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10: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跨境電子商務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跨境社會文化因素
跨境電子商務活動有別于國內傳統的電子商務活動,世界范圍內趨于融合的社會文化會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意愿和營銷效果等因素產生影響。首先,跨境電子商務中使用的語言文字不同。根據行內人士的分析,Web用戶運用母語進行網上采購的金額是非母語的3倍;另外,語言文字不通易導致不能準確溝通企業意圖和消費者需求。其次,在虛擬空間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需要有別于傳統商業交易的法律規范,還需要熟悉交易國家的相關法律。但是,我國還沒有制定任何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大部分跨境電商對境外國家跨境電子商務法律也知之甚少,這也是國內很多電商不愿涉足跨境業務的原因之一。再次,交易國家中消費者的教育水平與消費觀念影響著人們對跨境電商活動的接受度。目前,我國的80、90后年輕人因為追求時尚和個性,且對國外大品牌或設計新穎的商品充滿興趣而成為消費主力軍,這是跨境電子商務進動交易意愿產生的有利因素;但是,我國的誠信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導致交易不便和交易糾紛處理不善,給境外的電商或消費者帶來擔憂,影響了跨境交易意愿的產生。
(二)跨境營銷因素
跨境電子商務活動在不同國家之間開展,買賣雙方存在文化背景、地域、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差異,如何實現順暢的信息獲取與傳播從而促成交易是跨境交易雙方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使用搜索引擎營銷(SEM)、網絡廣告聯盟(AffiliateMarketing)、社交網絡營銷(SNS)及電子郵件營銷(EDM)等網絡營銷方式顯得尤為重要。以SNS為例,它利用Facebook、Twitter、人人、微博等社交網站與工具進行營銷,有著降低營銷成本、準確定位目標客戶、互動性強等優勢,在國外很流行且營銷效果顯著。但是,2013年12月億邦動力網對我國部分跨境電商營銷手段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跨境電商的營銷成本占企業總成本不超過30%;只有平臺和獨立跨境B2C才主動采用SEM、SNS和EDM等方式,由此可見,我國跨境電商存在跨境營銷投入少、方式單一的問題。另外,我國跨境電商平臺普遍以英語為主,很少開發其他語種的網頁,造成了跨境貿易信息傳播渠道狹窄與傳播不充分,阻礙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例如,只有阿里巴巴速賣通、敦煌網、中國制造網三家完成了俄文網頁的開發與建設。
(三)跨境電商平臺因素
電子商務活動依賴于網絡平臺,包括展示產品信息與解決交易問題,我國跨境電商平臺的建設直接影響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B2B、B2C的成交情況。商務部近年的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平臺的企業已經超過5000家。2011年5月,阿里巴巴速賣通、敦煌網、中國制造網及中國誠商網被商務部重點推薦為促進對外傳統貿易的第三方平臺;eBay中國、亞馬遜、環球資源網、環球廣貿、一達通、蘭亭集勢等致力于小額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的信息平臺也蓬勃發展。但是,我國的跨境電商平臺也存在問題,以品牌優勢明顯的阿里巴巴速賣通為例,首先,入會門檻高、且與Alibaba.com形成競爭關系,使阿里巴巴陷入無論推廣哪一個平臺,都勢必影響另一個平臺發展的兩難境地;其次,全球速賣通平臺很難獲得國內外客戶普遍認可的支付工具———PayPal的支持;再次,全球速賣通在處理“信用卡拒付”引起的相關問題時沒有明晰的政策與標準,導致一部分跨境電子商務的賣方維權行動不斷升級。由此看來,提高我國跨境電商平臺的總體水平任重而道遠。
(四)跨境支付因素
近年來,我國積極寬松的經濟政策促進了跨境支付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跨境電商意識到便捷、穩定及安全支付渠道的重要性。在實際支付過程中,由于網上銀行和電子信用卡支付對買賣雙方普遍存在風險,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受到更多青睞。2013年9月,支付寶、財付通、快錢、匯付天下等1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跨境外幣支付試點牌照;其中,支付寶跨境支付服務自2008年啟動,已覆蓋全球超過34個國家或地區的600多家境外商戶,支持美元、英鎊、歐元、瑞士法郎等十多種外匯結算,但是,支付寶雖然擁有超過1.5億的龐大國內用戶,卻很少被境外電商知曉,使用率也就更低;支付寶在全球范圍內仍然難以撼動PAYPAL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壟斷地位。另據艾瑞2012-2013年的調研數據顯示,我國跨境支付用戶集中在25-35歲的較高學歷人群,且境內跨境電商網站支付用戶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占比遠高于信用卡在線支付。因此,境外市場信用卡支付系統的普及程度和完善性也是我國跨境支付環境中的弱項。
(五)跨境物流因素
當消費者有了跨境交易的意愿,且獲得了必要的信息,又經過順利支付,就剩下唯一不能完全通過網絡實現的商品跨境位移。目前,集裝箱海運主要適用于跨境大額貿易,普通國際快遞、跨境B2C企業集運、第三方物流倉儲集運及海外倉儲等方式更適合交易頻率高、交易額度小的跨境電商活動。據2013年海關統計結果顯示,我國進出口快件、郵件總量中約3.49-3.98億件是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實現;為此,中國郵政積極開展了跨境物流快遞業務,比如為eBay中國大陸賣家量身定制了經濟實惠、深受歡迎的“國際e郵寶”,截至2013年底,國際e郵寶服務已覆蓋國內40多個城市,日均處理包裹達10萬件;同時,順豐速運也上線“海購豐運”涉足海淘轉運市場。總體而言,盡管中國郵政、順豐速運等國內企業都推出了跨境物流快遞服務項目,但是,它們與國際化的物流快遞公司相比,還在國際覆蓋范圍、物流配送效率、物流信息采集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現有能力和水平難以有效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需求。因此,物流快遞仍是我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瓶頸。
(六)跨境檢驗和關稅因素
跨境電子商務需要經過海關檢驗、征收關稅等環節,跨境B2C和C2C電商為了節約成本多采用快遞、郵政小包等方式逃避關稅和海關檢驗。自2012年2月起,海關總署在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等地開展試點,出口方面,通過“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的管理模式解決電商的出口退稅和結匯問題,截至2014年4月底,累計驗放出口清單超過25萬份,歸并形成出口報關單1393票,價值約2925萬元;進口方面,建立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和直購進口模式,截至2014年4月底,累計驗放進口包裹約6萬票,貨值2048萬元。總體上,我國正在努力修改相關監管條例并嘗試便利化模式以順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由于試點措施主要集中在零售業,使得跨境B2B雖然有較好的外貿流程相匹配,卻由于檢驗檢疫和通關手續繁瑣而保障不了跨境電子商務的時效性。另外,各國在海關監管、稅收、商檢等方面的具體管理細節上不盡相同,管理上也多數沿用傳統的貿易方式,這無疑增加了我國跨境檢驗和征稅的難度。
二、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一)重視社會文化在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作用
首先,政府方面要加強文化引導,向全社會培育全球化和開放性的理念,盡快制定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整合我國的優質社會文化資源,利用文化的魅力帶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快建設我國的社會誠信體系,改善國際上對“中國制造”的不良印象。其次,企業既要加強國際文化差異的調研,以提高電商平臺的本地化水平,也要關注海外電子商務法律的發展變化以制定最好的營銷策略來激發消費者的需求。
(二)加強國際間的海關檢驗與稅收合作
商務部等部門應密切聯系其他國家共同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規則與條約的研究和制定,盡快建立跨境的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機制,通過學習他國關于檢驗、關稅與稅收、統一商業代碼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成熟經驗,利用WTO等國際組織的標準和協商體系,積極幫助國內企業處理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糾紛,促進跨境電子商務活動更加順利的開展。
(三)加大對電商平臺的扶持力度和跨境營銷的投入力度
政府在繼續促進大中型優秀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的同時,需要扶持本國跨境支付平臺的建設,并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努力打破跨境支付行業的外資壟斷。跨境電商企業應加大跨境營銷的資金投入,不僅要勇于嘗試更加流行且有效的網絡營銷方式,也要積極建設英語之外的多語種網頁,增強跨境信息流通渠道的多樣性和順暢性,還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海外市場的調研,以滿足跨境消費者的多樣需求。
(四)加大物流資源的整合力度政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