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09:54: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病人的護理要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從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收治的住院精神病人中,住院期間出現危重的有 15例,均為男性病人,年齡42.7歲 ,其中出現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危重有2 例,藥物所致的危重有3 例,精神癥所致4例,合并有軀體疾病的有 6例 。
1.2方法
1.2.1護士的緊急處理 護士發現病人有異常情況時,首先判斷病人的意識情況,生命體征的異常情況,迅速判斷病人出現了何種異常情況,例如在進食過程中,病人突然出現面色蒼白,不能說話,雙手握住頸部,首先考慮病人是否發生噎食[2]。護士要迅速的判斷病人的情況后立即通知到在班人員及值班醫生,將病人簡要情況告知醫生并配合搶救。
1.2.2 危重病人的管理 病人出現緊急情況,就地搶救,視病情允許立即安置到搶救室,開通靜脈吸氧等緊急處理,心臟驟停者立即給予胸外心肺復蘇,通知值班醫生及相關人員給予支持配合搶救工作。
1.2.3隔離的重要性 封閉式住院精神病人的治療和護理都是集中進行,當病人出現危重后必須進行隔離,特別是出現意外事件時,及時將病人隔離到其他地方,避免病人出現效仿,另外避免病人出現恐懼心理。
1.2.4團隊意識 發現病人出現危重緊急情況,立即進行處理,當班護士根據需要啟動應急議案。護士長在接到急救電話后視情況啟動護理人員應急調配,科室急救小組成員在接到科室應急急救電話后立即參與急救配合。如遇重大急救護士長根據情況及時向其他科室協助及相關部門匯報。
1.2.5 做好相關記錄 護士觀察病人是否是出現危重病情后,及時做出判斷,在做出判斷后切記此時的時間點,立即對病人進行緊急處理,在處理的同時做好相關記錄,在其他協助人員到來后,在班護士及時將有關記錄進行完善。
2.結果
通過對15例病人的急救處理,搶救成功12例,死亡3例。
3.小結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臨床常見兩種現象:一是急而不危,即精神癥狀豐富,發病很急,但不會危及生命;二是危而不顯,即癥狀盡管不明顯,但不立即發現搶救就會危及生命。因而,護士在平時護理中要做到心中有數,分出輕、重、緩、急病人,讓他們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必須以強化護士的急救意識為前提,才能夠真正做到正確、及時、有效地判斷病情,挽救生命。精神科危重病人的護理是護理上的重點和難點,在精神科除了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出現危重外,還有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發生需緊急搶救護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各種高新監測技術及復蘇措施的廣泛開展,這對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當代精神科護士應強化急救意識,提高臨床應急技能。加之精神科病人的特點,長期的住院時間,要重視基礎護理,以免發生其他方面的感染。
4.展望
強化急救意識,必須提高急救技能。精神科護士不僅需要強化急救意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先進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新的急救技能,這樣才能提高搶救成功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4.1加強急救理論學習,強化操作訓練 在實施搶救過程中,時間及技術對能否搶救病人的生命和獲得良好的預后是至關重要的。當病人突然出現心跳呼吸停止,在沒有實施任何的醫療支持及輔助治療前,四分鐘內應建立基礎生命救護。研究證明,心跳驟停病人如果在最初四分鐘內得到復蘇處理,可使死亡率降低50% ;超過六分鐘開始復蘇者,存活率僅有4%。
[中圖分類號] R473.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0-140-0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1]。由于人們對疾病的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所不同,精神病護理也呈現出其獨特的發展路徑。在精神疾病的穩定期,藥物、心理治療和護理、家庭與社會的支持對疾病的治愈至關重要。本文選取我院在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癡呆病人,對其進行全面評估和精心護理,取得的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對象為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療的60例老年癡呆患者,其中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齡55-90歲,平均70.1歲;其中老年前期(55-59歲)8人,老年期(60-79歲)40人,長壽期(80歲以上)12人。職業:干部28人,高級知識分子12人,工人11人.農民9人。住院時間為7-369天,平均96.8天。老年癡呆患者具有同時罹患多種疾病的特點,本組病人中患有腦血管疾病26人,高血壓病28人.冠心病12人,糖尿病11人,頸椎病6人,神經性癔癥的5人;同時患有5種疾病的2人,4種疾病的5人,3種疾病的8人,2種疾病的16人。
1.2 治療和護理方法 本組病例治療方法分別采用維腦路通、消栓靈、腦活素、西比林、都可喜等改善腦血液循環和促進細胞代謝的藥物以及相應的康復治療以緩和病人癥狀。但老年癡呆病人一般病因不明,尚無特殊病因治療方法[2],目前主要是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來促進病人的一般健康狀況,延緩其精神衰退。護理重點是保障安全防止意外,幫助患者利用殘留機能過日常生活,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盡可能長時間地維持生活自理能力。
2 結果
全組病人經過全面的評估和精心的護理,臨床效果明顯。癡呆癥狀有明顯改善的28例(占46.67% ),有一般改善的20例(占33.33%),無變化10例(占16.67% ),因再發腦溢血死亡2例(3.33% )。
3 討論
3.1 護理措施和要點
3.1.1 正確全面評估
我們通過與患者變談,觀察病人的行為舉止,詢問家屬等方式詳細了解掌握病情。對病人的病態行為后歸納分析拽出病人的護理問題,并訂出護理措施。
3.1.2 加強與患者的交流,體現人文關懷
老年癡呆病人在語言和情感表達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我們在與病人交流時,不僅對病人關心同情,還要求具有高度的耐心與恒心,采取適合的方式和技巧[3],有意識地排除妨礙交流的因素,并體現人文關懷。例如:交談時護士所取的位置是與病人保持視線平行,避免護士居高臨下俯視病人,使病人產生心理壓力;交談中護士始終保持目光紊切,態度溫和,主動與病人打招呼,以增加交流的次數;說話語言要簡單通俗、語調適中語速稍慢、吐詞清晰,一次只說一件事,必要時重復幾次,直到病人完全聽懂;尊重病人,病人說話時注意耐心傾聽,對其語言表達不嘲笑,不否定。
3.1.3 強化記憶,預防病人軀體損傷患者因嚴重的記憶減退,易忘記物品的放置地點或把物品與臟破物件包在一起,事后又忘記,護理人員應耐心幫助整理,將病人常用物品放置在固定位置,注意保持清潔,對找不到房間床位和廁所者,應多次強化其識認自己的房間及床位的特征。老年癡呆病人多數站立不穩,穿脫衣服時最好采取坐位或臥位,宜穿合身長袖和長褲衣服預防摔傷。
3.2 護理體會
精神疾病護理是整個醫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工作對象是各種類型的精神病人,護理人員除掌握患者疾病的情況,作出相應的醫療護理外,還須了解每個患者的心理狀況[3]。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所以護士除具備醫療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學知識,給予患者適當的人文關懷,提高護理工作的實際效益。
3.2.1 心理護理 精神疾病患者患病后心理不平衡,對疾病認識不夠往往否認自己有病,不愿主動配合治療。病人一般情緒比較低落,有悲觀厭世心理,護理人員要關心和尊重病人,教育病人正確對待疾病,講述此病的發病原因、誘發因素,正確處理與己有關的社會矛盾和不良的社會輿論,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心情愉快,主動配合治療,鼓勵患者樹立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做好心理護理,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熱情接待每一個患者,詳細介紹注意事項,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及時解決病人的需要,安排病人住院治療,語言要親切文明,使病人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依賴感和安全感。
3.2.2 藥物治療的護理 精神障礙的病人大部分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且此類藥物副作用較大[4],服藥期間應嚴密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定期查血象、肝功能、尿常規,如常用的抗躁狂藥碳酸鋰,因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服藥期間應經常監測血鋰濃度,如發現有頭昏、惡心、嘔吐等癥狀時及時與醫生聯系。在家庭治療期間,家屬要對藥品管理好,以免誤服、漏服、自傷等,督促病人按時按量服藥,以防復發。
參考文獻
[1] 沈漁郵 主編.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62.
[2] 丁佐梅.老年精神病人的護理體會[J].中華醫學寫作雜志,2005,7(8):828.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康復期;心理問題;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6-0053-02
研究資料[1]顯示,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與病前個性特征、社會環境和心理等多種因素相關的疾病,也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精神病,其患病率及治愈后的復發率很高。患者經治療后,在其癥狀消失、自知力逐漸恢復、精神康復回歸社會時,將面臨著一系列現實問題,諸如:工作、學習、婚姻、人際關系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處理不當,即可導致精神疾病的復發。本文采用自擬問卷式調查,對90例經住院治療康復出院的精神分裂癥病人心理狀態進行了初步調查,現將有關資料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系我院2008年1月至9月期間出院已康復的90例精神分裂癥病人,其中,男52例,女38例。入組條件:①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②精神癥狀消失,自知力恢復;③無嚴重軀體疾病及智能障礙;④病程在10年以內;⑤年齡18-49歲;⑥愿意參加本調查。
1.2 方法 采用自擬問卷式調查,問卷調查時要求病人準確如實回答,如回答有誤或內容含糊則繼續詢問,以便回答明確便于歸類,最后做分類統計和分析。
2 結果
經調查患者心理狀態歸納如下:患病后感到自卑者72例(80%)、因病造成經濟困難者29例(32.2%)、失去家庭和社會支持者26例(28.9%)、配偶提出離婚者13例(14.4%)、找對象困難者28例(31.1%)、升學及安排工作困難者12例(13.3%)、擔心疾病復發者47例(52.2%)、怕藥物副反應者18例(20.0%)、適應社會困難者31例(34.4%)。在所有被調查中,同時存在兩種不利因素25例(27.8%),兩種以上不利因素19例(21.1%)。
3心理護理要點
3.1做好病人自身的心理護理:個人對維護自己的健康有直接的責任,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人是行動的主體,完全有評價和管理自己的能力,個人完全可以通過自我管理來達到保持健康的目的,個人也完全可以通過自我管理來達到疾病治療和康復的目的[3]。根據理論[3]再結合每一患者的自我管理現狀,制定個性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處方。包括:精神分裂癥的疾病知識、抗精神病藥物的有關知識、如何正確管理和使用藥物、如何識別復發先兆、預防復發的方法、如何運用所學技能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如何進行心理調節以及自我保健方法、社會應對技巧等。囑病人按處方內容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監控,出院后一個月內每兩周進行1次電話咨詢或家訪,依據自我管理現狀再次進行強化教育或修改教育計劃。從而達到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正確對待疾病,幫助患者總結過去心理上存在的不足,樹立信心,努力培養樂觀主義精神,勇于面對現實,以便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各種刺激,維護心理平衡,提高對精神刺激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也應為患者盡可能辦些事實,協助他們解決一些面臨的實際困難,如:婚姻問題、工作問題。向有關方面做一些調解,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3.2 做好家庭支持系統的工作:精神病人尤其是精神分裂癥病人普遍存在著來自外部環境的易受傷害性,其中來自于家庭成員的情緒氣氛和行為表現對病人的預后有著重要的影響[4]。參考文獻[5]也充分顯示家庭成員對鞏固療效、減少復發、逐漸恢復社會功能起重要作用。因此,首先向家庭成員講解有關精神分裂癥的知識,重點介紹精神分裂癥的病因與病前個性特征、家庭環境、心理對壓力的忍受能力等因素,發病時由于受幻覺、妄想等對思維的影響,使情感、行為不能自控,導致危害自身和家庭等。從而使家庭成員對精神分裂癥有所了解,對患者有所諒解,不懲罰、不苛求、不埋怨、不刺激、不過多的拒絕和否認。其次向家庭成員講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護理方法,對患者行為的正確情感表達方式,如何觀察病情變化以及復發的早期征象和應對方法。從而實現對患者的尊重和理解、關心、照顧和支持,正面引導和鼓勵、督促,使患者有一個可靠的“后方”。
3.3 做好社會支持系統的工作:患有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會使人陷入無助的狀態,而社會支持將是醫治軀體和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6]。多數學者認為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會關系的存在則有損害身心健康[7]。所以,應向其單位或街道居委會介紹精神分裂癥的病因與病前個性特征、社會環境、心理對壓力的忍受能力等因素,發病時由于受幻覺、妄想等對思維的影響,使感情、行為不能自控,造成對自身和社會、工作、生產等方面的影響,從而使社會相關人群如:單位領導、同事、朋友等對病人有廣泛同情與照顧,消除不正確看法。讓有能力有條件的病人發揮他們的光和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要注意使病人既主動舒暢,又勞逸適度,使病人在生活中尋找樂趣,使病人感到已受到支持、尊重、承認,這樣才能使病人逐漸向健康發展,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從而減輕家庭負擔,增加病人收入,改善和充實病人的休養生活。
3.4 做好藥物治療的心理護理: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過程當中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不論是在住院期間還是在出院之后,它都是影響藥物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許多精神分裂癥患者因為依從性差而增加了復發的危險,這既增加了醫療負擔,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8]。這就說明,要向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用藥知識教育,教會病人及其家屬認識藥物不良反應,并掌握防治不良反應的基礎知識。應用各種方法耐心勸導患者和叮囑家屬督促患者按時、按量、堅持服藥與定期復查或門診隨訪,說明服用維持量的藥物對鞏固療效、減少復發、促進康復的利弊關系,強調中途隨便減藥或停藥的危害性。如果發現病情波動,如:情緒與睡眠的變化等,應及時到門診與醫生聯系,以便及時調整藥量及防止藥物副反應的發生,消除患者怕復發、怕吃藥、怕藥物副作用的思想顧慮。使病人主動遵醫囑服藥,從而控制癥狀、預防復發、最大限度地恢復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功能[9]。
4 討論
4.1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自知力已經恢復,對發病時的情況大多有所回憶,不僅知道由于自己發病時給家庭、社會所造成的沉重負擔,而且知道自己今后生活道路的艱難。所以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病人的心理活動是復雜而矛盾的,既有疾病康復后的喜悅、歡樂、欣慰,也有瞻前顧后所帶來的種種壓抑、煩惱、憂慮。
4.2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心理護理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不僅要爭取患者、患者的家屬和社會有關人群的支持、配合,還要與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一起,共同擔負起鞏固療效、預防復發、使患者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職責。在心理護理過程中要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對病人負責到底的精神。
4.3這項工作可以在患者出院前請求其家屬、領導、同事、朋友等來院或他們在出院前來院探視時以個別會談的方式,也可以在患者出院前召集家屬、領導、同事、朋友在院外患者較集中的某一小區以座談會的方式進行。會上可邀請長期緩解的病人參與,介紹鞏固療效、減少復發、適應社會功能的經驗,交談時鼓勵病人、家屬、社會有關人群把種種顧慮說出來。然后醫護進行針對性地做好醫療、護理工作。這樣不僅可以密切醫護患的關系,而且可以及時了解和解決患者、家屬、單位的顧慮。宣教中,應強調病人是可以治愈的,使病人、家屬、社會有關人群對鞏固療效、減少復發、逐漸恢復社會功能在思想上有信心、措施上有辦法。
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過程,實際上是社會再適應和健康行為再建的過程[10]。康復效果和質量是人們積極探索的問題之一[5]。近20年來康復精神醫學有了迅速發展[11]。冀希廣大護理界的仁人志士共同探索,以使這一方法能在護理實踐中得到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沈漁頓主編.精神病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318-358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2-78
[3]楊延忠,李智巧,黃麗.自我管理理論和方法對現代護理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906-908
[4]陳彥方主編.CCMD-3相關精神障礙的治療與護理[M].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 188-193
[5] 侯也之,項玉濤,李文永,等.北京市社區70個精神分裂癥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患者社會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1):58-59
[6] 王曉蔚,蔡琴,陶莜琴,等.100例精神病患者的社會支持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71-972
[7]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2(增刊):127-131
[8] 程艮,李崢.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9):699-701
[9] 陳彥方主編.CCMD-3相關精神障礙的治療與護理[M].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42-63
[10] 沈漁.精神病防治與康復[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290
一位母親的困惑
星期六的上午,我剛要出門,老同學林娟來了。我知道她是無事不登門,說話做事更喜歡直爽,所以,根本不用客套,林娟便直奔主題。她說,老同學,你是皮膚科醫生,也做過婦科工作,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避孕藥真的還能治療青春痘嗎?我不加思索點點頭。林娟聞聽此言,沉默了一會。我疑惑地問她為何要問這個問題,她告訴我這樣一件事:她的女兒倩倩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昨天,她給女兒洗書包時,無意中發現一瓶避孕藥。林娟大驚失色。前些天,她還問女兒最近為何常吃藥?女兒說是怕考試時感冒,提早吃點維生素C預防,當時我也沒多想,看到避孕藥,方知女兒在騙自己,不禁怒火中燒。
在母親的逼問下,女兒只得一五一十交待了避孕藥的來龍去脈。原來,倩倩的臉上長滿青春痘,用了許多藥和美容霜都不管用,為此,倩倩整天無精打采,不時打開皮包拿出鏡子照,越看自己的臉蛋兒越覺得丑陋。一天,同班一名女生悄悄告訴她,吃避孕藥可以消除青春痘。倩倩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到醫院開了一點。不料剛吃了兩天就被母親發現了。
避孕藥能有治療青春痘之效,林娟從沒聽說過,無奈,只好背著女兒來向我請教。
避孕藥真能“戰痘”?
在一般讀者看來,避孕藥治青春痘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在我們醫生眼里,這其中并沒有什么奧妙可言。
在醫院里,專門用來避孕的藥,醫生肯定是不會開給病人去治“痘痘”的。但是,有一種名為達因-35的西藥,本身恰巧也有避孕的作用,而一般的情況下,人們不會用這種藥來專門避孕。
其實,“青春痘”在醫學上被稱為“痤瘡”,其發生與體內雄激素產生過多有關。由于女性體內也可以分泌雄激素,故也會發生痤瘡。年輕人的性激素分泌比較旺盛,若皮脂腺功能過度活躍,可引發分泌皮脂過多,這就是痤瘡多發生于年輕人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痤瘡會逐漸消失。故痤瘡才有“青春痘”之說。
而達因-35這種避孕藥的成分中含有雌、孕激素,服用后通過外源性激素的分泌,使激素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達因-35治療青年女性的痤瘡、多毛癥的功效是主要的,而避孕反而變得是次要的,所以,用達因-35治痘,不屬于用藥不對的范疇。
雖然具有避孕效果的達因-35主要的功效還是“治痘”,但是醫生指出:并非所有的青春痘都能用達因-35來治療。有些女孩可能在用藥之后出現“青春痘”更加郁郁蔥蔥的現象。
專家們提醒讀者,青春少女不能盲目亂用該藥,而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能否用該藥,一要看長痘原因是否因為雄激素過多,二要綜合考慮本人的身體狀況、皮膚、年齡。除此以外,下列6類女性是不宜用避孕藥“戰痘”的:
1、患有急、慢性肝炎、腎炎、惡性腫瘤、糖尿病、高血壓、血液病的婦女,服藥后可使病情加重。
2、月經過少的患者、長期服藥,可使子宮內膜呈萎縮狀態,引起閉經。
3、精神病人。因為她們不能很好地掌握服藥的規律性。
4、產后半年的哺乳婦女,暫緩使用。因為藥物能抑制乳汁分泌。
5、流產后婦女,要等月經來潮后服用。
6、45歲以上的婦女,不宜使用。
最后,醫學專家們特別強調的是,‘美’離不開‘健’。要想使皮膚健美,光靠化妝品和避孕藥往往會南轅北轍。尤其是避孕藥等激素分泌一類的藥物,亂用容易造成嚴重后果。當然對于痤瘡嚴重者也要去看醫生,因為有些伴有雄性激素分泌過多,皮脂分泌過盛的內分泌性疾病也能夠發生嚴重的痤瘡,如向心性肥胖的庫欣氏綜合征、先天性腎上腺和性腺腫瘤以及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因此,“戰痘”要請醫生診治,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不可道聽途說,自作主張隨便買藥吃,以免后悔。
我的一席話,說得老同學茅塞頓開,她表示一定要把這些話轉告給女兒,并幫助女兒正確“戰痘”,愉快地渡過美麗的“戰痘”期。
“戰痘“的正確方法
1、保持面部皮膚清潔。可以根據自己的皮膚性質選用洗面奶。早晚用溫水洗臉,洗去皮脂。忌用堿性重的肥皂洗臉。若皮脂分泌過多,一天可多洗幾次臉,以防止皮脂堵塞毛孔。
2、皮脂多的人,不要使用油性護膚品與化妝品。特別不要用香脂擦臉。否則,毛孔被堵,將促進粉刺的生長。同時,濃妝艷抹,會堵塞毛囊和皮脂腺開口,誘發和加重痤瘡。
3、切忌用手擠壓痤瘡。痤瘡影響面部美觀,有些青少年喜歡用手擠壓,容易使感染擴散并加重,形成難以消除的疤痕。
4、飲食清淡。消化不良和便秘會加重痤瘡,故應少吃脂肪和甜食,多吃富含纖維素與維生素A、C、E的食物,以保持消化功能正常和大便通暢;少吃或不吃辣椒、蔥、蒜等辛辣食物,以減少皮脂的分泌。此外,咖啡、可可等,可加重痤瘡,最好也不要食用。皮膚的健美,既需營養,又需保養。
5、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運動合理、心情愉快,會使全身各系統、各器官的功能有條不紊。反之,睡眠不足、情緒郁悶,則會導致體內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發或加重痤瘡。
“戰痘”最易犯的三條錯誤
錯誤一:速效戰痘。很多人臉上長滿暗瘡后都想很快治愈。這種心情可理解,但想法卻很錯誤。這是因為,青春痘有多種表現形式,它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雄激素及其他許多內外因素,治療容易出現反復。
錯誤二:高價戰痘。許多人認為治療痘痘的產品,價格越高效果越好,其實好藥并不一定貴。真正引起青春痘的原因主要有四個因素,即皮脂分泌過多,痤瘡棒狀桿菌、毛囊過度角化和炎癥。從中醫角度來看,是人體熱毒淤積,血熱淤滯、蘊積骨膚而致。一些中成藥價位低廉,標本兼治,值得一試,如清熱暗瘡片等。
錯誤三:非藥品治療。很多廣告宣傳洗面奶、化妝品、保健品可治愈青春痘。雖然外用戰
痘膏也有療效,但很多稠厚油膩的化妝品反而會阻塞毛孔,引發痤瘡,更談不上治療了。
自制驅痘良方
檸檬汁:將檸檬汁倒入溫水中,洗臉可減少皮脂分泌,清爽消炎。
蒜汁:將大蒜壓汁,倒入溫水中洗臉,對青春痘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豆漿:直接飲用有助于青春痘的早日消退。
黃豆芽湯:將黃豆芽洗凈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30分鐘。連湯一起吃。
自我護理痘痘的要點
1、卸妝、潔面必須分別進行,因為只有含油分的卸液才能徹底清除同屬油性的化妝品。
2、堅持使用暗瘡皮膚專用的洗臉皂或潔面劑。不含皂基和酒精的成分,不會對暗瘡再造成
刺激。
3、不能過度清潔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