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7:23: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住宅設計規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Key wordsResidential Electrical Residential Design Code
Electrical Design
摘要住宅電氣設計屬于建筑電氣設計中相對比較簡單的配電設計,但有許多細節需要我們在設計時加以注意和推敲,以免違返國家規范。
關鍵詞住宅電氣住宅設計規范電氣設計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電氣部分)自1999年以來,為我國的住宅設計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通過今年公司進行的住宅項目設計,從使用規范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談一點體會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1 關于配電系統
《住宅設計規范》(以下簡稱《住規》)第6.5.2條第1點規定住宅供電應采用9T、9N―C―S、TN―S三種接地方式。在設計時由城市公用低壓線路供電的住宅樓一般采用TT系統:住宅小區的每幢住宅樓采用由小區變配電站配電時采用TN―C―S系統;對附設有配電所的高層電梯住宅采用TN―S系統。
2 關于每戶電源進線
大多數住宅每戶一般都為單相電源進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級住宅的冬季采暖與夏季降溫已不完全是采用以往的分體式空調來完成,而是由家庭小型中央空調系統取而代之,家庭中央空調系統一般由風機盤管和空調主機組成,風機盤管依然為220V電源,空調主機則為380V電源。此時住宅電源應采用三相電源進線,出線回路亦設一路三相斷路器作空調主機電源。
《住規》第6,5.2條第5點還規定每套住宅進線斷路器應采用同時斷開相線和中性線的開關電器,所以對于單相電源進線采用雙極開關;對于三相電源進線采用四極開關。
3 關于每戶配電箱出線回路的設計
一般出線回路按照明、普通插座、空調插座、廚房插座、電熱水器插座等回路設計。另一種方式,除了廚房和電熱水器插座回路外,其余插座完全可以按房間分片設置回路,且線路敷設方便,交叉少。
另外,近年來出現了電熱地板輻射采暖技術,這種系統以電力產生熱源,通過敷設于地板表層下的柔性加熱電纜以及傳感探頭,由電子溫控器自動控制向房間供熱采暖。根據不同地區系統功率指標(約50W-150W/m2)于每戶配電箱按房間面積分回路并帶漏電保護預留容量。
4 關于每戶的電源進線不應小于10mm2的條文
住宅一方面向大戶型大面積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向小戶型發展的情況。小戶型一般為30-40m2,裝設功率為4―5KW/戶,如果這種情況也采用每戶的電源進線不應小于10mm2的規定,筆者認為是不合適的,一則沒有必要,二則不經濟。小戶型多為電梯公寓,套數多,每戶電源進線均采用10mm2對工程造價會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房地產商對設計要求既要質量高又要節約工程造價。所以對于類似小戶型應允許將每戶電源進線減至6mm2。
5 關子電能表的選型及表箱的設置
住宅照明計量表箱的設置方式在《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第8.2.2.2條中做了詳細規定,但對集中式式計量表箱內的電表數量未作規定,筆者認為應將數量控制在20只表以內,否則電表箱體積太大,在制做、安裝及進出管線施工方面都不便,多層住宅一般設置在首層嵌墻暗裝,對建筑墻體造成較大影響。高層住宅設置在管道井內,表箱太大對管道井的尺寸就提出了要求。對單相電源進線的用戶采用單相電表,對三相電源進線的用戶采用三相電表。另外,在城市電網直供用戶可享受波峰波谷電價的地區應采用分時段計量電表。
6 關于漏電斷路器極數及漏電動作電流的選擇
《住規》第6.5.2條第7點要求每撞樓進線斷路器設漏電保護,常遇到的問題是斷路器的極數與漏電動作電流的選擇。根據《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第4.5.6條規定“當裝設漏電電流動作的保護電氣時,應能將其所保護的回路所有帶電導線斷開。”在住宅設計中多為單相負荷或單相負荷與三相負荷同時存在,N線不可能保持地電位,所以應選用三相四極漏電斷路器(末端插座回路選用兩極漏電斷路器或可斷開N線的1P+N型漏電斷路器)。設漏電保護的目的根據條文說明是為防電氣為災,根據《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第4.4.21條“其額定動作電流不應超過0.5A”以此為依據進行設計。
7 關于插座的設置
這里主要談一談浴霸、電熱水器及廚房燃氣報警器插座的配置,市場上出售的浴霸有兩燈頭、三燈頭及四燈頭的,都配有單相三極插頭和配套開關,電熱水器也配有三極插頭,設計時應根據衛生間的布置預留單相三極防濺插座。家用壁裝式可燃氣體報警器(例如JRB―99系列)為單相兩極插頭,可與抽油煙機共用插座(選用單相二加三極插座)。另外,對于如洗衣機等的插座應選用帶開關型的較好。
8 關于相關規范的相關條文
在住宅電氣設計過程中往往會用到其它規范的有關條文,其中較重要的條文應注意。
8.1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5第6.0.10條“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電線路,應在室內靠近進線點便于操作維護的地方裝設隔離電器。”所以電源進線除設漏電斷路器外還應設隔離,隔離電器先用三極且符合《低規》GB50054―95第2.1.6條規定的電器。
8.2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93“第八章 日用電器”對插座等的設計要求有詳細的條文,應作為住宅設計的重要依據。另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第10.8條“家用電氣篇”也可對住宅設計規范作很好的補充。
8.3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第19.1.6條規定“當燈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時,燈具的可接近導體必須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應有專用接地螺栓,且有標識。”住宅衛生間一般都設有壁燈,為滿足規范要求,筆者建議采用利用衛生間的局部等電位聯結的作法,而不必為一兩套壁燈設照明用PE保護線。
8.4住宅一般都沒有CATV系統,根據《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第15.8.1條規定“CATV系統采用單相220V、50Hz交流電源,一般由靠近前端的照明配電箱以專用回路方式供給”,另外像配線架及對講門鈴系統筆者建議也采用單獨回路配電,而不與走廊照明回路共用電源,以保證檢修時相互無影響。但它們均為公共用電,用一只電表計量即可。
8.5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第14.8.2.9條規定了裝有澡盆和淋浴盆的場所設置開關和插座的規定,設計住宅衛生間內的插座位置時應注意允許安裝的區域范圍,以滿足規范要求。
結束語
【關鍵詞】居住用地;開發強度;容積率;建筑密度
1 研究背景和范圍
1.1 研究背景
在蕪湖已編控規編制過程中,存在主觀臆斷確定控制指標的現象,地塊的指標確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控制指標之間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設計單位容易將規定性指標與引導性指標混淆,指標選擇缺乏針對性、剛性和彈性。已編成果中相同性質地塊多采取相同指標,實際上,因交通、區位、地塊大小和形狀的不同,地塊的合理開發強度應有明顯的差異。
1.2 研究的范圍
研究的范圍為蕪湖市居住用地,重點對開發強度控制核心指標——容積率和建筑密度進行相關研究。
2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2.1 研究方法
影響土地使用強度的主要因素有:用地性質、城市土地級差、建造方式和形體規劃設計、城市設計要求、城市交通與基礎設施容量。控規主要指標的確定可采取以下方法:形體布局模擬、經驗歸納統計、現狀調查分析對比、環境容量推算和典型實驗法等。
基于蕪湖市實際情況,擬采用經驗歸納統計與形體布局模擬兩種方法為主,結合其它方法進行綜合研究。
2.2 技術路線
以研究并提供科學合理的核心控制指標為目的,首先以國家《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主要指標為基礎,分析規范指標存在問題,其次采用經驗歸納統計與形體布局模擬兩種方法進行不同規模用地的指標測算,同時借鑒周邊城市相關技術經驗,對指標研究進行匯總與分析,最后推薦研究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議。
3 現行國家相關規范解讀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重點對住宅面積凈密度最大值進行控制,蕪湖市屬中國建筑氣候區劃Ⅲ類地區,其住宅面積凈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標分別為:低層1.20、多層1.80、高層3.50。根據居住區用地平衡控制指標規定,住宅用地占居住區用地的比例分別為:小區55~65%、組團60~75%。同時依據該規范中公共服務設施控制指標表與居住區用地平衡控制指標表,可推算出每公頃居住區用地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為:小區0.15~0.20萬m2,組團0.08~0.12萬m2,進而得出小區與組團容積率最大值控制指標:低層小區為0.93,組團為0.98;多層小區為1.32,組團為1.43;高層小區為2.48,組團為2.75。
4 已建用地指標調查分析
由規劃管理部門信息檔案管理中心提供了蕪湖市區近五年共計三十六例規劃與建設案例,規劃進行研究與分析。
4.1 多層住宅用地
用地容積率最大值為1.82,最小值為1.13。根據實際調研分析可知:多層住宅的容積率應控制在1.60以下;當規模超過2公頃時,應控制在1.50以下;達到小區級規模時,其數值應進一步下調,其合理數值將采取其它方法進行測算。
4.2 高層住宅用地
容積率最大值為5.26,最小值為2.49。根據實際日照效果分析可知:當用地面積大于2公頃時,合理案例的容積率可達到2.40~2.80,當用地面積小于2公頃時,容積率可以適當提高,但合理值應控制在4.0以下為宜。
4.3 混合住宅用地
混合住宅用地的開發強度參照前兩種類型住宅的合理開發強度確定:當高層住宅所占比例大時,其開發強度應略低于高層住宅用地指標;當高層住宅所占比例小時,其開發強度應略高于多層住宅用地指標。
5 模擬布局研究
規劃通過規劃模擬布局,研究不同用地合適的空間容量,反推控制指標。為了更好提高模擬方案結論的全面性與準確性,研究組選取四種不同規模用地,公共建筑的配置均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要求。
根據以上原則,抽取有相關經驗的設計人員按照不同的規劃風格進行模擬布局,并在指標計算前組織專家進行方案優化,最終得出模擬布局研究結論。
6 相關技術經驗借鑒
規劃搜集了與蕪湖在同一建筑氣候區的上海、長沙、深圳的技術規定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上三市確定的開發強度控制指標內容各有不同,上海市較為強調地段差異,并創新了小地塊(三公頃以下)根據面積折減的辦法,而長沙與深圳則與《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結合緊密,根據小區和組團來進行區分,我們認為后者參照意義較大,但上海的很多控制指標可作參考。
7 指標研究結論
從模擬布局研究及經驗歸納統計結果中分析可知,當用地面積小于2ha時,其容積率值會相應偏大,如果取較高值將失去指導其它規模組團級居住用地的意義,所以按照小區、組團(>2.0ha)、組團(≤2.0ha)三種規模推薦指標。將多層組團建筑密度指標由≤32%細化調整為:大于2.0ha的組團≤30%,小于2.0ha的組團≤35%;高層組團指標由≤22%細化調整為:大于2.0ha的組團≤22%,小于2.0ha的組團≤28%。
推薦蕪湖市居住用地核心開發強度控制指標如下表:
注:①各種住宅類型混合的居住小區和組團取兩者的指標值作為控制指標的上、下限值;
②本表中高層指標適于28層以下住宅,住宅超過28層時指標需適當調整;
③公建配套標準應符合居住區設計規范,若配套設施單獨劃地塊設置,應對用地開發強度進行適當調整。
8 研究體會與建議
8.1 近實遠虛,適應時展潮流
控規應從嚴控制和明確規劃強制性內容,對近期需要開發與建設的地塊規劃應具體、深入,體現規劃的剛性與指導性;對于遠期開發與建設的地塊規劃則應留有彈性空間,不必將指標按照目前的開發模式和技術水平確定得過低。
關鍵詞:住宅建筑設計;細節處理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3)07-0172-02
1.前言
住宅,作為一種最常見的建筑類型,在我們的建筑設計中,也占了一個相當大的比重。但怎樣的住宅是好的設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判斷標準。而且,目前居高不下的房價,讓我們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得考慮消費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開發商的利益空間等問題,往往我們的設計過程就是一個各方利益平衡的過程。作為消費者,對于我們的設計也更為挑剔,所以,這幾年,我們面臨的糾紛也不斷增多,這就迫使我們設計者在設計中除了考慮設計理念、空間合理利用等因素外,還得考慮自我保護,如何遵守我們國家繁多的規范。縱觀我自己近20年的設計,對于住宅設計中一些容易忽略的問題及防治解決措施作了一下總結,與大家分享。
2.總平面設計容易忽略的常見問題
2.1綠地率的計算
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要求,住宅小區內綠地率的計算面積應扣除建筑周邊1.5m的范圍。但實際工作中,我發現大部分的設計人員在匡算綠地面積時會忽略這一點,匡算至外墻邊。以前,綠化驗收工作比較馬虎時,這樣計算也蒙混過關了,但現在各部門的驗收工作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嚴格,這樣的問題就值得我們引起重視了,否則,在驗收時就會出現不合格的現象,應當予以重視。
同時,由于小區停車位要求的提高,小區的車庫越建越大。按照相關規范要求,車庫頂部覆土大于等于1.5m,其上的綠地面積才能計入綠地率。這點作為設計師應尤其注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消防登高場地的范圍,我們不能采用鋪植草磚的方式計算綠地率。自上海11.15大火以后,消防在這方面的要求予以了進一步的明確,驗收時也更為嚴格。
2.2地下車庫進排風口與住宅的距離及離地高度
目前,小區的停車位要求越來越高,地下車庫越建越大。在上海,基本上新建的住宅小區,地下基本全部掏空。如此大的車庫,必然分為很多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均有進風機房和排風機房,這些機房的設置與車庫的車道及停車布置相關,同時要考慮相對位置在通風要求上的合理性,在滿足以上要求的同時,我們應注意這兩個機房出地面的進風口和排風口在總平面上的位置,避免其與道路沖突,同時與住宅留出足夠的間距。盡管查不到有關排風口與住宅的間距要求的條文,我們還是要盡可能地遠離住宅,并杜絕排風口正對住宅門窗洞口的現象。排風口底部離地的高度,按照《汽車庫設計規范》的要求為離地2.5m,按照《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的要求為2m。上海市地方標準《機動車停車庫(場)環境保護設計規程》中規定,排風口底部離地應滿足2.5m,當位于無人員出入的綠化中時,可適當降低。如果能做到2.5m,這是最理想的,但此高度可能對景觀的影響較大,所以我們最低限度應做到2m,并注意與周邊的關系予以技術處理,否則在竣工驗收中我們可能面臨需整改的問題。
2.3地下車庫出入口位置
2.3.1出入口與道路的關系
《汽車庫設計規范》中,對出入口與城市道路的距離有具體的要求,但與小區道路就沒有明確的要求。所以,我們很多設計師在設計出入口時就比較隨意。但從使用和安全的角度出發,我覺得我們在設計上應注意一些細節,比如,出入口與小區道路間留個大于2m的距離,并保證120°范圍內無遮擋障礙物;出入口與道路盡量垂直相交,避免車輛出庫后大角度地轉彎;出入口的位置盡量少地干擾小區主干道的通行等。
2.3.2出入口與住宅的間距
這個問題也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國家沒有相應的技術規范要求,上海市地方標準《機動車停車庫(場)環境保護設計規程》中,有10m的要求,由于這本規范不是我們設計中常用的規范,所以,很多設計人員可能會忽略這個問題,在此列出,以供大家參考。
3.建筑單體設計容易忽略的問題
3.1低層、多層、中高層及高層的界定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住宅設計規范》中,均定義低層住宅為一層至三層;多層住宅為四層至六層;中高層住宅為七層至九層;高層住宅為十層及以上。但這兩個規范中,沒有定義具體的層數如何計算,底層設架空層或層高不超過2.2m的用房時,是否記為一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明確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頂板面高出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設置的高度不超過2.2m的自行車庫、儲藏室、敞開空間,以及建筑屋頂上突出的局部設備用房、出屋面的樓梯間等,可不計入建筑層數內。住宅頂部為2層一套的躍層,可按1層計,其他部位的躍層以及頂部多于2層一套的躍層,應計入層數。
之所以在這里累述關于住宅類型的界定,是因為,不同層數的界定,國家相關規范有不同的設計要求,有時,我們會忽略這方面的問題,以我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一個實際案例為例,說明如下。
我在工作中曾遇見這樣的案例:業主要求,住宅一層設自行車庫,上面建六層住宅。那么,按照以上規范條文,該項目如果想按照多層住宅未定義,則一層自行車庫必須高度小于2.2m,而且按照不超16m的要求,如果界定住宅層高按常規的2.8m計算,自行車庫高度只能做到2m,且室內地坪不能高出室外地坪面。但如果自行車庫層高只做2m,則不能滿足作為經常有人員出入的場所,凈高不小于2m的規定。
業主對于這樣的設定不滿意,他們提供了當地設計單位常規的做法。在當地,設計單位把一層車庫設計為2.4m的層高,其上住宅設計為2.7m的層高。然后,該住宅按照多層住宅來處理。對于這樣的處理,個人認為,從規范條文解釋上,該住宅層數已為7層,按照多層住宅處理,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3.1.1電梯的設置
《住宅設計規范》4.1.6條規定,“七層及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6m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該條文為強制性條文,注釋中,注明底層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層住宅,底層為架空層或儲存空間的多層住宅,其住戶人口層樓面距該建筑物的室外設計地面高度超過16m時必須設置電梯。
該住宅入口高度經過處理,不超過16m,但層數為7層,同樣應該設置電梯。
3.1.2樓梯間的處理
《住宅建筑設計規范》4.1.2條規定,“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10m。六層及六層以下住宅,一邊設有欄桿的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m。”
一般,我們多層住宅的樓梯間軸線寬度設計為2.4m,一般墻厚度為240mm厚,樓梯間凈寬為2160mm。不設梯井,梯段寬度為1080mm,算上欄桿寬度及墻面粉刷層厚度,勉強能滿足梯段凈寬1m的要求。但該單體應為7層,所以應滿足1.10m的要求,所以,樓梯設計中應放寬梯間的寬度。
另外,按照《建筑防火設計規范》第5.3.10條規定,如建筑層數超過6層,則應設置封閉樓梯間或將樓梯間的門窗設置為乙級防火門窗。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我們對一個問題進行了技術處理,規避了一些規范條文約束的同時,又會衍生出另一些問題,在處理時,我們必須全面考慮。
3.2交通空間
由于經濟的問題,我們在住宅設計中尤其注意得房率,使得我們在公共交通面積的設計上,所有的尺寸均按照規范的最小尺寸去做。但這樣做的同時,我們尤其需要注意一些部位的細節,否則處理不好就違反了相關規范或引起糾紛,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方面。
3.2.1入地下室防火分隔墻處樓梯的凈寬問題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要求用耐火極限大于2小時的不燃燒體墻及乙級防火門將地下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隔開,所以下地下室時,我們需將樓梯欄桿改為實體墻,墻體厚度需做100厚方能滿足2小時的要求。我們有些設計師會比較隨意地將墻設在其中一個梯段上,由于樓梯間尺寸一般都是卡著最小尺寸做的,這樣做的結果是使下地下室的一個梯段寬度不滿足1m(多層)和1.1m(高層)的要求。有時我們設計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施工人員未注意也會做錯,所以在設計交底時應特別提醒施工人員予以注意。
3.2.2樓梯休息平臺的凈寬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樓梯平臺凈寬不小于梯段凈寬并不小于1.2m,我們一般會從踏步起點至墻面的尺寸留為1.2m,考慮墻面粉刷,會放出50mm的余量,但平臺處,樓梯扶手往往會突進平臺,考慮此部分,平臺寬度就會不滿足,所以,我們應在設計交底時特別強調此點,樓梯扶手轉彎時不能突入平臺。
3.2.3電梯廳凈寬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電梯廳深度應大于等于最大轎廂深度并不小于1.5m,現行的住宅設計規范要求設置一臺擔架梯。按照有關解釋,轎廂尺寸滿足1.4m×1.4m的凈尺寸就可以滿足擔架的斜放,所以,電梯廳深度滿足1.5m就可以了。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中,首先對居住建筑需進行無障礙設計的部位進行了定義,高層、中高層住宅的候梯廳為無障礙設計的范圍,對于候梯廳的深度要求為1.8m,這就與《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相矛盾,設計時我們應引起重視。
3.2.4入戶門開啟方向
對于入戶門的開啟方向,設計人員一般比較隨意,設計規范也沒有特別的規定。但不經意間就會埋下糾紛的隱患。為了提高得房率,公共空間我們一般都會摳得比較緊湊,配套的設備專業往往見縫插針式地布置設備。此時,如果入戶門往公共空間開啟,就應注意是否會影響公共空間的疏散,門扇開啟后是否會影響消火栓門的開啟等。如果入戶門往住戶戶內空間開啟,就應考慮門開啟后鞋柜,衣帽柜的位置等,要方便住戶的布置和使用。對于方案時提供的門開啟方向在施工圖階段有修改的,就應及時與設備專業及時溝通,以免發生開關裝在門背后等情況的發生。
3.3陽臺空間
陽臺的設計主要有幾點需要注意。
3.3.1建筑面積
《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對陽臺面積的計算條文為“建筑物的陽臺均應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這個水平投影面積可以理解為陽臺結構板的投影面積。但上海市測繪部門的內部文件計算時以陽臺欄桿中心線為準。如果按結構底板投影計算,不會產生超面積問題,但測繪面積會減小,對于大型住宅小區,整個小區的減少面積還是相當可觀的,如一個3000戶的住宅小區,每戶陽臺面積測繪減少0.5m2,整個小區就減少面積1500m2,對建設單位來說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據。
同樣的,由于有以上計算一半面積的條文,在加上前幾年7090政策的推行,開發商想出了拓展面積的方法,就是把整間房間定義為陽臺。同時,超面積時又會把陽臺的一部分定義為設備平臺,不計入面積計算。針對這種情況,上海市于2011年8月出了《上海市建筑面積計算規劃管理暫行規定》,2011年10月1日開始實施。規定中針對以上情況,規定大于8m2的陽臺將以全面積記入容積率,同時設備平臺、裝飾性陽臺進深大于0.6m也將被記入容積率。其他省市對此也出了一些相關的條文,我們在設計時應先了解清楚。
3.3.2欄桿高度
規范規定,多層建筑欄桿高度為1.05m,高層建筑欄桿高度為1.1m,窗臺的高度小于0.9m時應加護欄。目前,我們設計的住宅,有時建設單位會要求做全封閉陽臺,此時有些設計人員就會把欄板視同于窗臺。對此,2011版的住宅設計規范在條文說明中有明確的解釋,還是應執行欄桿高度的要求。
3.4套內空間
住宅的套內空間設計,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3.4.1窗地面積比
《住宅設計規范》要求,臥室、起居室(廳)和廚房的窗地面積比不應小于1/7。—般情況下,臥室均會滿足,但廚房和廳有時就會忽略掉,設計時稍加注意,這種情況還是可以避免的,如設計時不注意,等審圖時再發現,往往蓋起來就相當麻煩,會牽涉到其他專業的相應修改。
3.4.2上下房型發生變化時引起的問題
由于立面變化需要或是業主要求,我們有時會將部分房型進行變化,上下戶型不一致,此時,我們應注意幾方面的問題。首先,我們應注意上層的衛生間布置是否在下層住戶的起居室、臥室、餐廳、廚房的上部。其次,上層如相對于下層有縮進留出退臺等情況,應協調結構專業采取上翻梁等措施,以免出現下層住戶臥室中間出現大梁壓頂等情況。如上層住戶改為了復式住宅,應核定一下復式上層的消防疏散距離是否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
關鍵詞:住宅小區電氣智能化電氣設計
0 引言
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臺上實現的,脫離了建筑這個平臺,那么智能建筑也就無法實施。建筑電氣系統是現代建筑實行智能化的核心,它對整個建筑物功能的發揮、建筑布局和結構的選擇、建筑藝術的體現、建筑的靈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證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電氣信號系統是建筑電氣系統中專門用于傳輸各類信號的弱電系統。智能建筑中弱電系統的設備、纜線安全必須依靠電氣技術如:電源技術、防雷與接地技術、防諧波技術、抗干擾技術、屏蔽技術、防靜電技術、布線技術、等電位技術等眾多的電氣技術來支持方可奏效。建筑電氣信號系統主要有:消防監測系統、閉路監視系統、電腦管理系統、共用電視天線系統、廣播系統和無線呼叫系統等。
1用戶電氣負荷的確定
住宅小區居民住戶的用電負荷是確定和建立小區供電網的基本數據依托。但是在實際的設計中, 影響著兩個不確定性的因素有: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進步,居民平均收入,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城市電力供應狀況及能源政策的不確定等因素, 使得居民家中的家電種類和數量的不確定和用電設備投入時間的不確定性等各方面的影響,導致了設計難點的存在。設計中為了便于計算, 國內實行的辦法是: 一般按照《住宅設計規范》中的規定取上限值進行計算設計。例如某小區在進行電氣設計中采用以下數據計算:每戶用電負荷為P=4.2kW;每戶的平均同時使用系數K=0.5,則每戶實際計算負荷為P=2.1kW。對于住宅單元、整棟住宅樓的用電負荷計算也需要更多的考慮使用系數K 的設計與取值,使用系數K雖然在設計規范中沒有直接給出,但是在設計中一般以《建筑電氣專業設計技術措施》中的規定進行選取。
2 用戶線路系統設計
城市住宅的電氣線路設計不同于其他用電的電氣線路,一般小區的的電器線路系統基本不設定專業電工進行維護,而居民又不太懂電氣線路系統等方面的維修安全知識,所以很容易發生事故。因此,綜合多方面考慮,城市住宅電氣線路系統的設計應滿足安全、適應發展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預期超前意識,從而以達到滿足智能化得要求。現代城市住宅的暗配電氣線路系統是難以更換或增加的,所以設計時盡量做到一步到位,達到滿足遠期負荷需求。所以針對以往住宅電氣線路系統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住宅設計規范》中的基本規定“電氣線路應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設方式配線,導線應采用銅線,每套住宅進戶線截面不應小于l0mm2,分支回路截面不應小于2.5mm2”。所以在一般的城市住宅小區的線路系統設計中,根據戶型面積大小,每戶進戶線選擇的基本截面10mm2~25mm2的銅芯導線, 分支回路可以采用2.5mm 2~4 mm2的銅芯導線。
3 用戶配電系統設計
在過去的住宅小區的電氣設計中, 多數的住宅內照明和插座的分支回路數設計較小, 有的甚至是照明和插座共用一個回路的現狀。由于設計的分支回路少的原因,在每個回路所帶的負荷就會急劇增大,也就相當于減少了線路的基本截面, 最終由于用電負荷過重導致線路溫度加速增加,電氣線路事故增多。在現代住宅電氣設計中對分支回路數量進行了增加, 也就相當于減少了回路的阻抗能力, 這樣就能很好的降低住宅的諧波電壓及其帶來的危害。在住宅中設計了足夠用的分支回路,就能夠很好的將電路產生諧波的非線性負荷電器和對諧波敏感的電器做到由分開的回路進行供電。隨著分支回路數量的增多,再出現應急事故,比如一路線進行檢修或因故障跳閘時, 就能使得停電的范圍盡量的縮小, 這樣就對家庭生活造成的不便的影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結合現代住宅的要求, 對于住宅電氣智能化的設計通用的做法是: 戶內設配電箱, 并且分別按照照明、插座、空調等分回路進行設置。這樣設計的優點是:照明不經過漏電開關處理,空調線路安裝在2.4m左右,這樣不易讓人體直接接觸,插座設計是供各種家用電器使用的, 因為浴霸等裝置需要安裝在衛生間等特殊位置, 容易產生漏電, 這樣的設計將會在發生漏電事故的時候開關就會托扣,從而保證用電安全。
4 防雷及等電位連接設計
4.1現代多層住宅的防雷設計方法一般為: 屋頂女兒墻及凸出物體上明設避雷帶設計, 利用住宅結構的構造柱主筋做為防雷的引下線, 每根構造柱主筋主筋必須進行可靠的焊接處理,在其下面需要與建筑基礎的鋼筋網進行焊接, 對于所有凸出屋面的金屬體欄桿都需要與避雷帶進行焊接處理, 防雷裝置的鐵件均做鍍鋅處理。
4.2現代高層住宅的防雷設計方法一般為:屋頂采用Φ10鍍鋅圓鋼作為避雷帶,避雷帶連接成一定尺寸的網格, 利用柱子或剪力墻內兩根以上主筋通長焊接作為引下線,引下線間距不大于18m,引下線上端與避雷帶焊接, 其下端與基礎內上下兩層主筋焊接。對于所有凸出屋面的衛星天線基座主筋、金屬通風管、屋頂風機等所有金屬構件均應與避雷帶進行可靠焊接處理,防雷裝置的鐵件均做鍍鋅處理。
4.3建筑物作總等電位聯結設計處理,總等電位聯結與建筑物聯接采用鍍鋅扁鋼焊接, 與各種金屬水管, 暖管, 煤氣管聯結采用鍍鋅扁鋼箍接,與進戶PE線聯結,采用穿PVC32 管暗敷設。
4.4防雷接地處理,電氣電源進線處重復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弱電設備均共用建筑物基礎作為接地裝置處理, 接地電阻不大于1 Ω。
5 電氣外線設計
5.1變壓器的設計容量。在住宅電氣智能化設計中, 變壓器的設計容量需要根據小區的規模(建筑面積)和嚴格的預期來確定。
5.2變壓器臺數及供電半徑。住宅小區內變壓器臺數的確定需要根據該小區的總體布局情況和所在區域的變電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進行考慮而設定。城市住宅小區內低壓配電半徑一般按照設計要求為低壓供電半徑的250m。
5.3供電形式。
一般城市住宅小區低壓配電均采用放射式供電的方式, 其中對于多層住宅需要進兩路:動力設備和照明各進一路;高層住宅需要進四路線:消防電源(二級負荷)進兩路,商業及住宅照明各進一路。
關鍵詞住宅 用電負荷 變壓器負載率 節能
中途分類號:S210.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2011對不同面積的住宅最低用電負荷作出了明確規定:“建筑面積《60m2,3kW;60m2
1、住宅小區調查情況
小區1
某省會城市單位多層(5—7層,無電梯)住宅小區,為70~80年代興建的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約33300 m2,總戶數508,小區入住率95%。
住戶用電實際配置標準(按當時的規范規定)如下:建筑面積60m2以下,202戶,1.5kW,戶內配電箱主進斷路器為In=20A,電表5(20)A;60m2
住宅變壓器安裝容量630kVA(單位負荷指標約為18.9VA/ m2),運行20多年,平均負載率在81%左右,高峰時段也無過負荷跳閘事故。若要滿足現行《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要求,按照需要系數法計算,住宅變壓器安裝容量需要2*630kVA,計算負載率在83%。
小區2
同上城市某高層住宅小區,為2001-2004年建成的小區,建筑層數12~32層(建筑高度
戶型比例分別為建筑面積60m2以下,360戶,戶內配電箱主進斷路器為In=40A,電表10(40)A;60m2150m2,考慮戶式中央空調,戶內配路器為三相In=63A,電表電箱主進斷15(60)A(按照建設單位等方面對高檔小區的要求,每戶用電配置容量分別為單相6kW,8kW,10kW,12kW和三相8kW,另有樓王1戶,建筑面積600m2,按三相12kW配電)。按每且單元分段電纜(每段不超過10層)進線,In=315~400A。
住宅變壓器總安裝容量9020kVA(單位負荷指標約為28.7VA/ m2),住宅變電所均設置在高層住宅樓地下室,其中容量為630kVA變壓器4臺,容量為500kVA變壓器13臺,設計變壓器負載率為75%。(根據當地供電部門的要求,住戶按照38VA/ m2計算,變壓器總安裝容量為9310kVA,計算負載率約72.7%。)實際調查發現,變壓器負載率平均約為35.6%,即使考慮另外20%全部入住,負載率為44.5%,不足50%。
小區3
同上城市西區的一個多層住宅小區,2006年按照國家“70-90”政策要求建設。小區共有住戶1092戶,住宅總建筑面積96900平方米,其中90平方米及其以下住宅占75.1%。現小區入住率達到85%。
戶型比例分別為建筑面積60m2以下,280戶,用電負荷4kW,戶內配電箱主進斷路器為In=32A,電表10(40)A;60m2
設計住宅變壓器總安裝容量3000kVA(單位負荷指標約為31.0VA/ m2),選用容量為500kVA的箱式變電站6臺,設計變壓器負載率為81%。(住戶按照每平方米0.03VA設計,低于當地供電部門每平方米0.038VA要求)實際調查發現,變壓器負載率平均約為35%,即使考慮另外15%全部入住,載率為41.2%,不足50%。
表1小區2和小區3實際安裝容量統計
2、變壓器損耗和成本分析
以SCB10系列10kV級無勵磁調壓干式變壓器為例,500kVA、630kVA和800kVA三種住宅小區常用規格的損耗在負荷率40%、50%、65%和75%情況下的綜合功率損耗分析見表2。(本計算的技術參數參考一家公司10kV級無勵磁調壓干式變壓器系列產品說明書,計算公式略)
表2變壓器損耗分析表
從上表可以計算出:單臺干式變壓器,容量每提高1個數量規格,功率損耗增加16.1%~18.6%,年損耗耗電量增加17.2%~19.7%。
某制造公司的SCB10網上報價:500kVA、13.65萬元;630kVA、15.98萬元;800kVA、19.55萬元(干式變壓器的價格會因國際市場的銅、鎳等金屬價格和建筑市場的繁榮程度高低浮動,但不同容量規格的干式變壓器報價趨勢不會有大的變化)。可以計算出,容量每提高1個數量規格,價格增加17.1%~22.3%。
研究結果表明,用于民用住宅建筑的10kV級干式變壓器的經濟運行負載率為60%~75%。除上述小區1變壓器總安裝容量略低外,如果小區2和小區3的變壓器要達到60%以上經濟負載率,變壓器總安裝容量可以減少20%以上;相當于變壓器容量規格降低1~2個級別(或減少變壓器數量),不僅可以節省直接投資,更重要的是節省每年的變壓器運行損耗,大大降低能耗。
以小區2為例,可以選用12臺SCB10-500kVA變壓器,總安裝容量6000kVA(單位用電指標約為19.1VA/ m2),比現有裝機容量9020kVA減少3000kVA,變壓器負載率約為69%,在經濟運行區間內。小區可以減少變壓器損耗93407.2千瓦,年節電252135.6千瓦時。
同樣,小區3,可以選用4臺SCB10-500kVA變壓器,總安裝容量2000kVA(單位用電指標約為20.6VA/ m2),比現有裝機容量3000kVA減少1000kVA,變壓器負載率約為73%,在經濟運行區間內。小區可以減少變壓器損耗49799.6千瓦,年節電81398.05千瓦時。
3、住戶用電設備調查分析
由于住宅建筑面積不同,住戶的家用電器及其他用電設備也有差異。城市家庭一般都有電視和音響、冷暖空調、電冰箱、洗衣機、電飯堡、微波爐、計算機、抽油煙機等家用電器,條件好的家庭還有電磁爐、浴霸、冷柜、電炒鍋、消毒柜、電熱水器、電吹風等大功率家電。見表3
表3住戶用電負荷統計分析表
上述小區所在城市的市政府于2011年頒布“…新建住宅項目供配電設施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規定:“住宅項目居民用電負荷配置標準如下:住宅建筑面積50平方米及以下的,基本配置容量每戶5千瓦;建筑面積50平方米以上至90平方米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每戶7千瓦;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上至120平方米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每戶9千瓦;建筑面積120平方米以上至160平方米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每戶11千瓦;建筑面積160平方米以上至200平方米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每戶13千瓦;建筑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不低于15千瓦;建筑面積每增加15平方米,基本配置容量增加1千瓦。”顯然遠高于國家標準和上述調查分析的結果。
在表2中,調查結果表明,在中原地區每個平均家庭用電設備的同時使用系數不到0.3,大功率用電設備同時使用概率更小一些。因此,在設計計算居民用電負荷時,按照建筑面積的大小可以分別選取3千瓦、4.5千瓦和6千瓦(見表3)。可以看出表3的數值與國家住宅規范的最低用電負荷要求基本一致。
表4住宅項目居民用電負荷配置參考值
如果按照表4的建議設計取值,小區2和小區3的計算結果見表5:
表5小區2和小區3假定計算安裝容量
表5的負載率計算結果與前面所述降低變壓器損耗的分析一致。同時,住宅單元(或高層住宅單元分段)主斷路器可以降低1~2個規格數量級,進線電纜截面也可以可以降低1~2個規格數量級,實現滿足住戶用電要求前提下的投資節省。
我國城鎮新建住宅面積從2006年的6.3億平方米,已經發展到2011年的9億平方米。如果從現在起,住宅用電指標在現有設計采用的35~50VA/ m2標準減少5VA/ m2,每年將減少變壓器安裝容量45億伏安,相當于減少9000臺容量為500 kVA的變壓器,既節約大量投資,又節省可觀的電能損耗。
結束語
盡管存在地域的差別、大中小城市發展不均衡、城鄉生活方式不同等因素,但隨著當今世界由于微電子新技術、電子新技術、電氣新技術飛速發展,住宅用電設備的能耗也會越來越小;同時,太陽能等多種新能源的家電產品也會在家庭中越來越多見,即是說未來十數年中家庭用電負荷也不大可能有大的增加。筆者認為,住宅項目一味追求高用電負荷配置標準不僅是與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有悖的,而且會造成前期投資的增加和后期運行的浪費。按照國家規范《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2011的最低要求設計選擇變壓器容量,完全能滿足未來幾十年不同家庭的用電需求,也真正實現節約能源、減少浪費的目的。
作者:張將,男,1993年4月生,重慶大學電氣學院2011級1107班學生
參考文獻:
國家標準:《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2011
國家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任元會主編《工業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第三版)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03)
SCB-10系列10kV級干式電力變壓器技術說明書
英文:
【關鍵詞】社會老齡化;住宅區的規劃
中圖分類號:[F2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隨著《桃姐》的熱映,人們愈發感到社會對對于老年人生命關懷的缺失是何其嚴重,也引發了人們面對日益老齡化的社會的思考。"年長者的住處切不可被視為僅僅是一個容身之地。除物質部分外,它還有心理和社會的意義應予以考慮","人人享有適當的住房"與"可持續的人類住區"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行動準則和當今世界面臨的一項緊迫而重大的任務,為所有居民提供適當的住房成為當代城市發展的一個基本主題。因此,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來規劃和建設屬于他們的居住環境,充分彌補年老者減退或喪失的各種機能,改善當前居住環境中存在的種種缺陷和不足,創造適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區環境,將是今后居住區規劃設計的重點內容。二住宅區規劃設計中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思考老年人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變化,使他們對所居住的環境有許多特殊的要求。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活動空間不斷縮小,越來越局限于居住的范圍,由此對住區作為"人生安樂窩"意義的理解也最深。隨著社會角色的轉變,他們的工作時間大大縮短,具有比其他年齡人群更多的閑暇時光,從而有了足夠的時間與他們所在的住所及其環境發生關系,住宅區由此而暴露出的各種新的特殊問題,如老年服務設施缺口較大,老年人的休閑場所少且選址不妥、環境不佳等問題正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因此,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必須要適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為年老者提供恰當的生活條件,包括身體的和精神的各種需要,以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提高生命質量。總之,創造老人生活的優質環境、提供照顧老人的方便條件將成為我國住宅區規劃與建設的新領域。這些變化和需求對居住條件、住區環境、城市社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課題。1."以人為本"的住宅區規劃設計理念需要重新定位。
在老齡化社會中,居住區的規劃建設須從住區的可持續性出發,應該更多地面向那些行動范圍常常只能局限于住宅區內的老人,面向那些活動能力下降、行動靈活性差,視力聽力下降、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老年人;應該更多地設身處地地為年老者考慮,把他們對居住環境、居住建筑類型、設施配置和物業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貫穿到住區規劃和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的生活要求。
2.戶外休閑環境創造
在人口老齡化的勢態下,住宅區的環境必須有適合老年人健身、娛樂、休閑、交往的戶外活動場所和適于他們散步消遣之空間。老年人對戶外環境具體內容的要求不僅僅在環境優美和綠化率高這一層面上,他們更需要熱鬧的、有生活氛圍,并能直接得到許多社會信息、便于到達和自然聚集的場所;他們在戶外的活動絕大部分是一種社會性的、集體性的活動,他們需要讓自己置身于眾生之中,耳聞目睹人間萬象,體驗到他人在各種場合下的表現,獲得新鮮的感受與激情。3.智能環境需要擴展住宅區的智能環境一般是指將電腦聯網、光纜通訊、防災控制、水電燃氣消耗的自動采集等新技術服務應用于住區中,創造一個信息快速、管理先進、幫助及時的居住區。現代的居住方式使城市老人"居家"更封閉,由于他們各種機能的下降,時常有不可預測和突發的事件發生,因而他們更需要得到及時的、全方位的幫助,故對老人的居住環境還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智能環境,以體現對住區的功能、結構、環境、服務及運行管理等多層面在人口老齡化下的優化與支撐。例如住宅區的管理中心應時時能"知道"老人居住環境內外所發生的一切,以便能及時對諸如有害氣體的泄漏、火災、醫療救護、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動提供緊急幫助;能及時確定有效的方式,為老人提供方便、舒適和富有活力的場所、環境及設施項目,組織起豐富多彩的社會性活動;住區的服務中心應能迅速"響應"老年人的各種要求,如護理、生活服務、休閑娛樂、聊天、讀報、咨詢等,使他們能獲得各種幫助。4.住宅建設需要適應養老方式的變化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老年人的生活居住問題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雖然由于家庭結構的進一步小型化、簡單化,老少代溝的加深,傳統家庭觀的淡化,以及由于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問題,老少兩代分居的現象已十分普遍,大部分的老人愿在自己的寓所中繼續獨立生活。但是,幾千年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使居家養老在我國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占據主導地位。國內外的實踐也表明,促進和完善家庭養老方式比大力推行社會養老具有更普遍、更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人口老齡化下的我國住宅建設,應從適應建立新一代家庭養老機制的實際需要出發,可采用"鄰居型"的分而不離和"合住型"的可分可合方式,使兩代人既能相對獨立地生活居住,年輕夫婦又能方便地經常看望、關懷和照顧父母。"鄰居型"是指在居住區內按一定比例建造一批適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或是一幢住宅的套型組織上穿插設置適合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型,同時通過住房供應體系、養老機制和國家政策的配套來鼓勵和滿足兩代人分戶近居的養老敬老要求。這樣,人們既可以實現兩代人的分居,又可以住得很近,實現較近距離的網絡式家庭空間關系。"合住型"可采用一套住房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單元模式,例如復式住宅、躍層式住宅或在同一樓層,這種形式有利于兩代人生活上的彼此照顧和感情上的互相交流,同時又有相對獨立的臥室、衛生等生活居住空間,相互干擾少,各自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但又有著"端一碗湯也不涼的距離"。這兩種居住類型比較適合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和養老習慣。從社會經濟發展來看,就我國"四、二、一"倒金字塔型家庭模式的發展趨勢,未來僅靠勢單力薄的家庭贍養照料老人是難以承受和滿足需要的。因此,從當前的家庭養老為主,發展到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并存,未來甚至再進一步發展到以社會養老為主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故開發建設"社會型"的適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屋就成為必然,如建造老年公寓,或養老院、托老所、老年護理院等設施齊全的集居式居所,實行社會集中管理,統一服務。同時這類"社會型"的住宅,一定不要把年老者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相隔離,應讓他們靠近家人、鄰居和同事,使深情的關懷近在咫尺。5.兩個規范需要修訂在我國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仍以家庭養老為主的狀況下,一般的住宅和普通住宅區就必須要有適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對策,但由于《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和《住宅設計規范》中沒有列入針對老年人的相關規定,因而目前在居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時對年老者的問題尚欠周全的考慮,在許多方面存在著有違于老年人生活需要的問題。如日照間距偏小,缺乏設施場所或設置不當,多層住宅沒有電梯及公共場所地面高低不平……因此,需要對《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和《住宅設計規范》進行修正、補充和完善,增加有關針對老年人問題的規劃與設計條款。同時對老人住宅、老人公寓、托老所等設施也應盡早制定相應的設計規范,以便適應已經到來的老齡化社會。結束語:
養老是"夕陽工程"。面對洶涌而來的"白潮",如何使住宅區的規劃與建設更有利于豐富和提高老年人的物質文化生活,使他們積極健康地去享受余暇時間,安度晚年,是每個建筑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必須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建立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住宅區規劃設計和建設機制,以適當的社會保障和周全的社區服務,保持老年人的活力,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ll sectors of societ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social problems brought by it.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 of "aging before getting rich" and the basic pension policy of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relied on the community, supported by the pension agency", the optimal design of urban residential will be the key nodes of aging in place.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ha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ging in place, integrat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lderly of urban communities residence, and applied the system on the cases.
關鍵詞: “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AHP層次分析法;“原居安老”理念
Key words: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lderly of urban communities residence;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the concept of aging in place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36-0001-06
0 引言
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為8.87%。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老齡人口的比例將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①。根據上述增長速度計算,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處于加速人口老齡化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的現象正在日益突出。
因此,要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為社會廣大老年人群體提供適宜的養老環境,就必須尋找一條經濟性和適老性并駕齊驅的路徑。“原居安老”②是一種適應社會廣大老年人群體的、理想的安老模式,以《聯合國老年人原則》③為綱領,以在熟悉的環境中安老為目的,融合了適老化的居住建筑和服務建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化照護服務。居住建筑的適老性是“原居安老”思想首當其沖的保障和支持,而社區住宅的適老化評價是推進我國城市居住建筑適老化設計的重要環節。
綜上所述,本文以上述人口老齡化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為研究背景,以“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的補充完善及應用為研究對象展開評論。本文基于安浩元對“城市社區住宅適老化評價體系”④的研究成果,對其評價標準進行細化補充,并將成果運用于昆明市的三個目標案例,最后對評價結果進行歸納分析,針對實例提出改進的建議。
1 “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概述
1.1 概念及適用范圍
本文所應用的“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是安浩元在其碩士學位論文《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研究》中得出的研究結論。“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是運用AHP層次分析法評價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的方法。
該方法結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優點,其適用范圍主要有:已建成的住宅小區適老化評價或幾個住宅小區適老化程度的對比評價;城市住宅小區適老化改建或改造前的需求評估;城市住宅小區適老化改建或改造后的效果評估;新建城市住宅小區設計時的適老化指標參考核查清單等。
1.2 “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優點及缺點分析
“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安浩元,2012)的研究成果⑤,得出了各指標的權重值及其評價內容。根據各指標的權重值來量化實例的適老化程度。該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了其在解決性能評價這類復雜問題時顯示的系統性、可控性、穩定性及開放性等優點。本來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是以主觀體驗、主觀認知感受為主的評價方式,該方式對建筑學范疇內的評價因素較難進行定量分析,通過運用系統工程學的AHP層次分析法,得以實現更為精確、理性的定量分析評價,較好地解決了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的評價問題⑥。
但是,在對實例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由于評價標準的定量不夠精確,得到的評價結果會由于評價人員的經驗、專業等個人因素而又差異。因此,為了減少評價人員的個人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筆者認為該評價體系的評價標準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細化和定量,以補充和完善“城市社區住宅適老性評價體系”。
關鍵詞:民用建筑;電氣設計;問題;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F4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近些年來,民用建筑電氣安裝較混亂,設計不滿足規范,很多住宅的電氣設計未考慮電器快速發展的趨勢,這不僅制約居民使用家用電器,減少社會效益,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規范住宅的電氣設計成為首要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就民用建筑電氣設計中存在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了注意事項。
二、民用建筑電氣設計問題分析
近幾年來,發現很多建筑的電氣設計者對一些規范條文理解的差異,導致設計上不盡合理,導致過于浪費,過高消耗投資,還有一些會帶來居民在電氣上不安全及使用不方便等問題。依筆者的經驗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和不足:
(1)根據《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 94 第2.0.1條七:變配電房不應設在廁所、浴室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房,且不宜與上述場所貼鄰。在純住宅樓設計時往往考慮設在一層,樓上衛生間位置局部設置夾層,但是往往屏蔽、降噪等措施做的不到位,導致樓上住戶頻頻投訴。根據最新實施的《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 2011,4.2.2條:當配變電所設在住宅建筑內時,配變電所不應設在住戶的正上方、正下方、貼鄰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兩側,不宜設在住宅建筑地下的最底層;已比較明確要求住宅樓住戶樓下不能設置變配電房,故純住宅樓變配電房還是室外獨立設置或貼鄰底層架空比較好。
(2)根據《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 2008第13.9.12條2:當消防用電負荷為二級并采用交流電源供電時,宜采用雙回路樹干式供電,并按防火分區設置自動切換應急照明配電箱。當采用集中蓄電池或燈具內附電池組時,可由單回線路樹干式供電,并按防火分區設置應急照明配電箱。由于理解的差異,現在遇到有些審查和校對人員都要求住宅樓消防電梯前室一兩個應急燈也要求單獨設置雙電源切換箱,這樣感覺顯得有點浪費。根據最新實施的《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 2011,9.3.1條后面的條文解釋:住宅建筑一般按樓層劃分防火分區,扣除居住面積,住宅建筑每層公共交通面積不是很大,如果每層每個防火分區來設置應急照明配電箱,顯然不是很合理。考慮到住宅建筑的特殊性及火災應急時疏散的重要性,建議住宅建筑每4層~6層設置一個應急照明箱,每層或每個防火分區的應急照明應采用一個從應急照明配電箱引來的專用回路供電,應急照明配電箱應由消防專用回路供電;故本人覺得還是分層設置比較合理;除非前室面積比較大同時樓層又比較高,才采用預分支電纜每層設置應急照明箱。
(3)一些舊住宅配電改造的設計中,直敷布線或穿防蠟管,當導線遇垂直敷設時,不經過任何保護便進入明裝照明開關,均不符規范要求。
(4)當暗敷線路按照最近路線來敷設時,由于民用住宅的面層較薄,線路管線的交叉不容易處理;此外,照明線路常用頂棚燈接線盒來進線分線,居民鋪木地板時,常打斷地坪內敷設的管線,引起電氣不安全及使用不方便。暗敷線路沿著板孔、墻縫,與地面垂直或平行敷設,便可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因為管線的交叉可在墻縫里解決,照明線路在墻拐彎處用接線盒分線,而不是頂棚燈接線盒,因此居民可根據《住宅使用說明書》的配電平面圖,熟悉進入燈具線路具體的位置及方向,進而避免鋪設木地板過程中將管線打斷。
(5)由于忽視浴室電氣安全的措施,施工時往往漏設局部等電位端子箱或做假局部等電位端子箱,故在浴室中發生電擊的危險機率很大人體潮濕時接觸電阻一般非常小,因此接觸電壓很小時仍會造成嚴重的電擊甚至死亡事故。
三、民用建筑電氣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3.1 室外部分
3.1.1配電系統
按照《住宅設計規范》的規定,住宅的供電應選用TN-S、TT、TN-C-S三種方式接地。對高層電梯住宅附有配電所時選用TN- S系統,在設計中由城市公用的低壓線路來供電的民用建筑常常選用TT系統,居民小區的每幢建筑由小區變配電站來配電時選用TN- C- S系統。
3.1.2入戶電源進線
大多數民用建筑,一般每戶均采用單相電源進線 隨社會發展及生活水平提高,高級民用建筑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溫已經不完全采用原來的分體式空調完成,而由家庭小型的中央空調系統取代 該系統多由風機盤管及空調主機構成,風機盤管仍為220V的電源,空調的主機為380V電源。此時住宅的電源應選擇三相電源進線,同時出線回路也應設置一路三相斷路器作為空調主機電源 據規范的相關規定,每套民用建筑的進線斷路器需采用同時斷開相線及中性線開關電器,故對單相電源進線選用雙極開關,對三相電源進線選用四極開關。
3.1.3每戶配電箱出線回路設計
一般的出線回路按普通插座、照明、廚房插座、電熱水器插座、空調插座等回路設計。另外一種方式,除廚房及電熱水器插座回路以外,其余插座按房間的分片區設回路,這種方法設計的線路敷設方便,并且交叉的地方少。
3.1.4每戶電源進線不小于10mm2
目前,住宅小區存在大戶型及小戶型這兩種設計的情況。小戶型常為30~40m2,其裝設功率多為4~5KW/戶,若這種情況也按照每戶電源進線不小于10mm2這個規定,既沒有必要,又不經濟。小戶型多數為電梯公寓,其套數多,每戶的電源進線若均采用10mm2,對工程造價將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當房地產商對設計的要求既質量高同時又節省工程造價的情況。故對于類似的小戶型名用建筑,應將每戶電源的進線減少至6mm2。
3.1.5電能表選型及表箱設置
住宅大的照明計量表箱設置方式在規范中中有相應的詳細規定,但是對集中式的計量表箱內電表數量沒作規定,多層民用建筑一般設于首層嵌墻暗裝,這就對建筑的墻體造成了較大影響。而高層民用建筑設在管道井內,由于表箱太大,這就對管道井尺寸有了更高要求。對于單相電源進線用戶選用單相電表,而對于三相電源進線用戶選用三相電表。此外,城市電網的直供用戶可以享受波峰波谷電價地區選擇分時段計量電表。
3.1.6漏電斷路器極數及漏電動作電流的選擇
按規范要求,對每棟樓的進線斷路器設置漏電保護,其斷路器極數和漏電動作電流等的選擇尤為重要。據《低壓配電設計規范》規定“當裝設漏電電流動作的保護電氣時,應能將其所保護的回路所有帶電導線斷開。”住宅設計多數為單相負荷或者單相負荷和三相負荷共同存在,這樣N線就不可能維持地電位,故應采用三相四極漏電斷路器設置漏電保護是為了防止電氣成災,按照相關規范規定,使其額定動作電流不超過0.5A。
3.2 室內部分
住宅居室內,主要注意電熱水器、浴霸、廚房燃氣報警器插座配置,出售的浴霸為兩燈頭、三燈頭和四燈頭的,均配備單相三極插頭及配套開關;電熱水器也配備三極插頭,在設計時應根據衛生間布置來預留單相三極防濺插座 家用壁裝式的可燃氣體報警器是單相兩極插頭,故可以和抽油煙機共同使用插座(單相二加三極的插座)。此外,對于洗衣機等所用插座用帶開關型的比較好。
四、結束語
電氣設計作為民用建筑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未引起專業人員對其標準的足夠重視,住宅電器安裝較混亂,設計不規范,很多住宅的電氣設計未考慮電器快速發展的趨勢。新技術 新產品在民用建筑電氣設計中的不斷涌現,伴隨著問題不斷暴露和解決的過程,不斷探討研究總結經驗,民用建筑電氣設計將日趨成熟并健全發展。
參考文獻
[1]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 2011.
關鍵詞:超高層類住宅;燃氣立管;熱伸縮量;沉降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超高層類住宅項目開始批量的出現,如何為超高層住宅安全可靠供氣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仔細研討《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中相關規定及借鑒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后發現,超高層建筑燃氣供氣系統的設計中應解決以下問題。
1 消除立管因高程差而引起的燃氣附加壓力
超高層建筑高程較高,燃氣立管較長,由于天然氣的密度(約0.75kg/m3)與空氣密度(1.29kg/m3)不同,在立管中就會產生較大的附加壓力。通過簡單計算可知,立管每增加1m,附加壓頭約增加5Pa。附加壓力過大,會造成某些用戶燃具前壓力波動增大,超出燃具穩定工作范圍,影響用戶燃具的正常燃燒,造成燃氣不完全燃燒,甚至發生離焰、脫火、回火和熄火等現象,增大了供氣不安全性。消除附加壓頭的具體措施有:
1.1 通過縮小立管口徑來增大立管的阻力損失,從而使附加壓頭的影響降低。采用此種方法僅可降低附加壓頭的影響,并且,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效果越不明顯。經設計部討論,建議100m以下的高層住宅可以考慮,但是,超過100m的超高層建筑不推薦采用。
1.2 在燃氣立管上設置低-低壓調壓器。根據水力計算,當燃氣立管在某處的壓力達到1.5Pn時,在此處設置一個低-低壓調壓器,調壓器出口壓力設定為燃氣具的額定壓力。當燃氣立管繼續升高,管道內壓力再達到1.5Pn時,再次設置一個低-低壓調壓器,如此類推。此法的缺點:當低-低壓調壓器出現故障時,其后的很多用戶燃氣壓力將受影響,而且,此法采用的調壓器進出口壓差很小,市場上很難找到這類產品。據說,大連燃氣集團采用此種方法。
1.3 每戶安裝節流閥,根據各樓層不同的燃氣壓力,分別調整閥門的開度,節流調壓,克服附加壓力的影響,從而滿足每戶燃具所需正常工作壓力。但由于閥門開度不好控制,故這種做法很少采用。
1.4 提高調壓箱出口壓力至7KPa,在用戶表前設置用戶低-低壓調壓器,使燃具前壓力穩定在額定工作壓力范圍內。由于此種方法已經在國內外許多城市(悉尼、東京、香港、深圳、廣州、上海、蘇州等)長期使用,且安全、可靠、消除附加壓頭的效果顯著。因此,對于100m以上的建筑,推薦采用此種方法。
1.5 采用中壓管道直接進入建筑物,在戶內燃氣表前加中-低壓調壓器,這樣用戶之間的影響較小,用氣高峰時壓力波動也不明顯,而且調壓器后的低壓管段較短,燃具基本上是處在額定壓力下工作,運行工況較佳,比較好地消除附加壓力的影響。但是戶內有一部分中壓管道,安全性比低壓管道有所降低,并且工程造價也較高。深圳燃氣集團采用0.2MPa進戶,廣州燃氣集團采用20KPa進戶。
2 消除立管的熱伸縮量
熱伸縮量是由管道熱脹冷縮引起的,它與管道安裝時刻和使用時刻的極端溫差有關,另外,熱伸縮量還與管道長度有關。由于無錫地區氣候溫差變化不大,并且均采用室內立管,參照《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中相關規定,并結合公司長期運行結果,經與各部門溝通確定補償量計算溫差取30℃,那么鋼管長度為40m(每隔13層設一只固定支架)的熱伸縮量為14.4mm,可以通過設置一只波紋補償器將其位移吸收,達到消除立管熱伸縮量的目的。當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優先選擇自然補償方式,例如:方形補償器、L型補償器,經計算,鋼管長度84m可以通過在中間部位設一個方形補償器進行補償。
3 消除立管自重的影響
管道自重雖然不會直接造成管道的破壞,但必須做好立管的固定和支撐,否則可能導致立管變形過大。經過結構專業計算,立管每隔30層設樓板固定支撐,然后每層采用角鋼支架固定即可有效的消除管道自重的影響。
4 消除超高層建筑物沉降的影響
超高層建筑物自重大,建筑物沉降相對較大。沉降對燃氣管道的破壞,集中在引入管段,沉降使地下水平管發生端點下降,會破壞管道。防沉降破壞,技術上要求將有沉降錯位的管段進行有效補償。具體措施是在出地立管的打橫管上安裝金屬撓性補償器。
5 管道的緊急自動切斷及報警系統
《城鎮燃氣設計規范》規定:一類高層民用建筑(≥19層)宜設置燃氣緊急自動切斷閥,雖然目前還沒有強制要求在高層建筑用戶室內安裝燃氣泄漏報警系統,但是對于超高層住宅項目,國內其他城市均考慮設置燃氣泄漏報警系統。
報警系統有兩種設置方式:
5.1 燃氣總管設置緊急自動切斷閥,管道井及每戶廚房內設置報警探頭,報警系統與總管緊急自動切斷閥聯動。廣州、深圳、蘇州等地采用此種方式。
5.2 燃氣總管設置總的緊急自動切斷閥,立管沿線布置燃氣泄漏報警探頭,燃氣報警系統與總管切斷閥聯動,主管道報警系統接入消防控制中心;每個用戶支管設置簡易自動切斷閥及家用報警探頭,戶內報警系統不接入消控中心。
6 低-低壓調壓器選擇及室內管道超壓保護
若采用7KPa進戶,為了避免用戶設備超壓發生事故,低-低壓調壓器需要具備超壓切斷功能,并且廚房需設置燃氣泄漏報警裝置及緊急切斷閥。
7 其他技術要求
7.1 廚房的設置應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的要求,暗廚房不供氣。
7.2 設備盡量采用進口設備,管道支架采用進口支架。
7.3 設計完成后開方案評審會,邀請消防、政府及相關專家進行把關。
參考文獻
目 錄
一、總 論
二、市場分析
三、建設內容
四、環保與市政配套
五、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六、建設進度安排及物料供應
七、資金籌措
八、效益分析
九、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總 論
(一)項目背景 1 項目名稱: “聯想高科•經典都市”居住小區 2 承辦單位概況: “世紀地產”是武漢專業的房地產項目開發公司。 由于其他的在開發項目占用大量資金,且本項目工程量大,建設周期長。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世紀地產”決定和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北京融科智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控股公司武漢聯想•世紀高科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開發本項目。 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世紀地產”3000萬元,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3000萬元,北京融科智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4000萬元)流動資金2400萬元(滾動開發)。 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經武漢市委、市政府同意成立的,授權全面經營和管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集團注冊資本15億元,目前全資、控股、參股企業35家,已成為“武漢•中國光谷”建設的主力軍,是一家集資產經營與管理、創業孵化器、風險投資、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工程科學研究、大學科技園建設于一體的大型國有控股集團。 成立于XX年6月的北京融科智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聯想控股公司為進軍房地產行業而專門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也是其多元化布局的一個重要棋子。 3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依據:
(1)《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2)《武漢市規劃管理條例》及《技術規定》
(3)《城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設置規定》
(4)《住宅設計規范》
(5)《住宅建筑設計標準》
(6)《建筑工程交通設計及停車場設置標準》
(7)《城市道路綠化規劃及設計規范》
(8)《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關鍵詞】 日照分析 建筑結構 設計應用
時展、社會進步,人們對現代城市的發展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面是地少人多的城市建設,一面是急待改善的生活環境質量,兩者引發的社會沖突必然會反映在城市生活的許多方面,而日照遮擋就是這些矛盾中最突出的表現之一。
1 日照的作用
日照就是物體表面被陽光直接照射的現象,建筑日照就是陽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圍護結構表面和房間內部的現象。經過大量研究發現,日照在生活居住建筑中具有殺菌、提高室內溫度、刺激大腦頭皮三大作用,能夠使人感到愉悅。
陽光照射能引起動植物的各種光生物學反應,能促進生物機體的新陳代謝。陽光中的紫外線能預防和治療感冒、佝僂病、支氣管炎等疾病。陽光中含有大量的紅外線,冬季照射室內,所產生的輻射熱能提高室溫,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日照對建筑物的造型藝術也有一定的影響,適當的陰影能增強建筑物的立體感。因此,必須爭取適當的建筑日照。
2 建筑對日照的要求
在建筑設計中,為了保證室內環境的衛生條件,必須確定一個衡量日照效果的最低限度指標,作為設計的依據,這個指標就是日照標準。住宅日照標準是影響居住環境舒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現階段尚未制定單獨的日照標準,只在其他相關規范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如現行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2002年版),規范中對日照時數沒有明確,只是規定不低于大寒日2h標準,如表1所示。《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中規定,每套住宅應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的窗洞開口寬度不應小于0.60m。臥室、起居室(廳)、廚房應有直接天然采光。
3 建筑布局
對于一般住宅建筑來說,人們更關心的是陽光的攝取與遮擋。在“以人為本”的小區設計理念日漸盛行之時,重要的是如何通過合理的建筑組群布局設計,為居民創造一個溫暖的居住環境。在設計住宅時,應以住宅的立面條件以及住宅與周圍的地理位置環境為基本依據,考慮住宅開口部位(門、窗等)的方向、高度和形狀,建立“陽光的通道”。
具體來說,在住宅規劃布置中,改變單純的南北向行列式排列,充分利用太陽方位角的變化,采取靈活多樣的排布方式,既能豐富空間環境,又能提高日照質量。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采用日照分析的方法來輔助進行規劃。日照分析是指利用日照分析相關軟件,建立完整的地球與太陽數學模型,從幾何和光學的角度利用計算機進行大量的數學計算,解決物體陰影和影響的關系,以此準確地分析出任意地點、任意時間的任意建筑物的細部狀況,對建筑群體間相互影響進行分析,以求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建筑物的位置,為居住區創造出更加舒適的環境(如圖1)。
4 日照間距與建筑間距
日照間距是指在住宅群體組合中,為保證每戶都能獲得規定的日照時數和日照質量而要求住宅(正南向住宅)長軸外墻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日照間距是建筑規劃設計的重要尺度,決定著建筑物離日最近點的日照時數。日照間距雖不是決定規劃的唯一因素,但它的重要程度通常高于綠化、通風、防火等其他要素。
日照間距的計算公式為:H=L·tgθ(當房屋正南向時)。其中,L為房屋間距(日照間距);H為前排房屋檐口和后排房屋底層窗臺的高差;θ為日照標準日正午的太陽高度角(如圖2)。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房屋的間距通常是結合日照間距、衛生視距的要求和地區用地情況等做出對房屋間距L和前排房屋高度H的比值規定。在高緯度地區和農村,日照間距可要求大些,L/H=1.5~2.0,即房屋前后的間距是房屋高度的1.5倍~2.0倍,低緯度地區在1.2~1.5左右。城市用地緊張,日照間距往往達不到要求,但一般要求此比值也不應小于1。
5 房屋朝向
住宅建筑的朝向根據住宅內部房間的使用要求、當地的主導風向、太陽輻射、基地周圍道路等因素確定。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氣候炎熱,應將住宅建筑的長軸方向垂直于夏季主導風向,才能獲取較理想的穿堂風;而北方地區冬季寒冷,住宅建筑的長軸方向應平行于冬季主導風向。住宅建筑墻面上的日照時間長短決定墻面接受太陽輻射熱量的多少。因為冬季太陽方位角變化的范圍小,在各朝向墻面上獲得的日照時間變化幅度很大;而夏季由于太陽方位角變化范圍大,各朝向的墻面上都能獲得一定的日照時間。朝向方面以東南和西南朝向獲得日照時間較多,北向較少,夏至日南偏東及偏西60°朝向的范圍內,日照時間均在8h以上。住宅建筑室內的日照情況與同墻面上的日照情況大體相似,因此,結合地區氣象特點,通過調查研究、分析評價可以找到當地的最佳建筑朝向、適宜朝向和不宜朝向。南偏東的住宅朝向往往較正南北住宅具有更佳的日照質量。總體來講,最佳朝向為南偏西或偏東15°~30°以內,適宜朝向為南偏西或偏東45°以內。但是從經濟角度分析,坐北朝南的日照間距最大,比如高緯度地區間距是房高的1.8倍,低緯度地區間距是房高的1.4倍左右。若按此布置,空地面積顯然過大。
通常情況下,東西向住宅有其自身明顯的缺陷,尤其在南方,夏季西曬十分厲害。但從另一方面看,東西向住宅在冬季可兩面受陽,而南北向住宅中北向的居室卻是終年不見陽光。另外,適當增加東西向住宅不但可增加建房面積,還可擴大南北向住宅的間距,形成庭院式的室外空間。采取東西向住宅和南北向住宅拼接時,必須考慮兩者接受日照的程度和相互遮擋的關系。
6 坡屋面建筑的建筑日照計算
在追求建筑美觀、經濟與適用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住宅選擇坡屋面作為建筑形式。因坡屋面建筑不僅具有排水、美觀、節能、提高頂層房屋的使用面積等優點,還可以利用其能減小日照間距的特性來增加地塊的使用效率。根據日照計算原理,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θ≥β時,建筑日照計算高度H不考慮坡屋面的高度h因素,當θ
7 有日照要求時的陽臺懸挑長度
當住宅陽臺下方的房間作為居住空間使用時,陽臺懸挑長度的大小對其下方居室窗口的日照具有一定的影響。人們希望在夏天利用遮擋陽光,在冬天讓陽光射入窗口,根據建筑日照計算原理可知,每天的太陽高度角θ值以當地正午時刻為最大,此時,棒影的影長值最小,只要陽臺懸挑長度小于正午時刻棒影影長值,即可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所以應根據當地地理位置及實際情況,確定住宅陽臺下方臥室窗口在冬季需要獲得一定日照時間的日照標準日,并結合相應日照標準日的正午影長值計算出則陽臺懸挑長度的設計值L(如圖3)。
8 窗戶大小的影響
在建筑單體設計中,不同氣候區,住宅開窗的位置和大小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氣候區的同一城市,不同立面設計風格的住宅開窗的大小和位置也不盡相同。而窗戶大小與位置的變化,對日照時間影響很大。以大連地區為例,某住宅樓一層有10個窗戶居中布置,在窗寬不同的情況下(住宅窗高一般變化不大,因此未考慮窗高變化),窗戶越寬,累計滿窗日照時間越少。當窗寬由1.5m增加到3.0m時,累計滿窗日照時間將由2h39min減少為0。所以在《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7.1.2規定: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的窗洞開口寬度不應小于0.60m,這樣,日照評估分析就可以窗戶寬度最小值為基準,只要日照對窗戶的最小值滿足要求即可,當窗戶寬度增加時,單純的數值分析可能不滿足要求,但從日照量而言,大于最小值的日照量,應該視為滿足,我們還建議以滿足采光要求的最小窗地面積比來確定窗戶大小。《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還規定:臥室、起居室(廳)、廚房的采光系數不應低于1%;臥室、起居室(廳)、廚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積比不應低于1:7,這樣,由最小的窗地面積比,我們可以確定窗戶的寬度,例如,房間尺寸為3.6m×5.4m,窗戶高度為1.5m,則可確定窗戶的最小寬度為1.85m。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中的住宅特別是高層住宅的建設量越來越大,住宅的日照問題越來越嚴重,由日照引起的法律糾紛也越來越多。正確認識日照標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盡快建立、完善建筑日照標準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顧道金,朱穎心.日照、遮陽模擬在建筑負荷與日照分析中的應用[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郝淑虹.AutoCAD的View視圖在建筑日照分析中的應用[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5年.
關鍵詞:住宅小區 天然氣管道 管道設計
中圖分類號:[F2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現代住宅小區燃氣管道的規劃和設計既要求設計者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燃氣供應, 還要減少燃氣管道對建筑建設的不良影響, 以營造舒適美觀的居住環境。這就需要我們更新觀念、大膽創新、勇于突破, 在遵守規范、確保安全的前提下, 設計出與建筑物風格配套統一, 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燃氣管道工程。
一、現代住宅建設的特點
城市住宅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現代住宅的品種、類型不再單一。從最早的簡易樓到現在形式多樣的板樓和塔樓, 住宅建設越來越重視建筑立面造型, 通過豐富、新穎的建筑形式, 反映時代風貌和地區特色。而且, 現代住宅的空間組織也豐富多樣, 多層、高層建筑數量增多, 各種居住區組成梯級布置, 形成“現代鄰里, 都市街坊”的城市生活區域。人們對居住的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對住宅的要求越來越挑剔, 從單純滿足居住要求到不斷追求居住環境質量和住宅使用功能。城市小區已呈現住宅群體、公共設施、道路網絡、綠化系統、建筑小品等多方面的布局結構, 蘊含“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密空間—私密空間”的多層次生活空間。建設存有不足, 矛盾客觀存在。房產開發的工業化程度不高, 很多建筑在設計未完善、手續未辦好的情況下就已開工, 致使施工中不斷地更改設計, 導致其它配套輔助工程難以適應。同時, 用戶的室內裝修的日趨美化, 又要求配套設施簡潔集中, 統一和諧。住宅設施、設備建設滯后。目前在小區建設中,由于一些體制的問題, 住宅主體設計與其它專業設施、設備建設未能統一考慮。特別是燃氣專業的特殊性, 不容易被其它專業的設計人員所了解, 經常是在主體建筑完工以后才考慮燃氣設施的設計施工, 從而影響總體建設的效果。針對現代城市住宅建設的這些主要特點, 住宅小區燃氣管道的設計應適應現代住宅建設發展的要求。
二、住宅小區燃氣管線設計
1 室外燃氣系統的布置
(1) 確定壓力級制
及時確定管道系統壓力級制, 對燃氣工程的投資建設、運行管理、供氣安全等非常重要。現在常用的居民住宅小區調壓方式有戶內中—低壓調壓、樓棟中—低壓調壓和區域中—低壓調壓三種方式。戶內中—低壓調壓方式工程造價較低, 不影響建筑環境美觀; 但由于地上管連接的相對不可靠性,一旦發生中壓系統泄漏, 危險性遠大于低壓系統。樓棟中—低壓調壓方式仍有一段中壓垂直引出立管外露, 此段管自然氧化腐蝕程度大, 存在車輛等機械碰撞及其他因素損壞的可能性也較大。一旦氣體泄漏時, 可能對附近的行人及樓棟造成危害。另外樓棟中—低壓調壓方式與區域中—低壓調壓方式比較, 樓棟中—低壓調壓箱數量多, 管理和維修(搶修)的工作量都很大。區域中—低調壓方式與前兩種調壓方式相比,安裝地下管網的投資約增加10%; 但區域中—低調壓安全系數大, 供氣的穩定性強。現代住宅小區樓房分布規律且集中, 也為區域調壓提供了便利條件。燃氣經區域調壓站調壓后通過低壓管網送至各樓棟, 符合綜合考慮安全因素的原則, 而且小區低壓管道可布置為環狀, 其水利可靠性可以得到保證。
(2)附加壓力的計算
民用天然氣燃具的額定壓力pn=2 000 Pa,燃具前壓力應在(0.75~1.5) pn 范圍內波動(參見《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當天然氣壓力超出此范圍,燃具的熱效率降低,燃燒不穩定,燃燒噪聲大,出現脫火或者回火等現象。目前,高層建筑的燃氣設計主要采用低壓入戶,在計算低壓燃氣管道的壓力損失時,應考慮因建筑高度而引起的燃氣附加壓力p,計算如下:
p=9.8(ρ1-ρ2)×h (1)
式中:p—為燃氣的附加壓力,Pa;ρ1—為空氣的密度,取1.293 kg/m3;ρ2—為燃氣的密度,取0.717 kg/m3;h—為燃氣管道終、起點的高程差,m。
若庭院壓力損失按300 Pa 考慮,高層室內立管管徑按用氣高峰時最高層用氣點沿程阻力損失抵消附加壓力設計,用戶灶前壓力為2 000 Pa,燃氣表壓力損失按100 Pa 計,則調壓箱出口壓力應設定為2 400 Pa。在最不利工況時(用氣低峰時段),假設只有幾戶用氣,管道沿程阻力接近0,局部阻力僅為燃氣表的阻力。設用戶燃具前的壓力為p,則:
p=2 400 Pa +p-100 Pa=2300+5.64×h
當p =3 000 Pa 時,h=124 m。因此當樓層高度超過124 m 時,附加壓力的影響會使灶前壓力超過燃燒器的允許波動范圍。為了使用戶燃具前的壓力波動范圍變小,更接近額定壓力pn,有必要采取措施,減小附加壓力的影響。
(3)附加壓力影響的消除
a增大管道阻力損失:對20 層左右的高層建筑,可采取6~8 層變一次管徑,增大立管的沿程損失;并在立管上分段設置調節用閥門,增大局部阻力;
b設置低—低壓調壓器:對30 層以上的高層建筑,可以考慮在立管適當位置或在高層用戶表前設置低—低壓調壓器,使燃具前壓力接近2 000 Pa;
c設置中—低壓調壓器:對于超高層建筑,可采用中壓B級壓力入戶,表前安裝中—低壓調壓器,使燃具前壓力接近2 000 Pa。
綜合考慮風險評估和經濟因素, 建議選擇以區域中—低壓集中調壓為主、樓棟中—低壓集中調壓為輔的調壓方式, 謹慎采用戶內中—低壓分戶調壓的方式。只要住宅小區與調壓站統一規劃, 例如將調壓站周圍的環境附以假山、建筑小品等園林藝術,既可確保調壓站的安全距離, 又利于使調壓站外觀與環境協調統一或隱蔽。
2 室外燃氣管線的布置
住宅小區內的地下管線主要根據小區自身規劃和各專業提出的方案確定。但由于小區內道路較窄,而市政配套管道主要有給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氣管、電力電纜、電信電纜等6 種( 個別地區還有熱力管道) , 用地十分緊張, 并且, 各專業管線在施工時未能統一協調, 隨意變動性較大, 先后施工的管道往往被迫重疊。如何在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 50289—1998) 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 50028—93) 的要求下, 查明管道周圍的障礙物及地下各種設施的分布情況, 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間, 使燃氣管線在住宅小區地下空間中占有合理的位置, 是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一般燃氣管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車道下, 將其與給水管相鄰, 以充分利用《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93) 中給水管與燃氣管的凈距可為0.5m 的規定, 節省地下空間。考慮給水管上安裝閥門井及施工與檢修, 給水管與燃氣管的中心間距可取1.5m(圖1)。
雖然規范對地下燃氣管道與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其它各種管道之間應保持的凈距作出了規定,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管道材料、施工質量及運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安全距離可以適當縮小。城市燃氣管道穿越道路十分頻繁。隨著城市建設的在不斷擴大, 城市的道路等級越來越高, 交通量不斷上升, 城市主管部門很難同意因燃氣施工而長時間阻斷交通。因此在進行道路穿越設計時首先對開挖方式穿越和非開挖方式穿越在施工、經濟、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優勢比選, 并與業主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商議一個切實可行、以避免出現施工時重復設計。實施節約投資的施工方案。
結束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腳步的加快, 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 一座座老城開辟了新區, 住宅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們對居住環境及生活條件改善的要求日益提高, 這極大地推動了城市燃氣的發展。今天, 城市燃氣以其高效經濟、清潔環保、快捷方便、使用安全等優點已逐漸成為現代家庭不可缺少的基本設施。
參考文獻
[1] 趙冠謙. 居住環境科學技術—我國城鎮住宅建筑的發展與對策[J].新建筑,1998(3)
[2] 尚曉云. 小區燃氣管網的設計[J]. 煤氣與熱力,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