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09: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軟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前言
在發動機電控系統開發過程中,通常采用單線程編程方法和結構化的軟件開發方法。該方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工程實踐方面都比較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隨著柴油機電控系統控制要求的提高,其軟件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開發時間也變得較長[1]。傳統方式在通用性上不能令人滿意,且開發周期長、難度大。引入面向對象方法開發軟件可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CAN總線通信已發展成為發動機進行數據標定和通信的主流總線,并有基于CAN總線通信協議的CCP、KWP2000和SAEJ1939等應用層通信標準[2]。國內對如何有效簡潔地表達CAN通信協議的內容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3]。本文中采用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分析和設計遵循CCP協議的CAN通信軟件,并探索面向對象軟件開發方法在發動機控制領域的應用。
1CCP協議和UML建模
1.1CAN總線和CCP協議CAN即控制器局域網,主要用于汽車控制系統,它擁有諸多優點,是發動機控制系統通信的主要總線之一。發動機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和排放的改善,都依賴于大量預先存儲在控制單元軟件中的控制和調節參數(如特征值、曲線、脈譜等,統稱標定參數)[4]。CCP協議就是用于發動機電控系統參數標定、數據采集和實時監控的CAN通信應用層協議。CCP協議有兩個數據流向,一個是命令接收對象(CRO),其報文格式如圖1所示;另一個是數據傳輸對象(DTO)。DTO又分為兩種報文:命令返回報文(CRM)和數據采集報文(DAQ),其幀格式如圖2和圖3所示。CRM用于反映指令執行是否成功。在這些幀中,CMD表示指令代碼,CTR表示指令計數器,PID表示數據包號碼,ERR表示錯誤代碼[5]。根據CCP協議,數據標定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DAQ模式,可對一塊數據進行采集、監控和標定;另一種是查詢(POLLING)模式,只能對單獨的數據進行采集、監控和標定。CCP協議有一套復雜的指令代碼和較高的實時性要求。開發基于CCP協議的CAN通信軟件須考慮到這兩個方面。
1.2UML建模方法UML是一種繪制軟件藍圖的標準建模語言[6],其目的是對面向對象的系統進行可視化、詳細和完整地描述。UML可運用于軟件開發過程各個階段的建?;顒樱绕涫欠治雠c設計。將UML運用于面向對象的軟件系統建模時,為了體現系統的靜態和動態模型,可運用UML的用例圖、類圖、協作圖、順序圖和狀態圖5類圖形[7]進行描述。這5類圖是相互聯系的,從不同角度來描述系統,實際上往往只需3~4種圖即可精確地定義需求。(1)用例圖用于表達系統對外部提供的服務,它描述了系統的功能模型。(2)類圖用于表示系統內部的靜態結構,它表示出所有對象的屬性、特征和操作,同時體現了類之間的關系。(3)協作圖和順序圖一般用于描述系統的動態行為和可視化對象間的通信。協作圖關注對象交互的結構方面。順序圖表示以時間順序安排的對象交互,能更加清晰地顯示控制流和事件順序。(4)狀態圖通過狀態和遷移,描述實體的動態行為及組成實體元素的狀態條件、響應和動作。在系統的靜態和動態模型中,用例圖模型是系統建模的核心[8]。運用UML軟件的建模過程如下。(1)進行系統需求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系統的用例圖。(2)建立系統的靜態模型,將系統功能需求分解到各個對象類,確定各個對象類的作用。(3)建立系統的動態模型,確定系統各個狀態的轉換過程和各個動作的時序,最終完成整個建模活動。
2發動機CAN通信軟件的UML建模
2.1系統介紹通過燃燒分析儀了解氣缸內燃燒情況,電子控制單元通過傳感器獲取發動機當前狀態,并通過CAN總線上傳到上位機,上位機則根據這些信息對控制參數進行標定。發動機標定系統組成見圖4。
2.2系統需求分析在發動機標定過程中,每個信號量的變化率和對標定目標的影響是不同的。通常冷卻液溫度、進氣溫度和進氣壓力等數據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變化率較小,為降低系統開銷,應降低數據采集和數據上傳的頻率。而對于轉速和共軌系統軌壓等高頻信號,須有較高的采樣頻率,同時要采用適當的容錯機制盡量避免總線仲裁機制的觸發,提高傳輸速率。發動機標定參數可分為:敏感型參數和非敏感型參數。在進行發動機外特性曲線標定時,噴油提前角、噴油量及其修正系數、燃油溫度及其修正系數和噴油延遲時間等,對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影響較大,屬于敏感型參數;而機油壓力和燃油溫度等對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影響不大,屬于非敏感型參數。總的來說,首先進行敏感型參數的標定,而后進行非敏感型參數的標定。在此過程中須根據個人需求,在數據采集功能中定義敏感型和非敏感型參數的范圍。根據CCP協議,數據的標定有POLLING和DAQ兩種模式。對于非敏感型參數建議使用DAQ模式,對于敏感型參數建議使用POLLING模式。這樣既可提高標定效率,也可改善標定的質量。發動機的狀態監控功能要實時反映其運行狀態。在此功能中,上位機要對發動機的重要參數進行監控,確保其處在可控的運行狀態下。
2.3系統用例建??偨Y系統需求和CAN的功能,上位機通過4個用例跟系統進行聯系,即數據采集、數據分類、狀態監控和數據標定,如圖5所示。在數據采集功能下,系統根據設置,按照一定的條件對系統的數據進行采集并存放在上位機的存儲空間內,以便離線診斷和數據分析。數據分類功能將數據進行分類,確定每種數據的優先級、屬性和采取的數據標定模式。作為一種容錯手段,該功能分離出數據庫中的冗余數據,保證標定軟件的穩定。此外,數據分類功能還將設置每種數據的正常變化和正常變化率范圍的門限,超出門限的數據將被認為是錯誤的。若連續多次出現,也將以錯誤標志位的方式放入CAN通信數據庫。在狀態監測功能下,系統調用命令處理功能,解析上位機發送的指令代碼進行數據的傳輸。傳輸模式可通過數據分類功能來設定。在數據標定功能下,系統首先解析上位機發送的命令指令選定標定模式,而后在數據庫中尋找到需要標定的數據,最后按照上位機的要求更改數據,執行編程指令完成標定工作。系統自身有錯誤診斷功能(錯誤機制),其操作都在系統的監控之下,如果出現錯誤,系統將啟動錯誤機制,以保證系統不會出現崩潰狀態。同時,系統會以錯誤幀的形式向上位機告知當前錯誤狀態。
2.4建立系統的靜態模型圖6為幾種重要的類之間的關系。上位機類與數據標定類是使用關系(《use》)。數據標定類和系統是相關聯的,1個系統只有1個數據標定類,1個數據標定類可對應多個系統。DAQ模式類和POLLING模式類是數據標定的子類,它們繼承了數據標定類的所有特性,并有各自的特點。DAQ模式類和數據類通過對象描述表(ODT)相關聯,1個DAQ模式類對應多個ODT,1個ODT對應多個數據。而POLLING模式類直接和數據聯系,而且是多對多的。圖7和圖8分別為數據標定類和數據類的屬性和操作。數據標定類是一種抽象類,沒有直接的實例與之對應。作為父類,它允許子類繼承該父類的所有屬性和操作。該類屬性中命令代碼表征了符合CCP協議的標定命令,如CONNECT的代碼是0x01;數據包號反映了數據發送模式,如PID為255表示從設備反饋給主設備的響應。不論是在DAQ模式還是POLLING模式下進行標定,都須包含與上位機建立邏輯連接、斷開連接、接收CRO信息、發送DTO信息、命令解析和發送成功返回等操作。后文會介紹該類操作的一些應用。數據類是一種具體類,CAN數據庫中待標定的數據都屬于該類。數據的屬性包括名稱、首地址、數據類型、數量和該數據的正常范圍,通過這些屬性可確定該數據的所有特征。對數據類的操作包括數據濾波和合理性檢查。在數據采集功能中,數據濾波可對采集到的不合理數據進行篩除。在狀態監測功能中,若檢查數據不在正常范圍之內,則啟動數據錯誤報警功能告知上位機。
2.5建立系統的動態模型在系統動態建模的過程中一般使用狀態圖和順序圖。狀態圖能清晰地反映系統狀態在遷移時實體元素的狀態條件、響應和動作。順序圖可依據時間清晰地展示控制流的方向,適合描述系統的動態行為。經綜合考慮,軟件的初始化過程使用狀態圖描述,實際的通信實現使用順序圖。圖9為從系統初始化到軟件安裝完畢所經歷的整個狀態過程。上電后,系統進入啟動狀態。如果系統啟動失敗,系統就會退出;如果系統啟動成功,系統進入CAN驅動安裝狀態。安裝完成后,系統進入CCP驅動安裝狀態。完成后,系統進入下一個裝置的安裝。圖10為CAN驅動安裝狀態。在CAN驅動安裝過程中,系統從初始化參數中獲得ID信息,進入寄存器配置狀態,配置完成CAN的控制寄存器并清除寄存器的所有標志位。完成后,進行CAN接收和傳送功能的配置。配置接收功能的3個操作為:獲取發送者的ID;將接收到的內容移至緩沖區和清除寄存器標志位,準備下一次接收。配置發送功能的3個操作為:配置發送寄存器的ID;將緩沖區的內容放入發送寄存器和發送成功校驗。完成之后,CAN驅動安裝完畢,進入下一個步驟。圖11為CCP驅動安裝狀態。在CCP驅動安裝過程中,系統首先建立命令處理環境。其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解析。如果上位機要求數據采集采用DAQ模式,則系統開始建立DAQ環境。在這個過程中,要先安裝DAQ相關組件,然后建立DAQ處理功能,最后完成命令代碼和DAQ處理的鏈接。完成后,系統進入CCP初始化狀態。該狀態下,系統將建立版本檢查函數、打開數據通道和所有CCP軟件參數清零等功能。之后,系統連接底層驅動和CCP應用軟件的接口,最終完成CCP驅動安裝。如果上位機要求采用POLL-ING模式,則系統直接進入CCP初始化狀態。圖12為在CCP協議的DAQ模式下的通信過程,參與通信的主要有:上位機、命令處理模塊、數據采集模塊、DAQ模塊和數據等。CCP協議在BAQ模式下的通信過程如下。(1)上位機與系統進行連接。上位機向系統的命令處理模塊發送建立連接的請求,而后系統發送CRM(握手報文)。連接成功后,PC和系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獲得版本號和交換ID的動作。(2)PC開始與系統正式通信。上位機發送控制信息給系統的命令處理模塊。命令處理模塊在接收完畢后,對控制信息進行解析。(3)命令處理模塊會將解析后的上位機請求發送給數據標定模式模塊,開始準備進行數據傳輸。(4)數據標定模式模塊進行數據傳輸初始化。在這之前,數據采集用例會選擇采用POLLING模式還是DAQ模式。在DAQ模式下,它會鏈接若干個DAQ列表,每個DAQ列表包含若干個ODT,ODT的每個字節都指向DAQ上需要的數據所對應地址。(5)鏈接完所有的DAQ列表后,DAQ模塊會去數據類中獲取相關的數據,將所得到的數據填入DAQ列表。DAQ模塊會將該DAQ列表傳遞給數據標定模式模塊,并準備發送。(6)當條件具備時,數據標定模式模塊會發送上位機請求的數據。發送完畢后,數據標定模式模塊會進行校驗,以確保發送成功。然后才能再次接收上位機發送的命令請求,否則不作響應。
關鍵詞:PL3105直接序列擴頻載波通信軟件設計
引言
隨著嵌入式系統及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針對智能儀表應用而設計的專用芯片獲得了長足發展。智能儀表一般要具備CPU單元、顯示單元、標準工業總線接口、A/D信號轉換、實時鐘、看門狗等功能。傳統的智能儀表設備在選定了CPU后,需要配置復雜的功能芯片及接口芯片,完成顯示驅動、外部程序存儲、數據存儲及其它要求功能。眾多的接口芯片導致儀表的體積大、成本高、功耗增加、可靠性降低;同時調試、維護困難。
為適應智能儀表的應用需要,針對某類產品的專用單芯片上系統SoC(SystemonChip)解決方案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國內外各IC設計公司都針對不同領域、不同應用需求推出了各自的SoC產品。具有8051指令兼容高速微處理器的SoC產品PL3105,采用最新的CMOS數/模混合工藝制造,是針對智能儀表行業應用而推出的低成本、高性能的解決方案。
1PL3105的主要特點
采用8051指令兼容的高速微處理器,軟件易于開發;具有8/16位雙模式ALU、8倍速于標準51,運行速度快,數據處理能力強。圖1為PL3105的基本功能結構方框圖。
針對智能儀表的應用,PL3105內部集成了2通道16位精度的∑—Δ調制A/D,LED(8×8筆劃式)/LCD(24×4筆劃式)顯示驅動模塊,2個UART,內置1KB的RAM和16KB的E2PROM程序存儲器(采用ISP方式編程);內置低功耗實時鐘。同時集成了完善的電壓監測,上電、掉電復位,看門狗電路,確保了工業環境下運行時系統的可靠性。
內嵌的載波通信控制單元,使產品具備了在低壓電力線上組網、遠程通信的強大功能;最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接口專用芯片PL2101的升級,具有強抗帶內同頻干擾能力,靈敏度高的優點。內嵌的CPU通過配置寄存器來實現對載波通信的控制,比PL2101芯片的接口方便,可靠性更高。
2載波通信的工作原理
載波通信采用直接序列擴頻的BPSK(BipolarPhaseShiftKeying)調制解調方式:將要發送的信息用偽隨機碼序列擴展到較這的頻帶上,在接收端用同樣的偽隨機碼序列來進行同步接收,恢復信息。接收的過程包括載波信號的捕獲和同步。
捕獲是接收模塊在擴頻序列精確同步前,搜索接收信號,使接收信號的擴頻序列與本地擴頻序列在相位上進入可同步保持的范圍之內,即二者的相位在一個擴頻序列碼元之內。采用每次滑動步長為半個位的串行積分搜索方式,理論上最大捕獲時間需要29個數據位(15位PN碼時)。捕獲完成后進入跟蹤階段,動態地高速本地偽碼產生器的時鐘速率,使本地偽碼能夠自動地和接收到信號的偽碼保持精確同步。擴頻序列的跟蹤電路采用全數字基帶延遲鎖定環(delaylockedloop)電路。
解擴過程為保證捕獲和同步均能完成,發送模塊在每次傳送有效數據前至少發送40個位全“1”,用作捕獲和同上訓練(15位PN碼)。
由于所選用的擴頻偽碼具有很強的自相關性,所以通過比較本地偽碼和接收序列之間的相關性與設定閾值的高低,來判定是否停止偽碼的滑動、完成捕獲。500bps時,默認的捕獲門限值為30H。載波通信的擴頻、解擴工作完全由SoC內部的硬件電路實現,簡單可靠,解擴閾值可以軟件調節。
圖2(a)、(b)為PL3105內部的載波通信發送/接收工作時序圖,收發數據位在芯片內部連接到P3.7,芯片未做封裝引出。
載波通信控制器采用幀同步方式的串行移位通信,半雙工方式,速率500bps/250bps可選;中心頻率為120kHz,帶寬為±7.5kHz。內嵌的CPU使用外部中斷2(INT2),同步收發中斷,載波通信配置流程如圖3所示。
①使能INT2中斷(EX2=1),且為下降沿觸發方式(IT2=0)。
②使能載波通信控制位PLM_SSC(EXT_CFG.0=1,INT2作為載波通信同步信號的中斷。
③載波收發控制位PLM_RS(EXT_CTRL.0)=1時,載波控制器處于發送狀態;PLM_RS(EXT_CTRL.0)=0時,載波控制器處于接收狀態。
④載波發送復位寄存器:用于避免載波通信模塊長時間處于發送狀態,使整個通信系統處于失控狀態而設置。它是一個13位計數器,發送狀態時,計數器速減,遞減到0后,載波發送模式被強制返回接收態;接收態時,計數器停止工作。長時間發送數據時,需要向PLM_RST寄存器寫入“A2H”,寫入后計數器自動復位,保持發送。
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的原理結構框圖如圖4所示。需要配合的功率放大、接收回路工作,載波通信的距離與電路設計優劣、功率大小等密切相關。
3接收和發送的軟件設計
載波通信為總線方式通信,所以載波模塊的常態必須設置為接收態、不同的載波模塊必須分配不同的通信地址。模塊接收到校驗正確的命令后,只有地址相同的模塊才允許按規約進行應答。由于載波通信速率相對主頻低很多,為提高CPU效率,接收和發送一般均設計為外部中斷方式處理;每次進入中斷,完成對1位數據的接收或發送處理。
按圖3所示流程對模塊進行配置、選擇速率為500bps后,內部自動選擇為15位PN碼。載波通信控制器即進入接收態,進行載波信號的捕獲和同步。
接收時,捕獲和同步過程由載波通信控制單元的硬件電路自動完成,不需要軟件部分參與。由于電力線的哭聲一直存在,所以有效數據前必須增加同步幀頭,依據相關性標準選擇為0x09、0xAF,后續為通信的有效數據體及校驗字節。
圖5為載波通信接收過程框圖。載波通信控制單元解擴出1位數據后,產生一次中斷。接收時,首先采用16位接收窗口、1位滑動方式來接收通信的同步幀頭0x09、0xAF。幀頭接收成功后,后續數據按每8位一個字節的方式進行截取,得到傳送的有效數據。接收過程中,按有關的通信協議進行地址判別、長度接收、校驗計算。地址相同的模塊對符合通信協議的數據進行應答,轉入發送態。
圖6為載波通信發送過程框圖。用于載波通信的主叫方發出命令或接收方的應答。置為載波發送態時,載波通信控制單元發送完1位的擴頻數據,自動產生一次中斷,允許下一次數據發送。根據捕獲和同步過程需要,首先發送至少40位的全“1”;然后按位發送同步幀頭0x09、0xAF;之后根據用戶的有關通信協議按位發送通信地址、數據長度、數據體、校驗等字節。
數據全部發送完成后,載波模塊即可轉入接收態。但為確保待發送數據的最后一個位發送成功,必須在發送完最后一位數據后等到下一次發送中斷到來后,才可以轉換載波發送態到接收態。
載波發送未,將全部數據發送完成前,CPU必須及時向PLM_RST寄存器寫入“A2H”,使計數器復位,避免自動復位提前進入載波接收態。發送中斷程序如下:
voidPLM_int(void)interrupt7//載波收發中斷
{if(PLM_RS==1)zb_tx();//載波發送中斷服務程序
elsezb_rx();//載波接收程序服務程序,略
}
voidzb_tx(void)//載波發送程序
{if(len8==0)s_byte=buf_send[zbs_count];//取待發送字節到位發送緩沖
ACC=s_byte;
P3.7=ACC^7;//位發送,最高位在前
s_byte=s_byte<<1;//左移
len8++;//移位計數計算
if(len8>7)//8位發送完畢
{zbs_count++;//下一字節
len8=0;//移位計數清零
}
PLM_RS=1;//載波發送允許
PLM_RST=0xA2;//載波發送復位寄存器清空
}
關鍵詞:即時通信軟件; P2P模式; Jxta; Java
中圖分類號:TN87+; 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0)14-0136-04
Java Realization of P2P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Based on Jxta
QING Li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6,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oftware is to figure out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mon instant message software mostly depended on the ability of the centre pole. The software is based on the frame of JXTA of the JAVA, and uses the development method of linking GUI with IMbean, achieves the posting of messages between every Peer.
Keywords: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P2P; Jxta; Java
P2P技術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種分布式計算技術,P2P網絡的基礎單位是對等點,每個對等點之間能夠互訪。SUN公司針對P2P技術的特點提出了自己關于P2P網絡的Jxta研究項目,本文設計的即時通信軟件便是基于該技術來開發的。
1 軟件實現
1.1 系統架構
Jxta P2P applications即本文所設計的軟件是建立在JavaBean上的,JavaBean是一種類,它針對特定的用途封裝了屬性和方法[1],實現特定的用途,而下面的JAL是Java的抽象層,它直接隔開了Jxta的平臺,為上層的程序管理Jxta的對等體,廣告,管道以及其他各種底層的實現和細節[2]。
1.2 總體設計步驟和方法
總體設計步驟和方法[3]如下:
(1) 設計JAL;
(2) 設計本軟件的中的JavaBean,即IMbean;
(3) 創建應用程序VSJChat的GUI圖形界面;
(4) 鏈接IMbean和應用程序GUI,以實現功能[4]。
1.3 設計JAL的Peer接口
JAL實際上也是API即引用程序接口,實現以下功能:
(1) 發現Peer同時能被發現;
(2) 搜索其他Peer和Peer群;
(3) 創建和管理Peer群;
(4) 和其他Peer的交流;
(5) 獲得其他Peer或者Peer群的信息[5]。
Peer接口設計程序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Peer{ //開始
public void boot(String name)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void boot(String name,
String group)throws Exceptio
//申明可用性
public void publish()
throws Exception; //Peer信息
public String getName();
public String[]getPeers()
throws Exception; //發送和接收信息
public boolean sendMessage(
String name,Message msg)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boolean broadcast
(Messagemsg)throws Exception
public Message receiveMessage()
throws Exception; //信息處理
public Message newMessage();
public void pushObject(Message m
String tag,Object obj)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Object popObject(
Message msg,String tag)
throws Exception; //群處理
public void createGroup(
String name)throws Exceptio
public void joinGroup(String name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String[]getGroups()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void createAndOrJoinGroup
String name)throws Exceptio
public void leaveGroup(String nam
throws Exception;
//信息效用
public boolean
searchGroupWithName(String name)
throws Exceptio
public boolean
searchPeerWithName(String n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void displayPeers()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void displayGroups()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void displayServices()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String getPeerStatistics();
}
1.4 IMbean的設計
IMBean是在JAL基礎上開發的一個應用JavaBean。它的作用是:處理所有的Jxta細節問題(包括初始化Peer,異常處理)[6];處理輸入信息,傳輸到VSJChat;處理輸出信息,通過Jxta網絡發送。
1.5 應用程序VSJChat的GUI圖形界面的創建
利用圖形編輯器創建GUI圖形界面。使用的開發工具是NetBeans,利用其中的圖形編輯器創建。層結構和每個GUI組件的類型,各個按鈕的名字將顯示在圖像界面中。
GUI產生代碼程序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VSJChat extends Javax.swing.JFrame{
/**產生新模板VSJchat*/
public VSJChat(){
...
}
private void initComponents(){
chatBean1=new
org.Jxta.ezel.beans.imbean.IMBean();
jPanel1=new Javax.swing.JPanel();
jTextField1=new Javax.swing.JTextField();
jButton1=new Javax.swing.JButton();
jPanel2=new Javax.swing.JPanel();
jTextArea1=new Javax.swing.JTextArea();
setTitle("VSJ P2P World Wide Messaging-100%Java Edition");
addWindowListener(new
Java.awt.event.WindowAdapter(){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
(Java.awt.event.WindowEvent evt){
exitForm(evt);
}
});
jPanel1.setLayout(new Java.awt.BorderLayo
jTextField1.setColumns(40);
jTextField1.setFont(new Java.awt.Font(
"Dialog",0,10));
jPanel1.add(jTextField1,
Java.awt.BorderLayout.CENTER);
jButton1.setText("Send Message");
jPanel1.add(jButton1,Java.awt.BorderLayou
getContentPane().add(jPanel1,
Java.awt.BorderLayout.SOUTH);
jPanel2.setLayout(new Java.awt.BorderLayo
jTextArea1.setEditable(false);
jTextArea1.setFont(new
Java.awt.Font("Dialog",2,12));
jTextArea1.setFocusable(false);
jTextArea1.setMinimumSize(new
Java.awt.Dimension(500,400));
1.6 建立IMBean和應用程序VSJChat的鏈接
1.6.1 導入IMBean
在IDE開發工具中加入代碼來導入IMBean,修改VSJChat產生構造器來完成的。在源程序中創建了┮桓霆特別的構造器,它用2個字符串作為參數,并為┮桓霆私有方法localInit()構造出初始化代碼。用一個發送者或對等機名字和一個群名調用initBean()方法將激活在特定的群中的關聯對等機名的Jxta平臺。使用IMBean可加入到存在的被提供用戶名的IM會話中。在localInit()方法中,可以設置其他可獲得的IMBean參數,如alias和topic properties[7]。
程序:導入bean
public VSJChat(){
mySenderName="noname";
myGroupName="netpeergroup";
localInit();
}
public VSJChat(String peername,String groupname){
mySenderName=peername;
myGroupName=groupname;localInit();
}
private void localInit(){
initComponents();
try{
chatBean1.initBean(mySenderName,myGroupName);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chatBean1.setSenderName(mySenderName);
chatBean1.setAlias("NOALIAS");
chatBean1.setTopic("ALL");
jTextField1.requestFocus();
1.6.2 實現IMBean發信息的功能
在GUI圖形界面中把jBotton1的按紐命名為“Send Message”。運用NetBeans3.5的GUI編輯器,選中jBotton1組件,選擇事件標簽的屬性列,點擊為事件名“actionPerformed”的屬性名,再輸入事件處理器的名字“SendClick”。這將在VSJChat中自動創建一個事件處理器方法。
產生事件監聽者程序[8] 如下所示:
jButton1.addActionListener(new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Java.awt.event.ActionEvent evt)
SendClicked(evt);
}
);
SendClicked()方法也同時產生了。填充這個方法,通過IMbean來取得用戶輸入和發送的消息。
獲得用戶輸入和發送的信息程序如下所示: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CHAT_SEP=">";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CR="\\n";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EMPTY_TEXT="";
private StringBuffer curMsgs=new
StringBuffer(EMPTY_TEXT);
private void SendClicked(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evt){
try{String latestMsg=jTextField1.getText();
chatBean1.sendMessage(latestMsg);
curMsgs.append(mySenderName+
CHAT_SEP+latestMsg+CR);
jTextArea1.setText(curMsgs.toString());
jTextField1.setText(EMPTY_TEXT);
jTextField1.requestFocus();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在使用者打完字時按下回車鍵來發送信息。這可以在處理jTextFieldv1組件的actionPerformed()事件中完成。再一次使用GUI編輯器,這次選擇jTextField1組件,調用TextFieldComplete()處理方法[9]。
程序:發送信息快捷方式
jTextField1.addActionListener(new
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evt){
TextFieldComplete(evt);
} });
然后可以填充TextFieldComplete()方法來簡單調用SendClick(),因為回車等同于點擊“Send Message”按紐。
發送信息程序如下所示:
private void TextFieldComplete(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evt){
SendClicked(evt);
})
1.6.3 實現IMBean接收信息功能
IMBean有2種接收信息的模式,事件處理和輪流檢測。因應用程序不同,2種方法可以任選其一。本文用的是事件處理方式。可以在組件層級顯示中通過點擊IMBean組件,在屬性列表中選擇“event”標簽,運用IDE來加入1個對IMBean的MessageReceive事件的監聽程序。這個事件處理器可稱為“messageHandler”。
IDE也為messageHandler()方法產生一個架構代碼。這里,給找到接收的信息和刷新顯示在jTextArea中的信息填充邏輯語言[10]。
刷新顯示在jTextArea中的信息程序如下所示:
private void messageHandler(MessageReceivedEvent evt){
curMsgs.append(evt.getSender()+
CHAT_SEP+evt.getMessageText()
+CR);
jTextArea1.setText(
curMsgs.toString());
}
完成以上工作以后,VSJChat應用程序的編寫就完成了。
1.7 實驗結果
當第一次運行VSJChat,Jxta GUI配置器會彈出,并要求設置配置參數,在初始化配置后,這些配置將存儲在一個.Jxta目錄中,以后重啟時將只為使用安全用戶名和密碼者提醒。按局域網上配置測試參數。首先,創建集合點,這個可以用網上的目錄code/test/rdvnode中的runit.bat文件開始。仔細研究runit.bat文件,看到它實際上開始的是uk.co.vsj.Jxta2.wwm.RunRDV類,即:這個類的代碼創建一個Jxta群,把它作為一個群的集合點。現在開始第一個對等點,即peer1,在code/test/peer1目錄下運行runit,bat文件。繼續配置peer2,和peer1同樣設置。這個對等點可以通過code/test/peer2目錄下的runit.bat文件開始。運行這2個Peer,運用以上的命令,就可以用peer1和peer2運行VSJChat了。雖然只運行了2個peer,但按照上面的配置方法,只改變Peer的IP配置,在同一個VSJChat上運行多少個Peer都是可以的。
2 結 語
本文著重介紹了如何實現了基于P2P網絡技術的即時通信軟件的對等體雙方互相收發信息。當然P2P網絡時代的應用還很多,今后本軟件將向著包含網絡存儲,分布式下載等更多的應用功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先濤,吳承治.P2P技術及其演進[J].現代傳輸,2008 (3):64-65.
[2]楊天路,劉宇宏,張文,等.P2P網絡技術原理與系統開發案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3]Scott Oaks,Bernard Traversat. Jxta技術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宋雪昌.基于Jxta對等網絡的即時通信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蘇州:蘇州大學,2005.
[5]周功業,黎書生.新一代網絡計算模型:P2P及其Jxta體系結構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2(9):139-140.
[6]鄧杰文.P2P系統模型綜述[J].中國科技信息,2008(6): 116-117.
[7]吳國慶.對等網絡技術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8(7):100-101.
[8]許斌.Jxta-Java P2P網絡編程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隨著寬帶應用的日趨普及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國內眾多的企業用戶已經開始在網絡上尋求更多適合自身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從網絡營銷的全面鋪開,到網絡廣告的火熱朝天,以及現在即時通信市場的爆炸式增長,都意味著互聯網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挖掘的金礦。在這個市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當前被網民廣泛認知而且使用范圍最廣的即時通信軟件。目前這類軟件已經從第一代以互聯網文本和語音通信為主,發展到第四代的跨網通信為主,即可以實現互聯網、手機移動網、固定電話網之間的跨網文本、語音、視頻通信等的互聯互通應用。
廣州易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徐岡認為:“第四代跨網即時通信軟件的出現,無疑給國內的個人用戶帶來了更多的娛樂和溝通選擇,易聯通信推出的跨網即時通信軟件‘群英會’,可以通過PC端、手機、固定電話中的任何一個終端作為發起端,和互聯網、移動電話網和固定電話網的對象進行跨網文本或語音通話?!边@也就意味著溝通從此變得沒有界限,無論你在網或不在網、在家或者出差,只要擁有任何一款通信工具,就可以找到你需要尋找的朋友,世界開始變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民一直呼吁的網間互聯互通也終于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
市場從來都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第四代跨網即時通信軟件推出贏得了網民的認可和追捧,這也使更強調溝通的企業用戶看到了蘊涵在內的巨大力量。大家都知道,一個運作良好的企業,勢必需要花費相當的成本在于溝通上,這其中包括人與人的溝通,公司與公司的溝通,而這些溝通大部分都通過電話進行,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溝通的成本、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就成為了眾多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跨網即時通信軟件推出之前,企業大概有幾種通信選擇:一是采用電信運營商的電話,但是費用高昂;另一種方法是選擇VoIP技術,但因其廉價觸及了很多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利益,因此在國內受到很多政策的限制,此外還有終端成本居高不下、網絡互通問題有待解決、眾多VoIP解決方案缺乏統一標準、業務合法性受到廣泛爭議等問題存在;還有一些小企業使用和即時通信軟件相捆綁的插件來撥打網絡電話,但這種通信方式還是屬于網絡電話范疇,很多經營商并不具備電信增值服務的牌照,屬于打政策球的行為,因此在通話費用和通話質量上都難以保證。
易聯通信聯合中國衛通為眾多企業用戶率先推出了“企業群英會”,給急需有效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企業提供了更創新高效、易于使用的跨網通信解決方案。據了解,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也看到了跨網通信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推出了跨網通信軟件。(杜昊)
關鍵詞:即時通信;教育;小學教育
引言
隨著智能手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智能手機當中的即時通訊軟件,比如微信,騰訊QQ等已經完全的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所融合,通過即時聊天軟件的多種功能使人們的交流和溝通不在受到地域的制約非常的便捷,即時通信軟件當中的視頻,文字,語音,圖像等多種功能也能夠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的生動,與此同時即時通信對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1.現代通信工具的發展現狀分析。
1.1智能手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得到普及。據有關部門調查數據統計,我們國家智能手機的覆蓋率和普及率就達到了百分之70以上,并且還顯示了使用智能手機的用戶百分之八十都安裝了微信和QQ等即時通信軟件,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使用已經成為了通信軟件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媒介。
1.2現代化的通信即時工具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大家都知道,我們使用手機正常發送一條短信的價格為一角錢,還有一定的字數限制,但是通過即時通信軟件使用一兆流量就能夠發送大約50多萬的字數,二者相對比之后人們一定會選擇使用即時通訊軟件來進行溝通和交流,為了滿足不同群體的使用移動網絡的需要,移動互公司還推出了多種流量業務套餐等供不同用戶來進行選擇辦理和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當中教師想要和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較為困難,還需要教師進行實地的走訪才能實現,最多也就是通過短信和電話的形式來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現在出現了及時通信工具。教師就可以通過其進行及時的視頻通話等交流,方面又快捷,省時省力。
1.3通信即時工具的功能越加的健全和完善。智能手機用戶對即時通訊工具不斷使用的過程中各種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相對應通訊軟件也在不斷的研發更多的功能以滿足用戶的這些需求?,F階段的即時通信軟件不僅具有進行聊天溝通和娛樂等功能,軟件研發公司也在不斷的對各種新功能進行研究和開發,比如文件傳輸與共享,網絡電視和遠程協助及網上購物的功能;通信即時軟件的多元化的功能和作用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時刻都在產生著影響,同時也對小學的教學環境,教育管理措施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現代即時通信工具在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當中的具體作用。
2.1能夠使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隨著即時通信軟件被廣泛的普及應用,網絡素質現已成為現代人綜合素質當中的一部分,當代教師也應當具備良好的網絡素質,這也是教師利用網絡即時通信工具展開網絡教育的必備條件之一,網絡素質包含網絡交際、技術運用、教學能力和網絡觀念素質,教師應不斷的進行網絡知識的學習,建立起正確的網絡理念,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在實踐當中提升自身網絡技術,進而使教師的網絡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師應了解和熟練的運用微信,QQ等即時通信軟件,通過適合的通信工具對學生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教育指導,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傳送圖片,文件,語音視頻等基本功能;在教師良好的網絡素養形成的過程當中,教師的綜合素質也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2.2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來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資料,還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對日常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尋找答案,還能夠利用即時通信工具等如微信、QQ、微博等表達自己對一些新聞事件的看法,這些網絡技術的運用對于學生的網絡素質有著提高的作用。能夠使學生的網絡信息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想要獲得一些信息,就要進行上網進行搜索信息,瀏覽信息,還能夠對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加工;其次學生還能熟練地使用即時通信工具與家長和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在這樣不斷的使用即時通信工具的過程中學生的網絡信息素質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學生們對于即時通信工具的傳輸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功能比較感興趣,喜歡使用即時通信工具;由于這些通信軟件操作較為簡單,學生能夠進行一些功能的使用,學生在網絡信息化的環境當中不斷的受到其影響,同時也對學生的操作技能進行了一定的培養,但是要注意的是,應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讓學生使用通信軟件,防止學生對通信即時工具產生依賴心理過度沉迷其中影響學習,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即時通信工具的作用與注意事項。
3.為教育教學帶來的改變
3.1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傳輸。在以往傳統的教學資源傳輸所采取的主要形式為,通過移動U盤或者郵箱發送的方法;兩種方法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費工費時,操作復雜還容易遺失,并且不能夠進行一對多的文件資源共享。如今就可以利用QQ這種即時通信工具來實現遠距離的文件資源共享與傳遞,當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加有對方為好友,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文件的傳輸,即使對方此時不在線上,也可以將文件改為離線傳出,只需在一定時間之內,對方上線進行接收就能夠完成文件的傳輸。還可以利用QQ群文件共享的功能來實現一對多的文件資源共享。
3.2使學生課外作業的形式更加的多樣化。教師利用及時通信工具對學生的語文作業進行多樣化的設計。由于在一個班級當中,每個學生和孩子對于各種知識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比如說一些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背誦能力很強,但是默寫能力卻較差,一些孩子的默寫能力較強但是背誦能力卻相對較低,所以教師就完全可以利用即時通信工具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具體情況來布置適合每一個學生的作業形式。
3.3可以實現教師對學生的遠程教育。教師不僅能利用QQ這一種軟件來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完全可以利用其它種類的即時通信工具來進行遠程教育和指導教學,其能夠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地點和時間的制約,使課堂教學得到了時間與空間上的拓展;教師能夠利用QQ,微信群當中的語音功能對學生進行布置作業,生字發音和課文朗讀等,利用一對一的聊天功能對學生進行課外的指導教學。教師還可以把課堂教學的視頻發送給不能來上課的病假生,讓學生通過視頻來進行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洋.《即使通信軟件在教學當中的應有研究》.J.當代教育.2012.09
局域網通信把分散系統通過一條公用的通信介質聯接在一起,適用于本身具有網絡通信接口或經過擴展后具有網絡接口的數控機床。數控機床通過網絡接口與車間局域網進行連接,能夠很好的實現數據傳輸和數據共享。此外,這種通信方式還具有高可靠性、高速率以及容易進行擴展[7]等優點。數控設備列表,如表1所示。在需要進行網絡DNC通信管理的數控設備中,精雕機床和沈陽機床配備的數控系統都具有開放的網絡接口,FANUC數控機床也可以通過追加快速以太網板(FastEthernetBoard)擴展網絡通信接口。所以,為了避免異構組網[8]形式,同時鑒于現場總線和串行通信方式的局限性,本系統中采用基于局域網和TCP/IP協議的通信方式。
2、網絡連接總體方案
開發DNC網絡通信系統的長遠目標是實現數字化車間管理系統。面向多平臺網絡DNC通信系統的總體聯網方案,如圖1所示。該方案采用工業以太網進行局域網間的通信,實現了多平臺數控系統的集成。向上,DNC主機通過基于以太網技術的TCP/IP協議轉換與校園主干網相連,實現與CAD/CAM中心的無縫連接。在車間設備層,DNC主機通過交換機與各數控設備相連,實現對精雕機床、沈陽機床以及FANUC機床的通信管理。在下層通信中,DNC主機與數控設備之間采用一對多的關系,即通過交換機或者集線器等設備,一臺DNC主機可與多臺數控設備進行通信,這樣的聯網結構控制簡單、便于整個系統的管理和擴展。
3、DNC網絡通信軟件的開發
DNC網絡通信系統由通信軟件和通信網絡兩部分構成。通信網絡主要包括DNC主機、通信接口、數控設備以及數據傳輸介質等,通信網絡的建立是實現DNC網絡通信的基礎。通信軟件安裝在DNC主機上,完成加工程序的上傳、下載管理以及數控機床信息的實時采集等功能,通信軟件的開發是整個DNC網絡通信系統的關鍵。
3.1軟件架構和工作流程
采用C++語言,在Qt4.8.6環境下創建操作管理界面。操作管理人員通過系統操作管理界面層,調用動態鏈接庫(DLL)文件與底層數控設備進行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實現人機交互通信。工作流程圖,如圖2所示。DNC網絡通信軟件采用雙線程的工作方式使文件傳輸與信息采集相互獨立,通信過程互不干涉。系統的主線程為機床信息采集線程,該線程主要完成機床運行狀態、報警信息、程序信息、主軸和刀具信息、以及機床文件信息的讀取任務。當收到程序傳輸命令后,程序傳輸線程啟動,機床信息采集線程和程序傳輸線程同時進行,程序傳輸結束,程序傳輸線程自動斷開。
3.2通信軟件開發
3.2.1DNC主機與精雕數控機床的通信
精雕數控機床的通信接口為標準C接口,在使用時需要將庫函數NcMonIO.dll、NcMonIO.lib及頭文件NcMonInterface.h復制到工作目錄下并在項目文件中添加對頭文件和庫函數的引用。通信的建立需要通過調用函數CreateJDMachMon()和函數ConnectJDMach()創建機床監控對象,并與精雕數控機床之間建立連接。建立通信后,調用庫函數讀取機床報警信息、加工時間、主軸進給、主軸轉速、坐標、程序狀態、程序號、和當前刀具號等各種機床狀態信息,還可獲得最多1024個的加工程序列表。精雕系統文件傳輸流程圖,如圖3所示。精雕數控系統文件的傳輸是以一個完整的文件形式進行的,不需要對文件進行分割等操作。如從機床上下載文件到DNC主機,需要調用函ReceiveFile(),只要輸入機床端文件和本地文件的完整名稱,就可以把機床文件下載到DNC計算機上。通信結束調用函數DisConnectJDMach()和DeleteJDMachMon()斷開通信系統與數控機床的連接,同時調撤銷已經建立的機床監控對象。
3.2.2DNC主機與FANUC數控機床的通信
FANUC(0i-MC系列)數控機床提供的FOCAS2[9]應用程序接口為C++接口。同精雕機床和沈陽機床相比,FANUC數控機床在通信時不僅要引用主要負責應用程序與數控機床數據讀取的Fwlib32.dll庫文件,還要引用負責實現DNC主機與數控設備之間的TCP/IP通信庫文件Fwlibe1.dll。實現與FANUC數控機床通信首先要調用cnc_allclibhndl3()函數,分派數據庫句柄,并使用指定的IP地址連接CNC。與FANUC數控機床連接成功后就可以調用FOCAS提供的大量函數,實時讀取機床的狀態信息,并管理加工文件。在程序傳輸實現方面,FANUC系統不像精雕系統那樣按完整文件的形式傳輸,而是以文本的形式傳輸,文件傳輸流程,如圖4所示。與其它數控系統不同,FANUC0i-MC系統在調用某些函數時,需要對相應的機床參數進行設定,才可以讀取到正確的數據,如調用函數cnc_rdngrp()和cnc_rdlife()讀取刀組號、刀具號和刀具壽命信息時,需設置機床參數8132#0為1。通信結束要調用函數cnc_freelibhnd(l)釋放函數庫句柄指針。
3.2.3DNC主機與沈陽數控機床的通信
沈陽機床是基于.net技術的通信接口庫函數,C++調用.net庫有COM、CLR等多種技術,這里采用COM的方式。在編程之前使用Regasm.exe注冊C#代碼實現的DncClient_Com.DLL文件,然后將庫文件DncClient.dll、DncClient.lib和頭文件DncClient.h復制到工作目錄下,并在項目文件中添加對文件的引用。通信的建立首先要通過DncClient::II5MachinePtrpi5來創建機床監控對象。在初始化I5通信類后,使用connec(t)函數連接到遠程i5數控系統,連接成功后,可直接訪問i5通信類的屬性即可獲得機床運行狀態、理論坐標、實際坐標、刀具號以及工件加工時間數量等相關參數當前值。通信結束,要調用disconnec(t)函數斷開到遠程i5數控系統的連接。目前沈陽機床通信接口暫未開放文件傳輸函數接口,所以不能實現加工文件的傳輸以及對機床文件的管理功能。
4、實際應用
應用面向多平臺的DNC網絡通信軟件可以與精雕、沈陽和FANUC三種不同系統的數控設備進行通信,傳輸、管理數控文件,采集、監控數控設備基本信息,具體表現如下。上傳、下載數控加工文件將在CAD/CAM中心生成的數控加工程序快捷、準確的傳輸到相應的數控設備中,也可將數控機床上的加工程序下載到DNC主機中,對加工程序進行統一的備份管理。管理加工文件可在DNC主機端瀏覽數控機床端的文件,也可對其進行查找、刪除、重命名等管理,如圖5所示。采集、監控數控設備基本信息在DNC主機端能夠采集、監控數控設備的狀態信息、坐標和程序信息、刀具和主軸信息等數控設備運行基本信息。以FANUC數控機床為例,通過圖5和圖6比較,表明面向多平臺的DNC網絡通信系統可以實時、準確的采集、監控數控設備的基本信息。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軟件;功能;應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03
[中圖分類號]TP39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6-0-01
1 計算機網絡軟件
1.1 網絡軟件
網絡軟件是指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用于支持數據通信和各種網絡活動的軟件,通常為網絡操作系y、網絡通信協議和應用級的提供網絡服務功能的專用軟件。連入計算機網絡系統后,通常根據系統本身的特點、能力和服務對象,配置不同的網絡應用系統。通常人們把網絡軟件分為通信軟件、協議軟件與應用軟件。其目的是為了本機用戶共享網中其他系統的資源,合理地調度、分配、控制網絡資源。為此,每個計算機網絡都制訂一套全網共同遵守的網絡協議,并要求網中每個主機系統配置相應的協議軟件,以確保網中不同系統之間能夠可靠、有效地相互通信和合作。
1.2 計算機網絡軟件的功能
通常把網絡軟件分為通信、協議與應用軟件,它們功能的體現關乎計算機的運用,因此筆者將對這幾類主要的軟件功能進行著重探討。
1.2.1 通信軟件
通信軟件是監督和控制通信工作的軟件。通信軟件通常由線路緩沖區管理程序、線路控制程序及報文管理程序組成。它除了作為計算機網絡軟件的基礎組成部分外,還可用作計算機與自帶終端或附屬計算機之間實現通信的軟件。它是一個終端服務,可以通過網絡滿足多人之間進行各種形式信息的傳遞,且從網絡體系結構模型不難看出,通信軟件和各層網絡協議軟件是這些網絡軟件的基礎和主體。
1.2.2 協議軟件
協議軟件的實質是共同守則,是網絡軟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軟件制作方權益的重要措施。其按網絡所采用的協議層次模型組織而成,除物理層外,其余各層協議大都由軟件實現。每層協議軟件通常由一個或多個進程組成,其主要任務是實現相應層協議所規定的功能,以及為上、下層提供可靠、安全的接口功能。
1.2.3 應用系統
企業應根據網絡的組建目的和業務的發展情況,研制、開發或購置應用系統。應用系統的任務是實現網絡總體規劃所規定的各項業務,提供網絡服務和資源共享。網絡應用系統有通用和專用之分。通用網絡應用系統適用于較廣泛的領域和行業,如數據收集系統、數據轉發系統和數據庫查詢系統等。專用網絡應用系統只適用于特定的行業和領域,如銀行核算、鐵路控制、軍事指揮等。
1.3 計算機網絡軟件的應用
1.3.1 在高新產業、科研中的應用
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就已經奠定了信息時代必定到來的局面?,F如今一個國家計算機技術的發達與否是民族綜合實力評判的重要標準。在科研領域,選擇需要、圖像識別、結果數據的計算評定等大都是人為所不能的,而人工智能的精確與細致剛好能代替人工來滿足數據計算的需要,越來越智能的設備的面世給科研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1.3.2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軟件除了在家庭、辦公場所應用外,目前,基于計算機網絡軟件的支付寶、銀聯等聯機消費也逐漸占領潮流。圖書館、名勝古跡景區也應用計算機網絡軟件管理消費者等的票據收支。此外,智能電器也在人們生活中普及開來。
1.3.3 在生活衍生產業中的應用
應用計算機網絡軟件最為普遍的便是電影電視媒體產業與電子游戲產業了,它們都是為大眾所熟悉的生活衍生產業。從3D到現在的6D的極致觀影體驗,最貼近電影本身的心理身體雙層感受都受益于計算機網絡軟件的應用。這一點從好萊塢大制作電影中就可一覽無余。而電影電視為了追求更加恢弘的場面,細致入微的背景處理,精彩絕倫的場面,光人力或者現有條件是不行的,必須得經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而實現;而對于游戲玩家來說,三維圖像、游戲器具的智能,仿佛真的使游戲玩家進入了“真實”的游戲世界,得到身臨其境的游戲體驗,這些都依賴于計算機網絡軟件的發展。
2 計算機網絡軟件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隨著計算機網絡時代的到來,中國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越來越激烈的世貿競爭下站穩腳跟,不僅要保持現如今飛速平穩的發展趨勢,更要積極促進計算機網絡軟件的發展。這就要求計算機工作者們花費更多的精力心血去消除軟件本身的弊端,提高軟件質量;由于軟件在研發過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非法復制的問題,軟件復制不僅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還對于軟件的發展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此外,計算機網絡技術已滲透到國家、企業、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大力發展計算機網絡軟件是極為重要的。
3 結 語
計算機技術在當今社會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筆者希望我國的計算機軟件開發者們能夠致力于軟件的開發與完善,開拓更多軟件的功能,并能在實踐中獲得良好的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喬素艷.淺析軟件安全中的反跟蹤技術[J].無線互聯科技,2012(2).
關鍵詞:電話網絡;遠程電梯;監測;評估
伴隨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城市的高層建筑不斷涌現,進而使得電梯這一設備的使用數量也在激增。電梯的使用直接關系著用戶生命安全,因此國家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每年都會有專門質量監督檢測部門對電梯實行強制檢測。這種傳統的年檢方式通常是通過派出一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現場對電梯的值班記錄、各項指標等進行檢驗查看,這種方法既費時費力也不能對電梯使用的長期狀態及性能作出客觀可靠的評價。因此設計開發出一種適于進行電梯遠程監測及評估的系統極為必要。
一.電話網絡遠程監控的優點
電話網絡遠程控制技術是現代電子網絡運用的一個熱點,它可通過一定手段對一定距離的物體進行控制。它無需進行專門布線,也不占用任何無線電頻率及資源,有效地避免了電磁污染。操控者可通過對各種提示音來對受控對象的相關信息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進而決定下一步的具體操作。電話線路實行全國聯網,遙控可跨省市,甚至可以跨國家進行,方便、快捷,且準確可靠。下面我們對已設計推廣使用的一種基于電話網絡的遠程電梯監測和評估系統進行詳細的分析。
二.系統的結構組成
圖1系統組成結構圖
系統的結構組成見圖1所示,該系統是由多臺采集終端和遠程上位管理計算機共同組成。每臺采集終端連接著一部電梯,對電梯運行的各種狀態進行實時采集,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最后將電梯其故障信息在非易失性存儲器中進行儲存;遠程上位管理計算機則用于對電梯性能進行評估及管理方面,當進行年檢時,只需將計算機上調制解調器接入到公共電話網絡對現場的采集終端進行呼叫,便可將現場所采集的數據傳送到上位機數據庫中,進而完成進一步的分析與判斷,得出電梯合格與否的結論。為節約電話線路資源,我們可以讓范圍較小的某地域的建筑群來共用一根電話線路,但只對1號的采集終端進行電話網絡接入,其余采集終端和1號終端共同掛在RS2485總線上,運用軟件的協議識別終端號實現和上位機的通信。
三.采集終端設計
(一)采集終端硬件設計
電梯所需監測的各類信息如平層信號、廳門閉鎖、轎門閉鎖、上下極限及運行的加速度、溫度、濕度等信號通過傳感器電路變換或經信號調理,將標準開關量及模擬量提供給采集終端。該系統開關量輸入是16路,模擬量是8路。采集終端是以8位微控制器W78E516B為其核心設計,芯片內部擁有32KB大容量的程序存儲器,與此同時提供也ISP在線編程功能,給開發者的程序調試及軟件的升級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其采集終端相關技術數據如下:
采集周期: 1 s;
通信速率: 2400b/s;
通信協議: ITU2V.22bis;
模擬量采集: 8路、8bit的分辨率、0~5V、轉換時間10μs;
開關量采集: 16路、 5V/開路輸入、光電隔離;
數據存儲量: 1MB、多于1年的歷史記錄。
(二)采集終端軟件設計
1.采集終端數據采集軟件的設計
采集終端軟件我們采用Franklin C語言進行編寫,其數據采集包括對開關量與模擬量進行查詢及對故障進行判斷,也包括對故障按一定格式所進行的存儲。數據采集部分其軟件以定時查詢的方式進行工作,定時時間是1s,每秒鐘都對8路模擬量及16路開關量進行查詢,若出現故障且符合存儲條件,系統則會將該路故障其編號和時間標記共同儲存到E2PROM中。
2.采集終端通信軟件的設計
采集終端MODEM模塊和上位管理計算機其MODEM間采用ITU-V.22bis的通信協議,其通信速率為2400b/s。采集終端MODEM模塊在有被叫時工作,若有電話撥入,軟件會首先對來電的號碼進行一定識別,若與預先設定的遠程管理部門其電話號碼相匹配,系統將發送AT指令的摘機命令,并對上位機MODEM進行應答,這時雙方間便成功建立了通信鏈路。數據傳輸可以將其簡單地看為MCU串口和遠程的PC機串口間的通信,其通信波特率為2400b/s、且無校驗, 1位停止位、8位數據位。
采集終端和遠程上位機進行數據傳輸時所采用的命令為應答式,即在上位機發送出特定的命令后,采集終端將回發相應信息。通信過程中所有命令均為十六進制的格式。雙方通信時其數據格式,如上位機對前端實時狀態的請求監測、來電自動識別電話號碼的設置、模擬量上下限的設置等,也均采用此方式進行。
四.遠程上位管理機的通信軟件與管理軟件的設計
(一)遠程上位管理機的通信軟件設計
遠程上位管理計算機通常會配備一臺外置式MODEM,若需與下位的采集終端進行通信,我們應首先通過串口來向MODEM發送某些標準AT撥號的指令,而一旦對方的MODEM摘機響應,雙方通信便實現了標準的串行通信。
遠程上位機軟件在微軟Windows2000的操作系統下運行,其通信程序采用微軟VC++6.0進行編寫。應用VC++開發串行的通信軟件當前有多種方法,該設計系統選用MSComm通信控件。
(二)遠程上位管理機評估及管理軟件設計
上位機評估和管理軟件均采用VC++進行編寫,包括管理員身份識別、故障數據錄入、采集終端參數設置、數據分析和評估及其生成報表等具體的功能模塊。運用SQL Server作為其數據庫的管理系統,用來存儲及管理數據,組成整個應用系統的后端數據庫引擎。VC運用ADO的方式來連接SQL Server數據庫。這樣做可以使VC很方便的對前臺軟件進行編制,同時SQL Server也能對數據庫實施高效的管理。在對軟件進行評估時,首先應對錄入數據庫的電梯年故障記錄依據故障的輕重緩急來實現等級分類,將某些嚴重故障規劃為A類,依次為b類、C類等,最后對各類故障的個數進行數據統計,得出各故障餅形圖。若B類以上的故障較多,則應直接給出該電梯不合格結論同時列出其原因,并打印輸出;若故障個數及情況在允許范圍內,則給出電梯合格的結論,并打印輸出。
電梯運行過程中,拖動電機起停頻繁,各類繼電器經常通斷,這些情況使得電磁環境極其復雜,因此應對模擬量的采集部分采取各種抗干擾措施,如運用加濾波電路,進行單點接地及加屏蔽套等措施。同時,在該系統中軟件還增設了看門狗部分。通過這些措施的采用,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調查研究及使用結果顯示,基于電話網絡的遠程電梯監測與評估系統其結構簡單,且自動化程度較高,很好地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具有很高的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肖金壯,王雁,王洪瑞. 智能電話遠程控制系統[J]. 微計算機信息, 2007, (34) .
[2] 田澤正,趙明富,田豐慶. 基于電話網絡的一種遠程遙控系統[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04) .
在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影響下,眾多企業都在削減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預算以減少開支,ICT產業因此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許多設備制造商在市場不斷萎縮的情況下都選擇了減少設備生產、增加現金儲備的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但中國統一通信市場是個例外。
計世資訊調查顯示,2008年,中國統一通信市場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雖然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部分企業都在不斷緊縮開支,企業信息化市場也出現萎縮,但2008年中國統一通信整體市場規模仍然超過了51億元,同比增長62%。
從產品結構角度分析,雖然受硬件設備價格因素的影響,統一通信設備市場仍然是通信市場中最大份額的一部分,市場份額占到66.8%。而且隨著企業用戶對于統一通信理解能力的加深,統一通信軟件產品與統一通信服務越來越受到更多企業的認同。與2007年相比,統一通信軟件和服務產品市場份額有一定比例的增加。2008年,統一通信軟件產品達到市場份額的25.7%,特別是統一通信服務產品,增長迅速,市場份額超過7.5%。
從當前國內統一通信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在綜合技術實力方面,根據廠商所提供的統一通信解決方案中所能夠提供的各種溝通方式融合的程度以及每個具體功能技術水平等綜合因素考慮,處于前幾位的分別是思科、微軟、北電、IBM和Avaya,它們的產品線比較長,產品功能也相對比較全面。
從各廠商在國內的推廣力度來看,微軟、思科、IBM處于第一梯隊,Avaya緊隨其后。由于北電和微軟結成戰略聯盟,在市場宣傳上具有互相推動的優勢。但總體來看,北電的宣傳力度不是很強。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在推廣工作中也投入很大的力度。其他廠商在市場推廣中則略顯羸弱。
從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來看,各廠商均在重點培養典型用戶。思科是最早將統一通信引入中國的企業之一,在國內的知名度較高,市場占有率占據首位; 微軟借助其桌面市場地位和強大的市場營銷力量,也在市場上占據前列位置; 同樣,IBM依靠其在企業級市場的影響力,在統一通信服務方面具有突出表現,通過與思科的密切合作,獲得不錯的市場份額,而Avaya與北電則依靠在傳統電信領域模擬和數字語音方面的深厚積淀,獲得較好的市場位置。
2008年國內統一通信市場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
1. 通過并購快速完善解決方案
最近幾年,ICT業內各大廠商一致認為統一通信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都希望及早進入這個領域。由于統一通信代表著電信、軟件和互聯網三個不同領域的融合,因此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提供統一通信的全部產品,并購成為最為快速有效的提升方式。從2007年起,統一通信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的并購風潮。到目前為止,思科、IBM、微軟等廠商通過并購使得自己的統一通信解決方案功能相對比較完善。隨著更多廠商涉足統一通信領域,并購還會持續下去。
2. 打造競合關系應對市場需求
在瘋狂并購的同時,各廠商為彌補自身解決方案的不足,在無法以并購進行完善時也通過競合策略來打造統一的產品聯盟。因此,各企業為了真正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完備通信系統,互相合作成為必然。從目前的形勢分析,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競合的發展態勢,各廠商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合作,特別是在一線廠商之間,形成“強強聯合”的合作關系能夠充分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以微軟和北電、IBM和思科這兩個聯盟表現最為突出。
3. 統一通信產品功能趨同
當前統一通信市場產品和解決方案功能同質化嚴重,而個性化產品的發展則略顯不足。各電信設備廠商均和微軟、IBM展開了合作,實現彼此產品的無縫銜接,因此從具體功能上無法顯示出各家產品的差異性。這也是各企業之間進行廣泛合作的“副產品”。未來,由于產品同質化明顯,統一通信市場的競爭將在推廣策略和渠道發展方面展開。
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包括:
1、網絡操作系統:是網絡軟件中最主要的軟件,用于實現不同主機之間的用戶通信,以及全網硬件和軟件資源的共享,并向用戶提供統一的、方便的網絡接口,便于用戶使用網絡;
2、網絡協議軟件:是網絡通信的數據傳輸規范,網絡協議軟件是用于實現網絡協議功能的軟件;
3、網絡管理軟件:是用來對網絡資源進行管理以及對網絡進行維護的軟件,如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記費管理、安全管理、網絡運行狀態監視與統計等;
4、網絡通信軟件:是用于實現網絡中各種設備之間進行通信的軟件,使用戶能夠在不必詳細了解通信控制規程的情況下,控制應用程序與多個站進行通信,并對大量的通信數據進行加工和管理。
(來源:文章屋網 )
當好友申請驗證時,您會收到一條qq郵箱發來的消息,在幫助好友頁面,輸入申訴回執編號就可以了,然后點擊確定即可幫助好友通過驗證。
QQ(TencentQQ)是騰訊公司借鑒于ICQ開發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IM)軟件,于1999年2月推出,是中國的社交軟件巨頭。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并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
QQ還具有與手機聊天、視頻通話、語音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傳輸文件、傳送離線文件、共享文件、QQ郵箱、網絡收藏夾、發送賀卡等,儲存文件等功能。QQ不僅僅是簡單的即時通信軟件,它與全國多家尋呼臺、移動通信公司合作,實現傳統的無線尋呼網、GSM移動電話的短消息互聯,是國內最為流行功能最強的即時通信(IM)軟件。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即時傳送視頻、語音和文件等多種多樣的功能。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計算機技術 通信軟件 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計算機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中,對各種信息資料進行加工管理,提高了企業業務處理效率。計算機通信軟件作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處理信息、共享資料、交換數據等創造了便捷的平臺。因此計算機技術在通信領域的應用成為了必然發展趨勢之一。
1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基本特征
計算機通信技術在傳輸數據信息的基礎上,還能夠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實現數據資料的交換。對比電話傳輸通信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具備了以下4個特征。
其一,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在多媒體通信領域中得到更好地運用。利用二值信號傳輸文字、視頻、語言、聲頻、圖形等多媒體信息,然后再現這些多媒體信息。而利用二值信號對信息交換和數據傳輸過程中進行嚴格的監控與管理。
其二,計算機通信技術所傳輸的數據效率較高。一條語言模擬信息中的數據傳輸速率是每秒2400bit,每分鐘能夠傳輸1.8萬個字符,一條數字信息中的傳輸速率是每秒64kbit,每分鐘能夠傳輸4800000個字符。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發現,該技術的數據信息傳輸速率高于模擬信息數字傳輸速率。
其三,計算機通信每次的呼叫持續時間較短。相關數據統計發現,25%左右的數據通信的持續時間低于1秒,50%左右的數據通信的持續時間低于5秒,而電話通信的持續時間在3分鐘至5分鐘的范圍內;計算機通信每次呼叫的時間要求控制在1.5秒以下,但是電話通信呼叫的時間大約為15秒,該呼叫建立時間過長。
其四,計算機通信具備了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可運用在對重要數據資料的安全加密中。計算機通信是利用二進制方式傳遞和處理數據,清除了噪音,也能夠進行加密運算處理,進而達到了數據信息的安全傳輸目的。由于計算機通信具備了較強的抗干擾功能,保障了數據的流通和應用,使得數據信息能夠準確、及時的對外流通,因此計算機通信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中。
2計算機在通信中的具體應用
2.1計費系統中應用計算機通信技術
隨著交換技術的日益革新,人們對交換系統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交換系統需要具備一定的計費功能;多數企業、事業單位利用專門化的計算機進行計費處理。而利用這種計算機具備了功能多和存儲量大等優勢。結合不同企業的不同要求,所設計的計費系統功能也不相同。如:石油行業結合自身要求,有關部分在建立專門網站的同時,還需進入公用的電信網中;賓館在服務的過程中,將客房管理的計算機和電話計費計算機聯網,以此實行統一結賬管理;一些企業結合自身不同要求,采取了分類計費方式。這便是計算機計費系統在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2.2信息管理系統中應用計算機通信軟件
企業、事業單位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使得市場上涌現出各種各樣的信息管理系統。通常情況下,為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利用數據系統對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智能管理,提高了使用者的生產效率。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引導下,根據上級和下級所有單位的具體要求,抓好應用,統一管理,在辦公自動化的基礎上實行遠程自動化,保證終端設備能夠正常運行。在應用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基礎上,利用該技術解決有關部門的工作,使得辦公質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升;為各個部門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信平臺,也方便了信息的傳播。
2.3自動查號與數據管理中應用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通信技術在數據管理與自動查號中的應用較為普遍。例如:公用網的短途市話局和長途市話局等,均采用了計算機的自動查號功能。和傳統手工方式相比,這種方法更加便捷、準確、迅速。此外,計算機技術還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新數據資料、修改用戶號碼以及統計數據等功能。
3計算機技術在通信中的應用前景
計算機技術和通信設備的革新,使得計算機通信技術有了質的進步。其中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代表的通信技術成為了全球的熱點話題之一。“信息高速公路”作為大容量光纖通信技術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這種技術在傳遞圖像、文字資料以及聲頻、視屏等過程中,靈活性較強,這是數控信息傳遞系統所無法比擬的。所以計算機技術在通信領域中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這也將成為通信領域的總發展趨勢。
4結語
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均有著較大的應用價值,且隨著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改進,計算機技術,尤其是通信技術的應用力度將會不斷加大。
參考文獻
[1] 葉國偉.計算機技術在通信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06(01):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