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論文

計算機論文

時間:2022-03-12 15:04: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論文類型:

不同的院系,不同的指導教師對本科畢業論文有不同的指導方法,在計算機系,本科畢業論文通常以下面四種類型:

1.1完成一個不太大的實際項目或在某一個較大的項目中設計并完成一個模塊(如應用軟件、工具軟件或自行設計的板卡、接口等等),然后以工程項目總結或科研報告、或已發表的論文的綜合擴展等形式完成論文。

1.2對一個即將進行的項目的一部份進行系統分析(需求分析,平臺選型,分塊,設計部分模塊的細化)。例如對一個大中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財務部分進行調研,分析和設計等,這類工作可以沒有具體編程,但應得到有關方面的初步認可,有一定的工作量。例如打印后有30頁以上的報告。

1.3對某一項計算機領域的先進技術或成熟軟件進行分析、比較,進而能提出自己的評價和有針對性創見。例如XML目前是因特網上新涌現的標記語言,它較HTML有許多無可比擬的優點,其中XML-QL是基于XML提出的一種新型查詢語言,分析總結這一新型查詢語言并探索它的實現途徑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再如對自由軟件數據庫系統MySQL,分析總結其在Web應用上的特色,并能將有關技術用于自己研制的系統中。這類工作要注意把分析和實驗相結合,不要只停留在消化上。消化是前提,吸收和轉化才是工作的重點。

1.4對某一個計算機科學中的理論問題有一定見解,接近或達到了在雜志上發表的水平。例如,解決了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糾正了某雜志上理論的錯誤且提出解決修正方案,或自己提出有意義的模型,定義,且有定理、命題、或性能比較、分析、測試報告等。

一般而言,第四種較難,在若干年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經驗中,只有兩位學生采用此形式寫出了好的論文,據悉,這兩位學生都順利進入了博士生序列。

2.選題:

2.1有科研項目的老師通常愿意從項目中選取本科生能完成的模塊,交給學生做,然后以第一種形式寫成論文。教師熟悉項目,項目有實用背景,一般而言,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完成。但有些科研項目太難,或涉及保密內容,或本科生不容易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能會讓已保送為研究生,或確定留校的學生作這類題目。

2.2學生自選題目,有些學生已聯系好畢業后的工作單位,工作單位要求學生作某方面的項目,或已交給學生某方面的項目,經過指導教師認可,認為可作出合格的畢業論文,則可作這方面題目。這種方式下,學生積極性高,責任心較強,學以致用,一般論文的質量較好且成文后篇幅較大。

2.3教師根據社會需求,選擇題目。例如,院系行政需要教學,科研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有的教師指導幾位學生分別作大學院系行政管理子系統,博士生碩士生學籍管理子系統等等,有可能開始作出的軟件還不很完善,但有了雛形,經過修改后,一般是能夠應用的。有的系統經過下一屆本科生畢業實習的改進,就可以實用了。一些對路的、有用戶的軟件還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產品

3.論文的組織安排:

依據上述的論文類型,由于各類工作特點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論文的素材、組織安排論文的結構方面,應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

3.1系統實現型論文:重點收集整理系統體系結構,程序模塊調用關系,數據結構,算法,實驗或測試等內容,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

(1)引言或背景(概述題目背景,實現情況,自己開發的內容或模塊)一般談課題意義,綜述已有成果,如”誰誰在文獻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誰誰在文獻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貢獻“,用“但是”一轉,分析存在問題,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義和價值、創新點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結果。然后用“本文組織如下: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作為這段結束。

(2)系統體系結構(強調系統的整體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體中的位置)。(3)主要實現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塊調用關系,數據結構,算法說明,依據內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兩到三節)。

(4)實驗或測試。

(5)總結。

3.2應用開發型論文:

重點收集整理應用項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臺選型,分塊,設計部分模塊的細化,使用的開發工具的內容。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點描述應用項目背景,項目開發特色,工作難度等);

(2)項目分析設計(重點描述項目的整體框架,功能說明,開發工具簡介等)(3)項目實現(重點描述數據庫設計結果,代碼開發原理和過程,實現中遇到和解決的主要問題,項目今后的維護和改進等,此部分可安排兩到三節);

(4)總結。

3.3分析比較型論文:

重點收集整理有關的最新論文或軟件,分析比較心得,實驗數據等內容。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點描述分析對象的特點,分析比較工作的意義,主要結果等);分析對象的概括性描述,分析比較的主要結果(如果是技術分析,給出主要數據,如果是軟件分析,給出代碼分析結果,實驗過程等);分析比較的評價和系統應用(可以給出基于分析比較的結果,提出某些設計實現方案,和進行一些實驗工作;最后是結論。

3.4理論探索型論文:

重點收集整理問題的發現,解決問題所用到的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定理證明,算法設計和分析。

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

(1)引言(重點描述要解決的問題的來源,難度,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等);

(2)基本知識(解決問題涉及的基本定義,定理,及自己提出的概念等);

(3)推理結論(給出問題解決方案,包括定理證明,算法設計,復雜性分析等);

(4)結論。上述論文結構的安排和劃分不是絕對,可依據各自工作的實際情況,采用某一種或某幾種混合的方式指導自己論文的寫作。但無論采用什么樣的結構,一定要作到心中有數,貫穿一條邏輯線索切不可泛論成文或堆砌成文,時刻突出自己的工作內容。

4.論文格式及目錄系統:

每個作者有自己的風格,格式不必強求一致,但科技論文不能象寫小說劇本那樣,一般不能用倒敘,插敘,不設懸念,不用意識流,多線索方式等。例如,可在下列格式基礎上適當修改:科技論文目錄體系一般不用中文的“一二三”,而用下列的編排方式題目扉頁|___摘要(中英文,200-300字為限)|___正文目錄1.前言(背景,動機,前人工作)|___1.1。。。。|(1)(a)(b)(c)|(2)(a)(b)(c)|___1.2。。。。2.項目框圖及本工作在項目中的地位

3.項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難

4.方案選擇(前人方案,現可選方案,為什么選這一方案)

5.實現技術數據結構程序片段:

6.特殊問題解決方法:

|__6.1問題1|__6.2問題2|__......

第2篇

1.各專業教材過于統一?!洞髮W計算機基礎》是我校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只要是我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大一學生幾乎都會選用統一的教材。這種情況不僅僅是我校目前存在的現象,對于絕大多數高校來說,也是一種普遍現象。然而,大一新生是各大高校從全國各地招收來的,他們的社會背景大不相同,經濟水平也參差不齊,更突出的問題是,他們的興趣愛好也會因人而異,所以如果不考慮這些實際情況而各專業統一規劃教材,那么同樣的教師授課,學生的聽課效果也會有明顯的差異。

2.傳統的多媒體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授課模式一般是多媒體教學,教師直接在講臺上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課件的內容也是由教師事先準備好的,一般也是統一設計的。教師在進行第一次授課時,沒有機會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不同專業的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或者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學生在課堂上聽的時間多,動手的時間少,即使教師講的很精彩,有時學生的積極性也并不太高,一部分原因與課件中準備的案例與學生的專業沒有緊密的聯系,學生在聽的時候,不感興趣;另外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夠,總認為講臺是教師的,自己處于被動的狀態。

3.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目前,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機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0%,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20%,機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從比例上來看,機試成績取決定性因素。從近幾年的學生試卷分析來看,有的學生平時做實驗時,表現得計算機應用水平相當不錯,但是最后因為對上機考試系統不熟悉,提交試卷時沒能按要求正常提交,結果教師在改卷時出現種種情況。例如,有個別學生不小心將原始試卷提交上來,結果教師閱卷時看到是空白的學生答卷;或者有的學生即使將答卷做的非常好,但是沒能提交到系統上,導致的后果是試卷出現亂碼或根本沒有試卷信息,最后上機考試成績只能以零分記。

4.問題得不到及時反饋。目前,對絕大多數高校來說,類似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選修課授課教師往往是授課完以后就離開教室,等到下一次授課時再和學生見面,幾乎沒有額外的時間和地點專門和學生溝通,更談不上深入了解學生每次課上遇到的難點和問題。長此循環,等到下次授課時,教師只能是按照教學大綱來授課,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學生在聽課的時候由于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地解決,隨著課程進度的一步步深入,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越來越大,自然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的新探索

1.教材的選定應不拘一格。由于我校大一新生在本學年下學期將會選修程序設計等后續課程,所以教基礎知識和Office軟件的使用方法等,還應逐步引入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概念,為后續的課程打好基礎。如果此時沒有適時的引入有關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基礎,等到下學期學習程序設計的時候,一方面,教師在教的時候,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多基本概念還要從頭講起,另一方面,學生常常會感到沒有頭緒,無從下手。這是近年來很多教授程序設計的教師經常會遇到的尷尬情況。因此,在選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時,最好不要統一規劃指定通用教材,而應該結合該校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教材,而且盡可能按不同的專業來選定適合該專業學生提高自身計算機素養的教材。

2.教學方法多樣化。

(1)轉換角色,學生上講臺。在傳統的大學課堂上,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聽,有時即使老師講的很精彩,但學生仍然積極性不高,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如果能轉換角色,教師在教授基本理論時,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適當地安排互動環節,如請部分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走上講臺,帶領其他同學一起動手演示當堂課上的內容,教學效果可能會事半功倍。在演示過程中,如果學生出錯,教師應及時地進行現場引導。此時,教師應及時鼓勵學生,千萬不要有畏難情緒,往往出錯的時候,就是提升自我的關鍵時刻,在不斷地解決問題的同時,計算機水平也就會慢慢提高。而教師要把握好引導的尺度,盡量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往往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自我計算機應用水平的目的。

(2)由學生參與提供教學案例。在傳統的案例驅動教學法中,大部分案例都是由教師來編排和確定的。試想如果能由學生參與,按照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差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學生參與制作教學案例;或者作為授課教師來講,能在講授課程之前及時歸納總結出學生平時遇到的此類實際問題,并且能將該問題融入到課件的制作中,這樣當教師在講授案例時,學生很可能會有更大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重視實驗課。雖然,在教學安排上,大學計算機課程安排有理論課20學時,上機實驗課16學時,但是實驗課的學時安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高校應進一步重視實驗課,適當增加實驗課的學時,同時讓學生有一定時間來消化本次實驗課的知識點,并自己對該次實驗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交實驗報告的同時一并附上目前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有待于教師下一次講解。有時,甚至可以考慮將理論課搬到機房上,一邊講理論,一邊做實驗。

4.考核方式新探索。經過近幾年的考核情況來看,學生僅僅通過學期末的上機成績很難如實的反映自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達不到較理想的測試結果。例如,有的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在平時表現的相當不錯,但是由于期末上機考試時,對考試系統提交試卷時操作不當,錯過提交時間,結果機試成績很低,有時甚至不及格。這樣,似乎有些不太公平,但是對于機試而言,是全程在線考試,每一位考生幾點幾分登錄,幾點幾分交卷,系統是實時記錄的,一旦考試時間結束,該考生的機試成績就已經確定了,所以授課教師也沒有辦法改變結果。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提出以下一些改進措施,僅供參考。

(1)改變考試形式。應逐步改變原有的考試形式,一種方法是可以嘗試將總成績分散到平時實驗,具體可以通過教師為每次實驗現場打分,最后將幾次次實驗的平均分當作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總成績,不再設置學期末的機試。

(2)突出動手能力??荚嚳偝煽円部梢赃@樣來確定,當學生第一次上機時,教師就布置一個類似于課程設計的綜合性實驗的題目,該題目的設置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可行性。學生可以先考慮考慮,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有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可以早點動手做,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也可以展開。等到學期末需要對學生考核時,學生只需要將自己完成的該綜合性的設計成果上交,綜合性實驗的分數就當作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總成績。

5.創造條件反饋問題。為了能讓學生聽完課以后及時地反饋自己遇到的難點和問題,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例如可以利用目前學生經常使用的QQ群和學生及時地在線交流,也可以利用目前廣泛使用的微信功能,及時地查閱學生的問題并在線解決,如果不能在線解決的至少也對學生的問題心中有數,等到下次授課時,將學生遇到的較為集中的問題在課堂上集中統一講解。此外,如果有些問題需要和學生當面交流的話,教師也盡量地找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可以考慮適當增加授課學時來解決??傊?,只要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作為授課教師來說,都要創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為學生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三、小結

第3篇

1、技術含量。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答辯首先關注的是畢業設計所涉及到的技術含量是否能夠滿足培養要求,本科階段要具備初步的科研能力,而研究生階段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2、技術方案的合理性。畢業答辯中老師比較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技術方案的合理性,常見的關鍵點有三個,其一是如何進行技術選型;其二是否具有擴展空間;其三是否能夠落地應用。

3、技術細節。技術細節往往也是老師比較關注的問題,目的是檢驗學生對于技術的掌握情況和動手能力。技術細節通常有三個大的方面,其一是描述某一個功能是實現流程;

其二是針對于數據庫操作進行提問;其三是針對于算法問題進行提問。要想順利通過技術細節的考察,一方面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要靈活應對,在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充分理解的時候,可以從解決問題的思路給出自己的方案,同一個問題有多種不同的方案,能給出其中的任何一種都是能夠說明問題的,這一點一定要切記。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

論文關鍵詞:IHS變換,HIS變換,圖像融合

 

1 引言:

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現代遙感技術為對地觀測提供了多空間、多光譜、多時相分辨率的海量遙感影像數據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與單源遙感影像數據相比,多源遙感影像數據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冗余性、互補性和合作性。[1]由此可見,多源遙感影像數據融合不僅是一種遙感影像數據處理技術,而且是一種遙感信息綜合處理和分析技術,是目前遙感應用研究的重點之一。一般來講,一般情況下計算機論文,多光譜圖像的光譜分辨率較高,但空間分辨率比較低。全色圖像具有高空間分辨率, 但光譜分辨率較低。 為了增加圖像信息提取的精確性和可靠性, 提高圖像的解譯能力,可以將低空間分辨率的多光譜圖像和高空間分辨率的全色圖像進行融合, 使融合后的多光譜圖像在保留光譜特性的同時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而HIS變換是一種最常用的多源遙感影像數據融合的方法,融合的影像在空間分辨率和清晰度上比原多光譜影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且較大程度上保留了多光譜影像的光譜特征,有利于提高制圖精度。Haydn 等(1982)[2]首次將IHS 變換法應用于兩種不同平臺遙感數據源的融合 ,這種方法也被用于TM 和SPOT 全色圖像數據以及SPOT 多光譜和全色波段數據的融合。 因此如何獲得高清晰的圖像已成為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本文提出了一種經過改進的HIS 變換法,從而獲得更為清晰的圖像。

2 研究區域和數據源

本文的研究區域為江西省撫州市市區。數據源為撫州市區2000年9月的ETM圖像和SPOT圖像cssci期刊目錄。研究區域圖像如下:ETM圖像為Band 5、Band 4、Band 3波段合成。

圖A 原始圖像圖B SPOT全色圖像

3 試驗方法與評價

3.1 傳統的HIS變換

從RGB模型轉換到IHS模型的變換就是IHS 變換。 而IHS 變換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將多空間分辨率低的3波段圖像經過HIS變換得到I(亮度) , H(色度) , S(飽和度) 三個分量, 然后將高分辨率的全色圖像代替I 分量, 把它同H、S進行HIS 反變換得到具有高空間分辨率的多光譜圖像。

3.3 低通濾波HIS變換

卷積運算進行圖像平滑導致圖像空間分辨率的降低, 是由于原始RGB 圖像的空間信息與其它信息沒有分離。如果在卷積運算前首先對原始RGB 圖像進行HIS變換, 將空間分量I 分離, 只對色度H 和飽和度S 平滑,則不會引起圖像空間分辨率的降低。因此錢永蘭等提出一種改進的低通濾波變換[3] 。首先對原始多光譜圖像進行IHS 變換,將包含空間信息的I

分量分離, 只對色度、飽和度分量H、S 進行低頻卷積運算, 得到新的H′、S′分量, 將I、H′、S′做HIS 逆變換, 得到新的多光譜圖像。

3.4 直方圖匹配HIS變換

直方圖匹配是一種對數字圖像進行增強的處理方法。 直方圖匹配時對圖像查找表進行數學變換計算機論文,使一幅圖像某個波段的直方圖與另一幅圖像對應波段類似,即以一幅圖像的直方圖作為參照對象,去調整另一幅圖像的直方圖, 使之盡可能與參照圖像保持一致。伍娟、盧凌[4]提出不直接用全色圖像代替TM 圖像的I分量, 先將全色圖像同TM 圖像亮度圖像( I 分量)進行直方圖匹配, 生成與亮度分量具有相似直方圖分布特征的圖像I″,然后用I ″代替I 分量, 由I″,H , S 進行反變換得到融合圖像。這種方法不僅可部分消除全色圖像和TM 圖像獲取時光照條件差異和地形起伏的影響, 而且生成的圖像與亮度圖像相關性增大, 復合圖像的光譜特征與原TM 圖像的光譜特征接近。

3.5 改進的 HIS 變換

針對傳統HIS變換法的清晰度不強的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改進方法,即不直接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圖像代替多光譜的亮度(I)分量,而是用分辨率融合后的第一主成分代替亮度(I)分量。并進行高通濾波和直方圖匹配。對H、S分量進行低通濾波后于第一主成分進行IHS反變換。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將高分辨率全色圖像進行高通濾波,生成新圖像SPOT′。

2.將原始圖像進行主成分分析,生成PC1

3.將原始圖像第一主成分PC1與新圖像SPOT′進行直方圖匹配得到PC1′

4.將原始TM圖像進行IHS變換,提取H、S分量。

5.將H、S分量進行低通濾波生成H′、S′。

6.將PC1′、H′、S′進行IHS反變換,生成融合圖像

4 試驗結果與評價

下圖中圖C為傳統HIS變換、圖D為低通濾波HIS變換、圖E為直方圖匹配HIS變換、圖F為本文提出的HIS變換。

圖C 傳統HIS變換圖D 低通濾波HIS變換

圖E 直方圖匹配HIS變換圖F 本文提出的HIS變換

圖像融合結果的評價分為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 主觀評價是通過目視來比較分析; 客觀評價是利用圖像的統計特性參數來進行判定,下面簡要介紹各種參數的定義及其物理含義。

1)圖像均值 圖像均值是像素的灰度平均值,對人眼反映為平均亮度。其定義為

式中:M,N 為像元的行列數。

2)標準差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也稱均方差(meansquare error)標準差反映了圖像灰度相對于灰度平均值的離散情況,若標準差大,則圖像灰度級分布分散,圖像的反差大計算機論文,可以看出更多的信息。標準差小,圖像反差小,對比度不大,色調單一,看不出太多信息。

3)信息熵[5] 根據仙農(Shannon)信息論的原理,一幅8bit 表示的圖像x的信息熵為:

式中: x 為輸入的圖像變量, Pi 為圖像像元灰度值為i的概率cssci期刊目錄。熵越大,圖像所包含的信息量越豐富

4)平均梯度 平均梯度可敏感地反映圖像對微小細節反差表達的能力,可用來評價圖像的清晰程度,同時還可以反映出圖像中微小細節反差和紋理變換特征。其計算公式為

圖像評價參數結果下表:

 

方法

波段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標準差

熵(bit)

Band543

熵之和(bit)

平均梯度

原始TM圖像

Band5

218

74.661

24.811

6.2726

17.5765

8.6366

Band4

100

63.589

15.519

5.6872

4.8941

Band3

181

63.738

18.245

5.6167

5.2615

傳統HIS變換

Band5

255

227.355

2.743

3.2006

12.384

0.65117

Band4

255

71.384

12.298

5.4488

2.3645

Band3

255

15.010

3.906

3.7346

0.6966

低通濾波

Band5

255

85.715

28.323

6.4831

19.5576

9.3466

Band4

255

153.754

36.468

6.8617

9.952

Band3

255

89.276

25.058

6.2128

8.0971

直方圖匹配

Band5

255

73.156

18.381

6.0857

19.5338

4.5971

Band4

255

132.423

27.471

6.6110

6.7384

Band3

255

125.977

32.808

6.8371

6.0906

自己方法

Band5

255

72.945

20.423

6.2020

19.523

12.503

Band4

255

121.641

27.210

6.3912

17.452

Band3

255

114.032

36.198

第5篇

運管所稽查大隊長競崗演講稿-競職演說

【我們的服務】各類演講稿、競聘演講稿、述職報告、領導講話、工作總結、先進事跡材料、心得體會、征文、論文(含職稱論文、工商論文、公共論文 、財務論文、工科論文、社會論文、藝術論文、教育論文、財政論文、管理論文、會計論文、理科論文、文化論文、醫學論文、法律論文、證券論文、經濟論文、文學論文、哲學論文、政治論文、計算機論文等)、法律文書、經濟研究報告、經濟事務文書、英、法、德、俄等外文文書等。無論您需要哪方面的文章(包括經濟、教育、政治、文化、法律... ),無論您需要哪個部門材料(黨委、政府、財政、工商、公安、統計、郵電、企業... ),都可打電話(13117350608)、qq(235528730)或發電子郵件xz5151@163.com與本站聯系。

【我們的承諾】依托強大的寫作隊伍,以市場最低的價格,為您打造最優質的原創作品。

【我們的優勢】本站匯集諸多專家學者、報社編輯、各部門文秘工作者,陣容強大且具有豐富的寫作基礎和經驗,文章質量絕對有保證。出自本站的每篇文章都屬于本站作者原創而來,不存在版權糾紛問題,而且絕對為顧客保密。

【我們的流程】與本站站長聯系(打電話或發郵件)-同意寫作-銀行匯款-寫作-交稿-客戶反饋

【我們的賬號】 工商銀行:9558801911101296371(牡丹靈通卡)收款人:許齊德 匯入城市:湖南省郴州市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我叫**,現任稽查隊副大隊長。平時,我總是對同事說,向前、向前、再向前;但此時此刻,我卻希望最后一個演講,因為稽查隊肩負著廣州道路運輸市場的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生活無規無律,有的是組織,有的是協調,有的是參與,確實一言難盡,但是交通是一條寬闊的大道,有人修路,有人快跑,而我,甘當一顆鋪路石,無怨無悔。

一、 工作成績和不足

回顧本人近年來的工作情況,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

1.扎扎實實做好日常稽查工作,確保道路運輸秩序良好。

**作為華南重鎮,運輸市場資源豐富,客貨運企業參差不齊。對運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目前這種情況,大隊積極探索,以人為本,充分調動每個分隊的積極性。以 “兩站一場”為中心,稽查力量輻射廣州,重點打擊無牌無證,兼顧其它違章,月度定期進行客貨運市場集中整治,逐步凈化運輸市場。

2.建章立制搞好車管工作,全年無重大交通事故發生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從事車輛管理,如果沒有“安全第一”的意識,那么,不僅沒有“安、穩、長、滿、優”的可能,而且還是失職。只有安全才能有收獲、有幸福,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殛犎硕嘬嚩?,司機又有一些新手,管理任務繁重,關愛生命、關注安全 ,就是要以實際行動學習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常言到“不以規矩,難成方圓”,為了不出事故,少出事故,對部多次召開會議,牽頭討論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并把車輛安全工作作為每周政治學習的必備課,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無重大交通事故發生。

3.全力以赴維護好重大節假日的交通秩序

春運工作,牽涉千家萬戶,也是媒體關注的熱點、焦點,更是運管工作的期末大考,全體隊領導和隊員發揚連續作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年年春運受表彰;春、秋季交易會任務重、壓力大,管理和服務對象廣,值勤人員周密部署、熱情服務,受到四海賓朋齊贊譽,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運管工作的影響力;還有百萬火焰行、中巴足球對抗賽等等重大活動都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贊揚。

以上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領導的培養和支持,同志們的幫助和自己辛勤的努力。不足之處是工作較多時,有時有些急躁;在抓緊抓好各項工作的同時,關心同事生活方面做得不夠,我一定加倍努力。

二.立足本職,展望未來,稽查工作任重道遠

結合稽查工作實際,我認為首先應該認清角色、擺正位置、行權不越權,到位不越位,抓重點攻難點,認真履行好工作職責,具體概括為“一個原則”、“兩大主題”、“三個轉變”、“四個做到”,簡稱一二三四。

“一個原則”就是上為領導分憂,下為群眾服務,并把它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6篇

計算機應用論文3000字(一):基于專業融合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探索論文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中職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如何將專業特性融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之中,是需要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筆者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了中職計算機課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鼓勵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出發,提出了基于專業融合的優化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內容課程教學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現狀

(一)課程內容陳舊,缺乏專業特征

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根據非計算機專業教學要求,結合《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大綱》和《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大綱)》編寫而成的。它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基礎操作、文字處理軟件(Word)、數據處理軟件(Excel)、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和因特網應用(Internet)。

這些內容相對固定不變,局限于傳統概念和理論知識,跟不上計算機科學發展的速度。當前,多數中職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選用上述通用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但職業教育有著鮮明的專業特點,如護理、藥學專業,選擇通用的計算機教材,理論知識所占比重過大,應用技能比重偏小,與專業相關的實訓內容幾乎沒有。這種與專業聯系不緊密的課程,不能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專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阻礙教學有序開展

中職院校的學生有的來自條件較好的中學,有的來自鄉村和欠發達地區;有的學生能熟練上網查找資料、下載文件、聽歌看視頻等;有的學生則基礎薄弱,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不深,打字練習時“一指彈”現象普遍,甚至連雙擊鼠標或右擊鼠標都存在困難?;A差距嚴重阻礙了計算機教學的有序進行。

(三)教師缺乏對學生專業特征的分析

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教師大部分畢業于計算機相關專業,在日常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進行教學,對學生所學專業或其他學科知識了解不深?!案粜腥绺羯??!崩纾o理學和藥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教師若不了解護理學和藥學專業特征和崗位需求,在教學內容上一味地按照教學大綱安排,將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將專業融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

進行具體教學實施時,需將不同學科、專業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緊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程前期設計

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理論知識和概念,要緊跟時展,依據社會需求,結合專業崗位要求進行。以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教師要定期深入醫院和藥房與專業教師商討計算機應用基礎在專業崗位中的應用現狀,及時體現到課堂內容教學中。例如,護理工作崗位中涉及哪些計算機應用技術、藥房數據記錄處理涉及哪些計算機應用知識等。

例如,Word圖文混排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章節,內容包括文本框、圖片和藝術字等。教師可以利用制作“健康教育宣傳海報”的方式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教師要對任務進行簡要說明,明確在課堂學習中出現疑難問題時可采用的方法。具體如下:學校宣傳部接到任務,要到海城鎮10所小學開展“保護眼睛”宣傳活動,請學生們為他們設計宣傳海報,要求版面美觀。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掌握文本框、圖片和藝術字等知識點的操作。其中,文本框像一個容器,可放置文本、圖形和表格等內容。為了美化版面,突出設計內容,可以通過為海報添加圖片來進一步解釋說明文字內容,圖片可以從剪貼畫庫、網站或本地磁盤中獲取,再通過美化修飾圖片增強排版效果;文檔標題使用藝術字,可以使其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增強視覺效果。這樣的綜合實例不僅能讓學生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還能通過與專業結合的實際操作運用知識點,完成與專業相關的宣傳海報制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

(二)課堂教學實施

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對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必須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避免出現傳統教學中“吃不飽”和“吃不消”的現象。教師在了解班級情況的基礎上,可使用分組互助教學方法,組內進行“一對一”幫扶對,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對教學課程和課堂作業根據難易程度進行不同層次劃分,準備基礎篇、提高篇和拓展篇的導學案和課后作業,學生則根據自己的水平完成相應的內容?;A篇是所有學生必修的,這是最低要求,提高篇是鼓勵學生參與,拓展篇由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以便進一步提升和拓展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EXCEL創建工作表”教學時,教師通過學校網絡平臺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具體任務發送到學生端,要求學生編輯“住院費用一覽表.xsl”的列寬和格式設置,并且完成序號和20位“合作醫療證號”的輸入并提交給老師,教師收到作業并加以批改。課中教師將作業情況總結歸納,請完成作業較好的學生演示工作表格式化的操作步驟、演示合并單元格等;教師強調自動填充功能的使用方法,解決輸入多位數字時不能在表中顯示的問題。對于課前、課中、課下的個別問題,學生可以在學校網絡平臺發帖提問。

混合線上線下的教學手段已成為主流,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材料,包括微視頻、課件、導學案和網絡資源等,也解決了傳統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足的問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強,注重對學生操作的能力培養,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在開展線下課堂教學時要結合線上課程資源進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交流與溝通條件,鼓勵學生整合問題,自行探究難點。

在課程實施環節,教師要選擇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演示,明確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并對技巧性的操作進行演示,將操作中的重點或難點設計成小任務,讓學生模仿練習。利用學校網絡平臺定期推出課程資源,包括與專業相關的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供精品課程或相關教學實踐項目,發揮線上線下教學手段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抽象復雜的課程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和直觀化,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質量。例如,運用因特網教學時,將藥方搜索融入其中,運用幻燈片教學時,從未來的職業特點及職業道德入手制作幻燈片,把這些內容融入課堂,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自己的專業角色,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三)課程評價反饋

靈活多元的考核方式是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需盡可能設計全面精準的反饋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進行考核,如結合學校網絡平臺中的平時學習記錄、作業完成情況、專業教師的相關內容反饋等進行評價。合理設置分數比例,注重學生縱向發展,以鼓勵學生提高自身綜合實踐素質為目的來設計評價方式。

三、小結

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已經形成了與專業融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但多樣化的專業差異、學科間的交叉融合、不同專業的發展訴求是客觀存在,如何將不同領域的內容細化具體到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還需要持續調查分析。

計算機應用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專業融合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探索論文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中職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如何將專業特性融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之中,是需要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筆者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了中職計算機課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鼓勵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出發,提出了基于專業融合的優化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內容課程教學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現狀

(一)課程內容陳舊,缺乏專業特征

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根據非計算機專業教學要求,結合《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大綱》和《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大綱)》編寫而成的。它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基礎操作、文字處理軟件(Word)、數據處理軟件(Excel)、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和因特網應用(Internet)。

這些內容相對固定不變,局限于傳統概念和理論知識,跟不上計算機科學發展的速度。當前,多數中職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選用上述通用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但職業教育有著鮮明的專業特點,如護理、藥學專業,選擇通用的計算機教材,理論知識所占比重過大,應用技能比重偏小,與專業相關的實訓內容幾乎沒有。這種與專業聯系不緊密的課程,不能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專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阻礙教學有序開展

中職院校的學生有的來自條件較好的中學,有的來自鄉村和欠發達地區;有的學生能熟練上網查找資料、下載文件、聽歌看視頻等;有的學生則基礎薄弱,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不深,打字練習時“一指彈”現象普遍,甚至連雙擊鼠標或右擊鼠標都存在困難?;A差距嚴重阻礙了計算機教學的有序進行。

(三)教師缺乏對學生專業特征的分析

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教師大部分畢業于計算機相關專業,在日常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進行教學,對學生所學專業或其他學科知識了解不深?!案粜腥绺羯健!崩?,護理學和藥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教師若不了解護理學和藥學專業特征和崗位需求,在教學內容上一味地按照教學大綱安排,將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將專業融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

進行具體教學實施時,需將不同學科、專業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緊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程前期設計

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理論知識和概念,要緊跟時展,依據社會需求,結合專業崗位要求進行。以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教師要定期深入醫院和藥房與專業教師商討計算機應用基礎在專業崗位中的應用現狀,及時體現到課堂內容教學中。例如,護理工作崗位中涉及哪些計算機應用技術、藥房數據記錄處理涉及哪些計算機應用知識等。

例如,Word圖文混排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章節,內容包括文本框、圖片和藝術字等。教師可以利用制作“健康教育宣傳海報”的方式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教師要對任務進行簡要說明,明確在課堂學習中出現疑難問題時可采用的方法。具體如下:學校宣傳部接到任務,要到海城鎮10所小學開展“保護眼睛”宣傳活動,請學生們為他們設計宣傳海報,要求版面美觀。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掌握文本框、圖片和藝術字等知識點的操作。其中,文本框像一個容器,可放置文本、圖形和表格等內容。為了美化版面,突出設計內容,可以通過為海報添加圖片來進一步解釋說明文字內容,圖片可以從剪貼畫庫、網站或本地磁盤中獲取,再通過美化修飾圖片增強排版效果;文檔標題使用藝術字,可以使其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增強視覺效果。這樣的綜合實例不僅能讓學生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還能通過與專業結合的實際操作運用知識點,完成與專業相關的宣傳海報制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

(二)課堂教學實施

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對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必須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避免出現傳統教學中“吃不飽”和“吃不消”的現象。教師在了解班級情況的基礎上,可使用分組互助教學方法,組內進行“一對一”幫扶對,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對教學課程和課堂作業根據難易程度進行不同層次劃分,準備基礎篇、提高篇和拓展篇的導學案和課后作業,學生則根據自己的水平完成相應的內容。基礎篇是所有學生必修的,這是最低要求,提高篇是鼓勵學生參與,拓展篇由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以便進一步提升和拓展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EXCEL創建工作表”教學時,教師通過學校網絡平臺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具體任務發送到學生端,要求學生編輯“住院費用一覽表.xsl”的列寬和格式設置,并且完成序號和20位“合作醫療證號”的輸入并提交給老師,教師收到作業并加以批改。課中教師將作業情況總結歸納,請完成作業較好的學生演示工作表格式化的操作步驟、演示合并單元格等;教師強調自動填充功能的使用方法,解決輸入多位數字時不能在表中顯示的問題。對于課前、課中、課下的個別問題,學生可以在學校網絡平臺發帖提問。

混合線上線下的教學手段已成為主流,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材料,包括微視頻、課件、導學案和網絡資源等,也解決了傳統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足的問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強,注重對學生操作的能力培養,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在開展線下課堂教學時要結合線上課程資源進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交流與溝通條件,鼓勵學生整合問題,自行探究難點。

在課程實施環節,教師要選擇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演示,明確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并對技巧性的操作進行演示,將操作中的重點或難點設計成小任務,讓學生模仿練習。利用學校網絡平臺定期推出課程資源,包括與專業相關的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供精品課程或相關教學實踐項目,發揮線上線下教學手段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抽象復雜的課程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和直觀化,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質量。例如,運用因特網教學時,將藥方搜索融入其中,運用幻燈片教學時,從未來的職業特點及職業道德入手制作幻燈片,把這些內容融入課堂,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自己的專業角色,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三)課程評價反饋

靈活多元的考核方式是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需盡可能設計全面精準的反饋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進行考核,如結合學校網絡平臺中的平時學習記錄、作業完成情況、專業教師的相關內容反饋等進行評價。合理設置分數比例,注重學生縱向發展,以鼓勵學生提高自身綜合實踐素質為目的來設計評價方式。

第7篇

微電子論文2000字(一):淺談一種新型的25Hz相敏軌道電路微電子接收器論文

摘要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相敏軌道電路接收信號處理裝置已逐步實現電子化,以電子接收器代替以前的機械式二元二位繼電器,徹底解決了原繼電器接點卡阻、抗電氣化干擾能力不強、返還系數低等問題。目前廣泛使用的微電子接收器都是使用單片機來處理信息,對輸入信號采用升壓方式進行采樣處理,雖提高了信號強度,但是不利于防止輸入高壓損壞接收器;且每個接收器僅采用單一信號處理通道進行信號分析處理,并由其輸出信號驅動軌道繼電器動作,接收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有待提高;另外,現有接收器故障后相關電氣參數不能實時監測;前述不足以影響到軌道電路的整體可靠性和可用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DSP的新型微電子接收器,以提高微電子接收器的可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關鍵詞電子技術;25Hz軌道電路;接收器

1系統原理

1.1接收器冗余結構

圖1新型微電子接收器(0.5+0.5方案)的冗余結構圖

接收器的冗余結構圖,每臺接收器同時進行兩個軌道區段(區段A和區段B)的軌道電路信號和局部電源信號的處理,相鄰兩個軌道區段可共用兩臺接收器,這兩臺接收器中的任一正常工作,均可正常處理這兩個軌道區段信號,并驅動這兩個軌道區段的后級軌道繼電器動作。如圖1所示,相對于目前的接收器冗余方案,新型微電子接收器的冗余方案可使每個軌道區段節省一個接收器,從而降低建設成本。在接收器冗余結構圖中,當接收器1和接收器2中的某一個發生故障時,若另一個接收器能夠正常工作即可確保軌道區段信號的正常處理;同時可以通過接收器的自檢功能發出報警,提醒維護人員及時更換故障接收器,從而提高軌道電路的整體可用性。

1.2接收器二取二原理

接收器系統內部采用獨立的雙套硬件和雙套軟件,實現一路信號,兩路處理,最終通過安全與門判決,輸出判決結果。當無論是接收器哪一套硬件或軟件出現問題,兩路處理結果不一致時,系統輸出判決都是導向安全的結果。且僅當兩路信號處理的結果完全一致時,安全與門輸出相同結果。

2系統構成

如圖2所示,新型接收器核心處理部分采用雙DSP芯片構成二取二安全結構。主從DSP同時處理軌道電路信號和局部電源信號,分別輸出判決信號;將主從DSP的判決結果進行與運算,如果主從DSP的判決信號不一致,接收器輸出信號將保持軌道繼電器處在落下狀態;只有當主從DSP的判決信號一致且滿足軌道區段空閑條件時,接收器才會輸出驅動軌道繼電器吸起的信號,顯示軌道區段處于空閑狀態;主從DSP任一故障,接收器均不能輸出驅動軌道繼電器吸起的信號,從而提高接收器安全性。

新型接收器電路模塊包括:局部輸入隔離電路、軌道輸入防雷電路、輸入信號采集電路、數據處理電路(DSP芯片)、安全與門電路、輸出控制電路、電源電路、通信電路和顯示與告警電路。

輸入隔離:采用電流互感器將軌道信號和局部信號與后級信號處理模塊進行電磁隔離,隔離變壓器采用降壓方式,當輸入的信號出現大的沖擊或干擾時,通過變壓器進行衰減,加載在后級信號處理電路上的信號將被衰減,對后級信號處理電路起到防護作用。

軌道輸入防雷電路:采取大功率雙向瞬態防雷管,實現對輸入雷電和浪涌的防護。

輸入采集電路:將輸入交流信號的負半周信號抬高到零電平以上,滿足后級單電源工作運放的輸入要求,單電源工作可減小器件功耗。

數據處理電路:把輸入的25Hz軌道和局部模擬信號通過芯片自帶的A/D模數轉換器轉換為數字信號,對轉換后的數字信號進行分析處理,測出軌道輸入的25Hz信號幅值及軌道信號與局部信號的相位差,在主處理器采集從處理器的輸出信號和后級輸出控制電路的輸出信號并經其判斷接收器正常后,再由主處理器控制顯示告警電路,并由主處理器將相關數據通過接收器的通訊電路送監測分機。

安全與門電路:比較主從DSP輸出信號,經安全與門判決二者一致方能向后級輸出控制電路送出有效信號。

輸出控制電路:采用開關電源方式輸出驅動軌道繼電器的直流電壓信號。

通信電路:采用總線方式,向集中監測分機傳送25Hz相敏軌道電路接收器采集到的軌道交流電壓值、相位角和接收器的工作狀態等信息。

顯示與告警電路:顯示接收器自身工作狀態及接收器所處理軌道區段的占用與空閑狀態,顯示接收器DC24V工作電源及局部電源的正常或故障狀態。

3結束語

新型接收器將實現接收器工作狀態和軌道電路電氣參數的實時在線監測,提高運營維護效率,降低維護人員勞動強度,同時,根據新型25Hz相敏軌道電路接收器的功能和特點,可減少現有接收器和軌道架的數量,大量地減少室內配線,初步分析可節約建設成本約20%。

微電子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在工業中的具體應用論文

摘要:在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背景下,工業自動化水平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在機械制造方面表現的更加明顯,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微電子技術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在工業中的應用,希望能夠為實際提供良好的借鑒意義,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電子;機電設備;工業;應用探討

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先進電子設備的產生催生了機電一體化時代的到來,所謂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把電工電子技術、機械技術、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接口技術、傳感器技術、信號變換技術等一系列技術結合,再綜合應用于實際的綜合技術,現代化自動生產設備可以說為機電一體化的設備。微型計算機在機電一體化系統的作用能夠總結成如下三點:第一,直接控制機械工業生產過程;第二,機械工業生產期間加強各物理參數的自動測試,進行測試結果的顯示記錄,在計算、存儲、分析判定并處理測量參數或指標;第三,進行機械生產過程的管理與監督。機電一體化系統里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怎樣進行適宜計算機選擇,怎樣設計硬件系統,怎樣組織軟件開發,怎樣對現有計算機系統等進行維護與使用是相當關鍵的,也是值得探索的

課題。

1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系統的組成和原理

在某微電子控制機電系統當中,主要是由PLC、管路壓力變送器、變頻器等多種設備組成的。在控制系統當中,管路壓力變送器主要是檢測控制輔助沖量、管路水壓、蒸發量等三個變量,接著將數據信號向PLC當中傳送,并且通過PLC進行分析和計算,將信號發送信號控制器,通過信號控制器來控制水泵運轉,在設計系統的過程中需要與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結合,并且對變頻器的輸出頻率進行確認,輸出頻率在整個系統設計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系統的控制息息相關,在確定系統輸出頻率是需要綜合性的分析和考慮用水量以及揚程參數等。在整個系統當中控制流程的用水量變化,主要是通過壓力變送器向PLC傳送的通過PLC進行分析和計算,可以有效的調節循環泵的頻率,合理的分配能源,讓工作的效率提高,起到節約資源的作用。

2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在工業中的具體應用

1)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應用。從PLC的角度進行分析,其主要優勢在于具有很強的控制能力,而且穩定性較高,機身體積相對較小,可以有效的和其他的配件進行組合。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因為機電設備往往會占據一定的面積,如果想讓其廠房中的占比較高,就一定要注意讓廠房的空余面積加大,盡量讓控制器的數量減少,讓機電設備的數量增多,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PLC的節能性較高相比,其他的控制系統可以節約資源,讓工業生產的成本支出降低,讓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加,由于PLC設備可以有效的和其他設備之間進行組合,可以靈活方便的在廠房當中進行布設,讓一機多用??梢詫崿F讓廠房的設備結構進一步得到簡化,對設備維護中耗費的人力物力進行控制,減少人力輸出,可以將人力有效的分配到工業生產當中,讓生產資料的利用效率提高。PLC的另一大優勢在于可以通過現場總線和生產設備之間

進行連接,有效的監控工業生產,可以動態化的監控生產的全過程,確保在生產過程中,第一時間解決生產時產生的故障,避免由于機械故障而導致生產進度停滯,讓設備的維護開支得到控制,PLC的計算速度很快,可以輕松的對生產時的任何變動進行管理和控制,有效的防止由于設備變化控制器無法及時應對而產生的問題,PLC還可以進行相關的升級,伴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就算生產線當中的產品產生了變動,只需要正確的調整,控制程序也可以符合新產品生產的具體需求。

相比于其他編程操作,PLC控制器在編程的過程中較為方便,員工通過短時間的訓練就可以熟練的掌握編程的技巧,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工作步驟相對較為簡單,可以很容易的掌握設備的維修安裝以及操作,由于PLC自帶程序編輯器只需要工作人員了解梯形語言,就可以對其進行熟練的掌握。對控制器的工作語言進行了解,當出現故障的時候可以及時的調整和處理控制器。

2)變頻器調速器的作用。變頻器工作狀態分作自動與手動兩類,手動工作狀態即在PLC結束工作后展開的人工操作行為,經電位器調節能對變頻器輸出頻率進行給定。自動工作狀態實質是PLC輸出信號為變頻器輸出頻率展開控制。和傳統調節閥控制方式相比,PLC控制可節電,更好進行水泵磨損控制,在延長設備壽命與實現系統自動化水平提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和傳統正弦波控制技術相比,因變頻器用到了電壓空間矢量控制技術,先進性和獨特性在性能上得到充分凸顯,同時因其特有的低速轉矩大、運行穩定性強、諧波成分小等特征,這對我國電網而言輸出電壓自動調整功能能充分進行優勢發揮。第二,變頻器具備外部端子、鍵盤電位器與多功能段子等一系列操作方式,功能完善,可輸入多種模擬信號(如電流、電壓、頻率等效范圍檢測,轉速追蹤等);并且變頻器可實現擺頻運行與程序運行等一系列模式。第三,因變頻器全系列元件應用的是西門子產品,有極強的保護性能,可靠穩定,能很好的避免過流、短路、過壓等問題,確保本機能正常運行。并且變頻器有良好的絕緣耐壓性,產品質量好,設定簡單等使得其有更強的適用性。

3)電路發揮的作用。在安裝PLC和變頻器的時候,保證電路的穩定是保障工作的必要。電路在安裝過程中,應該采取邊安裝邊測電的方式,這樣更能使電流穩定,這同樣屬于工作期間需引起重視的關鍵環節。在電路安裝完畢之后,不要急著通電,應該先再次檢查電路是否安裝正確,查看是否有少安裝或者多安裝的情況。另外,測量一下接觸元器件的連接點,這樣可以發現一些接觸不良的地方,若有漏電情況應該及時對此進行維修。電路在工業中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安裝電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不要遺漏一些小問題,有時一些小問題也可能出大錯,保證電路的穩定才能更好地協調其他設備的安裝穩定。應認真復查電路,查看電路有無正確安裝,或存在設備多安裝或少安裝的現象,同時應認真檢測每個接觸元器件連接點,明確有無接觸不良或短路現象,若發生漏電務必要及時維修與處理。電路調試的具體流程總結如下:

第一,應認真查看明確電路整體狀況,了解電路面板線有無準確連接,有無看似連接實際并未連接的線,或易短路的線;是否存在兩條或多條線混淆的情況;此后,使用最小量程檔的萬用表對電路面板進行檢查,查看開路處和閉路處有無正確開路與閉路,地線是否漏接,電源連線連接的安全性等,同時需測量電源有無短路現象。測量期間可直接進行元器件連接點測量,如此可明確有無以上情況的同時又弄清楚是否存在接觸點不良現象。第二,電路調試過程的關鍵環節之一即硬件電路調試。調試期間務必要注意細小環節的把控,根據電路功能原理做好各個單元電路的調試,再作整體調試,后進行整個電路的調試。電路在工業生產里發揮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電路安裝過程里務必要綜合考量多方因素,認真謹慎,切不可遺漏或放過存在的小問題,確保電路穩定性得到保障。

第8篇

微電子論文3100字(一):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在工業中的具體應用論文

摘要:在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背景下,工業自動化水平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在機械制造方面表現的更加明顯,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微電子技術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在工業中的應用,希望能夠為實際提供良好的借鑒意義,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電子;機電設備;工業;應用探討

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先進電子設備的產生催生了機電一體化時代的到來,所謂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把電工電子技術、機械技術、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接口技術、傳感器技術、信號變換技術等一系列技術結合,再綜合應用于實際的綜合技術,現代化自動生產設備可以說為機電一體化的設備。微型計算機在機電一體化系統的作用能夠總結成如下三點:第一,直接控制機械工業生產過程;第二,機械工業生產期間加強各物理參數的自動測試,進行測試結果的顯示記錄,在計算、存儲、分析判定并處理測量參數或指標;第三,進行機械生產過程的管理與監督。機電一體化系統里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怎樣進行適宜計算機選擇,怎樣設計硬件系統,怎樣組織軟件開發,怎樣對現有計算機系統等進行維護與使用是相當關鍵的,也是值得探索的

課題。

1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系統的組成和原理

在某微電子控制機電系統當中,主要是由PLC、管路壓力變送器、變頻器等多種設備組成的。在控制系統當中,管路壓力變送器主要是檢測控制輔助沖量、管路水壓、蒸發量等三個變量,接著將數據信號向PLC當中傳送,并且通過PLC進行分析和計算,將信號發送信號控制器,通過信號控制器來控制水泵運轉,在設計系統的過程中需要與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結合,并且對變頻器的輸出頻率進行確認,輸出頻率在整個系統設計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系統的控制息息相關,在確定系統輸出頻率是需要綜合性的分析和考慮用水量以及揚程參數等。在整個系統當中控制流程的用水量變化,主要是通過壓力變送器向PLC傳送的通過PLC進行分析和計算,可以有效的調節循環泵的頻率,合理的分配能源,讓工作的效率提高,起到節約資源的

作用。

2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在工業中的具體應用

1)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應用。從PLC的角度進行分析,其主要優勢在于具有很強的控制能力,而且穩定性較高,機身體積相對較小,可以有效的和其他的配件進行組合。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因為機電設備往往會占據一定的面積,如果想讓其廠房中的占比較高,就一定要注意讓廠房的空余面積加大,盡量讓控制器的數量減少,讓機電設備的數量增多,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PLC的節能性較高相比,其他的控制系統可以節約資源,讓工業生產的成本支出降低,讓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加,由于PLC設備可以有效的和其他設備之間進行組合,可以靈活方便的在廠房當中進行布設,讓一機多用??梢詫崿F讓廠房的設備結構進一步得到簡化,對設備維護中耗費的人力物力進行控制,減少人力輸出,可以將人力有效的分配到工業生產當中,讓生產資料的利用效率提高。PLC的另一大優勢在于可以通過現場總線和生產設備之間

進行連接,有效的監控工業生產,可以動態化的監控生產的全過程,確保在生產過程中,第一時間解決生產時產生的故障,避免由于機械故障而導致生產進度停滯,讓設備的維護開支得到控制,PLC的計算速度很快,可以輕松的對生產時的任何變動進行管理和控制,有效的防止由于設備變化控制器無法及時應對而產生的問題,PLC還可以進行相關的升級,伴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就算生產線當中的產品產生了變動,只需要正確的調整,控制程序也可以符合新產品生產的具體需求。

相比于其他編程操作,PLC控制器在編程的過程中較為方便,員工通過短時間的訓練就可以熟練的掌握編程的技巧,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工作步驟相對較為簡單,可以很容易的掌握設備的維修安裝以及操作,由于PLC自帶程序編輯器只需要工作人員了解梯形語言,就可以對其進行熟練的掌握。對控制器的工作語言進行了解,當出現故障的時候可以及時的調整和處理控制器。

2)變頻器調速器的作用。變頻器工作狀態分作自動與手動兩類,手動工作狀態即在PLC結束工作后展開的人工操作行為,經電位器調節能對變頻器輸出頻率進行給定。自動工作狀態實質是PLC輸出信號為變頻器輸出頻率展開控制。和傳統調節閥控制方式相比,PLC控制可節電,更好進行水泵磨損控制,在延長設備壽命與實現系統自動化水平提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和傳統正弦波控制技術相比,因變頻器用到了電壓空間矢量控制技術,先進性和獨特性在性能上得到充分凸顯,同時因其特有的低速轉矩大、運行穩定性強、諧波成分小等特征,這對我國電網而言輸出電壓自動調整功能能充分進行優勢發揮。第二,變頻器具備外部端子、鍵盤電位器與多功能段子等一系列操作方式,功能完善,可輸入多種模擬信號(如電流、電壓、頻率等效范圍檢測,轉速追蹤等);并且變頻器可實現擺頻運行與程序運行等一系列模式。第三,因變頻器全系列元件應用的是西門子產品,有極強的保護性能,可靠穩定,能很好的避免過流、短路、過壓等問題,確保本機能正常運行。并且變頻器有良好的絕緣耐壓性,產品質量好,設定簡單等使得其有更強的適用性。

3)電路發揮的作用。在安裝PLC和變頻器的時候,保證電路的穩定是保障工作的必要。電路在安裝過程中,應該采取邊安裝邊測電的方式,這樣更能使電流穩定,這同樣屬于工作期間需引起重視的關鍵環節。在電路安裝完畢之后,不要急著通電,應該先再次檢查電路是否安裝正確,查看是否有少安裝或者多安裝的情況。另外,測量一下接觸元器件的連接點,這樣可以發現一些接觸不良的地方,若有漏電情況應該及時對此進行維修。電路在工業中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安裝電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不要遺漏一些小問題,有時一些小問題也可能出大錯,保證電路的穩定才能更好地協調其他設備的安裝穩定。應認真復查電路,查看電路有無正確安裝,或存在設備多安裝或少安裝的現象,同時應認真檢測每個接觸元器件連接點,明確有無接觸不良或短路現象,若發生漏電務必要及時維修與處理。電路調試的具體流程總結如下:

第一,應認真查看明確電路整體狀況,了解電路面板線有無準確連接,有無看似連接實際并未連接的線,或易短路的線;是否存在兩條或多條線混淆的情況;此后,使用最小量程檔的萬用表對電路面板進行檢查,查看開路處和閉路處有無正確開路與閉路,地線是否漏接,電源連線連接的安全性等,同時需測量電源有無短路現象。測量期間可直接進行元器件連接點測量,如此可明確有無以上情況的同時又弄清楚是否存在接觸點不良現象。第二,電路調試過程的關鍵環節之一即硬件電路調試。調試期間務必要注意細小環節的把控,根據電路功能原理做好各個單元電路的調試,再作整體調試,后進行整個電路的調試。電路在工業生產里發揮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電路安裝過程里務必要綜合考量多方因素,認真謹慎,切不可遺漏或放過存在的小問題,確保電路穩定性得到保障。

3結束語

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的組成包括變頻調速器、可程序控制器等,由于操作相對簡便、效果好,在工業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微電子控制機電設備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明確各個方面的要點,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在工業領域發揮出最大化價值,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推動電子設備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所提出的必然要走的道路,順應經濟發展的趨勢,才能不落后于其他國家的工業化改革。

微電子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關于現階段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的幾點思考論文

[摘要]文章淺述了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建設背景及歷程。借鑒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經驗并結合現階段浙江大學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經驗,從學科劃分、考核體系、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和國家支持等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闡述如何圍繞“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和“產學協同育人”這兩個核心問題,進行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

[關鍵詞]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產學協同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7-0001-04

回顧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歷程,作為高等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工程教育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家經濟改革和世界范圍產業變革的過程中,我國的工程教育也在不斷改革創新。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建立,到PBL和CDIO理念的引入,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和建立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微電子學院,再到加入《華盛頓協議》和新工科的提出,中國的工程教育一直在實踐中發展。在中國工程教育改革中,2001年開始的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作為教育改革的“示范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鑒示范性軟件學院十多年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階段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建設情況,對2015年開始實施的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進行思考與總結。

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成立背景

21世紀初,信息化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普及,軟件產業在世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開始顯現。軟件產業作為當時的新興產業,呈現出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的趨勢,國內外巨大的軟件市場導致對軟件從業人員需求量的劇增。國家從當時國內外行業背景及國家發展戰略出發,于2001年由教育部正式設立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首批試點35所(后增加至37所),均由國家重點高校負責建設;2004年教育部針對高職類學校又設立了36所高職示范性軟件學院。其后,各省、市結合自身地方產業成立了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50多所,對軟件人才進行儲備。從2001年至今,示范性軟件學院經歷了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人才培養和產業促進上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此期間,我國的軟件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尤以華為、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為代表。

經過十多年的積累和追趕后,我國不但解決了軟件產業發展初期規模弱小、產業單一、人才技術短缺等諸多問題,而且在部分領域超過了發達國家,并形成了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新型經濟模式。接下來,國家開始效仿軟件產業發展模式,對信息領域更基礎、更關鍵但更薄弱的“卡脖子”短板——集成電路產業發起沖鋒。特別是近年來,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美國對華貿易戰的背景下,從晉華、中興到華為、大疆,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形勢尤為嚴峻,發展變得刻不容緩。

2014年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F階段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面臨核心技術缺乏、產業鏈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創新人才短缺4個核心問題。參考軟件產業發展模式,為解決集成電路產業4個核心問題中的人才短缺問題,示范性微電子學院應運而生。

二、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成立

《綱要》從組織領導、資金政策、金融稅收、人才保障等8個方面采取了保障措施,指出“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健全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支持微電子學科發展,通過高校與集成電路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等方式,加快建設和發展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和微電子職業培訓機構”。這是繼2011年國務院《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后,國家再次對高校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

2014年教育部《關于試辦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預通知》。2015年六部委《關于支持有關高校支持建設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支持清華、北大、浙江大學等9所高校建設示范性微電子學院,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等17所高校籌備建設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序幕自此開啟。

三、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定位及現狀

《通知》指出: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建設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深入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加快培養集成電路產業急需的工程型人才??梢钥闯?,“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和“產學協同育人”是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的兩個核心要求,“工程型”人才是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培養人才的根本目標。

自2015年第一批示范性微電子學院成立至今,各個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建設歷程和辦學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原有信息學院或微電子學院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有的是新設立微電子學院掛靠其他成熟學院運行,有的是整體新建并單獨運行。由于處于建設初期,不同學校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摸索,或大刀闊斧,或小步慢跑。目前,各個學校的微電子學院都在人才培養、師資規模、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

與此同時,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在建設的過程中,也都面臨一些共性的難題,如示范性微電子學院與一般學院的定位區別、如何進行“工程型”人才培養、如何擴大招生規模與影響、如何更好地與企業結合,以及如何對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進行評價等,這些都是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面臨或將要面臨的問題。

四、對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的幾點思考

當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也并非無樣板可以參考,2001年開始建設的示范性軟件學院就是很好的借鑒,特別是在辦學模式、人才培養、師資管理等諸多具體、常規問題上。然而,軟件行業和集成電路行業相差較大,而且當今的時代背景和2000年也完全不同,如何圍繞“人才培養為中心”“產學協同育人”這兩個核心來建設微電子學院,需要全體高等教育工作者進行與時俱進地思考和探索。本文從浙江大學(以下簡稱“浙大”)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的實踐出發,分享一些經驗與思考。

(一)學科劃分與評估體系

學科劃分和評價問題是微電子學院建設能否成功的核心問題,關乎微電子學院的建設方向和結果。單獨的學科設置及評估體系,不僅能加強微電子學院的獨立性辦學,也能更有效地促進微電子學院建設的展開。

1.設置微電子一級學科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以及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微電子學院成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產業培養急需的“工程型”人才。然而受招生名額等條件的限制,現階段我國高校每年培養的集成電路高級專業型人才不足萬人,而且缺口仍在擴大,可見,擴大集成電路招生名額勢在必行。以浙江大學為例,2014年以前學校集成電路每年碩士、博士的招生人數在30人左右,即使示范性微電子學院成立以后,新增了微電子本科專業,微電子學院每年本碩博招生也不足200人,以如此培養速度,根本不足以填補產業人才需求的缺口。由于我國大學招生名額是與學科劃分掛鉤的,這就涉及一級學科設置的問題。

目前,浙大微電子所在的一級學科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其下含有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波、物理電子學四個二級學科,其中與微電子學院直接對應的兩個二級學科是: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研究領域分別對應集成電路的軟件部分和硬件部分,前者主要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后者主要涉及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制造、封裝測試。

此外,微電子一級學科問題,除了與擴大招生名額相關外,也和微電子學院的建設成敗有關,因為這涉及微電子學院與高校原有信息學院的定位問題,以及在學校的學科地位問題。其實在建設示范性軟件學院時,由于學科劃分的問題,就存在著軟件學院與原有傳統計算機學院的“瑜亮之爭”,學科資源配置之爭。最終,2011年教育部將軟件工程提升為一級學科,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從軟件學院的建設經驗來看,將微電子學與固定電子學、電路與系統等二級學科重整、提升為一級學科十分必要,且宜早不宜遲。

2.修訂學科評估體系

微電子學院建設要求以“人才培養為中心”,而傳統學科評估體系以“學科建設為中心”。因為“中心”的不一樣,在進行微電子學院建設時,學校在資源配置時就必須考慮效益比問題。如果微電子學院建設的投入無法對學校的學科發展形成促進作用,甚至因為分流限制了已有學科的建設,學校不僅不會支持微電子學院的建設,甚至可能還會限制其發展。因此,在現有學科評估體系下,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很難做到完全以“教學”為中心,只能“教學科研”兼顧,最終微電子學院在很大概率上將會和傳統的信息學院同質化。上述情況在軟件學院建設時出現過,且仍未得到有效解決,這也是很多軟件學院選擇異地發展的原因,其目的是避免與本校原有的計算機學院分流資源。

在現有學科評估體系下,即使能做到以“教學”為中心,也很難滿足微電子學院“產學協同”的人才培養要求。因為現有學科評估體系偏向于理科化,重理論而輕實踐,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學生注重“卷面”,教師注重“文章”。而微電子學院的建立要求緊貼產業,注重實踐,產學協同,因此培養“工程型”人才在現有體系下很難做到。

其實,2016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設,其本質也是針對現有“理科化”學科評估體系與工科建設要求不相匹配的問題??梢源竽懺O想對現有學科評估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如對基礎性學科依舊使用現有“理科性”評估體系;對應用性學科,如新工科,則在原有的體系上建立新的“工科性”評估體系。這樣或許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寫論文的太多,做應用的太少”、應用研究和理論研究比例失衡的現狀。為體現示范性,上述設想甚至可以率先在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進行試點,實踐可行后再逐步推廣到新工科乃至其他工程性學科。

(二)師生考核體系

示范性微電子學院要求“堅持人才培養為中心”,在國家層面需要解決的是學科問題,具體到學校和學院操作時,就要考慮內部的考核與評價問題,其中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考核,二是學生的考核。

1.教師考核體系

以人才培養為中心,要求教師的工作重心應該是教學,因此微電子學院教師在考核上應該與傳統學院有明顯區別,比如加大教學在考核中的比重。微電子學院培養的人才要強調工程性,所以在教學考核中,要突出工程實踐的教學內容。另外,在引進師資時,可以效仿軟件學院偏向引進有企業經驗或者工程項目經驗的教師,形成本校專職教師、企業兼職教師、適當比例外教的格局,這一點浙江大學微電子學院在人才引進時就尤為注重教師的行業或工程背景。

為了保證公平性,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可以實行聘崗制和聘期制,不同崗位考核不一樣、聘期不一樣,如在浙江大學,對不同類別的教師設置有:教學科研并重崗、工程教育創新崗、社會服務與技術推廣崗等,其中工程教育創新崗就是浙江大學針對工程教育改革新設置的崗位。

2.學生考核體系

微電子學院要培養“工程型”人才,因此針對學生的培養過程、考核過程、評價過程要緊緊圍繞“工程”來設置。微電子學院學生與傳統學生培養最本質的區別是“工程實踐”能力。在此之前,要提前區別一下其與動手能力的差別。“工程實踐”能力與傳統工科學生在實驗室環境下的動手能力不同,是要在工業生產的背景下,通過“做中學”和“基于項目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工程師式思維和行為”。這要求學校必須為學生提供企業的工程環境而非簡單的高校實驗室環境,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正是因為微電子學院培養的人才需要工業生產背景,這就要求企業參與培養,這從源頭上保證了學生培養會緊貼產業。通過設置新的學生評價體系來保證和監督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獲得,這一點至關重要。也只有這樣,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才能立即上手,無須企業的再熏陶和培訓。

浙江大學微電子學院對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分步進行的。首先,針對低年級的本科生,加大培養方案中實驗課程的比例和學分,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其次,對于高年級的本科生,則是通過到企業實習、參與導師企業課題(學業導師制)、科創實驗(SRTP)、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等來初步熏陶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最后,到研究生階段,通過企業、導師聯合制定課題,學生選題并到企業培養或參與企業橫向課題等方法來完成“工程能力”的塑造。

(三)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微電子學院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傳統高校教學以學校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校研究與產業發展脫節、高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脫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將高校與企業聯系緊密,互相促進,“如何引入企業參與到高校的人才培養”,從而達到“產學協同”。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互利共贏。中國高校以育人為宗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企業以利益為根本,公益性只是其附帶屬性,只投入不計回報的企業少之又少。如何讓兩個不同的主體做到有機結合,使得“企業愿意參與,高校愿意放開”是困難所在。從需求來看,高校育人,企業用人,高校和企業合作的紐帶在人——學生,解決好“如何以學生為紐帶將企業和高校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校企合作的關鍵所在。

從軟件學院的經驗看,多是通過校企理事會、共建實驗室和實踐基地、共建師資隊伍、共設課程等方式來開展校企合作。無論是以何種合作方式,想要長久有效就必須做到互惠互利,純粹的一方投入不可持續。從浙江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經驗來看,比較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通過導師與企業的橫向合作為依托,以項目的形式將學生的培養參與其中。這是一種“基于項目的培養模式”,企業提出技術需求和課題資金,學校再給予學生名額、教學工作量等支持。通過一個個的具體項目,將學校、學生、企業串聯起來,形成規模效應后再以創建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實踐基地等方式進行深化。浙江大學成立工程師學院就是希望從學校層面來推進和引導校企合作。此外,不同地區的微電子學院在專業設置上也應針對當地企業需求開設專業,面向企業培養人,甚至可以對重點企業進行定向培養,吸引企業深度參與學院建設。

校企合作不僅僅是學校和企業的問題,政府的作用也尤為重要,因為政府掌握著核心的生產資料和分配政策。比如政府在審批、稅收減免、經濟補助、教育資金、就業引導等各方面都能非常有效調動企業和高校的積極性,促進雙方的結合。日本20世紀70年代半導體產業的興起,就是通過高校(實驗室)、企業、政府三方的共同發力,成立“VLSI技術研究組合”,從而打破美國的壟斷。20世紀80年代韓國三星的崛起也與韓國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所以在這一點上值得我們國家借鑒和學習。

(四)硬件建設及平臺共享

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對硬件設施要求極高,這是其與軟件產業最大的不同之一。如小型工藝操作、流片、實訓等都需要高昂硬件和財力的支撐,因此微電子學院建設要格外重視大型共享平臺建設,并以共享平臺建設為契機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學生實踐培養進行有機連接。然而一般平臺投資都十分巨大,很難靠一己之力來進行建設,如浙江大學微納加工中心一期投入6000萬、工程師學院微電子實訓平臺投入近3500萬,紹興微電子研究中心投資近1億。微電子學院建設更應注重開放式辦學,嘗試通過國家出資、政府出地、企業出技術、學校出人等多重模式,把握本地發展機遇以產業園、孵化器、共享平臺的形式來共贏發展。

(五)國家和學校支持

從軟件學院的建設經驗來看,建設成功與否與國家和學校的支持息息相關。因為軟件學院建設經費自籌,所以從建立之初,就面臨著資金的壓力。從十多年后的評估結果來看,發展得好的軟件學院與學校的長期支持密不可分;純粹依靠企業、學費等來進行市場化運作則很難實現。以浙江大學軟件學院為例,軟件學院之所以能在寧波辦學,首先與寧波市政府給予啟動資金、場地、師資、經費等全面的支持分不開,此外,與浙大持續的師資、運營等投入也密不可分,可以說寧波市政府和浙大的支持二者缺一,浙大軟件學院就不會有今天的規模。從產業性質來看,因為集成電路行業對硬件的要求要比軟件行業高很多,這就決定了微電子學院的硬件投入要比軟件學院投入要大得多,所以微電子學院勢必更需要從國家、從學校爭取更多可持續的資金,如專項經費、低息貸款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第9篇

目前適用于SVR的特征選擇算法大都基于最大依賴性準則 (Max-Dependence)[5]. 在特征選擇中, 最大依賴性準則目的是尋找一個包含m個特征的集合S, 使得該集合與待預測變量y之間存在最大的依賴關系 (依賴關系一般使用互信息來評估),如式(1)所示. 

實際操作中,由于候選特征往往是高維的,很難在高維上對公式(1)進行估算.鑒于此,一些學者提出了解決方法.例如MRMR算法[2],利用最大相關性準則(Max-Relevance)和最小冗余性準則(Min-Redundance)來逼近公式(1); MRMS算法[3]則利用最小冗余性準則(Min-Redundance)和最大顯著性準則(Max-significant)對公式(1)進行概率性估算; MIGS算法[4]同樣利用(條件)互信息對公式(1)的值進行估算.盡管使用這些特征選擇方法后,SVR能夠一定程度地提升學習精度和速度,但仍然無法完全確定真實的特征集.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如圖1所示. 

其中,y為需要預測的目標變量,X={x1,x2,x3,x4,x5}為y的候選特征集,且滿足圖1所示因果網絡模型[6].顯然,{x2,x3,x4}為y的直接因果特征,即滿足y=f(x2,x3,x4), 所以y可以完全由{x2,x3,x4}確定.實際上,由于在這樣的結構里,{x1,x5}對于y的依賴性往往要比{x2,x3,x4}大,現存的特征選擇算法一般都會將{x1,x5}首先加入特征集隊列里,在其后的交叉驗證等方法里也很難將{x1,x5}移除.一方面,這樣直接造成了特征集冗余;另一方面,根據每個特征選擇算法的各自的機制,有可能會將{x2,x3,x4}其中的點移除.顯然,這樣都會影響SVR的預測準確率. 

與現存的特征選擇算法不同,因果網絡是一種對可觀測數據進行強有力推理的工具,可以方便地表示和分析確定性和概率性的事物.在因果推斷的問題中,利用其可以有效地識別與待預測變量有著因果關系的特征. 基于此,提出了一種基于因果網絡且適用SVR的特征選擇算法. 該算法將傳統的基于逼近最大依賴性準則的特征選擇算法轉移到因果網絡的識別上來,直接對要進行預測的目標變量進行因果推斷,找出其因果特征集,找到了一種可以確定特征集的方法.仿真數值實驗和在應用真實數據集的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應用在SVR模型上,預測的精確度要高于其他特征選擇算法. 

1 預備知識 

1.1 因果網絡 

因果網絡是表示變量間概率依賴關系的一個有向無環圖(DAG),其可表示為一個三元組G=(X,E,P). 其中,X={x1,x2,…,xn}表示該DAG中所有節點的集合.E={e(xi,xj)|xi,xj∈X}表示DAG中每兩個節點間單向邊的集合,其中e(xi,xj)表示xi,xj間存在依賴關系xi→xj.P={P(xi|paxi)|xi,paxi∈X}是條件概率的集合,其中P(xi|paxi)表示xi的父節點集paxi對xi的概率性影響.因果網絡本質上就是聯合概率分布P(x1,x2,…,xn)的一種圖形化表示. 

1.2 d-分離準則 

d-分離是描述因果網絡節點間關系的一個重要圖準則. 設X, Y, Z是DAG中任意3個互不相交的節點的集合,稱Z在圖G中d-分離節點集X和Y,如果對任意的從X的節點到Y的一個節點的路P均被Z阻斷,也就是路徑P上存在一個節點xi滿足下列其中一個條件:

(1)xi在P上存在碰撞箭頭,即→xi←,且xi及其后代節點都不屬于Z; 

(2)xi在P上不存在碰撞箭頭,即→xi→或←xi→,且xi∈Z. 

根據d-分離準則的概率密度含義[6],如果集合X和Y被集合Z d-分離,那么在給定Z情況下X和Y獨立.相反地,如果集合X和Y沒有被集合Z d-分離,那么給定Z后X,Y是相互依賴的. 

2 因果推斷與最大依賴性準則 

信息理論[7]提供了一個直觀的途徑去估算變量間的依賴關系,其中互信息是一個關鍵的概念. 假設待預測變量y有著n個候選特征X={x1,x2,…,xn},若其中唯一的m個特征組成的集合Sm滿足最大依賴性準則maxSmX D(y,Sm),D=I(y;Sm),則選用Sm做特征向量進行SVR預測往往能達到最好的效果[3].而現時大部分的特征選擇方法僅僅對最大依賴性進行逼近.由于采用的大都是啟發式的搜索方法,如果非因果特征對于y的依賴性較大,很容易在算法的開始階段就加入了特征集序列. 與傳統特征選擇算法不同,基于因果網絡的因果推斷方法可以直接找到滿足最大依賴性的特征集. 

定理1 如果待預測變量y唯一的m個特征組成的集合Sm滿足最大依賴性準則maxSmX D(y,Sm),D=I(y;Sm), 則Sm不包含y任何的非因果特征. 

證 根據d-分離準則的聯合概率密度含義[6],y與任何非因果特征集X都可以被Sm (或Sm的一個子集) D分離,因而有I(y;X|Sm)=0.由于I(y;X|Sm)=I(y;X,Sm)-I(y;Sm),故I(y;X,Sm)=I(y;Sm),即能從X身上獲得的關于y的信息,已全部被包含在Z內. 另一方面,由于y與其因果特征集Sm不被任何其他的特征d-分離,有I(y;Sm|X)≥0.事實上,只有當Sm, X之間滿足信息無噪聲傳輸且可逆映射關系時,等號才成立.因此,在實際應用上總有I(y;X)≤I(y;Sm).即若要保持最大依賴性準則,Sm不能包含y的任何非因果特征,否則必存在冗余. 

定理2 如果待預測變量y唯一的m個特征組成的集合Sm滿足最大依賴性準則maxSmXD(y,Sm),D=I(y;Sm), 則Sm包含y所有的因果特征. 

證 假設x是不包含在Sm內的y的一個因果特征,根據d-分離準則的聯合概率含義,y與其因果特征x不被任何其他的特征Sm d-分離,有I(y;x|Sm)>0.由于I(y;x|Sm)=I(y;x,Sm)-I(y;Sm),故I(y;x,Sm)>I(y;Sm),即能從x身上可以獲取得到Sm中沒有的關于y的信息. 顯然這與最大依賴性準則的定義矛盾. 所以Sm包含y了所有的因果特征. 

注 定理1和定理2說明了尋找待預測變量的因果特征和尋找滿足最大相關性準則的特征集是等價的,因果特征集唯一地滿足最大相關性準則,這也是因果推斷算法能解決特征選擇問題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 

3 算法的基本流程 

如圖2所示,因果推斷算法的目的是找出預測變量y的直接因果特征.對于任意一個變量集X={x1,x2,…,xn}, y為待預測變量,用S(y)表示y的特征節點集.這里主要利用基于約束的方法[8-9]對帶預測變量y的直接因果特征進行識別.相對于目前的特征選擇算法,對因果特征直接進行識別,一定程度可以排除雖然滿足最大依賴性準則卻非直接關聯的特征,同時也從理論上找到了一種可以確定特征個數的方法.原則上,任何因果推斷算法均可使用,但不同算法往往有著不同的機制,從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在一些情況某些算法可能反而不及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選擇方法下SVR的預測準確率高.如IGCI[10],ANM[11-12]等算法無法應用于較高維數據.在這里,基于一種具有很好伸縮性、魯棒性的BUSSM算法[13]的思想,并對其進行改良,使之適合應用于發現因果特征,具體如下. 

算法開始時,先令y的特征節點集S(y)={}. 

步驟1 應用獨立性測試:測試X中y的每一個候選特征{x1,x2,…,xn}和y之間的獨立性,若獨立性Ind(y;xi)成立,表明xi沒有攜帶任何關于y的信息,即xi不可能y的因果特征,將xi從X中移除.當候選特征較多,非因果基因的移除大大降低了算法的時間耗費,而且有助于提高算法的準確率. 

步驟2 將任意的xi∈X加入到S(y),應用條件獨立性測試:Ind(y;xi|U),U為S(y)\xi的任意一個子集合,若條件獨立Ind(y;xi|U)成立,表明xi攜帶的關于y的信息都被包含在U中了,即xi不可能為y的因果特征,則從S(y)中移除特征xi. 

步驟3 重復步驟2,直到X中所有特征迭代完,最后得到特征集S(y). 

步驟4 由于特征集里元素按隨機順序加入,因而可能存在非因果特征保留在S(y)中,這時進行進一步的條件獨立性測試:對于任意的xi∈S(y),U為S(y)\xi的任意一個子集合,測試Ind(y;xi|U).若y,xi被U d-分離,同樣表明xi攜帶的關于y的信息都被包含在U中了,即xi不是y的因果特征,將xi從S(y)中移除. 

步驟5 經過以上步驟,得到待預測變量y的特征集S(y),然后結合SVR中懲罰參數C, 核寬度g進行參數尋優,得到最優參數利用SVR模型對目標變量進行預測. 

為了方便表述,記上述提出的算法為Causal Feature Selection (CFS),其具體實現方式如下: 

CFS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分析:該算法的時間復雜度與所含因果特征的個數有關,與加入順序也有關,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1) 假設y有n個特征,其中僅有一個為因果特征,且為該因果特征被測試的第一個,則在步驟1中,變量數n*T獨立性測試的時間復雜度,步驟2和3的時間復雜度因為都是條件集為單哥變量的獨立性測試,時間復雜度都略大于O(T),所以最好的情況下,該算法的時間復雜度近似O(n*T).

2) 假設y有n個特征,都為因果特征,此時節點測試順序和算法時間復雜度無關,在步驟1中,容易得時間復雜度為O(T).在步驟2中,S(y)變量數n與變量可能存在的子集個數形成的關系為:n個點的集合的子集個數是2n-1,故其算法復雜度為:O(2n*T),其中T為每次條件獨立性測試的時間復雜度,不是恒值,僅為容易表示.步驟3中,由于每次條件集規模一樣,同理得算法復雜度為:O(2n*n*T),故該算法的整體時間復雜度為:O(2n*n*T). 

實際上,這兩種極端條件都很難出現,在一般情況下,不同對特征變量測試順序導致的算法運行時間差距不大;另一方面,在正常情況下,算法復雜度也遠遠沒達到O(2n*n*T). 

4 數值實驗 

數值實驗在Matlab 2010b中完成,分別用虛擬網絡數據和真實數據集對CFS進行評價.在虛擬網絡的數據生成階段,每個節點的數據由圖3中節點的拓撲序列依照函數:y=w1f1(x1)+w2f2(x2)+ε生成.其中w1,w2為每個函數的權值,隨機取值于0.3與0.7之間;f1(),f2()是隨機函數,等概率取于常見的幾種初等函數{sin x,cos x,ex,x2,x3};x1,x2為y的父節點,ε為高斯分布的添加噪聲.而在真實數據集方面,采用廣州某蓄冰供冷站對集運系統的供冷數據對提出的算法進行評估.在算法實現過程中,條件獨立性測試使用基于核函數且適用于連續型數據的測試算法KCI-test[14],閾值δ=0.05. 

4.1 虛擬網絡實驗 

首先,利用CFS算法對目標變量y進行特征選擇,得到特征集F1={x2,x3,x4}.顯然,從圖3可以看出,F1滿足y因果特征的條件:y=f(x2,x3,x4).考慮到在這種因果網絡結構下,現存的特征選擇算法挑選出來的特征集幾乎都會包含{x1,x5}.所以,在這部分實驗中分別選取4種特征集F1={x2,x3,x4},F2={x1,x5},F3={x1,x2,x5},F4={x1,x2,x3,x4,x5}對目標變量y進行預測.另一方面,考慮到實際上噪聲對SVR預測的影響,實驗分別以ε={0,0.01,0.02,0.05,0.1,0.2}6種不同程度的噪聲進行實驗,所有實驗均進行1000次,取實驗結果的平均值. 

如圖4所示,以特征集F1和F4進行預測的結果曲線幾乎是重合的,但明顯要比在F2和F3的情況下要好,其原因是F1和F4都包含了目標變量y的所有直接因果特征.但由于F4的維度明顯比其余特征集高,其訓練速度比其余久.在候選特征集規模很大的情況下,覆蓋所有候選特征基因進行SVR預測往往很難操作.而F1僅僅覆蓋了目標變量y的直接因果特征,由于y由其因果特征確定,所以在選用F1的情況下,其準確率不低于其他任何特征集. 同時,也可以看出不同特征對SVR的抗噪聲能力不同,F1和F4對應的曲線相對于F2和F4在噪聲增加時,預測的準確率下降速度慢.下面將利用真實數據對CFS算法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4.2 真實數據實驗 

在本節實驗中,采用廣州某供冷站對集運系統從2011年4月14號到2013年11月11號的943天的供冷數據,針對提出的算法進行評估.其中前800天數據用作訓練,后143天數據用作模型檢驗.在用SVR模型進行預測前,采用CFS算法對候選的16個特征集:{明天最高溫度、明天最低溫度、明天最高濕度、明天最低濕度、明天平均濕度、昨天最高溫度、昨天最低溫度、昨天最高濕度、昨天最低濕度、昨天平均濕度、昨天用冷量、兩天最高溫度差、兩天最低溫度差、兩天最高濕度差、兩天最低濕度差、兩天平均濕度差}進行特征選擇,最終得到特征集為第{1, 2, 5, 7, 11, 14} 6個特征.為了進行算法對比,利用常用的特征選擇方法MIGS同樣挑選前6個特征,按順序為{11, 2, 7, 1, 6, 5}.可以看到CFS和MIGS挑選的結果僅有1個不同,這也一定程度顯示了CFS的適用性,另外由于全部候選特征僅有16個,這里也全選特征進行對比實驗. 

由表1可以看出,在準確率上CFS僅微優于全選的結果,由偏差程度對比中也可以看到兩者極為接近. 而MIGS所選的6個特征中,由于遺漏了對制冷量有著直接因果關系的特征,因而效果不如前兩者的結果.真實實驗的結果再一次表明,CFS算法適用于SVR特征選擇,能準確地識別帶預測變量的直接因果因素.而其他的特征選擇算法都僅基于對最大依賴性準則逼近,這些算法在得到的特征序列中,非因果特一般排在了因果特征前面,導致了特征集過大或遺漏因果特征,從而影響了SVR的學習能力. 

上述實驗表明,CFS算法應用在SVR上有著優良的效果.事實上,雖然因果特征對待預測變量起著決定性作用,但這并等同于一定要包含因果特征的特征集適用于SVR時才能達到最高的準確率.在某些情況下,特征集不包含因果特征,也可能達到不遜于因果特征集的準確率.

CFS算法旨在從理論上將因果網絡與特征選擇結合起來,并為SVR提供一種可以完全確定特征集的途徑.雖然CFS算法從理論上解決了一直無法找到準確特征集的問題,但由于現存的條件獨立性測試算法相對于互信息計算機論文對變量的樣本量需求更高,在樣本量不充分的情況下,應用在SVR上CFS也有可能不及傳統的基于互信息的方法,這有待于條件獨立性研究的發展. 

5 結語 

與傳統的基于互信息的支持向量回歸特征選擇不同,本文采取了基于因果網絡的特征選擇方法,一方面利用條件獨立性測試尋找帶預測變量的直接關聯特征,排除了雖然滿足最大依賴性卻非直接關聯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從理論上找到了一種能確定特征個數的方法.文中采用虛擬網絡數據和真實數據集進行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應用在支持向量回歸預測上優于其他特征選擇算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屏县| 安龙县| 广汉市| 金阳县| 浙江省| 陆丰市| 连南| 横峰县| 古蔺县| 双峰县| 仲巴县| 化隆| 闻喜县| 望江县| 罗源县| 秭归县| 宜良县| 林芝县| 韶山市| 武穴市| 商水县| 松滋市| 孙吴县| 和顺县| 长治市| 高碑店市| 乌兰察布市| 通海县| 醴陵市| 沛县| 铁岭县| 霸州市| 温宿县| 普定县| 孝昌县| 顺平县| 聂拉木县| 遂川县| 穆棱市| 同仁县| 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