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一般現在時課件

一般現在時課件

時間:2023-06-02 10:00: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般現在時課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般現在時課件

第1篇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時態教學 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作為世界工作用語之一的英語,其交際工具作用變得尤為重要。初中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英語的時態教學。初中英語教學所涉及的時態有八種:一般現在時(the present tense)、一般過去時(the past tense)、一般將來時(the future tense)、過去將來時(the past future tense)、現在進行時(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過去進行時(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現在完成時(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過去完成時(the past perfect tense)。初中英語時態教學就是圍繞這八種時態展開的。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英語教學的前提

任何教學都是建立在“親其師,信其道”的基礎上的,脫離了和諧師生關系這個背景,教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英語有效教學。教師在課上可以采用講一些英語小故事、讓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自我介紹、課前3分鐘口語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借助各種活動逐漸建立和鞏固的,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和學生不斷交流,相互理解,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自己的愛心關愛學生,和學生建立鞏固而和諧的感情通道,從而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二、創設英語情境,進行英語時態教學

任何語言都不可能脫離情境獨立存在,否則就失去語言所承載的意義,因此,在英語時態教學中應該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和鞏固。

1.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學生如果不能理解時態,就不能很準確地翻譯出句子的意思。在進行時態教學時,僅憑學生的死記硬背,是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時態場景,展示直觀形象時態,加快學生的理解。例如一般過去時由主語加動詞過去式構成,因此be動詞的一般過去式是教學的重點,我們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創設這樣的情境:媒體展示一間屋子內的擺設,屋內有一張課桌,課桌上有一本書、一支筆;墻上有一幅畫;有一張床,床下一雙鞋。T:Where is the book?S:It is on the desk.T:Where are the shoes?S:They are under the bed.教師把學生的回答展示在多媒體上,然后隱藏圖中的書和鞋子,T:Where are the books now?Are they on the desk?S:No. T: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T:Where are the shoes now?Are they under the bed?S:No.T:But 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教師把“It was there just now”和“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這兩個句型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讓學生比照be動詞的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然后讓小組分組練習桌上的筆和墻上的畫。教師最后歸納總結is和are的過去式分別為was 和were.

2.自由創設情境。情境創設形式可以靈活多樣,讓學生分組,在組內自由創設;也可以玩“我是醫生”的游戲,進行時態的修改病句等。例如在進行現在進行時時態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幾幅畫:正在看電視、正在讀書、正在跳舞的三幅畫,可以用其中一幅畫進行教學,What is he doing?He is watching TV.然后教師提問學生搶答其他幾幅圖,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并向學生提問:“What is he (she) doing?”學生表演出正在進行的動作,并回答“He (she)is swimming/driving a car/skating/reading a book/running/sleeping/drinking water/playing basketball”等,經過反復練習,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三、采用數軸式,進行時態教學

英語時態是表示某一動作在一定時間上的狀態,學生對于時態的學習,區分會越來越困難,教師根據人是以圖片方式進行記憶存儲的,可以把時態的變化展示在圖上,便于學生的記憶。數學上的數軸能夠清楚表示時間的延續,因此教師可以把數軸引入英語教學中,和英語時態教學相結合,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教師把數軸分成三個界點,過去(past)、現在(now)、將來(future)。

讓學生了解時間變化的大致趨勢,教師就可以根據數軸讓學生理解這八種時態。例如一般過去時是在now之前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一般將來時是在now之后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

四、采用對比法,進行英語時態教學

學習完幾種時態后,教師要對幾種時態進行匯總對比,讓學生把握時態的本質。

例如一般現在時的be動詞和行為動詞(注意第三人稱)時間狀語有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every week (day,year,month...),once a week,on Sundays等。

一般過去時,動詞用過去式,時間狀語有ago,yester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last week(year,night,month...),just now,one day,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等。

現在進行時,時態結構為(am,is,are)+doing,時間狀語有now,at this time,these days等。

過去進行時,時態結構為(was,were)+ doing,時間狀語有at this time yesterday,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導的謂語動詞等。

第2篇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比較擅長于形象思維,他們更喜歡看童話、動畫、科幻和戰爭方面的電影電視,教學中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聲形并茂、生動活潑,使教學活動情理交融,有張有弛,學生動腦、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更準確生動地感知所學知識,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例如“On the farm”一課,這課的教學任務是學習8個動物的單詞和相關句型。上課時,我沒有直接入正題,沒有為任務而“任務”,為單詞而“單詞”,而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課前在網上收集的學生們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物,如:Kitty Cat、Snoopy Dog、Teddy Bear…等等,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這些活潑、趣稚的畫面吸引住了,興致很快高漲起來,然后打開教學網頁,演示網站和校園網資源庫收集、整理和精選的動物圖片,這些圖片都標詞、注音并鏈接相關網頁,只要學生點擊圖片,就能知道怎樣拼讀和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把課文動物單詞案插其中。由于教學資源形象、直觀,學生很快識記了所學內容。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必然會興趣索然。利用多媒體課件變靜為動的優勢,課堂教學就能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那些實用性很強的Power Point和Flas課件采用了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閃爍、色彩變化等功能,使呆板的文字、圖片活起來,生動地模擬出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拿課前活動(Warm up)來說,良好的開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在這個環節如果能夠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與當天所學內容有聯系的Cartoon、一首形象生動的MTV或一段朗朗上口的Rhyme往往能夠讓學生迅速進入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使課堂一開始就具有快樂的學習氛圍。

三、巧用多媒體課件,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對于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若單純依靠老師的講解會顯得很抽象,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演繹、綜合、歸納等抽象思維活動,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并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進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

例如,學生對于英語動詞時態的區別及應用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在教學中適當應用了多媒體課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區分“David is playing basketball.”和“David plays basketball.”這兩個句子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筆者利用電腦顯示首先呈現一個男孩正在操場上打籃球的動態畫面,然后問大家:“Look!What is David doing now?”學生們很自然地作出回答:“He is playing basketball.”當涉及到一般現在時時,就連續設計出現幾幅圖,呈現男孩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后都去打球的情景,讓學生們經過仔細觀察,再提問:“What does David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everyday?”借助畫面學生基本上能正確地理解并運用一般現在時態。接下來,屏幕上再連續播放不同動作畫面,讓學生根據圖片迅速造句,并通過和正確句子的對比來查找自己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并總結這兩種時態中動詞、頻率副詞和時間狀語的區別及使用。最后,筆者再呈現事先做好的對比圖和看圖說話練習加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四、巧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3篇

關鍵詞: 初中英語 教學方法 興趣教學

興趣教學法的運用,強調圍繞學生心理情趣為核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目標,由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新性。通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一方面可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改善教學困境,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善學樂學”。以下筆者通過總結英語教學經驗,提出幾種適合在課堂中運用的興趣教學方法。

一、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興趣教學法的重要前提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具有啟發和引導作用,形成強大的感召力;當學生與教師之間縮短了距離,學生愿意與教師接近和溝通,才能樂于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即“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因此,教師每次進入教室都要對學生笑臉相迎,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聽取學生的意見,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積極進行語言交流和表情交流,給學生更多的幫助和鼓勵,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進而樹立提高成績的信心與決心。在這樣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教師信任學生、學生尊重教師,可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例如在英語課堂上學習新的單詞時,由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教師要毫不吝嗇地表揚學生、鼓勵學生,當學生有勇氣大聲讀出單詞時,教師要給予回應“Good job!”“Very good!”,這樣激發了學生開口講英語的斗志,并且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如果學生在學習單詞時遇到困難,如不能理解單詞的含義、不能準確讀出單詞的發音,則教師要進一步與學生交談和溝通,耐心啟發學生,反復演示。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過程,對英語學科充滿濃厚興趣。

二、引入多元化課堂教學方法,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基于心理學視角,在課堂教學中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英語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聽、讀、說、唱中完成學習任務,使英語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角色扮演教學法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角色扮演是常用教學方法,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教師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主要分為三大步驟:第一,根據教材的內容,將學生分配成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場景中進行英語對話表演,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聽、讀、說等鍛煉,引導學生認知英語知識點,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第二,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與創新,對教材的課文內容進行改編或續寫,運用已學的單詞、語法、句式等重新創作對話片段,設計角色扮演情景與道具,并且在表演過程中注意表情、動作、手勢等,以豐富有趣的形式展現所學內容,夯實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第三,對于英語學習成績良好、具備口語表達能力的優秀生,教師可鼓勵他們圍繞教材內容即興表演,開發學生的表演潛力,鍛煉英語邏輯思維和現場應變能力,并且通過優秀學生的帶動,讓更多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英語學習中,體會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培養發散性思維,以此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總體成績。

2.多媒體教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選擇。多媒體教學法,融合文字、圖片、聲音及視頻等多種形式,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與感官,將學生帶入一個圖文并茂的學習情境中,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初中英語涉及大量的生詞和語法知識等內容,這些對于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偏大,如果教師能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呈現教學內容,則可降低學習的難度,更易于學生接受,教學效果遠超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教學計劃及教學課件,選擇與當節課所學內容有關的音視頻內容,這樣就可將學生引入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中,更易于加深對課件中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突破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并且課堂教學過程不再枯燥、乏味,學生的參與興趣高漲。例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學習“一般過去時態”,教師就可以課前制作CAI課件,以對比陳列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比較一般現在時與一般過去時的異同點。首先,教師可利用時間軸,以圖片的形式展現英語段落,讓學生從中找出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這樣學生不僅能復習已學的一般現在時態,還對一般過去時態有了初步了解,并對比二者的差別;其次,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緊張的狀態中有所緩解,如播放一首英文歌曲、一段英語電影片段或英語動畫等,此時學生可從這些音視頻中分辨哪些是一般過去時態,哪些是一般現在時態,加深對時態的理解。

3.游戲教學法

初中生對趣味游戲充滿興趣,樂于參加各種游戲活動,并且投入更多的熱情與精力,初中英語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喜好,將英語教學內容與趣味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目標。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要明確哪些教學內容適合穿插小游戲,合理安排游戲時間與游戲內容,利用游戲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但是切忌游戲內容過于復雜、游戲時間過長,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影響教學的正常開展。

4.競賽教學法

學生學習英語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英語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時間內,教師也要結合初中生的性格、愛好、學習需求等,設計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引導初中生積極參與,如組織課外競賽活動,可讓初中生更好地展現自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課外競賽活動既可以是班級內的同學之間競賽,又可以是班級之間或者年級之間組織的競賽,這樣不僅讓學生有更多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讓他們大膽開口說英語,有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例如英語教師可在學校內組織一場中學生英語演講競賽,以“中國美景”為話題,各個班級的學生自主準備競賽內容,有些學生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有些學生上網搜索相關信息、有些同學請教高年級的學長,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大量接觸英語單詞和語法,掌握了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目標,并且對中國各地風景民俗有了初步了解,激發了初中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效果良好。

三、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開闊學生學習視野

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還能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組織英語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能實際應用英語知識,用英語溝通,增強英語聽力、口語表達等能力,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真正將課堂內被動的“要我學”轉為課堂外主動的“我要學”。另外,教師組織英語課外活動還要注意變換多種形式,以保持學生參與的熱情,如舉辦英語歌曲KTV大賽、英語故事會、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征文大賽、英語手抄報、英語角、英語詩歌朗誦會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課余時間安排選擇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創新精神與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之,只有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確保學生以最佳狀態參與課堂學習,提高他們的綜合性語言運用能力,保障英語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何建蘭.利用有效教學,讓初中英語教學更精彩[J].學周刊,2012(04).

第4篇

聾校英語教學生活素材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施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學效果。目前我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教材,所用的是外研版的普校英語教材。由于聾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和聽力的限制,教師更應以教學內容為起點,認真的研讀和分析教材教法。讓語言材料的選擇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最終回歸到生活中去。

當我在教授外研版七“上modu1e7 My schoo1 day”時,在第一課時把時間表達教授完之后,根據課本內容的安排直接用英語呈現了A1ex在學校從早上到放學一天所做的事情以及一般現在時的語法概念,當我第二天把這部分內容作為復習課溫習時,遺憾的是學生們依然像上節新授課一樣,一問三不知。對于一般現在時也只是表面上字意的理解。對于他們來說難度太大了,在面對這個情況的時候我趕緊調整了自己的上課思路,直接刪除了課本中一般現在時語法的概念,用學校的時間表來替代。讓學生們根據時間表寫出他們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最終把所學的知識植入到學生們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當我呈現了“Ⅰget up at six o,c1ock/Ⅰ have supper at five o,c1ock”。一個個句子都在訴說著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回歸到生活的最平凡實在的層面。

二、教學用具選擇生活化

根據聾生自身的發展特點,他們對于直觀的、形象的東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視覺依賴在他們學習和生活中起著極大的作用。考慮到是初中學生,思想和心理上都比較成熟,所以我在教授外研版七上“modu1e 5 Hea1thy food”時,在教具的選擇上盡可能的從學生生活中所能接觸、感受到的事物中去找。課堂剛開始我就向他們展示了幾個杯子,我把這個他們每天接觸的東西搬到課堂,“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對此他們頗感好奇和期待。我也趁熱打鐵,在這些杯子中分別倒上那些要學的飲品,先讓學生看一看、聞一聞,猜一猜。再讓他們把選好的英文單詞的標簽貼到杯子上,最后在他們品嘗中來核實答案。這一過程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從聾生生活中來到他們生活中去,而且更自然的呈現了單詞和解釋了它的意思。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1.模擬生活化的課堂

為了讓聾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運用語言,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再現英語。在學習“Have you got…”這個句型時,我先讓學生看了一段他們在學校參加美食節的視頻圖片,當學生們看到這個視頻一下子就激動起來。因為這都是他們自己很感興趣并親力親為的事情,美食節的樂趣讓他們回味無窮。我順勢把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呈現出來,讓他們按照視頻里有擺設把桌子擺好,并告訴他們我們要舉辦第二屆美食節。當我把“買”和“賣”這兩組學生分好后,一下子教室里就像炸開鍋一樣。還沒等我說開始,賣的同學就早已手中拿好食物跑到問買的同學面前問:“Have you got…”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這個句型得到很好的操練,極大刺激了學生感官器官,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愉快輕松的活動中享受著活動的樂趣,收獲著語言的喜悅。

2.模擬角色扮演

通過讓聾生自己表演的方式來創設情境,不僅可以激起聾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可以把知識融入到活動實踐中,讓他們開心的學習。在外研版八上“modu1e 6 a famous story”中,我根據課本內容事先畫好小女孩坐在河邊看書、一個小兔子拿著手表、小女孩跟著小兔子掉進洞里的三幅圖片,并在圖片下面呈現這三個句子“A1ice was sitting near the river”“The rabbit was 1ooking at its watch”“A1ice was fa11ing down the rabbit ho1e”。我讓聾生2人一組組合,一個聾生來扮演兔子或者是這個小女孩,另一個聾生把句子寫在白紙上。兩個人互相輪流扮演,讓他們在角色扮演中支熟悉句子,在無形中早已把“was/were+doing”深深印入腦海。

四、運用多媒體互聯網技術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能把各種圖片、信息、動畫模擬出真實有效的生活情境展現在聾生面前。在教學中利用CAI進行教學,能彌補聾生聽力上的不足,用視覺替代,更加直觀、形象、具體的呈現課堂教學情境。

第5篇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語法內容是教學的一大重點和難點。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材在設計與安排上,更加的人性化,教材內容也更貼近生活實際,情景創設也更加容易理解,但現行教材中,在語法教學上依然存在不少難點。如果語法知識掌握的不好,就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英語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英語語法教學不容忽視。

一、始終把語法知識貫穿于教學中

在傳統的語法教學中,比較注意時態的教學。為了打好基礎,通常半年講一個或幾個時態,這對系統地了解使用一個時態是有用的。但有必要集中精講,每一個單元開始前略講,結束時精講,每一冊書結束時再精講。把動詞和時態聯系在一起講,為了讓學生容易記住,就把時態表格化、公式化,進行肯、否、問、答系統化操練。如一般現在時態,肯定句為:主語+動詞+(賓語)。否定句為:主語+don’t+動詞原形+(賓語)等。一般過去時肯定句為:主語+動詞過去式+(賓語)。如:I work here,I don’t work here,Do you work here?Yes,I do,No,I don’t,否定式為:主語+didn’t+動詞原形+(賓語)等。如I worked here,I didn’t work here,Did you work here?Yes,I did,No,I didn’t,按照肯、否、問、答這個記憶系統學習八個時態,于是形成了彼此相聯的記憶組塊,講到現在時能聯想到過去時進而聯想到將來時。

二、在創設情境中活化語法知識

有些語法項目用漢語很難準確表達出來,不妨可以借助圖片、實物等使其形象化,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形容詞和副詞有自己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可以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背景創設情境。用單詞“big”來說,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實物,先拿出桔子和蘋果問學生:Which is bigger?學生肯定會說:The apple is bigger than the orange.然后教師再拿出一個梨問學生:now,Which is the biggest?學生會說:The pear i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這些例子與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比較感興趣,就產生想說的熱情,教師再給予適當的引導,能有效落實語法知識。同樣教學副詞的比較和最高級時,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如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三輛不同速度的汽車的圖片問學生兩輛之間:Which is faster?再問學生三輛中哪一輛跑的最快:Which is the fastest?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副詞也有比較級和最高級。

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語法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法教學,特別是多媒體課件效果更好。多媒體可以在視覺上、聽覺上給予學生較大的刺激。以比較級為例,在制作課件時,下載一些動物的圖片,如豹子的奔跑、羊的奔跑等。在教學fatter時,用兩個胖子的對比進行對比:A is fat,but B is fatter than A用兩種動物奔跑的比較引出faster,進一步講解:A runs faster than B.然后進一步解釋,學生自然會理解透徹。再如以現在進行時為例,課前下載NBA比賽片段,引出:What are they doing?幫助學生回答: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下一段游泳的錄像,引出:They are swimming.或拍一段學生自己上課的錄像: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通過這種直觀的影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無疑會大大刺激學生的大腦,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這些枯燥的語法,而且會讓他們對英語感興趣。

四、把語法教學貫穿在課堂游戲中

把英語語法的學習置于簡短的游戲之中,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強調了對語法學習再現。例如:在教學《牛津初中英語》Unit2 My day 一課時,要求學生掌握would rather…than…的用法及和prefer…to…的同義句轉換。就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一組提出自己想好多的相關語句,讓另一組同學英語回答。如“與茶相比,更愿意喝咖啡?!报D―I prefer coffee to tea.同學小組之間互相提問回答,經過指導后,同學們自己很順利地得出語法規律: prefer ... to .. 兩者比較更愿意要前者,后接名詞或代詞,如prefer walking to cycling更喜歡走路。另一組表達“我寧愿做這的是你不是我”――“I would rather have noodles than rice.”讓大家討論would rather 的用法,進行指點:如果接句子時用虛擬語氣,從句一般用一般過去式,即would rather 寧愿做某事,后接省to的不定式,即動詞原形,如果有比較,就用than,即:would rather do... than do...把游戲帶進課堂,把游戲置于英語語法的課堂講授中來。

第6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探索

初中英語是學生日后深造和學習英語的基礎,英語教師肩負著艱巨的教學任務。英語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英語教師必須對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索與實踐,促使英語教學效率得到有效進步和提高。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建立愉快、喜悅融洽的教學氛圍是實現課堂高效的基礎,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形成一種民主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新穎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促進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和平相處。學生可以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只要有獨特的地方,教師都應及時表揚。教師應利用一切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有感性的理解。如講解消防員文本內容時,呈現消防員的圖片和警笛聲,把學生帶到了火災的現場,火災的情境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討論法和閱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盡可能地用英語表達出來,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通過討論參與課堂教學,可以改變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學生學得輕松自在,又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結構,采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于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要善于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采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征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go for it!七年級上冊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為例。此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情態動詞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其肯定與否定回答,以及特殊疑問句的構成和用法。此單元的話題是?“加入俱樂部,談論自己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三個任務型活動:個人才藝表演,學習情態動詞can的用法;成立“個人俱樂部”,運用情態動詞can介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喜好和意愿;復習和鞏固談論愛和特長的表達法。通過學習情態動詞can的用法,學生能夠學會表達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能談論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能為擬成立的樂隊制作海報,并編寫招聘廣告。通過談論彼此的特長和愛好,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實物、圖片、多媒體、活動等手段優化教學環境,使之形象化、真實化、生活化。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學時,我先拋出問題:How will your life be different in ten years?

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們極大的興趣,學生都在想象著自己十年后會是什么樣子。然后,我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 步步深入:

1. Will you be at this school in ten years?

2. Will you live in the same house in ten years?

3. Will you have robots in your home?

4. How will be your robots?

學生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課堂氣氛隨之活躍了。接著,我又提出了問題:How will the world be different in 50 years?

給學生造成懸念,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從而產生疑問,渴望破解疑問,很快地就融入50年后的世界,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勁頭十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難點。比如,在進行語音教學時,使用多媒體可以保證學生發音的準確率,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畫面上聲音和口形的變化學生可以一目了然,通過反復的聽和讀,學生得到充分的練習,而且非常感興趣。有的學生愛看動畫片,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動畫,并配以對話,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樣的情境中用什么樣的語言來交際。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語言點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模擬真實情景實際應用。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抽象晦澀的文字變成生動易懂的圖像畫面, 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并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進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學生對于英語動詞時態的區別及應用有一定的難度,我在教學中適當應用了多媒體課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區分“Jim is playing basketball.”和“David plays football .”這兩個句子時, 為了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 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我利用電腦顯示首先呈現一個男孩正在操場上打籃球的動態畫面, 然后,問大家: “Look! What is Jim doing now?”學生們很自然地做出回答:“He is playing basketball.”當涉及到一般現在時時, 屏幕就出現幾幅圖, 呈現男孩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后都去踢球的情景, 讓學生們經過仔細觀察,再提問:“What does Jim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everyday?”借助畫面學生基本上能正確地理解并運用一般現在時態。接下來, 屏幕上再連續播放不同動作畫面,讓學生根據圖片迅速造句,并通過和正確句子的對比來查找自己的問題,引導他們觀察思考并歸納這兩種時態中動詞、頻率副詞和時間狀語的區別及使用。最后,我再呈現事先做好的對比圖和看圖說話練習加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能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地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了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7篇

課前三分鐘,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窗口(課件呈現)播放一些歌曲,提前展示課文的重難點,延伸課外知識,開拓學生視野,教會學生學習……

一、 唱一唱,放輕松

唱歌學英語,是一種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方法。小學生形象記憶和情緒記憶相對較強,歌曲易于激發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一般來說,公式、概念容易忘記,而歌曲卻使人終生難忘。如果我們選用的歌曲與教學同步,還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獲得教益?!队⒄Z課程標準》在其所規定的各級別目標中也都提出學生必須“能夠演唱英文歌曲若干首”的具體要求。課前三分鐘,正是實施這一教學的好時機。

小學牛津英語教材中很多單元都有歌曲板塊,不少老師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教學,雖說也能達成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不利于構建高效課堂。如果我們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邊做準備邊跟著哼唱,不僅能完成教學任務,還能節省課堂時間,活躍課堂氣氛。

如果那個單元沒有歌曲板塊,我們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選擇一些合適的歌曲將教學內容和英語歌曲有機結合起來。

例如在學習3B Unit 3 Family members時,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欣賞歌曲I love my family。

I love my family.

I love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and my brother and my sister.

I love my family.

I love my daughter and my son.

Oh, I love everyone!

Yes, I love you.

課文中的單詞都包含其中,還適當有些拓展,我們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學生一節課就學會,可以循序漸進,在這個單元設置的課時中,每節課前都先讓學生聽一聽,唱一唱,不經意間,學生就學會了。

課前三分鐘可以讓學生唱唱歌,動一動,放輕松,讓每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看一看,拓視野

“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美國語言學家E. Sapir)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是一種社會交際的工具和手段,交際的過程是人們運用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傳遞信息的過程,所以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分不開的。 小學英語課堂,我們應該結合課文, 挖掘課文的文化信息 , 適當補充一些相關內容,介紹西方國家的地理、風俗習慣、民族、宗教、制度、飲食習慣、歷史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等國家。

課前三分鐘,我們可以在課件中設置一個知識窗,利用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語言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例如:5B Unit 9 An English Club一課,主要學習內容是Japan, UK, USA, Australia, France等幾個國家的名稱和代表性語言,我們在課前就可以搜集一些有關這些國家的全稱、首都、國旗、名人古跡、歷史發展等內容,圖文并茂地介紹給學生。

利用課前三分鐘,在悠揚的配樂中欣賞著美圖,了解著文化,學生對課文有了新的詮釋和理解, 這種開放式的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眼界,更提高了他們的個人素養。

三、 呈難點,分散學

特級教師沈峰說過:“我們的英語教學就得像滾雪球,知識點逐個呈現,雪球也就越滾越大。”

小學五年級開始,一些較難的語法點逐步呈現,如5A Unit 6開始出現了現在進行時,5B Unit 4出現了一般現在時,6A Unit 3出現了過去時,6B Unit 6出現了將來時等。這些語法知識僅僅通過操練,而不幫助學生進行歸納,是很難讓學生徹底地區分清楚的。然后,在新授過程中,在預設的情景操練中,如果我們突兀地打斷,去穿插語法點講解顯然不適合。這時候,課前三分鐘就能起到大作用。我們可以將課堂上一些需要文字解釋的難點提早呈現,分散講解,減輕課堂新授環節的壓力,有利于學生逐步消化、鞏固、掌握。

例如,我們在制作5A Unit 6第一課時的課件時, 利用課前三分鐘,可以先將現在進行時的一些難點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本課時要學的知識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有時,我們也可結合本課時的重難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有趣味性的題目,讓學生在課前做一做、比一比、賽一賽,在活動中及早滲透,并在玩樂中掌握部分難點。例如,在學習4B Unit 9 Breakfast一課前,我們可以先設計一個類似“非常6+1”中的砸金蛋游戲,有些金蛋砸出來金花四濺,學生直接可以得個貼畫;有些金蛋砸開來是一些問題,學生需要回答正確才能得到貼紙,問題的設計可以是本節課中的一些易混淆點或難點,也可以是一些考點。

舉一反三題:

一杯茶 a cup of tea 一瓶牛奶 a bottle of milk

引出新知: 一碗米飯 a bowl of rice

一雙鞋 a pair of shoes

引出新知: 一雙筷子 a pair of chopsticks

趣味題: Riddles

第8篇

關鍵詞:中職; 英語語法; 教學方法

中職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交際能力。語法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者正確理解和準確輸出的前提。如何培養中職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增強對英語語法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位中職英語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中職英語語法教學現狀

當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是課堂聽講,在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滿堂灌”“英譯漢”現象比比皆是,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僅限于問答之類。傳統的英語教學法實際上是“語法翻譯教學法”,這種教學法過分強調文字翻譯的訓練,教學手段和過程較為單一。教師單純地通過對脫離語境的語言材料進行分析,使學生只學會理性的句法分析,不利于培養學生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

二、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

現在的中職學生普遍都是高中篩選下來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他們認為到職業學校就是為了學一門“手藝”便于將來就業,對于英語課的態度是,學一點英語知識更好,不學也沒有多大關系。學生更是對語法提不起興趣,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學心理。在英語課堂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如睡覺、玩手機、看其他書籍等等。

三、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一)活動化教學。

活動化教學是指把語法教授過程化為交際活動,在活動中練習和運用語法。通過活動,學生對所學語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對語法的記憶更加牢固。

1. 猜測游戲。

猜測游戲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游戲上。通過游戲,學生增強了對語法規則的感悟能力和活用能力。例如,通過游戲學習動詞have、has及句型變化。

T: Boys and girls,can you guess what I have in my pocket?

S1:You have an apple.

S2:……

2. 說故事。

筆者在教授英語時態時,利用圖片或單詞讓學生接力編故事。例如在學習一般現在時態時,筆者給出的話題Lily’s Daily life,并準備下列卡片: ring,wake up,put on,wash,have,take,begin,eat,play,watch,sleep等,接著筆者說出故事開頭,要求學生運用所給的動詞繼續往下編故事,例如:

T: The alarm rings at six o’clock every day.

S1:Mum wakes Lily up every morning.

S2:……

(二)語境化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激感體驗,例如筆者在教授定語從句時所設計的教學活動:

步驟1:師生互動,了解語言特點:who,that 在定語從句中的用法。首先,筆者讓一位學生對另一位學生進行描述,筆者邊聽邊在黑板上板書:

She is very thin.

She has long hair.

步驟2:引導學生將這些短句連成長句。筆者示范用定語從句中的關系代詞:who、that 連接這些句子。學生總結規律,并將黑板上的句子用關系代詞連接起來,然后在班級中找出這位被描述的學生。如:

Mary is a girl who is very thin.

Mary is a girl that is very thin.

這一設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到英語語境中,可以有效減輕他們的學習焦慮感。

(三)任務化教學。

任務化教學是筆者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分配給每個組一個任務和一些相關信息,每個小組需要經過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祈使句時,可讓學生共同為本班制定班規(class rules)。

Don’t be late in class.

Don’t use mobile phone in class.

……

(四)情境化教學。

情境化教學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來教授語法,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學習現在進行時態時,筆者邊做動作邊說含有進行時態的句子。

步驟1:筆者邊開門邊說“I am opening the door.” 邊跳舞邊說:“I am dancing.”在黑板上寫字說:“I am writing.”再叫一個學生唱歌,筆者說:“She is singing.”叫幾個學生起立,筆者說:“They are standing.”

步驟2:筆者利用視頻課件,提問“What is Lily doing?”并要求學生回答出課件中Lily正在做的動作。多練習、多重復,這樣學生就會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句型、會話,在實踐中運用語法知識。

步驟3:啟發和指導學生歸納、總結進行時態的構成及用法,使學生對進行時態的架構有更深刻的印象。

總之,中職英語語法教學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英語語法課堂應當充分運用活動化、語境化、任務化和情境化等教學方法使語法教學不再教條、機械地傳授,而是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學習樂趣,并逐漸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高榮.英語教學激趣談[J].內蒙古教育,1996,(8).

第9篇

一、營造創新氛圍

教育家陶行知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喚醒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催化劑。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神壇上走下來,蹲下身子站在同一平臺上與學生對話。一句“I think so!”傳達的是贊許;一句“You’re the best!”送出的是信任;一句“You can do it!”表達的是期待;一句“I believe you!”包含的是理解……這樣的教學語言是親切的,學生感受到的是激勵,課堂氛圍自然也就變得輕松、愉快。這樣的課堂有利于學生創新火花的迸發和創新智慧的生成。

二、誘發創新欲望

興趣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多維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創新欲望。在教學5A Unit4 《Halloween》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萬圣節來歷的影像資料,從而讓枯燥的知識介紹變得鮮活;接著觀賞有關萬圣節的傳說和傳統游戲——“Trick or treat?”的動畫;再定格萬圣節的活動畫面,啟發學生用課文中學到的英語詞匯、句型進行模仿表演,這樣的設計讓他們在游戲中感悟知識,在體驗中升華情感。逼真的音效、生動的畫面、地道的語言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有效喚起了學生對萬圣節的共鳴,對萬圣節文化的探尋,對萬圣節知識的渴求!

三、播撒創新種子

質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新的基石。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質疑,并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始進行預習后的質疑,在課中進行深入性的質疑,在課后進行延伸性的質疑,這樣讓學生經歷從“不敢問”到“敢問”,再到“會問”的過程。同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疑、釋疑,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播撒創新種子,進而促進學生質疑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迸發創新火花

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一個主體建構的過程。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就會有創造,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就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時態教學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在復習“各種時態”時,我故意用挑戰性的語氣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學習中的一個‘攔路虎’——時態。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解決方案最有效、最有創意!”話音剛落,學生立即分組投入“戰斗”。有的小組設計了“記者采訪”的活動,即一人充當“記者”,其他人則是被采訪者,或介紹自己的學生日常生活(一般現在時),或講述過去的經歷(一般過去時),或暢談畢業后的打算(一般將來時)……學生們暢游于自主探究的知識世界里,靈動絢爛的思維火花讓教學迭起,即興創編的鮮活語言讓課堂精彩紛呈!學生的創造性在不斷得到提升!

五、綻放創新智慧

皮亞杰曾說過:“動作是智慧之根源。”學生的創新智慧只有在開放性的實踐過程中才能盡情釋放。英語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創造性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打開創新智慧之門。在學習牛津英語6A Unit7《Holidays》時,我設計了以“節日文化薈萃”為主題的學習任務,學生四人為一合作小組,上網瀏覽信息、搜集資料、分析研究、制作課件、寫研究報告、進行演講、辯論賽等系列活動。最后,讓每組學生分別展示他們的“杰作”,與大家共享小組創造的成果。這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加深了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增強了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分析、概括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綜合運用英語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活動,溝通了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擴展了學生的學習時空,彰顯了個人與集體的創新智慧。他們不僅學會學習(Learn how to learn),學會求知(Learn how to know),還學會協作(Learn how to cooperate)。這不正是創新教育所追尋的理想境界嗎?!

第10篇

關鍵詞:多媒體應用 小學英語 興趣培養

一、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鼓舞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但是長期以來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形成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灌輸法”。結果是上課老師講得辛苦,學生課后背得枯燥、乏味。學習成了苦差使,不少學生也因此而失去了學習興趣,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多媒體能提供多彩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對學生非常有吸引力,使學生的學習處于主動狀態,最大限度的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

目前,中國的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還缺乏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而多媒體的運用,就是課堂情景創設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能使靜止的圖畫得以活化,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輕松、愉快的習得語言。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上課時,如果課堂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調,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教學替代了靜止、呆板的教具,猶如給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特別是對學生的形象思維起到了導引、刺激的獨特作用。運用多媒體制作教學動畫課件、音像剪輯,使課堂效果更為生動,學生猶如親臨其境。比如,在上英語課時,發現用圖畫、卡片、簡筆畫等來演示遠遠不及電腦課件的效果顯著,每當屏幕上生動形象的畫面一出現,學生們就很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下子就學會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直到下課了還在津津樂道。

三、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可以提供事物的直觀形象的一面,讓學生在感知認識的基礎上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比較、演繹、綜合、歸納等抽象思維活動,從而形成概念并且掌握事物與現象的原理及其規律。同時多媒體具有極強的表現力,他可以對事物與現象過程的時間因素進行擴大或者是縮小,借助視頻展現其變化過程,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質。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借助多媒體這一優勢,可以優化重點單詞、句型教學,化解語法難點。例如,在學習新授單詞時,運用多媒體課件,閃爍或者變色單詞,拉長或縮短某個句子等,都能調動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語法教學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點,只憑老師講解學生在理解上仍有一定的難度,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效果往往會好的多。例如,學生對于“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的區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減小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如:區別句型“The boys are playing football”和“The boys play football every day”,為了刺激學生的感官,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首先呈現男孩們正在踢足球的畫面,并且進行提問“What are the boys doing”,學生很自然的作出回答“The boys are playing football”。接著出示第二組畫面,呈現幾個男孩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踢足球的畫面,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并發現男孩們在不同的時間總是做同樣的事情,然后老師再進行提問:“What do they do every day?”學生們就能借助畫面正確的理解并輕松的做出了回答:“The boys play football every day”。通過運用多媒體對兩組畫面進行對比,學生教輕松的掌握了此語法現象。

四、運用多媒體,便于鞏固記憶

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綜合運用多種器官,包括眼、耳、口、手,配合大腦的積極思維活動,多渠道刺激大腦皮層,有助于建立在腦皮層各個分區的密切聯系,從而可以大大強化記憶,英語學習是記憶工程大于思考工程的學科。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率發現,對同樣的學習材料但用視覺,三小時后能保持獲得知識的70%,三天后則下降為10%,單用視覺,三小時后能保持72%,三天后降為32%;如果視覺、聽覺并用,三小時后能保持85%,三天后埔可保持65%。在英語學習中,記憶單詞、短語、句子以及他們的用法必不可少,學生們一般都會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時間一長就容易感到枯燥,會產生厭倦心理。根據記憶心里的基本規律,利用小學生好奇、愛動、爭強、好勝的心理,適時的運用多媒體變單純聽覺為主的學習方式為視聽、思考相結合,動腦、動手相結合,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記憶能力和效率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有關顏色的單詞“blue、red、green、yellow、black”時,我利用了這樣一組課件:一只可愛的黑色小熊拿著各種彩色畫筆,邊畫邊唱:小黑熊,真調皮,手里拿著大畫筆,畫個天空是藍色,blue是藍色,這時候輕輕點擊鼠標屏幕上出現“blue藍色的”這個單詞以及詞義,畫個太陽紅彤彤,red是紅色(方法同上),畫片草地綠油油,green是綠色,畫個氣球是黃色,yellow是黃色,最后拿起黑色筆,black是黑色,對著鏡子照自己,黑不溜秋不美麗,哭著鬧著找媽咪。學生邊看邊樂,課堂氣氛異?;钴S。接下來先讓學生跟唱一遍,然后再關閉聲音,讓學生試著為動畫配音,學生們特別的感興趣。這種視聽相結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率,不用幾分鐘,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唱出這首歌謠,單詞也在學生們說唱的過程中全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總之,多媒體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多媒體為我們探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用武之地。只要正確、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就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小學電教,2001,(9).

第11篇

關鍵詞: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

一、總體設計思路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本單元圍繞“Entertainment”這一話題,談論preferences(偏愛的事物)及make plan(制訂計劃),進一步強化一般現在時態及動詞不定式to do的理解和運用。通過談論各種電視節目及電影使學生學會陳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以及學會談論自己的喜好程度,同時也學會詢問他人對某事物的看法、意見以及喜好程度。Section A通過“談論對各種電視節目的喜好”,通過聽力、對話練習、猜謎游戲、角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如何詢問及表達個人對各種電視節目的看法、意見以及喜好程度。因此,我設計了電視節目短片導入新課,并設計了一個猜謎方式來教新詞、句型的方式。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將思路集中在了談論對電視節目的喜好這一主題上。對于教材的處理我是將1A詞匯教授,緊接著進行1B聽力訓練,然后再把1B,1C進行互相整合作為練習重點句型的材料,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練習的方式對所學的新句型進行理解應用并融合2D內容進行角色表演。這樣一方面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口語訓練,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在問答的過程中能及時糾正錯誤,尤其是“What do you think of...?I love them/it.”的正確運用,有利于學生掌握語法知識。最后,在聽、說基礎上再進行習題寫作訓練來進一步鞏固所掌握的新知識,以達到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本節課的總體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的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教學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第一課時,我以電視節目為話題,以“What do you think of...?”為功能項目,展開話題,并以此為依托,在語言目標 “What do you think of...?I love.../ I like.../ I don’t mind.../ I don’t like.../ I can’t stand...” 中學會談論個人的喜好。我借助于“任務型教學法”“討論法”“情景交際法”“合作探究法”,將聽、說、讀、寫等融為一體,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愿望,樹立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單詞:sitcom,news,soap opera

(2)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 talk shows/ game shows/ sitcoms/ news/... ?

I love/ like/ don’t mind…/ don’t like…/ can’t stand them / it.

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說技能的訓練,學會談論對某事物的看法和意見,學會制訂合理的計劃。

(2)培養學生能用本課話題進行情景交際的能力,從而提高聽、說、讀、寫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對不同的電視的種類等事物發表自己的見解,會正確評價不同的電視節目種類,正確認識流行文化。

(2)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敢于用英語進行表達。

(3)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根據新詞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學以致用。

(4)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邏輯表述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并使學生互相了解,增進友誼,加強人際交往,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運用“What do you think of... ? I love.../ I like.../ I don’t mind.../ I don’t like.../ I can’t stand...”

難點:第三人稱單數謂語動詞在核心句型What does he/she think of...?及答語中的運用

五、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法、情景交際法、小組合作交流法、角色表演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手段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12篇

隨著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職高專院校都在積極地適應市場的變化,響應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培養目的,高校的英語教育逐漸和ESP相結合。我校根據各專業的特定目標、需求開設了英語語言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具備所學專業領域的英語應用能力,如醫學英語、護理英語、美容美發英語等。我校的ESP發展過程經歷了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延伸和拓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教學實踐的推廣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醫學院校高職高專ESP教學現狀

1.學生素質因素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入校成績普遍較低,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小,聽力差,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對英語學習嚴重缺乏興趣,且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以我校為例,護理學生的英語水平尚可,臨床藥學的學生英語水平一般,醫療美容及食品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較差。此外,就同一個班級而言,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還是初學者狀態??傮w來講,學生的學習壓力大。

2.教材的選用

高職高專類的ESP英語教材種類繁多,良莠不齊,如何選擇適合本校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的教材非常重要。我校護理系所選教材難度適中,符合本校學生學習,然而其余專業都用了本科教材,雖然非常實用又符合ESP教學的需求,然而想對我校學生來講難度較大,學生容易體驗挫折而放棄學習。

3.師資隊伍及教師專業限制

ESP教學對專業和語言能力都有相對較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師絕大多數都是英語專業畢業后執教的。雖然有較強的英語專業知識,但缺乏專業知識,這對于ESP教學是不利的。以我校為例,要教授醫學英語,英語教師必須掌握大量醫學知識才能盡可能不出現錯誤的 教授學生。教師的知識結構的短板限制了教育學之間的溝通。

二、ESP教學改革策略

1.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

ESP英語和普通英語相比在詞匯、句子的長度、句子類型、文體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了解這些差異,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醫學英語為例,詞匯方面,很多學生感到英語詞匯難學難記,加之單詞數量龐大,所以產生畏難情緒,沒有信心。有的同學不知道如何來學習解剖學專業詞匯,而是按照字母順序背解剖學教材附錄的詞匯表,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記憶單詞,但效果卻不理想。因此,掌握?t學英語詞匯的學習記憶方法十分重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不用按照詞匯表上的字母順序來背,可以根據醫學詞匯的構詞法來記憶。例如醫學詞匯的來源大部分來源于Greek & Latin,醫學詞匯的組成是前綴+詞根(n個)+后綴。常用醫學詞匯的分解式實例:

前綴:

漢義 英詞 希臘源 拉丁源 例詞

內 inside endo- intra- endocrine(內分泌的)/ intervenous(靜脈內的)

多 many, much poly- multi- polyuria(多尿癥)/ multipara (經產婦)

同 sameness homo- iso- homobody(同體)/ isotope(同位素)

后綴:

瘤 -oma carcinoma (癌) 炎癥 -itis hepatitis (肝炎)

痛 -algia arthralgia (關節痛) 血癥 -emia leukemia (白血病)

充分說詞根在快速記憶單詞時所起的重要作用。應該熟記它們的拼法和含義,除此之外,再熟練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綴和后綴,多長的詞匯也會變得容易記憶了。

時態和語態

醫學英語文獻中多用一般現在時、過去時和完成時態.因科技文獻要表明的是一個客觀的實驗過程、真理性的研究結論或結果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如常用句型/一般現在時:The result shows/reveals/indicate that…,it is found that…,The conclusions are…。(1)說明研究目的:in this article,we discuss…(2)敘述研究內容:we describe how infection …(3)描述結果:Lastly we show how anatomic…(4)得出結論:Compared with adults and teenagers,SARS seems…被動語態也是醫學英語的特點之一。在醫學論文中為避免主觀武斷,作者會有意地使用被動語態,以突出文章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但并不絕對排除主動語態。

2.ESP教學和分層教學相結合

我校的ESP教學通常是在大二第四學期,學??梢愿鶕ETS3水平考試設計試卷,對學生進行測試,根據測試成績,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層后學生上課不是按照自然班單位上課。一個班的同學可能來自于不同專業、不同系部。

英語較差學生可以選用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用的較為簡單的教材;較好學生可以用較為有難度的教材。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相應的教學組織,如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安排及課堂的管理。

例如較差學生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相對慢,根據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可以在剛開始對學生進行英語基礎醫學知識教學時選擇從語音起步的預備教材開始,在學生掌握了語音之后,開始醫學詞匯學習。并講解簡單的語法知識,便于學生能閱讀簡單的醫學英語句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句子教學??梢栽黾右恍┖唵蔚膶I知識,學會用英語處理簡單的專業問題,達到教學目標。而較好學生的層次班級起點較高,都有一定的語音知識和詞匯學習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他們對英語有一定的興趣,也有一定有效的學習方法??梢詮拈_始就加強學生醫學英語技能訓練,如聽和說的技能,同時不斷擴大他們的醫學詞匯量,較早向學生講授專業詞匯和簡單的句子,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聽、說、 讀、寫、譯的技能,努力培養他們的醫學英語應用和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英語的技能,提高學生用英語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的差異,學習評估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以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平時的出勤、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及表現、隨堂作業、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等。

3.現代教學媒體應用

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醫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教學手段,給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多媒體,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提升醫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體系和相關章節的內容精選具體情況的視聽材料,如原版影片、背景知識等與醫學相關的語言材料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貯存大量信息,創建逼真的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緊張適度的英語學習氣氛。

單詞、課文、文化背景等配以純正的語音和精彩的畫面,并以方便靈活的程序設計使抽象的文字材料變得多元化、形象化,這些集聲、光、色于一體的非書面資料真實生動,紀實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了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會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使醫學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可使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教師將事先設計好和課文內容相聯系的練習有機地融入授課當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動畫功能將原本顯得單調的練習活潑化。并且可以通過設置靈活的操作,在必要時給出提示和參考答案。增強了信息反饋,提高了練習技能,把課堂空間真正還給了學生。

4.ESP教師的培養

公共英語教師大都經歷的是純語言教育培養和學習,為了使自己一專多能,教師應系統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請教相關專業的教師, 旁聽相關專業課程,閱讀相關專業的書籍。另外,也需要加強教學實踐的反思,如教學內容選取能否與學生今后的工作過程有機結合起來,考核方式能否從英語知識考核向職場實際英語應用能力考核轉變等人才培養目標的各個方面。反思的主要方式有聽取學生反饋意見、同行聽課、進行行動研究等。教學反思應貫穿教學整個過程。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磨合、實踐,只有這樣,英語教師才有望成為復合型的ESP教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衡阳县| 清新县| 鹿邑县| 瑞丽市| 镇安县| 绥宁县| 兴化市| 临邑县| 沂源县| 襄城县| 五华县| 平江县| 禹州市| 辉南县| 九台市| 富川| 伊通| 富源县| 茶陵县| 珲春市| 扶余县| 罗江县| 梅河口市| 延安市| 忻城县| 蓬安县| 湖州市| 平安县| 双牌县| 尉犁县| 咸丰县| 万全县| 巴林左旗| 土默特左旗| 黔南| 赤壁市| 甘德县| 九江市| 万宁市|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