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企業報告

企業報告

時間:2023-06-02 09:58: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企業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企業報告

第1篇

[關鍵詞]報告分部;確定方法;比較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行業、跨地區的企業日益增多。為了向投資者、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分部報告作為合并報表的補充應運而生,它可以反映企業不同產品盈利能力、不同地區經營狀況的信息。而分部報告的編制基礎就是確定報告分部。筆者試圖通過比較國際會計準則、美國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不同的確定方法,結合國際分部報告準則的最新變化,思考我國企業報告分部的確定方法。

一、IASB、FASB及我國會計準則(CAS)對于報告分部的確定方法

(一)國際會計準則對報告分部確定方法的演進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ASC)于1981年頒布了第14號會計準則――《按分部報告財務信息》,將分部界定為:“對外部客戶提供不同產品或服務進而可區分的企業各個組成部分”。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于1997年對第14號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出臺了IASC No.14(Revised)―《分部報告準則》。該準則的貢獻之一就是明確提出了分部確定方法――“風險報酬法”,在對行業和地區分部定義時特別強調了風險和報酬差異性。例如,準則中提到:“一個行業分部是一個企業可辨認的組成部分,并且其風險和報酬與其他行業分部不同。”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ASB)于2006年11月30日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8號――經營分部》。該準則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聯合項目的組成部分,旨在減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美國公認會計原則之間的差異?!秶H財務報告準則第8號》取代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4號――分部報告》,使之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31號》保持了一致。其中,可報告分部是指主體的經營分部或符合一定標準的經營分部的集合。并指出,報告財務信息的分部單位應當與主體內部評估分部業績、決定資源分配的口徑一致,因此,最新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于報告分部的確定采用了“管理法”。

(二)美國會計準則對報告分部確定方法的演進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76年12月頒布了第14號準則――《企業分部財務報告相關問題分析》,該準則采用“行業法”(industry approach)確定分部,即按所在部門的行業或地區來進行劃分,確定對外報告的分部,這種分部被稱為“行業分部”。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97年6月頒布了第131號準則――《企業分部和相關信息的披露》,該準則的最大創新在于提出了“管理法”(management approach)對分部進行確定,即以企業內部管理當局進行經營決策、分配資源和評價業績而組織的分部為基礎,確定對外報告的分部,這種分部被稱為“經營分部”。

(三)我國會計準則對報告分部的確定方法

中國證監會2005年12月15日修訂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一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要求上市公司:“對于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利潤10%以上的業務經營活動及其所屬行業。以及占主營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利潤10%以上的主要產品,應分項列示其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利潤率,并分析其變動情況?!薄镀髽I會計制度2001》對分部報告也做了相應的規范。但是它們都沒有明確地界定分部的概念。財政部于2001年11月2日印發了《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征求意見稿),于2006年2月15日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兩者均要求企業結合內部管理的要求,按照風險和報酬的差異性區分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因此我國會計準則是以“風險報酬法”為依據,結合“管理法”來確定報告分部的。

二、報告分部確定方法的比較

確定分部的方法不同會使信息產生差別,會影響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進而影響信息使用者對于企業業績和前景的判斷。因此,筆者對“行業法”、“風險報酬法”和“管理法”進行了比較。

(一)“行業法”和“管理法”的比較

以“行業法”為基礎確定報告分部,所提供的有關企業產品和服務、國外經營以及主要客戶的信息對理解整個企業和作出決策有一定的作用。然而。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紛紛對“行業法”提出了異議。主要的觀點或看法表現為以下4點:

一是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下經營的不同經濟實體在應用“行業分部”的定義時存在很多實際的問題。其中較為典型的問題就是行業分部的定義過于寬泛,結果是報告的行業分部很少,使信息使用者很難評價企業的機會和風險,降低了分部信息的相關性。二是FASB認為按“行業法”確定的分部在進行企業間比較時,可能會顯得比事實上更具可比性(sFAS No 131)。三是按“行業法”提供行業和地區分部信息的企業無法將這兩部分的信息聯系起來,而且將分部信息與行業分類混合,一定程度上隱藏了分部的盈利能力,這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評價公司整體未來的業績和現金流量。四是按“行業法”披露的信息與企業的內部組織不一致,從而使得子公司的業績不可比(Herrmann and Thomas,2000)。

“管理法”是建立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基礎上確定分部的方法,與“行業法”相比,它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管理層的眼光”看企業,從而增強了信息使用者預測管理層的行動和反應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會極大地影響對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期。同時,按“管理法”確定分部,將增加報告分部的數量和提供更多的分部信息,可以提高財務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按“管理法”確定分部,能使企業在其年度報告和各種其他公開信息中對分部財務成果的描述保持一致按“管理法”確定分部,提供的分部信息集中于決策者用以作出有關企業經營事務的決定所依據的財務信息,這使得財務報表編制者能以既節約成本又及時的方式提供信息。

有關的經驗研究將“行業法”和“管理法”進行了比較。證明“管理法”提供的信息是更優的,并得出以下結論:1 從會計信息兩大質量特征來看,“管理法”更能反映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符合“決策有用觀”。2 “管理法”更符合“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更能反映經濟交易的實質。并且提供了更為客觀的信息。

(二)“風險報酬法”和“管理法”的比較

企業的內部組織和管理結構通常是決定企業面臨的風險的主要來源和性質以及不同收益率的基礎。對大數企業來說,風險和收益的主要來源決定了企業如何進行組織和管理。因此,除了少數情

況,“風險報酬法”和“管理法”幾乎沒有差別。例如德國西門子公司運用兩種方法確定的分部是相同的。

那么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1 按“風險報酬法”確定報告分部,是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多元化經營和在不同地區經營的信息,以幫助財務報表的信息使用者更好地洞察企業的風險和報酬,更好地理解企業整體和更有根據地對企業整體作出判斷;按“管理法”確認報告分部,是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與管理者作出經營決策過程相關的信息,從而可以使財務報表的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評價企業戰略性的和關鍵的管理決策,增加了財務報表的信息價值。

2 按“風險報酬法”確定的分部可能會與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脫節,增加了企業內、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按“管理法”確定分部,提供與管理者作出經營決策過程相關的信息,增強了信息的透明度。

3 按“風險報酬法”確定分部,要對產品(勞務)或地區是否具有相似風險和報酬進行判斷,而且對內報告和對外報告是不同的,因此增加了信息的處理時間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按“管理法”確定分部,對內報告和對外報告是一致的,因此提供分部信息不會產生太多的附加成本。

三、啟示

一個企業可以通過提供以幾種不同的方式(如按產品和服務、地區、法律主體或顧客的種類)分解的財務報表,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業的業績,更好地評估企業未來的前景。然而,在每套財務報表上都提供以上的信息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需要確定一種分部劃分的方法作為報告的基礎。對于我國企業,究竟什么是定義分部的恰當的基礎呢'

第2篇

關鍵詞:商業報告供應鏈;XBRL FR;XBRL GL;本體建模

一、 引言

可擴展商業報告(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技術已經在國際組織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應用和推廣。與傳統的報告方式相比,XBRL格式的財務報告可以改善財務報告的披露效率,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可比性以及透明度,從而有利于數據的分析和決策的制定(Hodge et al.,2004)。然而當前的XBRL技術局限于財務報告層面,這并不能充分發揮XBRL的技術優勢,應當將XBRL技術應用于商業報告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使之能夠形成一個集成的、互聯的、易理解的、統一的信息供應鏈。

要達到這一目標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各方利益相關者能夠協調一致,以應對由于利益不一致所帶來的各種挑戰。Zhu和Wu(2011)以美國的XBRL財務報表為研究對象,通過定義一種新的度量標準,發現盡管美國的財務報表層面已實現XBRL表示,但是其數據的交互性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在我國,沈穎玲(2004)提出XBRL可以用于解決會計國家化和會計國際化之間的矛盾,并能夠作為不同信息系統之間數據信息交互的“橋梁”。目前商業報告供應鏈上的XBRL研究已經成為信息化的關注焦點。

然而已有研究并未考慮到不同供應鏈環節所采用的XBRL技術的差異性。圍繞著解決不同XBRL技術之間異構性的目的,通過比較技術之間的差異性,本文基于本體論的方法,在商業報告供應鏈上建立統一的XBRL本體模型,同時可以為當前的XBRL研究提供一個更為全面的視角。

二、 XBRL技術

XBRL技術源自傳統的XML技術,并逐漸發展成為企業報告領域的最新技術和標準。XBRL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分類標準和實例文檔。分類標準定義了財務信息元素的屬性及其之間的關系,相當于一個商業信息交換的“詞典”。分類標準包括XBRL模式文檔和擴展鏈接庫。XBRL實例文檔則是企業根據這一“詞典”,以相應的數據信息對元素進行賦值所創建的XBRL特殊格式的報告文檔。XML與XBRL工作機制的演進和對比關系,如圖1所示。

目前對于XBRL的關注大多集中在財務報告層面,但XBRL同樣可以作為其他環節的標準。XBRL的目標是:在整個商業報告供應鏈中,信息一經輸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無需重新輸入。為此XBRL國際組織頒布了兩個不同的XBRL技術,其中XBRL財務報告(XBRL Financial Reporting,XBRL FR)作為商業報告供應鏈上的外部報告的標準,而XBRL通用賬簿(XBRL Global Ledger,XBRL GL)是對XBRL FR的重要補充,作為企業內部報告的標準。XBRL FR在外部商業報告的應用已漸漸普及,其優點也逐漸顯現。國際組織和世界上多個國家都已頒布XBRL財務報告分類標準,其中包括2010年中國財政部正式頒布的XBRL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但財務報告信息顯然不是商業報告供應鏈的源頭,最初始的輸入信息應當是有關交易的信息,包括采購訂單,發票,貨款支付等。已有的標準處理方式(ERP等)能夠規范這方面的信息,但由于標準的不統一,在信息的傳輸、比較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缺失,并會隨著不同ERP標準數量的增加,所要承擔的代價也隨之大大提升。引入XBRL GL技術則能夠提供這些信息的統一標準,克服由于多種標準帶來的低效,同時能夠與XBRL FR進行有效對接。

三、 XBRL技術的比較分析

選擇XBRL作為商業報告供應鏈上的技術標準,應當確保不同的XBRL技術之間能否實現對接,而不是成為各自的技術壁壘。由于在商業報告供應鏈中應用的環節不同,使得XBRL FR與XBRL GL的應用領域不同,并且它們的數據特征同樣有差別。以下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1. 應用領域。

(1)XBRL FR應用領域。依據各自的國情及對XBRL FR的理解,各國會制定相應的分類標準。XBRL國際組織公布的分類標準為“Acknowledged”級別的國家和地區組織包括韓國、新西蘭、愛爾蘭、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中國、加拿大、西班牙、日本、臺灣、印度、西班牙、美國、巴西、智利、法國等國家,達到更高級別“Approved”級別的國家則包括中國和美國。這些分類標準不盡相同,不僅在于它們所制定的分類標準的領域不同(有些國家如巴西只制定了工商業的分類標準,而美國則提供了不同行業的分類標準),而且這些分類標準的構建思想也有很大不同。盡管存在差異,但XBRL FR的應用領域范圍都是財務報告領域,即是商業報告供應鏈的"終端"報告。在具體建模時,需要對領域范圍進行必要的劃分,形成相互聯系的子領域。在行業共有的分類標準基礎上,各個行業再自定義行業特有的擴展分類標準,最后企業還可根據自身的披露要求和意愿進行分類標準的公司擴展。

(2)XBRL GL應用領域。XBRL GL為商業報告供應鏈的內部報告提供標準,同時可以對ERP系統信息進行建模。作為一種標準,XBRL GL并非要取代ERP系統,而是為ERP系統提供一種無縫的接口。XBRL GL表達的領域信息包括:總賬信息,分類賬,分類賬的創建信息、主文件信息、交易信息、以及狀態信息等。在建模方式上,XBRL GL對不同領域的信息進行模塊化,已有的XBRL GL模塊包括:核心(Core,COR)模塊,高級商業概念(Advanced Business Concepts,BUS)模塊,多幣種模塊(MultiCurrency,MUC)模塊,英美概念(Concepts For The US, UK, etc,USK)模塊,稅務審計(Tax Audit File,TAF)模塊,概括性報告上下文數據(Summary Reporting Contextual Data,SRCD)模塊。

XBRL GL的目標是提供一種單一的、全球的、整體的、一般的標準。同時它也具備了XBRL的一般特征:開放、系統獨立及可擴展性。在有些情況下,單一的技術比復雜多樣的技術更為有效。全球化的XBRL GL不再局限于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總賬信息。整體化的XBRL GL不會因為利益相關者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化的XBRL GL沒有行業之分,所有的行業都共用一份分類標準。

2. 數據特征。

(1)XBRL FR數據特征。XBRL FR主要表示概括性數據。概括性數據的特點在于可以直接理解其含義,而不必依據其他數據進行推斷。而財務報告的特點決定了財務報告信息元素都是概括性數據,它們絕少有等級之別。在數據表達方式上,對于一類無法窮盡的數據信息,XBRL FR起初使用元組方式進行表達。隨著技術的完善,XBRL FR的數據表示方式經歷了從“元組技術”到“維度規范”的變革。維度規范是對XBRL 2.1技術規范的有利補充,但在具體的運用卻與XBRL 2.1中的元組(Tuple)技術存在沖突。如果在一份分類標準中,同時用到這兩種技術,會給分類標準制定者、使用者、軟件商帶來一定困擾。在技術上,維度規范可以實現元組所能表達的信息,反之則不成立,并且元組在擴展性以及可比較性上比較差。相較而言,維度規范在這些方面更勝一籌。從2008年的版本開始,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分類標準(US GAAP Taxonomies)已不再使用元組技術,取而代之采用維度規范。除了美國,歐洲的COREP(COmmon REPorting)項目和FINREP(FINancial REPorting)項目也選擇了采用維度規范。

XBRL FR采用元組技術不是因為元組可以處理高層級的數據,而是因為這些數據無法窮盡。隨著對XBRL FR面向數據特點的認識的不斷加深,認為當信息可以從多個角度或者側面進行分析時,使用多維分析技術更加靈活,也符合人們的理解習慣。而維度規范的核心思想正是從多個維度(側面)共同評價一個計量指標。同時維度規范也可以解決無法窮盡的問題,并帶來了可擴展性與可比較性方面的提升。當概括性數據存在計量時,通常比較容易確定圍繞計量的相關維度,而不同類型的概括性計量數據提取出來的維度是不同的。

(2)XBRL GL面向數據。XBRL GL表示的大多是細節性的數據,是面向記錄的數據,它們大多數是高度層次的數據,數據之間會有較緊密的關聯。2009年版本(包含SRCD模塊)的XBRL GL分類標準有415個元素,其中359個為數據項元素,56個為元組元素。不包含SRCD的XBRL GL分類標準中層級可以達到6層,而新增的SRCD模塊則可以高達8層。

與XBRL FR的選擇不同,XBRL GL仍然采用元組技術。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非此即彼”,背后隱含的則是XBRL FR與XBRL GL的數據特征不同。在XBRL FR中,維度規范能夠替代元組技術。但在描述XBRL GL高層級數據時,維度規范并非是一個好的表示方式:①維度是表示片段(Segment)和場景(Scenario)的語法規范,用于XBRL FR的上下文表示,而XBRL GL無須復雜的上下文表示。②維度會將部分數據劃分到上下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會混淆上下文信息與數據信息。③同時,用維度表示XBRL GL會產生大量不會重復使用的上下文信息。

在XBRL GL中,將元組轉化為維度表示,是一項極復雜的工作,并且沒有太大的優勢,也不利于對賬簿信息的理解。XBRL FR與XBRL GL有各自的數據特點,采用各自適用的建模方法才是正確的選擇,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去統一。XBRL GL能夠建立XBRL GL到XBRL FR之間的關系,也能夠完成元組到維度規范的映射關系。

四、 商業報告供應鏈視角下的XBRL本體模型

在充分分析XBRL FR與XBRL GL兩種技術的區別與聯系之后,本文提出了融合這兩種技術的本體模型。

1. 本體策略選擇。數據的集成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分別是單本體策略、多本體策略、混合本體策略,根據數據對象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本體策略,建立相應的本體模型(唐曉波和熊杰,2010)。由于商業報告的技術環境,混合本體策略更適用于商業報告供應鏈下的XBRL本體建模。

在商業報告供應鏈中存在不同的領域,采用混合本體策略,建立在同一全局本體的基礎上,局部本體之間能夠進行比較。對于不同的領域,能夠建立相應的局部本體,即能夠分別建立XBRL FR局部本體與XBRL GL局部本體。采用混合本體策略,能夠兼顧到本體之間的交互與集成。這同XBRL FR與XBRL GL的緊密關系是相一致的。因此,根據商業報告供應鏈中的不同流程,本文采用混合本體策略,建立XBRL本體框架,如圖2所示。

2. XBRL本體模型構建。采用混合本體策略,構建XBRL本體模型的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建立全局本體(共享語義庫)、建立局部本體、定義映射。

階段1:建立全局本體。對商業報告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的數據特征進行分析,確保涵蓋了所有的數據源。基于前文的分析,采用XBRL FR和XBRL GL能夠表達供應鏈上所有的信息。XBRL全局本體模型可視為一個供應鏈中各環節共享的詞匯庫,是各個局部本體的基礎本體。全局本體在各個特定的領域具有重用性,它能夠提供相關領域的基本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同時局部本體可以在全局本體的基礎進行擴展。因此,XBRL全局本體模型的范圍不宜過大,粒度不宜過細。同樣,在構建XBRL全局本體模型時,需要對商業報告供應鏈中的概念及其關系進行分析,先確定本體的初始模型。再結合問題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者與相關的XBRL專家(同時是會計專家)討論。確定XBRL全局本體模型需要結合多方的力量,并且是一個不斷修改的過程,直至最終的模型穩定。

階段2:建立局部本體。可以獨立分析供應鏈上的數據源信息,不必考慮其他的源信息。在此基礎上,根據對源信息的分析和階段1建立的共享語義庫,建立相應的局部本體。商業報告供應鏈包含兩類數據源信息,分別是XBRL FR數據源信息和XBRL GL數據源信息。對XBRL FR局部本體模型的構建,應當分兩個層面考慮,分別是分類標準內部與分類標準之間兩個層面。一個分類標準由一系列的分類模式和相應的鏈接庫組成,因此要同時考慮分類模式和鏈接庫的本體建模。在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的基礎上,2011年財政部又頒布了石油和天然氣擴展分類標準,以及銀行業擴展分類標準。這是對基礎的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的補充。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的行業擴展分類標準。因此分類標準之間有可能存在引用或者擴展的關系,同樣要分類標準之間的本體交互。

由于XBRL GL與XBRL FR存在不同,對XBRL GL局部本體模型的構建就要區別對待。XBRL GL可以表示9種不同類型的文檔,分別是會計科目表、余額表、分錄、日記賬、分類賬、資產、試算表、稅收、其他。依據會計業務特點以及流程,可以對這些類型信息抽取概念及其關系,從而形成XBRL GL局部本體模型。

階段3:定義映射。定義全局本體與局部本體之間的映射,從而消除局部本體之間的異構問題。由于XBRL FR與XBRL GL都是XBRL技術,所以消除異構的重點在語義異構上。通過將XBRL全局本體中的概念及其關系與XBRL FR/XBRL GL局部本體中的概念及其關系進行對應,可以分別采用owl本體中的equivalentClass和equivalentProperty進行定義。

五、 結論

XBRL正在成為各國企業日?;顒又性絹碓狡毡榈男袨?。目前的XBRL應用都是體現在財務報表層面,需要將XBRL標準推廣到整個商業報告供應鏈中,才能充分發揮XBRL的優勢作用,從而促進利益相關者利用XBRL信息進行決策制定。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環節中XBRL技術的差異性,采用混合本體策略,提出了在商業報告供應鏈中構建XBRL本體框架的思路。本文為集成商業報告供應鏈提供了方案模型,對于未來企業XBRL應用研究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Hodge, F.D.,J.J.Kennedy, and L.A.Ma- ines. Does search-facilitating technology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financial reporting?.Accounting Review,2004,79(3):687-703.

2. Amrhein, D., S.Farewell, and R.Pins=k- er. REA and XBRL GL: Synergies for the 21 st Century Business Reporting System.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Accounting Research,2009,(9):127-152.

3. 沈穎玲.會計全球化的技術視角——利用 XBRL 構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分類體系.會計研究,2004,(4):35-40.

4. 唐曉波,熊杰.基于本體的企業知識集成模型.情報科學,2010,28(9):1304-1308.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重點項目“面向信息共享的全球通用會計賬簿研究”(項目號:11JHQ006);上海市會計學會資助課題“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研究——基于XBRL的上海工商企業財務信息整合(2012)”。

第3篇

[關鍵詞] 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環境信息報告主體;利益相關者;博弈

[中圖分類號] F299 [文獻標識碼] A

Game Betwee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Reporters and Stakeholder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Regions Inhabited by Mixed Ethnic Groups

SUN Zhimei, LI Xiulian, ZHANG Xuli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f the regions inhabited by mixed ethnic group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cludes both micro and macro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re is a game between information reporters and stakeholders. The analysis of game pattern brings in variabl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enalty, reputation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which enrich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study suggests stakeholders taking part in reporti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raising penalty, focusing on environmental reputation, promoting a supply sid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facilitating internalization of social cost.

Key words: regions inhabited by mixed ethnic groups,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reporters

一、研究背景

在黨的十報告中城鎮化被提到了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地位,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并稱為“新四化”,四者要實現同步、協調發展。

2014年3月16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其中明確了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同時指出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如“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等。[1]

新型城鎮化建設既要注意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要關注對環境與生態系統的影響、民生與福祉的提高,建設美麗城鎮。城鎮化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倫理問題。[2]散雜居民族地區由于其分布面廣、發展不平衡等特點,在實現新型城鎮化、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道路上,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為環境信息報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語境。

本文基于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的背景,著眼于其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治理,借鑒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對環境信息報告主體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協調進行分析。

二、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環境信息報告主體與利益相關者的界定

環境信息公開是一項基礎性、全局性工作。它不僅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前提條件,也是推進我國環境管理工作全方位提升的重要手段。[3]環境信息報告問題與利益相關者的內在機理,為治理城鎮化產生的環境問題提供一種制度引導,為協調城鎮化中各方主體的利益關系提供一種有效機制,對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的實踐無疑具有促進作用。一方面環境信息的報告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了決策依據(如政府可據以進行環境規制,金融機構決定是否給以信貸支持),另一方面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也為環境信息報告的實踐產生了引導和約束作用,環境信息報告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為解決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中的特殊問題提供了一種基礎性的信息,也為實現散雜居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一種思路。

(一)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信息報告主體

事實上,為了清晰地界定城鎮化進程中環境信息報告主體,有必要對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信息作出界定。基于我們對散雜居民族地區的實地調研,發現城鎮化過程中的環境信息包括基本的兩類:微觀環境信息與宏觀環境信息。前者如環境影響評價信息、企業環境績效信息等;后者如城鎮化三廢治理情況、城鎮森林覆蓋率等信息。因此,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信息報告主體主要是企業與政府。在推動城鎮化過程中,企業是重要的建設主體,也是微觀環境信息的報告主體。但是企業考慮到信息的報告所產生的市場效應以及趨利避害的自利動機,往往會在報告與不報告之間進行不同的策略選擇。政府作為公眾利益的代表與社會治理的主體,在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扮演雙重角色,一方面是政府環境信息的報告主體,另一方面又是企業環境信息的監管主體。但是,在實際履責過程中,可能存在政府監管的缺失。

(二)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利益相關者

就微觀環境信息而言,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投資者、債權人、消費者、社會公眾、社區等。政府需要承擔公共管理的職能,企業環境行為是否合法以及企業環境信息是否報告屬于政府監管的范疇。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城鎮化建設中提供資金。而企業的經營行為是否會對周圍環境與空氣質量產生影響,這些都是公眾和社區的環境信息關注點。此外,在城鎮化背景下,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農民這一弱勢群體。城鎮化的建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企業占地行為,農民的利益首當其沖地受到了侵害。因此,是否征用土地、如何補償以及工業建設對土地造成的影響等信息都成為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在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過程中,核心利益相關者主要是政府和社會公眾。企業與上述利益相關者之間產生了博弈。

就宏觀環境信息而言,利益相關者主要是社會公眾以及民間環保組織。其中公眾是核心利益相關者。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城市生活和諧宜人”,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的完善、生態環境的改善、空氣質量的提高、飲用水安全的保障等等都是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此外,民間環保組織逐步壯大,也逐漸成為重要的利益相關者。

三、環境信息報告主體與利益相關者的博弈模型

博弈論關注的是意識到其行動將相互影響的決策者們的行為。[4]參與博弈的主體都是理性經濟人,他們之間相互影響。某一主體的受益不僅取決于自身策略的選擇,還取決于其他方的行動。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中,環境信息報告主體與利益相關者之間同樣充滿博弈。以下對企業(微觀環境信息的報告主體)、政府(宏觀環境信息的報告主體)與其核心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進行分析。

(一)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政府監管的博弈

企業是微觀環境信息的報告主體,政府是核心利益相關者之一。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博弈中,企業有報告與不報告兩種決策,政府有監管與不監管兩種決策。企業若選擇報告環境信息則需要為之付出成本,不報告環境信息則會被罰款(在政府監管的情形下)。假設企業報告環境信息的成本為C1,不報告環境信息受到的罰款為F;政府監管的成本為C2,不監管的成本為0。從社會角度而言,企業報告環境信息時將產生社會收益,假設社會收益為Rs。

企業在環境信息報告中往往存在短視行為,傾向于隱瞞環境信息,尤其是對企業不利的信息?;谏鲜龇治?,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政府監管的短期博弈矩陣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政府監管的短期博弈

當政府不監管時,企業報告環境信息會發生成本C1,不報告環境信息則成本為0。由于C1大于0,因此企業會選擇不報告。反之,當政府監管時,企業報告環境信息會發生成本C1,不報告環境信息則會受到罰款F。據此,可以得出結論,政府應該選擇監管;并且當政府監管時,若F足夠大,則企業會選擇報告。

長期來看,企業如實報告(不論有利信息還是不利信息)可以體現環境聲譽,報告環境信息將獲得私人收益,假設基于聲譽效應所獲得的長期收益為Re?;谏鲜龇治?,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政府監管長期博弈矩陣如圖2所示。

圖2 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政府監管的長期博弈

長期博弈下,當政府不監管時,結論與短期博弈下相同,企業會選擇不報告。反之,當政府監管時,若企業報告環境信息,會發生成本C1,但是基于環境聲譽會獲得收益Re,可見凈收益為Re-C1,此時,社會凈收益為Rs-C2;若企業不報告環境信息,則會被處以罰款F。因此,兩權相害取其輕,只要Re大于C1,F足夠大,企業會選擇報告。

(二)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公眾監督的博弈

企業與公眾之間的博弈中,企業有報告與不報告兩種決策,公眾有監督與不監督兩種決策。假設企業報告環境信息的成本為C1,環境盛譽收益為Re,不報告環境信息則會失去公眾信任,喪失基于環境聲譽而獲得的收益,即產生機會成本,為-Re,公眾監督成本為C3,不監督成本為0。企業報告環境信息時,仍然會產生社會收益,為Rs。構建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公眾監督的博弈矩陣如圖3所示。

圖3 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公眾監督的博弈

當公眾不監督時,企業報告環境信息會發生成本C1,不報告則成本為0,由于C1>0,因此企業會選擇不報告。反之,當公眾監督時,企業報告環境信息會發生成本C1,環境聲譽收益為Re,凈收益為Re-C1,不報告則會產生環境聲譽損失為-Re。只要Re>C1,則報告是更理性的選擇,可以避免損失-Re。

(三)政府環境信息報告與公眾監督的博弈

政府是宏觀環境信息的報告主體,公眾是核心利益相關者。政府與公眾的博弈中,政府有報告與不報告兩種決策,公眾有監督與不監督兩種決策。假設政府報告環境信息的成本為C4,基于環境聲譽產生的收益為Rg,不報告環境信息則會失去公眾信任,產生環境聲譽損失(即機會成本)為-Rg,公眾監督成本為C5(公眾監督政府報告環境信息的成本不等于監督企業報告環境信息的成本,故假設為C5),不監督成本為0。政府報告環境信息時,仍然會產生社會收益,為Rs。構建政府環境信息報告與公眾監督的博弈矩陣如圖4所示。

圖4 政府環境信息報告與公眾監督的博弈

當公眾不監督時,政府報告環境信息會產生成本C4,不報告則成本為0,由于C4>0,因此政府會選擇不報告。反之,當公眾監督時,政府報告會產生成本C4,環境聲譽收益為Rg,凈收益為Rg-C4;不報告時,喪失環境聲譽收益,也即產生機會成本-Rg。只要Rg>C4,則報告是更理性的選擇,可以避免產生機會成本。

四、政策建議

環境信息報告是一個供需相互博弈的過程。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的實踐中,企業與政府是環境信息的主要供給方,公眾等其他主體是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同時也是環境信息的需求方。只有從報告主體與利益相關者兩個角度雙管齊下,才能實現環境信息的供需平衡。

(一)利益相關者參與環境信息報告機制

企業與政府負有環境責任,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對環境的關注,會對企業形成影響和壓力,而企業對此壓力的積極反應是將環境納入企業的戰略視野,對企業的目標、戰略以及評估標準做出應變,從而承擔起企業的環境責任。[5]基于前文的分析可知,企業報告微觀環境信息時,政府不監管、公眾不監督將會導致企業不報告的結果,因此政府監管、公眾監督顯得格外重要;政府報告宏觀環境信息時,公眾不監督也將導致政府不報告的結果,因此公眾監督尤為重要。將這一結論加以推廣可知,需求方的作為與不作為對環境信息報告主體的選擇產生重大影響,促進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推動民間環保組織的建立與規范化,都成為必然之舉。利益相關者與環境信息報告主體的博弈,可以有效地推動環境信息實質性需求的形成,有助于實現環境信息報告主體的主動供給。

(二)提高環境罰款力度

基于前文企業環境信息報告與政府監管的博弈分析,無論是短期博弈還是長期博弈,在政府監管的情形下,只要環境罰款F足夠大,則企業理性的選擇就是選擇報告環境信息。因此,為了使企業選擇報告環境信息,就要加大環境罰款力度,或者采取其他環境規制手段,增大企業的環境違規成本,促使企業不得不報告環境信息。

(三)注重環境聲譽效應,推動環境信息供給側改革

與以往的博弈分析不同,本文在分析時引入環境聲譽變量,即企業環境聲譽收益Re,政府環境聲譽收益Rg。企業或政府長期的報告實踐會形成環境聲譽,表現為正聲譽或負盛譽,正聲譽會給報告主體帶來環境聲譽收益,負盛譽會給企業帶來環境聲譽損失。前文研究結論得出,只要Re、Rg大于各自的環境信息報告成本,則報告是主體更理性的選擇,可以避免產生機會成本。因此,在城鎮化過程中為了提高環境信息報告質量,應該更加著力于從環境信息的供給方角度進行改革,使環境信息報告主體意識到環境聲譽效應,注重環境聲譽的正積累,使其獲得的環境聲譽收益大于環境信息報告成本,才能從根本上使報告主體產生自愿報告的動機。

(四)促進社會成本內在化

在當前城鎮化的狀態下,城鎮化所帶來的收益大多由企業攫取。但城鎮化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卻是由社會來買單,因此社會成本大于社會收益。為了保證城鎮化成果的合理分享,應建立正確的成本效益關系,促使社會成本內在化,由企業來承擔,具體而言,可以從事前和事后兩種思路展開。事前將環境治理成本內化到企業的日常環境管理實踐中,或者事后由企業來承擔高昂的環境治理成本或環境恢復費用。

[參 考 文 獻]

[1]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R].2014-03-16

[2]朱磊.中國城鎮化的環境倫理審視[J].浙江社會科學,2016(1):84-89

[3]王華,郭紅燕,黃德生.我國環境信息公開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2016(1):83-86,91

第4篇

一、會計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則要求為各類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由于銀行這一行業的特殊性,可以了解到其他報表使用者無法了解的信息,但企業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仍在銀行信貸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采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披露程序的制約,也可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大大減少企業會計信息的虛假成分。在1994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完成的綜合報告——《改進企業報告——著眼于未來》(陳毓圭譯,1997)一書中,強調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完整的有效會計信息,這相對于以往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強調會計報告為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大大前進了一步。所謂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決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對收益是否過高,有效信息應當是可靠的,不帶偏見的,不加粉飾的。通過有效信息,決策人員可以更好地評價一個企業的發展前景。

“充分披露”作為財務報表的一個重要原則,近年來往往在“可靠性”與“相關性”方面發生沖突,致使一些國家如美、英等國提出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批評。如,“企業報告沒有能夠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會計信息嚴重地不完整,會計信息缺乏相關性,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只關注過去而不重視未來”:“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從十九世紀產業經濟時代的企業報告演變而來的,它無法滿足二十世紀末期市場經濟發展的新情況和新要求”等。針對這些批評,美國會計界開始面向客戶,對會計信息的生成渠道和報告方式等具體問題展開了研究和探討,其中尤以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為代表。根據這一委員會的研究,今后企業報告模式將出現這樣幾個變化:

1.從原來著重于財務信息,擴展到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如市場占有率、質量水平、客戶滿意程度、員工情況、革新情況等的有機結合,從原來著重于最終經營成果,擴展到企業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而且新增加的信息類型在企業報告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開始融合。

2.對財務報告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重點是劃分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目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企業的發展趨勢、機會和風險,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3.揭示企業報告的不確定性。

上述報告的新變化,必將有助于滿足各類報表使用者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充分要求,但也應當看到,由于過多的考慮“相關性”這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有可能會損害其“可靠性”特征。為滿足客戶對有效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企業必須改進財務報告模式。然而,由于受會計“相關性”與“可靠性”質量特征以及財務報表重要性等具體原則的約束,目前尚難以將用戶所需的有效信息恰到好處地納入財務報表原有的結構中去。為了圓滿解決需求信息與提供信息間的矛盾,滿足會計信息充分披露原則的要求,最可能及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通過財務報表附注西方財務會計中的財務報表附注相當于我國財務報表附注加上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內容來反映,揭示客戶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這恰好從一個側面證明,財務報表附注的重要性正在財務報表體系中得到增強與提高。

為了便于人們對未來財務報告模式的認識,以及對財務報表附注地位的深刻把握,本文將陳毓圭博士翻譯的“企業報告模型的結構”一表摘錄如下(陳毓圭,1997):

企業報告模型的結構

Ⅰ、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

A財務報表及相關信息

B管理部門用于管理企業的高層次經營數據和業績指標

Ⅱ、管理部門對財務和非財務數據的分析

A有關財務、經營、業績的數據變化的原因,關鍵趨勢的特征及其對過去的影響

Ⅲ、前瞻性信息

A機會和風險,包括關鍵趨勢所引起的機會和風險

B管理部門的計劃,包括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

C實際經營業績與以前披露的機會、風險、管理部門的計劃進行比較

Ⅳ、有關管理部門和股東的信息

A董事、管理部門、酬金、大股東、交易、關聯方關系

Ⅴ、公司背景

A廣泛的目標和戰略

B經營活動和財產的范圍及內容

C產業結構對企業的影響

二、財務報表附注在未來財務報表發展趨勢中日益呈現其重要性

未來財務報表的發展是建立在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基礎上的,這種變化給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機遇與挑戰。首先表現在:1.表外信息不斷增加。財務報表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特別是現代股份制企業和證券市場的興起,表內信息越來越難以滿足決策者的信息需求。根據安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前主席葛羅夫斯的一項調查,美國公司的年度信息自1972年來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長,而同期財務報表的增長速度則達7.5%。從我國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和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中期報告來看,表外信息同樣有增無減。顯然,在整個體系中,表外信息將越來越冗長,內容越來越豐富,信息質量和信息價值也將越來越高,這表明財務報表愈益為人們所重視。2.非財務信息不斷增加。誠如前面“改進企業報告模型”中所展示的,現階段財務報表使用者正日益注重有關經營業績等方面的非財務信息,這與高度發達的經濟技術背景是相適應的。對此,我國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也作了明確的規范。譬如在我國《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六章第五十八條中規定,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除了披露公司財務報告外,還要披露公司管理部門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事項;公司發行在外股票的變化情況;公司提交給有表決權的股東審議的重要事項等。在第五十九條中對年度報告則規定了更多的非財務信息內容。盡管目前各國對非財務信息披露要求各有差異,然而,用發展的眼光看,為了適應使用者經濟決策的需要,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相關的非財務信息將是必然的。

其次,伴隨著金融工具日新月異的發展,如何將這些金融工具尤其是創新金融工具從表外項目的一般揭示,轉變為充分有效的揭示,對當前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附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單純的“表外注釋”可能難以實現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研究探討財務報表附注的新形式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此外,披露自愿性信息、預測信息、分部信息,以及社會責任信息也越來越依賴于財務報表附注。財務報表附注將成為二十一世紀財務報告模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隨著對知識經濟認識的提高,人們已逐漸感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對財務報表及其所提供信息的影響與作用。未來會計信息和傳輸將由現在的書面形式轉向電子形式,一個全國性的,乃至全球性的會計信息收集、分析和檢索網絡將逐步形成。尤其是計算機聯機實時系統的出現和運用,將使會計業務數據在發生的同時即可實地記錄和處理。而信息使用者通過聯機,可直接進入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有效地選取、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分期報告出來之后再去獲取那些業經整合的、歷史的信息。會計信息披露的電子化,更加突出了財務報表附注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只有對各種信息做出正確、合理的分析,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經營決策。可以深信,這種以文字為主,輔以數字分析的財務報表附注將會始終居于財務報告的核心地位。

三、正確認識會計報表附注在信貸管理中的作用

誠然,企業報告模式及財務報表的未來發展趨向為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希望與可能。然而,由于受現階段我國客觀經濟環境和會計管理體制的制約,欲使財務報表提供更為全面、有效的信息,仍將更多地依賴于財務報表附注。當然,就會計改革的最終目標而言,必須對整個財務報表體系加以改進,比如,國外有人提出“彩色報告模型”與“會計頻道”等概念或設想就是這種改革的信號。此外,隨著財務報表的發展,我國的財務報表附注將有可能與財務情況說明書融為一體,這一點已基本在上市公司體系中實施,這實質上是財務報表發展國際化要求的客觀必然。同時,由于銀行的行業特殊性,銀行信貸管理者對會計信息的掌握要求更為全面和真實,會計報表附注在信貸管理中的作用也顯得更為重要:

1.會計報表附注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以便對企業的真實償債能力進行判斷。

依據企業會計規范編制的會計報表,實際編制中存在多種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性,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以及不同時期的同一企業可能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處理方法,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在實施不同會計處理方法的企業之間,以及同一企業之間的不同時期存在一定的差異。舉例來說,某企業有一臺機器設備,原始價值為10萬元,使用5年后,報廢時無凈殘值。若這一企業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舊一年后,因某種原因從第二年改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提取折舊。這樣,從第2年到第5年兩種折舊方法計提的年折舊的差異就會很大。

按平均折舊法,年折舊額=10-0÷5=20000元。即每年平均計提取折舊2萬元;而按雙倍余額遞減,2—5年的折舊額分別為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萬元。即該企業在第一年采用平均折舊法,第二至第五年采用加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時,1-5年的折舊額分別為20000元、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元。這一年折舊額與平均折舊法下的各年平均為20000元折舊額的情況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它對于這一期間利潤額的形成和稅款的繳納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影響現金流量,從而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通過會計報表附注的補充披露就能為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會計信息提供幫助,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比性,以便銀行對企業的償債能力進行監控。

2.會計報表附注有助于增強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以適應我國當前信貸管理隊伍的現狀。

會計信息之間存在內在的邏輯關系,理解這種邏輯關系需要掌握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而銀行信貸管理人員業務基礎各異,如果能夠看懂企業報表,就可以通過會計附注對表中數字進行解釋,將抽象的數據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項目,并說明產生各個項目的會計方法等。這樣不但使熟悉會計的人士能深刻理解,而且使非會計專業的人士也能明明白白。如固定資產作為一個報表項目,只能反映企業在過去時間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無法反映其分布構成。通過附注就可以將各類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及工器具等原始價值分別反映,確定各類固定資產占全部固定資產的比重及各類固定資產間的比例,判斷投資結構的合理性。會計報表附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報表的使用者正確理解會計報表,合理獲得有用的會計信息。

3.會計報表附注有助于會計報表提供更為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真實地反映信貸資產的風險程度。

從形式上說,會計報表以數字為主,會計報表附注側重于文字,輔以數字注釋兩者結合。從內容上看,會計報表附注除原有的內容外,如所采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及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的影響,非經常性項目的說明,會計報表中有關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報表需要說明的事項等,會計報表附注將可能與財務情況說明書融為一體。同時,會計附注所反映的內容將更為完整、全面,還將對前瞻信息、企業背景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加以有效披露。隨著我國財務報告方式的改進,會計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將更具國際化,會計報表的全面性特征將更趨明顯。譬如在資產負債表中,為了幫助信貸管理人員正確理解應收賬款,可將應收賬款按債務人或“賬齡”的長短分別列示,使報表在提供應收款總額的同時,通過附注提供詳細資料,以便評價客戶的信譽,估計可能產生的壞賬,真實地反映信貸資產的風險程度。

第5篇

(一)貿易信貸管理效果不夠明顯。

企業貿易信貸報告數據信息是調整總量核查指標、核算收付匯額度以及外匯局進行非現場監測的重要數據來源。但由于受系統功能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管理效果還不夠明顯,其表現有三點:一是部分核查指標容忍度相對較高。外匯收支規模較大的貿易企業,其貿易信貸、貿易融資規模較大,系統能夠容忍的總量差額指標閾值也較高,因此即便企業發生部分金額貿易信貸漏報告行為,總量核查指標仍不會出現異常,在非現場監測中也不易被發現。二是企業報告隨意性較大。貿易監測系統目前還沒有對報告數據的自動校驗功能,對貿易信貸報告結構和期限的限制性設計顯得不足。而由于企業報告隨意性較大,企業極有可能利用貿易信貸報告粉飾總量核查指標。比如,系統無法識別企業報告收匯申報數據是否為預收貨款項下,企業可以將非預收項下收匯數據用于進行貿易信貸報告。三是缺少貿易信貸報告管理監測預警功能?,F行監測系統中沒有針對貿易信貸報告管理的非現場監測模塊,不能實現對企業報告違規行為的監測預警,對于企業遲報告、漏報告、錯報告行為,外匯局基本上只能在梳理分析企業差額指標和現場核查中滯后發現。

(二)既隱蔽又自由的關聯交易可能造成跨境資金短期內大幅波動。

改革后的貨物貿易加強了對關聯交易的監管,企業在進行貿易信貸報告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勾選關聯類型,以確定該筆交易是否屬于關聯交易。但是,這主要依靠企業主動告知,企業是否真實勾選,外匯局很難辨別,關聯交易的隱蔽性一定程度上使監管難度加大。通過監管實踐發現,超期限、超規模的貿易信貸基本是發生在關聯公司之間,基經辦人員在進行延期付款報告時,主觀無限期延長付款時間,并隨時提供具有表面真實性的資料將款項付出,從而造成中長期延期付款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雙方資金往來的自由化,極易形成資金短期內的大幅波動,甚至對宏觀經濟及國際收支形勢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三)管理系統行業差別化管理設計不完善。

貨物貿易監測系統的總量差額閾值設定功能可依據地區總量差額、資金貨物比和貿易信貸余額等閥值指標,對不同地區實施對應的差別化管理。但當前系統中還沒有貿易信貸業務的行業、主體和期限等方面的差別化管理指標設計,所有行業的貿易信貸管理均按普通行業進行義務性報告,對企業單筆貿易信貸金額和期限以及主體貿易信貸余額等重要相關項目未設計對應閾值,系統不能有效地針對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的貿易信貸進行差別管理。

二、加強貿易信貸外匯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完整的貿易信貸管理制度。

貿易信貸業務屬于債權債務范疇,在資本項目管理尚未全面放開下,仍應屬于重要的外匯監管內容。因此建議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一是擴大貿易信貸義務性報告范圍,統一企業貿易信貸義務性報告標準,將30天以上(不含)的貿易信貸業務全部納入義務性報告。二是將銀行貿易信貸融資業務納入管理范圍,建立銀行貿易信貸報告制度,使外匯局得以全面掌握貿易信貸的規模和結構,準確研判外匯變化形勢。三是遵循重點監測管理原則,進一步明確企業貿易信貸管理主要范圍,比如可確定將超出一定期限、一定金額的交易進行重點監測,以提高外匯局非現場監測效率。四是進一步加強對非正常經營業務企業的貿易信貸管理,如規定C類企業不得辦理貿易信貸外匯業務等。

(二)進一步完善現行系統功能,為貿易信貸非現場監管提供系統支持。

一是在系統中增設企業貿易信貸非現場監測模塊,設置預警監測指標,實現對企業遲報、漏報行為的自動預警監測功能。二是在系統中增設數據校驗功能,在不斷細化國際收支申報交易附言、交易資金性質基礎上,增加貿易監測系統中“企業報告”模塊報告資金性質自動校驗功能,對非貿易信貸性質的收付匯數據,系統自動提示無法執行貿易信貸報告業務操作。

(三)通過強化內外和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提升監管效率。

進一步加強與資本項目、國際收支等內部監管系統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外匯局內部數據的交叉比對印證,及時、全面地掌握企業間關聯關系、經營情況、外匯收支和資金流向,提高監管效率。同時,加強與海關、稅務等監管部門的溝通聯系,進一步優化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從而突出監管合力,形成對跨境關聯交易的全方位監控,有效預防關聯公司集中收付匯行為沖擊國際收支秩序的風險。

(四)實施貿易信貸差別化規模管理。

第6篇

[關鍵詞] XBRL XML 財務報告模式 會計信息化

當前,基于網絡會計信息化的電子財務報告已經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但無論是信息者、監管者、還是網上報告閱讀者并沒有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電子和網絡技術帶來的便捷。現行網絡電子財務報告只不過是印刷版本的翻版而已(以PDF或HTML格式予以公布),并沒有涉及到利用信息技術對財務報告手段的改革。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本質上是報告財務數據的無縫交換。美國的財務經歷協會提出美國2007年的10大財務報告挑戰,其中就包括將財務報告轉換為XBRL。AICPA也將數據集成列為2007年十大信息技術之一。不容置疑的是,XBRL已經成為會計師界、財務分析界乃至IASB、美國SEC大力倡導的技術,將不可避免的給會計行業帶來一次革新。

一、XBRL帶來的歷史性變革

按照XBRL國際組織的定義,XBRL是因特網企業財務報告編制、(可以采用各種格式)、數據交換和財務報表及所含信息分析的一種標準方法。由于XBRL對會計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1.XBRL是一種標準方法,而不是一個新的會計系統,它不會改變會計系統的數據。企業通過XBRL所提供、披露的財務報表數額完全取決于報告主體。

2.XBRL不是一套會計準則。XBRL并不需要改變現行的會計準則。XBRL是報告的標準內容歸屬和再表述的一個平臺。

3.XBRL不是一個通用的明細科目表。制定會計科目表屬于管理范疇。XBRL具有對一個組織經營結構中可能使用的根本不同的應用軟件之間進行數據轉換的能力,所以通過這種數據轉換能力能夠促進組織結構更好地運行。

4.XBRL不是一個簡單的公認會計原則(或會計準則)的變換器。它不會將具有透明度的、反映現行公認會計原則的信息轉換成更低層次的信息,它所解決的問題是包含同樣會計準則信息的企業報告文件是采用XBRL格式、WORD格式或PDF格式。

5.XBRL不是一項專有技術(proprietary technology)。XBRL是免費許可和面向公眾的。XBRL以XEL為基礎,因而希望能被各種應用軟件廣泛接受,即允許人們通過所有的軟件格式和技術(含Internet)自動交換,自由地使用,并可靠地提取其所需要的信息。

6.XBRL不是一種交易協議(Transaction Protocol)。XBRL是為說明包含在企業報告中的相關信息編制和使用而設計的,它始于會計系統的分類數據層面。所以,XBRL是關于企業報告信息處理方法,而不是在交易層面獲取數據的方法。

二、XBRL在會計信息化中的運用

1.XBRL的特點及技術優勢。

(1)快速,精確地搜索信息。XBRL格式文件的所有數據都有相對應的標記,這些標記不僅對顯示格式進行描述,還對所要表現的數據賦予特定含義,并且相關數據呈現結構性,把有關的信息互相連接。采用XBRL的方式,統一了網上的數據定義和格式,無需以人工方式找出網上的數據資料后逐一進行比較,所以,XBRL在數據處理方面的效率要遠遠高于網絡上常用的PDF、WORD、HTML格式文件,有利于網上搜尋引擎的自動搜尋和過濾工作,達到快速、準確。

(2)無須重復鍵入數據。一般情況下,數據錄入的次數越多,發生輸入錯誤的概率就越大,而采用XBRL格式的財務數據后,因其顯示格式放在單獨的“樣式單”中,財務數據只需鍵入一次,就可呈現為各種格式的財務報告,因此,XBRL文檔不僅降低了公司編制與財務報告的成本,還降低了重新鍵入錯誤的風險。提高了投資者或分析師獲得信息的準確程度。

(3)增強的搜索功能。由于XML是一種能對數據進行分類、綜合和控制的元語言,所以,XBRL不僅能以及時的方式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而且大大增強了使用者在不同軟件應用程序之間交換電子信息的能力。另外,通過XBRL對數據的“下鉆”功能,使用者能夠方便地抽取財務報表定的具體信息,直接對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包括,會計政策報表附注和其它文本項目),強化了使用者進行更廣泛的財務分析的能力。

(4)XBRL具有良好屬性的開放技術構架,它使任何財務信息供應鏈上的人都能免費、自由地在不同的軟件平臺上準備、獲得、交換并分析財務信息。因而使采用XBRL的所有與財務信息有關的供應鏈體系上的用戶(如公共和私人公司、會計學者、準則制定者、分析師、投資機構、銀行業、債權人以及主要的第三方,如軟件開發商和數據整合業者)均能得到好處。

(5)可擴展標記。XBRL是XML關于企業報告的分支,繼承了XML可擴展標記的特性。因此,XBRL在遵循XML標準技術框架的同時,還保留了充分的彈性,以便于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擴展標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會計特色問題。

2.XBRL在會計信息化方面的應用。

三、XBRL對會計信息化的影響

在上述討論中,我們已可窺視XBRL將對企業報告發生的部分影響,以下進一步分析的XBRL在會計信息化領域產生的深遠變革。

1.增強會計信息的透明度。近來,由于國內外證券市場不斷出現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欺詐事件,使有關各方格外關注會計的透明度問題。XBRL本身不可能消除欺詐,但它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因為XBRL可以通過電子手段使公司財務報告遵循會計準則,而其它各類企業報告(如納稅申報、提交給證監會的報告等)也能與之相符。另外,XBRL還有利于提高監管效率。采用XBRL,所有的公司報告都可能通過分析軟件閱讀,財務報告中的異常數據更容易被發現。監管者有可能對所有上市公司呈報的文件進行行業分析。

2.促進財務報告模式變革。21世紀以來,信息使用者們渴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企業“實時報告”,以便在任何時間都能準確地發現問題和機遇,幫助公司獲得成功。因而這也成為會計師們憧憬和孜孜以求的目標。XBRL的應用會使有關的網上系統能夠無縫接合共同工作,能更有效地縮短公司報告時間,從技術上促成在線持續報告(Online Continuous Reporting)的實現。另外,也為報告范圍的拓展,促使單一的通用財務報告模式向多樣化的交互財務報告模式轉變提供了支持。

3.提高財務報告分析利用率。XBRL的發展使企業能夠將報告時間縮至“零”天,真正體現高效率,一般公司則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發現它們所需要分析的數據,這部分地因為公司結構越來越復雜。有人曾估計,1997年Cisco收集數據的時間是65%,而分析數據的時間是35%,而現在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時間比已經發生變化,收集數據的時間為35%,而分析數據的時間則達65%。其實,采用XBRL以后這種時間比還會進一步變化,會計師們將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數據分析和利用。

4.實時監控和持續審計??蛻魣蟾嫘畔⒌乃俣燃涌?,在線持續報告的出現,以及追蹤交易和應用XBRL的持續監控系統的實施都將給審計師帶來新的壓力。信貸者和信用擔保人采用XBRL監控借款人的業績,信用評級本身通過XBRL實現標準化,每一個公司能夠得到實時信用評級。公司也可以用它評估貿易伙伴的業績。供應鏈從通用電器的適時生產系統(Just-in-time)和戴爾的按需配送(on-demand)到持續反饋系統(continuous feed system)產品的移動不受限制,像電流那樣持續不斷,只有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容量、價格和交易。在這種情況下,審計相應地也必須發展為更加廣泛的、持續的擔保(continuous assurance),對財務報告形成持續監控,審計師只有在出現問題和需要做戰略調整時介入即可。

隨著XBRL應用軟件的日漸成熟、以及關于XBRL文獻的日益增多,會計信息系統化上的各個機構都將受益非淺。XBRL為網絡財務報告的國際趨同奠定了技術基礎,可以預言,XBRL將最終成為全球統一的財務報告語言。其推廣應用已形成不可阻擋的趨勢。目前許多國家已在積極行動,中國如何迎接來自XBRL的挑戰?我們認為首先應當做好以下工作:做好研究和宣傳,鼓勵和支持這方面的研究,為XBRL今后在我國的發展奠定基礎;加入XBRL國際組織,組織制定我國的XBRL分類標準。從而在推動XBRL財務報告發展的同時,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不至于在網絡時代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丟失應有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海峰:《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財務呈報研究綜述.會計研究,2004.7

[2]廖治宇:中國會計信息化進程研究綜述,2005.6

[3]IASBINSIGHT. 2002. Building an IAS/IFRS taxonomy eying XBRL. October, p17~22

[4]Neal Hannon .2003. XBRL for General Ledger, the Journal Taxonomy.Strategic Finance; August, P63

[5]Ramin, Kurt p., Prather, David A, Etc. 2003 Building an XBRL IFRS Taxonomy. CPA Journal; May, Vol.73 Issue 5, p50

[6]Robert Colman. 2002. The Universal Language, CMA Manageme nt, Oct , P45

[7]Stanley Zarowin, Wayne E. Harding, “Finally , Business Talks the same language, Journal of accountancy ,August 2000,pp24~anonymous . 2001. age ofXBRL begins . Boston: the practical accountant. April:14

第7篇

報告以網民搜索數據為樣本

2009年7月22日,2009百度游戲風云榜頒獎典禮在上海盛大舉辦。會上,百度頒出了休閑網游、武俠網游、Q版游戲、網頁游戲等七項游戲大獎和二項游戲廠商運營商大獎,而這些獎項完全是由游戲用戶作為裁判選出,沒有任何人為參與和評判。

23日,百度在2009年度百度游戲風云榜頒獎典禮現場了《2009年游戲行業報告》,報告以半年來網民的搜索數據為樣本,準確地反映出了游戲用戶的關注點、興趣愛好及對各家游戲品牌的喜好,以及不同類型游戲的人氣指數和玩家地域分布。

戰爭暴力類游戲關注度最高

報告顯示,游戲用戶的群體特征表現明顯,每周六會達到一周搜索值的最高點,周日搜索指數開始下降。這與目前中國網絡游戲用戶中固定職業者和學生這兩大群體有關;上半年MMORPG類網游的關注度近70%,歐美魔幻RPG游戲關注度達到34.22%,神話RPG、武俠RPG類游戲的關注度有一定上升,國內廠商開始挖掘中國傳統題材是主要因素。在網頁游戲類型中,戰爭策略、社區養成、角色扮演占了整體關注度的90%以上,戰爭策略類游戲最受歡迎,關注度達36.98%。

據了解,百度覆蓋了95%的中國網民,每6個百度用戶中就有1個關注網絡游戲,覆蓋了逾5千萬的網游玩家,成為玩家獲取游戲信息的首選通道,將近400萬網民通過“最新網游”、“好玩的網游”等關鍵詞來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游戲。作為玩家獲取信息的首選渠道,百度產品已經完整的覆蓋了玩家游戲全過程,對玩家認知、試玩、游戲、分享等各個階段的搜索行為有完整的了解。

除了各大獎項的頒發外,《2009年上半年游戲行業報告》更是吸引了網絡游戲廠商的強烈關注,報告以半年來網民的搜索數據為樣本,準確地反映出了游戲用戶的關注點、興趣愛好及對各家游戲品牌的喜好,以及不同類型游戲的人氣指數和玩家地域分布。

百度搜索欲做企業“隱形舵手”?

會上,百度首席運營官葉朋表示,越來越多的游戲廠商看到了搜索數據的價值。有游戲廠商人士也表示,過去開發游戲只能通過第三方機構的調查報告,但這些報告往往是基于一定數量的用戶樣本生成,與百度搜索背后的數億用戶檢索數據比,顯然搜索所形成的動態數據更接近用戶的需求,也更能反映市場的熱點變化和用戶興趣,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百度的數據報告,對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營銷策略的調整,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葉朋還表示,“我們希望能幫助企業找到用戶需求的契合點,成為企業日常調整運營、營銷策略的“隱形舵手”,讓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不再盲目,而是有的放矢。

第8篇

當下,以黨報為龍頭的綜合時政類報紙、以晚報為代表的都市類報紙和以行業報為主體的專業報,是平面媒體群中并駕齊驅的“三駕馬車”。這3類報紙滿足著不同領域,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

作為行業報的編輯,盡管和另外兩類報紙的編輯要求有著共性,但也因依托行業、服務行業是行業報發展的根本,這決定了行業報對自身編輯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如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等。在各類平面媒體競爭越趨激烈的環境下,行業報的特殊性決定行業報的編輯應具備多種意識,尤其是大局意識和策劃意識。

1、行業報編輯堅持大局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產業報協會會長曹恒武說:“行業報有穩定的由行業干部、職工群眾組成的讀者群,有相對固定的廣告客戶和市場,從而構成了行業報紙生存與發展的強大支撐體系?!毙袠I報在當下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穩健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包括行業報編輯在內的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行業報編輯的大局意識在行業報的進一步發展中,具有舉重輕重的作用。

作為行業報的編輯,由于行業的特殊性,決定著更要堅持大局意識不動搖。如《中國勞動保障報》作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機關報,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行業報紙,發行量近20萬份,負責報道我國就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收入分配、高技能人才培養以及安置等多個領域的行業新聞。尤其在我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的特殊背景下,關于就業方面的新聞報道占據著報紙近50%的版面。在就業新聞報道方面,行業報編輯更應從大局出發,在指導部門、行業工作,服務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門、企業,開展橫向交流等方面搭建一個平臺,形成一條通道。

2、貫徹大局意識要靠長期專業知識積累

2011年2月18日,《中國勞動保障報》在頭版推出“群策破解‘招工難’”欄目,介紹當前各地政府、企業在應對招工難方面的好的做法和經驗。

欄目一經推出,就得到各地政府和企業的熱烈歡迎,來電咨詢和好評聲不斷。一個欄目能得到眾多讀者贊譽,關鍵在它抓住了全局性的問題。這是編輯對近幾年就業形勢嚴峻加復雜化的綜合考量后推出的,較好地體現了行業報編輯的大局意識,是其長期專業知識沉淀的集中體現。

那么這個深受讀者歡迎的欄目是怎么推出來的呢?

原來今年春節剛過,關于沿海企業招不到工人、內陸省份的各地政府和企業截留本地農民工的報道就層出不窮,成為各電視、報紙、電臺等眾多媒體的重要話題之一。作為以就業報道為“主打品牌”的中國勞動保障報社自然也不能度身于外。

其實早在5年前,在大批農民工還紛紛前往沿海地區打工的背景下,就有“民工荒”的提法(現在不少媒體還在沿用),這個提法究竟準不準確,還有沒有更科學的提法?報社曾派出記者多次前往深圳、珠海等地深入調查,發現喧囂的“民工荒”論調實際并不完全成立,沿海發達地區缺的是擁有一定技能和經驗的農民工,而沒有技能和經驗的農民工實際上并不短缺,這時稱“民工荒”有點言過其實。于是,報社編輯們一致建議,以后報道類似問題,統一用“招工難”而不是用“民工荒”。同樣是3個字,意思也差不多,卻體現了行業報編輯嚴謹的編輯作風和良好的大局意識。報社的做法也得到了原勞動保障部領導和有關專家的認可。

這次各媒體在報道地方上出現的招工難現象時,重點還是放在“難”上,這是其他媒體報道需要“眼球刺激”和專業局限所致。其實,各地政府和企業在應對這個問題時,已經積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經驗,作為該領域的行業媒體,中國勞動保障報社的編輯們認為,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深度挖掘資源,立足系統和企業需求,充分發揮各地記者站能將觸角伸到基層的優勢,集中報道各地政府和企業的應對之策,為全國其他地方提供可資借鑒的做法,為穩定全國的就業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編輯們的積極約稿、組稿下,“群策破解‘招工難’”欄目一期期地刊登出來了。這正如范敬宜同志在《值班手記》中說:“由此可見,編輯的‘大局意識’何等重要。如果不了解大局,不研究大局,也不會有意識地去組稿?!?/p>

3、大局意識應從細微處入手

行業報編輯在編輯稿件時,把握大局意識要從細微處入手,否則也會帶來不必要的失誤。

如《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2月12日的報紙上有一則《全州縣依新解決工傷賠償案》的消息,消息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都不缺,但最后結束語時卻是“死者家屬獲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合計370358萬元”,很明顯這里應該是“370358元”,多了一個“萬”字,那意思就差大了,會給地方造成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是否調整的疑問,帶來政策宣傳上的偏差。不能說不是個遺憾。其實類似的錯誤只要稍微細心一點,就肯定能“掃描”出來。

1、要有創造性的策劃意識

從一般意義上說,編輯的工作就是“對資料或現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換言之“成稿加工”就是編輯的任務。然而,現代編輯的內涵應該更深,作為一名行業報的編輯,絕不能囿于“成稿加工”,而要根據讀者的需求,進行運籌和創意,不僅僅表現為對版面內容及其形式的謀劃,而且要在更深層次上,反映行業的價值取向和觀念。

2、要加強圖片版面的策劃意識

進入21世紀以來,新聞業的競爭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激烈。2009年8月28日,《中華新聞報》???,成為第一家倒閉的中央級行業類媒體。這給行業類媒體敲響了警鐘,在平面媒體競爭慘烈的背景下,不進則退已是不二法則。

此環境下,行業報怎么落實“圖文并重,兩翼齊飛”,對行業報的編輯提出了考驗。為了更好地發掘和利用好圖片,2009年,中國勞動保障報社專門成立美術攝影部,負責報社的圖片編輯工作。

2010年春節前,報社的編輯針對本報近些年圖片新聞版面策劃不足的現狀,向報社編委會提出建議,應在春節后推出“年韻?記憶”圖片專版。充分發揮本報多數編輯記者是外地人,要返鄉過年的實際情況,要求大家攜帶相機,隨手拍下各地歡度春節的喜慶場面,春節后統一交到美術攝影部,擇優選用。

中國勞動保障報社春節過后的第一期報紙,即2010年2月23日的8版,一個名為“年韻”的彩版和讀者見面了。整個版面選用了8張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照片,另配了一點具有相當抒情意味反映年味的文章,將各地的過年喜慶場面呈現給廣大讀者,深受讀者好評。

此后,多類型的整版圖片策劃得到編輯們的一致認同,關于農民工赴新疆摘棉花的圖片專版、農民喜領新農保養老金的圖片專版等,受到讀者喜愛。報社收到各地有質量的照片也越來越多,圖片選擇余地也越來越大,已呈現良性互動的較好局面。

3、要注重欄目策劃意識

欄目是版面的靈魂。各個版面上不同定位、不同特色、滿足不同讀者需求的欄目,猶如報紙的一個個支點,形成了報紙的特色和個性。因此,行業報編輯應根據欄目的要求,在認真篩選與欄目相應的好稿外,還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欄目創新。

中國勞動保障報社的編輯從這一情況出發,在征得報社編委會同意后,策劃了“身邊榜樣?系統楷?!庇歇務魑臋谀?,并在2009年12月4號刊登征文啟事。

啟事發出后,得到全國各地讀者的積極響應。2010年4月13日,“身邊榜樣?系統楷模”欄目開始刊登稿件,截至2010年9月底, “身邊榜樣”刊登稿件22篇,“系統楷?!笨歉寮?篇。

在對310多篇有效稿件進行篩選時,一個原本想在“身邊榜樣”部分刊登的自然投稿引起了編輯的注意,經過電話溝通,編輯敏銳地覺得這個稿件背后肯定有更打動人的故事。經報社值班總編同意,欄目編輯親赴陜西省西安市,對西安市養老保險處個人賬戶管理科科長劉娥娥的事跡進行核實、采訪,采訪過程中,劉娥娥同志的感人事跡使編輯也潸然淚下。

編輯返回北京后,向報社領導匯報了采訪經過,報社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專門召開了有社長、值班總編、各部門主任參加的討論會。聽取了匯報后,大家一致認為,劉娥娥同志為基層群眾服務的事跡過硬、情節感人,應再進一步挖掘,爭取寫出好的系統典型。

欄目編輯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再次深入采訪劉娥娥的同事和服務對象等人,進一步廣泛收集素材,11次易稿,最終完成了近7000字的長篇人物通訊《1號服務員――記陜西省西安市養老保險處個人賬戶管理科科長劉娥娥》,并在2010年6月18號的“系統楷?!辈糠忠灶^版頭條形式刊出。

稿件一經刊登,各地反響強烈。多名讀者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對劉娥娥同志的事跡表示欽佩,報社及時從讀者來信中選出了4封,在報紙一版予以刊登,進一步加深了典型在讀者心目中的印象。不久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領導對報道的這個系統典型人物作了批示。陜西省社保系統、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還專門下發了文件,號召學習劉娥娥同志舍小家為大家、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的忘我奉獻精神。還要求加印當期報紙5000份,在全省廣泛宣傳劉娥娥同志的感人事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傳中心、養老保險司等單位還專門應邀請劉娥娥同志來北京,在部報告廳給300多名部屬單位干部職工做了專場報告。劉娥娥同志也當選為“2010年中國人社十大新聞人物”。

可以說,“身邊榜樣?系統楷?!睓谀坎邉潾@得了圓滿成功,在中國勞動保障報社的典型人物策劃報道方面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成績的取得,除了報社領導的重視外,離不開編輯的前期策劃、期中的敏銳發現和勤勉修改稿件以及后期的服務配合。

參考文獻

①范敬宜:《總編輯手記》.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

②劉保全:《中國新聞獎精品賞析》.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③趙振宇:《新聞報道策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第9篇

    一、企業整合報告的演變由來

    研究整合報告的演進歷程及其發展趨勢,對我國企業整合報告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圖1所示,在報告體系中,財務報告是最早誕生的。財務報告自財務報表的雛形復式簿記開始,逐漸從財務報表概念擴展而來,并且增加了報表附注及其他財務報告等信息披露形式。筆者認為,在財務報告的歷史發展中,其重要性處于不斷提升的過程,使用者對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要求亦不斷提高。

   

    圖1 企業整合報告的演進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企業價值與傳統財務報告的嚴重背離促使人們把專注的焦點投向企業的報告模式,對傳統財務報告模式進行改進的呼聲甚囂塵上。無疑,在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社會里,單純依靠財務報告披露企業財務信息難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也無法反映企業的長期價值,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一些非財務信息。從圖1中可見,傳統財務報告開始包含公司治理等非財務信息,但這些非財務信息主要是一些敘述性信息,其信息含量有限。1994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下設的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發表了題為《改進企業報告——著眼于用戶》的研究報告,進一步將財務報告概念擴展到企業報告的范疇,并提出改進和擴大財務報告內容,非財務信息由此得到極大豐富,為此,企業報告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后期,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壓力促使更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企業行為對社會環境所產生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獨立的環境報告出現,這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真正興起的基本標志。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地球峰會”之后,原本更多強調的是環境、健康和安全的非財務報告開始涵蓋更多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內容,試圖全面反映企業經濟、環境和社會三方面業績的可持續發展報告(Sustainable Reporting,以下簡稱SR)開始出現,并在實務中得到一定的應用。2002年,GRI的《SR指引》表明,一般情況下,SR可以與財務報告同時,或者作為財務報告整體的一部分,其演化思想在圖1中也得到充分體現。至此,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的披露包括財務報告體系內的信息披露和獨立于財務報告體系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

    在這一背景下,非財務報告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內容的多維化就成為向整合報告發展的趨勢。目前,談及較為普遍的是企業環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從表1可見,三者之間并無實質性的差異,它們都屬于非財務報告的范疇,且以自愿披露為主。通過對表1的分析,筆者認為,SR不僅包含環境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還包含了企業背景信息(如公司戰略、企業經營概況及市場環境等)、治理信息和經營業績、管理信息等,它是環境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的綜合和發展,其核心理念是披露一切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有影響的信息。然而,以上報告如果與企業財務報告各自獨立,便無法使一些關鍵信息得到有效的整合,并且有些信息可能存在重疊,從而增加了報告編制成本,也可能會對社會形成一定程度的信息超載,反而使信息使用者忽視重要問題。為此,企業需要在分析和整理現有各類財務報告與非財務報告的基礎上,設計并編制一份更為綜合及簡明的整合報告,即在原有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的基礎上,融入傳統財務報告中的經濟及財務信息,形成新的財務、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FESG)報告。

   

    二、企業整合報告的目標定位及質量特征

    企業整合報告是企業實施的一種“整合戰略”,是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最好的報告方式,也是對外溝通的有效手段。IIRC的宗旨在于制定出一套單一的、強制性的、全面綜合的以及獲得全球認可的整合報告框架,使氣候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通過整合報告得以體現。IIRC的目標是幫助企業構建一套簡明、清晰、持續和可比的報告框架,圍繞企業戰略目標、治理結構和經營模式,將財務及非財務風險披露整合在一起,并對非財務信息進行統一規范,讓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具體而言,可概括為五方面:一是通過反映長期投資者決策對企業的深遠影響,來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二是反映財務因素與ESG因素在影響企業長期業績和經營狀況決策上的相互作用,使得企業可持續性和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三是提供在企業報告和決策中系統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的框架;四是指明企業的業績衡量標準不能僅僅局限于短期的財務業績指標;五是提供的報告內容應更加貼近于企業管理層的日常經營活動。

    根據IIRC和世界各組織有關整合報告的研究動態,筆者認為,企業整合報告應圍繞企業的戰略目標及其治理結構和經營模式,將重大財務及非財務信息整合起來在企業年度報告中列示,以便企業就影響其長期可持續發展和成功的關鍵問題做出更具戰略性的 描述,其目標可以表述為:提高企業報告的質量,幫助利益相關者作出相關決策,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使更廣泛、更易于理解的信息能夠滿足可持續的、全球性的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

    筆者認為,上市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為利益相關者帶來利益,即企業潛在的未來滿足利益相關者要求的能力,而與利益相關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莫過于對企業價值的提升,這便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個企業能否實現價值最大化,筆者認為主要取決于五方面報告質量特征,即綜合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與可讀性。究其原因,綜合性屬于整合報告編報的首要質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它涵蓋了清晰性和簡明性,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應該是信息質量特征的基礎,而清晰性屬于通用標準。故應以這五個質量特征作為實現企業整體目標的影響因素,是整合報告目標的具體化,這些質量特征相互依存,共生互動,對企業價值提升影響重大。

    三、企業整合報告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我國近年來出現了以提交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方式推動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情形,它也體現出向整合報告方向發展的趨勢。毋庸置疑,IIRC關于整合報告框架的推出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下一步會計發展的方向。有鑒于此,筆者以響應IIRC和世界相關組織的號召為動因,研究并探討企業整合報告的相關問題,以期對推動我國企業整合報告體系的建設具有現實的啟示意義。

    第一,我國應積極參與IIRC全球統一整合報告框架的制定,使其充分考慮我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特殊情況。我國應在框架之前以征求意見的方式,向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發出調查問卷,廣泛吸取反饋意見,以求推動所制定框架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降低企業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為更好地提升整合報告質量和透明度做出積極的貢獻。此外,企業應將“可持續價值增量”作為整合報告的出發點,這樣可以拓展傳統財務報告的視角,評估企業對自然、人文和社會資本的管理,所構建的整合報告框架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并且清晰、完整地解釋企業的財務與非財務表現以及FESG信息與企業價值間的因果關系。

    第二,在報告的標準上,建議著手制定出一套高質量的整合報告準則,為整合報告制度形成、體系構建與執行做好準備。如前述及,整合報告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相比單一的財務報告應具有更高的綜合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以及可讀性的質量特征。此外,非財務信息的量化是整合報告在技術處理上的最大挑戰,非財務信息披露存在定量信息不足、范圍不一致和隨意性等問題,整合報告準則也應對非財務信息進行統一規范。

第10篇

一、考核對象、內容和方法

(一)考核對象。列入省千家重點耗能企業和我市“節能行動”的重點耗能企業(以下統稱“市重點耗能企業”),新納入的省千家企業暫不列入考核。

(二)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措施落實情況。

(三)考核方法??己藵M分為100分,其中節能目標為40分,節能措施為60分。

節能目標完成指標為定量考核指標,以經核定的市重點耗能企業“*”分年度節能目標為基準(肇經貿資源〔*〕31號),依據省、市節能主管部門認可的企業實際完成節能量,計算目標完成率進行評分,滿分為40分。本指標細分為年度節能目標和“*”節能目標累計完成進度兩個考核指標,各占20分,超額完成對應目標的適當加分。兩個考核指標得分相加達到40分,視為完成*年節能任務。

節能措施落實指標為定性考核指標,是對市重點耗能企業(含納入省千家企業)落實國家、省、市節能工作部署情況進行評分,滿分為60分。

(四)考核結果。分為超額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94分)、基本完成(60-80分)、未完成(60分以下)四個等級。未完成節能目標的,均為未完成等級。

二、考核程序

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考核的原則,對市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考核分別由省、市、縣(市、區)經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一)省監管重點耗能企業應于今年2月底前向市節能主管部門提交上年度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工作進展情況自查報告,同時抄送省經貿委和省節能減排辦,市將在3月底前組織由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專家為主組成的評估組,進行現場評估核查,形成評估核查綜合評價報告報送市政府和省經貿委、國資委。

(二)省千家企業和市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工作按屬地管理原則組織實施,由各縣(市、區)節能主管部門組織由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專家為主組成的評估組,進行現場評估核查,并于5月15日前將評估核查報告報送當地政府,并抄送我局備案。

(三)市直重點耗能企業應于今年4月10日前向市經貿局提交上年度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工作進展情況自查報告,我局將組織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專家為主組成的評估組,進行現場評估核查。

(四)企業計算節能指標涉及的能源統計數據,須經市統計局核定。

三、獎懲措施

(一)對評價考核結果為完成等級及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納入市節能先進評比范圍,進行評比表彰獎勵。

(二)對評價考核結果為未完成等級的企業,予以通報批評,一律不得參加年度評先、授予榮譽稱號,不給予相關扶優措施,對其新建高耗能投資項目和新增工業用地暫停核準和審批。考核結果為未完成等級的企業,應在評價考核結果公布后1個月內提出整改措施,限期進行整改。重點耗能企業中的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的考核評價結果,由相關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作為對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一票否決”。

(三)對在節能考核中弄虛作假的企業,一經查實,其考核結果將視為未完成等級,予以通報批評,并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四、企業自查報告要求

市重點耗能企業應認真編制企業節能工作自查報告。自查報告按省*年省千家企業節能自查報告內容及格式要求編寫,包括書面自查報告、考核計分表、*年節能量計算說明,并附上相關證明材料(按計分表的內容必須附上所有證明材料)。

第11篇

一、XBRL技術框架

XBRL技術框架就是指導XBRL財務報告的理論基礎。依據XBRL國際組織的XBRL規范和我國的《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技術規范》系列國家標準,XBRL技術框架主要包括XBRL規范、XBRL分類標準、XBRL實例文檔和樣式表組成。整個技術框架采用自下而上的層次結構。

(一)XBRL規范(Specifications) XBRL規范是XBRL的核心和基礎,規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則,主要用于定義XBRL的各種專用術語,規范XBRL的文件格式和基本數據類型等語法要素,以及如何建立分類標準與實例文檔等。我國XBRL系列國家標準與XBRL國際組織技術規范相適應,引入了維度、公式和版本規范,其中維度用于描述業務數據中常見的多維信息,便于進行數據的深度加工和分析利用,為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等提供了可能。

(二)XBRL分類標準(Taxonomy) XBRL分類標準是XBRL為企業報告中的每個項目建立不同的標簽,分類標準定義了各項目的屬性及其之間的關系等, 相當于一個行業商業信息交換的“詞典”。分類標準是在技術規范的基礎上,結合各個國家、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每個分類標準都包含一個分類模式文件(XSD文件)和若干鏈接庫文件(XML文件)。分類模式文件定義了分類標準所包含的元素及其類型方面的信息;鏈接庫用來描述和組織各概念即元素間的關系。在最新版本的XBRL2.1規范中,所有關系被劃分為五種類型:標簽、參考、定義、計算和展示,并被組織成五個鏈接庫,其中前兩種鏈接庫是資源型鏈接庫,為元素提供附加信息,而后三種鏈接庫則是關系型鏈接庫,表達元素間的關系。

(三)XBRL實例文檔(Instance Documents) XBRL實例文檔是根據XBRL技術規范和分類標準制作的企業實際財務報告數據文件,主要包含財務報告中的標簽和數據。XBRL 根據財務報告中標簽與會計業務數據的對應,利用一些工具自動從會計業務數據庫中提取數據,生成實例文檔,實例文檔中不含顯示格式的信息。

(四)樣式表(Style Sheets) 樣式表用于定義財務報告時的顯示項目和格式。由于實例文檔不便于直接閱讀,可以利用樣式表對實例文檔進行“格式化”處理,即可生成使用者想要的文件類型和格式。

二、XBRL技術與企業財務分析及診斷系統

(一)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概述 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就是為實現財務分析與財務診斷目標所使用的工具(硬件、軟件)和方法、技術與步驟的綜合體。它包括財務分析和財務診斷兩個子系統,兩者有密切的聯系,財務診斷建立在財務分析基礎之上,財務分析是財務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時兩者在實現的功能、運用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明顯區別。財務分析主要是以會計核算和財務報表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實現對企業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分配活動等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狀況進行分析與評價,常用比率、趨勢、結構、因素分析等方法,并通過報表、圖文報告等直觀、人性化的格式將分析結果展現給用戶。財務診斷主要利用企業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來發現問題、找出風險點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大部分企業的財務診斷是通過自己構建財務診斷體系或借助外部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管理咨詢機構來進行,主要經過數據收集、分析診斷、形成診斷報告三個階段,診斷方式主要通過手工或者運用EXCEL工具輔助完成。

(二)傳統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財務分析比較機械、呆板,缺乏個性。企業現有財務分析是對財務報表數據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長能力等方面對常用的財務分析指標進行公式化分析,比較機械。針對行業和企業特點,或者針對企業特殊項目的個性化分析由于缺乏靈活的分析模型和工具而無法進行。二是財務分析缺乏廣度與深度。企業現有財務分析是基于財務報告的分析,而傳統財務報告實際上是一種通用財務報告,企業不會考慮需求者的要求,而且往往由于害怕廣泛的信息披露會對自己產生不良的影響而采取比較保守或片面的信息披露策略,使得財務分析缺乏數據基礎,分析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三是財務診斷所需要的數據資料不完整、不規范。包括財務數據在內的數據資料是財務診斷的依據,只有完整、準確、規范的數據資料,才能反映出企業存在的問題,但目前企業提交的數據資料可能來源于多個系統,出自多個部門,不僅數據格式多樣,而且不完整、不規范,再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地域的延伸,財務分析與診斷面臨的財務及業務數據越來越復雜,給整理、分析、診斷帶來不便,有效實施財務分析與診斷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四是財務診斷方法與技術手段落后。目前企業財務診斷主要由財務人員、中介機構的會計師等通過手工或者運用EXCEL工具輔助完成,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難免會出現人為差錯。同時由于技術落后,一些比較復雜的診斷模型無法建立和驗證,無法做到對問題的深層次診斷和分析。

(三)XBRL技術應用于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的優勢分析 作為一種以XML 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標記語言,XBRL 繼承了XML 所擁有的所有語言優勢,如:XBRL具有良好屬性的開放式技術構架;具有跨平臺的優勢,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下XBRL文件無需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對同一份XBRL 實例文檔,采用不同的樣式表,可以生成多種企業報告;統一了數據定義和格式,在數據處理方面的效率要遠遠高于其他如PDF、WORD、HTML格式文件等。因此將XBRL技術應用于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可以充分利用XBRL的技術優勢,獲取數據更加容易,數據來源更加豐富,數據規范且無須轉換,使得財務分析與診斷能從簡單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層次的財務分析與診斷、決策中,同時XBRL規范數據便于進行多維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更容易從深層次上找出存在問題的原因,從而設計出較佳的解決方案。

三、 基于XBRL技術的企業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架構

(一)系統架構 基于XBRL的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就是結合XBRL的技術特性和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將傳統財務報告轉換為XBRL財務報告,財務分析與診斷是從具有統一XBRL描述形式的數據中利用專門的工具或模型來完成財務分析與診斷?;赬BRL的企業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二)系統功能說明 基于XBRL的企業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主要包括XBRL財務報告轉換、智能財務分析、個性化財務診斷等三個部分。各部分之間的信息流動和數據交換都是基于XBRL進行的。(1)XBRL財務報告轉換。XBRL財務報告轉換就是對企業傳統財務報告經過財務報告元素梳理與映射、創建擴展分類標準、編制和驗證實例文檔、生成XBRL財務報告等過程,最終根據不同的報告模板生成不同利益主體所需的XBRL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元素梳理與映射就是企業分析傳統財務報告結構,從財務報告中提取報告信息,并梳理提煉成財務報告元素,然后與通用分類標準元素相匹配。創建擴展分類標準就是對于不能匹配映射的報告項目及關系或者企業需要進行更為全面詳細的其他財務信息披露,需要根據《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技術規范》系列國家標準以及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的規則來創建擴展分類標準,主要包括:創建擴展鏈接角色、創建元素、定義元素間關系等工作。編制和驗證實例文檔是企業基于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結合通用分類標準指南和創建的擴展分類標準,將財務數據與分類標準映射來編制XBRL財務報告實例文檔,并對實例文檔進行測試驗證,以確保財務報告中的所有事實值已被正確地標記并包含在實例文檔中,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生成XBRL財務報告就是根據財務報告模板和XSLT(擴展樣式表轉換語言),把實例文檔中的數據轉換為各具特色的財務報告或業務報告,以滿足各利益主體對信息的需求。(2)智能化財務分析。智能化財務分析就是為企業提供一種全方位財務分析以及最佳分析評估模型的量化分析工具,XBRL應用主體可以根據其對信息的需求,從 XBRL實例文檔中快速搜集和提取數據進行各種應用分析,實現靈活、高效、多維的數據查詢與統計分析,來滿足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決策者等對企業智能財務分析與價值評估的需求,包括能提供更細致的財務報表、財務狀況分析、財務趨勢分析、財務成果分析、現金流量分析、財務風險分析等主要以財務指標為基礎的資金、資本、資產分析,在此基礎上從戰略決策的角度考慮,為企業股東、金融機構、風險投資基金等投資主體提供對企業長期持續經營影響較大的財務數據和分析報告,滿足對企業投資價值的評估需求;能給企業內部管理層及時提供經營狀況的數據和分析預測,為股東及其他投資主體提供風險分析和未來發展的預測分析等,最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決策過程科學化、最優化、智能化。(3)個性化財務診斷。個性化財務診斷就是根據不同利益主體的關注點和具體財務風險點建立個性化診斷模型,利用多維分析、數據挖掘等工具對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環節、關鍵因素進行揭示,并結合診斷人員職業判斷提出多種解決方案供企業選擇、實施。由于XBRL財務報告已經對財務數據進行了特定的標簽識別和分類,財務數據在不同的計算機平臺和財務信息使用者之間實現了共享,能夠方便地獲取企業財務、非財務數據,及時和大量的數據調取更有利于財務診斷中對底層數據的挖掘,因此基于XBRL技術的財務診斷,能有效提高財務診斷的可靠性和質量,更好地發揮財務診斷的控制職能。

企業建立基于XBRL的財務分析與診斷系統與傳統的財務分析與診斷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可以更準確、高效、動態地實施財務分析與診斷,同時也為財務分析與診斷智能化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隨著XBRL技術在企業的廣泛應用,在XBRL 環境下實施財務分析與診斷是財務分析與診斷發展的趨勢,但鑒于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這種模式還須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如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即時財務分析與診斷,引入多維分析、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技術來提高財務分析與診斷的智能化等。

第12篇

“既然是國務院推出的‘節能惠民工程’,為什么在實施細則中還是對中小企業設置銷量門檻。當前,節能補貼都是由企業先行墊付給消費者的,萬一我們的銷量達不到規定門檻,年終結算時財政部不給補貼,那風險豈不是會集中在一年后突然爆發,加速中小企業的衰退?”

日前,在來自浙江、江蘇等地的中小家電企業向《中國企業報》記者抱怨,國家政策對中小企業不公平,最終這些補貼還是會流向各個節能家電領域的龍頭企業手中。

根據國家財政部、發改委和工信部已經公布的5大類節能家電補貼細則,《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平板、空調、洗衣機、冰箱、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和熱泵熱水器的補貼均為企業設置銷量“門檻”,要求企業的年銷售量依次不低于50萬臺、10萬臺、10萬臺、10萬臺、3萬臺、5萬臺和1萬臺,才能獲得補貼資格。

企通社主編蘇記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節能惠民工程的關鍵詞是‘節能’和‘惠民’,政策核心門檻應該是‘節能’這一技術門檻,只要企業產品的節能技術指標符合國家標準均應享受相應的補貼待遇。但在具體實施時有關方面卻橫生一個貌似合理的‘銷量門檻’,其設置的合理依據到底是什么?”

來自浙江某市的太陽能行業協會負責人透露,“由于補貼細則中規定了銷量門檻,目前很多不達標的中小企業為了獲得享受節能補貼的資格,通過打通政府的統計部門等渠道,公開進行企業銷量證明的造假,都忙著先湊足條件擠進補貼目錄?!?/p>

不過,由于補貼資金由企業先行墊付,財政部等政府職能部委通過二次審核后才會撥付相關的補貼資金。這就意味著,就算企業獲得了補貼資格,如果在后期的推廣中無法滿足相應的條件,還是會面臨“先行墊付的補貼金額無法回收”難題。

對于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的撥付,《中國企業報》記者在節能家電補貼細則中看到,“財政部根據推廣企業月度推廣情況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出具的審核意見,預撥補貼資金。年度終了后30日內,推廣企業提出年度補貼資金清算報告,通過審核后財政部才會進行補貼資金清算”。

這對于一些急于忙著擠進節能家電補貼目錄的中小企業來說,政策本身就隱藏門檻風險。一旦出現產品推廣數量不達標的情況,直接會影響到企業后期與財政部的資金兌付難題。

還有家電企業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此次節能惠民工程所設置的‘銷量門檻’, 國務院在今年4月19日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精神不一致。這會加速中小企業在節能家電政策推動下的市場競爭優勢下滑”。

截至本報發稿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工信部并未就節能惠民政策中設置的銷量門檻必要性進行解讀和說明。隨著政策陸續從6月1日開始在上述5大類7個節能家電市場全面鋪開實施,引發的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政策待遇差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對于上述問題,本報還將持續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道孚县| 图木舒克市| 平昌县| 新津县| 额敏县| 武宁县| 新余市| 嘉兴市| 五原县| 凌海市| 乾安县| 兴城市| 临城县| 肥乡县| 吉木萨尔县| 土默特右旗| 兴仁县| 江永县| 上蔡县| 玉山县| 五大连池市| 阿尔山市| 邮箱| 丹东市| 桐梓县| 曲水县| 锦州市| 泉州市| 西和县| 鸡东县| 西安市| 孙吴县| 南华县| 阿坝| 黎川县| 永泰县| 石林| 蓬溪县| 甘孜|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