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09: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夫妻共同財產,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答:我國《婚姻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規定夫妻共同財產包括:(1)夫妻一方或雙方勞動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2)夫妻一方或雙方繼承、受贈的財產;(3) 夫妻一方或雙方由知識產權取得的經濟利益;(4) 夫妻一方或雙方從事承包、租賃等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5) 夫妻一方或雙方取得的債權;(6) 夫妻一方或雙方的其他合法所得。該《意見》同時規定:夫妻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后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以上規定,在履行婚姻登記手續,建立了夫妻關系后,至解除婚姻關系前夫妻一方或雙方獲得的合法收入,除非雙方另有約定,都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雙方有平等的處理權。
同時夫妻雙方沒有不同約定的情況下,一方在結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后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也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
關鍵詞 夫妻財產 分割 婚姻法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1 夫妻財產
夫妻財產指的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所得財產的所有權制度。包括財產的歸屬、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債務的清償,離婚時財產的分割制度及內容。我國現行夫妻財產制是法定財產制與約定財產制相結合。
(1)夫妻法定財產制。法定夫妻財產制,即法律確定的夫妻財產制類型。強制適用是法定夫妻財產制有別于約定財產制的突出法律特征。(2)夫妻約定財產制。夫妻約定財產制是指法律允許雙方以協議之方式,對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所有權的歸屬、使用、收益和處分的事項作出的約定,以排除法定共同財產制適用的制度。
2 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立法完善
2.1 落實家務勞動價值應能更好的保護女方的權益
家務勞動補償制度是指在婚姻存續期間對家務勞動付出較多的夫妻一方,在離婚時有權請求另一方從個人財產中給予一定經濟補償的法律制度。我國《婚姻法》第40條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我國《婚姻法》第40條的家務補償請求權的規定,是我國婚姻立法上的一大突破,但是,這種經濟補償存在缺陷:
第一,對于如何補償家務勞動上,實踐中,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致使司法實踐中的補償都是不了了之。“探究其原因,乃是因為法律規定離婚經濟補償應以‘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為前提。換言之,夫妻雙方不適用分別財產制度就不適用家務勞動補償。而目前我國夫妻約定實行分別財產制的數量很少,其直接后果就是極大地限制了這一救濟制度的適用。而婚姻法對這一制度的規定流于泛泛,實踐中難以對家務勞動的價值作出合情合理、具有說服力的評估,使法官具體操作不易運用。”
第二,在我國目前情況下,人的個體受多元化思想的影響,每個個體都是有理性的經濟人,一旦婚姻終止,一方不顧夫妻感情,反目為仇,故意隱瞞財產,逃避對付出較多一方家務勞動的經濟補償,對于這種情況,法律保護不足。
因此,應該修補現行離婚補償制度,更好地體現家務勞動的價值,建立公平合理的婚姻存續期間貢獻方家務勞動價值評估機制,實現夫妻財產分割的公平正義。
2.2 增加婚內共同財產的分割
我國關于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有兩個:一方死亡和離婚。我國婚姻法第39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這是基于離婚而分割財產的規定。基于一方死亡而導致共同財產分割則是在繼承法第26條規定的:“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而在現實生活中,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也可能需要,而不僅僅離婚或者一方死亡時才會遇到。如果夫妻雙方因約定終止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改用分別財產制,就會面臨共同財產的分割。其實,我國也有學者在其著作中將此情形作為分割共同財產的原因。所以建議將來立法或司法解釋中能夠完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因,以適應新的社會需要。
2.3 短婚內繼承、受贈的重大財產不應夫妻共有
我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存續期間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雖然在第18條規定,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但是,如果沒有確定歸一方所有,就是共同所有。這一規定也有失偏頗。如果短婚內,一方繼承或受贈的財產歸夫妻共有,離婚時作為共同財產進行分割,是對繼承或受贈財產方的極大不公平。所以,我國就有學者指出:短婚內繼承、受贈的重大財產不能一概夫妻共有。繼承或受贈財產是否共有必須考慮結婚時間長短及財產價值大小,重大個人財產在多年后方可化為共有。
2.4 增加“知識產權的收益”的預期利益的分割
由于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只有實際取得的收益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才可以分割,但是當婚姻存續期間該知識產權尚未,無法明確是否可以取得財產性收益,此將不能形成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將無法分割。因此,這種排斥“期待收益”共享的立法,是有悖民法公平原則的。將來立法可以考慮增加知識產權收益的預期利益的分割。
2.5 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過程中,防范一方不誠信行為的規定應更明確
我國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雖然增設了分割夫妻財產的保障措施,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規定過于簡單。我國婚姻法第47條的規定,只是對離婚時一方的不誠信行為的事后補救措施,缺少事前預防措施。第二,規定不夠明確。“離婚時”在解釋上容易產生歧義。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對夫妻一方實施第47條所指的違法行為時,人民法院應不受實施行為的時間限制。第三,在舉證責任問題上存在問題:其一,我國《1993年離婚財產分割司法解釋》規定的:“對個人財產還是夫妻財產難以確定的,主張權利的一方有舉證責任”,無論是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當事人只要主張任何一種財產,均須承擔舉證責任。一項財產既然被推定為共同財產,主張其為共同財產的一方當然不承擔舉證責任,只有主張其為個人財產的一方才應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其為個人財產。其二,缺少間接證據的使用。因為我國家庭財產構成日趨復雜,流轉日益頻繁,雙方有意隱瞞的時候,很難提取直接證據。沒有間接證據規則,不利于保護弱勢方尤其婦女的合法權益。
2.6 無形財產應參與共同財產分割
按照我國現行婚姻法,人力資本這一無形財產并未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力資本在工作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謂人力資本,指的是工作機會、勞動技能等能夠帶來經濟收益的能力,是無形財產。
婚姻是雙方彼此貢獻的經濟合伙,一方的成就、學位、執照、資格等包含了對方的貢獻和投入,它應當是平衡法律上分割婚姻財產時的決定因素。雖然學位、執照、資格等并不是一般意義的財產,是人力資本,是無形財產,評估會比較困難,但它對其持有者增加收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把它納入財產范圍,就無法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
人力資本,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能夠產生經濟利益的權利,即是一種財產,這恰與經濟學上的“人力資本”的理論不謀而合。夫妻共同財產否認了人力資本這一無形的財產形式等于不承認配偶方的貢獻和犧牲,使得離婚變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殘酷而無情的剝削和掠奪。
參考文獻
[1] 王金勇.論我國婚姻法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規定及其完善[D].廈門大學,2011.
問:劉雷和李琳2011年3月結婚,婚后雙方共同購買了房屋一套、汽車一輛,并有存款20萬元。2017年3月,李琳的弟弟李成龍欲向兩人借款10萬元。劉雷因李成龍之前多次借錢一直未還,不同意此次借款。但李琳堅持要將錢借給李成龍,并稱:“咱們的財產也有我一半,你不借,我就向法院起訴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我用自己的那部分錢借給我弟!”請問,法院會不會支持李琳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請求?
答:一般情況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法院不予支持。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四條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損毀、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也就是說,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如果一方不起訴離婚,僅請求分割共同財產,人民法院一般不會支持,只有存在規定的兩種特殊情形,且分割共同財產不損害債權人利益時,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訴訟請求才能得到法院支持。
綜上,本案不存在司法解釋規定的兩種例外情形,因此,李琳在與劉雷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僅起訴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請求,不能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律師 劉書光
夫妻離婚 榮譽物品被遺失
現年65歲的霍辰宇,是無錫市信鴿協會會員。幾十年的養鴿生涯中,他獲得大小比賽獎項不計其數。讓他最得意的獎項有:1991年,一只信鴿榮獲江蘇省信鴿競賽2000公里級第一名,一只信鴿榮獲該比賽同級第三名及雌鴿組(單項)2000公里級第二名;1994年,一只信鴿榮獲江蘇省3180公里超遠程大賽第三名。
霍辰宇將獎杯、獎旗、牌匾,以及刊登有關新聞的報紙,都精心保存在位于楊市鎮某村283號的家中。
2004年1月,因感情破裂,霍辰宇與結婚30年的妻子陳丹萍簽訂離婚協議,并于當日辦理了手續。協議中載明:自1991年后男方有婚外戀,對女方感情逐步冷淡,夫妻分居10年。離婚證上“財產處理”欄記載:283號房屋及所有家具雜物均歸女方所有,男方放棄財產分割權。
雙方只是在法律上做了約定,原有夫妻共同物品仍存于該屋內。為了徹底撇清關系, 2013年3月,陳丹萍訴至法院,請求確認283號房屋歸自己所有。當月,經法院調解,陳丹萍和霍辰宇一致同意將房屋贈與給女兒霍思雨。
房屋問題解決后,霍辰宇想起他的那些獎杯、錦旗、證書、牌匾仍存放于283號房屋內,便向陳丹萍索要。讓他不能接受的是,陳丹萍說,由于年代已久,這些物品已經遺失。
討要無果 一對冤家上法庭
多次索要無果,霍辰宇十分氣憤,辛苦付出換得的榮譽,怎能說丟就丟?于是,他來到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法院,將陳丹萍推上了被告席。
法庭上,霍辰宇訴稱,根據離婚協議,原共有的283號房歸陳丹萍,獎杯和錦旗等在協議中未涉及,均保存在房屋內,物品的實際控制人為陳丹萍。現陳丹萍稱已將物品丟失,故要求她賠償經濟損失11600元。
陳丹萍不能理解,她說:自己為幫助霍辰宇養鴿默默奉獻,獲獎應屬于家庭榮譽。霍辰宇因發生婚外情,拋棄了她,所以離婚時約定屋內所有家具、雜物均歸女方,男方放棄所有權。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霍辰宇因馴養信鴿獲得象征個人榮譽的物品,應當為其婚后取得的個人財產。從提供的照片,只能確認他獲得過四個獎杯、三面錦旗、一塊橫匾,這些物品在離婚前均存放在283號房屋內。而雙方在離婚證、離婚協議中明確約定房屋內“所有家具雜物均歸女方所有”,應當理解為霍辰宇的個人財產也贈與陳丹萍。
8月,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駁回霍辰宇的訴訟請求。
霍辰宇不服,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中院認為:雙方早于2004年1月就簽訂了離婚協議,在協議中并未專門約定榮譽物品的歸屬,霍辰宇直至2013年,才提出返還上述物品。所以,霍辰宇的上訴理由無事實與法律依據。
法官說法:
霍辰宇敗訴,并非否定榮譽物品屬于個人財產的法律屬性,而是雙方離婚協議產生的法律后果。
我國《婚姻法》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有五種情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從法律規定來看,第五種情形,是一條兜底條款,對于哪些情形屬于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沒有具體認定標準。因此,對于一方獲得的榮譽物品,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家庭共同財產是指全體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期間所創造的,供全體家庭成員生活、生產的財產,該財產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家庭共有財產的發生是以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期間的共同勞動創造的財產為前提,不是在共同生活期間共同創造的財富,不發生家庭財產關系。
二、家庭共有財產來源于全體家庭成員的共同勞動所得和各自勞動所得的財產。
三、家庭共有財產為共同共有財產,在家庭關系存續期間,共有人不分份額,共同享有所有權。
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所謂家庭共有財產,是在一個大家庭中形成的,也就是說,父母、兒女、女婿、媳婦共同生活、勞動在一起,不分彼此,才能產生家庭共有財產。
夫妻共有財產是指在無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不歸夫妻一方的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和其他應當歸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其基本特征是:
一、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
二、夫妻之間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各自取得的財產;
三、夫妻之間依《婚姻法》的規定采取書面約定形成規定的財產。
論文關鍵詞 夫妻 共同財產 處理
一、研究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的重要性
夫妻既然作為生活實踐中的一大主體,他們的生活自然要受到法律的保護和制約,作為夫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財產,同樣要受到法律的保護和制約。因為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夫妻共同財產是婚姻法中的重要內容,而婚姻法又在民法的管轄體系之內。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由此可見,研究夫妻共同財產是基于遵循民法基本原則,也是為了規范好人們的現實生活。
在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法律條文簡明扼要的說出了何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在無奇不有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理解這一句法律條文呢?我們研究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問題就是為了解答人們的疑惑,在研究的基礎上用研究成果指導實際實踐,維護法律的公正,也讓人們生活的更加和諧與美好。夫妻對共同所有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平等在現實法律實踐中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這些也是需要研究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才能得到的答案。
研究夫妻的共同財產,就要抓好研究對象的主體,夫妻就是研究的主體。在我國可以稱為夫妻就是經過我國法律的準予,從取得結婚證書那一天起,不論是否共同生活,在法律上都成為夫妻,直到離婚或者夫妻一方死亡,夫妻關系才算正式結束,這就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財產主要所指的對象就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婚前和婚后的財產如何處理,他們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處理時應該如何操作也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
二、夫妻婚前財產如何界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雖然在新的婚姻法中,法律規定夫妻在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夫妻的婚前財產也有可能界定為夫妻的共同財產。夫妻財產制,是規定夫妻財產關系的法律制度,包括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所得的財產。
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如繼承和贈予所得的財產,是夫妻共同所有。在遺囑或者是贈予合同中,如果立遺囑人和贈予人沒有特別說明只是單純的強烈要求贈予某一個人,那么實際享有贈予不一定是一個人。所接收的有可能是夫妻共同財產。例如,在小王與小李的戀愛期間,小王的父親贈予小王一套房子,說明這套房子是小王與小李的結婚新房。雖然在小王結婚前得到這房子的贈予,既這套房子不是小王與小李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贈予財產。但是,在贈予合同中,明確說明了這套房子是小王與小李的婚房。即這套房子按照贈予合同的意思是,在小王和小李結婚后,這套房子屬于他們兩個人的。雖然是小王的父親給予小王的財產,但是這套房子是在結婚時生效的財產,從另一種意思上來講,小王的個人財產在結婚時已經轉化為了夫妻共同財產。所以這套房子雖然是小王在結婚前所得到的贈予,但它在實際生活實踐中已經是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因為,根據贈予合同,小王實際擁有這套房子是在結婚時,而結婚時,已經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那么,理所當然的這套房子是夫妻共同財產。
于此相同的是女方的嫁妝在結婚以后也是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因為,按照民間的習俗,在民法的基本原則中,民法尊重民間的友好公序良俗。嫁妝是女方家庭對于結婚時期的贈禮,當女方與男方結婚時,嫁妝就作為他們共同生活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當女方與男方在婚姻關系的存續期間,嫁妝已經從女方的私有財產轉化為了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
三、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處理
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財產的性質是共同共有,共同共有說明夫妻雙方中的任何一人都有權利不分份額的享有夫妻共同財產,當然對于債務的承擔,雙方存在平等的義務,這就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財產共同共有。從夫妻共同財產共同共有的原則中,我們可以知道夫妻雙方不能以收入高低或者是有無,來確定共同財產的享有份額。
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所得的知識產權收益也是夫妻共同共有財產。盡管夫妻中的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前就已經獲得了知識產權收益,但是當知識產權的收益還可以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時,知產權所取得的受益認定為夫妻雙方共同共有財產。不論其中的一方是否對知識產權做出過貢獻,另一方不得以此理由認為知識產權收益為個人財產。
夫妻雙方對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受益和處分的權利。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中的一方如果需要使用大量的共同財產應該取得另一方的同意,不能夠自私做出處分共同財產的決定,因為這樣會傷害另一方的合法利益。老張(男)和老趙(女)是多年的夫妻,他們共有一套房屋和20萬元的存折,由于他們沒有子女,老張想把這些財產全都送給自己的侄子,于是在未征得老趙的同意下,就書寫了贈予合同,把所有的財產都贈送給侄子。后來,老趙得知此情況堅決不同意贈與,要求侄子返還一套房屋以及20萬元現金,侄子拒絕。老趙于是訴至法院,要求侄子返還財產。從此案中我們可以知道,老張的做法過于個人主義,認為夫妻財產就是個人財產,傷害了妻子老趙的利益。因為,老張在處理大額財產時沒有取得妻子的同意,把妻子的財產也贈與了別人,嚴重了剝奪了妻子的夫妻共同財產權。對于老張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老趙有權要回屬于自己的財產。因為,在新的婚姻法中,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對共同財產的處分,尤其是重大財產問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處分,任何一方違背他方意思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都構成了對他方合法權益的侵害。
既然夫妻雙方享有平等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權利,也應該承擔夫妻雙方應有的義務。家庭的支出應以共同財產為基礎,不能以家庭成員為家庭做出貢獻大小來計算。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財產應該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以及雙方老人的撫養和贍養義務。同時夫妻因為共同經營而欠下的債務對善意第三人造成了損害,夫妻雙方承擔連帶責任,夫妻雙方應該用共同財產進行償還債務。
四、夫妻離婚后的共同財產處理
在民法和新的婚姻法體系中對于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問題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先由當事人自己進行協商處理夫妻雙方共同財產,遵循民法中意思自治的原則。二是,當夫妻對共同財產的處理協商不成的,由法院進行裁定,在裁定的過程中要照顧子女和女方的利益,雖然說男女平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女方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方,這體現了婚姻法對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的相對公平原則。最后,夫妻一方有重大過錯的,在夫妻共同財產處理上,過錯方要給另一方一定的財產補償。
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說明了夫妻在處理財產時只能動用夫妻共同財產,對于私人財產和家庭財產,夫妻雙方沒有處分的權益。正如上文所說,夫妻共同財產是基于婚姻開始的基礎上,知道一方死亡或者是婚姻結束。孫某(男)和吳某(女)在2001年1月結婚,于2002年3月有一個兒子,2003年5月孫某在某單位上班時被判盜竊罪入獄三年,吳某在孫某入獄時因不堪社會壓力于2004年4月于孫某離婚。后經查處吳某是被冤枉的,于2005年1月釋放,單位補償孫某20個月的工資,每月2000元,共計4萬元,孫某于2005年3月拿到工資補貼。后經家人勸說,孫某與吳某在2005年2月復婚,孫某的父母贈與他們的孩子1萬元,后來孫某與吳某感情不和,再一次離婚。離婚時,吳某要求分割孫某4萬元和孩子1萬元的財產。因為吳某認為,4萬元是單位于2005年3月份發放的,是在婚姻存續期間給予的,屬于共同財產,理應分割。但是孫某認為,工資補貼是自己在離婚期間所得的,只是實際拿到的時間在婚姻存續期間,應該屬于婚前私人財產,且沒有任何約定,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在案例中的焦點問題就是,孫某的4萬元工資補貼是否為夫妻共同財產,以及對孩子的贈予財產是否可以分割處理。我國新婚姻法明確規定,夫妻婚姻存續期間,一方所得的工資、獎金為夫妻共同財產。所以,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上一定要注意夫妻關系存續時間,只有這樣才可以界定夫妻共同財產,那么在離婚時產生的財產處理分歧,法院就可以根據婚姻的實際存續期間進行裁定。在本案中,孫某與吳某第一次的婚姻存續期間是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所以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的工資補貼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而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的工資補貼屬于孫某的私人婚前財產,不受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的約束。另外,他們兒子的1萬元是贈予所得,任何家庭成員不可以進行分割,但是孩子的監護人可以代為保管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贈予財產,用作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家庭財產不同于夫妻共同財產,當夫妻雙方婚姻結束時,夫妻只能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進行實際處理。
關鍵詞:夫妻共同財產;家庭共有財;夫妻個人財產;家庭成員個人財產
一、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婚前以及婚后所得,由夫妻雙方共同享有所有權和其他權利的財產。其法律特征是:
1.發生條件:基于夫妻關系締結;并且雙方未選擇其他財產制。
2.權利主體是夫妻二人;夫妻二人是兩個權利主體,而不是一個權利主體;
3.共同財產的來源通常為雙方或一方婚后所得;
4.該財產權性質為共同共有,夫妻雙方對其享有平等的、不分份額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夫妻共同財產有兩個類別:法定共同財產和約定共同財產。
(一)法定共同財產
現行《婚姻法》第17、18條確立了夫妻法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是指在夫妻雙方婚前和婚后均未就財產關系作出約定或者財產約定無效的情況下,直接適用法定的夫妻財產制。法定財產制中的夫妻共同財產,是指直接依據法律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或一方所得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其法律特征是:
1.法定共同財產權的主體,只能是具有婚姻關系的夫妻二人。無效婚姻、被撤銷婚姻、非法同居關系的男女均不能成為此主體。
2.其范圍只限于婚后所得財產。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為一方所有的個人財產,不因結婚而轉為夫妻共同財產。此“婚后所得”是指財產權的取得時間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即從婚姻關系發生效力時起到離婚生效或配偶一方死亡時止。夫妻分居或離婚判決未生效期間,屬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訂婚以及戀愛期間,不屬婚姻關系存續期間。
3.法定共同財產的來源,包括夫妻雙方或一方所得的財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除外。此處“所得”是指財產權的取得,而不必對財產的實際占有。如某項財在婚后實際占有,但其所有權在婚前已經取得,則該項財產就不屬于法定共同財產。相反,如婚后取得財產權,即使婚姻關系終止前未實際占有,該財產也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實務中法定共同財產的認定可從以下三個條件著手。
1.必須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或一方合法取得的財產;婚姻關系被法律承認之前以及依法終止以后所得的財產,以及各種非法所得均不屬于法定共同財產。
2.必須是未被雙方約定為個人所有或共同所有的財產;凡是已經有效約定為個人所有或共同所有的財產,不再屬法定共同財產范圍。
3.必須是法定個人特有財產以外的婚后所得財產。
依據現行《婚姻法》第17條列舉式規定及相關司法解釋,法定共同財產的范圍包括:
1.工資、獎金。在此須作廣義理解,包括一切為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他人從事勞務而獲得的固定工資、定額獎金,及其他獎勵和實物等;包括在職期間從事其他勞務活動收入,以及用這些收入購置的財產。
2.生產、經營收益。指夫妻雙方或一方在婚后從事生產、經營所得的勞動收入和資本性收入,如投資公司、企業股份分紅所得,買賣股票、債券所得等。
3.知識產權收益。是指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不包括知識產權的人身權。
4.非特定性的繼承或受贈財產。依司法解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法定繼承所得,以及在遺囑繼承和贈與中,被繼承人或者贈與人未指定歸一方所有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明確歸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屬于共同財產。對于由一方父母出資購置、由當事人居住使用的房屋所有權歸屬,若該房屋是父母以自己的財產和名義購置,則房屋所有權歸父母享有;若出資父母已將房屋歸于當事人名下,并明確表示是對一方的贈與,房屋所有權屬于受贈人;若已歸于當事人名下,但父母沒有作房屋歸屬的意思表示,則應區分婚前購置和婚后購置兩種情況,如果是婚前購置,父母的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如果是婚后購置,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屬夫妻共同財產。另外,“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產權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5.夫妻分居兩地分別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財產;婚后夫妻雙方對一方婚前財產上的“添附”;婚后夫妻雙方對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進行過修繕、裝修、原拆原建的,其增值部分或擴建部分,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另外,在離婚時,對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難以確定的,主張權利的一方負責舉證。當事人舉不出有力證據,人民法院又無法查實的,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這就是說,在離婚時對財產的歸屬有爭議、又不能證明屬于一方的,推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6.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基于社會不斷發展變化,財產關系復雜多樣,《婚姻法》作此彈性規定。另依司法解釋: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男女雙方實際取得的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實務中當注重夫妻共同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處分等動態權能。《婚姻法》第17條第二款確定了對共同財產的權利行使原則:“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執行上可作以下理解:
1.夫或妻處理共同財產的權利平等。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
2.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的,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夫或妻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
3.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夫妻雙方享有共同財產權,也要共同負擔法定義務:家庭生活費用應首先由共同財產支付,共同財產不足負擔時,夫妻各自以個人財產負擔;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雙方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對共同債務的償還,首先以共同財產清償;在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時,以夫妻個人財產負連帶責任;因管理共同財產所花費的費用應當從共同財產中支付。
(二)、約定共同財產
約定財產制是法定財產制的對稱,是指夫妻以契約的形式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所有權歸屬、財產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家庭生活費用負擔和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清算等事項作出約定,從而排除法定夫妻共同財產制適用的財產制度。《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適用本法第十七、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于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此條確定了自由式約定財產原則,既可約定共同共有,也可約定各自所有。對于“約定共同所有”,可如下理解:
1.約定全部財產共同制。即除個人特有財產外,不論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不論數額和來源,雙方所有合法所得財產一律共同共有,任何一方均不再保留個人所有份額。
2.約定部分財產共同制。部分財產的范圍,可以是婚前個人財產,也可以是婚后所得;可以是不動產,也可以是動產;可以是物權,也可以是債權;可以是即期財產,也可以是預期財產。
3.約定對部分或全部財產的管理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實行共同制;或者對共同債務清償、家庭生活費用負擔實行共同制。
4.約定作出的時間,可以是結婚前,也可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婚前作出約定的,婚姻關系依法成立后始生效。
5.約定屬于雙方法律行為,應當遵守民法上自愿、公平、合法原則;必須雙方主體適格、約定的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約定采取書面形式。符合以上條件,約定才能生效。約定對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
6.約定具有優先效力。夫妻關于財產共有的合法有效約定排除法定共同財產制的適用。
7.約定可以變更和撤銷。夫妻可以對原約定的內容加以全部或部分修改;也可以雙方一致同意不再履行原財產約定而采用法定財產制。此變更或撤銷須采用書面形式。
8.約定隨婚姻關系終止而終止;約定還可因夫妻新的約定而終止;約定終止,既適用法定財產制。
隨著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夫妻采取約定形式調整夫妻財產關系,約定財產制已成為夫妻財產制度中的基本制度之一。
二、家庭共有財產、家庭成員個人財產
夫妻財產關系是婚姻家庭財產關系的核心,家庭共同財產關系、家庭個人財產關系均由夫妻關系派生而出。
(一)、家庭共有財產:是指全體或部分家庭成員在家庭共同生活關系存續期間,對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的財產約定為共同共有的權利義務關系。我國《婚姻法》對家庭共有財產沒有規定,因此家庭共有財產理論可參照民法共有權理論。其法律特征主要是:
1.家庭共有財產的發生以家庭共同生活關系為前提,并且以家庭成員實行家庭財產共同共有的約定為基礎。兩個條件缺一則不產生家庭共有財產關系。
2.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是對家庭貢獻財產的家庭成員,可以是家庭全體成員,也可以是部分成員。構成家庭共有財產的權利主體,一是對家庭財產有貢獻,即把所得財產交給家庭共有;二是有成為家庭共有財產權利主體的主觀意愿。因此,對家庭沒有財產貢獻的幼年子女不是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沒有自己財產、或者雖有財產但沒向家庭共有財產做貢獻的家庭成員,也不是家庭共有財產的主體。
3.家庭共有財產的來源為家庭成員的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形成家庭共同共有的財產首先是家庭成員的共同所得,如共同創造的成果,共同經營的收入,共同繼承的遺產,共同接受的贈與等;夫妻共同財產通常是家庭共有財產的基本部分。
4.家庭共有財產的性質為共同共有。在家庭共有財產關系存續期間,各共有人不分份額、共同享有財產權,直到共同共有關系消滅,家庭共有財產才得分割。
因此,家庭共有財產的范圍通常包括:夫妻共同財產;家庭成員共同繼承的財產;家庭其他成員投入家庭的財產等。家庭共有財產共有人的權利義務,適用民法上共同共有原則。家庭共有財產關系終止,原因于家庭共同共有人分出、死亡、或約定終止家庭共有財產關系,終止后,應對家庭共有財產進行分割。
(二)、夫妻個人財產:是指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于夫妻共同財產之外享有所有權的財產,包括婚前個人財產和婚后特有財產。夫妻特有財產是相對于法定共同財產而言的,是指夫妻婚后在實行共同財產制時,依法律規定或者依雙方約定,夫妻各自保留的個人所有的財產,又稱保留財產。《婚姻法》第18條規定,下列情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①一方的婚前財產;②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③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等。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特有財產歸個人所有,這些財產獨立于夫妻共同財產之外,夫妻一方可依自己的意愿獨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無須征得對方同意;同時,對于婚前和婚后夫妻一方所負的個人債務以及特有財產所產生債務等,均應由其個人財產負擔清償責任。
(三)、家庭成員個人財產:是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在家庭共同財產之外,自己享有所有權的財產。其特征是:①獨立于家庭共同財產之外;②權利主體是單個家庭成員,而不是夫或妻;③權利屬于個人單獨所有權,而不是共有權。實務中家庭成員個人財產范圍一般是:父母給子女的扶養費或贈與子女的財產;子女或其他成員按約定不作為家庭共有的收入以及其他所得,如接受繼承、贈與、遺贈所得;個人因人身傷害獲得的醫療費、傷殘補助費;復員轉業軍人的復員、轉業費、醫療補助費、回鄉生產補助費;個人人身保險費;個人專用生活用品等。
《婚姻法》對家庭成員個人財產沒有具體規定,所以關于此部分財產的法律保護,適用相關的物權法、債權法和知識產權法。
參考文獻:
[1]楊大文主編:《親屬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四版.
[2]楊立新著:《親屬法專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的特點:
1、夫妻共同財產的種類增多。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新,種類不斷增加。夫妻共同財產除了從以往單純的金錢和常見的家具電器首飾等實物外,股票、房產、公房使用權、個體商店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知識產權等等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不斷捅現,糾紛日益頻繁,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既要綜合考慮有形或無形財產的價值及雙方的生活需要、經營能力,又要協調與財產有關的第三人的關系,因此法院審理此類案件的難度日漸增大。
2、夫妻共同財產的數額增大。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夫妻共同財產不但種類增加,財產的數額方面也不斷地增大,如所購置的財產價值昂貴、投資數額增多及投資方式多樣等等。以往審理一般的離婚案件,夫妻共同財產只有一些家具、家電等生活用品,只要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即可。而現有許多離婚案件因夫妻共同財產涉及數額巨大只能適用普通程序審理,反而給離婚案件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增加了難度,無法提高法院的審判效率。
3、夫妻共同財產的舉證、取證更難。
在離婚案件中,湮滅證據、隱瞞財產(特別是異地財產)的情況越來越多。許多當事人在起訴離婚前,早已把有關的證據、財產毀滅或隱藏起來,甚至有的找人作偽證,寫假借條,致使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財產沒有多少,“共同債務”倒是越審越多。另外目前有許多金融部門為了拉攏客戶,拒絕或有意刁難法院的調查取證工作,這些都給案件的審理帶來困難。當前在審理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案件中當事人舉證難和法院取證難仍是十分突出的問題。
4、夫妻共同財產與家庭財產、一方個人財產混同居多,分清來源更為復雜。
有些夫妻結婚時自己出資或向朋友借款甚至貸款,或他們與一方的父母共同生活,與父母共同出資購房購物,一旦夫妻感情不和起訴離婚,則夫妻財產與家庭財產的區分上經常會出現爭執,父母支付的款項性質是贈與還是共同共有針鋒相對,打起官司時都主張是自己家里人和朋友出資的。另外,有些人在婚前就有一些財產如股票,婚后雙方共同管理,有收益也有虧損;一方婚前經營的商店婚后貸款擴大經營,有利潤也有債務,等到分割共同財產時,雙方都各執一理,使得法院在認定財產的性質時產生一定難度。
5、法律規定滯后,處理起來難度更大。
新婚姻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雖規定了哪些是屬夫妻共同財產或屬夫妻特有財產,但這只是原則上的規定,具體沒有細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也沒有做進一步的司法解釋,因此在審判實踐中對哪些財產是夫妻共同財產或是夫妻特有財產難于把握。
如果被拆的房屋本身就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則房屋拆遷款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如果被拆的房屋屬于一方個人財產,則房屋拆遷款也屬于一方個人財產。
如果被拆的是公房,則拆遷補償款應歸取得公房承租權的一方所有。如果公房承租權是婚后取得的,則補償款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由雙方進行分割。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來源:文章屋網 )
如果是在婚前買入股票后一直未加操作管理而產生的股票增值,那么增值部分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如果積極地進行管理操作的,那么股票在婚后的收益部分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17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來源:文章屋網 )
股權如果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一般為共同財產。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17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來源:文章屋網 )
根據《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由此可見,房產一旦過戶給子女,那么房屋就歸子女所有,不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雙方就不能再主張分割。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