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0 13:47: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幼兒師范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創新;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卓越教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才建設是基石.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教育要發展,關鍵在教師.高師院校是培養教師的搖籃,擔負著培養基礎教育師資主體力量的重任,面對社會轉型對高師院校的挑戰和基礎教育改革對師范畢業生提出的新要求,高師教育必須進行自身深層次的教學改革,使高師院校培養出來的師資與時代要求相適應.
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師教育改革持續推進,教師培養質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著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教育實踐質量不高、教師教育師資隊伍薄弱等突出問題.大力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成為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教師專業化是國際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我國高師本科院校改革教師培養的趨勢.2014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分類推進卓越教師培養模式改革.針對中學教育改革發展對高素質教師的需求,重點探索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連續培養的一體化模式,培養一批信念堅定、基礎扎實、能力突出,能夠適應和引領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卓越中學教師.卓越教師的培養是國家培養卓越人才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高等師范院校應根據國家和地方教育發展綱要提出的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為突破口,促進教師教育改革和創新,重新構建以卓越教師培養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教師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扎實的教育教學技能的優秀畢業生,以M足社會對卓越教師的需求.
1 創新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具體可以包括四層涵義:(1)培養目標和規格;(2)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的整個教育過程;(3)為實現這一過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評估制度;(4)與之相匹配的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1.1 構建“五環節+四模塊”教師教育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總體設計藍圖和實施方案.應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修訂,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完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師范性和教育改革的適應性為特色,課程體系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和實踐環節五部分構成.為了加強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構建通識教育、教師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學等4大模塊必修課程及相應系列選修課組成的課程體系:通識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外語、公共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必修課和通識教育系列選修課;教師教育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師范生綜合教學技能等必修課和教師教育系列選修課;實踐環節包括軍事訓練、社會調查、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必修環節;專業教育課程由各學院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進行設置.教師教育類課程按性質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教師教育必修課程包括教育理論類、教學技能類、教學實踐類3大模塊;教師教育選修課包括教育學系列、心理學系列、學科教學論系列、其他系列等4個系列,要求師范專業學生選學8學分,實踐環節在總學分中約占15%.成功地構建了模塊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增加教育類課程門類和課時,學生在大學生一、二年級主要進行通識教育,三、四年級進行學科課程和教師技能課程的學習.
1.2 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教師教育“行知實驗班”建設
為落實《黑龍江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師教育改革示范區建設,成立教師教育學院,以構建職業化、專業化的新型教師教育體系.為培養“師德高尚、專業過硬、技能嫻熟、儀表儒雅”的卓越教師,2011年成立了“行知實驗班”,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實驗班學習.學院堅持引領發展原則,引領我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積極投身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前沿理論和重大問題研究與實踐.學院堅持突出特色原則,集中學校優秀教師教育資源,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需求,不斷拓寬卓越教師的培養路徑,實現我校教師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實現由“大師范”向“精品師范”過渡和轉變.教師教育學院負責學生的學科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能的培養;組織和指導學院學生教育實習與實踐活動;負責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論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學院將在我省建設一批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和教育實習基地,搭建我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的合作平臺,組織省內名校名師建立雙師型教學指導隊伍,實現基礎教育和高師院校的良性互動,有效提高師范生應用學科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的能力和水平.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體現“精品師范戰略”和“培養卓越教師”指導思想,積極嘗試創新教師培養模式,改革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教師職業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重新設置模塊課程和教學內容,改革實習實訓和考試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師德高尚、專業過硬、技能嫻熟、儀表儒雅”的卓越教師.
1.3 推進教師職業教育模塊化建設
為了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師教育改革示范區建設,根據學院開設的實訓課程及實訓項目,劃分了四個實踐模塊:職業基本技能模塊、教師專業發展模塊、學科探究模塊、實踐與創新模塊.分別完成基礎性訓練、綜合性訓練、設計性訓練三個層次的訓練項目:職業基本技能模塊,包括三字一畫、普通話、教師口語、課件制作、教具制作等訓練項目,主要完成的是教師基礎職業技能的訓練,主要在教師口語訓練室、三筆書法訓練室、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實驗室、教具設計與制作等實驗室完成;教師專業發展模塊,主要包括學科課標解讀、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訓練項目,主要完成學科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教學設計實驗室、微格教學實驗室、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室、教學技能考核室完成;學科探究模塊,主要包括理科實驗的技能訓練項目,主要完成的是理科的實驗探究及實驗教學探究能力訓練,主要在學科實驗室完成;實踐與創新模塊,主要完成的是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本科生的科研指導等,主要在 “G-U-S”教育實習基地進行.教師教育以職業基本技能模塊的訓練為基礎,教師專業發展模塊和學科探究模塊的整合為支柱,實踐與創新模塊為應用基地,采用多元評價的方法,最終達到人人過關,走向卓越的目標.
2 依托“G-U-S”教師教育聯盟,實現聯盟單位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黑龍江省教師教育聯盟旨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服務教師教育發展,通過整合黑龍江省教師教育資源,實行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實現聯盟單位人才培養、課程資源、教師培訓、合作研究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充分發揮聯盟群體優勢、組合效應和規模效應,實現“合作辦學、 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由黑龍江省教育廳牽頭,以哈爾濱師范大學為試點,適時建立省教育廳、高師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師進修學校和中小學、幼兒園等基礎教育單位組成的“黑龍江省G-U-S教師教育聯盟”,標志著我省教師教育事業發展進入了嶄新的階段.教師教育聯盟各單位之間通過合作開展教師教育、學科建設、科學研究、隊伍建設、課程開發、技能培養,共享共建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打造我省教師教育品牌,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對促進我省教育事業內涵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實踐上,依托黑龍江省“G-U-S”教師教育聯盟,地方政府、師范大學、中小學三方優勢互補、彼此支撐、互利共贏.地方政府、中小學給予實驗中心大力支持,形成了我校與二百余所中小學教育實習示范基地的聯結互動格局,探索出了一條以“一體化”、“研究型”、“參與式”的提高人才培養效益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3 結束語
基于“卓越教師培養”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行知實驗班”為培養實踐主體, 提升課題研究實效性.2011年以來,我校組建了“行知實驗班”,五年來從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通用技術、化學、地理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等11個專業統招生中遴選1390名優秀師范學生進入行知實驗班學習.這為有效開展教師教育培養模式比較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優秀的主體, 提升課題研究實效性.教師教育學院“行知班實驗”建設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學生教師職業技能大幅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顯著.學生在國家級大學生教學模擬比賽和教具制作展示中獲得100多項獎勵.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普遍提高.培養的畢業生基礎好,素質高,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提升了學校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