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11: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般過去時的結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原型范疇理論 一般過去時 非原型意義 過去時態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09-02
1 引言
范疇化是人類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腦運用符號系統將雜亂的世界D變成有序信息的過程,是構建范疇的基礎(Ungerer &Schmid, 2001)。
Rosch基于“家族相似性”創立了原型范疇理論。原型效應不僅存在于非語言概念結構,也存在于語言概念結構(Lakoff, 1987);既存在于語言的各個層次中,也存在于作為句法層次的時態中(譚萬俊,2008)。
作為一個重要的語法范疇,時態幫助話語者構建起諸個情景在時間上的關系(李戰子,2002)。英語動詞時態是使用英語的民族借以理解現在、過去和將來的時間觀念與動詞形式之間一致關系的語法范疇(易仲良,1987)。但由于語言的復雜性,英語動詞時態形式與動作或狀態發生的時間并不總能一一對應,過去時態則明顯反映出這種復雜性,其各種用法因而呈現出一種原型效應。本文基于原型范疇理論,以一般過去時態的非原型意義為例,對英語動詞過去時態進行研究,探究原型范疇理論對英語過去時態教學的指導作用。
2 原型范疇理論
Wittgenstein提出范疇成員之間存在家族相似性;Labov對杯、缸、碗、瓶如何分類進行了調查;Rosch比較了不同文化中的范疇形成,發現許多范疇都圍繞著一個原型而構成,判斷某物體是否歸入某范疇是看它是否與其原型具備足夠的家族相似性(周璇,2010)。原型范疇理論認為:范疇是憑借典型特征所建立起的“完型”概念;范疇成員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有隸屬程度的差異;范疇成員間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構成一個連續體;范疇邊界是模糊的(朱煒,2005)。原型有兩種解釋方式:一種是原型可以通過范疇化試驗推導獲得,被看作“范疇中的最佳例子”;另一種是原型被界定為“認知參照點的一種心理表征”,作為某一范疇概念核心的圖式表征,由某一具體實體所體現(Ungerer & Schmid, 2001)。
3 原型范疇理論視角下的英語動詞過去時態
在原型范疇理論視角下,情景的時間是多維的,表現為層級結構,各個情景之間的時間關系是一種互動關系,不但情景的時間位置會發生改變,其時間結構也會在各種語言環境中發生變化,據此,時態可分為原型范疇和非原型范疇兩類,中心視點是一般現在時,位于左邊的過去時和右邊的將來時都是次生時態,都和現在時有一定的距離,而距離感是相互之間的根本差異(何舉純,2014)。
在總的時態類型層面,存在著原型和非原型時態范疇的區別。而在具體的某一個時態層面,也有著原型和非原型范疇的差別。本文主要從英語過去時態這一原型范疇進行討論。過去時首要和重要的是描述先于說話或寫作的某一時間點或時間段的事件或狀態(Taylor, 2001)。以說話時間是現在為參照點來表示時間方面的距離性是過去時態的原型意義。
4 一般過去時的非原型意義對過去時態教學的影響
英語動詞過去時態一直是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對過去時態先給出一般定義,再根據具體使用的特殊用法分別予以闡釋,學生抄寫下一堆規則,在實際運用時卻只記得最一般的用法。以下對一般過去時的非原型意義進行具體分析,以便探討與原型有著相似性的非原型意義對過去時態教學的作用。
根據原型理論,將一般過去時看成一個多義范疇,其表示時間方面距離性的用法是原型,其他用法則與之有著足夠的相似性,從該原型中派生出來:
例1: In the year A. D. 2201, the interplanetary transit vehicle Zeno VIImade a routine journey to the moon with thirty people on board.(易仲良,1987)公元2201年是將來的時間,為何本句不用一般將來時而用一般過去時?
教師可以這樣和學生解釋:科幻小說家設想從比自己所敘述的將來事情更遠的將來時點的角度描述事件,采用過去時態,把未來情景當作已經發生過的情況,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從而增加描述的逼真感。一般過去時的這一非原型意義與其原型是有較大相似性的,都表示了時間方面的距離,只是衡度起點有所不同,熟悉過去時原型用法的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這個與原型非常接近的非原型用法。
例2: If Emily came tomorrow, she would stay with Tom. 有時間詞tomorrow為何使用一般過去時?
復習動詞過去式的規律特點
(一)On Dec.13th 1937, Japanese army killed 300,000 Chinese;They burned our Chinese;They throwed our Chinese into the river.特點直接加ed.
(二)They practiced their skills by killing Chinese.特點以不發音字母e結尾,直接加d。
(三)They buried Chinese who are still alive;Mother cried because their children died.特點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變y為i加ed.
(四)Japanese planned to kill as many Chinese as possible.They robbed our treasure.特點重讀閉音節,雙寫末尾字母加ed.
(五)They cut down their heads and took photos;Our Chinese were hungry because they had no food;Children went to street to beg.特點不規則變化。
復習完動詞過去式特點,接下來講授語法一般過去時態。是表示過去經常或偶然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的時態.用一般過去時態。
一般過去時態的知識結構從三個方面來講:構成、用法、常用時間。
(一)構成:一般過去時態根據語境由動詞的過去式構成。
(二)用法:1.表示過去某個時間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2.表示過去經常或反復發生的動作。
(三)常用時間:yesterday;last night;in 1990;two days ago等。
下面結合時代特征對一般過去時態和動詞過去式練習。
2.Practice ( pay attention to the darker words.)
1. On Sept 3rd, 2015, We China (hold) a parade marking the “Victory Day of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2. It(be) sunny. Many people (arrive) at Tiananmen Square early. We(invite)many foreign leaders,too.
3. They(wait) some time for the parade. When Chairman Xi(start) giving a speech, we(be) all very excited.
Step3. 一般過去時態的“三變化”
(觀察)1.He wasn't at home yesterday.
2.Did you show her around your school at that time?
3.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發現)一般過去時態的肯定句變為否定句或疑問句時,應注意以下三種變化:
一變D肯定句變否定句:
1.句中有系動詞(was,were),情態動詞(could,must,should)或助動詞(would,have)等時,只需要在它的后面加上否定詞not.
2.句中出現feel,seem,look等另類系動詞或實義動詞時,需要在該動詞之前加上didn't,該動詞還需要還原為動詞原形。
二變D可定句變一般疑問句:
1.句中有系動詞(was,were),情態動詞(could,should)或助動詞(would,had)等時,只需要將該詞提前至句首并大寫首字母。
2.句中出現feel,seem,look等另類系動詞或實義動詞時,需要將助動詞Did放在句首,該動詞還需要還原為動詞原形。
三變D可定句變特殊疑問句:
此時,只需要在二變的基礎上,在一般疑問句的句首加上相應的特殊疑問詞即可。即應采用以下兩種結構:
1.疑問詞+系動詞(was/were)+主語+其他?
2.疑問詞+情態動詞(could/should)/助動詞(would/had/did)+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應用)根據要求完成句子。
1.I stayed there for 3 days.(變為否定句)
I there for 3 days.
2.He bought something special yesterday.(變為一般疑問句)
he special yesterday?
3.Mary could swim when she was four years old.(變為否定句)
Mary when she was four year old.
Step4.Summary
1.總結動詞過去式特點及一般過去時態的三變化.
2.Remember our mission!
Remember our happy life is from the hard work of our pioneer. We must remember the national shame that happened in 1937, remember that the Japanese army had killed more than 300,000 people in Nanjing at that time!
英語語態有兩種: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如果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或者是動作不是由主語而是由其他人完成的,即是被動語態。與漢語不同在英語中被動語態使用較多,較普遍,在考試中它也是必考題,做到心中有數,準確無誤地解答習題非常關鍵。作為教師,在讓學生理解被動與主動語態的區分前提下,首先要鼓勵學生冷靜自信,從被動語態的結構入手,逐個突破:
1. 幫助學生堅定信心,分析結構
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是:主語+be+過去分詞+by sb.。在這一公式中“be +過去分詞”是構成被動語態缺一不可的最基本要素。在完成相關習題后,第一步先檢查這一結構是否存在。例如學生常出的錯誤:The classroom cleaned just now by the students.如果學生做完后檢查最基本要素“be +過去分詞”那么就會很容易的檢查出缺少了be 動詞 was。
2. 復習鞏固主動語態動詞各種時態的公式標志,避免時態上的錯誤
動詞的主動語態的時態公式表如下:
V.原形/V.s 一般現在時
V.ed 一般過去時
Will/be going to+V.原形 代 一般將來時
Have/has+ V.p.p 表 現在完成時
had+ V.p.p 過去完成時
情態動詞+V原形. 情態動詞
例如把The students cleaned the classroom.變為被動語態。試分析本句中動詞clean的形式是-ed,因此判斷本句時態為一般過去時。
3. 清楚“be動詞”代表時態
與主動語態不同的是在被動語態的基本公式中是“be 動詞”代表時態,而動詞的過去分詞的形式是固定的。可以看出,在弄清主動語態的時態后,運用知識遷移法把“be動詞” 的各種時態公式逐一帶入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be +過去分詞”中,就能個個殲破。
“be動詞”的時態公式如下:
一般現在時 am/is/are
一般過去時 was/were
一般將來時 will /be going to + be
現在完成時 have/has +been
過去完成時 had+been
情態動詞 情態動詞+be
把這一公式帶入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be +過去分詞”中,即為
一般現在時 am/is/are + v.p.p
一般過去時 was/were + v.p.p
一般將來時 will/be/be going to + be+ v.p.p
現在完成時 Have/has+been+ v.p.p
過去完成時 had+been+ v.p.p
情態動詞 情態動詞+be+ v.p.p
例如把The students cleaned the classroom.變為被動語態。試分析本句中動詞clean 的形式是-ed,因此判斷本句時態為一般過去時。然后把它帶入被動語態一般過去時基本結構“was/were + v.p.p”中,即為“The classroom was cleaned by the students.”
4. 被動語態的特殊情況
其一,將含有介詞或副詞的動詞短語變為被動結構時,不可將介詞或副詞去掉。
例如:We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s carefully.
The teachers should be listened to carefully.
其二, “主語 + 及物動詞 + 間接賓語 + 直接賓語 ”結構的兩種變法:
第一,將間接賓語sb.變為主語,直接賓語不變。例如:He showed us a photo. We were shown a photo.
第二,將指物的直接賓語變為主語,要在間接賓語前加介詞to或for。例如:He showed us a photo. A photo was shown to us.
其三,“主語+及物動詞 + 賓語 + 賓語補足語”結構的變法:
如動詞為 make, see, hear, watch 等,后接賓語補足語為不帶“to”不定式時,變被動語態時要加上“to”。例如:I saw my brother fall off the tree. My brother was seen to fall off the tree.
其四,分清楚無被動語態的情況。
例如:take place, happen, break out等等。
5. 檢查被動語態的方法
在完成相關習題后,第一步檢查基本結構:“be +過去分詞”是否存在;第二步檢查主語是否已經調換正常;第三步檢查時態是否正確;第四步檢查細節是否遺漏。
關鍵詞:英語;德語;時態
德語與英語的親緣關系使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語言學習的遷移現象。鑒于學生對兩種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助力或阻力,若對兩種語言進行對比整理,使學生清楚辨認其異同點,便可產生學習正遷移并促進兩門語言的學習。
以下便是以英語和德語的時態為例,對比分析其構成及應用的異同點。
首先,兩種語言中的時態分類不同。語言中的時態均由其表達的形態和時間交叉構成的。英語時態的形態分為:一般時、進行時、完成時和完成進行時,德語只有一般時和完成時;就時間表達而言,英語有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以及過去將來時四個時間,而德語分為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如此,形態與時間進行交叉,英語中產生16種時態,而經常使用的時態只有8種。德語則比較簡單,共有6種時態,其中常用的只有4種。
鑒于英語與德語重合的時態只有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完成時、現在完成時、將來完成時這六種,以下便只對它們的句式結構和應用進行比較。
一、一般時
英語和德語的一般時句式結構上具有很多的相似點。在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的表達中,英語和德語的陳述句都是在表示實際意義的動詞上進行直接變位,即在動詞上加對應的詞尾。在一般現在時中,他們都具有對應的動詞人稱形式變位。英語較為簡單分為兩種人稱形式變位:針對第三人稱單數的人稱變位,要在不定式上加詞尾一s或者IeS;針對其他人稱的變位則不加任何詞尾。而德語現在式變化相對復雜。其分為五種人稱形式:分別針對ich,du,er/sie/es,wir/sie/Sie,ihr人稱的這五類詞尾變化。在一般過去時中,英語只有一種動詞詞尾變化,即加-(e)d;而德語依舊有四中詞尾,分別是-(e)te(ich/er/sie/es人稱形式)、-(e)test(du人稱形式)、-(e)tet(ihr人稱形式)、-(e)ten(Wir/sie/Sie人稱形式)。由此可見,英語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的陳述句表達要比德語的簡單很多。
在一般現在時的否定疑問句、一般疑問句及特殊疑問句中,英語需要借助時態助動詞do、does、di(睞完成。如,She doesn’t love the Kids或Where did you go。而德語不需要借助助動詞,直接在句中加否定詞或改變句子語序(即動詞位置)來完成否定和提問。例如,Er geht nicht zur Schule.Gehst du zur Schnle?
英德中都借助時態助動詞來表達一般將來時,英語中用will+Inf.(動詞原形)而德語中用werden+Inf.(動詞原形)。其結構極其相似。
一般時的應用在英德中基本一致。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發生的事情:一般將來時表示將來會發生的事情或者猜測、推測:而一般現在時可以表達現在發生的事情或者將要發生的事情。
二、完成時
英德中的完成時結構非常相像,大多都是由時態助動詞have/haben+實義動詞過去分詞(亦稱第二分詞)構成的,其中have和haben在作為實義動詞時都可以表達擁有的意義。不同的是,在德語中有一類表示方向性或是體現狀態改變的動詞,其在構成完成時的時候要用時態助動詞sein與動詞第二分詞完成結構,如,Ich bin in die Stadt gegangen.而英語中完成時只有一個時態助動詞have。將來完成時在德語和英語中都比較少用,在此不再做比較。
【關鍵詞】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
一、如何理解過去進行時
眾所周知,英語語法中的現在進行時表明說話的時候正在發生的情況或者某種動作。以此類推,過去進行時即表明過去某個時刻正在發生的情況或者某種動作。例如,在漢語中:“我出門的時候,正好碰到她。”如果“出門”已經發生,即表示在過去某個時刻,那么“正好碰到他”就需要用到過去進行時。
二、過去進行時的構成與用法
1.構成
過去進行時的構成:“was/were”+動詞現在分詞。例如: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en the lights went out. 我正在做家庭作業突然燈熄滅了。
2.用法
(1) 過去進行時的基本用法
過去進行時主要表示過去某時正在進行的動作。如:
What were you doing at last Friday at 12p.m? 上周五12點你在做什么?
What was he doing when I called him? 我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在干嘛?
We were having dinner when the door was knocked. 我們正在吃晚飯時,有人敲門。
(2) 過去進行時的補充用法
①表示臨時性
表示在過去較短時間內正在進行的動作或存在的臨時情況,通常這種情況不會存在很長時間。例如:
I met him when I was living in New York last year.我去年住在紐約的時候碰見過他。
②表示計劃
表示過去已經安排好的活動或者即將進行的計劃。在無上下文的情況下,一般會連接一個時間狀語。例如:
She said that her brother was marrying next October. 她說她弟弟10月份娶媳婦。
用arrive, go, leave come, take off等動詞的過去進行時描寫行程安排,也通常含有將來意義。如:
She said she was arriving to company in a day or two.她說她最近一兩天要去公司了。
He knew the train was leaving in ten minutes.他意識到火車10分鐘后要離開了。
③表示委婉語氣
wonder,hope等動詞的過去進行時通常用來說明提出的要求,表示的內容雖然是現在的,但是語氣卻比一般過去時或者一般現在時要委婉的多。例如:
He was hoping you would borrow him some money.他希望你能借點錢給他。
Good night. I was wondering if you had two tickets for that movie.晚上好,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2張那場電影的電影票
④表示重復
過去進行時與一些強調動作重復的副詞連用,如always, continually,constantly, forever等。例如:
Mother was always thinking of their children.母親總是替他們的孩子著想。
Lily was forever complaining her job.麗麗老是抱怨她的工作。
三、過去進行時和一般過去時的異同
同:兩類語法時態均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進行描述,有共同的時間狀語。
異:
①概念不同。一般過去時描述的是過去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某種狀態,重點在于發生在過去的動作,強調“做過”;過去進行時則描述的是過去某一時刻或某段時間內正在進行的動作,強調進行。
比較以下的例句:
He was writing homework at 8 P.M last night. 他昨晚八點在做家庭作業。(沒有說明是否做完)
He wrote homework last night.他昨晚做了家庭作業。(強調作業已經做完了)
②時間狀語不同。常與一般過去時搭配時間狀語有:last night、last week、last month、last year、yesterday morning、yesterday afternoon yesterday evening、the day before yesterday、in 2012、just now等;常與過去進行時搭配時間狀語有at that time、the whole morning、from 10 to 12 yesterday afternoon等,或者由while或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例如:
He bought that mobile phone yesterday.他昨天買了那個手機。
He was having dinner when I came in.當我進來時,他正在吃飯。
③謂語動詞形式不同。過去進行時是由系動詞的過去式(was、were)和動詞的現在分詞組成。而過去時是由動詞的過去式組成。例如:
He played computer games last night.他昨晚玩了電腦游戲。
He wa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here his mother got home last night.他媽媽昨晚回家時他正在玩電腦游戲。
四、總結
本文主要總結了過去進行時的語法構成及其常見用法,并從三個方面和過去時進行了對比分析,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鳴,對解決時態問題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小英. 解讀“過去進行時”[J]. 中學英語園地,2011,12(1),23-25
[2]士心. 學習過去進行時應注意的兩個問題[J]. 中學英語園地,2011,11(2),1-3
概念:表示現階段或說話時正在進行的動作及行為。
時間狀語:now, at this time, these days, etc。
基本結構:am/is/are+doing。
2、過去進行時。
概念:表示過去某段時間或某一時刻正在發生或進行的行為或動作。
時間狀語: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導的謂語動詞是一般過去時的時間狀語等。
基本結構:was/were +doing。
3、一般過去時。
概念:過去某個時間里發生的動作或狀態;過去習慣性經常性的動作、行為。
時間狀語:ago,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last week(year, night,month...), in 1989, just now, at theage of 5, one day, 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 etc。
一、強調句型與各種從句的結合
1.與定語從句相結合
特征:在強調句型中,被強調部分后面有一定語從句修飾。
1)It was the training that he had when he was young that made him successful.
第一個that引導定語從句,修飾被強調部分the training,that在定語從句在作had的賓語;第二個that是強調句型結構中的that,無實義。
2)It is in Qingdao that you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that this kind of machine is produced.
第一個that引導定語從句,修飾qingdao,that在定語從句中作pay a visit to的賓語;第二個that是強調句結構中的that,無實義。
2.與狀語從句相結合
特征:被強調部分為狀語從句
1)It was where I had left it that I found my book..
被強調部分為where引導的地點狀語從句,此句可還原成:I found my book where I had left it.
2)It was because he was ill that he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被強調部分為because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此句可還原成:He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because he was ill.
2.與名詞性從句相結合
(1)主語從句
特征:被強調部分為主語從句。
1)It was that he often fails in exams that makes his parents worried about him.
第一個that引導主語從句,是被強調部分。
2)It was what he said that made us surprised.
What引導的從句為主語從句,是被強調部分。
(2)賓語從句
特征:強調句型用作賓語從句。
I don’t remember when it was that I showed you around the museum.
(3)同位語從句
特征:被強調部分后面跟有同位語從句。
It was the news that our team had won the game that made us excited.
第一個that 引導的從句為被強調部分的同位語從句;第二個that是強調句結構中的,無實義.
二、強調句型與形似句型的區別
1.It+be+被強調部分+that…
這是強調句型。句中be動詞的時態只可用is或was。如果從句中謂語動詞為現在或將來時態,be動詞用is;如果從句中謂語動詞為過去時態,be動詞用was。強調句型的重要特征是:去掉it,be,that后,原句仍然成立。
1)Where was it that you put the dictionary?
2)It i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 that matters,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
2.It+be+n/adj./p.p+that…
此句型中,it是形式主語,that從句是真正的主語,去掉it,be,that后,原句不成立。
1)It is important that we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2)It is hoped that the fire will be controlled soon.
3.It+be+時間+when…
此句型表示某事發生時是什么時候,意為“當……時”。其中it指時間,when引導時間狀語從句。
1)It was midnight when we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the meeting.
這是時間狀語從句,不能還原。意為“當我們為會議做好一切準備時,已經是午夜了”。
2)It was at midnight that we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the meeting.
這是強調句型,強調時間狀語。意為“我們是在午夜為會議做好了一切準備。”
3.It+be+時段+since..
這一句型需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since從句中謂語動詞的時態。如果主句中的be動詞用is或has been,since從句中謂語動詞常用一般過去時;如果主句中的be動詞為was,since從句中謂語動詞常用過去完成時。二是since從句中的謂語動詞的種類。since從句中謂語動詞如果是非延續性動詞,意為“自從…以來已經有多久了”;since從句中謂語動詞若為延續性動詞,意為“已經有多久不…了”。
1)It is two years since he died.他去世已經有兩年了。(die為非延續性動詞)
2)It was three years since he worked there.他已經有三年不在那工作了。(work為延續性動詞)
5.It+be+時段+before…
這一句型中be動詞的時態常用一般過去時或一般將來時。be的形式可以是肯定式was(will be),也可以是否定式wasn’t(won’t)。若主句中的be動詞用一般過去時,before從句中謂語動詞也用一般過去時,意為“過了(沒過)多久就了”;若主句中的be動詞用將來時,before從句中謂語動詞用一般現在時,意為“要過多久(過不了多久)才(就)……”。
關鍵詞:活動 有效性 問題 對策
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其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這就要求教師以“任務型”教學為教學模式,以活動的形式進行教學。因此,活動的有效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活動缺少思維訓練。
如有的教師在組織教學之后,馬上問學生: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o you look like? What do I look like? 這些問題淺顯易答,無須思考。學生從這些問題中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這樣的活動怎能稱為有效活動呢?
2.活動內容與呈現內容無關聯。
學生活動的內容與教師之前呈現給學生的內容之間沒有關聯。學生難以在教學中學到東西,更不用說掌握得好還是不好,這種活動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3.活動針對性不強。
某項教學活動的實施是為了完成某一階段的任務,如果某項活動不是針對某項任務,那么教師組織這項活動還有何意義?活動內容針對性不強,甚至缺少針對性,就難以判斷學生是否掌握。
4.活動時間調控失當。
課堂教學活動的節奏調控非常重要,節奏沒有把握好,容易造成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
5.活動內容缺少梯度性。
英語教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后一活動要比前一活動的難度要大一點,體現出梯度性。各環節的活動如果沒有梯度性,那么學生的思維活動只能停留在同一層面上,甚至出現先難后易的現象,學生就不能取得進步。
6.對動與靜的誤解。
教學活動有人理解為“活”就是動,“動”就是不能有“靜”的情況出現。因此,課堂要始終處在動態之中,熱鬧為宜。比如,在學生動腦思考或做筆頭練習時,設置背景音樂甚至播放學生熟悉的音樂,或者在幻燈片上設置一個倒計時器。教師的本意是想通過播放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考。試想,美妙動聽的音樂誰不愛聽?在緊張的學習之中,聽聽音樂放松一下,這不是學生求之不得的嗎?這樣一來,學生哪里還有心思去思考?至于學生熟悉的音樂,說不定有人還會邊聽邊跟著唱呢;學生活動時,準備一個計時器,教師的出發點是想讓學生心中有時間觀念,促使學生快速思考。殊不知“欲速則不達”,你想學生做快點,結果是學生越看時間越緊張,越緊張越慌亂,甚至較容易的問題也解答不了。
7.活動組織形式化。
現在教師上課都下意識地隨大流,如人家采用任務型教學,我也采用任務型教學;時下生態課堂盛行,我也跟著模仿。緊跟形勢,落實教改,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值得提倡。可別弄成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如看到別人進行生態課堂教學時,桌椅擺成“T”字形或“品”字形,自己上課時也這樣擺放。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可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沒有去利用這種空間布置,反而影響了英語課堂教學。因為對于初中生來說,自我監控能力較弱,上課時師生面對面的教學效果較好,若要雙人活動或小組討論,臨時組合就可以了,這樣做了幾次,學生就知道與誰一起活動,無須教師次次安排。
8.活動指令不清晰。
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讓學生進行活動,可下面的學生卻有很多人無動于衷。有的教師便生氣了,老師在場都不好好學,何況課外呢?其實,個別學生不按照老師的指令去做,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可能確實不會,如果多數人這樣,那就說明教師的指令有問題,學生沒有領會教師的意圖,不知道要他們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二、打造有效的教學活動
面對這些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問題,作為教師不能知而不改,繼續“問題”下去,要設法解決它們,從而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上述問題,下列對策不妨一試。
1.定好方向――活動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緊扣所呈現的教學內容、注意活動的梯度性。
在這里,“方向”不同于“教學目標”。它指的是教師從什么方向引導才能使英語教學活動開展更廣泛、更深入、更扎實。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思維含量。沒有思維的教學活動,學生學不到什么東西,學習不能取得進步。
案例:這是初中牛津英語7BUnit 4的語法復習課的一個片段。該教師在給學生呈現含有一般過去時的例句后,讓學生歸納一般過去時的構成,接著給出了20個規則和不規則動詞,讓學生將它們變為過去時的形式,然后進行了下列活動:
Teacher: I’m very happy in the Funny World Museum, but when I got home, my friend asked me some questions. Help me complete the dialogue:
A: (be) you excited to see so many amazing things.
B: Yes. I .
A: you (see) a strange bird.
B: Yes, I (see) a dodo.
Teacher: Congratulations!You have passed the second task. You have become a guide now. 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dinosaurs or sandwiches to the visitors?
Topic 1: dinosaurs…230 million years ago,...3 kilos..., over 100,000 kilos..., plants, ...meat..., Some parent dinosaurs..., some...,...more than
這個案例至少注意了三個方面:活動的梯度性、思維含量和活動緊扣所講授的內容。
(1)活動的梯度性。一般過去時的含義和構成屬于基本技能,將動詞變為一般過去時也比較簡單,可以說這些應該是機械性的活動。但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根據意境用所給動詞的正確形式填空,較接近半開放性的活動,隨后只給出關鍵詞,讓學生運用一般過去時向他人介紹恐龍或三明治,使活動幾乎到達了全開放的程度。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一般過去時、掌握了一般過去時,而且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學生進步很明顯,因此該活動是很有效的。
(2)遵循了語言的學習規律。語言的學習首先是一個編碼的過程(或者說是輸入過程),接著是解碼的過程(或者說是輸出過程)。只有編碼過程而無解碼過程的語言學習是不完整的;只有解碼過程而無編碼過程,語言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該教師先呈現一般過去時的例句,讓學生歸納一般過去時,以及讓學生將動詞變為一般過去時形式,通過這些編碼,讓學生知道一般過去時,有了語言編碼作前提,解碼也就順理成章:根據對話情景,用所給動詞的適當形式填空,以及根據關鍵詞用一般過去時介紹恐龍和三明治。活動的內容與教師先呈現給學生的內容是相符的、一致的。
(3)思維含量得到了保障。如果說,該教師呈現一般過去時以及讓學生將動詞變為一般過去時的形式,這一活動只需要記憶的再現就可以完成的話,那么用一般過去時完成對話就需要動動腦子了。而根據關鍵詞用一般過去時介紹恐龍和三明治的活動更要復雜得多,而且里面幾乎都是含糊的、結構不良的問題。面對這一活動,不去認真思考,甚至不與他人合作、探究,憑一己之力是難以較好地完成的。
2.以“效”為繩。
以問題4中一堂讀、寫課為案例。毫無疑問,讀、寫課的目的是通過讀掌握寫作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寫作,這是教學要達到的目標。詞匯處理只需讓學生了解詞義即可,接著迅速進入寫作方法講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寫作方法上。不要擔心學生對課文大意不理解導致影響后面的寫作。教師把重點放在寫作方法上,學生的注意力也就會集中指向寫作方法的學習,有意識地學習和記憶寫作方法。掌握了寫作方法,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寫作,就容易實現。但在該案例中,這位老師在生詞處理和課文理解上共花了33分鐘,使學生容易產生這樣的假象:這節課是讓他們學習生詞和理解課文大意,而不是寫作。學習目標難以實現,教學也就不能說是有效的。
3.“實”處著手。
“選擇教學媒體要有針對性、必要性和有啟發性。”華而不實的東西,也許能使人一飽眼福、一飽耳福,但容易使教學內容空洞,不落實處。學生學不到實在的內容,也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活動時間可由教師一人掌握,時間到了,提醒學生停止活動,根本用不著設置一個時鐘來計時;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不是靠播放輕音樂就可以營造的。弄不好會把英語課上成音樂欣賞課了,對學生更談不上具有啟發性;課桌的擺放應因教學需要來擺放,做到訓練有素,習慣成自然。教師只有扎扎實實地呈現、學生扎扎實實地操練,教學才能扎實有效。
4.言簡意賅。
俗話說,言多語失。話多了,容易出漏洞。教師對學生活動發出的指令越長、多次重復,學生可能領會不了老師的話;同一條指令,每重復一遍,學生容易誤認為又是一條新的指令。上文中“定好方向”的案例中,教師的指令就做到了言簡意賅:Help me complete the dialogue;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dinosaurs or sandwiches to the visitors?一句指令簡潔明了,毫不含糊,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白教師的要求并進行活動,活動的時間得到了保障,活動的節奏也變得緊湊,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總之,這些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預設階段,要進行充分的思量,力求避免這些問題,增加教學的有效性;不然,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會層出不窮,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醫學論文;英文摘要;常見問題
國家標準GB7713-87規定,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一般均應有摘要,為了國際交流,還應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1]。目前國內大多數科技刊物的都要求刊載論著時須附有英文摘要,便于國外檢索機構收錄,讓國外相關科技人員了解我過科研進展,促進國際交流。因此,英文摘要質量的提高非常有必要,然而很多科技期刊論文中的英文摘要存在諸多問題。現對于國外雜志摘要常見慣用格式及國內雜志編輯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
1.英文題名
英文題名要求準確、簡潔、清楚,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noun phrase)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者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語構成[2]。李平和曹雁通過對4492個標題樣本的研究,結果顯示名詞短語占絕對優勢,達到84.5%,該統計遠高于張桂萍等所做的統計數據44.7%[3]。
例:The Analysis of the Self-Perception for 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in a Hospital
分析:
1.1 題名要求簡潔,中心詞突出,因此,中文題名中常用的分析、研究、觀察、評價、思考等,在英文題名中如Thoughts on,Study of,analysis of等,應盡量避免使用。題名中起始處的The Analysis of 可以省去。
1.2 近年來題名趨向簡潔:冠詞可用可不用時均不用[2],尤其題名起始處的應該省去,題名中間的視情況而定,泛指的可以省,特指的則不能省。因此題名中Self-Perception 前面的the可以省去。
2.英文摘要正文
2.1 時態
目前國內大多數醫學期刊要求論著作者撰寫結構式英文摘要,由“目的”、“方法”、“方法”和“結論”四部分組成,有些國外醫學期刊要求有背景。
2.1.1 期刊英文摘要目的部分多用不定式短語,然而國外有些期刊目的是包含在背景中的,這樣,需要用句子來表達,目的部分的句子的時態多為一般過去時,如:“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smoked cannabis on this symptom.”(CMAJ, 2012, 184:1143)
2.1.2 期刊英文摘要方法部分說明課題的設計、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應該用一般過去時來描述。
例: Methods By the way of multiple iteration, boosting will change the weak classifier (decision trees) into a strong one.
分析:句子中使用了一般現在時,應改為一般過去時,will改為would。
2.1.3 期刊英文摘要結果部分介紹通過研究得出的主要結果,時態為一般過去時。
例:Results A ~ I represents the medical quality total efficacy coefficient of nine hospitals respectively 68.7, 79.1, 71.9, 86.5, 86.0, 79.5, 87.6, 83.3, 90.3.
修改后為:Results The total efficacy coefficient of the medical quality of nine hospitals which were represented by A-I were 68.7, 79.1, 71.9, 86.5, 86.0, 79.5, 87.6, 83.3, 90.3. (中國醫院統計,2011,1:48-52)
2.1.4 期刊英文摘要結論部分大多用一般現在時,表明該實驗結果具有一般性,可以推廣。作者在很有把握得出此結論時,多用一般現在時,在第一個例子中屬于此種情況。而在第二個例子中,針對本研究得出的結論,用了一般過去時。
例:Interpretation: The WHO growth curves show no significant discriminatory advantage over the CDC growth curves in detecting cardio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children aged 9-16 years. (CMAJ, 2012, 184: E539-E550)
例: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guideline-based usual care, exercise training resulted in a modest reduction in depressive symptoms, althoug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improvement is unkown.(JAMA, 2012, 308:465-474)
2.2 語態
采用何種語態,既要考慮摘要的特點,又要滿足表達的需要。以前強調多用被動語態,理由是科技論文主要是說明事實經過,至于那件事是誰做的,無須一一說明。現在主張摘要中謂語動詞盡量采用主動語態的越來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簡潔及表達有力[2]。丁茂平的研究中得出結論:國內外摘要在目的和方法部分第一人稱第一人稱使用上存在巨大差異。描寫目的時,國內醫學期刊僅用不定式,國外原版醫學期刊多采用第一人稱復數主動句。描寫方法時,國內期刊幾乎全部采用被動句來表達,而國外期刊多用第一人稱復數的主動句[4]。學者們在語態的使用上意見不一,筆者現就幾個實例進行分析。
例:The perception of pathogen or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olecules by plants triggers a basal defense response analogous to animal innate immunity and is defined partly by the deposition of the glucan polymer callose at the cell wall at the site of pathogen contact. (Science, 323:95-101)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starting July 18, 2000, and randomized to 4 popular diet groups until January 24, 2002.(JAMA, 2005, 293:43)
分析:在英文中該使用何種語態,并無一成不變的規定,需根據作者表達需要及句意特點靈活掌握。
2.3 其他易出現問題
2.3.1 標點符號的誤用問題
例:Seasonal trend model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 a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of diarrhea syndrome obtained from the sentinel hospitals during 2006 - 2009 in Xuzhou city。The mean season index of every season were 98.77%、100.58%、100.43%、100.18% respectively, ……
分析:漢語的句號(。)和頓號(、),在英文中不存在,英文中應分別用(.)和(,)代替。
2.3.2 詞的搭配問題
例:Chronic Esophagitis: Report of 57 Cases with Emphasis on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Type
像這樣的詞語搭配問題,如果平時不注意積累,特別容易用錯。
3.結語
醫學論文作者需要積累英語詞匯,熟悉英文結構及習慣表達外,還可以通過語料庫來查找語言資源比如英國國家語料庫(British National Corpus),可為我們提供比較權威的答案[5]。近年來,很多網站開發了免費電子詞典比如有道詞典,內容選自Cobuild語料庫和英漢、漢英詞典,也為我們尋找專業的英式表達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 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S].
[2]陳浩元. 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李平,曹雁. 科技期刊論文標題抽象名詞短語結構分析與應用[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322-324.
【1號門診】如何把握一般現在時?
【專家診斷】非謂語動詞的主動形式可以表示被動意義。
【處方解讀】在某些句型中可用動名詞和不定式的主動形式表被動意義。
在need,want,require, bear等詞的后面,動名詞用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義,相當于動詞不定式的被動形式。如:The house needs repairing(to be repaired).這房子需要修理。
形容詞worth后面跟動名詞的主動形式表示被動含義,相當于worthy后面跟動詞不定式的被動形式。如:This hand\|held computer is high in price, but it is worth buying(=…it is worthy to be bought). 這臺手提電腦價格很高,但是值得買。
動詞不定式在名詞后面作定語,不定式和名詞之間有動賓關系時,又和句中另一名詞或代詞構成主謂關系, 不定式的主動形式表示被動含義。如:I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this afternoon.(to do與things是動賓關系,與I是主謂關系。)
試比較:Ill go to the post office. Do you have a letter to be posted? ( 此處用不定式的被動語態作定語表明you不是post動作的執行者。)
在某些“形容詞+不定式”做表語或賓語補足語的結構中,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又是動詞不定式的邏輯賓語時,這時常用不定式的主動形式表達被動意義。這些形容詞有nice,easy,fit,hard,difficult,important,impossible,pleasant,interesting等。如:The water in this river is polluted and isnt fit for us to drink. 這條河里的水已經被污染了,因而不適宜于我們飲用。
在too…to…結構中,不定式前面可加邏輯主語,所以應用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義。如:This book is too expensive (for me) to buy.
在there be…句型中,當動詞不定式修飾名詞作定語時,不定式用主動形式作定語,重點在人;用被動形式作定語,重點在物。如:There is no time to lose(to be lost).(用 to lose可看成for us to lose;用to be lost,誰 lost time不明確。)
答案與解析:
1. A。根據句中I believe可推斷,用將來時態;根據句意可知,用被動語態。
2. C。根據句中的were you…可知是過去的事,而“在報紙上看到新聞”發生在過去的過去,故用過去完成時。
3. C。根據句意可知,他現在已經退休,他在大學里教書40多年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故用一般過去時。
4. B。根據語境可知,這里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故用一般過去時。
5. D。根據第一句話的內容可知,校車的時間表是固定的,故用一般現在時。
6. D。句意為“據說第一臺GPS系統是專門為軍隊設計的。”表示的是“過去某時發生的事情”,design 與GPS system是被動關系。故選D。
7. B。根據句意可知,a large amount of money是被花在這個項目上的,所以用被動語態;up to now是典型的現在完成時標志。
8. D。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干過的事情,用一般過去時。句意:——自從你畢業就在這兒工作嗎?——不,我曾經在北京工作過6年。
9. D。根據句中的時間狀語for a very long time可知,這里用現在完成時態。
10. C。此處it指代problem,與settle是被動關系;根據in a few days可判斷,用將來時。
A mother was talking to her little boy. “Now, Billy, you shouldn’t be selfish with your toys. I’ve told you to let your younger brother play with them half the time.”
一位母親在和她的小男孩說話。“聽著,比利,你對自己的玩具不應該自私。我已經對你說過要讓弟弟玩一半時間。”
關鍵詞:旅游景點;翻譯;失范現象;對策
一、引言
長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作為首批國家級對外開放的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來長沙觀光,其中有許多海外游客。如何通過英語讓游客了解長沙的歷史文化,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實地考察我們發現,長沙旅游景點的翻譯質量良莠不齊,仍有改善的空間。
為此,筆者特以天心閣、岳麓山景區的英譯為例,列舉英譯中一些失范現象,進而分析這些失范現象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提高譯文的質量,為從事旅游翻譯的工作者和學習者提供參考。
二、旅游景點翻譯中的失范現象
從目前來看,天心閣、岳麓山兩個景區的一部分譯文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語言表達的不規范;二是信息傳輸的不規范。毫無疑問,這兩個問題若解決不好,必然會影響到游客對譯文的理解和可接受度,進而影響到長沙的國際形象。
(一)語言使用的失范
1.人名拼寫不規范
一些譯文中的人名翻譯沒按英語的拼寫要求,出現拼寫錯誤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姓與名未隔開或標點符號使用不當。如: Jiangjieshi;陳誠 Chencheng;張治中Zhangzhizhong; 蕭勁光 Xiao Jin’guang。正確的拼寫為:Jiang Jieshi;陳誠Chen Cheng;張治中 Zhang Zhizhong;蕭勁光Xiao Jinguang。
2.時態運用失范
在一些譯文中,譯者常常混淆過去時與過去完成時之間的差別,錯把過去完成時當過去時用。事實上,過去完成時一般表示“過去的過去”,二者是不能替換的。
例1: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湖南巡撫駱秉章為了增強城池的防御能力,讓神靈與軍威合一。
譯文:In 1850, the governor of Hunan province Luo Bingzhang had ordered to melt down two Buddha statues in order to build two cannons.
英語中,過去完成時常與by、 before 搭配使用,而此處并沒有強調駱秉章下令是“過去的過去”,故使用一般過去時。譯文應改為:In 1850,in order to build two cannons,the governor of Hunan province Luo Bingzhang ordered to melt down two Buddha statues .
3.選詞用語的不規范
我們發現,一些譯文缺乏對英語詞匯具體含義的理解,使用一些不當的詞匯或用語,會造成所要表達的意思出現偏差。如黃興墓,譯成“Huang Xing Mausoleum”。顯然,這種譯法不妥,因為“mausoleum”通常表示帝王的陵墓,而黃興是一位革命家,故譯為“Huang Xing Tomb”。
例2:黃興一生從事革命,積勞成疾,1916年10月逝于上海,1917年4月15日國葬于此。
譯文:Huangxing had been working on revolution for a lifelong path, which finally made him broken down. In October,1916, he passed away and was given state funeral here.
此譯文有兩處不妥,一是時態錯誤,由于不存在過去時間點的對比,所以應該使用一般過去時,而不是過去完成時;二是將“一生從事革命”譯成 “working on revolution for a lifelong path”不符合英文搭配表達,采用“devote oneself to sth./doing sth.”則更貼近原文的意思。因此,譯文應改為:
Huang Xing devoted his lifetime energies to revolution,which finally made him broken down.In October,1916,he passed away and was given state funeral here.
4.語法結構不規范
語法結構不規范主要是指在英譯過程中譯者忽視英語與漢語語言的差別,直接套用漢語的語言結構進行逐字逐句的對譯, 從而形成漢式英語。
例3:球面刻有中國地圖,球的上方昂首屹立著一頭石獅,石獅明眸遠望,寓意著中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
譯文:A map of China was engraved on the sphere,and on top of the ball there stands a stone lion,the lion stared into the distance,implying the sanctity of Chinese territory.
一 、找準標志詞
若題干中有標志性的時間狀語,則可以根據時間狀語選擇相應的時態。
例1 More than a dozen students in that school ________ abroad to study medicine last year.
A. sent B. were sent
C. had sent D. had been sent
析 本題有明顯的時間標志詞last year,提示我們應該使用一般過去時;句中的主語students是被送的對象,應該使用被動語態。選B。
例2 The country life he was used to ________ greatly since 1992.
A. change B. has changed
C. changing D. have changed
析 since 1992是現在完成時的時間標志詞,he was used to是定語從句,修飾the country life,結合主謂一致原則,選B。
例3 They ________ on the program for almost one week before I joined them,and now we ________ on it as no good results have come out so far.
A. had been working;are still working
B. had worked;were still working
C. have been working;have worked
D. have worked;are still working
析 第一空的時間標志詞是for almost one week,這是一個完成時的時間狀語,并且動作發生在“我加入他們”這一過去動作之前,表示“過去的過去”,結合下文,該動作當時并未結束,應使用過去完成進行時;第二空前有時間標志詞now,說明是正在進行的動作,應使用現在進行時。選A。
二 、主從時態須呼應
若所給題干是主從復合句,則可根據主從句時態呼應的原則選出正確的時態。
例4 ―What would you do if it ________ tomorrow?
―We have to carry it on,since we’ve got everything ready.
A. rain B. rains C. will rain D. is raining
析 這是一個含有條件狀語從句的主從復合句,主句中的would作為情態動詞,并不是表示過去,而是表示對將來的一種語氣,條件狀語從句中通常使用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選B。
例5 He ________ more than 5,000 English words when he entered the university at the age of 15.
A. has learned B. would have learned
C. learned D. had learned
析 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中使用的是過去時,而主句動作發生在從句動作之前,應使用過去完成時。選D。
例6 By the time Jane gets home,her aunt ________ for London to attend a meeting.
A. will leave B. leaves
C. will have left D. left
析 by the time引導的從句中使用了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主句中應使用將來時,并且by the time還是完成時的標志詞,因此主句應使用將來完成時。選C。
例7 ―Hurry up!Alice and Sue are waiting for you at the school gate.
―Oh! I thought they ________ without me.
A. went B. are going
C. have gone D. had gone
析 空格所在句是一個含有賓語從句的主從復合句,主句動詞是過去時,賓語從句的動詞只能使用過去的某種時態。根據句意“我原以為她們早走了”,要用過去完成時。選D。
三 、前后正確搭配
若題干構成某種固定的搭配或句式,則根據規則選用適當的時態。
例8 She ________ to the office than she got down to writing the report.
A. has no sooner got B. had hardly got
C. no sooner got D. had no sooner got
析 no sooner ... than是固定搭配,意思是“一……就……”。其時態為從句用一般過去時,主句用過去完成時,類似的結構還有hardly/scarcely ... when。選D。
例9 We ________ a meeting 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A. are having B. had
C. were having D. would have
析 be doing ... when是一個固定句式,意思是“正在……,這時(發生了另一件事)”,另外也可以使用be about to do ... when/be on the point of doing ... when句式,意思是“正要做某事,這時……”。選C。
例10 Let’s keep to the point or we ________ any decisions.
A. will never reach B. have never reached
C. never reach D. never reached
析 “祈使句或名詞詞組+ and/or+簡單句”是并列句的一種固定句式。and/or后的簡單句通常用將來時或用情態動詞表示將來。此處為let’s開頭的祈使句,簡單句用一般將來時,選A。
例11 ―Don’t you know our town at all?
―No,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________ here.
A. was B. have been
C. came D. am coming
析 this is the first/second ... time(that)是固定句式,從句中通常使用現在完成時。選B。
四、弄清語境
仔細體會語境,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的時態,是大家應解決的問題。
例12 ―If the traffic hadn’t been so heavy,I could have been back by 5 o’clock.
―What a pity! Tina ________ here to see you.
A. is B. was C. would be D. has been
析 第一句是虛擬語氣,而且根據主從句謂語動詞的時態可以看出,是表示與過去事實相反的虛擬語氣,句意是“要不是交通這么擁擠,我五點鐘就趕回來了(實際上沒趕回來)”。從“What a pity”可以推斷出當時蒂娜在等著見“我”,而現在已經走了,因此用一般過去時。選B。
例13 Selecting a mobile phone for personal use is no easy task because technology ________ so rapidly.
A. is changing B. has changed
C. will have changed D. will change
析 本題的語境是“選擇一部個人用的移動電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當今技術發展得很快”。主句動詞使用的是一般現在時,因此全句講的是現在的事。選A。
例14 Listen to the two girls by the window. What language ________?
A. did they speak B. were they speaking
C. are they speaking D. have they been speaking
析 祈使句“Listen to the two girls by the window”給出了語境,兩個女孩兒正在窗戶旁邊說話,所以問句“她們在用什么語言交談”應使用現在進行時。選C。
例15 When the old man ________ to walk back to his house,the sun ________ itself behind the mountain.
A. started;had already hidden
B. had started;had already hidden
C. had started;was hiding
D. was starting;hid
析 本題考查兩個動作的時間先后關系。根據語境,老人“開始”朝家走的時候,太陽“早已躲到”山的后面去了。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