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12 08:55: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逐漸在課程教學中得到應用,且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應用效果。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能夠轉變現代醫學教學的模式。通過數字化技術呈現人體解剖學相關知識,使枯燥的解剖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具體,對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產生重要影響。基于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價值,能夠對相關教學研究活動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數字化技術的內涵及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分析
1.數字化技術的內涵
數字化技術即為借助計算機或者圖像處理技術等進行結構模擬,數字化虛擬人體技術即為在計算機與圖像處理操作下,模擬一個三維虛擬的立體人體結構圖,呈現出與真人相似的模擬人體,且基于人體的實際功能與情況設計標號,最后應用顯示與虛擬技術融合的方法,模擬真人的聲音、表情或者是動作。數字化虛擬人體技術具有仿真性特點,能夠通過電腦技術展示出正視圖、側視圖等,全方位了解各類情況,且能夠實現動作、聲音與表情的模仿。實際操作期間可以展示人體中的某個部位,該部位橫截面的三維立體圖就會自動顯示在計算機上,還可以把虛擬人體當作真實人體標本一樣來進行解剖、切割及觀察,使用起來既簡單又方便。
2.數字化技術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1)增強可視化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靈動性特點,學生的人體影像立體感相對較差。數字化虛擬技術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完整性、連續性以及精細化的人體解剖圖像,且可以通過三維建模的方式打造虛擬人體解剖結構模型。結合圖像與模型在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觀察人體的結構。同時,還可以基于學生的觀察需求,對結構進行平移、放大或者旋轉等等。采用數字化虛擬人體技術,能夠增強學生的人體結構理解能力,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學習質量的提升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2)拓展教學的資源因為尸體標本比較緊缺,難以重復利用,故而對學生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會產生不利影響。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為人體解剖學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數字化虛擬人體技術能夠改善傳統教學資源中的不足之處,降低教學資源浪費問題,減少教學中的成本投入,且對學生人體解剖學知識的深入學習提供保障。學生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等自主收集各類資料,將數字化人體解剖圖像與對應的X線、CT、MRI等影像圖片結合,更清楚地了解人體結構。(3)提升教學的質量數字化技術在人體解剖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全方位觀察人體器官構造,使各項觀察活動更加細致、具體,且三維立體空間中虛擬人像具有放大、縮小且移動的作用特點,使學生更加明確人體結構在空間中的分布關系,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感,對學生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狀態產生重要影響。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使人體解剖學知識指導活動更加具體、全面,使學生能夠從被動式的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式的學習狀態,不斷提升人體解剖學教學的質量。
二、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方式分析
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構建開放性教學平臺,滿足學生多樣性學習需求;創設數字化人體結構,加深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及人體標本數字化處理,打造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等方式,增強學生的課程知識學習能力,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課程學習體驗。
1.構建開放性教學平臺,滿足學生多樣性學習需求
數字化虛擬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直觀的了解人體結構,改善當前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尸體標本比較緊張、標本難以重復利用的問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學習能力的提升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數字化技術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構建開放性的教學平臺,切實發揮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價值。比如,學校可以加強課程優質網絡資源的建設,將多媒體網絡技術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不斷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慢慢實現教學管理的網絡性與數字性發展。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需要基于時展的特點不斷予以創新,構建校園內的網絡學習平臺,將數字化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共享。數字化圖像資源能夠提供海量的學習素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學習各類知識,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空間的限制等。數字化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互動型案例指導,使學生能夠基于實際的臨床案例開展交互式學習活動。針對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溫習各類知識,了解臨床實踐操作的方式等,對其知識的深化記憶以及臨床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2.創設數字化人體結構,增強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
數字化技術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豐富課程教學的資源,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構建人體解剖學相關的數據庫、數字化虛擬人體軟件等,為學生細致性講解相關案例,加深學生的人體組織結構學習印象。課程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人體結構觀察現狀等,對人體結構進行平移、放大或者是旋轉等。采用數字化虛擬人體技術,增強學生的人體結構掌握水平。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將數字化人體解剖圖像與對應的X線、CT、MRI等影像圖片結合,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學習質量的提升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教師可以將實際臨床案例融入其中,通過三維人體模型構建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綜合學習質量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比如,在為學生講解《消化系統》這一篇內容期間,教師則可以以數字化技術作為首選教學方法,將學生帶到計算機房,通過數字化虛擬人體軟件,將人體消化系統從虛擬人體中部分放大,讓人的口腔、食道、咽、胃、小腸和大腸的逼真影像圖呈現于學生面前。學生通過控制鼠標,細致觀念人體器官組織狀態、位置等,且在鼠標點擊到哪一個部分的時候,均會出現對該部分的具體介紹。通過虛擬人體切割或者解剖的方法,增強學生對消化系統的整體理解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與提升綜合學習能力奠定良好基礎,為學生深入學習與實踐應用人體解剖學知識提供保障。
3.人體標本數字化處理,打造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
人體解剖學實驗室一般會陳列一些珍貴的人體標本,具有諸多珍貴的教學標本,經過特殊藥水泡制過的作為人體解剖所使用的教學標本,但是受到陳列室開放時間和容量限制,標本實驗室的開放時間和學生親自體驗解剖過程的機會有限,也會影響學生的觀察效果與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將實驗室中的珍貴標本制作成圖片上傳共享,供同學們隨時瀏覽。實驗室所用的教學課件、教學錄像等資源,均可以分享到網絡平臺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學習,便于學生觀察標本,在節約課堂學習時間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學習的效率顯著提升。數字化技術能夠將人體標本進行數字化圖片處理。比如,在為學生講解《人體骨骼的構造》這一篇內容時,將實驗室中人體真實骨骼的正面圖、側面圖、內部解剖圖制作成圖片,且將實驗解剖骨骼的過程做成視頻。將上述資料上傳到交流平臺中,學生可以基于自身情況隨時、隨地進行人體骨骼知識的學習與觀察。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骨骼知識的內容,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人體互動教學模塊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借助虛擬手術刀在虛擬人體操作界面上進行實時解剖和切割,同時利用模擬手套、操作杠桿和視覺逼真感讓學生感受到人體結構的差異和質感,推動交互式數字化教學模式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也是提升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三、結束語
數字化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通過三維模型對人體的肌肉、器官以及血管結構等進行模擬,讓學生在虛擬的人體中學習解剖學知識,增加直觀體驗。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當前我國數字化技術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尚不夠全面,需要增強對數字化虛擬人體教學的重視程度。以計算機為基礎實現虛擬數字化人體三維模型的構建,教師可以通過構建開放性教學平臺,滿足學生多樣性學習需求;創設數字化人體結構,加深學生對知識掌握及人體標本數字化處理,打造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等方式,將數字化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相互融合,借助數字化技術中模擬的人體結構為學生進行解剖學知識的講解,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對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指導中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能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課程知識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劉萍.在藝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數字化虛擬人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
[2]房東亮,高艷,楊春,等.淺談第二代“數字人”觸摸屏解剖系統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7
[3]張曉東,張鵬,沈雷,等.人體解剖學微課的開發與實踐探討——以十二指腸的形態和分布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
[4]侯杰,葉先才,沈忠飛.創建人體解剖學以臨床為導向的立體化課堂教學新模式[J].解剖學研究,2015
[5]馬志健,易西南,張海英,等.人體解剖學精品資源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12
作者:楊勇 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