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2 23:23: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形容時間快的句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2、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沉。
3、釘子是敲進去的,時間是擠出來的。
4、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7、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8、年難留,時易損。
9、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10、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澲?,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1、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12、人壽幾何?逝如朝霞。時無重至,華不在陽。
13、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1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15、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1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7、時間是一條金河,莫讓它輕輕地在你的指尖溜過。
18、時間偉大的作者,她能寫出未來的結局。
19、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20、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21、天波易謝,寸暑難留。
2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現代漢語句子成分位置詞性文言倒裝句詞類活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最頭痛的是對特殊文言句式中的倒裝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我發覺,運用現代漢語句子成分分析法來理解文言倒裝和詞類活用,效果很好。一般過程如下:
一、理解現代漢語句子成分
(一)例句:
例1.[昨天],(我們)的班長[在家里][一連]寫了(語文)作業。
狀語定語主語狀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例2.[慢慢地],他[從地上]爬。
狀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
例3.(秋日)的天空[格外]晴朗
定語主語狀語謂語
例4.(你說)的這件事我知道
定語主語謂語
(二)句子成分特征強調
1.現代漢語句子成分位置
[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2.主語特征:動詞、形容詞一般不能作主語。
3.賓語特征:動詞、形容詞一般不能作賓語。
4.謂語特征:不及物動詞、形容詞不能帶賓語。
5.現代漢語有補語,而文言文沒有補語。
6.除時間名詞可直接作狀語外,一般名詞不直接作狀語
二、如何運用現代漢語句子成分的位置特點判斷文言文倒裝句式
基本要求:將文言文翻譯成符合現代漢語語言習慣的現代文,與現代漢語句子成分位置比較:
1.如果主語與謂語的位置發生顛倒,即為主謂倒裝。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對譯:嚴重啊,你不聰明!
主語謂語(主謂結構充當)
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譯句:你太不聰明了?。础澳悴宦斆骱車乐匕?!”的轉譯)
主語謂語
2.如果謂語動詞與賓語(或介詞與賓語)位置發生顛倒,即為賓語前置。如:
(1)夫晉, 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對譯:什么滿足有?
賓語謂語
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譯句:有什么滿足?
謂語賓語
(2)一言以蔽之(《論語·為政》)
賓語介詞
對譯:一句話用概括它
賓語介詞
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譯句:用一句話概括它
介詞賓語
3.如果定語與中心詞位置發生顛倒,即為定語后置。如:
(1)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傳》)
對譯: 尋找人(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沒有找到
謂語賓語定語
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譯句:尋找(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人,沒有找到。
謂語定語賓語
(2)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主語定語謂語
對譯:人馬(燒死淹死的),很多
主語定語謂語
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譯句:(燒死淹死的)人馬,很多
定語主語謂語
4.文言文沒有補語,處于謂語動詞后的介賓短語本應是謂語前的狀語,翻譯時需還原到狀語位置(謂語動詞前),句式即為狀語后置(或介詞結構后置)如:
青,取 之,而青(《勸學》)
對譯:靛青,提取它,卻青
謂語賓語狀語謂語狀語
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譯句:靛青,提取它,卻青
狀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
三、如何運用現代漢語句子成分的詞性特征來判斷詞類活用
1.根據主語、賓語一般不由形容詞、動詞充當的特點,如果文言語句中主語、賓語位置上的詞語是形容詞或動詞,基本可判斷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或動詞活用為名詞。如:
例1.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齊桓晉文之事》)
“明”本為形容詞,這里做“用”的賓語,應該臨時活用為名詞,結合語境,理解為“視力”。
例2.為甘肥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齊桓晉文之事》)
句中形容詞“肥甘”“輕暖”都是主語,此時應活用為名詞,分別譯為“甘美的食物”、“輕快的衣服”。
2.根據謂語一般不由名詞數詞充當的特點,如果文言語句中謂語位置上的詞語是名詞或數詞:
(1)動詞與賓語之間有支配關系,基本可判斷為名(數)詞活用為動詞。如:
例1.范增數目項王(《鴻門宴》)
句中,“范增”是主語,“項王”是賓語,處于二者之間的“目”此時是謂語,因此,該名詞應活用為動詞,譯為“使眼色”“看”。
例2.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前赤壁賦》)
句中,“下““東”必須充當謂語,否則該句缺謂語,此時,“下”“東”分別活用為動詞“攻下”“向東進軍”。
例3.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
句中數詞“一”充當四海的謂語,應活用為動詞“統一”。
(2)當充當謂語的名詞與其后邊的賓語不具備直接支配關系,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時,即為名詞的意動用法。一般譯為“以……為”“把……當做”,如:
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
句中“侶”譯為“以……為伴侶”,“友”譯為“以……為朋友”。
(3)當充當謂語的名詞與其后邊的賓語不具備直接支配關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時,即為名詞的使動動用法。一般譯為“使……”,如:
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滕王閣序》)
該句不能理解為“徐孺放下陳蕃的臥榻”,應理解為“徐孺使陳蕃放下臥榻”。
3.根據形容詞不帶賓語的特點,如果含有賓語的文言語句中謂語位置上的詞語是形容詞,
(1)作為謂語的形容詞與賓語之間有支配關系,基本可判斷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如: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傳》)
句中“嚴大國之威”是動賓結構,“嚴”本是形容詞,此時活用為動詞“尊重”。
(2)當充當謂語的形容詞與其后邊的賓語不具備直接支配關系,是主觀上認為后面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即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一般譯為“認為……”“把……當做”,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柬》)
句中“美”譯為“認為……美麗”。
(3)當充當謂語的形容詞與其后邊的賓語不具備直接支配關系,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即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一般譯為“使……”如: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說趙太后》)
該句應譯為“現在,老婦人尊使長安君的地位尊貴”。
4.現代漢語中一般只有時間名詞做狀語,普通名詞做狀語的很少。但古代漢語中不但時間名詞作狀語,普通名詞也可做狀語。表示方位或處所,工具或依據,方式或狀態,對人態度等。所以,當名詞位于謂語動詞前,該名詞有不充當謂語動詞的主語時,應考慮名詞活用為狀語。一般翻譯時,需加上介詞,構成介賓短語。如:
例1.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滅吳》)
句中“廟”并不是“禮之”的主語,而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做狀語,譯為“在廟堂上”。
例2.市中游俠兒的佳者籠養之。(《促織》
句中“籠”不是“養”的主語,而是工具,譯為“用籠子”
例3.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句中“翼”不是“蔽沛公”的主語,而是比喻樊噲保護沛公的狀態,譯為“像翅膀一樣”。
例4.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
一、 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短文,根據短文內容完成表格中所缺信息,每空一詞。(2011?鹽城)
We all need a healthy environment, but we produce waster every day and it does harm to our environment. Though we are young, we can still do something to help. In fact, even the simplest everyday activities can make a real difference to the environment. Here are some ideas for you to live a green life.
Remember these three words; reduce, reuse and recycle.
Reduce means“use less”. Don’t waste things. This saves money and reduces pollution and waste going into the environment. Before we buy something new, think if it is really necessary or maybe the old one will be just as good! When we do buy thing, choose local products if possible, and try not to buy too many things from abroad.
Reuse mean “ use again”. Use things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When we buy things, make sure that they last a long time. W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m so that they will last, and we should repair them if we can instead of throwing them away and buying new ones. Don’t use a paper cup or a paper bag. It’s better to use a china cup and a lunch box because you can use them again.
Recycle means“change things into something else”. Although it takes energy to change something into something else, it’s better than throwing things away or burning them. Find out what can be recycled in your neighbourhood and take part in recycling programmes. We should also buy products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such as recycled paper, to help save trees.
Title: 46 to Live a Green Life
Keys:46. How 47. harmful 48. reduce
49. countries 50. again 51. repair 52. paper
53. else 54. products 55. throw
觀察與歸納:這篇文章為我們講述了如何有效地保護環境,建議大家學會過“3R”生活,即reduce, reuse and recycle (減量、再使用和再循環)。對于48、50、51、52、53、54幾個橫線題, 我們可以從原文中直接找到相關信息, 所填單詞也無須詞形變換;對于46、47和55題, 我們可以從原文中找到相關信息, 但是需要根據題目的要求,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選用合適的單詞完成表格中的句子。
二、 解題策略
1. 認真審題,明確題目具體要求。
題目要求:閱讀下面短文,根據短文內容完成表格中所缺信息,每空一詞。可以從原文中直接獲取。也可以使用文章中出現的詞匯。鹽城近幾年來中考任務型閱讀題型對所填單詞的來源沒有特殊限制,只要是符合題意和上下文“最恰當”的單詞。
2. 研讀表格,盡量獲取有效信息。
迅速閱讀和研究表格,預測所缺單詞。通過分析表格的項目內容和結構特征,從而揣測命題的目的和意圖,準確把握信息范圍及對文章的理解方向。要特別關注文章的標題欄及表格前的小標題,這樣有助于理解短文的大意。比如Title: 46 to Live a Green Life是歸納文章標題,To 48可以和下面同一列的To reuse和To recycle進行比較。其他內容分別從“該做(Does )”和“不該做(Don’ts)”兩個方面來表示。
我們仔細分析提示句(空格所在句子),根據句式和語法結構來分析提示句能夠使我們很容易地推導出所填詞的性、形、數。如We produce waste every day and it is 47 to us.47應該題寫形容詞,48為動詞,49、52、54是名詞,55是動詞。這樣在原文中找到相關信息后,就可以精確填詞,不容易出錯了。
3. 快讀文章,有目的地查找相關信息。
快速瀏覽的重點和目的應當是,帶著審題時對文章大意和結構的了解以及所獲得的問題,以最快的速度到文章相應的位置中搜尋有效信息。瀏覽文章時,不要過多考慮某些詞句的意義,更不必進行細致的語法分析。和欣賞文章不同,我們閱讀文章材料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完成答題任務。所以只要對答題沒有太大影響,即使文章中有些詞句看不明白也沒多大關系。除非某些句子所包含的內容直接影響對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或者對空格填詞有重要作用,否則就不需要在這些方面花太多時間。
4. 掌握技巧,準確填寫表格內容。
表格中的最上欄或最左欄常用的概括性詞語有:原因(reason/cause)、方法(way/means)、優缺點(advantange/disadvantage)、觀點(opinion/view)、建議(advice/tip/suggestions)、目的(aim/purpose)、問題(problem)、影響和結果(effect/result)、個人信息(name/age/occupation/personality)等。掌握這些概括性詞語,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完成答題任務。
填寫表格時,有些所填單詞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出;有些需要在分析原文句子的基礎上,結合題目特殊要求,填寫出相關的不同詞性的派生詞、同義詞或近義詞等等(如47.harmharmful,49. abroad=foreign county);有些則需要推理;還有些需要進行歸納總結或轉述句子,在不失原意的基礎上把答案正確表述出來(如:55. throwing thingsDon’t throw things)。
5. 復查答案,完善答題細節。
完成所有空格后,應該再次快速讀完文章和表格,校對各題答案是否前后對應,所填單詞拼寫是否正確,是否符合文章內容。注意首字母的大小寫(如46. How)、名詞的單復數(如49. countries, 54. products)、主謂一致及非謂語動詞的使用等。一定要趁熱打鐵,及時復查,發現錯誤、遺漏及時補充,填到答題卡上要書寫正確、規范,容易辨認。
三、 備考小貼士
1. 有的中考任務型閱讀要求一空一詞,那么就不能多寫單詞或詞組;
2. 審清表格,注意其橫向縱向的類別規律和表達方式;
3. 答題時要注意題目要求,句子結構要求,同類或同欄表達一致性的要求;
【關鍵詞】修飾語;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就整個詞類來說,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有修飾語,但是也不能否定的是還有一些詞類能夠用到比較簡單的修飾詞,如代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量詞、副詞等,從作用上來講,它們都能夠表達清晰而又復雜的意思,而且修飾語的應用更為廣一些,修飾語的后面常常加“的”字,同時,動詞和形容詞的修飾語后面的“的”字,現在習慣性的稱為“地”。
我主要從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角度來分析修飾語的應用。首先,名詞的修飾語,按它跟名詞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領屬性的、同一性的、附加性的,其中在表示領屬關系的時候,一般用“的”,如“群眾的智慧”、“黨的領導”等,其中一般性的最為普遍,帶有各種意義的修飾語,有數量詞,表示事物的數量,如九個人、五個蘋果等,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數量詞和名詞之間不能加“的”字,如果有的詞之間出現“的”字,前面大都是借用名詞作量詞,例如“一屋子的人”,一桌子的“菜”等,有指示代詞(后面常跟著量詞),分別代表不同的事物,這、那、那些、這些等等典型的指示代詞,可以舉出下面的幾個例子,例如“這些事情”、“這些人”、“那些事情”等等都是,這類修飾詞通常也不加“的”,但是也有一個例外,“別”字總是說成是“別的”(“別人”、“別家”等等都是復合詞)。
除了以上兩個例子之外,還有很多,如表示處所的,例如“外面的世界”、“小說里面的人物情節”、“馬路旁邊的小屋”等等都是,我們要注意的是這類修飾詞后面常常要跟著“的”。在這種名詞的修飾語中,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表示事物屬性的修飾詞,不但這種“屬性”可以包括很廣,并且這種屬性本身的結構也可以從很簡單到復雜,可以舉出很多例子,如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一個人、我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人啊……
現在從名詞的領屬關系方面來分析修飾語,名詞的領屬性的修飾語只能是名詞或代詞,例如“誰的衣服?我的衣服”、“書的名字是什么”、“作者的名字是什么”等等,其中的誰、我都是代詞,書和作者都是名詞,表示領屬關系,當然,領屬關系也可以各種各樣,領屬性修飾語后面一般都是加“的”字的,可有時候也有特例,如魯迅寫的――他們向他頭上一看,就都縮了頸子,笑著將舌頭很快的一伸。領屬性關系的修飾語之后的“的”字,有的人也寫作“底”。最后名詞的同一性的修飾語,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如誰領導誰,大人物孔乙己等,以上的這三種情況可以說是簡單的概括了在修飾語運用的過程中。名詞可能出現的全部情況,我們在分析句子結構時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分析。
動詞的修飾語,嚴格的按照意義來說,可以分成好幾類,有一類是說明動作發生的地方的,比如說――這里來、這里頭、到處找、到處丟,這都是單用的例子,也有在處所詞前面加上一個動詞的,形成一種動賓結構,例如――有人往這里來,你在這里面等一會;第二類是指說明動作發生或經歷的時間的,例如說――今天來、明天走、天天來、三號晚上到達,一號早晨出發等等,前面加上一個動詞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說――這項工作必須在年底之前竣工,就從這個月開始算起。第三類是說明數量的,例如說“他多次要來,一次也沒有來成”、“二諸葛還沒有看清楚是誰,這女人就一把把他拉住”,等等都是。第四類是說明描寫方式或狀態的,大多運用疊字,也大都帶“的”字,如“和和氣氣的過日子”、“翻來覆去的告訴自己”、“異口同聲的說”,也有不帶“的”字的,如“規規矩矩走回屋子”,“漸漸減少”等等;最后一類可以說成是比喻性的修飾語,后面一半都帶有“是”、“或”、“一樣的”,可以從以下幾個例子中看出來――于是戰爭開幕,甘蔗梢頭雨點似的飛上來、放低聲音,極秘密的怯怯的說,等等,這些修飾詞的運用除了更加清晰明確的表示含義之外,也同時進一步補充了動詞表示的范圍和意義,對于理解句子文章的語法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最后就只有形容詞的修飾語了,總的來說主要是表示程度的,可以具體分為以下幾種:①很好、更好、最好、極好、還好等等,這些用程度副詞的表示程度,非常明顯;②一丈高、五尺長、三斤重等表示數量的一類,修飾形容詞的數量詞,實際上是表示具體程度的;③“這棵樹比那棵樹還高”等表示比較的,這里的比較也僅僅是與程度有關的,這都是通過比較的修飾語得來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有少數的情況是具有限制性的,比如說“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可是解決起來就非常困難了”,“看著”和“解決起來”分別限制“簡單”和“困難”,我們在分析形容詞的修飾語時,必須從具體的語境出發仔細分析,才能充分體會到修飾語的妙處。
談到修飾語,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是,“的”、“地”、“得”之間的區別,才能盡可能地用得更好,“底”表示領屬關系的,如“我底書”等,但是非常少用,很多人都漸漸忘記它們了,現在都用“的”替代了;“的”主要用在名詞的修飾語即定語的后面,如“正確的意見”、“新買的鋼筆”,除了這些之外,“的”字還可以表示肯定語氣,用在詞、詞組級句子形式的后面,形成的字結構,等等;“地”用在動詞和形容詞的修飾語的后面,或者說用在狀語的后面,比如“頑強地戰斗”、“認真地學習”,都用在動詞的前面,這一種最為普遍:也用在形容詞的前面,但比較少“他的態度依然非常地溫和率真”等,我們一般都不習慣用。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當一個中心詞前面不只有一個修飾語時,這時修飾語與修飾語之間有著各種關系,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這些關系,才能正確地理解句子所要表達的正確意義。
介詞 by 后常跟動名詞(短語)作賓語,表示“以某種方式/手段做某事”。動名詞(短語)還可以作句子的主語或謂語動詞的賓語。例如:
Running is good for health. 跑步對健康有好處。
She likes swimming in the river in winter. 她喜歡冬天在河里游泳。
2. It’s too hard to understand the voices.(P3) 聽懂不同的聲音太難了。
句中的 too...to... 意為“太……以至于不能……”, too 后接形容詞或副詞, to 是不定式符號。例如:
She was too angry to say a word. 她氣得說不出話來。
too...to... 表示否定意義時,可用 not... enough to... 和 so...that...not... 改寫。例如:
The child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The child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The child is so young that he/she can’t go to school. 這孩子太小不能上學。
3. He’s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six years and really loves it.(P4) 他已學了六年英語,而且很喜歡英語。
此句中的 has been learning English 屬于現在完成進行時,表示“學習英語”這一動作從六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該動作還可能繼續進行下去。這個時態的結構是“have/has + been + 現在分詞”,謂語動詞一般為延續性動詞,并且其后通常帶有 since 或 for 等引起的時間狀語。例如:
I’ve been wearing glasses since I was three. 我從三歲起就一直戴眼鏡。
I’ve been waiting for her for two hours. 我已經等了她兩個小時。
4. Sometimes, however, he finds watching movies frustrating...(P4) 但是,有時他發現看電影很令人失望。
sometimes 是個頻度副詞,意為“有時”,表示動作發生的不經常性,用于謂語動詞為現在或過去時態的句子中。例如:
―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school? 你放學后經常干什么?
―I often do my homework, but sometimes I watch TV. 我經常做作業,但有時看電視。
注意 sometime, some time 和 some times 在意義和用法上的區別。
sometime 用作副詞,表示“在某時”、“有朝一日”等意思,指過去或將來的一個不確定的時間。例如:
I will go to Shanghai sometime next week. 下周某個時間我將去上海。
some time 用作名詞詞組,指“一段時間”。也可用作副詞詞組,指一個未定時間,意為“來日”、“改日”,一般用于謂語動詞為將來時態的句子中,這時可與 sometime 通用。例如:
I waited for you for some time. 我等你一些時候了。
I’d like to see you some time/sometime next week. 我想在下周某個時間見到你。
some times 相當于 several times,意為“數次”。 例如:
He has been to Beijing some times. 他到北京去過好幾次了。
frustrating 是現在分詞,作賓語 watching movies 的補足語。注意“find+賓語+賓語補足語”這一結構。例如:
I found him dead/dying in the morning. 早晨我發現他已死了/奄奄一息。
5. I don’t know how to use commas.(P5) 我不知道如何使用逗號。
句中的 how to use commas 屬于“連接副詞+動詞不定式”結構,作謂語動詞 know 的賓語。此種結構可以轉化為一個賓語從句。例如:
I don’t know what to do now./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now. 我不知道現在該做什么。
6.Why don’t you join an English club to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P5) 你為什么不加入一個英語俱樂部練習講英語呢?
“Why don’t you do...?”相當于“Why not do...?”,用來提出建議,意為“為什么不……呢?”。
注意 join 與 take part in, attend 的區別:
join 指參加某一組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 take part in 指參加某種活動; attend 指參加/出席會議,聽演講/報告等。例如:
We often take part in sports after school. 放學后我們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He didn’t attend the meeting this morning. 今天上午他沒有出席會議。
7. Then I started to write my own original sentences using the grammar I was learning.(P6) 然后我用所學的語法知識造了一些具有獨創性的句子。
using the grammar I was learning 是現在分詞短語作狀語,其中的 I was learning 是定語從句,修飾先行詞 the grammar。
8. She had trouble making complete sentences.(P6) 她在造完整的句子方面有困難。
have trouble(in) doing sth 意為“做……有困難/麻煩”, 其中的 trouble 可用 difficulty 替換,介詞 in 可以省略。例如:
He had little difficulty learning mathematics. 他學習數學沒有什么困難。
9.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P8) 我們如何應對難題?
deal with 意為“對付”、“處理”。 例如:
And unless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 we can easily become unhappy. 除非我們處理了難題,否則我們會因此而不愉快的。
而 deal in 意為“經營“、”買賣”。 例如:
That’s a shop that deals in goods of all sorts. 那是一個經營各種貨物的商店。
10. By comparing yourselves to other people, you will find your problems are not so terrible. (P9)把自己和別人比較一下,你會發現你的問題并不是那么可怕。
compare...to... 意為 “把……與……相比”,此時,介詞 to 可用 with 替換。但當 compare...to... 意為 “把……比作……” 時,介詞 to 不可用 with 替換。例如:
The dangers I run are nothing(as) compared to/with those of our soldiers at the front. 與我們的戰士在前線遭遇的危險相比,我這點危險算不了什么。
The city park is usually compared to the heart of the human body. 城市的公園常被比作人體的心臟。
11. Mario, you used to be short, didn’t you?(P10) 馬里奧,你過去很矮,是嗎?
used to 中的 to 是動詞不定式符號,后面跟動詞原形,表示過去經常發生的動作。例如:
He used to play football when he was young. 他年輕時常常踢足球。
另外,還要注意含有 used to 的疑問句和否定句的變化。例如:
Did you use to play the piano?/Used you to play the piano? 你過去常彈鋼琴嗎?
I didn’t use to write home very often./I usedn’t to write home very often. 我過去不常給家里寫信。
12. Don’t you remember me?(P11) 難道你不記得我了嗎?
此句是否定形式的疑問句,相當于漢語中的反問句,一般譯為“難道不……嗎?”。否定疑問句一般適用于下列幾種情況:
A. 表示說話人的期待、請求或希望得到對方的肯定答復。例如:
―Won’t you help me? 難道你不幫助我嗎?
―No, I’m afraid I can’t. 是的,我恐怕幫不了你。
B. 表示說話人的不滿、厭煩或挖苦等情緒。例如:
Can’t you shut the light behind? 你不能隨手關燈嗎?
C. 表示說話人的驚訝或不相信。例如:
―Can’t you (really) ride a bike? 你真地不會騎自行車嗎?
―No, I can’t. 是的,我不會。
13. Did you use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P12) 你過去怕黑夜嗎?
afraid 是個形容詞,意為“害怕”、“擔心”、“憂慮”,只能作表語,主語通常是人。例如:
He is afraid of dogs. 他怕狗。
注意: be afraid to do sth 和 be afraid of doing sth 在意思上有細微的差別。例如:
He is afraid to speak in the public. 他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
He is afraid of speaking in the public. 他害怕在公共場合講話。
14. I go to sleep with my bedroom light on.(P12) 我開著臥室的燈睡覺。
句中的 with my bedroom light on 是由“with +名詞+副詞” 構成的一種復合結構,作狀語,表示伴隨狀況。
注意 go to bed 和 go to sleep 的區別:前者意為“上床睡覺”,強調動作,而后者意為“睡覺”,強調狀態。
15. I use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playing games with my friends.(P14) 我過去花許多時間與朋友們一起玩游戲。
spend 意為“花費(時間、金錢)”,主語只能是人,賓語可以是金錢、時間或精力等。 spend 可與 on 連用,構成 spend time /money on sth,注意 on 后面接名詞,不能接動詞的-ing形式。 spend 也可與 in 連用,構成 spend time in doing sth,其中介詞 in ??墒÷?#65377;例如:
He doesn’t spend much time on his homework. 他在作業上花的時間不多。
She spent two hours(in) writing the letter. 她花了兩個小時寫這封信。
另外,注意 cost, take 當“花費”解時,前者強調金錢的花費,主語常為事物;后者強調時間的花費,常用于“It takessome time to do sth”的句式中。其中的it是形式主語,真正的主語是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例如:
The clock cost him $20. 這個鐘花了他20美元。
Could you tell me how much it costs to fly to Hainan? 你能告訴我乘飛機到海南需要多少錢嗎?
It’ll take only ten minutes to walk there. 只要10分鐘就可以走到那兒。
16. It seems that Yu Mei has changed a lot.(P15) 于梅好像變了很多。
“It seems that...”是個固定句式,意為“……似乎/好像/看起來……”。例如:
It seems that he is quite strong. 他看起來十分強壯。
It seems that it will snow. 看樣子天要下雪了。
另外,“It seems tothat...”意為“在某人看來……”。例如:
It seems to me that it is going to snow again. 在我看來天好像又要下雪了。
17. However,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a few years ago, Martin’s life became much more difficult.(P16) 但在父親去世之后,馬丁的生活變得困難多了。
ago 意為“以前”,常置于表示“時間段”的詞語之后,指從現在算起的一段時間之前,只能用于過去時態。例如:
His father died five years ago. 他的父親五年前去世了。
注意: before 也可表示“以前”的意思,后接“時間點”,可用于謂語動詞為任何時態的句子中。例如;
He got to his office before 5 o’clock. 他五點以前就到了辦公室。
We hope to get home before six o’clock. 我們希望六點前回到家。
另外注意兩點:
A. before 可用作副詞,能單獨使用,常用于謂語動詞為現在完成時或一般過去時的句子中。例如;
I have never met her before. 我以前從未見過她。
I never met her before. 我以前沒見過她。
B. before也可放在表示“時間段”的詞語后面,用于謂語動詞為過去完成時的句子中,表示從過去某時刻算起的若干時間以前。例如;
She said she had finished her job two days before. 她說她兩天前就完成了工作。
18. 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studying.(P16) 他對學習不感興趣。
interested 是個形容詞,有被動意味,主語通常是人,且多用于 be/get/feel/become interested in 結構中,意為“對……感興趣”。 例如;
He is interested in shipping. 他對船舶感興趣。
注意:形容詞 interesting 有主動意味,意為“令人感興趣的”。作表語時,主語通常是物;作定語時,既可修飾人,也可修飾物。例如;
The story is very interesting. 這故事很有趣。
This is an interesting book.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
19. I don’t think fif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get their ears pierced. (P18) 我認為十五歲的青少年不應該被允許穿刺耳朵。
這是一個否定前移的句子,形式上否定主句的謂語動詞,而語義上卻否定其后的賓語從句。
句中的 fifteen-year-olds 相當于 fifteen-year-old kids,意為“十五歲的青少年”。
get my ears pierced 屬“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結構, get 在這種結構中可用 have 替換,用過去分詞作賓語補足語,意思是“使(某事)完成”。 例如:
I must get/have my hair cut. 我必須理發了。
20. He should stop wearing that silly earring.(P19) 他不應該再戴那個難看的耳環。
stop doing sth 意為“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其中 stop 是及物動詞,其后的動名詞短語作賓語。而 stop to do sth 的意思則是“停下正做的事情去做另外一件事”,其中 stop 是不及物動詞,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作目的狀語。例如:
My father stopped to 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 我父親停下來去聽天氣預報。
21. Our teachers believe that if we did that, we would concentrate more on our clothes than our studies.(P22) 我們老師認為如果我們那樣做的話,我們就會把精力過多地集中在穿著上而不是在學習上。
that 引導的賓語從句中含有由if引導的與現在事實相反的非真實條件句,其中的 did that 意為 wore their own clothes。
concentrate on意為 “把精力集中在……上”、“專注于……”。例如:
You’ll solve the problem if you concentrate on it. 如果你全神貫注,你就會解決這個問題。
注意 more... than... 與 more than 的區別:
She is more than/over 50 years old. 她50多歲了。
Jack is not more diligent than John. 杰克不如約翰勤奮。
The book seems to be more a dictionary than a grammar. 與其說這是一本語法書,倒不如說這是一本詞典。
22. It’s also probably a good idea for parents to allow teenagers to study in groups during the evening.(P22) 對父母而言,允許孩子們晚上一起學習很可能也是一個好主意。
“it’s... forto do sth”意為“對……而言,干某事是……”,其中的 it 是形式主語,真正的主語是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而動詞不定式短語的邏輯主語則由 for 引出。例如:
It’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eachers to get the students to be interested in their lessons. 對教師而言,讓學生對功課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23. I agree with some ideas and disagree with others.(P23) 我同意一些觀點,但不同意其他一些觀點。
agree with 意為“同意某人的意見、主意或所說的事項”,其后常接表示人的名詞或代詞,也可接表示意見、看法等名詞,但不含協力合作之意。此外,它還可以表示“(食物、氣候等)適應(某人)”。例如:
I agree with you/what you said. 我同意你所說的話。
The weather doesn’t agree with me. 我不適應這種天氣。
注意 agree to sth 和 agree on sth 的區別:
agree to sth 表示“同意(或贊成)……”,介詞 to 后常接表示計劃、建議、安排、決定等意思的名詞。此短語常含有協助工作之意。例如:
He agrees to my plan. 他同意了我的計劃。
agree on sth 通常表示“就……取得一致意見”、“在……方面意見一致”等意思,其主語為人稱代詞或名詞的復數形式。例如:
They agree on it. 他們對此事達成共識。
24. But sometimes these hobbies can be in the way of schoolwork.(P24) 但有時候這些嗜好會妨礙學習。
be/get/stand in the way (of sb/sth)意為“妨礙(某人/某事)”。例如:
If you’re not going to help, at least don’t get in the way. 如果你不愿意幫忙,至少別妨礙人家。
25. Only then will I have a chance of achieving my dream.(P24) 只有那時我將有機會實現我的夢想。
【關鍵詞】英語 移就 修辭格 翻譯 功能 策略 直譯法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46-02
移就是英語中常用的修辭格形式之一,在小說、戲劇以及詩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主要是借助轉移形容詞的修飾對象來實現特殊的修辭效果,以提高語言的藝術魅力。為了更好地體現移就修辭格在語言中的妙用,需要采用靈活的翻譯方式,結合其偏離常規語言的實際程度,進行正確的翻譯,真正起到傳情達意的有效作用。
一 英語移就修辭格的概述
移就修辭格是英語常用修辭格中的一種,又被稱為修飾語移置,即甲乙兩項相關聯,就把修飾甲事物的形容詞用于對乙事物的修飾,一般來說經常把修飾人的形容詞修飾事物。例如,這是一個不眠的夜晚,其中不眠本來形容人,這里將其移于物。
1.移就修辭格的功能分析
作為英語修辭格中常用的一個修辭格,移就修辭格具備了提高英語語言藝術魅力的功能。
第一,引人聯想,發人深省。在移就修辭格的應用中,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是建立在聯想的基礎上的。例如gnawing poverty,乍一看感覺不出兩者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但是通過聽覺的體驗可以感受到貧窮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包括精神方面和身體方面,再如creeping fear也很容易觸發讀者的聯想,當蟲子在皮膚上蠕動時,那種恐懼的感覺油然而生??梢?,英語移就修辭格可以引人展開聯想,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去感受語言的深奧含義。在聽覺、視覺和觸覺等感官感受基礎上的英語移就,真正體現出英語生動形象和新鮮活潑的特點。
第二,生動新穎。在對人進行修飾時,形容詞已經被賦予了生命,采用英語移就修辭格就將無生命的事物賦予了生命,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例如:
smiling word就創造出了幽默風趣的效果。“The big man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在這個英語句子中就是使用了移就修辭格,其中的單詞“protesting”本來只是用來修飾人的,但是這里拿“protesting”來修飾了椅子,將椅子的不堪重負之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如此一來,就使得這個句子不但能將“The big man”的粗獷和隨意的性格表現得非常貼切,使得句子的語言顯得更為活潑和風趣,而且還使語言變得更具活潑風趣的效果,使得整個句子的語言表達更為詼諧和幽默。
第三,語言精練。在英語移就修辭格的應用中,可以將冗長的句子用短小精悍的語言進行表述,不僅避免了語言的平淡,還給人以新穎的感覺。在英語移就修辭格的應用中,有些用法看起來不合邏輯,但是這種不合邏輯正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特征的有效表達。
二 英語移就修辭格的翻譯策略
在英語語言的使用中,移就修辭格是一種非常規的用法,需要借助一定的語言情境來理解,同時需要深入思考和聯想,這就極大地增加了移就修辭格翻譯的難度。在對使用移就修辭格的語言進行翻譯時,除了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和聯想之外,還需要采取一定的翻譯策略,進而提高翻譯的準確度,體現出語言的真正藝術魅力。
1.靈活地選擇直譯和意譯方法
在語言翻譯中常用的方法是直譯法和意譯法,兩種有著各自的優勢,因此需要結合不同的語境和語言需要,靈活地選擇翻譯方法。首先,在移就修辭格中,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這種聯系比較簡單且與實際使用沒有較大的偏離,可以采用直譯法,這樣不僅保留了語義上的對應,而且更加真實地反映了原文的意義,實現了較高的語言修辭效果,提高了語言的表現力。在以下兩個句子中都應用了移就修辭格,但是在對句子進行翻譯時,就采用了直譯的方法,將“I was surprised to find him living in such drab and cheerless surroundings.”翻譯為:我發現他在如此單調陰郁的環境中倍感驚訝,將“The indefatigable bell now sounded for the fourth time.”翻譯為:那不知疲倦的鐘聲已經敲第四遍了。這樣在借助直譯法對移就修辭格進行翻譯時,有效地簡化了語言,并且意味深刻,同時對原文中的語言特色進行了保留,體現了語言的修辭藝術。其次,若是在英語句子中的移就修辭使用與常規偏離較遠,需要借助意譯法進行翻譯,特別是漢語和英語在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在英語翻譯過程中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進而需要借助意譯法擺脫語言翻譯晦澀難懂的現象。例如,在翻譯“Lazy clouds drifted across the sky.”時可以用“白云悠悠”,雖然從翻譯中沒有感受到移就修辭格,但是行為優美流暢,避免了句子的歧義。
2.結合原文合理選擇延伸翻譯和對等翻譯
在對英語進行翻譯時,為了滿足行為的需求,需要將原文的詞義進行正確的延伸,進而突出原文的深層含義,這就是延伸翻譯。在使用了移就修辭格的英語句子翻譯中,經常使用延伸翻譯,不僅與原文的意思相一致,還起到了引人發省的作用,真正地起到了傳神達意的效果。此外,移就修辭格的應用是為了突出英語語言簡潔、明快的特點,進而增強英語語言的感染力,這就需要在進行翻譯時,為了保留行文的修辭特色,需要尋找對等的修辭翻譯,進而體現原文的修辭風格和語言特色。
3.巧用分譯法應對移就修辭
在英語語言的表達中,移就修辭能夠將多種信息融合到一個簡單明了的語言結構中,為了將移就的詞組和中心句的意思都表達出來,可以采用分譯法對句子進行翻譯。例如在翻譯“They prolonged the clasp exchanging smiling words.”這句話中就應用了移就的修辭方法,表達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個是兩者正在微笑,另一層意思是他們正在問候,這樣就可以采用分譯法,即他們面帶微笑,相互問候,長時間的握著手。這種翻譯符合常規的翻譯規則,能夠清楚地表達原文的意思,便于讀者明確行文表達的內容。
4.使用還原翻譯法
在對應用移就修辭格的英語句子進行翻譯時,若是采用直譯的方法,可能會對語言表達習慣造成破壞,加大了人們理解的難度,甚至會影響語言翻譯的效果,這時可以采用位置還原法,即將修飾語放置在本應該修飾的詞語的前面。移就修辭格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修飾語的移位,因此為了更好地表達語言的含義,采用位置還原法,如“I have questioned husbands of long standing about the color of their wives’ eyes,and often they expressed embarrassed confusion and admit that,they do not know. ”就翻譯為:我以前詢問結婚多年的丈夫,他們妻子的眼睛是什么顏色的,他們非常困窘,并承認不知道。
此外,語言的翻譯并無定法,翻譯的目的是為了傳神達意,最大限度地表現語言的藝術魅力,因此,需要加強對原文行文的理解,真正地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進而領會到作者的主題思想,提高翻譯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 結束語
移就修辭格作為英語語言表達中常用的修辭方式,對提高語言的藝術魅力和深層含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有效地豐富了語言的內涵。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移就新穎生動、簡潔明快且含義深刻,移就修辭的巧妙運用極大地增加了語言的感染力和藝術性。同時為了更好地將移就的功能展示出來,需要采用恰當的翻譯方法,這樣既能幫助讀者簡單明了地理解原文,將蘊含的信息和情感表達出來,又能夠使讀者領略到語言的魅力。當然,語言的翻譯沒有定法,這就需要加強對原文的理解,結合語境選擇對應的翻譯方法,如直譯法、意譯法、分譯法以及還原法等等,最大限度地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藝術性,進而實現原文和譯文在功能和修辭上的對等。
參考文獻
[1]陳淑華.英語修辭與翻譯[M].北京: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2011(12)
[2]李樹德.移就修辭格的另一種形式[J].中國翻譯,2012(5)
[3]汪火焰.英語移就修辭格及其翻譯淺析[J].中國翻譯,2011(6)
比如說,教師可以用口訣來進行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等級及用法句型的教學,如“一者比較用原級,比較級限二者比,三者三者往上比,最高級的用法起。若要比項掌握齊,比較范圍要搞細,比較級二句型記,做出句子沒問題。若甲乙程度相同,as...as結構體,甲某方面不及乙,用notso/as...as表示,上述內容全記起,比較等級談完畢”。讓學生在及口訣的趣味活動中開展語法教學工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確保語法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英語語法的優化
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能夠使枯燥單調的語法知識教學變得豐富有趣,從而刺激學生語法學習的欲望。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有效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在進行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將各種相關圖片以及動畫等效果立體、形象的呈現出來,使英語語法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從而方便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可利用課件進行語法用法、結構的歸納和總結,從而使學生對語法有清晰的了解。此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對語法知識進行針對性的練習。例如,教師在講in、on以及under的用法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相關圖片或者動畫,使學生通過圖片就能很快的理解其用法,從而節省更多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的效率。如教師在講完該語法以后,可以展示幾幅方位圖,讓學生根據這幾幅圖片用in、on、under來說句子,以此來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真正掌握其用法。
二、通過歸納的方法開展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引,憑借自身的歸納以及觀察等能力找出語言的一般規律,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法知識能力。歸納法是教師進行語法教學的重要方法,教師在講英語語法的過程中可以舉出適量的相關例子,讓學生通過對例子的觀察、分析、歸納等找出其中蘊含的語法知識,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歸納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減輕教師語法教學的壓力,提升教學的質量。因此,在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對歸納方法給予高度的重視,并將此方法科學、合理的運用到實際的語法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相關語法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師講定冠詞“the”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歸納的方法來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先在黑板上寫好5個句子:(1)Inthemorning,Ivisitedthefriendwiththegifts.(2)InWinter,thesnowisalwaysaroundeverywhere.(3)InSpring,thebirdsalwayscometotheplace.(4)TheycametotheUnitedStatesofAmericalastyear.(5)Inthemorning,ontheleft,thedaybeforeyesterday,allthesame.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五個句子相似之處,并找出其中的語法規則,之后教師再進行定冠詞“the”的相關知識的講解,這樣學生就能較好的在觀察及教師的講解中掌握這一知識的用法,從而更好的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英語學習中。總而言之,英語教學離不開語法教學,想要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教師就要將語法教學真正落實到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并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多媒體、趣味活動以及歸納等方法來進行語法教學,以充分展示語法教學的趣味性、實用性與真實性,讓學生認識到語法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積極進行語法知識的學習,最終促進初中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
作者:徐麗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實驗初級中學
關鍵詞:模糊語 英語書面廣告 語用功能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廣告作為一種促銷手段,其作用巨大。廣告四原則包括“吸引注意”、“產生興趣”、“激發購買欲”和“引導消費”。有學者將廣告的目的總結為AIDMA,即注意(attention)、興趣(interest)、欲望(desire)、記憶(memory)和行動(action)。廣告的原則和目的決定了廣告須具備一大“能力”:說服力(persuasive power)。由此可見,廣告語與其他類型的語言在風格和作用方面都存在差異,它是屬于一種“鼓動性語言”。文體學一般將廣告語言分為兩種形式:書面和口語。本文主要就模糊語在書面廣告中的運用進行討論。
一、模糊語理論
在模糊語理論提出之前,許多學者如羅素、索緒爾和布隆菲爾德在其著作中都對模糊語有所討論。(伍鐵平,1999:97)但直到196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L.A. Zadeh的“模糊集”論文在《信息與控制》雜志上發表,模糊語才作為一門理論被語言學家們廣泛研究。
在我國,最早將模糊語理論引入語言學研究的是北京師大中文系伍鐵平教授。在其著作《模糊語言學》中談到,英語中表示模糊的詞的類別有:1、由于某種原因而使某種事物呈模糊狀態;2、因為對客觀事物無法精確劃定界限而產生的模糊性,或從否定角度說明事物的不明確性。(伍鐵平,1999:115)
王逢鑫教授在《英語模糊語法》中指出,語義的不確定性分為模糊、歧義和含混。模糊性主要表現在“語義的界限不清”,即“一種語言形式,主要是一個詞,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屬于同質的相關而又有細微區別的意義”。(王逢鑫,2001:1)歧義主要表現為“句子意思不清,一個句子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理解”。(王逢鑫,2001:7)含混表現為“代詞的指稱不清,一個代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稱”。(王逢鑫,2001:12)
二、模糊語在英語書面廣告中的應用
語言有信息功能、人際功能、施為功能、情感功能、娛樂功能和元語言功能。而英語廣告就是運用語言的信息功能、情感功能和娛樂功能達到其宣傳和促銷商品的目的。模糊語在英語廣告中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模糊語語義寬泛且不確定,使得消費者自由地想象廣告中的暗示意義。其次,模糊詞語通常簡潔但意義廣泛,這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節約了商家的成本。下文將對英語書面廣告中形容詞、動詞、副詞、名詞和代詞的模糊性進行分析。
1、形容詞
英語廣告語中大量使用如good,excellent和wonderful之類的具有模糊意義的褒義詞。這些詞具有強烈的情感,激起消費者購買欲望。例如:
The taste is great! (雀巢咖啡)
Good to the Last Drop. (麥斯威爾咖啡)
上述咖啡廣告中的“great”和“good”是模糊但充滿吸引力的。世上沒有一個“好”的準確標準,只有親自品嘗,才知其中滋味。
另一種形容詞模糊是比較級和最高級的使用。這種用法經常給消費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例如:
Better City,,Better Life. (上海2010年世博會)
我們沒有對“better city”和“better life”的確切定義。游客只能在自己的心中構想。言下之意即是號召大家到上海感受美好的城市生活。這是城市推廣的一個成功例子。
2、動詞
廣告語中對動作的生動描寫可以刺激消費者購買。例如:
Just do it! (耐克)
廣告的最終目的就是說服消費者購買商品?!癲o”在這里的含義非常模糊。消費者可對其有不同的解釋。耐克用“do”而不用“buy”,通過最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促銷信息。同時,“do”在這里也展示了一種跟隨你的心的精神,這種態度符合當下許多年輕消費者的心理。
有時,為了避免絕對性,模糊的情態動詞也常用于英語廣告中:
Probably the best beer in the world (嘉士伯啤酒)
情態動詞“probably”在此指一種可能性,但可能性的大小是不確定的。言下之意,嘉士伯啤酒也許是上乘之品,也許不然。答案只有消費者自己購買品嘗后才能知曉。
3、副詞
最為句子中動詞和形容詞的修飾語,副詞通常表示動作或情況的的程度。英語廣告中副詞的不確定性現象有很多。例如:
Live well, snack well. (M&M 巧克力)
我們對“well”沒有明確的解釋,因此它是具有模糊性的。消費者容易對“美好的生活”和“香甜的零食”抱以幻想。那些追求高質量的生活的人很容易被吸引。
再如:
A diamond lasts forever. (De Bierre鉆石)
“Forever”指在時間上是沒有限制的永久。我們通常把愛情與鉆石相聯系,也許就是因為“forever”一詞。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段永恒的愛情。這句廣告語正好符合消費者心理。
4、名詞
英語廣告中,名詞通常是用于修飾某產品獨一無二的特質。此類名詞通常具有較高的模糊性而留給消費者廣闊的想象空間。例如:
A taste of paradise. (Bounty糖果)
A TOUCH OF ELEGANCE (韓亞航空)
上述廣告語中名詞“paradise”和“game”即是模糊的,無法確切下定義。“天堂的味道”只有通過試吃Bounty糖果才能體會。而也只有乘坐亞航的航班,才能感受到“優雅上檔次”的服務。
5、代詞
事實上,由于代詞的的照應或指示通常需要通過結合語境分析得出,在英語廣告中,代詞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即含混。代詞在運動產品廣告中非常常見:
Impossible is nothing! (阿迪達斯)
Anything is possible. (李寧)
I can do it! (匹克)
在此類廣告中,沒有多的語境供消費者推斷“nothing”“anything”和“it”的指稱。這些廣告不是要介紹產品,而是傳播其公司獨有的觀念。由此,這類廣告賦予品牌一種獨特的精神,并鼓勵消費者跟隨。
三、模糊語在英語書面廣告中的語用功能
模糊語在英語書面廣告中的使用會產生一定的語用效果。通過分析,筆者將其效果總結如下:
1、增大信息傳播量
在書面或口語表達時,我們應盡量做到高效,即盡最大努力用較少的語言傳播大量的信息。模糊語在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廣告語亦以用最簡潔的語言傳播最大量的信息為目標,因此,模糊語在英語廣告中使用較為廣泛。例如: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一百貨公司廣告)
“A good deal”原指“許多”。但是在此語境中,該短語所指意義遠不及此。它還可以是“一次成的購買經歷”“一次愉快的逛街”等。在百貨公司的“a good deal”對你意味著什么?恐怕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并無確切答案。
2、使表達更委婉
廣告是為了促銷一種商品、服務或理念的信息。又是,廣告語言必須委婉禮貌,以贏得消費者接受。
After using this product, your secret will remain secret between you and Sislan. (西施蘭)
委婉語“your secret”在此廣告中指的是腋臭。此種用法是用以避免使消費者感到不適和尷尬。間接的表達不僅更委婉而且符合消費者心理,使消費者易于接受。
3、使表達更準確
乍一看,這一作用與模糊語的不確定性剛好相反,其實不然。廣告應該以事實為準。廣告語中模糊語的使用,可以避免絕對情況的出現,使表達更客觀。例如: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and a half, PatekPhilippe has been known as the finest watch in the world. (瑞士PatekPhilippe手表)
Probably the best beer in the world (嘉士伯啤酒)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注意避免表達的絕對化。當數字過大或難以精確的進行估計時,可以使用模糊限定詞,如“more than”,來代替精確的數字。情態動詞“probably”在這里暗示一種可能性而非絕對性。這兩則廣告運用模糊語,既表現出產品受歡迎、質量上乘,又不會讓消費者覺得夸張,提高了表達的準確性,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四、總結
廣告的目的是為了促銷,模糊語用于英語書面廣告的現象非常常見。由于語言時廣告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因此廣告的設計和創作都依附于語言。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廣告商在廣告語言選擇上非常慎重。模糊語在英語廣告中的使用可以產生特定的語用效果,如增大信息的傳播量、使表達更委婉、更準確。
參考文獻:
[1]李養龍主編. 實用翻譯技能集成. 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2009.04.
[2]王逢鑫著. 英語模糊語法. 北京市:外文出版社, 2001.
關鍵詞:興趣;方法;自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278-01
眾所周知,記憶英語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首要任務,而學習英語最難的也是單詞的記憶。根據多年的教學觀察,我發現,英語成績突出的學生往往單詞記憶較輕松,而英語差的學生總是記不住英語單詞. 如果不能有效地記憶單詞,那么,聽、說、讀、寫也就無法順利進行,學生就會失去原有的自信,為使學生掌握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技巧,樂于記單詞,學會記單詞,增強自信心。下面從激發興趣、運用方法和樹立自信上談談我的做法。
1.教師要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記單詞的興趣
1.1 創設輕松愉快的記憶單詞氛圍,激發學生記單詞興趣。愛因斯坦曾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枯燥乏味的單獨記憶單詞,不能保持持久的興趣,面對大量的單詞又易產生畏懼的心理,以致缺乏自信,失去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和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識記單詞的興趣。
1.2 創設教學情境,輕松快樂記單詞。生活是學習的原動力,生活化的情景能夠大大縮短教學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成效。在真切自然的語言氛圍中,學生們能主動地參與,大膽地嘗試,較快地掌握和運用單詞。如教學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 的有關昆蟲的單詞時,我用簡筆畫和吹塑紙把教室布置成小樹林,茂密的大樹,綠油油的小草,五彩的鮮花中藏著各種小昆蟲。孩子們邊走邊觀察,找到小昆蟲就把它放到小網兜里,摸一摸,認一認,讀一讀。孩子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調動了多種感官參與記憶單詞,輕松愉快的達到了記憶的目的。類似的情境還有很多。
1.3 開展游戲活動,激發記憶單詞的興趣。教育學家卡羅林說過:"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把枯燥的單詞學習溶入到游戲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被很多老師經常用到的"What's missing?"是一個短時記憶游戲。教師把所學的單詞卡片放在一起,然后抽去一張,再讓學生快速看一遍教師手上的卡片,誰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少了的那個單詞誰就算贏。從新授單詞到鞏固復習,教師可提高游戲的難度,每次抽取多張或用單詞卡片代替圖片,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強化單詞。
"聽命令做動作"是一個手腦并用的游戲。比如在教學nose, ears, eyes等五官類單詞后,教師命令說:"Touch your nose. Touch your ears."學生聽后迅速指鼻,耳。這個游戲還可讓學生發命令,全班做動作,或分組讓學生做這個游戲。單詞迷宮,擴詞比賽,單詞擂臺賽等游戲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記憶興趣。
2.根據記憶規律,運用多種記憶的方法,調動學生記憶單詞的自主性
2.1 利用拼讀規則記憶單詞。英語作為拼音文字,字母和讀音之間有一定規律可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讀音規則。如b、p、m、f、d、t、n、l、g、k、h,這幾個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是[b][p][m][f][d][t][n][l][g][k][h],通過漢英對比,找這些輔音音標與漢語拼音的異同點,有助于學生較好的掌握他們的讀音。
2.2 利用構詞法教學單詞。英語詞匯的構成是有一定規律的,教師應向學生介紹英語構詞法中一些簡單的知識,如轉化、合成、派生等,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單詞。例如:教師在講wind和windy時,可以簡單介紹名詞派生形容詞的規律是在名詞詞尾加-y之后就可轉化為相應的形容詞,這樣就容易記憶類似的單詞snow-snowy, rain-rainy, cloud-cloudy等,在講解teach和teacher時,告訴學生在動詞詞尾加上后綴-er之后就轉化為相應的名詞,由此學生可以得出play-player, work-worker, sing-singer, drive-driver等。
2.3 順口溜記憶法。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學生記憶,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自編,既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很快記住了單詞。如3B unit 10的單詞,足球football來射門 ,排球volleyball扣球快,棒球baseball打得狠,籃球basketball來投籃,鋼琴piano曲子妙,吉他guitar 真動聽 ,小提琴violin肩上拉,手風琴accordion彈又拉。
2.4 制作卡片記憶法。我所在的班級,我會讓給學生把每個單元的單詞做成卡片,一面寫上單詞,另一面可以是漢語,也可以是相應的圖片,在上課時使用可以加深記憶,另外攜帶方便便于及時復習,再者,在制作過程中也能增強自信,提高動手能力。
2.5 語境閱讀記憶法。記憶單詞最好把單詞放入文章中,不能割裂它與句子、段落之間的聯系,必須把它放到特定語境中充當句中成分,表達一定意思,這樣才能達到深刻記憶的目的。把單詞放入句子與段落中記憶,既可以在一定的語境中了解單詞的意義和用法,做到活記活用單詞,又能利用上下文的聯系避免遺忘,自己編寫的更好。如學習了動詞的現在分詞出示相關短文去閱讀,再仿寫有助于加深對單詞的記憶.。
2.6 重復記憶法。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證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在單詞的學習與記憶中,一定要階段性地復習,避免遺忘。
總之,一個人的成才與否,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自信心又是非智力因素中極為重要的方面。因此老師在遇到孩子記不住單詞時,應該鼓勵他們不要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記憶單詞也是一門藝術,學生有了興趣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這樣就能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從而信心大增,這樣興趣就更濃了,各方面就會有更大的提高,從而自信心就更足了,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快樂的記憶單詞,猶如給記憶單詞插上自信的、快樂的翅膀。
參考文獻
在職業中學就讀的學生往往有相當部分人語數外文化成績不太好,尤其是英語成績就更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已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不但影響了職業中學階段英語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且也影響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將來的自身發展。為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深化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樹立正確思想,注重英語教學
有些人認為職業中學的學生到職中讀書是為了學一門“手藝”,便于將來就業,文化課特別是英語學不學無所謂,因而形成學生不肯學、教師也不愿教的局面。殊不知當今社會是信息飛速傳遞、知識爆炸的時代,目前正面臨著與國際社會的全面接軌,如果不懂得基礎的英語知識肯定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勞動者。而且職業中學的學生所學的專業課的內容有很多是與英語密切相關的,如計算機、電子、機械、旅游等。試想,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他又怎能聽得懂課和運用所學知識呢?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學習英語知識的思想,形成學生努力學、教師認真教的英語學習氛圍。
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匯,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職業中學就讀的學生,英語基礎都很差,因此也特別怕學英語,一到上英語課,他們的口頭禪就是“英語,我什么都不知道”。而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例如,當我讓學生充當餐廳服務員和客人的角色,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反復訓練在餐廳如何給客人點菜的句子:A: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B:Yes,please.A: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B:Well-done beef steak. A: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A:A glass of orange juice.在整過教學過程中,因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相關,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來,學習興趣也高,對教學中相關的詞匯和句型也掌握得較好。
三、夯實基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講究教學效果
在職中英語教學中,有少數教師不分情況、不顧實際,大量地傳授知識點。殊不知有許多學生英語知識基礎本來就很薄弱,往往是隨記隨忘,一聽而過,甚至有少數學生根本就聽不懂教師講的是什么,沒有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英語成績不好,教師常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補課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一補就是幾課,其效果并不理想。有的一冊書補了五六遍還是有許多知識不懂。教師一是要注重基礎,講解能夠讓學生聽得懂且容易記憶的基礎知識。二是要注重循序漸進。前面的知識學懂了,再傳授新的知識點。例如:我們在講解英語語法中的五種基本句型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英語單詞的詞性,即noun, verb, pronoun, adjective, adverb, conjunctive, number, article, etc.然后給學生講解句子的成分。在英語中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七種:主語、謂語、賓語、表語、補語、定語和狀語。其中充當主語的通常為名詞、代詞以及相當于名詞的詞,一般放在句首;充當謂語的詞常由動詞擔任,一般放在主語之后;充當賓語的詞常由名詞或相當于名詞的詞,放在及物動詞或介詞之后;補語用來補充主語和賓語的意義,常由名詞或形容詞擔任;表語位于連系動詞之后,常由名詞、代詞、形容詞擔任;定語常由形容詞擔任而狀語則由副詞擔任。在同學們理解了句子的基本成分之后,再給他們講解英語語法中的五種基本句型,即:S+V,S+V+O,S+V+P,S+V+IO
+DO,S+V+O+C并且給他們分別講解這五種句型的區別。如在S+V句型中,謂語動詞為不及物動詞,不能跟賓語,類似的動詞有work,arrive,live,go等;在S+V+P句型中,謂語動詞為連系動詞,類似的動詞有be,look,seem,smell,feel,get,remain,become等;在S+V+O句型中,謂語動詞為及物動詞,直接跟名詞或代詞作賓語,類似的動詞有study,climb,like,respect,teach等。就像這樣一步步地由淺入深的給學生講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開展分層次教學
在職業英語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加深,學生之間英語水平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形下,英語教學在采用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班級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差異,從實際出發,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具體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方法,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使各類學生都經常體驗到進步的喜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在上新課前,可以讓程度稍好的同學為其他同學讀生單詞或課文,第二天上課,再讓程度一般的同學來讀單詞或課文,在復習階段可以鼓勵那些不敢讀、程度差的學生來讀,并且給予他們鼓勵的話語來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自信心。另外,還可以對課堂上的問題進行分層問答。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不一樣。比如:上閱讀課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背誦全文或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對于中等的學生要求能背誦重點段落,對于差生來說,只要求能讀懂課文就行了,鼓勵他們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使他們做到記好單詞、短語、基礎語法知識以及使用方法。
當然,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除了要有恒心、耐心,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還要面對失敗不氣餒、不放棄,積極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方法,并勇于再次進行實踐,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
【關鍵詞】朗讀 背誦 語感 自信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聽說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語教學要重視聽說訓練和口語能力的培養。”但是絕大多數地方的考試模式又比較傳統。所以,以考試為指揮棒,很多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孜孜不倦地進行各種做題方法的指點,做題思路的解析,語法難點的引導突破,卻忽略了語言的交際作用。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既不讓英語課堂偏離英語教學的軌道,又能讓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聽、說、讀、寫能力得以提高呢?筆者認為朗讀與背誦教學不失為一方良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惫艜r候的孩子在啟蒙教育階段,都是從朗讀和背誦名家名篇開始的,腦子里貯存了一大堆“圣賢書”之后,再慢慢學習寫作之道。漢語傳統的教學方法,用于英語語言教學,是完全可取的。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朗讀和背誦的好處的確是很多。
一、朗讀和背誦的好處
第一,大量的課內外朗讀與背誦是語言積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每天可規定朗讀和背誦的東西不必太多,但是要堅持反復。內容可以是新學的單詞、短語以及優美的句子和短文,甚至可以是一些中考的范文。通過反復的朗讀,不僅從內容上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知識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好些句子就會脫口而出。
第二,堅持不懈的朗讀和背誦會提升自信。我們常常會用“啞巴英語”這一詞來形容有些學生學習英語只會做題,不會讀與說的現象。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筆者認為與我們的教學導向是分不開的。所以要改變,首先還得從教師做起。條件限制,雖然沒有地道的語音環境,但可以倡導大聲朗讀,同時培養訓練正確的語音和語調,找準發音部位。反復的朗讀,直到背過,然后脫稿而出。如果能在合適的場合用英語表達自己,那種感覺是很棒的。隨著不斷地展示自己,學生也逐漸克服了膽怯,變得自信大方。
二、引導和加強朗讀技巧的做法
第一,朗讀背誦要做到準確,有感情,用心。單詞只有讀準才好聽,能常常讀準才會有自信。但這還不夠,還要做到語音標準清晰、掌握語速的快慢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停頓的掌握使用等。同時根據文章的內容有感情地去朗讀,作者寫文章都是要表達一定含義和感情的,如果在朗讀時,利用語音語調高低起伏的變化配以語言文字,效果會更好,而且這種深層次的理解更有助于背誦和鞏固。
第二,把朗讀與背誦日常化。調動學生的誦讀積極性,使誦讀落到實處,讓朗讀與背誦成為每天必做事,讓學生想讀、樂讀。對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好早讀的誦讀工作。學生早讀的首要任務就是放開喉嚨大聲誦讀課文,努力讀得流利舒暢、聲情并茂。教師還可引導全班讀、個人領讀、小組競賽讀等模式,讓早讀豐富多彩,學生喜歡。
2.利用零散的時間朗讀英語。例如,筆者所帶學生從七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引入每節課前起立大聲朗讀的模式,從預備鈴響起開始由領讀員帶領讀,直到正式鈴響,中間大概三分鐘,天天堅持。學生不僅在這段時間里把每天的任務,十幾個的單詞,或5個句子在每節課前反復誦讀,并且在預備課期間能夠迅速地安靜下來,進入到上課的狀態中。因為每天的任務不大,所以,學生在無意識記憶中已經掌握了所要記憶的東西,既不感到辛苦,每天聽寫時又有很大的成就感。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和知識的每天累積,就鑄成了學生英語的進步和提升,當然興趣也隨之而來。
3.開展各種形式的誦讀比賽,使被動誦讀變為主動誦讀。平時經常開展熟讀比賽,如讀一句話,1分鐘內能重復多少遍。對此學生熱情高漲,最快的學生1分鐘能讀十幾遍。另外,進行班級和年級英語演講比賽,每學期舉行一次。通過比賽,充分調動了學生誦讀的積極性,既保證了誦讀的量,又保證了記憶的持久。 因此,在初中階段尤其是七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七年級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教學。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的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教師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零散和整塊時間。促使學生大聲朗讀,積極背誦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習慣用語,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對以后的教與學將十分有益。所以,關注起始階段的朗讀與背誦,也就是關注積累,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這個問題不可小視。
參考文獻
愛,是一種情感;所謂的愛是一種不要求回報的寬容、理解、包容、接受。那么什么是教師的愛呢?愛是通往學生心靈窗戶的橋梁?!毕旅婢腿绾斡谩異邸按罱ㄐ撵`的橋梁,談談我的看法:
一、以“愛”做橋梁,調節情感距離
當一名教師最基本的就是要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只有這樣,才能縮短與孩子的心里距離,才能與孩子息息相關,心心相印;只有這樣,才能無微不至地關懷孩子的成長,竭盡全力去教育好孩子,孩子才會親近你,佩服你。孩子會因為老師的存在而快樂,老師也會因為孩子的存在而幸福。教師要撒播愛心,縮短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需要的就是用愛搭建的橋梁。記得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育,這首先是人學!”他們的教育境界使教育真正進入了人的心靈的宇宙,為無數育人工作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二、以“愛”做橋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愛學生,就要學會寬以待人,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的頭腦一定要冷靜,孩子犯錯誤很少是有意而為之,多數時候都是無意行為,特別是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每當他們犯錯誤如果都加以訓斥或處罰,不一定就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容易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小山是班上有名的搗蛋大王,在學習中經常不交作業或抄襲作業,遲到、曠課,打架都有發生,單元檢測從來沒有及格過,一下課就喜歡在教室里跑來跑去,而且有時跑的快還撞到其他同學,經多次教育他不聽也不改,總之他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同學們對他“見丑容易見美難”。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山同學非常喜歡跑步,而且還跑得挺快。弄清了這一點后,同時也為了讓大家看到小山的“閃光點”,發現他的“美”,我在班里組織了一次跑步比賽,結果小山得了冠軍。賽后,我要求大家以這次比賽為主題寫周記,然而我在批改周記的過程中發現同學們的周記里有許多贊美小山的句子。于是我把這些贊美小山的字句在班會上都一一念出來。小山心里熱乎乎的,我進而啟發他:“愿你的學習也如你飛快的腳步一樣令人激奮。”后來經過多次耐心、細致的引導,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他逐漸改掉了壞習慣,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當然,愛學生不等于一味地溺愛學生和偏愛學生,太遷就學生、和學生太隨便,那教師在學生面前就沒有威信。還有,如果對待班級學生不能一視同仁,只愛好學生,嫌棄差生,也會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對后進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生活的信心。
教育中的愛不僅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種教育藝術,因為它能在師生之間鋪設起一條通道,使教育影響如涓涓溪流進入學生的心田。有人形容它是一種“催化劑”,能有效催化學生身心的良好變化;有人形容它是春雨,能滋潤干枯荒漠的心田萌發一片綠洲。不論怎么說,借助用愛做橋梁的各種方式,都可以獲得豐碩的教育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石角鎮龍南里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