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7:21: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準確定位、整體規劃,著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化
要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化,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對課程資源和課程發展,必須給予準確的定位。我們要以敏銳的眼光,觀察、發現本地所蘊含的能夠為我所用的教育資源,分析這些教育資源的特點,給予準確的定位,從而構建出有“課標性質、區域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以福田區為例,作為深圳市一個中心區,福田區是全市政治、經濟中心。區內課程資源豐富,課程資源的特點具有“深圳特點,福田特色”。例如:作為一個著名移民城市的一部分,它具有開發“國際理解”或“民族團結”課程的自然條件;作為“高交會”的舉辦地,它具有開發“科技教育”課程的有利條件;它擁有“紅樹林”保護區,具有開發“環境教育”課程的天然優勢;它擁有蓮花山,開發“革命傳統”或“環保教育”課程得天獨厚。遍布全區的住宅小區,更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小社會”。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區內教師素質高,整體素質在全國來說也是不錯的,他們是我們區域化課程建設的重要保證。
2. 要科學規劃區域化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我們的課程目標是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途徑、課程實施策略、評價策略以及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制度,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構建與國家新課改體系相適應的、具有“廣東特點、深圳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并全面推廣。
3. 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化整體推進領導機構和工作小組。成員包括主管領導、科研員、高校專家、校長、骨干教師等。領導機構和工作小組的職責就是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化建設目標,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計劃管理。
4. 制定《區域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南》。要順利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理論上的指引。就目前我區現狀來說,我們要對課程開設、教師編制、師資培訓、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作出制度化規定。這樣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化整體推進工作更有計劃性,更有利于課程取得好的成果。
二、分析區情、發展特色,建構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群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化最重要的表現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區域性。所以,我們要把構建有區域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群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
1. 立足地緣特點來開發主題。深圳屬海濱城市,可以開發海洋生物方面的主題,如“海底世界”“臺風利與弊”。深圳毗鄰香港,關系密切,可以開發“國際理解”“歷史研究”等方面的主題,如“香港回家了”“香港一日游”“深圳與香港手拉手”等主題。
2. 立足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特色開發主題。如在蓮花山附近的學校,可以開展“蓮花山植物調查”、“我愛蓮花山”、“鄧爺爺與深圳”等主題;在紅樹林保護區附近的學校,可以開展“保護紅樹林”、“紅樹精神”等主題;在污水處理廠附近的學校,可以開展“水處理”、“保護水資源”等主題;在地鐵附近的學校,可以開展“我乘地鐵游深圳”、“地鐵與深圳交通”等主題;在高交會館附近的學校,更可開展科技方面的教育,如“生活中的高科技”、“高科技與未來”等。
3. 立足人文環境特點開發主題。在深圳烈士陵園附近的學校,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在博物館附近的學校,可以開展“深圳歷史研究”、“走進博物館”等主題活動;在圖書館、少年宮附近的學校,可以開展“我與書交朋友”、“歡樂童年”等主題活動;在公園附近的學校,更可依托公園開展“我愛公園”等主題活動。
4. 立足社區人力資源特點開發主題。例如深圳是一個人才匯集之地,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可以開展很多主題。比如,可與氣象局工作人員合作開展“天氣”方面的研究;可與商場管理工作人員合作開展“營銷”等方面的研究;可與社區管理處合作開展“為我們服務的人”等主題研究。
5. 立足學校辦學特色開發主題。例如:具有科技特色的學校,可以開發以科技探究為主線的主題;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學校,可以開發“我是生活主人”、“勞動最光榮”等主題;具有體育特色的學校,可以開發體育方面的主題,例如“我與奧運”、“我愛體育”等。
6. 根據教師特長開發主題。有藝術方面特長的老師,可以開發“中國書法”、“服裝設計”等主題;語文老師,可以開發“詩意人生”等主題;數學老師,可以開發“數學與生活”等主題。
應該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我們要堅持兩條途徑開發主題群,一是自上而下;二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就是我們根據外在資源特點開發主題群,以上六類主題群主要采用這種方法;自下而上則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點來選擇主題,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更是課程重要的參與者,主題的選擇不能背離學生的興趣,否則,課程就沒有意義。主題群建立起來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化領導小組要從理論的高度,把主題群歸納為專題。例如“國際理解”專題、“科技教育”專題、“環境教育”專題等等。每一個專題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置不同主題,使每一個專題都能在各年級開展活動,并不斷深入。
三、結合校情、重點突破,推進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
主題群的建立,為實現區域化綜合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但如果這些主題群不能很好地為學校所接受,落實區域化推進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的校本化非常重要。
首先,每一所學校都必須成立以校長掛帥的領導小組,負責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工作。
其次,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每所學校必須選擇一至兩個專題重點實施。選擇專題的標準為:(1)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的焦點是: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哪些真正是學生的問題或課題。學生不是為學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學科應植根于學生的生活課題。幫助每一個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征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對世界獲得自己的獨創性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旨所在。(2)體現學校的特色。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其學校文化的有機構成,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立足于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并使其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環節。(3)反映每一所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善于挖掘社區中的課程資源和研究課題,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的環境作為學習場所,在與社區持續交互作用中、在不斷理解社區中,健康發展。(4)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課題或問題。日常生活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絲毫不亞于學科知識。尊重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問題進行探究,努力把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整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使命。
第三,區領導小組組織專家組和學校一起對活動方案進行論證,完善活動方案。并將修改后的方案交學校實施。
第四,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站,把活動設計、活動進展、活動成果以及背景資源掛出了,提供給家長、學生及同行瀏覽,同時也起到交流的作用。活動結束,各校總結并撰寫活動案例,提交區領導小組評比并結集出版。
四、以點帶面、資源共享,實現綜合實踐活動整體提升
在實現綜合實踐活動區域化整體推進的過程中,會出現因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師素質的不同導致校本化的效果具有一定差距。所以,我們要抱著全區一盤棋的思想,在全區的層面上加大開發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
1. 獎勵先進、以點帶面。重點扶持部分條件較好的學校,推廣學校的經驗供其他學校學習借鑒。每學期定期評比優秀案例,獎勵作出突出成績的學校和個人。也可以片區為單位,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或者討論會。每一學年,可以舉辦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覽,進行評比,并掛牌。
2. 搭建平臺、資源共享。區域內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網”。設置案例交流、活動報道、交流平臺、政策制度等欄目。目的是整合區各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資源,起到交流借鑒、共同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