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小學寫景作文

小學寫景作文

時間:2023-05-30 10:56: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寫景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寫景作文

第1篇

練習寫寫景的文章,能提高我們隨機觀察的能力,同時,對我們的描寫,能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通過練習寫景,就能有意識地把自己所寫的事,所寫的人放在特定的景物之中,就會使我們的材料更加典型,我們的事例更加感人,我們感情的表達就會更加充分,如何寫好寫景的文章呢?

(一)要緊緊抓住景物的特點去寫。

寫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寫出此景與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點就要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善于捕捉和發(fā)現景物的特征,從而使所寫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點突出。

(二)要盡量多地抓住能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

寫景就要把所寫的景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做到這一點,只抓住景物的特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只是給讀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覺,為了使畫面變得清晰,就要緊緊抓住能表現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所抓的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越多,特點就越明顯,越突出。

(三)安排好寫景的順序。

既然寫了這么多能表現景物特點的事物,那么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順序,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總之,不管采用什么順序,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順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現景物的特點;三是要符合景物的自然規(guī)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

(四)要對所寫的表現景物特點的事物進行具體描寫。

只把景物擺在那里,并不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對所寫的事物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讀者的眼前再現出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很好地表達作者的感情。

(五)要在描寫中注意變換描寫的角度,使描寫主體化。

在描寫時,不要平鋪直敘的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使景物也給讀者主體化之感。例如,我們可以把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使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可以把近景描寫和遠景描寫相結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寫和人物的描寫相結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氣息。

(六)注意表達自己的感情。

寫景不只是為寫景,寫景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所寫的景物之中,使所寫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讀者。寫景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寫表達感情;借聯(lián)想表達感情;借議論表達感情和直接表達感情的諸多方法,我們可以不斷的學習,靈活的運用。

第2篇

關鍵詞:小學教學;寫作方法;合理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212-01

一、寫人的方法

寫人是小學作文訓練的基本功之一。一般來說,在要求寫文的題目中,必須要通過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點,鑒于小學生們的寫作能力還不高,所以可以按年級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于寫人的要求首先是寫外貌,語言,動作,這些比較直觀的方面,然后再上升一點,通過寫事來反映人物的某個特點,并盡量試著把事件寫完整,寫好。到了高年級,就要通過更多方面來刻畫人物,從外在的上升到內在,人物的心理刻畫,細節(jié)描寫等等,這就要求小學生們有足夠的語言積累,寫作邏輯和思維,同時還要通過幾個事件來提煉一個人物的特性,要求更高,寫作難高更大,但這種由易到難的方法,對于不斷成長的小學生們而言,也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前期的積累對后期的提高必不可少。

比如關于動作描寫,老師要強調兩點,一是選擇關鍵性的動作來寫,二是要寫準確,要找最能反映人物氣質的動詞,才能把人寫“活”;再比如心理描寫,要真實,要有根據;人物的心理變化要自然,合情合理。

二、寫事的方法

寫事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在這六要素當中,起因、經過、結果是事情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其中,“經過”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敗的關鍵所在。在小學生的作文里,“經過”部分寫得不具體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那么,這就需要老師們的科學引導了!

首先,把“經過”部分分成幾個階段,然后按照先后順序一層一層地寫得清楚。寫的時候多文幾個“后來怎樣”,文章就具體了;其次,注意材料的詳略,有所側重;最后,對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當時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寫具體。

三、寫景的方法

景物描寫對小學生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域風貌,壯麗的山河,奇妙的大自然描寫需要豐富的語言和深刻的體驗。所以首先寫景前讓小學生們學會觀察,觀察景物要確定觀察點,角度不一樣,所看到的景象,所獲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除此之處,還要借助想象力,在寫景的時候,只描寫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夠的,還要寫出景物的內在特征。而內在特征有時難以描繪,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力。讓景物描寫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內在特征。因此,要求小學生不要單純寫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發(fā)一定的思想感情。當然,這種感情必須發(fā)自內心,而不是無病。

四、物品的寫作方法

具體、形象地描寫物體的特征、形態(tài)、色彩、質地等,這就是物品最基本的寫作方式,物包括動物,植物,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類型不一。大致而言,要寫物,首先抓住特征。從大小、形狀、顏色、質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對所寫的物品仔細觀察。 其次,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從外到內的順序,或者從空間的角度,由近到遠的順序;最后要說的是,寫物品也需要想象力,要讓所寫的物品更加具體生動,就要大膽想象和描繪,這樣才有更強的感染力。

比如,如何寫小動物?小動物是大多數小學生的最愛,那么如何描寫小動物,可能對小學們而言就有難度了!小動物首先要寫外形,靜態(tài)時候的小動物的顏色,外形,個頭等等,然后再看動態(tài)的小動物,跳躍,飛奔等等,這時候為了描寫需要,就更要求小學生們使用一些比喻句或者擬人句來為作文加分,讓描寫顯得更生動,更形象。

再比如,我們每天身邊有很多植物,小學生最先想到的就是花草樹木的樣子,但要將這些熟悉的植物寫成作文,大家可能會感覺無從下手,甚至覺得沒話可寫,那么,怎么樣才能寫好關于植物的作文呢?首先要仔細觀察。

在下筆之前,要引導小學生們針對性地觀察植物,觀察的方式從致有以下幾種:

1、按形狀,從外到內,先看外形,再看顏色,枝葉,細節(jié)特征,把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

2、從整到零,先看植物的整體特征,再看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葉、花、果等為序,同樣做詳細的紀錄并可以突出感受深刻的一兩部分。

3、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開花、結果直至衰亡,每個時期的形態(tài)不相同,觀察的結果也不相同。

第3篇

一、寫人作文

在記敘文中,寫人作文占有重要地位。寫人的目的,就是通過具體事例,主要表現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質。寫人作文的類型一般有一事寫人、幾事寫人兩種。一事寫人就是通過一件事來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幾事寫人就是通過幾件事(一般是二或三件事)來反映人物的一個精神品質或多個品質。因此,寫人的作文,應通過對事件的具體描述和對人物的外表(外貌、神情、動作、語言)、內心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著重刻畫人物在事件中是怎樣體現自己的精神品質的。

寫人作文的基本寫法:

1、①介紹人物及人物外貌。

②直接描寫人物外貌,帶出要寫的人物及其品質。

2、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有詳有略地寫清人物在事情中的表現。(若是幾事寫人的,重點事例要放在前頭寫,具體寫;次要的事例后面寫,略寫。)

3、①總結全文,點明人物品質。

②照應開頭,自我勉勵。

(說明:開頭、結尾的①與①相對應,②與②相

對應。下同。)

二、記事作文

記事作文與寫人作文一樣,在記敘文中占有重要地位。記事的目的,一般是通過具體描述的事情,表現事情的教育意義或蘊涵的思想感情。記事的作文,應交代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著重描述事情的具體過程,注意事情發(fā)展中人物的外表和心理描寫,從中揭示事情的教育意義。

記事作文的基本寫法:

1、①交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②抓住作文要求,開門見山點明要寫的事情。

2、重點具體敘述事情的經過,注意對人物的描寫。

3、①交代事情的結局。

②照應開頭或揭示中心。

三、寫景作文

寫景,就是對自然景象、建筑工藝等景物的描寫。描寫景物,要有條理,就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或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或從整體到部分,或從部分到整體,或按游覽景物的線路,或按景物的類別,或按觀察點的變換順序等依次觀察,有條理地描寫。因此,我們進行寫景作文時,要交代觀景的時間、地點,尤其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地、細致地、有條理地描寫,同時注意景物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恰當地進行合理想象,表達出自己對景物的思想感情。

寫景作文的基本寫法:

1、①交代觀景的時間、地點。

②總寫景物的特點或感受。

2、有條理、有重點地描寫景物的特點。

3、①總結全文,抒發(fā)感情。

②照應開頭或題目。

四、狀物作文

狀物,一般是指對動植物和物品的描寫。狀物作文,分以物寫物、借物喻人(理)兩種。對以物寫物的作文,應抓住物的形狀、構造、功用、特點、抓住人對物的情感關系,進行細致地描寫,著重表達出你喜愛的思想感情或物帶給你的幫助;對借物(一般是植物居多)喻人(理)的作文,應著重抓住物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特點等進行具體描寫,并從中聯(lián)想到人、聯(lián)想到物所蘊涵的道理。在狀物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定的合理想象,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狀物作文的基本寫法:

1、開門見山交代要寫的事物。

2、比較詳細描寫事物的形狀、特點或構造。

3、具體敘述人和物的關系。

4、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抒情結尾。

借物喻人(理)作文的基本寫法:

1、開門見山交代要寫的事物。

2、比較詳細描寫事物的形狀、生長環(huán)境和特點。

第4篇

語文教學最關鍵的一方面,就是看作文教學的成果,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就要善于用發(fā)現的眼睛,把最適合的作文素材搬進課堂,讓學生發(fā)現作文,感受作文的魅力。下面我結合自己近期的教學實踐,談談尋找作文素材的一些體會。

一、寫景作文應景而寫。小學從三年級作文起步開始,幾乎每冊教材都會安排寫景的單元作文,老師如果按部就班,到了這個單元就去寫景的話,往往沒有什么可以寫的景物。這個時候,教師需要開啟智慧,把最佳的作文時間調整到景色最美的階段,如:春天百花盛開,綠樹發(fā)新芽的時節(jié);夏天綠草如茵,樹木茂盛的時節(jié);秋天瓜果飄香,一派豐收的時節(jié);初冬楓葉盡染,黃葉飄飛的時節(jié)。每一個季節(jié)所呈現的景象不一樣,學生要能書寫真景,表達真實的情感,就要處處認真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寫,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寫景的文章可按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者按地點轉換的順序,移步換景,學生寫作起來,就更容易掌握文章的框架。低年級的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往往做不到把景物描寫細致,這就需要老師耐心地進行寫前指導。

二、寫事作文提前布置。為了讓學生在寫事的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老師要提前告訴學生寫什么,如何寫。很多寫事的作文,對學生而言,已經是陳谷子爛芝麻了,例如,一寫事就是自己生病了,媽媽送去醫(yī)院。老師要鼓勵學生尋找全新的作文素材,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做到新穎亮麗,有寫作的沖動。比如,為了讓學生把事情寫具體,我在一個星期前就給學生布置了十字繡的內容,學生只需要到校外的小攤上購買五角錢的十字繡材料,每個同學購買的花色不一。在準備工作做好以后,老師開始有序指導學生如何繡十字繡。很多男同學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接觸針線,更不要說繡花。為了激發(fā)學生繡花的熱情,我在黑板上畫出很多密密麻麻的小正方形,并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十字繡的材料,如何選擇色彩相匹配的絲線繡花。選好絲線后,就要穿針,很多男同學穿針也困難,特別是遇到線頭比較毛糙的情況下,這個時候都要老師耐心細致地進行引導。引導的過程,都會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只有自己親自參與了,學生寫作的時候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要告訴學生穿好針以后從何處起針,針是走畫布的上面還是下面。這樣,老師可以在畫布上面進行示范,這樣學生操作起來就比較順手。為了做好十字繡,更為了寫好作文,很多男同學也做得有模有樣,他們個個屏住呼吸,認認真真地繡起來,甚至連老師給他們拍照,學生都沒有發(fā)覺。學生因為親身參與了十字繡的過程,所以后面的作文寫起來,就行云流水般順暢。這次作文,很多學生的篇幅都寫得比較長。從這個實驗來看,學生并不是不會寫作文,而是老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渠道進行作文的指導。

三、游戲激起寫作欲望。在十字繡作文取得成功后,我開始謀劃下一次作文的素材。我告訴同學們,下周我們將進行一次游戲活動,游戲的名稱為“擊鼓傳花”。命令一,同學們在教室里熱烈地鼓起掌來。接下來的幾天,他們變得特別聽話,作業(yè)也完成得非常好,我知道他們在期待游戲課的到來。到了游戲課的那天上午,我?guī)еv義夾走到教室門口,教室里卻傳來了整齊而爽朗的讀書聲,我以為自己記錯了課表,低頭看看語文書上貼的課程表,課程表上分明標著是語文課,一陣感動和驚喜充滿了我的全身,生平第一次,我給學生一個90度的鞠躬,我高興而大聲地說:“謝謝同學們,你們給了我力量,我一定要把你們這么期待的游戲課上好?!庇螒蛘n開始了,我找來一朵辦公室的塑料花,告訴他們游戲規(guī)則:游戲就是把這朵花以座位的豎排為單位按“之”字形向后傳遞,在傳的過程中,花不能掉到地上,老師在講臺上背著同學用教鞭敲桌子,敲打聲隨時會停止,當敲打聲停止的時候,花在誰的手上,誰就要上來表演節(jié)目。表演節(jié)目的形式豐富多彩,可以朗誦古詩,可以講故事,可以說腦筋急轉彎,可以唱歌,如果什么也不會,就到講臺前給大家深鞠躬一個,并說上“請大家多多包涵”的話。游戲開始了,同學們每個都高度緊張,他們生怕花落在自己的手上,都拼命把花向后傳,但總會有人接到花,所以表演節(jié)目也是多種多樣,學生最怕說請大家多多包涵的話,因為那樣無形中就表示自己沒用了,所有他們表演起來也很賣力,很夸張。這個時候,我就順勢而導,說說自己當時的緊張心情,說說自己看到同學的外在表現和同學們表演了什么節(jié)目等等,指導學生把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都細膩地再現出來。這次的作文,因為組織有序,所有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有思想,有內容,更有中心,他們寫的時候,就如滔滔的江水,思路流淌順暢。

當天晚上,有很多家長在微信上傳達這次游戲課的效果,說自己孩子作文寫了滿滿4面紙,說自己的孩子回家后還沉浸在游戲的緊張激烈中,說自己的孩子很開心遇到了好老師……

作文教學就是這樣,只要你有一顆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并能告訴學生如何發(fā)現,作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讓學生愛上作文,愛上觀察,這樣就能發(fā)現作文的素材,找到最佳的作文途徑,還愁寫不好優(yōu)美的作文嗎?

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第二小學

第5篇

[關鍵詞]寫作;方法;策略

作文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都是一項比較難的課程,很多學生面對寫作文時,經常腦中一片空白,不知從何著手,更何況是剛入學不久的小學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面臨的教學難度也比較大。在具體教學中,造成小學生作文問題的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當前小學生寫作現狀分析

1.教師教授作文的意識比較淡薄

很多教師自身就對作文存在一種害怕的心理,怕麻煩,怕學生不會寫,怕批改作文,這是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導致教師對作文的意識比較淡薄,重視程度不夠。無論是作文的講解還是批改過程,都沒有用心去做。

2.教師的教學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

很多教師教授作文只是為了教,沒有兼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小學生對作文的意識也比較淡薄,很多人甚至不知如何組織語言,因此,教師在講解作文寫作時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對學生而言,并沒有良好的效果,甚至還容易形成學生敷衍了事的習慣。

3.學生沒有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

由于小學生的個性特征,有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般以要求學生會讀、會認、會寫字為要求,沒有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足夠的練習,學生也沒有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有的學生甚至是從高年級才開始真正寫作,這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當然有很大影響。最后,學生學習的空間比較狹窄,小學授課的信息來源大多是課本,教師是唯一的傳授者,因此,與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導致了學生的作文材料比較缺乏。

二、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措施

1.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而如何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呢?首先,要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他們的興趣來激發(fā)寫作的興趣。小學生一般對周圍的事物很感興趣,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就可以引用周邊生活的事物當作寫作的題材。比如,可以讓小學生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還可以進行寫作游戲,以游戲作為開場,讓學生關注留意游戲的過程,然后進行寫作,再如,還可以寫熟悉的人,自己的父母、同學、朋友等,都可以作為小學生作文的對象,小學生寫起這些熟悉的人和事物,往往也比較容易。其次,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例如可以在課前開展讀報的活動,讓學生能有參與和表演的機會,再如,可以開展作文競賽活動,將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比,由學生之間自行評比,教師再進行統(tǒng)一的評閱,給出鼓勵和獎勵等??傊?,最重要的是要學生發(fā)現身邊的人和事物的趣味點,從而能將其運用至寫作中。

2.從讀入手開始寫作

讀與寫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過程,小學生的知識水平畢竟有限,因此,進行寫作之前要進行一定量的閱讀以積累寫作經驗。教師可以找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素材給學生作為寫作的樣本,讓學生聯(lián)系范文進行寫作。比如,要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體裁等因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作文題材進行寫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進行一定的引導,防止學生由閱讀文章找尋方法變成了純粹性的生搬硬套。

3.利用多種方法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訓練

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好的作文和寫作水平不是一日練成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貫穿一些教學方法進行引導。首先,利用語言技能訓練法,課前可以抽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題目進行口頭表達,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以便下筆時有源源不斷的題材可寫。其次,可以進行專題訓練,教師應該將時間進行分配,集中一段時間進行一個專題的訓練。例如,寫景的時間段類,教師講授寫景的技巧,學生進行相關練習,寫人時教學方式又相應地改變。第三,可以進行提綱訓練,提綱訓練法是為了增加訓練的密度,節(jié)約訓練時間。例如,教師出了題目之后,可以要求學生擬出題目,再根據題目列出相應的提綱,這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立意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思維能力,幫助寫作。

第6篇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小學習作教學中,一要開放感官,學會看;二要巧用修辭,學會寫;三要滲透情感,打動人。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寫景習作 教學策略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小學習作教學中,一要教給學生觀察景物的方法,二要教給學生描寫的方法,三要引導學生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開放感官,學會看

學會看,要注意順序。小學生的觀察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說出觀察的順序,認識寫景常見的觀察的順序。如:空間方位順序、時間順序和地點轉換順序。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記金華雙龍洞》是以地點轉換為順序的:金華城——洞口——外洞——內洞——出洞。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觀察是有順序、有方法可循的,并運用到生活中去,為實踐積累寶貴的經驗。

學會看,要注意層次。人們觀賞景物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或定點環(huán)顧,或邊走邊看。描寫時也應該“順其自然”??捎筛叩降停蛇h及近,也可由整體到局部等。如:“定景換點法”,同一景物,從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現的面貌是不同的。要把觀察點的變化情況交代清楚,讓人明白是在什么地方觀察的,交代觀察點時要按一定的順序,或由下至上,或由遠及近,或由左到右……在看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事無具細,要抓住代表性的特點,多作觀察。如寫校園內的風景,可以讓學生遠看、近觀、仰望、俯視,從不同角度看,景物的層次是多姿多彩的,取點時,要了然與胸。

學會看,要突出重點。如:借助錄相、多媒體,通過有意定格,將重點部分重播再現,使學生有序地、細致地進行觀察。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觀察方法,還在觀察中輕松地完成習作。

二、巧用修辭,學會寫

寫景,要把景寫活,才叫功夫,寫活的方法有很多,如:巧用修辭,可以讓所寫的景物賦予動感,富有想象力,能使文章活起來,今擇其一二作說明:

1.擬人手法。也叫人格化的手法,就是把物當做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和思想情感。它的好處:一是把靜的景物變成動的姿態(tài);二是使景物形象化、生動化;三是增強可讀性。

2.比喻手法。比聲音、比動作、比形象、比事物,使描寫的景物更加生動、具體、形象。

3.引用手法。主要是引用警句、詩詞、典故等,我們寫作文往往采用詩歌中的名句寫景,許多名家寫的詩歌有一句一景之妙。如“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這類詩句,習作時,能根據內容的需要引用一兩句,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充滿意境。

如:2012年我們盱眙也下雪了,同學們很開心,李同學以《觀雪》為題,用了不少的修辭,讓文章增色不少。片段如下:

片段1:星期四,早晨,房上樹上一層白雪,如霜似絮。唉,明明預報今天下雪,怎么沒見到滿天“梨花”?

片段2:窗外,雪像美麗少女,穿一身連衣裙——白的,她揮動手臂撒下片片梨花,香的,從鼻子香到心里,雪仙子的音樂是無聲的,正如她的身體是無瑕的,無聲無瑕,給人以更多聯(lián)想,窗外是快樂的雪簾——天國雪簾!

我突發(fā)奇想,雪,你是冬天的嬰兒,心靈明澈如洗。不,你是天使,用你的羽翼,浪漫了如煙的溫柔,舞出了滿天蝴蝶。你輕輕地來了,給我?guī)砹讼矏?、帶來?lián)想。

片段3:“瑞雪兆豐年?!蔽以富饕挥鹧┗?,落到田野,和害蟲打一仗。這場大雪一定會給明年帶來豐收。

三、滲透情感,打動人

寫景的目的,重點在于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對奇麗景觀的陶醉,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熱愛……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在所描寫的景物之中,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文章才具有感染力,讀者也才會隨之動情。

如《秋游公園》片段:

開頭:秋天,萬物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天氣轉涼的季節(jié);秋天,盛開的季節(jié)。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和幾個同學來到了公園。小憩園的美景吸引著我們的眼球,煽動著我們的心,調動著我們的腳步。于是,我們懷著一顆向往的心走進了小憩園。

中間:剛進入小憩園,就看到幾棵“椰子樹”。第一次到公園時我就想:椰子樹只能生長在海南一帶的熱帶雨林里,怎么可能在這里呢?爸爸問我:“看清楚這到底是什么了嗎?”我定睛一瞧:原來這幾棵椰子樹只是霓虹燈呀!

在“椰子”旁有兩頭雄獅在守護著公園,似乎想重現它們在森林那威風凜凜的姿態(tài)。

欣賞完了霓虹燈,觀賞完了石獅,一塊石頭上紅而鮮明的三個大字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小憩園”。為了記“憩”這個字怎么寫,我的同學編了一句話:舌頭被自己割斷了,很心疼?!吧?、自、心”這三個字正好是“憩”字的組成。對了,它的后面有一棵松樹,旁邊還有一叢不知名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我們正式開始游玩了,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高一矮的蘑菇亭。還未到蘑菇亭,我們便發(fā)現了一些小蘑菇。順著小路往前走,沒走幾步就能到蘑菇亭。坐在蘑菇亭的大根上,我不經意間向上望去。霎那間,我仿佛聽到蘑菇亭在嗚咽。我稱它們?yōu)榉蚱尥?。大家可能要問:“為什么稱為夫妻亭呢?”因為這蘑菇亭多像一對同甘共苦的夫妻呀!而在路旁的小蘑菇,不正是它們的孩子嗎?

……

結尾:小憩園,令人留戀,到了小憩園的出口,我重新望了一下小憩園,小憩園真漂亮,真想重游一次。小憩園,我會再來的,你要多保重?。?/p>

描寫景物要注意情景交融。描景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展示大自然的壯美,更重要的是寫出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感受。只有情景交融才能讓人感受到你筆下的景物,是如此生動、形象、真切,令人陶醉和向往。

【參考文獻】

[1]李春菊.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的寫作策略[J].學周刊,2012(23)

第7篇

現行語文課本中有關景物的描寫是非常多的,但類型歸納起來有下列幾種:

《珍珠泉》一課,“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深褐色的石頭,能看見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fā)黑的樹葉。”這段是屬于自然風景的描寫,色彩鮮明、生動形象,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這樣的美景怎能不吸引游客呢?《十里長街送總理》:“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庇秩纭缎∮⑿塾陙怼芬徽n,“晉察冀邊區(qū)的北部,有一條還鄉(xiāng)河,河里長著許多蘆葦……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是這村的。”這兩段描寫屬于環(huán)境描寫。前段寫去世后,首都人民為他送行的情況,的逝世,全國人民是無比悲痛的。“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倍潭虄删渥匀画h(huán)境的描寫更創(chuàng)造了悲痛的氣氛。緊接著后邊的語句是“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擠滿了男女老少”。體現人們不怕任何困難為送行,也體現人們對的熱愛。后段是對《小英雄雨來》美好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描寫。“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十幾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斌w現濃郁的地域風土特色。“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p>

課本中《我的戰(zhàn)友》“排炮過后,敵人竟使用了燃燒彈,我們附近的荒草著火了。火苗呼呼蔓延,燒得枯黃的茅草噼噼啪啪地響。我忽然間聞到一股濃重的棉焦味。扭頭一看,哎呀!火燒到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經燒著,火苗趁著風勢亂竄,一團烈火把他整個身體包住了?!边@段是對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但它是段有景物、環(huán)境、人物的綜合描寫。襯托了為革命壯烈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據現行課程標準看,小學還是以記敘文為主,即記事、記人、敘景。那么小學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寫景呢?我覺得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魯迅先生說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庇^察,首先要從身邊的事物或周圍的生活開始,抓住人、物的特性。一年四季,寒來暑往,事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春天,楊柳依依,花草遍地;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教師應結合課文中的范文,布置有關寫景的作文。

例如:《春天》這篇作文,可引學生出外,以春游的方式去田野、河邊,觀察花、草、樹木的顏色、生長狀況;去河灘觀察鳥類的活動情況;人們的勞動、釣魚等場面。又如:《我們的學?!愤@篇作文,可組織學生由學校大門前開始,逐漸向里觀看校園里的樹木、花草及教室是怎樣布置的。在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中,我們應怎樣愛護學校?怎樣刻苦學習?這樣按觀察順序把觀察對象勾勒出來,要求學生看到什么,怎樣想的就怎樣寫。結合寫作文,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景物描寫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的基礎上,因人、因事、因環(huán)境而寫好景物,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第8篇

關鍵詞:作文;習作指導;寫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10-01

習作課程: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習作

習作要求:能寫出景物的特點,能清楚的介紹景物的地點、特點、意境;按一定順序結構,思路清楚,書寫流暢,有豐富的想象力;寓情于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刻畫,表達出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教法交流:本單元的習作和口語交際安排在一起,先是通過口語交際來介紹家鄉(xiāng)的一處風景,要求學生介紹清楚風景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并要求表達出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感情。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寫下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潤色文章,達到有血有肉的效果。

提起寫景作文,學生并不陌生,上學期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后,一定進行過描寫景物的小練筆。相對來說,小練筆比較簡單短小一些。這次寫一處家鄉(xiāng)景物的習作其實就是上次小練筆的繼續(xù)與擴展。怎樣才能寫好這次有關家鄉(xiāng)景物的作文呢?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讀寫結合,學習寫法

描寫景物的方法很多,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從“抓特點、把特點寫具體、展開想象”三個方面做了很好引領,是學寫的絕佳范文,安排一些隨文學寫的單項練習,這樣學生就會在閱讀中扎扎實實地學到一些具體且可用的習作方法。

第一,選好要介紹的景物。家鄉(xiāng)一定有許多美麗迷人的風景,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個一個去介紹。那到底選什么介紹呢?可以這樣選:所選擇確定的景物一定是值得自己自豪的,認為向別人介紹了別人會喜歡的。找到這樣的景物就需要去辨別比較──首先是這處景物(風景)在和其他景物對比的過程中,自己認為是最好的,自己最喜歡的,認為別人也能喜歡的。這就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點介紹。景物的特點,就是這種景物與其他景物的不同之處,是它自己所獨有的。怎樣才能寫出景物的特點呢?很簡單,那就是要留心觀察要寫的景物!只有認真觀察了,才能發(fā)現它的特點,否則只能看到表面現象,寫起來也是蜻蜓點水!可以通過鍛煉細致觀察和比較能力,從同類事物中去尋找、發(fā)現他們各自的細微不同;然后再把發(fā)現景物的一個或幾個方面的特點介紹得明白具體,這樣,我們就能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了。《荷花》第二自然段作者發(fā)現形態(tài)、顏色、氣味、大小等各個方面的細微不同,寫出了荷花池里三種荷花姿態(tài)不同。

第三,寫景一定要有順序。寫景的順序有觀察順序,如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由外到內等,還有時間順序,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是按照四季的順序來介紹的。當然,寫作順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據表達需讓沒有到過這個地方的人一讀你的作文一目了然。

第四,要有豐富的想像,并表達熱愛之情。學生寫作文時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看著眼前的景物很美,但是,想介紹它的樣子、它的特點的時候,卻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不知道該怎么把它的樣子、它的特點說明白,說得讓別人也感覺到它很美。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辦呢?本單元介紹了兩個辦法:一是用用打比方的方法豐富想象。在《珍珠泉》中,作者寫“蕨草”和“悄悄開放的花朵”在珍珠泉周圍構成的圖案,這是什么樣 子?作者想象它們是“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huán)”;珍珠泉的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各色的光,這樣的美景怎么形容?作者想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弊?者這樣寫,不但寫清楚了眼前景物的樣子,而且讓讀它的人覺得這景物很美,很喜歡它。二是觀察景物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畫面中的一個美好的角色,就能夠更好 的喚起自己內心對景物的熱愛之情?!逗苫ā愤@篇文章里,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畫面中的一個角色──一朵穿著雪白衣裳的荷花,他在荷花池里跟其他荷花一起跳舞,跟蜻蜓說話,跟小魚說話。讀著這樣的文字,想著這樣的畫面,誰都會不由自主地會產生熱愛之情。

讀寫練習舉例:可以仔細觀察一盆鮮花或找來一幅美麗鮮花的畫面,一邊觀察畫面鮮花的形色特點,一邊展開想象,針對其形狀或者顏色,看看可以想象出什么美好的內容來,聯(lián)系表達。

二、在整組教材之下的習作構思

1、一進入本單元的學習,就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自己了解的家鄉(xiāng)風景中去選擇“一處是最好看的,讓自己感到自豪,認為有必要向別人介紹的的風景?!比绻约浩綍r了解不多,可以問問父母或者其他人,挑選一處,可能搞清楚到底有多好看。

2、選擇確定下來之后,就要帶著學生進一步思考:這處風景中,你認為最值得向別人介紹的一種或者幾種最有代表性的、自己認為最美的景物是什么?跟其他景物相比,有什么特點。

3、在課文學習中,通過隨文練筆學習描寫景物的一些方法,再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去比較自己要介紹的景物有什么特點,把最美的特點找出來,在日記中練習著把這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同時,隨著學習“展開想象”,針對自己要介紹的景物特點,展開想象,看看能夠想象出什么美好的事物或者景象,練習在日記中把這景象寫下來。

4、口語交際一定認真準備,落實到位。向同學介紹自己認為家鄉(xiāng)最好看的景物,注意介紹清楚景物好看的特點(形狀、顏色、味道和自己的想象。大家相互評議,看看是否把只有一種自己認為最好看的景物介紹明白了,是否把自己喜愛的感情通過寫想象寫出來了。

第9篇

一、作文教材

20世紀90年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對語文教學研究的深入,語文教材不能只是單純的閱讀教材,聽說讀寫應當協(xié)調發(fā)展,這已經成為語文教育界的共識。浙教版教材把作文和聽說訓練從單元練習中分離出來(作文從三年級開始),與課文并列,提高了作文和聽說在教材中的地位。同時,由于浙教版教材是以語言文字訓練為序編排的,作文訓練的序列比較清晰。

1.年段編排、要求和數量

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共12冊。一、二年級的寫話安排在單元練習中,形式有看圖寫句子、看圖寫話、活動寫話等。三、四年級每冊8個單元,五、六年級每冊7個單元,每單元都有1次習作訓練,標題與課文并列。三至六年級共有習作訓練60次。

2.文體

從以上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這套教材比較重視應用文的練習,從留言條、借條和收條到日記、書信,常用的應用文都有,還安排了兩次作文修改的專門訓練。在記敘文的幾種類型中,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的比例比較適宜。寫人一般以敘事為基礎,所以寫人文章出現得比較遲,到高年級才跟記事文持平。寫景狀物的文章由于大部分是基于觀察的,難度并不是很大,各年級的安排大致接近。

3.內容

浙教版教材的作文內容有以下特點:

(1)規(guī)劃作文序列,減少隨意性

這套教材中的作文內容是事先規(guī)劃而不是根據單元課文隨意安排的。從上面的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這套教材按記敘文、應用文兩大文體,由易到難編排。應用文的出現順序是:

應用文中除了日記是給自己看的,寫法可以比較隨意外,絕大部分應用文是給別人看的,因此必須注意禮儀,有的還有固定的格式。讀者相對少的(如留言條、普通書信)寫法可以自由些,而讀者多的(如通知、啟事)語言必須簡潔明快。條據實際上是簡短的書信,因此從條據開始訓練應用文的規(guī)范,然后寫內容比較復雜的書信、回信直至感謝信等,可以形成序列。

記敘文一般分為敘事、寫人和狀物(包括寫景)三類。寫人必須以敘事為基礎,所以先安排敘事再安排寫人,而狀物因為可以直接觀察,尤其是靜態(tài)的如水果、文具、玩具等可以反復觀察,所以也可以較早開始練習。同一冊教材,也注意由易到難。如第五冊要求寫好一段話,訓練順序是:

(2)單元導語、課文和作文一致

這套教材是按語言文字訓練序列組織單元的,很多單元是以寫作為重點項目的。如第五冊第七單元的語言文字教學點是“按方位順序寫段話”,單元導語是:

接著,安排了《我們的教室》《三味書屋》《北京》三篇課文,學習重點就是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學完三篇課文后是習作訓練:

習作訓練沒有設置欄目,但實際上由“指導”“例文”和“要求”三部分構成。這次習作的要求是: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浙教版教材的作文指導并不是到作文課才開始的,而是貫穿整個單元,雖然也有“例文”,但整個單元的課文都是例文,這就可以多方借鑒,厚積薄發(fā),避免機械的模仿或套作。在寫作內容上,也可以有多種選擇,避免學生習作內容和寫法的雷同。

(3)作文指導比較具體

高年級的習作訓練,都有“習作要求”“習作內容”“習作提示”三個部分,一般為3—4個頁面。習作要求比較明確、集中。如第九冊第四單元《我愛家鄉(xiāng)的一》,習作要求就是寫好文章的結尾,“緊扣內容,自然簡潔,不畫蛇添足”。在“習作內容”中安排進階練習。像這次習作,要求先為《我愛家鄉(xiāng)的河》加一段結尾,然后以“我愛家鄉(xiāng)的一”為題,寫篇作文,注意寫好結尾。在“習作提示”部分提示了“自然結尾”“總結全文”“發(fā)人深思”等幾種常見的結尾方法,并以課文為例加以說明。由于作文指導比較具體,教師和學生反映易教易學,效果明顯。

二、聽說教材

浙教版教材的聽話說話訓練有以下特點:

1.提升了聽說訓練的地位

此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多數是把聽說訓練作為單元練習的道題,時有時無,師生也不夠重視。浙教版教材注重聽說訓練,把聽說和兌讀并列。各年級聽說訓練都單獨列出,在目錄上顯示,一、二年級還跟閱讀并列編排課次。

在數量上,一、二年級每單元1次。第一冊有三個板塊,分別為“入學教育·聽話說話”“漢語拼音·識字·聽話說話”“閱讀·聽話說話”,每個板塊都有聽說訓練。這是因為初入小學的兒童,盡管識字和閱讀剛起步,但已能聽懂,會說很多話。以聽話說話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便于幼小銜接,也能促進兒童口語能力的發(fā)展。低年級在目錄上標明的聽說訓練共29次。三到六年級每兩個單元安排1次,共計28次。

2.獨白和交際并重,注重口語交際功能

以往的聽說訓練以看圖說話、復述故事為主,側重于獨白。20世紀80年代,語文教育界已經開始認識到聽說訓練要注重交際功能,浙教版教材反映了這一變化,獨白和交際練習并重。

以上交際性聽說訓練共19次,從數量看,在同時期的教材中是比較高的。但如果從交際功能訓練在整個聽說訓練中的比重看,占三分之 ,比例還是偏低的。

3.聽說訓練的指導比較具體

浙教版教材中的聽說訓練一般占2個頁碼,對聽說的內容、方法以及情境等都有提示。

三、四年級的聽說訓練不分欄目,采用課文加課后練習的形式。如第五冊第三單元的《打電話》。

第10篇

關鍵詞 小學生 習作 語文 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是其他能力的集中和最終體現。寫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尺度。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覺得作文難寫,存在畏難心理,寫作文時偷工減料,東拼西湊,或者干脆照抄范文。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作文,寫好作文,就成了語文教師教學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引導學生多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作文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好的作文來源于生活,作者有生活體驗,有實際感想,才有動手寫作的欲望,才不會害怕寫作文。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就得讓學生有話可寫。生活體驗來源于觀察,觀察是發(fā)現事物特征的途徑,是學生取得間接經驗的一種手段,是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觀察有比較觀察、有意觀察、隨意觀察三種方法。小學生作文的重點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要讓學生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對周圍事物了解了,就有東西可寫了。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純,思維能力也處于幼稚時期,他們的作文,應以生活小事為題。所以,小學生身邊的一事一物都可入題,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身邊的小事,并把觀察所得積累起來,等寫作文時就有東西可寫了。如寫花的成長,或者是一條小蟲子,一個小小的感想、一場大雨、一次小雪等等,此等小事皆可寫成作文。學生在觀察時一定要細心,對事物的觀察具體細致,不能只了解大概。只有細致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點,才能準確地寫出真實的事物,寫出來的文章才生動形象,有血有肉,有活力。積累素材一般說來有自己觀察得來的素材,還有閱讀得來的素材。小學中高年級在觀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聽各種行業(yè)的人物語言表達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行業(yè)的語言特點。比如:去銀行辦理業(yè)務時,銀行工作人員和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是怎樣和顧客交流的;和農民對話,看他們的表達方式;跟父母去交電話費,注意聽營業(yè)廳的工作人員是怎么和顧客對話的;和大學生對話,聽聽他們的表達。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人的表情變化和心理活動,找出人物的特點、性格,以求寫人寫活,寫出來的人物,大家一讀就知道是誰。閱讀的素材有課內的和課外的,課內的讓學生理解記住并且能活學活用。尤其是同義詞和近義詞,要分清不同情境的使用。如在學習了“通過”這個詞以后,找出它的近義詞“經過”“路過”,我給出了一個句子:我從學校門口( )。讓學生選擇填空,比較表達的不同。這樣不斷地積累,學生在寫作文時就能夠準確地應用。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從閱讀中吸取語言材料,表達方式的運用。在閱讀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誦精彩片段,背誦優(yōu)美的好詞好句,甚至可以背誦整篇文章,通過這種方式,來掌握詞匯和句式表達。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積累的素材進行整理,積累素材并不只是觀察,而是要把觀察來的素材為自己所用。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積累的素材精心整理、分類,以便在運用時方便尋找。再者,學生在整理素材的過程中,又對這些素材瀏覽一遍,消化吸收,甚至能在同類聯(lián)系和異類類比中產生靈感,有新的發(fā)現。

二、指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勤寫多練

有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累了素材,但具體到寫作文時,又無從下筆,不知怎么寫起。曾經有一個學生,素材積累抄寫了好幾個本子,要是說詞語運用,段落背誦,事物特點,那是張口就來。但就是到寫作文時,不知如何下筆,不能有效地組織材料,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一寫作文就發(fā)愁,作文課簡直是煎熬。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他們勤寫多練,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文章也是由短到長,循序漸進地練習。重點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組織材料,勤于練筆,獲得寫作技能。不同類型的作文寫法不同,如寫人的作文,要寫出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人物的品質,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記事的作文,要按事情的發(fā)展來選擇安排材料,主要的詳寫,次要的略寫。寫景狀物的作文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把靜態(tài)的寫清楚,把人和景結合起來,運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的方法。學生積累了素材,多練筆,掌握了正確的寫作方法,就不會覺得作文難寫了。

三、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小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內容不具體、不生動,除了選材不當外,主要是他們只會概括,不會具體描寫。如果要想將人物和景物寫得生動,就必須認真觀察和具體描寫,深入修改。修改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集體評改,集體評改就是師生共同評改,當作文寫完后,教師挑選有代表性的幾篇作文,讓學生上臺朗誦自己的作文,聽者要做好需要評改的記錄。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另一種是學生互評互改,要求學生找出作文中的一處優(yōu)點,一處缺點,然后具體說出好在哪里,毛病應該怎樣改。在改作文中,努力引導學生發(fā)現別人的閃光點,學習這些閃光點。如一次作文的題目是《我家的小貓》,一位同學就這樣寫:我家的貓叫貝貝,長長的毛,黑色的眼睛,一見到我就歡快地撲到我身上……,在學生互評中,有同學這樣點評:這位同學寫的沒特點,沒能寫出貓的具體特征,如果具體介紹出自己家的貓的品種、個頭、毛色,那樣就會具體生動。

四、結束語

要做好小學作文的教學,應該注意平時多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注意平時的積累,只有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學生才能寫出真實、生動的作文來。

參考文獻:

[1]周美玲.淺談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J].科技信息,2009(06)

[2]趙娟.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微[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03)

第11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一、積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指出:“小學生能寫文章,工人、農民、戰(zhàn)士也能寫文章。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現實生活?!比~老的話深刻地指出了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文章的內容。既然我們每個學生都有許許多多的現實生活,那么他們還為什么總是提出“寫什么?”與“怎樣寫?”的問題呢?我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學生不會觀察生活,不會積累生活,更不會深刻地去認識、分析、研究生活,并把真實的生活變成寫作的素材,因而形成了“身在廬山中”卻“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現狀。所以“有”也等于“沒有”。要想讓學生學會寫習作,能夠寫習作,而且有所創(chuàng)新,一定要積累素材。如何積累寫作素材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多留意觀察自己身邊的生活。

我們知道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光怪陸離的,有時甚至是紛繁復雜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時候,一定要要目的、有方向、有鑒別、有選擇地觀察,并且要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與生活的環(huán)境,選擇一些有特點,有意義的,適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的來觀察,如自己家里的,自己班級里的,自己學校的生活來觀察。比如:寫人物時,一定要仔細觀察,觀察人物的相貌、體型、穿著、打扮等,了解人物的品質、性格、特點等,熟悉人物的典型事跡。厚積才能薄發(fā),這樣觀察,寫出來的人物一定個性鮮明、如見其人。

2.多聽。

多聽,就是聽懂周圍人的不同意見、不同反映。通過聽,了解別人的思想感情和內心世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時時注意引導學生,多聽聽來自自己周圍的新聞、消息、傳說、奇聞佚事……通過聽覺來收集各種自己需求的習作素材。

3.多問、多思、多想。

生活是色彩繽紛的,有的內容道理淺顯,理解它十分容易,有的則深含哲理,弄動它實非易事,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給予必要的指導。讓他們對于弄不明白的生活內容要多問,多思,多想,以達到弄懂,取之、用之的目的。

4.多記。

多記,就是把通過觀、聽、問、思、想的內容給記錄下來。因為小學生的記憶有限,有時很容易把獲得的習作素材與一些十分寶貴的東西,隨手失之,隨即忘之,實在很可惜。因而,我們做教師的最好讓學生把得到的素材,記錄在一個固定的本子上,以備寫作時選用。

如果說以上所講的是為了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寫什么”的問題,那么下面要解決的則是學生提出的“怎樣寫”的問題。

二、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1.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的寫法。

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是記敘文的一種,是把人作為主要記敘對象,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動、生活片段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反映某個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們息息相關,跟我們同呼吸共患難,如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鄰居、親戚和同學等等,要想寫出真實的他(她),有了平常的了解還不行,還需要我們在寫作時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他們栩栩如生地站在讀者的面前。

2.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的寫法。

(1)留心觀察,注意積累生活素材;

(2)把事件、人物要寫得具體形象、生動感人,加以具體、細致的描述;

(3)材料最能表現中心;

(4)寫完以后多讀幾遍,用自己的閱讀感受來檢驗語言是否通順暢達;

(5)加以適當的議論、抒情。

3.寫景物的方法。

寫景物時要抓住景物的內在與本身的特點,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進行具體的描寫,(1)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去觀察、體驗、感悟;(2)在觀察的基礎上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巧妙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3)注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明暗結合、內外結合、遠近結合、點面結合等表現手法。

4.狀物的寫法。

狀物,是指以描寫物體或景色為主的文章。有描寫動物的、有描寫植物的、有描寫建筑物的,一般說來,寫狀物類文章重在突出描寫對象的形狀、姿態(tài)、色彩以及其動靜變化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認真觀察。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捕捉事物的特征,獲得總體認識,弄清局部情況,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等。從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和真實感受;

(2)抓住特點。只有準確把握事物的特點,文章才能具體、真切,使人印象鮮明;

(3)注重順序。寫景狀物的文章,順序種種,有按時間先后順序寫的;有按空間轉換順序寫的;有按事物內部結構順序寫的;還有按總――分――總的順序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寫的:春季寫“溪水、木排、小鹿……”;夏季寫“森林、花草、濃霧……”;秋季寫“楓葉、野果、藥材……”;冬季寫“風雪和動物冬眠”。這樣按季節(jié)順序用具體。事物來說明小興安嶺是“巨大的寶庫”,是“美麗的花園”,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只有注重了順序的安排,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清楚;

(4)靜動結合。寫狀物類文章更應注意靜與動的變化。如:《貓》這篇文章,先寫貓的生活習性,是側重于靜態(tài)描寫的。寫貓“老實”,“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什么事也不過問”;寫貓捕捉老鼠時“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接著,作者連用幾個動詞,寫貓可親可愛,“蹭你的腿,”、“跳上桌來”、“踩印幾朵小梅花”,通過這一靜一動,靜動結合的描寫,把貓的性格特點和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寫得淋漓盡致。

總之,小學生作文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指導,更需要教師隨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大腦中的積蓄越來越多,寫作的“材料庫”才會越來越充實,作文對他們來說,也就不再是一件乏味枯燥、令人畏懼的事了。

【參考文獻】

[1]黎玉蓉.如何做好作文教學[N].貴州民族報,2010年

第12篇

審題,就是動筆前,認真讀題,對題目中每一個字和標點(有的題目中含有標點)都要認真閱讀。

每一個作文題目對作文內容都會有一定的限制,我們在習作時要弄清這種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圍。一般有這樣幾種范圍。

1、時間范圍。有的題目,從時間上規(guī)定了寫作范圍,我們審題時就應該審請時間范圍,這種規(guī)定大體有三種情況:

一是取材的時間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二是啟示了所寫的內容時間跨度,如《午飯前后》。三是限定了所寫內容的特定時間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點范圍。作文題目中常常出現一些表示空間(方位)的詞語,它們往往對所寫內容的地點背景作了明確的限定。如《農貿市場》《上學路上》。

3、對象范圍。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學》、《我的伙伴》。

4、內容范圍。這是指對事件的限制。如《一個難忘的事》、《老師二三事》。

5、數量范圍。有些題對所寫人和事物都作了數量上的限定,我們要確定它的數量范圍,按照題目規(guī)定的數量要求去寫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學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準“題眼”。我們把它找出來,也就是找到了寫作的重點。如《一件難忘的事》這個題目,“難忘”就是題眼。有的題目比較含蓄,我們更需注意什么是關鍵詞,把意思領會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這個“傻”字是反語,表面是傻,實際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題眼”有一定規(guī)律。如果題目是一句話?!邦}眼”多數在回答“誰?什么?”的部分詞語中。如《我愛我的老師》的“愛”。如果題目是一個詞組,“題眼”多是修飾部分。如《快樂的節(jié)日》的“快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標題都有“題眼”,如《我的同學》。

第三,確定體裁。記敘文包括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四種主要體裁。

如果碰到半命題作文,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先填充,再一步步來。

審題練習

1、看看下面的作文題,說說題目的意思,并找出“題眼”,在它的下面劃上“~~~~”線。

①最愛我的人②小學生活中的一件樂事③可愛的家鄉(xiāng)④園丁贊

2、比較下面每組作文題,說說它們有哪些共同點,每個題目又有什么不同要求:

①我們做了一件事②難忘的日子③我愛老師

我做了一件好事難忘的一天我的老師

這件事做得好難忘的時刻我和老師

④節(jié)日的夜晚⑤春游XX記⑥記一次運動會

歡樂的節(jié)日游XX記運動會的一角

3、仔細審題,確定下面這些習題目的體裁(記事、寫人、寫景、狀物、讀后感)重點和范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阿勒泰市| 甘南县| 攀枝花市| 东兰县| 临汾市| 漯河市| 日喀则市| 仙居县| 随州市| 禄丰县| 乌苏市| 文水县| 丽水市| 绥棱县| 霞浦县| 万安县| 毕节市| 略阳县| 白银市| 山丹县| 乡城县| 洪江市| 临澧县| 湖北省| 康保县| 通辽市| 乐东| 崇信县| 保靖县| 宿松县| 松原市| 吉林市| 禄劝| 商洛市| 永丰县| 伽师县| 紫金县| 甘南县| 防城港市|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