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材料化學導論論文

材料化學導論論文

時間:2022-07-29 00:14: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材料化學導論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材料化學導論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專業導論;質量保障系統;教學實踐;材料化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41-0035-03

一、引言

隨著對大學新生開設專業導論課的背景、價值和目的日益充分的探討,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專業導論課程的設立,任課教師也提出了許多教學改革方法和措施。專業導論課主要對本專業性質、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課程設置及未來就業前景和領域進行介紹,目的是培養學生專業思想和興趣,引導正確的學習方法,規劃四年學習計劃和未來就業。專業導論課程的授課質量將會影響本科生大學四年的學習質量,甚至外延到學生的職業生涯。課程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水平的具體體現,是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建立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必要的。

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是教育部批準2009年開始招生的新專業。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基于電子產品制造綠色化和從源頭上解決廢棄電子產品環境污染問題的行業背景,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企業需求開設了本專業。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培養掌握電子信息制造基礎知識、材料化學專業知識和電子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從事綠色電子材料設計與制備的專業技術人才,滿足微電子及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制造、電子原輔材料制備、電子廢棄物處理等高新技術和環保產業需求。在新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對于新專業建設,應當始終把教育評估的質量觀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從2009年開始,我校制訂和完善了教學大綱、教學進程表;自編了講義,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和課程評價四方面初步建立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系統。

二、課程目標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是大一新生最早接觸到的一門和專業相關的必修課程,1學分,16學時。建立清晰、準確的課程目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首要前提。課程教學必須解答新生心中的三大困惑,即這個專業是“干什么”的?要“學什么”?畢業后自己能“做什么”?學生學完之后將對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本專業在社會發展中與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本專業涉及的科學技術研究內容與發展趨勢;本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及課程設置;本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素質要求。從而使學生更明確大學四年學習目標與內容,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了解就業方向與領域。

三、課程實施

1.課程教學內容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專業知識、思想教育、職業創業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要實現教育和教學雙重目標。通過三部分材料化學專業知識的講解,使學生首先了解這個專業是“干什么”的。第一部分從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類、材料的用途、新材料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第二部分包括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內容以及學科專業發展過程;第三部分先介紹傳統的材料化學專業涵蓋的內容,在材料化學專業框架下講解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的設置背景、研究范疇、專業特點等。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帶來的電子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歐盟相繼出臺了WEEE指令、RoHS指令來應對,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以及電子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技術和方法,本專業的特點就是培養掌握這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性人才。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本專業在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開設本專業的意義,在這一部分增加了電子材料概述、電子輔料概述,無公害電子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三個模塊的內容。

針對學生希望知道在我校這個專業能“學什么”,課程重點介紹了本專業培養方案,講述專業學習的課程體系,也增加了本專業學生所能參加的技能考試所需的知識點。培養方案包括本專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修學年限、畢業與學位的授予、四年課程安排和學分要求。對專業主干課程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作一概括。針對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不同課程的特點,介紹學習這些課程的基本方法。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有著全新的課程體系,以四大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課程為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膠體與界面化學等課程為主,增開了電子信息材料、印制電路技術、電子化學品(電子原輔材料)、封裝技術與材料等專業課,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電子信息產業和產業鏈;增加了廢棄物資源化技術、電子產品和電子化學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和毒理學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讓學生了解電子產品和電子化學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及其危害,以及資源化技術。增加了納米材料、薄膜材料制備技術的專業課和綠色電子材料設計的實驗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電子原輔材料綠色設計和制造技術與制備方法。增加的這些課程與材料化學專業的材料制備/合成、組成,結構、測試,表征、性能,應用的專業課程相互銜接,形成了獨特的知識體系。

對于學生畢業后能“做什么”的問題,從幾個方面來講授。第一是材料類人才的現狀和需求;第二是已開設環境工程(電子廢棄物方向)專業、相關材料類專業的學校以及研究所的簡介;第三,結合我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自主創業教育,為本專業學生明晰就業方向,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

材料化學導論課程中還設計了專題講座,包括歐盟WEEE指令、歐盟RoHS指令、PCB與綠色生產,通過聽取專題報告學生對本專業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

2.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的特點分析和教學內容可以看出本課程的教學難度并不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實現多層次、多樣化,避免單純枯燥的講解。在專題講座中,邀請有經驗的企業技術骨干作1~2個報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體驗式教學,學生課后通過各種途徑來查閱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成果,比如調研電子原輔材料企業、查找開設材料化學專業的學校等;實踐環節方面安排學生參觀我校的學生實驗室以及各研究課題組的專業實驗室,激發學生對科研的感覺。

利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精講的方式促進學生對重點概念的理解。在課堂上采用討論教學法,擬定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有啟發性的討論題目,結合學生課后自己查閱的資料開展討論。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期末考試與小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四、課程管理與評價

1.課程管理

課程質量不僅受靜態的課程資源要素的影響,也與課程管理對課程活動進程中的動態控制有關。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系統包括教師工作的規范管理、學生學習的規范管理和施教過程規范管理。成立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團隊,上好導論課不僅需要統觀專業教學體系,還應通曉專業應用領域,同時還要對專業就業市場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任課教師團隊由系主任和兩位教授組成。任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教學進程表。教學大綱中明確了這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課程基本要求、課程內容、教學時數分配,考核方式,教材。教學進程表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分配一學期內16學時課程,每周1個課時的上課內容。所有相關本課程的教學文件每學期進行歸檔,由教務部門統一管理。學生學習規范包括有學習條件、學習任務、學習要求,有課后作業,接受誠信教育。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必須遵守學校的一切教學管理規定。

2.課程評價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評價包括學生評教,督導和同行評議。學生評教和督導聽課由學校層面組織,并將結果反饋到學院;同行評議是由學院組織其他教師聽課,結果由學院的學術委員會反饋給授課教師。此外,授課教師在課程學習期中和期末運用課堂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構成今后改進教學的基礎。

第2篇

1.目前存在的問題

渭南師范學院有5個化學類本科專業一化學(師范專業)、應用化學、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每年畢業學生約200~300人,畢業論文有綜述和實驗(包含設計)兩種類型。據作者近5年的畢業論文指導經驗,發現在論文完成過程中主要存在下述幾個問題。

1.1論文格式問題突出

論文格式問題集中表現在中英文摘要、結論和參考文獻部分。摘要是對整個論文的高度概括,必須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方面的內容,然而學生一般對此不甚清楚,過多強調方法和結果,忽略了目的和結論;而在英文摘要寫作時,多采用翻譯軟件翻譯,出現句子不通順、語法混亂,內容與中文摘要不對應等問題。結論是整個論文的總結,但又不同于摘要,很多同學不清楚二者的差異,直接復制摘要作為結論。參考文獻則普遍存在引用文獻數目偏少、偏舊、外文文獻很少、文獻內容不全、英文作者姓名辨認錯誤、外文期刊題目縮寫不正確等問題。此外,還存在一些小的格式問題,例如,圖表、反應方程式和流程圖繪制不美觀、不清晰、Copy文獻的,表格未采用三線表,化學式中上、下角標混亂,以及單位和物理量的符號標識不規范等。

1.2 論文的科學性不強

科學性是指論文的立論要實事求是,論據要翔實充分,論證要合理嚴密、符合邏輯。學生論文的科學性不強的問題主要表現有:(1)引言部分的思路混亂、內容邏輯性不強,未寫清楚論文的目的、意義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對實驗過程的描述沒有次序和主次之分;(3)分析討論部分只是數據的羅列,結果分析不深入或缺失;(4)語句口語化、不準確、不凝煉;(5)引用文獻時隨心所欲,斷章取義;(6)綜述型論文的題目和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強,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邏輯性、條理性較差。

1.3論文的創新性不足

創新性不足是畢業論文中的普遍問題。在實驗型論文中的主要表現是選題范圍偏小,實驗內容較少,表征不全面,“驗證性”實驗嫌疑大,研究方向和實驗設計不夠新穎。而在綜述型論文中,創新性不足的問題表現尤為突出,諸如論文的正文中所羅列文獻內容不全面、不新,對內容的綜述和分析過于膚淺,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論文的最后一部分大多是對內容的總結而非研究前景展望,文字復制比高達20~40%,達不到綜述全面性和前瞻性的學術高度。

2.原因分析

    2.1資源有限

作為地方高師院校,資金相對短缺,完成畢業論文工作可用的資源極其有限。(1)網絡資源有限:在數據庫尤其是外文數據庫的投入方面與重點大學相比遠遠不足,這為師生了解學術前沿和動態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導致教師在設計選題和實驗方案時創新性受到限制,也使學生在引用文獻時難以獲得一次外文文獻。另外,學生查閱資料需要在圖書館或機房進行,時間和空間都大大受限。(2)實驗資源有限:指導教師沒有自己的實驗室,學生畢業論文使用教學用公共實驗室和教學實驗儀器,必須錯開教學實驗時段,場地和儀器明顯不足,不光影響實驗進度,也難以保證所有學生都做實驗型論文。另外,還有一些大型表征儀器缺乏,例如:核磁共振儀、質譜、凝膠滲透色譜儀等,這就使得即使做出的結果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表征,影響了論文的進度和質量。

(3)實驗經費不足:學校劃撥給畢業論文的經費多年來一直維持80元/生的標準,這與省內外其他高校平均160~300元/生[5,6]的標準相差較多,這對需要消耗大量試劑和藥品的化學類學科而言明顯短缺。而且畢業論文經費捆綁下撥,并未明確規定經費的實際投入比例,導致指導教師不能獨立、及時購置實驗耗材,影響實驗進程。再者,地方高校的地位決定了教師的科研經費很少,這就使實驗型論文的比例一直難以得到大幅度提高。

2.2學生不重視,基本功差

當前大學擴招導致了學生水平普遍降低,而就業的壓力導致學校和學生都將就業放在了第一位。畢業論文工作在大四展開,第7學期有數周理論課,緊接著是生產實習,這期間學生又忙于找工作、考公務員、考教師資格證、考研甚至考駕照,無暇顧及畢業論文;而第8學期開學就是3月了,5月底至6月初答辯,實際用于完成畢業論文的時間不足兩個月。時間緊迫,而學生思想上卻并不重視此項工作,總覺得有了工作或考上了研究生,學校還能不讓畢業?還有些人覺得自己以后不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于是抱著混的態度做畢業論文。現狀就是,多數同學是能寫綜述絕對不做實驗;而做實驗的同學又以研究生復試、工作面試等理由將實驗時間一再縮短。如此狀況,為了保證學生畢業,畢業論文的選題質與量都只能被迫下降。

在做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大部分同學缺乏積極主動性,對選題一知半解,等老師給文獻、給實驗方案,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不加思考,很浮躁。半數以上同學的實驗基本功較差,例如,基本的稱量、玻璃儀器洗滌、減壓蒸餾裝置搭建等操作都不過關。答辯中基本概念不清楚,甚至出現自己寫的納米材料方面的綜述,說不清楚納米材料的概念。

2.3 指導教師不足

地方高師院校普遍存在生師比過高的問題。渭南師范學院化學類學生與教師的比例約18:1,即卩,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在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完成個人科研任務的同時,還需要指導8~12個以上同學的畢業論文。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和指導教師基本沒有選擇權利,畢業論文的指導任務都是分配的。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兼顧選題創新性、選題數量以及學生的專業方向,更難一對一指導每個學生畢業論文的全過程。況且,畢業論文的完成過于集中,指導教師精力和水平有限,想要在短短幾天內將問題百出的學生論文修改得可圈可點那是難上加難。與重點大學相比,地方院校的很多老師沒有研究生經歷,這也對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2.4管理不到位

在畢業論文“選題一開題一做實驗一寫論文一修改一答辯一提交論文及表格”的整個過程中,學校和學院雖然制定了畢業論文工作實施細則和手冊,但僅限于對畢業論文完成時間和類型的要求和督促,缺乏細化的規范,例如:畢業論文格式規范、重復率檢測細則、優秀畢業論文范本以及答辯形式要求等。開題和論文評閱工作流于形式,論文的質量全憑指導教師把關,而論文答辯還是以板書為主。在信息化程度很好的現代社會,計算機展示工作成果的方式已非常普遍,以板書為主的答辯方式顯然不適應社會需求,也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夠全面。

3.改革對策

3.1 重視技能培養

在畢業論文中反應出來的學生基本功較差的問題源于對基礎知識、實驗技能、計算機操作和科技論文寫作等掌握的不熟練,這需要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尤其在實驗教學中,應該嚴格考勤制度、實驗報告的批閱以及實驗課程的考試,讓學生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實驗技能的培養,學會寫實驗報告,學著思考,學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關于計算機技能和論文寫作能力的問題,除了開設相關的課程,還應該在諸如專業英語、文獻檢索、科研訓練等課程中都應涉及相關知識的教授,不斷強化學生的技能培養。

    3.2優化選題,科學指導

畢業論文選題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新穎性,這其實是對指導教師科研水平的考驗。其次,在設計選題時還應考慮學生自身的實驗基礎,據此確定選題的難度和工作量。指導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實習、就業或考研方向,以便據此設計出與學生后續發展相關的畢業論文題目,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學以致用”,提高做畢業論文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對順利完成畢業論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設計與自己科研方向貼近、相對較難、創新性好的題目;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可從教學實驗和生產生活實際出發,設計較小、較淺的選題。這樣既能保證學生都完成論文,同時也能夠培養出不同層次的人才。

在論文的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責任重大,必須把握好指導的“度”。對于學生的指導要“多引導,少包辦”,避免直接幫學生解決問題,盡量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多引導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查閱資料解決問題。在學生實驗不順利的時候,多給予鼓勵,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定期檢查學生的實驗記錄,指出其中的不足;讓學生定期匯報實驗進展,一方面可督促實驗進度,另一方面可幫助學生養成定期總結的良好科研習慣。另外,指導教師應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學校教育的最后階段學會誠實做人、老老實實做學問,切記弄虛作假、抄襲和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杜絕學術不斷行為的發生。

3.3鼓勵學生盡早介入科研

科研能力的培養并非一夕之功,也遠非一個畢業論文能夠大幅提高的,必須經過長期系統的訓練。這對實驗條件相對不足的地方院校而言的確比較困難。當前國家和各學校推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是個很好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盡早介入到科研中,通過項目的方式得到系統的實驗技能訓練,同時可將成果作為畢業論文,可以緩解集中完成畢業論文的場地、儀器和經費壓力。希望學校能夠增加項目的批準數量,同時降低此類項目的準入門檻和成果考核標準,使得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并從中了解科研的過程、提高實驗技能。

3.4進行教師隊伍建設

國內重點高校的教授在有研究生協作的情況下也不過指導2~4人的本科論文[7],與之相比,地方高校的教師本身科研水平不高且指導畢業論文的人數過多。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講,地方高校需要進行教師隊伍建設,走“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道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從而達到提高指導論文水平的目的。在適當引進數名高層次科研人才充實教師隊伍的同時,給予在崗教師多一些外出參加學術會議以及在國內國際知名大學訪學的支持和機會,可以增加教師的見識,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并學習先進的學生管理經驗,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奠定基礎。

3.5增加投入,加強過程管理

第3篇

關鍵詞:鋰離子電池 正極材料 水熱法

一、引言

鋰離子電池因其具有高電壓、高容量的重要優點,且循環壽命長、安全性能好,使其在便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空間技術、國防工業等多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近幾年廣為關注的研究熱點。

本文采用水熱法來制備薄膜作為鋰電池的正極材料,期望達到降低材料制備成本的目的。由于水熱法整個反應過程都是在特制的密閉容器(高壓壺)中完成,且無有害氣體放出,因而無污染,能耗低。并對這些材料進行了充放電性能測試,利用X射線圖分析了材料的結構,并討論了結構對其性能的影響。

二、試驗部分

1.試驗器材及藥品

1.1器材

電子天平、真空泵、磁力攪拌器、超聲波清洗器、玻璃燒杯、聚四氟乙烯燒杯、容量瓶、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濾瓶、量筒、洗瓶等

1.2 藥品

硫酸鎳、氫氧化鈉、硫代硫酸鈉、次氯酸鈉、過氧化氫、氫氧化鋰

2.試驗步驟

2.1 鈷基片的處理

將18mm×10mm×0.3mm的高純金屬鈷片(純度99.8%,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得到光潔且具有表面活性的電極片以備電化學反應使用。

去氧化皮超聲波除油超聲波清洗混酸浸泡超聲波清洗自然干燥活性基片

2.2 含NiO2-離子溶液的配制

準確稱取反應所需的一定量硫酸鎳與氫氧化鈉,分別溶于煮沸后冷卻的二次蒸餾水中配制成溶液,將硫酸鎳溶液慢慢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并不斷攪拌,生成氫氧化鎳沉淀,反復洗滌沉淀多次,直至干凈。

再以一定比例準確稱量氫氧化鈉,溶于煮沸后冷卻的二次蒸餾水中配制成溶液后,將前面制取的氫氧化鎳沉淀溶解,再加入64mLρ=1.16g/mL的次氯酸鈉溶液后使其充分反應,最后用容量瓶配制成1000mL的NiO2-溶液。

2.3 LiOH溶液的配制

配制時,先準確稱量試驗中所需一定質量的粉末,然后將其快速倒入煮沸后冷卻的二次蒸餾水中,快速準確地定位到所需刻度,密封后進行攪拌使之充分溶解。

分別向三個燒杯中加入2mL1mol/LNa2S2O3溶液,10mL含-離子的溶液,然后再向其中一個燒杯中加入溶液,并且標記為2號燒杯,向另一個燒杯中加入2mLNaClO溶液,標記為3號燒杯,最后剩下的什么都沒有加的燒杯標記為1號。

2.4 水熱反應過程

在三個盛放含懸浮物的LiOH電解液的聚四氟乙烯杯中,垂直加入事先固定好的金屬Co片,蓋好杯蓋,將聚四氟乙烯杯放入水熱釜體中,加入蒸餾水約至杯內液面高度。然后將釜蓋擰好,檢查裝置確保其連接好,設定實驗所需的溫度和壓力,進而反應一定的時間。

2.5 制備薄膜的后續處理

實驗完成后,制備的薄膜需經以下后續處理:首先,浸泡在LiOH的稀溶液中,利用同離子效應盡量避免生成的薄膜的溶解;其次,放在溫水中反復沖洗,去除表面的無機物雜質,比如上步引進的LiOH;最后,放于無水乙醇中進行清洗,為的是去除表面的有機雜質。然后將其自然風干,裝入樣品袋,貼好標簽,以備測試。

三、結果與討論

圖1給出了Co基體上,水熱制備薄膜的XRD示意圖。可以看出所制備的薄膜均呈典型的層狀結構。XRD檢測結果還表明制備的薄膜為純六方晶相結構。180℃下,LiOH溶液濃度為5mol/L,加入溶液時,制備的薄膜的(003)衍射峰比較尖銳,表明其結晶良好,因此該條件對水熱反應制備薄膜是比較適宜的。

與圖1相對應,圖2表示相同條件下,Co基體上水熱制備的薄膜在2000倍下的SEM對比示意圖。可以看出,180℃和200℃時,加入Ni(OH)2懸浮物和溶液時,不同LiOH濃度下制備的薄膜的形貌均較好,結晶良好,晶粒致密均勻。與XRD測試結果基本一致,上述結果表明嘗試用水熱方法制備薄膜的思路是可行的。即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改變實驗條件,均可制備出一定形貌的薄膜。

四、結論

采用水熱法直接在鈷基體上一步合成薄膜,XRD測試表明制備的薄膜為純六方晶系結構,SEM測試表明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改變實驗條件,也可制備得到結晶良好,晶粒致密均勻的薄膜。作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替代品值得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宋旭春,岳林海等.水熱法合成摻雜鐵離子的小管徑TiO2 納米管[J].無機化學學報,2003,19 (8):899-901.

[2] 曲喜新,過壁君.薄膜物理,第一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4.89-91.

[3] 龔竹青,理論電化學導論,第一版.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88.413-414.

[4] 陶穎.水熱電化學法制備薄膜電極的機理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長沙:中南大學,2004.

第4篇

關鍵詞:培養計劃;培養目標;材料科學與工程;麻省理工學院

歐美國家在20世紀60―70年代開始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名稱變更反映了對材料領域研究認識的變遷,即“材料研究需要依據其行為和特征,而不是依據材料類型來進行”。1998年教育部對材料類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將原來劃分過細的十多個材料類小專業合并成了現在的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等六個專業。同時,在引導性專業目錄中還設置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專業。雖然以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大學科來設置專業是必然趨勢,但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仍在探索之中[1]。同濟大學當年就設置了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期望以歐美的模式來培養材料學科人才。實際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同濟大學建筑材料工程系就為建筑材料專業的本科生開設了材料科學導論、斷裂力學、表面物理化學和傳熱、傳質與動量傳遞(簡稱三傳)4門基礎課程。近幾年因為參與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修訂工作,查閱了國內外許多大學這個專業的培養計劃,國內高校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上的認識一直存在爭議。美國麻省理工(MIT)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培養計劃的公開信息最多,不僅有課程列表和學分要求,還有課程的詳細簡介。尤其是麻省理工的開放課程服務(OpenCourseWare),使得我們還能夠進一步了解課程大綱和部分內容。此外,MIT材料學科是USNews全美排名第一的,他們的培養

計劃應該具有更好的借鑒意義。本文在反復仔細研究其有關本科培養的各種公開資料的基礎上,對其培養計劃進行了分析,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踐,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與國內同行共享。

一、麻省理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培養計劃

MI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設3個專業(Course)。其一為一般意義上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Course 3),學生所得學位是材料科學與工程理學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其所授學位是被ABET(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美國工程與技術鑒定委員會)授權的,絕大部分學生都選讀這個專業。其二為課程選擇度更大的一般專業(Course 3-A),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將獲得沒有特別指定專業領域的理學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 without specification)學位,系里并不尋求ABET對這個學位的授權,只有很少學生選擇這個專業,常常是醫學、法學、MBA預科生選擇這個專業。第三是考古與材料專業(Course 3-C),學生所得學位是考古與材料理學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Archaeology and Materials),系里也不尋求ABET對這個學位的授權。從系里是否尋求對所授學位授權就可以看到,MI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本科生的主要專業是一般意義上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Course 3)。后面的討論主要針對Course 3的培養計劃進行。

1. 課程和學分要求

該培養計劃的要求包括:(1)MIT的一般要求,共17門課程,其中自然科學6門,人文社科8門,限選科技課程2門,實驗課程1門。(2)交流能力課程(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4門。(3)系內課程,包括一套核心課程(Core subjects,共10門課),一個論文或2個實習以及4門限選課程,合計184~195學分。其2011―2012版本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見表1,表中課程名稱前面的數字表示課程號,后面跟表示學分的數字、課程性質、前修或同修課程號。MIT每門課程的學分由三部分組成,表示學習課程所需要的時間分布,中間用短線隔開,第一個數字表示講課時間,第二數字表示實驗、設計或者野外工作時間,第三個數字表示預習的時間,是以中等學生所需要時間估計的。1個學分大約相當于一學期需要14小時的學習時間。從表 1可見,一般專業課程,預習所需時間是講課時間的2~3倍。

備注

*可以代替本先修課程的其他先修課程列在課程描述頁面。

(1)這些課程可以算作必修課程或者限選課程的一部分,但不能同時計算。

(2)可以選9-12學分。

(3)通過申請,可以被類似課程替代。

2. 限選課程的選擇

中列出了21門限選課程,每個學生只需要選擇4門課(48學分)。理論上,學生可以在21門課程中任選48學分,甚至經過批準,還可以選擇其他系的課程或者研究生課程來代替。實際上,由于材料的范圍很廣,這些選修課程是根據主要的研究領域來設置的,它們是: 生物與聚合物材料(Bio-and Polymeric Materials),電子材料(Electronic Materials),結構與環境材料(Stru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基礎與計算材料科學(Funda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因此,在MIT材料學院的網頁上,曾經列出了各領域推薦的限選課程。網頁上還列出了每一個方向的咨詢教授,以方便對上述領域某一方面更感興趣的學生選課。

3. 部分課程大綱和教學情況分析

(1)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課程

這個課程為15學分(5-0-10),總是與“材料實驗”一起選修。課程安排也是交叉進行,實驗周不上課,一共有4個實驗周。這樣,材料科學與工程課程講課時間就縮短為9周(一個學期14周,最后一周為考試)。其課程安排為周一、三、五各2小時的講課(lecture),周二和四各1小時的復習課(recitation)。所以一共27次講課,18次復習課。實際講課為24次,另外3次課為測驗和考試。最后一次考試并不是考全部課程內容,即每次測驗和考試都是分段內容。

這個課程由兩個教授分別講授,每個教授都是24次課,因此可以推論,每次每個教授將講1小時。一個講授結構和化學鍵(Structure and Bonding),一個講授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學(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兩部分課程分別布置6次作業,每部分每次都是2~3個題目,都有交作業的期限,沒有按期交作業的,該次作業成績為0。作業答案在交作業期限過后就會立即公布。課程總成績由作業成績占20%、三次測驗占80%構成。得分標準為:總評80分以上A,70~79分為B,55~69分為C,低于55分為不及格。

(2)實驗課程

MIT材料系內有2門必修的實驗課程,即材料實驗和材料綜合實驗。這兩門課程同時還是加強專業交流能力培養的課程,所以,教學過程特別注意專業交流方面(包括論文寫作、口頭技術報告等)的形式要求。材料實驗與材料科學與工程課程同時選修,在2年級第一學期進行。材料綜合實驗課(Materials Project Laboratory)基本上就是幾個同學合作的科研項目,在3年級下學期進行。下面以二年級的材料實驗為例,介紹其教學和考評辦法。

如前所述,材料實驗共4個實驗周,實驗周沒有其他專業課。實驗內容包括量子力學原理演示、熱力學和結構,同時囊括了幾乎全部現代材料分析研究方法(XRD、SEM/AFM、DSC、光散射等),并通過口頭和書面方式加強交流能力培養。從教學內容看,這門實驗課承擔了教授材料研究方法的任務。

一般將50個左右學生(2011年的2年級學生只有43人)分成6個組。每個實驗周有3個實驗主題,每個主題下面2個實驗,2個組共選一個主題,每組選做其中一個實驗。6個實驗同時進行。一周3次實驗,每次4小時。因此,每個組每周只做3個實驗(每個主題做1個實驗),共12個實驗。由于每個組只做了一半的實驗,對另一半實驗的了解,通過每周2次的1小時交流課程(recitation sections,一般隔天舉行)來實現。交流課上,大家各自在黑板上即興介紹實驗的發現,回答教師和同學的提問。

該實驗課由3個教授上,其中一個總負責。課程成績評分標準

二、分析和討論

1. 關于必修課和選修課

系內必修課程除畢業論文或企業實習外,共有10門。大學一般要求的17門課,理論上可以自由選擇,但從表1系內課程的先修課程可以看出,微積分I和II,物理I和II是需要先修的,大學一般要求的6門自然科學課程就去掉了4門,能夠自由選擇的大學自然科學課程剩下2門。從系里建議的選課表(roadmap)可以看到,另外2門自然科學是化學和生物。所以,自然科學的必修課程實際上相當于14門。

限選課程要求包括GIR類型2門和48學分的系內選修課。有3門系內課程(共39個學分)可以作為GIR課程來選,但不能同時作為系內課程要求的學分。大多數系內選修課程的學分為12分,這樣的話,系內限選課48學分需要選讀4門。所以,每個學生可以有6門專業選修課程。有意思的是,在表1中只有21門限選課程,而該系主要的研究領域(或者說相當于我們的專業方向)有4個,平均每個方向只有5.25門課。如果去掉2011―2012年新增的2門課程,過去幾年只有19門課,平均每個方向只有4.75門課程。看來,MIT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并不鼓勵學生選單一專業方向的課程。實際上,在以前分專業方向限制選修課時,每個專業方向僅僅提供2~3門課程,進一步的分析見下文。

反觀我們的培養計劃,我們的專業方向必修課程有5門(14學分),選修課程應選4門(8學分),合計9門課程22學分。因為我們的學分是按照每周上課學時數計算的。如果按照MIT的學分計算方法,學分約為每周上課學時數的3~4倍,考慮到我們的上課周數為17~18周,而MIT才14周,因此,我們的專業方向應選學分至少相當于MIT的88學分,比其4門課程(48學分)的要求多了5門課程(40學分)。可見,我們的培養計劃更加注重學生專業方向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另外,MI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關于其主要研究領域的介紹出現在3個網頁上。其一是在該系的學位要求中關于限選課程的介紹網頁,4個主要的研究領域分別是生物與聚合物材料、電子材料、結構與環境材料、基礎與計算材料科學。其二是在MIT的招生網頁,4個主要的研究領域分別是:半導體材料和低維系統(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low-dimensional systems)、能源材料(Materials for Energy)、納米結構材料(Nanostructures)、材料的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of Materials)。在介紹全體教師(Faculty)的網頁,列出了30個研究方向(discipline),共122人次(有重復計算,因為實際教師只有35人),平均每個研究方向4.07人次(或1.17人)。少的方向僅1人如微技術、半導體,最多的是納米技術,23人次。上面列出的生物工程(包括生物物理和生物技術)9人次,能源材料(包括能源與環境、儲能)9人次。人數比較多的研究方向還有結構與環境材料9人次,高分子材料7人次,電、光和磁材料7人次。

可見,盡管MIT研究的材料類型很多,但其本科生培養計劃中,涉及具體材料類別方向的課程特別少。

2. 關于考核與成績

MIT很多課程的成績評定都包括平時作業和出勤與課堂參與情況。有的課程,考試以外的項目在成績評定中所占份額可達到50%,有的實驗課程則更是高達85%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IT對大學生平時學習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與我們頭腦中關于國外大學生“自由”學習的圖像截然不同。

3. 關于選課進度安排

MIT材料系沒有規定統一的選課進度表。但從其推薦的選課安排(roadmap)看,具有如下特點:

(1)8門大學一般要求的社科課程(GIR)分布在8個學期選修,即每學期選修1門社科課程;

(2)一年級把大學要求的6門自然科學課程(GIR)學完,包括數學、物理和化學。

(3)二年級起全面進入專業學習。第一學期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實驗2門課程,兩門課交叉進行,實驗周不上課。上課周每天都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課,實驗周每天都有實驗或交流,學習安排非常集中。

(4)每學期的課程一般為4門,其中1門為社科課程。

MIT二年級第1學期就學習專業基礎課程,這比我們的教學計劃提前很多。國內的教學計劃進度安排曾經強調,前兩年不安排專業課,以至于我們的材料科學與工程課程被安排在第5學期,材料研究方法更是被安排在第6學期,使得高年級學習特別緊張,深入接觸專業知識和方法的時間被推遲。

4. 關于培養計劃的修訂

從網頁上能夠追溯到MIT材料系1998年的培養計劃,其培養計劃在2003年做了很大的調整。兩者的比較

這兩個培養計劃的最大差別在必修課,課程名稱幾乎完全變了。但對比課程名稱和教學內容可以發現,新培養計劃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包含結構與化學鍵、熱力學與統計力學兩大部分內容,分別由兩位教授講授,似乎代替了原來的“材料熱力學”、“材料物理化學”和“材料化學物理”3門課程,因為其教材之一仍然是物理化學(Engel, T., and P. Reid. Physical Chemistry. San Francisco, CA: Benjamin Cummings, 2005. ISBN: 9780805338423)。“材料實驗”應該與原先的“材料結構實驗”對應,“材料綜合實驗”應該與原來的“材料加工實驗”對應。“材料的微結構演變”與原來的“材料結構”相似。取消了“材料力學”、“材料工程中的輸運現象”2門課程。增加了“材料的電光磁性能”、“材料的力學性質”、“有機和生物材料化學”、“材料加工”4門課程。取消2門,合并2門,增加4門,課程總數不變。

選修課變化較小,只是增加了若干課程,特別是生物材料和納米材料的課程。其實,兩門生物材料課程是2000年增加的,當時選修課由4方向增加為5個方向。選修課的最大變化是理論上不再分專業方向,學生可以任意選課。但實際操作時,仍然向學生推薦各專業方向的課程組合。無論如何,每個專業方向的課程不足4門,學生必然需要選修其他方向的課程。

從2003年至今,必修課沒有變化,選修課則有一些小的調整(表5)。其中2005年減少了高分子化學、化學冶金學(Chemical Metallurgy)2門課程。增加了2門數學,材料熱力學(原來的必修課),先進材料加工,衍射和結構,材料的對稱性、結構和張量性質,材料選擇,共7門課程。可見,增加的這些課程仍然是與具體材料種類無關的。2007年和2011年分別增加了1門生物材料方面的課程。可見,即使是選修課的調整,仍然在繼續加強有關材料行為特征方面的課程,減少有關具體材料種類的課程。

5. 關于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

過去,MI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培養目標分四類,研究型學位(Course 3)、預科型學位(Course 3A)、實踐型學位(Course 3B,2003年取消)和考古型學位(Course 3C)。其中,研究型學位與實踐型學位培養要求的唯一差別是不變的,即前者在四年級做畢業論文,后者在二年級暑假和三年級暑假做2個20周的企業實習,其他課程要求完全相同。現在把實踐型學位取消了,但仍然保留了學生向這個方向發展的渠道,即學生仍然可以選擇做畢業論文或者企業實習,學位合并在研究型學位(Course 3)中。

從2003年培養計劃大調整來看,MIT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Course 3)的主要培養目標是讓本科畢業生繼續深造。也可能是社會需求的變化促使MIT對培養計劃進行調整。這從MIT選讀實踐型學位人數變遷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表6)。從1998年到2002年,實踐型學位人數多于研究型學位的人數,2002年突然降低,與研究型學位相當。查看大學2年級實踐型學位學生注冊數,從2002年起突然減少,由原來每年約20人突然減少為6人。2003年培養計劃調整當年,還有5人注冊為實踐型學位,這應該是此前培養計劃延續所致。

那么,沒有了實踐型(Course 3B)學位,是否還有學生仍然會選擇實習代替論文呢。下面從2002~2008年MIT材料系本科畢業生去向分析。除了一些研究生院,網頁一共列出了38家企業和17家政府部門或咨詢機構。統計2002年以后(至2005年結束,當年僅剩下1人)各年4年級實踐型學位人數(也約等于當年畢業人數)總和恰為38人,與畢業生去向統計的企業單位數剛好相同。這難道是巧合?是否可以推論,2003培養計劃修改之后幾乎就沒有學生選擇去企業實習了?

MIT材料專業取消實踐型學位,以及此后可能幾乎沒有人選擇實習代替畢業論文事實,一方面可能與美國產業向國外轉移,本國企業對工程師的需求減少有關;另一方面,MIT培養計劃中的課程設置調整也起了一定作用。因為選擇實踐型學位人數銳減在前(2002年),培養計劃調整在后(2003年)。培養計劃中去掉的必修課“材料力學”和“材料工程中的輸運現象”,顯然屬于工程類課程。因此,其培養計劃課程中增加材料研究型基礎知識、減少工程知識的傾向十分明顯,也說明其培養計劃隨社會需求進行了及時調整。

另外,盡管2003年培養計劃中的必修課有較大調整,但選修課調整比較有限。而且調整前后,沒有改變其材料類本科生寬專業培養的模式。

但在選修課中,把專業方向的基礎課程去掉,仍然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例如,高分子化學在高分子材料領域歷來就被認為是專業基礎課。MIT在2005年卻把這門課從本科生培養計劃中去掉了。查看其高分子方向研究生培養計劃核心課程,可以看到高分子物理化學、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合成化學等基礎課程。可見,MIT把專業方向的一些基礎知識培養放在了研究生階段。

以上似乎給人這樣的印象,如果不繼續讀研究生,則專業方向的基礎知識是不太夠的,無形中將人才培養的周期拉長到研究生階段了。但從我自己教學的經驗來看,學習高分子物理就可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行為和特征,未必需要清楚地知道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制備方法。我的一些研究生以前從未學習高分子方面的課程,為了讓他們在研究中能夠理解和使用高分子材料,我就是先給他們講授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知識。

另外,注意到MIT材料專業研究生數量是本科生數量的2.2倍,有很多研究生來自校外,特別是來自國外。所以,MIT材料專業培養計劃中對專業方向選修課程的調整,結合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安排,既考慮到了本科寬專業基礎的培養模式,又打通了本科生培養與研究生培養之間的關聯,在研究生階段加強專業方向基礎知識的培養,也便于接受其他教育背景的學生來讀研究生,還是十分合理的。

MIT材料專業的本科培養計劃,不斷強化了按照材料大類進行培養的模式,必修課和選修課都加強了材料基本行為知識的課程,減弱了材料類別基礎知識的課程,把后者移到研究生教育階段。這說明國外關于“材料研究依據其行為和特征,而不是依據材料類型來進行”的認識形成30多年以來,不僅沒有改變,還在進一步加強。MIT在2003年對培養計劃大調整時,加強了材料研究基礎知識課程,減少了工程類課程,其本科生的主要去向是進一步深造,直接到企業就業的比例急劇減少。本科生階段加強研究基礎知識課程,把專業方向基礎知識培養放在研究生階段,加強了研究生的知識培養,可能是其材料研究能夠長期在美國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

第5篇

【關鍵詞】畢業論文 本科生 論文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5-0065-02

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考查綜合學習成果的主要方式,是衡量總體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學士學位資格認證的首要依據。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學生水平、指導教師和學校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因素都會影響到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而要順利完成論文寫作,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可低估。教師在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指導的不足或過度都會影響學生撰寫過程中的收益程度和論文質量。因此,論文指導教師“指導什么”“如何指導”等問題值得摸索和探究。

一 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必要性

畢業論文撰寫的實踐性很強,從選題到材料搜集,從寫作思路的調整到內容提綱的修改,無一不考驗和鍛煉著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畢業論文理論性強,篇幅長,要求較高的書面寫作能力,沒有經過系統的指導和訓練,就無法完成高質量的論文撰寫。而本科生對畢業論文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查閱文獻和獲取信息、知識的能力有限,論文寫作功底薄弱,需要科研功底深厚、指導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指導幫助。

二 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中的常見問題

1.論文選題與學生研究興趣及指導教師研究方向不匹配

學校分配導師的方式會對學生的論文寫作產生影響。導師分配通常是基于學生研究的主題而定的,學生的研究主題和導師的研究項目或研究領域相關時能實現師生雙贏。然而,在實踐中,導師們常發現學生的研究主題與自己的研究領域并不相關,因此無法提供專業的指導。目前,許多高校在畢業論文選題環節普遍都是先由指導教師選題,再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2.選題偏離專業要求

有些學生所選題目過于寬泛,論題過大,超出了自身論述能力范圍,看似面面俱到,實則論述膚淺;有些學生所選

題目范圍過于狹窄,論述拖泥帶水,顛三倒四,不利于開拓思維和創新能力發展,達不到論文撰寫的目的;有些學生所選題目難易度不適中,難度太大,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不出來,可能會前功盡棄。或難度太小,不利于體現學生對本學科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3.指導過程和進度把握不當

部分教師認為本科生不是研究生,本科畢業論文重在體驗過程,因此,沒有細心引導和啟發學生撰寫,沒有對論文初稿進行嚴格審閱并反復修改。也有教師認為,本科生就業形勢嚴峻,要求學生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論文寫作上是強人所難,為了加快論文指導進程,應付院系檢查,直接讓學生從給定的題目中選定題目,提供現成的相關資料,越俎代庖。

4.教師指導水平參差不齊

國家教育部規定,畢業論文必須由“具有相關專業的較高理論和政治素養及文字水平的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研究人員或具有研究生學歷,理論素養、政治水平、文字功底較高的相當于正處級以上的領導干部”指導,指導學生人數一般不能超過6人,而近年來學校規模的迅速擴大,導致論文指導教師嚴重不足,與此同時,大多數指導教師又要兼顧教學和科研任務,其精力投入明顯不足,論文指導質量難以保障。

5.進度不均,寫作過程兩頭緊中間松

由于畢業論文開題和答辯時間間隔較長,因此,指導教師在論文開題和答辯之際對學生的督促較多,而開題完畢后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督促較少,加之學生忙于求職,論文寫作沒有計劃,寫到一定程度后才發現對課題展開容量把握不準,更換課題又來不及,重新寫作勢必會影響學生正常畢業,只能勉強寫下去,草草收尾。更有甚者臨近答辯前夕完稿,甚至連熟悉掌握論文內容、準備答辯的時間都難以保證。在這種情勢下,學生倉促參與論文答辯,答辯過程中常出現不知所措、答非所問或有答無辯,最終導致畢業論文完全喪失了畢業論文撰寫的初衷。

三 對策和建議

1.合理匹配指導教師研究方向與學生興趣

選題之前,各位指導教師應向學生講清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專長,以便學生找到同自己研究興趣相匹配的指導老師,確保指導老師對所指導的論題有足夠的積累和深刻的見解,對該領域的研究動態和現狀有清晰的把握,為指導論文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2.指導過程應粗細結合,宏微觀并蓄

畢業論文的指導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忌面面俱到。教師應啟發學生自主選題,而不限定學生的選題范圍;應引導學生確定題目,而不是讓學生從給定的題目中選定;應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搜集,而不是直接提供現成數據和資料;應幫助學生梳理研究思路,而不是直接講明思路;應引導學生自己構建研究框架,而不是教師構建框架讓學生填內容。對論文寫作的認識、實施過程和總體框架進行宏觀指導,對內容、結構、語言、格式等方面進行微調、完善及語言加工潤色,即進行微觀指導。

3.重視論文開題報告指導

開題環節是做好畢業論文的前提,學生在準備開題過程中會查閱大量與論題相關的理論和文獻,借此對論題有初步的整體把握,對論文寫作計劃和時間安排有一個全局的考慮。通過撰寫開題報告,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組織方式串聯所學知識,并有機會自學補充空缺的知識點,強化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動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高質量的論文開題,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教師應把握論文寫作進度

指導教師應督促學生把握進度,而不是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確定題目,搜集資料,確定寫作提綱后,此時教師應與學生約定交初稿的時間和地點,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寫初稿。并定期使用電子郵件或電話與學生溝通論文的進展情況,以便于早日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當約定時間過半時,教師應進行督促。

5.提高教師的論文指導能力,促進教師的長遠發展

達到論文指導硬性指標的青年教師因缺乏指導經驗,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任務,對此,各高校應邀請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專門針對有潛力的青年教師開展論文指導培訓,組織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分享其多年的論文指導經驗和策略,也可以建立論文指導小組,由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帶領青年教師一起進行論文指導,擴充論文指導教師隊伍,逐漸消除由師資短缺和指導教師能力欠佳引起的論文質量問題。

如今,學生的個性特點日益突出,指導教師要不斷調整指導方式以便因材施教;信息資源種類日漸豐富,指導教師要不斷學習新技能,把握新動向以便獲取和辨別有用資源;研究方法日新月異,指導教師要不斷掌握新方法才能正確引導學生選擇最佳的研究方法。因此,論文指導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多方面能力提高的過程。指導教師需要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傳授學生獲取和識別有效資源的能力以及遴選研究方法的能力,與此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和開發自身的科研潛力。

參考文獻

[1]趙菊.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質量的對策研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2]翟崑、王存鵬.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與研究[J].黑龍江教育,2008(1)

[3]包國雄.指導文科類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認識[J].廣西高教研究,2002(2)

[4]葉云飛.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5]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廳〔2004〕14號

第6篇

關鍵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設置;專業方向;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6-0180-02

貴州省是航天航空產品生產研發基地集中地區。近年來,隨著先進制造業引進涌入,對材料學科專業相關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大為增加。然而,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設置是以傳統金屬材料方向為主,與高新制造業對材料壓力加工、材料質量檢測方面的人才需求有些錯位。單一專業方向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分工明確細化顯得不適應、脫節。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個性、就業愿望選擇專業方向,制約了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及創新能力的培養[1-4]。此外,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理工學院等區域高校也相繼開設材料類學科專業,使得本地區材料學科畢業生數猛增,就業壓力增加,就業渠道必須拓展。

為了解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人才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問題。依據貴州省材料產品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市場現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專業特征為基準,面向就業市場,以學生為本,靈活設計金屬材料、壓力加工以及材料檢測及表征三個專業特色培養方向。通過構建方向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知識、能力及素質協調發展,有針對性地著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拓寬就業渠道。

一、特色專業方向課程設置

廣泛進行調研,重點了解金屬制造行業對人才知識、素質、能力的要求。我們按“通識公共基礎+夯實大材料學科基礎+明確專業專長方向”的方式實施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確定了具備相同口徑的通用基礎知識課程群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為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生根據社會需求和個性特長,自主選擇專業方向,以滿足學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需求。

通用基礎知識課程群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與人文素養等課程,重點培養學生文化素質、身體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專業基礎課是課程體系的中心組成部分,緊密圍繞材料學科專業共性特征和人才培養目標設置,是三個專業方向共同開設的課程。避免課程間內容重疊,整合《固態箱變》、《金屬熱處理》、《熱處理新技術》三門課程課程為一門核心課程――《熱處理原理及工藝》,構建以《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性能》、《材料分析方法》等課程組成的專業核心課程群[5]。便于學生掌握有關材料制備合成、組織結構、性能和使用效能等四要素構成的材料學科共性基礎知識規律。

專業方向課程群體與社會需求密切聯系,有不同特色的專業方向實用性課程群。金屬材料專業方向有《金屬材料學》、《鋼鐵冶金概論》、《有色金屬合金》、《復合材料》、《高溫合金》、《航天材料》、《模具材料》等課程。壓力加工方向有《材料成型工藝》、《軋制工藝學》、《擠壓與拉拔》、《塑性成形數值模擬技術》、《鍛壓設備與工藝》、《快速成形技術》等課程。材料檢測及表征方向有《材料性能測試技術》、《材料工業分析》、《無損探測》、《超聲檢查》、《渦流檢測》、《常用檢測設備與維修》等課程。

二、專業方向實踐教學設置

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踐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更加注重實踐教學,偏重專業方向”理念。改革傳統實習教學模式,認識實習圍繞實習基地的制備(壓力加工)-檢測-裝配流程組織展開,學生初步掌握材料制備-組織結構-性能-使用效能為主線的科學研究方法。生產實習則各自偏重金屬材料、壓力加工、檢測與表征專業方向,身臨其境,與社會溝通,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解決相應的專業方向領域中的生產實際問題。近年來,本專業實驗室采購了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等大型精密儀器和實用設備,構建冶金制備、壓力加工和測試與表征實驗平臺,為培養不同專業方向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自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程》指導教材,以“課程綜合性實驗、專業方向綜合性實驗、專業綜合性實驗和創新創業實踐應用開放性實驗”分層次逐步深入展開。畢業論文環節實行導師制,采取自主挑選導師、過程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研究創新的興趣,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認知和創新能力,保證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近幾年共有10余篇本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獲學校優秀論文獎勵。

激勵學生參加著名專家和企業家講授高水平專業講座,讓學生了解專業方向前沿發展動態,新成果、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理念,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鼓勵學生自由選題,

自主設計方案,申報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制備(加工)、檢測、表征、分析實驗過程。推薦優秀學生參加全國金相、節能技能大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并充分展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近年來獲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及SRT項目10余項,國家級節能大賽獲獎3項。

三、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課堂教學中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多媒體、科研成果案例、小組討論、精品課程交流平臺網絡等方法,將繁雜的概念、原理,產品制備過程,微觀組織結構以及性能檢測過程、檢測設備操作和維護過程等以形象化、動態化、具體化的形式,逐步深入,側重向各專業方向學生講授,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以及培養學生創新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材料科學導論》實行雙語教學,學生閱讀翻譯外文文獻的能力明顯提高,有利于了解全球材料學科的前沿科研狀態和知識。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各方向充分發揮學院與企業的科研實踐優勢,拓寬就業渠道。從時間、教學內容以及管理措施上保證“以科研促進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6]。我院于2011年開始與臺灣義守大學合作辦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各方向選派1~2名優秀學生到該校學習,這將進一步探索出國際國內合作辦學之路,給本專業更多優秀學生優化知識結構、開闊學科視野提供跨校學習平臺。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業專業經過60多年的專業建設,儲備了大批的材料學科專家學者和寬厚的工程學術文化底蘊。近幾年,經過貴州大學品牌專業、省級示范性專業、國家一類特色專業,以及重點學科、碩士點、博士點授予專業建設,采用傳幫帶培養、引進、進修提高等方式,建立了一支教學、科研兼容,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的專業方向教師隊伍。目前本專業共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碩士5人。35歲以下教師全部在讀博士。本專業青年教師全部到省級材料結構與強度重點實驗室兼職,掌握大型檢測與表征儀器的操作和維護,為師生展開科研教學提供了技術便利。與貴州南方匯通、安大集團公司等校外實習基地建立了長期師資培養機制,以解決不同性質的企業生產問題為契機,與培養學生并舉,為各專業方向師生提供了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條件,目前有三位教師在這些企業攻讀博士后。加強教師隊伍團隊合作,鼓勵教師教學與科研并重。目前,本專業教師發表相關教研論文30余篇,出版教材《材料科學基礎》、《金屬材料學》、《材料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程》等4部教材。《材料科學基礎》獲評省級精品課程,《材料力學性能》獲評校級精品課程,帶動了本專業方向課程的建設。

五、結論

與時俱進,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緊跟材料制造業發展趨勢和用人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特色培養方向,不斷深化構建特色培養方向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措施,逐步實現了專業“寬專業、厚基礎、高素質、重實踐、強能力”與培養方向專長化的有機統一,不僅彌補了現有專業培養模式的不足,而且也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提升了學生就業市場競爭力。最近幾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就業率一直名列貴州大學前茅,獲得2011―2013年全校就業率一等獎,已呈現出學生就業自信、社會歡迎的良好互動局面。

參考文獻:

[1]徐德龍,許啟明,肖國先,等.關于材料類本科專業設置演化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2(1):5-8.

[2]李瑜煜.復合型材料電子技術人才知識結構及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105-106.

[3]張海燕,黃貴秋,石海信,等.化工專業柔性專業方向建設的探討[J].欽州學院學報,2012,27(7):41-44.

[4]黃貞益,鄧小民,李勝祗,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建設探討[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2(1):107-108.

第7篇

【關鍵詞】綠色化學教育 高校 化學教學 現狀 未來趨勢

1990年以來,伴隨著自然科學的突破進步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化學學科的發展及其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不僅滿足并且大大促進了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但是,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化學學科也一直為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日益激烈的矛盾所困擾。人口激增、資源消耗過快、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加劇,這些成為21世紀人類發展的制約因素。在此背景下,“綠色化學”應運而生,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和我國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綠色化學成為人們從源頭防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耗損的重要選擇。因而綠色化學成為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前沿學科。當前,綠色化學教育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快速發展,亟需審視現階段的發展情況,探測未來發展的途徑趨勢,進而全面掌握高校教學中綠色化學教育的圖景全貌,積極引導綠色化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更好地發展進步。

1 綠色化學理念及綠色化學教育

1.1綠色化學理念

綠色化學無疑是當今全球化學學科研究領域的前沿對象之一。綠色化學屬于物理學、生物學、信息學、材料學等與化學學科交叉研究的產物,反映了當今時代社會發展最迫切的深層次需求。綠色化學是利用化學原理和方法來減少或消除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有害的反應原料、催化劑、溶劑和試劑、產物和副產物的新興科學。其目的是最高效率地利用資源和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并系統化地改造和重塑化學科學。

1.2綠色化學教育

綠色化學教育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化學科學和綠色化學的發展,各個科研單位尤其是高校在其科學、教學等體系中將綠色化學學科化、自主化、獨立化的結果。綠色化學教育的開展不僅促進了化學學科的長足進步,而且提升了高校教育體系的整體進步。目前,圍繞綠色化學教育這一課題已經衍生出大量的課程體系、研究問題等,并且產生了大量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2 綠色化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現狀

1991年,美國最早提出“發展綠色化學”的口號。并且在隨后的1996年美國化學協會就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并成立了綠色化學協會。同一時期,歐洲國家也呼吁加快可持續發展化學工業的研究。在1998年瓦納教授寫作了《綠色化學的理論與實踐》,書中詳細介紹了綠色化學的概念內涵、原則意義、指標體系以及發展進程等,后來成為高校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經典。1999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了《綠色化學》期刊,這標志著綠色化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正式確立。之后,美國的Scranton大學在環境化學學科中設立綠色化學課題,并于21世紀初將綠色化學獨立為一門大學課程。美國的Oregon大學則把綠色化學理論與實踐確定為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澳大利亞 Monash大學在2000年設立綠色化學研究中心,并將綠色化學作為本科生的必修課程,同時開始招收綠色化學研究的博士研究生。

綠色化學在我國高校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早在1995年“綠色化學與技術”就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的研究課題。1996年,“工業產業化中的綠色化學與技術”會議召開,與會學者就綠色化學的理論應用進行了探討,并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1997年,朱清時等院士發起的香山科學會議就是以“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科學的挑戰---綠色化學”為主題,正式打開了中國綠色化學研究的大門。2006年中期,中國化學學會綠色化學專業研究會正式成立。1995年年底,清華大學化學學院的曾庭英教授等人出版了“綠色化學工藝”課程設計,提出應該在高校中設立綠色化學課程。隨后中國科技大學于1996年年中獨立開設了面對化學專業研究生的綠色化學課程。幾年內其他一些高校如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也開設了綠色化學課程。

3 高校教學中綠色化學教育的未來趨勢

高校教學中的綠色化學教育方興未艾,面對未來日益提升的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需求,必須提升綠色化學教育的層次水平。綜觀各國的先進理念與措施,發現綠色化學教育在未來發展的一些趨勢。

3.1綠色化學課程的設置

對于高校化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應該將綠色化學確定為必修課目,要求這些學生能夠比較全面深入地掌握綠色化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操作,成為未來綠色化學研究發展的潛在推動者。對于非化學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將綠色化學確立為公共選修課,使其了解綠色化學的科學思想、發展現狀、前沿成果以及未來趨勢。

3.2提升高校師生的綠色化學認知

高校師生尤其是化學科研人員,應該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將綠色化學理念貫穿于教學研究中去。將綠色化學的新知識、新理論、新發現等在高校師生中普及宣傳,促進綠色化學理論與實踐的進步。

3.3綠色化學教材的編寫

首先,編寫以普及綠色化學知識、宣傳綠色化學理念為主的教材。其次,科學設計專業教材編寫的內容體系,加快專業教材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左興才.高校實施綠色化學教育的策略[J].菏澤學院學報,2007,29(5).

[2]王恩舉.漫談綠色綠色化學[J].大學化學,2002(4).

[3]余天華,吳靜瀾.綠色化學在高校化學教育中的教學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8,(28).

[4]范彩玲,李迎.在大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探索[J].天中學刊,2006.

[5]徐漢生.綠色化學導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第8篇

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科研項目(JZ160220);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教改項目(XJJG2015001)。

一、建構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內涵。

目前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得到重視和應用[1],基于近年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建構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是化解學生專業學習困境的必然途徑[2]。所謂“立體化模式”,是相對于傳統人才培養的的單一化、平面化而言的,“立體化”具備多維度、多角度、多層面和多方位的內涵[2-3],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即打破傳統高等教育偏向知識灌輸的單一模式,基于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基礎,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現代教育思想特別是系統論教育思想為指導,強調要全方位地調動各個教育、教學環節諸要素如人才培養目標、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教育途徑、教育評價等并進行立體化設計以形成有機統一的綜合教育體系,努力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緊密圍繞培養目標,采用課內與課外、課前與課后、校內與校外、現實與虛擬(網絡)、國內與國外多維一體的學習策略,展開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風格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4]。

二、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內容。

1.完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模塊,奠定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基礎。

根據專業的發展趨勢與學生發展需求,按照學院對地方院校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我們分階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相應對專業課程體系作出調整和完善,把課程模塊分為: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實訓課程等五大立體化模塊,逐步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比例(占30% 以上) [5]。

圍繞課程體系的確立,逐步選擇有條件的課程建立立體化教材,實現課程內容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學輔導書和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網上電子習題和心理學案例分析、輔助教材等教學資源。

2.教育理念的立體化。

教育、教學的理念涉及到教育目的觀、師生觀、教育教學過程觀等多方面的基本認識。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學活動和心理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突破原來以課堂理論知識灌輸為主,而不是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為主的設計思想和體系,向突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方向改變。特別是,立體化教育認同教育過程中存在雙重主客體的觀點: 即認為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同時又互為認識和學習的對象(客體)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有著多向立體的學習信息的交流與溝通,而非僅僅是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單向灌輸。

3.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立體化。

大學傳統教育教學采用滿堂灌的單一授課方式。立體化教育教學則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立體化教育、教學方法應具有挑戰性、啟發性、靈活性、激勵性、反饋性等多種特征。基于這一理念,我們堅持探索和借鑒的特色教學方法有:“元問題提問”環節、“5 分鐘老師”制度、研究性教學法、研討式、案例教學、體驗教學法、基于反轉課堂的PBL等,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聽課熱情更高。

4.教育教學手段的立體化。

課堂教學手段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多數課程都能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增強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克服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的不足,極大地拓展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分析與討論,真正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和諧課堂。

課外輔導方式的立體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實現課堂教學與網上輔導相鏈接提供了方便,克服了傳統的課外輔導方式單一化的局限。如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對校內外心理學專業課程網站資源的鏈接,學生可以十分方便地隨時學習各網站上的有關教學內容、學習輔導材料、知識擴展材料、課程錄象等。師生通過 e-mail 的方式進行打破時空的立體化指導、學習督促和交流。

5.課外輔導與實踐活動體系的立體化。

W生分層化、多樣化教學輔導。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分別來自文科、理科高考背景,在學習基礎、將來發展取向、學習興趣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因此要重視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自由結合,注重發揮全體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優勢,克服弱勢,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與課下自學相鏈接。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學生的自學內容。課外自學包括預習、復習和自主學習。自學材料包括參考書、期刊、專業書籍、網上資源等,鼓勵和指導學生搜尋有關資料,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利用網上資源和圖書館等其他有效信息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這樣,既能避免傳統教學“一刀切”的弊端,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又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外活動相鏈接。在實踐教學方面,力圖使實踐教學體系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專業學習的需要,注重分層、多樣化、立體化協調發展,以利于培養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力求形成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分層立體化建構,包括:通過實驗室模擬實訓課程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校內實訓場所(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實驗室、團體心理訓練室等) 的課堂教學開設應用技能課程,通過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的撰寫與研究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等;并且,建立和完善較為全面的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分層、多樣化建構。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

6.課程考核與教育教學評估的立體化。

課程考核是教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實施的調控棒。可以采取實行“平時成績 +期中成績+ 期末成績”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 20% ~30% 考分來自平時作業、課堂發言、實踐活動的參與等平時成績; 70% ~ 80% 來自期中與期末的理論與技能考試(有閉卷、開卷、半開卷、課程小論文、實驗報告、實驗設計等方式) 。同時,可以嘗試打破追求標準答案的靜態考評模式,倡導動態的多層次、多樣化考評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互評與老師評價相結合,既體現評價的共性,又體現評價的個性。

三、心理學本科專業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實踐情況。

1.以模塊化課程設計為依托,分階段有序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參照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我們在理論課程體系中構建四個不同層面的模塊式課程: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每一模塊中又包含不同層次的課程。

模塊化理論課程以動態階段性學習來實現。本科一年級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采用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在課前給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關的材料,采用問題啟發式、類比討論式、內容專題式等教學方法,積極促使學生對概念和原理進行準確理解;本科二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本科三、四年級進行建構性學習,第三年開始接受應用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外來信息,而是主動地對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以共同解決問題的活動來建構知識的意義。采用建構主義的方法教學,激發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2.以專業實訓和校園特色專業活動為落腳點,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我們通過前期調查學生的專業興趣和社會市場的需求特點,根據不同年級和課程性質設計不同的校內技能實踐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此外,我們也開展了研究型實踐教學。此環節以導師制和互助學習圈為平臺。在雙向選擇方式確定的指導教師指引下,通過前期調查、研究設計、統計分析、論文撰寫等科研訓練過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指導高年級大學生以興趣小組為單位,在導師指導下,積極申報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積極參與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及心理沙龍,并將其作為一項常規性、基礎性、特色性的工作,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同時,我們也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分層式多樣化校外實踐教學體系。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這項工作僅僅靠一兩個實踐教學基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為保證心理學專業學生校外見習、實習的效果,目前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層次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梯隊。、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指導本專業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學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了多種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特殊教育學校支教活動、四川地震災區心理援助等。

3.自主學習力與積極人格培育并重,在人才培養各個環節,融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積極人格對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決定作用。積極人格的功能使學生對自我認知更完善,這有助于有效的處理自身與社會文化環境所產生的問題,能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較高的情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情緒整合能力發展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在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從多個角度看問題。這一思維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我們通過開設大學生幸福課有效達成了積極人格培養的目標。一是通過理論講授讓大學生形成對積極人格的認知;二是通過素質訓練讓大學生感悟與增強積極品質;三是通過主題討論讓大學生理解幸福的真諦;四是通過心理測評讓大學生了解幸福感狀況。

4.以“雙師型教師”與校外導師建設為智力保障。

在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這就要求專職教師在掌握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和熟練掌握計算機和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相關應用性知識和技能。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我專業部分教師已通過參加專門的心理學師資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以上證書、主動服務社會。并且,積極鼓勵本專業教師以各自的方向專長與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服務需求相對接,深入一線開拓專業理論方法的應用,又為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提供豐富而詳實的案例e累。此外也重視通過立體化的教學評估體系來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包括學生信息員評教、問卷、座談、網絡評教、教師自我評教、專家評教等方式,評價內容既包括教學,也包括教師科研、實踐能力、育人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也吸收了多位有心理學應用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來充實師資隊伍,他們廣泛分布于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領域。通過專業講座、心理沙龍和專題討論會等形式服務于學生專業理論與技能提升,并開闊了專業視野。

四、總結

心理學專業是一個新興而前景廣闊的本科專業,為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實踐人才,在專業建設中,我們結合自身與當地發展實際和教育部頒布的有關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將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確定為“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針對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課程零散、龐雜、課程銜接不連貫,課程間整合混亂、課程內容陳舊,講授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基于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提出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設想及其內涵的六個方面,并就相應的實現途徑進行了探討。

隨著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理念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不斷實踐,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也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較高水平,廣泛分布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市場營銷、用戶體驗、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司法與犯罪行為矯正等領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評價較高。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共計50余人考取碩士研究生。通過四年系統的專業學習,絕大多數畢業生獲得心理咨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家庭婚姻治療師以及育兒師等崗位的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并具備相應方向的專業操作技能。通過十余年不斷積極夯實專業基礎,加強學科建設,凝練學術方向,打造優勢特色,已初步將心理學本科專業建設成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層次較高的專業學科。

參考文獻

[1]高立群,彭聃齡. 21 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5).

[2]莫 雷.培養心理學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2).

[3]李國強,王旭紅. 應用心理學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初探[J]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2) .

[4]辛 勇.心理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7(4).

第9篇

論文關鍵詞:清潔生產審核,思想,計量,技術,設備,措施和建議

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清潔生產是降低排放強度,減少工業污染,緩解環境壓力,實現由末端控制轉向全過程控制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由于長期沿用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造成投入多、產出少、消耗高、浪費大,也使資源供給不足和環境壓力問題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問題是隨著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用于環境治理的投入大大增加,然而就治理模式看,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難度大,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難以實現統一,企業積極性不大,清潔生產是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產生量為目標,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的統一起來,是目前最佳的模式。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預防為主”從改造產品設計、替代有毒有害原材料,優化生產工藝和技術設備,物料循環和廢物綜合利用多個環節入手,達到“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引導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途徑。

在第二次全國工業污染防治會議上,環保部就提出了工業污染防治必須從單純的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實行清潔生產。通過實施清潔生產,減少能源資源的浪費,保護環境的同時,在企業內、外發展優勢互補,相互影響,形成社會化運行網絡,最大限度地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清潔生產是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有效手段,實現環境、經濟效益雙贏。

盤錦市實施清潔生產已12年,全市大中型企業85%以上已完成清潔生產審核,雖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但是在審核過成中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1 企業思想觀念守舊

企業環境管理不夠重視,依靠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粗放生產經營的傳統觀念沒有扭轉,觀念尚末更新。沒有把清潔生產理念應用在產品和生產過程中,企業普遍存在追求貸款進行設備更新改造和片面認為技改就是清潔生產的狹隘思想。

多數企業從設備工藝上思考的多,從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考慮的少,對新興的清潔生產理念拒不接納,并簡單的把清潔生產看做清潔文明生產及技術改造,認識不到清潔生產是一種管理理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不但可以大幅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還可以使企業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雙贏。

2 企業資金短缺,技改投資嚴重不足

實施清潔生產方案的資金難以籌措,是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又一個重要問題。由于國家沒有投入,企業自有資金缺乏,單靠企業內部資金積累實施清潔生產的難度很大,貸款困難,在沒有優惠政策,雖然遼寧省可以申請清潔生產周轉金貸款,但是企業還是難于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持。

3 企業計量設施不完善

在審核過程中,由于需要實測輸入、輸出物流,建立物料平衡,而實測必須在正常生產的前提下進行,一般我們都按連續生產72小時的生產數據作為依據,但往往我們會發現企業沒有或者缺乏中間的計量手段,大多數企業一級計量比較完善,二級計量有所缺乏,三級計量更有大量企業沒有。致使一部分數據需要理論估算,不能真實有效的將清潔生產前后變化記錄下來,進行分析核算。企業正常生產是在動態條件下進行的,變化的因素較多如生產條件、價格、原材料、產品種類等,致使企業對清潔生產的效益分析困難。方案實施后實際效益是多少,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企業難以確認從而行成一筆糊涂帳,這是實施清潔生產的主要問題,也成為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一個重要瓶頸。

4 企業生產技術、設備落后

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是能耗高、資源消耗、污染嚴重的又一重要問題,通過審核我們發現,大部分國有企業設備陳舊,有的甚至處于報廢邊緣,即使有些水平較高的企業,也面臨不斷技術改造的需要,這也是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遇到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和困擾企業進行清潔生產的辣手問題,也是企業出現片面注重技改的技術根源,制約了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的工作。

企業實施好清潔生產審核的幾點措施和建議

清潔生產不單是一種防治污染的手段,更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只要把這種理念在企業深深扎根,企業才能持續開展好清潔生產工作。

1用清潔生產審核的實例,有效的開展宣貫工作

清潔生產審核的宣貫工作是實施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要步驟,也是提高審核企業領導及廣大員工的重要手段,更是企業能否實施好清潔生產審核的前提條件。宣貫工作是否搞的透徹,直接關系到全過程審核的成效和質量。在宣貫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投影設備直觀、清晰的效果,采用了之前清潔生產審核的化工、石油煉制等行業的實例,結合審核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驟,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效果比較好,一改過去就審核談審核,泛泛的講解目的、意義、方法步驟的宣貫的方式,使大家聽得懂,看得明白。加深了對清潔生產審核目的、意義的理解和認識,并且直觀的學習了如何編制好物料平衡,如何分析原因,找到物料流失部位,如何制定好、實施好無/低費、中/高費方案。為保證企業審核質量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及技術基礎。

2注重調研、執行程序、實施好審核工作

清潔生產審核是通過一套系統而科學的程序來實現的,工作實踐體會到,要實現全過程的控制,真正達到“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標。編制好“物料平衡”及“物料流程圖”,從中分析原因、查找問題是審核的關鍵。

首先,根據企業不同情況,將節能、降耗做為切入點,進行實測,再確定物料平衡評估方法,解決企業單耗不清的具體問題。其次在物料平衡及“物料流程”的基礎上,圍繞“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查找問題,制定方案。再次、根據審核企業確定的無/低費和中/高費方案。督促企業實施好無/低費方案和中/高費方案。中/高費方案本輪不能實施的進行可行性分析,列入項目庫,做為今后持續發展清潔生產的內容,使企業形成在生產過程中實施有效的控制,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減少物耗、污染總量,實現了企業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3建立和完善審核企業管理及檔案制度,鞏固審核成果

在清潔生產審核過程中,大部分企業在分析物料損耗的原因后,制定了方案,通過無/低費、中/高費方案的實施,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這些成果,如果沒有制度保證,很可能流于形式,因此,把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作為重要內容,企業用文件的形式將制度固定下來,并建立崗位責任制。只有這樣才能鞏固清潔生產。

資源不斷減少,污染排放標準不段提高,致使“高能耗、低產出、低附加值”的粗放型企業必須向集約型生產方式轉變。用清潔生產理念促進工業發展和深化工業企業污染防治,使企業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朱慎林,周中平。清潔生產導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2.段寧.中國生態工業簡介。北京:中日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10.

第10篇

[KH*3/4D][HTH]關鍵詞 [HTSS]納米功能化金電極; 微生物; 快速檢測; 脂質過氧化; 計時電流法

[HT][HK]

[FQ(32,X,DY-W][CD15] 20110826收稿;20111219接受

本文系蘇州市科技局項目(No. YJC0910) 及常熟理工學院畢業設計(論文) 團隊課題項目資助

* Email: tuyf@suda.省略;wxy62@cslg.省略[HT]

1 引 言

牛奶為人類生活中價值最高的營養物質之一,但易酸敗變質\[1\]。我國90%以上的奶牛由農民飼養,規模小、生產水平低、衛生設備不足,因而很多牛奶原料達不到一級標準。在牛奶的生產、運輸、銷售過程中,還可能受到多種細菌的污染,其中含有很多潛在的有害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不僅破壞牛奶質量,而且可能危害飲用者身體健康\[2~4\]。傳統的微生物檢測技術非常繁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檢測周期長。按國標GB/T 4789.2進行菌落總數檢測需要48 h才能得出結果,難以滿足食品安全檢測的要求。聚合酶鏈反應(PCR)\[5\]、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6,7\]等幾種快速檢測技術通過富集、分離、形態學檢測、生物化學測試來鑒別食品中致病菌,縮短了檢測時間,但檢測費用高、儀器昂貴。電化學阻抗技術亦可應用于細菌的檢測,但在分析含菌量較少樣品時,檢測時間較長,且只有當微生物數目達到106~107個/mL時,這種電阻的變化才能被記錄到\[8,9\]。因此,開發快速、簡易的適合于牛奶樣品中細菌檢測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電化學分析方法在這方面具備獨特優勢\[10~12\],所需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易行、測定速度快、檢測成本低,可望開發出實用的檢測技術。

納米材料因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催化活性等獨特性質而備受關注,對許多物質有很高的電催化效應。納米修飾技術在電化學分析方面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3~15\]。通過表面修飾或功能化獲得的化學修飾電極在分析性能上較傳統電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而為開發適合于特定目標的檢測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納米功能化電極表現出巨大的潛在應用前景,特定的納米修飾電極可催化H2O轉化成羥基自由基(?OH),?OH具有極高的反應活性,可以使微生物細胞膜發生脂質過氧化\[16\],在電極上產生氧化電流,且電流的大小與微生物的量成線性關系,通過電流檢測實現對微生物的定量檢驗。文獻\[11\]應用此原理成功地進行了水體中大腸桿菌(E. coli)的檢測。本研究采用控制電位電解法,以中性的磷酸鹽緩沖溶液(PBS)為電解質,一步操作實現對金電極表面的納米功能化修飾,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蓬松的納米級粗糙層,并應用于牛奶中微生物的檢測。制備方法簡便,線性范圍為1.1×103~2.5×107 cfu/mL,檢測時間縮短至1 h以內。本方法重復性好、靈敏度高、不需要預處理,有望在牛奶及其它食品的微生物檢測中得到應用。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材料與試劑

CHI660C 電化學工作站(上海辰華儀器公司);金電極(Φ2 mm)為工作電極,鉑電極(Φ2 mm)為對電極,飽和甘汞電極(SCE)為參比電極;Dimension Icon原子力顯微鏡 (美國Bruker 公司);UV36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YX400Z型電熱蒸汽壓力消毒器(上海三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S?SWCJ?2F型超凈工作臺(上海博泰實驗設備有限公司);303A3S型電熱恒溫干燥培養箱(上海浦東榮豐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0.1 mol/L PBS溶液,pH分別為7.0和7.4。LB 培養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瓊脂20 g,蒸餾水1000 mL。大腸桿菌、嗜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由常熟理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發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牛奶樣品由常熟市圣力乳業有限公司提供。實驗用水均為二次蒸餾水。

2.2 納米功能化金電極的制備及表征

金電極用0.3 和0.05

SymbolmA@ m的A12O3粉拋光,依次在HNO3(1∶1, V/V)、無水乙醇及二次蒸餾水中超聲清洗5 min,紅外燈下烘干。上述電極置于0.1 mol/L PBS溶液(pH 7.0)中,于2.0 V恒電位電解600 s; 在0~1.5 V范圍內循環伏安掃描至電流穩定; 用水反復沖洗,并儲存在水中備用。采用原子力顯微鏡表征納米功能化修飾膜的表面形貌。采用亞甲基藍檢驗法驗證納米功能化金電極的性能:用PBS溶液將8 mL 0.15 mmol/L亞甲基藍溶液釋至100 mL,分別以裸金電極和納米功能化金電極為工作電極,在1.0 V恒電位電解30 min,分別測定原溶液和電解后溶液的吸收光譜曲線。

分 析 化 學第40卷

第5期汪學英等: 原位制備納米功能化金電極快速檢測牛奶中的微生物

2.3 細菌總數的測定方法

大腸桿菌(E. coli)是生物腸道內和環境中最普遍存在,且最大量的細菌,通常作為細菌研究的模式生物。牛奶中的細菌總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環境衛生、擠奶機、牛奶貯存和運輸設備的清潔程度和牛奶的冷藏溫度等因素,因此大腸桿菌是最可能存在的細菌。健康奶牛的內也總存在一些細菌,但僅限于少數幾種細菌,如小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數量約為102個/mL;如奶牛發生炎,則在奶中會檢出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化膿桿菌等致病菌。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大腸桿菌作為研究對象,并分別考察大腸桿菌、嗜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響應,以進行比較,評估本方法對檢測不同種類細菌的適用性。

2.3.1 平板計數法 參照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進行。

2.3.2 計時電流法 于37 ℃恒溫水浴中,用無菌移液管準確移取10 mL經高壓滅菌的0.1 mol/L PBS溶液(pH 7.4)于電解池內,以納米功能化金電極為工作電極、鉑電極為對電極、飽和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恒電位1.0 V進行計時電流測定,記錄加入一定量樣品后產生的電流響應值。

2.3.3 校正曲線與定量測定 對同一樣品用標準平板計數法和計時電流法同時進行測定,得到電流響應和牛奶中細菌數量的對應關系,建立校正曲線。根據儀器測定的相應樣品的電流響應,計算每毫升樣品細菌數量。

2.4 電極的活化再生

由于電極表面是納米尺度粗糙結構,具有較強的吸附性,測定中細菌氧化產物會吸附在電極上,所以測定中電流響應會逐步減小。因此,每次測定后需對電極進行活化再生處理。處理方法是用PBS液沖洗后,再在其中于2.0 V電解產生氧氣,利用氧氣帶走細菌被氧化的中間產物,從而使電極重新活化。3 結果與討論3.1 納米功能化金電極的性能和作用機理

采用AFM技術對納米功能化金電極表面形貌進行表征。從圖1可見,經陽極氧化活化處理后,電極表面形成了蓬松的結構。這是由于金電極表面吸附的?OH或O與Au原子發生交換,進入電極表層所致,電極表面的吸附的?OH或O和Au原子具有較強的活性\[17\]。

[TS(][HT5”SS] 圖1 金電極納米功能化表面的原子力顯微鏡圖(A)三維形貌,(B)2

SymbolmA@ m尺度,(C)500 nm尺度

Fig.1 Surface morphology of nanofunctionalized gold electrode (A) 3D AFM image, (B) at scale of 2

SymbolmA@ m and (C) at scale of 500 nm[HT][TS)]

圖2A為所制備納米功能化金電極在0.1 mol/L PBS溶液(pH 7.4)中的循環伏安圖。在修飾電極上,除了在電位約為1.5 V處因產生氧氣而使電流增大外,還出現一對很強的氧化還原峰(a),而普通金電極幾乎不出峰(b)。據文獻報道,電流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在納米功能層的催化下生成了?OH,且?OH被吸附于電極表面,占據著電極表面的活性位點\[17,18\],其反應如下:

Au*+H2OAu*OH(1

Symbolm@@ n)

Symbolm@@ ads+H++e

Au*+OH-Au*OH(1

Symbolm@@ m)

Symbolm@@ ads+e

[TS(][HT5”SS]圖2 (A) 納米功能化金電極(a)及裸金電極(b)在0.1 mol/L PBS溶液(pH 7.4)中的循環伏安曲線(掃速:100 mV/s),(B) 1.2×10

Symbolm@@ 5 mol/L亞甲基藍溶液(a)及經裸金電極(b)或納米功能化金電極(c)電解30 min后的吸收光譜

Fig.2 (A)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a) nanofunctionalized gold electrode and (b) bare Au electrode in phosphate buffer (pH 7.0, scan rate:100 mV/s); (B) Absorption spectra of 1.2×10

Symbolm@@ 5 mol/L methylene blue (MB ) (a) and electrolyzed for 30 min with bare Au electrode (b) or nanofunctionalized gold electrode (c) as working electrode[HT][TS)]

圖2B采用亞甲基藍檢驗法進行了驗證。呈藍色的亞甲藍溶液遇到強氧化劑時失電子形成無色的3,7雙二甲氨基吩噻嗪離子,通過亞甲藍溶液吸光度的變化可確定?OH的含量\[19\]。以裸金電極電解30 min后亞甲基藍溶液,吸光度(b)較原溶液(a)下降并不明顯; 以納米功能化金電極電解后,亞甲基藍溶液吸光度值較電解前明顯減小(c),說明在此條件下,修飾電極上產生了?OH,使亞甲基藍失電子形成無色的3,7雙二甲氨基吩噻嗪離子。

細菌細胞膜主要由脂類和蛋白質組成的雙層膜結構,其脂質分子相當穩定,但當有活潑自由基存在時,就可以導致脂質過氧化\[16\],從而在電極上產生電流。當將修飾電極置于含菌的PBS溶液中,電極表面活性位點的羥基自由基將會引起細菌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細菌數量越多,產生的氧化電流越大。因此,可以根據氧化電流的變化與細菌數量變化的關系對牛奶中細菌總數進行快速檢測。

3.2 測定條件的優化

考察了計時電流檢測工作電位及pH值對測定結果的影響。結果(圖3)表明,隨著電壓的增大,響應電流隨之變大。但當電位超過1.0 V時,電流不穩定,故選擇測定電位為1.0 V。在所研[TS(][HT5”SS]圖3 (A)檢測電位及(B)pH值對測定響應的影響

Fig.3 Effect of (A) applied potential and (B) pH value of buffer solution on detection response

25

SymbolpB@ C,在0.1 mol/L PBS溶液,含菌量約1.1×106 cfu/mL。

Temperature: 25

SymbolpB@ C, substrate solution: 0.1 mol/L phosphate buffer containing 1.1×106 cfu/mL of bacteria.[HT][TS)]究范圍內,隨pH值增大,氧化電流變化值增加,至pH=8時達到一個平臺。但此時穩定性變差,故最佳pH值選取為7.4。

3.3 電極對細菌的響應特性

在選定的最佳工作條件下,向10 mL 0.1 mol/L PBS溶液(pH 7.4)中依次加入10

SymbolmA@ L含1.1×106 cfu/mL細菌懸濁液,修飾電極上的計時電流曲線見圖4,表明修飾電極催化細菌脂質過氧化速度很快,可用于細菌的快速檢測。

培養基中的共存組分的干擾情況如圖5所示: NaCl、瓊脂對測定無影響;10 mL PBS溶液中加入100

SymbolmA@ L的蛋白胨、牛肉膏、牛奶時,電流響應略有波動,但并不產生明顯的電流響應,故亦不影響測定。分別考察了加入含550和1100 cfu/mL混合菌的牛奶,及分別加入同濃度的大腸桿菌、嗜熱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牛奶懸液后的電流響應, 從圖5可見,等量不同種類的細菌產生的響應值基本相同,表明本方法對各種不同的細菌產生基本相同的響應,而牛奶等基質不產生響應,因而可作為牛奶中細菌總濃度的測定方法。

[TS(][HT5”SS] 圖4 修飾電極對細菌響應的計時電流曲線,插圖A為電極響應對細菌總數的校正曲線

Fig.4 Chronoamperometric curve of response upon the adition of bacteria. Inset is calibration curve of current response versus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HT][TS)]

[TS(][HT5”SS] 圖5 培養基成分及等濃度不同細菌的電流響應

Fig.5 Current response of culture medium constitution and different bacteria

a, b為550、1100 cfu/mL的混合菌;c, d, e 分別為1100 cfu/mL的大腸桿菌,嗜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a, b mixed bacteria at concentrations of 550, 1100 cfu/mL respectively; c, d, e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respectively, at concentration of 1100 cfu/mL[HT][TS)]

3.4 電極分析性能及對實際樣品中細菌總數的測定

以計時電流法進行牛奶樣品中細菌總數的測定,同時用平板計數法進行對照,建立校正曲線 (圖4A),其回歸方程為:Δi (nA)=1.43 logC

Symbolm@@ 4.58 (C為樣品中細菌的濃度,單位:cfu/mL),電流響應與細菌濃度在1.1×103~2.5×107 cfu/m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

[FQ(9*2。19*2,Y-WZ][HT5”SS][*4]表1 本方法與平板計數法檢測大腸桿菌樣品結果比較

Table 1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from present method and GB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

[HT6SS][BG(][BHDFG3,WK5,WK7。2,WK6W]樣品

Sample本方法Present method國家標準方法GB Method相對誤差RE(%)152060482008.0

25576859500

Symbolm@@ 6.3361180570007.341536001470004.551367501300005.2[BG)F][HT][]

關系,r=0.9959。制備5份牛奶樣品,用本方法進行測定,對每個樣品平行測定5次,并與GB4789平板菌落計數法相對照,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用2種方法測定5個樣品, 其最大相對誤差為8.0%;同時采用t檢驗法判斷 2種方法所得結果之間并無顯著性差異(t=1.375<t0.05=2.776);電極經活化再生處理后重復使用所得相對標準偏差(RSD)為2.9%。

結果表明,本研究制備的納米功能化修飾金電極的方法簡便,性能穩定,電極可更新,使用壽命長。本修飾電極用于牛奶中細菌總數的測定是可行的。將此電極用于牛奶中細菌的測定相比于傳統生物學方法更簡單、快速和準確,大大縮短了分析時間,且檢出限低,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References

1 Abdullah D A, Saby A H. Food Control, 2009, 20(10): 913~917

2 Johnson E A, Nelson J H, Johnson M. J. Food Prot., 1990, 53(5): 441~452

3 Beran G W, Shoeman H P, Anderson K F. Dairy Food Environ. Sanit.,1991, 11(4): 189~194

4 LI DongYang, RU ShiPing, WU Jian, YING YiBin. Chinese J. Anal. Chem., 2010, 38(4): 573~576

李冬陽, 茹柿平, 吳 堅, 應義斌. 分析化學, 2010, 38(4): 573~576

5 Andrea G, Annalisa M, Paola C, Rosangela M. Food Control, 2009, 20(8): 733~738

6 Rose M T,Deaker R, Potard S, Cuc K T T, Vu N T, Kennedy I R. World J. Microb. Biot., 2011, 27(7): 1649~1659

7 Reidt U, Geisberger B, Heller C, Friedberger A. JALA, 2011, 16(2): 157~164

8 Yang L J, Ruan C M, Li Y B . Biosens. Bioelectron., 2003, 19(5): 495~502

9 Tun T N, Cameron P J, Jenkins A T A. Biosens. Bioelectron., 2011, 28(1): 227~231

10 Han S B, Li X, Guo G M, Sun Y S, Yuan Z B. Anal. Chim. Acta, 2000, 405(12): 115~121

11 Tang H, Zhang W, Geng P, Wang Q J, Jin L T, Wu Z R, Lou M. Anal. Chim. Acta, 2006, 562(2): 190~196

12 Berrettoni M, Tonelli D, Conti P, Marassi R, Trevisani M.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4, 102(2): 331~335

13 Huang K J, Niu D J, Liu X, Wu Z W, Fan Y, Chang Y F, Wu Y Y. Electrochim. Acta, 2011, 56(7): 2947~2953

14 Zhang L, Zhang J, Zhang C H. Biosens. Bioelectron., 2009, 24(7): 2085~2090

15 Rong G, Zhao G H, Liu M C, Li M F. Biomaterials, 2008, 29(18): 2794~2801

16 SUN ChunPu, ZHANG JianZhong, DUAN ShaoJin. Introduction to Free Radical Biology. Hefei: Press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999: 48~50

孫存普, 張建中, 段紹瑾. 自由基生物學導論. 合肥: 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9: 48~50

17 Conway O B E. Prog. Surf. Sci., 1995, 49(4): 331~452

18 Zhao W, Xu J J, Shi C G, Chen H Y. Electrochem. Commun., 2006, 8 (5): 773~778

19 WANG JinGang, WANG XiKui, GUO WeiLin, GUO PeiQuan, GU ZhongMao. Physical Test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Part B, 2007, 43(6): 495~497

王金剛, 王西奎, 國偉林, 郭培全, 顧忠茂.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2007, 43(6): 495~497

Rapid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Milk Using an Insitu

Prepared Nanofunctionalized Gold Electrode

WANG XueYing*1, GU Feng1, YIN Fan1, TU YiFeng*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2(Institute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Abstract An insitu, facile and rapid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prepare a nanofunctionalized gold electrode. By the electrolysis under applied potential of +2 V in PBS of pH 7.0 for 10 min, a rough nanoporous film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a polished gold plate electrode. This novel nanofunctionalized gold electrode could be appli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acteria quantity in milk. The detection was based on the catalysis of lipid peroxidation on cell membrane of bacteria by the nanoporous Au film. The response of the current in chronoamperometry would linearly respond the bacterial content in milk which was calibrated by the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 (Standard plate count method). Therefore the accurate quantity of bacteria was attained from the current response on prepared electr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bacteria could be detected at a content range from 1.1×103 cfu/mL to 2.5×107 cfu/mL.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tection could be completed within 1 h.

Keywords Nanofunctionalized gold electrode; Bacteria; Rapid detection; Lipid peroxidation; Chronoamperometry

(Received 26 August 2011; accepted 19 December 2011)

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

(第二輪通知)

由中國化學會、青島科技大學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定于2012年10月26~29日在青島召開,10月26日報到。會議將就我國自上屆學術會議以來分析化學學科的新成就、新進展進行學術交流和討論,會議邀請國內外從事分析化學研究的著名科學家、中青年學者、技術人員和儀器生產廠商參加,熱忱歡迎踴躍投稿并到會交流。

一、征文要求

征文范圍詳見第一輪通知(可訪問會議網站ac.qust.省略/)。投稿論文要求主題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文稿必須包括題名、作者姓名和單位、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3~6個)、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英文題名和作者姓名及單位。請嚴格按照論文模板投稿。模板見會議網站(ac.qust.省略/)。

在首頁頁腳處寫明第一作者簡介(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以及基金資助情況(標出項目批準號)。請同時提供稿件聯系人的電話、傳真、詳細通訊地址和 Email。論文用Word文件,通過會議網站網上投稿系統提交會議論文。

本次會議將增設青年論壇及儀器專場報告會。

二、會議注冊和回執

1、注冊費標準、要求和匯款方式可登錄本會議網站ac.qust.省略/查詢。中國化學會會員和學生注冊后需提交有效證件以享受注冊費優惠。

2、2012年6月在會議網站上公布賓館住宿標準及預訂事項。請擬參加會議的代表請在線填寫會議回執。

三、其它事項

會議相關事宜請與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書圣教授、丁彩鳳教授聯系。籌備組聯系電話:0532-84022750 (張書圣),053284022946 (丁彩鳳),傳真:0532-84022750。

論文相關事宜請與接桂芬老師聯系,電話: 15166038289

第11篇

關鍵詞:開放式實驗 環境科學 實踐教學 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

世界經濟的發展使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國內的各大高校陸續設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規劃等本科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環境類的人才。我校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一所具有鮮明工科特色和較強學科優勢的學院,2000年環境工程專業開始招收本科學生,2003年開始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2005年獲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于2008年增設了環境科學專業,主要為環境保護單位和相關機構培養專門人才。

環境科學的一大特點是其實踐性和應用性,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廣泛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因而注重學生對于實際環境問題的綜合分析和解決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我校環境科學專業設立時間不長,發展卻非常迅速。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教學條件限制,目前的理論教學比較容易取得良好效果,但教學過程中與環境問題的實際結合及對學生的實踐教學仍未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實驗教學未能與理論教學內容完全相適應。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存在著壓抑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阻礙創造能力的消極作用。相關專業其他高校的經驗表明開放性實驗模式對于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表現出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鑒于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不足之處和目前社會對人才需求已由“知識型”向“知識能力型”,我們提出改革目前較為封閉的實驗教學模式為開放模式,對本科實踐性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討。

一、開放性實驗教學的特點

開放性實驗是近年來大力倡導的實驗教學模式,是指實驗室及實踐手段向學生開放,突出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學生可以隨時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構想、設計和調試,充分利用課內外時間來進行實驗,并得到老師的指導,使“做實驗”真正成為有興趣的活動。實驗形式有教師選題或學生自選實驗項目,國內一些高校已在多門學科進行了該項改革嘗試,普遍認為開放性實驗的開設方式、實驗的意義及對提高能力的幫助程度方面都要優于傳統驗證性實驗。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相比,開放性綜合實驗在鍛煉學生統籌規劃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綜合知識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方面的優點更具意義。

二、開放性實驗教學的必要性

實驗課程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重要直觀體會感受手段,是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學習的重要場所。普通的實驗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實驗員將所有的實驗材料準備好,進行實驗時教師一般都是詳細講解,多次示范操作,屬于“保姆式”教學方式。導致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只強調共性發展而忽視個性發展,這種教學最大的缺點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只能在教師預先設定的框架中被動地完成實驗,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許多學生為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實現某些設計思想希望進行實驗卻找不到實驗場所;與此同時實驗室中的一些儀器設備只有在實驗時使用,其余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場地和設備利用率很低。針對上述問題,開放式實驗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開放和自由的實驗環境,在教師有限的指導下由學生有步驟、有目的地學習相關知識,獨立去設計實驗內容,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在共同完成任務過程中的集體協作意識。

三、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思考

遵從“以學生為中心,實施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構建開放式、多層次、立體化實驗教學體系。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外育習慣、內化素質。新教學模式可以按照以下幾點進行教學改革:

1.實驗室的使用在以前是比較封閉的。學生一般在實驗課時才有機會在實驗室操作儀器設備,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性。隨著學生的課外研究增多,如校“創新杯”等需要經常使用實驗室,需要對原有的實驗管理進行修改。將本科生使用的環境監測實驗室、環境微生物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及相關預備室甚至研究生實驗室作為開放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實驗課程外,學生可以提出申請后自行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使用實驗室的全部設備。

2.構建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開放性教學及管理平臺。包括學生實驗網絡預約、網絡化教學管理、多媒體課程資源、仿真實驗、教與學網上論壇等板塊,實現信息公開化,有利于學生了解實驗室設備資源運營狀況,合理安排實驗申請時間。

3.開放實驗內容主要包括:設計性、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課外科技活動實驗;一般由教師根據課程需要和科研特色設計幾個題目或學生自己選題,主要還是提倡學生自擬實驗課題,鼓勵學生參與解決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師生的雙向選擇來最終確定開放實驗題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科研特長,以科研促教學,在科研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及創新能力。

4.貫徹“因材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和要求,確定開放內容。例如,針對大一大二低年級學生,主要展開科普性、重復性、趣味性、效果性試驗教學,而對于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大型儀器操作經驗的高年級本科生突出創新實驗教育。引導學生進行原創性、前瞻性、機理類研究。

5.學生根據所選取的題目在科技導師的指導下,按文獻檢索和閱讀、實驗設計、開題、預實驗、實驗研究、論文撰寫和答辯的程序展開實驗,讓學生真實的經歷一次科學研究過程。以科學、規范和高標準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科學、規范的科學研究習慣和工作作風。此外,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虛擬儀器、實驗教學CAI課件等輔助手段,促進虛擬、仿真實驗和實際實驗的有機結合和降低實驗教學的消耗,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開放實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6.改革傳統以實驗報告為標準的考核制度,重視對實驗方法、實驗過程以及對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按學術論文格式要求撰寫實驗報告,并通過PPT形式進行答辯、討論,以促進學生實驗小組之間的溝通交流,分享實驗成果和心得體會,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報告能力。同時做好成果收集和論文推薦發表工作。

四、開放性實驗教學的實踐探索

近來,本學院在實驗教學中,大膽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將基礎性實驗內容與設計性實驗相結合,開展“開放式”實驗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們將實驗教學方式主要設計為開放式、自主式。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教學,在實驗課開啟之前,教師和實驗員及部分同學一起進行實驗材料的準備,如采集實驗用污水、配制實驗用水等,學生在實驗時以實驗小組為單位。教師對每一個實驗只進行一次詳細說明,學生小組自行進行操作,實驗對結果并不非常重視,要求學生更注重過程。在下一次的實驗中,各小組自行請教實驗具體操作和細節,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尋找合理的實驗途徑。這樣鍛煉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容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加強了學習小組的團隊合作精神。

此外,改革實驗室管理模式,將研究生用的大型儀器室及相關預備室作為開放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并積極申報校級科研立項。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進行課題選擇;二是教師根據自己的觀察、研究,給學生提供具有可行性的課題。例如,在我院馮華軍、宋志軍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本科生在2010年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獲一等獎;此外,多個本科生團隊或學校2000~5000元不等的創新課題立項資助,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周末、寒暑假,在導師指導下進入實驗室完成項目研究。這種開放式的實驗管理運行了一年多,效果明顯,不僅實驗室的利用率大幅提高,不少學生已經可以獨立操作原子吸收、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紫外、分子熒光等大中型儀器,加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此外,在導師指導下學生基本學會如何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和分析實驗數據。

五、結束語

通過開放性實驗教學嘗試,使我們深切體會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新的環境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模式既有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有利于實踐技能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它將改變長期以來“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今后,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將實驗室開放從時間、內容、空間等方面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實現實驗室的全方位開放,使實驗教學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承詠.環境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2]周俊宜,駱曉楓,顏少平,等.開放性實驗教學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1):3-4.

[3]楊明波,趙瑋霖,陳健,楊惠.高校開放實驗教學改革淺談[J].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9):100-105.

[4]何利.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5.84-85.

[5]趙偉明,劉賀榮,李國莉,等.開放性實驗在營養與食品衛生教學中的嘗試[J].衛生職業教育,2007,(1):42-43.

[6]劉家秀.高職檢驗專業生物化學開放性綜合實驗的設計[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6):736-737.

第12篇

2016年1月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專業開考課程考試時間安排表

專業代碼及名稱

1 月 9 日

1 月 10 日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A020103

財稅(專科)#

00061

國家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A020179

會展管理(專科)

03872

會展營銷

03873

現代商務禮儀

08884

會展經濟學

A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專科)#

05171

中小企業戰略管理

A020205

人力資源管理(專科)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00165

勞動就業概論

06183

工資管理

A020234

物業管理(專科)

00172

房地產經營管理

04363

物業管理實務(一)

04365

物業管理財務基礎

05565

物業管理法規

07489

應用寫作

04364

物業管理實務(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82

物業管理概論

18960

禮儀學

A020238

國際旅游管理(專科)

00192

旅游市場學

06010

旅游英語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00194

旅游法規

02519

食品營養與衛生

11341

國際旅游學

06123

導游學概論

11506

旅游飯店財務管理

07489

應用寫作

A020242

會計電算化(專科)

05946

關系數據庫原理與程序設計

08310

會計電算化

02600

C語言程序設計

A020276

環境保護與管理(專科)

02764

水土污染與防治技術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7847

環境經濟學

05580

環境保護

03164

環境科學概論

02757

環境監測(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4516

環境問題案例分析

A040106

教育管理(專科)

01281

中國教育史

00442

教育學(二)

01282

外國教育史

00448

學校管理學

A040109

心理健康教育(專科)

04265

社會心理學

03518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03517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03372

團體心理輔導

A040115

英語教育(專科)#

06423

英語語音學

11488

基礎英語(二)

11487

基礎英語(一)

01212

英美概況

11486

中學心理學

11489

基礎英語(三)

11491

中小學英語教材教法

11485

中學教育學

11490

實用英語語法

A050102

秘書(專科)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50128

漢語言文學教育(專科)

11486

中學心理學

11350

基礎寫作

11493

現代漢語(二)

11485

中學教育學

11495

古代漢語(二)

11496

中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11494

古代漢語(一)

11492

現代漢語(一)

A050129

商務秘書〔商務管理〕(專科)

07489

應用寫作

00776

檔案學概論

08020

商務秘書學

07786

國際商務

18960

禮儀學

18961

財務管理與會計基礎

11520

秘書事務管理

18956

法律事務管理

A050226

商務英語(專科)

05439

商務英語閱讀

05440

商務英語寫作

A050301

廣告(專科)

0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0637

廣告媒體分析

00636

廣告心理學

00634

廣告策劃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00850

廣告設計基礎

00851

廣告文案寫作

A050303

公共關系(專科)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A050316

廣播電視編導(專科)#

01170

電視畫面編輯基礎

A050407

音樂教育(專科)#

00727

民族民間音樂

11373

學校音樂教學法

00721

基本樂理

A050436

藝術設計(專科)

00504

藝術概論

10177

設計基礎

A050442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科)

03904

服裝生產管理

00683

服裝市場與營銷

00677

服裝材料

03902

服裝發展簡史

03905

服裝企業督導管理

03906

服裝品質管理

A050454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科)

08878

動漫產業概論

08881

動畫編導基礎

A0803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科)

10725

生產作業管理

10718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2358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A080304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科)

05511

現代模具制造技術

01636

塑料成型工藝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1620

模具材料與熱處理

A080311

農村機電工程(專科)

11478

農村電力系統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11479

電器設備使用與維護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9439

計算機實用基礎

08214

農業機械

11480

汽車拖拉機構造原理與應用

A080602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科)

10725

生產作業管理

10738

工廠電氣設備控制

04107

機械制圖(三)

10764

電工原理(一)

A080604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科)#

02300

電力系統基礎

02269

電工原理

02304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02301

發電廠電氣主系統

A080704

電子技術(專科)

02342

非線性電子電路

05575

電視原理

02344

數字電路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08679

電路分析基礎

02348

電子測量

02585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A080744

數控技術應用(專科)

01667

數控加工工藝及設備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3395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04107

機械制圖(三)

A080786

移動商務技術(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專科)

02394

房屋建筑學

A082217

電子政務(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03332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82229

汽車服務工程(專科)

05872

汽車營銷案例分析

05868

職業道德與禮儀

05870

汽車售后服務管理

05869

汽車應用英語

05871

汽車營銷技術

A090603

鄉鎮企業管理(專科)

00332

鄉鎮經濟管理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7481

管理學基礎

00333

鄉鎮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03971

經濟學基礎

11383

鄉鎮企業生產管理

07787

會計學原理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A090604

農村財會與審計(專科)

03172

農業經濟學(二)

02827

農村企事業會計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0944

審計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7787

會計學原理

A090620

畜牧獸醫與管理(專科)#

01376

配合飼料學

11431

動物衛生檢疫學

00133

畜牧學

02796

畜牧業經濟管理

02765

家畜解剖及組織胚胎學

B020104

財稅(獨立本科段)

11389

財稅史

00069

國際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00068

外國財政

B020110

國際貿易(獨立本科段)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B020119

餐飲管理(獨立本科段)#

18960

禮儀學

B020157

財務會計與審計(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0061

國家稅收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00944

審計

04532

財務會計專題

03702

會計制度設計與比較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4533

管理與成本會計

04531

微觀經濟學

06069

審計學原理

06270

技術經濟學

B020180

會展管理(獨立本科段)

03877

會展項目管理

03872

會展營銷

08889

會議酒店管理

08884

會展經濟學

08725

會展客戶關系管理

08886

會展心理學

08890

會展管理信息系統

B020204

會計(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4531

微觀經濟學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B020208

市場營銷(獨立本科段)

07072

企業形象設計(CIS)

B020216

電子商務(獨立本科段)

03339

信息化理論與實踐

B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324

人事管理學

00463

現代人員測評

06183

工資管理

00294

勞動社會學

07484

社會保障學

11467

人力資源統計學

11366

人口與勞動資源

11365

勞動力市場學

11466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11470

國際勞務合作和海外就業

11468

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11469

宏觀勞動力配置

11471

勞動爭議處理概論

B020222

物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2659

房地產項目管理

05673

城市社區建設概論

00176

物業管理

05674

物業信息管理

05672

物業設備管理

05675

物業管理國際標準與質量認證

06569

物業管理實務

05676

城市環境保護

07519

公司管理學

B020230

公共事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3335

公共管理學

05725

文化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05726

國土資源管理

05724

公共衛生管理

B020235

國際旅游管理(獨立本科段)

11403

中國旅游文學作品選

00187

旅游經濟學

00188

旅游心理學

04138

旅游文化

11406

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05034

旅游地理學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11404

旅游飯店設備管理

18960

禮儀學

11341

國際旅游學

11343

旅游會計學

11405

美食與菜系

B020236

會計電算化(獨立本科段)

08674

計算機網絡基礎

11399

面向對象數據庫技術

02376

信息系統開發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B020256

項目管理(獨立本科段)

05060

項目范圍管理

05058

管理數量方法

04154

項目采購管理

05063

項目時間管理

05067

項目管理案例分析

05062

項目質量管理

05061

項目成本管理

05066

項目論證與評估

09413

項目管理概論

10427

項目人力資源與溝通管理

B020277

環境保護與管理(獨立本科段)

04518

環境化學

04523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4525

環境微生物學

04526

環境工程導論

04521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04519

固體廢物管理

04528

城市生態與環境學

05041

環境學原理

04527

環境規劃與管理

04529

環境地學基礎

04530

環境儀器分析

05580

環境保護

06270

技術經濟學

B020279

工程管理

03303

建筑力學與結構

06962

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

04037

施工技術與組織

06087

工程項目管理

03823

建筑制圖

08262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06936

建筑法規

06289

工程招標與合同管理

08263

工程經濟學與項目融資

06393

土木工程概論

B020309

現代企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8816

現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05171

中小企業戰略管理

06092

工作分析

08819

企業管理咨詢與診斷

10425

企業內部控制

06093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7114

現代物流學

10422

電子商務運營管理

18960

禮儀學

10421

客戶服務管理

07481

管理學基礎

10424

資本運營與融資

10423

銷售業務管理

10426

團隊管理

B030203

社會工作與管理

00278

社會統計學

05963

績效管理

00280

西方社會學理論

00281

社區社會工作

03335

公共管理學

00282

個案社會工作

03346

項目管理

B040102

學前教育(獨立本科段)

00881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0403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0886

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

00399

學前游戲論

00884

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

00887

兒童文學名著導讀

00885

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B040107

教育管理(獨立本科段)

10488

班級管理學

00442

教育學(二)

10489

現代學校人力資源管理

10490

教育財政學

00459

高等教育管理

B040108

教育學(獨立本科段)

01281

中國教育史

00442

教育學(二)

00471

認知心理

00448

學校管理學

02018

數學教育學

01282

外國教育史

07824

語文教育學導論

B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獨立本科段)

00266

社會心理學(一)

02108

實驗心理學

00471

認知心理

03519

心理測評技術與檔案建立

05951

心理與教育統計

04269

人格心理學

04267

學習心理與輔導

B040302

體育教育(獨立本科段)

11123

社會體育學

00486

運動生理學

00501

體育史

00502

體育管理學

11397

體育科研方法

06743

運動醫學

B050113

漢語言文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00821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00814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

11344

中國近代文學史

11345

文體寫作

11495

古代漢語(二)

04579

中學語文教學法

11494

古代漢語(一)

11346

近代漢語

11347

唐詩宋詞研究

11501

中國當代文學史

B050206

英語教育(獨立本科段)

07374

高級英語(一)

05187

中學英語教學法(小教)

11416

翻譯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

10101

美國文學選讀

06422

英語語言學

11487

基礎英語(一)

10100

英國文學選讀

11499

英語論文寫作

11488

基礎英語(二)

11497

高級英語(二)

10876

英美報刊選讀

11489

基礎英語(三)

11500

外語教學心理學

B050218

商務英語(獨立本科段)

05355

商務英語翻譯

05439

商務英語閱讀

05440

商務英語寫作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

B050302

廣告學(獨立本科段)

0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0639

廣播電視廣告

00641

中外廣告史

00634

廣告策劃

00850

廣告設計基礎

00640

平面廣告設計

B050311

廣播電視編導(獨立本科段)

01183

電視文藝編導

01184

電視藝術片創作

01170

電視畫面編輯基礎

B050408

音樂教育(獨立本科段)

06955

中國音樂史

04366

曲式與作品分析

11419

和聲學(二)

00732

簡明配器法

11423

復調音樂

11421

外國音樂史

11427

歌曲作法(二)

B050410

美術教育(獨立本科段)

00747

美術教育學

11330

設計學

00745

中國畫論

00744

美術鑒賞

B050418

數字媒體藝術(獨立本科段)

00504

藝術概論

05710

多媒體技術應用

07759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B050437

藝術設計(獨立本科段)

09235

設計原理

04026

設計美學

10177

設計基礎

B050443

服裝設計與工程(獨立本科段)

03907

西洋服裝史

03908

服裝材料學

03911

服裝國際貿易

03902

服裝發展簡史

03918

服飾流行分析

03916

服裝消費心理學

03915

服裝連鎖店管理

03910

服裝工業工程

03921

服裝專業英語

07541

服飾文化

03920

服裝商品檢驗

03919

服裝市場調查與分析

B070102

數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11400

數學分析續論

10544

線性規劃

02005

常微分方程

02013

初等數論

11401

中學數學方法論

11402

應用統計方法

02011

復變函數論

02600

C語言程序設計

11502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

11503

組合數學

10099

近世代數

B070202

物理教育(獨立本科段)#

02040

理論力學(二)

02023

熱學

02022

力學

02025

電磁學

11439

物理學方法論

02024

光學

02344

數字電路

04549

微機原理及應用

B080324

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

01094

機械原理

01095

機械設計

02209

機械制造裝備設計

01097

幾何量公差與檢測

01099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01100

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UG)

03395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

01457

企業應用文寫作

01102

機電傳動與控制技術

018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遵义县| 晋江市| 高雄市| 西峡县| 桑日县| 昌宁县| 偃师市| 上思县| 余干县| 大冶市| 南漳县| 昭平县| 阿拉尔市| 基隆市| 宁远县| 铜梁县| 元阳县| 贵定县| 苏州市| 将乐县| 济南市| 汉川市| 临沂市| 宝坻区| 托克逊县| 渑池县| 延长县| 瑞金市| 安新县| 临澧县| 太谷县| 开平市| 洪洞县| 陆河县| 库车县| 浦城县| 加查县| 搜索| 鄄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