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0 08:43: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進出口合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簽約日期:_______________
買方:___________________
賣方:_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由買賣雙方締結,按照下述條款,賣方同意售出買方同意購進以下商品:
第一部分
1.商品名稱及規格: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產國別及制造廠商:___________________
3.單價:(包裝費用包括在內)___________________
4.數量:___________________
5.總值:___________________
6.包裝:(適合海洋運輸)___________________
7.保險:(除非另有協議,保險均由買方負責)___________________
8.裝船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
9.裝運口岸:___________________
10.目的口岸:___________________
11.裝運嘜頭,賣方負責在每件貨物上用牢固的不褪色的顏料明顯地刷印或標明下述嘜頭,以及目的口岸、件號、毛重和凈重、尺碼和其它買方要求的標記。如系危險及/或有毒貨物,賣方負責保證在每件貨物上明顯地標明貨物的性質說明及習慣上被接受的標記。
12.付款條件:買方于貨物裝船時間前一個月通過____________銀行開出以賣方為抬頭的不可撤銷信用證,賣方在貨物裝船啟運后憑本合同交貨條款第18條a款所列單據在開證銀行議付貸款。上述信用證有效期將在裝船后15天截止。
13.其它條件:除非經買方同意和接受,本合同其它一切有關事項均按第二部分交貨條款之規定辦理,該交貨條款為本合同不可分的部分,本合同如有任何附加條款將自動地優先執行附加條款,如附加條款與本合同條款有抵觸,則以附加條款為準。
第二部分
14.fob/fas條件
14.1 本合同項下貨物的裝運艙位由買方或買方的運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租訂。
14.2 在fob條件下,賣方應負責將所訂貨物在本合同第8條所規定的裝船期內按買方所通知的任何日期裝上買方所指定的船只。
14.3 在fas條件下,賣方應負責將所訂貨物在本合同第8條所規定的裝船期內按買方所通知的任何日期交到買方所指定船只的吊桿下。
14.4 貨物裝運日前10-15天,買方應以電報或電傳通知賣方合同號、船只預計到港日期、裝運數量及船運人的名稱。以便賣方經與該船運人聯系及安排貨物的裝運。賣方應將聯系結果通過電報或電傳及時報告買方。如買方因故需要變更船只或者船只比預先通知賣方的日期提前或推遲到達裝運港口,買方或其船運人應及時通知賣方。賣方亦應與買方的運輸或買方保持密切聯系。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郵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開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賬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貸款人: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________分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營業部
(以下稱“貸款人”)
法定代表人: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郵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為實施________項目(以下稱“項目”)簽訂________合同(合同號:________)(以下稱“項目合同”),向“貸款人”申請出口賣方信貸。經審查,“貸款人”同意根據本合同的條款和條件發放貸款。為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雙方協商一致,特簽訂本合同。
“借款人”為實施________項目(以下稱“項目”)簽訂________合同(合同號:________)(以下稱“項目合同”),向“貸款人”申請出口賣方信貸。經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批準和授權,“貸款人”同意按照本合同的條款和條件發放貸款,簽署并履行本合同。為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雙方經協商一致,特簽訂本合同。
第一章 貸款金額、用途及期限
第一條
“貸款人”同意按照本合同的約定向“借款人”提供出口賣方信貸項目貸款¥________人民幣((大寫)_____________萬元人民幣)$________美元((大寫)______________萬美元)(以下稱“貸款”)
第二條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金融政策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出日賣方信貸試行辦法》的規定,本合同項下的“貸款”應專項用于“項目合同”項下的資金需要。未經“貸款人”事先書面同意,“借款人”不得變更本合同項下“貸款”用途。
第三條
本合同貸款期限為______個月,自提款計劃約定的首次提款日起,到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以下稱“貸款期限”)
第四條
借款人應按本合同約定的提款計劃提取本合同項下的“貸款”。
提款計劃如下: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萬元
……………………
特殊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貸款利率和利息計收
第五條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本合同所執行的人民幣“貸款”利率,每滿一年確定一次。本合同第一年度的年利率為百分之________(________%)從首次提款日起,每滿一年后執行的年利率,應根據屆時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檔次的貸款利率執行。
本合同美元“貸款”利率按《中國進出口銀行外匯貸款利率、費用暫行規定》執行,按________個月浮動,本合同第一計息期的利率為百分之________(________%)以后每個計息期執行的利率,由“貸款人”書面通知“借款人”。
第六條
“貸款人”按季計收人民幣“貸款”利息。“借款人”應在“貸款人”處開立“貸款”賬戶,并在每季度末月21日以前將利息付至“貸款人”指定的賬戶。如“借款人”未能按期支付利息,“貸款人”對“貸款期限”內未按期支付的利息部分按本合同規定的利率按季計收復利:“貸款”逾期后改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罰息利率計收復利。
“貸款人”按季計收美元“貸款”利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期支付利息,“貸款人”將按《中國進出口銀行外匯貸款利率、費用暫行規定》計收罰息。
第七條
本合同規定的利息從“借款人”實際提款日起算,按實際提款額和用款天數計算,計算基數為一年360天。
第三章 貸款的提取
第八條
本合同的擔保合同生效后,“借款人”才能申請提取本合同項下的“貸款”。
第九條
“借款人”提取本“貸款”,應事先向“貸款人”提交按照附二格式確定的提款通知書及貸款人要求的有關文件、材料,經“貸款人”審查同意后,向“借款人”發放“貸款”。
第十條
“借款人”在本合同項下,第一筆“貸款”的提取期限為6個月(自提款計劃確定的首次提款日起算)若在上述期限內沒有提款,“貸款人”有權取消本合同所有“貸款”直至終止合同。
第十一條
第一筆提款以后各筆“貸款”的提取期限為3個月(自提款計劃確定的相應提款日起算),若在此期間內,“借款人”未辦理提款手續,“貸款人”有權取消該筆“貸款”直至全部未用“款”。
第十二條
未經“貸款人”同意,提款計劃不得更改。
第四章 借款人的聲明與承諾
第十三條
“借款人”向“貸款人”聲明如下
(一)“借款人”是一家依法成立并有效存續的企業法人,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
(二)“借款人”具有完全的資格和權利簽署本合同和履行本合同項下的義務。
(三)“借款人”已仔細閱讀本合同并完全理解和接受本合同的內容。“借款人”簽署和履行本合同是自愿的,全部意思表示真實
(四)“借款人”簽署本合同,履行其在本合同項下的義務并不違反其訂立的任何其他協議或其公司章程。
(五)“借款人”為簽署本合同所需的公司授權均已完成,本合同由“借款人”的有效授權代表簽署。本合同對“借款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六)“借款人”為本合同項下的“貸款”而向“貸款人”提供的所有文件、資料、報表和憑證等都是真實、完整、準確和有效的
(七)“借款人”未隱瞞下列任何事件:
1.“借款人”發生重大違紀、違法或被索賠事件或發生了與“借款人”有牽連的重大違紀、違法或被索賠事件;
2.“借款人”在與其他債權人的合同項下發生重大違約事件;
3.“借款人”承擔的重大債務、或有債務或向第三人提供的抵押、質押擔保;
4.與“借款人”有關的未結案的訴訟、仲裁事件;
5.“借款人”分立、合并、兼并、被兼并、重組、組建或改建為股份制公司,以租賃、承包、聯營、托管等方式進行產權交易;
6.其他可能影響“借款人”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的情況。
第十四條
“借款人”向“貸款人”承諾并保證,“借款人”應完成下列事項:
(一) “借款人”應按“貸款人”的要求每季向“貸款人”提供最新財務報表,每年4月底之前提供經審計的上年度財務報表:“借款人”應按“貸款人”要求隨時提供有關(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之報告、報表等文件和資料,并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和有效性負責。
(二)在“貸款期限”內,“借款人”應在每季度向“貸款人”報送一次本合同項下“貸款”的使用、“項目”的執行和“項目合同”項下的收結匯情況以及其他有關材料。
(三)“借款人”應接受“貸款人”的信貸檢查與監督,并給予充分的協助和配合。
(四)“借款人”應在“貸款人”指定的銀行開立專用于上述“項目合同”資金收付的專門賬戶,該賬戶中的資金應專款專用。
(五)在本合同項下“貸款”本金、利息及其他應付款項全部清償前,“借款人”有以下任何減少注冊資本、重大產權變動和經營方式調整的行為,均應事先征得“貸款人”的書面同意,包括但不限于:
1.與外商、港澳臺商簽訂合資、合作合同;
2.關閉、停產、轉產、分立、合并、兼并、被兼并;
3.重組、組建或改建為股份制公司;
4.以房屋、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或商標、專利、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入股或投資于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
5.以租賃、承包、聯營、托管等方式進行產權交易。
(六)未經“貸款人”同意,“借款人”不得向任何人提供債務保證、抵押、質押或其他形式的擔保。
(七)在法定期限內或“貸款人”要求的期限內,“借款人”應及時辦理與“項目”有關的登記手續,并向“貸款人”提供登記文件復印件。
(八)“借款人”在本合同項下的有關結算業務應在“貸款人”指定的銀行辦理。
(九)“借款人”應根據“貸款人”的要求將與本合同或“項目合同”有關的文件正本(包括本票、承兌匯票等)存放在“貸款人”指定的銀行處。
(十)如有“借款人”未按期償還本合同項下的“貸款”本金。利息或其他應付款項的任何情形,則“借款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其股東分配股息或紅利。
(十一)一旦發生或可能發生本合同項下第九章中所述的任一違約事件,“借款人”應在得知該事件發生或可能發生之時3日內立即通知“貸款人”,并對所發生的違約事件采取合理、及時的補救措施。
第五章 行的參與
第十五條
為了保證本合同項下“貸款”的專款專用和按期償還,“貸款人”委托_____________銀行作為其在本合同項下的行(以下稱“行”)“貸款人”另與“借款人”
和“行”簽定委托協議(以下稱“委托協議”,協議號:(
)進出銀(信代)字第________號)經“貸款人”總行授權,“貸款人”另與“借款人”和“行”簽定委托協議(以下稱“委托協議”,協議號:(
)進出銀(信代)字第________號)
“借款人”除應遵守和履行其在本合同項下的義務外,還應受“委托協議”的約束如“委托協議”與本合同有任何不符,以本合同為準。
第十六條
“貸款人”將委托“行”負責本合同項下“貸款”的撥付、監督“貸款”的使用和“項目合同”的執行,以及將“借款人”的出口結匯資金及時劃付至專門賬戶,用于償還“貸款人”的“貸款”。
第六章 貸款的償還
第十七條
“借款人”應在本合同規定的“貸款期限”內嚴格按還款計劃償還本合同項下的“貸款”本金,還款計劃如下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萬元
…………………………
第十八條
除本合同第十九條第二款所規定的情況外,“借款人”如提前還款,應提前________日向“貸款人”提出書面申請,并征得“貸款人”的同意。
第十九條
對于任何提前償還的部分,“借款人”不得要求再次提用。“借款人”應確保“項目合同”項下的收結匯應專項用于償還本合同項下的“貸款”。
“借款人”如提前收回“項目合同”項下的貨款,應提前歸還本合同項下的“貸款”。
第二條
如“借款人”申請“貸款”展期,應在“貸款”到期日之前兩個月內向“貸款人”提交書面展期申請和有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擔保人同意該“貸款”展期的證明文件)經“貸款人”審查后,如“貸款人”批準“貸款”展期,“借款人”應與“貸款人”另行簽定“貸款”展期協議。
第二十一條
“借款人”在還款時應按“貸款人”要求填寫匯款單據的有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注明本合同的合同編號)
第七章 擔保
第二十二條
本合同項下的全部“貸款”采用如下擔保方式
由________提供連帶責任還款保證,并另行簽訂《保證合同》,編號為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提供抵押擔保,并另行簽訂《抵押合同》,編號為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提供質押擔保,并另行簽訂《質押合同》,編號為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保險
第二十三條
“借款人”應將本“貸款”項下有關的設備、建設工程、出口貨物貨物運輸以及“項目”運營期間的風險在“貸款人”認可的保險公司投保,投保險種應符合貸款人的要求,并且“借款人”應將或安排將保險權益轉讓給“貸款人”。在本合同項下“貸款”本金、利息和其他應付款項償清之前,“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斷保險。如“借款人”中斷保險,“貸款人”有權續保或代為投保,費用全部由“借款人”承擔。
第二十四條
“借款人”應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3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貸款人”,并根據保險單的有關規定及時向承保人索賠。由于沒有及時通知或及時索賠或未履行保險單項下義務給“貸款人”造成的損失由“借款人”承擔。
第二十五條
保險賠款應首先用于償還本合同項下的“貸款”本息及其他應付費用,但“貸款人”可視“項目”情況決定保險賠款是否可以繼續用于“貸款”支持的“項目”或貿易;保險賠款不足以支付所欠“貸款”本息不構成對“借款人”應償付債務的免除。
第九章 違約事件與處理
第二十六條
以下任一事件,均構成本合同項下的違約事件
(一)“借款人”未按本合同規定按期支付利息或歸還本金。
(一)“借款人”未按本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貸款”。
(三)“借款人”未按本合同約定的時間、數額提取“貸款”。
(四)“借款人”違反了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對”借款人“的有關規定。
(五)“借款人”在本合同項下作出的聲明或擔保人在有關擔保合同項下作出的聲明被證明是不真實的,或是具有誤導性的。
(六)“借款人”或擔保人違反了在本合同或有關擔保合同中作出的承諾或保證。
(七)“借款人”自籌資金未及時到位。
(八)“項目”建設進度嚴重滯后。
(九)“項目”產品質量被認定為不符合“項目合同”規定的標準。
(十)“借款人”在其為一方的其他合同項下嚴重違約。
(十一)“借款人”或擔保人經營、財務狀況嚴重惡化。
(十二)與本合同項下“貸款”有關的抵押物或質物貶值、毀損或滅失。
(十三)“借款人”或擔保人被合并、分立或進行股份制改造時,未能做出令“貸款人”滿意的償還安排或債務重組。
(十四)“借款人”或擔保人破產。被解散、關閉或撤銷。
(十五)“借款人”未將以下情況及時通知“貸款人”:
1.其“項目合同”的重大變更;
2.其章程的任何修改及其經營活動的任何實質性變化;
3.其會計原則的重大修改;
4.其及其主要子公司的財務、經濟和其他方面的任何重大變化(包括但不限于涉及“借款人”的,且在“貸款人”看來可能對“借款人”履行其在本合同項下,義務能力造成嚴重不利影響的任何訴訟、仲裁或行政程序)
(十六)“借款人”違反了本合同的任何其他條款。
第二十七條
上述違約事件是否發生,由“貸款人”作出判斷并通知“借款人”。上述任何違約事件發生后,“貸款人”有權采取以下任何一項或多項措施
(一)要求“借款人”限期糾正;
(二)取消“借款人”尚未提取的“貸款”額度;
(三)宣布所有已發放的“貨款”立即到期,并要求“借款人”立即償還全部已發放“貸款”的本金、利息或其他應付費用;
(四)要求“借款人”追加或更換保證人、抵押物、質物;
(五)從“借款人”在“行”或其他銀行境內外的分支機構開立的任何幣種的任何賬戶中直接扣劃本合同項下“借款人”應付而未付的任何款項(包括但不限于“貸款”本金和利息);
(六)宣布實施或實現有關“貸款”的任何擔保項下的權利。
(一)對所有逾期金額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逾期罰息利率計收罰息。
(二)對所有挪用借款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挪用罰息利率計收罰息。
第十章 合同變更
第二十九條
本合同的任何條款的修改、補充必須以書面形式做出,并由“借款人”及“貸款人”雙方共同簽署并加蓋各自公章后,按約定條件生效。本合同的任何修改和補充均構成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第三十條
如遇國家法律、法規的變化或司法原因導致本合同任何條款成為無效,本合同其他條款的有效性均不受影響。屆時雙方當事人將密切合作,盡快修改本合同中有關條款。
第三十一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 抵消、轉讓和權利放棄
當支付的款項,不得提出任何抵消的主張,亦不得附帶任何條件。
第三十二條
未經“貸款人”書面同意,“借款人”不得將其在本合同項下的任何權利、義務轉讓給第三人。
第三十三條
“貸款人”給予“借款人”履行本合同項下義務的任何寬容、寬限、優惠或延緩等均不影響、損害或限制“貸款人”依據本合同和法律、法規而享有的一切權益,并不視為“貸款人”對本合同項下權利、權益的放棄,也不影響“借款人”在本合同項下任何義務的承擔。
第十二章 適用法律及爭議解決
第三十四條
本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第三十五條
在本合同履行期間,凡因履行本合同所發生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一切爭議、糾紛,雙方可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時,任何一方可以依法向北京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借款人”同意,因本合同發生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訴訟應在北京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進行。
上述規定并不影響“貸款人”就因履行本合同所發生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一切爭議、糾紛選擇在其他任何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訟的權利。
第十三章 其他
第三十六條
附件2所列的提款通知書格式及雙方共同確認的其他附件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份,與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三十七條
本合同自“借款人”和“貸款人”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至全部“貸款”本息及本合同項下其他應付款項還清后自動失效。
第三十八條
本合同正本一式兩份,“借款人”和“貸款人”各執一份。副本________份,擔保人和行各執1份。
借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______
(或授權人)
貸款人: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______分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營業部 (公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______
(或授權人)
簽訂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法定代表人:仰融,董事長。
委托人:宋蘆生,男,漢族,1955年4月21日出生,住安徽省合肥市中市區紅星路135號15幢302號,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人:李默,北京市創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江蘇匯鴻國際集團土產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京市白下路91號匯鴻大廈15樓。
法定代表人:馬馳,董事長。
委托人:倪同木,江蘇天豪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人:倪明,江蘇天豪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合肥華僑經濟開發公司,住所地安徽省合肥市天長路70號。
法定代表人:丁華榮,總經理。
原審被告:合肥華華豐畜禽經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安徽省合肥市合六路291號西郊井崗鋪。
法定代表人:崔建望,董事長。
委托人:丁華榮,男,漢族,1956年8月24日出生,住安徽省合肥市西市區蕪湖路31號515室,該公司董事。
上訴人合肥東方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公司)為與被上訴人江蘇匯鴻國際集團土產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鴻公司)、原審被告合肥華僑經濟開發公司(以下簡稱華僑公司)和合肥華豐畜禽經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豐公司)債務轉讓、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01)皖民一初字第0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1997年6月6日,東方公司與合肥合利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利公司)簽訂《翠竹園小區整體轉讓協議書》,約定東方公司將小區以1.5億元人民幣轉讓給合利公司。合利公司根據東方公司的全權委托書組建經營、管理、銷售、財務機構,保證翠竹園項目的交接。移交后小區項目所發生的債權債務由合利公司負責。協議書簽訂之日起,東方公司向合利公司移交土地證、規劃許可證、建筑執照、施工圖紙及相關技術資料、東方公司總經理給合利公司的全權委托書,此外還有東方公司的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及有關法律文件等。
1997年6月24日,東方公司總經理宋蘆生出具《委托書》一份,內容是:根據東方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即日起授權丁華榮全權負責經營有關公司業務。該《委托書》上有宋蘆生的簽名和東方公司章。丁華榮時任合利公司副總經理、華僑公司副總經理、華豐公司董事。
1997年6月25日,華僑公司向江蘇省土產進出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土產公司)出具蓋有公司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的文件一份,內容是:經97年6月25日土產公司與華僑公司核對往來帳項,截止1996年12月31日華僑公司尚欠土產公司48743616.8元,華僑公司確認上述債務無誤。
1997年7月2日,丁華榮用華僑公司的信函紙出具“收條”一張,內容是:今收到東方公司公章、財務專用章、營業執照副本、貸款證。“即日起如發生有關一切問題由我負責全權處理并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同年7月15日,東方公司致函給合利公司、華僑公司、華豐公司法定代表人丁華俊和合利公司副總經理丁華榮,稱因合利公司沒有履行完畢《翠竹園小區整體轉讓協議書》中約定的有關付款的協議內容,同時獲如合利公司用東方公司印章和土地證在銀行簽訂貸款抵押擔保合同書,因此東方公司決定收回其公司印章并取消對丁華榮的《委托書》。7月19日,華僑公司致函東方公司總經理宋蘆生,稱15日來函收悉,“我方所拿貴公司印章僅為輸土地變更之用,在辦理完土地變更手續后印章完好交還貴司”。但直至1998年10月,東方公司印章仍未收回。
1997年12月11日,丁華榮代表東方公司與土產公司、華僑公司簽訂《<翠竹園小區>商品房預售(購)合同》一份,合同約定:土產公司向東方公司預購工程編號為A114、B110、B111、B113、B114、B116棟,建筑面積20155.28平方米的住宅房屋,售價每平方米2425元,購房款合計48876550元。第3條約定,土產公司以華僑公司出具的“債務確認書”載明的債權中相當于購房款的部分全額充抵其應付的購房款,1元債權充抵1元購房款。合同一經簽訂,土產公司對華僑公司的債權中相當于購房款的部分即轉讓給東方公司。對剩余部分債權土產公司保留對華僑公司的追索權,但此時應視同土產公司已向東方公司全額支付購房款,工方公司應立即向土產公司開具已收到全額購房款的收款收據。東方公司向華僑公司主張債權的時間和方式由雙方另行協商,但不影響東方公司和土產公司雙方的權利義務。東方公司應于1998年7月31日前將房屋交付土產公司,否則除非土產公司同意,土產公司有權隨時解除合同,東方公司向土產公司支付購房款總額10%的違約金。合同解除后,三方的債權債務轉讓關系隨之解除,土產公司有權依華僑公司出具的債務確認書向華僑公司主張債權。該合同蓋有東方公司、華僑公司、土產公司的印章,丁華榮代表東方公司簽名,丁華俊代表華僑公司簽章,張云龍代表土產公司簽名。
合同簽訂當天,丁華榮向土產公司出具了其為經辦人并簽字的總計48876549.93元的購房款收據,加蓋了東方公司的財務專用章,但財務主管、記帳、出納、審核各項皆為空白。東方公司沒有收到匯鴻公司實際的購房款。
另查明,土產公司于1998年1月更名為江蘇匯鴻國際集團土產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翠竹園小區B區房屋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1998年10月19日,東方公司、華僑公司、華豐公司與匯鴻公司簽訂《協議書》一份,載明:東方公司要求延遲交付匯鴻公司購買的翠竹園住宅小區6棟房屋。由于東方公司不能按期交房構成違約,應于1999年2月28日前支付給匯鴻公司購房款10%的違約金。匯鴻公司同意東方公司在1999年2月28日前向匯鴻公司交付房屋。華僑公司、華豐公司為東方公司延遲履行交房義務提供保證并愿意對東方公司交付房屋及支付違約金承擔連帶責任。合同蓋有東方公司、華僑公司、華豐公司的印章,丁華榮代表東方公司、華僑公司、華豐公司三家在合同上簽字。
再查明,東方公司與合利公司簽訂的《翠竹園小區整體轉讓協議書》,因合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丁華俊被舉被涉嫌詐騙被捕,合同沒有得到全部履行。
2001年2月28日,匯鴻公司向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被告東方公司、華僑公司、華豐公司履行交付房屋的義務并支付違約金8455643元。
一審法院認為:東方公司出具委托書、公章及翠竹園小區的開發資料的真實意思是為辦理翠竹園小區轉讓手續。丁華榮以東方公司名義與匯鴻公司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沒有東方公司的追認,丁華榮的行為應屬無權行為。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行為人沒有權、超越權或權終止后以被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權的,該行為有效。丁華榮以東方公司名義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時,出具了東方公司的授權委托書、公司公章、財務專用章、營業執照副本和翠竹園小區的相關開發資料,客觀上形成了丁華榮有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權的表象。盡管東方公司曾函告丁華俊和丁華榮收回其授權委托,丁華俊也回函稱東方公司印章僅為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之用,但此函件沒有對外公示,東方公司未能收回其公章,因此匯鴻公司有理由相信丁華榮有權。丁華榮代表東方公司與匯鴻公司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應由東方公司承擔。在1998年10月9日的《協議書》中,丁華榮雖然代表東方公司、華僑公司、華豐公司三家簽字,但系代表合同一方為保證匯鴻公司債權實現所為,不符合雙方的特征。華僑公司對其1997年6月25日向匯鴻公司出具的債務確認書當庭表示對其真實性不持異議,因此對華僑公司要求匯鴻公司舉證說明債務形成過程的答辯意見不予支持。由于翠竹園小區B區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的規定,匯鴻 公司與東方公司簽訂的商品房預售合同中關于B區五幢房屋的預售部分無效。東方公司應履行向匯鴻公司交付A114幢房屋的義務并支付延遲交付的違約金。翠竹園小區A114幢房屋已經出售36套,絕大部分購房戶已經入住,因此東方公司還應向匯鴻公司交付與A114幢已出售房屋面積和樓層相同的房屋。由于合同雙方對不能交付合同約定的房屋的違約責任未作約定,因此對東方公司不能全部交付A114幢房屋的責任問題不予處理。東方公司雖然沒有收到匯鴻公司的購房款,但根據合同約定,匯鴻公司對華僑公司的債權轉移給東方公司并以此購買商品房,東方公司出具了收款收據,證明東方公司同意代華僑公司承擔對匯鴻公司的債務。翠竹園B區五幢房屋的預售被確認無效后,東方公司應按合同約定的價格向匯鴻公司返還購房款。華僑公司、華豐公司應對東方公司未履行交付房屋的義務及東方公司逾期交房的違約金承擔連帶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定,該院判決:一、匯鴻公司與東方公司、華僑公司簽訂的《<翠竹園小區>商品房預售(購)合同》及《協議書》中關于B110、B111、B113、B114、B116五幢房屋的預售部分無效,其余部分有效;二、東方公司于判決生效后30日內向匯鴻公司交付翠竹園小區A114幢203、204、206、403、405、406、504、505、603、604、605、608室共12套房屋及翠竹園小區內面積為1124平方米的房屋(與A114幢已經出售的36套房屋面積相同、樓層相同);三、東方公司于判決生效后30日內向匯鴻公司交付延遲交房違約金1040116.4元,華僑公司、華豐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四、東方公司于判決生效后30日內返還匯鴻公司購房款38475386元;五、駁回匯鴻公司其它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252288元,由東方公司負擔176601.6元,匯鴻公司負擔50457.6元,華僑公司、華豐公司負擔25228.8元。財產保全費211030元,由東方公司負擔147721元,匯鴻公司負擔42206元,華僑公司、華豐公司負擔21103元。
東方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駁回匯鴻公司的訴訟請求。理由是:1、一審法院關于表見的認定是錯誤的。匯鴻公司對丁華榮的權未盡必要的審查義務,不能僅憑東方公司總經理開具的授權范圍為“經營”的委托書就認定丁華榮享有權。本案名為商品房預售,實為債務轉讓,即由東方公司承擔華僑公司對匯鴻公司的全部近5000萬元的債務,而東方公司營業執照的注冊資金僅為2000萬元,對此公司總經理宋蘆生無權決定。丁華榮的無權行為不具有代東方公司承擔華僑公司債務的權客觀表象,匯鴻公司完全能夠推斷出丁華榮所獲授權為有限授權,匯鴻公司認定丁華榮為有權,在主觀上存在惡意或重大過失。2、合同簽訂過程中存在雙方甚至三方的行為,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3、B區房屋沒有取得預售許可證,本案合同標的在法律上明顯履行不能,匯鴻公司對此明顯疏忽。4、《<翠竹園小區>商品房預售(購)合同》及《協議書》中俁同當事人之間不平等,東方公司的利益沒有得到保護。東方公司沒有收到預售房款,匯鴻公司與丁華榮竟合謀開具收款收據,其目的就是讓東方公司為華僑公司承擔債務。匯鴻公司長期以來也一直沒有要求東方公司將收款收據更換為正式發票。購房款收據沒有相應的基礎關系支持,不能適用票據無因性理論。丁華榮以東方公司名義對華僑公司承諾擔債務屬自己和雙方。對此,匯鴻公司應為明知。5、按照房地產管理法第44條和建設部《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方法》第十條的規定,商品房預售所得款項必須用于有關的工程建設,預售合同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主管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登記備案。匯鴻公司回避并違反了法律規定。6、自預售合同簽訂后,即使合同已經延遲履行,匯鴻公司也沒有向東方公司主張過債權。7、對于合同無效,東方公司沒有主觀過錯,亦未因該合同無效造成任何經濟損失,因此東方公司不應承擔任何責任。8、東方公司對于消除丁華榮非法權的不良影響已盡勤勉義務,包括去函取消對丁華榮的委托并請求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在1998年8月當庭收繳合利公司持有的東方公司印章。9、《協議書》中載明,華僑公司和華豐公司對東方公司交付房屋及支付違約金承擔連帶責任,一審法院僅讓華僑公司、華豐公司就違約金承擔連帶責任,一審法院僅讓華僑公司、華豐公司就違約金承擔連帶責任不妥。10、一審法院認定B區房屋的預售行為無效,同時卻判令東方公司返還38475386元的購房款,是將無效合同按有效處理,沒有法律和合同依據。房屋預售合同中約定,如東方公司不能履行交房義務,合同解除后,匯鴻公司仍向華僑公司主張債權。丁華榮開具收款收據時欠缺相應的權和民事行為能力。國家稅務局《關于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發票管理的暫行規定》第十四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稅務機關批準不得用白條或其他收款憑證代替發票。東方公司是中外合資企業,丁華榮開具收款收據的行為無效。
匯鴻公司答辯稱:簽訂合同時,匯鴻公司盡到了合理的審查義務,聘請了律師參與訂立合同。匯鴻公司沒有見過合利公司與東方公司之間的《翠竹園小區整體轉讓協議書》。東方公司的委托書中沒有限定丁華榮的權限,也沒有及時對外公示撤銷授權或向善意第三方通知情況。認為丁華榮在匯鴻公司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時是有權。請求維持一審判決。
丁華榮華豐公司、華僑公司發表意見稱:華僑公司與土產公司之間債務的形成是十幾年的交易中產生的。華僑公司提出以合利公司收購的翠竹園小區在建房屋以預售的方式沖抵該筆債務,土產公司對合利公民事與東方公司之間的《翠竹園小區整體轉讓協議書》是明知的,在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時丁華榮向匯鴻公司提供了這份合利公司與東方公司之間的《翠竹園小區整體轉讓協議書》。合利公司與東方公司之間的賬目已經進行清理。丁華榮應土產公司要求開具的收款收據時匯鴻公司實際上并未付款。
本院認為:丁華榮作為合利公司和華僑公司的副總經理,在1997年12月11日代表東方公司與土產公司、華僑公司簽訂《<翠竹園小區>商品房預售(購)合同》時明知東方公司總經理《委托書》的授權目的和范圍,在東方公司已取消對其的委托授權的情況下,卻仍代表東方公司與匯鴻公司簽訂與《翠竹園小區整體轉讓協議書》無關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是沒有權的行為。《<翠竹園小區>商品房預售(購)合同》的內容本身不是單純的商品房預售,該合同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匯鴻公司實現其對華僑公司的債權,其實質是華僑公司以東方公司的房屋向匯鴻公司抵償其債務,商品房預售只是以上目的的表現形式。對于以東方公司的房屋抵償華僑公司的債務,丁華榮沒有東方公司任何形式上的授權,匯鴻公司也沒有理由相信丁華榮有權。一審法院認定本案中表現成立不當。丁華榮身為華僑公司副總經理東方公司表示以其房產為華僑公司償債,屬于自己的行為,該行為不發生法律效力。因此,《<翠竹園小區>商品房預售(購)合同》第3條關于匯鴻公司付款行為的約定是無效的。一審法院認為丁華榮開具的收款收據表明東方公司同意代華僑公司承擔對匯鴻公司的債務的認定是沒有依據的。丁華榮的簽訂該合同時東方公司的行為明顯損害東方公司的權益,匯鴻公司明知丁華榮的身份,在簽訂《<翠竹園小區>商品房預售(購)合同》時未盡合理的審查義務,存在疏忽和懈怠,對該行為無效負有過錯。丁華榮以東方公司名義向匯鴻公司開具收款收據的行為,也是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匯鴻公司未支付購房款,一審法院認定翠竹園小區B區預售合同因未取得預售許可證而無效,卻判決東方公司向匯鴻公司返還購房款,系適用法律錯誤。綜上,本院對匯鴻公司起訴要求東方公司、華僑公司、華豐公司交付房屋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和第(三)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01)皖民一初字第02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匯鴻公司的訴訟請求。
一、案例回顧
安徽A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擬向德國B精密儀器制造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訂購兩臺臥式加工中心,用于對發動機缸體進行精加工。A公司委托合肥C機械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C公司)進口,三方簽訂了進口合同。根據合同約定:在該臥式加工中心制成后,安徽A公司將通過C公司向德國B公司提供兩批發動機缸體進行試加工,以便確認訂購設備的加工精度和性能。發動機缸體試加工完成后返回國內,由A公司對該批加工發動機缸體進行檢驗確認,若符合要求,A公司將簽發預驗收合格證書,德國B公司憑此證書發貨。根據此合同安排,試加工發動機缸體以暫時出口的方式交給德方,在試加工完成后再全部運回國內。
合同還規定:試加工發動機缸體分兩批出口到德方,第一批出口日期在2010年3月31日,擬在2010年9月底前返回國內;第二批出口日期在2010年8月31日,預計2010年2月底返回國內;在試加工完成后由C公司負責租船訂艙,辦理清關手續,將試加工發動機缸體運回安徽A公司。
由于德方B公司在第一批發動機缸體的加工過程中出現不可預見的因素,未能如期進行,直到2010年9月才開始進行試加工。因此,兩批試加工發動機缸體將在2011年2月底一起返運安徽A公司。
二、案例解析
(一)兩批發動機缸體海關監管貨物類別
根據貨物進出境目的的不同,海關監管貨物分為五類:一般進出口貨物、保稅貨物(保稅加工貨物和保稅物流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暫準進出境貨物和其他進出境貨物;其中,暫準進出境貨物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指為了特定目的,經海關批準暫時進境或暫時出境,并在規定期限內原狀復運出境或復運進境的貨物。此類按照海關監管的方式,又分為四類:使用ATA單證冊報關的暫準進出境貨物、不使用ATA單證冊報關的進出境展覽品、集裝箱箱體和暫時進出口貨物;其中,暫時進出口貨物按貨物流向又分為暫時進口貨物和暫時出口貨物。第二大類是按貨物的完稅價格和其在境內、境外滯留時間與折舊時間的比例計算,按月或者在規定期限內貨物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時征收進出口稅的暫準進出境貨物,如:進出境修理貨物。
在案例中,合同約定:試加工發動機缸體分兩批出口到德方,第一批出口日期在2010年3月31日,擬在2010年9月底前返回國內;第二批出口日期在2010年8月31日,預計2011年2月底返回國內。如若該合同正常執行,則第一批和第二批發動機缸體都在規定期限內復運進境,屬于暫準進出境貨物中的暫時進出口貨物的范疇。由于暫時進出口貨物又分為暫時進口貨物和暫時出口貨物,因此,案例中的發動機缸體為暫時出口貨物,可以按照暫時進出口貨物向海關辦理復運進境報關和核銷手續。
(二)復運進出境的時間期限
按照海關對暫時進出口貨物的監管規定,從暫時進出口貨物進境或出境之日起,6個月內復運出境或進境。超過6個月,收發貨人可以向原海關提出延期申請,但延期最多不超過3次,每次延長期限不超過6個月;延長期限屆滿,應當復運出境或復運進境、或者辦理進出口報關手續。國家重大工程、國家科研項目使用的暫準進出境貨物,在18個月延長期屆滿后仍需要延期的,由收發貨人所在地直屬海關報海關總署審批。
暫準進出境貨物申請延長復運出境、進境期限的,收發貨人應當在規定期限屆滿30個工作日前向貨物暫準進出境申請核準地海關提出延期申請,并提交“貨物暫時進/出境延期申請書”以及其他相關申請材料。由所在地直屬海關作出決定并制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貨物暫時進/出境延期申請批準決定書”。申請延長超過18個月的由海關總署作出決定。
案例中,德方B公司在第一批發動機缸體的加工過程中出現不可預見的因素,未能如期進行,直到2010年9月才開始進行試加工,于2011年2月底才返運回安徽A公司。第一批發動機缸體在境外的時間已經超過規定的6個月期限,按照規定,須由C公司向海關辦理暫時進出口貨物的延期手續。具體而言,C公司應在規定期限屆滿30個工作日前申請延期,經所在地直屬海關批準后,方可繼續按照暫時出口貨物在德國開展試加工。
對于第二批發動機缸體出口日期在2010年8月,2011年2月底返回國內,在沒有超過規定期限的情況下,和第一批一起運回國內辦理復運進境報關及核銷手續,屬于暫時出口貨物的范圍。
(三)免于遞提交進出口許可證件
暫時進出口貨物是為特定目的而暫時進境或出境,在規定期限內復運出境或復運進境,其進出口不是以實際進出關境為目的,不會引起境內物質存量的變化,因此,暫時進出口貨物在進出境及復運出進境時不需要向海關遞交進出口許可證件。但是,對國家規定需要實施檢驗檢疫的,或者為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等實施管制措施的暫時進口貨物,仍需向海關提交有關許可證件;對易制毒化學品、監控化學品、消耗臭氧層物質,有關核出口、核商用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條例管制的商品及其他國際公約管制的暫時出口貨物,仍需向海關提交有關許可證件。
本案例中,屬于暫時出口貨物的發動機缸體不屬于易制毒化學品、監控化學品、消耗臭氧層物質,也不涉及“有關核出口、核商用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條例管制的商品及其他國際公約管制的暫時出口貨物”,其出境及復運進境時,安徽A公司的報關人C公司不需要向海關遞交許可證件。
(四)暫時免于繳納稅費
1993年5月三9日上訴人陜西省機械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進出口公司)與被上訴人陜西省石油化工物資供銷公司經營部(以下簡稱石化經營部)簽訂了93004號工礦產品購銷合同。合同約定:進出口公司供給石化經營部熱軋低炭鋼板5000噸;產地波蘭;每噸單價(西安車板交貨價)4205元,總金額按商檢后的實際重量乘以西安車板交貨價:“交(提)貨時間及數量”欄內寫明:1993年7月5日前到上海港報關、商檢后交貨“;”交(提)貨地點、方式“欄內寫明:”中國儲運總公司西安公司石家街倉庫,西安東站201專線“;由進出口公司負擔國內運輸責任及費用;如國內運輸出現丟失,石化經營部應在20日內提出索賠單,由進出口公司向有關單位索賠;合同簽訂后3日內石化經營部向進出口公司交定金600萬元,貨到上海港商檢后由進出口公司出示鐵路運輸貨票,5日內石化經營部向進出口公司支付所余貨款;違約責任:(1)貨到后石化經營部不得退貨,否則不退定金;(2)貨不能于7月5日按時到港,進出口公司向石化經營部按定金以日息1%計賠償;(3)見鐵路大票后石化經營部不能于5日內付款,石化經營部向進出口公司按運單數量乘以西安車板交貨價為計算金額以民息1%。計賠償;合同有效期限為1993年5月19日至1993年8月30日。
合同簽訂后,石化經營部于1993年5月22日將定金600萬元付給了進出口公司。因進出口公司未能在7月5日前將貨物運抵上海港,石化經營部于7月6日即以此為由口頭要求解除合同,進出口公司未予同意。7月9日石化經營部又以同樣理由書面通知進出口公司終止合同,并要求雙倍返還定金,支付違約金。7月10日進出口公司函復不同意解除合同。7月25日鋼材運抵上海港。8月4日首批鋼材運抵西安石家街倉庫。8月5日石化經營部以進出口公司未按期將貨物運抵上海港為由向西安碑林區法院提起訴訟,訴請解除合同。8月24日進出口公司將鋼材全部運抵西安石家街倉庫。進出口公司委托陜西省進出口商品檢驗局進行檢驗,該局指令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陜西省分公司實施檢驗,該公司于8月25日出具了商檢證書,評定結果合格。8月28日,進出口公司三次通知石化經營部貨物已全部運抵石家街倉庫,要求石化經營部5日內付清其余貨款,并附有鐵路運輸貨票、鐵路貨物運單、海運提單和商檢證書的復印件。同日石化經營部函復;糾紛已提交碑林區法院解決。至8月30日合同有效期屆滿,石化經營部仍拒付貨款、拒收貨物。8月31日石化經營部向西安市碑林區法院申請撤訴,并于同日向陜西省高級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進出口公司雙倍返還定金、支付利息和違約金。進出口公司答辯并提出反訴:貨物遲延到達上海港是因為臺風等不可抗力;7月5日是到港時間,不是交貨時間;進出口公司按合同約定履行了義務,石化經營部應按合同約定支付貨款、接收貨物并賠償經濟損失。一審法院判決進出口公司敗訴,進出口公司不服,上訴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于1994年12月30日作出終審判決,改判進出口公司勝訴。
二、一審法院裁判要旨
陜西省高級法院審理認為,原告石化經營部與被告進出口公司于1993年5月19日簽訂的93004號工礦產品購銷合同主體合格,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為有效合同。石化經營部按合同約定如期支付了600萬元定金。進出口公司違反合同約定未能在“1993年7月5日前到上海港報關、商檢后交貨”。進出口公司辯稱貨物遲到上海港系不可抗力造成,因證據不足,不予采信。因此,進出口公司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及后果。該院于1993年12月22日作出判決:(1)原告石化經營部與被告進出口公司簽訂的93004號工礦產品購銷合同依法予以解除;(2)被告進出口公司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向原告石化經營部返還定金600萬元,并賠償占用期間的利息損失。
三、二審法院裁判要旨
二審法院審理認為,上訴人進出口公司與被上訴人石化經營部于1993年簽訂的93004號工礦產品購銷合同,符合國家法律規定,應依法確認為有效合同。合同約定的“1993年7月5日前”,是貨物運抵上海港的時間,“而不是最后的交貨期限。在合同約定的有效期限內交貨,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本案合同已明確約定交提貨地點為”中國儲運總公司西安公司石家街倉庫,西安東站201專線“,在上海交貨之說無事實依據。進出口公司在合同約定的有效期限內將貨物全部運抵交貨地點并依法實施了檢驗,且于1993年8月28日通知石化經營部付款、提貨,基本上履行了合同約定的義務。進出口公司未能在7月5日前將貨物運抵上海港,應按合同約定,按定金以日息1%計賠償。石化經營部在合同約定的有效期限內拒絕付款、提貨,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因此給進出口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進出口公司的上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陜西省高級法院關于合同效力的認定正確,但對違約責任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依法改判。二審法院于1994年12月30日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原判第一項(即解除合同),撤銷原判第二項,改判由被上訴人石化經營部承擔違約責任向進出口公司賠償價差損失7954715.45元、利息損失1994611元、倉儲費349495元,賠償凍結賬號存款損失18101元,扣除已交付定金600萬元,還應再支付給上訴人進出口公司4316923元;由上訴人進出口公司承擔貨物遲延到港的責任向石化經營部支付賠償金12萬元。
四、法院裁判與合同解釋
本案一、二審判決對系爭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效力的認定相同,而判決結果截然相反,差別在于兩審法院對違約方當事人的判斷相左。一審判斷上訴人進出口公司違反合同,所依據的事實僅是進出口公司未能在“1993年7月5日前到上海港報關、商檢后交貨”。關鍵在于將“1993年7月5日前”認定為合同約定的交貨期限。二審法院之所以作出相反的判斷,關鍵在于,認定合同約定的“1993年7月5日前”,只是貨物運抵上海港的時間,而不是最后的交貨期限。歸根結底,兩審法院之所以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決,關鍵在于對系爭合同書上的一句話,即“1993年7月5日前”,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解釋。
如所周知,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所處理的無非是兩個問題。其一,事實問題;其二,法律問題。所謂處理事實問題,即查清案件事實。所謂處理法律問題,即正確適用法律條文。處理事實問題,目的在于把握案件的真實。為此,當然要運用程序法所規定的各種證明手段,如書證、物證、證人證言、鑒定等。而對于書證、證言、鑒定結論等,則又發生一個問題,即對其中的文字、詞句、用語正確含義的理解。最后歸結到解釋。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是對合同書的文字、詞句、用語、條款的解釋,即合同解釋。對合同書某一文字、詞句、用語或條款的不同解釋,將導致截然不同的判決。本案即是明證。而對于本案兩審作出的不同判決,要判斷何者為正確,何者為錯誤,不能不依據合同解釋規則。
合同解釋亦即意思表示的解釋,即對于意思表示內容含義所作的解釋。合同(法律行為)之所以需要解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語言文字的多義性。由此多義性,使合同所使用的文字、詞句、條款可能有不同的含義,不經解釋不能判明其真實意思。當事人的文化水平所限及法律知識欠缺,也往往造成合同中的用詞不當,使雙方真實意思難以明確表達。也可能有當事人出于規避法律或其他不正當目的,故意使用不適當的文字詞句,掩蓋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因此,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往往需要先對合同的內容進行解釋。雖然在訴訟中當事人雙方往往提出各自不同的解釋,但最終作為判決的事實依據的,是法庭所作出的解釋。因此,民法上所謂合同解釋,僅指法庭所作的解釋。
解釋合同(法律行為)的目的,在探求當事人于意思表示中所表示的真實意思。惟須注意,此所謂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不是指當事人內心的意思(效果意思),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所表示出來的真實意思。因現代民法大抵采介于意思主義與表示主義之間的折衷主義。在解釋原則上,一方面規定應探求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另一方面又規定不可拘泥于所使用之不當詞句。我國《民法通則》關于合同(法律行為)的解釋未設規定,致使審判實踐中常發生因合同解釋不當而致錯判。已經引起了審判機關和立法機關的重視。
五、合同解釋諸方法
(一)文義解釋
合同的解釋,應從文義解釋入手。所謂文義解釋,指通過對合同所使用的文字詞句的含義的解釋,以探求合同所表達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但由于語言文字本身具有多義性,及當事人語言程度和法律知識的不足,難免可能使用不準確、不適當之詞句,以致表示于外部的意思與當事人真實意思不一致,甚至可能有的當事人基于不正當目的,故意用不當詞句隱蔽其真實意思。因此進行文義解釋,不應僅滿足于對詞語含義的解釋,不應拘泥于所使用之不當詞句。民法關于文義解釋,要求解釋合同時,應探求當事人共同的真實意思,不得拘泥于所使用之詞句。
法國民法典第1156條:解釋契約時,應尋求當事人的共同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德國民法典第133條: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其真意,不得拘泥于字句。瑞士債務法第18條第1款;判斷契約應就其方式及內容,注意當事人一致之真實意思,不得著重于當事人誤解或隱蔽真意所用之不當文字或語句。我國臺灣民法第98條: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于所用之詞句。我國立法機關委托學者起草的合同法建議草案對文義解釋作了規定:解釋合同應探求當事人共同的真實意思,不得拘泥于所使用之詞句。
(二)整體解釋
所謂整體解釋,指對合同各個條款作相互解釋,以確定各個條款在整個合同中所具有的正確意思。
一個法律行為例如一個合同是一個整體,要理解其整體意思必須準確理解其各個部分的意思;反之,要理解各個部分的意思,也必須將各個部分置于整體之中,使其相互協調,才可能理解各個部分的正確意思。如果將某個條款單獨解釋,或許存在不同的意思,難以確定哪一個意思是當事人的真意,但只要將該條款與其他條款相聯系,相互解釋,相互補充,即不難確定當事人的真實意思。
整體解釋方法,規定在法國民法典第1161條;契約的全部條款得相互解釋之,以確定每一條款從整個行為所獲得的意義。我國《民法通則》關于法律行為的解釋雖未有規定,但學說和審判實務均認可整體解釋方法。
(三)目的解釋
所謂目的解釋,指解釋合同時,如果合同所使用的文字或某個條款可能作兩種解釋時,應采取最適合于合同目的的解釋。
例如法國民法典第1158條規定:文字可能作兩種解釋時,應采取最適合于契約目的的解釋。第1157條:如一個條款可能作兩種解釋時,寧舍棄使該條款不能產生任何效果的解釋,而采取使之可能產生某些效果的解釋。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8條:“(l)為本公約的目的,一方當事人所作的聲明和其他行為,應依照他的意旨解釋,如果另一方當事人已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此一意旨……
當事人訂立合同必有其目的,該目的是當事人真意所在,為決定合同內容之指針。因此,解釋合同自應符合當事人所欲達成之目的。如當事人意思表示的內容前后矛盾或曖昧不明,應通過解釋使之協調明確,以符合當事人之目的。合同所使用的文字或某個條款有兩種相反的意思,自應采取其中最適合于當事人目的的意思。惟應注意,此所謂當事人目的,乃指雙方當事人共同目的或者至少是為對方當事人已知或應知的一方當事人目的。若屬于對方不可能得知的一方當事人目的,自不得作為解釋之依據。
(四)習憒解釋
所謂習慣解釋,指合同所使用的文字詞句有疑義時,應參照當事人的習慣解釋。
例如法國民法典第1159條規定:有歧義的文字依契約訂立地的習慣解釋之。第1160條規定:習慣上的條款,雖未載明于契約,解釋時應用以補充之。德國民法典第157條:契約應依誠實信用的原則及一般交易上的習慣解釋之。美國統一商法典第1-205條亦規定行業習慣得作為解釋合同的依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8條規定:(3)在確定一方當事人的意旨或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應有的理解時,應適當地考慮到與事實有關的一切情況,包括談判情形、當事人之間確立的任何習慣作法、慣例和當事人其后的任何行為。第9條規定:(1)雙方當事人業已同意的任何慣例和他們之間確立的任何習慣做法,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2)除非另有協議,雙方當事人應視為已默示地同意對他們的合同或合同的訂立適用雙方當事人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慣例,而這種慣例,在國際貿易上,已為有關特定貿易所涉同類合同的當事人所廣泛知道并為他們所經常遵守。
習慣解釋的依據在于,人們的行為除受法律的支配外,往往還受習慣的支配。各地有各地的習慣,各行業有各行業的習慣,如不違反法律強行性規定和公序良俗,應可作為解釋法律行為當事人真實意思的依據。例如,在合同內容有歧義時,應依據習慣予以明確;在合同約定不完全致使權利義務難以確定時,應依據習慣予以補充。此為各國法律及國際公約所共認的解釋方法。惟應注意,采為解釋依據的習慣,應是當事人雙方共同遵守的習慣,如果僅為一方的習慣,除非訂立合同時已將該習慣告知對方并獲得對方認可,否則不應采為解釋的依據。此外,無論地方習慣或行業習慣,其是否存在及為對方所認可,應由主張一方舉證。
(五)公平解釋
所謂公平解釋,指解釋合同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兼顧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在合同所使用文字詞句,有兩種不同的含義時,若是無償合同,應按對債務人義務較輕的含義解釋;反之若是有償合同,則應按對雙方均較公平的含義解釋。如果屬于依一方當事人單方面決定的定式合同條款所訂立的合同,即所謂定式合同或附合契約,在有歧義時,應按對決定條款一方不利的含義解釋。
例如法國民法典第1162條規定:契約有疑義時,應作不利于債權人而有利于債務人的解釋。南斯拉夫債務法第101條規定:解釋合同應符合公平原則,遇有歧義時,如屬無償合同應按對債務人義務較輕的含義解釋,如屬有償合同則應按對雙方均較公平的含義解釋。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公平原則為民法基本原則,解釋合同當然也應遵循。
現代民法,以公平原則為指導當事人締結民事法律關系之基本原則,同樣也是指導法院或仲裁庭解釋合同的基本原則。作為一種解釋方法,首先要求解釋合同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作為對合同解釋的一般要求。但合同又分為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公平解釋方法要求區別對待。因無償合同非關于商品交換,自應按對債務人較輕的含義解釋。而有償合同實質為商品交換關系,自應兼顧雙方利益,解釋時應盡可能采取對雙方均較公平的含義。另外,現實中往往有一方當事人單方面決定合同內容的情形,即通常所稱定式合同或附合契約,這種情形應采取不利于單方面決定合同內容一方當事人的含義。這樣解釋,是出于對經濟上的弱者予特殊保護的考慮。
(六)誠信解釋
所謂誠信解釋,指解釋合同應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57條規定:契約應依誠實信用的原則及一般交易上的習慣解釋之。日本最高裁判所昭和32.7.5判例:所謂誠實信用原則,已廣泛適用于債權法領域,它不僅適用于權利行使和義務履行,而且也應成為解釋當事人締約目的所適用的基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條規定:(1)在解釋本公約時,應考慮到本公約的國際性質和促進其適用的統一以及在國際貿易上遵守誠信的需要。
誠實信用原則為現代民法上指導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之基本原則,也是指導法院或仲裁庭正確解釋合同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誠實信用為一切民事活動所應遵循之基本原則,合同之解釋當然應包括在內。依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所使用文字詞句有疑義時,應依誠實信用原則確定其正確意思,合同內容有漏洞不能妥善規定當事人權利義務時,應依誠實信用原則補充其漏洞。無論采何種解釋方法,最后所得解釋結果均不得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合同內容經解釋仍不能與誠實信用原則相協調者,應無效。
六、對本案兩審判決的評論
由上可知,民法關于合同解釋的規則要求,法庭在解釋合同時應探求當事人共同的真實意思,不應拘泥于合同所使用的個別詞句,應對合同各個條款作相互解釋,以確定各個條款在整個合同中的正確意思,且解釋合同應遵循公平及誠實信用的原則。
本案系爭合同“交(提)貨時間及數量”一欄內寫明:“1993年7月5日前到上海港報關、商檢后交貨”:“交(提)貨地點、方式”一欄內寫明:“中國儲運總公司西安公司石家街倉庫,西安東站201專線”;且合同書明文約定,由進出口公司負擔國內運輸責任及費用;如國內運輸出現丟失,石化經營部應在20日內提出索賠單,由進出口公司向有關單位索賠;貨到上海港商檢后由進出口公司出示鐵路運輸貨票,5日內石化經營部向進出口公司支付所余貨款。顯而易見,“交(提)貨時間及數量”一欄所填寫的內容,與合同書上的其他內容存在矛盾。因此,解釋時絕對不能拘泥于該欄所填寫的“1993年7月5日前到上海港報關、商檢后交貨”一句,而置其他內容于不顧。應正確運用文義解釋方法,探求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真實意思,而不拘泥于不當文句,并運用整體解釋方法,將合同關于交貨時間、交貨地點、計價方式、運輸費用及風險負擔等條款內容作整體解釋,相互協調、相互補充,再依據公平及誠實信用原則,作出正確的解釋。
一審法院判決,僅依據合同書上“交(提)貨時間及數量”一欄所填寫的“1993年7月5日前到上海港報關、商檢后交貨”一句,全然不顧及合同書其他條款的內容,即輕率地得出“1993年7月5日前”為雙方約定的最后交貨時間、上海港為雙方約定的交貨地點的認定。其違背解釋合同的文義解釋規則、整體解釋規則及公平、誠信解釋規則,至為明顯。
與一審相反,二審法院判決并未拘泥于“交(提)貨時間及數量”一欄,而是將該欄所填寫的內容與合同書上的其他重要內容,尤其是合同關于交(提)貨地點、計價方式、國內運輸費用、風險負擔及索賠權行使的明文規定,相結合進行整體解釋,得出合同交貨地點為中國儲運總公司西安公司石家街倉庫,上海港不是交貨地點的認定。毫無疑問,二審法院的解釋是正確的。首先,合同關于交貨地點有明文規定,且文字表達清楚,不容輕易否定。其次,此關于交貨地點的規定,與合同其他重要條款的規定一致。如果像一審法院那樣拘泥于合同書關于“交(提)貨時間及數量”一欄,認定“1993年7月5日”為最后交貨期限、上海港為交貨地點,則無論如何不能解釋何以當事人關于計價方式要約定“西安車板交貨價”,何以要由上訴人進出口公司負擔國內運輸費用(既然在上海港交貨,國內運輸即與進出口公司無關),至于約定國內運輸發生丟失由進出口公司負擔風險并行使索賠權,更是于法于理均有不通。二審法院正是在采用文義解釋之后,又采用了整體解釋方法,以合同關于計價方式、國內運輸費用、風險負擔及索賠權行使的規定,解釋合同關于交貨地點的規定,認定西安石家街倉庫為交貨地點是簽約時當事人雙方共同的真實意思。
二審法院關于交貨期限的解釋也是正確的。
合同“交(提)貨時間及數量”一欄寫明:“1993年7月5日前到上海港報關、商檢后交貨”。如果僅從這一段文字,而不考慮其他條款,似可有兩種解釋,即:既可將“1993年7月5日”解釋為報關時間,也可以解釋為交貨時間。兩種解釋中,毫無疑問,只能有一種解釋是正確的。而要判定哪一種解釋是正確的解釋,必須采用整體解釋方法,將這一段文字與合同其他重要條款進行相互解釋。換言之,只有能夠與合同其他重要條款協調一致的解釋,才是正確的解釋。
而將“7月5日”解釋為當事人關于報關時間的約定,而不是關于交貨時間的約定,最根本的理由在于,這一解釋能夠與當事人約定的以西安石家街倉庫為交貨地點、以西安交貨價為計價方式、由供方承擔國內運輸費用、風險和行使索賠權的約定相協調一致。而另一種解釋,即將“1993年7月5日”解釋為交貨時間,因為不能與合同上述重要條款協調一致,所以不能采取,所以是不正確的解釋。這一將“1993年7月5日”解釋為報關時間的解釋結論,之所以是正確的解釋,還可以由需方石化經營部并未在上海港為接收和貯存貨物作必要準備,相反卻在西安與石家街倉庫簽訂了倉儲保管合同的事實,得到確證。
在得出“1993年7月5日”只是報關時間而不是交貨時間的解釋結論之后,就需要回答合同最后交貨期限這個問題。
奔馳到手 一奔卻不敢馳
2003年3月6日,徐先生在上海奔馳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進出口公司商,下稱“奔馳公司”)處與上海汽車進出口公司(下稱“進出口公司”)簽訂了一份汽車購銷合同,合同約定,徐先生購買奔馳S280黑色轎車一輛,最終結算車價為106萬元÷8.8×報關當天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合同簽訂以后,徐先生立即支付了首付款人民幣10萬元。7天后,進出口公司收取了徐先生支付的99萬元本票和現金人民幣7000元,一輛嶄新的奔馳車交到了徐先生手里。
新車新氣象,徐先生欣欣然駕起品牌車,卻不料這一開動,始料不及的質量問題迎面而來,從3月到12月,徐先生持續不斷地向奔馳公司報修:
3月17日,第一次報修車輛方向機重、中控門鎖自動上鎖功能無、后行李箱蓋開啟不便;
6月30日,第二次報修車輛故障燈亮,加速無力,ABS、ESP燈亮且方向重;
7月31日,第三次報修加速無力、油耗大、無高速檔;
12月30日,第四次報修儀表盤失靈。
接二連三的報修讓徐先生對“奔馳”的高檔品質越來越失望,一年不到就那么多毛病,這樣的車誰敢開啊。徐先生又先后兩次致函給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有限公司要求退車,但得到的答復是“給予額外3萬公里免費保養,不同意退車”。2004年2月13日,徐先生將奔馳公司、進出口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解除購車合同。而面對徐先生退車的強烈要求,奔馳公司與進出口公司異口同聲地說了聲“No”!
看看合同 被告理直氣壯
無論是奔馳公司還是進出口公司,一講到退車,就亮出購銷合同,原來,根據合同第六條供方違約責任的約定:“如供方所提供的車輛與本合同約定嚴重不符且致使車輛無法正常運行使用的,則需方有權解除本合同,供方應退還需方已支付的貨款,收回車輛,雙方的權利義務即告終止。”
“只有型號顏色不符、車輛不符合隨車手冊的功能并嚴重影響了車輛功能,車輛無法正常使用了,才具備了合同第六條約定的嚴重不符。”兩被告人理直氣壯地說道,原告是曾經四次報修,但這些問題有的當場解決,有的已經及時更換、修復,象原告提到的ESP左后輪車速傳感器故障,這個系統是高級轎車才具有的輔助功能,專門用以加強車輛行駛的穩定性,這種故障其實并不影響車輛的正常駕駛。
被告一再指出,不能因為車輛的輔助功能或某個部件有故障,就認定車輛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審理中,進出口公司表示“S280型奔馳轎車已經停產難以進行更換”。
而徐先生的人則一再“反擊”,車輛是一種高速運行、涉及人身安全的特殊商品,任何一個零部件的故障都有可能影響駕車人的人身安全。原告購買高檔車輛是為了享有相應的高檔輔助功能、高檔質量、高檔服務,而不是象被告認為的“物理意義上的移動”。
馳名品牌不同于一般車輛 法院判決解除合同
究竟徐先生有無權利解除合同,究竟奔馳出現這樣的質量問題被告應否承擔責任,如果承擔,又是承擔何種責任呢?
8月12日,浦東新法院區經過六個月的審理作出了一審判決,這場買賣糾紛終于有了答案。
法院判決認為,根據合同第六條約定,原告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條件為“供方所提供的車輛與本合同約定嚴重不符且致使車輛無法正常運行使用”。但由于合同中對標的物的品質未作出約定,且“嚴重不符”、“無法正常運行”的標準約定不甚明確,故該條款不能成為被告限制原告解除合同退還車輛的理由。
根據法律規定,合同雙方對質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且雙方又不能達成協議的,可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履行;無國家、行業標準的,則按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履行。鑒于本案系爭車輛系“奔馳”這一社會公眾普遍認同的馳名品牌,購車人亦為取得該車輛付出了高于一般車輛的對價,購車人在與出賣人訂約時,有理由對該車輛的高品質產生合理預期,認為其安全性、實用性、舒適性均應優于一般車輛,而本案原告正是基于這種預期或信賴與被告進出口公司訂立車輛買賣合同。相應地,出賣人對奔馳轎車的品質擔保義務不應滿足于車輛的通常效用目的,還應與社會公眾及購車人對該馳名品牌的質量產生的合理預期大致相當。
一、船舶出口背景介紹
船舶工業是為航運業、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產業,屬于技術、資金和勞動力密集型的“三密”產業,對鋼鐵、石化、輕工、紡織、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和擴大出口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目前,世界造船業呈現中、日、韓“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從綜合競爭來看,歐洲由于成本太高,其造船業已逐步衰退;日韓兩國在造船技術上較之我國還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這種技術差距正逐漸縮小,而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日韓兩國不可相比的。中船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造船大國;2009年上半年,中國新船訂單量更一舉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一造船大國。
根據造船行業的慣例,船舶出口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即合同生效、開工、上船臺、下水和交船。造船款也是隨著造船進度的推進分階段支付。前四個階段稱之為貨款預付期,占到總造價的30%-40%,一般為合同生效時預付5%、開工預付10%-15%、上船臺預付5%、下水預付10%-15%。剩余60%-70%的船款一般有兩種支付方式,一是交船后即期交付,另一種則是交船后船東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
船舶出口合同雖然是分階段付款,但是對進出口雙方的資金壓力仍然很大。對于船東,在簽訂合同時支付5%的定金,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支出,10%-15%的啟動資金則更是讓船東面臨巨大資金壓力,交船之前完成30%-40%的資金支出則會嚴重影響船東的財務流動性。同時,船東還面臨在預付船廠進度款后無法按期收船的風險;對于船廠,雖然可以得到定金和造船啟動資金,但由于船舶建造早期資金投入量非常大,船廠通常在早期就開始墊付資金。而合同金額的60%-70%則是在交船后支付,長期占用了船廠的大量資金。如果船東惡意棄船或有意不接船,還將使船廠面臨無法收回貨款的風險。總體來看,進出口雙方均面臨融資需求和高昂的資金成本。
二、船舶出口結構性貿易融資需求分析
(一)船舶出口貿易融資案例
我國造船廠A公司與國外B公司簽訂了4艘75000噸散裝船的船舶出口協議,該船舶出口合同總金額為8472萬美元,造船期大概為兩年。B公司預付20%定金即1694萬美元,剩余80%即6778萬美元在交船后8年內,每半年分期等額償還。
按照出口協議,船廠需要墊付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造船資金,并且還要承擔交船后8年的資金占壓,因此船廠向進出口銀行申請了出口賣方信貸融資。由于船舶出口符合國家的出口政策導向,中國進出口銀行接受了船廠A的申請,在審查其資信狀況并由船東提供所在國銀行的擔保作為付款保證后,向船廠A提供10年期總額為6778萬美元的出口賣方信貸。
本文對該宗船舶出口設計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并就原融資方案、各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之間在風險和成本等方面進行比較。
(二)分階段融資需求分析
將船舶出口貿易流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生產加工期、單據在途期和延期付款期,為便于更規范的分析船舶貿易融資需求,設計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
生產加工期:包括合同生效、開工、上船臺和下水四個環節,在這一階段船廠的融資需求是要墊付數額高達6778萬美元的造船資金。
單據在途期和延期付款期:在本案例中指的是交船直至完全清償船款的八年時間,船廠的融資需求是長達八年的資金占壓和利息費用支出,以及遠期收匯的匯率風險。
(三)融資工具的選擇
1.基礎貿易融資工具。它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每種基礎貿易融資工具均只適用于特定的貿易流程,表1以裝船日為融資時限的界限,從融資金額、融資期限、貿易商品性質、結算方式和金融機構有無追索權等方面,對各種貿易融資工具進行匯總和比較。在需要對整個貿易流程進行融資時,必須將不同的融資工具相以組合,形成一定的結構性,從而滿足貿易商的不同要求。此外,由于不同的融資工具,其適用范圍、風險程度、融資期限和融資金額均不盡相同,所以在組合的過程中,必須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結合相應的風險緩釋工具。國際上外資銀行通常通過擔保、保險、風險轉移等方式來降低結構性貿易融資的風險。
2.船舶出口各階段融資工具選擇。在船舶貿易流程分階段的基礎上,對各種基礎融資工具按照適用的貿易融資階段進行分類。如表示適用于生產加工期融資的基礎融資工具,(=1,…,7)。由于船舶出口符合國家的出口政策導向,船廠生產加工期可選用出口賣方信貸,獲得造船所需的80%的資金。表示適用于單據在途期的基礎融資工具,(=1,…,7);表示適用于延期付款期的基礎融資工具,(=1,…,8)。在這一階段,船廠可選擇的基礎融資工具有出口賣方信貸、出口買方信貸和福費廷。船舶出口融資需求及選用的基礎融資工具見表2。
三、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選擇
根據上述分析,設計得到船舶出口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有三種:
一是。即船廠申請10年期的出口賣方信貸,待船東清償全部船款后,船廠于第十年末償還出口信貸款項,本文案例中采用的正是這種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
其融資過程為:(1)船廠A與船東B達成出口意向;(2)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出口賣方信貸;(3)船東B向進口方銀行申請銀行保函;(4)進口方銀行將保函寄交中國進出口銀行;(5)船廠A與船東B簽訂合同并支付定金;(6)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船廠A提供信貸資金;(7)船廠A向船東B交船;(8)船東B向船廠A分期支付剩余船款;(9)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分期償還信貸資金。
雖然出口賣方信貸融資利率較低,但10年期的大額融資也會給船廠帶來不小的利息負擔,同時還存在遠期收匯的政治風險、信用風險和匯率風險,另一方面,從進出口銀行的角度來看,長期占壓出口信貸資金。
二是。即用2年期的出口賣方信貸解決船廠造船期間的資金融通,用出口買方信貸來支持交船后船東延期付款的需要。
其融資過程為:(1)船廠A與船東B達成出口意向;(2)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出口賣方信貸;(3)船東B向進口方銀行申請銀行保函;(4)船廠A與船東B簽訂合同并支付定金;(5)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船廠A提供賣方信貸資金;(6)中國進出口銀行與進口方銀行簽訂買方信貸協議;(7)船廠A向船東B交船;(8)船東B向船廠A支付剩余船款;(9)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償還出口賣方信貸借款;(10)進口方銀行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分期償還買方信貸資金。
在此方案下,船廠只需承擔2年出口信貸的利息支出,同時在交船后即期收匯,防范了匯率和利率等風險。雖然該方案中出口賣方信貸期限縮短為兩年,但由于進出口銀行為進口商提供了出口買方信貸,占用的依然是我國的出口信貸資金,因此與第一種方案中占用的出口賣方信貸期限是一致的。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船東申請出口買方信貸對其本身的信用資質或擔保手段有較高的要求,并且船東要承擔延期付款的8年期出口買方信貸利息費用,如果船東不愿積極配合,就很難實現這種方案。
三是。即用2年期的出口賣方信貸解決船廠造船期間的資金融通,在交船后,船廠以經進口方銀行承兌或保付簽字的相關單據向包買商尋求貼現,取得剩余船款并優先償還出口信貸款項。其融資過程為:(1)船廠A與船東B達成出口意向;(2)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出口賣方信貸;(3)船東B向進口方銀行申請銀行保函;(4)進口方銀行將保函寄交中國進出口銀行;(5)船廠A與船東B簽訂合同并支付定金;(6)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船廠A提供信貸資金;(7)船廠A向船東B交船;(8)船廠A向包買商申請福費廷融資;(9)包買商向船廠A無追索權貼現;(10)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償還信貸資金;(11)船東B向包買商分期支付船款。
與第二種方案相同的是,船廠只需承擔2年出口信貸的利息支出,在交船后通過福費廷融資即期收匯,將匯率和利率等風險轉嫁給了包買商。相比較于前兩種方案,該方案下只占用了兩年的出口信貸資金,加快了出口信貸資金的回籠,有利于緩解進出口銀行出口信貸資金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較于出口信貸,福費廷的融資成本較高。但考慮到,出口商減少了第一種方案下8年的利息支出,同時又規避了遠期收匯的各種風險,這種方案對出口商是比較有利的。
總之,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案均優于第一種方案,如果船東能夠積極配合,申請出口買方信貸,這將是一種對船廠有利的融資方案。如果船東成交條件苛刻或不愿意配合,則第三種方案是比較適合船廠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不同條件下最適合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會有所差異,這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結構性貿易融資“量體裁衣”的設計特點。
參考文獻:
[1]佟志廣.結構貿易融資[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王志強,石林.發展商業銀行大宗商品結構貿易融資業務探析[J].福建金融,2009,(7).
[3]程軍.結構性融資產品一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J].中國外匯管理,2005,(7).
【關鍵詞】進出口業務 雙語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6-0087-02
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是具有較扎實的英語應用能力、熟悉并掌握國際商務基本理論知識和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所需的業務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外貿類課程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專業課程。而《進出口業務》課程更是外貿類課程中的核心課程。傳統的進出口業務課程的教學語言和教材基本上都是漢語,而現實中國際貿易業務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要求又較高,這就造成了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學生未來就業要求之間的矛盾,因此,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勢在必行。
一、進出口業務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符合本課程自身特點的需要。《進出口業務》是外貿類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也是商務英語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是一門研究國際商品交換具體過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涉外性和實踐性。從內容上來看,《進出口業務》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即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簽訂及內容,而進出口業務中從“交易準備——交易磋商——合同簽訂——合同履行”,每一步驟都離不開英語的應用,其中合同(Contract)條款的磋商與訂立、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的審核、提單(Bill of lading)、匯票(Bill of exchange)、商業發票(Commercial Invoice)、裝箱單(Packing list)等出口單據的制作必須直接用英文來表達。如果不能熟練地應用英語,進出口業務就難以實現。因此,從其性質上來看,不僅要注重實踐性、涉外性,又要強調對英語應用的熟練性和專業性。
(2)傳統的漢語教育教學模式嚴重影響進出口模擬實訓的效果。進出口模擬實訓以進出易的基本過程為主線,將課堂教學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利用電腦及其網絡,在模擬的國際貿易環境下,精心設計、組織了進出口業務的各個環節。它的目的就是強化學生用英文掌握進出口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程序,提高學生的英文運用能力。筆者在多年的進出口業務課程教學實踐中發現,單一的漢語教學雖然能使學生了解進出口貿易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程序,但學生不習慣用英語思維與操作,在進出口模擬操作實習中,很難自如的用英文草擬建交函電、發盤與還盤信函,不能用英文制作正確、規范的出口單據,尤其看不懂用英文開立的信用證(L/C)基本條款,不熟悉信用證(L/C)的基本表示方法,更談不上按照信用證(L/C)的審核原則,對照有關合同進行審證、改證,嚴重影響了進出口模擬操作實訓的效果。
(3)培養外向型復合人才的需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強,對國際經濟與貿易方面人才不僅需求數量劇增,并且需求質量日益提高的情勢下,國家對企業的進出口限制進一步放松,企業迫切需要一大批通曉WTO 規則、國際貿易業務,又有很強的英語寫作、翻譯及口語能力的外向型復合人才。因此開展《進出口業務》課程的雙語教學,可以滿足時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商務英語專業的涉外性、實踐性直接決定了其對英語和語言多樣化的特定要求。
2.可行性
《進出口業務》課程主要是在西方的國際貿易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些標準的專業書籍也是用英語寫的。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需要掌握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專業知識,熟悉相關的業務操作程序,還要具備與其他國家的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對外貿函電和單據進行熟練操作的能力。因此,應結合商務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資源優勢與進出口業務課程的涉外性與實踐性強的特點,對《進出口業務》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培養“英語+外貿知識”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水平,另一方面還可增強學生用英語思考外貿業務知識的思維能力。
二、構建進出口業務課程雙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1.確立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
在《進出口業務》課程中采用雙語教學,首先要明確雙語教學不同于英語教學,英語不是學習的目的,而是學習的工具。雙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外語這種工具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外貿業務流程專業知識的同時形成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從學習語言的角度,而應從外貿各流程之間的邏輯關系的角度來解釋和翻譯概念、知識。
2.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選擇合適的英文教材是雙語教學順利實施的依托,要慎重選擇英語原版教材。有的高校在選擇教材時一味偏好原版教材,認為原版教材能讓國內大學生得到與國外大學生同樣的教育,其實不然。英語原版教材對于國內學生來說過于深奧,國內學生大多都缺乏足夠的英語基礎,學習英語原版教材難度太大。而且,由于國內外教育理念、教學大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英語原版教材在國內無法發揮其在國外大學教育中的效果。筆者認為選擇《進出口業務》雙語教材應立足于國內學者編著的各種教材,認真分析和對比教材之間的區別,既要注重本課程所需基礎,又要對比分析教材內容,邏輯結構;既要考慮跟蹤學科前沿,又要分析其敘述方法和特點。通過分析,避免教材選用出現偏差,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出現將雙語課上成專業英語課的不良結果。
3.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進出口業務》課程內容實踐性很強,同時涉及企業洽談進出口合同、貨物的國際運輸、國際貨運保險、國際貨款結算、對外貿易糾紛處理等多項國際經濟活動,涉外性很強。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案例教學的比例,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現實國際經濟問題的操作能力。為此,我校外語系從2007年起從上海國際商務中心引進了TMT(teach me trade )教學模擬軟件,以加強“進出口業務”課程教學實踐環節。TMT(Teach me Trade,教我做貿易)實訓平臺有機集成了10套連貫的出口業務實例,從建立業務關系到業務磋商、合同簽訂直至最后的交單結匯善后,涉及國際貨物買賣的全過程,而每一環節又具體包括操作要求、業務反饋、操作提示和參考答案。TMT實習中,學生可依據項目主管的分配,分別進入10家不同的公司進行實習,親手操作一筆完整的出口業務。通過這樣一個仿真環境的項目訓練,較好解決了學生實踐困難的問題,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水平。
4.科學構建雙語教學的評價體系
雙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雙語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和難點。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筆者認為雙語教學可采用如下考核方式:首先,試題內容圍繞教材,中英文結合。對于一些比較基礎、簡單的題目,要求用英文解答;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答題,允許用中文回答。其次,考核時要把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有機結合起來。平時考核的形式很多,如:課堂提問、小測驗、作業、案例討論等,著重考核學生通過使用英語來理解、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期末考試可采用開卷和閉卷的形式,主要側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系統了解的情況,能否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以及英語在專業知識上的綜合利用情況。另外,還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思考題,考查學生查閱書刊的能力,拓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類題目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并提出具體要求,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
三、《進出口業務》課程實施雙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1.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培養扎實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是雙語教學實施的保障。雙語教師,是能夠熟練運用英語教授專業課程的高校教師。許多高校紛紛開設雙語教學,但雙語教學要真正成功實施、取得實效,必須解決既懂專業又通英語的雙語教師匱乏這一問題,尤其是聽力、口語表達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在師資力量的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選拔和培養兩不誤。一方面在雙語教學開展初期應大力進行師資培訓,要嚴格選拔外語基礎相對較好同時專業能力也較強的年輕教師講授雙語課程;另一方面是建立對教師的英語強化培訓機制,應該為致力于雙語教學的青年教師創造更多的對外交流的機會,可選送一些優秀教師外出進修培訓,采取多種方式來實施雙語教學教師梯隊建設;第三,利用集體備課制度加強教案、教學法、語言表達方式等交流與建設。
2.選擇合適的英文教材
要慎重選擇英語原版教材。有的高校在選擇教材時一味偏好原版教材,認為原版教材能讓國內大學生得到與國外大學生同樣的教育,其實不然。英語原版教材對于國內學生來說過于深奧,國內學生大多都缺乏足夠的英語基礎,學習英語原版教材難度太大。而且,由于國內外教育理念、教學大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英語原版教材在國內無法發揮其在國外大學教育中的效果。筆者認為選擇《進出口業務》雙語教材應立足于國內學者編著的各種教材,認真分析和對比教材之間的區別,既要注重本課程所需基礎,又要對比分析教材內容,邏輯結構;既要考慮跟蹤學科前沿,又要分析其敘述方法和特點。通過分析,避免教材選用出現偏差,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出現將雙語課上成專業英語課的不良結果。
3.處理好英語語言與專業知識的關系
進出口業務雙語教學過程中語言技能的培養與專業知識的掌握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不是相互矛盾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來提高學生利用英語在國際貿易業務中進行交際的能力。單純偏重于語言或專業知識的教學都將無法實現學生知識結構中國際貿易知識技能與英語語言能力的有機融合。在具體教學組織和教學評估過程中,要嚴格訓練學生運用英文來表達外貿知識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在進出口禁止目錄、貨物通關作業流程、關稅征管、保稅制度、海關稽查、出口加工區等很多方面,中國和越南兩國的海關制度極為相近,這為中國商家從事對越貿易、對越投資提供了獨特的便利。但是,越南政府在吸引外資、鼓勵出口型加工貿易方面有其獨特之處。
稅收優惠
與中國相比,越南在吸引外資、鼓勵加工貿易發展方面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其政策優惠幅度比中國的優惠幅度更大。
在越南邊遠地區、山區、不發達地區、出口加工區投資的項目,以及地處工業園區內且產品100%出口的項目,從獲利年度起,8年內免繳所得稅,之后的所得稅稅率為10%。與中國原先的“二免三減”外加15%所得稅優惠政策相比,越南的政策優惠幅度明顯更大。與中國少數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的15%所得稅稅率以及普通外資享受的25%所得稅稅率相比,越南的優惠幅度更為明顯。
在下述四個條件中,若能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則企業經批準后可獲得最長6年的免稅期,免稅期后的所得稅稅率為15%。這四個條件是:項目總投資在1000萬美元以上;產品50%以上出口;采用先進技術、工藝;雇用人員在500人以上。設在工業園區內且半數以上產品用于出口的企業,亦可享受這一政策。
在用地、用電乃至國際長途電信服務等方面,對外資企業給予優先照顧,且實施優惠價格。
若外資企業將所得利潤再投資于越南政府鼓勵的項目,或是在其投資經營活動結束后,將投資項目項下的固定資產無償轉讓給越南政府,則向該企業退還其已繳納的全部所得稅稅款。
出口加工區
為大力吸引外資,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越南政府積極建設、發展出口加工區、工業園區,推出了一些相關優惠政策。例如,外國投資商既可在出口加工區內購置土地、自建廠房,也可租用或購買已建成廠房;投資商可自行招聘員工,開展加工制造業務;越南海關對境外投資者以固定資產形式進口的機器、設備、建筑材料、交通工具等物品,一概免征進口關稅。
目前,越南境內已投入使用的特殊關稅監管區域共有100個左右,落戶區內的加工制造企業來自新加坡、中國內地、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紡織服裝、制鞋、木制品加工、電子產品加工裝配等行業。加工貿易的發展不僅給越南帶來了外匯收入,同時還解決了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加工貿易政策
越南的加工貿易政策主要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進出口經營權
享有進出口經營權是企業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前提條件。企業在加工貿易各業務環節中,從原輔料進口到產品出口,均須接受海關檢查、監督和管理,并須根據相關規定繳納海關手續費。
出口加工合同審批
承接出口加工業務的企業,須與外國貨主簽訂加工合同,并呈送越南貿易部或各地區的進出口辦公室審批。加工合同及其附件須列明如下事項:加工要求、產品式樣和規格、原輔料的損耗量、原輔料的提供方式、機器設備的擔保方式、交貨方式、加工費支付方式及加工合同附件的執行時間。
免稅政策
越南海關對加工貿易業務實行免征進出口稅的優惠政策,具體包括:對來料加工、來樣加工項下的原材料、原輔料進口,免征進口稅,且所產產品免征出口稅;對進料加工項下的原輔料進口,免征進口稅,但企業須在90天內完成加工復出口,如不能按期復出口,則海關將依進口料件貨值的0.2%征收出口延誤稅,并征收未出口部分的進口關稅,到產品全部出口時再予退還。
海關手續
企業合同須經越南貿易部或各地區進出口辦公室批準后,方可借此辦理海關手續。為便于管理,對于加工貿易項下的原料進口、產品出口,除依現行商品進出口海關手續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外,還須開列加工合同跟蹤管理備忘錄,后者相當于中國海關的來料加工手冊。
處罰辦法
加工企業若以加工貿易名義走私進口“飛料”,將被處以500萬-1000萬越盾的罰款,其全部所得將被沒收。情節嚴重的,可被處以最高1億越盾的罰款,并被暫停進出口許可一年。
原輔料采購
加工出口業務所需原輔料可全數由外商提供,也可部分由外商提供。不足部分可在越南市場上采購,但須根據相關規定繳納出口稅。除特殊情況(如加工金、銀等)外,海關須留取原輔料的樣品,以便與加工合同規定的出口產品進行核對。對于紡織、服裝等商品,海關可以檢查、核對其單位產品原輔料的消耗量。
出口加工產品時,企業須向海關出示已在海關登記的加工合同或加工合同附件,以及加工產品跟蹤管理備忘錄。這一過程相當于中國企業憑中國海關的加工貿易手冊辦理進出口手續。
剩料處理
加工貿易項下剩余的原材料、原輔料及次品,可退還給外國貨主;也可由海關根據委托方和承接方間的協議,將原輔料轉入另一個加工合同,并保證所進口的原輔料數量與實際出口的產品數量相符;亦可由企業向海關提出申請,在越南市場上出售相關料件,但須繳納進口稅(若相關商品屬配額管理或定向管理范疇,則須向貿易部提出申請);企業還可將相關料件贈予慈善機構,由接受單位以書面形式保證該批物品用于慈善活動,對于此類情形,海關免征進口環節稅;若剩余原輔料或次品無法再行利用,根據有關規定,此類料件可被銷毀。
另外,若某一加工合同的原輔料進口尚未完結,但其產品出口數量已達到相關限定,則須停止其進口;如其繼續進口,則須再出口相應數量的產品。
加工合同的核銷
加工合同(或加工合同附件)執行完畢后,加工企業須與海關一道,就加工原輔料的進口數量、產品出口數量以及原輔料、加工產品的損壞、余缺數進行總結算。
來料加工暫進機器設備的處理
一、國際貿易術語決定了國際物流的運輸線路
每一種貿易術語后面都是以“指定地點”為后綴,當國際貿易買賣合同中一旦確定了貿易術語后面的地點,在選擇運輸線路時必須以該地點為出口商國際運輸的始發地或出口商的最終交貨地。如FOB大連港,需要出口商在大連港把貨物裝上船完成交貨。“大連港”這個地點決定了在國際物流線路的選擇中,只能選擇以大連港為出口地始發港的航線。國際貿易術語對國際物流運輸線路的影響,一方面,使得不經營這些運輸路線的經營人失去了參與競爭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國際物流經營人不能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合理選擇運輸線路。在FOB大連港的情況下,即使在天津港裝船國際物流成本更低,國際物流運營商也必須要選擇大連港為出口地始發港,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國際物流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中的作用。為了使國際物流更好服務于國際貿易,在國際貿易實務中,進出口商應與國際物流公司加強合作,國際物流公司應積極參與到包括生產企業、進出口商和國際運輸倉儲企業在內的整個國際產業鏈中,通過與國際貿易公司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實現兩者之間的協同運作,達到總體目標最優,總成本最低。在簽訂國際貿易合同前,進出口商應與國際物流公司進行有效溝通,在選擇貿易術語及貿易術語后面指定地點時應充分考慮國際物流成本和服務水平,積極與國際物流運營商溝通,在滿足物流服務水平的前提下,使國際物流成本最低。
二、國際貿易術語明確了國際物流費用的結算對象
“一站式”物流服務是物流服務未來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地進出口企業將其有限的資源用在企業核心業務上,而把非核心的物流業務全權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在國際貿易實務中,第三方國際物流服務提供商可以根據進出口商要求為進出商提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門到門”的一站式物流服務。由于國際物流的整個過程涉及不同的運輸方式及不同運輸區段的貨運商等國際物流相關各方,每一過程都會產生物流成本和費用。貿易術語明確規定了買賣雙方各自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的地理界限,第三方國際物流服務提供商在不同區段的費用應向進出口雙方的哪一方進行結算,取決于進出口雙方在國際貿易合同中選用的貿易術語。如進出口雙方選擇FCA,出口商只要將貨物在出口地交給第一承運人就算完成交貨,出口清關費用由出口商承擔;進口商需要承擔從第一承運人運輸到進口國最終目的地的責任和清關費用。所以在FCA的情況下,從出口商所在地到第一承運人之間發生的物流成本和出口清關費用,第三方國際物流提供商應向出口商進行結算,從第一承運人運到進口商最終目的地的費用應向進口商進行結算。如進出口雙方選擇EXW,出口商在其所在地將貨物交給進口商派來的承運人就選完成交貨,整個國際運輸中的物流成本和費用,包括出口清關和進口清關的費用都是由進口商承擔的,所以第三方國際物流提供商應向進口商結算相關費用。進出商在選擇貿易術語時應充分考慮與第三方國際物流服務提供商在業務操作上的協同性,以適應國際物流“一站式”物流服務的大趨勢。
三、結論
國際物流是在國際貿易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并已成為制約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國際物流服務水平和國際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的成本和效率。國際貿易術語不僅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物流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貿易術語不僅關系進出口雙方的切身利益,也決定著國際物流的服務水平和效率。國際物流服務提供商與進出商應密切配合,協同運作,使國際貿易術語在國際物流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作者:夏天嬌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一、案例簡介
2000年9月27日,原告湖北省技術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技術進出口公司)湖北省三高通信技術發展總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高公司)與阿爾卡特網絡(亞洲)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數字數據網絡設備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約定的總價款為851108美元,以FOB加拿大Kanata離岸價為價格條件。該價格術語FOB的解釋,參照《國際商會貿易術語解釋通則》1990。
合同簽訂后,湖北三高公司與大通國際運輸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以下簡稱大通公司)聯系運輸事宜。2000年11月15日,大通公司原告技術進出口公司與被告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在武漢簽署一份《國際運輸預約保險啟運通知書》載明:被保險人是技術進出口公司(大通公司保險);保險貨物項目是一套數字數據網絡設備;包裝及數量是紙箱48件;價格條件是EX-Work;貨價(原幣)USD851108;運輸路線自Kanata Ottawa Canada至中國湖北武漢;投保險別為一切險;保險金額為USD978774.2;保險費為USD3915.09。
渥太華時間2000年11月15日19:00時即北京時間2000年11月16日8:00時,被保險貨物在渥太華2270STEVENAGE路被盜。2000年12月7日,大通公司將出險情況告知了保險公司。同年12月21日,技術進出口公司向保險公司提出了理賠要求遭到拒絕。
本案一審法院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加拿大渥太華警局出具的材料,被盜時間為渥太華時間2000年11月15日17:00時,即為北京時間2000年11月16日8:00時;結合《通知書》及保險條款的約定,責任起訖為“倉”至“倉”,承保為一切險,因此本案保險標的被盜的保險事故發生在保險公司承保責任期間內,保險公司應當理賠。
一審法院同時認為,本案原告技術進出口公司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理由是原告與保險公司簽訂了保險合同,并按約定的費率繳納了保險費,是適格的投保人。就本案而言,技術進出口公司作為基礎合同的買方,作為服務合同的投保人與作為保險標的的一套價值851108美元的數字數據網絡設備之間存在利益關系,表現為技術進出口公司的利益因保險事故發生而受到損害,因保險事故不發生而得以保全,技術進出口公司對保險標的所享有的保險利益是一種可以確定的經濟利益,表現在保險事故發生后,投保人技術進出口公司遭受851108美元的經濟損失。技術進出口公司對保險標的的利益,是為我國法律所承認的利益。
被告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不服提起了上訴,提出上訴后,二審法院湖南省高原撤銷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判決保險合同無效,保險公司退還技術進出口公司保險費人民幣32417元。
二審法院在在確認被保險貨物被盜是發生在保險合同訂立之后,被盜發生在保險合同約定運輸路線之內,屬于貨物的正常運輸途中發生的損失,是“倉至倉”期間內的損失的同時,確認了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
二、國際貨運保險中“倉至倉”條款的解讀
“倉至倉”是規范國際貨運保險中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責任起訖的國際性條款之一,目前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海上貨物運輸保險都采納了“倉至倉”條款,在其它運輸方式(航空、集裝箱、火車等)的保險中,也大都效仿了海上運輸貨物的“倉至倉”條款的原則來限定各自保險責任期間。
中國海運貨物保險條款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按照1963年倫敦協會貨物條款,參照國際保險市場的習慣做法,并結合我國保險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的貨物運輸保險條款之一,目前在國內廣泛應用的是1981年修訂版。中國海運貨物保險條款由五部分內容組成,分別是責任范圍、除外責任、責任起訖、被保險人的義務和索賠期限,其中責任起訖采用了國際保險市場上的習慣做法,即“倉至倉”。
“倉至倉”原則是貨物在正常運輸的情況下的保險期間,所謂正常運輸是指,保險貨物自保單載明的起運地發貨人倉庫或儲存所開始,不論使用何種運輸工具,只要是航程的需要都屬于正常運輸的范圍。一般來說,凡是正常的運輸工具(火車、汽車、內河船舶、海輪等),正常的遲延和正常的轉運都屬于正常運輸。如果出現非正常運輸的情況,即貨物從發貨人倉庫運往收貨人倉庫途中曾經出現過被保險人無法控制的運輸遲延、繞道、被迫卸貨、重新裝載、轉載等情況時,保險公司的承保期限就不再當然的適用“倉至倉”,可能需要被保險人加繳一定的保險費后保單才繼續有效。
在實踐業務中經常會發生被保險貨物卸離海輪后,運往保險單載明的收貨人倉庫之前,要在卸貨港存放一定的時間,或者會發生不正常的運輸,如被保險人無法控制的運輸延遲、繞道、被迫卸貨、重新裝載、轉載等情況。在出現這些情況下保險公司的保險期間直至貨物運送到收貨人倉庫才終止顯然對保險公司來說不公平、或沒有現實意義,因此中國海運貨物保險條款第3條同時規定了“倉至倉”條款的限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被保險人在目的港將貨物卸離海輪后獲得保險保障的時間最長是60日,如果屆滿60日仍未進入收貨人倉庫的,保險責任終止;
2.被保險貨物如果轉運到非保險單所載明的目的地時,保險責任則以該項貨物開始轉交時終止。當然被保險人可以要求擴展保險期限。
3.當發生非正常運輸情況,被保險人及時通知保險人,加交保險費,可按擴展條款辦理。
4.被保險貨物卸離目的港后必須整體轉入到保險單所載明的收貨人倉庫,如果中間在某一倉庫將被保險貨物分散、分配、分組、分派、分售,則該倉庫就作為被保險人的最后倉庫,保險責任也從貨物運抵該倉庫時終止。
保險責任起訖又稱為保險期間或保險期限,是保險公司承擔責任的起訖時限。如果保險責任發生在保險期間內可能才會產生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否則保險公司就不負責賠償。對保險責任起訖的理解如果放在普通的財產保險當中會感覺非常簡單,例如,張某為自己的車輛投保了商業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保單有效期是1年,從2008年6月5日起至2009年6月4日止,那么張某對于2008年6月5日之前或2009年6月4日之后的車輛損失、對第三者的責任就不能憑該份保單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收到索賠通知后也不會對依據該保單進行賠償。在國際貨運保險中,幾乎所有的國家對保險期間的規定都沒有像普通財產保險樣規定一個具體的時間段,而是采用“倉至倉”這樣的空間概念來表示時間,這是由貨運保險投保程序的特殊性決定的。
在國際貨物運輸中,何時安排裝運、貨物何時到達目的地不是由買方或賣方能決定的,而是取決于船方以及天氣等諸多因素,貨物在何時處于運輸途中很難準確確定。因此聰明的商人們設置了“倉至倉”條款,用一個比較固定的空間概念來表示變化的時間概念,更好的保護了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的利益,同時簡化了合同中關于保險期間的規定。
三、 “倉至倉”條款與保險利益的關系分析
本案的投保人與一審法院對保險公司拒賠不予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對“倉至倉”條款的錯誤認識,沒有全面的理解“倉至倉”與保險利益的關系。
保險利益原則源于海上保險,目前的保險實務與國際慣例都遵循了這一原則。中國《保險法》第12條明確規定:“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并要求“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在中國《海商法》的海上保險合同部分雖然沒有對保險利益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海上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審理海上保險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海商法的規定,海商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保險法的有關規定;保險利益原則當然也適用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保險利益原則要求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否則無權依據保險合同要求保險公司對承保范圍內的保險標的的損失進行賠償。其目的是更好的發揮保險的補償功能,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避免保險成為一種賭博行為。
“倉至倉”條款雖然涵蓋了整個運輸過程,但保險公司在理賠之前還必須首先考慮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如果不具有保險利益,即使保險事故發生于“倉至倉”的時間段內,保險公司仍然無需賠償。
本案中買賣合同約定,價格條件是FOB加拿大Kanata,該條款的相關解釋適用《國際商會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1990)。根據該通則,FOB僅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事實上買賣合同項下的貨物不可能在加拿大Kanata裝上海輪或飛機,但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合同有約定的以合同約定為準。FOB加拿大Kanata價格條件的真實意思應結合買賣雙方在合同中選擇的貨物公路、航空聯合運輸方式以及憑空運提單和其他單據結匯的付款方式從整體上予以判斷。雖然投保人在投保時是EX―Work術語,但貿易術語是買賣合同的術語,不是保險合同的價格術語。不論保險合同的條款作何約定,均不能改變買賣合同雙方對權利義務的約定,因此根據買賣合同,貨物在裝上飛機并收到航空承運人簽發的空運單前所產生的風險,由買賣合同的賣方承擔,其后運輸所產生的風險將由買賣合同的買方承擔。貨交航空承運人之前,技術進出口公司不承擔貨損風險,且事故發生后,技術進出口公司并未進行實際賠付。因此,技術進出口公司對受損貨物不具有保險利益。
總之,本案被保險貨物的損失雖然屬于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發生在保險公司的承保期間“倉至倉”時間段內,但由于被保險人在加拿大Kanata裝上海輪或飛機之前對被保險貨物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公司拒絕理由成立。
國際貨運保險中的保險利益與買賣合同中采用的貿易術語密切相關,在我國進出口實踐中經常采用《IN-CORTERMS 2000》中適合水上運輸的三種貿易術語即FOB、CFR、CIF,這三種貿易術語的共同特點是以船舷作為風險界限,與此相對應的是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前賣方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越過裝運港船舷之后買方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FOB與CFR貿易術語是由買方負責投保,根據目前《保險法》的規定買方可以在貨物越過船舷之前對自己即將取得所有權的貨物投保,但貨物越過船舷之前發生的風險由于買方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公司是不負責賠償的。因此,在買賣合同中使用FOB與CFR貿易術語時,及時保險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倉至倉”,其實質上也是“港至倉”。正如本案,買賣合同采用了FOB貿易術語,但由于被保險人在加拿大Kanata裝上海輪或飛機之前對被保險貨物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當然在買賣合同中采用CIF貿易術語時, “倉至倉”條款就可以全程適用了,因為CIF是由賣方辦理貨運保險,實踐中賣方向保險公司投保時保單的被保險人通常會填寫賣方的名稱地址,在貨物從發貨人倉庫運往裝運港途中賣方對貨物具有保險利益,同時自己又是保單上記載的被保險人;當貨物越過船舷之后,買方一方面獲得了貨物的保險利益,另一方面會成為保單的合法受讓人,賣方將會將取得的提單、保單以及其他單據背書轉讓給買方,買方成為保單的被保險人。因此,保險單在貫穿從賣方倉庫到買方倉庫的整個運輸過程,是完整意義上的“倉至倉”。
參考文獻:
[1]姚新超. 國際貿易保險[M],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7.
[2]吳百富. 國際貨運風險與保險[M],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2.
[3] 陳素玲. 由一則案例解讀國際海運保險“倉至倉”條款[J],對外經貿實務, 2009(1).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答案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
1、下列對允許進口貨物表述正確的是:____。
A、犀牛角
B、車床廢車屑
C、城市垃圾
D、舊服裝
2、下列對出口到美國、歐盟的部分紡織品的貿易方式不實施紡織品出口自動許可管理表述正確的是:____。
A、一般貿易
B、進料加工(對口與非對口合同)
C、來料加工
D、暫時出口
3、下列對臨時反傾銷措施實施的期限表述正確的是:____。
A、自臨時反傾銷措施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不超過1個月,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2個月
B、自臨時反傾銷措施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不超過2個月,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2個月
C、自臨時反傾銷措施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不超過4個月,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5個月
D、自臨時反傾銷措施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不超過4個月,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9個月
4、下列對“非一批一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許可證》在有效期內最多可以使用的次數表述正確的是:____。
A、2次
B、6次
C、10次
D、12次
5、下列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許可證》在有效期內跨年度使用時間表述正確的是:____。
A、次年1月底
B、次年2月底
C、次年3月底
D、次年4月底
6、下列對“非一批一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動進口許可證》有效期及在有效期內最多可以使用次數表述正確的是:____。
A、半年、3次
B、半年、6次
C、1年、6次
D、1年、12次
7、下列對進口屬于《自動許可管理目錄》的商品時,需向海關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動進口許可證》表述正確的是:____。
A、來料加工的料件(原油、成品油除外)
B、5000元人民幣以內的貨樣廣告品
C、暫時進口貨物
D、外商投資企業進口的舊投資設備
8、下列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證》有效期及在有效期內最多可以使用次數表述正確的是:____。
A、半年、6次
B、半年、1次
C、1年、6次
D、1年、1次
9、下列不屬于實施出口管理的黃金及其制品范圍的是:____。
A、黃金首飾
B、黃金鑲鉆石戒指
C、黃金鑄幣
D、鍍金煙缸
10、音像制成品進口業務經營單位國家管理部門是:____。
A、商務部
B、廣電總局
C、文化部
D、海關總署
11、下列不屬于《國家環保總局化學品進口環境管理登記證》管理范圍的貨品是:____。
A、食品保鮮劑 B、化學試劑
C、氯氣
D、氨水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口準許證》的簽發機關是:____。
A、商務部
B、口岸藥檢所
C、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D、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授權機關
二、多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答案選項中,選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
1、下列對國家對外貿易管制的目的表述正確的是:____。
A、政治或軍事
B、保護發展本國經濟
C、增加出口
D、限制進口
2、下列對我國對外貿易管制的基本架構內容表述正確的是:____。
A、海關制度、關稅制度
B、貿易救濟制度
C、對外貿易經營者資格管理制度
D、進出口許可制度。出入境檢驗檢疫制度,進出口貨物收。付匯管理制度
3、下列對對外貿易管制的法律淵源表述正確的是:____。
A、相關法律
B、相關行政法規
C、有關部門規章
D、我國簽訂生效的有關各類國際條約
4、下列對貨物、技術進出口許可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圍表述正確的是:____。
A、禁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
B、限制進出口的貨物、技術
C、自由進出口的技術
D、自由進出口貨物中部分實行自動許可管理的貨物
5、下列屬于具體禁止出口貨品的是:____。
A、發菜
B、麻黃草
C、勞改產品
D、四氯化碳
6、下列對對外貿易經營者的資格管理制度包括范圍表述正確的是:____。
A、進出口經營權管理制度
B、進出口經營范圍管理制度
C、進出口企業性質管理制度
D、進出口企業投資額度管理制度
7、下列屬于出入境檢驗檢疫對象所包括范圍的是:____。
A、出入境貨物
B、出入境物品
C、出入境人員
D、出入境運輸設備
8、下列屬于出入境檢驗檢疫制度組成內容的是:____。
A、海關監管制度
B、進出口商品檢驗制度
C、進出境動植物檢疫制度
D、國境衛生監督制度
9、下列對我國商品檢驗所包括的類型表述正確的是:____。
A、法定檢驗
B、合同檢驗
C、公正鑒定
D、委托檢驗
10、下列對國境衛生監督制度所實施的對象表述正確的是:____。
A、出入境的交通工具
B、出入境貨物
C、口岸轄區的公共場所
D、口岸轄區的生活設施
11、下列對實施強制性檢疫的對象表述正確的是:____。
A、進出境人員
B、進出境郵包
C、進出境行李
D、進出境運輸設備
12、下列對進口企業向外匯管理局指定銀行辦理外匯核銷手續憑證表述正確的是:____。
A、《貿易進口付匯核銷單》
B、蓋有海關驗訖章的《貿易進口付匯核銷單》
C、相關發票、合同
D、蓋有海關驗訖章的報關單(進口付匯核銷專用聯)
13、下列對進出口許可證發證機關范圍表述正確的是:____。
A、商務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
B、商務部各特派員辦事處
C、各省市商務局
D、商務部授權的各省(直轄市)級商務局
14、下列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許可證》的法律意義表述正確的
是:____
A、是我國進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B、是用來證明對外貿易經營者經營列入進出口許可證目錄商品合法進出的證明文件
C、是對外貿易經營者憑以報關的文件
D、是海關憑以驗放該類貨物的重要依據
15、下列對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需要事先申領《進口廢物批準證書》的貿易(海關監管)方式表述正確的是:____。
A、暫時進口
B、一般貿易
C、來料加工
D、保稅儲存
三,判斷題(對下列各題正確與否進行判斷。認為正確答“對”,認為錯誤答“錯”)
1、對外貿易管制是一個國家對外經濟和外交政策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管制。
2、對外貿易管制的重點一般放在對出口的管制上。
3、列入國家公布禁止進口商品目錄的商品,及其他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或停止進口的商品,任何企業不得進口。
4、我國對國家規定有數量限制的進口貨物,實行許可證管理。
5、屬于關稅配額內進口的貨物,按照配額內稅率繳納關稅。
6、我國對限制進出口貨物的管理,包括許可證件管理和關稅配額管理。
7、屬關稅配額內的貨物進境時,經營者憑《關稅配額證明》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
8、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技術,經營者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口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
9、海關對原油、成品油、化肥、鋼材進口溢短裝數量在貨物總量正負5%以內予以免證驗放。
10、我國對外貿易管制的法律體系,不包括各類地方性法規。
11、貿易救濟措施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報復性關稅。
12、貿易保障措施最終實施的形式表現為加征關稅或實行關稅配額。
13、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經營人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進口廢物批準證書》和《入境貨物通關單》向海關審報。
習題答案(三十八)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C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D
5、 [答案]C
6、 [答案]D
7、 [答案]B
8、 [答案]B
9、 [答案]C
10、 [答案]B
11、 [答案]B
12、 [答案]C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A、B、C、D
2、 [答案]A、B、C
3、 [答案]A、B、C、D
4、 [答案]A、B、C、D
5、 [答案]A、B、C、D
6、 [答案]A、B、C
7、 [答案]A、B、C、D
8、 [答案]A、B、C
9、 [答案]A、B、C、D
10、 [答案]A、B、C
11、 [答案]A、B、C
12、 [答案]B、C、D
13、 [答案]A、C、D
14、 [答案]A、B、C、D
三、判斷題
1、 [答案]對
2、 [答案]對
3、 [答案]對
4、 [答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