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7 19:22: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學教師履職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字:教師;職業認同;差異;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2-0297-01
1.緒論
1.1 研究緣起。教師是個體認識世界的引路人,是開啟心靈的鑰匙,在個體的整個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教師是否熱愛孩子,熱愛教育事業,是否認同教師這一職業,不僅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教師身心的健康,以及他們自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對本職業的認同越是強烈,他們就越是以主動、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化解工作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和壓力,并從內心喜歡上教師這一職業,甚至把這一職業當作崇高的事業。但是,如果教師對這一職業本身、對個體的自我,對自身需要和動機等缺乏認同和了解,那么他們是不可能真正熱愛教學這一職業的。所以本研究試圖探究邊遠教師職業認同,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了解教師職業認同的狀況,對邊遠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教師職業認同存在差異的原因,從而豐富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內容。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探討邊遠地區教師職業認同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二是對改善邊遠地區教師職業認同現狀提出合理化建議,完善邊遠地區教育事業。
2.2 研究意義。教師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是她們獲得長足發展的前提,對穩定教師隊伍也有重要意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教師職業有一個良好的認同,是做好中學教師的心理基礎。只有教師有了較高的職業認同,在她的心目中才會有一種從事教師事業的偉大使命感,對于自己的職業才會有著一種堅守的態度,從而使其將教育看作是實現其生命價值的職業。職業認同還是促進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當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堅定的認同,她才能想法設法地去主動挖掘自身的潛力和身邊的資源,主動獲得自身的成長,達到一種專業上的自主性,并且能真正地熱愛這份工作,并將它作為自己的一項長期的事業。如果教師只是迫于"功利"的目的而從事這項工作,且工作狀態一直處于"厭教"的話,那么這份職業僅是其謀生的手段,從事這份職業是源于外部的動機,一旦外在應有的獎勵和榮譽失去的話,那將對教師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們通過研究發現邊遠地區的教師職業認同的程度,并通過分析各影響因素,提出合理的建議,穩定和發展邊遠地區教育。
3.教師職業認同差異的相關因素分析
3.1 教師的職業認同在年齡差異分析。在年齡上教師職業認同沒有差異,教師職業認同在職業意志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在職業意志上36-40歲教師職業認同最高,其次就是25歲以下的教師,在31-35之間教師職業認同達到最低值,這就表明教師職業認同在剛工作的教師中還是很高的,他們剛工作沒多久,對工作充滿了期望,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一定的收獲,于是這些老師會加強學習,提高自我職業認同,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老師工作的熱情隨著環境的不變使不少老師開始厭倦這份工作,人總有一個過渡區,度過了這段低谷,老師們開始改變,由于工作時間之久,老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都很強,這使得他們在工作中要優于年輕教師,這部分老師在孩子家長和其他教師的眼里都有了一定的地位,所以職業認同感不自覺的就升高了,這其實也就應了那就老話,人都是熬出來的。
3.2 教師職業認同在教齡上的差異分析。在教齡上教師職業認同在職業意志和職業意義上有顯著性差異,在技能上有差異,在35歲到40職業認同值最大,這就表明,教師在長時間的工作中獲得了一定的經驗,技能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是有所增加的,年輕的教師就要以老教師為榜樣,向其學習請教,自然而然生出的自豪感,讓老教師的職業意志不斷增加,再加上年齡也比較大了,比較安于現狀的一個年齡,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
4.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建議
提高教師的職業認同,一方面可以減少邊遠教師的流失率,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使他們更有激情的工作,從而提高邊遠地區教育質量。因此本研究從教師自身、學校、社會三方面提出建議:
4.1 要健全校園管理體制,給邊遠地區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機會,初入職教師的實踐經驗是相對缺乏的,管理者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和實踐技巧的學習,盡快使她們的工作走上正軌。針對剛入職的新教師,應該由一些有經驗的優秀教師總結他們的成長經歷,尋找規律,經常性地組織教師們交流經驗,不僅可以提高初入職教師的水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教師的疲勞感。在校內建立"學習共同",不僅對新教師而且對老教師都能從不同程度上有效提高自身專業發展。"學習共同體可以提高教師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增進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增進成員之間的協作,提高群體努力的滿意度,使個體從共同體成員的互動中獲益并且培養自己與他人的有效協作能力。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以團隊形式,不斷地反思和質詢及合作工作。當教育者們共同交流和學習時,他們能發現解決教學問題的新方法。"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做最大的努力讓教師在快樂,溫馨的環境下不斷的發展。
4.2 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堅定獻身邊遠地區教育的信念。教師自身應當正視教師這一行業。作為教師,應當具有一顆愛心,一顆童心,一顆上進心,就如陶行知所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真正的喜歡這份教師的工作,喜歡、接納孩子。教師是職業認同的主體,雖然自己不能改變職業環境,但自己有自主意識,發揮能動性去應對、互動,就能在職業認知和履職行動上獲得好的態勢,并不斷提高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