自覺“上網淘寶”,如了解接線端子-線耳、電磁鐵-接觸器、開關-觸點、線圈-繼電器等術語的互通及差異,接觸器、繼電器、傳感器、編程控制器、啟動器、變頻器等器件或設備類型、參數及適用場合。

表2 教學方法訓練

專業課程、工作任務的升變,更強化職業素養的培養。從沒意識、不重視升華到固化職業操守與技能同等重要,如安全(戴安全帽,穿絕緣鞋、禁佩戴妝飾品等);考慮成本(如愛護元器件、節儉、注重環保等);良好的社會公德心,將他人工程看成是自己家的事,不以獲取暴利而損害他人利益,不貪便己而留下“禍根”等已潛移默化成習慣,鄙視那些沒職業道德的行為。從坐著等老師的講述自覺查閱資料;從老師提問從個人角度提出不同見解;從聽從老師的安排制訂方案實施排除故障;從以個人為中心綜合成員意見;從孤身奮讀團隊協作;從內向寡問善于與人溝通;從不懂表達制作海報、PPT 、紀錄視頻表現小組業績及對成員的喜愛之情等專業以外的自我學習、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與人溝通、評價匯報等能力慢慢成長了,為以后深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 不足及反思

四個學期的試點學習結束了,“任務引領”的教學模式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學生了解到職業活動環節,培養了綜合職業能力,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合貫通,真正做到了“教、學、做”融為一體的以職業技能為基礎的職業能力教育。課程的任務設計強調從工作任務中歸納知識,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完成“必需、夠用”的知識構建。雖然說不同的任務中包含了不同的知識,但這些知識并不以任務設計者的意志起承轉合、前后關聯序化在一起,而是離散、內隱在任務之中的。即使課程設計者有意識地將任務與任務之間可能存在關聯,任務與知識也存在著關聯,但未必任務中的知識點之間同樣存在教育學意義上符合認知規律的必然邏輯聯系。破碎的知識結構難以應對現維修電工初、中、高級理論題。題量之多達2000多題,考點之廣足以令同學們望而生畏,也令教師的激情解答被凌亂的知識切割得蕩然無存。

同學們對以往學科《電工基礎》、《電子技術》課程的知識最缺乏、最凌亂的,如沿襲普通教育課程或教學的老路講學科知識的關聯,就回歸于抽象、難懂、乏味、似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理論教學。希望通過以做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專業基礎知識無形地融入到特定的任務中去,讓學生通過做達到知識構建,就需用到現成的物化產品??沙浞掷脤W生親手做出來的產品分析知識點,結合傳統的學科教材,突出知識的關聯性及特性。從自己做出的產品中升華對知識的理解,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也符合認知規律;同時也遵循了“辨別、概念、定義性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這一由低級到高級逐層上行的規律。表三例舉了如何綜合運用學生作品強化電工知識。

表3 產品與知識的聯系

在追求以職業活動為導向,采用“任務引領”教學模式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技校生都要面對必須通過相應的技能考核,考取職業技能資格證才能畢業的現實。對于接受過一體化課程教育的同學來說,“做”技能方面的確更勝一籌。但由于知識的零散會影響其通過傳統的學科理論考試,同時也埋下了因專業知識基礎松散而影響其深造的隱患。上述的看法及建議只是筆者的一些教學感悟,望同行們多提寶貴意見,使“任務引領”的一體化教學更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職業知識基礎得以穩固,職業能力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清娥.淺談“任務引領”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02).

[2]尚曉萍.關于上海市中職國際商務專業任務引領型課程實施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9(15).

[3]韓世才.“任務引領”項目教學法[J].機械職業教育,2008(10).

第9篇

【關鍵詞】創新能力;民辦高校;管理會計;教學改革

管理會計的精髓在于活用,這是由其服務的管理的復雜性所決定的,而活用意味著突破思維定勢,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目前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本文從微觀層面,即管理會計學課程教學的角度探討民辦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理念和方法。

一、民辦高校學生個性特點和學術品質

在第五十六屆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論壇上,中國的博士們與23位諾獎獲得者朝夕相處一周后,深深感到:“最重要的收獲不是在專業知識上,而是被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學術品格感動和震撼?!笨梢?塑造創新型人才,首先要關注培養對象的個性特點和學術品質。

筆者作為民辦高校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通過長期與學生及其家長的接觸和交流,逐漸歸納出了民辦大學生的個性和學術品質特點。

(一)思維活躍、個性鮮明、表現欲強

從樂群性、興奮性、敢為性、懷疑性看,民辦大學生要明顯強于公辦高校學生,主要表現在:比較樂意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敢于發表自己的主張;對人對事物富有熱情,易于接受新事物;社交能力強,交際面廣;信息多元等。

(二)歸屬需求和尊重需求強烈

大部分民辦大學生有較好的經濟條件,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但由于在成長過程中,某些行為或結果沒有達到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常遭遇過多的批評甚至冷遇,所以他們非??释蝗岁P注、受人尊重。

(三)學習憑興趣,綜合素質相對較弱

總體上,民辦大學生對感性、具體、時尚的知識比較感興趣,而對理性、抽象的知識興趣不濃;對只需短期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比較感興趣,而對于必須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的目標,常常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所以偏科現象比較嚴重,知識結構欠完善,缺乏底蘊。

(四)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外在激勵和約束的依賴性較強

從本質上講,民辦大學生也有很強的上進心,渴望實現心中的理想,但由于個性比較單純,自控能力較差,定力不夠,很容易被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左右,而放棄當初信誓旦旦要實現的目標,所以,正確的引導和外在的激勵、約束對確保民辦大學生行動的持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民辦高校管理會計學教學現狀

(一)忽視學習興趣的培養

老師往往在第一堂課就“切入正題”,而不去闡明本課程對經濟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的重要性,或者即使講了,也只是泛泛而談,沒有讓學生產生切切實實的、感性的認識;在教學的推進過程中,缺乏與理論、方法相匹配的典型案例;有些老師還不擅于對學生的投入及時進行激勵等等,使行為多以興趣為導向的民辦大學生由于沒有對本課程產生足夠的興趣,而缺乏學習和探索的激情。

(二)過分強調計算能力的訓練

本課程中,許多知識點必須通過耐心、細致地練習才能掌握和鞏固,而這觸及了民辦大學生的軟肋,很多學生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老師只好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計算能力的訓練上,無暇顧及諸如方法的來龍去脈、體系的嚴密性、隱含于各種程序的觀點和理念、管理問題解決方案等內容的講授,而這恰恰是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最有生機、最能激發潛質、最具創造性的部分。枯燥乏味的講授對于原本定力不夠的民辦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不合作的最佳理由。

(三)忽視師生互動

本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不畏困難,持之以恒,這對非常依賴外在激勵和約束的民辦大學生而言,任課老師的持續的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據調查,本課程的課堂時間中,約四分之三系“教師講、學生聽”,而且很多情況下是大班上課,兩個甚至三個班濟濟一堂,學生很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或提出疑問;另一方面,由于任課老師不兼(或不對口兼)班主任/輔導員,師生之間幾乎沒有溝通的機會。師生之間互動的嚴重缺失,不僅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還使有些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因不被關注和正確引導而被扼殺。

三、民辦高校管理會計創新人才培養對策

(一)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創新源動力

針對民辦大學生學習憑興趣的特點,在講授課程內容前,可以通過案例介紹、情景模擬、職業路徑展望等方式,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筆者在上第一堂課時,先給學生介紹“亞信公司CFO刮骨療毒”的案例。該案例講的是CFO韓穎在獲得CEO授權后,通過組織和深度參與財務軟件的選型和推進、預算管理、業務流程再造和薪酬管理,使亞信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韓穎也因此被譽為“亞洲”第一CFO。聽完后,大家一致認識到,在信息化時代,原來由會計人員承擔的會計數據的收集、記錄、儲存等繁瑣而常規性的工作,已由系統替代,會計人員要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必須將視野轉移到企業價值的創造動因、過程及其結果,為內部管理提供決策支持,成為企業管理團隊的一員。

當大家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有了感性的認識后,又趁熱打鐵介紹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路徑,比如,管理會計發展相對成熟的西方國家,財務總監、CFO等財務精英,項目總監、CEO等商界精英,多源于職業管理會計師(cere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CMA),獲得CMA證書,也已成為一些企業聘用員工的優先條件。隨著我國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生存與發展已不能僅依賴資本市場的輸血,而是迫切需要提升其自身的造血功能,正如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CheeChow教授在上海中國會計學博士生聯誼會上所說的:“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其實是管理會計而非財務會計?!敝袊箨懌@得CMA認證的,絕大多數在著名跨國公司擔任財務總監和高級財務經理,平均年薪超過50萬元人民幣。課后,不少學生前來詢問:CMA認證要考哪些課程?報考的條件?培訓方式?現在要做哪些準備?哪些城市設有考點?就這樣,學生在充滿期待和憧憬中開始了本課程的學習。

(二)滿足歸屬和尊重需求,營造創新氛圍

和諧的氛圍讓人感到輕松愉快,無拘無束,思維的靈感就會不斷涌現,個人的投入就會更加專注。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尊重個體,彼此關愛,海納百川”的氛圍,讓人人感受友愛,獲得尊重。積極采用“雙主教學模式”,將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相結合,借助各種手段、方法實現教學雙方互為主體,彼此相長。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嘗試:在學期開始,將教學計劃,各章節的主要知識點、練習題、思考題、案例分析題、參考文獻,本課程理論和實務的前沿課題,教學要求、考核方式及最終成績構成等以成文的形式告知學生。要求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對本學科的前沿課題或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整個過程,如組團、選題、研究方案確定、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實施、文獻查閱、數據分析處理和總結報告撰寫等都由學生自主協商而定,老師與學生約定成果形式、成果匯報方式、考核標準,老師在研究方法、信息收集路徑、團隊合作要求和技巧等方面提供指導,并協調問卷調查和文獻查閱環節所涉及的各種外部關系。成果形成后,由團隊推薦一名成員上臺作介紹,為了防止團隊成員搭便車,也為了給每個成員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等主要成員講完后,團隊成員一起走上講臺,整個團隊接受老師和臺下同學的提問,鼓勵同學之間討論、質疑,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并給團隊成員及其他參與同學打分,作為平時成績。為了節省時間,要求上臺匯報的學生必須準備充分,言簡意賅,利用多媒體手段,并將概要提前一周發給全班同學,以便大家醞釀提問和質疑。

“雙主教學模式”充分滿足了民辦大學生的歸屬需求和尊重需求,由此營造的和諧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氛圍,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培養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潛在的自然力,它必須通過創新的素質教育和訓練而獲得開發和提高。教師應該加強課程內容方面的決策,不再將教學內容作為教學的目的,而是將其作為刺激和激活創新思維的工具。“對于管理會計而言,首要的是在讓管理者明確其能增加價值之前,解決其內部沖突和不一致的問題”,“即使信息相同,基于不同目標的決策所采用的管理會計方法是不同的”,所以,邏輯思維、質疑、靈活思考應該成為管理會計創新思維培養的主旋律。

1.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旨在憑借這種能力構建一個公認的、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基本規則體系,作為管理會計人員學習與交流、證明自身對企業目標實現的價值的依據。通過邏輯思維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并正確利用邏輯規律(如無矛盾規律和理性推理規律),形成相應的邏輯推理能力(如演繹邏輯推理能力和歸納邏輯推理能力)。無矛盾規律認為在同一時間內和統一觀念下,對某事的陳述不能相互矛盾。理性推理規律是說:若A=B,B=C,則A=C。運用這兩個規律可以解決管理會計中許多沖突和不一致的問題,比如平衡計分卡是確保企業戰略實施的有效工具,但它要求指標系統必須在長期和短期目標間、外部計量(股東和客戶)和內部計量(業務流程創新、學習與成長)之間、所要求的結果和這些結果的執行動因間相互鏈接,避免彼此矛盾??梢韵纫龑W生就某一指標在計分卡的四個緯度間縱向對接,比如,員工的勞動技能可以有效改善產品質量,并縮短內部經營周轉的時間,產品的高質量和按期交付強烈影響客戶的忠誠(包括客戶的獲得、保持、客戶的滿意度),而客戶的忠誠強烈影響資本報酬率,根據上述邏輯關系,構建指標體系,如圖1。

可以看出,當一個指標縱向穿過計分卡的四個方面時,一個因果鏈就被建立起來了,當企業的經營戰略被設計成一系列相互鏈接的綜合結果和業績動因時,企業就擁有一個公認的、共享的參考系統,基于這個系統,企業成員理解戰略,統一目標,協調努力,共同學習和成長,管理會計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價值得以充分彰顯。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不同類型的企業情景,分步給出信息,讓學生構建并隨著信息的變化調整平衡計分卡指標體系。通過反復、經常的訓練,邏輯推理能力便漸漸形成。

2.質疑習慣培養

質疑習慣的培養旨在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或所遇到的事實清楚地進行主體分析,并形成一種清晰、穩定的思維模式。質疑習慣的培養可以分階段進行,剛開始由老師設置問題,比如,變動成本法解決了完全成本法下制造費用分配的主觀武斷問題,也把管理人員的視野從生產轉移至銷售,避免了盲目生產,但在企業制造環境和制造工藝發生明顯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變動成本法還有存在的合理性嗎?可以為學生作如下提示:由于企業生產日益程序化和自動化,產品生產成本中制造費用比重急劇增長,直接人工比重則相對下降,尤其是一些擁有先進技術裝備的企業中變動成本甚至會低于生產成本的10%,在這種情況下,仍將固定成本列入期間成本,則會嚴重扭曲產品成本信息,導致經營決策失誤。而另一方面,為了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現代企業紛紛通過業務流程再造以增加組織柔性,將企業設計成以滿足顧客需要為宗旨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企業管理也聚焦于持續改善和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以服務管理為宗旨的管理會計應該也必須以“作業”為核心和起點,以產品為核心的變動成本法提供的信息顯然已失去了“相關性”。通過對新經營條件下變動成本法的質疑,作業成本計算和作業管理便呼之欲出了,而對作業成本計算在成本動因的選擇和作業成本分配上的隨意主觀性的質疑,又給成本動因理論帶來了廣闊的探求空間。

當學生漸漸養成了質疑的習慣后,就要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并解答問題,不妨將黑板的一角定為“質疑區”,學生在上課之前板書問題,老師根據問題的多少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供大家討論,原則上由提出問題的學生主持。

3.靈活思維習慣培養

靈活思維習慣的培養旨在憑借這種能力提供明確的決策支持導向的信息,使管理會計真正成為“企業內部咨詢師”。授課過程中,應該重點強調管理會計方法、技術、指標的適用前提和范圍,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思考,比如在確定各責任中心的內部轉移價格時,選擇什么樣的價格類型,應充分考慮特定的生產條件和環境條件,因為,沒有一種最優的、普遍適用的內部轉移價格。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節奏和方法:(1)問題提出后,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不要急于給出答案;(2)以啟發、引導為主,盡量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3)中立對待學生的觀點,但可以“釋義”或“闡明”,即沿著學生的思路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解釋、再組織,或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觀點詳細說明,并再現其思維過程;(4)既要關注學生知道多少答案,更要關注學生在諸如矛盾對立、進退兩難、令人費解等挑戰性情境下的表現,因為這些情景需要策略性的推理能力、洞察力、堅持不懈、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技巧。

(四)拓寬知識面,豐富創新背景

創新源于多學科知識的積累及其融會貫通,創新型管理會計人員除了掌握本課程的專門知識外,還必須擁有廣泛的背景知識和能力,比如管理學、經濟學、財務與金融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我國有關財務、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有關國際法規和國際慣例;基本信息技術的應用知識以及其他相關的個人能力和經驗;創造學知識、創造活動所遵循的一般規律、創造性思維及創造性技法等。

老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創新素質:(1)適時補充與本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2)列出相關領域的論著明細,供學生自習;(3)鼓勵學生把學習和探索過程中發現或總結的有價值的信息與大家共享;(4)邀請既有實際工作經驗又有一定管理理論修養的CEO、CFO等作講座;(5)組織學生到企業實地調研;(6)安排管理會計課程設計,讓學生結合案例或情景進行綜合性訓練,比如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沙盤實戰、全面預算等。

(五)強化激勵和約束,持續創新行為

大量的課堂互動和探索性思考需要持續的熱情和充分的課前準備,必須不斷的強化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并對學生的投入給予激勵。激勵方式以正強化為主,即對準備充分、積極參與互動、思維和想法前瞻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加分等獎勵。而由于課時的限制,許多技術性的知識只好采用講授和學生自學相結合,通過作業鞏固和消化的方式。所以,每個學生必須按要求完成作業,老師必須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嚴密監督,監督應按如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檢查是否做了。由老師主查,班級骨干協查,激勵方式以負強化為主,即只要發現不做或敷衍了事的,就給予曝光、扣分等處罰,決不姑息,以防學生產生僥幸心理。

第二步:公布答案,學生自我校對,要求訂正部分用紅筆書寫。

第三步:答疑。普遍性的問題,課堂解答;特殊問題,課余時間個別交流。

第四步:回收作業,檢查訂正情況。

不論是正強化還是負強化,都要做好記錄,并按一定比例計入最終成績,平時的這些考核要向學生公開,以便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態度和行為。

四、總結

通過對民辦大學生個性特點和學術品質、以及民辦高校管理會計教學現狀的分析,結合管理會計課程特點,遵循創造性人才培養規律,本文得出如下結論:一是激發民辦大學生對管理會計課程的興趣,滿足民辦大學生的歸屬和尊重需求,可以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二是管理會計以服務組織內部管理為宗旨,所以其教學改革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習慣的訓練和培養上;三是創新源于綜合,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采取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理論和實踐積累;四是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激勵和約束,可以提高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從而實現創新教育預期,這對民辦大學生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 鄭愛華.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5,3(2).

[2] 周齊武,杜榮瑞,王斌,肖澤忠.中國管理會計教育現狀分析[J].會計研究,2005(7).

[3] 馬國慶.ERP環境下管理會計的變革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4).

[4] 楊乃定.創造學[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5] [美]Robert S.kaplan Anthony A.Atkinson.呂長江譯.高級管理會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6] 吳大軍.管理會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7] 胡玉明.管理會計研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8] [美]Arthur L.Costa,Bena Kallick.李添,趙立波等譯.思維習慣

[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千阳县| 疏附县| 家居| 兴隆县| 铁岭市| 尉氏县| 叙永县| 梨树县| 东兰县| 琼海市| 兴业县| 连州市| 黄冈市| 原阳县| 白朗县| 正安县| 朔州市| 十堰市| 阿拉善盟| 吉林市| 洛宁县| 宁河县| 平安县| 敦煌市| 安溪县| 抚顺市| 疏附县| 吉安县| 元氏县| 民县| 黄浦区| 石柱| 防城港市| 宁晋县| 隆昌县| 根河市| 和硕县| 延吉市| 甘谷县|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