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4 11:57: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跨境電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上游 直郵中國潮
作為上游的海外電商不斷加入戰場,一方面迅速占領坑位,另一方面讓消費者的購物更加便捷。
亞馬遜 美國狼來了
上海自貿區、上海信投分別與亞馬遜簽署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合作備忘錄。
品類:除了其中國網站上的2500萬種貨品,還能購買到其美國及歐洲等網站貨品,并可用人民幣支付。
物流:通過“跨境通”平臺實現直郵,自動審關,數秒放行,可實現7~10天到貨。
eBay 爆款搶購
特點:直郵產品的品類都是爆款,消費者想買到必須靠搶,玩轉饑餓營銷。
支付手段:擁有極其成熟的PayPal,如果在支付手段上進行同步,將比亞馬遜等有優勢。
除了巨頭,還有很多國外零售商開通了中國的直郵業務。
Forward:瞄上中國的高端消費人群。
Bluefly:名品折扣騷動你的時尚之心。
Abercrombie & Fitch:少數幾個接通支付寶的品牌官網之一。
中游 轉運物流
海購豐運 試水美國
順豐旗下海購豐運在跨境電商中主要做轉運業務,目前僅在美國紐約和特拉華州有兩個收貨站,從美國轉運貨品。但從順豐積極申請國際快遞牌照的舉動來看,順豐的目標不止是美國。
三通一達 終于開啟的大幕
申通:3月上線美國站,并收購美國快遞公司組建轉運基地。
圓通:4月推出中國大陸至韓國全境統一收費的快件服務;10月與俄羅斯DCD外運集團合作開發的“俄易郵”正式運營。
百世匯通:2013年12月試運行國際快件業務,今年3月開通全球國際快件業務。
韻達:美國服務中心網站今年9月上線,提供美國倉儲、轉運及跨境物流運輸咨詢、查詢服務。
下游 巨頭平臺和自營模式
天貓國際 最強勢平臺
除了全球購,阿里在今年2月正式上線了更強勢的天貓國際。
打造全方位的物流壁壘:
國內方面:與寧波、上海、重慶、杭州、鄭州、廣州6大保稅區合作發貨。貨品享受免稅存放保稅倉,買家只需繳納低廉的行郵稅,促進賣家先備貨后賣貨。
國外方面:投資獲得新加坡郵政10.35%股份,與巴西郵政、澳洲郵政達成合作協定。
并收購美國限時快遞公司ShopRunner 39%股份,聯合建立奢侈品購物平臺。
打通跨境支付障礙:與韓國樂天集團、日本樂天株式會社、日本雅虎、英國時尚電商ASOS中文網等達成合作,開通支付寶服務并能將貨品直郵中國。
洋碼頭 跨境電商黑馬
國內首家跨境電商平臺,月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銷售規模已攀升過億元。
海外布局:美國之外還在英、德、荷、日、韓招商。
核心競爭力:自建的貝海物流,在亞馬遜進駐中國前,已達到最快7天從美國直運到中國。2014年上半年80%天貓國際的美國商戶使用貝海物流。
洋碼頭的移動端App通過海外買手在國外折扣店現場產品、現場購買的形式進行交易,占交易額的60%~70%。
物流:一面自建物流,一面與海外郵政洽談共建歐洲物流配送。
全面開啟自營模式
我國每年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注冊的新經營主體中,有90%是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他們更多地選擇了自營模式。
蜜淘
主營海外代購和限時特賣,通過海外渠道采購,采取海外直郵、保稅區清關、海外轉運、國內進口直發等模式,上線5個月,客戶端激活用戶近50萬,月銷售流水突破800萬元。
關鍵詞:跨境電商;跨境物流;協同機理;協同困境;協同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365.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synergy dilemm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which mainly manifest in the lack of synergy in terms of ability, mutual interest and trust mechanism, cross-border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lack of synergy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The level of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Thereby,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nd find the ways to solve the synergy dilemm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roposes the synergy mechanism and analyzes the synerg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the two.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ynergy strategies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include improving government support service system, enhancing the building of the mutual interests and trust mechanism of synergy, optimizing the synergy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promoting the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synergy of various subsystems as well as the multipartite subject of synergy.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cross-border logistics; synergy mechanism; synergy dilemma; synergy strategy
0 引 言
據艾媒咨詢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進出口跨境電子商務(以下稱“跨境電商”)整體規模達到6.3萬億元,同比增長23.4%,而至2018年預計將達8.8萬億元。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跨境物流的迭代升級,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統則成為跨境電商的有力保障,二者有著復雜而動態的關系體系。跨境電商行業的全球化、快速蓬勃發展,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與促進,以及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實踐活動中所遇的諸多困境,使得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合作,可以有效優化物流結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
目前有關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協同發展與關系研究。如張寶明等(2014)[1]研究分析了跨境電商與物流融合發展。(2)協同評價研究。如劉有升等(2016)[2]基于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對跨境電商與現代物流協同進行了評價分析。(3)協同機制研究。如張夏恒等(2016)[3]基于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研究了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總結協同缺失表征并提出系列實現路徑。(4)跨境物流及供應鏈系統協同研究。如王春芝等(2015)[4]研究了服務備件跨境物流協同系統。(5)協同困境與對策研究。如冀芳等(2015)[5]從物流網絡系統、物流功能、物流銜接、物流環境等方面總結協同缺乏困境,并提出系列協同對策。
總的來說,國內學術界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領域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總體而言都相對比較零散,尚缺乏明確的理論研究框架體系,尤其是對于二者協同機理及策略的研究更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本文在全面分析當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協同現狀與困境的基礎上,從健全政府支撐服務體系、完善利益協同互信機制、優化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以及促成各子系統、多方主體協同等多個方面提出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進一步協同發展的策略建議,并指出未來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潛在方向和熱點,為后續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指通過二者各子系統間的相互融合、協作產生互惠互利、協同共生的協同效應。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促進跨境物流向著更加智能、自動、信息化方向迭代升級,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統則成為跨境電商持續良性發展的動力與保障。二者互惠互利、協同共生,構成了動態而復雜的跨境電商生態系統。跨境電商的發展是催生跨境物流的引擎動力,豐富了跨境物流行業的服務內容。跨境物流是跨境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它使得原本虛擬的跨境電商交易以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得以物質實現。跨境物流的移動化、信息化、集成化與智能化發展,都能有效降低成本,并影響跨境電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滿意度和忠誠度。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高效協同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及流通成本,優化整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體系運作結構,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是指由跨境電商企業、跨境物流企業以及其它與跨境電商交易活動有關的個體、企業、組織、機構等生物群落,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統一整體,各生物種群與環境相互作用、協同共生,通過商品、物流、資金、信息的循環流通與分享而構成的動態平衡系統。基于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角度,在參考姚宇(2015)[6]和張夏恒等(2016)[3]研究成果基礎上,可制作如圖1所示的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制。在該協同系統中,跨境電商企業與跨境物流系統為協同領導種群,跨境電商市場(消費者)、跨境供應商、生產商等為協同關鍵種群,政府機構、高校、海關監管、商檢機構、跨境支付機構、跨境金融機構、行業協會、通信與技術機構等為協同支持物種,網絡營銷商、技術包銷商、各類跨境貿易技術支持企業、廣告傳媒與咨詢服務機構、翻譯機構、供應鏈優化及整合服務企業等為協同系統寄生種群,跨境交易所在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構成了整個協同系統的內外部環境。要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發展,務必加強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系統保障C制,諸如戰略協同、政策協調、研發協同、創新協同、利益協同、技術與信息共享、信任機制、平臺協同、服務協同、業務協同、規范協同、流程協同、網絡協同、能力協同、多主體多維度協同等多方面協同的保障和促進機制,實現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在戰略層、策略層及運作層多層次協同。同時,通過制定協同的戰略目標,完善供應鏈合作機制和責任分配機制,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與物流網絡基礎設施,整合提升物流網絡覆蓋能力,促進配套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規范行業技術設備與服務標準,從政府政策扶持、市場需求拉動、協同收益驅動以及平臺戰略引導等多方位增強協同動力保障。增強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在運作邊界、業務邊界、市場邊界的融合發展,實現技術共享、信息溝通、供應鏈整合,跨境物流系統的運輸資源、倉儲資源與跨境電商企業的平臺資源、信息資源協同共享。跨境電商企業更注重的是采購、營銷、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售后等供應鏈全流程以及跨境電商、零售、售后服務等多業態業務的全覆蓋,因而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布局,打造跨境電商交易服務體系生態閉環,有利于進一步保障并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
2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困境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至今,經歷了從1999年至今的萌芽期(1999~2007)、發展期(2008~2013)、爆發期(2014至今)三大發展階段,2014年也被稱為跨境電商元年[7]。相關數據統計,目前中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 000家,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逾20萬家,共開設11個自貿區,并在天津市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同時,行業發展的諸多瓶頸弊端尤其是跨境電商與物流方面的成本、效率、服務質量等諸多問題也在不斷涌現,以及系列行業政策的催促與支持,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已成為行業呼聲和未來實踐活動的必然趨勢。當下從事跨境電商及跨境物流的大多數企業都以某一專項或專線業務為主,無法形成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綜合服務體系,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及商流等各種資源難以得到高效利用。在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實踐活動中所遇到的諸多協同缺乏的困境,總的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
(1)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能力協同的缺乏。跨境電商活動的開展需要涉及供應采購、物流配送、網絡支付及售后服務等環節,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隨著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近年來跨境電商平臺發展及其線上交易取得突破性進展。而跨境物流發展相對緩慢,不僅需要資金投入和線上平臺搭建,諸如海外倉儲、物流團隊培養等則更多需要線下實體建設,其發展速度未能適應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二者在發展規模、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行業標準以及服務質量等多方面能力出現嚴重不協同。
(2)利益互信協同機制的缺乏。一方面,跨境物流企業無法獲得跨境電商行業一手數據,海外倉儲系統設計及其規模大小都無從科學精密考量,也不能就跨境電商用戶群分布針對性建設物流系統,因而造成建設進度緩慢、設置缺乏合理性乃至資源浪費。同時,也無法獲取客戶精準數據及訂單詳細信息,物流配送準備工作無法提前開展,進而降低物流效率和服務體驗。另一方面,跨境電商企業因不知道跨境物流規模及其承受能力,無法獲取跨境物流企業境外配送網絡精準信息,對物流企業人力、物力投入及網點服務范圍分布缺乏準確了解,造成配送能力的不匹配,降低消費者物流服務體驗。然而目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雙方出于商業機密或是利益角度考慮,由于利益分配機制缺乏及協同互信度不足,不愿彼此信息協同共享,嚴重阻礙行業高效發展。
(3)跨境物流網絡系統協同缺乏。跨境物流網絡系統主要包含境內物流、國際物流以及目的國物流三大塊,其系統運作流程橫向層面包括境內物流、出境清關、國際物流、目的國清關商檢、目的國物流,縱向層面包括貨物攬收、倉儲、包裝、物流供應、配貨與配送,還涉及支付、通關、商檢、客服、售后、退貨、退稅以及因退貨引起的逆向跨境物流。跨境物流系統除了協調境內外兩個物流系統,同時還要應對兩國的檢驗檢疫部門、海關,面臨著環節多、流程長、空間跨度大等挑戰,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跨境物流產業鏈內部協同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倉儲、運輸、商檢、通關等流程協同的缺乏,境內物流、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間銜接存在瓶頸障礙,跨境物流與消費者在文化、風俗、政治、政策、法律、宗教等環境的協同缺乏。從跨境物流網絡系統橫向層面看,境內外不同國家的物流服務設施、服務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受到各國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政策等影響,導致物流各環節信息無法實時對接,各環節間不能同步發展導致協同缺失。同時,境內外多方物流企業、政府、海關、稅務部門等多方主體、各子系統之間,由于利益沖突亦或是行業標準難以協調,往往也存在諸多不協同,進而降低物流服務效率和質量。從跨境物流網絡系統縱向層面看,跨境物流網絡體系環節多而繁瑣,物流鏈的各環節往往存在協同缺失。比如出入境海關商檢環節,不同國家的行業要求、標準以及工作水準存在較大差異,且海關商檢環節所涉及到的諸如海關、稅務、銀行、檢驗檢疫以及工商等多部門間往往存在職能界定不清、利益交叉等問題,難以實現有效協同工作。
(4)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缺乏。由于跨境電商行業特殊性及交易流程的復雜性,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退貨的觸發點,退貨率較高而退貨流程又相對復雜。據資料統計,我國物流市場容量約為5萬億元,其中逆向物流約占20%。我國逆向物流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很多企業逆向物流成本占總成本20%以上,遠高于發達國家企業4%的平均水平。數據顯示,一般零售商的退貨比例為5%~10%,網購退貨比例則高達35%。2016年雙十一天貓淘寶網購退貨率高達25%,部分商家甚至高達40%。在高比例的退貨成本面前,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卻并不重視逆向物流及其與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退貨物流服務及其與跨境電商協同缺失一方面導致商品價值損失和企業利潤的減少,另一方面則因退貨信息閉塞和退貨服務缺失導致顧客的流失。
(5)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缺乏。跨境電商拉動了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改變了傳統外貿價值鏈格局,促進對外貿易更加精準化、直銷化、多元化、碎片化、扁平化、社交化、去中心化與移動一體化發展,有利于降低成本、開拓貿易新渠道、提升效率并助力企業成長,推動對外Q易轉型升級。對外貿易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擴大跨境電商的發展。而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之間也有著類似國內貿易線上、線下渠道之間關系,存在著系列渠道與利益沖突。出于不同利益關系目的,部分行業由于條件限制或為保護線下傳統外貿而限制線上電商發展,導致錯失發展機遇或者成本過高;部分行業又因線上電商發展過快而導致線上線下比例失衡,導致消費者線下實體體驗不足。總之,二者存在比例分配、渠道選擇、利益分配等諸多不協同。
此外,跨境電商生態系統協同缺乏,行業標準及信息化水平的不協同,信息及利益協同缺乏,政策支持不足,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缺乏,以及跨境電商、跨境物流與環境協同缺乏等問題,也都是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面臨的困境。總的來說,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缺乏合理有效的協同保障與動力機制。
3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策略
3.1 健全政府支撐服務體系
政府在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中起到了關鍵性引導和支撐作用,主要可從以下四點開展促進工作。第一,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政策、資源支撐體系。從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至今,我國政府已連續多次發文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詳見表1)。然而目前跨境電商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很多政策、法律法規體系等仍有待進一步完善,進而保障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在一些行業相關特殊資源方面,也可以加大傾向性扶持力度,推動跨境電商行業創新創業發展。同時,推動行業標準規范化發展,促進各流程環節標準同步匹配。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寬帶、互聯網行業信息技術創新發展,并將其付諸實踐于跨境電商行業,促進跨境電商、跨境物流信息化水平協同,各環節信息實時同步。第三,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園。我國于2013年7月成立首個跨境電商產業試點園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實現跨境電商“產業園模式”的開啟。跨境電商產業園有利于有效整合傳統對外貿易,形成產業集群與規模化效應,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高效協同。第四,構建跨境物流綜合協同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跨境物流系統,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跨境物流綜合協同平臺,加強在戰略層、戰術層與業務層的協同,促進跨境物流網絡系統橫向與縱向層面的協同,并促成跨境物流系統平臺集成、流程優化、業務整合與創新,實現跨境電商與快遞、貨運、郵政等業務優化整合,可以更好地促進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在各國、各流程環節、各企業之間的良性協同。譬如網易考拉于2016年8月11日上線了國內首個跨境物流云平臺網易考拉物流云,讓跨境電商實現搭建“互聯網+物流網絡”,直接打通消費者、物流企業與品牌商之間的鏈接,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系統更高效協同。此外,提升跨境物流團隊成員外語水平、國際貿易技能和國際物流知識等專業素質,進而提升物流服務質量,也有助于打造更規范化、高效協同的跨境物流體系。
3.2 完善利益互信協同機制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企業利益互信協同主要涉及合作與利益分配方案、資金流轉方式等兩方面。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良好協同合作的根本保障。合作與利益分配方案可以在政府引導下共同制定,確保構建并完善互利共贏的協同機制,建立健全由政府擔保的牢靠互信體系。在資金流轉及利益分配上,為有效避免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信任保障問題,可嘗試引入第三方機構,借助第三方平臺托管費用和維護資金運轉,促進利益分配公平、高效而透明化。同時,政府部門可以加大行業優惠政策資助力度,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效促進并保障雙方協同互信,進而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
3.3 優化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
逆向物流包含退貨逆向物流和廢棄回收逆向物流,在本文中主要指與正向物流相反的由跨境電商消費者退貨至原產品發出地而引起的跨境物流活動。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給逆向物流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提高逆向物流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但也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魏捅U希促進縮短跨境商品退貨周期、完善庫存管理機制、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增加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進而發揮逆向物流利潤中心優勢。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關系圖如圖4所示。要解決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發展困境,從跨境電商的角度,可以通過優化供應鏈前端商品品質和性價比,進而降低退貨率;從跨境物流系統的角度,可以引入退貨保險機制降低成本,也可以通過依托于海外倉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退換貨服務中心,集中處理跨境購物退換貨事宜。此外,還可以通過創建逆向物流協同中心、回收中心與區域回收站,搭建多角色的逆向物流柔性聯合協同網絡,促成協同逆向物流優化管理。
3.4 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
要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可以促成銷售模式創新,構建全渠道的銷售模式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促進傳統外貿與電商以及線上與線下模式的完美協同,使跨境電商沿著直接化、多變化與一體化方向發展。從宏觀政策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范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并進一步完善物流服務體系與信用體系,并嘗試構建產業園區等助力跨境電商集中管理,促進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互動發展;從微觀企業層面,跨境電商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發展,創新物流服務體系,并加強社會分工與合作,培養并建立跨境電商精英人才團隊,進而更好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的協同互動發展。同時,應當正視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的優缺點,一方面使得兩種模式虛實結合,利用跨境電商平臺作為銷售及宣傳推廣渠道,傳統外貿側重于線下實體體驗,這樣既豐富了傳統外貿銷售渠道,也彌補了線上電商體驗不足的缺憾,二者協同互補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分業經營,日用品、化妝品等零售類采用線上電商渠道,而大型電器、藝術品等則注重傳統渠道實體體驗,使得雙渠道優勢互補、協同并行發展。
3.5 促成各子系統、多方主體協同
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實現多維度協同,促進跨境電商生態系統各子系統、多方主體間的協同。一方面要激發各子系統的功能,相互協作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動政府各部門、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合作。在人才培養上,促進高校與政府、企業協同培養跨境電商、跨境物流人才,完善多元化復合型人才培育機制。在市場引導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引導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在跨境電商供應鏈中,完善供應商、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企業等多方主體協同機制,促進海關、稅務、銀行、檢驗檢疫以及工商等多政府部門協同作業。
4 總結與研究展望
本研究從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角度總結分析了協同機理,全面剖析了協同困境并針對性提出系列協同策略建議,為未來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相關研究尤其是策略研究做了較好的鋪墊和總結。但由于研究條件和相關數據資料收集困難,在研究方法與視角上仍舊存在些許不足。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層面,存在邏輯推理合理性與科學性欠缺。后續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豐富研究方法與理論,利用定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比如基于動態博弈理論研究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動態博弈,基于灰色關聯理論、系統動力學等定量評價模型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影響因子、協同度進行評價,以及基于供應鏈角度分析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開展研究等。此外,注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的應用與實踐研究,選擇某一具體區域、行業或企業并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或者就某種跨境電商和某種跨境物流具體模式之間的協同開展研究,并結合實際應用探究其實踐情況,注重理論研究與實際調研、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在研究視角上,后續研究可以結合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理論、動態博弈理論、產業耦合理論等研究協同路徑、協同機理、協同機制,并進一步分析協同動機、協同意愿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并進行實證研究。同時在協同策略研究時,也可以從促進B2C和B2B兩種跨境電商模式的協同、融合發展,借助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實現高效整合供應鏈資源,推動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本地化發展,完善跨境電商、跨境物流與境內外環境的協同融合,促進物流模式、運作模式、銷售模式的創新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協同策略。
參考文獻:
[1] 張寶明,周沛鋒,孟玲. 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發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14(10):54-58.
[2] 劉有升,陳篤彬. 基于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的跨境電商與現代物流協同評價分析[J]. 中國流通經濟,2016(5):106-114.
[3] 張夏恒,郭海玲.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與路徑[J]. 中國流通經濟,2016(11):83-92.
[4] 王春芝,高強,Heiko Gebauer. 基于扎根理論的服務備件跨境物流協同系統研究[J]. 管理評論,2015(2):178-186,208.
[5] 冀芳,張夏恒. 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創新與發展趨勢[J]. 中國流通經濟,2015(6):14-20.
傳統外貿增長乏力,跨境電商迅猛崛起,我國國際貿易格局正在改變。
跨境電商出口的強勁增長,與其自身定位和市場需求相關。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分為企業對企業(B2B)和企業對消費者(B2C)貿易模式。在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中,除去自己研發電商平臺,更多的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是通過敦煌網、速賣通、蘭亭集勢、DX等大型跨境電商網站平臺,出口中國制造。
相較于傳統外貿,跨境電商出口具有海量商品信息庫、個性化廣告推送、口碑聚焦、支付方式多樣等優勢。通過互聯網,外貿企業減少了中間環節,直接對接終端需求,將國內生產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向海外。
跨境電商不僅僅是外貿模式的一種創新,也讓“中國制造,貨通全球”的途徑更加快捷有效。跨境電商的未來發展,更承載著從“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造”的夢想。可以說,跨境電商的規范發展將是紡織服裝外貿企業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提升品牌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跨境電商出口有多火?
近年來,跨境電商因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而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據國家發改委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2012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25%,遠遠高于線下傳統外貿交易額增幅。
去年10月,年輕白領王俊創辦了名為“DRESS LUCKY”的跨境電商網店,做起了婚紗、禮服生意。目前,她聘請了六七個人,最高峰時,一個月的銷售額達到50多萬元。
紡織終端產品跨境電商風生水起,但是當前,紡織企業卻大多依靠展會等傳統手段進行業務拓展。跨境電商作為傳統出口模式的重要補充,紡織企業可以通過跨境電商進行較低成本的業務拓展,直接與海外客戶取得聯系。然而,因為紡織中間產品的特殊性,不能像紡織成品那樣明確地標示出價格,所以目前還是以商家上傳企業介紹和圖片為主,不標價格,海外買家通過網頁上的聯系方式找到電商賣家。網站對于產品的展示功能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未來紡織企業如何挖掘出跨境電商對產品出口的更多推動方法,還有待探討。
PayPal跨境貿易中國區總經理胡柏迪在首份《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報告》的會上指出:“目前,跨境電商出口相比傳統出口的比例雖然很小,但增長速度非常快,這是最重要的。”
小額B2B業務快速成長
定位于賣全球貨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如今通過網絡再次將小商品賣向五湖四海。今年上半年,義烏市跨境電子商務實現交易額33億元,同比增長83%,跨境會計日均出貨量20萬票。此外,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義烏地區誠信通用戶通過阿里巴巴完成的在線交易額為22.4億元;今年上半年,該數字已增長至25.11億元,全年將突破50億元。
義烏是我國電商快速成長的一個縮影。浙江省義烏市外貿電商協會會長賈才民介紹:“跨境電商省去了很多經營成本,只要國外有臺能上網的電腦,就能完成在線貿易,根本不需要采購商來國內訂貨,它比傳統的外貿模式價格低、覆蓋面更廣。”
賈才民認為,跨境電商出口必將成為義烏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早在 2005年、2006年時已經有跨境電子商務這樣一個概念了,只是那時候做的人不多。直到這兩年,跨境電子商務被越來越多的義烏人所認識。目前,義烏當地的跨境電子商務賣家,大多是兩三個人組成的小經營戶。許多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義烏企業并非市場內的傳統外貿企業,而是專門的跨境電子商務賣家。”
一個標準的跨境電商賣家是這樣做生意的:把自己產品的特性、報價、圖片上傳到網站平臺,接到海外買家的訂單后備貨和發貨,從義烏發往歐美國家的貨品運達時間大約是七到十五天,非洲稍慢,需要一個多月;買家收到貨后付款,雙方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貿易結算。
跨境電商出口的發展有著深刻的經濟背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傳統“集裝箱”式的大額貿易受到沖擊,以跨境小額交易為代表的外貿電子商務卻迎來發展的新契機。更加高效、廉價的渠道和小額、高頻率、多品種的訂單成為外貿常態,大量國內企業紛紛開始涉足跨境電商小額B2B業務。
主營色紡紗和漢麻針織面料的紹興華通色紡有限公司的生產部經理黃金波說,現在公司并沒有接觸電子商務,但是非常關注跨境電商的發展情況。“我們也會經常給國外的客戶寄小樣,和小額的大貨,一般通過快遞,這樣不需要經過海關,速度還更快。如果使用電子商務的手段,預計公司出口業務會井噴增長。”
跨境電商B2C競爭激烈
密集的網絡推廣和低廉的價格是跨境電商B2C平臺常見的營銷策略。跨境電商B2C平臺蘭亭集勢在較好的質量和低廉的價格之間取得了平衡,再加上充滿創意的營銷推廣,使他們在婚紗和電子產品的跨境電商上取得了成功。
“我們建立了一個直接面對國外消費者的網站,網站這邊是廠家,網站那邊是國外的消費者。這就意味著中間的利潤只有我們兩家來分:一家是生產廠家;一家是創新后的渠道――擁有國外渠道的中國網站。”蘭亭集勢聯席總裁張良說。
張良介紹,傳統的外貿程序是首先中國工廠生產出商品,然后經過外貿公司,賣到國外的進口商。當商品最后到達消費者的手上時,價格提高了很多。近年來,有很多包括第三方的支付方式得到應用,國外消費者可以在網站上直接用本地信用卡來支付。同時外貿電子商務的物流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現在蘭亭集勢每個月發貨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統貿易是在海上,但是現在我們用互聯網把中國制造送出國門。”張良說。
以蘭亭集勢最具優勢的婚紗產品為例,目前蘭亭集勢賣到國外的婚紗價位在200~300美元,相對于國外市場定制婚紗動輒1000美元的價格非常便宜,所以大受歡迎。
蘭亭集勢的低價策略讓外界對它期待有加。如今,蘭亭集勢已獲得共四輪投資:2007年徐小平的天使投資,2008年聯創策源投資,2009年金沙江創投投資,以及2010年摯信資本投資。去年公司年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人民幣。從銷售低價的服裝產品起步,蘭亭集勢描繪出我國跨境電商B2C企業成長的典型特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光是物美價廉還不足以鼓勵市場的消費需求。各大跨境電商B2C網站紛紛采用促銷的方式來打動國外消費者。
作為跨境電商出口B2C網站最早的發起者之一的DX,今年推出了“閃購業務”,在單獨建站的EachBuyer設立“最低競價拍賣頻道”,在 Meritine設立“一美元產品商店”。為了以更加低廉的價格占取海外市場,DX在今年9月推出了其服裝自有品牌“DXman”,“DXman”品牌以男士棉質T恤為主,每款產品上都會有DXman明顯的品牌標識或DX的吉祥物,甚至是DX官網的鏈接。在該網站上,記者看到“DXman”的T恤均價6.99美元,定價低端。
此外,跨境電商B2C網站――大龍網也正式上線了團購頻道(Groupbuy),提供數百種商品的限時特價促銷活動。大龍網的團購頻道打出了“Lowest Price Guarantee(最低價格保證)”的標語,表示其商品價格一定是相同產品中最低的,折扣幅度從20%到80%不等。
大龍網的團購頻道面對使用英語和俄語的境外消費者。所有大龍網的注冊用戶都可參與團購活動,每件產品每人限購一件,大部分商品都享受免運費服務。如果在限定時間內,注冊參與團購的人數未達到規定的最低值,該商品的團購活動就會被取消。
新興國家跨境電商增長迅速
新興國家對跨境電商業務需求的迅速增長,為我國的跨境電商企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以俄羅斯為例,跨境網購逐漸成為俄羅斯居民消費潮流,約有400萬人進行跨境網購,占俄羅斯網購用戶的15%。預計今年全年俄羅斯B2C跨境網購額將達1000億盧布(約合31億美元),數據來源于Data Insight研究中心。
張良表示:“蘭亭集勢做跨境電商,實行‘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做得不錯。例如在俄羅斯、巴西、以色列這些國家,甚至歐洲的一些小國,這都是率先開花結果的國家。”
跨境電商出口針對不同品類的商品、不同的國家,都要有不同的營銷做法。跨境電商出口B2C平臺網站之間,首先比拼的是規模和管理水平,其次比拼的是如何找到與消費市場匹配的語言人才進行服務。
經過六七年的發展,蘭亭集勢網站可以提供27種語言的服務,包括希伯來語、印第語等小語種語言。與其他市場相比,亞太國家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增長迅速,這些市場對于蘭亭集勢而言更具價值。
“今年,為拓展東南亞市場,蘭亭集勢網站推出了馬來西亞語、印度尼西亞語和泰語三個新版本。與之前相比,蘭亭集勢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用戶在支付、發貨和客戶服務方面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只是網站由于采用當地語言而變得更容易訪問。”張良說。
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在線交易平臺――速賣通目前每天海外買家的訪問量已經超過3800萬次,相關交易己經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俄羅斯、印度、巴西、東歐等新興國家和地區交易增長速度顯著,俄羅斯已超越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成為交易量最大國家。速賣通目前更多地占據了新興國家市場,這種趨勢未來1~2年內不會改變。”速賣通負責人沈滌凡說。
DX也感覺到了新興市場的巨大潛力。今年,DX所屬的帝科思(深圳)貿易有限公司官方顯示:“隨著公司對俄羅斯、巴西、以色列等市場的猛烈開拓,在西班牙、以色列、俄羅斯等多個區域,DX的優勢漸漸凸顯。”
跨境電商產業園各地崛起
今年10月,我國商務部等部門出臺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實施。該《意見》共提出6項具體措施,包括建立新型海關監管模式、建立相適應的檢驗監管模式、支持企業正常收結匯、鼓勵銀行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服務、實施相適應的免稅政策、建立電子商務出口信用體系等。而在去年,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已經獲批成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首批試點城市,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園,解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中電商貨品以個人物品通過行郵的方式出境所存在的難以快速通關、結匯不夠規范及不能退稅等問題,這與《意見》有著相同的宗旨。此次《意見》更擴展到全國。
位于試點城市杭州的“中國(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于今年7月開園。園區內海關報關服務大廳、通關流水線、公共服務中心、信息中心、物業管理、西餐茶吧、食堂餐廳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在跨境電商產業園內成立海關監管場的實踐,能夠幫助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企業快速通關,辦理結匯退稅,降低通關成本,增強本地跨境電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外貿做大、做強。
中國(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初步規劃園區核心區1平方公里、輻射區3平方公里,可用于產業布局的土地面積達到1500畝。開園至今,園區內產業不斷集聚,已入駐近10家企業,而另有15家企業正等待入駐。
與此同時,南京市也正在規劃建設1.5平方公里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
“地處南京的‘中國制造網’已是商務部重點推薦的開展對外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南京市擁有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特殊監管區,具有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優勢基礎。未來南京將以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為契機,緊緊抓住國家全面啟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的機遇,完善跨境電子商務政策環境,健全跨境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優化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南京市商務局局長汪振和表示。
目前,義烏市政府考慮建造跨境國際電子商務園。義烏國際電子商務園規劃總占地面積約660畝,總建筑面積約152萬平方米,將分期建設。其中計劃投資約11億元、占地面積約100畝的園區一期工程目前正處于規劃建設中。
各地對跨境電商產業園的重視,反映了政府對于提高現有跨境電商企業效率的希望。義烏市科技局副局長王紅華表示:“跨境電子商務園區要真正落地實施,海關、商檢、物流、外匯兌換等相關機構必須配套入駐到園區,解決在線通關、出口質檢、物流等方面的問題,形成線上外貿的一站式服務產業鏈。”
商家論道
依喜歐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羅進:
跨境電商前景廣闊
TAweekly:紹興縣依喜歐紡織品有限公司發展跨境電商有多長時間?
羅進:公司主要經營有機面料,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做面料生意已經有4年多的時間,目前電子商務是我們和外商溝通的主要渠道。
TAweekly:公司是如何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
羅進:做電子商務出口的面料企業在柯橋有很多,主要是B2B形式,客戶主要面對歐美市場。電子商務的成本低,只要把自己的電話和公司信息掛上去,客戶就會找到你。但是我們并不在網上明碼標價,因為報價會根據具體情況發生改變,面料作為半成品的利潤本來就低,不像最終商品可以簡單地表明零售價格。我們目前可以海關退稅,我的經歷告訴我做規范的電子商務還是很有前景的。
TAweekly:未來公司考慮如何發展?
羅進:B2B平臺網站阿里巴巴國際站是針對全球客戶提供的查找中國供應商的一個很好的平臺,但是前提是你要加入阿里巴巴國際站會員,需要按年繳費。未來會考慮在敦煌網等更多的平臺上做出口。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 方淦:
著力研究海外網購習慣
TAweekly:紡織類產品在亞馬遜所占的份額如何?
方淦:2011年,亞馬遜中國正式啟動第三方開放平臺,主要是為賣家服務,經過我們審核以后可以銷售你的產品。我們在2012年啟動了“全球開店”,把中國最好的產品、最好的服務帶到國外去,這個概念是把中國的賣家產品由不同的方式在亞馬遜全球平臺展示。我們“全球開店”第一年最大的賣家品類里,電子產品是最熱的,其次是服裝家居,還有鞋靴。最大的品類、銷售的數量最多的品類是什么呢?家居,這個跟中國的產業特點有關系。
TAweekly:國內賣家去做跨境電商需要注意什么?
方淦:首先,注意因為地理區域造成的衣著尺碼差異。外國人的身材跟中國人的身材不一樣,剛開始一些我國的服裝賣家把中國的衣服賣到美國去,因為尺碼的原因有很多退貨。第二,建議賣家多花一點時間在產品描述、賣家介紹上面。當一個國外的買家看你的產品描述時,如果發現語言不順或介紹得不是很到位,他可能不會購買。第三,尊重包括圖片、品牌等在內的知識產權。國外把知識產權看得很重,并且知識產權在每一個歐洲國家都有一些規定,國內賣家多花點時間了解這些規定,成功的機會也會加大。最后,注重研究海外市場的網購習慣。中國人喜歡到網上閑逛,而美國人主要是搜索關鍵詞,外國人的網購習慣跟中國人是不同的,需要區別對待。
TAweekly:未來電商平臺的發展會是怎樣?
方淦:線下和線上爭奪市場的戰爭還沒有結束,互聯網還會繼續發展,將呈現出新的特點。現在的電子商務主要是在電腦上面,將來很大程度會在手機跟平板電腦上。
敦煌網CEO 王樹彤:
外貿企業繞不開的選擇
TAweekly:為什么跨境電商的發展會如此迅速?
王樹彤:今天的全球貿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外貿已經不是我們大家過去所想象的集裝箱式的生意。如今,外貿形勢嚴峻,人力、物力與原材料成本都有所上漲,就傳統外貿模式而言,供應鏈過長導致利潤較低,而跨境電商的經營模式較為主動,縮短了中間環節,可以為供應商帶來更多的利潤。目前的外貿趨勢是海外小微商人群體擴容,訂單向網上遷移,并且變小變頻繁。傳統的、線下的外貿模式早晚會出現困境,對國內的外貿企業來說,電商之路是一個繞不開的選擇。
TAweekly:如何進入跨境電商行業?
王樹彤:很多人想做跨境電商,但由于不懂跨境電商怎么做,所以很多人知難而退。如今敦煌網要打破知識的壁壘,讓這些人毫無負擔地進入電商。用戶需要去適應世界各地不同的環境、語言和系統,而敦煌網提供針對中國外貿企業的服務,去主動適應他們。敦煌網的“全程外貿開放平臺”實行免收會員費,免費展示、推廣產品、后端成交收費的服務方式。如果用戶不懂外貿,或缺乏相關人才,可以采用代運營服務,若需要更多個性化需求,則可以選擇外貿融資、海外物流等單項服務,敦煌網使跨境電商的入門更簡易。
TAweekly:通過跨境電商可以建立企業品牌嗎?
王樹彤: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想要去建立自己的國際化的品牌,同時,今天很多從事跨境電商的主力軍還存在有貨不會賣的境地。面對這樣的市場情況,今年敦煌網推出“全面服務中國供應商”的戰略,由于電子商務是一個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效率建立國際化品牌的通路,所以敦煌網提出了建立包括海外營銷、品牌建設、在線交易在內的綜合解決方案,幫助打造中國品牌。
TAweekly:什么樣的跨境電商供應商可以脫穎而出?
王樹彤:現在越來越多的傳統外貿企業開始涉足電子商務,利用電商平臺進行業務轉型升級。對中國中小微型企業來說,跨境電商是一片藍海,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存在很大的領先性和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能夠較早地照顧到客戶體驗,堅持品牌建設和產品的質量,不斷地在服務、承諾上勝出的供應商,才能率先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優勢。
劃分陣營各自為戰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一切成為可能,而跨境電商帶來的互聯互通則跨越國境,將距離遙遠的買賣雙方連結在一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而根據《中國跨境消費年度指數報告(2015)》,2014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已經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已經超過5000家。其中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呈現迅速擴大態勢,2014年達到5320億元,同比增長45.4%,占進口貿易規模比例的4.4%,就市場滲透率而言,其發展潛力依然巨大。
近年來,海外網購需求增長迅速,年均增長速度遠超國內電商。區別于傳統意義的海淘代購。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消費者的海外購物需要在此之前被抑制,跨境電商通過“雙11”、“黑色星期五”、圣誕節等節日將這一需求釋放出來。
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在經營模式、平臺運作及貨物配送方面更加規范化。具體按照運營模式劃分,可劃分為跨境C2C、第三方B2C、自營B2C、自營B2C+第三方B2C以及垂直自營等。
從平臺來看,國內跨境電商格局大致分為三個陣營,以天貓國際與京東全球購為代表的陣營,是基于原有電商巨頭的資源基礎,拓展一項新業務;洋碼頭、蜜芽等代表的創新公司陣營,在提煉用戶需求、挖掘商品機制的建立上都有創新和突破,并且在各自垂直專注的領域發展較好。還有一類是以云猴網為代表的傳統公司企業發展的新業務,業務轉型發展跨度大,在轉型過程中需要資源整合。
跨境電商洋碼頭CEO曾碧波表示,國內消費者巨大的海外購物消費力也引發了電商領域的混戰。“2014年是跨境電商發展元年,巨頭及眾多創新型公司紛紛入局,經過一年發展,2015年國內跨境電商發展便步入紅海。”據艾瑞咨詢預測,2017年進口跨境電商規模將達到1.3萬億,未來3年復合年均增速為35%。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海淘人群1800萬,成交規模1400億,從百億級市場步入千億。預計在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
“對于消費者來說,傳統海淘門檻很高、代購風險很高。海淘首先要懂海外網站、外文、轉運、國際信用卡支付等等。代購則是讓素未謀面的第三方去海外買東西,這其中的風險自然很高。” 天貓國際歐洲區負責人楊邵明認為,這兩種方式中間環節復雜,一旦發生問題或糾紛,消費者利益和體驗根本無法保障。
傳統海淘的消費高風險為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機會,海通證券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無論是保稅政策的出臺,還是和海關數據的打通,都大大推動了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在消費者端,跨境電商業務的購物門檻逐漸和境內電商持平,過去的小眾消費,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主流消費。
突破貨源與物流難題
由于不同的跨境電商平臺獲取商品的渠道分為海外直郵和國內保稅倉發貨兩種,因此同款產品在不同平臺的價格也有很大差異,以荷蘭Nutrilon4段800克奶粉為例,京東海外購、國美海外購、天貓國際等平臺價格最多相差40多元,并且還提供有不同套裝。即使同一件商品都是來自于保稅倉,各平臺的物流配送時間也存在明顯差異,最慢的需要一周時間。而如果是海外直郵,各家的物流配送時間相差得會更多。
伴隨消費需求升級,國內網購群體購買商品時的關注點傾向于食品安全、品質優良、品類多樣、價格合理等方面。經常海淘的趙靜怡對記者表示,自己在同一家跨境電商平臺上購物時發現,商品來源包括免稅倉發貨、海外直郵、轉運等不同方式,因此同一品牌同款商品有時包裝不同,讓自己很難分辨真假。尤其是在國內沒有相同產品銷售,無法比較的情況下,自己只能先使用,完全憑感覺判斷是否為正品。
據了解,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平臺的貨源,多由個人買手或專業進口團隊通過海外零售商或經銷商采購,品牌商授權資源相對匱乏。而品牌商由于要顧及國內線下利益體系,加大了進口采購環節難度。尤其對于非標品類,平臺分散采購難以爭取上游話語權,正品保障機制也較難確立。與此同時,爆款產品在跨境電商平臺上占很大比例,但海外品牌商供貨渠道不穩定與國內平臺直接簽約合作可能性小,為保證供貨他們大多采用復合渠道,于是價格便難以控制。
為解決貨源難題,各跨境電商進口商都在加大海外商品資源布局,力爭獲得品牌商或大型國際零售商的授權,各個品牌當家人也在以“第一買手”身份在全球范圍尋找貨源。因此,有專家認為,未來規模領先的平臺如天貓、京東等,更容易與海外品牌商直接對接,獲得品牌商入駐,商品資源分化將逐步顯現。
除了渠道,阻礙跨境電商業務發展的另一個問題則是物流。業內人士介紹,直郵方式對于消費者來說速度快,但采取這樣的物流方式,成本會占到總成本20%至30%,產品性價比大打折扣。因此,目前跨境電商進口平臺已圍繞物流體系展開布局。阿里菜鳥網絡2015年起開始搭建跨境物流體系,目前已可滿足天貓國際的海外直郵需求。京東則通過與國際第三方大型物流公司合作,物流能力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配送成本及效率大幅優化。另外,保稅區模式也已成為跨境電商平臺解決物流憑借的突破口之一。
近日,國際知名第三方數據機構《2015跨境網購消費報告》(下稱《報告》),調研數據揭示了跨境網購中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路徑和習慣。《報告》顯示,消費者在海購中最熱門的三大品類依次是服裝、美容護膚產品、手提包/背包。這意味著跨境購物成熟度正在提高,人們對于跨境購物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多樣化,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母嬰、美妝、保健三大品類。
洋碼頭CEO曾碧波接受《廣州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海購平臺打破傳統一般貿易價格差異和地區化的差異,使中國消費者用上和國外一樣高性價比的好貨,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的一些消費痛點還沒有解決。
消費者的痛點一:是不是“正品”?“一開始海淘的人都是極具冒險精神的人。”曾碧波如此形容消費者海外購物的現狀,這份不安全感主要來自距離感,對商家和物流的雙重不確定讓他們產生了對于“正品”的質疑。
“保稅區的貨都不一定是真貨!”曾碧波認為,要打擊假貨,一方面,應對源頭商家與買手的入駐嚴格把關,從源頭上保證消費者購買到的商品100%為海外正品,保證貨源渠道的純正。另一方面,要確保商品從海外到國內各個運輸段的封閉性,同時合法合規清關,全程狀態實時查詢。
痛點二:能不能“本土退貨” ?《報告》數據顯示,消費者對跨境電商平臺上的客服與售后服務的需求很大。一方面是因消費者對于多種海外商品認知度不高,另一方面物流查詢、商品退換等售后問題的解決是購物體驗的最后一道門檻。曾碧波建議,應創立“本土退貨”概念,建立國內退貨倉,支持“7天無理由本土退貨”,包括商家端保稅發貨與海外直郵兩種入境方式的商品退貨。
痛點三:什么時候收到貨?跨境購物相比傳統電商購物,漫長的從海外到國內的供應鏈、發貨周期都是消費者購物的成本。因此,“什么時候能收到商品”和“能不能買到我想要的東西”一樣成為消費者挑選購物平臺的重要標準。
奢侈品網站走秀網CEO紀文泓說,如果你去和品牌商簽、合作,那么意味著你加入到了這個國際品牌的價格體系中,但如果你執行它在國內的價格,那么就與線下實體店毫無差別,沒有價格優勢可言。
一些跨境電商只能采取國內供應商的拿貨模式。但網站通過國內供應商拿貨,這些供應商包括品牌自己的,也有商。缺點是容易失控,商發什么貨,網站還是不知道,雖然入庫檢查了,但還是無法保證正品。日本歐美一些進口商品如果量小,網站派幾個留學生在超市買點就說直采;很多所謂跨境電商的買手都在傳統零售的群里找尾貨,這還是地道點的,不地道的就是假貨了。
《報告》顯示,有41%的消費者偏愛“海外直郵”的海外購物發貨方式。分析師解釋稱,由于跨境購物流程的復雜性,其實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并不了解流程的細節;而“海外直郵”既快速又安全的特點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海購門檻,應成為目前消費者最多的選擇方式。
(互聯網+跨境電商新“錢”景)
作者簡介
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Alibaba.com),是全球企業間(B2B)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國際貿易領域內最大、最活躍的網上交易市場和商人社區。杰出的成績使阿里巴巴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兩次入選哈佛大學商學MBA案例,在美國學術界掀起研究熱潮,入選《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國品牌500強。
內容簡介
在當前跨境電商的各類模式當中,跨境B2B是毫無疑問的主流。跨境B2B逐步從信息走向交易,兼顧高效匹配和安全保障,通過信用保障體系增強交易雙方的信任,讓“信用=財富”。與B2B電商相配套的外貿綜合服務是當前國家大力支持的發展重點,讓中小企業享受到外貿出口流程的“一站式服務”,實現政府監管對接的“單一窗口”。跨境B2B和外貿綜合服務自然是本書介紹的重點,也是阿里巴巴目前大力推動的業務方向。除此以外,當前跨境電商還涌現了一些新的業態,如跨境B2B進口、跨境零售(出口與進口)、跨境電商物流、展會與電商融合等新的業態和增長點,這些領域也是本書重點涉及的內容之一。
以上的內容都在本書中會有詳細地闡述,并包含了阿里巴巴的實踐經驗。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將會啟發更多的人參與跨境電商的生態,支持跨境電商發展。我們共同的愿景即是“買全球、賣全球”,構建實現覆蓋全球至少20億人的跨境電商市場,也讓中國在未來的跨境電商貿易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
目錄
感知跨境電商
1.1跨境電商的時代3
1.1.1跨境電商早已悄然來臨3
1.1.2貿易線上化:傳統貿易瓶頸的驅動跨境電商5
1.1.3電商出海:大勢所趨8
1.2了解跨境電商的概念與發展9
1.2.1跨境電商:概念紛爭9
1.2.2跨境電商的構成10
1.2.3復雜而有序的跨境電商生態圈12
1.3跨境電商熱潮17
1.3.1 B2B的線上滲透:從信息走向交易17
1.3.2跨境零售拓展新市場:從跨境到當地18
1.3.3跨境電商服務:從通道、基礎設施到數據反哺19
1.3.4中國進口的新陣地20
1.3.5阿里巴巴在趨勢中不斷突破21
1.4跨境電商模式的未來展望23
1.4.1連接與互動23
1.4.2結網:從鏈條時代到網狀時代24
跨境B2B模式:從信息到交易
2.1久遠的歷史:跨境B2B興起的三次重要變革29
2.2生意人的選擇:跨境B2B的買賣方場景30
2.3精耕細作:基于信息和洽談的高效匹配33
2.3.1從信息搜索開始33
2.3.2詢盤洽談34
2.3.3采購需求與響應35
2.3.4在線小額批發37
2.4驚天動地的變革:B2B如何走向信任和交易38
2.4.1交易閉環形成38
2.4.2信用保障為B類交易保駕護航40
2.4.3在線交易流程44
2.4.4信用保障的優勢及出口格局的影響45
2.4.5信用=財富:感受與原聲57
外貿綜合服務
3.1在外貿行業謹慎樂觀的新常態下,私營企業有望成為增長
新引擎67
3.1.1外貿出口下行壓力仍在,大盤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67
3.1.2私營企業有望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引擎68
3.2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興起,助力中小微企業轉型
升級71
3.2.1降低外貿門檻、簡化交易流程,擴大外貿大盤74
3.2.2降低流通成本和改善交易條件,為企業發展減負75
3.2.3開創信用+保障的服務,為企業帶來商機78
3.2.4周邊增值服務,全方位助力企業發展79
3.3四流合一,以信用體系成就外貿生態圈80
跨境業態新觸角
4.1跨境電商進口85
4.1.1商品豐富度86
4.1.2有競爭力的價格88
4.1.3進口商品安全問題89
4.2跨境電商零售90
4.2.1爆發:消費全球化來臨90
4.2.2民生:跨境B2C進口滿足“中國新消費”94
4.2.3產業:跨境B2C出口助力“中國質造”98
4.3跨境電商的物流101
4.3.1國際物流服務產品101
4.3.2跨境物流都有哪些產品102
4.3.4物流行業組織和平臺105
4.3.5物流的優化需要數據驅動112
4.4貿易型展會與互聯網B2B模式的比較和趨勢分析114
4.4.1傳統展會時代的輝煌114
4.4.2互聯網B2B業務迅猛發展118
4.4.3新時代的開始:展會未來線上化的發展趨勢120
跨境電商政策
5.1格局:跨境電商的發展對中國意味著什么125
5.1.1對我國貿易地位和主導權的影響125
5.1.2對貿易參與者和市場的影響128
5.2形勢:現有監管如何適應跨境電商132
5.2.1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政策梳理132
5.2.2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139
跨境電商人才保障
6.1跨境電商人才需求145
6.1.1跨境電商人才隊伍現狀145
6.1.2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結構146
6.1.3跨境電商人才素質要求148
6.2跨境電商人才主要問題151
6.2.1跨境電商人才結構層次偏低152
6.2.2熟悉跨境電商業務的專業人才缺少152
6.2.3跨境電商人才流失率較高152
6.2.4企業培養跨境電商員工成本居高153
6.2.5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錯位153
6.3跨境電商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機制154
6.3.1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154
6.3.2加大發展和引進跨境電商人才力度156
6.3.3建立健全跨境電商人才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157
后記:
關鍵詞:跨境電商;政策創新;海外倉;柔性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713.365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s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tricity supplier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we summed up the dilemma of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s,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se difficulties. We hope this study ca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in China.
Key words: CBES; policy innovation; overseas warehouse; flexible supply chain
1 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2014年7月,隨著我國海關總署頒布《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跨境電商元年。眾多企業借著這一政策東風,紛紛涌入跨境電商這一新興行業。據有關研究機構統計,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的零售規模達到了驚人的1 185億元,同比增長了112%。
為了更好地規范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2016年4月,我國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了《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標志著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到了新的關鍵節點。跨境電商零售商品不再征收行郵稅,而是征收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近日,相關部門又陸續公布了兩批跨境電商“正面清單”,按照新的國家政策,只有在清單上的商品才可以以跨境電商的方式進口。
2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引領了全球商業的發展潮流。在我國倡導的“互聯網+”、“一帶一路”和“供給側改革”等發展戰略中起到了引導發展方向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巨大作用。同時,在解決我國就業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也令人欣喜。但是,由于跨境電商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難免在發展中會遇到一些問題:
2.1 人才缺口嚴重
據統計,有85.9%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跨境電商領域存在嚴重的人才缺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新招來的員工存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專業知識不扎實等問題,并且多數沒有參加過相應的職業培訓;(2)缺少熟悉跨境電商業務流程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人才的缺乏往往會導致企業的運作流程不暢;(3)缺少跨境電商相關領域的專業性人才,例如會一門小語種又了解國外市場行情的人員非常缺乏;(4)在跨境電商企業中,工作人員的跳槽問題異常嚴重,尤其是采購經理等職位,相關人員的流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5)人才的地域配置很不合理。例如,從事于跨境電商的工作人員大都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如上海、杭州和廣州,這種情況增加了中小城市跨境電商人員的招聘難度。
2.2 采購成本、物流成本比較高,并且派送流程復雜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奶粉的跨境貿易為例,因國外許多國家對自己國家的奶粉廠商會進行相關補貼,國家政策層面要求這些接受補貼的奶粉廠商不準出口奶粉到其他國家,這樣就導致我國的跨境電商企業無法從源頭進行采購,只能大批量雇傭當地人員進行“螞蟻搬家”式的掃貨,這導致企業的采購成本大大增加;(2)由于大多數的國際物流企業對運送的物品實行的是重量差別式收費,運送的物品越多,相關的費用越低,嚴重增加了小型跨境電商企業的物流成本;(3)消費者在跨境購物平成交易之后,商品需要經過海關的查驗通關,但整進散出的出貨模式卻讓海關的工作壓力山大,無法滿足急速增長的清關需求,導致物流派送時間的大大延長。
2.3 國家政策不明朗,缺乏政策創新
起初,我國鼓勵跨境電商發展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想遏制諸如“水貨”等走私行為;二是為了豐富我國居民的消費選擇,把居民的消費引領回國內。但是,因為行業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國家對跨境電商領域還不夠了解,導致該行業缺乏合理的政策監管,甚至有的政策嚴重打擊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例如,最近出臺的《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由于相關細則不夠清楚,導致跨境電商銷售平臺大面積“熔斷”式斷貨,跨境電商企業生存岌岌可危。另外,國家政策層面缺乏政策創新,在現有局面下,國家意圖把跨境電商貿易拉回到一般貿易的領域中,但跨境電商貿易卻嚴重不符合一般貿易所需要的條件。例如,財政部剛剛頒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導致可以進行跨境電商貿易的品類大幅度減少,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只能紛紛退出市場,嚴重打擊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勢頭。
2.4 市場價格戰慘烈,利潤空間較低
跨境電商零售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由于入門門檻較低,近幾年來各大網購平臺紛紛加入了跨境電商零售市場的爭奪,例如淘寶網的全球購,網易的考拉海購和京東的全球購等。各方力量進入市場,導致市場競爭慘烈,又因為跨境電商零售市場中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消費群體在價格對比方面也越來越“認真”,各大電商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資本優勢,紛紛推出包郵、包稅、打折或節日優惠等措施意圖通過更低的價格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這導致了兩種后果:第一,資本實力弱的跨境電商企業或跨境購物平臺因抵擋不住價格戰的襲擊而被迫倒閉或主動退出市場,例如蜜淘;第二,價格戰直接導致了跨境電商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度壓縮,消費者得到了更多實惠,但是這種價格戰嚴重削弱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動力。
2.5 市場里存在一定的假貨現象
這里的假貨現象包括如下幾類:(1)奶粉是跨境貿易中的主流產品,但是某些奶粉電商通過收購原品牌包裝,再利用國內的次級奶源進行惡意再灌裝,以次充好;(2)一些電商在國外注冊某類商標,在國內進行生產,然后出口到境外的“接頭國”港口,在完全沒有進入“接頭國”市場的前提下就直接運回到國內的保稅倉,成為了名義上的“洋貨”;(3)有一些電商購買了國際品牌商品的包裝專利權,在包裝上印上國際品牌的中文名稱,進而冒牌生產、虛假宣傳和銷售。這些廣告中說是原裝進口的商品,本質上還是“國產”的。這些造假售假的行為,嚴重欺騙了消費者,進而打擊了消費者對跨境電商零售市場的消費信心,必須嚴厲打擊。
3 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對策
針對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
3.1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員工職業培訓
第一,為了適應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需要,我國可以在大學教育中嘗試增列跨境電商專業,或者在相應的專業中,如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專業,添設跨境電商的相關課程;第二,大力發展電商培訓機構,使電商培訓機構順利成為跨境電商人才的搖籃和孵化器;第三,要加強跨境電商企業內部的培訓力度,培養適合企業自身業務的頂尖人才;第四,跨境電商企業要加強校企合作,從校園抓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跨境電商企業要設置合理的薪酬體系,避免人才的大量流失。
3.2 優化企業供應鏈,直郵與海外倉并進
第一,有資本實力的跨境電商企業可以直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海外倉,并且可以與直郵方式相配合,這將大大節省企業的物流成本,減少商品入關的審查環節,并且可以獲得消費者的最大信任度;第二,小型跨境電商企業可以聯合起來在國外設置物流集散中心,以增加貨物的運送量來降低國際物流間的成本;第三,簡化通關流程,縮短商品的通關時間;第四,跨境購物平臺應和國內的派送物流企業進行緊密的合作,簽訂長期合作合同,以降低商品的派送物流成本;第五,建立柔性供應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缺什么供什么,以降低庫存積壓所造成的成本。
3.3 創新監管方式,細化實施細則
第一,跨境電商行業是一個新型的行業,它與一般貿易有著巨大的差異,如果我國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對跨境電商與一般貿易不加以區分,勢必會導致偏離政策的實施路徑。我國必須不斷創新監管政策,有的放矢,避免亂象的出現。第二,政府要細化實施細則,在頒布政策細則之前要多與行業內的企業溝通協調,做到政策服務于經濟,而不是給經濟綁手綁腳。在目前行業十分關注的“正面清單”問題上,政府要繼續擴大清單上的品類,簡化批文,放寬資質,積極促進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另外,我國政府也需要和其他國家的政府部門不斷溝通,協調在海關監管、稅收、商檢等方面的管理細則。第三,國家要鼓勵跨境電商企業的海外倉建設,大力支持外貿企業融資,實施積極的外貿進口稅收政策,提高貿易的便利水平。
3.4 實施差異化競爭,重視產品服務與創新
跨境電商行業是一個資本逐鹿的市場,如果行業內繼續實行價格戰,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資本雄厚的跨境電商企業或許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對于小型的跨境電商企業來說,價格戰必將傷到自己的五臟六腑,輕則一蹶不振,重則倒閉歇業。跨境電商企業之間要和諧地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須調整各自的發展戰略和營銷手段,摒棄陳舊的價格戰思維。第一,實施差異化競爭。跨境電商企業應該豐富其產品種類并在營銷中要強調自身產品與其他企業產品的不同之處,注重品質的提升而不是價格的高低。第二,要完善產品的服務體系。不管是購物前還是購物后,都要始終如一的替消費者考慮,讓消費者對自己的服務形成依賴性。第三,重視產品的創新。跨境電商企業要積極與國外廠商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及時溝通反饋市場中的需求,令國外廠商知道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并加以創新所需產品。第四,要有針對性地投放廣告。因為跨境電商行業的崛起是利用了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契機,然而互聯網的受眾群體卻具有一定的年齡局限性,年輕人對互聯網的使用率大大高于中老年人的使用率。所以,在投放廣告的時候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年輕族群上。
3.5 健全法律法規,落實企業責任
第一,積極推進打擊跨境電商領域侵權假冒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保稅倉和跨境購物平臺的貨品抽檢力度,對存在假貨的電商企業建立黑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第二,加強跨境電商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落實電商企業的社會責任,增強行業組織的自律性。第三,適當拓寬消費者的購物渠道,例如,跨境電商可以采用海外倉直郵的方式,用以縮短消費者與生產廠商之間的消費距離,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第四,跨境電商要主動向消費者宣傳如何區分商品真假的有關知識。
參考文獻:
[1] 王外連,等.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 電子商務,2013(9):23-24.
[2] 周嘉娣.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 中國商貿,2013(34):102-103.
[3] 李昱蓉.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建議[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4):174-175.
關鍵字:跨境物流 跨境電商 海外倉
一、 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一)歐美跨境電商發展相對較快
根據2015年度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報告,2014年,在世界范圍內,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排在前6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美國、英國、德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荷蘭和法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排在前6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巴西和澳大利亞。其中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最為頻繁的是美國和英國。美國是跨境電子商務最大的受益國。美國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子商務購買的來源除43%來自北美以外,其他主要來自英國和中國。在亞洲,新加坡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馬來西亞。日本的網購有1/5是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
(二)我國政策大力支持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縮短了傳統的供應鏈,有效降低中間環節成本,是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開拓國際市場的新渠道。中小微企業借助電商平臺參與到全球貿易,直接面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有助于他們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這與現有“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大方向相符。正是順應這種新形勢,中國近年來密集出臺服務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措施。僅2015年5月份以來,國務院就已先后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商務部也制訂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鼓勵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態度。這一切的政府支持,無疑為我國的跨境電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三)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不斷擴大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6%。隨著2015年“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跨境電商已經站到了資本市場的風口上。“跨境電商有望成為對沖出口增速下臺階的利器。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條件的惡化,以及歐洲、日本的需求持續疲弱,中國出口貿易增速出現了下臺階式的減緩。而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貿易近年來的發展腳步正在逐漸加快,并有望成為中國貿易乃至整個經濟的全新增長引擎。
(四)我國跨境電商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
2015年跨境出口電商結構比例占跨境電商83.2%,進口電商僅占比16.8%。由跨境進出口電商的比例可見,我國的跨境電商基本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但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以及對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進口零售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迅速擴大,將會打開海外市場的新篇章。
二、 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現狀
1.跨境電商物流多種運作形態并存
(1)郵政國際小包快遞。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70%的包裹都通過郵政系統投遞,其中中國郵政占據業務50%左右的份額。雖然郵政網絡基本覆蓋全球,但其運輸時間長,丟包率高。
(2)國際快遞運輸。主要由UPS、Fedex、DHL、TNT四大巨頭組成。國際快遞速度較快、客戶體驗好,但其價格昂貴。例如使用UPS從中國寄包裹運送至美國,最快可在48小時內到達。
(3)建立海外倉。賣家先將貨物存儲到海外倉庫,然后根據訂單情況再進行貨物的分揀、包裝以及規模化遞送。雖解決了小包裹時代成本高昂、配送周期漫長的問題,但其也存在容易壓貨、運維成本高等問題。
(4)跨境專線物流。此種運作方式一般是通過航空包艙方式將貨物運輸到國外,再通過合作公司進行目的地國的國內派送。這種方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但在國內的攬收范圍相對有限,覆蓋地區也有待擴大。
(5)國內快遞的國際化服務。圓通、順豐均在跨境物流方面早已建立戰略規劃。但由于并非專注于跨境業務,覆蓋的海外市場也就比較有限。
2.各平臺尋求適合自體的新模式
(1)阿里構建跨境物流體系。自2015年開始阿里就借助旗下菜鳥網絡開始搭建跨境物流體系,以支撐天貓國際的海外直購服務,消費者們最快可在一天之內收到海淘包裹。菜鳥網絡通過與圓通快遞合作,目前已經打通了國內-東北亞(韓國)、香港-大陸的跨境快件通道,國內部分區域已經可實現次日達。此外,菜鳥網絡還在俄羅斯、新加坡、芬蘭等國與當地合作伙伴進行了數據對接,用于開發適合中國用戶的快遞產品。
(2)京東選擇與第三方物流合作。京東在面對跨境電商物流的窘境下,則采取了與國際第三方大型物流公司合作,其跨境電商業務的物流能力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及地區。在國內段,京東還開通了在寧波、杭州、廣州3個保稅區的口岸服務,用以解決商家的備貨及倉配問題,縮短產品運輸時間,滿足全球購產品及時配送的需求。
(3)其他平臺的模式選擇。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公司采用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建立海外倉,用來解決跨境電商物流問題。此外,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公司還積極與上海、杭州等地保稅區合作,嘗試跨境保稅的模式,以此確保為用戶提供更為穩定高效的物流服務。
3.政府重視并引導發展跨境電商物流
商務部2015年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將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 商務部已形成了對推進“海外倉”建設的一些工作思路,下一步將重點推進以下五項工作:一要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二要降低物流運輸成本;三要縮短營銷環節;四要改善配送效率;五要幫助企業更好地融入進境外流通體系。
此外,建設“一帶一路”是政府面對全球形勢的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陜西西安作為國際陸空交通樞紐城市,既是“一帶”的起點樞紐,也是銜接“一路”的中心樞紐。利用陜西先的交通優勢地位,通過國際物流主通道連接成一個體系,就是國際物流快速通道網絡。再此基礎之上,境內物流與跨境物流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下的產業銜接中實現物流的對接。形成亞歐非經濟貿易一體化為支撐的國際物流快速通道網絡以及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機制。
(二)跨境電商物流存在的問題
在跨境電商平臺的訂單投訴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物流原因引起的,這也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跨境網購體驗。要為用戶提供“直達”服務,就必須有高效的物流、結匯等快速服務。跨境電商的發展迅速,必然需要物流能夠跟上節奏。作為行業的新生板塊,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極具潛力,但在現實的行業發展也的確能看到很多不足。
1.物流成本偏高
目前,國內走在前端的跨境電子商務網站比如速賣通、環球資源等網站主要以國內最大的物流快遞EMS作為主要的合作伙伴式,為國外的客戶提供了物流上的支持。而國際上通用的快遞公司,例如UPS、Fedex、DHL、TNT等,盡管運輸速度快但因其價格昂貴,很少為海外顧客所使用。跨境物流配送的運輸、貯存、管理等方面,都比國內運輸要復雜很多,因此有些費用會比國內高出很多。跨境物流成本大致占總成本的20%-30%,其本身的高成本已削減了產品的利潤。如果產生退貨的行為,更加提高了物流的成本,也會讓不少小商家望而卻步,對大企業而言也是不小的成本。
2.配送周期長
由于跨境電商的物流配送涉及許多環節,通關不順、效率低下等特點,要比傳統電商的物流配送復雜很多。到國外網站購買商品,貨物的配送時間少則十幾天、多則一個月,不僅貨物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退換貨問題更是繁瑣復雜,假如產生退換貨的手續,大大增長了物流的周期。同時各國間進出口貨物會收到海關的嚴重阻礙,加上清官與商檢的周期長,更加降低了跨境電商的運送效率,自然會限制跨境電商物流這個行業的發展。
3.退換貨程序繁瑣
在網購時,大家都會碰到的一個麻煩,那就是由于沒有實體店的親身體驗,物品在收到時,會與網絡平臺上介紹的功能、展示的圖片會有出入。有些消費者如果無法接受這種差異,將會產生退換貨的程序。如何給消費者提供便捷、滿意的退換服務,成為商家的一大問題。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新增了“網購七日內無理由退貨”的規定。可以看到國家在電商平臺產生的物品退換貨,極大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但是跨境電商物流環節涉及到國內外物流的眾多環節,程序復雜,而且本身物流的周期較久,會造成貨物損壞或者丟失的風險,再者還存在海關與商檢的可能。這些經歷都會造成消費者的購買心情與欲望的下降,將成為影響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之一。跨境電商中退換貨問題,需要消費者與商家自行協調去解決問題,平臺也無法為消費者提供退換貨的渠道。這一點與國外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存在的“無理由退貨”大相徑庭,這可能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心理的差異,這將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4.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跨境電子商務的貿易往來 過程中涉及到了跨國際之間的運輸、配送、倉儲等環節,需要完善的物流體系來進行整體的運作和協調。同時也離不開基礎物流管理平臺的支撐。而當前物流體系的建設滯后嚴重地制約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5.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是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物流產業的重要基礎,而當前跨境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還不到位,突出的反映是跨境物流企業的信息處理能力水平較低。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極少,應用的層次也很低。在跨境電商中,很多消費者通過轉運公司去海淘商品。在從國外網站購物之后,就不清楚自己已購入的商品處于什么階段,就處于莫名的等待期。而這種等待期又是長達幾個月之久。這最根本的問題,是電子商務網站和轉運公司的信息流沒有打通,導致商品的物流狀態無法跟蹤。同時在跨境物流信息專業的人才非常缺乏,在物流與信息兩個領域精通的人才非常難求,以至于中國的跨境物流信息化還處于一個非常艱難的摸索階段。在跨境電子商務中,各種物流信息的資源整合能力還不夠強,信息的通信渠道仍不夠通暢,信息的完整性還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 解決跨境電商物流問題的措施
(一)建立海外倉庫
跨境電商出口企業通過主要目標國,建設海外倉庫,將貨物實現運送到海外倉,在海外倉中根據訂單調取并發送貨物的一種模式。另外,由于物品通過批量海運的方式進入國內,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平均海外直購商品要比過去單件直郵節省20%左右的開支。在跨境電商出口環節,由于大大降低了物流的配送時間,就會增加本國企業在國外的競爭力,以提高客戶滿意度,實現銷量的提升。此外,跨境電商具有總批量大、分批量小的特點,海外倉的建立,將海外貨物成批地運送到海外倉中存儲。有訂單生成時,直接從海外倉發貨給客戶。由于是在訂單的本國發貨,縮短了訂單的反應時間,大大提高了物流的配送速度。同時在有海外倉的條件下,倉庫貨物庫存充足,消費者也可以與商家溝通,退換貨服務也可以順利的進行了。海外倉的建立節約了跨國際之間小件運輸的成本,也加快了配送的時間,同時還解決了比較棘手的退換貨服務。但是海外倉的建立,需要在前期做好完備的市場調查和預測,在何地建立海外倉、產品庫存量需要多少。
(二)優化協同創新的模式
跨境物流的協同創新已是大勢所趨。跨境物流需要與跨境電子商務可通過技能共享、有形資源共享、戰略協調、垂直整合等方式從而實現協同發展。例如通過供應鏈整合,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可從供應源頭合作與開發,尤其可在倉儲、包裝、運輸路線進行優化等方案。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通力合作、協同發展,在推進電子商務市場的同時,還有利于縮短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減少貨物損失的行為等。也可從跨境物流的網絡進行協同創新,在多國間、物流節點的多企業間、跨境配合的物流企業間,加強溝通,通過商品的分類、包裝、運輸方式及線路等多維度、多方位,推動跨境物流網絡的協同創新。
(三)完善跨境物流體系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市場越來越成熟,跨境物流的體系亟待解決。第四方物流模式的探討,是將來跨境物流體系比不可少的內容。雖然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我國電商的慣用模式,但第四方物流是大供應鏈的集成商。我國發展成熟的物流企業大多以大型跨境電商為核心,通過資產重組、并購、委托、融合物流、信息、資金等方式促進第四方物流的發展。
(四)加強跨境物流的信息化建設
國家工信部2013年1月出臺了《關于推進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我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進一步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要加快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加強跨境物流的客服體系,這個體系涉及整體流通路徑、即時監控輸送過程、事后反饋分析等。跨境物流客服體系必須具有更加良好的信息處理和傳輸機制才能快速準確地獲取銷售反饋信息和配送貨物跟蹤信息,從而大大提高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贏得客戶信賴,并不斷降低成本。
(五)大力培養物流信息化人才
物流發展趨勢非常快,專業人才的需求無法滿足市場的缺口。行業的人才分配也由傳統粗放型向專業化程度高的集約型模式轉變。不論跨境電商巨頭的自建物流還是中小平臺的第三方綜合物流,人才需求量都將不斷增大,且專業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是從企業成本控制的必然結果,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今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需要大力培養物流信息化專業人才。物流信息化建設,人才是其中的關鍵。可以通過政、校、企三方共同培養物流信息化的專業人才。
四、結語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商物流保持較快增長,企業主體多元發展,經營模式不斷創新,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已成為現代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多部門的重視與扶持。
參考文獻:
[1]王蒙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物流問題探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4(5):87-89
關鍵詞:跨境電商;敦煌網;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12
1敦煌網平臺介紹
敦煌網成立于2004年,是全球領先的在線外貿交易平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整合交易、支付、物流、服務、融資的外貿網絡服務平臺,致力于幫助中國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走向全球市場。敦煌網免費注冊開店,個人或公司都可以在敦煌網上進行店鋪經營,只在買賣雙方交易成功的情況下按成交金額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這樣的收費方式為學校開展跨境電商實訓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便利,以敦煌網為依托,學生進行實戰型的店鋪運營,有助于培養與企業需求高契合度的跨境電商人才。
2基于敦煌網的跨境電商課程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
2.1實訓教學目標
以敦煌網個人網店的開設和經營實操為實訓教學內容,教師按照敦煌網店鋪的實際運營流程設計各階段實訓項目,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整個店鋪運營流程,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工作能力,使其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技能,與就業市場無縫對接。
2.2實訓內容設計
根據對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人才職業能力需求的分析,圍繞敦煌網個人網店運營流程設計以網店開設與選品、產品與優化、營銷推廣、國際物流和客戶服務五個項目為實訓內容,并將每個項目分解為若干實操任務,對應具體的實訓內容,如表1所示。
實訓以小組(每組6人)的形式開設并運營店鋪,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和輪崗制,讓學生在市場、采購、運營、物流、客服和美工設計等崗位輪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真實的在敦煌網平臺進行跨境電商的實戰型業務。其中市場崗位的主要工作包括產品開發和選品,采購崗位主要涉及周邊批發市場實地采購和網絡采購,運營崗位的學生主要負責店鋪管理和營銷推廣,物流崗位的學生的工作任務為選擇國際物流供應商和打包發貨,負責客服崗位的學生要做好在線咨詢、訂單處理和售后服務等工作,美工設計則主要負責圖片的處理、店鋪的裝修和產品詳細版面的設計。教師在學生實訓過程中針對性的進行項目化指導,與學生共同探討處理店鋪運營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2.3實訓考核機制
實戰型跨境電商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操作性強,因此,對于學生的考核評價機制也應集中于每個項目的操作效果和店鋪的經營業績。考核評價采用以小組為考核單位的評價方式,從產品管理、推廣營銷、店鋪運營和客戶服務四個維度進行考核,其中產品管理占考核成績比重的30%,以在售產品量與下架產品量為依據;推廣營銷占比35%,主要考查店鋪曝光量、瀏覽量和訪客數;店鋪運營占比25%,考查店鋪的訂單總量、成交訂單量和成交總金額;客戶服務占比為10%,主要考查客服人員的在線咨詢服務能力和售后服務能力。將具體要考查的內容分別劃分為五個級別,不同級別對應不同分值。
3跨境電商課程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現有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無法支撐跨境電商實訓
跨境電商實訓課程主要面向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和商業英語三個專業開設。電子商務專業所開設課程中以內貿平臺操作和網絡營銷課程為主,國際貿易相關課程開設較少,學生英語水平普遍不高;而國際貿易和商務英語專業開設了非常系統的國際貿易相關課程,但網絡交易和網絡營銷的課程幾乎沒有,這就造成了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跨境電商實訓初期都存在短板,增加了實訓難度。
3.2缺乏有競爭力的貨源
目前,各小組敦煌網店鋪的貨源主要來源于阿里巴巴國內站和淘寶網。阿里巴巴國內站外貿貨版塊的貨源支持一件,國外買家在敦煌網店鋪購買產品
后,采購崗位的學生聯系商家,由產品商家直接發貨,這種方式雖然節省了部分國內運費,但由于無法接觸產品,無法了解產品的質量及包裝等信息,因此,買家退貨風險較大。淘寶網的貨源在敦煌網銷售成功后,采購崗位的學生從淘寶網購買該產品郵寄到學校,之后再使用中國郵政掛號航空小包或ePacket郵寄給國外消費者,這樣,賣方能夠在產品郵寄之前了解產品的質量和狀態,但是這種貨源的劣勢也是無法忽略的:一方面,產品并非一手貨源,因此定價較高,缺乏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產品需要臨時采購,所以備貨期較長,大概需要3~5天的時間,而平臺上大部分買家更傾向于購買24小時內能夠發貨的商品。
3.3經營沒有持續性,學生缺乏持續的創業激情
在與學生隨機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實訓課程前期積極性較高,能夠完成店鋪裝修或產品等基礎性操作,但在后期推廣營銷階段,由于店鋪的曝光量和訪客數不高,導致小組成員不再積極嘗試各種店鋪營銷推廣手段,曝光量和訪客數持續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實訓過程中創業的艱難讓學生選擇逃避,最終的實訓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在實訓課程結束之后,學生缺乏創業激情,不能持續經營店鋪,致使一些原本經營情況不錯的店鋪業績下滑,甚至關店。
4問題解決方案
4.1調整教學內容
針對當前的跨境電商人才崗位能力要求,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和商務英語專業應適當調整開設課程與授課內容,電子商務應增加部分國際貿易課程和國際物流課程,國際貿易和商務英語專業應適當增加平臺操作課程和網絡營銷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貫穿商務英語、國際貿易基礎、國際物流、平臺操作、網絡營銷、圖片處理等課程,不同專業的課程側重不同。同時,聯合當地跨境電商企業、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等部門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跨境電商的發展形勢。
4.2開展校企合作
尋求與當地外貿企業或生產性企業合作,由合作企業提品,學生在跨境電商平臺銷售,企業可派出專業人員對老師進行培訓或對學生進行產品培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可以選擇企業的產品進行銷售,并且在完成實訓課程的學習后,企業可以將產品的權交給經營業績較好的團隊,由學生團隊繼續運營店鋪,企業定期提供培訓,按照銷售業績給學生提成,這樣不僅為企業增加了分銷渠道,也可以刺激學生認真操作,提升其學習及創業熱情。
5結語
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崗位的能力需求出發,以敦煌網平臺為載體,按照實際的跨境電商操作流程進行實戰型實訓,依托真實的工作項目,提高了學生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的操作技能,滿足了跨境電商企業對應崗位的能力需求。同時,通過真實的項目實訓,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相關專業的學生增加了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研究
最近幾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在不斷地增大規模,它的規模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是越來越大,特別是在近期,阿里研究院了G20系列研究報告。根據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約37.6%;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將超過3.6萬億元,年均增幅約37%,預計2020年跨境電商零售占比將超過30%。顯然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了中小企業發展的新貿易平臺。
一、跨境電商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益處
國務院曾下發了促進電商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強調我國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發揮制造業強國的優勢,特別是最近幾年,國內外的經濟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訂單模式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大額訂單被小額訂單所取代,這些小額訂單正是中小企業在互聯網模式下生存發展壯大的見證。依據我國商務部的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商平臺注冊的比例已經達到的95%以上,充分說明跨境電商平臺已經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重要的陣地。跨境電商對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跨境電商有效的縮短了貿易流通的環節,商品交易的效率不斷提升。以國內中小企業生產的商品銷售給國外的消費者為例,以外傳統貿易的模式是首先由國內的中小企業制造商生產產品作為起點,中間需要四個交易環節,分別是國內的出口商、國外進口商、國外批發商和國外的零售商,經歷這四個環節后商品才會在國外的消費者手中出現。跨境電商有效跨越了這四個交易環節的壁壘,國外消費者可以直接在跨境電商交易平臺上購買由中小企業制造的商品,同時國內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用戶直接的感受改進產品,使得國內外用戶購買的體驗感更強,有效簡化了流程。
第二,跨境電商的貿易模式有效的增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我國傳統的貿易生產中,生產企業僅僅需要做好生產工作,其他工作全部由公司來完成,國內外的消費者與生產商存在著多個交易環節,每經過一個環節都會加一層利潤,中小企業可獲取的利潤很低。通過跨境電商平臺,中小企業打破了中間商的壟斷,消費者可以再互聯網平臺上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跨境電商平臺已經取代了中間商成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平臺,不斷為中小企業提供提供服務,降低中小企業的成本,增加中小企業的利潤。
第三,中小企業參與跨境電商門檻較低,參與外貿機會變得越來越容易。比較知名的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通關等服務方面提供低廉的成本,為中小企業在不具備進出口資質情況下提供高效低價服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四,跨境電商有效地提高了中小企業產品的市場定位。互聯網支持下的跨境電商平臺,中小企業由最初的嘗試拓展到后續的擴張壯大,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商平臺從最開始因信息的冗雜而無從下手到后來的得心應手,是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商平臺發展的必經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中小企業缺少跨境電商方面的專業人才,僅僅依據自身對跨境電商平臺的理解進行操作。發展相對成熟的電商平臺有專業的團隊進行把控和操作,有效引導中小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新,幫助中下企業對客戶進行精準定位,尋找到真正有需求的客戶。
二、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遇到的難題
近年來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迅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面臨了很多挑戰,我國接近600萬家中小企業中仍有相當多的企業還沒有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我國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面臨的難題。
第一,部分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商平臺的形象受損,企業進入跨境電商平臺的阻力加大。很多中小企業在看到跨境電商為企業發展業務,產品的侵權、假冒偽劣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盡,在商檢方面缺乏嚴格的檢查,導致相當多的商品出現安全和質量問題,加上企業的售后服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在利潤面前中小企業一味最求利益最大化,越來越多中下企業殘次商品、消費者退貨的有瑕疵商品二次銷售的問題不斷出現,導致國內外的消費者投訴不斷增多,嚴重影響了我國外貿電子商務企業的集體形象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國外很多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德國等國家對電商企業進行嚴厲監管和打擊,甚至針對國內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制定更苛刻的處罰條件來阻止中國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
第二,跨境物流發展相對緩慢。中小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的特點是訂單金額相對較小、采購次數較多,并且間隔的周期較短,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通常是采用國際快遞的方式進行操作。跨境電商B2C的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國際快遞,第二種是國際小包,第三種是海外倉儲進行規模化運輸。國際小包這種業務模式通常運輸時間比較長,成本相對較高,而會計從我國到全球各地時間通常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慢的得達到1個月的時間。很多國內的中小企業為提升速度,縮短時間,通常采取國外建倉的方式,但由于中小企業的自身財力限制,在國外建倉的成本較大。因此,物流發展相對緩慢是電子商務企業業務發展壯大的弊端。
第三,因人才缺少導致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受到限制。中小企業跨境電商對人才的需求能力要求較高,不但具備強大的英語能力,同時還需要金融方面的國際貿易、國際收支業務的辦理等相關的業務,同時在互聯網方面還要掌握營銷和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而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中小企業內部很少有這方面的人才,并且中小企業在薪酬方面無法滿足該業務平臺所需人才的薪資要求和職業發展要求。相關專業性人才缺乏是導致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業務的限制。
第四,中小企業對自身產品定位混亂,無品牌效應。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無論從感性還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說都是從品牌的方向開始認知,很多中小跨境電商企業一味最求熱賣的產品,無視產品質量和安全,導致在跨境電商平臺出現相似產品和服務,同類型的企業銷售產品幾乎一樣,很多大型企業因為有充足的資源應對中小企業,使得中小企業很難在跨境電商平臺分得一杯羹,中小企業在無定位和品牌中逐漸消失。
三、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采取的措施
國內跨境電商不斷升溫的同時,各方的資本競爭出現白熱化現象。伴隨著國內對跨境電商發展的利好政策的出臺,中小企業不斷躋身到跨境電商發展的行列中來。面對國外經濟環境、國外政治環境和國內外大型企業壓力,中小企業如何在跨境電商平臺發展壯大,占領一席之地,不但需要國內政策環境的大力支持,更要求中小企業在自身方面多下功夫,采取有效的手段從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來實現生產經營戰略。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分析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采取的措施:
第一,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吸引行業人才,加強企業自有人才的培養。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首先,政府要做好引導作用,引導高校對外語類、計算機類人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適應需要,同時學校自身也要打造專業的教學團隊,對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優化;其次,企業應積極進行校企合作,成立以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校企合作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全方位的電商和外貿人才,為企業輸送新的血液。
第二,企業自身要加強團隊建設,合理調配人才。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以運營人員為中心,可以適當的將網店裝修設計、產品廣告宣傳設計和物流等較為不重要環節交由專業的第三方代辦理。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人員開支,同時也可避免對目標市場的環境偏差認知帶來的產品定位失誤,也可以更貼近消費群體的需求,對產品的市場準確定位。
第三,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力爭做到產品的品牌化。面對跨境電商大環境下的假冒、劣質、侵權凸顯的現狀,企業更要嚴把產品的質量關。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要從長遠著手,單純的價格競爭無法帶來長遠發展,品牌、服務和產品才是成功的關鍵。
四、研究結論
在互聯網模式下,中小企業跨境電商迎來了歷史性發展的機遇,隨著機遇而來的是重要的挑戰。本文從跨境電商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益處角度出發,從物流、產品、人才和定位四個方面分析研究我國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遇到的難題,最后提出了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采取的措施,旨在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喻莉.淺析中小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業態現狀及對策[J].中國科技縱橫,2015(08).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檢驗檢疫;監管模式
一、引言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業態在全球范圍內異軍突起,迅速改變了我國對外貿易產業鏈布局,逐漸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據統計,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為4萬億元,2015年為5.2萬億元,2016年為6.5萬億元,年平均增速約為17.3%。跨境電商在給我國消費者帶來方便與實惠的同時也給檢驗檢疫工作帶來了發展契機與挑戰。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質檢總局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在堅持“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工作方針前提下,探索跨境電商下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本文通過對跨境電商與傳統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之間的矛盾進行深入研究,打破傳統的監管理念,探索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新型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破解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瓶頸。
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跨境電子商務(以下簡稱跨境電商)是指分別屬于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交易主體之間,利用電子商務的網絡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并通過網絡支付實現結算,所購買的商品通過跨境物流運送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跨境電商是基于網絡發展起來的,具有全球性(Global Forum)、無形性(Intangible)、匿名性(Anonymous)、即時性(Instantaneously)和無紙化(Paperless)的特點,作為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的技術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由于我國跨境電商起步晚增速快,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禁止進境物屢禁不止。質檢總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發揮檢驗檢疫職能作用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明確禁止未獲得檢驗檢疫注入的動植物源性食品、廢舊物品等8類物品以跨境電子商務形式入境。但近年被查出的禁止進境物數量仍然觸目驚心,例如北京檢驗檢疫局在進境郵包中截獲箭毒蛙,重慶出入境截獲6條半米長蜈蚣,各地檢驗檢疫部門還相繼查獲了大量蔬菜、花卉、種子等活體植物和生物制品、血液制品,這些禁止進境物一旦進入我國,將會引發外來生物物種入侵風險;二是跨境購物質量堪憂。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對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兒童用品,包括玩具、紙尿褲、服裝、濕巾等商品進行了質量抽查,共抽樣654批,檢測出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為33%。除了質量不合格產品,跨境購物還存在“售假”問題。據調查,由于進口正品利潤率低,仿品利潤可達到正品利潤的10倍以上,因此在跨境電商的進口產品中,八成以上的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存在售假風險;三是相關法律不夠健全。依據我國《出入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規定,攜帶違禁物品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而相同行為在新西蘭將被判處入獄5年和罰款10萬新西蘭元。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在以郵件、快遞方式進境的禁止進境物查處方面,并未明確責任主體,因此不但沒有刑事處罰,就連罰款也很難執行。
三、傳統檢驗檢疫監管模式面臨的考驗
我國傳統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以時候檢驗和批批檢驗為主,檢驗檢疫的成本很高,檢驗周期也相對較長,因此造成貨物滯港壓港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導致了降低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一定度上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由于跨境電商交易的商品批次多、批量小、品種繁多、單品價值低,給傳統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帶來諸多考驗:一是傳統檢驗檢疫周期長,影響跨境電商交易效率。由于跨境電商的交易主體多為個人或個體經營者,大多不具備報檢資質,而根據傳統檢驗檢疫監管模式要求,檢驗檢疫的手續繁多復雜,檢驗檢疫的周期長,成本也很高;二是傳統檢驗檢疫標準單一,跨境電商難進準入門檻。根據傳統檢驗檢疫監管模式要求,進口商品必須具有檢驗檢疫部門出具合格報告才可以進入市場,但是由于跨境電商所交易的商品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品類復雜,許多商品的國內國外標準不一致,如果用單一的建議標準進行檢驗檢疫,必將影響跨境電商的進出易。
四、建立新型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的措施和建議
近年來,跨境電商呈現爆發式增長。據統計,2009到2016年,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由0.9萬億元增長到了6.5億萬元,傳統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期跨境電商的發展要求,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新型監管模式。首先,要樹立以“風險管控”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將檢驗檢疫工作由“管產品”變為“管風險”。既要維護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的尊嚴,也要維護中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造“寬出嚴進”的跨境電商發展環境,減少出口法檢商品的種類,鼓勵中國制造和創造的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與此同時進行科學的風險分析,重點監管涉及安全、環保、衛生和其他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高風險產品上,防止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的物質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進入我國。其次,充分考慮跨境電商物流需求,將檢驗檢疫工作由“事中檢驗”變為“事前備案、事后追溯”。跨境電商交易對物流效率的要求很高,檢驗檢疫部門要對參與跨境電商的境外生產企業進行備案管理,并建立企業信用數據庫和黑白名單制度;再次,各職能部門要通力協作,將檢驗檢疫工作由“部門監管”變為“聯合監管”。跨境電商作為新形勢下的新興業態,所涉及到的商品涵蓋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檢驗檢疫部門對其的監管范圍也涉及到了社會管理的各個部門,各部門應該依據各自職能,結合跨境電商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通力協作,力求實現聯合監管、資源共享。
五、結 語
在跨境電商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下,對檢驗檢疫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監管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發展需要。本文通過分析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要樹立“風險管控”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將檢驗檢疫工作由“事中檢驗”向“事前備案、事后追溯”轉變,由“部門監管”向“聯合監管”轉變。
參考文獻:
會議認為,積極穩妥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的重要舉措,既可吸引大中小企業集聚,促進新業態成長,又能有效便利監管,對推動“雙創”、增加就業,使外貿更好適應新形勢、贏得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專家認為,這是今年國務院首次召開常務會議,而首次會議的研究主題就是跨境電商,可見高層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相信今年跨境電商將會迎來大的發展和提升。
跨境電商將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會議決定,將先行試點的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初步探索出的相關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圍推廣。按照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在東、中、西部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進出口和電子商務規模較大的城市,新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復制推廣以下經驗做法:一是構建六大體系。包括企業、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等信息互聯互通的信息共享體系,一站式的在線金融服務體系,全程可驗、可測、可控的智能物流體系,分類監管、部門共享和有序公開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以及為企業經營、政府監管提供服務保障的統計監測體系和風險防控體系;二是建設線上“單一窗口”和線下“綜合園區”兩個平臺,實現政府部門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匯聚物流、金融等配套設施和服務,為跨境電子商務打造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新模式釋放市場活力,促進企業降成本、增效益,支撐外貿優進優出、升級發展。
目前,我國外貿形勢很嚴峻。由于傳統的外貿模式增長空間有限,必須拿出新的模式推動其更好地發展。有關專家認為,跨境電商是在我國外貿呈現下行趨勢背景下的重要拉動引擎之一。它符合當前消費模式轉化的新特點,外貿正在從生產為導向轉向更多以消費為導向,跨境電商具有靈活性強的特點,有利于企業捕捉市場新變化,引領外貿轉型更加符合消費模式的轉變。
目前據市場統計,跨境電商完成份額占外貿進出口的比重大約是17%,其中90%都是B2B模式,跨境零售部分只占外貿進出口的3%左右。跨境電商綜合模式的試點與跨境進口試點不同,將帶動整體跨境電商的發展,尤其下一步探索嘗試的重點是B2B。如果經過探索試驗,能夠解決當前沒有稅收配套政策、缺少支付體系以及國際物流支撐的問題,就可以起到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外貿活力,以及帶動外貿增長的效果。
至于具體新增試點的選擇,專家表示,思路應該和自貿試驗區思路一致,要能帶動當地跨境電商整體發展,并產生示范集聚效應。現階段,鄭州、深圳、上海等地入選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在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試點方面,根據用新模式為外貿發展提供新支撐的思路,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將成為可借鑒樣板。據悉,先行先試的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已經初見成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份,杭州試驗區納入海關統計的跨境電商規模已經超過17億美元。
跨境電商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商務部有關人士表示,當前對“杭州經驗”的推廣恰逢其時。原因在于,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團打響了跨境電商頭炮。同時,除了杭州,各個地方對跨境電商也是非常支持,熱情度很高。據悉,目前已有多個城市開始爭相申報跨境電商試驗區,包括鄭州、天津、深圳、廣州等。據了解,河南省已向國務院申請設立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計劃引進國內外電商企業在綜合試驗區設立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加強與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合作,并重點支持世界工廠網、企匯網、中鋼網等本土企業發展。
資料顯示,2015年跨境電商出口增速超過30%,帶動了大量中小微企業出口,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為穩定就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預計未來中央將有更多配套政策推出,跨境電商試點也將更大范圍的推廣。
據了解,包括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等部門關于跨境電商進口稅收政策的調整早已經在醞釀中,目前各部門已達成一致,相關方案已經出臺:一是加大對跨境電商的扶持力度,將試點城市的稅收政策推向全國,各地都實行統一的稅收政策;二是在現有行郵稅稅率的基礎上提高三至五成,既有別于目前的行郵稅,又有別于一般貿易稅,稅率水平介于二者之間,這樣既可以減少差異,又可以鼓勵傳統進口企業向電商轉型,對跨境電商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即b2c)主要分為直購進口、直郵進口和保稅進口,而保稅進口只有在上海等8個試點城市才可以實行。
與此同時,試點城市的進口稅收適用行郵稅這一方式。保稅進口即是指跨境電商進口企業采取在保稅區建倉庫的做法,通過一般貿易的方式先將商品進口到國內保稅倉中,通過電商平臺來確定購買者。國內消費者下單之后,商家直接從保稅倉發出小包裹貨品,這樣就可以大大節約成本和時間,對于消費者而言,也更加便利。從行業來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因為,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相輔相成,其發展將帶動跨境物流和支付行業的發展。此外,特色產品尤其是特色食品行業將會迎來發展機遇,尤其是中國國內產能相對過剩的產業,也可以借助電商平臺緩解庫存壓力。
有助于拓展新的外貿發展空間
2015年以來,總理已4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推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成長。去年年中短短一個多月內,有關部門還曾三度發文就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做出部署,包括提高通關效率、鼓勵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支持境內銀行卡清算機構拓展境外業務等。在我國外貿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的背景下,跨境電商有助于拓展新的外貿發展空間,并改變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處于較低水平的定位,從而實現外貿優進優出、升級發展。在近期一次新聞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是堅定的‘促進派’,下一步,將在總結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將該模式復制推廣至全國。”
跨境電商之所以如此受“重視”,源于中國外貿的“壓力山大”和跨境電商的逆市上揚。在世界經濟總體不振的大環境下,我國對外貿易正面臨“寒冬”,進出口雙雙表現不佳。據海關統計,2015年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同比下降3%,進口同比下降15.1%,全年進出口“雙降”態勢幾乎已成定局。另一項數據顯示,外貿仍將不容樂觀,截至2015年12月,中國官方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經連續15個月低于榮枯線,顯示外需依舊疲軟。
與之截然相反的是,跨境電商卻持續發展火熱。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2017年還將增長至8萬億元的規模水平,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超過20萬家。目前中國主要跨境電商平均年增長率在40%左右,其中跨境零售增長率達40%-50%。跨境電商商品類別主要為經營手機、配件、服裝、電子產品。跨境電商為大量中小微企業出口提供了便捷通道,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