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39: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幸福的兩口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是夫妻就要吵架,這話堪稱顛撲不破。
一次采訪一對聾啞夫婦,我突發奇問:“他們不吵架吧?”
啞語翻譯說:“肯定不吵,他們總是打。”
“那如何和解呢?”
“以怎樣出人意料的方式打起來,就以怎樣出人意料的方式和解。”此語經典。
如何吵架體現的是夫與妻的個性,如何和解體現的是家庭的個性。吵不吵架不能證明婚姻的質量,倒是如何和解足以透出婚姻的品位。我妻子至今仍記得3年前我們的6場架是如何燃起的,但她怎么也記不清每次是如何和解的。夫妻和解的方式大體上是鹽溶于水,不知不覺,了無痕跡,就像你不知道傷口是如何長攏的。
有一對夫妻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吵著吵著就打起來了,打著打著就笑起來了。
樓上的兩口子打起來真槍實彈,家具砸了,人也打了,離婚協議也寫了。見兩人吃了秤砣鐵了心,雙方親屬只好坐在一起商量如何好聚好散。經過兩天的艱苦談判財產分割終于敲定,打電話通知兩人來簽字。結果露面時男的勾著女的頸女的摟著男的腰,甜得像節糖葫蘆。眾人特沒趣地溜了。
單位小李兩口子平時都不愛說話,日子過得不溫不火不甜不咸的。可小兩口一吵架都特別能說,像背好了臺詞的職業演說家,描述生動,說理透徹,抒情真切,頭頭是道,聲聲入理,句句精當,儼然丘吉爾遇上了蘇格拉底。聽過他們吵架再聽別人說話就覺得沒一句不是廢的。如果他們突然不出警言妙語,那就是和好了。
我愛人單位有對年輕夫婦喜歡在六樓陽臺上吵,像是打世界大戰,半座縣城都跟著怒與悲。吵到精彩處萬人爭睹,場面頗為壯觀。吵久了,觀者仰累了脖子,漸漸散去,小兩口見觀者寥寥,不值一演,便退到屋內,宣告劇終。結婚3年,僅靠吵架小兩口的知名度竟直逼市電視臺王牌節目主持人。
我的老師兩口子喜歡躲在屋里吵,關門閉戶,窗簾也嚴嚴地封上,絕對的家丑不外揚。這就是幸福的家庭,他們吵架的聲音比別家的低,甚至沒有。
同學兩口子吵架,我們夫妻倆攜手去勸,勸著勸著兩口子竟一致對外地與我們大吵了起來。
一次,我和妻子去勸鬧別扭的同事夫婦,勸著勸著我們兩口子卻吵了起來。同事兩口子自家失火還要幫助撲我們的火。結果他們的別扭結束,我們兩口子卻別扭了一個星期方才和好。
我原單位的一對夫妻,每吵一架感情增進一步,真個是鳳凰涅蛇蛻皮,常吵常新,百煉成鋼。吵到60歲時,他們已是全院的楷模夫妻了。
我六叔兩口子吵架愛砸東西,每次吵到該砸最值錢的東西時雙方就齊聲喊停。結婚周年時砸了一個玻璃杯,到熱水瓶時就和好了;結婚3周年時砸了半導體收音機,到錄音機時就和好了;結婚5周年時砸了壓力鍋,到微波爐時就和好了;結婚10周年時砸了黑白電視機,到彩電時就和好了。目前兩口子最值錢的東西是臺奔四聯想電腦。
秘書處的小林兩口子吵架后各寫一份深刻的檢討書如同當初交換情書般交給對方,然后互相拿著背誦,雙方都背得差不多了也就和好了。
副食品公司的小張兩口子吵架后,妻子獨占臥室,丈夫踞守客廳,兩人拿起電話開談,談妥了擱下電話擁到一起。
樓下賣面條的小夫妻吵架后,妻子跑回娘家,白天嘻嘻哈哈還好過,晚上就哭,哭得腸斷心碎,丈夫就扒在原來談戀愛的窗外聽,聽罷便輕叩窗扉。聞得窗外暗號,妻子躡手躡腳出房門出院子,一聲低嘯直奔而去,就在檐下重復只有初戀時才有的動作和言語。
有對夫妻,男的有了外遇,死心塌地要離婚。女的在單位與人吵架,被罵作沒人要的東西,氣得3天沒起床。男的得知后突地良心發現,了斷外遇,與妻子重歸于好。
張翠平,二十八九歲的樣子,總是煥發出一付青春的氣息,白里透紅的臉頰總讓人想到“粉面桃花”,說話總是笑盈盈的,很是亮麗動人。翠平穿著得體,和她美麗的面容相映相襯,更顯示出她的漂亮、高雅和大方。和她談到穿著打扮時,她更是喜不自禁,“我的衣服竟是小李逼著我買的,”“他總是讓我趕時髦。我的發型,去年流行拉直,他就不斷催我去拉直;今年時興燙發,他又說你快去燙了吧……”翠平整天忙于工作,無暇顧及這些,但作為一個女人,她臉上洋溢著感動,滿臉的笑意和幸福。她繼續著那悅耳的聲音,“他對我很好。”
哦,我微笑著,滿眼羨慕。這就是翠平“粉面桃花”的內涵吧!
還要什么呢?
雖然小李長得丑一些,但他對愛妻的那顆心是那樣豐盛,那樣飽滿,這顆心足夠翠平享受終生了……
(二)
中午,我們夫妻二人和存哥驅車去約存哥夫人一起吃飯。存哥說:“我和老婆子一起吃飯,他們都說不像兩口子。”丈夫說:“嫂子長得很年輕吧!”我們來到飯店,嫂子已等候在這里。她果然年輕而富有朝氣。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是那樣苗條,那樣精神抖擻,那樣年輕漂亮。入座后,存哥幽默的說:“老婆子,我們都來湊你了,今天你請客。”嫂子爽快地答應著,言談話語中,我發現她是個樸實,熱情,健談,快樂的人。存哥不時地向嫂子開個玩笑。我們一起談到了健康、生活以及年老以后兩口子的相依相伴。我言談不多,但觸動很深。存哥開口閉口“老婆子”,嫂子臉上的幸福始終蕩漾著……
我想到女人這輩子找一個好丈夫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他會使你年輕,快樂,朝氣,長壽,提升……
(三)
今天,和莉莉談天,談到了一些男人的輕浮行為,莉莉一邊感嘆,一邊談起了她的舅舅:
舅舅是個搞建筑的包工頭,這些年賺了不少錢,也有輕浮的女人蹭來蹭去的圍著舅舅轉,嚇得舅舅直躲閃。妗子,一個農村婦女,那才真叫有福哩,舅舅有錢了不但不在外面亂來,對妗子一心一意的,給妗子買金項鏈讓妗子戴上,領著妗子下飯館,領著妗子去旅游——
劉娘不姓劉,姓羅,叫羅玉馨,今年已90高壽。之所以人們都喚她“劉娘”,是因為丈夫姓劉。那個年代的人,夫為妻綱,連自己的姓氏都隨了,以致“羅玉馨”成了戶口本上的符號。
初識劉娘是在1972年。大約是那年的9月底,妻的產假到期,我倆在通遼又都沒有親人,剛剛50多天的兒子誰來看護?這時,同學孫里穆云芬兩口子說,別愁,我們給介紹一個老太太,人可好了,他們說的就是劉娘。劉娘家離我們家不遠,在一排老式磚房中間,顯得破舊而矮小。進得院子,見六七米長的院子里,一條長繩上晾滿了刷洗過的衣褲。云芬說,她家有一個80多歲的老婆婆,糊涂了,拉尿不知,這都是劉娘給洗的,劉娘已經伺候了十幾年,伺候得可周到哩。
我們是抱著襁褓中的兒子龍龍去的。在劉娘家那間不到十平米的屋子里,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微駝著背、花白短發,大眼睛,瘦瘦的中年婦女。那天劉娘已知我們要去,早早把家收拾干凈,在鋪著炕席的土炕上還專門鋪了床褥子。當我們把兒子放在褥子上,解開蒙著頭的被角,劉娘便俯下身子,慈愛地望著龍龍,用手輕撫著他嫩嫩的臉蛋說:“哎喲,小羔羔,多稀罕人啊!”說著還在龍龍臉上輕輕親了一下。那慈祥,那母性,那種對小生命由衷的喜歡,讓我們一下子放下了心:孫里兩口子說得沒錯,真的是“人可好了”。
有些事孫里兩口子事先已說好:是托養,即每天早晨把兒子送劉娘家,中午下班接回,下午上班時再送去,晚上下班接回家,費用是每月12元。于是,我們和劉娘一家來往就頻繁起來。尤其是妻,把劉娘當成母親,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總惦記著給劉娘帶去,路上碰到新鮮菜總要買上一些帶給劉娘:劉娘也把她當成女兒,每當妻去喂奶,劉娘總是先給她端上一缸子溫開水,讓她先壓壓寒氣,說不然孩子吃了奶會吐的。俗話說“喂奶的媽一擔八”,意思是能吃。確實,妻總是覺得餓,喂完奶更甚,劉娘就常常把熱在鍋里的大餅子拿出來給她吃。在那個吃糧靠票,褲帶緊勒的年代,這常讓她感動得熱淚盈眶。
漸漸地,我們熟悉了,也就得知了劉娘家的一些情況。丈夫劉漢良在通遼三中當老師,三個未成家的兒子加一個老母親,家中6口人,全靠他一個人80來元工資生活,日子相當緊張,我們便按時把看護費送過去。劉娘每每接過時,總顯得不好意思,好像是拿了不該拿的錢。后來,漸漸地,她說什么也不要了,說你們也夠緊的,總是推來阻去半天,直到后來的某一天,她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再給錢,就把孩子接回去!12元錢看護費只收了不到半年,就這樣免掉了。后來我們才知道,劉娘一開始并不愿照看孩子,說自己家務活多,怕看不好有個閃失,是云芬再三請求下才答應的。在日漸接觸中,她和妻成了情同母女的一對,我們兩家也成了走動頻繁的親人,節假日、逢年過節,我們都是他家的座上客,有時趕上飯點,大叔愛喝酒,便拉我就著炒咸菜來上兩口。
龍龍在劉娘身邊呆到上幼兒園,她還看了二兒子晶晶幾個月,都是免費。隨著龍龍晶晶日漸長大,他們也把劉娘大叔當成了自己親姥姥姥爺,兩家人關系更加親密,直到12年后的1984年我們搬離通遼,甚至直到今天,我們兩家一直像親人一樣來往著。
也許是上天有眼,也許是應了那句老話:好人有好報,劉娘在60歲以后迎來了幸福的晚年,除了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丈夫漲了工資,兒子們都成家立業,且都很孝順外,還有一個意外的“幸福”降臨到她身上。原來,劉娘在解放前念過國民高等小學,在老家奈曼旗當過小學老師,解放初因懷疑加入及家庭出身問題被解雇,當了家庭婦女,一直默默地操持家務,相夫教子。1984年落實政策,她的工齡被找了回來,享受離休待遇。起初是每月幾百元,隨著這些年漲工資,現在每月開幾千元,成了家里的名副其實的“老干部”。如今,她享受著很高的離休金和醫療保險,看著兒女及孫輩們個個學業事業有成,個個孝順,心情自然是愉快的,能夠走到耄耋之年,她自己恐怕都沒有想到吧。
今年是劉娘“鮐背”大壽,路途遙遙,沒能前去祝賀,僅以此文作為賀禮,祝劉娘安康幸福,邁向期頤之年!
1、恭喜恭喜!祝愿你們百年相守共白頭,愛意深,永不忘,姻緣千里今日牽,此生纏綿情常青!
2、喜鵲枝頭鬧,喜訊又傳到。新婚在今朝,嘉賓都來到。禮炮入云霄,歌聲不停繞。新娘模樣俏,新郎樂淘淘。喜結連理共白頭,此生只愿與君伴。祝新婚快樂,甜甜蜜蜜!
3、熱戀時海枯石爛,演繹了甜蜜浪漫,今日起終生攜手,結同心一生廝守,風風雨雨一同走,與子偕老到白頭。愿:花好月圓天長地久,新婚快樂一生相守!
4、如一場夢,展開了笑顏。如一首歌,傾盡了婀娜。如一支燭,燃出了幸福,如一把鏡,透出了人生。祝你們白頭偕老。
5、相知而相愛,相愛更相知,喜結連理在今日,相愛攜手一輩子,從此過上好日子,祝福你們兩口子,讓幸福綻放美麗的花朵,灑滿你們未來的好日子!
6、白云陪著藍天,總是風雨共度;綠葉陪著花兒,一路細細呵護;關懷陪著好友,演繹快樂無憂;我陪著期待,在遠方對你祝福:愿你幸福!
7、燈下一對幸福侶,洞房兩朵愛情花,金屋笙歌偕彩鳳,洞房花燭喜乘龍。
8、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緣;無數個偶然堆積而成的必然,怎能不是三生石上精心雕刻的結果呢?用真心呵護這份緣吧,祝福你們,永結同心,真愛永遠。
9、單身的終點,浪漫的節點,幸福的起點,在這個特別喜慶的日子里,祝喜結良緣的你們牽手共享愛情,并肩共擎風雨,白頭偕老,甜蜜美滿。新婚快樂!
10、也許忙碌的日子心彼此疏離,但知心的朋友卻一生難忘;莫讓時間沖淡友誼的酒,莫讓距離拉開的思念的手,時光流逝,物轉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
(來源:文章屋網 )
有人認為,幸福是茶,清淡醇香;是鮮奶,純正可口;是咖啡,香酥濃滑;是橙汁,酸中帶甜;是可樂,充滿激情。也有人認為,幸福是花,香氣彌漫,是春土,芬芳怡人;是甘雨,甜潤……
而我認為,幸福是一杯水,簡單而又清純。
孩子習慣了每天去“時間”廣場,那里很是熱鬧,有做健身操的,有唱戲的,有跳舞的,當然也引來了一些小商販,賣玩具的、衣服的、棉花糖的,孩子在廣場玩的不亦樂乎。有一天晚上,孩子在廣場跑著跑著,突然停下來問:“媽媽,什么味道啊?”我還沒反應過來,孩子就找去了,原來是個賣爆米花的,孩子說:“原來是爆米花啊!媽媽,我也要吃爆米花。”于是就給孩子買了份。賣爆米花的婦女很熱情,一邊做爆米花一邊跟我孩子說話,她女兒跟在旁邊,有七八歲;不一會兒一個男的抱著一個不到一周歲的孩子過來了,她一臉幸福的對我說:“看,我們一家四口。”趁著爆米花的時間,她跟我聊起她們一家四口的生活:“以前沒有小女兒的時候,我們白天上班,晚上出來爆米花,現在有了小女兒,我白天就在家看孩子,晚上有空我們一家人就出來。”看著婦女一臉幸福的給我講述著,我突然覺得,這不就是最幸福的日子嗎?看起來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不是很富裕,但是人家滿臉都是知足的幸福。
幸福不是說你有多少金錢,或者有多高的職位能衡量出來的,而是在于你用什么心態去面對,其實幸福就是一杯平淡的水,有的人覺得這水沒滋沒味,去追求自己所認為的幸福,最后可能獲得一杯苦水,而有的人卻能把這杯水品的如蜜一般甜。我認為,只要用心感受幸福,用心品味幸福,即使是一杯水,也洋溢著愛與關懷,我們會為這杯簡單而又清純的水而感動不已! 有些人忽略了那杯不引人注目的水,他不會有愛;有些人忽略了愛,他不會有幸福;有些人沒有幸福,因為他心中沒有那味道平凡卻極為重要的水。
當我們工作不如意的時候,當我們生活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杯水,抱著知足、樂觀的心態去回味這杯水,這樣我們就會一直幸福下去……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和我們家蒲曉麗衷心的感謝在座每一位的光臨。
今天,我能夠和蒲曉麗站在這里舉行婚禮,我要感謝蒲曉麗的父母,感謝他們對曉麗這些年來的養育之恩,今天,他們將曉麗托付給我照顧,我覺得二老真的很有眼光。當然,我也不會辜負二老對我的信任,我一定會將曉麗照顧好的。
其次,我要感謝我的父母,盡管我是一個又乖又聽話的好孩子,但是,他們將我撫養長大成人,也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沒有我的父母,就沒有今天的我。
最后,我要感謝站在我身邊的這位女孩子——蒲曉麗,她抱著如此大的勇氣以及自我犧牲的決心,下嫁給我,令我誠惶誠恐,在此,我要說的是:我將以一百二十分的干勁,讓你做一個幸福的小女人。
從今天開始,我將和蒲曉麗組成一個新的家庭,中庸里有句話:妻子好合,兄弟既翕;宜爾室家,樂爾妻帑,父母順之。意思是說:夫妻恩愛,兄弟和睦,家庭關系也會和諧,心情自然也就會愉快,父母也會順心而快樂。所以,我希望不僅僅是我和蒲曉麗,而是在座的每一個家庭,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能和和睦睦,家和萬事興!
最后,我和蒲曉麗再次真心的感謝在座的每一位,謝謝你們今天來參加我們的婚禮,和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謝謝大家!
不好意思,我最后再補充一句:馬上就要開飯了,請大家筷下留情,慢點吃,呆會我們兩口子還要敬大家一杯酒……
只可嘆我的命苦,偏偏嫁了一個和我唱反調的老公,餃子和面條這兩樣是他最最喜歡吃的。唉!有啥辦法呀?――孩子小的時候,人家主管廚房“御膳”,當然要行使自己的職權啦,包,包,包!3天不到包2回餃子,不吃就餓著你,不然你就自己下廚房好啦,我急,我氣,我跺腳又有啥用?人家小酒盅一捏,一口酒,一個餃子,吃的美滋滋,喝的暈乎乎……酒過三巡餃過五味,只聽從他那“吧唧、吧唧”地咀嚼餃子的嘴里,還一個勁地捅出一些“名家名言”――“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大傻蛋才不喜歡吃餃子!”氣你沒商量!經過半年的斗爭最后以我的妥協而入鄉隨俗,對餃子也吃的順口起來了,沒辦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嘛!
在吃餃子中體驗著幸福,也體驗著結婚后,自己從一個小女孩到小女人的蛻變中,被一個喜歡自己的男人寵愛的感受。
時間長了,我開始羨慕起老公包餃子的絕活來,也想趁他不在家咱也露一手顯給老公看,當一把溫柔小主婦。“陰謀”在悄悄中進行,這天剛好周末老公不休息,臨出門聽他甩過一句話:“老婆,辛苦你啦,結婚這么久了,你也應該盡快進入角色,下廚實習一下自己的本職工作哩!”哈!機會天注定,不就是包餃子嗎?有啥難的!“沒吃過肥豬肉,咱還沒見過肥豬走嗎?”就憑我這絕頂聰明的女子,包餃子?哼,小菜一碟!
吃過早飯就跑市場采購,“涮、涮、涮”三下五除二和好了面,“咔、咔、咔”十幾分鐘不到弄好了餡,自己聞聞,哇……香得不得了!緊接著咱就邊哼唱小曲邊開始最艱巨也是最出成果的工作――包餃子,咦?怎么回事?!平時看著老公包餃子好像挺容易的,兩手夾著一張皮,放好餃子餡,再往中間那么一擠,半分鐘不到,手中的餃子皮變魔術似的就成為一個如同金元寶般的小餃子。可我拿起餃子皮,挑了點餡,也是按平時老公包餃子的基本動作,一張一合再一捏,餃子皮從一個十五的圓月亮,變成半月亮,放在面板上仔細端詳著自己的處女作:咋一點不好看,扁扁地躺在那,如同一個餅,哪有餃子的風采?突然想起,對了!餃子是應該折上花邊的!重來!這回我知道該怎么做了。鄭重其事地拿起裁剪得非常圓滑的餃子皮,夾起適量的餡,細心地將餃皮對折,牢牢地捏緊,然后將半圓形的周邊一點一點地往圓心的方向捏,就像給餃子縫上一條密密的波浪線,穿上一件滾邊的禮服。我得意地自我表揚了一下:“看看咱這手藝,看看咱包的這餃子,哇,包餃子原來就這么容易!”
當老公下班回來前2分鐘,熱氣騰騰的水餃正式出鍋盛盤擺在飯桌上,嚇得他呀,看到這場面差點沒坐到地上,急不可耐伸手抓起一個餃子塞進嘴里,邊吃邊夸:“好老婆!原來你還留一手啊,我怎么沒看出來?”話音沒落,只見老公嘴里的半個餃子停止了咀嚼,表情有點凝固,我急問:“不好吃嗎?”只見他滿臉痛苦地把餃子堅持咽下去,點著頭繼續他的肯定性表揚:“不錯不錯,你第一次獨立工作包餃子能包得如此,應該記特等功一次,來,來,來,獎勵你餃子一盤!”
我狐疑地夾一個餃子放到嘴里,剛嚼兩下,就吐到桌子上,唉!怪不得!原來一時得意忘形,餃子餡里竟沒有放鹽!
包餃子是我們夫妻感情交流的最好途徑。
老公是一個木訥之人,平時從不說些甜言蜜語的話來哄我高興,是那種打死也不認輸的主,要是讓他承認錯就是看他是不是包餃子。記得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我們吵的不可開交,本來就是他不對嘛,可是他就是不低頭。他不認錯,難道讓我這個無辜的一方主動賠禮嗎?想得倒美。于是我們3天沒有說一句話,誰也不肯主動和好。每天下班,就像2只公雞,把臉繃的緊緊的,眼皮也不看對方一下。到了第三天晚上下班的時候,剛進院子,就傳來“咣、咣”的剁餡子的聲音,明知他在包餃子,可我懶得理他,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看我的電視劇。過了一會兒,廚房傳來搟面仗的聲音,我偷眼一瞧,老公一人連搟皮帶包餡在廚房里忙的不行,額頭上大汗珠直往下淌。一陣心疼,我拿條毛巾遞過去給他擦汗,只見他瞪我一眼:“呆著干嗎?快洗手搟皮呀,你要累死我呀!”我拿過搟面杖,裝模作樣地拍了他一下,一團陰云傾刻轉睛了。
最開心的時候,老公也喜歡包餃子。1983年8月,我通過3年的艱苦奮斗,取得了大專函授畢業證書。那天當發了畢業證書的時候,我在單位給老公報喜訊,“老公呀,畢業證書發下來啦,你不是說要為我祝賀嗎?上哪嘬一頓呀?”我在電話里有點流口水。“回家再說!”這根木頭!扔過這么一句話,電話另端就忙音啦!等我回家一看,2盤豬肉酸菜餡的水餃早已擺放在飯桌上,外加2瓶鮮啤,原來他請假提前回家包好了餃子在等著,為我慶賀呢!
我這個人性子急,得理不讓人,老媽總替她女婿打抱不平,說我在家欺負他。他一生起氣來,從不朝你發火,而是一聲不吭地一人默默包餃子,任憑你怎么哄他也不行,當一頓餃子包好后,看他的眉毛也舒展開了,氣也全消了。
所以我們家的那位呀,是生氣了就包餃子,高興了也包餃子,想溜著你的時候他包餃子,犯了錯誤不好意思承認的時候也用餃子做掩護,包餃子成了20多年來,我們夫妻感情最好的黏合劑了。
孩子上大學后,家里只剩老兩口,沒有了紐帶也少了溝通,1周包上1~2次餃子,兩口子一起在廚房忙和,一人包一人搟,邊包邊聊,夫妻之間的話也多了起來。難怪當和千里之外的女兒通電話時,我問起女兒:“最想家里的什么?”你猜女兒咋回?“最想家里媽爸包的酸菜餡的餃子,比世界上任何餐館的餃子都好吃哩!”我知道女兒想的是家的溫馨呀!
大房子成為兒女的“大本營”
今年84歲的陳培林是山東省菏澤市人,1948年參加,1952年赴朝參戰。1958年,陳培林隨最后一批志愿軍回國,次年轉業到山東省直一事業單位上班。1961年10月,他和在家鄉菏澤一文化劇團工作的李蘭馨喜結連理。
1965年,李蘭馨調到濟南工作,夫妻團圓。次年,他們的大兒子出生了,取名“陳宛生”。此后,他們又生下三個女兒陳紅、陳旗和陳揚。
那時,他們和其他多數干部家庭一樣,都住在單位的集體宿舍里。一家六口靠兩人的工資勉強夠糊口,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夫妻倆寧肯虧了自己,也不肯讓孩子們受半點兒委屈。
陳培林有一位老首長,兩口子一輩子沒有生育。見陳培林有四個兒女,兩口子很羨慕;又見他養育這么多孩子不容易,希望能抱養三姐妹中的一個。盡管老首長對陳培林有著栽培之恩和救命之恩,但陳培林夫婦還是看看這個、瞅瞅那個,哪一個也舍不得給,氣得老首長差點兒和他斷了來往。
1985年,陳培林的單位實行房改,他分到一棟48平方米的兩居室單元房。一家六口人住在一起雖然很擠,但其樂融融,空氣中天天飄蕩著歡快的笑聲。
后來,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上大學、就業、結婚、買房子……雖然事情一樁接一樁,但兩口子每次都操辦得不亦樂乎。再后來,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下一代,退休后的老兩口又成了第三代的“全職保姆”。
2005年年底,陳培林住的兩居室因為拆遷改造包賠了一筆錢,老兩口又拿出所有積蓄,在濟南市經三路買下一套近180平方米的大房子。子女們責怪他不該買這么大的房子。陳培林哈哈一笑,說:“這是方便你們兄妹逢年過節都來家住,一大家子一二十個人,房子小了不行。爸媽年紀大了,就圖個一家人和和氣氣、熱熱鬧鬧!”李蘭馨接過話茬說:“我和你爸商量好了,我們沒留下多少家產,這套房子將來由你們共同繼承。”這樣的話,老兩口還不止一次給鄰居們說過。
打那時起,這套大房子成了四個小家庭的“大本營”,每逢年節和星期天,兒子、媳婦、女兒、女婿以及他們的那一幫孩子都一起到“大本營”集合。老兩口雖然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來,但看著兒孫滿堂,一大家子和睦溫馨,心里還是很舒暢,一天到晚都笑瞇瞇的……
兒子騙父母將房產過戶
2011年8月8日上午11時許,陳培林忽然接到兒媳婦劉平的電話:“爸爸,您在北京讀書的寶貝孫女蒙蒙回來了,說想您了,咱們到外面吃頓飯吧!”老兩口自然高興得不得了。
席間,兒子和媳婦“爸、媽”喊得老兩口應接不暇,蒙蒙也給爺爺奶奶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把老兩口高興壞了。
吃過飯,劉平說:“爸、媽,我們剛買了一套門面房,現在要辦房產證,需要咱一家人都簽字,我和宛生簽過了,就差二老和蒙蒙了!”
“這是好事啊!行,我們去簽……”老兩口按兒子、媳婦說的,回家取來結婚證、身份證,隨他們來到市中區房管局。
在工作人員準備好的幾份文件上,蒙蒙先簽了字。陳培林本想仔細看一下上面的內容,怎奈媳婦催促說要急著上班,更想到是兒子一家讓簽的字,他們絕不會害自己,沒有細看就和老伴兒匆匆簽了字。
回家的路上,兒子反復叮囑老兩口替他們保密。大半年過去了,雖然老兩口一直守口如瓶,不過心里還是隱約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兒。一天,他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兒子哄騙父母房產的節目,就再也坐不住了。他們把跟兒子一家到房管局簽字的事情告訴了三個女兒。隨后,老兩口和女兒們到房管局一查,發現那次簽的竟是一份房屋買賣合同,約定把老兩口的那套大房子以100萬元的價格賣給孫女蒙蒙,而且還約定不向孫女索要購房款,將之作為對孫女將來事業的資助。
原來,一切都是兒子、媳婦精心設好的局。他們想著父母那套大房子少說也值200萬元,并且將來要和三個妹妹平均繼承,心中不甘,謀劃著讓他們的獨生女兒蒙蒙獨霸該房產。于是,就想出了一個暗度陳倉的計謀。
面對怒氣沖沖前來理論的三個妹妹,陳宛生撕破臉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房子就應該姓陳!”三姐妹以二老的意見和國家的《繼承法》相反駁,陳宛生理屈詞窮,最后干脆說:“這就是父母的意思,不然,他們也不會在合同上簽字!”
聞聽此言,三姐妹不辨真假,回去朝老父老母就是一頓吼:“你們是全世界最好的演員,以前那么愛我們、疼我們,原來都是偽裝的!”老兩口百口莫辯,氣得雙雙住進醫院。
四兄妹見狀,只好到醫院陪侍二老。但三姐妹對這個大哥已形同陌路,一見面總是為房子的事情爭吵。陳宛生最后不再去了,把照顧老人的擔子撂給三個妹妹。老兩口焉能不清楚三個女兒心中的委屈,決心要替她們討回公道。
老兩口撕破情面上法庭
出院后,老兩口拖著虛弱之軀親自去兒子家里理論此事。不承想,他們剛一張嘴說房子的事,就被媳婦轟了出來。老爺子大怒,說:“我不信就沒有天理了,我要到法院告你們去!”劉平“哼”了一下,說:“反正當初是你們親自簽的字,隨便你!”
經人介紹,陳培林和李蘭馨聘請了山東正唐律師事務所的周桂華律師做。隨后,周律師先后走訪了陳培林的鄰居和房管局,取得了有利于陳培林的證言。2012年4月,老兩口一紙訴狀將合同上簽訂的買房人陳蒙、也就是孫女蒙蒙告上了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撤銷原來簽訂的那份房屋買賣合同。
因為陳蒙正在北京讀書,陳宛生作為女兒的人出庭應訴。開庭時,法庭上出現了父子對決、各為女兒爭房產的離奇場面。
2012年7月,法院開庭審理后認為,陳培林和李蘭馨在簽訂合同時并沒有意識到要把房屋過戶給孫女,也不清楚是房屋買賣行為,存在重大誤解。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中“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或是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愿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法院變更或者撤銷”的規定,法院判決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房屋仍歸兩位老人所有。
陳宛生夫婦不服,以女兒的名義向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12年10月,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爸、媽,我們誤會你們了,對不起!”官司勝訴后,三個女兒和女婿一起來到老人家中,鄭重地給他們賠禮道歉。
“從今以后,就把這事忘了吧,不要再生你們哥哥的氣了,咱還是好好一大家人,行嗎?”陳培林語重心長地對女兒、女婿們說。他們紛紛表態不再計較,老兩口高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此后,陳培林想方設法緩和與兒子、媳婦的關系,但一直不見效果。2013年1月的一天,陳培林難抑悲憤,提筆給兒子寫下一封信:“天下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你拼命給蒙蒙爭房產,不也是愛之深嗎?你只有一個孩子,而爸爸卻有四個,手心手背都是肉,爸爸咬哪根手指都心疼啊……這事兒一開始就是你不對,怎么反而仇恨起爸媽和妹妹們來了呢?”
陳宛生看過父親的親筆信后,特別是撫摸著滿信紙上的斑斑淚痕,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聽說兒子有了悔意但不好意思再登父母門,陳培林決定把這個在背后推一把的任務交給孫女蒙蒙。2013年2月初,蒙蒙從北京回家過春節,陳培林給她打去了電話……蒙蒙是個十分通情達理的女孩,當初要不是爸媽左逼右勸,她也不會那樣做。因此,接到爺爺的電話后,她欣然應允。
在五師八十三團二區二十一連,有這么一對母子,牽動著每一位連隊干部職工的心,刮風了,書記趕緊跑到土屋看看能不能經受得住狂風的怒號;下雨了,附近鄰居趕緊過來看看房子漏不漏雨;董媽媽生病住院了,韓月琴老夫婦倆每天都要給生活不能自理的八斤送飯,洗澡、換衣服。同住一個連隊,大家就這樣互相幫襯著,十年來,誰也沒有一句怨言,更多地表示出對這對母子倆今后生活的擔心。
1964年,二十一連職工董淑梅夫婦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愛情結晶,出生時體重正好八斤,因而父親便給取了這么一個名。第一個孩子的到來,給這個幸福的家庭增添了許多歡樂,然而,他們并不知道一場曠日持久的災難正在悄悄降臨。
八斤三歲了,還不愿下地走路,也不愿意說話,經常坐在小板凳上一坐能坐一上午。小兩口一開始以為孩子性格內向,可時間一長,感覺不對,帶到醫院檢查的結果,令董淑梅兩口子萬萬沒有想到。孩子雙腿患有嚴重的神經性萎縮,并且還癡呆,這一結果意味著這一家今后的生活將陷入無限的痛苦中。但是作為母親的董淑梅暗暗下了決心,千難萬難,不離不棄,說什么都要讓自己的孩子好好活著。
在那個都拿“二八九二(28.92元)”的年代里,一家人既要生活,還有負擔八斤每個月的醫療費,拮據狀況可想而知,但心靈手巧的董媽媽總是變著花樣把玉米面、土豆、蘿卜這些普通的飯菜做得有滋有味,看著八斤大口大口地吃著,童年的八斤在父母的庇護下,沒有受到一點委屈,幸福地成長著。
日子一天天過去,不幸接踵而來,1988年,69歲的老伴突發腦溢血住院,這一年可把董淑梅忙壞了,每天來回六趟跑,讓老人家沒閑下來的時候,年底老伴過世,八斤由年邁的母親獨自撫養。董淑梅老人每天早上八點鐘起床,準備好早飯,帶著患有癡呆和腿部神經性萎縮的兒子八斤洗漱完吃完早飯,九點鐘開始給兒子做腿部按摩一小時,十點鐘扶著雙拐的八斤慢慢練習走路兩個小時,走走停停,在這期間董媽媽還要跟他講許多話,這樣做,就是為了使八斤僅有的一點行走和語言功能不至于衰退。
老伴過世以后,為了增加收入,董淑梅養起了豬,每天安排好八斤后就去拔豬草,望著圈中貪婪搶食即將出欄的肥豬,她感到很快樂,一個念頭油然而起。年底賣了五頭豬的錢,給八斤買了一臺17英寸的“熊貓”彩色電視機,這個消息不脛而走,轟動了整個連隊,因為在當時黑白電視的人家還很少,董媽媽說:“我就要盡自己所能,讓八斤過得好一些。”如今這臺電視一直陪伴八斤成了八斤生活中唯一的娛樂生活。
當我們走進董媽媽家時,十幾平方米的小院里,葫蘆瓜藤、絲瓜藤綠綠地爬滿了圍墻,西紅柿、辣椒掛滿枝頭。看到這母子倆的生活,我們雖感到一絲心酸,但看到堅強,樂觀的董媽媽,我們也為八斤感到慶幸。
董淑梅42年來,沒有出過二區一步。最遠的路程就是去郵局領個工資,買些生活用品回來,他對八斤的愛,對生活的樂觀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災難伴隨時間的推進,或許不期而至,成為隔住幸福的閽人。時常如一頑童,不經意間,已操縱了他人生活的權柄,隨意發揮,而致使了一場場的子散仳離,即非天涯相隔卻也難相廝守。成為了命途中的狂屠,而我們總只能嗟嘆長空,捶足頓胸也無力回天。災難,若是天災,這還有情可諒。若是人禍,此禍人便是萬剮也難逃其罪責,再世也難可為人。
我希望我周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山好,水好,最重要的是人好。不知為何,如今的我特別害怕那些災難、悲劇的發生。害怕到無時無刻都在為此擔心。即便是看電視,我也希望那些角色們能夠風平浪靜的至劇終,無需那些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的劇情。人的一生,若能平安無事便是最大的福分。再者,我希望家家和睦,安然度日。古時那些老人為新嫁女子梳發祈福,一篦到底,便是為此。兩口子之間或許不能一直相安無事,但最終若能心平氣和的相伴走完此生,我想世間上再也沒有比這更浪漫的事情了吧。
大樹之所以能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成為可造之材,予人蔭涼,又豈能忘記深埋在深地底的根種,還有那些雨露陽光。我想我們太應該感恩了,不要忘記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扶著我們的人。被世俗暌離的我們,不要因此為借口,我們的本性是善良的。鷺鷥翱翔的天空,沒有承載不了的陰霾。其實,沒有人攛掇我們,包括世俗。而是我們罹造了罪孽的人間。那些相干或不相干的枵腹者,我在這里為你們祈福
我愿人心不會有過馀的要求,承擔起支撐大地的責任。
我愿大地始終如一,臆望著璀璨無垠的星空。
我愿世間早日回春,人心得以超渡。
下午上班間隙,我們辦公室幾個小姐妹在QQ群里瞎聊,各自數落身邊的夫君種種罪狀,說得正起勁,小于突然跑到陽臺上抽泣起來。我們小姐妹不知所措,只有抱著一團卷紙陪伴左右,細心寬慰:“小夫妻倆吵架了?”小于甩了甩臉上的淚,屏氣凝神,慢條斯理說道:“沒吵,只是感覺這不是我要的生活,不想再繼續下去!”我們一臉疑惑,才結婚不到兩年,有什么過不下去的?“沒激情,沒感覺,不好玩。”小于眼神的堅定,似乎在說明這是她思考良久的決定。唉,80后的婚姻怎么總是結得快散得也快,我們不免感嘆。
快下班了,辦公室的丹姐拎個包準備閃人,說要急著去會一個情人。語驚四座,大家都無聊加好奇地開始擺上八卦陣,年芳奔四的資深,孩子都要開始會情人了,老夫老妻的還要來這首三角插曲?她急忙辯解這是他們家的情人游戲:永遠把另一半當情人,變著法子營造戀愛的氣氛。“否則這過著多沒勁啊,遲早人會飄走。”丹姐補充說。
這話似乎在理,可執行起來未免牽強,明明是每天臉對臉,能清楚到每個雀斑具置的冤家,哪來的新鮮感哦,我們個個都把她的大論當作刮了發票中了500元而心情大好說出來的話。她不理會地走了,臨打卡時還不忘提醒周末的聚會。
到周末,丹姐在她家搞了個辦公室姐妹團相識一周年的聚會,我們一大早就奔赴“戰場”準備好好Happy一下。他家客廳裝飾的古典風格挺濃,老公和兒子在修理滑輪的一個裝備,下午父子倆準備一起去滑,我們笑話丹姐老公一把老架子骨了,還陪兒子玩滑輪。他笑呵呵地說:“玩嘛,為兒子拋頭顱灑熱血,不礙事。”正在準備豐盛中餐的丹姐在旁打趣道,我們家的和諧宗旨就是玩。吃了點水果,我們嚷著要看婚紗照,丹姐領我們到臥室。一進門傻了眼,還以為進了白雪公主的閨房,粉紅蕾絲床上用品、西歐風格的窗簾、溫馨色調的壁紙,讓人感覺相當舒服放松。丹姐詭秘一笑說:“這是生活的創意,要想著法子營造氛圍玩。”是啊,兩口子過日子,沒有創意的玩,真會疲乏。這讓我想到了小于的憂憤。
前些日子還在感嘆婚姻生活的缺憾,小于的乏味生活我也有體會。這不是誰的錯,這只是一個意識漏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意生活,經常問問那個老被你“嫌棄”的人,渾身是缺點的不完美男人:和我結婚好玩嗎?如果連問的勇氣都沒有,那要好好自我反省下;如果答案是幸福的一笑,你可以回答:“謝謝你,這么多年來都沒有嫌棄我。”看看那個經常埋頭加班到深夜不理會你或大搖大擺抓著遙控器看足球的人,會有啥反應。
(摘自《女報?魅力情感》)
你想,在初春陽光的撫摸里,在悠然自在的環境里,坐上一下午,該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今天下午,我就是這么度過的。
操場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炫耀著新綠的小草,大口大口的吞吃著沙地,給寧靜的校園里添上了一片生機;秋千上,那個散發出純真的氣息的女孩兒,不斷的因秋千蕩得太高而發出一段的興奮的尖叫和一串銀鈴般的笑聲,我不住地回過頭來看看那女孩,他臉上無時無刻不蕩漾著幸福的笑容;草垛上,幾個小姑娘安靜的坐著,時不時傳來一陣笑聲,雖然這笑聲沒有秋千上的小女孩的笑聲純真,但這笑聲為著愜意的陽光下午插上了幾朵成熟的色彩;在坐在草垛上的幾個姑娘背后,總是閃過幾個身影,小小的。定睛一看,原來是幾個三四歲的孩童,有兩個男生,兩個女生,可是,他們玩得那么開心,那么快樂,沒有男女之分。在草垛上,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嘴啃呢,這不,一個小女孩在一塊凹凸不平的地上摔了一跤,其他幾個孩子立刻圍了過去,嘴里都說著安慰的話語,幫那個女孩擦去眼淚。這才是真正的“妙齡時代”啊;在被陽光籠罩的游樂場上,不時會走過幾個身著時尚衣裝的大學生,看到這一點我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失望,如果是高興的話,也對,樸素的生活為何不添些時尚的色彩呢?如果是失望的話,也沒錯,這純潔,美妙的樸素畫卷,豈能讓這些雜色玷污?可是為了維護著良好的寧靜校園形象,我還是取之前者吧;我抬頭看看天空,月亮升起來了,我回頭一瞧,喲,太陽還沒落下去呢!這兩口子,一天幾乎見不著面,大自然真是好心,讓太陽月亮一天能見上一面,雖然相隔萬里,雖然只能互相遠望,雖然不能說上一句話,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知足的;遠處,純潔的楊花開了,白的那樣真實,那樣惹人愛;近處,美麗的山茶花開了,強烈的紅熱情的開放著,放散著令人窒息的韻味。
這就是美好。在陽光下舒舒服服的曬一曬,在春風的吹拂下開開開心心的玩一玩,在思緒的紛飛中快快樂樂的想一想。什么?你問我想什么?哈,想這篇文章咋寫喲!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朝陽小學五年級: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