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7:25: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別墅陽臺景觀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上海 住宅 庭院類型 庭院設計
一、緒論
對庭院一詞,《中國百科全書·園林卷》中解釋道: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圍的場地。《現代漢語詞典》則解釋為: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結合以上資料,住宅庭院應可解釋為:居住建筑周邊的空間,配置各種植物、小品的院子(圖1-1)。
住宅庭院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出現在居住空間周邊以生產為目的的果園、菜地可以被視為萌芽時期的住宅庭院。據文獻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皇家園林,如周文王的靈臺、靈沼。秦漢時期,形成了以自然山水為主體的皇家園林。而到了兩漢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私家園林得以發展,宰相、將軍相繼在長安、洛陽修建私家花園。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向自然索取的越來越多,大規模的開采、連年的戰爭,導致大量森林被砍伐,工業革命后城市大規模的建設,工業污水和廢氣的排放,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生態系統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直接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19世紀末,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奠基人奧姆斯特德提倡的城市公園運動、城市美化運動。英國學者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的設想。國際建筑協會制定的雅典,揭開了現代園林景觀的序幕,也是現代庭院景觀的開端。
如今,人們對于住宅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居住功能,更多精神層面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體現出來,生活在鋼筋叢林中的人們渴望綠色,渴望自然,許多人內心深處都渴望逃離繁雜的世俗瑣事,向往能舒解身心壓力的地方。而住宅庭院則是在生活中與人們最親近的自然空間,它為人們的生活提供著舒適、自然地綠色空間,直接影響著居住者的生活品質。因此,住宅庭院設計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居住者可以通過設計后的庭院來實現其在生活中近距離的接觸自然的愿望。它是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設計行為之一。
二、滬上住宅庭院的類型分析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在上海這個高樓林立的城市里的人們越來越開始注重生活品質,他們對綠色對自然地渴望也日益的凸顯出來。因此,越來越多的住宅庭院孕育而生,來滿足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的精神需求。結合上海新老居住建筑,其庭院類型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一)老洋房花園
上海的老式洋房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指的是獨立式的花園住宅。滬上現有的老洋房都建于解放前,這類型的住宅庭院綠化面積都很大,少則幾百上千平方,多則上萬平方,綠化面積遠遠超過住宅建筑本身的使用面積。其花園建造風格主要以西式風格為主。如白公館,丁香別墅等(圖2-1)。
(二)住宅底層庭院
住宅底層庭院的范圍比較廣,包括別墅庭院,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的一層的附屬庭院等。住宅底層庭院是室內空間的一個延生空間,它是美化室內空間,改善住宅室內空間環境的一個有效手段,為居住者提供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一個比較私密的空間,主要是提供給庭院所有者和其親朋好友使用的私人室外空間,同時也可以做為住宅建筑的室內私密空間向室外公共空間過渡的空間使用。
住宅底層庭院根據庭院類型的不同,所體現出來的空間形式也不同。比如多層或高層住宅一層庭院,這類庭院的面積一般不大,庭院三面有圍欄或者圍墻包圍,空間界限比較清晰,私密性和圍合感比較強。而別墅庭院是獨棟住宅或者聯體住宅一層的附屬花園,一般面積較大,庭院空間比較通透,甚至有些別墅花園與小區公共綠地和水體自然連接。住宅底層庭院是當今住宅庭院中存在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如上海閔行區招商雍華府別墅(圖2-2),上海金山區贊成紅樹林小區底樓庭院等(圖2-3)
(三)陽臺花園
大量的公寓住宅都設計有陽臺,而陽臺花園的尺度一般較小,一種為開放式陽臺,一種為封閉式陽臺,一般設有頂棚或半頂棚,空間比較封閉。一般多用綠色盆栽植物和藤蔓類植物為主,它們不但可以綠化、美化陽臺和室內環境,還可以起到渲染建筑物立面的效果,使整個建筑物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很可惜大部分住戶會將陽臺封閉或建造一個簡易的室內空間而放棄了原來親近自然種植綠化的功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住宅樓盤開始打造各種不同類型的陽臺庭院,以做為銷售的賣點,這也是居住建筑發展的一個發展的趨勢。由于受到空間的限制,陽臺花園相對于其他住宅庭院可供改造的空間比較少, 這更加需要我們高效合理的去設計和使用陽臺花園。(圖2-4)
(四)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指的是在建筑物頂部、露臺、天臺進行的綠化造園的一種形式,是一種新興的庭院形式。它是利用居住屋頂的面積種植花草樹木,形成庭院,是現代園林建設的形式之一。它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的美化以及城市室外空間的合理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屋頂花園是一種特殊的園林形式。它具有可使用空間大、視野開闊、光照好、人流少等特點。也可以改善屋頂眩光、美化城市景觀、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儲存雨水,并且起著幫助建筑頂部隔熱保溫的作用。但是屋頂花園也受著屋頂承重、屋頂形狀和防水等不利因素的制約,可見空中造園要比地面造園困難得多。(圖2-5、圖2-6)
三、滬上住宅庭院設計的現狀
通過對上海市多個區縣的成熟住宅小區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在所有擁有庭院的住宅中,別墅庭院的設計比率最高,其次是低層住宅庭院,而陽臺和屋頂花園的設計比率較低。
在走訪的六個別墅區113戶別墅庭院中,經過設計的庭院有94戶,占到走訪總量的83.1%。近些年建造的別墅,庭院多數由開發商在建造時就已設計施工完成,且購買別墅的業主都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對生活質量要求比較高,追求健康綠色生活,所以對庭院的重新設計布置也是非常普遍的。別墅庭院設計比率呈現的特點是市區的高于郊區,新式別墅區高于老式別墅區。但是隨著松江、奉賢、崇明等區縣新式別墅區的大量建造,這一特點正在逐步被改變。
住宅底層庭院的設計率相對別墅庭院略低。走訪的4個成熟的住宅小區中,288戶擁有庭院的底層住戶中,經過設計布置的庭院只有156戶,占到總量的54.1%。由于底層庭院面積一般較小,多在10-30平方,故大多數的業主只是把庭院地面做了一定的修整,主要以地磚和水泥為主,再配以一些低矮灌木類植物及盆栽做為綠化修飾。
四、滬上住宅庭院設計的組成元素
(一)住宅庭院的空間劃分
住宅庭院是居住者日常活動最為頻繁的室外空間之一,它的空間設計必須滿足使用者的各種需求。如何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利用有限的空間,合理造園以滿足使用者物質及精神上的需求,成為設計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住宅庭院空間根據使用者的使用性質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動態空間和靜態空間。動態空間主要為使用者提供活動、散步、游戲的場所,這就需要這個場所平坦開闊,沒有障礙物,陽光充沛。而靜態空間則是提供使用者交談、品茶、看書的休息場所,這個空間就動態區域而言就顯得比較封閉、安靜,可設置桌椅,遮陽設施和戶外燈具,在設計上應顯得隨意輕松。而對滬上多數擁有住宅庭院
(二)住宅庭院的植物選用
植物是造園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正是因為有了各種植物的生長,才使我們的住宅庭院猶如大自然的懷抱,處處散發著自然地氣息。進行庭院植物配置,必須熟練掌握植物生長學和生物學特性,運用美學原理,根據不同的環境、功能等要求綜合考慮。由于上海住宅庭院面積較小,在植物選用時,應以綠色植物為主,首先考慮灌木和地被植物,其次需考慮以下三點原則:一、正確選擇植物品種。植物選擇時應優先考慮本地植物,而引種成功的外地優良植物作為輔助。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培條件基本適應.可以保證植物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長。二、符合庭院的性質和使用功能。根據使用者的需要和庭院設計風格,合理的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植物種類,從而達到風格統一的目的。三、滿足庭院審美功能的要求。利用植物進行園林創作是我國古典園林中的經典造園手法。我們不僅要使庭院月月有花,季季有景,讓住宅庭院一年四季都有植物景觀可供觀賞,還要巧妙的利用植物的寓意作用,巧妙的表達庭院主人的思想和意境,增加庭院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底蘊。
(三)住宅庭院的小品設計
小品是住宅庭院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住宅庭院通常圍合感比較強,所以庭院中的座椅,圍欄,花臺和照明燈等都是構成庭院的元素之一。而使得這些元素在整個庭院中的整體和諧和風格統一,就是住宅庭院小品設計的基本原則。
(四)鋪地設計
地面的材質有著不同的類型和用途,它也是庭院組成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住宅庭院的鋪地材質通常使用混凝土、石材和木材做為首選材料。
混凝土做為一種大量使用的現代裝飾材料,以著造價低廉、強度高和施工簡便等特點受到人們的青睞。混凝土在施工中也可通過人工方式,使其露出碎石紋理或鵝軟石,以達到美觀效果。石材在庭院中主要以碎石拼花的形式出現,即打破混凝土色澤單一的不足,又可以合理使用石材加工中剩余的邊角料、廢料。木材源于大自然,可以很好的把庭院和自然環境相聯系,但必須注意的是,所使用的木材必須考慮防腐處理,這是因為長期處于室外的木材經過風吹雨打很容易腐爛,做好防腐措施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五、滬上住宅庭院的設計原則
(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住宅庭院不同于城市景觀設計和城市綠地設計。它沒有開闊的場地、沒有大規模的投資,它只是人們改善居住環境、休閑娛樂的場所。住宅庭院可以視作為綠色生活的延生,所以綠色環保和經濟性是住宅庭院設計原則之一。在植物選用上,盡量選擇適合上海生長、易于維護的本土物種,減少植物日常維護費用。充分利用植物固水、可調節溫度和遮擋陽光等特性,改善庭院環境。也可利用小品收集雨水,用于植物灌溉等。
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應該最大限度的使用自然元素,創造出最舒適、最節能環保的住宅庭院。充分合理的利用陽光、雨露和植物特性等要素,是生態環保,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理念重要的表現。
(二)符合使用者的各種活動需求
住宅庭院設計必須滿足使用者的活動需求,既包括合適的適用尺度,也包括各個家庭成員不同的使用要求。住宅庭院承擔著家庭聚會、安靜休息、花草種植、品茶看書等功能。由于空間的制約,住宅庭院對植物造景的要求不是很高,而對功能空間分配和空間使用的尺度卻有著很高的要求。住宅庭院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所有生活在這個居住空間里的使用者,所以住宅庭院的設計風格、栽培植物的種類以及庭院空間使用分配,需要根據使用者家庭成員的組成結構以及興趣愛好來決定。
(三)藝術性與功能性的結合
住宅庭院空間不同于城市綠地和城市景觀。住宅庭院空間不大,投資小,又因受著場地大小、使用要求和主人喜好等影響,所以呈現出來的住宅庭院風格也各不一樣。住宅庭院既要滿足使用者的各種活動需求,也要創造出舒適宜人的綠色環境。在住宅庭院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通過借鑒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經典造園手法,實現借景,障景和透景等景觀變化,使受到空間限制的住宅庭院里充滿虛實景色的交替,可以讓住宅庭院的藝術性和功能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四)安全性
安全性是住宅庭院設計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上海是一個沿海城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天雨水、臺風較多。在造園時必須充分考慮雨水和臺風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比如地面打滑、庭院內用電設施漏電、大風中庭院設施帶來的安全隱患等。
高空造園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視的,甚至重視程度需要超過地面庭院。陽臺花園和屋頂花園通常距離地面較高,建筑物頂部的承重和空間界面圍合都需要得以很好的加強。這個安全性主要有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性和使用者在使用時的安全性所組成。所以造園時,既要考慮到建筑物本身的承載能力,盡量使用輕質材料和草本植物,也要考慮空中花園的界面圍合,也就是護欄,欄桿和圍墻等,防止人員或者物品不慎墜落,造成人生傷害。
結語
上海的住宅庭院的面積都不大,要使這個小庭園具有以上提到的各項功能,就必須在設計上多費心思,優良的設計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容納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設施,同時又能延伸視覺空間。庭園設計可以通過植物與設施間不同的組合與布置打造整體和諧的環境氛圍,令人感覺舒適。經過精心設計,細致養護,小巧精致的住宅庭院將充滿生機,為改善城市居住環境,發展園林綠化城市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駱中釗,楊鑫.住宅庭院景觀設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姚素梅.上海近代獨立式住宅花園研究(1840-1949).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2009.
[3]張健,羅珊珊.上海里弄住宅中的幾類形態分析及其對現代住宅的啟示.湖北:華中建筑,2007.
[4]陳莉.庭院的景觀設計.上海:上海浦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園林所,2006.
[5]趙立兵,高靜.淺議庭院空間設計.山西:山西建筑,2006.
這就是胡賓對于樓盤品質和人生價值的詮釋。在他看來,人世間任何高檔的樓盤都是可以用價值加以衡量,惟獨品質和人生,那是很難用金錢的標桿加以衡量的。
也正惟如此,他及他的集團所打造的每一個經典樓盤,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棲身場所,而成為一件足以傳世的藝術珍品。
胡賓頗為自豪地說,基于以上的理念,我們中州人始終給顧客提供的是溫暖的寓所和真切的人文關懷,我們既致力于塑造極致的建筑之美,更倡導一種健康舒適的藝術生活方式。
汾湖上海半島?江南名邸古今融合風生水起
“全國人居經典樓盤”獎
汾湖上海半島?江南名邸,是中州集團打造的一個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別墅經典。該樓盤位于江蘇省吳江市汾湖開發區內,與周莊古鎮僅一湖之隔,這里是江南水鄉的門戶,朱家角與古鎮周莊隔湖相望,“山水深處、園林府邸”是莊園的定位。“以水為帶、以水為魂”,以“回龍之水”規劃區內水網,使得所有別墅均成為臨水建筑。該社區在地面上見不到現代化設施,使您仿佛進入古時代的生活意境,但卻能完全滿足現代人居住超奢侈高科技的生活需求。該項目設計方案獲“全國人居經典樓盤”獎。
虹橋中園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
2006年“國際花園社區獎”
被業界譽為“引領上海住宅創新發展的第四個里程碑”的虹橋中園位于上海西郊雍容華貴的高級住宅區,這里環境幽雅、文化濃郁,向來是上海精英人物和外籍人士的首選之地。
漫步在虹橋中園水岸景觀步行道上,近看水波蕩漾,一河之隔的上海動物園的美景盡收眼底。小區內的疊泉、蓮池、荷塘等雖經過獨具匠心的布置但卻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水景與周邊已經鋪設的平臺、棧道、木橋相映成趣。在自然景觀掩映之中,一個新古典主義經典建筑藝術風格的樓盤展現在眼前。它的建筑立面呈歐洲經典的王殿式設計,底座用深色的花崗巖修砌,穩固且又堅實,墻面用素雅的深黃色石磚鋪設,輔以光滑的白色羅馬半柱和開放式懸空陽臺,由英式的閣樓斜面搭起的平臺屋頂和突出的樓閣天窗,輔以精雕細刻的白玉轉欄。為了廣覽西郊美景,在房型上運用了大視野、廣角鏡式的弧形設計,大陽臺寬度達2米,且在轉角處設計了270度的弧形轉角陽臺,立臥則按照歐洲的宮廷設計,采用180度的弧形大玻璃觀景窗,在這里,上海動物園的層疊美景盡收眼底。
頗具匠心的建筑設計大師是這樣描述的:虹橋中園的內部景觀環境,強調精致和綠化的立體性,圍繞建筑的硬質空間、綠化園藝和流水,進行景觀布局,讓綠色和景觀從上到下布滿整個小區。
天才的建筑大師們,遵循自然勝于人工的自然主義理念,將水、石、林、亭、路,還有陽光、燈光和星光等多種天上、人間的不同元素糅合在了一起,達到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在淡淡的新古典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氛圍中,給人以返璞歸真和經典建筑的視覺藝術享受。
淀山湖上海島莊園完美演繹中西合璧
2004“中國十大品牌別墅”
2005年度中國地產十大風尚名盤
2006年“全國人居經典樓盤”
2008年“聯合國人居署迪拜國際最佳范例(中國)推動獎”。
淀山湖位于上海青浦區和蘇州昆山境內。此湖煙波浩渺,湖水面積為62平方公里,每到落日時分,唐朝著名詩人王勃筆下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經典再現,令人流連忘返。
2003年3月,胡賓對淀山湖周邊地區進行考察,那時候這里還只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野草和大片的蘆葦灘。在考察中,胡賓了解到,這塊地塊按蘇州市規定50米以外可以建房,這個信息猶如一朵小小的火花擦燃了他的思維之光,他意識到這兒是改建游艇別墅莊園最為理想的一塊地方。
關 鍵 詞: 景觀;空間構成;視角;舒適愉悅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的要求,不再僅僅只為滿足于住,而更多追求舒適化。而別墅區樓盤擁有較為突出的環境優勢,并多位于市郊或近郊區,使之成為人們躲避高密度城市區的一處避風港。但如何更好地發揮別墅的環境優勢,并更好的融合其使用功能,使居住者在其中既能品味世外桃源感覺,又能舒適便利地居住其中呢?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要點進行關注及探討——
1 室外公共園林外部景觀優勢發揮及院落的作用
1.1 室外園林景觀的優勢利用
別墅區的室外園林可以歸納為主景區園林及組團院落園林兩個部分。主景區園林往往利用別墅區當地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并成為貫穿整個別墅區的一個主線。如圖所示:
它以當地原有大小水面為依托,保留原有地形特點,形成多個以水面聯系的居住組團。此時,室外的主水景不僅是最重要的景觀表現,同時也是空間構成和劃分的重要手段。
1.2 組團院落園林的鄰里關系布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購買別墅的客戶群如今更加愿意與鄰居共同交流、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因此當他們買一棟別墅更傾向于考慮在一個溫暖的、親情的鄰居氛圍進行交往。這是別墅市場最近的發展趨勢,所以應該有全新的組織空間形式滿足他們的要求。室外公共園林此時正可以利用其共通同用的特點,彌補別墅區私家獨院在鄰里關系較為薄弱的缺憾。因此我們也應該在設計中有意識地采取不同的鄰里空間模式,特別注重小群體的營造。
要制造鄰里關系就應有靈活的規劃布局,傳統的平行鄰里關系顯得比較獨立。而當獨立的房子圍合起一個共用空間后,情況就改觀了,只要處理好視角和透視關系,就會感覺鄰里更親近。下面就是一個典范例子:
該圖的景觀風格為傳統的西班牙式,然而在室外公共空間的營造上卻獨具匠心,巧妙地利用獨棟別墅的圍合形成和諧的鄰里溝通空間。
2 私家花園的私密性及如何更好地營造內部景觀
2.1 私家花園半私密空間的發揮與利用
在環境行為學的研究中表明,人更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間逗留,這樣可以增強對既有公共空間的參與及體驗感,好的過渡空間(如露臺、陽臺、建筑入口處等)設計能夠極大地提高空間的可利用性與靈活性。往往過渡空間越充分,越有余地,居家的私密性就越強,越少外界干擾,也就越能體現其居住價值。
2.2 私家花園私密效果表達形式
私家花園的整體私密圍蔽效果可以使用圍墻、欄桿、綠籬等多種形式。但這三種形式都應充分考慮景觀視線的引導性,前院面對別墅區道路,圍墻欄桿或綠籬就應相對高或較為圍蔽。而如果是景觀視線較好(如后院可以望到主水景)就應積極通透視線,使用戶能夠最大限度的享受室外景觀帶來的視覺效果。
2.2.1視線的分割
用墻體、綠籬和攀緣植物分割當分割體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時,空間還是連續的,人坐著也能向外觀賞,沒有封閉感,但空間是隔開了。當分割體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時,視線受阻,出現封閉感。隨著高度的增加,封閉感增強。
2.2.2 地面高差和鋪裝的變化
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改變地面高差來分割空間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時,地面鋪以質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為顯著。硬質鋪地磚同草皮形成質感的對比,綠地底界面高差的變化增加了深度感。
2.2.3 舒適宜人的庭院空間分割
庭院空間的分割要滿足居民在其中活動時的感受和需求。當人處于靜止狀態時,空間中封閉部分給人以隱蔽、寧靜、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開敞部分能增加人們交往的生活氣息。當人在流動時,分割的空間可起到抑制視線的作用。通過空間分割可創造人所需的空間尺度,豐富視覺景觀,形成遠、中、近多層次的空間深度,獲得園中園、景中景的效果。水面、樹叢、花架、小品等多種分割方式若處理得當,可將有限的距離拉大,起到拓寬空間的作用。
3 別墅景觀的局部細節處理
3.1 停車位
作為私家使用的停車位一般需要3mX6m的面寬,倘若考慮室外停車,此時停車位便占據了別墅原本珍貴的室外空間,使得原本可以作為一個花園布置的空間只能作為一個硬制鋪地或者植草磚鋪地,大大降低室外空間質量。為了保證每戶都有花園,有些別墅區樓盤的做法是做室外集中停車,雖然保證了每戶都有一定的室外私家領域,但是這種車位布置方式也不難看出設計者的無奈。
另一種做法式做入戶式車庫,并且利用車庫外和車道之間的室外空間做臨時停車,室外空間則布置做私家花園。但是這種入戶方式造成了每棟別墅都有相應的入戶車道,增加了交通面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景觀營造。
3.2 可視對講、信報箱等設置
為了別墅住戶能更方便的與來訪客人及接收信件等,往往需要在別墅入戶庭院范圍內設置可視對講及信報箱等裝置。此時,可以將其納入別墅景觀的一部分,使其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同時具有一定的美化效果。如圖下中所示的幾種處理方式——隱藏式處理及單獨設置等。
3.3 功能性區域及小景點的設置
別墅功能景點往往有幾種內容:兒童活動場所、室外運動場地及老人休閑活動場所。常可布置花架、亭廊、桌凳、花壇、水池、鋪裝地坪等,這些內容都可以同時與園林景觀緊密結合,如健身步道可借助于在鵝卵石上行走,產達到腳底穴位按摩的效果。局部點綴特色雕塑小品并結合水池、花壇布置,能起到畫龍點睛、點題的作用。
4 植物在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4.1私人庭院用地
私家庭院內的植物作為往往能夠要求少而精:喬木選型多要求具有良好的識別性,使之成為戶與戶之前區分的一個特色元素,同時更好地發揮分隔與豐富空間的作用。別墅植物配置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草坪,是區別于其他住宅產品的一個重要綠化特征。在私家花園中常常需要留出較大片的草皮,以營造出閑適、開闊的視覺效果。地被草坪覆蓋率往往達85%以上,而喬木與花灌木的比例則為3∶1。
4.2.住宅分割帶
如今用圍墻把整個庭院封閉起來的做法已越來越少。更多的開發商選擇通過綠籬、灌木來區分每戶私人用地之間界限。反映人們開放、外向的心理和社會的進步。如果以綠化作為私家庭院分隔,需要考慮植物無毒、不要帶刺、葉形美觀、有比較整齊的外型,同時價格不要太昂貴,因數量不少。如垂葉榕、扶桑、紅絨球等。如右圖,通過有層次的植物搭配,不僅巧妙地劃分了庭院空間,同時是入口顯得更為開闊。
4.3 行道樹
行道樹的種植需注意以下幾點:
①樹種:通過干道式組團劃分選擇樹種。這樣可以形成組團之間不同的景觀、意境,識別性更強。并可合理搭配其他小喬、灌木等層次,構成多樣性樹種特色。
②定位:避開地下管線,也避開天線和路燈。最好是樹冠的下面在路燈之上,樹干的中心離開管線l米以上。同時要考慮讓開別墅住宅入口道路地坪。
③靠近別墅建筑的地方,尤其是建筑在北面的,行道樹要讓開建筑的門口,窗口。行道樹處在兩幢建筑之間,讓建筑的角隅有背景襯托,也不影響建筑采光、通風和視線,是很理想的地位。
4.4 別墅周邊的綠地
在別墅周邊的綠地上可以種植一些結構緊密的樹叢,進行樹叢隔離帶的配置,可以在有限的空間上擁有更多綠量,還可以在享受綠色美景的同時擁有獨立的空間。在別墅庭院與道路之間的隔離帶,應運用高大喬木、濃密灌木、良好的地被和攀援植物形成立體層次綠帶,從而將私人庭院與道路完全隔離開來,行人與住戶互不干擾。如右圖,便是很有立體層次的別墅植物配置景觀。
5 結語
當前在房地產發展日趨成熟的階段,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是如何將別墅景觀中的獨有稀缺資源最優化利用、讓別墅更快走上人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別墅的景觀設計也不再用數量的堆砌來體現其豪華,而是在吸收先進理念的基礎上,在景觀的各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從而提升別墅產品附加值,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最佳私人居住空間。而作為一個設計人員,也要從最基本的問題——人的需求出發,細致考慮各個影響要素,而不單只是文本中的一句口號,從而創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別墅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香港科訊國際出版有限公司.《頂級別墅》.湖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許聞聞.《花園別墅景觀規劃》.湖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黃墩巖.《世界庭園藝術》 臺灣:瑞昇文化圖書事業有限公司
蘇雪痕.《植物造景》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一、居住小區的定義
居住小區指限定于某一特定地域,目的是達到人類生存、繁衍而集中進行建造的住宅樓房,兼配備有大型或小型生產生活用品交流場所、知識傳承、休閑、環境優美、非私用和公共設施等構造而成的居民生活區,我們習慣將之稱為小區。居住小區在城市改造中的意義是指被城市段落或城市段落和自然界線切割而成的,可以形成相當范圍的,同時避開城市交通街區不被穿梭的完好地理區域,區內配備一整套符合居民平日生產生存所需的根本公共服務設備和組織。
二、居住小區中的生態景觀元素的構成
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現如今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城市居民告別了過去一門一戶的獨立院落,紛紛搬入現代化的居民樓。雖然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但對于生活在與過去相比,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現代的居民,對生活環境愈加關注。利用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結合時展的要求、人民生活的需求,為每個居民小區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現代造福社會改造者的目標之一。
綠化在生態基層設計有著獨特地位,相當于蓋房子時的地基。居住區開始實行綠化方案是由西方經濟發達地區傳入。到現在為止,居民區域的景觀環保綠化存在幾種形式:
(一)利用植物本身的外部形象和其生長的特性,以及其為周圍環境營造的各種氛圍,為我們所居住的小區提供美好的環境。例如,將顏色鮮艷的花朵合理布置在小區花壇中或街道兩側,為小區居民平時的生產生活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
(二)利用空間想象能力,拒絕以往單調的平面擺放方式,采取現代化的技術和人豐富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將水平與豎直相結合,按綠化方位不同,結合房屋建造特點,可分為圍墻、陽臺、屋頂、懸掛、攀爬等綠化方式。
(三)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要秉承可持續發展利用的生態發展觀,同時也應適當兼顧創造的藝術性,適當尋求構圖、顏色、對比、質感,形成科學的景觀,與此同時,關注綠化平時的保修與保養,并隨著時展、文化發展不斷在已有基礎上作出適當的變更,以滿足人審美的要求。
縱橫交錯的道路不僅只是聯系小區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的橋梁,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區的景觀欣賞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很多人看來,道路僅僅只有疏導與導向、區分與隔斷的作用,但實際上,道路也有許多功用。以用途區別,居住區道路經常有供車行駛和住宅之間人行道路的分別;以使用材質區別,道路還能分為混凝土路、石子路、瀝青路等。居住區道路形式特別是住宅間人行路,通常和路面、路邊景、周圍植物、服務設施等,構成居民小區最基本的風景線。所以,在建造道路時,我們必需全面做好對道路的橫平豎直、長寬高分配、材料質地等的策劃,來實現道路美化的目的。
廣場鋪地的存在是為了給小區居民提供可形成聚集性、休閑型的集中場地,方便小區居民溝通交流、休閑娛樂。在對其進行建造時,利用其地面水平面的落差、料子、色彩、紋路、花紋的不一致發明極具吸引力的道路和小區景色。
水不僅是人在從事生產生活活動時必不可少、賴以生存的自然產物,它在改善或創造居住小區環境時,同樣占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節約用水不僅體現在人們平時的生產生活活動中,在小區建設時,建造者們也遵循這一生態原則,加強對水資源的運用,爭取使用最少的水資源達到最美的水色景觀。為實現人們對水的實際需要,到現在有很多新建立的居住都加強了水景的實際使用,出現了不少的親水型小區。水聯接著人類與自然,水景甚至為景觀藝術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種型態,它讓小區內部有了靈氣,讓小區和居民沒有距離,所以它慢慢在小區實體建造中成為不可取代的物質實體。
三、深圳蘭喬圣菲小區景觀生態設計案例
深圳萬科蘭喬圣菲小區在建造之初,采用總分的方式,先從小區建筑物設計整體考慮出發,后將生態、休閑、居住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只把建造小區環境作為建設后期的不重要、可被忽視的工作。
萬科蘭喬圣菲別墅在深圳寶安區域處于中心地位,同時也是深圳西岸數量稀少的純粹以別墅為主要建筑的區域,僅有百余數,多數是單獨一棟或者雙拼接別墅類型。
擺脫人工建造的非自然性,將自然氣息體現在建筑群中,用來自國外的歐式風格打造中國現代建筑物。既繼承了中國建筑的優良傳統,又吸納了國外建筑風格的精髓之處,在低調中隨意。萬科蘭喬圣菲使用原生態建筑材料,努力實現“同中有異,異中出新”的豐富而韻律的住宅造型。將建筑物的平面與立體設計相結合,在完全尊重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運用交錯組合的方式,打造立體的動感效果,組合出多層分明的優美環境和使用空間,使靜態的建筑也能揮灑生命的浮沉、悅人的旋律。
蘭喬圣菲小區在設計之初要求規劃由多專業綜合設計,景 觀、道路、建筑三系統交織在一起,強調交叉綜合規劃設計,力求使蘭喬圣菲小區成為功能齊全合理、空間層次豐富、居住環境舒適愉悅、服務設施完備、交通便利快捷、獨具身后文化內涵、享有特色高質品味的以生態為中心的休閑區域。
除了小區建筑物占地和道路及其他配件占地外,其余一切用地均被用于種植植物,綠地都被利用和保護。小區北部利用其特有的河道進行防護林建造和游憩步行帶,南路堆土建土墻并栽上有益樹木。
小區的中心廣場也進行了生態處理,中心廣場噴泉、吐水等水景觀設計為了防止水質惡化,使用了循環水泵技術。但是由于經費等問題這類水景觀的使用率不高,閑置時大大降低了水景觀的美觀程度,水質的問題也會變得嚴重。所以在小區的水景觀設計中,因綜合考慮因需定期更新水質而到來的成本和資金耗費問題,盡量避免對死水的使用。
通常別墅區車過多,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并因此影響到居民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爭吵。蘭喬圣菲小區為改善以上情況,采用徹底的人車分流方式,在小區入口處建立停車場或預留停車位,盡量避免行車進入小區內部,打擾居民生活。沒有了汽車噪音和汽車尾氣的影響,小區內的老人和孩子也可以得到更優質的生活品質。
四、總結
關鍵詞:規劃 ,建筑設計
Abstract: The Zhongshan ocean city area residential A12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discus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district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feature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B4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項目概況
中山遠洋城A12區住宅小區位于中山市繁榮的中心城東區,北臨興文路,南為城市外環線,東側為長江路。中山遠洋城共開發17個地塊,A12區為17個地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塊處于中山市的高尚片區,北與建設中的博覽中心隔街相望,更可遠眺紫馬嶺公園,西側為規劃中的金字山公園,環境資源非常優越。在充分考慮為城市積極多樣化的商業、文化及社會服務以及為社區創造相對集中的文化交流、生活服務,同時亦為小區形成文化及社會服務中心。
A12區用地面積為123435.64 m2,中間被一條市政規劃路分成南北兩個地塊,現狀場地為坡地,最陡處高差約為20m。總建筑面積347931.87m2,綠化率達41.88%,容積率為2.13,居住戶數為1716戶,其中小于90 m2建筑面積有304戶,每戶90~120 m2建筑面積有233戶,每戶120~140 m2建筑面積有406戶,每戶在>140 m2以上的有773戶,合計共需停車位數量為2165輛車,故小區固應套設施的需要建造三個大型地下車庫為解決交通車位問題,地下車庫總面積為89328.37m2. 中山遠洋城A12區住宅小區是一個設施完善,交通方便的新型綜合小區。
2.總平面規劃設計
中山遠洋城A12區住宅小區在理念設計上注重建筑的空間感及視線開闊。針對現時許多開發商一味地追求高容積率,將開發區以最大限度地爭取建筑布置以達到賣樓多的目的,來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但卻忽略了建筑規劃原本的實際用意。建筑規劃應該注重均衡化比例,住宅、辦公樓與商鋪之間應適量有機結合,而不是密集地相合并,這對于整個小區的空間感及視線開闊感有十分大的影響。綜合對地塊的性狀分析,本方案將穿越小區的市政路設計為未來的商業休閑街,道路兩邊商業街互相呼應,成為積聚人氣,休閑購物的場所;商業街西側設置了連通天橋,天橋北端住宅底層架空,使南北兩個地塊花園相通。南地塊內保留山體綠地作為小區的中心公園,并且把高層區和低層區分開,使得幢與幢之間的樓距加寬,視線更加開闊,北地塊布置了水體景觀,形成山與水的對話,成就一個山水園林居住區的規劃設想。
A12區根據現場的地形,從規劃空間,景觀設計,土方平衡等各個角度綜合考慮,將地塊按臺地設計,同時利用地形高差設計開敞式半地下生態車庫。高層住宅布置于地塊的北側及東側,低層住宅布置于地勢高差較大的西南側,結合地勢條件進行布局,結合周邊優勢資源;體現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規劃布局強調視線、日照、通風,并講究建筑的序列與肌理,在有限的用地上創造典雅的社區與建筑形象。
3.建筑設計
3.1建筑形態
A12地塊建筑形式包括:幼兒園、雙拼別墅、聯排別墅、13至31層高層住宅以及局部底商等配套設施,用地西北側為在建的A11地塊高層住宅區。A12區地勢中心處高、南北低,東高西低,利用場地高差在中間市政規劃路兩側設有二層商業廣場。幼兒園設于北地塊最西側,北地塊步行主入口結合商業廣場設于商業樓的中心處,底部有自動扶梯將住戶送到花園內,機動車主要出入口設于幼兒園和商業樓之間。A12區南地塊沿中間規劃路設了兩個出入口,其中西側出入口和A11區住戶共用,低層住宅區設了獨立的門禁系統,高層區和低層區分開管理。南地塊按臺地設計,各臺地之間有緩坡及臺階相連,增加人在小區花園里行走時的趣味性。
沿長江路一側為40米控高區,主要布置13層高層住宅,沿中心規劃路兩側主要布置了29至31層高層住宅,地塊南側主要布置了2至3層的低層住宅。
地下部分:在高層住宅的地下設計了的兩層地下室,結合地形高差,上層地下室主要為半開敞的車庫,下層地下室主要為平戰結合的人防車庫;雙拼別墅每套住宅內有自己的獨立車庫,聯排別墅地下設計了滿鋪的半地下生態停車庫。
3.2消防及交通
本項目沿中心規劃路兩側有部分地面停車位供商業使用,住宅主要為地下停車。車輛進入小區后,沿道路可直接進入車庫,高層組團僅有消防車及救護車在緊急情況下才能進入組團內部,確保了人員在組團花園活動的安全,并為住戶提供了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住戶停車后均可通過地庫電梯直接入戶,高層沿住宅四周設有環行消防通道或盡端式回車場,消防登高面車道坡度小于2%,通消防車的道路坡度均小于7%;低層區有組團級車道穿過,并根據消防要求設置消火栓。消防控制室位于南地塊西側物業管理用房首層內。
3.3豎向
A12區地勢中心處高、南北低,東高西低,根據地勢的高差關系,北地塊設計成一個大平臺,南地塊自北向南層層疊落形成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臺地建筑,同時利用地形高差設計為開敞式半地下生態車庫,減少了土方開挖量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地形特征和生態環境,不同標高的場地豐富了小區的豎向景觀。
3.4戶型設計
住宅類型有高層住宅、聯排別墅及雙拼別墅,所有戶型以南向為主朝向,南北通透。
高層戶型主要分為七類,其中A型住宅為一梯二戶,其它高層住宅均為一梯三戶或者一梯四戶, 120以上戶型均帶入戶花園,部分住宅頂層為復式戶型。每套住宅隨面積不同設有一間、二間、三間套房,小套房設有臥室、衛生間,大套房設有書房、臥室、衣帽間、衛生間,為不同客戶提供了多種選擇性;動靜分區,流線合理;各功能、空間尺度宜人,大戶型,空間舒適,小戶型,靈活實用;臥室區域與公共活動分區明確,互不干擾,大進深陽臺方便實用,戶內花園及大開間的客廳、主臥提升了居住品質。
聯排別墅力求在有限的開間及進深中,營造豐富別致而富有情趣的空間,通過內庭院的形式將中部最不利的區域演變為綠色花園。在有效改善室內采光通風等居住條件的同時,亦令空間形態得以產生質的提升,變無趣為有趣,變無味為品味。
雙拼別墅以平面中部樓梯間為核心將各層空間有序地串連在一起,為家庭廳及各類情趣空間的點綴,令整座住宅充滿了靈動,每戶設有獨立的車庫,270度花園圍繞,贈送地下多功能室。
3.5立面設計
立面采用新古典風格,在傳統的“三段式”基本形式上,增加凸窗、挑陽臺、百頁等現代建筑手法,使建筑既能體現經典的高尚住宅理念,又注入了時尚的元素。深咖啡色紫砂磚和淺咖啡色的文化石、白色粗紋的涂料、木色的花架以及深灰色的窗框、百頁等不同色彩、材質的材料搭配,形成強烈對比,建筑群體透出濃郁的人文色彩,體現了現代建筑風格。中間市政規劃路兩側為商業街,沿街布置柱廊、屋頂花架等設計,增加了商業建筑的休閑特性。
關鍵詞:別墅;生活品質;自然;室內外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同樣是一個充滿各種物質財富欲望的時代,總而言之,實際是一個充滿個性極其欲望的時代。當今世界環境污染,霧霾的加重,都使人們越發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和對大自然的渴求,別墅空間設計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自然環境承載的別墅的設計,“天然雕琢”的名言很是讓人回味無窮,大自然的陽光,大自然的土壤,大自然的植物,大自然的天空,大自然的空氣。我們應該把這個最美好、最靚麗的東西去在設計中表現。引進自然環境是設計別墅的首選要素。任何的裝飾,室內軟裝,室內使用的主材,家具,都必須讓位大自然,滿足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求。我認為就算在使用環保材料上,在空間設計上都要尋求并尊重自然環保的大自然概念,原生態空間對人類的健康也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多么豪華,多么美麗的裝飾在大自然的對比之下是多么的蒼白無力。所以在此我想說在別墅新概念上多一些自然的語言,是人類的一大進步和推動力。
奢侈類人群,他們有一個共性,生活品質要高,說白了,就是特別講究,講究生活上的健康,養生與安全,講究生活氣場,我覺得人的氣場與生活狀態和生活環境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這也影響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場合情調。人們自生來多多少少都會有一種共性,就是虛榮心,他們對生活的追求,除了大眾的追捧與愛慕外,還有他們的富有特征。因此在別墅空間設計意識上,他們渴望空間按著自己所期望的所表現的一種真實而美好的空間。盡管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生活環境的不同,導致想法與觀念不同,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開拓精神空間,提高生活品質,改變生活情趣,提高品味。用智慧改變生活,又用生活滋養思想,使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有壓力,不再委曲求全,因而創造一種浪漫、休閑、輕松、優雅的生活空間。設計生活空間不僅要滿足人們的最基本生活需求,還要盡可能提高生活品質,這樣能讓事業更加前進,人緣更加V泛,氣場更加強大。因此在設計空間的時候,要考慮人們的工作習慣和生活習慣。至于如何去分割空間,我認為是純技術層面的常識。
結合時代背景任何事物的發展當隨時展,別墅設計也是一樣,我們必須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當前時代審美發的藝術發展道路。設計是需要人們不斷創新,不斷突發奇想的過程,是精神創造的產物。做好設計傳承,對別墅設計進行更深層的挖掘。
現在城市的很多樓盤為了利益,偷工減料,不考慮人們的生活習慣,而制造出的很多不符合常規的樓盤。比如現在最關注的風水問題,很多臥室或者客廳直接對著入戶門,風貫穿了整個房間,造成了所謂的‘灌堂風’。樓上與樓下樓梯留的口的大小;主衛,次衛的大小分配;墻體水平程度;露臺,陽臺的位置;各個房間窗戶;室外植被,排水,通風,水質,土質,陽光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植物的生長情況,也會直接影響人的心情。正常情況下,光照要充足,臥室朝南,南北通透是最基本和最適合的條件。所以就要先知道自己家一天光照時間多久,自然是主宰。
家庭結構反映生活方式,三口之家在閑暇之余可以在自家庭院種一些花花草草,既美觀又有美好的心情,凈化空氣和心靈,應在一個完美的室外庭院環境。庭院的樣式也會隨著家庭結構進行改變。也可根據喜好加入噴泉構思,為整個庭院增添清涼的氣息。挑選庭院最舒適的一方放一組餐桌,陽光甚好的季節可以選擇在這里吃飯娛樂,以自然環境作為背景墻,自然氣息融入美食中,沐浴著陽光,欣賞著美麗的庭院風景,如此生活,人間仙境般的世外桃源,繁花似錦,令人流連忘返,極妙。
在平面布置上力求簡潔而不失美觀,單調而不失大氣,一切以實用為第一。別墅的會客區域與個人的生活是要分開的,在家里有客人的情況下,不要被家里的派對所打擾。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深度的研究與設計,甚至于要考慮到主人與傭人之間的出入通道與平時的見面幾率。
在設計風格上采用美式風格設計,因為簡約美式更能讓人們回歸自然,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古人云:萬事和諧才是美。和諧表現在燈光,材質,布藝,顏色等在空間與時間上的一致統一。在設計的技術層面講,就是中西方差異,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民族,自從對外開放以后,人們受到西方觀念的影響,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進而影響著我們居住別墅的風格。
功能上分為家庭區和會客區,會客區,顧名思義,就是客人來家里的主要會面地點-客廳。還有餐廳,餐廳分兩個,一個比較正式的餐廳,一個適合家庭吃飯,娛樂放松的小餐廳,適合開家庭小聚會,增進家人之間彼此感情的區域。國外一般就一個餐廳,而中國一般分為兩個區,中廚和西廚,西廚一般洗洗水果,做個沙拉,漢堡的位置。中廚則是一個比較密閉的空間,用來蒸,炒,烹,炸。
隨著時代的變化,對生活的需求也發生著多樣性的變化,很多人把地下作為休養生息和娛樂的重要場所,設有影音室、KTV、SPA等,還根據需求制造一個就酒窖或者某些地區喜愛的麻將室。一間密閉場所,用來客人與主人開聚會的場所。
室內外空間的綠色化,越來越多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烈,設計師通過設計可以把室內做的如同室外一般,充滿綠色與自然。可以改造建筑,拆改墻體等方法,把室內與室外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使室內外一體化。
別墅室外的鄰里關系,對于別墅來說,鄰里關系沒有像洋房或者高層的密切,因為別墅有自己的庭院,室內空間大。需要注意的是鄰里之間的私密性,陽臺,窗戶的密閉性,不要盲目效仿西方。既要讓鄰里之間關系和睦,經常接觸,又要注意他們之間的私密性。
室內與室外的過渡空間也變得尤為重要,過渡好了會使業主感覺到舒適,提高身份地位,過渡不好反則讓人心情郁悶,壓抑。因為現在人都喜歡呆在半公半私的空間里進行工作或生活,避免讓室內與室外脫節至關重要。
其實,作為一個設計師,要人性化設計,從人的需求出發,不要只考慮外觀而忽略人性,要節約空間資源,充分利用空間資源,讓人生活更加條理,更加舒適,是對設計師最基本的要求和理念,這其實是需要很專業,很細心的人來做。
【參考文獻】
[1]丁楠.對別墅空間設計的思考[J].成功,2011(10).
關鍵詞:聯排別墅;綠色空間;花境
Abstract: In the design projec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whenever come across some of the higher building density, the space is quite cramped, we can not help but ask ourself: landscape in this site is destined to a supporting role? The designer can do i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ith his unique design approach.
Key Words: row house; green space; flower border
中圖分類號: TU98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長泰東郊御園位于上海市南匯區,是陸家嘴金貿區、臨港新城和浦東國際機場三點構筑的浦東航頭重心樞紐板塊,隨著上海“兩個中心”建設,城市重心向東南移動的大趨勢,板塊的升值潛力越發顯現,未來楊高路南延伸段、軌道交通11號線延伸段和18號線的開通,更加便捷的交通,使其成為浦東名副其實的重心樞紐。小區中建筑為英式聯排別墅,主要為八聯排、十聯排式的高密度空間布局,建筑立面延續感較強,而留給景觀的則空間相當生硬且局促。
長泰東郊御園建筑沿襲500年都鐸建筑精髓,秉承海派精工,經典大坡屋頂,歷久彌新紅磚墻,高聳煙囪,彰顯出英式建筑的尊貴與典雅。但其建筑規劃布局較密,公共綠化空間較為狹小。基于建筑規劃自身的條件,我們在整體景觀設計上揚長避短,風格定位上沿襲英倫風情的尊貴與典雅,空間布局上則獨具匠心,大膽打破原有規劃空間格局,突破了其傳統連排別墅八連排,十連排的高密度空間布局,充分挖掘可利用區域,使綠化空間最大化。通過小中見大的造園手法在古典與現代間傳遞著英式小鎮既端莊、典雅,又超然、恬靜的詩意般居住理念,她如午后紅茶般彌漫著溫馨與浪漫!
2針對此類傳統聯排別墅的空間特質,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爭取景觀的主動權。
2.1綠色空間:
我們所謂的“綠色空間”是相對于本項目中被高密度的聯排式別墅所分割的這種局促且單一、重復的空間,主要強調的是通過植物的圍合來柔化空間的線條;通過植物的豐富色彩與層次增加單一重復空間的情趣與美感;通過植物的豐富立面來適當遮掩建筑的體量感。同時這種“綠色空間”本身又是與英式園林講究自然、親近與純樸的風格相適應的。
這種相對局促的景觀空間里,我們的設計盡量減少硬質園建及小品的堆砌,從“點景物”的角度來考慮各元素的合理搭配。特別是對于入戶園路及入戶花園這些景觀的“末梢”,這是人們使用與觀賞時間最多的小空間,設計中我們加入了更多耐人尋味的細節,甚至包括在植物的選材上也是有針對性地選擇質感較細膩(葉片與株型偏小)的植物品種來反襯空間的“大”、選擇色彩較豐富的植物品種營造豐富層次感來突顯空間的進深。植物配置上,結合英國皇家都鐸古典建筑風格,大量運用華南地區熱帶植物,地被、小灌木、花灌木及球類到亞喬木、喬木有機結合形成了非常豐富的植物空間,使別致的棕紅色建筑猶如一件件藝術品,零星點綴在綠毯之中,給人以美的享受。(如圖1)
2.2花境:
結合本項目的英式建筑風格,以及我們對小區自然式造景的定位,在曲線型道路的轉角處,除了一些起點景作用的景觀元素,我們主要以花境造景為特色。其實,花境(border)一詞正是源于英國。首先,我們通過參考自然界中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形態作為本花境設計的原型。在組成花境植物的平面、高度、色彩、形態、質感及體量的統籌設計下,將以多年生花卉為主的不同植物以斑塊式在形狀不一的帶狀人工種植床上進行自然式混交,最終形成層次上高低錯落;平面上步移景;花期上次第開放的持久性植物景觀。
園林植物群落是在城市環境中模擬自然種植的適于本地條件,結構合理、層次豐富、物種關系協調、景觀自然和諧的植物群落。應利用植物群落組成、內部結構與功能關系,構建單位空間生態功能最大、穩定性最好、維護成本最低的最佳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穩定性取決于空間結構的多樣性、總生物量、恢復和再生能力以及抗干擾水平。應合理利用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等多層的垂直配置,提高綠量及群落穩定性。
植物是一種很好的“調和劑”,可以幫助我們處理各種空間中的沖突與矛盾,設計師應當善于利用這種靈活度很高的柔性材質來塑造空間、雕刻空間、補充并完善空間。同時,針對于一些在造價、及空間上都相對有限的項目,植物也是一種相對較理想的材料。
圖1圖2圖3
低調的奢華是由內而外的流露,是細節品味的彰顯。小區直接完美移植同緯度的成年喬木,高大粗壯的樹木立于兩側夾道相迎。道路兩側再配置常青灌木疊種四季花卉,放眼望去花繁錦簇。超高的綠化率,通過豐富的顏色層次和高度層次,營造出了一個恰到好處的鄰里空間以及私密優雅的前庭后院式花園(如圖2、圖3)。
景觀建設之前,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大多數聯排別墅,不斷學習、不斷借鑒,并邀請最好的園林設計團隊和施工團隊傾力打造。另外,長泰東郊御園在園林的建設時不斷的進行二次調整,并不簡單的照搬圖紙,而是在實踐中調試出上佳的視覺效果,并不斷聽取客戶的意見加以微調,不斷調整不滿意的角落等等。
3 園林設計要點:
3.1生態設計。
城市綠地以人、生物與環境的良性關系為目的。綠地生態設計可促使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調整物流、能流、信息流等的良性循環,使綠地與城市生態要素功能耦合更為密切、城市生態系統運行更加高效和諧;
3.1.1車行道路公共景觀
小區采用局部采用人車分流的方式,利用地形布置地下車庫。沿主干道兩邊根據地形布置石景和綠化,起到阻隔車行道路通住宅的需要,同時防塵,降低噪音。通過分段式設計,以沿路的石景擋墻和豐富綠化配置的設計方式,形成不同的沿路風景線。
3.2區域設計。
3.2.1入口景觀(如圖4)
包括:主入口特色鋪裝,門衛,入口特色水景及景觀墻,鐵藝大門,行道樹。主入口為整個小區設計重心,放置本案案名,簡介大方易識別,具有很強的認知感。以道路為重心對稱軸線。英倫風格的門衛,柱體,鐵藝大門及縱深感的行道路一氣呵成,彰顯大氣高雅品位。
圖4
3.2.2人行道景觀
通過曲折道路組織內部空間感受,利用道路和廣場強調對景與轉折,形成步移景異的空間變化。鋪裝的飾面石材采用暖色調并與建筑相呼應,形成溫馨而不單調的景觀感受。
3.2.3車道景觀:
人車分行的道路設計,利用地形差異布局地下車庫,停車便捷,直接入戶。以灌木叢區隔住宅與車道即美觀別致,又起到隔音防塵。分段式入口道路設計,以石景和綠化作為主題區分道路,每戶都能擁有不同的道路風景。
3.3科學藝術設計。
城市園林綠化始終和藝術互相浸潤,相互影響。科技發展改善了傳統的綠地設計手段和研究方法,并影響著其主題文化。信息社會、人類生活方式改變及其對環境態度變化都決定了城市綠地設計必須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適應人的行為和心理需求;
3.4 私家庭院景觀區
前院正門如愿矮墻及鐵藝門為建筑元素的延伸,路面石材同建筑石材有良好的呼應。自然曲線形小路連同每個進戶,加強入戶道路的縱深感,特色歐式燈具及門柱上地腳燈散置兩側,同時夜間增加其導向性。前院分隔采用自然式高低不一植物種植,營造出恰當的鄰里空間歌院落,滿足人們情感及心理交流需要。
3.5立體設計。
技術包括垂直綠化(使攀緣植物沿墻面、廊欄、立桿、燈柱、棚架、涼廳、拱門等上升形成垂直的綠化面,形式有附壁式、籬欄式、棚架式、拱門式、立柱式及懸蔓式);生物墻(將墻砌成空心,內填種子及樹膠、肥料等混合物,供以水分形成綠色圍墻);屋頂花園(在建筑物、構筑物、城圍、橋梁等的屋頂、露臺、天臺、陽臺或人工假山體上種植樹木花卉);綠色建筑(把建筑與植物、自然融為一體)。
3.5.1會所景觀
特色吐水景墻(如圖5),親水平臺,木筏道,景觀湖面,湖中綠島,景觀步道,瀑布跌水墻及特色花壇,下沉庭院平坡道與假山的融合及自然跌水。會所周圍景觀為彰顯小區品味的重要節點,采用東方自然式布局,其中點綴西方規劃式花壇,欄桿,跌水,做到中西合璧。通過下沉庭院內外的結合,景觀元素均好性,空間性布置,滿足不同人群休閑心里需要。既有較多人群的交流平臺又有幽閉獨處的秘密空間。
圖5
4結語:
徜徉在長泰東郊御園的小區里,整個身心都將會沉浸在精心設計的英倫風格的氛圍中,隨處可見極具禮序感的景觀車道、恢弘大氣的私家花園以及尊貴典雅的會所,將皇家園林華貴的氣質盡致表現,處處反映了用心耕耘的痕跡,并將細節纖毫呈現眼前:裝飾線腳、鐵藝欄桿、精致雕紋、緩坡屋頂、三排煙囪……提煉出原汁原味的英國皇家都鐸建筑精髓。同時又創新地結合現代施工工藝和審美潮流,遵循東方人居習慣,開創新海派別墅風格。
參考文獻:
關鍵詞:私家庭院;特點;主題營造
中圖分類號: F292 文獻標識碼: A
一、庭院
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圍的場地稱為庭院,包括賓館、商業區、居住區、廠房等。在庭院中經過規劃后種植花果蔬菜,或相應地添置設備和營造有觀賞價值的小品、建筑等美化環境,供游覽、休息之用的,稱為庭園。而庭院內專門栽植、擺設、布置花卉的,只能稱為花園。狹義的庭園是指低層住宅內外、多層和高層居住小區中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室內外相對獨立設置的園林。
二、主題營造在當代私家庭院設計中的意義
城市人對自然通常有著十分強烈的向往。然而因為城市發展的需求,大面積的自然景觀不能存在于城市之中,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退而求其次,把目光轉向了生活中的景觀園林。因此庭院的景觀設計既可以滿足城市人回歸自然的心理,又可以為生活增加更多情趣。然而庭院的設計,必須要實現文化與功用的高度統一。現代庭院由于所處的位置與功能不同,趨向于多元化,庭院在設計時不但要對它的功能加以考慮,更重要的是還要使其鮮明的個性特征顯現出來。庭院景觀寄托了人們對自然的向往與渴望,所以在設計上必須要與自然相融合,使人們能真正有與自然親近的感覺,而且每個庭院都應該體現出戶主的性格,與建筑本身的風格相一致,也就是說每個庭院有應該有自己的主題。
三、私家庭院建設的現狀
1、私家庭院設計師的現狀。設計與環境脫節、設計與施工脫節、設計師缺乏對植物素材習性的熟悉和把握以及對植物后期生長的預見性。
2、私家庭院的現狀。因為我國各城市的園林局和綠化主管部門,是以指導城市公共綠地綠化、公園建設及其養護為主業,國家投資其中的項目小到幾十萬大到上千萬,是大多數專業園林公司所樂此不倦參與投標追逐的目標。然而伴隨國家對小城鎮建設持續發展的推進,家園環境中的家居庭院建設,當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私家庭院的建設,主要為苗圃種植戶老板和普通花工,因為苗木種植戶和花工缺乏專業的設計知識,再加上業主對設計的重視度不夠,又缺乏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造成很多庭院中地貌造型處理的不科學,花園積水成澇、樹木或選種不適,生長不良、或疏密不當,影響采光、水系循環不合理,死水一潭、或澆灌系統設置不規范,使用不便,難于維修、園路不暢,行走別扭、或后期難于養護管理,面目全非等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設計極為奢侈:動輒就是花崗石、大理石材料的側石、臺階、地面鋪裝、水池,噴泉,不銹鋼欄桿等等,花下林間呈現出一種暴富的浮躁現象,看起來是高檔實則俗氣的設計,同時給庭院業主帶來煩惱和不知所措。
四、私家庭院的特點
私家庭院屬于非公眾化的,從公共景觀中分離出來,主要強調的是私有性和私密性,充分體現個人情趣,主要凸顯個人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情趣。私家庭園設計的研究方向是較為獨立的。在藝術布局上追求小、巧、精、細,突出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例如在日本,常見一些住宅只有4~5平米見方的狹小院落,卻營造得有石有草,有樹有水,有些還設計成立體花園,展現出既精美、秀雅又豐富的景觀效果。
五、私家庭院的設計
1、對場地的理解,尊重場地的肌理。對場地的理解主要有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環境是遠山近水、周邊視線等,內環境是建筑風格、室內裝飾風格,對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進行分析,這是設計師撲捉靈感、確定設計風格和造園布局手法取向的基礎;始終要把庭園看作是建筑的一部分,是室內裝飾的外延,在庭園中或多或少要看到建筑和室內裝飾的元素,這是對庭園設計整體把握的重點。
尊重場地的肌理是深入現場,詳細觀察分析現場,對庭院地形地貌、原有植物的品種及分布、的巖石的風貌、原有地下水系狀況等等進行解讀。當前,我國小城鎮建設和小區建設的不斷發展,大部分業主在購買住宅時,庭院已完成施工。所以,改造庭院較為普遍,通常情況下設計師是全盤否定原有狀況,進行全新設計,這其實很不妥。所謂“改園更比改詩難”也,設計師只有充分的了解原有植物及現場中的各類材料,反復推敲周邊環境,才可能對原地形地貌生態的延續和植物加以巧妙運用,也只有這樣才可以使設計師化平淡為神奇的個性創意得以體現。
2、溝通主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主人的習俗信仰。私家庭園的主要消費群體,大部分是中年以上的人群,基于所處的時代背景,大部分人都有傳統的風水意識,這種成活于民間和人們心中的一種通俗信仰,作為景觀設計師應該尊重它。只有這樣才能理解他們想要在什么地方有一個水池,什么地方要有幾棵樹的想法。
3、了解住宅的室內布置,對應室內的觀賞視線和功能需要,設置室外景觀,增添室內觀賞情趣。這點常被設計師忽視。例如庭園地面是臨池喝茶的空間,要是正對著樓上書房、臥室的落地窗或陽臺、露臺,為了防止地上和樓上的兩處私密空間在視線上相互干擾,可在喝茶處設置花架或密植竹林等障景手段來解決問題。
六、庭院設計的幾大主題風格以及各個風格的元素和特點
(一)中式庭院潑墨山水
特點:渾然天成 幽遠空靈
設計理念:中國園林把建筑、山水、植物巧妙地融為一體,運用自然條件在有限的空間范圍里,對大自然中的美景進行模擬,經過加工提煉,對自然美與人工美進行了統一,營造出了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另一方面,我國的古典園林中尤其注重寓情于景,寓義于物。人們把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景物都看成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種象征。
必備元素:假山、流水、翠竹
然而近些年“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也逐漸走向成熟并被大眾所青睞。“新中式”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在時間長河里的邂逅,以內斂沉穩的傳統文化為出發點,融入現代設計語言,為現代空間注入凝練唯美的中國古典情韻,它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景觀,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合適體現,讓使用者感受到浩瀚無垠的傳統文化。“新中式”景觀設計是目前把中國傳統風格揉進現代時尚元素的一種流行趨勢。 這種風格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時代特色,突破了中國傳統風格中沉穩有余,活潑不足等常見的弊端。其特點是常常使用傳統的造園手法、運用中國傳統韻味的色彩、中國傳統的圖案符號、植物空間的營造等來打造具有中國韻味的現代景觀空間。
(二)日式庭院洗練素描
特點:簡練而精于細節
設計理念:日本庭院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可以說也是中式庭院中的一個精巧的微縮版本,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是細節上的處理。除此之外,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這樣的地理特征使它具備了獨特的自然景觀,比較單純和凝練。禪宗思想與日本枯山水庭園應用十分單純的材料和簡練的手法,創建禪寺園林,將日本的枯山水庭園推向純凈、抽象的極致。
必備元素:碎石、殘木、青苔
(三)歐洲庭園的風格
1、意式庭院神話雕塑
特點:臺地式雕塑噴泉
設計理念: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在郊外建造了別墅園林,它繼承了古代羅馬人園林的特點,運用了規劃式布局突出軸線。因為意大利半島三面瀕海,山地丘陵比較多,所以其園林建設在斜坡上。在沿著山坡引出的一條中軸線上,開辟了一層層的臺地、噴泉、雕像等,植物使用黃楊或柏樹組成花紋圖案樹壇,少用鮮花而突出常綠樹。
必備元素:雕塑、噴泉、臺階水瀑
2、法式花園規整的恢宏
特點:規整對稱、華貴
設計理念:法國園林深受意大利規整式臺地造園藝術的影響,也有了臺地式園林布局,剪樹植壇,建設了果盤式的噴泉。然而法國地勢平坦,在園林的規模布局上,顯現的更加宏大和華麗。
必備元素:水池、噴泉、臺階、雕像
3、英式花園文明的自然
特點:天然的圖畫
設計理念:突出園林外景物的自然融合,把花園布置得貌似大自然的一部分。十八世紀后半期,這種園林形式進一步發展成了圖畫式花園,基本原則是“自然天成”,不管是曲折多變的道路,或者是變化無窮的池岸,都需要天然樸野的圖畫式花園。園林支配建筑,建筑成了園林的附加景物。
必備元素:日晷、藤架、坐椅
結語
當前私家庭院的設計營造已經脫離了城市化建設的公共景觀,它更具私密性。所以,私家庭院的設計營造有著其獨特的研究方向。當前人們迫切的希望通過美化庭院來實現自己對于高雅環境的需求,因此庭院景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參考文獻:
而園林植物是美化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園林植物是指一切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花卉,甚至草坪地被。植物觀賞包括:觀賞植物的葉片、枝干、花朵、果實和毛刺等;觀賞植物的姿態、色澤、形狀、氣味等;觀賞植物的配置及季相景觀等,也包括觀賞人們賦予植物的各種人文內涵等,這些都能給人帶來某種心理和生理的愉悅與享受。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環境特別是城市居住環境的綠化、美化、凈化、香化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建筑物的建筑面積、層次朝向、結構及建筑物的外觀風格和居住環境尤為受到業主的重視,計劃經濟時代人們并不注重的景觀環境現已成為大多數住戶選房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對景觀環境的重視度在高收入階層選房時尤為突出,特別是別墅、排屋及毗鄰廣場公園等高檔住宅區的景觀要求,已由原來單純的綠化上升為美化,更深層次地發展到藝術的景觀環境及人文景觀的挖掘,而對于大環境的重視也使居住環境向“返璞歸真”的生態環境發展。在景觀環境的發展中,始終離不開人類對自然藝術美的追求,特別是離不開自然景觀造景要素中植物造景的追求。
在別墅、排屋、高檔公寓的居住環境中,植物造景除了設計主題與建筑風格必須統一外,還必須與其所處位置、地理環境相協調,因地制宜與周圍環境和原生植物環境相互和諧是主要的,因此植物造景的植物配置也有一定的差別。同時,建筑也是戶內不同格局與外在形式的統一體。戶內不同格局是指戶型空間、隔墻、過道、走(電)梯間等未來理想人居的客觀空間。戶內不同格局的制定主要是設計師通過戶型內面積的分配,生活、休閑空間的規劃,在充分考慮居住空間的使用功能上,強調居住的舒適性來實現的,因而具有很大的客觀制約性。外在形式是指門、窗、陽臺、檐口、屋頂和外立面線條、色彩等意蘊性的外在表現形式,是設計師在戶內不同格局定勢的基礎上,運用一系列的物質手段,通過點、線、面,黑、白、灰及色彩等物質因素的存在,轉化為感性外觀的“人化的景觀”,因而具有很大的主觀創造性。
高品質社區必須包含一些良好的居住元素,比如戶型、建筑設計、社區配套、環境、通風、采光、密度、居住氛圍等等,由于項目規模大,加上有可利用的江景、山景景觀資源,開發商可以有較大的空間來雕琢產品。為了提高居住和生活質量,對戶型、裝修、配套、環境等極為挑剔。
如果說植物是高級住宅區最為自然天成的組成部分,那么建筑則是人工氣息最濃的部分。因此,植物造景對于協調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作用極其重要。植物柔軟彎曲的線條可以打破建筑的平直和呆板,以不同手法配置花草樹木與形象豐富的園林建筑相配合,可以產生出千姿百態的園林景觀。
一、主題性原則
主題性原則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綱領性的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性原則,是植物造景的思想體現,是其神之所在,這一處植物景觀要表現什么樣的主題,有時要比怎么樣來表現主題顯得更重要。拿園林本身來說,植物造景的變化使高級住宅區的內容、形式、風格、功能與布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高級住宅區具有美化、教育、保健、防護、改善環境、游憩等功能。同時,由于高級住宅區是為廣大業主服務的,它的主要功能最重要的是為了改善和美化居住環境,所以,提倡植物造景,突出自然的植物群體景觀,強調植物的配置,如表現植物層次、輪廓、色彩、疏密和季相等,要求盡量利用原有地形,因地制宜。
現代高級住宅區一般比較開敞,不設高墻,在造園手法受到新藝術運動的影響,追求自由流暢,簡潔明快、立意新穎、實際高效、新奇驚險、個人參與等。在植物景觀上,追求大色塊、大效果,疏朗明快。在建筑用地上,追求大尺度,即總用地面積大、地下車位大、商鋪及各種形式的住宅空間大。在利用空間上追求高境界,即大面積環繞水景、親水景觀帶構筑自然生活,規模宏偉的景觀架空層和超大景觀露臺創新立體景觀。在構筑專業品質上追求純自然,即體現景觀架空層、花園水系、商鋪屋頂花園、空中露臺構筑立體花園的多重景觀。在建筑布局和植物造景上追求低容積率和高綠化率,完美實現人景觀建筑城市的有機融合。
在主題性原則的體現上,出現了不少成功樓盤,如杭州的白蕩海人家,在建筑形態上采用“馬頭墻、白墻黑瓦、庭院”等古建筑元素,在園區景觀設計上沿用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味,用以體現“飄逝歲月,重現眼前”。如“江南水鄉”,由庭院別墅、獨立別墅及聯體別墅構成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園區。江南水鄉承延江南獨有的古典建筑文脈,再現水鄉積攢千年的人居精華,在建筑形態上采用“粉墻黛瓦、月洞花墻、天井”等江南建筑元素,在園區景觀設計上原汁原味地再現江南傳統園林與庭院一脈相承的江南風味,以一句“中國花園,一世情緣”的廣告語,重新喚起人們對中式別墅園區的傳統文化的印記,被譽為“江南傳統建筑在現代別墅中應用的典范之作”。如“金都華府”,開工建設于2004年,以“傳承杭州的文脈、體現杭州的特質、和諧杭州的生活、講述杭州的故事”為主題。為了體現其“王氣”和歷史人文的內涵,在建筑形態上采取了具有傳統意象的基調,外立面非常簡潔,且挺直大氣,色彩以灰白色作為主基調,建筑頂部采用退臺的方式,加上深藍色的線條和傳統建筑風格的重疊檐口,保留了杭州傳統建筑的“粉墻黛瓦”的城市意象。在小區主入口的設計上,更突出“府”的景象,有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從而再現了杭州傳統民居的“墻門文化”的神韻和歸屬感。在園區景觀設計上營造了“五院一庭一中心”的傳統氛圍,并以一句“人文的月光照庭院”的廣告語,重新喚起人們對市中心庭院生活的向往。金都華府在表現杭州文化特色方面不是完全的復古,同時還創新地將高科技產品應用到住宅中,建造出既是“文化的”又是“科技的”的舒適性住宅,成為“人居科技創新之作”。
二、美學原則
植物在自然界蒙天地之孕育,陽光雨露之滋潤。一經配置于園林,同樣須承日月風雨、陰陽寒暑之調和,才能與山池路橋房舍相協調形成園林景觀。從這個角度出發,植物就反映了自然代表了自然,欣賞其間就可以“法天而立道”,抒發心志體現人的價值。
賞心悅目的景物,除了個人特殊的嗜好外,最受歡迎的是色彩動人,其次才是香味、體形美、線條美等等。
園林中的色彩,以綠色為基調,但若園林中只見綠色,則難免單調,如何以色彩美的理念來進行植物造景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
1.對比色
綠地用色必須與當地背景的景象相互調和。一些現代化建筑物或人工設施,若直接應用于自然環境中不一定合適,甚至會造成對自然環境的莫大沖擊。因此,強調綠地的色彩安排,必須先考慮背景的景象,研究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是否能夠相得益彰,才能構成和諧如畫的整體景觀。
對比色的配色平常被用得很多,因為可以得到現代、活潑、明視性高的效果,在高級住宅區用對比色相的植物,即能產生對比的藝術效果。
對比色相的配色,要注意明度差與面積大小的比例。例如以大森林為背景的漆紅建筑物,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紅綠、紅藍是最常使用的對比配色,但兩色的明度較低,彩度都較高,甚至有相互渲染的問題存在,所以至少要降低一方的彩度,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對比色相調和,若應用于植物造景上,容易產生清新活潑之感。例如,在花壇配色及花境配色上,同一花期的花卉最好安排對比色,以便引起住戶的興趣。如果花壇中沒有對比色,就會失去顏色的強度,以致毫無生氣。例如一個被冷色調統一的花境,原先種了藍花、白花、暗紫等,看起來一派寂靜,但是稍加了一些金黃色的花卉,立即使得花境熱鬧活絡起來,因為橙與黃,黃與藍紫都是對比色。
有些花卉色彩多樣、冷暖俱全,如杜鵑、非洲鳳仙花、大理花、矮牽牛、四季秋海棠、三色堇等,種在同一個花壇或花境中不能混雜在一起,應該按冷色系和暖色系分開,或按花期、高矮等分塊種植。這樣可以發揮花卉品種的特性,并且避免給人以混雜凌亂的感覺。
綠地用色必須與背景景象取得協調。綠地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墻面、欄桿等,可以適當利用作為背景,襯托前景的花卉、樹木等,使之更為鮮明、突出、輪廓清晰,甚至展現藝術效果。如,綠色背景,前景運用紅色或橙紅色、紫紅色的花木;明色的花壇則搭配白色的雕像,感覺尤其清爽,這在歐洲是很常見的景致;松柏常綠的主色調,如果與灰、白兩種色澤搭配,就會呈現出既清新脫俗又古典雅致的氣息。
在具體實施中,綠色背景主要是利用常綠植物和觀葉植物等,最好選擇枝繁葉茂、葉色濃密、終年常綠的樹木為背景,效果必佳。
2.漸變和條紋配色。彩虹之所以美,是因為色光漸“變”的自然規律有秩序地排列,構成一種色多而不雜、井然有序、和諧統一的組合,使人有美的感受、美的啟迪。同樣,在植物造景時,尤其是應用五顏六色的花卉,可以借鑒彩虹的“漸變”原理,如花壇和綠化帶的配置上,避免色彩多而雜亂無章。
當然,仿效彩虹的漸變配色理念,雖然廣泛應用于色澤鮮艷的花卉,但對于數量多、色數少的樹林,則無用武之地。這個時候,不妨采用條紋狀配色的手法,仍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從美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條紋狀配色,是美學原則(組合規律)中的對比、反復、韻律等多種原則所呈現出來的美,綜合起來達到最基本的原則多樣統一的整體和諧。比如以黃綠紅綠褐綠來實現植物配置的循環往復,就可在整個園區內形成色彩的顯著差異,使人感到既豐富又有秩序。
園林中的色彩主要來自植物,還有一些來自非生物方面的山石、土壤、河湖水面等,也同樣可應用這類手法進行有效配置。
三、藝術原則
植物造景往往要與立地環境綜合考慮,并與建筑設計同時交錯進行。多數情況下,也并非孤立地運用某種處理手法,而是緊密地結合自然環境、建筑造型、功能特點、畫面構圖和透視色彩效果等等統一考慮,并遵循一定的藝術性原則。
1.襯托與對比
建筑、雕塑周圍的植物景觀也有襯托與對比的問題,如淺色的、亮度高的雕塑宜采用深綠色葉的植物作背景,而用淺色的背景植物,則雕塑與植物之間會產生“渲染”的現象。如果考慮到秋、冬季落葉的問題,明朗的天空亮度也很高,最好配植以深綠色的常綠樹。如在實施溫州萬通玫瑰花園綠化工程時,在建筑及水池兩旁種植嚴謹對稱的樹木,映襯著噴泉和水池更顯得深遠。
2.節奏與韻律
猶如音樂中不能一個調唱到底一樣,植物造景也不能一個調“暢游天下”,否則就顯得單調乏味,而應具備一定的節奏感和韻律。
同樣的樹種或某種植物在同一綠地中重復如同苗圃一樣,久而久之,會引起人們的視覺疲勞。試著作一個改變,有些地方補種一些樹,而另外一些地方則調整一些樹種,做到“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則節奏感應運而生,而不同的節奏感又會產生一定的韻律。如在南京實施青龍山人居工程時,就運用大色塊的手法,將香樟、女貞、南方枳木具、楓香、杜英、紅果冬青、喜樹、烏桕、香椿等植物大面積片植,形成了豐富而有韻律的景觀帶。
在某些重復的硬質景觀的坐凳或小型建筑前種下一定的樹木和花草,在自然光影下產生的造型,也會使群體呈現出一定的節奏,并產生親切柔和的氣氛,有組織地重復高低變化,會引起人們的節奏感;將植物布置得三五聚散、錯落有致,有規律、有起伏,深淺濃淡的變化都會激起人們的韻律感,給人們以美的感覺。
四、生態性原則
城市居住環境園林植物選擇的基本要求是:適地適樹,栽植管理簡便,易成活,耐修剪,生長速度適中,衛生,壽命長。在此基礎上,還要做到: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相結合,增加優良樹種的美化色彩;提高景觀功能的多樣性和生態功能的針對性;樹種選擇上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生態功能,而且更應兼備優良的觀賞性狀;加強對彩葉植物、珍稀物種等的開發與應用。
就江浙而言,季相景觀要求突出的多用銀杏、無患子、黃山欒樹、楓香、元寶楓、烏桕、雞爪槭、黃連木、紅楓、紅葉小蘗、金葉女貞、法國梧桐、水杉、重陽木、香椿、青楓、山膀胱、紅花檵木等;以觀花、觀果為重的景觀多用梅、桃、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櫻花、梨、杜鵑、廣玉蘭、棣棠、郁李、火棘、貼梗海棠、月季、合歡、紫藤、石榴、柿樹、桅子花、茶花、茶梅、金絲桃、紫荊、黃馨、迎春花、桂花、美國凌霄、紫花泡桐、木繡球、八仙花、構骨、紫玉蘭、白玉蘭等;以追求清涵寧靜環境的住宅區多用高大喬木,如香樟、櫸樹、黑松、柳杉、水杉、竹類、欒樹、樸樹、法國梧桐、桂花、杜英、木蘭科植物、槭樹科植物、合歡、喜樹、烏桕、重陽木、黃連木、七葉樹、無患子、櫻花等等,同時,配置一些低矮的喬灌木,如構骨、山茶、八角金盤、桃葉珊瑚、杜鵑、劍麻、書帶草、麥冬、沿階草、蔥蘭、槭木、十大功勞、水蠟、臘梅、海桐、杜仲、火棘、常春藤、枸杞、六月雪等。
園林植物生長環境中的溫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氣等各種生態因子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產生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不同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不同生態關系。
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等生理過程。熱帶植物如椰子、橡膠、檳榔等要求日平均溫度在18℃以上才能開始生長;亞熱帶植物如柑桔、楓香、含笑、香樟、油桐、竹等在15℃左右開始生長;暖溫帶植物如桃葉李、槐等在10℃,甚至不到10℃就開始生長;溫帶樹種紫杉、白樺、落葉松、云杉在5℃時就開始生長。一般植物在0-35℃的溫度范圍內,隨溫度上升、生長加速,隨溫度降低生長減緩。一般來說,熱帶干旱地區植物能忍受的最高極限溫度為50-60℃左右,原產北方高山的某些杜鵑花科的小灌木,如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白頭山頂的牛皮杜鵑、苞葉杜鵑在雪地里都能開花。
調查顯示,常綠樹無凍害且抗寒性強的有:鳳尾蘭、石楠、杉木、濕地松、油茶、柏木、龍柏、廣玉蘭、海桐、柳杉、羅漢松、匍地柏、楊梅、構骨、黑松等。
落葉樹無凍害且抗寒性強的有:池杉、紫薇、白玉蘭、泡桐、水杉、紫荊、國槐、白鵑梅、紫玉蘭、凌霄、貼梗海棠、青楓、紅楓、合歡、無患子、紅葉李、紫葉桃、馬褂木、雞爪槭、銀杏、柿、木槿、郁李、梧桐、柳樹、楓楊、法梧、楓香、木繡球、金銀花、爬山虎等。
因此,植物造景應掌握適地適樹原則,通常的做法就是選用鄉土樹種,這樣就可以保證樹種對本地風土條件的適應性。如椰子在海南島南部生長旺盛,結果累累,到了北部則果實變小,產量顯著降低,在深圳不僅不易結實且經常有落果現象。杭州浣沙路上化巨資引進的加拿利海棗也因無法適應本地的氣候而紛紛凋落。
五、文化性原則
如何通過植物造景來體現傳統文化?又如何通過植物造景來體現現代思潮?最早人們栽種植物是取其功能用途,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植物的生態、屬性。受“天人合一”等傳統思想影響,出現了許多吟誦植物的雅事,很多植物被賦予了人的性格,還被冠以人的稱號。列舉一些常用植物所寄予的美好意境如下,以備植物造景取材之用。
松柏: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木蘭:白居易詩贊,“紫房日照胭脂折,素艷風吹膩粉開。悟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槐、楸:《朱子語類》中有:“國朝殿庭,唯植槐楸”,《全唐詩話》中:“槐花開,舉子忙”等等,槐與楸都是高貴、文化的象征。
合歡:申時行有詩:“隙地不栽無果樹,中庭那有合歡花。”
梧桐:梧桐是被古人看作祥瑞物的。晉郭璞《梧桐贊》:“桐實嘉木,鳳凰所棲,愛伐琴瑟,八音克諧,歌以永言……。”
榆:明代吳寬曾作詩贊,“始我種三榆……,生錢聞可食,貧者當瓜果……”
女貞:是富于性格的樹。明張羽《雜言》,“青青女貞樹,霜霰不改柯。”是贊其形,也是頌其志。
柳:柳是春的象征,又是極富感情的樹,古人多以“折柳”為送別之詞。陸游曾作詩,“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來頻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桂花:桂花是秋天的象征。李商隱曾作詩,“月中桂樹高多少?試問西河斫樹人。”
杏:是古人倍加珍重的樹種,是講學圣地同義詞,也是夏祠之圣果。《莊子.漁父》中:“孔子游緇帷之林,休坐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棗:棗是財富,又給人以溫飽,是一種美果良材。歐陽修的七律則盛贊棗的紅艷、可口。“秋來紅棗壓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盤。甘辛楚國赤萍實,大落韓嫣金彈丸。聊效詩人投木李,敢期佳句報瑯玕。嗟予久苦相如渴,卻憶冰裂慰齒寒。”
枇杷:四季常綠,冬花夏實。明高啟有詩贊道:“落葉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過東墻。居僧記取南風后,留個金丸待我嘗。”
柿:柿子渾紅而味甘,干高且葉肥,是頗具特色的果樹。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稱柿有七絕:“一多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實可啖、七落葉肥滑可以臨書。”也無怪乎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柿子樹要立牌保護,并成為西溪的一個主要景觀。
石榴:春花秋實,花果俱麗,四季有景。晉代潘尼盛贊石榴:“華實并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朱芳赫奕,紅萼參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川;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間。”
梅:梅是古來傳誦的名花,被喻為清高、韻勝、格高。縱覽古今之詠梅詩篇,何止萬千,均以褒為主,絕少貶語,這和名士誦揚有關。其中贊梅的沖寒斗雪、不畏冰霜的精神,首推元代楊維楨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而林和靖的七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則可謂“梅以韻勝”的千古名句。
蘭:蘭是善,蘭是君子。《家語》孔子曰:“與善人處,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蘭雖屬草本,但其覆蓋效果之大,卻是許多植物無法與之比擬的。
竹:竹也是古人情有獨鐘的一種植物。早在晉代,戴凱之便寫出了世界上關于竹的最早專著《竹譜》。繼而白居易又寫了《養竹記》,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蘇軾也有“不可居無竹”之說。
:可稱是老少皆知的。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總是歌頌其雅潔,特別是魏晉時期更將推崇至極,無不以吟詠為雅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至今讓人回味無窮。
紫薇:在綠苔斑斑的庭院中,點植幾株紅艷紫薇,正應了王安石的詩句:“紫薇花對綠苔斑”;而王十朋的詩句“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也是紫薇在園林中廣泛應用的明證了。
桃:桃是古老的植物,早在《詩·周南》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也是理想世界的花,這在陶潛的《桃花源記》可窺其梗概,后世即把理想境界稱之世外桃源。另外,桃還與避斜、逃兇等傳統風俗有許多聯系,至今仍能在農村見到紅紙畫桃符張貼門上以趨吉避兇。
海棠:花葉豐茂,婀娜含嬌的海棠花,是最惹人喜愛的花之一。唐代賈耽稱之為“花之神仙”,所以名儒巨賢的清辭麗句極多。宋代陳思《海棠譜序》中有:“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海棠一種,豐姿艷質,固不在二花之下。”
諸如杜鵑、芍藥、迎春、荷花、茶花、樟、白楊、牡丹、李、木芙蓉等植物也被付予了美好的寄寓,這里不一一枚舉。
六、環保科技性原則
在當前宏觀調控大勢下,開發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節約型社會更上升為整個社會發展的需求,如何確保開發樓盤的質量、提升樓盤的品質,已成為房地產企業能否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同時也是整個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住宅建設已不單純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提升生活品質的需要,并且開始承擔起改變城市形象、改變社會結構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職責。作為2005年10月9日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地產品質高峰論壇”的主旨,提出了以下四點要求。首先,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開發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保型住宅,促進可持續發展;其次,弘揚住宅規劃設計的合理化創新,全面提升住宅品質;第三,引領住宅技術創新,促進成果共享;最后,開闊住宅建設視野,體現當代住宅水準,努力保持與世界發展同步。以“品質是一種方向”的堅實口號為處于“后宏觀調控時代”的房地產企業指出了一條生存之道。在住宅科技方面,以環保和節能為兩大主題。在環保方面,一是通過雙層中空玻璃和新風系統的有效結合,隔聲、防塵、消除室內外的污染空氣;二是整個小區采用變頻、變壓集中供水、保證生活水質量;三是利用外部先天的環境優勢,將景觀設計在高級住宅中完美展現,充分借鑒國際景觀設計中重視組團及宅間景觀的傳統,在空間上追求序列變化,整體布局和諧統一。在節能方面采用了墻體保溫節能體系,結合阻斷式鋁合金、雙層中空玻璃門窗,對建筑物形成整體的保濕隔熱體系,部分室外照明還采用太陽能路燈系統。在植物造景中采用“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手法,并合宜運用水景,調節住宅區微氣候,改善水循環,并通過水的不同形態來營造水景,以豐富住戶的聽覺與視覺感受。
智能化技術是現代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設備管理系統、背景音樂系統、信息系統、網絡智能系統使住宅區真正實現了智能家居生活,設計更為人性化的住宅、商務空間為城市帶來一種全新的居住理念。事實上,科技住宅帶來的舒適,不是改進、改良,而是又一次革命,是把舒適程度從初級水平向高級水平變換的革命。人的舒適,說到底是四個方面,即溫度適宜、濕度適宜、植物適宜,再加上空氣新鮮,而科技住宅能解決的正好是這四方面的問題,通過科技住宅的一整套體系,住宅可以做到適應人體需要的恒溫恒濕,可以做到24小時都有新鮮空氣供應。這些高舒適的保障是原來的戶型、環境、配套、規劃都不能提供的,這就是科技住宅真正的意義。
1981年,孟菲出生在青海西寧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高二那年,在機械廠工作的父親突發心臟病去世,家庭經濟支柱轟然倒塌。后來母親硬是靠經營―個小小的水果店,供她讀完了大學。
學習園林設計專業時,雖然成績一直都不錯,可是她心里卻沒底,不知道將來的前途會如何。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她一下傻眼了。孟菲去過許多園林設計單位,填的表格加起來足有一尺厚,可是什么結果也沒有。畢業即失業的就業危機,給她上了一堂極其殘酷的社會實踐課。無奈的她在別人介紹下,又做起了與專業毫不相干的“地接導游”。
2002年春節前夕,在廣州做花卉生意的舅舅請她過去幫忙,孟菲喜出望外,立即奔赴羊城。這是一家規模不小的花木店,地處繁華的天河區。身處花的海洋,孟菲勁頭十足,她以西北女孩那份特有的淳樸和熱情,細致耐心地為每位客人選花,直到他們抱著漂亮的鮮花滿意離去。不到半年,她就學會了100多種花卉的種植、養護,以及插花、造型等。
一次,孟菲到認識的一位廣州小姐家里送花,高興之余,那位女白領拉著她到寬大的陽臺上去欣賞自家的花草,這里有梔子花、白蘭花、水仙花、玫瑰花和熏衣萆等。那位小姐的父親正在感嘆:“現在什么家庭醫生、寵物醫生都有,為什么沒有個花卉醫生呢,如果有人能幫我的花治病就好了!”原來,有一盆紫薇花由于施肥不當,已經枯枝少葉了。
孟菲仔細檢查了一下那盆即將枯死的紫薇,便說:“大叔啊,其實您的這盆紫薇是因為施肥不當引起的問題,一般這種花要定期澆灌稀釋500倍的硫酸亞鐵溶液,每隔15~20天澆一次就可以了。要不,我現在就幫您施一次肥,保證一星期后它的葉子就會變綠。”老先生興奮得急忙拿出肥料,端來水,請她“治療”。孟菲對紫薇動完“手術”后,又將所有的花盆重新擺放,分別澆水施肥,忙活了一上午,花園頓時變得生機勃勃。
一周后,孟菲再次應約趕到老先生家,又是幫他修剪花卉,又是澆水施肥,看著上次修整過的一些花,這次已經長得綠意蔥蘢,爭奇斗艷了,她心里十分高興。遺憾的是,這寬大的陽臺老先生并不會利用,只是把各種花胡亂堆放在一起,可又不知該如何布置擺放。因一時興起,孟菲自告奮勇地說:“在大學里我是學園林設計專業的,干脆給你們做個‘家庭袖珍園林’算了!”
據孟菲的思路,想在陽臺上做個大約5平方米的小園林,可是反復察看后,孟菲建議將已經封了鋁合金窗的陽臺與客廳之間的墻拆掉一半,代之以木架,讓木架上爬滿攀藤植物。然后又做一個10幾平方米的棕櫚園,將這間近70平方米的客廳裝點得青翠滿目。事后,老先生在高興之余硬是塞給孟菲2000元設計費。
親友們來玩時,看到老先生這座生機勃勃又美麗異常的室內袖珍園林,無不嘖嘖稱奇。接著又紛紛打聽是誰設計的,怎樣聯絡。時間不長,就有七八個人找到孟菲,請她為自己設計家庭袖珍園林。
當上“私家園林設計師”
2002年11月,家住玫瑰園別墅區的汽車經銷商黃先生告訴孟菲,現在的新建別墅區,都是建筑風格幾乎一模一樣的小樓,柵欄里清一色的是一塊綠草地,毫無個性可言。他說他家的別墅樓下有一大塊閑置空地,看能否建一座袖珍園林。到現場觀察后,孟菲用了3天時間,在電腦上做出了十幾種園林效果圖,黃老板對其中的―個設計方案十分欣賞。為能很好地體現出設計思想,他還提出將整個園林工程全部承包給孟菲。
―個月后,這個占地100多平米的私家園林終于竣工呈現在了黃先生面前:只見貼墻一座小小的假山,溪水從山上潺潺流下,在山內藏著的噴霧機的作用下,石山上小小的亭臺樓閣籠罩在水霧之中,在溪水的帶動下,一架古舊的水車緩緩轉動,水塘里游著錦鯉,塘邊種著―棵芒果樹、―棵龍眼樹、―棵番石榴,地上不是廣州人最愛的草坪,而是種上了高低不齊的雜草和野花,柴門里是青石凳、青石板臺,臺上是―盞舊風雨燈。看著眼前的景色,黃先生簡直驚呆了,他說實際效果比電腦里畫出的還棒!
這單生意除去施工費用讓孟菲凈賺了3萬元,別說她自己,就連見多識廣的舅舅聽說后都大吃一驚。
緊接著,―位穿戴高貴的女士,又請孟菲幫她設計一個“香草園”。經交談得知,這位女士曾在內蒙古科爾沁大草原上生活過多年,對名貴花木不怎么感興趣,而對草卻情有獨鐘。樓頂花園的設計布局很快就完成了,可在搜尋草時,卻讓孟菲大傷腦筋。因為當時由陳慧琳、金城武和陳奕迅等明星主演的《薰衣草》正在廣州上映,受到小資們的狂熱追捧。女客戶看了這部片子,不僅對薰衣草萬分癡迷,而且想把各種像薰衣草那樣能散發出濃郁香氣的異草都種進家里。毫無疑問,這是―位十分浪漫而又講究生活情調的時尚女士。
為此,孟菲幾乎跑遍了廣州市所有的花卉批發市場和郊區園藝培植園,最后終于搜集到100多種芳香植物。這些草雖然不是什么名貴花卉品種,有的僅僅幾元錢一盆,但種植到一起的確別有一番情趣。―位電視臺記者聞訊趕來采訪時,告訴張女士:這個“香草園”在全廣州獨―無二。將來如果拍電影,絕對是―處難得的奇妙景點!
此后,張女士經常邀朋友參觀自己的“香草園”。小資們在這里―邊曬太陽,―邊品著香茗,聽著《薰衣草》主題曲的優美旋律,無不被這種浪漫氛圍所陶醉。
“香草園”這個園林設計項目雖然不大,但孟菲還是輕松賺到了一萬多元錢。然而,僅僅過了20多天,―件令孟菲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了。
那天,她正在天河北幫―位臺商設計室內花園,張女士就火急火燎地開車找了過來,她說,自己的“香草園”里先是迷迭香的葉子蔫了,接著又擴展到鼠尾草等,最后很多香草品種都陸續出現了落葉、枯萎和爛根現象。她丈夫還生氣地說,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就要通過法律手段讓孟菲賠償3萬元的經濟損失!
經過―番診斷,孟菲對張女士說:“這些香草之所以會落葉,是因為你不懂它們的習性。植物有的喜陰、有的喜陽,如果養護不當,就容易落葉、爛根和枯萎,比如迷迭香和鼠尾草喜光,如果讓它們生長在陰暗處就很容易枯萎;又比如薰衣草澆水的次數太多,就會導致爛根……”一席話,說得張女士茅塞頓開,她總算明白了問題的癥結!
這件事讓孟菲從中領悟到:做私家園林,―方面要有精巧的構思,才能做出別具風格的主題園林;另―方面是要有售后服務,因為許多顧客在開始的時候并不懂得捫理園林,而一個園林如果沒有養護,花草很快就會枯萎,所以修整、剪陵、松土、殺蟲、移植等―系列的花木保養不可或缺,不能建完園林就一走了之。
此后,她專門培訓了一批“植物保姆”,定期上門為顧客服務(每月只收少量管理費),此舉大受園林主們的歡迎!同時,孟菲也在無形中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信譽。
攜手地產商,把“小園林”做成大事業
其實,擁有一座袖珍私家園林,不僅能提高生活品
位,在繁華鬧市享享受“竹外秋聲、蓉菊滿園”的美麗風光,業主還能坐擁房產升值呢!在外偵企工作的馬先生于2003年買了“陶然居”北區第一層的一套住房。房子室內面積160平方米,每平力米4000元,總價64萬。隨房送的是―塊80多平米的綠地。為了使這塊地顯出自己的品位,他專門請孟菲設計了―座私家園林:肥沃的土地上種滿了楊桃樹、黃皮、玫魄、竹子、龍眼樹、杜鵑、茉莉等等。經過設計,花園里不僅四季常綠,而且春有百花、夏有肥魚、秋有碩果……
事實上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早已將休閑空間從傳統的“四方墻”擴展到園林景觀天地。許多白領和大老板在工作之余,都喜歡“泡”在自家的花園里,種種花、剪剪果樹枝,或者只是躺在草坪上睡個午覺,紛呈的花園活動比起呆在室內看電視、喝咖啡顯然更加豐富多彩。可見,“走出去”是人的本能訴求。為此孟菲敏銳地意識到,從發展趨勢上看,未來居住環境的室內豪華裝修將逐漸被遺棄,而頗具文化內涵的室外園林景觀設計,將被納入家居生活的重點。由此她突發奇想:和地產商合作,聯手建造帶有私家園林的住房。既能彰顯品位又有經營個性,必將大受歡迎!
2004年3月,孟菲注冊80萬元資金,成立了自己的私家園林設計公司。一天和朋友在一起吃飯時,地產商李先生訴苦說,他在工業大道南開發了一個小區,其它樓層早賣完了,唯獨首層因為光線不佳,20多套房子半年里竟沒售出一套,先后兩次降價仍無人間津。這些“爛尾樓”把他搞得焦頭爛額!
孟菲到現場一看,這個小區與社區的大片綠地相連,自然環境蠻不錯。只是陰暗潮濕是首層樓的通病,如果缺少“靚點”,購房者自然難以動心。孟菲提出,假如在每套房子前面的空地上建一座私家園林,就能最大限度地彌補底層房的缺陷。“首層花園”不僅面積可觀,而且與社區綠地相連,這就無形中在視覺上增大了私家花園的面積,使居住在該層的業主坐在自家客廳中,會覺得外面整個花園都成了自己的私家園林,自熱心曠神怡。
為此,她將空地上的土全部換成了肥沃的黑上,分別種上名貴花木。中間還空出一大塊地做魚池,魚池精心的布置顯示了隨意的感覺。附近還有精巧典雅的石桌、石墩等。在孟菲的巧妙設計下,這個袖珍園林成了小區里最別致最漂亮的一道風景。幾乎所有路過的人,都要透過防護欄欣賞一番。很快,這個私家花園和住房就被人買走。此后,隨著其它園林的陸續竣工,20多套積壓房在短短兩個月內就被搶購一空。“奇跡,簡直不可思議!”地產商對孟菲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此,這位地產商每開發一個新樓盤,都將園林設計項目交給孟菲做,并且還向其他開發商熱心推介,使這個小丫頭在業界漸漸有了名氣。2004年以來,孟菲先后與數十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承建了大批高品位的私家園林。隨之,“買房送花園”成了廣外地產商促銷樓盤的銳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購房行列,私家園林,更成了一種新的時尚潮流。
如今,孟菲除擁有一家私家園林設計公司外,還有―家花卉保姆公司,手下有員工200多人,個人資產達500多萬元。
關鍵詞:居住環境 地域性 風格創新
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西方發達國家普遍經歷了工業化發展的全省階段和全新石器,對于解決戰后存在的普遍性居住問題存在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從根本上不再滿足目前民族文化的發展要求和住房是居住機器的發展模式。在現代化建筑思想潮流的影響下,人們逐漸的拋棄了傳統工作流程和發展理念,從各種新思想、新觀點去分析和認識建筑結構中存在的藝術、文化內涵,從而實現建筑與人文環境、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
一、建筑文化傳承與中式風格
在現代化工程建設中,以中式風格為主的建筑結構已成為普遍的共層項目之一,也被人們廣泛的稱之為新中式風格。在這種文化風格中是以我國傳統的風格文化意義為基礎而實現當前社會背景下的演繹要求,也是基于我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設計。新中式風格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和設計,而是通過在傳統的文化認識基礎上,將現代元素和傳統的綜合性元素形成為一體,以現代化社會發展中人們的審美觀念來打造一套富有傳統意義的唯物主義事物,從而讓傳統的藝術脈絡能夠全面、科學的傳承下去。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快節奏的生活讓現代建筑風格各行其道,這就造成在工程設計中處于現代人們生活需求而對于文化底蘊和風格設計露略顯蒼白,就算想要在設計中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在部分傳統中式風格的設計中需要克服傳統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復雜、繁瑣功能上的缺陷,確保其在相關韻味的基礎上實現中式風格的轉變和產生。過去人們一直說到,民族觀是一個民族得以發展的關鍵,民族就是世界的,是時尚的。就現代化建筑風格和文化傳承而言,這句話也終于得到了認可。但是其要想在工作中做好這一認識和觀念還略顯不足。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文化風格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領略與融匯的過程,而是一種以現代化經濟發展為核心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是從現代化經濟、生活、自然等多個發展方面出發去進行綜合、全面的處理,從而調節和協調各環節從在的問題與不足。因此若是要想良好的掌握現代化中式風格設計,從而實現設計者本身存在的文化修養和設計功能要求,這也對于工作模式和知識的積累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實現與發揮結合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觀念與理念模式。
二、居民建筑風格設計概述
居民建筑與人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其在建設與規劃的過程中與其他類型的建筑結構相比較,存在著明確的特殊性。它所承載的文化,不僅存留于建筑中,更多地融人了生活里,對城市的營造和市民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某小區”住宅小區的規劃、建筑設計及環境處理的全過程中,白始至終貫穿著承傳江南建筑文化與風格創新的思想,旨在通過本小區的建設,探尋一種適合本土文化的居住模式和居住氛圍。
1用地環境介紹
位于市西面的閔行區虹橋經濟開發區,是繼成功集中開發高檔外銷樓盤的古北新區后又一個令境內外房產投資人士倍加關注的地區,它東起桂林路,西止虹井路,北到延安西路,南至宜山路,面積9.8km2。該地區產業結構以房產開發為首位,為此政府投巨資改善道路交通、整治環境、配置學校醫院和商業網點,同時,還修建了虹梅路休閑街、吳中路汽車大賣場通道等大型商業片區,綠化覆蓋率達到15%,人均綠化達16m2,創造了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社會設施和生活設施齊全的開發條件。
2總體規劃特色
2.1某小區文化主題
小區總體規劃充分借助江南園林的造園手法,特別是理水、造景、地形、橋梁、植石、綠化等經典手段,營造江南園林之美。同時,還借鑒江南民居及花園里弄公寓的布局和建筑細部設計手法,追求既有江南文化底蘊又具海派文化韻味、品位高雅、中西合璧的環境和建筑形象。并結合公建配置、停車方式、交往空間、布局特色等創建具有實用價值、健康舒適的“2l世紀新鄰里”。為適應現代都市生活對文化休閑的需求,小區建設了高品位的“江南文化休閑街”,運用江南造景中的亭――臺――廊――橋――榭等手法,賦予商業街現代時尚功能,成為獨樹一幟的新賣點,也成為展示小區環境形象的重要標志。
3建筑單體設計
在引入江南園林要素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周邊地區的建筑風格,單體設計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面都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強調宜人、精致、舒適的居住環境。
3.1傳統建筑符號運用
別墅及住宅立面設計中力求展現花園里弄公寓住宅的韻味,并賦予江南民居的某些構成要素。例如:山墻頂部及煙囪頂上加上帶有濃郁江南民居特色的硬山閣檁、懸魚,并在陽臺造型設計上將中國古典園林中美人靠造型與優雅的弧面相結合,還鑲以曲線鐵花,使住宅立面既不失“海派”居住建筑的高雅氣質,又增加了幾分江南民居的靈秀嫵媚。另外,結合地形在一層局部作親水平臺,直接架在水面上或利用踏步深入水中,充分體現了本小區的親水特色。傳承發揚了江南園林建筑“輕、雅、秀”的風格,并與富有園林意境的地形環境相映成趣。
3.2富有特色的套型平面
在平面設計上遵循傳統別墅平面設計的動靜分離、干濕分離、主次分離原則,一層為活動空間,二層以上為靜空間,空間布局合理舒適。還首次提出“+1功能房”概念,功能房可做書房、視聽空間、娛樂天地等多重選擇,滿足業主各種需求;設計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層高提升至2.9m,底層達到3-2m,較好地滿足住戶對空間尺度的要求;戶型上講究“短進深、大開間”,每戶面寬均不小于4.2m,大部分面寬超過6m,使用戶最大程度享受陽光。
4環境景觀設計
小區的環境設計基于綠色社區的理念,將本小區看作一個由同質人群、綠色環境和建筑組成的生態共同體,以此來勾畫小區的空間結構和住宅布局。在“錦繡江南”主題定位的基礎上,區環境景觀處理摒棄了傳統園林中繁復瑣碎的成分,結合特殊的地域文化特征,充分汲取江南園林的理念精髓并加以提煉和升華。
關鍵詞:小戶型,房屋,特點,設計,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小戶型住宅概念的界定
對于小戶型住宅的概念 目前建筑行業沒有形成共識,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界定小戶型的概念。
1.1 以居住空間數量界定
以居住空間數量界定不超過三個,即兩室一廳、一室一廳或單室戶型、居住空間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住宅功能的復雜程度。當居住空間較少時,家庭生活結構趨向簡單,住宅的功能也可簡化。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小戶型大致有三種類型:單身公寓,一居室和二居室戶型,其居住空間一般少于三個。
1.2 以居住面積界定
以面積來界定:建筑面積少于80平米。小戶型的基本空間包括臥室、起居室、廚房、衛生間等,各種居住空間的大小不僅要滿足人體工程學的基本尺度,還應考慮居住的舒適性。
1.3 以居住主體的類型界定
以居住主體的類型界定:以單身青年或年輕夫妻家庭為主,家庭人員大多為1~2人,少數為3人。小戶型住宅不只是面積相對較小,更體現了青年人追求高效、舒適和簡約時尚的生活方式。以居住主體來界定小戶型的概念,才能抓住小戶型的本質,從根本上區別于普通住宅。
2. 小戶型住宅的特點
從小戶型特別是一居室戶型的使用功能來看,受到了面積上的限制,在其使用上有一部分消費人群只作為暫時的居所,并非長久的家,也有一部分消費人群將其作為投資的對象,來實現保值、升值。因此,小戶型表現出以下特點。
2.1 暫居性
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或者是離、退休后的老年人。對于這兩個人群的人來說,均表現出一種明顯的過渡態度,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他們都愿意接受這種不是很舒適但比較實用的小戶型住宅。但這只是一種過渡而已,一旦條件發生變化,如年輕人結婚,他們就會從小戶型搬入一套更大的房子。因此,他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在一開始就選擇租用小戶型,另外一種是自己購買一套小戶型住宅,住完之后將其出租。
2.2 投資性
從購房的目的來看,小戶型的投資型買家明顯高于大戶型。不僅由于小戶型投資較少,回報較快,而且租房市場也比較廣泛,尤其是二手房市場的形成,使小戶型在出租或轉讓中存在廣闊的市場。 由于小戶型經濟實惠的特點,因此,不少購房者采用先付首期款購買小戶型居室,再將房屋出租,來實現房產的保值、增值。
2.3 對配套設施的依托性
由于小戶型的面積有限,因此其內部容納的功能就受到限制,又加上年輕一族的時間十分寶貴,所以,對配套的要求較高。一般小戶型住宅都要建立在周邊社區環境較好的成熟社區,這樣就可以對這些社區的配套設施進行依托。
3 小戶型設計的要點
3.1 功能布置合理,室內流線便捷。住宅根據使用功能概括有: 私密休息區、公共活動區、輔助區等幾個分區。這些分區都有明確的使用功能,有公共性與私密性、動與靜的分區。在中小戶型住宅設計中正確處理它們的功能關系,滿足各功能分區的要求,使之動靜分區、公私分離、潔污分離是設計住宅功能良好、舒適、安全的基本條件,也是人門選擇戶型的重要著眼點。在合理考慮各區功能的同時,還要做到室內流線順暢,交通面積集中、緊湊、減少干擾,并且還需突破單純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積的綜合利用,提高室內有效使用面積,經濟合理的平面布置。
3.2 細化功能區間隔,合理面積配比。小戶型不應以犧牲居室功能為代價來一味求小,而應在細化功能區隔,合理各功能區域的面積配比,以及充分利用空間的基礎上, 做到小而全、小而精,小得合理、便利,不影響使用對于1~2人居住的一房一廳來說,其各功能區域的面積,當然要比常規住宅的二房、三房要小得多。但又不能太小,應以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基本空間尺度為限。如臥室不能小于 10m2,客廳不應小于12m2,衛生間不宜小于 4m2等, 否則就會影響使用,使空間過于局促。其它功能空間的面積也應有合理配比,如儲藏室、壁櫥、小陽臺玄關以及冰箱、洗衣機等的專用放置空間等。
3.3 靈活可變的室內功能空間。居住者的家庭構成、生活形式、審美意向和價值取向等的不同,對室內空間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住宅設計時除了提供豐富多樣的套型平面外,同時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適應這種變異性和差異性。可做部分靈活的單元大開間,雖有固定的廚房、衛生間、入口和單元的形狀,但可劃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也可模糊某些功能區域,將某些功能分區合并或連接,不做明確限定,如將起居室與餐廳合并, 把廚房設計成開敞或半開敞的形式等。減少固定構件,用可活動的輕質材料構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區域,減少固定的墻體,使得室內空間流動開敞而不閉塞,同時也使得戶型可以根據功能的變化而改變空間形態、位置和尺寸,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實用價值。如此,同樣空間的一套住宅,便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的入住者和相同居住者在不同時期的需要,根據實際需要的變化而變化空間分隔和戶型平面。
3.4 運用科技提高小戶型住宅的舒適度。通過科技創新,解決小戶型住宅存在的缺點和不利條件,提高中小戶型住宅的舒適度,例如通風問題 遮陽板問題等,要根據本地區的主導風向、太陽入射角等科學知識來研究先進技術,再結合合理的建筑設計,達到既節約空間又提高居住舒適度的目的。
4 中國小戶型的發展趨勢
4.1 小戶型樓盤社區化。從目前市場上以小戶型為主產品的樓盤分析, 大部分樓盤較小, 有的甚至就是一個單體樓,但隨著國家對大戶型花園住宅和別墅類住宅用地的嚴格限制,未來將會出現大社區的小戶型住宅小區。而且小區將會脫離原有小戶型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差、 物業管理差等現象,將朝著設計人性化、配套設施齊全、適宜人居的方面發展。
4.2 精裝修。這將是小戶型發展一個重要趨向,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未來的家庭構成主要以三口之家、兩口之家以及部分的單身階層,而且這樣的家庭主要都是一些雙職工,空閑的時間不是很多,裝修將成為他們買房以后的一個問題,為了減少裝修所帶來的煩惱,他們必將對精裝修的小戶型青睞。而從開發商方面而言,精裝修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項目的品質。
4.3 小戶型設計多樣化、人性化。目前市場上的小戶型設計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年輕人,追求住房個性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設計中融入業主提出的文化元素,妥善處理小戶型物業動靜分離,采光、通風、私密性等高難度要求, 做到套內功能的完善布局。生活、景觀雙陽臺設計,中空隔音玻璃、步入式落地凸窗等超前理念在小戶型中的運用,大面積的贈送空間和高達94%的實用率,更順應了未來小戶型精致性、高品位、社區化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