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數據資產的管理

數據資產的管理

時間:2023-09-14 17:44: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數據資產的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數據資產的管理

第1篇

“在‘萬物皆數’的時代,很多事情都需要并可以用數據來加以衡量,因此當整個世界被數據化后,其內在的規律就有可能通過數據的管理與分析來認知與洞察,因此大數據也就成為人類認知和改變世界的一種手段,而數據也在不斷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規律與商業模式,甚至驅動經濟的創新與變革。”亞信數據數據資產管理產品線總經理高偉這樣說道。

9月9日,亞信數據2016“數據資產管理(DACP)”產品會在京召開,此次會議了DACP (Data Asset Cloud Map)五大核心產品并分享其在數據行業領先的實踐案例。除此之外,北京市經信委、山東省公安廳、北京市公安局以及國家審計署信息中心原主任、新奧集團、中經社等單位領導蒞臨會議現場。

會議圍繞“理想、踐行、情懷、共贏”四個部分展開,系統講述了產品的發展歷程、能力演示、創新成果和實踐經驗等內容,DACP技術專家將數據體檢、數籍通、數器坊、數安寶、數貿通五大產品的市場定位、核心能力、競爭優勢也都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值得提及的是,眾多數據資產管理技術專家對亞信數據DACP如何幫助企業和組織對其數據資產進行各種系統性的管理、保證數據資產的安全完整性和對其數據資產進行合理配置以及有效利用,從而提高數據資產帶來的經濟效益,保障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細致解讀。

會上,亞信數據數據資產管理產品線總經理高偉發表了以“理想”為主題的精彩演講,回顧了數據資產管理概念從提出到被廣泛借鑒的過程中,亞信數據所付出的努力,分析了數據資產管理的發展方向和亞信數據資產云圖產品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并對最新的DACP產品體系做了整體介紹。同時,亞信數據數據資產管理產品線“數據地圖”產品經理陳敏杰介紹了如何圍繞數據資產管理系統性工程,構建全局性的指引,構建一套數據資產管理的作戰沙盤。“數安寶”產品經理梅珂夫重點闡述了大數據安全與傳統安全的區別,如何通過“3中心+1網關+N服務”的安全架構打造大數據安全的防御縱深體系。

“當大數據環境下數據量變得越來越大、數據種類變得越來越復雜的時候,如何有效管理和使用數據讓企業頭疼不已。人有戶籍,數有數籍,數籍通產品把分布在多個技術平臺的數據進行自動發現,構建以企業級‘數籍簿’為驅動的大數據操作平臺,結合數據治理咨詢能力和成果,將元數據、標準化、數據質量、生命周期等管理要求融入IT過程中,建立‘一張皮’的數據治理能力,從而確保數據資產的可管、可信、可用。”“數籍通”產品經理汪超在重點闡述如何保障數據治理項目可落地,顯現數據治理的效果時總結道。

在大數據環境下,數據開發過程需要一款能夠滿足規模化、多元化、精益化的大數據開發平臺,引領大數據開發過程從手工作坊模式進入工廠化時代。“數器坊”產品經理馮文表示,在數據領域,需求側對大數據的要求變得更多、更細、更創新,這給供給側帶來了新挑戰。這就要求數據供給側在生產、管理、運營等方面有更高的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企業乃至全社會的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數據 “供給側改革”是企業提升大數據生產力、滿足業務需求的關鍵。“數器坊”借鑒現代工業化生產工廠思路,從需求的理解、設計、研究到流水線的生產,再到交付與運維,構建標準化流水線式數據工廠,支撐企業大數據環境下的復雜生產需求,使大數據處理及應用過程標準化、流程化、組件化,大幅提升數據加工生產能力,減少人力資源投入,改善企業經營能力。在提到如何圍繞數據開放構建生態圈,以及如何打造“產供銷一體化”的線上數據開放平臺方面,“數貿通”產品經理華超杰認為,數據開放、共享、流通是數據資產價值發揮的重要體現,如何構建數據“貿易市場”,如何進行數據估值、數據運營是企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對此,“數貿通”產品聚焦并打通數據開放共享的“產”、“供”、“銷”過程,為數據生態鏈中不同角色提供數據“工作臺”,讓數據提供方靈活開放數據,讓服務方便捷加工數據產品,讓運營方高效地進行管理,讓消費者放心地使用數據服務,最終實現數據開放共享以及價值變現。

會議尾聲,DACP首席架構師、亞信集團“黑帶大師”王全勝代表DACP了以“共享贏”為主題市場合作計劃及重點發展的三類合作伙伴,分別是行業解決方案的合作伙伴,以完成集咨詢、架構、產品業務實現為一體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達到解決方案提升的目標為基礎;打造嵌入式OEM合作伙伴以及重點培育和服務合作伙伴。

經過多年的努力,亞信數據DACP形成了五大產品,28個工具集,涵蓋了看、做、管、用數據的各個環節,覆蓋10多個行業,100多家客戶,為眾多企業創造了巨大價值,而這僅僅是剛剛開始。

第2篇

關鍵詞:數字科研檔案科研檔案管理資產管理

一、引言

ISO/IEC 27000:2012中對資產的定義是:對組織機構有價值的任何事物。包括信息、軟件、硬件、服務、人員及其技能知識和無形的名聲等。[1]科研檔案是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是反映科學研究活動的真實記錄,是重要的科研信息資源儲備形式。它是組織機構的重要經濟資源,具有明顯的資產屬性。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資產管理視角研究數字科研檔案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從理論上看,便于發現數字檔案價值的動態變化規律,適應性地保存有價值的科研檔案,防止資產的流失,為數字科研檔案的流向和歸屬提供理論依據。從實踐上看,資產管理有利于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帶來的信息化管理優勢,將有價值的數字科研檔案捕獲登記,利用數字化管理平臺對數字科研檔案資產進行全程化管理和審計跟蹤。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機構的科研檔案管理效率,還可以實現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的升值、保值和增值,使其價值得到最大化實現。

在國外,數字科研檔案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在當前數字化環境中,其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數據。國外采用大文件概念,科研文件的概念包括科研檔案,科研檔案僅是其中需要永久保存部分[2]。目前國內也有學者開始重視對科研文件的管理。有的從科研文件管理法規角度分析,得出我國在科研檔案管理方面出臺的標準規范比較少,科研計劃項目檔案管理方面的規范為空白的結論,揭示出我國科研檔案管理不佳的現狀[3]。面對國家層面科研檔案管理制度缺失的現狀,也有學者借鑒國外科研檔案管理模式,構建了我國科研檔案管理模型,并提出綜合集成管理的解決方案[4],但研究中仍缺少專門針對數字科研檔案有效管理的具體實踐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國外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管理最佳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加強我國數字科研檔案有效管理的建議。

二、英國數據資產管理框架案例分析

選擇英國數據資產框架(data asset framework, DAF)作為典型案例研究的理由是,它不僅提出了數據資產管理的整套方法論體系,還開發了具體的管理工具,應用廣泛,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對數字檔案資產管理實踐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數據資產框架的核心是數據審計框架,數據審計框架是DAFD(Data Audit Framework Development)項目的研究成果。DAFD項目(2008.4.1-2008.9.30)是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 tems Committee)倉儲項目(Repositories Pro? gramme)的子項目,由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HATII(The 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 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主持,在DCC(Digital Cu? ration Center)協助下開展[5]。數據審計對數據資產進行審查,審計結果保存在管理工具的一個組件寄存器中,寄存器中存儲數據資產清單,登陸寄存器就可以利用數據資產。

(一)數據資產框架研究方法及工具

英國數據資產框架的主體是高等教育機構科研部門的領導及研究者,其客體是高等教育機構產生的科研檔案。它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結構性訪談和問卷調查,主要工具是資產審計軟件[6]。問卷調查是通過機構相關人員了解數據資產基本情況的有效方式,而訪談可以獲得更為詳細的信息。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個人信息,二是科研及科研數據具體信息,如數據類型、數據大小、數據所有權、數據重要程度、數據保管期限、是否經常更新、備份、是否有數據專門保管人以及是否制定正式數據資產管理計劃等。訪談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研究中會產生哪些數字化資料?這些資料如何產生并保管?在管理過程中曾遇到哪些問題?所在單位的電子文件管理現狀與需求如何?數字化資源管理及服務有哪些要求?

開發的數據資產審計軟件主要包含兩個元素:一個是關于數據資產政策及管理實踐的問卷調查;另一個是數據資產登記簿,每條數據資產記錄都包括內容、技術及獲取三方面信息[7]。

(二)數據審計框架具體實施流程

數據審計框架是一種適用于各種類型機構及其數據的自審計方法。ISO/IEC 27034-1:2011中對審計的定義是:獲取證據并客觀地評估以確定其測量指標達到要求的符合程度的系統的、證明性過程[8]。本文中數據審計正是對數據資產的一種客觀評估的過程,也是數據資產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它的具體內容及實施流程如表1所示。

(三)數據審計框架審計指標及指標間關系

數據審計框架的審計指標主要體現在表1中提到的三張表:Form1,Form2,Form3。這里的指標名稱主要基于ISO15836都柏林核心元素集以及機構的具體實際[9]。

Form1是在機構同意審計后,對其審計部門進行前期調研后形成的簡要信息表,其內容主要由審計人填寫。Form1主要涉及三個類別信息:審計單位基本情況、數據管理基本情況和審計活動基本情況,其中“數據管理基本情況”主要是了解審計單位宏觀層面的數據管理,包括法律依據、管理責任人及管理預算,從而獲得機構數據管理的規范程度,問責制度及投入成本信息。

Form2主要是針對數據資產而制定,在初步了解審計單位所有文檔后開始填寫,并根據訪談和問卷答案完成,其主要目的是羅列審計單位數據資產并將其分類,主要記錄資產的基本內容,管理人員及資產地址,從而便于迅速定位,了解檔案資產內容。此外資產分類依據主要有三點:利用率越高,更新頻率越高,對外提供服務能力越高的數據資產價值越大。利用率高表示其對機構現有研究很有作用,更新頻率高表示數據資產在不斷完善,對外提供服務能力高表示數據資產影響力很大。在Form2中十分重要的數據資產,還需通過訪談其相關責任人進一步了解其管理狀況,并根據訪談答案完成Form3。

Form3中的指標主要涉及六大類問題: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即數據資產是什么,為什么要管,由誰管,在哪兒管,管到什么時候和怎么管。回答數據資產是什么的問題:主要是為了獲取數據資產的基本信息,如名稱、數據類型、摘要、擁有者等;回答數據資產為什么要管的問題:主要是獲取數據資產的原始背景信息,如來源,利用頻率和產生原因等;回答數據資產由誰管的問題:主要獲取數據資產所有權信息,如創建者,管理者,用戶權限信息等。獲得這些信息有重要作用:數據資產形成者、主題、生成日期及使用權限,這些是重復利用數據資產的關鍵信息;數據資產原始目的、來源及使用頻率是背景內容信息,有助于幫助機構確認資產價值,比如數據使用和更新頻率越高,價值越大;數據來源在某些領域可能十分關鍵,如考古學和表演藝術這類無法再生的事物,收集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回答數據資產在哪兒管的問題:主要獲取數據資產的存儲地址;回答數據資產管到什么時候的問題:主要獲取數據資產的保管期限和備份歸檔等保管信息,這兩類信息有助于明確機構數據管理的規范程度。回答數據資產怎么管的問題:主要獲取數據資產技術信息,如文件類型,數據資產管理軟硬件平臺要求及其管理成本,數據類型和格式將揭示保管的復雜性,管理成本有助于揭示其管理現狀。它們是數據資產管理這個大系統中的組成元素,互相配合以完整地審計單位的數據資產管理情況,并根據審計結果提出改進單位數據資產管理的具體解決方案。

在數據審計框架完成后,JISC又資助了四個試點項目對上述審計框架進行測試和宣傳,各機構在審計完成后分別以測試報告的方式提交了反饋信息[10]。項目組隨后根據測試結果開發了數據審計軟件。數據審計框架于2008年10月1日在英國科學院(British Academy)召開新聞會,宣布正式投入使用。這在數據管理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主要是考慮如何把這個工具嵌入到機構現有科研工作流程以及對科研工作者的培訓中。該數據審計框架的應用對象為辦公室人員、檔案人員、圖書管理員、計算機人員和科研人員,應用最多的領域為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的科研檔案管理。

三、英國數據資產框架對我國的主要借鑒

(一)主要借鑒

1.數據資產框架構建了一整套數字資產審計制度,可以防止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的流失。審計框架規定了審計的必須條款,這些條款明確了審計的內容,并使其制度化。它有助于鑒定機構科研檔案的重要程度,定位機構所有數據資產,統計機構所擁有的數據資產總量,同時數據資產的創建人及管理人員信息都進入審計軟件,便于明確檔案資產的所有權關系,從而建立有效的問責制度,防止檔案資產的流失。

2.數據資產框架建立了數字科研檔案風險管理的機制。機構內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的主要風險在于管理和利用。該項目組通過訪談和調查問卷方法調查機構人員,從而獲得機構數據管理信息,這兩種方法簡單易行,能夠有效找出機構數據管理存在的問題;機構人員的利用不善會導致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的泄露,侵犯相關責任人的知識產權,而數據資產框架的全程審計制度,能夠建立有效的問責制度。風險管理的關鍵在于掌握信息。數據審計框架能夠提供數據資產信息,可能影響數據資產管理和利用的信息,并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以及這些風險之間的聯系。由此,機構可以制定有效政策來預防并控制這些風險。

3.數據資產框架提供了數字科研檔案高效管理的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并應用審計軟件可以促進數據的獲取和利用。數據審計軟件工具是一個存儲數據資產并提供共享的平臺。數據審計可以了解數據的價值并鑒定其利用狀態,從而起到使數據升值的功能,促進其利用。這樣,研究者們對他人的成果有所了解,有助于合作研究。與此同時審計軟件(寄存器)還對數據具有長期保存的功能,有利于數據的長期獲取,并有助于研究者們進行縱向比較研究。數據的有效獲取及長期利用,有利于提升研究單位的研究地位。

(二)關于加強我國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管理的建議

借鑒英國數據資產框架實踐,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管理的核心在于對數字科研檔案建立審計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高效管理。筆者據此提出我國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管理的建議方案如圖1所示:

首先,成立一個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管理聯盟組織,成員至少包括科研人員、科研管理人員、檔案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這個資產管理聯盟可以是組織內部常設機構或臨時新組織,也可以是由外部專業人員組成的臨時性組織。

其次,選取特定的研究機構,比如大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前期訪談,調查問卷等方法來了解其機構數字科研檔案的管理情況,然后根據調查結果構建一個類似于數據審計框架的數字科研檔案審計模型,主要包括兩項預期成果,一個是數字科研檔案資產清單,另一個是數字科研檔案管理報告。

再次,選取三到四個科研機構,對審計模型進行試點實驗。根據被審計單位試驗的結果,審計組織內技術人員開發并改進科研檔案審計軟件,審計軟件主要包括兩個組件,一個是審計問卷,另一個是寄存器,寄存器主要用來存儲數字科研檔案資產審計信息,以提供數字科研檔案共享和利用的功能。

最后,數字科研檔案資產管理聯盟組織將功能成熟的審計軟件投入推廣應用,并根據科研機構應用反饋,不斷改進,從而實現科研機構數字科研檔案的有效管理。

*本文為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品牌項目(項目批準號:10XNI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第3篇

關鍵詞: 固定資產管理; 數據庫; ; SQL Server; 資產查詢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2)05-18-04

College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research

Ye Wenxia

(Qu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Quzhou, Zhejiang 32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accommodate the day-to-day management of the in Quzhou Polytechnic fixed assets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Needs analysis and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ystem,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framework and SQL Server back-end database design. The basic realiz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assets, audit inquiries, changes, statistics, print reports, reporting data and other functions. Effectively solve the asset management data confusion, inaccuracy, non-standard processes and many other issu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nagement staff.省略; SQL Server; Asset query

0 引言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重要工作。固定資產具有價值高、使用時間長、存放地點不集中、管理復雜等特點。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方式,信息反映不及時,當資產發生轉移時信息不能及時反映在賬上,統計時間長,盤點復雜,增加了管理工作量,有時還會出現資產重復購置、流失等問題,增加了不必要的資本投入,影響了工作效益和經濟效益[1]。

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具有實際意義。它可有效地避免各種管理問題的出現,規范管理方法,防止高校資產流失,提高資產利用率。同時,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網絡化可以提高資產管理工作效率,使管理工作規范化、透明化、避免資產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規范操作[2]。本文選用+SQL Server等相關技術作為系統開發工具。

1 ASP與數據庫技術原理

1.1 ASP工作原理

ASP(Active Server Pages,動態服務器頁面)是微軟公司提供的一種實現動態網頁的技術,它能代替CGI腳本程序,可以與數據庫和其他程序進行交互。當編輯各種動態網站的時候就可以利用ASP,它的格式是.asp。各種Web應用程序、動態網頁都是在服務端以ASP為編程環境創建生成的。利用ASP可以創建HTML網頁作為用戶界面的Web應用程序,也可以向網頁中添加交互式內容[3]。

ASP網頁是在某個瀏覽器提出請求時生成的,因而它不是靜態的,可以載入許多動態的信息。在服務器端ASP是腳本運行環境,當用戶請求.asp文件時,服務器開始運行ASP腳本,并讀取用戶請求文件之后,ASP執行相應的命令,然后將正確的Web頁傳送給用戶。

1.2 Internet/Web數據庫

自從20世紀70年代關系數據庫被推出以來,它基本上能滿足企業數據管理的要求,并在信息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然而,隨著Internet的迅速普及,大量非結構化的復雜數據類型涌現出來,包括圖形、圖像、聲音、大文本、時間序列等,傳統的關系數據庫系統已無法實現對這些數據的查詢和檢索,因為傳統關系數據庫對數據的處理還停留在二進制代碼文件的存儲上。

在Internet成為計算的核心平臺后,基于Internet的Web數據庫應用開發、Web內容管理、安全性、豐富的多媒體數據的處理以及響應時間等方面的新需求,推動了Internet/Web數據庫的出現與發展。

所謂Internet/Web數據庫,其實質是在傳統的關系數據庫技術基礎上,對數據庫模型、檢索技術和存儲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進,而構造出基于Internet/Web應用的數據庫系統。

Internet/Web數據庫使應用轉為全面基于Internet的應用。它的實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⑴ Internet/Web數據庫采用多維處理方式,支持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的多媒體等類型的數據,使各種類型的數據可以存儲在同一個數據庫中,從而節省了處理復雜數據的時間。

⑵ Internet/Web數據庫支持XML等編程技術,并提供開發工具,利用這些技術可以快速開發復雜事務處理的應用,使系統開發和管理的難度大大降低[4]。

1.3 信息系統對數據庫的需求

一般說來,當前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構建的信息系統,對后端支持的數據庫產品,會提出如下需求。

⑴ 支持C/S和B/S模式。

⑵ 支持多進程多線索、SMP、MPP。

⑶ 支持分布式處理、提供各種復制技術。

⑷ 支持多種數據源、網絡協議和平臺。

⑸ 支持電子商務、移動計算及數據倉庫。

⑹ 提供豐富的應用開發工具。

1.4 構建數據庫系統的流程

構建一個完整、高效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通常包含以下五個基本步驟。

⑴ 定義數據庫的目標

這是構建數據庫的第一步,也是構建數據庫的起始點。在這一步,需要定義數據庫實現功能、目標以及該系統運行的環境。只有經過這一步,后續的工作才可以開始。

⑵ 數據庫的邏輯設計

這一步是從設計目標和功能出發,規劃出數據庫的邏輯設計。例如,設計數據庫中的表以及表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一步和物理數據庫的設計及其實現無關。

⑶ 數據庫的物理設計

這一步在數據庫的邏輯設計之上,把數據庫的邏輯設計轉化為數據庫的物理設計,如確定數據庫需要哪些軟件和硬件。

⑷ 數據庫的物理實現

這一步屬于項目的實現階段,根據數據庫的物理設計實際的物理數據以及數據庫的服務器配置和存儲數據的程序代碼等。

⑸ 復查構建的數據庫

這一步為構建數據庫的最后一步。在該步中,要檢查和評定構建的數據庫是否滿足第一步中的目標及要求,可以制定維護和更新數據庫的實施方案。

在實際設計中,以上有些步驟可能體現得不是很明顯。

2 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1 系統實現目標

本文所設計開發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 方便國家資產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分布、數量、價值、使用情況等數據進行管理、分析。

⑵ 系統能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入庫、建卡、分布、調撥、清查、報廢、報失、報損、統計賬務報表等活動的高效管理,并能有效地對資產進行整合、調控,從而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全面、實時監管。

⑶ 高校可以利用計算機手段對資產的分類、數量、價值、分布及使用狀況等進行分析、研究和匯總,并按規定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各類統計數據。

⑷ 從設計的角度出發,系統要有較高的集成性、開放性、維護方便性、可擴展性、操作靈活性。

⑸ 從實施的角度出發,系統應該符合“安全、實用、保密、經濟”等原則。

根據以上實現目標得出的系統業務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業務流程圖

2.2 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

2.2.1 資產信息錄入

本系統資產信息錄入主要是資產數據的輸入,包括新增、校外調撥、資產盤贏補入等情況下的信息入賬。資產入賬首先要填寫固定資產增置單,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資產卡片,然后由資產管理部門審核卡片信息的真實性,再確定資產信息是否入賬。

2.2.2 資產信息變更

資產信息變更模塊主要處理學校進行資產的校內外調撥、資產盤查中出現盤盈、盤虧時對資產信息的退庫、補入工作以及賬物不符等情況。系統可以完成信息的修改,包括資產型號、規格、資產名稱、廠家、出廠號、領用人、領用單位等。其中資產信息變更模塊包括單條信息修改和成批信息修改。

2.2.3 資產信息查錯

本功能主要用于對主機庫內容的查錯,如:對主機庫中資產編號是否重號、分類號是否有錯、購置日期與出廠日期是否有邏輯錯等進行處理。假如內容有錯,系統將提示是否打印錯誤信息,或瀏覽;用戶可調用[錯誤修改]修改數據。

2.2.4 資產信息整理

本系統盡管具有自動建立索引功能,但由于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和變動,仍然需要對數據庫中的數據經常進行整理。在數據整理過程中,系統可對主機庫中打有刪除標志的數據徹底刪除。因此,在做數據備份前應先調用此功能。

2.2.5 資產查詢模塊

資產查詢模塊主要是為授權用戶設計的。用戶可以通過查詢模塊對系統的所有固定資產信息進行查詢,輸出并打印查詢結果。系統查詢模塊主要對主機庫、附件庫、變更庫資產信息進行查詢,查詢功能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是主機信息查詢、附件信息查詢、變更信息查詢、條件組合查詢。

2.2.6 報表打印模塊

報表打印模塊主要包含四個主要功能,分別是賬目打印、卡片清單、報表統計和圖形。由于本系統的賬目大多需要寬行紙張,故應配置寬行打印機,其中EPSON LQ1600K系列打印機是不錯的選擇。

2.3 系統數據庫分析

2.3.1 系統E-R圖設計

通過對系統功能的分析,本文將系統中使用的數據分為:資產名稱實體、資產基本信息實體、存放單位實體、資產類別實體、資產整理信息實體、系統管理員實體、資產領用單位實體、使用情況實體等一系列數據實體。上述各實體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備注][價值][日期][編號][使用狀態] [isa][資產][數量][名稱][計量單位][類別][規格][折舊][生產廠商][固定資產][資金] [使用] [使用] [管理] [管理] [借還][資金來源][幣種][匯率][調撥方式][部門] [借還][管理員][歸還時間][憑證號][借出時間][憑證號][借出時間][歸還時間][備注][編號][名稱][負責人][編號][備注][性別][賬號][年齡][密碼][姓名][職位] [isa]

圖2 固定資產管理實體間管理E-R圖

2.3.2 系統的邏輯設計

根據系統的ER圖得出的關系模式如下。

⑴ 資產基本信息關系模式

ta_capitalinfo(ID,Name,Value,Date,Number,unit,Note)

其中ID為該關系模式的主鍵,對應的實體集為資產。

⑵ 管理員基本信息關系模式

tb_admininfo(ID,Name,Sex,Age,Position,Username,

Password,Note)

其中ID為該關系模式的主鍵,對應的實體集為管理員。

⑶ 部門基本信息關系模式

tb_departmentinfo(ID,Name,Functionary,Note)

其中ID為該關系模式的主鍵,對應的實體集為部門。

⑷ 固定資產基本信息關系模式

ta_fixedassetsinfo(ID,Name,Value,Date,Number,unit,

Spec,Classname,Maker,depreciation,Usestate,Note)

其中ID為該關系模式的主鍵,對應的實體集為固定資產。該關系模式的構成是根據面向對象的方法,繼承了資產的屬性,再加上一些特有的屬性組成了固定資產實體集的屬性。這樣做的目的是對固定資產的描述更加清晰,而且這樣一張表可以以更少的存儲空間來存放屬性,而不需要其他字段來描述固定資產其他屬性存放的位置。

⑸ 資金基本信息關系模式

tb_accountinfo(ID,Name,Source,Value,Date,Number,unit,

Note,Usemethod,Currenysystem)

其中ID為該關系模式的主鍵,對應的實體集為資金。該關系模式由ER模式轉換過來,采用的也是面向對象的方法,繼承了資產的屬性。

⑹ 資金調撥信息關系模式

tb_AccountAttemper(No.,Admin_ID,Account_ID,Department_ID,

InDate,OutDate)

該關系模式的主鍵是NO.,用來描述資產調撥的憑證號;Admin_ID,Department_ID為外鍵。對應的聯系是部門與管理員的調撥資金。

⑺ 固定資產調撥信息關系模式

Tb_FixedassetsAttemper(NO.,Admin_ID,Fixedassets_ID,

Department_ID,Indate,OutDate)

該關系主鍵為NO.,Admin_ID,Fixedassets_ID,Department_ID為外鍵,對應的聯系為部門與管理員的調撥固定資產。

⑻ 部門使用資金信息關系模式

Tb_useAccount(Account_ID,Department_ID)

其中Account_ID、Department_ID為外鍵。對應的聯系為部門對資金的使用聯系。

⑼ 部門使用固定資產信息關系模式

Tb_usefixedassets(Fixedassets_ID,Department_ID)

其中Fixedassets_ID,Department_ID為外鍵。對應的聯系為部門對固定資產的使用。

⑽ 資金管理信息關系模式

Tb_administrateAccount(Admin_ID,Account_ID)

其中Admin_ID,Account_ID為外鍵,對應的聯系為管理員對資金的管理。對應的聯系為部門對資金的管理聯系。

⑾ 固定資產管理信息關系模式

Tb_administrateFixedassets(Admin_ID,Fixedassets_ID)

其中Admin_ID,Fixedassets_ID為外鍵,對應的聯系為管理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

2.3.3 關系模式規范化處理

⑴ ta_capitalinfo(ID,Name,Value,Date,Number,unit,Note)。因為ID->Name,ID->Value,ID->Date,ID->Number,ID->unit,ID->Note,所以ID->Name,Value,Date,Number,unit,Note。而左邊正是該關系模式的鍵,符合BCNF,所以不存在冗余。

⑵ tb_admininfo(ID,Name,Sex,Age,Position,Username,Password,Note)。因為ID->Name,ID->Sex,ID->Age,ID->Position,ID->Username,ID->Password,ID->Note,所以ID->Name,Value,Date,Number,unit,Note。該函數依賴的左邊是該關系的鍵,符合BCNF,所以不存在冗余。

⑶ tb_departmentinfo(ID,Name,Functionary,Note)。因為ID->Name,ID->Functionary,ID->Note,所以ID->Name,Functionary,Note;該函數依賴的左邊是該關系的鍵,符合BCNF,所以不存在冗余。

⑷ ta_fixedassetsinfo(ID,Name,Value,Date,Number,unit,Spec,Classname,Maker,depreciation,Usestate,Note)。因為ID->Name,ID->Value,ID->Date,ID->Number,ID->unit,ID->Spec,ID->Classname,ID->Maker,ID->depreciation,ID->sestate,ID->Note,該函數依賴的左邊是該關系的鍵,符合BCNF,所以不存在冗余。

2.4 系統的實現

系統實現了資產管理過程中入庫、查詢、打印報表、資產信息變更、資產清查、報廢等流程的網絡化管理功能,簡化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打印報表功能為學院主要管理者分析資產分布情況提供了參考依據,資產清查中的條碼打印更為資產管理提供了簡便的清查依據,防止國有固定資產的流失。

3 結束語

本文開發的系統符合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流程和固定資產管理規章制度,為該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并為該校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系統實現了資產管理網絡化、信息共享、數據實時更新,為資產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但在使用過程中,結合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系統還存在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如可以增加資產采購審批模塊,以簡化資產采購流程;還可以增加資產凈殘值率計算模塊,提高資產的利用率,且有利于學院資產成本回收,提高經濟效益;在系統的權限管理方面可以更加靈活、細化,方便更多的資產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汪華.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南昌高專學報,

2007.22(2).

[2] 徐國平.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一體化平臺設計與實現[J].大連海事大學

學報,2010.36(z1).

[3] Yan Su,Wenhe Liao,Yu Guo,Qiulin Ding.Key technologies for

ASP-based product customization service system for SMEs:a case stud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9.42(3/4).

[4] 李志勇,徐長通.基于ASP的Web數據庫智能查詢[J].河南師范大學

第4篇

關鍵詞:數字校園;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01-0061-04

如何利用數字校園的基礎設施平臺,構建基于數字校園的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統一領導、歸口分工、網絡化協同,促進高校資產優化配置、用管結合、資源共享、提高利用率、保證高校正常運轉以及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為了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高校資產管理部門一直在積極探索加強資產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還存在著管理體制不完善、家底摸不清、賬賬不相符、使用效率低、資產閑置浪費和資產信息無法共享等問題。

1.資產管理意識淡薄,制度及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存在資產利用率低和閑置浪費等現象

目前,高校還存在著資產管理制度及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管理意識淡薄、管理責任不夠明確、“重購置,輕管理”的不良思想、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及監督機制的約束致使資產管理分散、管用分離、資產使用率低、資產閑置浪費等現象。

2.缺乏統一協同管理機制及固定資產信息管理平臺,資產管理歸口、分工工作無法實現網絡化動態協同,資產信息無法共享

缺乏統一協同管理機制及固定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在固定資產的登記、保管、調配、驗收、維護、報廢、入賬及信息統計等環節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網絡化協同工作流程,資產歸口、分工、入賬以及信息統計等方面工作無法實現網絡化協同實時管理,出現家底摸不清,賬賬不相符,清產核資難,報廢消賬難以及資產信息無法共享等問題。

二、構建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意義

采用基于高校數字校園的應用環境、從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定制統一規范的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化協同工作流程、資產信息數據與數字校園的數據平臺,采用深度整合的方法來構建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能把過去靜態單一的資產管理模式轉化為實時動態協同的資產管理模式,能把過去采用事后監督模式轉化為事前審核和實時監控模式,從而實現固定資產從計劃、采購、驗收、入賬、使用、調配、維修、清查、報廢等環節的實時動態協同管理,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以及智能化,實現財產資源共享,促進高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三、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系統架構

1.基于數字校園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總體架構

我國高校基本上都完成了數字校園的基本建設,完成構建了統一門戶、統一數據庫、統一信息資源共享等基礎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初步實現了高校信息資源整合與應用集成,對校內的一些傳統業務流程及教學模式產生了變革。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架構是基于數字校園總體架構各層而搭建。

數字校園總架構可以大概分為五層:

(1)網絡基礎設施層

在網絡基礎設施層中包含了所有的物理網絡系統、數據中心、網絡安全體系等的建設。在網絡系統的建設中包含網絡結構、綜合布線、網絡中心、IP與路由設計、網絡出口、無線網絡、網絡管理、網絡運行等;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中包含機房、服務器系統、存儲與備份系統等;網絡安全體系中包含整個信息化校園建設過程的安全體系,如校園網安全、數據中心安全、關鍵部門安全、應用的安全策略等。

(2)應用支撐層

應用支撐平臺層架構在基礎設施層之上,又是應用平臺層的基礎,為應用平臺層提供核心服務。提供數據庫系統服務、存儲服務、數據備份與恢復服務等是其他各組成部分的必需服務。如網絡管理服務為管理體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文件傳輸服務為用戶應用集成和數據交換提供傳輸層的可選方案。

(3)應用平臺層

應用平臺層架構在應用支撐層之上,利用應用支撐平臺層的各種服務來實現自己的基礎功能。應用平臺層與應用支撐平臺層選用的架構無關,依靠中間件產品強大的跨平臺特性,它可以獨立于應用支撐平臺層,利用成熟的或是標準的接口和協議訪問基礎服務層所提供的服務。數字化校園應用平臺層是數字化校園應用系統的承載平臺,它支撐應用軟件的開發、部署、運行及管理,為各個應用系統提供一個統一的、開放的、可伸縮的、安全的、可互操作的、數據共享的計算環境。

(4)應用系統層

應用系統層的各種應用系統建立在應用平臺層之上,符合應用平臺提供的具有高擴展性、安全性、高效性和通用性的應用框架,實現信息共享、系統互通、系統互操作。公共應用層同樣利用基礎服務層提供的服務,例如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服務。

(5)門戶展現層

門戶展現層為學生、教職員工提供一個訪問學校各種資源的單一入口。它是依靠在其下的各個層面所提供的服務而建立起來。它主要為用戶提供了單點登錄、信息、內容管理、及時通訊、應用集成以及個性化服務等。

2.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系統數據與數字校園平臺自動對接共享

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根據數據類別列表,通過接口與數字校園平臺自動對接,按照統一的數據編碼標準,通過數據清洗工具,把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資產信息公共數據抽取出來,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存入數據中心公共數據庫,實現與其他業務應用系統的數據共享和工作協同,如圖2所示。

3.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采用B/S結構

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采用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服務器結構),資產管理的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實現,而用戶的工作界面是通過瀏覽器來實現,這樣簡化了客戶端的電腦載荷。對系統維護與升級工作只需在服務器端完成,而且只需將服務器連接專網,即可實現遠程維護、升級和共享,這樣大大地降低了系統成本及工作量。

四、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管理功能設計

我們“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的理念,按照“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原則、分級適用性、協同性、便捷性、簡易性的特點,采用基于高校數字校園的應用環境,從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設計系統功能,主要包括:日常管理、業務申辦、歸口審核、財務審核、申購審核、資產清查、資產查詢、其他查詢、數據報表、圖形分析、系統工具、系統設置等十二大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系統管理員可根據實際需求,在管理后臺方便、快捷地設置不同管理角色的操作權限,賦予不同管理功能,系統就會自動地展現操作者的個性化頁面并提供服務。

五、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管理功能的主要應用

1.資產申購管理

該功能應用于資產申購管理。資產使用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購置預算計劃,在系統填寫申購清單,提交給使用部門領導審批后,再提交給資產管理部門歸口審核,經過主管校領導審批后進入采購環節。

2.資產報增管理

該功能是應用于資產信息報增管理。相關角色的資產管理員根據送貨單、發票或驗收單等相關單據,在系統中錄入固定資產報增相關信息,按資產報增流程逐級審核后,生成資產信息報增數據。

3.資產變動管理

該功能是應用于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一些主要使用屬性的變化(如現狀、使用人、使用單位、使用方向、存放地點、單價等)的管理,相關角色的資產管理員根據實際資產變動情況,在系統錄入固定資產變動信息,按資產變動流程審核后,完成資產信息數據修改。

4.資產處置管理

該功能是應用于資產處置管理。相關角色的資產管理員根據實際情況,在系統錄入擬處置的資產信息申請,按資產處置流程審核、審批后,完成資產處置、注銷已報廢的資產信息。

5.維護管理

該功能應用于資產維修申報及記錄登記管理。相關角色的資產管理員根據實際情況,在系統中錄入資產維修維護申請,按維修維護管理流程審核、審批后,完成資產維修及維護信息記錄登記。

6.資產清查、盤點管理

該功能應用于資產清查、盤點管理。本系統是采用電子標簽管理,RFID手持采集設備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自動對接,方便導入導出清查、盤點前后的資產信息數據,并且能自動對比分析及生成資產清查報表,實現方便、快捷地以賬對物、以物對賬式的資產清查、盤點管理,大大減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7.原始數據的整理與導入管理

該功能是應用于資產原始數據的整理與導入管理。在管理系統啟用時,高校原有的固定資產信息,經資產清查后,逐條錄入系統,經過歸口管理部門審核和財務部門記賬確認后,進入到系統數據庫中;如果高校原先已經使用其他軟件管理固定資產,可以方便地將其他系統的數據導入本系統加以檢查、整理和完善。

8.查詢管理

該功能應用于資產信息查詢。查詢功能包括:按部門查詢、人員查詢、地點查詢、類別查詢、綜合查詢及其他查詢等。

9.資產財務管理

該功能應用于財務部門對資產財務賬目管理。系統能自動生成符合現行國家財政部十一大類的固定資產總賬、分戶、分類賬、明細賬,并能自動生成相應的國家財政部新的十一大類賬、教育部十六大類賬,保證會計賬目數據與資產信息數據協調一致。財務或管理部門通過資產財務審核和財務賬表,實現資產財務實時監督。

10.各種資產信息統計報表管理

該功能是應用于各種資產信息統計報表管理。相關角色的資產管理員根據自身權限,能自主設定資產信息統計條件,自動生成各種常見的統計表,包括基本情況總表、固定資產增(減)情況明細表、使用方向分戶統計表、現狀分戶統計表、結存表、分戶結存統計表、分戶明細表、分戶分類結存表、分戶結存明細表、年代構成統計表、精密貴重及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情況、儀器設備分戶增減變動表、儀器設備價值分段統計表、交通運輸工具增減變動情況表等。系統能為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動態實時資產信息數據,因此,領導一點鼠標就能便捷地摸清全校的“家底”。

11.上報數據管理

該功能應用于資產信息數據上報,與其他業務應用系統的數據共享等管理。系統能按事先設定后的數據結構和文件格式,對全校所有屬性的資產一次性自動生成需要上報的資產信息數據;按照統一的數據編碼標準,通過數據清洗工具,從系統中抽取出資產信息公共數據,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存入數據中心公共數據庫,實現與其他業務應用系統的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系統管理員也可以自己設定數據條件,對資產信息數據進行導入、導出、修改、整理、檢查、匯總等。

12.資產信息統計分析

該功能應用于資產信息直觀的統計分析。資產管理員或校領導登錄系統,設定各類資產信息統計、分析的條件,系統能自動地對全校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的統計與分析,并生成直觀實用的分析圖形和賬表,更方便于資產管理員或校領導對學校資產的統籌及決策。

13.精密、貴重及大型儀器設備信息維護管理

該功能應用于精密、貴重及大型儀器設備信息維護管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精密貴重及大型儀器設備年使用信息維護;精密貴重及大型儀器設備上網信息維護,進一步加強對貴重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信息及時記錄,以便教師更高效、合理地使用精密、貴重及大型儀器設備,使精密、貴重及大型儀器設備充分發揮最大效能,提高其使用效率。

六、高校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的應用效果

1.實現固定資產網絡化協同管理

通過高校資產協同管理系統,實現跨部門或跨區域的固定資產實時化、動態化、協同化管理,固定資產的不同部門使用人員、管理人員及校領導可以在系統中同時實施不同的管理活動。 通過高校資產協同管理系統,能輕松地查詢到已登記的任一物資的實時詳細信息(包括:時間、地點、部門、使用人等),徹底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帶來的差錯率高、對賬困難、各自為政、信息閉塞、監控不力、管理效能低下等老大難問題。

2.實現資產信息數據與各種MIS系統互通共享及協同工作

各種MIS系統與數字校園平臺深度整合后,系統能自動地將資產信息數據通過數據轉換平臺清洗后,導入到數據公共數據庫,與各種MIS系統互通共享及協同工作,例如:資產協同管理系統與財務管理系統協同工作,能自動生成記賬憑證,能自動生成各種資產財務報表,解決了資產管理系統和財務核算系統中的固定資產科目賬的對賬難問題。

3.實現資產管理的各項業務流程無紙化、網絡化、規范化管理

從固定資產立項到可行性論證、招標、驗收、技術測試、使用、保管、維修、養護、借用、出租、出借、清查、處置、建檔等各個管理環節,在系統中都有規范化管理流程,網絡上無紙化申請、審批等功能。

4.實現對高校固定資產的有效監控

利用高校資產協同管理系統,通過網絡能實時地對資產管理情況進行有效監控,徹底解決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不清、情況不明、賬實不符、賬賬不符、賬表不符等管理混亂的狀況,有效地杜絕了資產的流失現象,進一步優化了資源配置,有效地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

5.實現能實時利用系統中的大量信息,做好領導的參謀

領導不僅能通過高校資產協同管理系統實時地摸清家底,更重要的是領導在物資管理決策中,隨時可以從系統中獲得決策信息支持,為領導提供了客觀、準確、實時的審批依據,有力地支持了預算編制、資產購置、學科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等管理活動的順利實施。

6.實現實時準確的資產信息查詢、統計、分析、打印等功能

高校資產協同管理系統將物資屬性不同的固定資產全部管理起來,徹底結束了以前不同的歸口部門要用不同管理軟件來管理不同種類資產的歷史,也就解決了對全部固定資產數據進行統計困難的問題。單位領導、管理人員、使用人員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按自己的使用權限,可以準確地對固定資產情況進行實時的查詢、統計、分析和打印等。

7.實現系統通用性、易用性和高效性

高校資產協同管理系統配備手提RFID接收器、標簽打印機等配套設備,全面使用電子標簽進行固定資產標簽管理。系統應采用樹形結構的分類庫,單位庫、人員庫、地點庫靈活設置,方便有效。系統具備智能優化處理功能,大部分的任務操作都可以通過鼠標點選方式完成。驗收單填寫、卡片、變動單、處置單、報廢單等,大部分應填項都應默認填寫了常用值,降低了工作量。可根據高校實際固定資產管理流程,自主設置符合實際需要的固定資產管理業務審批流程。

8.實現智能化資產清查、盤點

高校資產協同管理系統提供了專用的資產清查模塊,可以對系統中已有資產進行電子標簽采集清查,可根據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需求,以邊讀邊查,部門分立的方式,實現了固定資產智能化地離線清查、盤點,大大減輕勞動強度,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七、結束語

基于數字校園的固定資產協同管理系統已基本完成開發建設,資產信息數據與數字校園的數據平臺也已深度整合,系統已投入到實際應用中。但是,因有些業務應用系統(例如:財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尚未整合到數字校園平臺中來或尚未完成開發建設,系統中的資產信息數據尚未能與一些應用系統實現數據實時共享及協同管理,這些問題將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撲紅哲,朱冬梅.基于手機定位功能的工程協同管理系統的應用與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7):1421-1426.

[2]孫慧玲.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及改進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8):158-159.

第5篇

【關鍵詞】 智能電網 CIM EAM PSR 資源規劃

引言

電網EAM系統的建設,離不開對信息資源的科學規劃和信息建模工作;而資產信息建模屬于領域建模范疇,直接影響領域內資產管理系統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的開發。在通信信息平臺環節,國家電網公司將延伸“十一五”中“SG186”信息化工程取得的成果,在“十二五”開展國家電網資源計劃系統的建設,打造以資產為核心的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而全面企業資源規劃(ERP)的建設,對于資產管理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企業信息系統的建模方法,需要首先對信息資源進行規劃,對領域數據進行建模,捕捉領域中的對象類及其屬性,分析其關聯關系,為資產管理系統的數據庫設計提供概念模型和邏輯視圖,可直接指導底層物理數據模型的設計和開發。

目前針對企業設備資產的信息建模工作較少,大都局限于從功能位置角度構建設備臺賬和編碼,而企業資產管理需要根據設備自身分類特性組織設備,這就對設備資產信息模型提出了較高要求。IEC 61968的公共信息模型(CIM)中提出了資產的概念,給出了比較成熟的資產模型。該模型完全可以作為資產管理系統建模的參照和依據。

本文以CIM 資產模型為基準,結合設備對象的實際數據項進行資產信息建模,分別建立了典型輸變電設備的資產基礎模型和工作模型。依據CIM 中資產類相應擴展資產分類屬性、本體屬性、模型參數、電氣屬性等,探討了資產模型的相關應用。

1. 資產總論

1.1資產基本概念

資產這一概念最早源于財務領域,是企業中占有一定價值的物品,電力設備則是電網企業最重要的固定資產。在EAM 中,設備臺賬數據是基礎,運行維護管理是核心,以工單的提交、審批和執行為主線,按照缺陷處理、計劃檢修、預防性檢修、狀態檢修等幾種可能模式,以提高維修效率、降低總體維護成本為目標,將庫存采購和人員財務等模塊集成在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

1.2 CIM 中的資產模型

資產是被某機構所擁有的物理實體,它要經過購買、安裝、維護、維修、折舊和報廢等生命過程,并產生一系列重要的歷史資料記錄。在CIM 中,資產模型可分為基礎模型和工作類型,基礎模型包含資產的基本屬性,如Asset類描述資產本體屬性、Specification類描述產品說明書(包括安裝和維修作業指導書)、Type Asset類描述通用分類信息、Asset Model類描述產品型號、Electrical Properties類描述電氣屬性、Financial Properties類描述財務屬性、Location和Zone類描述資產地理位置信息。而工作模型包含資產業務活動記錄,如Work和work Task類說明資產工作任務,Procedure和Procedure Value類記錄每步工作步驟和產生量測值,這些記錄通過數據集(Data Set)的方式分類保存,共分巡視、診斷、試驗、維修4類數據集,分別對應資產運行維護管理中的各項工作任務。

資產(Asset)與電力系統資源(PSR)相互關聯,但二者描述設備的角度不同,前者注重設備的物理特征,而后者注重在電網中的功能位置,即設備的邏輯特征,由前者來實現。資產與組織(0rganization)

相關聯,也可與多個組織機構有關,如檢修、運行部門等。資產與量測(Measurement)關聯,產生量測值(Measurement Value),并關聯端子(Termina1)。

1.3資產與資源辨析

在CIM 模型中,IEC 61970—301定義了PSR,并通過定義設備容器來建立電網設備層級樹形結構,據此定義生產管理中設備功能位置,進而規范設備調度命名。IEC 61968一l1資產包中明確定義了資產概念,并充分發揮文檔在資產管理中的作用。

電網功能位置上的資源,需要資產來具體實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多對多的關聯關系,即同一資產可先后服役于不同功能位置,而同一功能位置也可先后由不同資產來服役。

2. 資產信息建模方法

2.1企業信息建模

企業信息建模是對企業信息流進行規范化處理,對企業全域資源的抽象和整合,是按標準、規范有序組織的結果,主要關注信息系統中韻信息及其流向,旨在進行信息整合、規范數據模型、減少數據冗余,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面向對象的建模方法是對結構化建模思路的改進,針對信息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通過多層次抽象,從對象到類;構造類庫,采用靈活的框架或架構,能夠滿足當前復雜的軟件開發要求。統一建模語言(UML)是一種面向對象的可視化建模語言,本文資產信息建模就是采用Rational Rose作為統一建模工具,基于現有CIM 資產模型的成熟體系,對輸變電主要一次設備進行信息建模。

2.2 資產信息建模需求

CIM 資產模型可大致分為基礎模型和工作模型,基礎模型中從5個側面描述資產屬性,分別以Asset,Type Asset,Asset Model為根類,針對電氣設備派生出Electrical Asset,Electrical Type Asset,

Electrical Asset Model子類,三者均聚合電氣屬性類Electrical Properties,形成電氣資產模型框架。例如:對于某電網設備XX資產信息建模,首先要擴展類繼承上述4個父類,對無法繼承者再根據自身屬性擴展新類。具體如下:設備本體特征通過繼承擴展子類XX Asset, 設備分類信息擴展XX Type Asset,某型號設備公共屬性擴展XX Asset Model, 設備的電氣參數擴展XX Properties,這4個子類之間相互關聯,且電氣屬性類與其他3個子類之間是聚合關系。此外,在建模中發現電氣設備本身帶有機械參數,具有共性需要擴展,故在電氣屬性之外,擴展根類機械屬性Mechanical Properties并與其他根類關聯,而這五大根類就形成了資產的基礎模型框架,如前例針對XX設備,則擴展類XX Mechanical繼承根類,表述其自身機械屬。

巡檢業務均以工單為依據,對應CIM 中類Work和Work Task,工單包含工作內容,由作業指導書(Specification)規范,包含諸多工作步驟(Procedure),并可能產生一些量測值,且取值范圍(Limit)遵循額定值(Rating)定義。

缺陷信息是電力設備運行維護管理中的重要信息,在日常巡視中及時發現設備的缺陷情況,維修消除后,記錄缺陷信息,備案形成缺陷庫以完善資產檔案。針對缺陷信息,繼承了已有業務活動類Activity Record、擴展子類Defect Event(缺陷事件),以及已有子類Failure Event(故障事件),缺陷事件類中包含設備類別、缺陷內容、部位、程度、等級、分類、消缺情況和結論等屬性,部分屬性取值采用枚舉形式。

3. 資產模型應用實例

3.1資產管理系統數據庫設計

對于大量的設備量測數據,需要借助元數據(Metadata)來實現有效管理。元數據簡言之就是關于數據的數據,如數據庫表中的字段。而CIM定義了電力企業中主要對象類及其屬性和關系,它采用面向對象的描述方式構造了電力行業的元數據,與生產數據庫的設計密切相

(下轉第326頁)

(上接第322頁)

關。文中所構建的資產基礎模型,可直接指導EAM 中的設備臺賬管理模塊的數據設計,而運行和維護管理模塊的設計還要考慮工作流,但其底層數據設計也可參照上文資產工作模型。

具體來說,從面向對象的靜態類圖轉化為實體關系數據庫表,有著較成熟的設計方案,如對象類的建表、繼承和關聯關系的映射、主鍵外鍵的處理;而依照CIM 建設的數據庫表包含了CIM 語義信息,再通過組裝基表,建立邊界視圖和封裝邊界類,能有效改進資產數據平臺程序的性能,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多樣化的資產數據服務。

設備臺賬是EAM 的數據基礎,它以電力設備為主線進行組織,從設備技術信息、地理位置、分類信息、功能等方面出發,將設備與備品配件從不同角度組成關聯的“設備樹”,并與設備圖片、手冊、銘牌參數、工作指導書、財務等信息相關聯,記錄設備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運行、故障、維修、移動的詳細情況,以及每個階段中設備的價值。因此,它與傳統管理信息系統(MIS)的設備臺賬管理區別很大,包含的信息種類更多,設計上也更為復雜。CIM 資產模型以面向對象的方式對資產信息進行規范化的描述,且覆蓋了EAM 設備臺賬的基本信息,完全可以作為其底層數據設計的依據。

PSMS中輸變電設備主數據以SAP為源頭錄入維護,并導人生產管理模塊中;而SAP中設備基礎數據視圖的組織及各類數據表格和字段的設計,均參照上述基于CIM 的設備臺賬模型。

3.2 資產分類與編碼

資產分類是資產管理的關鍵,電力企業中設備資產眾多、型號復雜,必須采用行之有效的分類法,建立合理的設備分類編碼規則,形成資產管理體系。在CIM 資產模型中,Type Asset類資產從功用角度進行設備分類,給出了相當于PSR功能角色的設備分類信息,具體而言是將電力設備資產分為電氣資產、容器資產、支持資產3類,電氣資產再下分變壓器、開關斷路器、補償器、線路等。Asset Model類進一步描述具體某類資產的不同型號設備。這2個類組成的資產分類比較完整,以此為依據,參考國內外各種資產編碼,就可以形成電網企業自身對于設備管理的資產分類編碼。

3.3資產管理和系統集成

資產管理是生產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同于調度管理,在專業視角、關注層面、管理方法上差異很大。例如:對于開關設備這一對象,相對于調度管理從功能角度對邏輯設備的管理方法,資產管理更關注具體某種型號的開關,它服役后的運行狀態、檢修歷史、缺陷信息等,不管它是在哪個功能位置服役或是處于倉庫返修或退役報廢處置階段,都要追蹤它的全生命周期記錄,這就是從實體角度管理物理設備的方法。

資產這一概念源自財務領域,資產管理中檢修活動也涉及大量財務信息;而設備資產被企業購人后入庫也涉及物資管理,當某種型號的設備告缺時需要提交采購計劃。正因如此,電網EAM 與財務管理、物資管理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資產全生命周期的視角來分析,設備從購入服役到退役處置終生如此。因此,資產管理需要集成財務管理和物資管理模塊,而資產編碼需要分別與財務碼和物資碼之間建立映射關系,以利于系統互聯和資產信息共享,實現設備資產“賬卡物”信息一體化。

結語

第6篇

[關鍵詞] 高校資產;數據倉庫;數據挖掘;雪花模型;關聯規則

1概述

高校資產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客觀記錄了高校所有資產的歷史情況和現狀,同時也隱含著各種資產的特點,蘊藏著學校的發展規律和趨勢。然而現階段高校各部門一般采用不同的數據庫,數據整合困難,無法實現不同系統跨平臺信息的共享與交互,無法實現面向主題的數據分析,從而無法更多更好地利用數據資源。為了充分利用這些積累的記錄信息,從中發現有用的知識,獲得潛在的規律,為高校資產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參考,需要建立一個分析決策系統。而實現分析決策系統的主要技術就是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

數據挖掘是指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或發現知識[1]。數據挖掘通過一些模型和智能方法,從大量數據中提取、識別用戶真正感興趣的、新穎的、潛在有用的模式,提供給用戶作為決策的依據和參考。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商業領域,但用于高校資產管理領域的卻很少。本文通過構建高校資產數據倉庫模型,對資產管理指標的相關屬性進行分析,通過數據挖掘得出了資產管理指標之間存在的一些強關聯規則,各規則的信任度均達到70%以上。

2高校資產數據倉庫邏輯模型

數據倉庫多維數據集能對數據倉庫中的所有數據提供統一的和集成的視圖,可作為傳統報表、聯機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的基礎。數據倉庫的邏輯模型包括事實表和維度表,事實表描述挖掘主題包涵的多個角度,維度表則從不同角度描述挖掘主題的相關數據[2]。結合高校資產挖掘主題與資產信息數據的特點,高校資產數據倉庫的邏輯模型采用了雪花模型結構,如圖1所示。“資產數據事實表”與“部門表”、“資產編碼表”、“資產分級表”、“時間表”4個主維度表關聯,“部門表”、“資產編碼表”和“資產分級表”還分別有“上級部門表”、“資產類別表”和“資產指標表”3個二級維度表,其中“資產類別表”還有三級維度表“資產大類表”。建立這種多級維度表不但可以降低數據倉庫的數據冗余度,減少數據量,保證數據一致性,還有利于改變數據粒度,實現靈活粒度的數據挖掘。

數據挖掘如果建立在原始數據水平或較低的維層次上,則此時數據粒度小,挖掘速度慢,挖掘得到的規則繁雜,難以理解;如果數據從低維層次抽象到高維層次,對較高維層次數據進行挖掘,則此時數據粒度大,挖掘速度快,得到的規則泛化程度高,便于宏觀理解。因此通常在高維層次上進行挖掘,必要時再進行較低維層次上的挖掘[3]。

3數據屬性歸約及取值

3.1數據屬性歸約

高校的資產數據按教育部規定分為16類,對這些資產進行管理非常繁雜,根據實際我們選取以下4個管理指標以利于資產數據挖掘:

(1)資產購建價值,用a表示。它是購買或建造資產的原值。理論上同類資產價值高的要比價值低的使用壽命長。

(2)資產剩余使用年限率,用b表示。每種資產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使用中每年提取折舊,當到達規定的使用年限后該資產一般只剩下很少的殘值,原則上也就報廢了。資產剩余使用年限率反映了資產的剩余使用年限,是資產管理的一個重要指標。

(3)資產每年使用率,用c表示。不同的資產每年的使用率各不相同,有的長年使用,如房屋和家具等;有的一年才使用幾次,如某些實驗儀器設備。同樣的資產使用次數多的肯定比使用次數少的容易壞。

(4)資產質量評估值,用d表示。每年由相關人員對每種資產進行一次評估,評估該資產當時的性能和好壞程度。

3.2 資產管理指標數據的取值

對資產管理的4個指標值采用統一的分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5個等級,分別用1、2、3、4、5表示,對指標數據的取值采取分類轉換。

(1)同一類資產的購建價值會因品牌種類、購建時間、市場行情等因素的影響而不同,一線品牌中的高檔資產購建價值肯定高,定為一級;一線品牌中的中檔資產或二線品牌中的高檔資產定為二級;二線品牌中的中檔資產或非品牌中的高檔資產定為三級;非品牌中的中檔資產定為四級;淘汰產品、試用品或非正規單位生產的產品定為五級。

(2)會計上對資產的使用年限沒有明確規定,資產折舊的年限通常是分大類按稅務規定進行計算的:一般房屋為20年;生產設備為10年;工具、家具為5年;電子設備為3年;低值易耗品為1年。這個規定與實際使用年限相比是偏低的,因此將規定使用年限近似平均分成5個區間,其中第五區間包括規定使用年限到期后仍在使用的那段時間。每個區間數按年取整,如不為整則在購建初的第一區間多分配一點時間。資產剩余使用年限率=(稅務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稅務規定使用年限。將數值型數據離散化后分區計算資產剩余使用年限率,結果各類資產剩余使用年限率基本近似,各區間取值(1,0.8],(0.8,0.6],(0.6,0.4],(0.4,0.2],(0.2,0],依次定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如房屋從新建起使用(0,4]年為一級,(4,8] 年為二級,(8,12] 年為三級,(12,16] 年為四級,>16 年為五級。

(3)資產每年使用率由使用資產的負責人在每年年中依據使用記錄對每種資產作出評價,平均分成五級,使用最少的為一級,它的使用壽命相應就長;使用最多的為五級,它的使用壽命相應就短。

(4)對資產質量進行評估的相關人員在每年年中時對每種資產的性能和好壞進行一次評估,評估的結果值也分成五級,最好的為一級,最差的為五級,五級意味著不能再使用。

根據以上分析,高校的每種資產可以描述如下:(資產編號,購建價值,剩余使用年限率,每年使用率,資產評估值)。例如:(415012,a1,b3,c1,d2)表示資產號為415012的資產,其購建價值一級, 剩余使用年限率三級,每年使用率一級,質量評估值二級。

實例:2008年某學院的實驗室正在使用的計算機有126臺,當年各項管理指標分級情況和計算機數量之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

4數據挖掘

本文對高校資產進行關聯規則挖掘,頻繁數據項集的生成采用apriori算法。

4.1 apriori算法及其特點

關聯規則挖掘是數據挖掘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目的是發現海量數據中數據項集之間存在的潛在關系規則。先識別出頻繁出現的屬性值集,也稱頻繁項集,然后再利用這些頻繁項集創建描述關聯規則[4]。關聯規則中有支持度和信任度兩個重要的度量,為滿足一定的要求,用戶需要指定規則必須滿足最小支持度(minsupport)和最小信任度(minconfidence)兩個門限[5]。關聯規則的挖掘分為兩個步驟:①發現頻繁項目集: 找出所有大于或等于用戶指定最小支持度的最大頻繁項目集,又稱強項集;②生成關聯規則: 根據用戶指定的最小信任度利用頻繁項目集生成關聯規則,該規則是滿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信任度的強關聯規則。

apriori算法是關聯規則中最典型的算法,它通過對事務數據清單d的多趟掃描來發現所有的頻繁項目集(強項集)l:

l1 = {large 1-itemsets}; //頻繁1項目集

for(k=2;lk-1≠φ;k++)

{ck=apriori-gen(lk-1,minsupport); // ck是頻繁k項目候選集

for all transactions t∈d

{ ct=subset(ck,t); // ct是從候選集ck中提取的包含在事務t中的候選集元素

for all candidates c∈ct

c.count++ ;

lk={ c∈ck | c.count≥minsupport};

l= uklk; //求所有頻繁項目集lk 的和

apriori算法中調用了函數apriori-gen(lk-1,minsupport),是為了通過頻繁(k-1)項目集產生頻繁k項目候選集,即利用第(k-1)趟掃描得到強項集集合lk-1 的候選集ck。該函數先進行拼接,再剪枝。在拼接生成候選數據項集時,一個項集必須是頻繁數據項集且它的所有子集也都是頻繁數據項集,因此要刪除所有含有非頻繁項目子集的候選元素。如果k項集 c∈ck 的某(k-1)子集不是(k-1)強項集,則將c從候選集ck 中刪除。

arpiori算法中如果生成的候選項集太多,則多次掃描會使效率急劇下降,同時過多的候選項集還可能生成大量的規則,影響它的應用。本系統中采用數據屬性歸約,大大減少了生成的候選項集,能快速發現關聯規則,提高使用效率。

4.2 采用apriori 算法實現關聯規則挖掘

本系統對建立的某高校資產數據倉庫多維數據集進行數據挖掘,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和特征化變換,設定資產管理指標中的資產質量評估值為規則目標。

采用apriori 算法生成頻繁數據項集。設定最小支持度為3%,最小信任度為70%,先構造1個屬性的候選集c1,計算c1 的支持度,去掉c1 中支持度小于3%的屬性,得到頻繁項目集l1。再根據l1 及2個屬性的組合,構造候選集c2,計算c2 的支持度,去掉c2 中支持度小于3%的二維屬性,得到頻繁項目集l2。依次類推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所有屬性組合完畢,形成頻繁項集l={ l1,l2,…}。

再研究資產數據間的關聯性,挖掘滿足最小信任度的規則。若x,y為項目集,且x∩y= ?準,蘊涵式x?圯y稱為數量關聯規則,x和y分別稱為x?圯y的前提和結論。項目集(x∪y)的支持度稱為關聯規則x?圯y的支持度,記作support(x?圯y),即support(x?圯y)=support(x∪y)。數值關聯規則x?圯y的信任度記作confidence(x?圯y):confidence(x?圯y)= support(x∪y)/support(x)×100%。給定用戶的最小支持度minsupport和最小信任度minconfidence,如果 support(x?圯y)≥minsupport,同時confidence(x?圯y)≥minconfidence,則稱數量關聯規則x?圯y為強規則,即根據用戶指定的最小信任度而生成的關聯規則是滿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信任度的強關聯規則。表2是系統數據挖掘的強關聯規則,它反映了資產購建價值、資產剩余使用年限率和資產每年使用率這3個指標與資產質量評估值之間的關聯性。購建價值高,又在購建初期且很少使用的資產其性能變化不大,它的資產質量評估值肯定很高。數據挖掘時如降低最小支持度,會增加系統生成的頻繁項目集數,這樣挖掘出的規則會太多,因而會降低了規則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5結束語

本文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高校資產作了深層次研究,通過采用apriori 算法生成頻繁數據項集,進而挖掘出高校資產管理指標之間的關聯規則,各規則的信任度均達到70%以上,對關聯規則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和決策建議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加]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m].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袁雋媛.試論數據倉庫在高校網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發明與創新,2007(5):36-37.

[3]安利平,張松,仝凌云.基于決策樹的olam及其應用研究 [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29(15).

第7篇

根據IDC(Internet Data Center)提供的關于數據中心IT投入成本的調查分析報告,我們不難發現電能制冷花費和服務器管理成本已大大超過新建服務器的投入,占數據中心IT總投入成本的百分之80以上,因此構建高效節能的IT運營環境,降低IT運營管理成本,成為當前數據中心建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1、IT運營環境構建概述

通過對數據中心運行狀況的研究,我們發現一個現狀:數據中心運行一段時間后,其IT資產的配置與當初規劃的藍圖出現巨大偏差,管理人員無法知曉當前數據中心的IT資產的配備情況,甚至于無法找個某臺業務服務器,設備之間的連線與標識無符,制冷和UPS容量配備缺乏量化依據,導致數據中心的IT資產ROI(Return On Investment)大幅降低。因此,需要定期對數據中心IT資產進行梳理、整合和優化,以恢復IT資產所提供的應有的服務效能。

構建高效節能的IT運營環境有兩個必要的環節,一是IT設施資產的持續優化,二是集中IT運營的部署。IT資產持續優化的目的是根據業務的需要,持續保持和優化IT資產的配置組合,使得有限的IT資產發揮最大的支撐效能;而集中IT運營的部署的目的則是通過高效、可靠、安全的IT集中管理手段,提升IT設施管理的效率,從而節省IT運營管理成本。

2、IT資產整合與優化

要實現IT資產的整合和優化,首先需要了解IT資產的現狀,以及各種IT資產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業務服務器在什么位置,還有哪些空閑機架,每個機柜的用電情況等等。當擁有這些的信息后,要進行合理的IT資產優化,例如據中心由于業務需購入一臺新業務服務器時,除了要盡量利用原有空閑機架空間外,還要考慮UPS的容量、制冷情況等因素,選擇一個最佳的機位放置這臺新的業務服務器。如果單純依靠Excel、Visio等工具來完成IT資產的管理,由于缺乏信息的關聯性和動態性,實現IT資產的組合優化視乎變得十分的復雜。

為了達到IT資產持續優化的目的,需要引入新的管理邏輯,通過構建IT資產的物理配置數據庫,存儲IT資產的相關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可視化界面將IT資產進行展現。同時通過IT物理配置數據庫提供的關聯和分析功能,實現容量分析,用不同標識區分當前機柜的電量、承重、空間、制冷等容量狀態,這些分析數據能協助我們調整當前數據中心的IT資產,達到最優的IT資產配置組合。

另一方面,隨著業務擴展、變化和調整,IT資產呈現不斷變化的態勢,IT資產的配置變更管理成為跟蹤IT資產變化的有效的方法,為了實現IT資產持續的變更管理,需要將IT資產的變更記錄與IT變更規劃相關聯,并采用分權管理的方式,把變更管理分為變更規劃、影響評估、變更執行和變更審計環節,確保IT資產變更的可規劃、可評估、可執行、可審計。

因此,為發揮IT資產的最大效能,需要引入IT資產的配置管理數據庫,并通過數據管理和發掘技術,實現IT資產相關信息的可視化,讓我們隨時了解IT資產的配置和容量情況,確保數據中心的IT資產配備一直處于一種最佳狀態。

3、IT集中運營管理

構建高效節能的IT運營環境另一必要環節就是IT集中運營管理的部署,這部分與IT管理的關系十分密切。當前采用的主要IT設備運營管理方式,大體分為是網絡管理和本地管理兩種,這兩種管理方式各有利弊,網絡管理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實現遠程管理,但弊端在于需要依賴于業務網絡、操作系統、遠程管理服務的健壯性;本地管理方式正好相反。是否存在一種管理方式能結合這兩種管理方式的優勢呢?這就是集中帶外管理的概念,通過over IP的技術,讓運維管理人員通過遠程的方式訪問IT設備的本地管理端口,從而達到構建專用通道完成IT集中運營管理的目的。

借助集中帶外管理技術引入集中IT運營管理系統的理念,通過單一控制臺,實現對數據中心所有類型的IT設施統一管理,引入集中IT運營系統就是通過集中帶外管理的方式實現IT設施的統一管控。集中IT運營系統既能夠對PC服務器、刀片服務器、小型機、網絡設備、安全設備、UPS設備、智能空調等實體設備進行遠程集中管控外,還能對VMWare等虛擬系統實現統一的管理。

集中IT運營管理系統大體分為兩個組成部分,集中IT運營系統平臺軟件和帶外管理接入層硬件設備。集中IT運營系統軟件是整個集中IT運營系統的核心,也是單一的訪問入口,存儲著所有IT管理員的帳號、及訪問權限和運維審計記錄。但單單依靠軟件的安全是不足夠的,集中IT運營系統的安全防范應該分為軟件級、系統級和硬件級三個級別,只有這樣做才能有效保障整個IT運營管理都在可控安全的環境進行。帶外管理接入層硬件設備,根據管理設備接口類型和設備數量分為不同的型號,現在最流行的是二合一接入層設備,其特性在于既能連接網絡設備又能接入服務器設備,同時,打開網絡設備的管理會話并不占用設備最大的并發會話數。

由于集中IT運營系統是數據中心整體IT運營管理的核心,因此應該具備如下特性和功能:

1.應能提供管理會話共享功能,滿足日常IT故障多方診斷聯調的需要,可以讓總部專家、IT運維人員、外部支持人員通過遠程方式同時訪問同一個故障設備,實現遠距離快速聯調,既能提高故障修復時間,又能實現遠程培訓。

2.集中管理平臺還應具備專業的安全防范機制,來確保IT運營管理的安全可靠。除了具備獨立的本地帳號認證外,還應支持外部增強認證(如RSA動態口令認證、證書認證、U-KEY等),具備細致的授權策略,能根據單個設備、單個用戶、用戶組或設備組來進行授權,確保每個運維人員只擁有所需的最小管理權限,另外系統還需提供精細的管理審計功能,并給出審計報告,反映運維管理人員對設備維護記錄。

3.由于所有的IT運營管理都是通過集中IT運營系統來完成,因此系統的健壯性尤為關鍵,系統應該采用多機構建群組的系統冗余技術,群組由多臺安裝集中IT運營系統軟件的服務器組成,各個服務器之間數據能夠自動實現同步,群中任意一臺服務器都可以對IT管理人員提供訪問的入口,保證僅當所有的服務器同時宕機,集中IT運營系統才出現不可用的情況。

4.為構建無人值守的數據中心管理,集中IT運營系統還應提供集中電源管理的功能。集中IT運營系統通過智能PDU,將未使用的插座設定為關閉狀態,當需要使用時,才遠程進行打開。另外智能PDU還有一項優越的功能,就是它能實時收集IT設備的電量信息,并配合一些外置的溫濕度傳感器,將耗電量、環境溫度和濕度信息匯總到集中IT運營系統上,并給出能耗對比分析,給出能耗的發展趨勢,以及能耗效率,回過頭來有助于我們對IT資產的持續優化。

第8篇

關鍵詞:國有資產信息化監管平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對國有資產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一直以來都是阻礙國有企業發展、困擾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一個沉重而敏感的話題。近幾年來,國資委根據其職責,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文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相繼建立了國資監管機構。至此,新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即以“國家統一所有,分別行使產權,專門機構監管,授權委托營運”為基本宗旨,按“國資委—資產經營公司或授權集團公司(產權營運機構)—國有企業”三個層次構建的管理體制已經初步成形。

省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制

目前,省級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都已經建立,并已逐步展開了各項監管職能。圖1是省國資委的工作機構設置圖。

根據省國資委目前的機構設置以及職能安排,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督管理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國有企業的清產核資工作,以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及財務狀況,完善企業基礎管理,為科學評價和規范考核企業經營績效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依據。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體系,擬訂考核標準,通過統計、稽核,對所監管企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進行監管。建立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對監管企業的負責人進行業績考核。國有企業重大事項管理,包括重大資產處置管理,企業重組管理、企業轉制管理,破產兼并管理等。

監管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報表數據處理時的問題

監管企業的國有資本清產核資、企業財務年度決算、企業財務報表的統計上報這些工作當中有大量的數據、報表要進行傳遞、匯總、統計、分析、公布。從目前的手段來看,一方面監管企業要根據這幾項工作的要求,從本企業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當中把計算機數據人工地填制到省國資委下發的各類報表當中。即便采用了一些財務快報軟件或者電子表格軟件定義的空白報表,由于缺乏與企業運行的企業管理軟件或財務軟件之間有效數據采掘、轉換接口,使得報表的填制工作主要還是人工完成。

省國資委對各監管企業上報的報表數據進行處理時,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監管企業上報的報表由于采用人工填制,因此在計算機報表當中會有許多不規范的情況存在,需要花費時間進行核對檢查。將監管企業上報的報表進行匯總、統計,即便采用一些電子表格軟件,也會耗費大量時間,并且容易產生差錯。各種上報數據經過匯總以后的各類國有資本及經營成果的信息,不能有效地在國資委各職能部門之間實現共享,各個監管工作當中所需要的大量數據、信息會出現重復上報統計、各種口徑的數據信息不一致等問題。各種需要向社會公布的國有資產數據無法快速地通過政務網站對外公布。

(二)國資委內部間的協同問題

國資委內部各部門的監管工作,在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的經營、重大事項、業績等信息的收集、處理上,尚不能有效地協同。各個職能部門出于根據自身工作的需要,如經營業績考核、財務監督、企業負責人管理等,從監管企業收集、上報、匯總各類數據和信息,各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各項監管工作沒有按照監管目標進行有效的流程設計,造成監管工作的效率較低。

(三)對國有企業的財務監控滯后

對監管企業的財務監控,是國資委落實“管資產、管人、管事”三者相結合,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工作。

向監管企業派出監事,以財務監督為核心,對企業資產運營情況、財務會計活動進行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但目前這一手段,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的實施當中,都會直接影響監督的效率。

通過對監管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材料,主要是年終的各類報表進行分析匯總,對企業年度財務決算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監督等等。這一類監督最大的特點是靜態監督、事后監督,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國資委信息化監管平臺的構建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解決省國資委在現有監管機制下如何提高監管效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基于網絡和大型數據庫技術的管理信息系統(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設計、開發、構建的模型、方法、技術,對于構建國有資產監管信息系統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省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信息化平臺的總體框架

如圖2所示,從系統的架構上看,省級國有資產監管信息化平臺的總體框架可以劃分為三層:

1.最頂層為運行在國資委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系統,這是整個平臺的主體,涵蓋了平臺的主要功能(具體的功能結構見圖3)。

2.最底層為國資委所監管企業,它既是系統的監管對象,又是系統監管功能的數據來源。目前各個集團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水平各有高低,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層次、階段也各不相同,應用的具體管理軟件更是品種繁多。這些在企業當中運轉的管理系統,是國有資產監管系統重要的數據源。透過企業的財務管理軟件,可以獲得各種會計及財務數據;通過企業的業務管理系統,可以獲得國有資產運營數據。但是目前在各個企業運行的企業管理或財務管理軟件各不相同,又缺乏統一標準的數據接口,因此要獲得這些數據,并轉換到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系統當中來使用,還需要一個功能模塊來支持,即中間層的“數據采集、挖掘、轉換系統”。

3.中間層為“數據采集、挖掘、轉換系統”,它的功能和運作如圖3。

(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平臺的功能結構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平臺的功能結構,如圖4所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平臺由兩部分構成:

1.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功能模塊。國有企業清產核資及基礎數據登記:通過對監管企業的清產核資工作,以及所屬企業基礎數據的上報,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登記管理功能,并匯總生成“國有資產基礎數據”;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管理:按照國有資產的監管“堅持政企分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在確保企業依法開展財務活動應當享受的各項財務自不受干擾的同時,通過對企業財務活動實施有效監督,規范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對國資委委派的財務總監、獨立監事所從事的財務監督工作的有益補充。國資監管部門可以依法通過該監督平臺,利用財務預警機制對企業資金運作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的監督,另外也可以獲得企業營運過程當中的財務賬目、憑證、相關資料以及監管工作所需要各種財務報表。該系統從監管企業獲取的各類會計、財務信息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信息庫”的重要部分。

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的要求,以建立企業負責人的選用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為管理目標,實現了對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國資委依據年度或任期內經審計并經審核的企業財務決算報告和經審查的經營業績數據,結合企業負責人年度或任期內監事會對其任期評價意見,對企業負責人年度或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形成企業負責人年度或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與獎懲意見。該模塊所需的財務報告及各類統計數字可從信息庫當中讀取,同時產生的企業負責人信息和經營業績、獎懲信息同時也流入“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信息庫”。

國有資產重大事項管理:它是針對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重大資產處置、企業破產兼并等國有企業重大事項進行監督管理的模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利用這一系統實現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重大事項的管理,通過對事項處理的批轉、相關文檔的存取以及重要數據的處理實現國資委內部各部門協同管理的信息化。

2.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信息庫。信息庫是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系統的數據倉庫,包括:

國有企業基礎數據及國有資產登記匯總信息,這部分信息主要通過對監管企業的清產核資以及基礎數據的上報匯總得到。國有企業會計、財務信息,這部分信息由財務監督平臺,從監管企業的管理系統當中采集轉換得到。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信息,經營業績考核系統根據企業的財務信息,對企業負責人年度或任期業績進行考核以后產生。國有資產重大事項信息,是重大事項處理過程當中處理和存儲的各種信息。

以上幾個部分的信息,共同組成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信息庫的主要部分。在各個功能模塊運轉時,可以按照“數出同源”的原則,共享使用工作過程當中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同時在這個信息庫的基礎上,系統還將提供以下兩個輔助功能:通過信息系統,將一些可以公開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的信息到國資委的政務網站,以增加國資監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通過建立與相關社會中介機構的數據接口,如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及時地提供和獲取各種國有企業財務決算審計、國有資產價值評估方面的信息。

通過在省一級國資委構建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平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切實提高國有資產監管的效率,真正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資產信息監管平臺,可以有效地對監管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實現動態地、實時地監控,解決靜態監控、事后監控方式下存在的監管效應滯后,監管乏力的問題。國資委內部各個職能部門,各項工作之間可以有效地在各監管流程上實現監管信息的共享,切實提高國資委的監管工作效率。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高效地從所監管企業的管理、財務系統當中獲取各種生產經營、財務會計數據,并通過數據轉換功能,直接進入國有資產監管信息庫。這有助于準確地掌握監管企業國有資產的實際情況,同時也極大地提高監管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國榮,黃江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制度設計和政策走向.宏觀經濟研究,2004

2.段國旭,張坤.中西方國資經營管理模式的比較與啟示.國有資產管理,2004

第9篇

1 前 言

固定資產是一個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實現技術能力必備的物質基礎。為了使固定資產在企業持續發展中得以完整,加強資產設備的使用管理,提高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必須建立高效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在制造企業中,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是一個全面的管理風格,大多片面強調投資的重要性,與競爭中的企業資源進行比較,擴展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方法管理企業中固定資產,此種方式已經與現代的管理水平相差甚遠,忽視了對固定資產加強管理而造成的缺陷,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增加企業的管理難度,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浪費資源,已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從而產生了利潤的投資和資產逐年減少等現象。基于上述背景,根據當前該企業信息化戰略的需要,立足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提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2 需求分析

就目前來說,多數從事制造型的企業所呈現出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特點,往往存在如下一些方面:

①存在數量較大且繁雜的固定資產數據,這些數據處理工作任務繁重。②大量的資產數據的處理工作基本靠手工完成,不具備信息技術的系統化處理方式。③單據之所以能夠包含復雜結構的交叉表和動態表、多維表主要是因為單據具有類別多且構造復雜的特定,并且包括了各種多變反復的資產信息,這些信息各有特點。④資產管理具備高要求的整體流程處理序列標準,比如處理后繼數據之前必須先完成前序數據的審核,若單據只完成了制單部分而沒有通過審核,這樣的單據是不可以系統使用的;若單據完成了審核部分,那么這樣的單據就可以被系統中的任何單據使用了。⑤資產管理過程中要有分級的權限控制,比如一般人員只能進行簡單管理,高權限的人員才能進行重要的資產處理工作。

3 功能性需求

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固定資產擁有價值比率高、使用地點不固定且分散、使用周期長、管理難度高等特點。系統可以向企業提供資產的轉移、租賃、停用、封存、閑置、報廢和調撥、增加和減少等相關管理功能,也能夠向企業提供各類所需的報表,完成統計和查詢等功能,從而使各單位更省時、有效地管理固定資產。

首先,對資產數據的綜合瀏覽和檢索查詢,這對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固定資產數據的添加,定期資產數據的更新,還有對陳舊剔除的資產數據進行刪除等維護工作;再次,管理固定資產數據――借與還相關信息的存儲與維護,以及資產記錄的顯示與打印工作;最后,對系統的維護管理,包括用戶的管理以及權限的配置等。與資產管理階段有關聯的用戶角色:資產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資產管理部門領導、采購部門。

4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設計

本固定資產系統采用當前流行的MVC 三層構架,持久層采用E―R模型映射工具Hibernate,中間層采用Spring,表現層采用Struts。使用MVC是為了實現將M和V的代碼分離,可以使同一個程序能夠達到不同形式的表現。再比如,一批統計數據可以擁有多種變現方式:用柱狀圖、餅圖等。C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確保M和V的同步,一旦M發生改變,V可以同步進行更新。

(1)主要功能模塊設計。基礎數據功能模塊主要實現對企業的基礎數據進行管理,主要有資產類別、部門管理、存放地點、增加方式、折舊管理、清除方式等功能。

(2)報表打印模塊。報表打印功能模塊主要實現借出打印、歸還打印、折舊打印等功能。

(3)資產管理模塊。資產管理模塊主要實現對公司的所有資產進行管理,包括了增加、變更、清理、借出、歸還、送修、修回等功能。

(4)查詢模塊。主要實現企業資產信息進行查詢,方便了用戶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5)用戶設置模塊。用戶設置模塊主要實現對管理員信息進行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刪除、查詢等功能。

5 固定資產管理模塊實現

資產管理功能模塊主要實現的是對企業中各類固定資產的信息管理,包括資產的增加、資產的變更、資產的清理、資產的借出、資產的歸還以及資產的送修等多項功能任務。經過對資產管理模塊的具體控制編碼,成功實現了該功能模塊。

(1)資產的增加。系統中的資產管理模塊綜合考慮到固定資產的附屬資產特性,還實現了增產增加的子功能,這項子功能不僅能夠對于固定資產數據信息進行添加,還能添加這項資產的附屬資產信息。具體功能點位置設置在資產管理菜單下,通過在新對應功能位置點擊進入相應管理界面后,可以方便地通過編輯友好的編輯界面完成固定資產信息新數據的增加設置。

(2)資產變更。通過在主界面固增定資產列表中變更軟件中登記的資產檔案信息。具體操作為選一個資產后,點增擊“資產變更”命令(“資產管理”菜單下)進入資產編輯界面。

(3)資產清理。在企業運營中,很多固定資產都有其消亡的過程,這樣的資產需要及時地從管理系統中進行清除,但出于備查考慮以及管理統計的需要,這類資產可以在已清除資產內容進行查詢,這與刪除資產無法查詢相比具備了一定的智能特點。

(4)資產借出。實際管理業務中,資產外借是個頻繁的業務工作,因此,實現資產借出模塊用于管理資產的借出單信息數據,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資產只能進行一項借出單的管理。具體操作是在資產管理界面下,進入資產借出界面,完成相應的資產借出單的管理維護工作。

(5)資產歸還。通過本功能銷賬用于借出的資產歸還時的資產借出注銷業務。點擊“借出歸還”命令(“資產管理”菜單下)進入界面。

(6)資產送修。在主界面資產表格中用于登記資產的維修信息。點擊“資產管理”菜單下的“資產維修”命令(首先要選擇需維修的資產),進入界面。

(7)資產修回。用于登記資產的修回信息。點擊“資產管理”菜單下的“資產修回”命令進入界面。

第10篇

目前許多企業開展的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從以下方面很好的解決了企業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存在的許多問題。將固定資產卡片整理后導入信息化管理系統,根據設定的固定資產卡片查詢方案能夠快捷方便地查詢到每一張卡片的相關信息,使得固定資產數據的查詢成為舉手之勞。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節約了大量勞動力,解決了以往手工臺賬管理、簡單數據庫管理模式落后帶來的工作量大等問題,財務人員可將更多的精力專注于固定資產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

目前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目前的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在固定資產卡片管理、信息保存、日常核算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僅實現了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職能,即側重于解決會計財務處理方式的改進和提高,從固定資產全壽命角度來看,還存在著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信息同步性差。固定資產實物相關信息的變化與固定資產賬面信息仍不能實現同步,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問題仍沒有徹底解決。在已實現的固定資產管理手段中,賬、物的管理系統各自獨立,互相分離,沒有建立賬、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造成資產實物狀態、地點等信息已發生變化了,在財務賬面無法自動聯動進行更正,需要依靠有關工作人員對相關系統進行信息維護。信息維護的及時性與正確性決定了系統基礎數據質量的可靠性,同時也影響了后續管理人員統計分析資產運營狀況的準確性。

(二)信息溝通性差。固定資產信息在企業內部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財務部門、相關業務部門和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部門分別從不同的管理角度對固定資產信息進行歸集和登記,從每一個層面、每一個角度來看,各專業部門的關注度都是合理的,但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和信息傳遞,形成了企業資產管理中現實存在的“信息孤島”。信息不集中,不溝通,不共享,不利于固定資產整體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財務部門進行實時財務監控,更不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固定資產實際情況。

(三)決策參考性差。信息化系統設計還不夠全面和系統,難以實現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事前、事中的預算控制,不利于推進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無法為企業決策提供有效參考,更不能對固定資產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升企業整體價值和效益。

提升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的建議

針對當前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企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擬定工作計劃與實施步驟,逐步解決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最終通過完善固定資產信息化系統,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實現企業資產效益最大化。

(一)確立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目標。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應該是:運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思想,推行現代化財務管理制度;并結合計算機、網絡、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以價值鏈為主線,以預算管理為核心;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高度融合、財務部門和實物管理部門信息同步;實現共享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優化,提高企業固定資產綜合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貫徹先進的資產管理理念。以完善優化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為契機,在企業內部貫徹先進的資產管理理念。從過去對固定資產的被動式管理轉為可控、在控管理;從偏重帳、卡管理,轉為注重價值管理和實物管理;從財務部門資產入賬時的“一站式”管理轉為實施真正的全面預算管理;企業整體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應當從原來的以賬務、審批和資產保障為主,轉變為建立一個以預算管理為龍頭、以資產價值為管理核心、以資產效益管理為重點、以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的、完整的,能夠有效控制資產使用和轉移過程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三)建立固定資產各管理系統間的關聯。1、擬定各系統間的對應原則與方式。企業根據自身固定資產管理需求,在財務信息系統與實物管理系統中確定對應的原則與方式。企業可根據不同的資產類別分別采用“一對一”的方式或“一對多”的方式。“一對一”的方式主要適用于滿足固定資產管理條件的資產,“一對多”的方式主要適用于某些大型設備的重要組成部件,因未達到固定資產管理標準,無法單獨進行資產管理,但從實物管理的角度來看,必須作為單獨的、重要的設備來管理的資產。2、確定各系統間聯動字段。企業在建立了對應關系之后,必須確定聯動字段,以實現系統間資產信息變動的聯動。可將資產的存放地點、狀態、編碼等涉及資產變動的重要信息作為聯動字段,且必須保證這部分字段信息的完整性與正確性。一旦聯動字段發生了變動,系統能夠自動判斷并觸發工作流,經過一定的審批流程后,自動對財務信息系統內的資產的相關信息進行聯動更新,確保固定資產賬、卡、物相符。3、明確聯動字段的審批流程。為避免實際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因資產盤虧、資產毀損等情況,利用系統間的聯動機制,擅自對財務信息系統中資產的重要字段進行修改的情況,企業必須對一些重要的資產字段(如資產價值、狀態、資產數量等字段),設置相應的審批流程。重要字段變動觸發的聯動工作流,只有在完成審批后,才能對財務信息系統中的資產信息進行更新。

(四)拓展管理系統功能。1、建立自動預警機制。在系統內針對業務流程設置預警機制,使得系統在給定的條件下,能夠自動預警和提醒資產使用保管人員、實物保管人員、財務人員做好數據提交、審核、審批、更新等資產管理工作。2、加強數據預測能力。根據企業預算管理要求,創建固定資產預算報表,對企業一定時期內的固定資產增減變化、折舊計提等方面進行預測,改變人工預測的主觀性,提高預測數據的準確性。3、完善數據網絡。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數據網,實現數據共享,使各部門、各級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都能根據授權使用同一數據庫進行查詢、操作與管理。4、提升系統數據分析能力。利用系統間存儲的海量數據,運用強大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為企業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參考。

第11篇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固定資產;企業管理

一、基于大數據背景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積極性

現代社會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具備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有利于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進行信息及數據的收集,在提高企業數據信息收集效率的同時,也促進了其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彌補了傳統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周期長、工作量大的不足,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有效聯結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與業務管理工作之間的協作性,提升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工作的效率。此外,大數據時代下的企業對投資風險的分析能夠綜合自身的環境及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環境進行充分考慮,有利于優化投資方案,控制投資成本,提升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質量。

二、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具有龐大,快速以及相關性這三個特點。龐大的數據源帶領各經濟領域進入了量化的階段,包括學術界,商界以及政府。它的關鍵所在是對未來的預見性,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存儲、分析、預測和輸送等工作。根據相關管理規則,程序記錄著數年來的資產信息,其他非資產平臺要調用資產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的需求也在上升。同樣,資產管理分析平臺也需要從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內部以及其他外部平臺引入數據信息,以便實現更好地資產管理。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主要體現在新矛盾的處理上,比如說數據的保密與共享、監督與服務、內部控制與授權管理等。企業應該資產管理平臺的開放性,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對企業內外部數據管理和控制。財政部所指定的內部控制規范作為指導內部控制的綱領性文件,為企業的內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用,企業需要基于規范所強調的原則、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實現對配置、使用和處置等環節的合理管控。從當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來看,大多數企業已經具備基本的內部控制體系,但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是宏觀層面上,企業的政策制定具有時間的期限性,為了滿足新發展新業務的需求,需要不斷注入新內容。其次,在具體的資產管理工作體系上,部分企業仍存在部門分工不明確,導致出現責權模糊、互相推諉的問題。同時,企業在微觀的數據網絡化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信息變動的滯后性、查詢過于復雜、信息運用難度大等。此外,審批流程的軟件安全、職務分工等問題也值得關注。

三、企業基于大數據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理論思路

第一,加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的建設,不斷更新管理方法,致力于系統管理制度的建設,在宏觀上對內部控制做出規范性指導性。企業應確保固定資產業務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避免受到外部處罰,以此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和信譽上的影響。同時,如果固定資產業務未經審批或越權審批,也會由于舞弊、欺詐而帶來嚴重的資產損失。因此,企業應該在固定資產的管理與評價、經營性資產的管理、儀器設備的管理以及行政辦公用房的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環節上之制定出科學的制度規定,以便促進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性。第二,企業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實踐情況的資產管理工作體系,按照相關的管理要求,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以此落實管理責任,實現賬物一致、責任到人的管理目標。如果企業在缺乏資產使用部門的嚴謹論證的情況下,隨意購買固定資產與建造決策,則會導致單位資產損失或者出現資源浪費。同時,如果企業的固定資產在使用、維護以及管理過程中違背相關規則,也會降低單位資產的使用效率。所以,使用單位要對擬申請報廢處置的資產進行充分論證,并在單位辦公會議研究通過后,以處置報告的形式交給相應的設備歸口管理部門。對于需要報廢的資產,必須經過企業資產處、財務處以及管理層領導簽批后才能進行資產處置賬務處理。此外,不合法不真實的固定資產會計處理也會引發單位資產賬目與實際支出不一致的現象,甚至導致企業資產損失。因此。企業要定期開展賬目核實,確保資產賬目和財務賬目的一致性。第三,實現固定資產的網絡化管理。在網絡化管理下,企業員工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查閱與盤點自己的資產,這樣便捷化盤點的好處在于,使用人能對名下資產進行清晰化的掌握,同時也有利于降低資產管理員的工作強度,實現資產與人員、地點、單位隨的同步更新。企業應該在資產使用人員、地點、使用單位上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形成物物有人管、人人有物管的企業管理理念,借助先進的技術和大數據理論來進行資產的管理與應用。此外在網絡信息平臺上,企業員工不僅可以查閱與盤點自己的資產,也可以查詢企業現有的整體資產分布。當企業資產變動時,各部門的管理員要對其進行詳細的登記,各部門需要對資產組織進行年度的清查盤點,并以兩年為周期聯合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處、審計處等相關部門進行資產清查,對各單位的資產管理情況評價,對各部門資產進行盤點抽查。最后,企業固定資產的網絡化管理、宏觀指導和監督機制,都離不開日常的監督,企業要充分發揮日常監督的作用,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具體方法

第一,促進資產管理程序的規范性。企業應該注重對入賬程序、報廢程序的研究,深入分析其規律性。對于職責分工、權限范圍和審批程序,應做到明確規范,科學合理地進行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同時要避免固定資產取得依據不充分不適當的情況,確保決策過程的嚴謹性與科學性。此外,對于固定資產取得、驗收、使用、維護、處置和轉移等環節,企業也應該就進行清晰嚴密的流程控制,確保會計核算、賬簿記錄和固定資產轉移的文件手續的齊全。第二,針對性的解決歷史上遺留問題。企業需要加大對由于職工擅自離崗、單位撤并等造成賬實不符的不良現象的處理力度,避免清查時反復出現這一類問題的干擾。第三,提高資產管理系統的安全性。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對修改審核已經記賬的功能權限嚴加控制,對服務器密碼要嚴加管理。首先是對財務審核人員、各級歸口管理人員、系統管理員權限變動的管理,各級變動必須做好記錄,以便后期查詢。其次,企業要定期對計算機數據進行安全備份,避免黑客攻擊造成數據損失。最后,企業需要降低升級過程中對數據失誤操作的可能性,查詢和平時管理同步用兩個服務器,盡量減少無關人員對數據庫的訪問。第四,明確職務分離。企業至少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來加強職責分離工作:固定資產處置的審批與執行分離;固定資產取得與處置業務的執行和相關會計記錄分離。對于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由于固定資產處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發生的相關費用,需要確保入賬的時效性,并保持記錄的完整性;對于大金額大批量處置的審報,需要在獲取上級部門批準后與審計財務紀委等單位協作進行。第五,基于內部控制與保密法原則,促進企業的信息共享,充分挖掘企業數據對資產管理服務的利用價值。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流管理是指人們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信息交流,由最初的面對面交談發展為多種現代化的傳遞媒介,貫穿于信息的收集、傳遞、處理、儲存、分析等全過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互聯網+”資產管理思維不斷成熟,與傳統的資產管理共同促進企業管理的發展。因此,企業應該開發一站式的工作平臺,利用手機APP的便捷性,實現企業各部門資產信息的共享,避免出現信息割裂于信息孤島,最大化利用數據信息,以促進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轉。

參考文獻:

[1]劉海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商論.2017(4).

[2]劉娜娜.淺析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代國企研究.2017(5).

第12篇

關鍵詞:條碼技術 固定資產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1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8-246-02

醫院的固定資產一般占醫院資產總額的60%以上,是醫療服務的物質基礎,是醫院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新《醫院會計制度》與《醫院財務制度》的執行,對醫院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控制提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要求。

一、當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是一種粗放型、經驗式管理模式,管理職能分散,管理方式粗放,差錯率高,弊端較多,導致醫院普遍存在固定資產管理賬、物脫節的情況。根據醫院財務制度規定,每年年底都要組織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因為缺乏統一管理,誰都不能明確知道所有資產所在的位置,也無法得知某個位置上究竟有多少資產,加大了資產清查盤點工作的難度。每次盤點醫院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特別是科室之間還經常存在調撥、借用、維修變動、科室移動等變化,導致清查過后,時隔不久,實物資產又會出現混亂。通過分析,除了醫院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外,很重要的原因還是缺乏現代化管理模式與操作性流程,固定資產缺乏統一分類、統一編碼、統一管理。

二、國有資產信息系統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運用

由于目前市場上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種類繁多,且硬件、軟件設施投資額巨大,非一般中小型醫院所能承受,所以由江蘇省財政廳與用友軟件公司聯合開發的“江蘇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在中小型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廣與運用。該系統根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要求,結合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與處置流程,設計了“基礎數據”、“資產配置”、“資產自用”、“資產處置”、“條碼管理”、“績效監督”等模塊,引入了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樹立全新的資產管理理念。通過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運用,使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更具信息化、規范化與標準化,全面提升了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變得更準確、更全面、更快捷。

1.“基礎數據”功能實現產權管理一體化。理順國有資產產權關系,實施產權管理,是保障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基礎數據”功能模塊中設立了管理組織和辦事機構,對“單位產權信息”、“資產使用部門”、“資產使用責任人”等信息進行了初始化設定,一經設定則無法隨意變更。該功能加強了固定資產全過程控制,實施產權一體化管理,真正達到提高國有資產安全增效的目的。

2.“資產配置、自用與處置”功能實現資產管理信息化。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中,“資產配置”、“資產自用”、“資產處置”等功能,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固定資產進行層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簡化流程,提高資產管理效率,同時降低管理成本。

系統中根據國標GB/T14885《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生成本單位固定資產目錄與編碼,按門類、大類、中類、小類和序,應用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目錄樹”,用于資產登記時的類別管理;從資產購置時即在資產卡片中登記“資產編號”、“資產類型”、“資產使用部門”、“資產使用人”、“存放地點”、“資產價值”等信息,建立固定資產數據庫;資產自用中“類別變更”、“價值變更”功能,實現了資產類別管理與資產價值增值的需求;資產處置過程中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將固定資產報廢報損、出售出讓、轉讓置換及劃轉捐贈等處置流程與權限進行規范設置,由于該系統的聯網功能,真正實現了財政部門與衛生主管部門和各單位之間固定資產的網絡化管理,實現了固定資產從“入口”到“出口”全過程的動態監管。

3.“條碼管理”功能實現資產管理動態化。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融編碼、印刷、識別、數據采集和處理于一體的新興技術,用條碼對資產從購入、領用、轉移、維修、盤點、退出等全程跟蹤管理,已在我國各行各業廣泛應用。

運用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使用該系統軟件中已經具備的條碼管理功能,資產信息錄入后,系統根據每件固定資產的類別、規格、型號、單價、使用科室等生成唯一條碼,再通過設計部門推薦的斑馬GK888t專用條碼打印機自動打印生成不干膠條形碼標簽,將條形碼標簽貼在資產實物上,既明顯地區分資產的使用部門,又給盤點帶來方便。由于醫院內部固定資產位置比較分散,有些大型醫療設備不便移動,因此,本系統采用移動掃描盤點機,利用掌上數據采集終端,采集資產條碼數據,能夠輕松、高效地完成資產清查工作。同時,該系統專門設計的“盤點卡管理”程序可以實現盤點數據導入、導出,盤點數據導出至條碼掃描槍,方便攜帶、可用于各部門資產清查和數據核對,實現對單位資產流向全方位的跟蹤,完善了資產動態管理。

4.“績效監督”功能實現資產管理精細化。資產管理系統中“績效監督”功能,進一步完善了定量指標體系的建設,考核指標包括“設備數量的利用”(現有設備利用率)、“設備時間的利用”(設備臺時利用率)、“設備能力的利用”(設備工作效率)、“設備技術狀況”(設備完好率)、“設備成本核算”等指標,實現了對儀器設備綜合效益的評估,有利于醫院固定資產的考核評價和精細化管理。

5.建立資產信息系統專管員制度。為了保證國有資產信息系統中數據的真實與完整,單位還應建立資產信息系統專管員制度,指定專職資產管理人員(包括固定資產信息錄入人員、審核監管人員、保管責任人等),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并賦予相應的工作權限,認真做好賬面固定資產、實物、信息系統數據的登記核對工作。

三、結束語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借助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從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現代醫院資產管理模式的轉變。通過對醫院管理模式的創新,健全管理體制,改進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以達到國有資產安全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歆農,王樹德.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中國衛生資源,2010(11)

[2] 丁艷.加強醫院會計基礎工作的做法與體會.經濟師,2012(12)

[3] 陳燕云,戴春,時莉.加強醫療衛生單位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的探討.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1(12)

[4] 李靜,郭梅芳,李玉紅,倪爽,劉唯.固定資產清查的新方法.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乐都县| 高尔夫| 景宁| 鄂尔多斯市| 永年县| 临朐县| 曲松县| 柳林县| 乌拉特中旗| 东宁县| 上蔡县| 兴安县| 株洲县| 灯塔市| 怀安县| 莫力| 达日县| 陵川县| 房产| 汽车| 吴堡县| 浦北县| 海宁市| 汤原县| 南木林县| 县级市| 东莞市| 招远市| 东宁县| 洮南市| 哈密市| 广东省| 柳河县| 汶川县| 嵊泗县| 清水河县| 顺平县| 平舆县| 静宁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