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10:48: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免疫系統的功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劉家義審計長指出:國家審計應充分發揮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基于這一要求,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必須首先搞清“免疫系統”功能的涵義,然后才能按照要求開展行之有效的審計工作。據免疫學及仿生學原理,“免疫系統”功能主要有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監視功能、免疫耐受功能和免疫調節功能。這四項功能體現在審計工作中,具體表現為:
(一)審計的免疫防御功能
審計的免疫防御功能是指審計應該具有使經濟社會免于受到內、外部組織機構或個人侵犯、損害的能力。即社會肌體在病原侵害之前發出預警,并通過采取相應手段加以消滅,從而起到免疫保護的作用。
(二)審計的免疫監視功能
審計的免疫監視功能是指審計對經濟社會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研判和預測分析,提出預警建議和建設性意見,以盡可能地避免危害發生或加重的能力。
(三)審計的免疫耐受功能
審計的免疫耐受功能是指審計應使經濟社會具有區分“自我與非我”的功能。即經濟社會應對自身抗原和外來的有害成分加以區別,該適時清除的,要堅決予以清除,從而提高社會機體的免疫能力。
(四)審計的免疫調節功能
審計的免疫調節功能是指審計應使經濟社會能夠及時識別、清除機體內受損傷的成分,并及時加以修復,使其恢復正常的功能,從而維護經濟社會內環境的穩定狀態。
上述第三項和第四項功能由于原理和作用基本相通,所以也可合并為一項功能。根據生理肌體免疫系統的基本功能,審計的“免疫系統”論提出審計應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功能,這在一定意義上極大豐富了審計功能的內涵。其中,預防功能是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核心和基礎,也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應該重點把握和充分發揮的首要功能。
二、公共危機預防審計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近年來,多次公共危機事件都給經濟社會造成了重大影響和危害,有些甚至人員傷亡嚴重,經濟損失巨大,這就要求我們有必要加強對公共危機的控制與管理。尤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首先加強對公共危機的預防工作,以防患于未然。根據審計“免疫系統”理論,公共危機預防審計在這方面應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公共危機預防審計是實現“免疫系統”功能的根本要求
審計“免疫系統”的核心功能是預防功能。即在有害成分和病原入侵之前,通過審計,積極構筑防線,消除各種隱患,從而保證社會機體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狀態。由于公共危機具有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其一旦發生,必然會給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危害,這就要求政府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危機發生前,必須提前介入,積極開展公共危機預防審計工作,通過審計,促使各級組織、單位、部門加強對公共危機的預防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危機的發生或盡可能地減少危機所造成的損害。
(二)公共危機預防審計是公共危機審計的基礎和首要工作
公共危機審計是指政府審計機關對公共危機的預防、應對及其管理工作所開展的審計。也就是說,政府審計機關在危機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后各個階段,都要開展獨立、客觀且針對性強的檢查、監督和評價活動,由此可以有效地促進各級組織、單位和部門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從而更加有效地預防危機發生或將危機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其中,危機發生前的預防審計是公共危機審計的基礎和首要工作。即政府審計機關在危機發生前,應該利用其職業優勢和專業能力,對可能導致公共危機的各種誘因、信號或征兆,以及危機的發展趨勢、危害程度等進行監測、分析和判斷,并及時給政府相關部門發出危機預警信息和報告。
(三)公共危機預防審計是公共危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共危機審計的目的是促進和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其各項工作貫穿于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全過程。可以說,公共危機預防審計是公共危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因為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要求政府審計機關在危機管理中,應善于及早、主動地查找和發現被審計單位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并及時給被審計單位提出改進建議和意見,以進一步提高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質量。
三、公共危機預防審計的原則和內容
(一)公共危機預防審計的原則
1.超前反應原則。公共危機一旦發生,必然給經濟社會和人民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和破壞,因此,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審計機關在危機發生前,要十分重視公共危機預防審計,即審計機關要提前檢查被審計單位針對公共危機是否做了預防準備工作,比如被審計單位是否制定了危機預防計劃和預案,是否建立了危機預警系統,是否實施了危機應對培訓和演練,是否建立健全了危機應對和處置的規章制度等,以此來督促被審計單位做好危機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快速應對原則。由于公共危機具有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無論危機是否發生,也無論危機何時發生,審計機關都要事先制定行之有效的公共危機審計計劃和審計預案,從而保證在危機發生時,能及時做出反應并快速進入危機審計工作之中。假如審計機關沒有提前制定相關預案,危機一旦發生,就會造成措手不及,從而影響審計的效果和質量。
3.靈活處置原則。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危機的情況千差萬別,已發生的情況也可能由于某種原因瞬間發生變化,因此,審計機關事先制定的審計計劃和預案,不一定能完全適用于危機管理的需要,這時審計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既定方案,做到既有條不紊,又靈活機動。
4.重點突出原則。公共危機審計是審計機關在進行日常審計工作的同時所開展的一項特殊審計,審計人員會面臨事件緊迫、任務繁重、情況復雜的局面,因此,審計人員在開展危機預防審計時,應堅持重點突出原則,即在選擇審計項目時,要選擇那些公共性強、影響范圍廣、危害程度高、資金和物資量大、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項目進行審計。
(二)公共危機預防審計的內容
1.審查公共危機預防機構的設置及運轉情況。公共危機預防機構是否設置,運轉是否正常,是影響危機預防效果的前提。審計人員應就如下方面進行審查:各級政府是否設立公共危機應急工作領導機構;各被審計單位是否有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各級應急組織管理指揮系統是否配套完善,指揮是否順暢、有效;各應急領導機構及其人員職責是否明確,是否能嚴格履行崗位職責,確保危機時刻準時到位并投入工作;危機預防機構是否制定危機預防計劃或方案,是否能隨著時間推移和情況變化而不斷加以修訂和完善。
2.審查公共危機管理機制及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情況。建立健全公共危機管理機制及制度是有效應對危機和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和根本保證。審計人員應著重審查:各級政府是否制定公共危機預防管理制度,該制度是否嚴密、完善、可行、實用;各級政府是否建立公共危機監測系統、預警系統和信息通報系統,各系統是否正常運行;各級政府是否建立公共危機應急反應決策機制,能否在危機時刻采取緊急措施,迅速控制危機局勢,恢復社會的正常穩定狀態;各級政府是否建立危機過后的恢復與重建制度,是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各被審計單位是否制定危機預防的制度措施和辦法,是否能夠得以嚴格執行,有無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等問題。
3.審查公共危機預防方面的資金使用與管理情況。開展公共危機預防工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且有時還要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審計人員在審查危機預防資金使用與管理情況時,應審查:各級政府有無公共危機預防管理的預算支出,該預算是否合理;各政府有關部門(如民政、衛生、消防、電力、水利及地震局等部門)是否安排危機預防的準備資金,配套設施是否齊備,應急物資是否充足;各項危機預防支出是否真實、合法,其使用過程中有無貪污、挪用、浪費現象;資金使用與管理情況是否公開、透明,有無冒領、截留甚至造假等情況。
4.審查應對公共危機日常準備工作的開展情況。公共危機預防管理工作貴在日常堅持,因此,審計人員應注意審查:各級政府是否有全面、完善的公共危機管理決策和計劃,這些決策和計劃在實際工作中是否得以執行和實施;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土地征用、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建筑質量、安全防護等方面是否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和防止危機的發生;各單位、各部門是否經常組織人員開展危機的應急演練與培訓,以提高人們的應急反應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逃生能力;各級政府、各單位、各部門是否提前做好了預防次生災害的發生,以及危機之后恢復與重建的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做好了保持社會穩定的各項準備工作等。
5.審查政府部門對公共危機預防工作的監督檢查情況。政府部門是危機管理的主體和核心,對公共危機的預防工作有著義不容辭的監督檢查職責。審計人員應特別注意審查:各級政府部門有無專門設立危機管理的監督檢查機構或組織,這些機構或組織在危機預防、處置以及善后工作方面是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危機預防工作的監督檢查是否有制度做保證,有無形同虛設的現象;是否做到監督檢查的經常性、連續性和全面性;是否做到有檢查、有落實、有整改;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是否根據情節輕重,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等。
四、公共危機預防審計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各級領導的危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
為了提高公共危機預防工作的效果和預防審計的效率與質量,各級領導必須不斷增強危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此,首先要不斷學習新形勢下公共危機管理的理論,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公共危機可能給社會和公眾帶來的嚴重危害,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其次,要不斷學習和掌握國內外應對危機的方法和手段,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不斷研究和創新,以進一步提高危機管理能力。
(二)加強公共危機預防審計的建章立制工作
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套完整的公共危機審計法律法規,這就使得危機預防審計工作無據可依,無章可循。在公共危機時有發生的新形勢下,當務之急應盡快研究和出臺一套針對公共危機審計方面的法規,并且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加以修訂完善,這不僅可以提高危機審計的地位,同時也可以為危機審計保駕護航。
(三)加強政府對公共危機預防審計的支持力度
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審計人員在開展危機預防審計時,無論在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上,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此外,政府還應發揮其組織、協調功能,充分調動社會各方支持和幫助審計機關做好危機預防審計工作,這既是審計的需要,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四)加強危機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危機預防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對各種潛在的危機風險隨時進行監測和評估,并根據危機的性質特點以及可能危害的程度和范圍對危機劃分等級,制定不同的危機處理措施和辦法。各級政府審計機關必須建立和完善危機風險評估機制,最大限度地為危機預防審計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資料。
(五)加強對審計人員公共危機審計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做好危機審計工作,需要審計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能力。為此,應注重加強公共危機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強日常的專業技能訓練,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危機審計模擬演練,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檢查和考核,努力提高危機審計人員的實戰能力和水平。
摘 要 本文從審計“免疫系統”出發,在介紹審計免疫系統論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構建,并提出了內部審計踐行“免疫系統”功能的途徑與措施,進而指出審計免疫系統論在加強我國內部審計中所起的作用,對我國內部審計的建設具有較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關鍵詞 審計 免疫系統 內部審計 思考
一、引言
“現代國家審計是經濟社會運行的一個‘免疫系統’”該觀點是由審計署劉家義審計長在2007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的。此后,劉家義審計長又于2008年提出了審計“免疫系統”理論,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審計本質。審計“免疫系統論”在世界審計理論中享有獨一無二的地位,這是因為其是以中國特色審計實踐為基礎,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審計制度的更高定位。由此可見,這一理論不僅豐富了國家審計工作的內涵,創新了審計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了審計工作的外延,還對如何更好地預防腐敗,履行預算執行、經費監控職責等審計實務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作為企業組織內置職能部門之一的內部審計,以是否實現了組織目標、有效和經濟的使用了資源以及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和標準為其出發點,獨立、客觀、公正地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情況進行評價,基于此,組織需要內部審計對組織面臨的風險進行適當的防范與預警,需要及時、持續的監控,以幫助組織對風險做出戰略反應。然而,我國內部審計在現階段僅僅行使著監督檢查的職責,該領域的整體水平較低,內部審計因現代管理實踐不斷的發展、民間審計擴展服務領域以及內部審計部門仍采用過時的審計技術和方法等原因使其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但是,審計“免疫系統”的提出和實施有助于擺脫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瓶頸,極大的拓展并推動著我國傳統內部審計和審計工作的轉型,對內部審計來說,可謂是一次重大的審計理論創新。
基于此,本文從審計“免疫系統”的觀點出發,探討其在加強我國內部審計中所起的作用,對我國內部審計的建設具有較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下文將首先介紹審計免疫系統論的基本理論,其次對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構建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內部審計踐行“免疫系統”功能的途徑與措施。
二、審計免疫系統論的基本理論
在審計“免疫系統”理論的指導和作用下,不僅使審計視角、審計范圍和審計作用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審計功能和審計本質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更是對審計基礎理論的系統創新,推動了審計基礎理論的進一步研究,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審計理論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疫”指的是病毒或疾病,這是生物學對“疫”的解釋,也是人們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就人體免疫系統而言,它是指人體具有通過防御、自穩和監視等將病毒清除的功能。那么,審計免疫系統中的“疫”,可以被理解為“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障礙、矛盾和風險”(潘學模,2009),這是學術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國家就好比是一個大系統,而何一個國家在其運行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阻礙和風險,因此,為使經濟正常發展,必須實施各種手段以消除這些阻礙和風險。此外,從制度角度看,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屢查屢犯”的本質也是社會經濟運行中的障礙和風險,因而“屢查屢犯”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疫”。然而,不論是哪種形式的“疫”,都需要一種可以對其進行抵御和化解的機制,審計就充當了這種角色,即具有國家經濟運行的一種“免疫”能力。
可見,將審計形象的比喻為國家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是利用仿生學原理對審計免疫系統論的全新闡釋,不僅豐富了審計的內涵,拓展了審計工作的外延,還從戰略高度上對審計職能的進一步梳理和確定,更是對審計本質的全新闡釋,它是重大的理論創新,為我國審計事業明確了長遠的發展目標。
與人體免疫系統相似,作為國家“免疫系統”的審計,在國家經濟社會運行中同樣具有預防功能、揭示功能及抵御功能:第一,預防功能。預防功能即免疫防御功能,通過提前采取措施,以降低并揭示感知存在的隱患風險可能帶來的危害,以起到預警的作用,也就是說,審計預防是審計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前提和基礎。第二,抵御功能。抵御功能即免疫自穩功能,為杜絕審計中發現的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審計機關通過對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后,對相關制度和法規進行修改。第三,揭示功能。揭示功能即免疫監視功能,是指為維護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審計機關采取各種措施消滅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危害,審計的揭示功能被認為是審計免疫系統的核心。
三、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構建
審計免疫系統由眾多子系統構成,而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則被認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子系統。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在審計免疫系統中不僅具有其獨特的特征,還與和其他幾個子系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但是,不論從傳統內部審計理論角度來看,還是從內部審計的本質而言,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均提供了一種先進的內部審計理念。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的“免疫系統”,同樣具有預防、抵御和揭示職能,不僅可以及時揭示企業經營管理的薄弱環節,及時發現和處理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潛在的風險發出預警,還能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保證。對整個國家社會而言,其中各個單位的內部控制加強了,內部審計提高了,就會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而在企業中,內部審計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的外部環境也會隨著其內部審計的變化而發生改善,以有效地發揮社會審計和國家審計的“免疫”功能。那么,為更好地要發揮監督作用,內部審計還應進一步增加評價和咨詢的功能。
雖然內部審計根植于企業內部,但是企業中一個獨立的組織機構,因而可以更好發揮其應有的職責。因此,企業內部環境會因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而得到極大的改善,其他審計組織的壓力也會在整個審計系統環境發生改善的基礎上得以減輕。內部審計則構成了審計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第一道防線。
四、內部審計免疫系統有效實施的途徑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缺陷,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發揮,阻礙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變現狀,提高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一)夯實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理念根基
內部審計“免疫系統”論的提出是對內部審計本質的重新詮釋和定位,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理念體系。科學的審計理念就是要貫徹落實馬克思的科學發展觀,用這種觀點去探索審計工作規律、把握審計的本質。具體到內部審計工作中,就是要求內審人員樹立以內部控制為指導、以風險導向技術為手段、以增加企業價值為目標的內部審計理念。因此,要做到夯實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理念根基,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構建內部審計免疫系統體系,以樹立科學的審計理念。第二,在實現促進內部審計向服務型轉型的基礎上拓展內部審計職能。第三,以提高企業對風險的“免疫力”作為內部審計的工作重心。
(二)健全我國相關法規準則制度
完善的法律、政策與規則是內部審計有效發揮功能作用,推進企業發展的法律基礎,然而,目前我國仍然缺乏一部完整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指導內部審計的工作,現有的內部審計相關法規依據主要是《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但其屬于法規層次,法律效力不高,先進的內部審計理念沒有囊括其中,不能很好的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要有效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加快立法建設是基礎,尤其需完善我國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這是因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指導下,針對我國內部審計現狀,結合先進的內部審計理念,制定具有較高法律效力的內部審計法。該法應具有先進的內部審計理念視角,充分體現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免疫系統”所發揮的功能,體現嚴謹的邏輯結構及較強的實踐指導性,明確基于“免疫系統論”下內部審計的本質、目標、職能和作用等問題,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使內部審計工作有法可依,為內部審計合法、有序地開展提供法律保障。除此之外,還需健全內部審計準則體系、建立組織自身內部審計制度以進一步確保相關法規準則制度的有效實施。
(三)完善內部審計運行環境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處處受限,各部門不能很好的協調合作,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降低了內部審計人員積極性。基于此,首先,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以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這要求內部審計機構需脫離于組織中的其他管理部門,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因為內部審計是否具有較高的獨立性,直接受到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合理與否的影響。其次,改善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這是因為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制約。再次,需進一步改善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各部門的關系。內部審計在組織中一直扮演著“保健醫生”、“安全衛士”等角色,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的發揮受到了其他部門的配合以及領導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最后,為強化內部審計“免疫”功能,提高內審人員的工作熱情,組織還需構建內部審計激勵約束機制,進而提高內審人員積極性。
(四)創新內部審計工作模式
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是管理和效益,而內部審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則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最終提高企業“免疫力”。內部審計應不斷創新內部審計技術方法,并主要從擴大內部審計范圍,創新內部審計內容;建立內部控制評審制度,加強內部控制實施以及推進跟蹤審計和績效審計開展等三種渠道著手,積極探索“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發展為目標、治理為核心、控制為主線”的內部審計模式,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增強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免疫功能,切實維護出資人根本利益,強化經營風險,促進企業改進管理水平,實現力爭在應變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即實現以常規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傳統的審計方式和手段向信息化、科學化的審計方式和手段的轉變。
(五)改進內部審計技術方法
首先,督促企業構建風險預警系統的同時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技術。鑒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會受到不同層面各種風險的威脅,那么風險因素應作為審計對象選擇中的關鍵性因素進行重點關注,這也就要求內部審計部門應以風險為導向選擇審計對,在工作時要以風險為中心,在經營管理的風險區域運用更多有效的審計資源。其次,采用內部審計信息技術手段。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和運行環境隨著日益發達的計算機和網絡、電子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對審計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也對審計軟件和審計技術研發的創新具有更大的需求。最后,建立內部審計免疫檢測系統。基于提前發現風險并采取措施化解風險是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主要作用機理,通過建立一種對數據動態分析過程的免疫檢測系統,可以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成果質量。
五、結語
順應時展而產生的審計免疫系統論,不僅完善和發展了審計內涵和審計職能,更是深化了審計本質,鑒于加強企業風險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以及增加企業價值是內部審計的根本目的,本文從當前審計免疫系統理論出發,在解讀了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理論的基礎上,指出內部審計免疫系統是審計免疫系統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并提出實現內部審計踐行“免疫系統”功能的主要途徑。為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實施不僅需要遵循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領導,還需要結合企業的自身情況。
參考文獻:
[1]陸曉輝.審計“免疫系統”功能論的意義.審計研究.2009年第6期.
[2]馬玉珍,徐行恕.構建審計免疫系統理論框架的思考.廣州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3]牛波.對內部審計發揮“免疫系統”功能的思考.中國審計.2010年第4期.
【關鍵詞】免疫調節;教學;構思
一、知識結構
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調節 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免疫學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概述免疫系統的組成
2、概述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和監控清除功能)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資料“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統受損的關系”分析艾滋病的成因、HIV和T細胞變化關系
(三)情感目標
1、關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2、關注器官移植所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 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2、教學難點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人體免疫系統的三大防線
第一道:皮膚、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膚、黏膜以外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的殺滅作用
第二道: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及體液中殺菌物質的殺滅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物質共同組成的免疫系統,特異性免疫是保衛人體第三道防線
(二)免疫系統的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結等
2.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
3.免疫物質:各種抗體和淋巴因子等
(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細胞分化、發育而來的。)
(三)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
抗原進入機體后,大多數抗原經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將抗原決定簇暴露出來,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記憶細胞保持對抗原的記憶,一段時間后,相同的抗原再次進入機體,記憶細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漿細胞)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效應。抗體與抗原結合,抑制細菌的繁殖或對宿主細胞的黏附;抗體與病毒結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壞宿主細胞的能力。抗原抗體結合后,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最終被吞噬細胞消化。
(四)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剛開始與體液免疫的開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記憶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與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激活靶細胞內溶酶體酶,使靶細胞的通透性改變,滲透壓發生變化,最終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同時,效應T細胞還釋放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等)來加強免疫效應。
(五)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
(六)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過強時,會引起過敏反應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過低時會引起免疫缺陷病。
1、過敏反應: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質的刺激時所發生的反應。
(1)特點:
①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②一般不會破壞正常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損傷;
③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2)過程:過敏反應發生于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與吸附在細胞表面的相應抗體結合,使上述細胞釋放組織胺,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細胞通透性增強、平滑肌收縮和腺體分泌增多。
(3)分布:過敏反應中的抗體分布于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細胞的表面。(體液免疫中的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組織液及外分泌液中。)
(4)預防:預防過敏反應的主要措施是找出過敏原,盡量避免再次接觸該過敏原。
(5)過敏原
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稱為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有幾百種,它們通過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觸等方式使機體致敏。常見的過敏原有以下五大類:
①吸入式過敏原。如粉塵、螨蟲、動物皮屑等。
②食入式過敏原。如牛奶、抗菌素、香油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③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空氣、化妝品、霉菌、寄生蟲等。
④注射式過敏原。如青霉素、鏈霉素、異種血清等。
⑤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于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6)花粉引起組織液增多的原因
過敏反應時組織釋放組織胺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漿中的蛋白質滲出毛細血管進入組織液,結果增加了組織液中蛋白質的濃度而降低了血漿中蛋白質的濃度,從而使組織液滲透壓升高而吸水。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了癥狀。
病因:抗原的抗原決定簇與自身的組織和器官的表面結構十分相似,導致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不僅向抗原進攻的同時,也向自身的組織、器官發起進攻.如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潰瘍性結腸炎等。
3、免疫缺陷病:機體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分為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繼發性免疫缺陷病,具體有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等。
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的簡稱。HIV是艾滋病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侵入人體后與T淋巴細胞相結合,破壞T淋巴細胞,使免疫調節受到抑制,并逐漸使人體的免疫系統癱瘓,功能瓦解,最終使人無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或發生惡性腫瘤而死亡。
六、板書設計
(一)人體免疫的三大防線
第一道防線 皮膚和粘膜 阻擋和殺滅病原體,清掃異物 非特異性免疫
(先天性)
第二道防線 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溶解、吞噬和消滅病菌
第三道防線 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抗原) 特異性免疫(后天形成)
(二)免疫系統的組成
(三)免疫系統的功能
1.免疫系統對內:監控和清除功能
2.免疫系統對外:防衛功能
(四)免疫功能失調引起的疾病
1.過敏反應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病
(五)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
關鍵詞:計算機安全;AIS;前景分析
在計算機安全領域中,被人們研究的最為深入的智能系統便是AIS,AIS是英文Artificial immune system的縮寫,中文為人工免疫系統,于上世紀70年代提出其理論,而后,由Perelson等人在此基礎上創立的人工免疫系統的數學模型,到現在已經出現了眾多的研究機構對其進行研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目前人工免疫系統已經可以初步的在計算機安全領域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人工免疫系統來源于生物免疫系統,因而人工免疫系統繼承了許多生物免疫系統的特征,具有良好的學習性、記憶性、識別性、并行性、多樣性、擴展性等特性,這特性如果可以應用到計算機安全領域那么就可以更好的保證計算機安全,事實上,人工免疫系統已經憑借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而備受計算機安全領域研究人員的注意了。
1、AIS的主要研究領域
AIS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是人工免疫系統算法與人工免疫網絡模型。
1.1人工免疫系統的基本算法
人工免疫系統的基本算法有否定選擇算法與克隆選擇兩種算法。
(1)否定選擇。又稱陰性選擇,算法的實現包括檢測器生成與監視保護數據。
檢測器生成。在檢測器生成時,會先將一個正常的數據進行分割,產生自我集合,然后隨機的生成字符串,并與自我集合中的字符串進行匹配,一旦發現生成的字符串與自我集合中任意字符串匹配,則刪除,否則將該字符串進行保留用作檢測器,在生成過程中,會不斷重復這一過程,直到產生足夠的檢測器。
監視保護數據。算法是通過匹配檢測器數據與受保護字符串來達到監視保護數據的目的。由于檢測器集合中不存在與自我集合相匹配的數據,如果系統發現被保護數據與檢測器中的任意檢測器匹配,就可以認定為保護數據發生了變化,進而達到檢測數據異常變化的目的。
(2)克隆選擇.克隆選擇是自然界生物免疫系統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選擇模式,依據克隆選擇原理,克隆算法的基本實現步驟分為如下幾步。
產生隨機的元素作為記憶細胞與剩余細胞,設定記憶子集與其他群體子集。
設定親和度用以確定某些最佳細胞,對選定的最佳個體進行大量復制。
對該群體進行變異操作,得到成熟的抗體群,并控制其變異概率。
從抗體群中獲取一部分作為記憶細胞并替換細胞群中低親和度細胞,保持抗體多樣性。
1.2人工免疫系統網絡模型
在免疫網絡提出后,人工免疫網絡模型也隨之出現并發展起來,針對不同的領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人工免疫網絡模型,但是其基本思想都是來源于生物免疫系統,都具有相似的特征,都可以實現識別、記憶、響應等功能。
人工免疫網絡模型最早由Jerne建立,稱為獨特性免疫網絡,整個免疫體系由四種模仿的不同功能的細胞構成,通過細胞間的信息傳遞與作用實現動態的平衡網絡,用以達到識別、記憶等功能。除了獨特性免疫網絡外還有基于克隆選擇算法的ABNET網絡、基于生物免疫系統中免疫細胞作用機理的多值免疫網絡模型、注重自適應用于識別的免疫聯想記憶模型以及通過局部作用、通信構成大規模網絡的互聯耦合免疫網絡模型。
2、 AIS在計算機安全領域應用分析
2.1AIS算法的應用方向與局限性分析
人工免疫系統中的算法均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下面主要從人工免疫系統的中免疫算法、基本算法中的否定選擇算法與克隆選擇算法三個方面分析其在計算機網絡安全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
免疫算法。免疫算法包含多種算法,大部分是使用免疫網絡理論與生物免疫理論對遺傳算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進而得到的。相對于遺傳算法來講,免疫算法多了記憶單元,其局部搜索能力較強。免疫算法的突出特性為優秀的數據搜索能力,在計算機網絡中,可以承擔起在大量網絡數據中進行數據查找的能力,可充分提高人工免疫系統網絡安全模型的效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智能性算法。
否定選擇算法。否定選擇算法適用于對數據的監控,但是否定選擇算法對于數據的監控有一定概率問題,并不能保證可以監控到所有數據異常,存在著“孔洞”現象,而且否定選擇算法中自我集合與檢測器集合之間呈指數關系,當網絡中數據量太大時,否定選擇算法的效率會急劇下降,難以完成數據監控的任務。否定選擇算法是一種優秀的算法,但是卻受到了硬件條件的制約,它的未來發展只能依靠硬件的進步與算法的改進,否則面對日益增多的網絡數據流量難以發揮太大的效果。
克隆選擇算法。克隆選擇具有眾多的智能特征,它的多樣性、最優選擇、局部搜索、自我進化、學習記憶等特征可以充分的應用在計算機安全領域中。克隆選擇的強項是對數據的識別,特別是對模糊數據的識別工作,如果與其他的一些智能算法相結合,便可以應用到更多的領域中。目前對于克隆選擇算法的研究已經逐步成熟,出現了眾多的不同功能的克隆選擇算法,可以滿足人工免疫系統對算法的需求。
2.2人工免疫系統網絡模型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
自然界中生物免疫系統的功能是阻止有害微生物對生物的侵害,而計算機安全系統的功能是保證計算機系統免受外界或者內部的非法侵害,無論免疫系統還是計算機安全系統都需要能夠在不確定環境中保護系統的安全,兩者功能相似,所以基于免疫系統理論,繼承了免疫系統眾多優良特性的人工免疫系統完全可以應用在計算機安全上,而在實際當中,人工免疫系統在計算機安全方面的應用研究也是人工免疫系統的主要研究方向。
計算機網絡中的入侵方式與意外情況多種多樣,計算機安全系統需要能夠隨時面對未知危險的侵襲,而人工免疫系統的出現以及在自適應性上的巨大發展潛力為理想計算機安全系統的出現帶來了希望,在人工免疫系統的出現的時候,就被考慮應用到計算機安全領域中,到現在已經有研究者實現了通過人工免疫系統網絡模型對網絡入侵進行檢測,并且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時間上都證明了人工免疫系統網絡模型在計算機安全領域的實用價值。
目前對于人工免疫系統的研究并沒有完全成熟,雖然 國外已經出現了一些使用人工免疫系統的計算機安全系統,但是并不能完全解決計算機安全問題,人工免疫系統模型離實際應用到計算機安全領域還有一定的距離。
總結:AIS在計算機安全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取決于生命科學的進步與計算機硬件技術的發展。作為一個交叉學科中的分支,AIS系統的發展同樣的需要依賴其他學科的發展。以目前的水平,AIS不足以擔負起解決所有的計算機安全問題的責任,還有待于進一步發展進化,憑借著AIS的優異特性和人們對它的研究熱情,相信AIS的能力會愈加強大,那時才能更好的在計算機安全領域發揮作用,起到保護計算機安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衛培培.模糊免疫檢測器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
[2]黃均才,王鳳碧,羅訊,佘堃,周明天.基于人工免疫的新型入侵檢測系統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
[3]蘇軍,胡征兵.基于人工免疫入侵檢測和防火墻的網絡安全主動防御技術[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6
[4]楊佳,許強,曹長修.人工免疫的神經網絡預報方法及其應用[J]. 重慶大學學報,2008
既然現在,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利用化學藥品來增強免疫系統功能,那么,我們就只剩下一個選擇――營養。
1、真正的營養――植物性質的食物
(1)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提到營養,每個人對它的了解、定義都不一樣。
一般的人, 提到營養就會聯想到牛奶、豬肉、雞蛋這一類的高膽固醇、高熱量食物。其實在這些食物中都含有動物蛋白質, 過多食用,反而會使我們的抵抗力下降。當我們吃下去的是動物的蛋白質時,最多只能吸收50%,剩下來的會被消化系統分解掉,而這會帶來很多的過敏癥。
骨質疏松癥在傳統的觀念中,我們一向認為:只有多吃動物性質的東西,如牛奶、肉類、身體才能吸收到足夠的鈣,這樣才不會有骨質疏松癥。但最近有一些科學家和實驗報告證實,當人類吃下很高量動物性蛋白質后,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可以發現在尿液中鈣的流失,而這些鈣正是從我們的骨頭中流出來的。今天,有那么多的人得骨質疏松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吃得太“好”了,我們吃了太多動物性質蛋白質。
一項廣泛的,全球性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吃的動物性蛋白質,如牛奶、乳酷等比較多,相對的,他們得骨質疏松癥狀的比例也比較高,而在一些比較貧窮的國家,他們的人民吃的肉類比較少,他們得骨質疏松癥的比例也就相對比較低。
所以從營養免疫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多吃一點蔬菜和其他植物性質的東西。
你也許會問,這不就是吃素嗎?營養怎么夠呢?我們從哪里里攝取蛋白質呢?
其實,像我們平時常吃的一些植物性質的食物,如大豆等,它們的蛋白質含量也是很高的。讓我們來看一份比較:以重量來計算,大豆所含的蛋白質約為肉類的2倍;蛋類、小麥及其他谷物的4倍;面包的5倍;白扁豆、胡桃、榛果及大多數其它堅果的2倍;牛乳的12倍。
(2)維他命的迷失
現代社會,有許多人都迷信維他命藥丸,他們從維他命A、B、C、一直吃到Z,他們認為把這些東西吞下去以后,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了。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維他命和礦物質藥丸是否真正稱得上營養呢?
芬蘭政府曾經花費四千三百萬美金,動用二萬九千名有吸煙習慣的人做了一項實驗,來調查維他命藥丸的效果,他們把這些人分為兩組,一組人服食含維他命VE、和β胡蘿卜素藥丸:一組人不服食任何維他命藥丸。經過5-8年的時間后,他們發現,服用維他命藥丸的人,得癌的幾率要比不使用的高18%,得心臟病的幾率要比不使用的人高50%。
這個結果使科學家們感到十分震驚,因為從實驗室里得出的結論跟這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啊。
事實上,維他命一旦從食物中被分離出來(無論這種食物是不是天然的),它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食物,它原有的平衡就會被破壞,它就變成了一種化學的東西,就有可能帶來副作用,當維他命存在于橘子里的時候,它是一種抗氧化劑,而分離出來后,就不再是一種抗氧化劑了,相反的,它會制造上億個游離基,而這些游離基對人體是十分有害的。
(3)什么是完整的食物
在營養免疫學中,我們經常會提到“完整的食物”這個概念,那么什么叫做“完整的食物”呢?
所謂“完整的食物”并不是說,你在吃橘子的時候,要把橘子皮也一起吃下去,“完整的食物”是指那些不用任何化學提煉方法加工制造的食物。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市面上的咖啡有2種,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雖然,咖啡因有刺激性,會阻礙人體基因的自我修復功能,但是如果讓我選,我還是選“有咖啡因的咖啡”,因為在提取咖啡因的時候所用的化學藥品是一種致癌物。
事實上,任何用化學方式提煉食物的方法我們都不能肯定它是不是真的不會產生副作用。
(4)植物營養素
丞燕的實驗機構在幾年之前曾經做一項實驗,我們發現在黃豆中有很多營養,這些營養在試管實驗和動物實驗中都能防止癌細胞的成長和擴散,而在那個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黃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作用,但現在我們知道了,那是因為:在所有的植物里面都含有一種叫“植物化學物”或“植物營養素”,這些植物營養素可以幫助植物免受紫外線的侵入或傷害。而在黃豆里,有一種植物營養素,這種植物營養素可以防止癌細胞得到營養,使它產生一種類似于“餓死”的狀況。
任何一種天然的植物中,都含有這種奇特的植物營養素,所以植物性質的食物,對我們的免疫是非常有好處的。
2、營養免疫學的研究內容
營養免疫學是一門很新的科學,那么,營養免疫學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呢?在營養免疫學中,我們會研究:
(1)哪一類的植物對免疫系統比較好
舉例來說,橘子中植物營養素的含量要比仙人掌中植物營養素的含量低,因此比較來說,仙人掌對免疫系統更好。所以,可以這樣說,哪一類植物的植物營養素含量高,它對免疫系統的效果就比較好。
(2)植物在哪一個收成階段對免疫系統比較好
舉例來說,人參是越老對免疫系統越好;而靈芝則相反,越嫩對免疫系統越好。也許有些人會說:“我吃素,為什么抵抗力還這么差呢?”其實,這與你所食用的食物的收成階段很有關系,比如說香蕉,它青的時候摘下來,再捂熟,這時候,它的植物營養素含量是很低的,對免疫系統也不是很好;但是如果多等幾天,讓它在樹上長黃長熟,它的植物營養素含量就會高很多,對免疫系統就很好。
(3)植物的哪一個部位對免疫系統最好
舉例來說,桑樹,我們經常吃的是桑椹,但事實上桑葉對免疫系統最好;絲瓜、它的花、藤對免疫系統很好,但最好的是絲瓜藤里的汁。
(4)植物怎么加工制造對免疫系統比較好?
舉例來說“黃豆,一定要加熱,因為到了一定溫度之后它的毒性就沒有了。而有些植物是不能煮的,一煮,它的營養就沒了。
中國人很喜歡喝豆漿,但喝豆漿是絕對得不到我上面所說的那些效果的。讓我們來看一下豆漿的制作過程:浸磨過濾,在過濾的時候,我們把渣濾掉,留下漿,而植物營養素正是在那些渣里面的。另外,我們喝豆漿的時候喜歡加一些糖或其它的東西,這也會破壞它的營養。
在營養免疫學中,我們研究各種各樣的植物,研究如何以適當的營養提升免疫系統功能。
(五)如何才能活到120歲?講了這么多,你可能還是會疑慮,到底怎樣才能活到120歲呢?
要長壽,就要能抵抗疾病入侵,要能抵抗疾病,抵抗力要強,免疫功能要好。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來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呢?
3.提升免疫系統功能要做到3點:
1、均衡的營養
補充營養,要每天都做,不要等想到了才去做。人體其實就像一部汽車,我們不會忘記維護我們的車子、房子,我們唯一想不到維護的,可能就是我們的身體。當我們給車子加油的時候,并不是說它壞掉了,人的身體也是一樣,并不是說要等到生病了,才想到去維護健康,我們每天都要補充身體足夠均衡的營養。
那么,真正的營養,它的定義是怎樣的呢?
(1)它必須是植物性質的
(2)它必須是完整的
(3)種類要多,量要足
(4)必須是食品而非藥類
2.好的情緒
人一緊張、一生氣、就會分泌出一種荷爾蒙,這種荷爾蒙一旦分泌出來,半個小時之內,人體的免疫力就會降低。
3.適當的休息和適當的運動
我們從這一期開始,將不定期推出育兒方面的問題,讓專家把當前最新的知識傳達給您。
歡迎您來信、來電、來mail,把您最想了解的問題告訴我們。
張媽媽:我的兒子動不動就生病,我想,他一定是免疫力低下,我得給他多吃些營養品。另外,我還準備給孩子買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劉媽媽:我的孩子身體也不好,不過我聽說孩子的免疫力是可以自然發展的,如果給他吃藥,很可能會誘發其他的疾病。
她們的說法有道理嗎?讓我們從幼兒的免疫機制談起。
“
什么是免疫低下?
大多數人的眼里,免疫低下就是經常容易得病,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
我們可以將免疫通俗地理解為免除疾病。人與外界物質時時刻刻在接觸和交流著,而外界物質中,有些對人體是有利的,有些則是有害的。如何排除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影響呢?經過長期的進化,人體具有了較完善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抵抗外界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損害,尤其是各種細菌和病毒對人體的侵害。
如果免疫系統發生了問題,人體就容易發生感染,好比一個國家沒有了保衛國土的軍隊,隨時都可能受到外來的侵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免疫低下的表現。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由許多成分組成的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絡,在正常情況下,各種成分保持平衡。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問題都可能出現免疫低下的表現。
免疫低下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先天性免疫低下、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和生理性免疫低下。前二者屬于病態,需要治療。生理性免疫低下一般不需要治療。
先天性免疫低下,醫學上也稱為免疫缺陷,是由于組成免疫系統的某種或多種組分由于基因突變等因素而喪失了原有的功能,發生免疫低下,病情較嚴重。這類疾病在免疫低下的孩子中比例較少,一般得病較重,持續時間也較長。
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顧名思義是由于其他某些因素引起的免疫低下,這類疾病經過去除引起免疫低下的病因后,免疫功能往往都可以恢復。引起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的原因常見于感染、藥物、營養不良和其他疾病。
生理性免疫低下實際上是人體生存的一個過程,不屬于病態。類似于人類的智力發育,誰也不會或不應該要求孩子具有與成人相同的智力。同樣,我們也不能指望年幼的孩子具有和大人一樣的免疫力。
“
哪些孩子免疫低下?
什么樣的孩子可能存在免疫低下呢?
經常性地得病,如敗血癥、肺炎、中耳炎、腦膜炎、腹瀉、皮膚感染等等,尤其是多次發生嚴重感染。這些絕大部分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得病后治療效果不佳,疾病長期不愈。
正常預防接種后出現嚴重的感染。
長期服用可能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
有腫瘤、白血病等惡性疾病的孩子。
對懷疑有免疫低下的孩子,首要的問題是要弄清楚屬于上述三種免疫低下中的哪一種。這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借助有效的檢查進行診斷。對免疫低下的診斷需要較系統的實驗室檢測條件。目前國內已經開展了幾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免疫低下的基因診斷。明確免疫低下的類型,對于疾病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免疫低下該怎么辦?
先天性免疫低下
先天性免疫低下的治療,需要根據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療較困難,也較長久,目前對于某些先天性免疫低下也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變引起,因此具有遺傳性。
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
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的關鍵是要去除引起免疫低下的原因。許多病毒或細菌感染都可以損害免疫系統,極端的例子是艾滋病。只要能有效清除感染病灶,免疫功能大多會逐步恢復。
治療疾病的藥物種類繁多,其中許多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更改或停用引起免疫低下的藥物是關鍵。
營養不良的孩子在我們國家仍存在(有些可能是患有慢性病引起的),營養不良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智力發育,同樣也會影響到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成熟,引起免疫低下。當然許多情況下,孩子可能由于偏食而造成某類單一營養素的缺乏,如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D等等,也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
其他許多疾病也可能影響到免疫系統,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由于血液供應出現異常,可能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的免疫低下,成為反復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原因之一。當心臟畸形校正后,反復感染的情況就會明顯改善。
不管是先天性免疫低下還是后天繼發性免疫低下都需要系統的治療。許多懷疑為免疫低下的孩子往往都是生理性免疫低下,對于這類孩子,正確的認識和處理十分重要。
“
生理性免疫低下
生理性免疫低下的表現一般沒有上述兩種免疫低下嚴重。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如感冒等,而不是肺炎、腦膜炎、敗血癥等嚴重感染。
此外很多孩子往往表現為初入托兒所、幼兒園、學校后容易感冒。這是因為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接觸各種細菌、病毒的機會和種類增多。如同有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后,可能發生心理變化一樣,這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一般要一年左右。
生理性的免疫低下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是正常現象。因為從嬰兒一出生開始,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像身體其他系統一樣,同樣經歷著發育成熟的過程。與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感冒,這就是因為孩子存在生理性免疫低下。
人類的免疫系統發育成熟與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孩子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智力才能得到鍛煉,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從不犯錯。免疫系統也是一樣,通過不斷與外界物質的接觸,免疫系統也會得到鍛煉,才會正常發育成熟。當然,免疫系統正常的成熟過程每個人可能有區別,而且受到各種身體狀況的影響。因此,有少數孩子免疫低下表現更突出、持續的時間更長,并且得病較重和較頻繁,表現接近病態的免疫低下。這種情況需要一定的醫療指導和適當的治療。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保健類藥物或食品,自稱可以提高兒童的免疫力。這應該說是個好現象,因為說明全社會都普遍關注孩子的問題。但其中不少產品也可能對家長產生誤導。
“五十肝氣始弱,六十心氣衰,七十脾氣虛,八十肺氣衰。”(女人相應減五到十歲),人到中老年后,隨著年齡的增大,五臟功能相繼退化,免疫系統的功能也開始減弱。免疫系統是保護人體不受疾病侵擾和戰勝疾病不可缺少的,沒有自己的免疫系統,任何藥物只能起到控制作用而不能使疾病痊愈。當身體產生抗藥性時,身體會更糟。什么是健全的免疫系統呢?首先要知道免疫系統是怎么產生的。從根本上講,健全的免疫系統是五臟六腑和內分泌協同均衡工作的結果,如果五臟的健康平衡被打破,免疫系統的功能就必然下降,疾病也就會乘虛而入。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保健品,但為什么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呢?很大的問題是人在免疫系統不健全的時候,吃進去的保健品沒有吸收,吃太多反而會給肝腎造成負擔。建立免疫系統并不簡單,需要有一整套非常完整的步驟與方法。健全五臟,疏通循環,調整內分泌荷爾蒙的平衡,然后吃營養和保養品使身體強壯。不管您得了什么病,是什么樣的體質,用這樣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真正建立免疫系統。有了自己的免疫系統,再加上藥物治療,很多疑難雜癥都可以治愈。
提高免疫力,首先要調節五臟,應該脾腎雙補,肺腎同調,補氣生血等等方法的應用就較之單獨補益某一臟腑更為有效,尤其現代社會發展飛速,壓力增大,五臟功能減弱提前,所以人們的保養也要提前開始。
補養方法
1.春天補肝,冬天補腎。也就是冬春季適于補肝腎,身體也容易吸收。如果從顏色來分,青色入肝,黑色入腎。補腎可多吃:黑豆、黑芝麻、烏雞等,也可以吃核桃肉、芡實,還有鮑魚、魚翅干貝等高蛋白、低膽固醇的食品。
2.秋天潤肺。白色入肺,像百合、燕窩、雪耳等。雪梨最好蒸或者煮來吃,是養肺養陰的好東西,另外蓮藕、馬蹄,青、白蘿卜,玉竹等和瘦肉用來燉湯。
3.夏天健脾,健脾的食物有生熟薏米,淮山,糙米,玉米,絲瓜等以及黃色的食物都屬于脾,可以多吃。夏天濕熱,還應該吃些利濕的食品,如冬瓜,赤小豆,綠豆等。
4.紅色食物入心,因心腎相交,故紅色食物像枸杞子、紅棗等秋冬可以大量吃。冬春兩季還可以用何首烏500g,牛膝250g,到藥房制成桂圓大的蜜丸,每日兩丸,吃半個月加至每日三丸,吃一個月加至每日4丸,吃完。功效:補肝腎,祛風寒,利腰膝,強筋骨,黑發,駐顏,輕身延年。
食療:
1.白術30g,檳榔10g,豬肚一只,生姜適量,糙米100g。將豬肚切小塊與白術、檳榔、生姜煎煮取汁與梗米煮粥,每日早晚吃,3~5天一個療程。
功效:補中氣,健脾胃,對食少、腹脹、消化不良、大便不爽很有益處。
2.麻雀5只或鵪鶉2只,菟絲子30g,覆盆子10~15g,枸杞子20~23g,糙米60g,蔥白2根,生姜3片。先把枸杞子,覆盆子,菟絲子煎煮取藥汁,再將麻雀洗凈用酒炒,然后與梗米、藥汁加適量水一并煮粥,快熟時加入蔥白、生姜、少量鹽。
功效:治腎虛陽痿、、遺精、腰膝冷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小便淋漓不爽等。
3.大蘿卜(青、白)5個,煮熟取汁與糙米一小碗同水并汁食之。
功效:理氣消食,清熱止渴,對舌焦口干,小便頻數有療效。
4.蓮子18g,糙米30g,共煮成粥,空腹時服用。
功效:治心志不寧,失眠心悸,夢遺滑精,婦女白帶,久瀉不止。
5.芡實60g與糙米30g煮粥。
功效:補中益氣,填精明目,治耳聾目昏。
6.枸杞子30g,生地黃20g,火麻仁30g,先將火麻仁蒸熟,攤涼,然后與生地、枸杞子加黃酒300g密封,春夏7日,冬春14日就可以打開,隨量飲之。
功效:有補腎填精,延年抗衰之功。
7.核桃仁200g,馬蹄150g,老鴨(去油)一只燉,可加少許鹽、料酒、蔥姜。
功效:補腎填精,溫肺定喘,潤腸。適用于腎虛咳喘,腰痛陽痿,大便燥結、腎虛石淋等癥。
關鍵詞: 入侵檢測; 人工免疫系統; 計算方式; 網絡安全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4)14?0008?03
Artificial immune models and algorithms for intrusion detection
ZHU Zhen?li
(Hebei Fire Fighting Corps, 050000, China)
Abstru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s about not only the convenience of people work, live, contact, but also some security risks, including personal privacy, trade secret and even national security. Therefore, the current network security environment is an issue t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Becaus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has led to a number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urity technologies of network immune system have achieved an unprecedented qualitative leap. The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is one of them. The security problems existing in Internet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An improved intrusion detec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existing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to ensure the people surfing the Internetin in Internet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prevent hackers to intrude into the network by using viruses.
Keywords: intrusion detectio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calculation mode; network security
人工免疫系統(Artificial Immune System)是一種基于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原理開發出的一種新型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該系統應用于入侵檢測方面能實現對非法入侵的有效識別,對計算機網絡起到了保護作用。該系統中充分利用了人體免疫系統中的自適應性、自學習性以及發展性等原理,與傳統入侵檢測技術相比更智能,應用后能有效解決目前互聯網系統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提升用戶的系統安全指數。
1 人工免疫系統綜述
1.1 自然生物免疫機制概述
人工免疫系統是由自然生物免疫機制發展而來的。文獻資料表明,在自然生物免疫系統中,使用了模式識別(DNA編碼)方式實現對病原體等各類有害物質的防御。以人體為例,通常情況下人體中存在兩類細胞,人體自身細胞和非人體自身細胞。在免疫系統的運作下,人體在面對非自身細胞時會產生一定的排異反應,這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運轉方式。由此可以得出,人體免疫機制的核心部分是負選擇算法,這種方式在人工免疫系統中也有所體現。最重要的是在人體中各類免疫細胞與免疫分子在運作過程中各司其職,并形成相互制約之勢,這種情況下免疫工作的進行既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時也能保證免疫系統運作的適度性。
1.2 人工免疫系統具體功能
由于目前社會發展階段對于互聯網的安全方面的問題存在較高的要求,所以構建的人工免疫體系需要滿足下列條件:
(1) 多樣性。即人工免疫系統中應當存儲有各類網絡病毒的樣本,使其在運轉過程中能對入侵的病毒進行快速處理。
(2) 容錯性。目前網絡環境的發展日趨復雜化,人工免疫系統在運作過程中難免發生誤判的現象,容錯性的設置使其在發生錯誤后不會造成嚴重后果,留有挽回的余地。
(3) 智能性。人工免疫系統中免疫單元的分布十分廣泛且分散,使用集中控制的方式不能完全實現其效果,構建智能化的免疫系統,實現其中各單元的自發性、自主性控制對于實現入侵檢測的高效率有積極影響。
(4) 穩定性。想要對特定互聯網系統進行持續性的監控與保護,首先需要保證人工免疫系統運轉的穩定性,所以在進行系統構建時需要注意當前對系統穩定性的要求,以保證系統在實現對病毒不斷處理的同時能長期穩定運轉。
(5) 自適應性與魯棒性。當今網絡環境變幻莫測,在構建人工免疫系統時需要保證其良好的自適應性與魯棒性,在使用過程中能跟隨病毒的不斷升級而完成對自身能力的提升,形成其對環境良好的適應性。
1.3 基于免疫特異性原理的負選擇算法
人體免疫計算機系統的運作過程與自然生物免疫學原理從根本上來說具有統一性,自然生物中存在的免疫系統需要在多變的生物自身環境下不斷變化發展才能更好的適應生物環境,而人工免疫系統則需要在不斷變化發展過程中更好的對網絡環境進行適應,最終實現自身的穩定性。生物免疫系統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采用的方式是廣泛分布、靈活運轉以及保證系統本身良好的自適應性與魯棒性,將這些優點應用在人工免疫系統中能使該系統更好地保障用戶的計算機系統安全。人體免疫系統在計算機中的運作原理概述如下: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全面檢測,在檢測過程中發現的部分無非兩類,自我與非自我。將自我部分刪除,剩余的則是非自我部分。否定選擇算法的先進性使其在保障用戶安全方面更有效果。
2 如何改進現有人工免疫入侵檢測模型
2.1 現有人工免疫入侵檢測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據相關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人工免疫系統中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1) 檢測器生成問題。在目前使用的人工免疫系統中,由于檢測器生成環節對檢測器設置的字符長度相同,對于計算機中各方面存在的差異性沒有進行全面考慮,使得初始生成的檢測器質量普遍存在問題,這會導致之后生成的成熟檢測器質量不高,并且由于字符的限制,成熟檢測器不能完成字符的自由組合,使其在檢測過程中可能發生遺漏。
(2) 人工免疫系統模型性能問題。由于在檢測器生成階段考慮因素的不全面使得最終形成的人工免疫系統模型中的檢測器質量存在較大問題,其中的記憶檢測器與成熟檢測器使用效果不能達到預期,同時字符的限制使其中存儲的信息不能做到細致的分類,當特定網絡環境遭到規模較大的入侵時不能將自身功能良好地體現,使計算機性能整體下降,不能實現預期的用戶保護功能。
(3) 二進制串的長度問題。生物免疫系統中抗體與抗原中存在的用戶“DNA信息”是十分詳細的,在人工免疫系統中由于空間的限制使二進制串的長度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所以在進行識別時產生誤差的可能性比生物免疫系統中產生誤差的可能性高得多。
(4) 自動化問題。目前免疫系統的運行總是需要網絡安全專家實施手動操作,對于人工的依賴性較強,系統自動化程度有待提升。
2.2 人工免疫系統檢測模型的完善
對當前人工免疫系統模型進行深入研究后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善,在上述免疫系統模型的基礎上制定出了一種新型的人工免疫系統模型。改進后的系統與從前系統相比協同刺激部分、免疫系統部分與檢測器生成部分均有所改善,同時還添加了從前人工免疫模型中未設置的防火墻部分,提升了系統的整體性能。改進后的人工免疫系統構造如圖1所示。
圖1 改進后的人工免疫構造圖
在該系統中,數據包充當生物免疫系統運轉中的“抗原”,當其進入受保護區域,則會首先經過系統中設置的防火墻部分,防火墻對其進行初步檢測,若檢測結果為與自身“細胞”匹配則會直接將其過濾,不匹配則會將其遞交給免疫模塊;此時系統中的免疫模塊開始運作,首先對其進行匹配,符合則會將其直接過濾,不符則會利用生成的檢測器對其開展檢測,若其與成熟檢測器不匹配,則會給予其一定的權限,使其完成對計算機系統的訪問。若其與成熟檢測器匹配相符,則會將其提交至協同刺激部分,利用該部分完成對其的分析,分析結果若認定其中存在安全隱患,則會將其直接刪除;若為正常數據包則會使系統產生一次整體的進步,刪除前面步驟中與其匹配的數據包,并且添加一個初始數據包至成熟數據包部分。
2.3 改進后的入侵檢測計算方式
系統采用的是累計計算方式進行流量的監控,依照TCP,UDP和ICMP等法則對異常流量進行判斷并明確攻擊行為是否發生,同時利用防火墻實現對異常流量的處理。這種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統計學原理對攻擊前的流量異常情況進行預估,預估的結果決定了其是否采取防護措施,在這一系統中防火墻的運轉規則由預估結果決定。
利用累計計算方式對流量情況進行預判時,會采集到多個系統正常流量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可以形成如下公式:
[C+i=max0,xi-u+k+C+i-1]
式中:[xi]是對流量實施檢測過程中第i次的監測結果,且此時計算機網絡系統處于正常運轉狀態,則可以得出一個流量的均勻分布值u,u是其標準差[σ]的正態分布,若此時[σ]的具體數值為已知條件,則將u作為流量監測的目標值,當網絡流量值在計算機運轉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偏差時,就可以得出上述公式。公式中k的值通常取監測過程中發現的流量異常均值[u′]與[u]的中間值。
3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利用生物免疫機制對當前人工免疫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以這些問題為出發點對其進行了關鍵部分的改進,使其與生物免疫系統的運作原理更相符,同時完成了對系統效率與系統準確性的統一,使其在運轉過程中更高效地實現對計算機系統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胡亮,王程明,趙闊,等.基于人工免疫模型的入侵檢測系統中檢測器生成算法的分析與改進[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10(1):67?72.
[2] 張玉芳,熊忠陽,孫桂華,等.基于人工免疫的網絡入侵檢測模型的研究[J].計算機科學,2009(12):108?110.
[3] 王一川,張仕斌.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檢測改進模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1):52?56.
[4] 范榮真,楊東勇.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檢測模型研究[J].福建電腦,2010(4):1?3.
什么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免疫檢查點”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由于是直譯,多多少少讓人有些不太理解,實際上“免疫檢查點”就是人體自然存在的抑制免疫系統的方法。“免疫檢查點”如果被激活,就會抑制免疫細胞功能。癌細胞為了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一般都會激活“免疫檢查點”,以抑制免疫系統對其攻擊。
如果能阻止癌細胞對免疫檢查點的激活,就可以讓免疫系統保持正常功能,攻擊和殺滅癌細胞。在這種思路引導下,便產生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類新藥物,而且臨床試驗效果令人鼓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類新藥的機理在于,它們并不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而是通過作用于T細胞等免疫細胞來殺滅腫瘤細胞。同時,它們是系統性地增強全身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準了三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類藥物。一種是特異性結合T細胞表面的細胞毒性T細胞抗原-4(CTLA-4)受體的抗體類藥物,叫作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ipi),于2011年獲得批準。另外兩種是特異性結合T細胞表面PD-1受體的抗體類藥物,分別是潘布陸利珠(pembrolizumab,pembro)和納武(nivolumab,nivo),于2014年得到批準。
在臨床Ⅲ期試驗中,易普利姆瑪讓約20%的病人存活期超過3年,一些人在10年或11年后仍然活著。納武治療轉移性黑素瘤的有效率為32%,其中95%的患者對藥物治療具有持續反應。潘布陸利珠與納武類似,有效率較高(24%),并且該藥對大多數患者有效(86%的患者對藥物具有持續反應)。
為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腫瘤有如此高的療效但同時又較少產生副作用(不攻擊和殺傷人體正常的細胞)呢?這類藥物的研發思路給出了答案。
療效高副作用少
首先獲得批準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是易普利姆瑪,是一種單克隆抗體,能有效阻止細胞毒性T細胞抗原-4(CTLA-4)的分子,后者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削弱其殺死癌細胞的能力。易普利姆瑪的作用機制就是幫助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瞄準并攻擊黑素瘤細胞,這個機理就是該藥物能解除人體的免疫抑制,讓T細胞的功能發揮出來。
但是,易普利姆瑪也產生了一些毒副作用,讓一些服用它的人無法耐受,例如其副作用包括肺炎和肝炎,甚至一些病人因服用它而死亡。于是,研究人員的研發眼光轉向另一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就是PD-1抑制劑潘布陸利珠和納武。
1992年,京都大學的免疫學家本庶佑在研究T細胞有時如何和為何自殺時發現,一些T細胞表面上產生了某種蛋白分子,于是猜測它參與了T細胞的死亡過程,由此把這種分子稱為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本庶佑對小鼠進行試驗發現,如果在小鼠體內讓表達這種蛋白(PD-1)的基因失活,則小鼠會患自身免疫疾病,包括輕度關節炎、心臟退化和關節病。
也就是說,免疫系統沒有受到抑制也會攻擊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這意味著,PD-1有助于阻止免疫系統運轉失控。免疫系統需要制動器和加速器,PD-1就是一種制動器。在這個發現引導下產生了一個思路,如果有一種藥物阻斷PD-1是否能夠激活免疫系統抵抗癌癥。這顯然不同于過去的常規化療和放療,即利用藥物和放射線殺滅腫瘤細胞,但這兩種方法不可避免地會殺傷正常細胞。
治癌的更多新線索
在這個思路引導下,潘布陸利珠和納武的研發相繼進入快車道,并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準。潘布陸利珠和納武也被視為PD-1抑制劑的兩種開路先鋒。
比起易普利姆瑪,潘布陸利珠和納武能讓免疫系統更多地攻擊癌細胞而不是健康組織,在迄今為止開展過的臨床試驗中,潘布陸利珠和納武的效果要優于易普利姆瑪,而且比現存最好的化療和放療的效果更好,表現為病人的腫瘤縮小率和存活率成倍增加,同時產生的副作用更加溫和。
現在,研究人員意識到,易普利姆瑪這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打開了生物體一種主要的免疫制動器后,可能讓整個免疫系統過度活躍,讓健康細胞和癌細胞同時遭受攻擊,這還是與標準化療產生的副作用差不多。而人們需要的是只殺傷癌細胞但保護正常細胞的靶向療法。
此后,美國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的弗雷曼等人與日本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PD-1只是一種僅在免疫系統表面上產生的受體分子,可能還有其他東西與它結合,才會開啟免疫制動器。這個物質就是一種被稱為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的分子。
由于這個發現,未來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研發不僅指向PD-1分子,而且會指向PD-L1分子,或者同時作用于PD-1和PD-L1分子。因此,在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將與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并駕齊驅,甚至可能獨占鰲頭。
免疫相關副作用也存在
盡管現有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表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調動人體免疫系統抗癌的作用,而且副作用較少,但實際上這類藥物也有副作用。因為,無論是治療轉移性黑素瘤的抗細胞毒性T細胞抗原-4(CTLA-4)單抗藥物易普利姆瑪,還是靶向PD-1/PD-L1通路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都是在重新激活免疫系統對抗癌癥。與此同時,又會導致新的免疫毒性作用,即免疫相關副作用的產生。
免疫相關副作用涉及許多器官組織,也有多種癥狀和表現。不過,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處理得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導致的免疫相關副作用是可以得到糾正的,例如可用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腫瘤壞死因子α抗體等來進行處理,因為糖皮質激素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抑制免疫應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最常見也是最早發生的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關聯的免疫相關副作用是皮膚毒性。近50%易普利姆瑪使用者會發生皮疹并發(或)皮膚瘙癢,常表現為網狀模糊不清的紅斑和斑丘疹,通常發生于軀干與四肢,也會引起皮膚白斑/白癜風,通常在檢查點抑制劑使用數月后出現。
對待這種情況可外用糖皮質激素乳膏治療,口服止癢藥物(hydroxyzine HCl或鹽酸苯海拉明)可以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皮膚瘙癢,嚴重皮疹(3級以上)需口服糖皮質激素來處理。
PD-1和PD-L1阻斷抗體(免疫抑制劑)也可以引起皮膚/黏膜毒性,有的病人會出現口腔黏膜炎和口干癥狀。在用一種屬于PD-1和PD-L1阻斷抗體的藥物Nivolumab進行的大規模一期臨床試驗中,6.5%的患者出現口干癥狀,1例患者出現了3度口干癥狀。對出現這類副作用的患者可口服糖皮質激素或含漱利多卡因,療效顯著。
此外,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也會出現腹瀉和結腸炎等副作用。使用抗細胞毒性T細胞抗原-4(CTLA-4)靶點免疫抑制劑比使用PD-1/PD-L1靶點免疫抑制劑后腹瀉發生率要高得多。對此情況,臨床醫生有必要鑒別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果確認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引發的副作用,可口服或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病情嚴重,口服糖皮質激素不見好轉時,必須住院靜脈給予皮質類固醇并進行補水和保持電解質平衡。
硒對細胞保持氧化還原平衡和清除活性氧起重要作用,最起碼的作用是延緩衰老,硒缺乏可減少T細胞上的IL―2受體和抑制其表達,抑制T細胞增殖和分化,降低淋巴細胞的細胞毒作用。體外試驗硒缺乏可導致白細胞對內皮細胞的粘附增加。這些硒缺乏所致的免疫系統的改變與腫瘤的易患性增加,一些慢性炎癥及病毒性疾病的發生與此有關。
硒對一些含硒蛋白的功能非常重要,因為硒存在于含硒蛋白的功能基團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作為一種自由基清除劑起到抗氧化損傷的作用,它是一種含硒蛋白。硫氧化還原蛋白是另一種含硒蛋白,它能夠影響許多種關鍵酶的氧化還原調節過程、轉錄因子和受體。包括糖皮質激素受體,激活蛋白―1和HF―kB。這種酶在尼克酰胺腺嘌呤核苷酸的存在下消除氫過氧化物與脂質過氧化物的能力強于谷胱苷肽。
硒缺乏可引起諸多病變,兒童體內缺硒可導致生長緩慢,甚至肌肉萎縮變形、四肢變粗、體重降低、毛發稀疏、白內障等等。但是,硒攝人量過多也不行,上個世紀湘北恩施曾發生地區性硒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現是毛發干脆易斷,指甲變脆易折等,嚴重者可導致肢體末端麻木或麻痹,免疫能力降低,所以,也不可盲目亂補硒。
雖然對免疫系統起最佳作用的硒的劑量尚未被發現,但有研究說明每天給予200mg硒是足夠的。過量的攝人硒對許多組織有毒性作用,并且可以削弱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
鋅與免疫
鋅缺乏可削弱免疫系統功能,導致機體對多種致病因素易感性增高,而許多種疾病可導致鋅缺乏而影響免疫系統功能。這些疾病包括酒精中毒、腎病、燒傷、消化道功能紊亂以及HⅣ和腹瀉。遺傳性鋅吸收障礙綜合癥、腸病性肢端皮炎經常反復發生嚴重的真菌、細菌、和病毒感染并伴發胸腺萎縮、增殖反應下降,輔助T細胞減少和胸腺激素活性降低。
鋅對免疫系統作用的可能機制包括淋巴細胞成熟、細胞因子產物、細胞凋亡的基因表達的影響等方面。鋅缺乏可導致胸腺萎縮和淋巴細胞減少;骨髓中的B細胞前體、未成熟B細胞和胸腺中前T細胞的凋亡增加;胸腺激素活性下降,使細胞因子產物失去平衡;抑制NFkB的活性,從而抑制IL―2及IL―2受體的基因表達。
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在多種疾病中鋅能夠提高免疫功能。補鋅能夠縮短感冒的病程并能減輕感冒的癥狀,在幼兒調查中,補鋅可縮短腹瀉、肺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和降低其發生率。
但是,鋅的攝人量過多也一樣會導致鋅中毒。除了補鋅過多以外,食用鍍鋅罐頭食品或飲料過多,也可發生鋅中毒,典型表現為上腹疼痛、腹瀉及嘔吐。職業接觸吸人金屬煙氣,可出現呼吸增快、出汗及虛脫。長期鋅中毒可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胃損傷及免疫功能抑制。
鐵與免疫功能
最近幾年,對鐵與鐵蛋白在淋巴細胞的生理與病理過程中的作用的研究發展很快。主要的鐵相關蛋白的基因已被克隆與測序。這些基因是目前研究熱點。最近有研究表明輕微的缺鐵可以激活巨噬細胞,增加鐵的攝取,從而競爭性減少其它細胞內鐵的含量,這樣可使其它細胞內的病原微生物對鐵的利用率下降,這種機制也使其它免疫細胞鐵的利用率下降,從而也削弱了宿主的免疫反應。但是,這并不是說攝人的鐵越多越好,尤其是不宜短時間大劑量補鐵,因為,這樣可能增加多種急慢性感染的發病率。
核苷酸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538-01
“免疫”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明代醫書《免疫類方》,指的是“免除疫癘”,也就是防治傳染病的意思。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通俗的說免疫力就是人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現代免疫學認為,免疫力是人體識別和排除“異己”的生理反應。免疫力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免疫細胞、免疫因子分布全身,川流不息,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網絡,主宰人體的免疫功能——抵抗細菌、病毒入侵,清除體內損傷變性及衰老的細胞,清除體內代謝廢物,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免疫力按其獲得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先天性免疫,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如豬瘟在豬群中傳播很快,但和人類無緣。這是因為人類天生就不會得這種病,第二種是獲得性免疫,是人生下來以后在生活過程中自然獲得的,或者用人工輔助的方法被動得到,例如人們打了天花疫苗之后,就會獲得對就天花病毒的免疫,人們就不會再患天花。這些抵抗力來自于體內的免疫系統,如白血球、抗體、巨噬細胞和其他一些免疫細胞等。免疫系統實力越強,遭受疾病侵襲的幾率就越小。這就是有的人抗病(免疫力強),而有的人不抗病(免疫力弱)的原因。
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種,根本原因是外界因素如不良的生活習慣或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內分泌系統失調,破壞了內分泌功能的正常分泌,進而導致免疫力低下。例如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發現,在嘈雜環境下工作的女性比在安靜的辦公室里上班的女性釋放出更多的腎上腺素,更容易患心臟病。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身邊的噪音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也是大多少數人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免疫力低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容易生病,而經常患病會加重機體的消耗,導致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精神萎靡、疲乏無力、食欲下降、睡眠障礙等;每次生病都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而且常常反復發作,如感冒反復發作、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哮喘反復發作、支氣管炎反復發作、肺炎反復發作、腹瀉反復發作……長此以往會導致身體和智力發育不良,還易誘發重大疾病。
免疫系統跟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所以保持并提高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預防疾病維護健康的有效手段。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呢?最好的辦法是借助外力,首先是要借助食物,最新研究表明,草本類食物在增強免疫力方面獨具魅力,其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均衡人體,調節內分泌腺,使內分泌功能保持正常,從而穩定免疫系統;二是具有自然清功,可清潛入體內的汞、砷、鎘、鉛等有害物,保護免疫系統;三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其他特殊養分,營養免疫系統。臨床中的實踐已證實,山楂、生姜對心病有治療作用,橘子、香菇等在抗腫瘤與抗毒物方面很有優勢,大豆、人參、甘草、絲瓜都是提升免疫功能的佳品,豬血、黑木耳、新鮮水果汁、綠豆及海藻等五種食物,可排除我們體內的毒素。平時我們還應該注意要常吃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C、硒、酚類的食物,它們最重要的功能是可清除人體內加速人體衰老的自由基,并能抵制老年斑的生成,使人健康長壽。其中富含VE的食物有:植物油、大豆、芝麻、花生、核桃、瓜子仁、動物肝臟、谷米等,其中的豆油含量最高;富含VC的食物有:紅棗、柑桔、辣椒、番茄、獼猴桃等;富含硒的食物有:動物肝、胰、腎、海產品及谷類、豆類等;含酚類的食物有:紅葡萄酒、綠茶、芝麻等。
美國科學家公布了一個定量發現:茶葉中名為“茶氨酸”的化學物質可以使人體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強5倍。茶氨酸還能調動人體免疫細胞抵御病毒、細菌以及真菌。茶所含的L-茶氨酸經肝臟分解為乙胺,能增強免疫系統中γ-δT細胞反應。因此,在醫生指導下對上述草本類藥物、食物進行合理組合食用,對增強免疫力大有益處。另外,任何一種營養的缺乏都會導致經常性和長期性的疾病。當人感覺到饑餓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如果體重每周減輕850g以上,抵御疾病和外來病毒的T細胞就會受到抑制。對此,在搭配膳食時,要食用一些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果汁和開水。而嗜酒、醉酒、酗酒會削減人體免疫功能,必須嚴格限制。
第二則是借助睡眠, 人們都知道睡眠是消除疲勞、增進生命活力的一種休息方式。其實,睡眠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
美國著名免疫學家的“自我睡眠”試驗證實了這一點。這位學者發現,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睡眠增強免疫力的觀點也得到俄羅斯醫學專家的認同。他們對感冒病人的研究表明,凡是患感冒后立即臥床休息或睡眠者,其發燒、頭痛、疲乏、鼻塞等癥狀可在一天內緩解,若繼續工作或活動則可使病情遷延,感冒后繼續工作一天,病程可延長三天,繼續工作兩天則遷延三天以上。原因何在?其奧妙在于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芝加哥曾有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人,血液中的流感抗體會比正常8小時睡眠減少一半。而且8小時的最佳睡眠起點應該從11點開始,從中醫的氣血角度來看,11點人體的肝經開始造血,錯過了這個時間,血氣自然不會充足,免疫能力也大打折扣。因此,保質保量睡好覺,盡量避免熬夜等不良行為,可使免疫力上升。
第三是借助良好的心態。保持樂觀情緒樂觀的態度可以維持人體于一個最佳的狀態,人們面臨的壓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襲。免疫系統會受到思想和感覺的暗示,所以,我們應該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美國梅友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般情況下年輕時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多活12年。壓力會使人體分泌類固醇激素和腎上腺素,這些荷爾蒙會使免疫系統的反應變慢。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當人們處于壓力狀態下,如面臨考試、情感出現危機時特別容易感冒。此外,壓力造成的焦慮感也會降低人體抵抗力。經常練習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有氧運動、全身肌肉漸次放松等,可以抑制壓力荷爾蒙的釋放,增強免疫功能。
總之,免疫系統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從細節做起,關注并重視自己的免疫力,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我們的健康。
構成
免疫器官相當于“國防部”的分支機構,包括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小腸集合淋巴結、闌尾等,是免疫細胞分化、增殖或駐扎的“營地”。具體分工是:骨髓、胸腺等屬于中樞免疫器官,負責生產白細胞與淋巴細胞,并輸送到身體各處“值勤”,好比是“士兵工廠”與“訓練大本營”;脾臟、淋巴結等屬于周圍免疫器官,如同“兵站”,既是淋巴細胞定居的“部位”,也是免疫大軍戰斗的“戰場”。
免疫細胞相當于“國防戰士”,具體執行“國防部”發出的指令,或吃掉侵人人體的細菌與病毒,或及時消滅掉突變的癌細胞。“在編”的有白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
至于免疫分子,則與戰士手中的“武器彈藥”差不多,如免疫球蛋白、補體、抗體與細胞因子(包括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可直接抑制或殺滅各種致病微生物,確保體內一方平安。
瞧瞧吧,人體內的“國防部”何等嚴密而又復雜。據測算,這個系統由1萬億個細胞組成,涵蓋了人體的每一個角落,即使不能稱為“固若金湯”、“牢不可破”,也算得上“壁壘森嚴”、“眾志成城”。
職能
免疫系統統帥著一支多兵種的強大“軍隊”,分布于全身,日夜不停地保護著人體的健康:對外抵御細菌、病毒等形形致病微生物的侵襲,對內則監督體內細胞進行正常的代謝,防止突變而引發癌癥。具體說來,至少承擔著3大職能:
職能一人體生活在細菌、病毒以及污染物的包圍圈中,不斷地遭受著種種致病兇犯的攻擊。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建立起一道防御長城,保護你少受或不受感染性疾病之害。
職能二人體在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可及時修補受損的器官與組織,識別衰老和死亡細胞并將其清除出去,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
職能三免疫系統具有識別、殺傷并及時清除體內突變細胞的絕活,醫學稱為免疫監視,乃是人體內最有效的防癌機制,可確保你遠離癌癥之害。
常見問題
免疫系統也會生病,但生病的幾率明顯低于其他系統,所以不少疾病人們不太熟悉,甚至鮮為人知。大體上分為兩大類:
免疫缺陷病
按照造成免疫缺陷的不同原因又分為3種: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抗體缺陷、補體缺陷、吞噬功能缺陷、聯合缺陷、T細胞缺陷等。常為先天性發育不全或缺陷所致,與遺傳關系密切,嬰幼兒最易受害。患兒抵抗力低下,反復罹患感冒、腹瀉以及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細菌感染。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重度營養不良(包括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缺乏)、重癥感染(特別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統的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放射線、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環素、利福平)、脾臟與扁桃體切除等因素,導致免疫功能受損而致病。如禽流感病毒可使免疫系統喪失抵抗力,真菌可直接破壞免疫系統的酶,進而引起免疫缺陷。
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英文縮寫為AIDS,就是人們熟知的艾滋病,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為人類所認識。禍首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過性亂(包括同性戀)、吸毒、血液制品(如輸血、注射丙種球蛋白)、母嬰傳播等途徑偷襲人體,釋放一種特殊基因,刺激人體制造過量抑制免疫細胞作用的因子,無異于將人體內的“國防武裝”解除,放任細菌或癌癥入侵。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甲狀腺機能亢進、青少年糖尿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潰瘍性結腸炎等。
免疫系統受到某些病理因子的干擾,失去了識別能力,誤將自身的組織與器官當作異物進行攻擊而致病。這類免疫性疾病有三個特點:一是發病率女多于男,呈“重女輕男”傾向;二是病程大多較長,常為發作與緩解反復交替出現;三是需要用免疫抑制類藥物治療,如地塞米松等激素或環磷酰胺、氨甲喋呤等細胞毒性藥物。
預防
循環系統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護它的健康勢在必行。
注重營養均衡
研究證實,均衡的營養可強化免疫系統功能。要旨是三餐食品多樣化,多攝取有調節免疫功效的養分,代表有m一3脂肪酸(魚類、深綠色葉菜、水果、橄欖油、亞麻油和芥花油)、茶多酚(茶葉)、類黃酮(豆類、柑橘、櫻桃、葡萄、木瓜、哈密瓜、李子、蘋果、椰菜、洋蔥、食醋)、茄紅素(番茄、秋橄欖、木鱉果、南瓜、葡萄柚)等。
睡足睡好
人在睡眠狀態,體內會產生一種被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細胞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故按質按量睡好覺,可使你的免疫力“更上一層樓”。以甲肝疫苗為例,德國科學家發現,注射4周后睡眠良好者體內產生的抗體水平,較那些睡眠時間很少者平均高出2倍,哪怕只有一個晚上沒睡覺,其抗體水平就可能下降。原因在于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體釋放催乳激素和生長激素,而這兩種激素乃是提高人體免疫反應的“靈丹”。
日光浴
日光中的紫外線光束,能刺激人體皮膚中的7一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3。切莫小看這種極普通的維生素,每天只需0.009毫克就可使你的免疫力增加1倍。
生吃蔬菜
蔬菜中含大量干擾素誘生劑,有防病抗癌之功效。但蔬菜的這種有益成分很嬌嫩,不耐高溫,在100℃時即呈不穩定狀態,故能生吃的蔬菜要盡量生吃。
多笑
笑能激發許多與免疫有關的化學物質,如自然殺傷細胞等,從而提升抗病抗癌能力。
體育鍛煉
可使血中的免疫分子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消滅病毒與癌細胞。檢查表明,運動后24小時內防御細胞的數目會明顯增加。一般每天運動半小時,一周不得少于5天。
性生活
和諧的性活動能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尤其是之后,其數量可增加至平時的2倍多。更可貴的是新增加的吞噬細胞非常活躍,可以更迅速地發現并有力地摧毀危害健康的細菌或病毒。
擦胸摩背
擦胸能使“休眠”的胸腺細胞重振活力,增加胸腺素分泌,提高免疫功能。同樣,背部也有不少“賦閑”的免疫細胞,摩背可以激活這些免疫戰士,讓它們重新上崗。一般的按摩手法即可達到目的。
適齡生育
對于女性,一次完整的孕育過程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主要是針對婦科腫瘤的。比如,未生育女性易發生激素依賴性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另外,卵巢良性腫瘤及卵巢癌的罹患率亦高于生育過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