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語法

英語語法

時間:2023-05-30 10:55: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語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與課文“串”在一起學

呂叔湘先生說:“與其多讀語法書,不如多讀文章?!庇终f:“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中國人學英語》)課文中出現的語法項目,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干巴巴的。通過課文去學語法,可以學得活,記得牢,比孤零零地背誦語法規則要有效得多。因此,在句型學習結束后,宜結合課文去學語法,要圍繞課文中出現的主要語法項目,循序漸進地學習比較系統的語法知識。

每個單元里的主要語法項目通常會在單元中被明確指出。在閱讀中,把它們劃出來,通過上下文來加深對語法規則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做,效果比單純學習語法規則要好得多。

2.與實踐“串”在一起學

英語語法學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你讀了多少語法書,記了多少條語法規則,而是要看你在實踐中能否靈活運用這些語法規則。要達到這個水平,在必要的語法理論指導下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們常聽到有人抱怨說:“這個項目一講就懂,一用就錯?!边@句話說明一般的語法理論知識并不難懂,但就是難用。要掌握好一個語法項目,就得靠多聽、多說、多寫、多讀、多譯,也就是做反復的、大量的、多樣化的練習。

3.與相關語法知識“串”在一起學

到了初三,我們已經接觸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單項的語法知識。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將相關的語法知識進行“串連”,使它們形成相關的知識網絡,以應對在考試中同樣不是“相對獨立”的語言情景,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①習慣用語的類比

在英語中,同樣一個動詞和不同的詞進行搭配,就具有不同的含義,用法也會有所變化,因此,我們在學習時,要及時將它們與相關的習慣用語或短語“串”聯在一起,通過對比,加深理解和記憶。

如“arrive in/at”、“get to”、“reach”都可以表示“到達”之意,但它們的具體用法是有區別的。如:“arrive”表示“到達某地”時后面要跟介詞,到達的地方或范圍較大時,多用in,地方較小時,多用at;“reach”后面直接跟表示地點的名詞。如:

①We arrived in Paris.

②After he arrived at the woman’s house, he wanted his pan back.

③He reached London.

又如,有些短語如look like,look the same,look after,look for, look out等都表示不同的含義,要注意區別。

②語法項目的整合

在英語語法中,很多語法項目都是有關聯的。中考的一個宗旨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關注各語言項目的整合。

如,學習專題為“The Infinitive”這一語言項目時,一般教材只呈現了其最基本的用法。但事實上,單純的掌握這些基本用法,是很難達到考試要求的。若是我們能夠將其與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整合起來,其學習效果就大不一樣。如:學習動詞不定式做形容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和詞性結合起來。如果不定式中的動詞是不及物動詞,或者不定式所修飾的名詞或代詞是不定式動作的地點、工具等,不定式后面就應有必要的介詞。如:

(1)They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talk about.

(2)He is looking for a room to live in. (live是不及物動詞,必須加上介詞in;同時room是不定式live這一動作的地點,也必須加上in,否則to live the room是不成立的,只能是to live in the room。)

又如,在學習不定式中省去to的情況的時候,可以考慮將其和句子類型中的并列句“串”連起來考慮。如:

(1)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定式表示“并列”關系時,第一個不定式帶 to,后面的不定式往往省略to。如:Bill was told to write a notice and put it up.(2004年無錫市中考試題)

(2)但如果是在表示“比較”的場合,就不可以省去to。如: It is easier to lose friends than to make(make) friends. (2004年無錫市中考試題)

再如,在學習不定式作賓語補足語的時候,知道一些感官動詞(如:see, watch,look at,hear,listen to,feel)和使役動詞(如:make,have,1et等)所接賓語中,不定式應省去to,這時就可以結合英語語法中的另一個語言項目“被動語態”進行“串聯”。因為,在被動語態中,這種情況下的“to”就不能省略。如:

(1)Don’t yon think the new dress makes the lady_____(look)much younger?(答案:look。2003年無錫市中考試題)

第2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各種教學理念也應運而生。在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當前社會,英語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一直以來都被忽略的語法教學,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漸漸地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初中英語教師也開始重視起英語語法的教學,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卻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一、初中英語語法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之一,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技能,而英語語法作為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語法是英語學習過程中語言運用的法則,人們在學習一種語言時,必須要遵守語言運用的規則,只有爭取的掌握規則,才能更好、更快的學習英語;其次,語法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運用,但是卻忽視了語法的教學,其實語言能力是由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組成的,而在語言知識的學習中,語法恰恰是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再次,語法并不是語言學習的目的,而是學習的途徑。語法作為英語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做到與聽、說、讀、寫等技能充分的結合,從而實現語法在語言交際中的成功應用;最后,語法是語言結構的規律。語法能力的掌握對于學生提高英語的書面運用能力、口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如果可以掌握語法,往往也可以更好更快的了解文章的語意和內容。因此英語語法的學習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的。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可遵循的教學方法

(一)語法的情景化教學

語法的情景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情景化模擬的手段對特定的情景進行設計,然后在具體的情境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具體的練習。情景模擬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對語言進行描述,同時還可以通過圖表、錄像帶、以及動作的模仿等方式實現語法教學的情景化模擬。例如:教師在進行過去進行時的課堂教學中,可提前錄制一段關于本班學生課下活動或體育課堂的MV,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播放此錄像,這樣就可以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明白國企進行時的具體應用。例如:

學生甲:What was Kelsey doing at 6:40 last Tuesday?

學生乙:She was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學生甲:Was Dave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Kelsey?

學生乙:No,he was playing football.

通過這樣一問一答的句式,不僅可以將過去進行時的情景進行生動直觀的表現,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情節模擬教學法的運用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還可以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件入手引導寫生以小組問答的形式進行自主練習,互相詢問。

(二)語法的活動化教學

語法的活動化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對所學習的語法進行掌握和運用,以達到在運用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英語的一般將來時的授課過程中,講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他們對將要進行的周末露營活動進行討論,并使用將來進行時的句式進行交流。例如:

學生甲:W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學生乙:We are going to have it in Beihai Park.

學生丙: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學生乙:Shall we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學生?。篒’m going to take some fruits and watch.

當學生熱烈的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各小組的學生使用將來進行時的句式制定一份小組內部的周末露營計劃,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匯報。通過這樣的活動化學習,學生再掌握了將來時的用法、豐富了課余生活的同時,還也建立了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

(三)語法的團隊性教學

教師在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以此激發學生在英語語法學習中的興趣,提高語法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法的多樣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語法的團隊性教學的方式。具體的應用過程如下;

首先,課堂的氣氛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可以先活躍一下課堂的氣氛,這樣不但可以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先穿插一段英文歌曲;其次,教師還可以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對那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難以記憶的語法內容,尋求簡單的記憶方法;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活動中安排一些英語競猜小游戲等等,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幫組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提升。

然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水平對其進行分組,并且根據小組內成員不同的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安排和布置任務,使學生通過集體的努力,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總結: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英語的語法教學在英語的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加強對學生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視和關注的同時,也要針對英語語法的教中學不斷地革新教學方法,以尋求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素華.新課程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J].基礎英語教育,2009(05):60―65

第3篇

一、英語語法課堂教學的注意事項

(1)我們要知道,英語教學中必要的語法知識對聽、說、讀、寫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習外語與學習本國語言的環境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決定了英語教學與漢語教學的方法具有必然的差別。比如,在平時生活中,英語不可能得到漢語那么多的鍛煉機會,這就更需要一定規則去規范學生對語句的組織,這種規則就是語法。語法是把單詞連接成句子,把句子連接成文章的基本手段。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學習語法是掌握聽、說、讀、寫這些基本技能的一種必要手段,也就是說語法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如何把詞匯、語法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

(2)我們要明確語法教學是為聽、說、讀、寫服務的,在語法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對學生講解語法知識時,沒有必要太強調語法的系統性,而應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實際情況,先講授最基本、最實用的語法項目,然后再去顧及其他的項目。比如,在初一階段,學生的困難集中表現在句子一致關系上,像主謂的一致,名詞和數詞的一致等。在主謂一致關系上,常會出現人稱動詞變化上的錯誤,一般現在時動詞第三人稱單數要求加-s,而學生往往用動詞原形代替。在初二階段,主要是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的使用與辨別。不少學生套用漢語語法來學習英語,以至于出現了“中國式英語”。我們就有必要精講多練,在運用中進行練習,而在講解某項語法原理時,卻不必講得過于詳細,也無須對學生已經理解的句子還作反復的語法分析。

(3)語法教學要著眼于對學生有實用價值的知識,語句分析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便于實際運用,因此,分析的手段和思路要讓學生易于接受。

二、英語語法高效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初中英語課堂中,要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即以充分的練習為主,輔之以適當的分析與講解,這就要求高效的課堂向45分鐘要效率。但是,讓學生學會所有的知識是不可能的。因此,給學生講授語法,指導學生對各種語言現象進行有規律的操練,訓練他們熟練、正確地使用語言,并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語法教學的實質和目的。因此,在英語語法教學中,“講”和“練”必須緊密結合,二者缺一不可,“講”和“練”應交錯滲透地進行,講中有練,練中有講。

(1)用語境教學。安排各種鍛煉綜合技能的活動,創造生動有趣的環境讓學生能發展語言能力。例如,在學習一般現在時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描述一下自己的服飾,再指定學生到前面去,讓同學們描述他(她)的穿著打扮。接著讓同學們回憶早上通常是幾點鐘起床、吃早餐、上學校、上課、放學等。教師可趁機把典型句子板書在黑板上,先用第一人稱:“I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然后讓同學們互換人稱練習:“He gets up at six o’clock.”等等。

(2)語法教學應簡單化,要通俗易懂,不必用過多的專業術語。下面以現在進行時為例。問“What are you doing?”教師可提示:“I am standing.You are sitting.”老師可以唱支歌,讓學生答:“You are singing a song.”然后在黑板上寫字,學生答:“You are writing.”再把事先準備好的乒乓球拍拿出來,讓兩名學生到講桌前對打,提示學生答:“They are playing PingPang.”再請一位擅長畫畫的女同學到黑板上畫一朵花,指定一名學生答:“She is drawing a flower.”讓一名男同學做出跳舞的動作,齊答:“He is dancing.”

老師要及時地板書到黑板上,及時給學生糾錯。就這樣,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生非常輕松地掌握了現在進行時的各種人稱變化。最后告訴大家這就是現在進行時,同學們要牢記現在進行時的結構:be+動詞的現在分詞(v-ing)。這節課既生動活潑,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4篇

[關鍵詞] 英語;語法;教學

語法教學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語法最終是為語言服務的?!队⒄Z課程標準》中對語法的闡述,強調的決不是不教語法,也不是不強調語法的作用,而是要求我們重新認識語法,要在語境中學習語法。

一、創設情境教語法

如我們在學習現在進行時時態時,可由教師表演或指導學生操作: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now.

I am speaking English.

I am standing now.

Zhang Ping is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在充分表演示范后,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語句來感知現在進行時的用法,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操練。

二、在語境中用語法

通過操練活動形成的初步語言技能,只有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實踐活動才有可能逐步上升為真正的語言運用能力。如在講虛擬語氣這一語法知識點中有關wish的用法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時的天氣情況來傳授這一知識點。如果當時正在下雨,教師可以這樣示例:I wish that it was sunny now(要是現在天氣晴朗就好了).如果當時正是烈日焰焰,教師也可以適時地隨機這樣示例:I wish that it was raining/cool?。ㄒ乾F在下雨或天氣涼爽就好了)now.不管當時是什么樣天氣情況,教師都可以靈活地運用“I wish that it was... ”句型。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語法教學方式,學生最后能更加直觀地理解到wish后接賓語從句時表達的是一種無法實現的愿望,能夠更加貼切地理解wish用于虛擬語氣的含義,從而掌握其用法。

三、及時歸納,學以致用

“學中用,用中學”是我們教師一直提倡的觀點。通過設置情境進行英語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英語語法教學方法,也是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境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境中。如在總結歸納wish這一單詞用法時,我們設置這樣一個情境:My teacher often asks us what we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My friend Tom wishes to be a policeman. I wish that I were a teacher, but my mother wishes me to be a doctor. 這種結合語境的英語教學方式不但教學生掌握了wish的各種用法,而且能給他們以深刻的印象,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

讓多媒體和教師的語言組成一個立體的視聽環境。如利用電影片段或歌曲來呈現語法點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心,使他們立刻進入求知的狀態。學生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再通過教師恰當適時地講解,可以更輕松地理解和學習語法點。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利用電影呈現語法點給學生有很強的親切感,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借助多媒體技術是語法教學的有效途徑,“它能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

第5篇

關鍵詞:語法語感;“變數、變謂、變級、變構、變冠、非謂、篇章”之感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4.008

語感被許多人誤解為神秘而難以捉摸的東西,或者被一些人所忽視。事實上,眾所周知,經常打牌下棋的人就會有良好的“牌感”“棋感”;同樣球類運動員就會有敏銳的“球感”,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就會有超常人的“樂感”等等。語感是對言語對象的感知和理解,是人們直覺地感受和領悟語言的一種能力,或者說是感知和生成語言的直覺成分。語感是當代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轉換生成語法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他假設人腦中存在一個來自遺傳并為人類所獨有的“語言習得機制”,兒童在此基礎上,接觸具體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直覺語言知識,能自然而然地識別和理解句子。

英語語感內容大致包括對語音、詞匯、語法、語義、語用等許多方面,本文著重介紹語法語感內容,因為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大部分學生能準確地發音,掌握了大綱要求的詞匯,甚至系統地學習了語法,但是基本上不會從英語語法的“學習圍城”中沖出來,做不到“全面、靈活、高度概括”,因而缺乏整體的語法感,為解決該問題,本文分七個方面來闡述:

一、“變數”之感

筆者認為,要學好英語至少要把握好三個基本環節:1.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2.系統學習英語語法知識;3.聽說讀寫譯五技并舉。而這三個環節不可偏廢,相互滲透,方能奏效。在第一個環節上,應該從詞匯的音、形、義、性、變格、搭配及深義的七個方面的內在聯系上著手,然而大部分中學生不能全面學習詞匯的內在聯系,更可能忽略了詞性對語法的深刻影響,或者存在孤立地學習語法單項內容。英語語法語感的第一感應是“變數”之感。英語詞類有十種,又可分為實詞和虛詞兩類。而實詞中的名詞、代詞、數詞、冠詞和作謂語的動詞都有“數”的變格問題,其中最復雜、也最重要的是名詞。名詞的可數與不可數既有區分,又可轉化,必須根據“句義”來判定“詞義”才能較準確地把握;可數名詞的單復數變化又分為規則變化與不規則變化。代詞中的人稱、物主、指示、相互、反身、不定代詞等都要考慮“數”的變化;而疑問代詞作主語時為單數。數詞用法中關于“年代”“分子式”都有“數”的變格。不定冠詞只用在單數的可數名詞前。作謂語的動詞大多數情況下都要考慮與主語數一致的變化??傊?,每逢這五類詞必須有“變數”之感。

二、“變謂”之感

英語是一種邏輯性強,句子結構嚴謹的語言。表“動作”或“狀態”的充當謂語的動詞所發生的時間和方式組合成十六種時態;根據主語能否執行謂語動詞的標準又分為主動和被動語態;根據說話者的語氣又分為陳述、祈使和虛擬三種語氣;謂語的數與主語的數必須相一致。這四個方面又必須同時考慮與統一體現。這些變化對一個英語初學者來說,難免會顧此失彼。對謂語動詞還應分析其具體分類,如及物與不及物,連系、情態、助動、是否延續、主動或被動等,以便選取與匹配的句子結構,尤其是能否帶賓語或賓語前置可能造成遺漏不及物動詞所帶之介詞或副詞。并列謂語還要選取適當的連接詞。古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今有“英語之難,難于變謂語”。

三、“變級”之感

英語中的形容詞、副詞都有原級、比較級、最高級的三級變化形式,有的外語還細分為褒義、貶義的五級變化形式,這些對于深受以漢語為母語所帶來的負遷移的初學者來說,也是個頭疼問題。三級變化必須全面掌握其規則變化、不規則變化和常見句型。

四、“變構”之感

英語是一門以句子結構嚴謹而著稱的語言,其句子的習慣句型、語法句型都有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以句子的種類可分為陳述、疑問、祈使和感嘆句;以句子的結構來分,有簡單句(又可分為五種基本句型)、并列句、復合句(又可分為名詞性從句—主語從句、表語從句、賓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形容詞性從句—定語從句;副詞性從句—狀語從句)。還有省略句、倒裝句和“It、That、As”引導句。學生要細心分析句子結構變化,注重習慣句型和語法句型,尤其是連接詞與句子結構的層次感。

五、“變冠”之感

冠詞只有兩類三個,但有無冠詞則“味道”兩樣。英語素稱為冠詞的語言,確不為過。初學者要對不定冠詞、定冠詞和零冠詞的用法認真總結,還要積累大量的有關冠詞的習語。對有無冠詞的微妙變化要詳加觀察、領悟。如:go to school(去上學)和go to the school(去某所學校);go to church(去做禮拜)和go to the church(去某教堂)。

六、“非謂”之感

英語句子結構嚴謹還體現在:通常是一主一謂;如再需要動詞來表示,則通常采用非謂詞動詞的三種形式之一:不定式,動詞的ing形式和過去分詞。學生應該對其進行系統學習,并高度概括如下語感:1.它們都無人稱、數的變化,但有時態(一般式、完成式、進行式)、語態(主動式、被動式)的變化;2.它們各自具有的性質及能充當的句子成分(不定式可具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性質以及它能充當相對應的句子成分;doing形式具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性質以及它能作的句子成分;過去分詞具有形容詞、副詞、動詞性質以及它能作的句子成分);3.固定搭配:(1)作賓語時,哪些動詞一定要跟to do或doing作賓語;哪些動詞兩者都可用,其一無多大區別,其二是大有區別;(2)作賓語補足語時,不定式和動詞的ing形式的區別;只能用其中一個;不定式省to三條件。

七、“篇章”之感

“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語句只有放在段落或全文中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也只有在文章中才能全面、準確地領會詞句巧用之妙。所以,英語學習者必須要通過大量、反復地聽、說、讀、寫、譯的實踐,才能有效地培養良好的語感,才能把握篇章結構感:1、分析、查找段落大意的主題句及全文主題句;2、分析是否存在病句(正誤、殘缺、順序、固定、代詞、冠詞、變格等);3、了解文章體裁(記敘、說明、議論、應用文)以及寫作手法、修辭格等。

八.結論

語感是言語理解的輔助手段,是語言表達的重要向導,是言語主體發揮語言潛能的重要載體。語法語感在英語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準則。如要改變英語學習“耗時長、收效低”的局面,就必須通過多種途徑來培養、提高學習的語法語感的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筆者多年教學實踐證明,語法語感培養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具備了以上七個方面語感,就可以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就可以“踏平坎坷成大道”;就可以體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妙處。

參考文獻

[1]張建房,論語感【J】,濟寧師專報,1994(4)。

[2]楊飛鴿一、楊飛雕,積累語感素材,發展學生語言綜合能力【J】北京: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2(12)。

第6篇

[關鍵詞]英語 語法 復習

高中語法復習課上,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靈活設計課堂活動,以增強學生對語法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復習策略。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1 提高自身語法理論水平

一般來說,相應級別的高中教師在聽說讀寫譯方面的綜合水平都是比較優秀的,但是在語法這部分,特別是詞匯方面卻往往無十全把握,這也就體現了教師對英語的語法理解和研究水平不夠。許多的教師對于很多的語法知識都只是了解其最表面的意思,而不知其究竟。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了解到,高中英語教師普遍認為語法方面的問題較多,有時候甚至會被學生問的無以作答。所以,高中教師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在語法方面的學習,努力將語法知識融會貫通。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自身對語法的理論研究,盡最大可能去學懂語法知識的前因后果,加強提高理論水平。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2 分析高考語法各個模塊的側重考點

2.1 時態語態:高考中主要考查現在完成和現在完成進行時的區別,過去完成和將來完成的使用情況,語態的話主要考主動表被動的特殊情況。

2.2 定語從句:高考中主要考查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選擇,關系代詞that和which的區別,大家要特別留意that,as,where的用法。閱讀中的長句通常就有定語從句,現在還有一些情況是把關系詞和先行詞間加很多插入成分來迷惑大家。寫作中定語從句的使用更廣泛。

2.3 名詞性從句:本質就是三種句式來分別充當另外一個句子的四種句子成分。考查難點是what和that的區別,whoever和who區別,同位語從句和定語從句區別,主語從句后置,賓語從句后置。

2.4 狀語從句:引導詞較多,理解較容易,但需要把每個詞的意思及用法搞清楚,如as,while,as long as,hardly - when,before,since,not…until,lest,as if等。

2.5 非謂語動詞:高考中最高級難點,明白非謂語動詞和謂語動詞相同和不同,非謂語動詞不同的四大分類和不同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的表現形式。

2.6 情態動詞:表示推測。把握兩條線,第一條線就是不同的詞表推測的把握程度不一樣,第二條線就是對不同的時間進行推測時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2.7 虛擬語氣:關鍵在于掌握if虛擬條件句的三種時態,表虛擬時態要退一步,要分清主句和從句。if虛擬有三種特殊情況:含蓄虛擬,錯綜虛擬,省略虛擬,均考查較多。2.8倒裝:分清完全倒裝和部分倒裝的區別,重點掌握幾個句式如:not - until.not only - but also,hardly - when,only后加狀語,by no means等。做題時要重視時態和語序。

3 注重語法的教學方法

3.1 要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位。讓學生知道英語語法課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基礎。如果語法學習不到位,將會影響學習英語的其他環節。不利全面提高英語水平,只有把語法學好、用好,才能使自己的英語語言功底得到全面有效地提高。

3.2 要結合練習和英語語言實踐中學習語法。學了某一個語法知識后,多做有針對性的練習;同時,平時在學習或練習過程中,碰到某個語法現象,要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不斷地,反復地練習能增加語法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復現的次數。這是語法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3.3 把語法的學習放進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切不可把語法孤立起來要把語法放到課文中去處理,因為它本身比較枯燥,比較難懂,內容又比較多。單純講語法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從而可能對學習語法失去興趣。

3.4 在游戲活動中鞏固語法知識。通常語法教學大多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以聽為主,再加上一些練習,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法的學習的效果就會越來越差。若在語法復習中適當結合游戲教學,并且引入競爭機制,一方面可使學生常有新鮮感,加強刺激,另一方面也更符合語言學習本身的規律。

3.5 對比訓練,歸納總結。在學習一種語法現象時,教師多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對比訓練,注意歸納和總結,這樣學生除了對語法的規則有進一步的認識,而且能對語法現象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學特點,這要求教師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尤其是備好學生,思考怎樣教好學生,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如何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第7篇

一、教學目標設計

1.通過大量圖片展示和句型操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此語法的基本結構和用法,達到能靈活運用的目的。

3.鼓勵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討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傳統英語教學中,單純的語法講解會讓學生感到單調,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語法課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先讓學生感知語法;再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生活;進而在游戲“To be a reporter”中運用學過的語法知識采訪小組成員的生活情況。這樣就完成了模仿――操練――運用的認知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使學生在用中學(Learning by doing),玩中學(Learning by playing),其樂無窮,記憶深刻。在此基礎上適時讓小組討論歸納語法的結構和用法,自然水到渠成。緊接著的“幸運擂臺賽”(Lucky Match),既是對剛總結的語法規則的實際運用,又把本節課推向新的。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研討,總結歸納語法的結構和用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語法課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以活動為主線,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方式”的原則,放手讓學生去操練、研討、表演,讓他們去體驗,去感悟,去內化。

1.自主探究式學習。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自己歸納總結語法的基本結構和用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小組合作式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中動腦、動手、動口。如分組操練有關語法的句型和小調查“To be a reporter”,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形成良好的交際氛圍,體現了合作,競爭和發展的精神。

3.教師角色定位。教師是教學活動組織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和指導者。課堂上教師適當點撥、引導、總結,發揮主導作用,調控學生活動,使課堂上出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的“學”的場景。

4.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根據初中生好動,自控力差,好奇,模仿力強的年齡特征,采用了明星秀,做游戲,上臺表演,Have a try,小調查、幸運擂臺賽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運用英語開際的欲望,進而發展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的能力。

第8篇

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語法教學中首先要明確中學所教的語法是實踐語法而不是理論語法。語法教學要以實踐為綱、以技能為核心。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避免其過分關注語法,使其對語法學習的目的有深刻的認識,把語法作為手段來學,作為橋梁來用,克服為學語法而學語法的偏向。現在,根據以上列舉的問題,我歸納以下幾點對策。

一、逐步滲透,自然習慣

對有些語法項目,教師不必大講特講,而只要把規則教給學生就行了。教師需要做的事就是設計各種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這種規則的機會。比如,動詞在一般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后時詞尾加“s”,名詞復數時詞尾加“s”。學生在這兩方面常常出錯,并不是教師講得不充分,也不是學生不理解,而是學生使用這兩條規則的機會太少了。教師講上幾十遍,不如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練上幾遍。經常練,反復練。單項強化練,綜合反復練,這樣學生才會逐步形成習慣,掌握該語法。

二、提煉句型,列出公式

對有的語法項,教師采用句型或公式套用的方式比單純講練效果好,而且節約時間。比如強調句式、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等。教師可在列公式以前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例句。列公式時同時講清各部分的語法功能和意義。

強調句式:

Itis/was+(被強調部分)+that/who+原句中其他部分。

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

Give+ab(接受者)+sth(物)

Give+sth(物)+to+sb(接受者)

理解以后,學生就可進行套用。并進一步在教師設計的情景中運用。學生使用熟練以后,模式便牢牢地在學生頭腦中定型了。有的公式可以用一個例句來識記,比如賓語補足語。教師通過例句講清楚賓語及補語的特征以后,就可讓學生替換使用。

He made the boy laugh

Call him Tom

Named the boy John

They elected Lj Peng leader

三、創設情境。形象直觀

有的語法項目用漢語敘述很難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用畫片、簡圖、表演等使其形象化。學生對時間狀語從句中連詞的理解和選擇與某對主句和從旬中兩個動作或活動的時間關系的判斷有關。由于學生個體想像力的差異性,隨著教師的講解,每個學生頭腦中浮現的畫面將不統一,給時間狀語從句的教學造成一定的障礙。如果教師設計出兩個動作的對比畫面,將它呈現在學生面前,創設一個統一的情境,使學生可以“看”到連詞when、while和as的不同及相同之處,這樣再講時間狀語從句就方便多了。如果再配上表示思路的簡圖,效果就會更好。

He came

I was reading

He came while I was reading

He was writing

His mother came back

When his mother came back,he was writing

They sing songs

They work

Thev often sing songs as they work

有時一個簡單的表演也能起到講解起不到的作用,比如下面這道填空題:Ilooked at him I passed him

學生會得出幾種答案??墒钱斃蠋煴硌菀院?,學生們會異口同聲地答出“as"。講分詞短語作狀語時,表演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有的語法項目只能放在特定情景之中,通過上下文顯現出其典型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故事、連環畫甚至扮演角色等來講解。比如:在學習表示猜測的情態動詞must和can't時,學生常把can't誤用為mustn't。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案件,讓學生扮演警察,在分析案情時用上must、can和may三類詞。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這幾個詞的理解。教時態也需要創設情境。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把動作和活動的實際時間層次分清,再講語法上的時態。

四、英、英比較,英、漢對比

觀察和對比是語法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學生在學習了一些語法規則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常會有一種“越學越糊涂”的感覺,因為他們混淆了幾種有相似點的語法概念。這是學習語法的障礙。一旦出現這種問題,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觀察和對比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把題目編成組。讓學生觀察、對比、識別。學生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就必須使用所學的概念,當這些概念混淆時,識別必然發生困難。通過一組一組的練習,學生就可以測出問題出在哪兒。

例1 A:Please let me know when he'll come

B:Please let me know when he comes,

這一組題可以測出并解決學生在狀語從句和賓語從句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同時進一步強化狀語從句中不用任何形式的將來時這一概念。

例2 A:This is the place we'll reach first

B:Thisisthe placewe'll arrivefirst

這一組考查定語從句連詞的概念,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詞性的重要性。

這種對比式的觀察在語法復習中很重要。

“英、漢對比”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也應給予一定的關注,因為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實際上在互相影響著,學生也因而自覺不自覺地在對二者進行著比較。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英漢對比,使學生理解二者之間的差異,有意識地避開干擾。比如,漢語的形容詞和介詞都可以作謂語,如太陽紅時他在教室里。我國學生受母語影響,常常把以上兩句譯成:

The sun red,He in the classroom

如果教師把英、漢中的這兩種語法現象作一下比較,并且強調英語中一般情況下動詞作謂語;在沒有動詞的情況下,形容詞、介詞、數詞等前面要加上動詞be共同構成謂語,學生就會觸類旁通,造出正確的句子。

通過對比,教師可幫助學生既擺脫母語的干擾,又利用母語的影響。而無論是擺脫還是利用,都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有所依附,深化學生的認識。

五、圖表概括。印象深刻

圖表在語法教學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簡單但不太好記憶的項目,用圖表來概括,就會一目了然。比如人稱代詞格的變化、定語從句連詞的概念、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轉換時時間狀語的變化等,用圖表表示清晰明了,初學者容易記憶。下面是不規則動詞類型

表一例:

六、系統講解,深入理解

對比較復雜的項目,教師需要進行講解,以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比如各種從句獨立主格結構。要使學生了解其來龍去脈和各成分之間的語法項目,使絕大部分甚至100%的學生“入門不難”,教師需要在“講”的技巧上下功夫。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教師要從最佳角度人手,選擇最典型的例子進行剖析,一次講透,給學生留下深刻、準確的印象。例如,講現在完成時可采取如下步驟:

①情景演示(開門,打碎玻璃杯);

②說句子(I have opened the door,I have broken the class);

③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現在完成時的意義和構成;

④教師進行總結(與一般現在時和過去時比較);

⑤啟發學生思考有關過去完成時的問題。

七、練中有講。及時點撥

第9篇

Eg. I am sad that you refused me. 我很難過你拒絕了我。

2、定語從句在中考和高考中出現的頻率都非常高。在復合句中,修飾名詞或代詞的從句叫定語從句。被修飾的名詞或代詞叫先行詞。定語從句一般放在先行詞的后面。常見的關系代詞包括that,which,who(賓格whom,所有格whose),as 等,關系副詞包括where,when,why等。

Eg. Lily likes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 瑪麗喜歡輕柔的音樂。

3、狀語從句就是由一個句子在復合句中充當狀語。所以狀語從句又可以分為時間狀語從句、地點狀語從句、原因狀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結果狀語從句等等。每種狀語從句都有特定的引導詞:

地點狀語從句:where,wherever.

時間狀語從句:when, while, as, before, until, till, since.

原因狀語從句:because, since,as, now that, not that…, but that…, seeing that,considering that, in that.

目的狀語從句:so, so that, in order that, that, to the end that, in case,for fear that,lest.

結果狀語從句:so…that, such that, so that, with the result that.

條件狀語從句:if,unless,if only,only if,in。 case,suppose/supposing.(that),provided/providing(that),on condition that,so/as long as

方式狀語從句:as, as if, as though.

第10篇

《作文成功之路雜志》2014年第Z2期

一、利用合作型任務,引導學生開展英語語法學習

合作型任務是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進行應用的重要任務類型。教師利用學習任務的制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在小組內就英語語法學習進行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一起解決英語語法學習中的問題。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在英語語法學習方面的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語法學習能力差異等等。教師要為學生設置具有合作性的英語語法學習任務,讓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在合作中高效地進行英語語法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有關于被動語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被動語態這一語法相關知識的學習,為學生設置一個比賽任務,讓高中學生在好勝心的引導之下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變主動為被動的比賽。教師準備多個陳述句,每小組出一學生將其轉換為被動語態,回答正確記一分,回答錯誤不計分。在這一任務的引導下,學生會在比賽前深入學習被動語態的形式以及具體的轉換方法,在交流中對錯誤認識進行糾正,在溝通中加深對被動語態的認識。合作型任務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法學習中,促進學生英語語法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情景型任務,引導學生開展英語語法學習

學科的知識全部來自于實踐,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對于學生學科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英語語法知識也是一樣,一味地讓學生對英語語法進行記憶,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法水平。將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與英語的應用進行結合,可以讓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來,促進學生英語語法學習參與度的提高。利用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們說英語,用英語,自然會應用到英語語法知識。教師在進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時,可以利用情境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利用英語,對語法知識進行掌握。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條件狀語從句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教師可以就圖畫內容讓學生對其進行描述,也可以讓學生以圖畫為情景開展小組對話,利用教師所指定的英語語法知識。比如教師展示一組醫生與病人的圖片,圖片中的病人在看牙齒。學生就可以用原因條件狀語從句對圖片內容進行描述,“Thepatientgotoseethedoctorbecausehehasthetoothache.”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利用一些語法知識對所見與所想進行表達。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一個表演醫生,一個表演患者,利用對話對條件狀語從句進行應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學習語法與應用語法的機會。在英語語法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會更容易投入到高中英語語法學習當中去。筆者從高中英語語法學習內容出發,對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高中英語教師正確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為學生呈現更加有趣與高效的英語語法課堂,促進高中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揚州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一中學

第11篇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語法 學法

實踐證明,要想學好英語,英語語法是一道比較艱難而又必須逾越的屏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學好英語語法呢?我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體會,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目的要明確,方法要得當

學好英語離不開學好英語語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語考試考得較頻繁的是語法。雖說學習語言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語法。對于有一定英語基礎的高中學生來說,要“熱愛語法”又不要“死摳語法”;要從更深層去學習和摸索語法的規律和學習語法的竅門,這是學好英語語法最本質的對策。對于高中階段繁雜的語法項目,我們要區別對待,切不可在所要語法項目上平均使用精力。比如,在口頭上不常用,但為提高閱讀理解水平所需要了解的語法項目(如虛擬語氣、倒裝句、省略句、獨立主格結構等),只需作一般了解即可。

二、在語言實踐中活學活用所學語法

有些英語學習者受“語法無用論”的影響,長期輕視語法學習,結果說了一口錯誤百出的“流利”英語,影響了思想的正確表達。另一些人則習慣于死摳語法,不愿意去實踐,雖然分析語法現象時講得頭頭是道,卻無法用英語與人進行交際。因此,只熟悉語法規則而不懂得靈活應用語法規則進行聽、說、讀、寫是學不好語法的。我們應該在口、筆頭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法規則,提高語言運用的準確率。

三、具備獨立學習語法的能力

要掌握高中英語語法不能僅依靠老師課堂上講解。我們要善于通過語篇分析和語言實踐主動發現自己不熟悉的語法結構,在教師的點撥下歸納出新語法規則,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典型的部分。如:

She had her money stolen on the bus.(過去分詞作賓語補足語)

Don’t forget to have them come.(動詞不定時作賓語補足語)

IS’ll have the car waiting at the entrance.(動詞-ing形式作賓語補足語)

以上三句的賓語補足語均為非謂語動詞構成,其含義是不同的,我們要留心觀察。又如,在學習定語從句時,我們應記下一些典型例句:

This is the room in which we lived last year.(=This is the room where we lived last year.)

This is the room which/that we bought last year.(句中which/that 可省略)

This is the room which has only one window.(句中which不能省略)

認真獨立完成語法作業,對自己練習中的錯誤要弄清楚原因,訂正之后整理在自制的錯題本上,細心體會消化,絕不不明不白放過任何錯誤,更不重犯曾經犯過的語法錯誤。

自備一本為中學生編撰的英語語法書,遇到語法問題經常翻閱。有些語法規律初次學習時不太理解,第二、三次再接觸就會有更清楚的了解了。

四、善于比較

有些語法項目不太容易理解,原因是和另一些語法項目有共同之處,容易產生混淆。我們把這些項目放在一起加以仔細分析比較,很有益處。如:

The composition was written two hours ago.

The composition is well written.

“be+ 過去分詞”可能是被動語態結構,也可能是“系表結構”,其主要區別在于:被動語態表示動作,句子主語為動作的對象,因此被動語態可以有各種時態,可以帶時間狀語,可以帶介詞短語“by+sb.”(表示動作的執行者);而系表結構則說明主語所處的狀態,其中的過去分詞相當于形容詞,系動詞be只有一般和完成兩種時態。經過比較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一句是被動語態,第二句是系表結構。

五、既要注重一般語法規律又要注意特殊語法現象

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要善于總結英語語法規律,尤其要善于總結那些“例外”者,因為往往正是這些“例外”成了考試“熱點”和學習的難點。讓我們看看以下兩個句子:

The teacher said that he was busy.老師說他很忙。

The teacher said that the earth is round.老師說地球是圓的。

我們在學習直接引語變為間接引語時,有這么一條變化規則:直接引語中的謂語動詞是一般現在時要變成一般過去時,但是直接引語如果是客觀真理,一般現在時維持不變。讓我們再來看兩個句子:

The headmaster wanted to see the girl whose handwriting was the best in class. 校長想見見那位在班上寫字最好的女孩。

The building whose roof we can see from here is a hotel. 在這兒望得見屋頂的那座房子是一家旅館。

一般說來,whose指人,在定語從句中作定語,如第一句的whose的先行詞是girl。另外,whose還可以用來指物,如第二句中的whose用來指前面的building。

六、注意漢語負遷移的影響

受漢語負遷移的影響而產生的英語語言錯誤往往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特別注意來自漢語的負遷移作用,不要用漢語的語法體系去套用英語的語法體系,而要善于比較兩種語法的異同,并從中悟出它們之間的不同規律。如:

an interesting film一部有趣的電影

a middle school一所中學

a sound pleasant to hear一種悅耳的聲音

He is a soldier that has just returned from the front.他是一位剛從前線回來的戰士。

漢語中的定語的位置一般要放在它所修飾的名詞面前,英語中如果形容詞作定語,要放在它所說明的名詞的前面,這一點與漢語相同,如果第一、二句;但是英語里如果定語是個短語或從句,就必須放在它所修飾的名詞后面,不能置于名詞之前,這就和漢語不同,如第三、四句。

七、熟記并靈活運用句型

有些學生介紹學語法經驗時認為:“語法語法,熟悉句型就得法?!笨梢姡莆找欢〝盗康木湫陀欣谖覀儗W好語法。不少句型是約定俗成的,我們在學習時要牢記在心。如:

I found it possible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without a computer.我發現有可能不用計算機就可解出這道題目。

find,make,feel,think等詞之后常跟形式賓語it,構成一個很有用的句型:“find it + 形容詞/名詞+不定式”。

第12篇

隨著中國加入WTO,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進一步打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機會也大大增加。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語言在各國間的溝通中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逐漸加強,但是學生卻忽略了詞匯、句型、語法等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加強英語語法教學力度的同時,還要積極思考如何避免語法教學的刻板性,提高學生學習語法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運用正確的語法知識進行交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明確提出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知識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而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即要改變傳統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優化和革新語法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建立靈活多變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切實實踐、積極互動合作的方式,達到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并且能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真正做到靈活運用。

二、 改革語法教學課堂,優化語法教學方法

1. 捕捉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 通過背誦課文經典句式講解語法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們喜歡背誦經典的英語句子。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把高中教材中出現的經典句子整理下來,印發給學生。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由背誦,并且引導學生互相提問背誦,形成濃厚的英語學習環境。此后,再以這些學生耳熟能詳的句子為載體,步步滲透對高中英語語法的講解。使他們在背誦經典句式的同時,學習了語法知識,提高了語言運用的能力。例如,課本教材上有這樣一句話, This was the moment when his career took off. 依據這個載體,我可以把關系副詞引導的定語從句給學生進一步講解一下。

(2) 利用英語歌曲教學語法

高中生業余生活比較枯燥,但是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喜歡唱歌,追求時尚,有很多學生以會唱英文歌曲為榮。所以,在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身心發展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英文歌曲進行語法教學。

例如:在被動語態的語法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聽英文歌曲auld lang syne, 并猜測大意,然后向學生展示歌詞: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pou’d the gowans fine; We’ve wander’d mony a weary foot Sin’ auld lang syne. We two hae paidled i’ the burn, Frae mornin’ sun till dine;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 roar’d Sin’ auld lang syne. And here’s a hand, my trusty friend,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并向他們詳細地講解歌詞以及歌詞中的語法現象,并且利用級賽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運用已學語法知識造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語法教學活動,提高語法教學的效率。

2. 給學生創造語言環境,讓其靈活運用英語語法

《標準》提出了語法知識的“功能”和“話題”的學習目的,打破了語音 + 語法 + 詞匯的知識體系,在“功能”和“話題”的目標中突出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語法知識在交際中的應用。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不應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語法規則或用法上,還應將注意力放在學生對新語法意識的成功體驗上。例如,教師可以在學完定語從句之后讓學生在寫書面表達時加入“用定語從句造句”的要求,從而掌握定語從句的用法,做到靈活運用。既讓學生學會了語法項目又讓他們體會了英語語法的實用性。使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從而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效果。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虛擬語氣之后,分組、分語境進行假設對話。這樣語法框架就能和現實語境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加形象地體會這一語法項目。

3. 采用新教法,激活學生學習語法的欲望,提高語法教學的課堂效率

在新教材下英語語法教學課堂中,傳統的概念――例句――練習的語法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了。教師應該摒棄傳統教學語法的模式,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欲望,引導他們積極觀察思考,進而自己總結語法規則。比如,在學習with的復合結構時,先給學生展示以下句子,讓他們自己總結,并找出其中的語法規律。

With a lot of problems to settle, the new president is having a hard time.

With time going on, he realized his mistake.

With the work finished, we all went home.

With a book in her hand,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the lights on, he left.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伊宁市| 太仆寺旗| 皮山县| 九江市| 上栗县| 沭阳县| 宾阳县| 浦江县| 乌海市| 丹阳市| 阿坝县| 平乡县| 临西县| 铜陵市| 工布江达县| 长岭县| 探索| 新田县| 高邑县| 历史| 景泰县| 达孜县| 寿光市| 新沂市| 都匀市| 荣成市| 镶黄旗| 建水县| 招远市| 渭源县| 城口县| 靖宇县| 历史| 鹤庆县| 枞阳县| 大邑县| 宜春市| 榆林市| 卢湾区|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