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16: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歷史與社會知識點整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一年級上學期快結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們高一歷史備課組組織了三次考試:兩次單元考和一次期中考。這三次考試前后學生提問的頻率波動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時間里,來問問題的學生寥寥無幾,但是期中考試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時很多學生很頻繁地拿書、拿練習冊來問我,甚至有學生還跟我預約,要我在其他自修時間里來班級為他們答疑解惑,學生學習、鉆研的熱情讓我動容,我也在所教的幾個班級來回奔波,忙得不亦樂乎。期中考試結束后,學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靜狀態,我坐了一節課,都沒有一個學生上來問問題。我曾戲謔他們說:“考試真是靈丹妙藥啊,一場考試就可將考前所有的問題全都解決了。”在學生會心的歡笑聲中,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學生這種考試前后問問題頻率大波動現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級歷史學習中存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
二、問題篇
1.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學習態度不端正
盡管已經進入高中,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帶著初中的心態對待高中的各門功課,認為除了語、數、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會上重理輕文風氣嚴重,很多學生抱定讀理科的心態。所以,很多學生平常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上課不用心聽,不愿意做筆記,下課后就將書和筆記扔到一邊去,等到下次上課才再拿起來。所以,平常不鉆研也就沒問題可問。
2.不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學習方法不科學
初中歷史是開卷考試,很多學生在考前的幾天熟悉知識點在課本的位置就能考個不錯的分數。因此,很多學生是帶著初中學歷史的方法來進行學習的,以為考前背一背,練習冊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視復習、消化知識并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因此也就沒有問題來討教老師。
3.不重視學科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學習效率不高
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三個被動”,即被動聽課、被動記筆記、被動寫作業,沒有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研究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所以,無法培養閱讀、分析、歸納材料以及論從史出等學科能力。沒有自己主動對知識點整理、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性訓練,就沒辦法發現學習上的問題,更談不上提出建設性問題來與老師交流。
所以,盡管考前有很多學生來找老師問了很多書本、練習冊上的問題,但期中考試成績并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數,主要是因為學生不重視平常的積累和鉆研。
針對高一年級學生在歷史科的學習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作為歷史老師,我們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礎上調整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更科學、合理地進行歷史學科的學習。
三、對策篇
1.重視開學第一課的引導
在高一年級上學期開學第一堂歷史課上,最好不要教授課本內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歷史學習的銜接工作。比如,要講講初高中歷史學習的內容、難度要求、考試形式等方面的差異,讓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習有整體全面的了解,改變輕視歷史學科的初中思維,做好適應高中歷史學習的準備。
2.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習方法的引導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既要講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愛上歷史課,更要注意滲透歷史學習方法的引導。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對同一時間段的不同歷史事件、現象進行橫向比較,對相似、相同的歷史事件、現象進行縱向比較,還可以引導學生用表格等圖示法來歸納知識點,等等。通過種種學習方法的啟發、應用,引導學生學得更深入透徹,這樣可以在深入的學習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實現對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逐步培養。例如,比較公元前3世紀左右的中國和希臘地區的政治制度。在學習第二單元的內容時,能將第一單元的知識點聯系起來,起到復習舊知識的作用。
3.重視練習的訓練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