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預防保健

預防保健

時間:2023-05-29 18:03: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預防保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人們早就知道許多疾病都伴隨著體溫的異常變化。感冒會發熱,體內有了炎癥會發熱,創傷、腫瘤等許多疾病都會引起機體的反應――發熱。1870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支能夠測量體溫的水銀溫度計,并且以其經濟、方便、直觀的特點被廣泛延用至今。

利用人體的溫度變化來監測健康狀況,這是現代預防醫學的新概念――溫變早于病變,可預示人體的健康。

科學家認為,人體組織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熱量并向體表傳遞形成熱輻射。深層組織的熱量可通過血液流動和組織間的傳導傳到體表(人體各組織的代謝功能不同,體表的溫度并不一致),當人體某處發生病變或生理狀況起了變化時,該處溫度亦會因其血流和代謝變化產生異常。這就是20世紀80年代我國研制成功的醫用紅外熱像儀的診斷原理。

有關資料顯示,歐美國家最早將紅外熱像技術運用于軍事領域。由于它的測溫靈敏度極高,能描記低于0.05℃的細微變化,運用于醫學領域可直觀地反映出人體異常溫區。實踐證明,人體組織的器質性病變,其變化的形狀和范圍大小可同時反映疾病的性質和程度。因此,通過采集溫度變化的信息,可提前發現陽性改變,對人體健康有預警作用。紅外熱像儀可連續描記人體全身二維溫度,給臨床醫生提供了一個可視的以不同顏色代表體溫分布狀態的多元化信息的紅外熱像圖。通過分析熱像圖,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

據介紹,醫用紅外熱像儀適合于健康人群體檢、亞健康人群監測和臨床應用,可在頭部、頸部、肺部、乳腺、胃腸、肝、膽、心血管、前列腺、脊椎、四肢血管等系統作出診斷提示。對炎癥、腫瘤、周圍神經疾病、療效比較和疑難病癥等提示尤為準確。另據北京協和醫院報道,由于紅外熱像儀可探測到人體1毫米腫瘤所發生的局部高熱,因此對肺癌病例早在CT檢查發現前的81天已發現溫度的細微改變,并提出跟蹤隨訪關注。

過去,大多數人總是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才去醫院檢查身體,工作忙是一方面,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怕抽血,怕吃X線等等。醫用紅外熱像儀檢查可使病人免除這些擔憂,機器操作時不接觸人體,不發出輻射,對人體無任何損害或副作用,頻繁使用也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被譽為“綠色體檢”,因而受到人們的歡迎。

(上海國際醫學交流中心醫療保健中心 咨詢電話:021-62898037)

第2篇

口腔是我們身體一個重要的部位,為了不讓它受病痛的困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健和預防,下面我就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措施。

1.1堅持每天刷牙。早一次,晚一次,尤其是晚上睡覺前,一定要刷牙,因為口腔細菌很容易在晚上人們睡覺時滋生。

1.2吃完飯后要及時的漱口。

1.3要及時的去清理牙齒中的東西,因為我們在吃很多東西時會有一些殘留物留在我們的牙齒上,長期不清理會滋生細菌的,所以我們要及時清理牙齒上的食物殘留物,保持我們的口腔衛生。

1.4要時常為我們的牙齒補充營養,牙齒在每天都會有一個生長過程,那他的生長是離不開營養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食物要多樣化,給牙齒提供豐富的營養。

1.5要養成一個咀嚼食物的好習慣,經常咀嚼會使牙齒以及牙齒周邊得到鍛煉,會使牙齒更健康,正確的咀嚼方式是用牙齒的兩側或者是雙側交換咀嚼,是牙齒不同的部位都能得到鍛煉。

1.6杜絕壞的習慣,有很多人喜歡舔牙,咬牙和磨牙,這都是非常不好的有損牙齒的習慣,很多人由于總喜歡舔牙,導致很多牙齒生長出現歪斜,尤其是孩子,還沒有長全牙齒,由于總是舔牙齒或是吮吸手指頭導致牙齒錯位,影響正常生長。

1.7可適當地飲用茶水。據研究表明,茶水具有預防齲齒的作用,因為茶葉的主要成分是氟和兒茶酚,氟可以改善牙釉質的結構,還能是牙齒更具有抗酸性,而兒茶酚是可以抑制牙菌在口腔中生長的。所以說經常喝茶水能夠或者是用茶水漱口能夠使牙齒保持潔白,并且能有效地防治牙菌的滋生。另外茶葉好具有除口臭的作用,有時我們覺得口中有異味時,不妨試試嚼一點茶葉。

1.8不要用牙齒去咬堅硬的東西,以免牙齒受到損害。

1.9最后一點就是希望大家定期到醫院或者診所為我們的牙齒做檢查,一旦有病狀,就要及時就醫,保證我們的牙齒健康成長。

2我國口腔預防保健工作的研究進展

其實,近些年,我國在口腔衛生防御工作上有很大的進步,因為不斷提高的口腔病例,我國加強了對口腔衛生的重視。

2.1我國設立了很多衛生行政領導,有他們帶領各市各縣進行口腔衛生防預工作,還確立了很多口腔疾病預防組織,來領導大家預防疾病并且做好口腔保健工作。

2.2我國成立了“WHO口腔衛生合作中心”與國際廣泛協作,共同預防口腔疾病。

2.3我國在各縣市開展了口腔健康教育活動,鼓勵全國人民一起行動起來預防口腔疾病。

3結語

第3篇

【關鍵詞】中醫預防保健;需求;調查

過去很長時間內,人們只是關注對疾病的認識和診療,卻忽略了從個體的健康出發來研究疾病的預防,這便會導致醫療衛生事業的重點偏移。隨著社區公共衛生事業的深入發展,除了原有的以西方醫學為特征的預防保健體系以外,還需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預防保健體系 [1]。在現代醫學目的和醫學模式發生重大轉變的今天,醫學領域需要積極發揮“治未病”思想在現代健康保健中的引領作用。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綜合考慮地域特征、經濟狀況、衛生資源配置現狀以及公共衛生目前籌資水平等,分別從杭州市拱墅區和上海市楊浦區作為調查現場,采用分階段整群抽樣方法抽取600名居民作為樣本人群。問卷內容包括居民基本情況、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認知、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項目的需求內容和程度和滿意度等。共發放問卷6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571份,有效回收率為95.17%。調查資料采用EPIDATA3.1進行數據管理,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 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

在調查的571人中,男性為249人(占43.6%),女性為322人(占56.4%);年齡分布為:小于20歲占27.7%,20-29占14.2%,30-39占19.4%,40-49占14.2%,50-59占13.3%,60歲以上人口占11.2%;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5.1%,初中20.0%,高中29.5%,大專17.2%,本科15.1%,碩士及以上3.2%;醫保形式分布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1.9%,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2.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3%,商業醫療保險4.4%,無醫保的8.7%; 家庭月平均收入大于3000元的占調查總人數的86.8%,每月用于中醫預防保健的費用≤200元占調查總人數的91.5%;一年內體檢次數情況為0次占24.6%,1次占68.5%,2次及以上占6.9%。

2. 居民對中醫預防保?。ㄖ挝床。┑恼J知

調查對象中表示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很熟悉的居民有56.7%,有36.8%的居民聽說過中醫預防保健服務,6.5%居民表示沒有聽說過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知曉率僅為43.3%。社區居民了解中醫預防保?。ㄖ挝床。┓罩饕腥齻€途徑,依次為電視網絡64.1%、社區宣傳46.6%和報刊書籍44.0%,即傳媒、進社區以及文字資料是宣傳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主要方式。超過45%的居民通過社區了解過該服務,結果顯示社區是推廣普及治未病服務的重要途徑之一,也說明其他的了解途徑沒有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 居民對中醫預防保?。ㄖ挝床。┑男枨罄们闆r

社區居民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項目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前三位是:預防、養生、保健59.9%、慢性病治療42.0%、康復治療27.7%,說明在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中,居民對預防、養生、保健和慢性病治療的需求最大。調查對象喜歡的前三種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形式分別為專家在小區宣講、社區義診咨詢和電話咨詢。

4. 社區居民對中醫預防保健產品體系的評價

調查顯示, 有89.0%的人認為中醫健康檔案對健康有幫助, 90.6%的人認為中醫體質辨識對健康有幫助, 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是藥物調理和非藥物調理,自預則是次要的干預辦法;有90.4%的人認為中醫健康咨詢對健康有幫助;據此可以說明中醫預防保健各項技術或產品在這兩個地區有著很高的認可度。

5. 就診患者滿意度情況

調查過程中有198位的受訪者病后接受過中醫藥的醫療服務,說明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在醫療衛生服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診居民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總體評價較高,其中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感到滿意的患者達95.4%。就診居民對社區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最不滿意的方面前三位依次是:服務項目少、中醫預防保健人員少、收費不合理。

三、討論

1. 做好中醫預防保健宣傳和推廣工作

中醫“治未病”理論蘊涵著我國醫療衛生以“預防為主”戰略最精髓的思想和方法[3]。兩地區社區居民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知曉程度不高,與中醫藥管理局“治未病”指南中要求的居民中醫預防保健常識知曉率不低于90%還有很大距離。因此需要進一步地加強宣傳,組織專家團隊深入社區傳播“治未病”理念,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構建中醫健康文化傳播平臺,切實提高居民維護健康的自主行為能力和對中醫預防保健的認知和認可程度。

2. 中醫預防保健方法手段有待豐富

接受過中醫預防保健的居民對社區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整體滿意度較高,但是居民對中醫預防保?。ㄖ挝床。┓盏恼J可水平并不高。因此,社區機構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需要總結和歸納出一套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實用性強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指導規范[2],從內容和模式上積極創新“治未病”方式方法,積極研究開發對居民健康有實際效果的健康干預和評估手段,在服務方面拓寬服務領域,才可以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滿意度,提高居民主動尋求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意愿,推進今后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工作的開展。

3. 加大財政投入,培養專業的中醫預防保健隊伍

雖然政府加大了對社區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支持力度,社區衛生機構也已基本具備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能力,但是目前社區醫療資源仍然相對稀缺,專業技術人員依舊十分缺乏,仍然滿足不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需求。據此,各級政府都應加強對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條件建設,增加對預防保健工作的投入,并逐步提高預防保健經費投入占衛生經費的比重。在大力研發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技術的同時,培養專業的社區中醫預防保健隊伍,真正以民眾健康需求為導向,將中醫藥在預防保健領域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王曉鳴, 宋康, 劉建國, 等. 社區人群對我國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09, 17(10):910-912.

[2] 顧怡勤, 顧競春, 施永興. 上海市社區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預防保健項目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2.12(20):1145-1151.

[3] 向楠, 黃江榮, 楊帆, 等. 中醫醫院創建治未病中心模式探討[J], 中國醫院管理, 2008,28(5):7-8.

作者簡介:

張中華(1985-),女,河南焦作人,研究生

郭清(1963-),男,江西樟樹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健康管理。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1

中圖分類號:R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11-0001-02

中醫預防保健是指在中醫“治未病”為核心理念指導下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理論認識和技術方法,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是指在固定場所由專業人員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相關技術、手法、產品及知識等,以滿足服務對象保養身心、改善體質、預防疾病、輔助治病和促進康復的需求。制定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標準在規范我國預防保健服務市場、提高預防保健服務水平、促進中醫預防保健學術發展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筆者現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相關標準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現有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1 我國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標準的現狀

由于時展、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健康觀念的變化,中醫“治未病”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踐需求亦日益增加。隨著國家的支持和重視,以及監管力度的增大,各類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相關標準和規范日益增多。

1.1 預防保健是中醫標準體系的重要內容

預防保健是中醫藥標準化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國中醫藥法監發〔2012〕43號)明確提出中醫“治未病”標準為中醫標準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任務。作為行政主管部門和權威學術團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華中醫藥學會大力推進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標準工作,并初有成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自2009年起先后出臺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基本規范、服務機構標準等管理類標準,面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從服務內容、服務設施等多角度提供指導規范。2006-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共21項相關技術標準,為服務實踐過程中技術操作提供專業指南。

1.2 預防保健服務標準已初成體系

根據屬性分類,完整的標準體系應包括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三大類。基礎標準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作為其他標準的基礎并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標準,其他兩類標準則分別是對預防保健服務中的技術及管理等事項進行協調統一。

從總體來看,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標準已初成體系。但目前已的標準規范以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為主,基礎標準尚不足。2010年,經國家標準委員會批準立項的《保健服務業分類》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41B03)

通訊作者:彭錦,E-mail:

(項目編號為20100122-T-469)2項國家標準經過2年的調研撰寫,于2013年在中國保健協會休閑保健專業委員會官網上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規定了保健服務業分類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原則及基本分類方式,填補了預防保健服務基礎標準的空白。

1.3 現有服務標準尚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部分在市場上出現較早的預防保健服務,從國家到地方,從技術、工作到管理,各層面均有規范可依。以保健按摩(包括盲人按摩)為例,“保健按摩師”和“足部保健師”早已作為2種國家職業標準,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管、組織專業培訓,以規范從業人員準入資質,保障服務質量。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4部委2009年出臺《盲人醫療按摩管理辦法》后,各省、市、自治區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了地方盲人保健按摩行業管理辦法。部分地區還進一步制定了工作和技術標準,以確保地方監管落到實處。

標準化是學科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環節。隨著中醫推拿按摩學科研究的發展,中華中醫藥學會2010年了一系列按摩保健行業技術標準,其中,對9項按摩保健技術,從術語和定義、操作步驟與要求、注意事項與禁忌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其他服務技術如沐浴、足療和藥膳,也陸續出臺了相應的標準規范。2006-2008年,上海、南京、揚州的相關機構分別了地方沐浴、足浴行業經營和管理技術規范;2008年,商務部出臺了《沐浴業經營技術規范》、《足浴保健經營技術規范》;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了足浴保健、中藥藥浴保健、藏藥藥浴等技術規范,中國藥膳學會《中國藥膳制作及從業資質基本要求標準》等。但是,就對該服務行業進行規范而言,現有標準無論從數量還是功能上均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預防保健服務領域標準規范的空白區域仍非常巨大,從基礎研究到體系構建方面均有待加強。

2 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標準工作的思考

隨著社會對“治未病”需求的不斷增長,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行業機構正逐漸壯大。為規范服務市場,保障消費者利益,本領域標準化工作已被國家提上重要議程。

2.1 加快學科發展,完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標準體系

標準是學科成熟的重要標志。盡管有幾千年的實踐歷史,但作為一門現代學科,中醫預防保健學科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現狀為“基礎研究薄弱、理論體系不完善”,而中醫預防保健

服務標準化的發展正受此制約。因此,要加快學科的發展步伐,加大對中醫預防保健學科的科研投入,應重視基礎研究,完善理論體系。

由于市場的需要,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技術的實踐常先行于理論。許多服務技術尚不明確機理、適應癥、適應人群,未進行有效性、安全性等評價,就已在市場上付諸實踐,這有損消費者的利益及身心健康。因此,在步驟上不能等待基礎研究和理論體系構建完善后再著手制定標準,而應齊頭并行。集合行業專家的智慧,從目前預防保健服務的現狀進行反思,明確主次,逐步完善標準體系框架構建。通過標準的制定、推廣、應用、反饋和修訂這一螺旋上升過程,指導基礎研究的方向及促進理論體系的完善,進而推動中醫預防保健學科的發展。

2.2 “產學研用”結合,促進服務標準應用推廣

一項標準生命力的體現在于推廣應用。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標準的應用主體是企業。因此,如果僅由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自上而下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進行標準化,那么,在推廣應用環節必將遇到阻礙。

標準化是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所用的最高層次途徑。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標準化更應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確保能夠有效指導并服務于實踐。為此,必須在政府部門監管下,由科研機構和行業學會進行專業指導,邀請相關企業參與,結合專業培訓機構,實行“產學研用”相結合,共同完成標準規范的制定。這既能保障標準的專業質量,又能充分滿足市場需要,還能通過企業推廣、培訓等有效渠道進行應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勵企業參與的同時,要啟動企業監管機制,規避防范不法企業借制定標準之名聚集錢財或壟斷市場。此外,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應遵循中醫理論的指導。因此,在相關標準規范的制定過程中,尤其當涉及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核心技術時,應保證中醫專業機構的參與。

3 結語

第5篇

【關鍵詞】 護理工作;預防保??;作用

隨著我國臨床醫學工作中,護理模式和護理理念的逐漸轉變,護理工作的實施范圍也逐漸由醫院擴展到了家庭、學校和社區之中,社區護理服務也逐漸替代了傳統的臨床護理服務,成為了護理工作的重點,護理工作的對象不再僅僅局限于醫院的患者,而逐漸延伸為需要接受健康咨詢和指導的健康人群,以及日常保健知識的普及對象。護理工作模式的轉變實現了護理人員角色的多元化發展,護理工作的內容也日漸豐富,逐漸發展成了集健康咨詢、康復護理、老年護理、社區護理、家庭護理和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護理服務模式,并在預防保健過程中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護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是預防保健的基礎

護理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護士工作中的基本義務。護理工作主要由護士實施?,F代護理學中,護士在臨床上的根本任務是,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同時幫助健康人群提高日常生活的健康水平。據資料顯示,農村的傳染病患者中,多數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對傳染病的預防、消毒的方法、隔離的方法以及自我保健等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比較差,因些,護士對此類患者不僅要幫助患者早日康復,還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1.1 入院教育 入院教育是新住院患者預防保健教育的核心環節,其主要目標在于幫助患者盡快接受現實,安心接受住院治療,對于疾病情況保持平和的心態,盡快適應醫院的醫療環境,進入患者角色,保持良好的心態。主要教育內容涉及:消毒隔離基礎知識、飲食起居、病區環境介紹和住院須知等。根據患者、疾病類型和文化程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入院教育方法,且入院教育實施過程中應保證語言通俗易懂,易于被患者掌握和接受,從而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2 住院過程中的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應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對于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做到及時發現、有效處理,以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主要包括潛在的食物與藥物相互作用、治療藥物的種類、用法和潛在不良反應癥狀以及患者日常飲食起居情況等,并向患者及其家屬傳輸疾病相關知識和預防保健方法。囑患者做好自身排泄物和分泌物的處理工作,將其有效消毒后再倒入便池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幫助患者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和行為,并主動配合臨床護理和治療。

1.3 出院健康指導 患者住院治療后,病情已經基本康復,并恢復健康狀態。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出院健康指導,其主要目標在于改善化妝健康狀態,鞏固臨床治療和護理效果,主要內容涉及:出院后定期接受復查、 遵醫囑服藥、合理安排飲食起居等,同時,對于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應指導患者及其家人掌握消毒、傳染病的防治以及家庭隔離措施等健康保健知識。

1.4 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通過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的方式,對患者繼續實施健康教育,以此來提高患者及其家屬隨訪的依從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疾病相關的預防保健知識,深化自身對于疾病和醫學知識的認識。同時,護理人員應充分調動社會和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力量,為患者提供幫助,使其獲得各個方面的支持和鼓勵。護理人員在電話和上門隨訪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患者家庭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為其提供幫助和指導,以實現護理服務工作由醫院向家庭的延伸,防止患者離開醫院后出現護理服務脫節的問題。

2 護理工作是院內感染控制措施中的關鍵

院內感染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情況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加快患者的恢復,必須加強院內感染的控制,而護理工作在院內感染控制措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 實現醫療廢棄物的規范化管理 依據我國衛生部頒布和實施的醫院廢棄物管理規范,規范化處理醫療廢棄物,依據是否可燃分類袋裝、分類處理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盡量實施焚燒處理。

2.2 實現一次性醫療物品的規范化管理 隨著我國臨床醫療和護理過程中一次性醫療物品應用范圍的逐漸推廣,院內感染問題也實現了有效的控制和預防,從而實現了醫療和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的提高。一次性醫療用品應由專人負責管理,對一次性醫療物品外流的問題進行有效控制,保證醫療和護理工作的安全,避免發生二次污染問題,建立系統有效的一次性醫療物品管理制度,建立醫療器械銷毀臺賬、使用和采購制度。

2.3 強化無菌物品的管理 臨床護理過程中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和無菌操作規范,提高護理服務工作的質量。各個科室應定期進行專業技術考核和業務學習,這也是護理工作的質量提高的主要措施。各個科室應指派專人進行消毒滅菌物品管理,并實現固定放置,定時進行消毒滅菌和檢查,從而為護理和醫療工作的有效進行提供保證[1]。

2.4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工作 基層醫院的傳染病區通常也被稱為醫院的,這一部分的滅菌和消毒工作質量也會對整個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加強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2.5 護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 醫院相關領導應定期進行護理質量的督導和檢查工作,以實現護理工作的良性運轉。應建立質量管理小組,綜合評估各個科室的護理工作質量,以實現護理質量的逐漸提高[3]。

第6篇

關鍵詞:肥胖兒童;原因;預防保健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小兒肥胖癥發生率也逐年上升。肥胖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發育會產生不良影響,極大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工作能力及健康狀況。另外,當肥胖兒童成年后,比正常體重的人更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本院小兒科門診從2010~2012年收治的兒童186人,其中,男孩89例,女孩97例。

1.2方法 對兒童進行體格測量,通過常規測量方法來測量他們的身高體重。對肥胖的判定標準目前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通常是將體質量超出同年齡、同身高正常兒童標準的20%視為肥胖。其中,超出20%~30%屬于輕度肥胖;超出30%~50%屬于中度肥胖,超出50%屬于重度肥胖[2]。另外,可利用身高體質指數進行肥胖診斷,參照的公式為A/B×100,公式中A是指人的體質量數(kg)/身高數(cm),B是指同年齡健康兒童體質量中位數/其身高數。由本院兒保醫生向家長了解患兒的具體喂養方式、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

2 結果

通過詢問、統計后得知患兒的具體情況:本次研究對象為0~3歲肥胖兒童186例,其中,男孩89例,女孩97例。經對家長仔細詢問后得知,這些肥胖兒童中,采用人工喂養有85例,采用混合喂養的有69例,采用母乳喂養的有32例。在飲食習慣方面,有96例兒童有過食習慣,其中有3例屬于低體重兒。在生活方式方面,本組兒童中有75例是1歲齡以下的嬰兒,很多兒童都缺乏運動,運動量過少。通過一系列針對性干預措施后,肥胖兒童的肥胖情況都有所改善。

3 討論

3.1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原因 經調查顯示,大部分肥胖兒童均屬于單純性肥胖,比重超過95%。很多幼兒家庭飲食不健康,多以油膩、糖分高的食物為主。另外,小孩子從小養成了吃零食、甜食的習慣,導致過食問題,但不喜參加體力活動,從而使能量攝入過多而消耗較少,二者之間出現不平衡而造成肥胖。嬰兒期的肥胖可能與攝入過多能量有聯系,也可能和過早使用固體食物有關[2]。通常人工喂養的嬰兒易發生肥胖,這也與家長的傳統觀念有關,認為孩子越胖越健康。另外,單純性肥胖也可能和遺傳因素有關,如果父母雙方均為肥胖者,孩子肥胖率為70%~80%。父母體重正常者,孩子肥胖率為10%。

3.2兒童肥胖癥的表現 通常肥胖孩子的胃口好,愛吃甜食、油膩食物。由于脂肪的過多積聚導致體重超標,孩子身高也會相對偏高,不過體重比身高的增長更為明顯。脂肪主要積聚到以下部位:腹部、、肩部、面頰部等,其中腹部還會產生白色或紫色紋。對于男孩來說,由于會積聚了很多脂肪,使埋入到會而易被誤解為發育短小;加上積聚了脂肪而使比較豐滿而易被誤解為發育。

肥胖的小孩一般性發育較早,因此,其身高較矮。由于肥胖,使兩下肢的負荷量過度,從而造成兩膝外翻。對于極度肥胖者來說,過多的脂肪嚴重影響到胸廓的擴展與胸肌的運動,使肺換氣量下降,引起缺氧與呼吸急促等問題,甚至造成紫紺、紅細胞增加、心臟擴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上述癥狀均被稱為肥胖肺心綜合征,但當患兒體重下降時,這些癥狀也會慢慢減少,直至恢復正常。

3.3對兒童肥胖的預防保健措施 對單純性兒童肥胖者,應重點加強行為干預,以控制引起肥胖的各種危險誘因,從而保證機體能量攝入與消耗處于正常范圍。這是防控兒童肥胖的關鍵。

3.3.1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的原則是既要達到減肥目的,又要兼顧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基本營養。通過攝入小于機體所需熱能的食物,以消耗體內脂肪而起到減肥作用。家長應該制作計劃,合理安排減肥步驟。注意不可過度控制攝食量,應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減少,并要考慮到兒童是否能接受;不然,由于饑餓自己去偷吃食物,不僅沒達到減肥目的,還起到了反作用??刂骑嬍车倪^程中,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量,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入量,以確保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可參照熱能供給標準制作飲食:

3.3.2加強鍛煉 肥胖的孩子一般不愛運動,因此,家長要多鼓勵他們參與體育鍛煉?;顒映跗诳蛇x擇簡單、活動量少的項目;然后,根據孩子的鍛煉情況,適度增加運動量與運動時間,從而起到逐步減肥的目的。

3.3.3消除孩子的心理顧慮 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克服膽小、自卑的問題。

3.3.4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家長要采取適當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肥胖的不良影響,主動配合減肥計劃。另外,定期為孩子測量體重,當體重減輕后應及時進行鼓勵,增強孩子減肥的信心。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老年患者;腦溢血;因素分析;預防保健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365-01 腦溢血是腦中風的一種癥狀,一般都是中老年患者,這些患者的腦部疾病非常嚴重,容易引起死亡?;颊呋疾『笠驗槟X部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發病。目前我國的社會也已經是老年結構,腦溢血的發病率每年都在提升,對我國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1]。本文對腦溢血的病因和保健進行了研究分析,現有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腦溢血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55-78歲,平均(66.8±1.2歲;其中高血壓患者45例(75.00%,動脈硬化患者13例(21.67%,顱內血管畸形患者2例(3.33%;出血量7.2-62.5ml,平均(36.8±1.1ml。所有入組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腦溢血診斷標準。

1.2方法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總結老年腦溢血的常見因素。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差異在P

2結果

2.160例患者誘因分析60例患者中32例(53.33%因生活應激性事件引起情緒激動導致突發腦溢血,18例(30.00%因工作勞累發病,10例(16.67%患者無明顯誘因。情緒激動因素所占比例53.33%明顯高于其他誘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老年腦溢血部位及臨床表現老年患者主要出血部位在基底節、丘腦及大腦,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和頭痛、嘔吐等。

3討論

中老年患者是腦溢血的高發群體,他們一般都會有著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非常容易引發腦溢血,患者因為參加體力勞動、運動、情緒波動而引起腦溢血,基本都是在活動狀態下發病[2]。此次研究的患者中53.33%是由于情緒波動引發的腦溢血,30%是因為勞累所致,剩余患者無明顯誘因,情緒波動占據了半數以上,說明是導致腦溢血的主要因素。腦溢血患者的發病比較快速,對神經系統造成的損害比較大,臨床中患者的主要表現就是意識障礙、失語、癱瘓等[3],此次研究的患者中85%表現為意識障礙,58.33%表現為頭痛和嘔吐。現在腦溢血對于老年患者來說致死率極高,在老年群體中的死亡率大約是20%。

腦溢血是可以采用預防措施來進行避免的,根據臨床經驗總結,我認為腦溢血的預防保健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控制血壓,對自身的血壓給予重視,存在高血壓疾病的時候要使用藥物來進行治療;2、調整心態,保持一個開朗的情緒,不要過度激動;3、控制飲食,煙酒等物質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影響,降低血管收縮性能,因此患病的話就需要戒煙戒酒,飲食以蔬果和高蛋白食物為佳,每日的飲水量要充足,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注意日常的生活活動要適量,不要過度勞累;4、防止摔倒,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退化,血管壁薄弱,因此摔倒會引起血管破裂;5、活動左手,左手和左腳多運動,能夠緩解左大腦的負擔,提升右大腦的功能;6、季節變化要保暖,避免冷熱的刺激導致血管過度收縮。

腦溢血需要充足的休息,需要靜養,因此患病后,應該減少運動,避免出血情況嚴重化。對于大量出血患者,需要在48小時內禁食,對呼吸道的分泌物進行清理,避免氧氣供給不足[4]。為臥床不能自理的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壓瘡、褥瘡產生。其實腦溢血老年患者主要的誘因就是情緒波動和勞累,因此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和控制情緒,可以確?;颊攉@得較好的腦溢血疾病預防。

參考文獻

[1]王海霞.對腦溢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1:314-315.

[2]邵亞軍.363例腦溢血護理體會[J].航空航天醫藥,2008,19(2:3119-120.

第8篇

【關鍵詞】預防保健;規范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R13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8-047-1

農村預防保健工作是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是關系廣大農民健康、能否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關鍵。全國數以萬計的衛生工作者夜以繼日地戰斗在農村預防保健工作的第一線上,多年來逐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工作程序。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再加上各地醫技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我國農村預防保健工作始終未能實現完全統一的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預防保健工作的管理水平,逐步實現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我們僅就吉林省東遼縣農村預防保健工作的實踐,圍繞規范化管理的課題,進行幾個方面粗淺的探討。

東遼縣地處長白山余脈,屬半山區丘陵地帶,農村人口居住相對分散,預防保健工作運作起來很難集中操作,給預防保健工作帶來諸多不便,致使農村傳染病發病偏高,食物中毒現象屢見不鮮,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居高不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啟用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以來,全縣的預防保健工作逐年好轉,各種常規疫苗的接種率逐漸上升,從1986年平均接種率的85%上升到2005年平均接種率95%以上。相應傳染病的發病率卻相繼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農村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逐漸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項預防保健工作任務。

一農村預防保健工作的管理程序及反饋模式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是一個“理論實踐反饋+修正理論修正實踐”的正螺旋發展的前進模式,在這個模式中,資料管理是關鍵的一環。資料不僅是實踐的總結,也是理論修正的依據和指導實踐的準則。

我縣的農村預防保健工作管理模式如下:

二規范化管理總體理論

規范化管理理論分如下幾個方面:

1、網絡管理――建立縣、鄉、村三級預防保健網。

縣里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站、結核病防治所、衛生進修學校分工負責一級網管理??h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流行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心血管疾病管理理論及實施辦法;衛生監督所制定飲食服務行業衛生管理理論及實施辦法;縣婦幼保健站制定婦幼衛生保健管理理論及實施辦法;縣結核防治所制定結核病防治管理理論及實施辦法;縣衛生進修學校制定農村衛生人員技術管理理論及培訓辦法。

一級網絡通過文件或責任狀形式把管理理論及實施辦法下發到二級網――鄉(鎮)防保站,并在各項工作實踐的資料積累活動中接受信息反饋。

二級網――鄉(鎮)防保站按照一級網下發的文件及實施辦法制定實踐細則,并做好資料積累,及時反饋信息。

三級網――村衛生所(或鄉村醫生),根據鄉(鎮)防保站制定的實踐細則具體實施預防保健實踐活動,并做好資料收集工作,及時反饋信息。

2、制度管理――為保證網絡管理的正常運行,各級預防保健網均需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1)一級網站、校、所擬定各種理論管理標準、考核、評價辦法。

(2)二級網按一級網制定各種預防保健措施實施辦法、操作規程、監測程序、標準及獎懲細則。

(3)三級網依據二級網的實施辦法及工作細則進行實施,收集好資料,及時反饋信息。

3、資料管理。

(1)一級網資料管理范圍包括:各種管理理論制定依據,各種反饋信息存檔,修正理論依據及修正內容,考核及評價存檔。

(2)二級網資料管理范圍包括:各一級網單位下達文件、預防保健各種制度、操作規程、監測程序及監測結果、社會效益評價顯示。

(3)三級網資料管理范圍包括:衛生預防保健工作實施細則,衛生預防保健工作實踐數據及實踐過程中獲得的各種數據。

(4)規范化管理要實行標準統一的各類表、卡、冊、簿、證,用統一的格式,統一的時間,統一的計量單位。

各種考核、評價也采取統一的時間,統一的程序,統一的標準。各種監測均采取統一內容,統一評價方法。

三規范化管理的自身評價

規范化管理自身評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管理本身的適應性:因為是農村預防保健工作,所以管理本身要適應農村的特點,比如所有規章制度應該簡單明了,一目了然。所有表、卡、證均刪繁就簡,準確實用,所有的規程都應簡潔流暢,易記好寫等等。

第9篇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09)05-0065-02

【摘 要】病從口中入,預防保健意識的單薄,引來很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盡管如此,有一些朋友仍然很容易忽視一些疾病的早期癥狀或者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這樣,將來就有可能導致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這種情況在不發達的邊遠地區比較多見。預防疾病首先要從思想觀念開始,要對保健、預防、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要有相關的醫學常識,才能正確的預防和治療疾病。

1 正確的醫學知識是預防保健的基礎

人的思想認識決定著人的所有行為,思想認識來自于相關知識。從而人們產生思維和行為。同樣,對生活習慣和預防、治療疾病認識也與個人思維和認識有關。人的知識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預防和治療的行為和生活質量。有了正確的預防保健知識,才能防止疾病的侵害。對女性來講,所謂的保健主要是女性青春期保健、成熟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幾個階段的保健,女性應該掌握每個時期的生理特點和保健常識,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更多的女性保健常識,在每個時期都要呵護好自己,盡力保障身體不受疾病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15%取決于遺傳,1O%取決于社會因素,8%取決于醫療條件,7%取決于氣候的影響。知識改變命運,多掌握一些預防、保健,特別是婦科疾病方面的醫學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疾病的認識,戰勝拖延、麻痹思想,從思想觀念上、預防保健措施上筑起一道防線,防止疾病的入侵。

2 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專家認為,人的生命周期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44歲以下是青少年期,人的身體各器官及其各方面功能不斷地發育、完善,生命力強,抗病能力旺盛。45~59歲中年期,人的生理功能開始下降,部分器官開始衰退,抵抗能力不如從前,開始出現某些疾病。60歲以上為老年期,抗病能力下降,很多疾病在此階段容易發生,是疾病的高發期。不管是什么樣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升高發病的概率增大。不管那個年齡階段,大多數疾病都有早期征兆,都出現在身體的某一個器官或部位,這些癥狀不能忽視,如:女性在即將行經的前幾天常發生脹痛的現象,這種脹痛在月經來潮以后自然消失。很多女性認為這是經前正常現象而不去治療,結果年齡大了以后就容易患上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甚至婦科腫瘤等嚴重的婦科疾病。若是感染了婦科炎癥,一定要及時就醫。婦科炎癥除了影響身體健康,有些還會使女性無法懷孕生子,造成終身遺憾。例如宮頸炎,子宮頸是阻止病原微生物進入子宮、輸卵管以及卵剿的一道重要防線。如宮頸炎,常表現為宮頸糜爛,如不能及時查出,不盡早治療,還會惡化為宮頸癌,危害難以想象。因此,女性朋友平時多留意一些自己身體的異常變化,及時診斷,經常去醫院做檢查,發現疾病及時進行治療。女性身體結構特殊,發病幾率比男性高,因此女性朋友要提高警惕,爭取早發現早治療。不及時發現,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或疾病無法根除,釀成終身遺憾。

3 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也是預防治療的最佳手段之一

第10篇

預防與保健的目的相同,均是疾病還沒有發生的前提下,防治疾病的發生。但預防與保健實現的途徑不同,預防針對的是病原,保健針對的是機體。即中藥的預防功效通過“祛邪”實現,中藥的保健作用通過“扶正”實現。

2. 中藥防治疾病與西藥有什么本質區別?

中藥主要通過調節機體而發揮作用西藥主要通過殺滅病原而發揮作用,即“中藥治豬病,西藥治豬病”。

3. 化藥的耐藥性是如何產生的?中藥是否也會產生耐藥性?

西藥的窮追猛殺,逼迫病原想法逃避,而其抑殺途徑過于單一,又使病原容易逃避。中藥不易產生,因為絕大多數是通過調節機體而讓“病毒”知趣離開,及時有些“祛邪”中藥對病毒也進行抑殺,但也是多靶點的。

4. 為什么我們疾病的防治技術較過去有了質的提高,但畜禽的疾病卻越來越多?

由于國家相關法規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致抗藥性等化藥在養殖中過度濫用,加重了機體的負擔,破壞了機體的平衡,為病原的感染提供了機會,如此惡性循環。

5. 為什么我們的飼料原料儲存技術和飼料脫霉技術在不斷提高,而飼料霉菌毒素對動物造成的危害卻并未減少,甚至還越來越嚴重?

目前養殖過程中,無節制濫用化藥,嚴重損傷了動物的肝腎功能,導致霉菌毒素分解,排泄受阻,進而大量蓄積,引起中毒。

6. 如何有效解決豬病復雜的問題?

徹底打破傳統治療為主的理念,建立“預防、保健”為主的理念,定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預防:用“祛邪”作用的藥物預防病原侵入。

保?。河谩胺稣弊饔玫乃幬镎{節機體平衡。

史萬玉/ 河北農業大學

(一)豬場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現狀

目前,傳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豬場的主要疾病,病毒性疾病又是重中之重。雖然,許多病毒病目前都有疫苗用于免疫保護,但由于毒株的不斷變異,許多動物免疫疫苗后,仍然發病。另外,自2005 年起,利巴韋林、阿昔洛韋、嗎啉(雙)胍、金剛烷胺等抗病毒化藥已全面禁止用于食用動物,這樣導致了養禽業中抗病毒化藥的空白。這樣對病毒病的治療就落在了中藥和生物制品肩上。尤其是具有生物同源性,作用功能多,副作用小,且來源廣等優點的中獸藥顯出了它的優勢。

那么為什么利巴韋林、阿昔洛韋、嗎啉(雙)胍、金剛烷胺等為何在獸醫上禁用呢?是為了避免過快耐藥,致人的病毒病無藥可用。為何病毒對這些化藥如此容易產生耐藥性呢?這是由于現代醫學治療病毒病的理念以及化藥所追求的成分明確和單一所決定的。

化藥易產生耐藥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追殺理念,現代醫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理念主要是用藥物對引發傳染性疾病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進行抑殺。而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已存在幾十億年,其不會輕易被消滅。正如哲人所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幍母F追猛殺不但殺不盡這些病原,反而促使細菌、病毒等病原通過不斷變異進行逃避。二是成分單一,化藥所追求的“成分明確和單一”,決定了化藥對病原作用靶點的過于單一,使得病原在逃避藥物抑殺作用時變得較為容易。病原的成功逃避,藥物便對其失去作用,這就是耐藥性的產生。

(二)中藥防治豬傳染性疾病的作用于原理中醫藥無“細菌、病毒”之名,但根據病毒感染所致的各種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表現的高熱、發斑、煩躁、神昏等癥狀看,病毒性疾病應屬中醫“熱毒”范疇;又因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傳染性、流行性和高致死率等特點,可進一步歸為溫病中的“瘟疫”、“疫毒”。中醫認為“疫毒”本事自然界的常在之物,它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能夠與人及動物“和睦”相處,“疫病”暴發之時往往是“疫毒”與機體之間不和睦,力量失衡的一種表現。

中醫是如何有效防治“疫病”的發生呢?中藥防治傳染性疾病的原則:扶正、祛邪。

1. 扶正?!罢龤狻保菏侵概K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及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和對致病因素的抵抗。中醫扶正的著手點有三個方面:一是提高機體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二是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三是提高機體對致病因素特異性的抵抗力。

(1)提高機體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中醫稱“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為“陽氣”,俗稱“火力”,“陽氣、火力”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來源,維持全身體溫的主要熱量來源?!瓣枤狻⒒鹆Α眽眩共∧芰ψ匀痪蛷?。機體的“陽氣”在與“邪氣”斗爭的過程中,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來與“病邪”抗爭。感染性疾病發病過程,動物表現出的“發燒”便是“陽氣”與“邪氣”斗爭的具體表現。所以,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不能上來就用單純的“退燒藥”來退燒,隨后會再次“燒起來”,埋下病根難除的隱患。正確的做法是在“祛邪”的基礎上,進一步扶助“陽氣”,當“病邪”被徹底清除后,“高燒”會自退,病邪痊愈。

一個動物患病后,不是表現發燒,而是體溫偏低的話,往往就較難治愈了。瀕死前的動物的表現:“四肢”開始發涼,氣息、心跳越來越微弱,這是心、肺機能活動的表現,亦即陽氣不足的表現,隨后出現全身變涼,口流異物,糞便自流,最后心跳、呼吸徹底停止,這是五臟六腑機能活動徹底喪失,陽氣遺失殆盡的表現。由于陽氣亡失殆盡,邪氣肆虐,導致軀體腐爛。

健康動物是不需要補益“陽氣”的。陽氣太過會“化為火”(俗稱上火)。但由于目前養殖環境的惡劣、化學藥物的濫用、飼料霉菌毒素以及免疫抑制疾病的普遍存在,大大損傷了動物的陽氣,使其處于陽氣不足的“亞健康”狀態,故不宜出現補益太過的情況。

中醫認為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肺、肝、腎、心、脾,臟腑之間如同五行相生相克。當前養殖過程中,隨意全程應用抗生素等化學藥物,使臟腑平衡難以維系,機體火力急劇底下,各種病邪乘虛而入,造成機體器官的損傷。比如,霉菌毒素只能依靠肝臟來代謝,腎臟來排泄,肝腎受損導致毒素蓄積,進而引起毒害。

如何增強機體的陽氣、火力?許多中藥具有“補陽氣、增火力”作用的藥物,比如:人參、黃芪、黨參、白術、附子、干姜、肉桂等等。有人認為應用中藥單純增強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應該是用中藥調節各個臟腑組織器官,使其平衡協調發展,此時機體的火力才最壯。

(2)提高豬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中獸醫認為,機體還必須時刻與外界環境維持平衡狀態。否則,當外界環境發生改變時,機體不能夠及時與外界環境構建平衡,也會引起發病。中獸醫學認為“心藏神”,機體抗干擾及抗應激能力的強弱與“心藏神”功能的正常與否關系密切。當“心不藏神”時,輕微的環境刺激,就會引起心悸、躁動不安等全身不良應激反應。所以,可用具有“安神”功效的中藥提高機體抗應激的能力。如:遠志、酸棗仁、朱砂、龍骨、柏子仁、茯神、夜交藤、合歡皮、合歡花等。

(3)提高機體對致病因素特異性的抵抗力。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有些疾病除了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要強盛外,機體還必須具備對這種疾病特異性的抵抗力。在晉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中就記載,掏取瘋狗的腦漿,蒸熟后往傷口上涂抹,可以有效地預防狂犬病的發生。這其實就等同于現代醫學中的疫苗接種。所以,我們為了提高豬群對傳染性疾病的特異性抵抗力,常免疫接種疫苗。但目前的現狀是由于豬群的免疫抑制以及毒株的不斷變異,許多豬群在接種疫苗后,仍然得不到有效保護而發病。研究發現,在應用疫苗給豬群免疫接種的同時,配合應用一些具有補益功效的中獸醫制劑可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從而使豬群對致病因素特異性的抵抗力大大增加而減少發病。

2. 中藥的祛邪作用。病毒屬中獸醫學中的“熱毒”,可以應用具有“祛邪”作用的中藥將侵入體內的“熱毒”,驅除出去,疾病即可痊愈。具體的做法是在扶正的同時,可根據臨床辨證的不同,應用中藥從不同途徑進行祛“熱毒”。一共有6 種方法分別是(1)解表法—使“熱毒”從汗液發出;(2)宣肺法—使“熱毒”從肺氣散出;(3)瀉下法—使“熱毒”從大便排出;(4)通淋法—使“熱毒”從小便滲出;(5)涼血法—使“熱毒”從營血透出;(6)攻毒發—使“熱毒”從被就地失活。

(1)解表法—使“熱毒”從汗液發出。解表法又稱“汗法”。病毒病的初期多屬外感風熱表證,宜用辛涼解表法,其選用的藥物性味多辛涼,在臨床上常與清熱解毒藥配合使用。常用代表方劑如銀翹散,銀翹散的二次開發制劑“雙黃連”(金銀花、黃岑、連翹)口服液、粉針,荊防敗毒散飲(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川穹、枳殼、羌胡、獨活、茯苓、桔梗、甘草)等。本法適應為:溫病初期,熱在衛分,如豬瘟、流感初期。

(2)宣肺法—使“熱毒”從肺氣散出。用清熱宣肺方藥施治,以使肺通氣暢,“熱”隨氣出,達到降熱之效。代表方劑如:麻杏石甘湯加味。本法適用于熱入氣分、邪熱壅肺之高熱病證,表現為發熱、呼吸喘粗、咳嗽、鼻流黃色濃涕、鼻盤發熱而無汗、口色鮮紅、舌苔黃干、脈洪數。

(3)瀉下法—使“熱毒”從大便排出。簡稱“下法”,是用以瀉下作用為主的方藥以攻逐體內結滯的方法?!盁岫尽痹谖改c積滯,必須要蒸發腸胃的液體,導致糞便干結。此時可用具有瀉下功效的方藥,使體內的“熱毒”隨大便排出體外。如大承氣湯、白虎承氣湯(生石膏、生大黃、生甘草、知母、元明粉)等。

臨床經驗表明,凡“熱毒”引起的高熱便秘病例,只要糞便開始通暢,則有熱退跡象,預后向良好發展。

本法適用于熱入氣分,熱結胃腸之證,主要表現為大便密結的高熱病例。

(4)通淋法—使“熱毒”從小便滲出?!盁岫尽痹隗w內積聚時,可采用“清熱通淋”之藥方,通利小便,從而使體內的“熱毒”隨小便排出體外。代表方劑如:八正散(木通、瞿麥、車前子、萹蓄、滑石、大黃、梔子、甘草)。

本法適用于小便黃短之高熱病例。若有濕熱黃疸也宜用清熱利濕法,方用茵陳蒿湯(茵陳蒿、梔子、大黃)。

(5)涼血法—使“熱毒”從營血透出。采用清熱涼血的方藥,以達到泄熱養陰、涼血散瘀之效。代表方劑如:清營湯(牛角、生地、元參、竹葉、麥冬、丹參、黃連、銀花、連翹)、清瘟敗毒飲(石膏、生地、水牛角、梔子、桔梗、黃岑、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竹葉、甘草、丹皮)、清開靈(由安宮牛黃丸改制而成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岑苷、銀花)。

本法適用于“熱毒”已入營血,表現為高熱神昏,精神極度沉郁,行走搖擺,呼吸急促,食欲廢絕,身見血斑疹,或糞便帶血。此時病至后期,救治較難。

(6)攻毒發—使“熱毒”從被就地失活。采用本身具有較強毒性的方劑,達到以毒攻毒、熱毒快速失效的目的。

當熱毒在體內快速增殖時,有時即使使用解表、宣肺、瀉下、通淋、涼血的方法也難以使體內的“熱毒”難以及時排出,此時配以“蜈蚣”、“全蝎”、“蟾酥”等本身具有較強毒性的中藥,可以達到以毒攻毒,以毒制毒,一物降一物的效果。從而使熱毒失去活性,不再對機體造成危害。

第11篇

【關鍵詞】中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需求;住院需求;關系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308-01

預防保健服務的提高對于個人的健康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通過預防保健服務,能夠及時發現個體的疾病,并盡早進行治療,減輕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防止并發癥的出現,此外,還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減少疾病治療帶來的費用壓力。為了能夠進一步保障老人的利益,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免費的預防保健制度,致力促進公眾健康。

預防保健服務需求和住院需求之間呈現出互補的關系,其主要原因在于調查中,一些患者的疾病需要進行住院治療,這時候,預防保健和住院服務則會表現出互補性,這個觀點是John在2005年時提出的。然而,我國衛生醫療服務系統中缺乏“看門人”的制度,也缺乏針對某一個年齡段的人群進行及時的預防保健服務,從而影響了我國中老年人預防保健系統服務的發展,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國中老年人預防保障服務需求和住院需求之間的關系,必須及時對我國的預防保障服務體系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方法

1.1概念框架

一些學者認為,健康投資決策和其他形式的資本投資決策相類似,個體的健康資本存量對效用的高度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其在市場活動的時間,這也就說,增加健康資本存量的投資等于預防性和治療。健康投資不僅僅體現在成本上,還體現在受保障個體的生命周長當中,如果個體的生命周期較長,那么健康投折舊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同時對治療的需求也會不斷上升,對預防保健服務的需求則會下降,則體現著健康資本折舊。

1.2數據模型

本次研究的數據主要選自我國的CHNS(中國健康和營養調查),該調查主要對我國的數個省份中的城鎮和農村進行調查,包括:貴州、廣西、湖南、河北、湖北、江蘇、遼寧、黑龍江、山東。對這些省份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調查,調查的對象不僅包括人口特征,主要還包括個體的醫療保險情況、醫療服務情況、預防保健服務情況以及健康狀況等。調查的年齡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并使用PROBIT模型對預防保健服務和住院需求之間的關系進行求解分析,模型如下:

下文主要通過實例分析對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

2實例分析

2010年開始對5000例樣本進行調查訪問,其中312例個體接受了預防保健服務,接受保健服務的有6.24%。這個比例遠低于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說,美國或者加拿大,他們國家接受預防保健服務的幾率達到80%,他們每年可以接受一次免費體檢。通過這樣的比較,顯示出我國和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中老年人的預防保健有效需求嚴重不足。此外經過調查發現,接收住院服務的比例只有不到4%,一方面接收住院另一方面又接受預防保健服務的比例則3%。

除了上述的調查之外,還對調查對象進行醫療保險、家庭環境等方面的護理,其中包括接受醫療保險的比例,受教育程度、家庭狀況、患病情況、子女瞻仰父母等。經過調查發現,有20%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壓,25%左右的中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而這些疾病或生活狀況,都與預防性保健服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但與住院需求的關系則不大。主要表現在,一些低收入者或者文化程度較低的中老年人,存在著表述或者打電話有困難等情況,此外一些行動有困難的老年人也沒有使用預防保健服務,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的行動不便阻礙了對預防保健服務的利用。但是,也不排除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制約,還有子女的關切程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條件決定著每位老年人享受醫療服務的水平。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收入越高,其接受預防保健服務的程度也就越高。我們國家正面臨著老年社會化嚴重的時期,對于高齡老人來講,住院的概率明顯增高,具有良好健康的中老年人能夠有效降低住院率,而行動不便的則明顯增加住院的可能性。在住院需求的影響因素中,經過筆者調查發現,預防保健對住院的邊際效應為-0.40%左右,這說明了預防保健的概率越高,住院的概率也就越低,同樣也說明了預防保健服務利用會一定程度上減少后期住院的可能性。

3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我國中老年人的預防保健服務要求進行了淺顯的分析,探討預防保健服務和住院需求的關系,并且對影響預防保健服務需求和住院需求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到我國中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需求和工作需求。

參考文獻

[1]包鳳云.地區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共服務問題初探[J].人口研究,2006,(6).

[2]解堊.中國中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需求及其與住院需求的關系研究[J].人口與發展,2011,17,(04).

第12篇

【關鍵詞】 艾滋??;預防保??;疾病控制;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98

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導致的慢性傳染病, 主要是通過血液、性生活等途徑傳播, 目前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 嚴重威脅人類健康[1-5]。當前醫學界尚無根治該疾病的治療方案, 也沒有疫苗可進行免疫預防, 因此在疾病防治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本研究中以91例艾滋病患者為例, 采用對比分析法主要探討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本縣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疾控中心報告的91例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男31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36.2±4.1)歲。觀察組患者男32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36.9±4.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 主要內容包括常規病情檢測、常規生活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評估 自制問卷對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進行調查評估, 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病情發展程度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旨在轉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偏差, 幫助其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 改善生活質量。

1. 2. 2 健康教育實施方法 教育方法要靈活多樣, 跟上時展的步伐, 例如“一對一面對面交流”、舉辦講座、建立QQ或者微信病友交流平臺定期進行內容推送、發放宣傳手冊、播放與疾病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育過程中指導人員語言要親和, 行為舉止要得當, 尊重和理解患者的內在感受以及隱私, 給予患者更多的信任感。

1. 2. 3 健康教育具體內容 ①心理干預。艾滋病當前沒有根治方法, 再加之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因此多數患者存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嚴重者甚至會產生報復社會的想法, 因此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強心理干預非常有必要, 要引導患者正視自己的疾病, 也可以邀請積極樂觀的病友現身說法, 幫助患者緩解內心壓力, 穩定患者情緒。②飲食教育。艾滋病患者大多較為消瘦、營養不良, 因此在飲食中要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低脂肪含量的食物, 例如雞、魚湯、新鮮蔬菜等, 如果患者存在口腔炎癥飲食要以流質食物為主, 保持飲食規律, 忌煙酒;如果患者存在習慣性腹瀉等病癥可每日口服淡鹽水或者糖鹽水。③皮膚護理指導。艾滋病患者皮膚營養差, 自身免疫力不高, 容易發生皮膚感染, 因此在日常生活要指導患者做好皮膚清潔, 注意不可使用抗菌香皂, 可使用羊毛脂香皂, 如果皮膚較為干燥可涂抹護膚品, 如果存在由細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濕敷, 沖洗全身后涂抹氯霉素潤膏加聚肌胞。④口腔護理指導?;颊哂捎陂L期發熱容易產生口干或者口腔感染的并發癥, 因此指導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天早晚以及飯后刷牙或者漱口, 同時可嚼口香糖或者飲水的方法緩解口干。當患者口腔發生感染后可采用克霉唑等藥物進行干預。⑤污染物的處理指導。定期對房屋進行清潔, 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對于患者接觸的物品可采用太陽暴曬消毒, 冬天可將污染物放置在低溫中進行夜凍;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單獨放置, 使用后煮沸消毒;性生活可使用雙層, 女性月經期間要注意對經血的處理, 避免污染其他用品。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6-8] 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估, 總分100分, >85分為合格, 計算健康教育合格率。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教育滿意度, 總分100分, 滿意:>85分;較滿意:60~85分;不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SP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57.8%(26/45), 觀察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87.0%(40/46)。對照組教育滿意度為66.7%(30/45), 其中滿意16例(35.6%)、較滿意14例(31.1%)、不滿意15例(33.3%);觀察組教育滿意度為89.1%(41/46), 其中滿意21例(45.7%)、較滿意20例(43.5%)、不滿意5例(10.9%)。觀察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教育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72、6.69, P

3 討論

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過信息傳播、行為干預促進個人或者群體樹立健康觀念,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9-12]。艾滋病是一個嚴峻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將健康教育應用于艾滋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具有重要的價值, 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及時了解自身的病情變化, 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 改善生活質量;同時也會讓患者明確自身的權力和義務, 積極參與相關衛生組織或者政府機構開展的艾滋病防御工作。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 教育方案的制定以問卷調查結果和患者的接受能力為基礎, 且充分遵循了“個性化差異”原則, 保證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此外教育方式靈活多樣, 改善了常規健康指導枯燥乏味的不足, 能夠有效激發患者的學習興趣;同時涵蓋的教育內容廣泛豐富, 包括心理干預、食教育、皮膚護理指導、口腔護理指導等, 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疾病控制能力。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87.0(40/4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8%(26/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艾滋病患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突出,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為民, 趙城寒, 劉藏, 等. 浙江省樂清市2005-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點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12):1237-1238.

[2] 郝陽, 崔巖, 孫新華, 等. “四免一關懷”政策實施十年來中國艾滋病疫情變化及特征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5):369-374.

[3] 楊文杰, 樊盼英, 梁妍, 等. 2008-2013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對HIV的抑制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15, 49(1):13-20.

[4] 張靜瑜, 欒榮生, 羅映娟, 等. 2012年四川省艾滋病高危人群哨點監測結果分析.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4(2):91-94.

[5] 何盛華, 周銳鋒, 劉大鳳, 等. 四川地區1465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分析. 重慶醫學, 2014(5):592-593.

[6] 段立群. 淺析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患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 11(2):121.

[7] 杭瑩. 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預對艾滋病防治的作用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 24(2):1102-1103.

[8] 龐志勇. 探討艾滋病危害宣傳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5, 15(5):226, 228.

[9] 秦鵬, 閔霞, 王東博, 等. 公共場所管理人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4, 43(5):411-412.

[10] 沈平, 黃毅毅, 蔣麗萍, 等. 欽州市欽南區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評價. 中國熱帶醫學, 2015, 15(12):1456-1459.

[11] 蘇云鵬, 申元英, 何梅, 等. 大理地區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4(12):1243-1246.

[12] 邢雅素, 郝鳳艷, 郝肖陽. 建筑工地農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繼續醫學教育, 2015, 24(4):121-122.

[13] 張麗花, 樂漢娥. 武漢市~口區流動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中國公共衛生, 2014, 30(3):299-301.

[14] 徐光勇, 時培榮, 張洋, 等. PBL教學法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16(1):102-104.

[15] 蘇云鵬, 申元英, 何梅, 等. 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中國性科學, 2014(12):87-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金坛市| 鄂托克前旗| 三亚市| 石泉县| 琼中| 武宣县| 高唐县| 五家渠市| 望奎县| 新竹县| 阿鲁科尔沁旗| 依安县| 方正县| 镇江市| 方山县| 海原县| 巩留县| 银川市| 铜梁县| 水富县| 武安市| 景东| 洛川县| 宜州市| 虹口区| 山阳县| 武平县| 肃北| 珠海市| 临沧市| 哈巴河县| 自治县| 新源县| 介休市| 禹城市| 浙江省| 林周县| 新余市| 佛坪县| 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