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4 21:46: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級下生物知識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 要】遺傳與變異對學生來講,是初中生物學習階段較難的一個知識點,不僅需要概括性的理解能力,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有硬性要求。在八年級下冊的教學安排中,會全面具體地安排這部分知識的講解,教師在進行這部分教學內容的時候,建議進行分段式教學,將變異的將這個略有難度的單元分解成幾個部分、多用圖表、多舉例,淺顯易懂地講解給學生。
【關鍵詞】兩段式;實物;圖表;遺傳;染色體;舉例
對于初中學生來講,這是初中生物課程中難度較高的一個單元。籠統地講,自然界的生物在一代一代的繁衍過程中,會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從生物的內外結構上出現適應性變異,讓生物本體在變化的環境中更好地生存。這種遺傳并且變異的現象本質上取決于基因序列在傳遞過程中發生的規律變化,基因在親代和子代之間的傳遞脫離不了生物的生殖,同時生物在生殖的過程中完成基因的遺傳。因此,這部分知識總體可以分為三大部分進行講解:生物的生殖、生物的遺傳、生物的變異。很顯然,這三個部分的學習是一個完整的、不可間斷的過程。生物要完成DNA的傳遞、必然要經過生殖這個過程,然而在遺傳和變異的過程中,脫離不了基因序列的重組。配子含有半數的染色體,染色體上承載著基因片段,這些片段決定了生物本體的性狀。例如人有23對染色體,上面有23對DNA分子無數段基因信息,這些染色體呈半數地存在于人的精細胞和卵細胞(統稱配子),人的配子結合組成了受精卵(合子),這是生命的開始,也意味著人體的23對染色體在這里再次完整了,人的46對DNA分子也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傳遞。根據這個過程來看,首先,教師要做好生物生殖這個過程的講解。1.巧用實物比喻 細化減數分裂 講解基因遺傳這里講的生殖并不是前一節課概括性的生物生殖,而是要具體細化到生物的生殖細胞的結合以及合子產生,或者嚴格來講叫做受精過程。學生特別要全程關注染色體在這個過程中的來龍去脈,因為有性生殖的生物產生的生殖細胞均為單倍體細胞,只有一半的染色體,生殖細胞的結合才促使染色體的完整,保證了下一代擁有完整數量的染色體。教師在講解這個概念的時候不要先入為主,學生學習的重點應當放在思考生物產生的生殖細胞有什么特點上面。特別是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有什么特點。對于本章來講,生殖細胞是如何產生的并不重要,在教學大綱內也沒有要求體現,對于生殖細胞的具體結構同樣也沒有硬性要求,因此可以抽象地表示一下生殖細胞的結構,只要重點突出生殖細胞內的半數染色體就可以。教師借助道具講解這一知識點最好,例如可以借助一個橘子演示,將兩個不同的橘子表示成來自兩個相同物種不同體的生物的生殖細胞,兩個橘子對半切開,表示原始生殖細胞分裂形成配子,其實嚴格地來講這個過程叫做有絲分裂,但是鑒于這屬于超綱內容,教師可以在此稍加拓展,不做硬性要求。這時,原來一個完整的橘子平均分裂成了兩半,里面原來有的染色體也被對半分成了數量相等的兩份。半個橘子表示的配子隨機組合,兩個半橘子重新組合成了一個完整的橘子也就是合子,這時兩個合子里的半數染色體也重新組合,變成了數目完整的染色體。這個過程叫做受精,結合成的新細胞叫做受精卵,生物的受精過程到此結束。嚴格地講,這是錯誤的,細胞的減數分裂要經過同源染色體的部分交換和復制,但是這部分內容屬于高中生物,因此在此簡化是允許的。學生要重點關注配子中的染色體是半數的,在結合成合子之后,染色體的數目才變得完整。教師要在黑板上、或者使用PPT做出如下的樹狀圖,易于學生理解。
2. 利用圖表舉例 了解染色體構造 明晰基因控制性狀 學生在掌握了生物染色體變化的完整過程之后,就要細化講解染色體的結構,這是重點。如下圖所示,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分子組成,DNA分子又叫做脫氧核糖核酸,作為遺傳物質區別于RNA。而DNA的遺傳特性來自于它的組成部分:無數的基因片段。由于初中生物不涉及到核苷酸這一知識點,因此將核苷酸序列用基因的概念取代之。但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學生要理解生殖細胞中含有半數的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組成的。DNA分子上有基因,是基因決定了生物的外在性狀。基因通過生物的生殖過程完成了重組,形成新的生命的染色體。
基因控制生物性狀,本質來講是由于核苷酸序列指導著生命合成蛋白質,從外來講基因控制著生物的外表及性質,例如黑貓和黑貓生出的純黑、純白兩種小貓,這兩種貓的毛色取決于它們的基因,是基因控制著生物一切的性質和體態形狀。然而,小貓的基因是從老貓那里得到的,親代通過生殖使得后代得到親代的DNA遺傳物質,同時,通過了基因的傳遞使得子代得到親代的特征,這個過程叫做遺傳。那么,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狀的呢?通過基因的顯隱性。這個概念的講解要借助孟德爾遺傳實驗,這個實驗的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徹底了解,而且實驗結果是最為重要的三個知識點—;—;1,基因的相對形狀有兩種,顯性和隱性,基因的顯性性狀表現而隱性性狀不表現,用字母表示分別為D和d。 2,根據字母表示法,顯性基因只要出現就會表現出相應的性狀,即DD和Dd,但是隱性基因要想表現必須不能出現顯性基因,即dd。3,在Dd的情況中,隱性基因不受影響,會繼續傳遞下去。原教材中的原文較為概括,教師一定要用以上的方法詳細闡釋這其中的原理。同時學生就會明白,生物為什么會出現變異:就是因為基因的不同排列導致了子代能夠表現出不同于親代的特性,這種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能夠從理論上解決學生的疑惑,讓學生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而不是大體的感覺。光有理論是難以理解的,要通過舉例:就拿黑貓的例子來講,如果黑毛是顯性基因,那么白毛作為隱性基因,請學生寫出小貓中黑貓和白貓的基因序列來,得出的結論有三種DD,Dd,dd。其中前兩種代表黑貓第三種是白貓,這時候學生可能有疑惑,那么為什么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有小花貓呢?這是由于不完全顯性基因造成的,由于這屬于超綱內容,就不做講解了,請有興趣的學生進行課外探究。
假設D表示顯性性狀黑毛,d表示隱性性狀,上圖是其中的一種情況,請學生自行寫出另外的兩種情況。通過上述的詳細講解,學生對生命的遺傳和變異就有了一個系統而完整的認識,教師可以在上面的基礎上,對人的性別遺傳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在學生對遺傳變異原理有了生動的理解之后,相信對這一部分的學習會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