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3 19:25: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考點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系統、有效的復習是地理中考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使學生夯實基礎知識,進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下面是我在帶領初中學生復習地理中的幾點做法。
1.做到中考說明與“大綱”的統一。中考說明規定的只是考點,教學大綱不僅規定了知識的內容,而且規定了對教材知識的評價要求,因此必須分清哪些屬于識記,哪些屬于理解,哪些屬于運用,要在復習中找準知識的定位。通過對以上情況的分析,在復習時,中考說明中未涉及的知識大膽舍棄,增加部分要及時的補上,這樣復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教材,善于總結,理清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實現對基礎知識的活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共分三個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教師要縱觀整個教材內容,體現綜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環境及各個地區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系的綜合表現,都具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特別要注意地理環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綜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較地區差異,分析產生特征和差異的原因,明確區域發展的方向。例如,印度和我國有什么相似之處,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綜合考慮。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系實際。在“博”的基礎上要求“活”。基礎知識要求記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間分布狀況。一些重要的地名、數據應當牢固記憶,并能落實到圖上,例如東西半球的界線、經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質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為重點和難點。運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觀點來說明、描述、識別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應教會學生注重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獲取地理知識,分析解決一定地理問題的能力。
3.緊扣中考說明,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復習,復習要注意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給學生印發中考說明,依照中考說明進行一輪地毯式復習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對考點內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時查漏補缺,把學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識盲點消滅。老師要把各個考點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學生交代清楚,使學生在復習時做到心中有數。中考說明內容覆蓋了初中地理四本書,知識點多而雜,記憶性內容所占比例大,而且這幾年的中考命題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怪題、偏題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應該讓學生面面俱到、不分輕重地去復習每一個考點。一定要有詳有略、有主有次,重點內容要多留意,次要內容簡單看看,大體了解即可。
4.規范練習,多角度思考,舉一反三,做到“講-練-考”相結合,實現知識的消化和鞏固。復習時,除了要講解考綱外,還要選擇一些合適的、編寫水平較高的課輔資料供學生自學和練習,同時,由老師定期出題進行階段性考查。通過大量練習和考試檢查,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考點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可以發現自己還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使知識得以消化和鞏固。
必要的練習可以促進知識形成和轉換。訓練時必須有的放矢。要選擇內容新穎、覆蓋面廣、設問巧、質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試題進行必要的訓練。要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鍛煉學生的心理品質,反對題海戰術,忌重復相似題型,要善于對一個材料、同一個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全面把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練后評析”是非常重要的,可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要仔細研究不同類型的解題方法,特別是主觀性試題,要研究不同題型的特點是什么。要知道怎樣把觀點與材料有機的結合起來,找準答題角度,要研究怎樣運用學科術語恰當組織答案。
5.關注時事熱點,與時俱進。熱點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多通過教材體現出來。往往是在新的指導思想下及時組織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引導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鼓勵學生多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人與自然”等欄目;多讀報,了解如、巴以問題、印巴沖突、美伊沖突、黎以沖突等問題,并加強政治、歷史等知識的融合;特別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資源、環境、人口、發展等重大事件。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適應了中考文科綜合科目的需要。
關鍵詞: 初中地理 升中考試 備考策略
梅州市初中地理作為初中畢業生升中考試中的考查科目,在升高中的考試中占40分。初三時必須展開繁而有序的系統復習。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做好這次考試的復習備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著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圍繞地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能力和素質要求,結合梅州市近年來初中地理升中考試題命制特點和升中備考經驗,下面筆者提出幾種有效備考策略,指導學生掌握自覺學習與復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一、學情分析
本校屬于鄉鎮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周邊的農村,也有少量外來工子女或留守兒童,多數家長忙于工作。對子女疏于管理。學生比較質樸,與社會的接觸較少,知識面比較狹窄。尖子生少且不尖,靈活度不夠,中層學生多,厭學學生不少。初中學生處在叛逆期,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沒有緊迫感和壓力感,對考試復習持無所謂態度。家長和學生普遍認為地理是副科,對地理學習不夠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呈現兩極分化的特點,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學生在經過兩年的地理學習后,大部分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礎知識和非常有限的學習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知識網絡,具備了一定的學科技能,但各種地理能力有待提高,知識遷移靈活性不強。本期的地理課復習內容多,任務重,課時緊。要很好地完成結業復習任務,取得理想成績是有很大壓力和困難的。
二、近幾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試卷的特點
縱觀近幾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試題,題目既有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應用,又有課本重點、難點、地理熱點問題和地理觀念、地理素養的考查,綜合性、地域性、創新性與開放性都很強,突出了學科特點及創新教育,貼近社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了新課程理念。主要體現在:
1.彰顯學科的最本質特征,圖幅多,尤其突出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
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和實踐性是地理學科的基本特性,地域性既是地理學科的核心內涵之一,又是地理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最本質特征。試題中通過圖表把地理科的基本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縱觀最近5年試題所出現的圖,我們把它分為下面幾類:
由上表可見,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試題充分凸顯了地理科的顯著特色,圖的篇幅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和信息載體,挖掘圖中信息顯得非常重要。基于這一點,在備考時可以適當側重于指導學生學會從圖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描述,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試題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試題在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重視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地理觀念、地理素養的考查,涉及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等可持續發展觀內容。比如:2013年試題中:1.下列關于0°緯線和0°經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0°緯線和0°經線都能平分地球
B.0°緯線的長度是0°經線的兩倍
C.0°經線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D.0°緯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2010年試題中:1.北京是我國的首都。讀下圖,在圖中找出北京所在位置( )
A.a B.b C.c D.d
這兩題質量都很高,雖然不偏不怪,但稍具挑戰性。考查的基礎知識很簡單:經線和緯線的相關知識點,非常靈活地考查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判別位置關系的能力,可謂從一題折射出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3.試題設計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設計,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
試題情境創設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查“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入生活,走向社會。2012年試題中有些題目就體現了這樣的理念:4.下列哪組資源只要注意保護和培育就能夠實現可持續利用( )
A.土地、森林 B.耕地、天然氣
C.水、煤炭 D.森林、鐵礦
7.2012年4月10日菲律賓在我國領土黃巖島附近海域騷擾我國漁船,制造事端,嚴重損害中菲關系。讀下圖,黃巖島所在的海域是我國的(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這些題目都充分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課標的這一理念。
4.開放性試題頻頻出現。
2010年試題中,第13題第(2):如果亞馬孫熱帶森林(約占世界森林面積的1/3)遭到嚴重破壞,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后果?(至少兩點)。2008年試題中,第45題第(2):南極洲為什么在巨大的冰層下埋藏著此種礦產?這些試題考查的知識既出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據《地理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引導學生拓寬視野,重視實踐,運用教材中的知識和實踐中形成的能力,認識和解決社會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放性題目所占比重不斷加大,在開放性題目的設計中,特意沒有給出唯一答案,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所答內容進行整理、歸納。開放性題目的增加,可以鼓勵學生張開思維的翅膀,主觀發揮,大膽聯想,要求地理課堂教學必須具有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三、升中復習有效備考策略
1.明要求,把方向。
初中地理升中考試雖然是升學考試,但測試考查的內容基本是初中階段地理內容中最基本的知識,而且近幾年的地理升中考試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主要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怪題、偏題少,難度要求不高,可以說題目怎么簡單怎么考。試題按其難度區分為容易題、中等題、較難題三個層次。難度分布采用易、中、難為7:2:1。把握好了考試難度,不僅為復習節省了時間,還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復習效率。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內容覆蓋了國家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及梅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編寫的梅州市初中地理鄉土教材《梅州地理》;知識點多而復雜,記憶性內容所占比例大。
據考試說明其試卷內容結構如下:
由此可見,復習重點應放在八年級的上下冊中國地理部分和七年級上冊的地球和地圖部分。因此,復習中要圍繞這點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應用,真正掌握“雙基”。
2.抓考點,定重點。
從近幾年的地理升中考試來看,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難題偏題少。我們復習時要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復習。首先,把每一章節的主要內容全部羅列出來,目的是讓學生對考點內容和要求有全面的了解,同時查漏補缺,向學生交代清楚哪些是重點、難點;哪些是學生要記住的重要地理事物及空間分布狀況等。例如東西半球的界線、經度等一些重要的數據或地名等應當牢固記憶,并落實到圖上。對地理概念、理論和地理規律要理解正確,切實把握。總之,要使學生復習時做到心中有數,知識點清晰。以下是筆者對考試說明理解下整理的主要復習知識點和要突破的重點,如下:
理清課本內容中課標要求和考試說明所規定的考點,有針對性地復習,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
3.講方法,授技巧。
(1)識圖用圖方法和技巧。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縱觀歷年來的試題發現與地圖有關的知識考查(含無圖考圖題)占的比重愈來愈大。我們在復習時指導學生用圖、識圖是復習的重頭戲。復習時要堅持強調圖文結合的原則,并把各知識點落實到圖中,切忌死記硬背,使學生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的正確方法:認真分析圖中的組成要素、圖名、指向標、刻度、圖例和注記等內容,做到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復習時充分利用空白地圖,能很好地讓學生將地理課本中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中理解與掌握,不憑空記憶,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理解掌握了地圖后,還要學會如何分析地圖。如:判斷中國南方北方氣候類型圖時,首先要找出0℃所在的位置,然后在0℃這個位置的旁邊畫一條界限,有了這條界限,看哪幅圖的1月份氣溫在0℃以上,哪幅圖的1月份氣溫在0℃以下,就能判斷出哪幅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氣候圖。此外,還要掌握繪制相關地理圖像的技巧,加強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的訓練,提高學生觀察、閱讀、分析地圖、進行空間聯系和地理邏輯聯系能力,提高對圖像信息的獲取、綜合和處理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2)善于總結,將知識系統化。
中考知識點雖然大多是基礎,但是知識點多而且范圍廣,如何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是中考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中考復習時,教師應該注意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比如復習中國氣候時,可以將相關知識點連在一起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有:中國的氣溫分布規律(我國夏季氣溫最高最低點,冬季氣溫最高最低點);中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及解決措施;秦嶺-淮河一線;中國的農業。將這些知識點連在一起,系統講解掌握,這樣學生復習效果較好。
(3)答題技巧。
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第一,仔細審題,讓學生認真讀懂文本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注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第二,平時師生注意記錄典型錯誤,以便有針對性地糾正,不斷改正。
①選擇題具有答案簡明,覆蓋面廣,知識跨度大,具有很強的迷惑性。解答這類試題時,最好用排除法。②解答非選擇題時,考慮到此類題具有內容完整、直觀性突出、運用地圖能力要求高、綜合性強等特點,解答時要對問題進行歸納、對比、推理分析,抓住問題要點,尤其是開放性試題,注意把握答題的要點,注意文字表述的規范和準確性。
4.問熱點,重實踐。
地理熱點即是與地理學科密切聯系,而且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產生重大影響或危害的國際或國內的新聞熱點事件,大多數屬于“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熱點問題,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地理教學和考核的重要切入點。縱觀近年來梅州市的地理升中考試卷中就有相當多的考題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有關。因此,復習中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多關心國內外大事,及時把新聞熱點帶入課堂,師生共同將素材變成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地理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分析解決相關熱點問題,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復習“板塊的運動”時,可以引入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及核泄露問題,讓學生分析地震的成因,日本是如何防震減災的,中國在防震這方面可否借鑒,核泄露屬于環境問題有哪些嚴重后果。這樣學生就應用了“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比較活躍,容易發生地震和火山”等知識點。又如:喀什熱點可以設計新疆氣候、地形、農業、坎兒井、水果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復習并掌握涉及的知識點。
另外,備考階段,教師最好能對平時積累的熱點進行比較篩選,突出五個左右的地理大熱點。這五個熱點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必須是重要的地理熱點,它們和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聯系密切;二是要盡可能地讓這五個熱點覆蓋到所有重要的地理考點,以便通過地理熱點的備考使后期復習具備系統性,覆蓋面大。
總之,在地理升中考試復習中盡量讓學生學會運用地理的眼光觀察分析生產生活和社會現實中各類相關地理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地理的有用性,增強地理學習主動性,提高升中考試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樹聲.體現課改要求,突出學科特點.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1-2(265-266):52-29.
[2]劉金龍.談地理熱點試題的命制與高考備考應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4(316):52-29.
我市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地理科命題的重點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突出考查最核心的主干地理知識。本人通過多年上初三地理復習課的經驗積累,結合本學科的特點,認為只要充分落實好“勤、嚴、細、實”這四個步驟,就能上好復習課,達到很好的復習效果。
勤備課。精心備好復習課教案,一方面要認真研讀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近三年來的中考試題和中考復習指南,明確出題的方向,把握好復習的大綱線索,制訂好一整套的復習計劃,以便在復習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復習導向,并以它為基礎起到承上啟下和銜接的作用。二是要認真研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和《中考地理科考試說明》。中考地理科試題的設置,既體現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又將考查的知識點控制在《中考地理科考試說明》的要求范圍之內,所以認真研讀它們,才能把握好主干知識和重點內容的銜接與融合,并依此為指導思想進行備考和復習,合理使用好教材,提高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備好學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學生是考場上的主力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學初先調閱學生們在初一初二時的成績表,對他們的基礎做一個詳細的了解;在開學后準備一次模擬考試,摸清學生對雙基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發現有沒有特別欠缺薄弱的某個知識環節,如初中學生不容易掌握的經緯網、東西半球的劃分與判讀、方向、等高線地形圖等內容。這樣在以后的復習課中更能把握好詳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嚴把關。初三地理復習課課時少,內容多,增大課堂容量是完成復習內容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一定要按質按量完成已定的復習計劃。在課堂上老師要導好復習方向,精心設計好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一系列問題,復習線索要靈活、準確、簡單,讓學生沿著這條“線”積極主動地跟著老師去想、去說、去做,真正地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中去。多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把握好討論的時間與方向。對系列問題中的關鍵問題,老師要注意點撥,引導學生應該運用哪些知識來突破,循循善誘引領學生找到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如在復習“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這一內容時,我列出以下線索:四大工業基地的名稱;四大工業基地自北向南沿海分布的位置;以輕、重工業為主還是綜合性工業為主;有無便利的運輸條件(水路還是陸路);有無豐富的原料、燃料資源或淡水資源;勞動力資源充足還是具有科技、信息、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市場在哪里;四大工業基地的重點城市有哪些。經過這樣的思路引導,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正確選擇工業基地的相關知識,還能促使學生在思想上養成全方位、多因素、多層面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習慣,潛移默化地培養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好品質。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老師及時發現知識點有偏差的地方,及時修正。復習時詳略得當,多注意學生們的反應和掌握的熟練程度,及時調整復習的方向和詳略講解的內容,避免累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充分利用好4~6人的學習小組,不定時采用提問和小測等方式抽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對抽檢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讓他所在的小組成員集體努力,根據具體情況,或給他們開開“小灶”,提高讀圖或審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或強制記憶,加強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布規律等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成員之間互相督促,團結協作,共同進步。每一輪單元復習后,定期進行單元測試,這是檢測復習效果的最好方法。對檢測結果認真分析,及時總結,調整復習內容,查缺補漏,對前段復習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作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能夠及時調整今后努力的方向。
細輔導。對學生既要做好知識輔導,又要做好心理輔導。每次小測或單元檢測以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輔導。根據具體情況,需要老師親自講評的內容,就將需要輔導的學生集中起來由老師輔導;有些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則可以交給科代表或小組長督促完成,再經老師抽查后認為過關了為止。具體到基礎較差或某次考試失利的學生個體,要經常進行個別談心,首先鼓勵他們克服畏難心理,不要一遇到”攔路虎“了就退縮,多詢問他們,自己失分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識運用能力不強,還是基礎知識不牢固;是做題目時粗心大意,還是考試時心態不夠好,等等。通過輔導與談話等方式,讓學生正視自己,擺正心態,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重新定好學習目標。
實操練。在復習后期,多關注各類中考信息和時事熱點,收集兄弟學校的模擬試題,精心挑選部分題目,做到對題目有選擇地使用,將題目與考點、教材、學生的實際能力相結合,既不偏離考點重點,又不脫離教材,編排好幾套切合學生實際的模擬試題,講練結合,老師多解疑答惑,多引導學生回顧,反思,溫故而知新,對照考點內容,理清知識體系,逐一檢查過關。除了在復習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會思考和挖掘更深、更廣的新問題,進入更深層次的知識領悟。就這樣一環緊扣一環,層層推進,促使學生不斷豐富和完善知識體系,達到最理想的復習效果。
【關鍵詞】定位 概念 思維方向 習慣
學生之所以出現考試不得分的現象,究其根底,是平時的英語學習產生了漏洞,沒有及時地查缺補漏,造成大考成績不理想。而對于查缺補漏,我們一直重視補習知識,但還有一個方面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重新梳理學習態度和過程。
對于基礎年級的英語學習而言,我們大體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正確定位。
對于現在的初中學生來說,英語不能完全算是一門新課,許多學生在小學時就學過,甚至除了在校學習之外,家長還花錢讓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但也正是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讓學生過高地估計了自己,不能正確地面對基礎知識的學習。
現在大部分小學英語課時量比初中少,學生在落實書寫方面仍有欠缺,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尤其是在進入初中以后,部分學生會出現會說不會寫,書寫不規范等情況。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方法,不要眼高手。低、忽視簡單知識,而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
2 理解新知識。
在最初接觸新知識的時候,要注意正確地理解和記憶。如果在剛開始接觸新的學習內容時不能明確清晰地理解和記憶,那么以后就會造成混淆,由于先入為主的原因,再想改就會很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見的學生學習誤區有以下幾種:
(1)誤區一:用漢字記錄單詞發音
由于英語音標的識記存在一定困難,有的學生又不愿意主動多聽錄音,多做模仿,為了省事,就在書上用漢字標識單詞的發音。時間長了,有些學生的發音便成了和英語相近卻不完全相同的語音,這樣的發音常會在課堂上招來同學的嘲笑而影響信心,打擊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初始階段,就要幫助學生正確識讀音標,模仿錄音,培養正確的發音習慣。
(2)誤區二:只聽不記,懶于動手。
英語課強調口頭練習和小組活動,有的學生只重視口語練習,疏于動手做筆記。時間長了,有的知識點便出現了漏洞。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做筆記習慣,及時梳理知識點,并且通過習題訓練來及時鞏固和強化記憶。
3 形成概念。
英語和漢語在語法和習慣用法上有很多不同,例如動詞的時態、語態變化,名詞的復數形式等,在漢語中根本就沒有。因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經常會把英語翻譯成漢語,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理解和應用知識,這種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學英語的方法有時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影響語感的培養。這時候,要幫助學生盡量拋開原有的語法束縛,建立新的概念,并在實際學習中創設英語的語言環境,用英語的概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4 尋找思維方向。
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會有這樣的尷尬――上課時聽懂了,做題時卻常出錯,明明是學過的知識,在應用的過程中也會張冠李戴、相互混淆。這就反映出學生在應用新知識的時候沒有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
舉例而言,在做補全對話、完型填空、閱讀理解等文段練習時,學生常注重從前往后推測答案,對于從后往前推測答案的題目或者是需要整體理解全文來總結答案的題目則易出錯。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文章,仔細體會前后文之間的聯系,注意尋找題目的考點,然后按照考點去思考,尋找答案。
5 培養習慣。
在初中學習階段,我們應當幫助學生養成以下幾個方面的良好習慣。
養成預習習慣。在幫助學生培養預習習慣方面,我們可以給學生預留一些聽錄音、讀單詞的任務或通過學案當中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課文中的功能句。
養成復習習慣。學習中的遺忘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堅持及時、有效的復習,就可以減少遺忘帶來的損失,盡可多地掌握所學知識。
養成開口習慣。對于初學英語的學生而言,培養良好的語感尤其重要。但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多注重書面作業,而輕視口頭作業。其實,多說、多練英語不僅可以提高口語水平,還能幫助學生克服羞怯心理。建立自信。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是《考試說明》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種版本的“新課程標準”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識點,能力層級為B。考查難度上要求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解題,即解釋虛詞在不同句子中的含義和語法功能,包括句子成分。
題型多為選擇題,題干要求判斷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異同。材料來源上,所選閱讀材料的例句多選自初中所學課文(包括“新課程標準”教材和統編教材)及與課本有關聯的文章。
如何掌握好“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呢?:1.在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大致有四類:一類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類是起組合作用的,如“以”“于”“為”;第三類是起連接作用的,如“而”“則”“乃”;第四類是起語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為重要的文言虛詞有“之”“其”“而”“以”“于”。2.可自己制作一個“常用文言虛詞簡表”,列出“詞、詞類、意義、例句”幾個欄目,對照課文和單元知識短文認真填寫,使知識系統化,提高復習效率。
備考策略
1.立足課內,輻射課外。
(1)歷年中考考點的設置,幾乎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的知識點。因此,立足課內、輻射課外實在必要。
(2)以單元為單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注意前后聯系,總結規律。同時積累關鍵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配以一定的課外練習,體現知識體系的聯系性、相關性和取法于課內、應用于課外的精神。
(3)以課外文段為主,聯系課內已學知識。與課內的知識融合,貫通起來理解記憶。另外,每天分別給10個虛詞在課內找例解。
2.注意虛詞的古今變化,懂得它和白話中哪些說法大體相當。
變化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四種:
(1)少數沿用下來。如“學然后知不足”的“然后”,“使吾勇于就死也”的“于”,今仍使用。
(2)有的完全消失。例如作發語詞的“夫”“蓋”,如“蓋追先帝之殊遇”;起提頓作用的“者”;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有的用法發生了變化。例如“所以”在文言里表原因或憑借,現在則表結果。“也”在文言里作助詞,表陳述、判斷、停頓等語氣,現作副詞,表同樣、并行等意義。
(4)有的改用了別的詞。如語氣助詞“矣”現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嗎”“呢”,“于”則用“在”“向”“到”“對”“從”“同”“給”“被”等介詞代替。
3.分辨詞性,以詞性統率用法。
例如:“之”有三個詞性。
動詞,“輟耕之(到、往)壟上”,“之”作為實詞,僅此一個特殊用法,應著重記住。
代詞,有第三、第一人稱代詞用法,前者是一般用法,大家比較熟悉,可以不必特別記;后者(如“不知將軍寬之(我)至此也”)屬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另外,還有近指代詞用法,如“均之(這)二策”。
助詞,一般有五個用法:一是當“的”字用,作定語的標志,如“前事不忘,后事之(的)師”;二是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作補語標志,如“以其求思之(得)深而無不在也”;三是音節助詞,無實義,如“頃之”;四是賓語前置標志,如“宋何罪之有”,譯時省去;五是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之在句子中作主語、謂語和分句,如“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要抓住它在主謂之間(一般是名詞、代詞與動詞、形容詞之間)的特點,把它與定語標志區分開來。
這樣,通過詞性統率用法,就使繁多的虛詞用法有了頭緒。而通過抓生疏、疑難、特殊的用法,也減少了復習量。
4.結合語境辨明用法。
虛詞有多種用法,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必須結合具體的上下文,綜合運用文意理解與句法分析兩種方法。
關鍵詞:初中區域地理;高考復習;新方法探究
一、問題的產生
初中區域地理的復習一般是在高二進行的,高二還有必修Ⅲ和兩本選修的教學任務要完成,只有完成了教學任務才能進行初中區域地理的復習。地理中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如氣候、地形地勢特征、水文特征、自然帶、農業、工業、交通等,在復習時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因此很難在高二展開系統復習,所以說高二不具備深入復習的條件。
到了高三下學期,學生雖然已具備了較扎實的知識體系,形成了地理復習的思路,但受到時間問題的困擾,也難進行系統復習。因為,高三下學期一般要進行二輪專題復習,雖然各校有自身的實際情況,專題內容略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分為:地球與地圖、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口與城市、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區域與區域經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選修等專題。
前面幾個專題是復習的重點,是二輪專題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在復習中會消耗較多的時間。而高三下學期又有大量的質檢、模擬考試,因此留給初中區域地理復習的時間屈指可數,所以時間是制約初中區域地理系統復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初中區域地理高考復習新方法探究
(一)方法的產生
本人認為,初中區域地理是主要知識考點的框架,高考很多考點可以說是用區域作為定位來考查高中的地理知識。本人在二輪復習時,打破原有的二輪專題,創設新的專題為地球與地圖、宇宙中的地球、初中區域地理、選修。按初中地理政治分區的思路如東亞、東南亞等區域進行復習,以區域作為框架,將高中所學的三本必修內容全部都融入區域中,并且指導學生找出這種復習思路的主線,構建地理重要知識點的思維模式,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的意識,并能將這種思路應用于任何一個區域。
(二)具體復習內容
初中區域地理的具體復習內容如下:
1.地理位置
分為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主要用來確定該區所處的溫度帶或氣候帶,經度和海、陸位置用于區分大陸東岸、西岸和大陸內部,同時進一步區分該區域所在的大洲或國家。培養學生形成將緯度位置與經度和海、陸結合起來,就基本可以推導出該區域的氣候類型的復習思維。
2.自然地理特征
分為氣候、地形、水文、自然帶、礦產資源、洋流等內容,各內容的具體復習思路如下:
(1)氣候主要復習內容包括:
①氣候類型的成因、分布、特征:詳細復習每個區域的氣候類型及成因、在本區的分布情況,構建學生描述氣候特征的思維模式。
②氣候的特殊性及其成因:一些主要區域的特殊性及成因要求學生熟悉,如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熱帶雨林、巴塔哥尼亞高原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等。除此之外,氣候的特殊性還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同一種氣候類型在局部區域的特殊性及其成因:例如同樣是季風氣候但冬雨比重大的地區,如日本的日本海沿岸、中國的云貴高原北部、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等等。另一方面是熱帶及溫帶季風TGlmZeaVmeWtpuiuvuiuoWQCE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I3J+mHjemYheivuyDmi5Pop4bph44g5YW75ZOB6LSoIOS/g+mrmOaViCfph43pmIXor7sg5ouT6KeG6YeOIOWFu+WTgei0qCDkv4Ppq5jmlYhkAgcPZBYEZg8VAQzor77loILlhoXlpJZkAgEPFgIfAQJYFrABZ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I4MOWmguS9leWcqOmfs+S5kOivvuS4reWfueWFu+WtpueUn+eahOWtpuS5oOWFtOi2ozDlpoLkvZXlnKjpn7PkuZDor77kuK3ln7nlhbvlrabnlJ/nmoTlrabkuaDlhbTotqNkAgE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yOSTkvovosIjlnLDnkIbmlZnlrabkuK3nmoTpl67popjorr7orqEk5L6L6LCI5Zyw55CG5pWZ5a2m5Lit55qE6Zeu6aKY6K6+6K6hZAIC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MzAn5Yqg5by66auY5Lit55Sf5YyW5a2m55So6K+t55qE6KeE6IyD5YyWJ+WKoOW8uumrmOS4reeUn+WMluWtpueUqOivreeahOinhOiMg+WMlmQCAw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MxMOa1heiwiOaWsOivvuaUueS4i+mrmOS4reS/oeaBr+aKgOacr+eahOaVmeS4juWtpjDmtYXosIjmlrDor77mlLnkuIvpq5jkuK3kv6Hmga/mioDmnK/nmoTmlZnkuI7lraZkAgQ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zMirmlZnlrabkuK3lpoLkvZXorqnlrabnlJ/lnKjlv6vkuZDkuK3lhpnkvZwq5pWZ5a2m5Lit5aaC5L2V6K6p5a2m55Sf5Zyo5b+r5LmQ5Lit5YaZ5L2cZAIF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MzMw5rWF5p6Q6auY5Lit5pWw5a2m5pWZ5a2m5Lit55qE6L+B56e755CG6K665bqU55SoMOa1heaekOmrmOS4reaVsOWtpuaVmeWtpuS4reeahOi/geenu+eQhuiuuuW6lOeUqGQCB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M0KuWmguS9leaPkOmrmOWGnOadkeS4reWtpueUn+eahOWGmeS9nOiDveWKmyrlpoLkvZXmj5Dpq5jlhpzmnZHkuK3lrabnlJ/nmoTlhpnkvZzog73liptkAgc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zNSHosIjkuK3lrabnlJ/kvZzmlofog73lipvnmoTln7nlhbsh6LCI5Lit5a2m55Sf5L2c5paH6IO95Yqb55qE5Z+55YW7ZAII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MzYr5a6e5pa95ZCI5L2c5a2m5LmgIOWCrOeUn+KAnOWFseeUn+aViOW6lOKAnSvlrp7mlr3lkIjkvZzlrabkuaAg5YKs55Sf4oCc5YWx55Sf5pWI5bqU4oCdZAIJ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MzdC5qC55qSN5pyJ5pWI6ZiF6K+75pWZ5a2m77yM5Z+55YW75a2m55Sf6K+t6KiA57u85ZCI6L+Q55So55qE6IO95YqbQuagueakjeacieaViOmYheivu+aVmeWtpu+8jOWfueWFu+WtpueUn+ivreiogOe7vOWQiOi/kOeUqOeahOiDveWKm2QCC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M4MOenkeaKgOWwj+WunumqjOWcqOWMluWtpue0oOi0qOaVmeiCsuS4reeahOS9nOeUqDDnp5HmioDlsI/lrp7pqozlnKjljJblrabntKDotKjmlZnogrLkuK3nmoTkvZznlKhkAgs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zOTnmtYXosIjmg4XlooPmlZnlrabnrZbnlaXlnKjogYvnlJ/lnLDnkIbor77loILkuK3nmoTov5DnlKg55rWF6LCI5oOF5aKD5pWZ5a2m562W55Wl5Zyo6IGL55Sf5Zyw55CG6K++5aCC5Lit55qE6L+Q55SoZAIM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DAP5aW95oiP5Zyo5ZCO5aS0D+WlveaIj+WcqOWQjuWktGQCDQ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QxJea/gOaJrDIwMTPvvIzmiZPpgKDpq5jmlYjlpI3kuaDor77loIIl5r+A5omsMjAxM++8jOaJk+mAoOmrmOaViOWkjeS5oOivvuWggmQCD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QyP+a1heiuuuS4reWtpuS9k+iCsuaVmeWtpuS4reWOn+WcsOWPjOaJi+WktOS4iuaOt+WunuW/g+eQg+aVmeWtpj/mtYXorrrkuK3lrabkvZPogrLmlZnlrabkuK3ljp/lnLDlj4zmiYvlpLTkuIrmjrflrp7lv4PnkIPmlZnlraZkAg8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0MyTmj5Dlh7rpl67popjmr5Top6PlhrPpl67popjmm7Tph43opoEk5o+Q5Ye66Zeu6aKY5q+U6Kej5Yaz6Zeu6aKY5pu06YeN6KaBZAIQ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DQk6Kej5p6Q5Yid5Lit6K+t5paH5ZCN6JGX6ZiF6K+75pWZ5a2mJOino+aekOWIneS4reivreaWh+WQjeiRl+mYheivu+aVmeWtpmQCEQ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Q1J+a/gOa0u+aWh+iogOaWh+aVmeWtpuS5i+S4iemDqOKAnOi2o+KAnSfmv4DmtLvmlofoqIDmlofmlZnlrabkuYvkuInpg6jigJzotqPigJ1kAhI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0Nifmv4DlirHorqnmgJ3mg7Plk4HlvrfmlZnlrablhYXmu6Hmv4Dmg4Un5r+A5Yqx6K6p5oCd5oOz5ZOB5b635pWZ5a2m5YWF5ruh5r+A5oOFZAIT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Dc85Z+65LqO6Zeu6aKY6Kej5Yaz5qih5byP55qE5Lit5a2m55Sf54mp5pWZ5a2m6K6+6K6h55qE5o6i6K6oPOWfuuS6jumXrumimOino+WGs+aooeW8j+eahOS4reWtpueUn+eJqeaVmeWtpuiuvuiuoeeahOaOouiuqGQCFA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Q4OeWIneS4reenkeWtpuivvuWgguaVmeWtpuS4reW4iOeUn+acieaViOS6kuWKqOeahOmHjeimgeaApznliJ3kuK3np5Hlrabor77loILmlZnlrabkuK3luIjnlJ/mnInmlYjkupLliqjnmoTph43opoHmgKdkAhU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0OTPlpoLkvZXlnKjmlrDor77nqIvog4zmma/kuIvmj5Dpq5jor63mlofmlZnlrabotKjph48z5aaC5L2V5Zyo5paw6K++56iL6IOM5pmv5LiL5o+Q6auY6K+t5paH5pWZ5a2m6LSo6YePZAIW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TAM5pyJ5pWI6aKE5LmgDOacieaViOmihOS5oGQCFw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UxNuWkmuWqkuS9k+aKgOacr+WcqOmrmOS4reaAneaDs+aUv+ayu+aVmeWtpuS4reeahOS9nOeUqDblpJrlqpLkvZPmioDmnK/lnKjpq5jkuK3mgJ3mg7PmlL/msrvmlZnlrabkuK3nmoTkvZznlKhkAhg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1Mi3lnKjljJblrabmlZnlrabkuK3muJfpgI/oioLog73njq/kv53nmoTmgJ3mg7Mt5Zyo5YyW5a2m5pWZ5a2m5Lit5riX6YCP6IqC6IO9546v5L+d55qE5oCd5oOzZAIZ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TMz5Yid5Lit5L2T5pON5pWZ5a2m5Lit5bi46KeB6Zeu6aKY55qE5oCd6ICD5ZKM6Kej5YazM+WIneS4reS9k+aTjeaVmeWtpuS4reW4uOingemXrumimOeahOaAneiAg+WSjOino+WGs2QCG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U0KuaWsOivvuaUueiDjOaZr+S4i+mrmOS4reaVsOWtpuaVmeWtpuiuvuiuoSrmlrDor77mlLnog4zmma/kuIvpq5jkuK3mlbDlrabmlZnlraborr7orqFkAhs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1NSHnvo7mnK/or77lupTorqnlrabnlJ/kvZPpqozlv6vkuZAh576O5pyv6K++5bqU6K6p5a2m55Sf5L2T6aqM5b+r5LmQZAIc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TYe5aaC5L2V5o+Q6auY5L2c5paH5pWZ5a2m5pWI546HHuWmguS9leaPkOmrmOS9nOaWh+aVmeWtpuaViOeOh2QCHQ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U3KuivreaWh+aVmeWtpuS4reWmguS9lea/gOWPkeWtpueUn+eahOaDheaEnyror63mlofmlZnlrabkuK3lpoLkvZXmv4Dlj5HlrabnlJ/nmoTmg4XmhJ9kAh4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1OCHlpoLkvZXmj5Dpq5jpq5jkuK3mlZnogrLkv6Hmga/ljJYh5aaC5L2V5o+Q6auY6auY5Lit5pWZ6IKy5L+h5oGv5YyWZAIf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Tkq5aaC5L2V5o+Q6auY5Yid5Lit54mp55CG5pWZ5a2m55qE6Laj5ZGz5oCnKuWmguS9leaPkOmrmOWIneS4reeJqeeQhuaVmeWtpueahOi2o+WRs+aAp2QCIA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YwJOWmguS9leaJk+mAoOWIneS4remrmOaViOWMluWtpuivvuWggiTlpoLkvZXmiZPpgKDliJ3kuK3pq5jmlYjljJblrabor77loIJkAiE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2MTPliJ3kuK3kvZPogrLmlZnlrabkuK3lpoLkvZXlj5HmjKXlrabnlJ/nmoTkuLvliqjmgKcz5Yid5Lit5L2T6IKy5pWZ5a2m5Lit5aaC5L2V5Y+R5oyl5a2m55Sf55qE5Li75Yqo5oCnZAIi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jIq6auY5Lit6Iux6K+t5YaZ5L2c5pWZ5a2m5Lit55qE5ZCI5L2c5a2m5LmgKumrmOS4reiLseivreWGmeS9nOaVmeWtpuS4reeahOWQiOS9nOWtpuS5oGQCIw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YzHua1heiwiOaVsOWtpuivvuWggueahOacieaViOaApx7mtYXosIjmlbDlrabor77loILnmoTmnInmlYjmgKdkAiQ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2NDzmjqLorqjpq5jkuK3oi7Hor63mlZnlrabkuK3lrabnlJ/oh6rkuLvlrabkuaDog73lipvnmoTln7nlhbs85o6i6K6o6auY5Lit6Iux6K+t5pWZ5a2m5Lit5a2m55Sf6Ieq5Li75a2m5Lmg6IO95Yqb55qE5Z+55YW7ZAIl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jUk5rWF6LCI6IuP56eR54mI5LiD5bm057qn5pWw5a2m5pWZ5a2mJOa1heiwiOiLj+enkeeJiOS4g+W5tOe6p+aVsOWtpuaVmeWtpmQCJ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Y2FOaEn+aCnyDkvZPpqowg5o6i56m2FOaEn+aCnyDkvZPpqowg5o6i56m2ZAIn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jc85a+54oCc5Yip55So5YWJ5ZCI5L2c55So5Zyo5Y+254mH5LiK5oiQ5YOP4oCd5a6e6aqM55qE5o6i56m2POWvueKAnOWIqeeUqOWFieWQiOS9nOeUqOWcqOWPtueJh+S4iuaIkOWDj+KAneWunumqjOeahOaOoueptmQCKA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Y4IemrmOS4reeUn+eJqeivvuWgguaVmeWtpueahOS9k+S8miHpq5jkuK3nlJ/nianor77loILmlZnlrabnmoTkvZPkvJpkAik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2OSHmsqHmnInpooTorr7nmoTmlZnlrabmmK/kvY7mlYjnmoQh5rKh5pyJ6aKE6K6+55qE5pWZ5a2m5piv5L2O5pWI55qEZAIq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zAY5oCd5oOz5pS/5rK75pWZ5a2m5Y+N5oCdGOaAneaDs+aUv+ayu+aVmeWtpuWPjeaAnWQCKw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cxIea1heiuruWtpueUn+mYheivu+WFtOi2o+eahOWfueWFuyHmtYXorq7lrabnlJ/pmIXor7vlhbTotqPnmoTln7nlhbtkAiw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3Mi3ku47kvZzmlofor4Tku7fmtYXosIjln7nlhbvlrabnlJ/lhpnkvZzlhbTotqMt5LuO5L2c5paH6K+E5Lu35rWF6LCI5Z+55YW75a2m55Sf5YaZ5L2c5YW06LajZAIt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zMn5aaC5L2V5Z+55YW75a2m55Sf55qE5pWw5a2m5a2m5Lmg5YW06LajJ+WmguS9leWfueWFu+WtpueUn+eahOaVsOWtpuWtpuS5oOWFtOi2o2QCL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c0POWIneS4reS/oeaBr+aKgOacr+aVmeWtpuS4reeahOWIm+aWsOiDveWKm+WfueWFu+etlueVpeaOoueptjzliJ3kuK3kv6Hmga/mioDmnK/mlZnlrabkuK3nmoTliJvmlrDog73lipvln7nlhbvnrZbnlaXmjqLnqbZkAi8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3NSTmtYXmnpDpq5jkuK3mgJ3mg7PmlL/msrvmlZnlrablrp7ot7Uk5rWF5p6Q6auY5Lit5oCd5oOz5pS/5rK75pWZ5a2m5a6e6Le1ZAIw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zYq5Lit5a2m55Sf6Iux6K+t5YaZ5L2c5Lit55qE5q+N6K+t6LSf6L+B56e7KuS4reWtpueUn+iLseivreWGmeS9nOS4reeahOavjeivrei0n+i/geenu2QCMQ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c3NuS4reWtpuaVsOWtpuivvuWggumXrumimOiuvuiuoeacieaViOaAp+eahOWunui3teaOoue0ojbkuK3lrabmlbDlrabor77loILpl67popjorr7orqHmnInmlYjmgKfnmoTlrp7ot7XmjqLntKJkAjI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3OCfosIjpq5jkuK3niannkIblrp7pqozor77nmoTlh4blpIflt6XkvZwn6LCI6auY5Lit54mp55CG5a6e6aqM6K++55qE5YeG5aSH5bel5L2cZAIz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Nzkw5Lul5o+Q6Zeu5L+D6auY5pWI77yM5o+Q6auY6K+t5paH5pWZ5a2m5pyJ5pWI5oCnMOS7peaPkOmXruS/g+mrmOaViO+8jOaPkOmrmOivreaWh+aVmeWtpuacieaViOaAp2QCNA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gwNuaAneaDs+aUv+ayu+ivvuWgguS4reWmguS9leWfueWFu+WtpueUn+eahOWIm+aWsOiDveWKmzbmgJ3mg7PmlL/msrvor77loILkuK3lpoLkvZXln7nlhbvlrabnlJ/nmoTliJvmlrDog73liptkAjU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4MSTlpoLkvZXmnoTlu7rmgJ3mg7Plk4Hlvrfpq5jmlYjor77loIIk5aaC5L2V5p6E5bu65oCd5oOz5ZOB5b636auY5pWI6K++5aCCZAI2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ODIe5a6I5pyb6YKj5LiA5oq557qv5rSB55qE56yR5a65HuWuiOacm+mCo+S4gOaKuee6r+a0geeahOeskeWuuWQCNw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gzJ+WIneaOoumrmOS4reivvumXtOS9k+iCsua0u+WKqOeahOe7hOe7hyfliJ3mjqLpq5jkuK3or77pl7TkvZPogrLmtLvliqjnmoTnu4Tnu4dkAjg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4NCTngrnkuq7or77loILvvIzorqnlrabnlJ/kuKrmgKfpo57miawk54K55Lqu6K++5aCC77yM6K6p5a2m55Sf5Liq5oCn6aOe5omsZAI5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ODU257K+5b+D5Yib6K6+6Z+z5LmQ5oOF5aKD6K6p5oCd5oOz5ZOB5b636K++5aaZ5LiN5Y+v6KiANueyvuW/g+WIm+iuvumfs+S5kOaDheWig+iuqeaAneaDs+WTgeW+t+ivvuWmmeS4jeWPr+iogGQCO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g2MOa1heaekOWIneS4reS9k+iCsuaVmeWtpuS4reacieaViOivvuWggueahOaehOW7ujDmtYXmnpDliJ3kuK3kvZPogrLmlZnlrabkuK3mnInmlYjor77loILnmoTmnoTlu7pkAjs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4NyfkvJjljJbor77loILmlZnlrabvvIzmj5Dpq5jmlZnlrabotKjph48n5LyY5YyW6K++5aCC5pWZ5a2m77yM5o+Q6auY5pWZ5a2m6LSo6YePZAI8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ODgl6YeN6KeG6K++5aCC6aKE6K6+IOWRteaKpOivvuWggueUn+aIkCXph43op4bor77loILpooTorr4g5ZG15oqk6K++5aCC55Sf5oiQZAI9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ODkz6Ieq5Li75oCn5pWw5a2m6K++5aCC5pWZ5a2m5Z+55YW75a2m55Sf5Yib5paw5oSP6K+GM+iHquS4u+aAp+aVsOWtpuivvuWgguaVmeWtpuWfueWFu+WtpueUn+WIm+aWsOaEj+ivhmQCPg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kwJ+a1heiwiOmrmOS4reWMluWtpueahOivvuWgguWIm+aWsOaVmeWtpifmtYXosIjpq5jkuK3ljJblrabnmoTor77loILliJvmlrDmlZnlraZkAj8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5MQ/miJHmnInmiJHpo47ph4cP5oiR5pyJ5oiR6aOO6YeHZAJAD2QWAmYPFQQADXhrdHoyMDEzMDUzOTIt5ZaE55So4oCc5oOF5oSf4oCd6a2U5rOV5qOS5r+A5rS754mp55CG6K++5aCCLeWWhOeUqOKAnOaDheaEn+KAnemtlOazleajkua/gOa0u+eJqeeQhuivvuWggmQCQQ9kFgJmDxUEAA14a3R6MjAxMzA1MzkzMOWBmuWlvemihOiuvuS4jueUn+aIkO+8jOiuqemrmOS4reaVsOWtpuabtOeyvuW9qTDlgZrlpb3pooTorr7kuI7nlJ/miJDvvIzorqnpq5jkuK3mlbDlrabmm7Tnsr7lvalkAkIPZBYCZg8VBAANeGt0ejIwMTMwNTM5NDbpq5jkuK3lsI/蛑揮醒侵薏龐校泵樂蘚湍廈樂薜拇舐蕉兜南嚶ξ恢彌揮形麓舐叫云蠔腿卻菰潁庖部梢宰魑卸掀蚶嘈偷囊恢址椒ā
(2)地形主要復習內容包括:
①各區域主要的地形區名稱及其成因:熟記各區域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形區分布狀況,結合內外力作用進行復習,將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納入初中區域地理復習。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區域地理的知識、又結合實例進行復習,使學生對內外力作用及其產生的地貌有了一個更全面系統的認識。
②地形特征的描述:復習的重點也是構建學生對于地形特征的描述思路。復習時前幾個區域必須比較細致的展開描述,等學生的思路構建好之后,就可以全部由學生進行描述,教師只要稍加指導即可。
(3)水文水系主要復習內容包括:
①各區的主要河流湖泊:每個區域的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稱、大致位置、流向、注入海洋(或是內流河)都要求學生熟悉,因為根據重要河流、湖泊的形態、位置也是地理區域定位的一種方法。
②區域內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構建學生的思維模式,同時結合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知識體系,構建學生對區域的地形、氣候、植被、土壤、水文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4)自然帶或植被主要復習內容:結合區域的實例,復習各自然帶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尤其是復習差異性。在特殊的區域中,還要復習非地帶性分異規律(如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的荒漠)。
(5)礦產資源:讓學生熟記各區域的主要礦產資源,為人文地理中工業的復習創造條件。
(6)洋流:區域中重要的洋流一定牢記,并與氣候等知識相聯系,闡述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人文地理特征
主要復習人種和居民、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等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就是原先專題復習中的人口與城市專題、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的內容專題,也通稱為區位因素分析。主要有城市區位、農業區位、工業區位、交通區位等。這部分知識學生相對比較容易理解,在復習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各區位的歸納和總結,形成一個完整的區位答題思路,使學生可以按點作答,這樣在答題時不易因為漏掉要點而出現不必要的失分。
(2)強化自然地理特征的復習,并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結合。因為自然地理特征對人文地理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熟悉了自然地理特征,農業、交通、城市的區位就相對更好掌握了。
一、專業教育教學工作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相融合的必要性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以行業為依托,就業為導向,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依據人才培養需求,會計專業的課程設計必須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進行有效的融合。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能夠有效的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能夠更全面地考核學生的水平;能夠大大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增強學生就業保障。
二、會計專業現狀分析
以北京市經濟管理學校為例,會計專業每個年級4個班,每班平均40人。北京市現階段每年有兩次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機會,考試一共三門,《會計基礎》是其中一門,理論性、實踐性較強,考題面寬題目靈活,所以該門課程的難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教材分析
共十個章節,可以說每一章都是重點、都有考點,前半部理論性強,抽象難理解;后半部實踐性強,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的填寫;同時前后知識的關聯度大,每一章都是后面學習內容的基礎,考點眾多,對學生來說學習的難度不小。
(二)考情分析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實行三科聯考,要取得證書,必須一次通過三門考試。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一學期同時學習三門專業課難度較大,因而我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有三次考試機會。學生第一次考試,教師帶著大家一起學習,這時的學習氛圍濃厚,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如果第一次沒通過,對學生的打擊較大,自信心下降,第二次考試時,同時又有新的專業課要學習,考試的壓力會更大,就會有學生自我放棄。
(三)學生分析
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略弱,自信心不足,再加之會計專業的抽象性,對于剛剛初中畢業的孩子來說確實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在剛學習專業課時如果沒有及時樹立好學習觀,很容易自暴自棄,對后續的學習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三、會計基礎課程教學體會
(一)樹立學生信心,強化學習動機
中職學生的普遍現狀是自信心不足,因此在課程講授之初引導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培養學生樹立考取會計證的態度、目標,并為之努力的勤奮和恒心。只有通過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就業核心競爭力,為找到優質的會計工作崗位增加砝碼。
1.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課建立起學生的興趣。第一堂課重點不是在于知識的講授,而是要做到足夠的引入。教師要整體把握《會計基礎》這門課程,舉生活中的事例說明學好該門課程對考取會計上崗證的必要性,幫助學生構建會計職業發展的軌跡,為準備接受會計知識做好鋪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
2.端正學校態度。部分學生看到《會計基礎》滿是文字的教材時,就已經頭大了,還沒有開始學習就產生了抵觸心理。還有學生認為,反正考試都是客觀題,我就去碰運氣也許能通過,不用費什么大功夫。針對這些想法,都要提前給學生打預防針。只有端正好學習態度,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扎實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為了應試,更是為了自己以后職業生涯的發展。
(二)準確把握考試特點及方向,確定教學內容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是財政部組織的考試。財政部于2014年修訂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在考試形式上,北京市從2012年3月正式全面采用無紙化考試,北京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已從有紙化命題考試轉變為無紙化題庫抽題考試,即為機考。
考試大綱是命題的主要依據。因此授課之初,教師必須熟悉研讀考試大綱,準確把握考試特點及方向,從而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對于教材里面的重點難點內容必須精讀,即常考點,必須吃透,這樣教學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提供大量豐富的練習題,幫助考生熟練掌握各個考點。選取涵蓋考試知識點的無紙化章節練習、題型練習供學生學習,鞏固各知識考點。期末階段采用無紙化考試全真模擬系統,讓學生盡早的適應無紙化考試。
(三)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將考點化零為整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材內容分為重點章節、一般章節和非重點章節,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把精力放在重點章節,減輕學習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有機結合各個考點,以考點歸納的方法來講授教材的內容。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將考點從章節內容中提煉出來,將每個考點細分成若干個問題,并注意各個考點之間的前后貫通,對考點在教材上的分布進行調整,將考點化零為整。通過這樣的途徑來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識點。
針對考試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內容及考試要點,為學生列出應掌握的考點、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每一個考點,教師可以指出考試中多以什么樣的題型出現,做配以歷年的真題或經典習題進行強化訓練。從而讓學生更加明確該知識點的考法及出題方向,學習目標更明確。
(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由于《會計基礎》課程知識點繁多,課時安排有限,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又要完成相應的進度安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提高逐步完成。
1.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例如,在講授第一章會計基本假設和信息質量原則時,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理解,最后教師總結點評。當看到違反信息質量原則而帶來的嚴重后果,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這八條原則,而且對原則的相應內容也充分、深刻地理解了。又如,在講授第六章會計憑證時,按任務驅動將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設計成具體的任務。首先通過視頻演示,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然后再去自主的學習各部分內容的填制方法,老師結合具體業務讓學生進行填制,最后學生相互審核。這樣的教學學生學得快,記得牢,輕松自如。
2.創新記憶方法,幫助學生輕松記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摸索總結一些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記憶能力的方法。比如編寫順口溜、比較記憶法、列表記憶法等。幫助學生簡單順利地記憶相關知識點,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順口溜記憶法,如借貸記賬法中借貸方向不易理解,則利用順口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強化了記憶。借增貸減是資產,權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資產總相同,細細記牢莫弄亂。損益賬戶要分辨,費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貸方看,減少借方來結轉。再如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預付賬款四個特殊項目的填列方法,光給學生講解是不夠的,配合這樣的順口溜,兩收合一收,借貸分開走。兩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學生就能夠理解并記住。三種錯賬更正法采用比較對比記憶,突出在何種情形下應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更正。對于內容多、性質相近的知識,可以通過列表的形式,更加直觀形象,便于記憶。
3.講練結合,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講而忽略了練的重要性。平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筆者會定期嚴格按照考證要求進行模擬考試。會計基礎課程必須要通過做一定數量的習題,來把握考點的命題形式、摸清出題陷阱、掌握應試技巧。每做一題都要分析,總結考點,查漏補缺,才能達到應有效果。跟著考試大綱走,不要做偏題、難題,只要掌握基本層面的知識點就足夠,不要走偏鉆牛角尖。
我校目前有會計從業資格訓練平臺,既讓學生提前感受了無紙化的考試環境,又引入競爭機制,學生之間有了較量,也推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平臺中的錯題庫方便學生進一步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而教師減少了批改作業的工作量,并能在后臺及時查看學生的做題記錄,直觀的分析出學生的薄弱環節,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4.提高學生的備考技巧。在學生做模擬真題階段,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備考技巧。會計證考試的題目量大,時間短。告知學生避免在一些疑難題目上花費太長時間,應跳過沒有把握作答的題目,先答把握性較大的題目。
運用排除法,如果正確答案不能一眼看出,應首先排除明顯不正確的答案,就可以提高選對正確答案的機率。運用比較法,直接把各項選擇答案加以比較,并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點,集中考慮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關鍵所在。
(五)多方位監督管理
一、全國新課標文綜卷地理試題的命題特點
縱觀近六年全國課標文綜試卷地理部分在命題上總體呈現特點,如圖1所示。
1.命題風格穩定,體現試題連貫
試卷結構“穩如泰山”
從近幾年全國新課標文科綜合卷看出,其試卷的結構組成等沒有變化,具體如表1所示。
命題風格“持之以恒”
全國新課標文綜試卷地理試題的情境創設貼近現實與生活,但其立意是考查學科原理與思維方法。因此,對考生而言,選擇題入題容易,定項不易,綜合題入題不難,深入較難。這種“高起點、低落點”的命題思路更有利于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從而保證試題具有較好的區分度。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區域地理、人文地理比重較大。區域地理包括區域定位和區域背景材料,并以此為核心考查學生區域理解和區域聯系的分析能力。
(2)試題綜合性強。綜合題保持一道自然地理、一道人文地理為主;綜合題的區域圖始終保持一個世界地區,一個中國地區的原則。試題將自然要素與人類活動有機結合,重點考查學生對地理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程度。
(3)知識抽樣考查明顯。從整體看,每套文綜卷地理試題涵蓋面較廣,主要考點有:地球運動的意義、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天氣與氣候、水循環、人口、城市、區位因素與產業活動,區域可持續發展及區際聯系等,但是好多知識點未涉及,如地理信息技術等。從每組題看,無論是選擇題還是綜合題,設問涉及的面較小,就是抓住一個知識點從多個角度向其深度、廣度考查;這個命題思路與各省區自主命題卷不一樣。從考查內容看,全國新課標卷試題多選取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即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等主干知識,每套試題設計不回避重點內容,不再強調知識覆蓋面,不追求自然與人文、中國與世界各版塊內容的平衡,不回避某些重點要素或區域。
(4)區分度適宜。全國課標卷(特別是新課標卷Ⅱ)充分考慮中低等水平學生、中西部偏遠地區的教學實際,中低檔試題難度進一步降低,信度、效度進一步增強。素材選擇兼顧城鄉、地域差異;降低空間定位的難度;考查內容皆是規律性的、共性的問題,回避具體地區、個性的知識與內容,保證城鄉之間、各考區之間的公平。
(5)倡導探究性。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的亮點,探究即是研究性學習的表現形式。高考試題在探究方面主要考查方式有:關注地理事象發展過程,對地理過程進行描述闡釋、論證推導;根據自己的認識表達觀點,反映其對事物的態度和觀點。綜合題中全國新課標文綜卷地理試題總是探究性、開發性的設問。
2.命題立意能力,突出學科特性
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規定的考點內容,是試題的明線,而命題考查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則是試題的暗線。高考試題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靈活和綜合運用,著力考查考生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新課標全國卷地理試題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導,全面涵蓋四項考核目標與要求,即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從歷年中的兩套新課標全國文綜卷總體來看,選擇題和綜合題都涵蓋這四項考核目標與要求。
選擇題――圍繞主題縱深考查
圍繞某一主題情境縱向考查,從事實判斷到原理分析。先是依托圖表信息考查地理分布、變化、特點等,然后多為遷移性問題,如成因、影響、對策等。如2015年新課標文綜卷I第1~3題雨水花園的原理、目的、作用及其功能,圍繞“雨水花園”一考到底。
綜合題――案例分析縱向探究
以區域空間為背景,圍繞最能體現區域特點的關鍵性要素立體化、縱深式考查。試題設計以主題要素為主線,時空轉換、由地及人重建知識鏈、思維鏈,問題難度、思維層級梯度推進,探究意味濃厚。如2015年課標文綜卷第37題:圍繞“青藏高原凍土層對鐵路建設的影響及解決措施”主題,問題設計從“凍土成因比較”到“凍土對路基的影響”,以“熱棒的工作原理”收尾,“地理人”主線明晰。該題設計巧妙滲透地理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充分體現地理高考命題的價值追求:注重評價地理學的思維品質和地理學獨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以及高價值的地理思維能力。解答該題需要考生通過現場學習捕捉解決問題的合理思路與方法,以考查考生對新知識的現場學習及舉一反三、聯系遷移的能力。
3.關注現實生活,體現可持續發展
全國新課標試卷地理命題時刻關注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地理,注重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對接,關注生活體驗,突顯地理源于生產生活的實用性特點,以此考查考生的地理素養。2015年課標文綜卷Ⅰ第36題考查鹵蟲產業的原因、影響,讓考生認識工農業生產的區位條件及影響;2015年課標文綜卷Ⅰ第42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徒步旅游的風險,為考生增強旅游安全意識留下更多啟迪。始終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分析地理問題,體現遵地之規、因地(時)制宜、可持續發展。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文綜卷I第37題青藏高原凍土層對鐵路建設、運營的影響及其對策; 2015年全國新課標文綜卷II第44題,貴州喀斯特地貌區應對石漠化的措施等。
二、2016年地理高考的備考策略
1.“知彼知己”――熟知考情、明確學情
研究考情,把握備考方向
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高考試題不但告訴考什么,而且揭示怎么考,也是高考備考的風向標。認真學習研究高考試題、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全面、準確地領會和落實考綱提出的要求,直接決定了備考復習的方向和內容,是決勝高考的關鍵。上述對全國新課標文綜卷地理試題的特點分析,還比較淺顯、不夠全面,需在備考復習中進行細致、全面的研究。
分析學情,做到因材施教
學情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是根據課程標準分析教材知識的全面性;二是根據學生個體分析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地理教材版本有四種,即為人教版、魯教版、湘教版、中圖版,且內容不完全一樣,同時高考內容還涉及初中地理中的區域地理,因此要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結合高二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有計劃地補充、整合相關知識內容。
文科生地理學習能力與水平差異過大,在“一個標準”的教學中難以兼顧,尖子生吃不飽,學困生消化不了,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整體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部分來自農村初中的學生基礎扎實,但關注現實、學以致用的意識薄弱,視野不夠開闊;大部分來自城區的學生思維活躍、強于動手,但在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方面淺嘗輒止,不求甚解。應根據學情制定計劃因材施教,盡量使每位學生都能穩步提升。
2.“強身健體”――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發揮團隊精神,凝聚智慧
集體備課有利于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提高個人備課效率和工作效率;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師之間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充分學習各位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方法。
集體備課模式是一人主備,共同準備。其流程是前一周確定每課教研內容、主備人。前一天每人要充分備好課。教研時主備人主講,其他人補充,人人發言,組長總結。集體備課內容包括:反思(當天教學情況,課堂教、學生學的總結分析,找出問題,定出措施);準備(第二天教學內容:確定課型,明確重難點、討論授課方法等)。做到上課后及時反思,一課一思,提供借鑒。
抓住課堂效率,靈活應對
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環節都應及時從教學和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對尖子生群體要“善扶敢放”,扶在當扶處,扶以方法、思想,量身定做個性化培養方案,做好心理疏導。鼓勵尖子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拓寬視野不拘泥于課堂,注重實踐不局限于課本,主動探究不依賴于教師,靈活應用不死記硬背,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追求創新不滿足。對于普通學生要“緊抓不放”,想盡各種教學方法,讓這部分學生跟上教師上課節奏,確保其課堂效率。
培養學習規范,提高素養
課堂中應加強對學生從“想”到“說”、從“說”到“寫”轉化過程的培養和規范,培養學生“看圖說話、讀表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思考和答題習慣。建立必要的答題模板,鼓勵“別出心裁”彌補“模板”可能帶來的缺陷,答對答全;指導學生在設問答案間建立必要聯系,對答案要點來源給出合理解釋,培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指導學生在設問與材料信息間建立必要聯系,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戰法嫻熟”――注重實戰、避免失誤
研究高考導向,完善精編習題
高考試題不僅告訴考什么,還告訴怎么考,研究近幾年高考試題找共性、明趨勢、析規律等,體會高考試題真諦,才能更宏觀把握高考;因此用好高考題,可達事半功倍之效。對高考試題進行分類練習、改編練習,鞏固學生重點知識,提升學能力。
選題應精準,多選新題、活題、典型題;注重基礎性、層次性;堅決杜絕錯題,擯棄偏題、怪題、難題;圖像清晰,排版規范。組編流程:做題析題編題組題校對定稿印刷學生訓練。練前三問:目標(讓學生獲得哪些方法、技能)、方法(用何題訓練學生哪些方法、技能)、效率(打算用多少題、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練后三思:達標、效果、效益。
訓練梯度推進,提升應試技能
課堂訓練每節課安排5至10分種限時訓練,也是達標訓練,題量一般是一組選擇+一道綜合題,或者只有一道綜合題,綜合題設問數量根據時間和難易程度設定,一般設2至3問。訓練形式可多種,一般多采用競爭方式訓練。
限時訓練每周安排一節用45分種時間,題量一般是20+3或25+2,題量不大。限時限量可培養學生解題的時間分配意識,提升應試技能。
滾動訓練即是針對“遺忘規律”而設計。在復習推進同時,用滾動訓練卷不斷兼顧考查前面復習過的重難點知識、易錯和易忘知識,有效落實復習目標。
探討。
關鍵詞:等高線地形圖;教學;思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浙江省采用的新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教科書也經過專家不斷的改進,不斷完善,尤其是書中采用的地理圖片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專業化,凸顯出這門學科強烈的信號。近幾年的中考說明有關歷史與社會的考點都有關于地理圖像考查的考點,如2013年和2014年的《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2015年和2016年的《認識地圖三要素,知道地圖的基本種類,學會從地圖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這些都對師生在教授和學習這門學科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學教過程中,學生經常表現出學習地圖特別困難。部分非地理專業出身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反映教地理圖片,有時候自己也不甚理解,無法很有效地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技巧,尤其是比較抽象的等值線地圖。本人結合自己從教十多年來的一些體驗、探索,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參加了市級課題《初中生從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教學方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后,特別在等值線地圖的教學中不斷思考、反復嘗試,再結合前人的研究,以等高線地形圖為例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歷史與社會七上第一單元中涉及的圖1―32等高線地形圖,雖然只有一張圖,但是教學要求和中考要求是挺高,每年的期末考試和中考都會有相應的試題來檢測,所以老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在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在圖1-32等高線地形圖(見上圖)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學生以前除在小學數學中學習過垂直概念外沒有任何基礎,難在學生缺乏空間、立體的概念,再加上學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學生課余時間多忙于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興趣班等,很少有機會參加野外登山等活動,因此缺乏野外實地觀察的經驗,很難在腦子中形成野外山谷、山脊、鞍部地形地貌概念。要讓學生理解用等高線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將立體的地形地貌轉化為平面的地理圖像,還要學會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做到看圖識地形,圖在眼里,胸中有“圖”,這對初一學生而言的確很難。
二、對等高線地形圖教學中幾種方法的思考
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等高線地形圖,我經過多次不同方法的教學嘗試,現將個人覺得比較實用的想法與同仁們分享,本人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功能,展示出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過程,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等高線地圖變成具體的一個呈現過程由抽象思維過渡到具象思維,突破空間想象的問題。如下圖,動畫緩慢演示每一條等高線的由來。能直觀感知等高線的繪制原理,以利于理解和接受新知識。
二是利用素描圖和各類地形圖對比,引導析圖、對比、總結,從而掌握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山體的不同部位。歸納如下:
老師進一步講解說明:1.高地(山峰):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呈封閉曲線處。2.盆地:等高線為閉合曲線,四周高,中間低。3.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的地方。4.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處突出的地方。5.鞍部:兩個相鄰山頂之間呈馬鞍形的部位。6.峭壁/陡崖:等高線重疊處。通過學生看圖,老師講解,再進一步讓學生在書本上把這些表示不同部位的等高線草圖畫一畫。
最后讓學生左手握拳,模擬山體的不同部位,并用圓珠筆在手上作圖,標出山頂、山谷、山脊、鞍部、陡坡、緩坡等部位,如下圖。
握住拳頭就是立體的地形,把手伸開就是平面的等高線圖。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緩坡等都能一目了然。這樣的方法學生興趣很高,效果比較理想,而且隨時能用。
三是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在玩中學,所謂“苦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具體做法是利用身邊的常見物品用模擬類比的方法以及讓學生通過合作繪制地圖增加體驗。如用不同面額的硬幣疊成如下所示,模擬地形。再繪制垂直投射圖來模擬出不同海拔的高度,如下圖:
還可以讓學生課余分組合作,通過捏橡皮泥制作不同的地形地貌,先從最簡單的山地開始,先學習等高線的繪制方法。學生有把模型切片下來描的,有在模型上畫線再落到紙上的。然后,重點制作鞍部、山脊、山谷,最后做陡崖。每一個模型制作出來,就請學生畫它的等高線圖。再利用課余時間由老師來檢查學生的等高線圖和他們的模型是否吻合。這個小活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同學之間還可以進行合作完成:有人捏造,有人捉刀,也有兩三人拼湊組合;有人畫線,有人指點,也有人一邊默默觀察;迷惑與思考同在,討論與笑聲迭起。通過這個有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理解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態度,效果比較理想。
總之,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探索之路不會終止,還會在不斷的嘗試中改進,不斷摸索出適合七年級學生的一些有效方法,本人的一些思考在和各位分享的同時,希望能得到同仁的多多指教,大家一起為本學科的教學工作添磚加瓦、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考點一:把握文章大意。
1.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007哈爾濱卷)
2.讀完全文后,你認為作者主要想表達一個什么觀點?(2007年安徽蕪湖卷)
3.第①段的主要觀點是____;第③段闡明了____的觀點。
(2007年太原卷)
對于議論文而言把握文章大意首要的就是明確文章的論點。對于論點的考查可以是議論文閱讀的必選考點。不過一般來說,中考議論文語段都比較規范,論點比較醒目,只要從文章中多讀幾便就能夠準確地提取出來的。
考點二:理解文章內容,歸納文章要點。
1.本文標題為“教養的證據”,請概括出作者認為能夠體現人的教養的“證據”有哪些?(2007青海卷)
2.作者認為多數現代人對待“哀愁”的態度是怎樣的?(山東濰坊卷)
3.請根據第①段文字的內容說說什么是“知識領土”?
理解內容、歸納要點是議論文考查的重點,也是答題的難點。這一類試題往往從理解文章的關鍵點入手,既要求我們能夠準確地理解,也要求能夠全面、規范地表達。解題時應該有意識地把試題放在文章整體的框架內,再結合局部的語言環境正確理解。以上面第3題為例,雖然考查的是對一個論據的理解,但論據的理解必定和作者所要表述的觀點有直接的聯系,因而有意識地聯系觀點,是解答此類試題的一個訣竅。
考點三:連接、品味詞句作用。
1.請結合全文內容,說說應該怎樣把握“低頭”的尺度和“昂頭”的尺度?
(2007年哈爾濱卷)
2.說說你對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畫線句子的理解。(2007年貴州六盤水卷)
3.品味下面兩個句子的語言。(2007年沈陽卷)
議論文中對詞句的考查可分三類:一是理解詞語或句子在文章中的含義,上面的兩道試題都屬于這種類型。答題的關鍵是要緊密聯系前后文,仔細品讀句子,讀懂詞句的內涵;第二是側重于考查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如2007年河南卷《做學問必須要坐得住》第3題“第④段畫線句子中如果去掉加點詞語,在表達效果上與原句有什么不同”;第三是側重于對議論文中生動語言品味欣賞,如2007年福州卷中《學會做人》的第3題“請簡析第⑤段運用一連串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對于后兩類試題,既要緊扣住文章內容,也應該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使表達規范、準確。
考點四:探究寫作思路,理解文章寫法。
1.閱讀下面的材料后,聯系上文寫出你的探究結果。(2007年廣西河池卷)
2.具體說說,作者認為未來大國應有怎樣的姿態?(2007年山東威海卷)
3.像霍金這樣潛心搞研究做學問,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還有很多,請再舉一例,為本文補充一個事實論據。
論據的使用和論證方法是議論文考查的兩個重點。上面的第1題直接考查論證方法的辨別和作用,準確地理解概念和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是答好這一類試題的關鍵。第2題考查了事理論據的作用,答題既要對議論文中事例所起的論證論點、激發讀者興趣、引出議論的話題、為深入論述作鋪墊等作用有一定的歸納,還要研讀文本,與文章內容緊密結合。需要補充的是,中考試題要求為語段補充論據的題目是比較常見的,因此,我們平時有必要做一定的積累歸納工作。
考點五:欣賞、評價作品,表達閱讀感受。
1.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請談談你對粉絲現象的看法。(2007年蘭州卷)
2.讀了本文,你一定對人生的境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同意文中的觀點嗎?請聯系自己的學習和成長經歷,談談你對人生境界的感悟。(2007年湖北荊州卷)
3.文章未刪節前,作者在第③段中還提到“讀書人最勇敢”,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請結合自己平時的閱讀積累進行論述。
議論文因為其核心是表達觀點,所以要求我們評價其觀點、表達閱讀感受、表述個性看法的試題就比較多。答題難度也明顯大于其他同類試題。這一類題往往開放性比較強,答題的關鍵通常也不是表述了怎樣的觀點,而是觀點和材料之間要建立有效的連接,使得表述有理有據,語言條理嚴密。
精題例析
酸甜咸淡說和諧
劉 毅
現在我們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到和諧,不禁使人想起許多古代先賢圣哲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晏子,他用不同口味的比喻闡釋了和諧的深刻內涵。
齊景公曾問矮小而機智的晏子:“愛卿,我聽孔老夫子對他的學生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是什么意思?”晏子說:“所謂‘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這話的意思是: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應該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應該是咸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滿朝文武一個味,這個國家就沒有創造力,而且使得世風懶惰,投機取巧。
齊景公又問:“在朝政上,怎么才算是君甘而臣酸呢?”
晏子回答說:“姜太公說過:‘王者帥師,必有股肱①羽翼,以成威神。’舜有誹謗之木②,堯有欲諫之鼓。堯帝在堂上設一大鼓,誰要是想提意見,只要敲響大堂上的鼓,堯帝就會出來聽取不同意見。朝政決策時有不同意見,才會做到君甘臣酸。”
西漢劉邦取得天下后,總結成功經驗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鎮國家,撫百姓,給 餉④,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正因為如此劉邦才彌補了個人能力的不足。這樣一種君臣結構,是他得以戰勝項羽的主要原因。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⑤出主意,卻不知道珍惜,結果只能是霸王別姬。由此看來,君甘臣酸不光是聽取不同意見,而且更要注意人才能力的搭配,形成互相補充的格局。
君甘臣酸,不光是意見互補、能力互補,而且還要年齡互補。或許可以叫老甘少酸。
戰國時期,魏國東面的齊國治理阿縣的是一個16歲的少年,魏王聽說后,便揀軟柿子捏,進犯阿縣。結果大敗而回,魏王大驚。原來這位縣令名叫子奇,他上任時,相邀數名老者輔佐,其中有身經百戰的老將,有為吏數十年的能臣,有學富五車的才士,還有算計精明的商人。這一切足以使血氣方剛的少年縣令如虎添翼。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上任后,保留了前任總統華盛頓政府內閣官員的原班人馬,致使亞當斯在行使總統職權時,總是缺乏溝通和理解,效率不高。
美國后來的總統吸取了亞當斯的教訓,在政府首腦組閣時,特別注意班子力量的搭配與調整。結果,效率很高,合作很好。
由此看來,君甘臣酸,原來是古今中外全人類的文化選擇。人生的搏斗,文明的復興,命運的驅動,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沖突、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實現的。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走向和諧。(選文有改動)
注釋:① 股肱:比喻左右輔佐得力的人。② 誹謗之木:即誹謗木,也叫華表木;堯舜時豎立在交通要道上,讓人們寫諫言的木牌。③ 子房:即張良。④ r(kuì)餉:糧餉。⑤ 范增:項羽的重要謀臣。
1.晏子所說的“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摘錄文中的語句加以整合,進行回答。(含標點不超過20個字)
2.文章已經列舉了我國古人的大量事例,為什么還要再舉出美國總統的事例?
3.文中“劉邦、項羽”和“美國總統”這兩組事例,除了真實典型之外,在各自內部組合上也有共同特點。你能做一點分析嗎?
4.結合你的感悟,說說你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同”的理解。
5.你能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再寫出一個能夠證明“君甘臣酸”的典型事例嗎?
(2007年天津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語文試卷)
解析:
第1題考查對晏子所說的“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的具體含義的理解,此題側重于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搜集概括能力的考查。題干中另有兩點信息需要注意:一是摘錄文中的語句加以整合;二是答題內容的字數,含標點不超過20個字。此題容易犯的錯誤是僅僅對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的解釋,因而用文章第三段中的語句回答。
第2題主要考查文章選用論據目的的分析,也考查對上下文信息的梳理分析能力。文章結尾部分的總結語說:“君甘臣酸,原來是古今中外全人類的文化選擇”,但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列舉的是我國古人的大量事例,這顯然不能相照應。再舉出美國總統的事例才顯得完整,才能使上下文相照應。
第3題是關于論據的考點,考查的是論據內部組合上共同特點的分析,題干中的“內部組合上”為我們明確提出了辨別共同點的具體角度。答題時先要仔細研讀“劉邦、項羽”和“美國總統”這兩組事例,然后從“內部組合上”尋找共同點。
第4題考查的是對文言文詞語含義的理解。對“同”的含義不僅是從字面上理解,更需要結合全文內容進行分析。聯系上下文是理解解釋詞語含義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 原理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c)-0-01
實驗題的考查現在強調探究性實驗題的考查現在強調探究性,但你要記住,實驗題萬變不離其宗,它所圍繞的都是初中化學所學到的幾個實驗。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制備收集是最基本的三個實驗,把最基本的掌握之后,中考中所有的實驗題都是這三個實驗的一種拓展。
那么怎樣才能學好初中化學實驗并在中考中完成化學實驗題呢?
(1)首先需要認真細心的審題,審題并非等同于讀題,是要能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該實驗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設計方案,進一步進行試驗,最后根據目的得出正確的結論,往往結論怎么寫就取決于該實驗的目的或者猜想,當然這一切都是要有牢固的基礎知識為前提的!比如,你可能沒有學過氨氣的制備,但如果我告訴你氨氣的制備是用氯化銨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混合加熱,你馬上應該想到這和氧氣的制備方法是類似的。如果考查的是信息型實驗題,那考查的肯定是和酸堿鹽性質有關,這就要你把這方面的知識掌握清楚。另外要注意,答實驗題要規范、全面,不要少答。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閱卷的時候會根據你寫的內容給你相應的分數。關鍵是要多實踐,因為實踐的印象特別深,所以不管什么實驗和實驗器材及現象都可以記下。但是中國的這教育體制不可能所有實驗都做,還是要多做點題,有問題多問問老師,有時間多跟老師討論討論。
(2)實驗題的一般解題步驟: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判斷各儀器的作用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誤差分析。做實驗題就是解決好兩個方面:裝置原理和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判斷各儀器的作用,還有注意儀器的連接順序,一般為“原料氣的發生裝置(安全裝置)原料氣的凈化與干燥裝置反應發生裝置收集或測量裝置尾氣處理裝置”。反應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該步的化學或物理原理,均服務于實驗的分步及總體目的。記住原理.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有些基礎的,如化合價,元素表.這些是肯定要記好的.然后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很簡單。
(3)化學實驗題和推斷題,可以說是代表了化學的最高層次,因為這兩類題目綜合程度都很高,覆蓋面又很寬,往往就顯得難度大。實驗題目,①重在平時積累,一些常見的考點,需要在平常做題目后總結一下,形成一些程序化的操作,至少大致的原理不會相差太遠。②具體到做題時,首先要沉住氣,全面閱讀題目,弄清楚題目要求達到的目的,如何來達到這個目的,并注意相關實驗原理的運用,(也就是三個W,--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為什么這樣做why).有些可能自己并不很清楚,在全面審題過程中 從題目后面的部分得到提示,暗示,就會更明朗了)③表達要清楚,實驗題目很多地方需要簡答,言簡意賅,必須用文字或者化學用語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這個也需要平常注意模仿標準答案。按照題目要求回答問題。推斷題目,①注意積累,認真分析化學反應和物質特性,這些往往成為 推斷題的突破口哦。②全面審題,不但要看題干的文字描述,還要仔細研究框圖,把文字與框圖結合起來,另外,特別注意題目后面的某些提示,所謂的”后提示“,可以幫助你定位一些物質,③按照題目要求回答問題,特別要注意化學式,化學名稱,電子式等等的具體要求,否則,好不容易推導出物質出來,卻功虧一簣,,很遺憾的哦,不要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4)物質推斷題其實是考察基礎知識掌握熟練情況的,要想做好物質推斷題,需要對常見的物質都很熟悉,熟悉他們的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溶解性等)和化學性質(容易和誰發生反應),這些都需要積累和記憶。不過,初中化學的內容畢竟很少啊,只要堅持積累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經常出現的推斷題其實也就那么幾種。找上類似的題多做幾個,不會的話找人給你講講,講透了自己再總結總結記住就行了。實驗題的一般解題步驟: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判斷各儀器的作用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誤差分析。做實驗題就是解決好兩個方面:裝置原理和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判斷各儀器的作用,還有注意儀器的連接順序,一般為“原料氣的發生裝置(安全裝置)原料氣的凈化與干燥裝置反應發生裝置收集或測量裝置尾氣處理裝置”。反應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該步的化學或物理原理,均服務于實驗的分步及總體目的。
做中考化學的推斷題及實驗題要先學會找突破口。比如常見液體:水 紫紅色物質:銅、高錳酸鉀 紅色物質:氧化鐵 常見氣體:氫氣、氧氣、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反應物:水、二氧化碳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氣 棕黃色溶液:鐵離子鹽溶液 淺綠色溶液:亞鐵離子鹽溶液 藍色溶液:銅離子鹽溶液 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藍色沉淀:碳酸銅或氫氧化銅 等。牢記各物質間的關系。重要的有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角、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角等。牢記重要的化學方程式。還原金屬氧化物、光合作用等經常考。多做題,鍛煉思維能力。積累化學方程式總結題眼總結元素、物質鏈。①學會記憶。化學,是屬于文理科的過渡學科,比較偏向于中性。它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十分豐富,如基本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原理、反應時 的現象和各種反應類別。②學會表達。正如上面提及的,化學,屬于中性人,跟物理和數學這些“純理科”的學習有較大區別。在物理和數學中,答案永遠是唯一的,說一是一。解題步驟和答案正確,就能得滿分,在化學不同。化學,永遠也沒有滿分這一概念。譬如:一個題目考你,燃燒時的現象,在課本上有完整的語句。但考試時,不可能開卷,于是只能通過自己對燃燒的理解,進而用自己的語句表達出來。對于一個理科生來說,這是致命的,而言不達意,在化學學習中也是絆腳石。如果真的想學好化學也要好好練練語文。
最后要學會總結。雖然上面一再強調化學偏文的方面,但畢竟化學歸屬理科范疇,所以適量的練習是十分必要。不提倡題海戰術,學會總結,事半功倍,才是學習的妙法。總結,對于化學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技法點撥】
技法一:停頓斷句――把握原則找規律,理解句意是關鍵。
本考點主要考查對文言語句朗讀節奏的準確把握,考題形式大致為朗讀停頓和斷句加標點兩大類,一般情況下以客觀選擇題或主觀劃分題兩種題型呈現,往往是主觀試題較多,難度大,得分低。備戰此考點,我們可運用如下方略。
(1)準確朗讀,把握句讀。
讀清句讀、正確停頓是誦讀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解、翻譯文言語句的基礎。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詞義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確定地理解文意,然后采用猜讀、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連詞成句,以了解整個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根據句子的表情達意進行節奏劃分。
(2)總結規律,做好停頓。
給文言語句加標點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通讀全文,明其大意。這是正確加標點的基礎。第二步:斷句。準確斷句可以為加標點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步:加標點。句中停頓根據句子結構加的標點通常有頓號、逗號、分號和冒號,句末停頓根據句式加的標點通常有句號、問號和感嘆號。
例1(2014年湖北鄂州卷)用“/”標出下列句子朗讀的語義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今/齊地/方千里
B.蓋/余之勤 /且艱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解題指津】本題考查對古代散文語句朗讀節奏的劃分,要求找出有誤的一項,屬于客觀選擇題。解答時,須根據古文的朗讀停頓規律,熟讀精思,辨清詞義,明確句子的語法結構,并依此確定語句停頓。該題中的四個句子均來自課內,都不是詩句,不存在對偶的問題,只能作結構或意義上的劃分,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或不改變原句的意思來加以判別。
【參考答案】B
例2(2014年廣東卷)用三條“/”給下列句子斷句。
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解題指津】本題也是考查對古代散文語句朗讀節奏的劃分,但屬于主觀劃分題。該題表面考查的是文言句的朗讀節奏的劃分,但是卻依托于文句在文段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實際上是將文言句的朗讀與簡單文言詞句的閱讀理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考查。因此,斷句的前提就是正確理解文意,在此基礎上,根據文言語句停頓的基本原則和規律,作出準確的劃分。
【參考答案】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技法二:詞語釋義――系統梳理重歸納,瞻前顧后看語境。
本考點主要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和理解,我們要系統梳理、重點掌握常見實詞的詞義,尤其要注意積累和理解文言實詞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古音通假等文言現象。文言虛詞則要重點掌握一些常用虛詞的不同用法,達到能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要求。備戰此考點,我們可運用如下方略。
(1)遷移課內所學。應力求做到兩點:①以“本”為本。前一個“本”指課文,后一個“本”指根本,這里強調一定要把有限精力用在“認真讀好教科書”上。②要瞻前顧后,結合語境準確理解文中字、詞、句的含義,特別要注意文章中的注釋、重要的詞句及一些有深意的句子。
(2)掌握解題技巧。可以應用三法:①與現代漢語比較,推敲文言詞義。②分析字形,引申文言詞義。③利用成語,類推文言詞義。
例3(2014年湖北武漢卷)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輕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視
C.呂后如其計
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
易:輕視
【解題指津】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要求找出解釋不正確的一項。一般來說,文言實詞考查的知識點主要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音通假、詞類活用等幾個方面,而考查的實詞往往在課內學過,因此可根據平時的積累來解答。該題中四個選項的詞均為初中接觸過的詞義,解答此題,須找到選項對應的文中原句,將選項意思代入原文進行檢驗,即可得到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D
例4(2014年湖北武漢卷)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與“此難以口舌爭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以塞忠諫之路也
B.屬予作文以記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解題指津】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要求找出與例句中的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該題中的各選項也都來自課內,辨析時,應根據該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詞語間的相互關系,弄清它的詞性和意義。解答此題,可先確定題干中的“以”是介詞“用”的意思,再找到一致的選項。
【參考答案】D
技法三:理解翻譯――認真揣摩多訓練,大膽表述展個性。
本考點主要考查對文言文閱讀內容的整體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握課標所規定的文言文基本篇目的內容,并根據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識閱讀淺易的課外文言文,能按要求概括其主要內容;能按要求翻譯文言語句;能評價作者的觀點;能對古詩文作初步賞析。備戰此考點,可采用如下方略。
(1)重點培養理解能力。大家平常就要切實讀懂教科書上的文言課文,認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逐步形成一定的文言語感。
(2)強化訓練,熟悉題型。即通過強化性訓練,把握試題的題型設置、解答的思路以及技巧。
(3)大膽表述,展現自我。解答主觀開放性的語言表述題時,要拓展思路,善于聯系自己以往的經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要敢于對人物、事件、作者態度發表自己的評價意見,力求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例5(2014年江蘇蘇州卷)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 )
A.能謗譏于市朝
B.今諸生學于太學
C.相與步于中庭
D.積于今六十歲矣
【解題指津】本題考查正確判斷并理解文言句式,要求找出不是倒裝句的一項。解答時,首先應看清題干要求,然后弄清文言倒裝句式的特點和形式,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篩選。一般來說,文言文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和定語后置幾種形式,據此,則不難作出選擇。
【參考答案】D
例6(2014年湖北宜昌卷)翻譯“乙文”(林紓《湖之魚》)中畫波浪線的語句。
不及其盛下食之時而去之,其能脫鉤而逝者幾何也?
【解題指津】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解答時,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大意,然后根據上下文以及該句中的關鍵詞來理解句意,翻譯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可遵循“解詞―串意―順意”三大步驟,即首先解讀重點的詞語,明確其含義和用法,然后將一個個、一組組詞串聯起來,形成句意,最后把整個語意通順、連貫、明白地表達出來。
【參考答案】(如果)不趁著他人頻頻下食的時機而離去,能夠脫鉤而游走的又有幾個(多少)呢?
例7(2014年湖北武漢卷)下列對本文(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留侯認為請出四位老者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廢黜太子。
B.叔孫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爭來阻止高帝廢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愛錢財,仁厚孝順,禮賢下士,四位老者才答應出山為其效力。
D.高帝認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為他已感覺到天下人都愿意為太子效命。
【解題指津】本題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找出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解答時,首先須整體速讀選文,力求初步感知全文內容,然后對四個選項逐一分析辨識。值得提醒的是,要找到文中每個選項對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重點字眼的正確與否,如原文中的“不愛金帛”并非指太子,而是指呂后,與C選項中所說太子“不愛錢財”不符,可見該項對文章理解有誤。
【參考答案】C
例8(2014年江西南昌卷)這篇文章(張岱《湖心亭看雪》)可謂是癡人賞奇景,你認為奇景“奇”在哪里?癡人“癡”在何處?請分別概括。
【解題指津】本題以主觀題的形式考查對文章主要內容和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時,應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抓住精要詞句,進行細節品讀,以把握文章的要旨。該題選文出自課內,對全文大意的把握應該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可抓住文中對湖心亭雪景“白描”的句子以及對“賞雪人”行為動作及語言的描寫來作答。
【參考答案】奇景“奇”在:萬籟俱寂;天地一色;萬物渺小。癡人“癡”在:不顧天寒地凍,獨往賞雪,醉心于雪景,閑情雅趣異于常人。(大意相同即可)
技法四:名句記誦――用心識記常總結,善于思考勤動手。
針對中考“詩文默寫與運用”試題的考查類型及趨勢,我們可運用如下方略備戰此考點。
(1)注重平時積累。詩文的積累不僅要掌握課本中要求背誦的篇目,還應將學習范疇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注重一些名詩文中的經典句子的積累。提倡理解性背誦,通過理解詩文的背景、主題和表達等各方面內容,達到識記的最佳效果。
(2)經常歸納總結。積累詩文時,可以從異同兩大方面來進行總結,即對詩文的內容、語言、主題、作者以及創作時代等各方面進行歸類比較,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反復進行記憶。
(3)善用腦,勤動手。一定要加強詩文中字詞基本功的學習,勤于動手,將每一詩句中的每一個字都爛熟于心,避免出錯。
例9(2014年湖北宜昌卷)積累鏈接:魚兒,是可愛的小動物,《小石潭記》中也有精彩的描寫。請將下面的語句補充完整: , ,往來翕忽。
【解題指津】本題考查對古文名句的記誦和默寫,內容是課內要求背誦的篇目。解答時,可調動平時的記誦積累來作答。對于這類記憶性默寫的題目,如果平時注重積累,那么根據提示補寫上句或下句,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注意不要出現錯字、添字、漏字,或者張冠李戴的現象。
【參考答案】怡然不動 爾遠逝
例10(2014年四川南充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向為詞評家贊賞,請簡要賞析。
【解題指津】本題考查對古詩詞名句的賞析,雖出自課內,但對于初中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解答時,快速把握詩詞的基本內容和寫作背景是解題的關鍵,也是鑒賞的基礎。此外,還應掌握詩歌表達的基本技巧,分析詩歌意象并把握形象,品析詩歌凝練的語言,發現作者觀點,觸摸詩人靈魂。
【參考答案】任選一個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從“意象”角度賞析,如“落花”這個意象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歸燕”這個意象表達舊燕歸來、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從修辭角度賞析,如對仗的工整,音調諧婉,具有音樂美。
【特別提醒】
縱觀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文言文試題,從文言文整體閱讀的考查題型來看,除了上述五個方面的常考題型和基本的應考技法外,還有如下兩個命題走向很值得大家重視和關注。
其一,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
命題者一般選擇的是體裁相同、主題類似或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文章,也有體裁不同、主題類似的一詩一文,這種題型既注重考查學生對課內知識記誦積累的過程,又注重在遷移比較中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考查。這種題型除了對字詞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對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及篇意以及表現手法的分析等,特別是一些鼓勵創新的開放性試題在文言文閱讀中的出現,受到考生的普遍歡迎。解答此類題型,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應該不是難事。對于課內的詩文我們只須細心檢索平時的積累即可。對于課外詩文,我們先要讀懂它,力求找出它與課內材料的異同點。閱讀時應注意留心參考文后的相關注釋,還應最大限度地調動課內相關的知識儲備,這些“注釋”和“積累”往往是我們得以順暢解答問題的“鑰匙”和“法寶”。
其二,取材課外的古詩文閱讀。
這些閱讀材料大多篇幅短小,語言淺易;文體以人物傳記、寓言故事、小議論文或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游記為主。內容多為講述古代名臣良將的事跡,表現官員勤政為民、廉潔奉公或剛直不阿、執法如山的品行;要么是反映古人尊老愛幼、誠心待人的美德;要么描寫古人登高覽勝、抒發理想抱負等。課外古詩文閱讀題在當前的中考命題中,越來越受到各地命題專家的青睞。由于課外文言文閱讀題立足課內,密切聯系學生實際,考查學生初步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解答好這類題目,既要加強對課內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識的積累,又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和思路。準確解答課外文言文閱讀題,需把握好“讀、思、聯、結”四個字。
【強化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①歸,殺而鬻②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徒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③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節選自《宋史?包拯傳》)
【注】①第:只管。②鬻():賣。③塋():墓地。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不久)
B.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遺留)
C.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到,往)
D.使得至前陳曲直(陳述)
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2)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
3.民間把包拯稱為“包青天”,你認為老百姓這樣稱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作答。
【答案解析】
該文言文閱讀取材于課外,內容為講述古代名臣包拯的事跡。命題者共設置了3道考題,考查內容包括詞語釋義、句子翻譯、人物分析等方面,兼顧了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第1題考查對文言實詞意義的理解與辨識,加點的四個文言詞語都屬于“一詞多義”現象,也是教材中常見的詞語,只要搜索記憶儲存,并結合語境解答即可。
【參考答案】B(“遺”應解釋為“饋贈”)
第2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這兩句都可以采用對應法來翻譯,即先把文言句的每一個字解釋出來,然后用順暢的語言連接起來。翻譯時,第①句要重點落實“憚”的意思;第②句要重點落實“辭色”的意思。
【參考答案】(1)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皇親國戚及宦官因此大為收斂,聽說(他)的人都害怕他。(2)(他)不隨便附和別人,不偽裝言語和神色來取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