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商業綜合體設計

商業綜合體設計

時間:2023-05-30 10:45: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商業綜合體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商業綜合體設計

第1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設計方法;未來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more and more new business building modes appears and develop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drawing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detailedly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expounds the problems of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in China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alyzes the design points and means, and makes outlook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s.

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s; design means; futur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綜合體建筑的定義,是將公寓、公園、寫字樓等多種具有城市生活功能空間進行合理組合搭配,構成一個可以實現高效率、多層次工作狀態的建筑組合。現實生活中,綜合體設計可以使各種城市建筑相互搭配、相輔相成,做到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助益,從而使其能夠適應城市多樣化生活的需求,并進行自我更新與調整,以促進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而城市商業綜合體更是促進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條件。

城市商業綜合體出現的必然性

1.1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概念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簡稱是商業綜合體,英文名稱為HOPSCA,它是隨著城市功能的多樣化、規模大型化、以及空間與流線組織復合化而逐漸發展的一種新的復合地產,因此它統領著當今的地產模式,被稱為當今地產模式的最高形式。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英文名稱是由酒店、寫字樓、公園、購物中心、會議中心等的首個字母組合而成,每個商業綜合體至少由以上三種功能復合而成。各部分功能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互助互益的關系。它是以一種功能為主、多種功能為輔配套齊全的多功能建筑群,它是城市功能的綜合版,它具備了一座城市應有的功能。

城市商業綜合體整體布局完善、功能齊全、特色分明,它是多樣化化、分散化、多層次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它具備商業配套和生活服務的雙重模式,是現展的主流更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城市商業綜合體對一個城市經濟及商業的發展具有極大推動作用。

1.2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出現的必然性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出現的必然性有兩個:

首先,第一個必然性就是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那么城市也隨之發展,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及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所需的工作崗位增多,美好的城市生活的夢想在越來越多的人心中扎下了根,一些經濟收入水平較高的城鎮家庭搬進了城市居住,同時一些農村的務工人員大肆涌入城市,導致城市人口日益膨脹。同時,由于城市的發展,導致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日益加深。這兩個原因導致各種矛盾的日益暴露,例如:個人生活成本加大、經濟運行效率降低、高品質的生活需求、缺乏景觀和活力等等,伴隨著各種問題的產生,人們積極尋求一種適合的解決方案,于是城市商業綜合體應運而生啦!

其次第二個必然性就是城市商業綜合體對城市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它適合現代都市的發展,從其自身而講,它是三維空間開發、多功能空間組合、立體交通體系的結合體,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滿足多種需求、改善區域交通等的重要作用。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特色

2.1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外部設計特色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外部設計特色主要有:高可達性、高密度集約性、整體統一性、功能復合性、土地使用均衡性、空間連續性、內部與外部聯系完整性等特色。高可達性,城市商業綜合體通常位于交通網絡發達的城市功能集中的幾何中心處,像交通的沿線地帶、城市中心地帶、商務區等,因此說,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特色具備與外界聯系緊密的發達的城市交通網絡及信息網絡;高密度、集約性。建筑的高度和建筑密度都很高,形成高聳的高樓大廈的景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人口密度大,白天、工作日工作人群進出密集,夜晚及周末消費人群進出密集,城市商業綜合體依據白天與夜晚、工作日與非工作日所需的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補,形成多功能、全面的建筑群落;整體統一性。設計風格統一,城市商業綜合體中,各個單體建筑聯系緊密,互相影響和配合,同時,城市商業綜合體與外部的聯系緊密、協調、整體、統一;功能復合性。城市商業綜合體擁有城市的多種功能,如:商務辦公、居住、文化娛樂消費、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等,因此,其自身可以實現完整的生活、工作配套運營體系。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各個功能聯系緊密,缺一不可;土地使用均衡性。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及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避免土地過分集中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的重要設計特色。對于不同的土地要進行不同功能的建筑群分工,對于不同時段商業綜合體的功能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如晝夜之間、假日和工作日之間對商務、消費等的需求就會不同;空間連續性,空間的連續性在設計時會從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即橫向和縱向兩方面。橫向即在城市商業綜合體進行設計時,會從整體上進行思考,其各功能具有相互聯系性,只要一個功能發生改變,整體也會隨之改變。縱向即建筑物的立面會影響綜合體的整體性,因此,必須保持建筑風格的整體性、統一性。綜合體要形成空中、地下和地面多層次的聯系,形成互補的流動的空間體系;內部、外部聯系完整性。城市綜合體內部具有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及信息網絡體系,通過完善的交通網絡體系,商業綜合體內部的各個功能形成有機聯系,城市商業綜合體對外界的依賴性較強,外界的交通體系直接影響商業綜合體的功能和效率。

2.2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內在設計特色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內部設計特色主要有:大空間尺度、通道樹形交通體系、高科技集成設施、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等。大尺度空間,室內外空間較大,一方面與現代城市規模相匹配,另一方面則與建筑功能的多樣化相匹配,是多功能的結合體;通道樹形交通體系,將內部交通與城市交通系統聯系起來,與公共空間形成完美的結合,形成一套完善的交通體系;高科技集成設施,綜合了高科技和高智能,采用了最先進的高科技設施,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這種建筑形式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通過一些設備及照明設施等的運用,形成豐富多彩的現代景觀及宜人的環境。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未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我國東部得一些沿海城市逐漸形成了以大型購物為中心,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城市商業綜合體在國外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在我國卻僅僅只有十年的發展時間,其中的一些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與此同時其發展也呈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業態具有多元性和多變性的特征,所謂多元性就是指業態的種類復雜多樣,例如:零售、餐飲、娛樂、辦公等主要功能,多變性是指商業空間的設計要隨商業業態的變化而變化。不同地域的商業綜合體其特征也不一樣,因為它本身所處的文化圈都不相同。零售包括賣場、商店、百貨等組織形式,要根據招商情況對其面積大小、樓層以及所處位置進行安排。通常對那些具有號召力的大型店是首先進行安排的,大型店的布局,應在每個樓層都有分布,以保證每個樓層的人流量都均衡,在每個出入口附近都要布置一些指示牌或指示條幅等,以方便顧客。面積特別大的賣場設置獨立的入口,與其他賣場做出區別。餐飲店包括中餐、西餐、快餐、食街等類型,餐飲的平面布局迄今為止還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應該集中布局在某一樓層,以便顧客行走目標明確。餐飲業對城市商業綜合體內的環境質量要求比較高,應盡量爭取直接采光以及優雅的環境,這樣有助于吸引住顧客。娛樂包括歌舞、影視、休閑等方面,娛樂的業態較其他的少,但是很多商家將其作為特色來經營,這樣可以提升競爭力。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及科學技術水平的發達,城市商業綜合體越來越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為了明天的美好家園,城市商業綜合體必會不斷生物向前發展,其發展速度及發展潛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商業動線、業態布局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business complex in each city appear,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design stand or fall and commercial complex project development success has the close relation. Commercial complex architecture design should be and business investment promotion plan cross synchronously, do business operation of the infrastructure work. This paper will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design of some experience summed up and summarized, the author for future more complex business complex design the blackboard.

Key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business move line, format layout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商業綜合體的概念與特征

商業綜合體全稱為城市商業綜合體,它伴隨著城市功能的多元集約化、建筑規模巨型化和城市價值復合化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復合型地產。城市商業綜合體一般包含酒店(Hotel)、寫字樓 (Office Building)、公園(Park)、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會議中心(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等。每個商業綜合體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三種或者更多,且在這些部分之間建立一種互依互益的關系,是以一種或兩種使用功能為主、其余幾種使用功能配套的多功能、綜合性的建筑體。

商業綜合體一般都具有以下的特征:高可達性、高密度集約性、使用功能復合性、空間連續性、強大的對外輻射性、潛在的升值價值。

二、商業綜合體總平面設計

為了實現商業綜合體內各個物業綜合價值的最大化,在規劃中結合商業綜合體的土地價值梯度分析來研究各個功能空間布局,不同類型的功能依據其商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空間布局。靠近城市道路擁有較好的城市展示面,其土地價值對于商業是最大的,所以商業綜合體總體布局將商業布置在用地面向城市干道的區域;公寓及酒店布置在地塊背向主要展示面的另一側,是因為他們既需要與城市道路有直接的聯系,有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做到土地價值利用最大化。

商業綜合體往往在城市中的核心區內,項目用地周邊基本都是保留的已建建筑。我們在總平面布局時還需要詳細分析基地周邊的建筑日照情況,對周邊的已建建筑做好日照分析。在當地日照法規允許范圍內合理布置建筑,盡量減少對周邊建筑的日照削弱與壓力。

商業綜合體總平面設計時需要良好地解決項目用地內的各種流線,其中包括酒店人流、公寓人流、辦公人流、商業人流、社會車輛流線、酒店后勤運輸流線、商業貨物運輸流線等等。通常我們會根據基地周邊城市主要人流方向確定商業的主要入口與酒店、辦公、公寓等的出入口。商業綜合體項目用地一般兩面臨城市道路,甚至三面、四面均臨城市道路,在總平面設計時需要解讀項目用地的“面”與“背”,并加以合理分析,在背向城市主要人流的道路解決公寓、貨運等出入口或者在基地背向主要一側設置一條內部道路來組織后勤供應流線。

三、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

商業綜合體內部功能復雜,各個功能部分既要相互獨立又要有機聯系,每個部分都要滿足自身的使用功能。

1 卸貨場及后勤機電用房設置

商業綜合體中一層平面各個功能的出入口很多,商業價值很高。傳統的商業建筑與大型超市將卸貨場布置于一層背向商業展示面一側,在現代的商業綜合體中,酒店、辦公、公寓、會議中心的出入口往往全部位于背向商業展示面一側,同樣需要良好的外部形象。所以我們再平面設計時會將卸貨場設置在地下室,貨車通過貨運坡道直接下到地下卸貨場,由地下地下卸貨場運送到各個分散布置的商業貨梯進行貨物運輸,地面上不再設置卸貨場,不僅優化了綜合體的外部交通流線,也提升了商業綜合體背向商業展示面的建筑外部形象。后勤機電用房也位于商業綜合體地下室內結合車庫合理布置,在每個樓層中的幾乎沒有商業價值的部位設置一些商業管理后勤用房,方便整個商業綜合體的運營與管理工作的開展。

2 水平交通組織

相對辦公、酒店、公寓等,商業綜合體裙房或高層輔樓內的購物中心設計比較復雜。商業綜合體內平面中的商業動線將各個經營的主力店、次主力店、商鋪、中庭趣味中心相互串接,形成樓層的主要水平交通線。每層商業面積較大的購物中心往往還需設置次動線,把每個商鋪面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并且通過商業運營機構進行合理地業態組合設計,構成合理互補的大業態組合。同時,每個商業樓層會考慮后勤貨運通道,能夠滿足各個主力店、次主力店、商鋪的平時運貨需要和商業垃圾與餐飲垃圾運出的需要。建筑的平面設計將在大業態組合平面的基礎上進行深入,與商業運營團隊交叉作業,形成合理、可行的商業平面布局。

3 豎向交通組織

豎向交通分為三個部分:垂直客運、垂直貨運、消防疏散。垂直客運一般采用電梯或自動扶梯來解決,電梯、自動扶梯在平面上成組分區合理布置。一般來說,客體與扶梯均會圍繞商業主動線或中庭來進行均勻布置,使得商業樓層上的各處均離垂直交通不是很遠,方便消費者在樓層之間互通。隨著技術的發展,大跨度跨多樓層的自動扶梯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在商業綜合體內,跨2-3層,甚至5層,將客流源源不斷地提升到上部商業樓層,快速組織消費客流,形成“淋浴效應”。

商業建筑中貨物的豎向交通同樣重要,商業貨物從卸貨場通過垂直貨梯運送到各個樓層,各個樓層的商業垃圾同樣通過貨梯運送至卸貨場運出。在設計時,垂直貨梯可采用集中布置或分散布置的形式。集中布置的貨梯一般在卸貨場旁設置,貨物垂直運輸迅捷,在樓層上需要較長的商業貨運通道。當商業樓層建筑面積較大時,我們一般將垂直貨梯分散在各個區域均勻布置,縮短商業樓層的水平貨運距離,并利用垂直貨梯兼做商業消防電梯。

商業建筑中的另一種豎向交通就是樓梯,它肩負著消防疏散的重任。我們在商業平面上布置消防疏散樓梯時,將疏散樓梯盡量靠外墻均勻布置,滿足消防疏散距離以及疏散寬度的要求,同時使得樓梯間在底層直接對外,疏散快速,安全。

四、商業綜合體立面設計

商業綜合體中包含了商業、酒店、辦公、公寓、住宅等組成部分,將這些不同功能建筑的立面與造型做到互相協調、呼應、共融、共生是在立面設計中首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住宅部分立面的公建化設計,這是商業綜合體立面設計中的重點,應做到與辦公、酒店、公寓的立面調性和諧統一。

住宅、公寓立面在設計上應簡潔、安靜,使人們從心靈上感到溫馨、寧靜、有歸屬感。住宅與公寓往往采用的是分體空調或VRV多聯機小型中央空調,對空調機位、陽臺等處的處理應整體,并在立面設計時應良好地整合住宅外窗、陽臺、設備平臺、空調機位的關系,統一中求變化,營造出公建化的立面效果。

我們賦予商業綜合體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使得該商業綜合體的造型與立面具有其獨創性與不可復制性。如淮安龍游城項目,在造型設計時結合了淮安的地域特點,以江淮河湖網盛產的蓮花為元素,從蓮莖、蓮葉、蓮花的花苞等方面加以提取升華,在立面的設計中得到良好的體現與表達。

商業綜合體所采用的材料一般有石材、鋁單板、穿孔金屬板、波紋板、彩色玻璃、面磚、真石漆等。石材給人們沉穩、大氣、敦厚的感覺,使得建筑變的富有雕塑感覺,與玻璃結合運用產生強烈的虛實對比;鋁單板與彩色玻璃顏色多樣,給人們輕快、活潑的感覺;穿孔金屬板與波紋金屬板在有序統一的分布手法下通過板得縱橫交錯排列與穿孔率的變化產生出不同的光影效果;豐富的、熱烈的色彩運用使商業綜合體更加熱情奔放、富有激情,從而從周邊的建筑中跳躍出來,增強其對城市環境的感染力。

商業綜合體往往是城市中一定區域的地標、視覺焦點和視覺走廊的對景。在夜間,燈光效果的處理不僅使其呈現出不同于白天的瑰麗勝景,更使其標志性地位得以延續光大。城市綜合體的夜景照明并不同于一般的建筑亮化,它是一種街道的城市光環境設計。它不是用燈光照亮建筑本身,而是用燈光照亮建筑的空間,柔和的燈光能烘托出優雅的城市空間氛圍,使商業活動、休閑娛樂在夜間得到更好的延續。

五、商業綜合體剖面設計

商業建筑按建筑高度分為多層商業建筑與高層商業建筑。多層商業建筑其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下,它或與高層建筑相連成為商業裙房。高層商業建筑為24米以上的商業建筑。由于商業綜合體一般在城市的中心地帶或在一個城市片區的核心區域,在商業綜合體設計中,商業功能部分往往做到5層至8層乃至10層以上,成為高層商業建筑。目前隨著大跨度扶梯(俗稱飛天扶梯)、高速垂直電梯、空中中庭的運用使得商業部分的建筑高度與層數不斷增加。商業營業廳位于9層、10層甚至更高都可以,如北京西單大悅城、香港朗豪坊等等。

商業綜合體中的商業部分的公共區域主要有商業主動線與商業次動線。主動線上商業人流較為集中,動線寬度基本在4米-5米之間,有的在主要出入口處會設計到8米。根據人們的商業行為心理以及空間界面來看,商業主動線的凈高應基本保證在3.6m-3.8m,最低也應控制在3.5m。

商業建筑室內營業廳空間從業態來分劃歸為四類,一類為零售,二類為餐飲,三類為服務,四類為娛樂。另外還存在一些特業如電影城(含IMAX電影廳)、壁球、溜冰場等與小汽車停車庫、自行車庫以及地下卸貨場。它們需要的凈空高度都各有不同。

一般我們將商業營業廳空間凈高控制在大于3.5m,部分小商鋪空間凈高局部可以適當降低,但也應大于3.2m。另外,電影城中普通放映廳的凈高一般最小控制為8.5m,能適應大部分院線公司的銀幕要求;IMAX電影廳的凈高則一般控制最小為14.0m,基本能滿足IMAX銀幕高度;小車停車庫的凈高一般按規范控制最小為2.2m,供小車行駛的坡道凈高控制最小為2.4m;地下卸貨場考慮中型貨車通行,其凈高控制最小為3.4m,供中型貨車通行的坡道凈高控制最小為3.6m。

所以,在剖面設計時,結合地面裝飾面層厚度A、室內空間凈高B、設備空間高度C以及結構梁高D合理確定層高H。即H=A+B+C+D。

第3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 中小型商業綜合體; 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正文】

綜合體建筑國外稱之為 H O P SCA , 是指將城市中的 R eside ( 居住) 、O ff ice ( 寫 字樓) 、Park ( 公 園) 、Shopping mall( 購物中心) 、Conv ent ion( 會議中心、會展中心) 、A part ment ( 公寓) 等城市生活功 能空間的三項或者三項以上進行合理組合, 形成一個高效率、多功能的綜合性建筑。綜合體設計使城市生活功能空間建立起一種相互助益、相互依存的能動關系,通過各種功能綜合互補, 建立相互存在的價值關系,從而使其能夠適應不用時段的城市多樣化生活, 并能夠進行自我更新與調整。

1 中小型商業綜合體出現的必然性

商業綜合體的出現是城市形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首先, 城市的產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的聚集體,當人口的聚集程度以及用地達到一定程度的緊張的時候, 在某個區域的核心位置就會孕育而生一種綜合產物, 當綜合體的功能愈來愈完善, 綜合體設計就產生了。其次, 城市發展到愈來愈發達的今天, 尤其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發達, 城市也需要一個城市精神所能夠引領的、使用 功能聚合在一起并 且增值的、社會有限資源有效合理共生的城市發展模式,

2 中小型商業綜合體的設計手法

中小型商業綜合體設計研究的重點是在于總結一套科學的實用的有效設計模式, 以及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型商業綜合體設計策略的科學發展觀。

2. 1合理的整合設計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東西通過某種方式而彼此銜接, 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將零散的要素組合在一起, 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綜合體的功能空間幾乎包括了所有常見城市公共建筑功能, 最有代表性和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功能空間有: 辦公功能、居住功能、酒店功能、零售功能、娛樂功能、文化功能、公共設施、會議功能、休閑功能、以及停車設施。

商業綜合體主要是通過各個功能的協同作用進行整合設計。主要有以下幾種關系:

( 1)比較競爭型: 同類的功能子系統并置, 通過提供多種可能性和選擇性產生集聚化效應。

( 2)互 補型: 功 能 子系 統 空 間 相 互補 充 構 成整體。

( 3)主從型: 以一個或一組功能子系統為主, 其他功能子系統為輔的組合方式。

( 4)系列型: 對具有互通性和延續性轉換關系的功能子系統進行組合。在實際工程中, 往往是將上述組織形式靈活地綜合運用, 用來符合實際情況。

2. 2完善的交通系統和停車組織

2. 2. 1交通系統

中小型商業 綜合 體的 交通體 系是 一個 多元 結構體系, 不 同的交 通方式 在不 同的空 間領域 活動,其目的是為 了更安 全、更 方便、更快 捷地在 不同 的建筑之間建 立聯 系。中 小型商 業綜合 體的 組織 方式主要有平面和立體兩種 , 確 定使用何種組織 方式時, 需結 合建筑 基地周 圍城 市交通 狀況, 基地 本身地勢特征。

平面交通組織形式主要適用于基地空間比較開闊, 交通密度不大, 流線相對簡單, 根據車流、人流可以劃分為人車分流和人車混行等兩種方式。

( 1)人車分流是指車流和人流通過相對獨立的流線和入口進入基地。缺點是會導致流線比較長, 而且設計中盡量保證人流的方便。其優點是交通相對干擾少, 流線十分清晰。

( 2)人車混行常見于人車共用建筑前的廣場, 商業街中, 具有一定靈活性。這種方式對場地和道路利用充分, 但是相互干擾, 增加不安全因素。設計中常利用粗糙質感的鋪地材料, 曲折的邊界等手段進一步限制車行速度。

2. 2. 2停車組織

停車功能是綜合體必要的組成部分, 它影響到整體的運作效率、形象和成功, 停車的規劃主要就是對停車方式的選擇。地面停車在中小型商業綜合體設計中一般能夠部分或者全部滿足項目的停車要求, 但是通過成功的項目分析, 通常還是采用 內部結構停車 的方式, 為未來發展預留更多的空間。

2. 3內部開放空間設計

在中小型商業綜合體設計中外部空間往往比較豐富, 主要是內部開放空間的缺失。中小型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是商業綜合體中用于滿足購物者行走與休息、開展促銷活動或其他社會性活動的公共空間, 包括商業綜合體的中庭、邊庭、內廣場、引導空間、室內商業 街與 露天商 業內街 等等各 具特色 的空 間型制 。

對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分為節點式空間、水平交通空間、垂直交通空間和線性街道空間。主要設計策略表現為以下幾點:

( 1)圍合與開敞的變換。絕大部分的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 除內廣場) 存在頂界面, 因此其封閉程度主要由側界面的形式來確定, 側界面的隔斷形式和尺度決定了空間開敞或封閉的效果。

( 2)豎向高差的變化。高差的設置是處理空間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 高差可以用來區分不同的領域,地面標高的變化能突出及改變空間的特征, 同時能在大空間內創造二次空間, 滿足空間中不同功能的需要。

( 3)空間的層次變化。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感, 使出現在人們眼前的空間畫面不過于簡單, 而有近、中、遠的景致變化。通過隔斷、綠化、高差等的設置都可以增加空間的層次感, 而達到 步移景異 的效果。

( 4)空間界面的柔化。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需要創造一種具有彈性和親和力, 使人易于接近和停留的柔性邊界。

( 5)空間的誘導性設計。在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的設計中必須反映出商業建筑的特征和購物環境的氣氛, 體現其職能特征的識別性與誘導性, 以達到吸引和招徠顧客的目的。

3 中小型商業綜合體設計展望

3. 1改造的可能

改造意思是指進行重建、著眼于滿足新的功能需求, 提高環境品質。可參照原有建筑模式及形式。小型商業綜合體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 小型商業綜合體最終是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的, 所以在設計中小型商業綜合體要考慮到綜合體發展問題, 首先是內部功能空間的問題, 適宜空間靈活布置, 預留改造的空間和改造的可能。

3. 2生長的可能

為了滿足更多層次的需求, 中小型商業綜合體可以通過生長的方式, 將一些預留空間的綜合體有機的成片聯合在一起, 形成一片整體, 最終成為更加綜合更加有效的綜合體項目。

4 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綜合體的概念, 提出了中小型商業綜合體的城市設計要點和手法, 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高度集中各項城市機能, 合理的整合設計, 以及交通和停車系統, 形態, 規模, 開放空間等若干城市綜合體設計關鍵問題方面的綜合研究分析,如何解決好這些關鍵問題是中小型商業綜合體設計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韓冬青, 馮金龍. 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 M] . 南京: 東南 大學出版社, 1999.

[2]時匡, 加暈赫克, 林中 杰. 全 球化時 代的 城市 設計 [ M ] .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6.

[3]王楨 棟. 城 市 建筑 一體 化設 計[ M] . 北 京: 中 國建 筑工 業出 版社, 2010.

[4]龍固新. 大型都市綜 合體開發 研究與實 踐[ M] . 南京: 東南 大學出版社, 2004.

[5]羅梓鵬. 城市綜合體 建筑交 通空間 設計研 究[ D] . 成都: 西 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2007.

[6]費騰, 畢冰實.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商業建筑 交通空間設計[ J] .城市建筑, 2009( 5) : 24- 26.

第4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平面布局;交通規劃;消防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further accelerated, facing the city space utilization of land, transport,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serious, such as commercial synthesis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height of the commercial complex is out of city land resources intensive need, it will be in the city commercial, office, residential, hotel, exhibition, conference, catering, entertainment, etc. City life space above the three functions are combined, its rationality lies in the economical use of land, shorten the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investment benefit into full play. But due to its construction area is large, personnel density, function etc, make its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lexity and increasing difficulty. So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desig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t fir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of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 and its design principle is explained, finally from the commercial complex, site selection, layout, interior space design, fire from five aspects discusses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design of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Key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Architectural design; Layout;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Fire protec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城市商業綜合體概述

“商業綜合體”的概念,源自“城市綜合體”的概念,但是兩者有著明顯區別。城市綜合體是以建筑群為基礎,融合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綜合娛樂五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城中之城”(功能聚合、土地集約的城市經濟聚集體)。而“商業綜合體”,是將城市中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功能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復雜而統一的綜合體。隨著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質量日益提高,商業綜合體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發展理念,使其與城市多樣化的生活能夠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綜合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將商業策劃思想融入城市綜合體的設計規劃思想中,要求設計者不僅要有豐富的設計理念和經驗,更需要正確把握市場行情。

圖1大型商業綜合體效果圖

商業綜合體設計的原則

商業綜合體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特征,研究其所具有的諸多特點并有針對性的做好每一項設計是在技術層面做好商業綜合體的重要措施。在實踐當中,出現了三種發展方向。第一是以大型購物中心為載體,逐步發展新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第二是以休閑為業態的休閑綜合體和旅游設施綜合體,以及以寫字樓為主體的寫字樓綜合體,都在全國各地都有一些嘗試。第三是以創意地產為主的復合型業態配套的一個主力軍的創業地產綜合體。

外部特征

高可達性,位于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的區域,擁有與外界聯系緊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

高密度、集約性,高樓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標志;人口密度大,晝夜人口、工作日與周末人口,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補。

整體統一性,建筑風格統一,各個單體建筑相互配合、影響和聯系;與外部空間整體環境統一、協調。

功能復合性,實現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運營體系,各功能之間聯系緊密,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內部特征

大空間尺度,室內外空間較大,一方面與城市規模相匹配,另一方面則與建筑功能的多樣相匹配,成為多功能的聚集焦點。

通道樹型交通體系,將內部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同時又與城市交通系統有機聯系,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體系。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

高科技集成設施,是高科技和高智能的集合。其先進的設施充分反映出,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這種建筑形式產生的重要因素。

根據以上特點,建筑設計中尤為注意以下節點的營造

(一)空間的設計應富有商業氣氛

商業建筑的空間應首先滿足功能的使用要求,在外立面及室內空間上營造商業氣氛,同時也能夠為人們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建筑風格應具有配合產品的格調和消費的檔次以及面向廣泛顧客群體的特色。

(二)平面布局要以功能為依據

建筑平面以功能為依據,盡量提升每一個角落的商業價值,布局合理。室內商業街和廣場的布置應符合人的購物行為,上下之間要相互呼應,把顧客盡量向上層引導,充分提高上層的使用頻率,商業流線規劃尤為重要。

(三)立面設計風格符合功能需求

立面設計配合整體的功能需求和商業定位,既典雅又富有商業氣氛,雅俗共賞。同時還要通過所有的現代化手段強化商業氛圍,如:超大動感LED屏幕、購物引導的商業櫥窗等。辦公部分為超高層設計,應有效組織垂直交通體系,合理分布辦公區域并引導商務客流進入商業。

三、大型商業綜合體設計的要點

(一)商業綜合體的選址

商業綜合體是出于城市土地資源的高度集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其在城市的核心區域和未來的核心區域,具體的位置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新開發區的中心商貿區、城市副中心、CBD和交通樞紐。商業設施選址的意義就在于它是一項長期性的投資,直接關系企業經營的戰略決策,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同時也是制定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的重要依據。場地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為交通可達性最佳的地點,有助緩解商業綜合體繁忙的客流,使客源有充分的空間來往,購物出行者得到適當交替,保持商業綜合體的活力。同時,除了被動適應客流規律之外,還在原有路網基礎上加以改善開發,進而創造有利的新的商業環境。

(二)商業綜合體平面布局

1、店鋪進深與走廊形式設計

在平面布局中為了使商業中心內部的商業空間符合店鋪和市場的需求,每間店鋪深度應引起重視,結合商業平面,合理控制商鋪面寬及進深,一般可適當加深店鋪進深。而走廊應根據商業街的形式設計,同時上下層之間的中空使人流上下有所呼應,屋頂在走廊或中庭位置有采光帶,自然光線一直從各層的中空照射下來,使商業街明快自然。

2、商業街的設計

為了打破單調,一方面使商業街本身有所變化,既有直線型又有弧線型,有的一邊退界、有的兩邊向上逐層退后,增加流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在商業街的兩端及中間都有形態不同的室內中庭,開闊的空間用自動扶梯及垂直交通把人流引到上層空間,同樣中庭的頂端也有采光天棚,自然光線充滿了室內。

室內商業步行街走廊設計要充分考慮購物人流在入場后的豁然開朗感和舒適感。在這些富于變化的平面中,用空間的方法把人的視覺注意力引向上空,并對上層商業鋪位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有足夠的吸引力引導人流上行。在交通流線方面,通過扶梯及電梯等立體化的交通手段,使停車場、商業空間和地鐵站布局有機相融,使大型商業購物與游樂等各種業態間的流線更為順暢。

交通系統規劃設計

(1)完善的交通系統組織

交通系統組織形式的選用應該根據周圍環境的交通狀況和地勢特征確定,主要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平面交通組織形式適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間比較開闊且流線簡單的地區。以人流和車流為基礎,分為人車混行和人車分流兩種方式。

①人車混行具有一定靈活性,但是由于空間上的干擾性強,不安全因素多。為了限制車行速度,設計中常利用曲折的邊界和粗糙質感的鋪地材料。

②人車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車流通過相對獨立的入口和流線進入基地。其優點是流線十分清晰,交通相對干擾少。缺點是流線比較長,為了保證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車流的通行。

立體交通組織將人流和車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間高度,大幅度地減少了不同交通之間的干擾,起到了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和緩解地面交通壓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間。立體交通組織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間,解決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問題,在我國城市已有較多應用。

(2)井然有序的停車系統組織

停車組織優化與否,將對商業綜合體的整體形象產生影響。在停車組織中,涉及到土地利用效率、利用經濟性等問題,如果地面空間較為寶貴,一般以建筑內部結構停車為主,造價更為合理,節約空間。

(三)內部開放空間的設計

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是用于開展促銷活動、滿足購物者休息與行走或其他社會商業活動的內部公共空間,包括商業綜合體的室內商業街、露天商業內街中庭、內廣場、 邊庭、與引導空間等特色各異的空間型制。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分為水平交通空間、節點式空間、線性街道空間和垂直交通空間。主要的規劃設計思路表現為以下幾點:

圍合與開敞的變換

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絕大部分存在頂界面,側界面的形式確定其封閉程度,空間封閉或開敞的效果由側界面的尺度和隔斷形式決定。

豎向高差的變化

節約空間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豎向空間的并用,不同的領域運用不同高度的空間能突出空間的特征變化,同時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空間的層次變化

空間上的層次感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通過高差、綠化、隔斷等的設置,可以使畫面豐富,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

圖3內部空間的層次變化

空間的誘導性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必須體現其職能的誘導性與識別性,反映出購物環境的氣氛和商業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顧客的光顧。

(四)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消防設計

1、消防道路

由于商業綜合體的區域面積比較大,路網豐富且復雜,因此更利于消防環路的形成,應注意避免出現盡端道路的形成,否則需要設置消防專用回車場,可能對景觀及綠化布局產生影響;對于商業綜合體的裙房來說,一般不適宜設置消防回路,可以設置專門的消防撲救場地及利用底層商業街通道相銜接,一旦發生險情則可作為消防通道,不會影響商業功能;通過設置消防環道,可有效滿足商業綜合體中的建筑消防安全,是以人為本原則的最好體現。

2、安全出口的設計

按照緊急行動流程,疏散者必須沿水平方向抵達安全出口,再沿垂直方向下至室外脫險。發生火災事故時,人們通常向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樓梯間跑,向明亮方向和開闊空間跑,人害怕煙火,若前方有煙火,會逃向相反方向,對群集行動懷有住任感而愿意隨流。由于避難者行為具有多樣性和盲從性,因此盡量避免過長的帶形走道,安全出口必須兩個方向設置,在標準層或防火分區兩端各設一處安全出口。樓梯間與電梯組合設置,并宜靠外墻,以利消防隊救助或自然排煙。裙房在每個防火分區設兩個消防疏散口,或兩分區之間在防火隔墻上開甲級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若塔樓內的樓梯間設計合理也可在裙方中起到疏散樓梯的作用,為了控制各樓層人員不必要的流動和不同功能的管理需要,將樓梯間的門作為僅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單向開啟門,使樓梯間人流不得隨意進入裙房各層。

3、地下防火隔離區

當地下商場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時,應采用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分隔。相鄰區域確需局部連通時,應選擇采取防火隔間、避難走道、防煙樓梯間等封閉式防火隔離區或室外下沉式廣場等開敞式防火隔離區進行防火分隔。封閉式防火隔離區及前室應設加壓送風系統,在隔間的相鄰區域分別設置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常開式甲級防火門。利用消防規范中相關概念,結合景觀及室內設計美化空間設計。

(五)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自然通風設計

1、結合地區的氣候與主導風向,自然通風設計以夏季為主,并綜合利用風壓、熱壓作用,重點考慮夜間自然通風。盡量利用樓梯間等輔助空間增加開口面積。

2、在建筑內部設計自然通風豎井、中庭,可以提高項目的自然涵風效率,減少空調能耗。

3、考慮夏季陣雨、暴雨時,關閉外窗情況的自然通風措施。建筑外窗等通風設施設有方便靈活的開關調節裝置,結合機械通風系統,以滿足不同天氣條件下的不同通風要求。

結語

綜上,城市土地資源的高度集約,使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出現成為必然,城市商業綜合體也成為城市高度發達的產物,成為了代表城市品牌與生活方式的標志。城市商業綜合體是一種復合型地產,通過提高設計的整體性,合理研究業態組合形式,再加上完善的停車體系以及安全的消防保障,才能真正體現商業綜合體的設計價值,發揮更大效用。

參考文獻

[1]馬千里,黃廷林,姜明理.大型商業綜合體室內步行街疏散設計與安全性評估[J].建筑科學,2011.11.

[2]陳志瑋.商業綜合體的內部設計節能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0.14.

第5篇

關鍵詞: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要點;現狀

引 言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商業綜合體進一步的發展,城市商業綜合體將會成為城市重要的標志,城市經濟綜合體在彰顯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能更好的提升城市項目區域價值、建筑價值、產業價值和價格價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消費結構和改變人們生活方式,使城市經濟良性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在規劃設計城市商業綜合體時,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使人與城市和諧統一。

1 我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現狀

在現階段我國城市發展中,城市商業綜合體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中國不少城市提出城市升級的概念,第一階段是以改造城區和打造商務為主旋律;第二階段是從現在開始以打造新城、新區為主旋律。目前中國趕上了城市化發展的“鉆石時期”,每年將有1300萬人進城。如果按照每人商業配套1m2,將是1300萬m2的增量工作。目前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是13萬億人民幣,而美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高達10萬億美元,與國外相比我們還很落后。城市商業綜合體較多出現于國內一、二線城市,其中國內二線城市占據較多的數量比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及沈陽城市綜合體的存量領先全國,總存量在1000萬m2以上的城市為北京、沈陽、重慶三市;上海、廣州、成都的綜合體存量介于500萬~1000萬m2。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

2 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要點

2.1 整體性設計

大型商業綜合體對城市空間有較大的影響力,就其自身感染力而言,主要是由平面立面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等多維建筑環境組成的。在實際設計中,必須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建筑和人文環境,從實際出發協調交通空間與城市建筑環境;功能上要以建筑為主體,構建城市內外相聯系的空間城市交通之間相聯系的空間;形態上要協調功能與空間風格特色;環境上要協調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人文環境上則與城市文化和歷史文化聯系在一起,并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型材和文化融入其中,按私密性由低到高,各業態的排序依次為商業酒店、服務業辦公和居住,這幾個業態都應有獨立的車行系統,還要考慮不同流線之間的融合問題,車流動線應該考慮幾種情況:高峰段交通、正常行駛、臨時停車、地下停車、公交車站等。此外,商業建筑的內外空間也應協調一致,使內外空間融合在一起,滲透商業氛圍,刺激消費者參與到整個空間活動中。

2.2 人性化設計要點

城市商業體是為人提供的居住休閑工作娛樂的空間,設計過程中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的體驗為出發點,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為人們營造停住休息空間,有資料顯示,成人舒適的步行時間為30min,老人和小孩舒適時間為20min,以此為依據,在商業建筑交通空間設置休息和停留的設施,如設置快餐咖啡座和座椅,以給不同年齡段的消費人群提供舒適的交往空間;也可設置公共舞臺燈設施以及文化展覽、服裝宣傳、文化展覽等,在為消費者提供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傳播各種商業信息;同時也可以根據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對軟環境進行完善,對原有的配套設施進行創新,在購物空間可以增加雕塑、綠化、水景等裝飾品,也可以對商場內內部視覺標識系統進行完善,為消費者提供更詳細清晰的導購圖路線標識和設施定位,便于消費者去不同功能需求空間;可以根據人體功能學原理為老人和小孩設置休息設施、福利措施和低位公共電話等。

2.3 經濟性分析

城市商業綜合體是一種以利益為主的經濟價值體系,整體設計過程中,特別是交通空間設計時需對其經濟適用性進行考慮。交通空間是城市綜合體的輔助空間,雖其不具備盈利,但是其對商業建筑經營和利潤有間接的影響,確保每個商鋪都能擁有最大的臨客流界面,或獨特的空間,以吸引更多的客流。綜合體建筑在整體形象上強調可識別性,在局部設計上則講究橫豎線條的立面設計,對跟人發生親密接觸的元素,如建筑材料、樓梯扶手、墻上吊燈等,追求精細的細節設計,如商業綜合體的主廣場可以設計標志性的演藝中心為背景,將綜合體外的人流有效引入綜合體內部。綜合體內部步行街的次廣場要與地下出入口相連,并通過精心設計的鋪地小品綠化,增加兩側商業店鋪的活力。設計過程中要根據人們的活動心態,創造極具魅力的消費氛圍,如過街橋樓梯自動扶梯坡道的精心設計組合,形成綜合體內部富有趣味的空間形態,在整個空間構成中,可以穿插設計了水池花壇臺階樹木廣告牌等景觀要素使商業綜合體在彌漫營業氣息的同時,也能達到經濟適用的目的。

2.4 和諧性設計要點

和諧性也是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的重要原則,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①相似和諧:新舊建筑風格統一,互相包涵或者聯系的構圖,追求新舊建筑在邏輯上的統一,具體做法就是在顏色細部輪廓上使之發生聯系,建立統一的秩序。②對比和諧:新舊建筑產生強烈的反差,以創造視覺的震撼力給人深刻的印象,運用對比的手法達到統一,具體有垂直與水平、顏色的反差、高與低、虛與實、輕與重、幾何造型的對比、結構形式的對比、古典與高科技的對比等。③漸變和諧:在新舊建筑插入中性要素,采用個性中性個性的方法達成和諧,這種中性要素可以是起到延接作用的建筑,也可以用開敞空間綠化自然的水面地勢,達到環境的連續整體性。

2.5 開放空間環境設計

開放空間環境設計時城市商業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為了適應現代城市開發的需要,現代綜合體以街區的開發模式,通過將片區劃分為若干街區單元,進行組團式的開發,獲得整體的功能組合效益。街區空間的組織應當結合區域的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環境的質量評價。以David L.Smith為代表的對宜人城市環境的定義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①在公共衛生和污染問題等層面上的宜人;②舒適和生活環境美所帶來的宜人;③由歷史建筑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宜人。

3 實例分析――以某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為例

3.1 實例概況

某商業綜合于二環路與某大道交叉口,西臨二環路,南臨某大道,東北側為住宅小區,建設用地呈“L”形臨二環路長215m,臨某大道長201m,且在沿二條道路和交叉口留有公共綠地,整個用地西南側高,東北側地形低。

3.2 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要點

(1)空間布局

本項目總用地20205.88m2,總建筑面積為138398m2,高76.35m,共計20層,裙房6層。本項目是集商業酒店辦公住宅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在設計環節,參考各自不同的功能特點,進行合理的布局設置,詳情見表1。另外,在建筑中分別設計了一個商業休閑廣場和一條商業步行街,極大地豐富了建筑室外空間,同時使得各類人流各行其道,避免了彼此干擾。

(2)功能布局

建筑平面呈“L”型布局根據一二層特點,將其功能定位為商場。在“L”型交叉處設置主力百貨,在兩側處設置商業店面,最終形成以主力百貨為交匯中心的商業布局在二環路,某大道及交叉口分別設置商場入口,以便于消費者的進入。將商業廣場和步行街設計在正對某大道和公共綠化廣場的位置,一方面有利于商業空間的豐富,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流的集散,從而最大可能地提升了綜合體的商業價值。至于三到六層功能,不僅考慮到商場內部互動的需要,而且考慮到了各自獨立交通系統的需要,給商業綜合體的整體運營提供了便利。六層之上還建有三幢塔樓,西端一幢用于辦公,后側設有酒店,北端一幢用于居住,可從地塊西南北三側進入,避免了和商場人流之間的彼此干擾。地下層設有車庫設備用房以及休閑會所車庫通道流線順暢且做到了車位的合理布置,其出口在地塊西端,入口在地塊北端。

(3)交通流線布置

交通流線布置是商業綜合體設計的重要環節。交通流線布置過程中,一方面要參考所在城市的交通狀況,另一方面要結合項目所處環境,交通流線布置見表2。整個交通流線布置,不僅清晰明了,而且應用通暢,最大程度滿足了各方的需求。在平面中部及北端分別設置了六層高的中庭,通過自動扶梯或者玻璃觀光電梯可輕松抵達各個樓層,并享受其中各項服務,如商業會談飲食娛樂游泳等。除了上述三大要點之外,城市商業綜合體在建設過程中,還應做好環境設計,如栽種適量的樹木、鋪設地磚、設置噴泉等,從而營造一種親切宜人充滿活力的商業環境。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對合理應用城市空間、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國城市商業綜合體在時間積累方面落后于許多國外城市,但在某些項目設計、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的經驗,形成了自身風格的設計新趨勢。今后應注重研究和實際探索,做好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工作,營造開放空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馬峰,李宏左.城市融于自然[J].建筑設計管理,2009(02):45.

[2]傅彥,周濤,高志剛.淺談重慶市城市結構與城市交通[J].山西建筑,2009(05):6~8.

第6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設計探究

前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類建筑空間設計都在蓬勃發展中,并且都有了一定的成績。本研究著重闡述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的類型,指導不同商業綜合體不同設計。

1.商業綜合體的簡單介紹

現代城市商業建筑的發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態勢,百家爭鳴的大體格局。商業綜合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大型商業建筑類型,在城市發展建設潮流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商業綜合體作為一種復合型現代城市商業設施,整合了包括零售、餐飲、娛樂、酒店等在內的多種商業功能,滿足了人們消費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并日益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商業綜合體的空間形態來源于街道和廣場,一種典型的體現規模效應的產物,其通過統一的開發建設,創造出具有集聚效應的空間載體,從而實現規模上的集約化。大規模的主力店、小型租賃店聚集于一處,給購物者提供了莫大方便,發揮出巨大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商業綜合體在形式上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商業街,卻又保持著商業活動所必需的空間環境特征,融合了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的優勢,因此受到公眾的歡迎。街道、廣場、水系等城市元素被引入到建筑內部;區域、路徑、節點、地標、界面這些城市設計要素,也充分地體現在商業設施內部的空間上。城市商業綜合體作為現代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一體化建設中更是向綜合化,多功能的方向復合發展。

2.城市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的定義

2.1公共空間的定義

“公共空間” 一般被定義為“由公共權力創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場所和空間,它包括商業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館、交通樞紐、街道、廣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園和體育場地等”。

狹義的公共空間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它包括街道、廣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園、體育場地等;廣義的公共空間不僅僅只是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進入空間的人們,以及展現在空間之上的廣泛參與、交流與互動。公共空間設計是指根據建筑所處環境、功能性質、空間形式和投資標準,運用美學原理、審美法則、物質技術手段,創造一個滿足人們社會生活和社會特征需求、表現人類文明和進步,并制約和影響著人們觀念和行為的特定的公共建筑空間設計環境。可見它即要體現出合理的功能價值,又要能反映出地域特征、歷史文脈等文化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共空間設計主要表現為高度現代化、智能化、回歸自然、空間形式統一和空間風格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力求創造出現代、高效的公共空間形式。

2.2商業綜合體的公共空間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公共空間在發展趨勢上承擔起更多城市空間的職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西方傳統的廣場和我國傳統的街道式城市公共空間,其空間范圍與以上定義不同,是指介于城市商業綜合體內部功能空間和城市外部空間之間的過渡空間以及各功能之間的轉換空間,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滲透性,是綜合體內最活躍的空間形式。公共空間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多種社會公共活動,起到疏散人流、促進人們交流、刺激消費的重要作用,同時承擔起一部分城市空間的職能。城市商業綜合體綜合了多種不同業態,而正是由于各種公共空間的存在,不同業態之間才能相互聯系,有機互補,形成一個高效率的整體。

3.商業綜合體的空間特點分類

3.1街道式空間

街道式空間主要包括室內步行街、室外步行街、連廊,它屬于線性空間,導向性最強,為人流在各功能間的轉換起到重要的作用,按其構成形式可以分為直線型、曲線型、折線型。研究表明:亞洲城市中,線形空間占據了公共空間的主導地位。在城市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它往往與點狀的廣場空間和中庭式空間一同構成空間的主軸線,引導人們從空間的一端過渡到另一端去。街道式空間反映在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公共空間中主要是指步行街,設計中首先應將它與綜合體內其它公共空間進行整體性設計,讓使用者感受到建筑本身特有的場所氛圍,另外,場所是有限的環境空間,必須被限定后才有意義,例如在我國傳統的商業街道空間中,牌坊起到了組織空間的作用,使街道成為封閉性和內聚性的空間,它是街道空間序列的開端,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步行環境。

3.2廣場式空間

廣場式空間主要包括了外廣場、內廣場,是外向性充分展現的場所類型,常表現出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早期廣場是城市的核心部分,作為街道空間放大為人們提供集會、舉行儀式的場所。現在廣場的尺度明顯加大,廣場的精神意義逐漸衰退,成為人們流動和展演的場地,場所的空間結構被破壞。廣場式空間根據豎向位置的不同分為地面、地下、空中三個層面與城市環境聯系,其中,地面層是城市商業綜合體最重要的對外出入口,它的合理布置可以高效地引導人員到達綜合體的各個功能空間;地下層、空中層可通過設置下沉廣場或上升的平臺的空間形式使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一組毫無生氣的、超越人體尺度的空礦空間是不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的。

3.3中庭式空間

中庭式空間主要包括中庭、邊庭、天井、庭院等,其空間可大可小,具有內聚性特點,通常位于綜合體內部重要節點的位置,起著統領空間以及組織各功能空間的重要作用。人們對中心的體驗是與垂直軸密切相關的,在城市商業綜合體重要的中庭式節點空間中,往往上下貫通,將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內部結構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形成視覺感十分強烈的場所,人們可以從任何位置看到每層建筑空間中發生的活動及整體空間的序列變化,同時,通過自動扶梯、電梯等垂直交通設施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人們在此空間中快速定位,引導人們方便快捷地到達各個空間層面,使之成為綜合體的功能轉換中心、室內展示中心以及交流中心,是整個建筑空間的部分。

4.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未來發展趨勢

商業綜合體在功能上的復合化和空間上的城市化,使之成為集購物、社交、娛樂和休憩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街道、廣場、公園等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公共空間。不僅如此,隨著通訊技術和傳播媒體的發展,人們相互交流和獲取信息的方式日益簡化,城市公共空間的傳統功能和優勢遭到削弱。而此時,具有環境優美、溫度適宜、時尚現代、區位優越、標志明顯等因素的商業空間散發獨特吸引力。商業空間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中公共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同一城市中不同的消費階層、不同的消費目的也帶來了不同的需求,商業類型的多樣化是與這種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相對應的。根據服務半徑和市場定位的不同,社區型、市區型、城郊型商業綜合體都能獲得充分的發展空間。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的未來發展具有良好趨勢。

5.結論

通過本研究的介紹,我們知道商業綜合體公共空間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滿足不同形式的商業類型,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很廣闊,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優點,加快商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曾堅,陳嵐,陳志宏.現代商業建筑的規劃與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第7篇

【關鍵詞】小型;設計;發展;展望

1前言

城市綜合體就是針對城市當中的商業、辦公場所、居住地、旅館、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等城市生活空間中的其中三項甚至更多實行重組,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相互促進,進而打造一個功能齊全、效率高的綜合體。

商業綜合體是隨著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形成的多功能性的、綜合性的建筑,是對多種生活功能進行的一種高效的組合,是城市發展到某一階段的必然產物。為使商業綜合體能與城市生活相適應,必須不斷對其注入新的發展理念,這就要求設計者不僅要經驗豐富,而且能夠準確把握市場需求。

2小型商業綜合體的設計

2.1科學合理的整合設計

商業綜合體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功能,如酒店功能建筑、辦公功能建筑、餐飲,娛樂功能設施、居住功能建筑等。而商業綜合體的主要特點便是通過合理、科學地組織不同的功能、區間的內在關系,并創造出不同類型的組合,其中核心類型有以下幾種:第一,功能互補型,即通過互相補充設計一些不同的功能區間而形成的有機整體。例如餐飲配套就是有力的服務于辦公人員的需求。第二,功能系列型,即通過組合一些具有延續性與互通性的功能區間而形成的整體。例如在建筑群體內設置一些早教機構和兒童娛樂場所,這樣一來還可以帶動其他的店鋪生意。第三,功能競爭型,即通過多樣性的服務與市場需求,并行設置一些功能類似的區間,以促使其產生集聚化效應。當然,實際存在的商業綜合體是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地運用這幾種類型的系統組合的結果。

2.2完善合理交通系統

目前來說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交通問題都是大家出行時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道路是否擁堵,停車設計組織是否到位,都的直接影響商業的運作效率,同時關系著區間內建筑的運作效率。對停車組織的設計最應該考慮的因素就是顧客所選擇的停車方式的不同,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大多顧客喜歡停車在地上,這樣在消費好以后可以非常便捷的離開,但是這就涉及到土地利用與經濟等方面的問題。通常情況下,由于地價昂貴,商業綜合體的地面空間沒有辦法滿足停車需求,這時便會選擇建筑地下停車的方式。然而,地下停車的造價遠遠高于地面停車,同時出入也不是十分方便。因此,地下停車出入口的設計是否合理就顯得尤為關鍵。完善停車組織設計,就必須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最大程度地增加停車空間。

然后,有關交通系統的設計,就應該充分考慮交通現狀與地

勢特點的因素,結合地形詳細、認真地選擇商業綜合體中交通系統的組織形式。例如出入口的設置,車流的導向都很關鍵。如果要把人流與車流作為基本市場需求考慮,交通系統組織形式就可以分為人車混行和人車分流這兩種形式:首先,人車混行這一模式雖然具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消費的可達性比較好,但是由于比較強的干擾性,存在著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就要在規劃時利用邊界的曲折性和粗糙的材料來有效地限制車速。其次,人

流與車流比較獨立的人車分流模式, 具有流線清晰、 干擾少的優點,只是過長的流線在保證人流方便的同時阻礙了車流的通行。兩種方式各有利弊。那就要盡量的綜合起來平衡交通組織形式,既方便停車快捷,又能迅速消費購物。

2.3功能空間的設計

商業綜合體的內部功能空間設計十分重要。合理的功能分配和布置能非常有效的把各個功能空間串聯起來。比如輕餐飲可以在每層都設置,重餐飲集中設置在某一層。這樣一來就使顧客即能在逛街的同時喝喝咖啡,買點糕點等等。同時也可以有目的的去商場的大的餐飲店就餐。

3、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發展趨勢

3.1商業綜合體中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

零售行業主要包括超市、大賣場以及旗艦店等形式,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上購物已成為一種時尚與潮流,現在在大城市網購已經是年輕白領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以經營者應該根據市場變化的情況,對資金投入、產品類型、經營模式以及樓層分布等進行合理的安排,以吸引顧客。

3.2商業綜合體中餐飲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目前小型商業的發展,購物功能下降,餐飲、休閑、娛樂等功能上升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通常情況下,餐飲業并沒有固定的布置要求,主要考慮的也就是地區文化、習俗等對消費者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餐飲行業能夠拉動樓層的人流,因此,為促進商場的發展,應該將餐飲業合理地分散在各個樓層,以促進招商的進行。另外,為迎合不同人群的喜好,商場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將樓層劃分為不同的區間,而且用餐區最好設立在采光比較好的地方,同時,為留住顧客情緒,應該盡可能地保證就餐的舒適,照顧顧客就餐的情緒。

3.3商業綜合體中娛樂業的發展趨勢

娛樂業主要包括休閑、歌、舞、影、視等類型,有利于消除消費者購物疲勞, 陶冶性情, 豐富生活。 商場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與感覺,可以把娛樂作為特色來經營,根據人群年齡階段的不同,開設不同的娛樂項目,謹記“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宗旨,以顧客為根本建立娛樂設施,并且在抓住經典的同時要不斷創新娛樂項目的形式,以保證商場對市場的領導性。

4 商業綜合體的設計與市場需求的展望

4.1擴建空間與市場需求

近年來國家的調控措施的不斷出臺,住宅行情不容樂觀。商業建筑開始逐漸的占據了主導地位。 對此, 為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應在規劃時對市場變化進行充分的考慮,預留出擴建空間,以便在發展過程逐漸擴建商業營業空間,提高內部環境的質量。

4.2商業綜合體生長與市場需求

最新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消費者來到一個商圈60%以上是為了娛樂、吃飯和休閑,而只有不到40%的人是專為購物而來。有跡象顯示,這個數字還在進一步向前者傾斜。因而,如何將商業與娛樂融為一體,讓人們在休閑娛樂中產生購買和消費,已成為了開發商和投資經營者一大挑戰,這一問題如果處理的不好,多數商業將很有可能陷入“逛多買少”的窘境,這樣可以在一些大型綜合項目中預留一定空間,使商業綜合體功能空間在滿足法規的情況下有一個可互換,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5、總結

總而言之,商業綜合體的發展關系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具有功能的復合性、協同性以及集聚性的商業綜合體在市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化發展的表現。有效、科學、合理地設計商業綜合體,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與整合,促進效率的提高。而隨著商業綜合體中不同行業的發展變化,商業綜合體必須不斷完善自身,實現創新。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功能組織;總平面布局與規劃;建筑設計

引言

曾經有一位建筑評論家說:“人不是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物質環境中,而是生活在一個意義環境中”。 有感于現代社會的城市擁擠不堪,人們居住在越造越高的房子里,日益背離原先美好的居住理想的時候,就決心締造出一個閑適、從容、意趣與浪漫及奔放的生活理念,打造符合這一生活理念的作品。由此,商業綜合體應運而生。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生活中多種建筑形態及生活空間的優化組合,并共同存在于一個有機系統之中,各部分功能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共同形成一組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

1、工程概況

“城市綜合體”顧名思義,可理解成是由城市中多種單一功能的建筑被有機組合在一起并互為依存的龐大建筑或建筑組群。城市綜合體由于很好地克服了純粹居住、商務所造成未來發展的局限,因而具有很強的自我成長、自我繁榮、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并為城市的管理者和開發經營者所青睞。本文以某工程地塊設計方案為例對建筑綜合體設計進行分析。

2、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功能組織

商業綜合體區域功能豐富,涵蓋了所有常見的城市功能區間:公共設施、辦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娛樂功能、零售功能、休閑功能、文化功能、停車設施、以及會議功能。一般來說,商業綜合體以大型商業為核心,輔以居住、工作、娛樂板塊來豐富業態,拉動人流,快速拉動土地附加值,實現資產共贏。

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說,核心就是如何將各種功能空間和諧、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業綜合體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區間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它們協同組織在一起,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系統組合,主要有幾下幾種類型:

(1) 互補型:不同功能區間之間的功能互補構成整體。

(2) 系列型:將功能上具有延續性和互通性的區間進行組合形成的整體。

(3) 主從型:確定一個或一組功能區間,另一些功能區間附屬于這些主功能區間。

(4) 比較競爭型:功能相同的區間并置,通過服務的多樣性和顧客的選擇性產生集聚化效應。

實際存在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往往是將上述幾種類型靈活地綜合運用,更加符合實際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功能還需要和空間組織聯系在一起,以便將空間組織和功能組織有效的統一在一起,更好的發揮建筑及其功能。如對商業設施,要盡可能安排在靠近人流、易于交通及人流疏散、貨物運輸的馬路及高層下部或裙樓位置。對于辦公、客房、公寓、住宅等空間其具有較強的私密性,要求環境較為安靜,視野開闊,有良好的景觀等,因此從布局上來說在安排上應該避開人流較多的街道,選擇環境安靜、優美的次要道路。在功能布局上可以相互疊加、并列、包容或者分離,在具體設計時要根據具體的工程項目忒按以及用地、景觀、交通、功能技術造價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平衡考慮和設計。

3、總平面布局與規劃

在本項目設計中,追求形式與功能的最佳組合,追求建筑群與區域空間的優質呼應是設計的先行要素,基于此重塑辦公、居住、文化、藝術、娛樂、商業融合的城市文化商業中心,引入活力人流,引導街區復興,激發都市中心的活力與魅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3.1功能布局

該方案運用簡潔的設計手法,將地塊分為東西兩區。充分利用地形特征,考慮周邊環境與日照影響,確立沿地塊西側面向望江路及北側面向錢江路設集酒店、商業中心、辦公于一體的標志性建筑,商業復合體的設計提升商業氛圍,形成主干道交界處的耀眼地標,同時形成休閑娛樂的品質焦點。

為保持各建筑功能獨立性的同時兼顧商業流線的順暢,擴大各塔樓外向景觀視野,確立沿地塊東側、南側規劃道路布置辦公樓A、B座,與商業復合體圍合形成中央綠化廣場。中央綠化廣場始于地塊東側,將區域活力人流引入,通過塔樓間宜人的綠化空間,直達地塊西側的商業復合體,創造都市型生活新體驗。

3.2交通組織

地塊出入口分別位于地塊東側、南側規劃道路中段,東面入口通過中央廣場的景觀元素構建,與商業集合體形成對景,有效定義區塊特質。

為做到人車分流,沿地塊外圈設置環形車道,連接各塔樓和商業復合體上落客區及3處地下停車庫入口,有效提供便捷的車流,確保中央綠化廣場無車流干擾,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

3.3景觀設計

本案景觀設計采用多層次、多角度的手法,通過交叉、疊錯、并列各種可變因素與空間發生對話。地塊內的綠化與錢江路綠化帶相結合形成連續的城市綠化景觀帶。主要綠化形式以樹木為主,草坪為輔。在整個建筑群中心地帶以及樓宇之間進行相應的綠化布置,使其在各具特色的前提下,尋求整體風格的統一,形成連續的室外綠化空間環境。結合地下室的設計,盡可能的提高實土綠化的比例,與室外綠化、屋頂綠化、景觀鋪地和水體設計相結合,滿足規劃要求的20%綠化面積。在綠化設計中重點考慮綠化空間之間的滲透,為都市空間豐富多樣的行為模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便捷性。

4、建筑設計

4.1購物中心設計

人在商業街內的活動和感知空間是三維的。所以設計師對街道的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應有針對性地設計。首先商業街的長度隨商業的規模而定,沒有一定之規。但室外建筑空間根據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謂的“積極空間”和發散的、通過性的、難以聚合人氣的“消極空間”。作為商業街這樣一個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購物休息能夠駐足停留、感受觀賞環境的空間,它必須是一個通過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積極空間”。建筑設計了一系列層次豐富,情趣各異的室外公共空間,配合不同的功能建筑,創造出熱情、自由、閑適的生活氛圍。在建筑空間的設計突出間隔靈活,空間形態多樣的特征。這種多樣化的空間的精髓就是將生活轉為藝術。

同時,路方向設計為出挑的連續折面體, 富于視覺上的型體變化; 在風情商業街的臨界面則結合商業后退的平臺設置炫目的“鉆石舞臺”和通透的玻璃中庭。層層疊落的商業室外平臺如同自然的梯田, 其上植滿草坪和灌木, 充滿舒適的生態感。以化整為零的設計手法使巨大型體得到分解, 與風情商業街在尺度上取得和諧,特色商業為熱帶休閑風情的坡頂建筑。結合室外廊道空間,創造濃郁的休閑建筑氛圍。

4.2商務辦公設計

辦公建筑空間設計,要綜合考慮到建筑空間的組合,庭院空間利用,工作場所的布局特征和空間的經濟陛問題。而生態設計要求空間分區應進一步考慮節能和舒適度的需求。辦公樓里不同的空間對溫度、自然光和景觀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普通辦公室對溫度要求苛刻,其次是會議室和多功能廳,門廳、走道和樓梯交往空間等對溫度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交往空間可以作為內外環境的緩沖區。它的設定溫度可以更接近室外,從而形成了室內外溫差的梯度轉換。這不但可以優化能源消耗,亦能減輕人們對室內外劇烈的溫度變化造成的不適感。

第9篇

關鍵詞:商業地產綜合體;文化旅游地產綜合體;景觀設計;對比分析 

商業地產,作為商業用途的地產,又叫商鋪地產。以區別于以居住功能為主的住宅房地產,以工業生產功能為主的工業地產等。廣義上通常指用于各種零售、批發、餐飲、娛樂、健身、休閑等經營用途的房地產形式。從經營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區別于普通住宅、公寓、別墅等房地產形式。國外用的比較多的詞匯是零售地產的概念。泛指用于零售業的地產形式,是狹義的商業地產。目前國內大量房地產開發商均有此類開發項目,常見名稱多為“某某廣場”。 

文化旅游地產,就是以文化產業為基礎與核心切入點,嫁接區域文脈資源,放大地方特色文化,把脈時尚文化需求、創意特色文化產業,通過文化產業的提升,將文化、旅游和地產有機地結合,打造新的生活空間,倡導新的生活模式。國內近2年此類項目開始出現,并有快速擴大之勢。目前,大連萬達集團投資的無錫、哈爾濱、南昌、青島、合肥、廣州、南京、南寧、上海等多個文化旅游項目相繼上馬。 

作為商業地產及文化旅游地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環境景觀規劃設計,對提升商業地產價值、增加文化旅游地產利潤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能整合室內和外部商業空間的空間資源,還影響著商業業態布局和人們的購物心理。決定景觀設計成敗的因素眾多,有產品功能定位、地域因素、項目所在地人文習性等。 

1萬達廣場和萬達茂概述 

萬達廣場是大連萬達集團開發的第三代城市綜合體產品。為大連萬達集團獨創的商業地產模式:將國外室內步行街與中國商業大樓結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巨大的城市綜合體,內容包括大型商業中心、商業步行街、五星級酒店、商務酒店、寫字樓、高級公寓等,集購物、休閑、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獨立的大型商圈。代表作有武漢漢街萬達廣場、上海松江萬達廣場、武漢萬達中心、武漢中央文化區等。 

萬達茂是大連萬達集團在世界首創的大型室內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體。所有項目完全室內,一年365天娛樂全天候,徹底解決氣候對娛樂項目的影響。項目內容包括各類室內主題公園、電影科技樂園、國際影城等。作為萬達集團創新的第四代產品,萬達茂與萬達廣場相比發生根本改變,不再以商業為主,而以文化娛樂為主。 

萬達從住宅地產向商業地產、文化旅游產業轉型,20多年里萬達產品已經歷4代創新,從第l代商業地產單店、第2代商業地產組合店到第3代城市綜合體,再到現在的第4代文旅商綜合體一萬達茂,每一次模式創新,景觀規劃設計也都緊跟步伐、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2萬達廣場和萬達茂綜合功能對比分析 

本文從“綜合功能、景觀空間、文化體驗”3個方面對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萬達廣場及萬達茂,通過所涉及的景觀部分元素數據的整理和對比,見表1。 

從表1中很容易分辨出,萬達廣場是以商業為主。以室外金街的方式增加建筑邊界的長度來提高沿街底商的密度,通過銷售物業來緩解資金投入,這樣的模式作用到景觀設計上,則需要考慮更多的人流通達度,增加停留空間與建筑出入口和商鋪的開放程度,從而需形成主界面的沿建筑邊的帶型廣場景觀。同時,為保證主要出入口的廣場效應(方便大型活動或室外營銷的預留空間),主題雕塑與景觀小品類標識物的運用也應作為設計元素重點考慮,以此強化區域可識別性和提升購物環境的心理品質。 

而萬達茂的功能定位則以文化娛樂為主,商業為輔。強化文化娛樂氛圍,弱化商業氛圍,從而禁止店招的建筑設計,多樣性的頂級主題娛樂業態(如室內水公園、主題樂園、電影樂園等),奠定了萬達茂的文化娛樂功能。所以,在室外景觀的功能考慮上,延續萬達廣場商業界面式的景觀顯得捉襟見肘。則需要根據萬達茂的定位及對本地城市和文化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從文化的角度來創造以體驗為主線的人文景觀,延展和創新室外景觀的功能空間,形成與室內功能的互補和加強,旅游娛樂效應將作為景觀設計的最重要目標。如圖2。 

3景觀空間對比分析 

萬達廣場的城市中心性質決定廣場面積受到相對控制,主界面店鋪沿街布置,同時適合城市空間的緊湊型布局,強化“金邊、銀角”效應,多以帶狀邊界布局,形成沿街、沿室外街,以及沿區域內街的邊界空間街區。廣場空間多圍繞室內街的兩端出入口進行布置,重點顯而易見,豐富的景觀層次必定會在廣場邊界區域重點設計。而連接2個廣場的沿街帶狀區域則是另外一個空間變化的次重點;與此相呼應的是室外街(金街)的入口空間和室外街的節點空間。多以帶狀和點狀形成類似于“珍珠項鏈”一樣的帶型空間。如圖3所示。 

而萬達茂相對應的邊界空間則相對弱化,街區概念也同時弱化,廣場空間的尺度成倍加大,景觀可發揮的空間更大。可設計包括大面積的地形、造景、室外功能活動區,景觀的空間也更純粹。相對于建筑形成的邊界空間更少,大面積的空地,留給了景觀發揮更多的“虛空間”機會。 

當然萬達茂必定也延續了萬達廣場的血統,2個主廣場的景觀空間結構便是之一,沿街帶狀廣場的存在也從側面反映了萬達茂室內布局與萬達廣場的類似,然而缺少作為商業主體的功能。而萬達茂的帶型廣場則較少被沿街商業的出入口破環,對景觀空間的整體性影響降低。如圖4。 

4文化體驗對比分析 

萬達廣場更多的是以停留休息空間為主,配合體驗與參與性室外景觀。體驗參與性景觀呈組團和點狀圍繞大商業及室外街商業進行分布,由于室外街和大商業的不同,室外街所展現的文化符號會相對獨立并契合建筑元素。而大商業景觀傳達得更多的是商業景觀的現代設計語言,在文化主題的指導下進行主景雕塑和小品空間的造景,尊重烘托商業廣場景觀氛圍和呼應建筑形式語言為原則進行設計,文化元素有時來自建筑主題,有時則相對獨立去挖掘本土文化。如圖5所示。 

萬達茂的建筑更單純,文化地標性更高,要求景觀也需要契合建筑氛圍,強化與建筑理念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同時可加大體驗景觀的營造,創造更多的不同類別的參與性景觀。而這些參與性景觀的選擇也與本地文化有著聯系,通過對文化符號語言的設計表達,融入與體驗景觀之中,讓感悟與體驗貫徹始終,是萬達茂所需要營造的體驗型景觀的目標。如圖6。 

第10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景觀

中圖分類號: P9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商業綜合體的景觀設計要跟商業活動能起到休閑享受的互動,增強人們的參與以及激發愉快的情緒,讓購物更為享受,這個應成為景觀設計師的景觀設計重點。

一、規劃設計

1、規劃布局

結合背景環境,塑造以“荷”為主題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景觀,營造文化大背景下的時代新景觀,通過有序的景觀組織設計,有效地解決人流集散,商業運作,商住有機結合等功能性問題。

整個空間分為地上地下兩大部分,中間由三個連接空間。地上部分圍繞中心地塊,設計以“荷”為主題的雕塑,圍繞雕塑形成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景觀元素,其他的景觀則結合水景,水景與居住空間之間設計靜謐的空間氛圍,靠近商務空間則相對動態;地下部分為人流聚集空間,由三個聚合空間為景觀點,形成不同的中庭廣場景觀,景觀休憩空間與水景設施相輔相成,既滿足人流的集散,也點亮商區的主景特色。總體規劃設計布局鳥瞰圖見圖1。

圖1 總體鳥瞰圖

2、功能分區

根據現狀及實際使用需求,將場地劃分為入口區、商業活動區、休閑健身區、兒童樂園及文化展示區,力求在有限的地域空間內營造出布局合理、尺度怡人、優雅舒適、特色鮮明的景觀環境。

3、景觀節點

佛經上荷花以顏色分之,有白、青、紅、紫、黃等五色,稱為“五種天華”,分別對應五個方位。整個設計場地空間共形成五個景觀節點,節點設計即結合這五種蓮花的形象,進行抽象再組合,結合其他的造景元素,景觀設施,形成各具特色的“荷”景觀。

東進商業廣場的第一個節點,結合地理方位,設計以“紅”為點題色調,電梯引導下的人流匯聚廣場以鋼化玻璃設計圓形的“水境”,過水境進入整個片區的最佳視覺點,設計大型的水幕墻和水中以“紅蓮”為主題的雕塑。

東面偏北向入口,結合其東部方位的概念,設計以“青”為主調。中心為大型觀演廣場,其間設計旱噴,邊緣結合綠化設計一定的休閑空間。站在中心觀演廣場上映入眼簾的是以“山水”為主題的水幕墻,與景墻北側設計室外展廳,搭配竹子,以老去的故事,竹影的斑駁,講述往事。

北面結合電影院,KTV等年輕人的活動場所,創作靈感的空間,依據其方位,定位為“眩紫”空間,空間通過各種展覽,創意雕塑,墻繪涂鴉等創意空間,激發年輕人的活力,為時代的青少年提供一片活潑自由的天地。

西面則結合幼兒園,設計一片兒童活動空間。兒童天真,童趣,生來便是一張白紙,因此結合西方定位的“白蓮”的純凈,在一片自由的空間里,設計采用最純粹的綠色草地,藍水“海洋”,青青的“高山”,還有相對幽思的參禪空間,打造一片豐富多彩的兒童樂園。

中間為“金蓮”,設計“金蓮”主題雕塑,西北方設計漣漪的水面,映襯蓮的倒影,西側假山為蓮提供大的背景,中心廣場上設計“瓣蓮音樂噴泉”,水隨音樂起舞,為主題雕塑更添姿彩。水系環繞著蓮花雕塑折而北上,在酒店前形成水面,映襯建筑的華美,沿水系設計柳蔭休閑空間,與叢林中點綴與儒文化相關的群組雕塑,靜水中感悟悠遠的歷史文化。(見圖2、3、4)

圖2廣場主題雕塑效果圖

圖3入口水幕墻效果圖

圖4步行街效果圖

4、植物配置

充分考慮項目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樹種選擇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根據各景觀節點特色進行植物選擇,展現商業綜合體特有的綠色景觀,體現地方文化特色。

東北區域:結合廣場的特點,青色調,選用常綠和色彩淡雅的植物為主;選用淡竹(Phyllostachysglauca McClure)作為主角,常綠植物為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Lindl),圍和的綠籬采用金葉女貞(Ligustrum×vicaryi),瓜子黃楊(Buxussinica(Rehd.etWils.)Cheng)為主,結合樹池,花香點綴時令花卉。

東南區域:該區域以熱烈、奔放為主流,植物的搭配重點在四季花色變化,圍繞紅色主題,不同的季節點綴不同的紅花,滿足不同時令的紅色主流;主要植物有櫻花(Prunus serrulata)、碧桃(Prunus persicaBatsch.var.duplex Rehd)、花石榴(Punicagranatum)、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常綠植物選擇大葉黃楊(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廣玉蘭(MagnoliaGrandiflora)。

中心廣場:該區域以黃色為主,水邊植物搭配模式:水生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金絲柳(Salixalba var.Tristis),局部點綴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碧桃(Prunus persicaBatsch.var.duplex Rehd);蓮花雕塑位置結合建筑特點,種植七葉樹;林蔭樹種選擇黃山欒(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邊角集中的大面積綠化前景選擇叢生黃金槐(Sophora japonica‘GoldenStem’),常綠植物選擇大葉女貞(Ligustrumlucidum Ait),并結合碧桃(Prunus persica Batsch.var.duplex Rehd)、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其他的開花植物。

西部兒童區:溫馨、活潑、潔凈的特點,選用白色為主調,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作為基調樹種;多種植暴馬丁香(Syringareticulata(Blume))、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Durazz)等花香植物;選用部分造型飽滿的黃楊球(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石楠球(Photiniaserrulata Lindl)、海桐球(Pittosporum tobira)等。

北區:大面積廣場,結合花池,樹池座椅,種植紫色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L)、紫荊(Cercischinensis Bunge)、紫玉蘭(Magnolia liliflora Desr)做為點亮主題的植物,局部搭配常綠的植物:紫葉小檗(F.atropuTpurea)、大葉黃楊(Buxusmegistophylla Lévl)、小龍柏(Juniperus chinensis cv.kaizuka)等。

第11篇

【關鍵詞】商業綜合體;消防系統;設計分析

引言

商業綜合體工程發展迅速并且功能復雜,合理的消防設計無疑給消防安全管理帶來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設計者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在源頭上落實消防安全措施,真正提高商業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文章以某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為例并結合項目消防性能化報告探討消防給水設計思路。本建筑為商業綜合體,集中商業面積322270m2,地上7層,地下二層汽車庫,地下一層為超市。總圖見圖1。

1、室內外消火栓系統

1.1 管網設置

該項目屬一類高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消防水源從松江南路和德旺街市政給水管網上各引一路DN200給水管進入小區,并在區域內與市政管網成環。項目最高日用水量1600m3/d,最高時用水量200m3/h。生活給水在豎直方向上分為2個區,一區為1~2層低區,市政管網壓力供水;二區為3~7層變頻供水;用水單獨計量,綠化用水、道路廣場用水由市政水直接供給。并地下二層水泵房內設置1個變頻供水系統,供給3~7層生活用水。地下二層平面圖見圖2。

1.2 消防用水量及水源

各系統用水量標準及一次滅火用水量見表1所示。

1.2.1 室外消防管網

從松江南路和德旺街上市政給水管網上各引一路DN200給水管進入小區,并在區域內與市政管網成環。管徑為DN200,設置一定數量的地下式室外消火栓。

1.2.2 室內消防管網

采用臨時高壓系統,由消防水池水泵和屋頂水箱聯合供水。

設消火栓系統和自噴系統,消火栓系統設計秒流量為20L/S,火災延續時間為2小時,自噴設計秒流量為60L/S,延續時間為1小時。

在地下二層,設置消防水池360m3,和消防泵房。

1.3 室內消防系統

室內消火栓系統采用臨時高壓制系統。泵房內設2臺消火栓加壓泵,屋頂水箱間設18m3的消防水箱一座。

屋頂水箱間設1套消火栓系統穩壓設備(Q=5L/s,H=27m,N=3KW穩壓泵2臺,穩壓罐1臺),整個建筑平時消火栓管網由屋頂水箱和穩壓設備保證系統壓力。消防時,由消火栓泵加壓供水。

本建筑除電梯機房,水箱間等設備機房內,其余部位均設消火栓保護。室內消火栓設置明顯和易于取用處,其布置保證同層任何一點均有2股水柱同時到達,屋頂水箱間設試驗用消火栓。水槍充實水柱大于等于10m,流量大于等于5L/s。每個消火栓箱內均配DN65消火栓1個,DN65,L25m的麻質襯膠水帶1條,DN19直流水槍1支,自救卷盤小水喉1套,手提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2具(試驗消火栓除外),啟泵按鈕和指示燈各1個。

著火時,按下消火栓啟泵按鈕,啟動任一臺消火栓加壓泵(備用泵自動投入),消火栓加壓泵啟動后,水泵運轉信號反饋到消防中心及消火栓處,消火栓指示燈閃亮,消火栓加壓泵也可在消防中心和水泵房中手動控制啟停,消防結束后手動停泵。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2.1 系統設置

本建筑除設備機房,水箱間,小于5m3的衛生間,樓梯間等及不能用水補救的場所外均設有自動噴頭保護。所有防火卷簾采用時間大于等于3h(以背火面判定)的復合式防火卷簾,因此在其兩側不設噴頭保護。在泵房內設2臺自動噴淋加壓泵。整個建筑平時自動噴淋管網由屋頂水箱。消防時,由噴淋泵加壓供水。

本建筑設濕式報警閥,每套報警閥負擔的噴頭數不超過800個。報警閥前的管道布置成環裝。在每層每個防火分區均設水流指示器和信號閥,每個報警閥所帶的最不利噴頭處,設末端試水裝置,其他每個水流指示器所帶的最不利噴頭處,均設DN25的試水閥。

水泵接合器:自動噴淋水量60L/s,需設6套水泵接合器。并在其附近15~40m內設室外消火栓。供消防車向室內噴淋系統補水用。

2.2 噴頭選用

商場、辦公,酒店,人防,餐飲、娛樂、走道、前廳等有吊頂處采用吊頂型噴頭,無吊頂處采用直立型玻璃球噴頭,動作溫度為68℃,K=80;地下商業及步行街商業采用玻璃球快速響應噴頭,動作溫度為68℃,K=80;步行街中庭玻璃(鋼化玻璃)屋面頂下噴頭動作溫度為69℃,K=80;精品店鋪采用擴大覆蓋面積噴頭,動作溫度為68℃,K=115;廚房采用93℃噴頭。

超市存貨區,卸貨區儲物高度在3.5m~4.5m之間,按倉庫危險Ⅱ級設計,噴水強度為12L/min?m2,噴頭工作壓力為0.1MPa,為滿足該要求的每只噴頭流量q=12L/min?m2×3 m×2.7m=97.2L/min[注:3m和2.7m為噴頭布置間距],則K值系數必須大于q/(10P)1/2=97.6,若按規范允許的噴頭最大布置間距即3m×3m計算,則每只噴頭流量q=12L/m in?m2×3m×3m=108L/min,則K值系數必須大于q/(10P)1/2=108,故設計中采用動作溫度為68℃,K=115的擴大覆蓋面積噴頭滿足消防要求。

2.3 系統控制

消防時,噴頭噴水,水流指示器動作,反映到區域報警盤和總控制盤,同時相對應的報警閥動作,敲響水力警鈴,壓力開關報警,直接連鎖自動啟動任一臺加壓泵,并反映到消防中心,消防中心也可自動或手動啟動1臺自噴加壓泵。

3、廚房設備滅火裝置

依據《廚房設備滅火裝置技術規程》(CECS233:2007)3.3.1條規定,廚房內烹飪設備及其排煙罩和排煙管道設置獨立的廚房設備滅火裝置,滅火裝置動作程序框圖如下所示:設計參數:

設計選用專門針對食用動、植物油脂火災而設計的滅火劑,其特點是:

①用量小,10升滅火劑可以防護4m長煙罩下的所有灶具、煙罩和排煙管道;

②防護面積大,單只噴嘴覆蓋直徑≤1.2m,且具有連續防護性能,噴嘴均勻布置在煙罩內,在煙罩下所有的烹飪灶具均能有效地防護;

③滅火劑效率高,大口徑深炸鍋的滅火時間僅為10~20秒,且滅火過程中無明顯的飛賤現象;

④滅火劑無毒、無腐蝕性;

⑤滅火裝置自帶自動控制裝置,能夠自動探測火災并實施滅火,其所有信號均反應到消防中心。

4、氣體滅火裝置

依據《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2005)設置部位:地下室變配電間設置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均為全淹沒管網滅火系統。

4.1 設計參數

滅火設計溶度為8.3%,噴放時間不大于10s,滅火時的浸漬時間不小于10min,儲存壓力為4.2MPa,儲存容器中七氟丙烷的充裝率不大于1150kg/m3。

4.2 滅火裝置控制

控制方式為自動、電器手動、機械應急手動操作三種啟動方式,自動控制裝置應在接到兩個獨立的火災信號后才能啟動。

4.3 消防聯動

滅火系統發出指令時,由控制系統發出聯動指令,切斷電源并與火災系統聯動的開口自動關閉裝置、通風裝置和防火閥等設備的操作和控制應在滅火劑釋放前完成。

5、移動式滅火器

依據《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附錄D,地下汽車庫按嚴重危險級B類配置手提貯壓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在每個消火栓箱處距消火栓15m處各配置4具89B(5kg充裝量)滅火器;配電室按中危險級E類配置推車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其余按嚴重危險級A類配置手提貯壓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每個消火栓箱內配置3具3A(5kg充裝量)滅火器。

滅火器放置在消火栓箱內或消火栓箱旁的專用滅火器箱內。

6、結語

作為建筑消防設計者,應嚴格執行現行相關規范,不斷總結設計工作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吸收新技術、新方法來完善設計,為建筑的消防系統帶來更加安全實用的功能,爭取設計更多的高標準建筑。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2]《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第12篇

關鍵詞:鋼結構;橢圓面;單層網殼;非線性穩定分析

1 概述

現代建筑的屋面造型多為復雜曲面,廣場頂蓋也多為復雜曲面。這些曲面造型復雜,多為弧線,甚至是高次曲面。同時鋼柱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樹狀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格構柱。以某商業綜合體廣場雨棚為例,此雨棚頂蓋正投影為一橢圓,長軸為50m,短軸為24m,網殼矢高為2m。柱為變截面樹狀柱,一次分叉為四枝,樹干部分柱高12m,樹枝部分柱高5.2m。

圖1 雨棚骨架效果圖

通常大跨度網殼都是支撐于框架結構上。本例的結構比較特殊,單層網殼支承于樹狀柱上,并且柱鉸接于下部混凝土結構。其難度在于如何實現網殼與樹狀柱的連接,保證對網殼有足夠的支撐,以防止網殼屈曲。同時網殼也要與樹狀柱形成可靠框架,以抵抗各方向的水平荷載。

2 結構布置

此類結構實際可分為橢圓網殼構成的上部結構,和樹狀柱及其附屬構件組成的下部結構。兩者的交界為橢圓網殼的邊梁。對于上部的網殼而言,應對網格作適當優化,使得分隔均勻,無剛度突變,以避免異常局部失穩。對于下部結構而言,應保證下部結構為一整體,在空間各個維度上均有可靠剛度,為上部結構提供穩定支承。

上部結構的網格劃分對網殼剛度影響很大。網格越密,網殼剛度越大。網格的形狀對網殼剛度影響也很大。三角形網格網殼剛度要大于四邊形網格網殼。因為網殼的承載力往往由穩定驗算決定,所以網殼的剛度直接影響網殼的承載力。

下部結構空間剛度應足夠,才能對上部的網殼形成有效支撐。為減小柱腳處對基礎的影響,降低基礎造價,通常柱腳設計為鉸接。這樣就需要在柱頭位置形成剛性框架。對本例而言,因采用的樹狀柱,意味著樹狀柱頂應有一個空間桁架,空間桁架與10個樹狀柱形成一個空間框架。

空間桁架為環狀四面體,四個面均為平面桁架,各桁架根據建筑要求分別選用腹桿類型和截面。對于要求通透效果的桁架可選用鋼索腹桿或空腹式桁架。注意空間桁架應設置橫隔,尤其是在樹狀柱支撐處。

圖2 雨棚三維結構布置圖

按以上原則布置雨棚結構。上部網殼的構件截面可選用圓管,避免了各向異性,并簡化了節點連接。樹狀柱各肢可選矩形截面。

3 結構計算

3.1 振型分析

通過振型分析可以找出結構薄弱環節,可按振型分析結果對結構進行調整加強。經計算,本例主要振型如下圖3所示:

一階振型 二階振型

三階振型 四階振型

五階振型 六階振型

圖3 振型分析結果

一階振型為沿短軸水平位移;二階振型為整體水平扭轉;三階振型為沿長軸水平位移;四階振型為網殼豎向變形為主;五階振型、六級為網殼翹曲變形為主。經檢驗,結構在各個方向上均有可靠剛度,結構布置合理。

3.2 靜力分析

荷載取值為:⑴恒載:結構自重+玻璃頂(50kg/m2)+懸掛荷載(約5 kg/m2)。⑵活載:50 kg/m2。⑶風荷載:按敞開式屋面計算體型系數。⑷地震荷載:七度,對于大跨度建筑同時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對于豎向荷載,應考慮半跨布置的情況。網殼的控制工況往往是半跨施加豎向荷載的情況。對于風荷載體型系數,可進行風載的數值模擬。注意本例為開敞式,其體型系數要大于封閉式。

經計算,網殼最大豎向變形為51.5mm,小于L/400限值,網殼最大水平位移為35.2mm,小于H/400限值。

3.3 穩定分析

對于單層網殼這類對初始缺陷敏感的結構,應進行幾何非線性穩定分析。首先可進行失穩模態分析如下圖5所示,求得結構的前幾階失穩模態。然后將失穩模態作為初始缺陷狀態,進行幾何非線性分析。

進行幾何非線性分析時,應根據結構的情況,選擇適當的失穩模態。對于本例而言,一階失穩模態為沿短軸水平位移;二階失穩模態為沿整體水平扭轉;三階失穩模態為沿長軸水平位移;四階振型為網殼沿縱軸豎向雙波變形為主;五階振型為網殼豎向變形為主。

說明上部網殼的剛度取值合適,起到了大板的效果。同時也說明網殼失穩最不利加載模式通常不是滿跨施加豎向荷載,而是施加不均勻豎向荷載。求得失穩模態后,以L/300作為初始缺陷狀態,進行幾何非線性分析。

非線性有限元平衡方程可寫為:

(1)

式中:R、F 分別為t +Δt 時刻節點荷載和相應的桿件節點內力,在跟蹤平衡路徑時,采用改進的牛頓法,式(1)改為:

( 2)

式中:[ K ]為t 時刻結構的切線剛度矩陣,{Δu}為當前節點位移的迭代增量。在分析時假定結構按比例加載,用λ表示荷載比例系數,式(2)變為:

( 3)

經迭代計算,可繪制出位移―荷載曲線。達到位移閥值時各工況K值均大于5,滿足要求。

4 結語

通過支承于樹狀柱上的橢球網殼的結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結構體系布置時應注意網殼與樹狀柱的結合處要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保證對上部網殼有效支持,并形成整體框架。

(2)上部網殼剛度與樹狀柱剛度之比要適當,前三階振型宜為整體框架位移。

(3)此類大跨度結構計算時應考慮豎向地震荷載作用。體型復雜時宜采用數值風洞計算求得風荷載體型系數。

(4)此類結構應進行非線性穩定分析。以失穩模態作為初始缺陷,采用迭代計算求得穩定極限承載力。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漯河市| 阳新县| 读书| 兰州市| 六枝特区| 朝阳县| 吐鲁番市| 莱芜市| 高台县| 横峰县| 离岛区| 博罗县| 福海县| 南丰县| 固始县| 泸溪县| 青海省| 运城市| 抚宁县| 二连浩特市| 宜阳县| 富川| 宜兰市| 枣阳市| 来宾市| 炉霍县| 高碑店市| 博客| 崇仁县| 灵宝市| 梅河口市| 玛沁县| 周至县| 古浪县| 连山| 甘泉县| 年辖:市辖区| 深水埗区| 安化县|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