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21:19: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級下冊英語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本學期是整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即將面臨著中考考驗。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選拔考試。迎接好這次中考就成為本學期教學的一個重要工作。為此做以下計劃。(3號仿宋GB2312)
一、指導思想(3號黑體)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堅持教育創新。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為目標,扎實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爭當名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3號仿宋GB2312)
二、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通過任務型教學訓練學生的應用語言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讓學生熱愛學習。
三、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3號仿宋GB2312)
總共幾個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基礎差,在里面混日子的有很的大一部分。男生居多。平均分都還不及格。大部分學生都想學好,也很愿意吃苦,他們的學習情緒基本穩定,也能堅持不懈,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偶爾會受到環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擾,能夠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幫助老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有10多個的學生屬于鞭策進步型,此類學生平時基本能夠配合老師的教學,但自覺性和定性不足,課堂有些喜歡享受歡樂,有些來個默不出聲。他們希望有好的成績,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勞動,上課時精神不振,課后很少復習功課,需要老師的督促才會有所作為;尚有極個別學生屬于不思進取型,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差,他們或偏科甚至對英語學習毫無興趣,需要老師再三強調才能勉強完成作業。
2.教材分析
初中英語共五冊,三月中旬復習完六七年級上下冊課本,邊復習、邊歸納、邊練習,復習一冊就測試一次。三月下旬及四月初復習八年級上下冊課本,在檢測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及時向學生反饋遺漏、模糊、條理不清的知識,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學過的知識有一套系統的、完整的體系。四月份專項復習,五月份系統復習,六月份做模擬套卷。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班上的實際,本學期采用以下措施:
(1)首先要從思想上扭轉學生以往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自覺的學習習慣,動腦的優良習慣,課堂上精講多練。即將面臨的是中考,學生的態度變化多變極不穩定,要動員好學生做好思想工作。
(2)根據學生各人的具體情況,要求各自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的分數,每次考試都要寫總結并制定下一次的目標只準前進不許后退,建立錯題庫自我評價。并督促為實現目標切實地進行刻苦學習.
(3)每堂課教師一定注意當堂的學習效果,突出重點難點.務必要求學生掌握必須掌握的基本的東西.注意檢查學生做筆記的情況。每天都要布置作業不然有的學生比較懶散。記憶背誦是很重要的老師沒有時時跟著學生,我選了學習小組長每天跟蹤復習,自己隨意抽查哪組做不好就狠狠的懲罰。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應用的機會。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寫作中學閱讀,閱讀中學寫作。積累經典名言名句等。
(7)作業要天天有,作業教師要收上來改并寫上評語,做得好的要表揚,沒有按時完成要給予批評,并監督完成。作業上問題比較突出的要提出來講解分析。對與問題比較嚴重的,如有必要,教師要單獨做做思想工作。
(8)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培優補差。把學生分成兩類,中上提高括充知識點,中后有一定潛力的,以抓好基礎知識為重。縮小兩極差異兼顧整體共同進步。
(9)要想學好英語就要用英語.學生大部分不好意思開口說話.這給聽力教學和交際教學帶來了嚴重的障礙,特別語言越來越注重交際性.好多學生學了只是為了考好試,不愿去說.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先帶好幾個積極的同學,鼓勵他們帶動大家的積極性.以部分帶動整體。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寒假作業檢測,六年級上冊
第二周:六年級下冊
第三周:七年級上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四周:七年級上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五周:七年級下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六周:七年級下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七周:八年級上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八周:八年級上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九周:八年級下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十周:八年級下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十一周:專項復習——冠詞、名詞、代詞、數詞、形容詞、副詞。
第十二周:專項復習——介詞、連詞、動詞分類和時態動詞、被動語態、情態動詞。
第十三周:專項復習——非謂語動詞、主謂一致、感嘆句、祈使句、并列句和復合句,模擬考試。
第十四周——中考:三輪復習、模擬考試。本段仿真模擬訓練,還要精講多練。
關鍵詞:五步三查;初二英語;聽說課
一、什么是“五步三查”教學模式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是全國教師培訓基地和中國名校共同體結合課程改革初遇到的問題,總結出一個推進課改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中“五步”主要指在課堂教學時,第一步,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第二步,包括對學和群學,對學指兩個具有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一起合作學習,群學指采用分組制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內學習;第三步,組內匯報,讓每個成員向整個小組匯報自己學習情況;第四步,班內大展示,每組由組長或全組成員在班級總結本組的學習情況及學習內容,展示組內成員對于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第五步,班內進行達標測評,評出最優小組。“三查”則指,教師在學生獨學時,對單個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監督調查,在組內小展示時,對小組內學習情況的調查,以及最后的測評時,對全體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
二、初二英語聽說課的特點
對初二英語聽的要求是:能夠聽懂接近自然語速、熟悉話題的簡單語段、識別主題,獲取主要信息;能聽懂簡單故事的簡單情節發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能聽懂廣播、電視等媒體中初級英語教學節目。對于說的要求是:能根據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能引出話題并進行幾個話輪的交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或根據圖片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在上述口語活動中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外研版八年級英語教材,探討“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三、“五步三查”模式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獨學環節:即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在此環節中,學生主要的活動是完成導學案中聽說課所需要的重點短語的英譯漢以及重點句型仿寫。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課前完成,亦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目的是為聽說課的順利進行掃清語法詞匯障礙。對學、群學環節:對學是指兩個具有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合作學習,具體應用到聽說課上,對學環節進行了稍微調整,因為找到兩個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很難把握,而且這樣分配容易出現分配不均的情況。因而,對學環節簡化為同桌之間的探討合作學習,常見的對學環節體現在聽說課的對話練習中。比如,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1 activity 6 中,“Work in pair. Talk about a place of interest in your hometown.”在這個對話練習中,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學生A:來自別國的游客,學生B:給學生A介紹當地景觀的本地人。該練習中,教師可以給出提示以及可以使用的相關表達,來幫助對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群學指的是采用分組制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法在聽說課上的運用也比較多,比如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課文,以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4 unit1為例,在理解課文內容以及基本語言點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角色表演,比如“Work in groups,and act out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doctor and a patient.學生A:醫生,學生B:家長,學生C:病人,學生D:護士。小組學生可以以課文為基礎,加上自己的理解與演繹,來完成分角色表演。教師還可以安排小組合作需要討論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主旨大意,段落匹配以及課本的圖片進行討論,這樣不但可以互幫互助,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成員交流自己不懂之處,并且共同解決問題,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彌補自身的知識缺陷。組內學習匯報,即組內小展示,這一步是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向整個小組各自匯報學習內容的學習情況。比如,在完成課文框架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先獨立完成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然后再向組員匯報自己的成果。以module7 unit1 為例,在聽后環節中,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完成如下思維框架,并且向組員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交流。
班內大展示,每個小組由組長或者指定一名成員在班級總結小組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內容,展示組內成員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這個環節可以由組長來完成,也可以是組員共同完成。例如,根據表格或者思維導圖來復述課文,或者小組一起到班級前面完成課本的表演。
最后,進行達標測評。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設計出課堂檢測的活動,以便檢測學生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比如“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in the box”,教師隨時給予批改,評出最優小組。一個合理完善的評價機制是“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只有評價合理才能夠達到小組合作的真正目的。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教師不但及時對學生小組情況進行評價,而且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多維評價。“三查”則指,教師在學生獨學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即了解學生提前對本節課短語句子的預習情況,以便課堂各個環節的順利進行。在組內小展示時,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保證每個組員都要參與展示,盡量兼顧整體。最后的測評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同時,教師評價不但要關注整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能力、態度等,還可以讓學生互評,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等,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公平、客觀、全面的評價,這樣來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而言之,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課堂上,采用“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挖掘英語學習材料,使學生擁有更加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并盡量加深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斷創新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努力為我國初中英語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添磚加瓦,以滿足我國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創新要求。
1. 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即是一堂課里所要學習的教學資料上面所安排的內容。《新目標》版的英語教材編排,每個單元都有它固定的框架,總體可分為三個部分:Section A、Section B和Self Check.八年級下冊及九年級全冊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添加了Reading(泛讀)這一部分。簡而言之便是“詞、句(視聽說)——語法(歸納)——閱讀——寫作”這樣的分布特點。所以在安排導學內容時,可以按以下課時進行編排:Section A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內容為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的學習,第二課時為精讀與寫作。Section B比Section A少了語法部分,但因其內容的深度跟廣度,也要分為兩課時。Self-check和后面的Reading(泛讀)則可以各劃分為一個課時。當然,這僅為參考。因為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之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材內容的增加或刪減。也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調整教材內容的順序。此外,還需考慮教學進度與課堂的容量。
2. 導學目標
導學目標為整篇學案的靈魂,它的確定應具體而明確,要讓學生明白學些什么,練些什么,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導學目標的重點需要突出強調,讓學生一目了然。例如在Section A的第一課時里,我們往往會把目標制定為要求學生掌握在這一談論話題之下的詞匯與句型,并能夠自由使用這些知識,完成對應的練習,達到交際運用這一目標。同時也能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或是跟別人合作討論歸納總結出這一知識點中的語法現象。
3. 導學過程
導學過程為導學案的血肉,它最少應該包含指導預習、練習訓練和存在問題總結這三版塊。
在編寫指導預習這一版塊中,教師編寫時要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同時要做到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設置認知沖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能夠順利引導學生進入新的學生情境,學習新的內容。例如七年級下冊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課時的預習指導中,教師可以利用頭腦風暴,在指定時間讓學生回憶已經學習過的動物名稱,讓他們按照回想的順序寫下來,并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順序安排,讓他們跟其他同學對比一下所寫到的名稱和順序,都有哪些不同,為什么。
至于練習訓練,當然是針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編寫,旨在對所學知識的訓練與鞏固。因此,要遵循以下原則:有可操作性、有強烈的針對性、有一定的趣味性、訓練題型要多元化、設計要多層次化、難度要有一定的梯度。
在經過預習的指導與練習的訓練之后,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就暴露無疑了。此時,問題總結這一版塊便起了作用。此處可要求學生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疑問做個全面的總結,并將它們寫下來。這樣就有利于老師根據其存在問題,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做到精講多練,向課堂要效率。
4. 導學資源
這一環節提供給學生的可以是一些拓展詞匯、相關句型、語法總結、背景知識等。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學習資源,方便學生學習,節省他們寶貴的時間。如在學習八年級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時,如果能給學生提供關于新加坡旅游的背景知識,學生讀起文章來一定會感覺簡單許多。又如在八年級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學習語法時,學生不可能根據簡單的五個句子,就能概括出直接引語如何轉化成間接引語具體方法,所以,他們需要一些額外的相關知識做為鋪墊。
xx年年中考結束后,我校英語教研組在總結過去三年教學得失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通過廣泛的調研、論證,提出了“構建和諧快樂的高效課堂”。
下面就我們的具體做法向老師們介紹一下。
一、實行集體備課,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
眾所周知,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我們在備課中做到了兩個吃透,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學生,為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我們集體備課,做到了六個統一:統一劃分課時;統一確定學習目標;統一自學指導;統一每節課的幾學幾教;統一課堂作業;統一階段評估。
二、科學整合教材、劃分和控制單元課時
我們在備課時,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在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創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組、改、增、刪這樣的整合,整合后的教材調動了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
(一)“調”和“組”指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將相關話題進行整合,使其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需要,以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這個調整可是單元之間的,即單元的先后順序可以調整,如七年級下冊的unit 5 i’m watching tv ,我在看電視,他在讀書,媽媽在做飯等,我們不妨提前學這一單元,因為在生活中,同學們可以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來進行交流,如a問 what are you doing ? b答i’m eating an apple 等。不同的進程也可有不同的安排。上冊書我們提前結束了,當時我們預算到下學期的時間緊張,于是我們在春節前就開始了下冊的教學,當時,同學們已學的筋疲力盡,又復習了兩周,怕引起學生的膩煩心理,我們把下冊書關于動物的第三單元學了,由于孩子們平時就愛看《動物世界》這個節目,備課時我們找出有關動物的圖片以供課上用,這樣的安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效果確實不錯。
(二)“改”、“增”、“刪”也是我們靈活處理教材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如九年級的unit 6,section b中要求寫出你最喜歡的樂隊的名字,由于我們班大多數學生沒有他們喜歡的某個樂隊(band),我們就把樂隊改為了演員(actor),這樣也可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除整合教材外,我們根據學生的入學基礎和教材特點,統一劃分課時,我們現在的教學,七年級一般是三到四課時,section a、section b各一課時,練習與講評是一課時,個別單元難點多時可能要用上四課時。
以七年級下冊unit 9為例:
第一課時:詞匯課,集中識詞;
第二課時:聽說課,完成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b, 要求學生掌握一般過去時態的結構和動詞形式的變化,會從口頭上運用一般過去時態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三課時:讀寫課,完成section b的3a部分和58頁的part 3,使學生從聽、說、讀、寫幾方面靈活運用一般過去時態。
八年級上冊我們一般用4課時,下冊由于多了reading 這一部分,又加了1個課時。
九年級也是用5個課時,第一課時,集中處理單詞,section a、section b、reading各一課時,第5課時,用3——5分鐘把一單元的要點難點和同學們一起系統一下,然后同學們進行靜心做題,最后老師用10—15分鐘精講。
課下同學們參照我們縣編制的學案進行預習、復習、練習,習題稍多時,由老師提前精選而定。
目的就是讓老師必須帶著整合的目光去審視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簡中求精,打造高效課堂。
三、構建啟動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
為了有效引發學生的思維,尋求有價值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思維,我們主要針對課堂問題的設計進行了探討。如果說,一堂精彩的英語課是一首動聽的交響樂,那么有效的課堂提問就是這樂曲中最動人的旋律。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具有趣味性、針對性、激勵性、靈活性和挑戰性。課堂問題不但要注意把握難、易程度,而且要注重提問的時機。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部分時,有一個游戲 “mystery student”,學生普遍感到所用的語言有限,而本班學生的共同點太多,不太好表達。于是,我們就不用書上的這個游戲,另外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2012年學院教學工作總結報告
高三理綜工作總結
2012年初中化學教學心得
新生代國學啟蒙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
2012年教學視導總結
教學實踐中,學生英語成績經常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種現象到八年級下冊尤為明顯。許多研究顯示,導致兩極分化出現的關鍵原因之一是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方面沒有過關。本文主要是通過如何呈現詞匯以及如何鞏固詞匯,結合具體課堂實例來探討一些詞匯教學有效策略。
【關鍵詞】
八年級英語;兩極分化;詞匯教學策略
英語詞匯作為語言符號的一種形式,是音、形、義結合的聯合體。同時詞匯的學習離不開特定語境和一定的文化背景。如果學生孤立地背單詞,記憶負擔會加重,同時運用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筆者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取、儲存、復現和使用信息的方法。它既可以是內隱的規則系統,也可以是外顯的操作程序。但毋庸置疑,學習策略的使用無疑能提高教師教授詞匯以及學生學習詞匯的效率。本文結合課堂實例,主要涉及學習策略在詞匯呈現和詞匯鞏固方面的具體運用。
一、詞匯呈現時花繁葉茂追求眼球效應
1.使用直觀手段,喚起學生興趣。
我們處于“眼球經濟”的社會,只有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B.Spolsky指出第二語言習得的動力因素包括態度、意愿和努力是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圖片最大的優點就是直觀,它拉近了文本和讀者的距離,降低了詞匯的難度。但是如果太多的圖片信息出現,就會出現削弱語言的作用。因此在處理圖片、實物教具、錄音等直觀手段的時候,牢記直觀手段是為了文本教學服務。
2.建立小組合作,鼓勵學生參與。
小組合作活動旨在通過交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它強調人際交往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促使學生在課業、個人成長、學習策略及社會交往技巧得到發展。(Nunan,1992)。小組活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人人參與、主動思考和積極表現等精神。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都能較好的得到強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小組合作活動開展地成功,能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參與、提高學生團隊意識以及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然而,如果開展得不好,則往往只是幾個英語成績好、性格外向的學生在控制發言權。課堂觀察:在教師布置完任務后,各小組都積極投入到小組討論中,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在教師終止小組合作活動后,各小組都能推薦小組代表發言。但如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發言者要么是小組長要么就是英語底子好的那么幾個同學。后進生根本沒有足夠的表達機會,即使有機會發言,也并非是自己思考所得。
3.巧設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距離。
情境教學旨在為學生創設相對真實的語言情景,學生更愿意去接受與他們生活想貼近的課堂。在呈現詞匯時,如果這個詞匯恰好符合某個同學的特征,將這個詞匯造句或者提問題,學生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如果呈現詞匯時能用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來呈現,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詞匯鞏固時葉落歸根夯實詞匯運用
詞匯呈現時需要輔以許多手段或者說方法,或吸引學生注意力;或提供給學生交流機會;或創設出真實情景,來掃除詞匯上的障礙。然而光有單詞的呈現,沒有進一步鞏固,短時記憶中的詞匯也很快會被淡忘掉。有人說,鞏固詞匯很簡單,只需要背誦詞匯就大功告成。筆者認為:鞏固詞匯需要大量甚至反復背誦。但如何掌握好詞匯的數量以及反復的次數也是值得大家商榷的話題。畢竟八年級學生不僅僅是學英語一門功課,而硬逼著學生背詞匯,學生也會有逆反心理。那么如何科學地采用策略來鞏固單詞就是本文需要探討的另一個重要主題。
1.科學記憶,與遺忘做斗爭。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后慢,如不抓緊在遺忘之前及時鞏固,那么遺忘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要學會科學地利用學生的零散時間,見縫插針地進行單詞記憶。
2.廣泛閱讀,與詞窮做斗爭。
詞匯量擴大有利于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反之,大量閱讀文章有助于詞匯的復現,讓學生對詞匯有熟悉感。研究表明,只有經過5-16次的復現,詞匯才能真正被掌握和使用。那么閱讀文章浩如煙海,應如何選材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認為選擇的閱讀文本應具備以下條件:①話題相同,有歸屬感。②生詞不多,有操控感。③貼近生活,有親切感。大量地閱讀淺顯易懂的文章,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就能找到閱讀的樂趣,也能消除閱讀的恐懼感。一旦學生大量閱讀與話題相關的文章,單詞的復現率就能明顯提升,那么單詞的掌握與使用程度便會事半功倍。
三、總結和反思
其實,筆者通過呈現詞匯時直觀手段的運用、合作小組的交流、生活情境的導入;通過鞏固詞匯時適度游戲、科學記憶和廣泛閱讀來彌補一部分因為死記硬背英語詞匯帶來的厭倦感,但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畢竟,背誦也是快速記憶的方法之一。同時,筆者在詞匯教學的課堂小組活動交流中存在一些困惑:毋庸置疑,小組合作活動對詞匯教學的有效開展是有非常大的益處,小組合作開展過程中管理問題,對一線教師還是有不少的挑戰。
作者:伍信芳 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於潛第二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Nunan,D.(1992).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Sydney:Prentice-Hall.
[2]B.Spolsky(1995)LanguageTestinginTheModernLanguageJournal.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課堂導入方法
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在國際化大環境的影響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變得更具有開放性,實效性。大多數英語教師已經能夠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任務型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但由于不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的影響,尤其是在新授知識任務較為繁重的情況下,還常會出現以“Turn to page …”,或“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這樣毫無創意可言的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頭。
由于中學生自控力不強的心理特點,在剛上課的幾分鐘,學生有可能還沉浸在課下的其他有趣話題中,若不能及時的轉移其興奮點,往往會導致其整堂課都心不在焉,死氣沉沉,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推廣,在英語課堂中講究導入的藝術性尤為重要,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啟迪學生思維,落實素質教育。筆者認為,導入的關鍵就是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好奇心,探究欲望,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并為下一步的語言輸入做好鋪墊。
以下是筆者在幾年的教學中總結出較為有效的導入方法:
一、故事諺語導入法
語言的教學要牢牢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上。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個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諺語之中。” 在課堂導入中,向學生普及英語國家的經典諺語,神話,寓言等,不僅能使學生產生興趣,也使學生通過對文化背景的理解來提高對目標語言的認知能力。
如,在講八年級上冊Unit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一課時,筆者就使用了一句英國諺語作為導入:一上課我就在黑板上寫下 “If each would sweep before his own door, we should have a clean street.” (掃盡自家門前雪,整條街道都干凈。) 然后問學生: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proverb?Can you translate? 學生基本給出了正確的翻譯,我順勢講了英國的“紳士”文化,首先第一重要的就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不能影響或麻煩到他人。這一點在非常幼小的孩子身上都會有體現。而中國的中學生卻普遍缺乏這種意識和能力。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入課堂的主題Manage our own chores, such as doing the dishes, sweeping the floor and so on.引出目標單詞短語和句型。此節課取得了較佳的效果。
講完故事后,筆者意味深長地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tells us? 學生回答: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筆者答道:“I agree with you. People can’t do things well without health. How do we keep healthy in your opinion? Let’s see what Chinese doctors think.”雖然比平時導入耗時多,但引起了學生對健康的重視,并引導學生思考保持健康的方法,滲透了道德課堂的精神。
二、游戲導入法
游戲導入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游戲的方法,將舊知識與新知識相互滲透,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筆者認為根據初中生爭強好勝的特點,初中英語課堂的游戲可多設置競賽類游戲。分組,分男女進行都可以。
比如在講七年級下冊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section B) 時,筆者事先準備了一些寫有職業名稱的卡片,隨機選出幾對同桌(或平時對話的pairs),學生A背對老師和觀眾,學生B面對老師和觀眾,在觀眾中找一名計時員和一名記分員。每組的時間是30秒。學生A看卡片做出相應動作,學生B根據動作用英文說出該職業并正確拼寫,此組可得一分,在規定時間內得反問你最多的二人組即為勝出。筆者在其每組表演完都加問了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job as a teacher?或 Do you think being a doctor is exciting?來引出描述職業的形容詞。此游戲承上啟下,起到了復習職業名稱和導入下面描述職業的形容詞的雙重作用。
三、時事新聞導入法
英語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打開看世界的窗戶,實事和新聞不僅能夠使我們的課堂緊跟時代,與時俱進,也能幫助我們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講八年級下冊Unit3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部分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一段2010年大事紀錄短片,并要求學生速記下短片中所提到的大事。按一位學生向大家說完自己所記下的大事時,筆者順勢問道:“Where were you at that time? What were you doing?”學生回答后很好地進入了當天主題的學習,也向學生普及了國際國內的大事,作為中學生,了解國際國內的時事要聞是相當有必要的。對學習英語以及多元文化也相互補益。
四、事實為基礎的情境導入法
創設情境在初中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廣泛的運用。在導入環節中,筆者嘗試盡量最貼近學生的身邊事,可聽可見的事實來引起學生的共鳴。
關鍵詞:學進去;講出來;英語教學
在學生身上,具有豐富的潛能,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我市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學科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而“學進去,講出來”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在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也嘗試著使用“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方式。下面我從學講模式的環節特點、優勢性能和實踐操作三個方面淺談自己的實踐體會。
一、“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的環節特點
“學進去,講出來”是以課內外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主要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生動、活潑地“學進去”和自信、正確、個性地“講出來”為學生課堂學習行為主要觀察指標,以當堂三維目標達成作為課堂教學目標的最高追求。“學講方式”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一般為: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基本環節不是固定不變的流程、模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段、學科、課型自主變通、組合形成教學流程。
二、“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的優勢性能
“學進去,講出來”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積極深刻的思維狀態,改變課堂教學中被動沉悶、學習效益低下的狀況。
三、“學講方式”在教學實踐中的范例及收獲
我認真研究了教材Unit 4 A Good Read(譯林版八年級下冊),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能用英語談論喜歡的書及喜歡的原因。我在教學時按照“學講方式”要求進行了設計:
T:課前同學們已經圍繞課文有關的問題進行了自學,填寫了預習單。總結出了自己平時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喜歡的書的類型和喜歡的原因及有關讀物的類別,并列出了一些有關讀書的有用的表達方式。請同學們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交流一下自學成果吧。同學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了不同的英語表達方式。
[體會]以上設計考慮到了“學講方式”的基本理念: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自主學、合作學使學生真正“學進去”,真正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以“講出來”“教別人”的方式,深化和鞏固學習成果。但是當教師布置討論時,小組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基本是對照預習單敷衍教師的問題,掉進了“照本宣科”的陷阱;同時,在學生交流展示、質疑拓展中,不要變成“教師秀”,要“退一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出來”。
再如:Unit 1 Past and Present(譯林版八年級下冊)這節課主要講陳先生所居的地方過去與現在所發生的變化,并把過去與現在進行了對比。主要訓練學生present perfect tense (現在完成時)的用法。她在教學中有如下片段:
T:請同學們回憶課文并填寫表格,填寫表格時注意時態。請每個小組拿出學習任務單,先默讀自學,然后交流討論,小組記錄員負責記錄討論結果,然后請各組找代表交流。
學生先自學再進行討論,逐步掌握了現在完成時的用法,并能運用自如。
[教學收獲]在以上教學中,我同樣是以學習單為載體展開學習活動,但是和之前不同的是,學習單結論是由學生討論生成的,而且每個小組有專門的記錄員,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明顯積極性較高,而且發言也較踴躍。這個片段充分體現了“學講計劃”的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四個基本的教學環節。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質疑,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解決了問題,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主動性得到體現,自然就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學講計劃”在文件當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適當地點撥,引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討。
“學講方式”的實施時間雖然不長,卻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任何教學改革都要經歷思想的變革,而改革往往伴隨著劇痛,“學講方式”的推行仍然任重道遠。在以后的學習實踐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適時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相信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林麗群.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初中英語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4(03).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模式設計;聽說課
引言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主動更新教學觀念,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究出了一套初中英語聽說課的常規課程設計模式,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中的SectionA(1a-1c)為例,展示了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節聽說課的質量,讓學生學有所思,悟有所行,行有所成。
一、確立精準顯明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有所思
教師要透徹理解教材,確立準確的教學目標。我們把八年級下冊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SectionA(1a-1c)(以下簡稱U5)的目標確立為以下方面。
(一)知識目標(Knowledge)
(1)Tolearnthenewwordsandphrases:rainstorm,atthetimeoftherainstorm,atthattime...(學習本課時的單詞和短語)(2)ToLearnthepastcontinuoustense.(學習過去進行時)
(二)能力目標(Abilities)
(1)Tobeabletonumberandcirclethepicturesbylistening.(能通過聽錄音選擇正確的序號和陳述)(2)Tobeabletousethepastcontinuoustensetotalkabouttheon-goingactionatacertaintimeinthepast.(能初步運用過去進行時談論過去某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
(三)情感目標(Emotion)
Toencouragethestudentstostudyhardandloveourlife.(鼓勵學生通過描述過去的活動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二、設計層次清晰的教學步驟,讓學生思有所悟
U5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Step1.Warming-up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動圖,教師引導:It'saverybeautifuldaytoday,whatarethepeopledoinginthepictures?學生會用已有知識“現在進行時”回答,緊接著教師繼續引導:Butitwasnotsobeautifulyesterday,therewasaverybigrainstorm,doyouknowwhatpeopleinthepicturesweredoingatthetimeoftherainstorm/whentherainstormcame?并立即展出本單元主題圖——1a圖,引入Step2Presentation。本教材每一單元的主題圖都恰到好處地為學生體驗、感知和理解語言逐步搭好了臺階,教師此時不失時機地板書目標語言。Whatwastheboy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Hewasreadinginthelibraryatthattime.并引導學生逐圖問答,同時糅合完成1a.Wherewerethepeopleatthetimeoftherainstorm?Matchthestatementswiththepeopleinthepicture.讓學生關注、比較、體會和感知過去進行時和現在進行時的區別,使學生在不同情境中不斷體驗和理解不同時態的不同意義和功能,以便在之后的對話活動中有效輸出。在學生初步感知了新語法之后,教師進行新知熟悉環節,帶領學生對課文本身的情景繼續挖掘,提出一些延伸性問題,很自然地引入1b.ListentotheTVreportandcirclethecorrectresponses。預測是做好聽力的基礎,不容忽視,教師在聽前活動(Pre-listening)中利用標題、插圖、題干引導學生對所聽內容進行預測,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然后學生聽錄音(While-listening)完成1b練習,聽一遍就能順利地完成1b的任務。學生完成課本所給任務后,教師提出幾個具體的問題(聽后活動Post-listening)并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抓關鍵信息,為聽后練習做鋪墊。聽后練習我們常設計為回答問題、復述情節、問題和答案配對、補全句子或短文等。
三、創設輕松愉悅的活動情境,讓學生悟有所行
在學生感悟并模仿1c活動之后,教師呈現一組學生過去的活動照片引入Step3Consolidation創設情境,鞏固運用目標語言。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筆者常用游戲和競賽的方式進行活動。例如,本節課第一輪競猜采用兩人一組搶答式:Whatwas(were)he/she(they)doing?教師使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提問“被遮蓋肢體的人在過去某時刻正在做什么?”要求學生盡量多運用目標語言(AB互相問答)。A:Washe/shetalkingonthephone?B:Yes,he/shewas.No,he/shewasn't.……A:Whatwashe/shedoing?(最后移除遮蓋)B:Oh,he/shewasreading.(互換角色和單復數人稱)第二輪競賽:四人一小組,討論“昨晚9:00你和你的家人正在干什么?”教師要求學生互相問答,全員參與,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熟練使用本節課的目標語言。
四、挖掘熟悉具體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行有所成
為了給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本節課筆者安排了“Makeasurveyandreport”的活動,這需要學生沉下心來進一步檢查對已學知識是否能夠準確運用,在小組里一邊采訪同學和其家人上周六下午3:00正在干什么,一邊記錄,并匯報給全班同學聽。讓筆者驚喜的是,學生在這個匯報中出現了“WhenIwasdoingmyhomework,mymotherwasn'tcooking,shewasplayingcomputer.”等拓展性知識。教師耐心引導幫助學生,給學生充分的英語實踐機會,讓他們從實踐中總結所學新知,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本次采訪活動后筆者安排了Step4Summary,讓學生自己檢查并清晰地表述出這節課學會了什么,是否還有疑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做到“堂堂清”。待解決所有問題后,教師布置Step5Homework:用所學新知識講述一個你記憶中的愉快故事,并寫出來,要求盡量多使用過去進行時。以上是筆者探索出來的英語聽說課的常規設計模式,整個教學過程情景交融,輕松愉快。
結語
【論文摘要】英語《新標準》的頒布,為我們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新課程新的指導思想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標準要求九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達到15萬詞以上,對詞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多年從事農村英語教學工作,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詞匯教學之路,即采取多種學習策略進行單詞教學,小組合作自學,記憶單詞,運用多種方法擴大詞匯量。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 of English has offered us a teaching direction. The new leading idea of the new curriculum has a new request to our teachers. The standard of new curriculum has a request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 grade nine should achieve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quantity beyond 150 thousand words. In addition, the request to the words and phrases teaching is higher. Engaging in many years’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village, the writer has researched out one way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words and phrases teaching in the rural high school, which is adopting multiform learning strategies to carry through the word teaching, the group cooperation learning, remembering words and adopting more than one way to enlarge the word quantity.
【Keywords】Words and phrases Word-building Derivative Word with the same Bopomofo but different font style Group cooperation
素質教育是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是我國當前課程的出發點。《新標準》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新教材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提出了英語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新課程新的指導思想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教師要研究新課標,在它的指導下進行我們的教學活動,把新的教學理念貫徹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中。
《新目標英語》的一大特點就是詞匯量大,其中七年級上冊有詞匯700個左右,下冊約450個;八年級上冊約450個,下冊約400個;九年級全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新標準》中明確要求,九年級學生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這些都說明攻克生詞關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掌握生詞,并擴展他們的詞匯量就成為擺在我們每位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結合自身近10年在農村從事英語教學的經驗,根據我所教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特點,力求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詞匯教學之路。
1.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學習策略進行單詞教學。
1.1 語音直接記憶法。我改變以前每節課前教單詞的習慣,而是利用早課集中學習每一單元的單詞。因為學生已經非常熟練地掌握了音標,根據單詞的發音按照一定的讀音規則進行拼寫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此方法適合于語音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
1.2 根據構詞法記憶單詞。英語中最常見的構詞法有合成、派生和轉化。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成一個新詞,這種詞法叫做合成法。Class + room=classroom、black + board=blackboard、good + looking=good-looking、every + one=everyone。
在一個單詞前面或后面加上一個詞輟構成新詞,這種構詞法叫做派生法。加在單詞前的詞輟叫前輟,加在后面的詞輟叫后輟。前輟有:un-, dis-, bi-, re-等;后輟有:-or\er, -ful, -toin, -less等,我們可以這樣記憶單詞:hope(希望),hopeless(無希望的),hopeful(懷有希望的)。
一個單詞由一種詞類轉換為另一種詞類,叫轉化。單詞轉化后的意義往往與之前的意義聯系密切。
walk(動詞:散步、走)take a walk(名詞:散步)
look(動詞:看)have a look(名詞:看一下)
1.3 總結同音異形詞,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如be和bee,sea和see,buy和by,eye和I等。
2.小組合作,組間競爭,激發學生自學單詞、記憶單詞的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自學單詞的興趣,我把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由一名學習好的學生當組長,單詞我先不教,讓學生預習,然后上課提問,每讀對一個單詞就給小組加一分,每單元都評出優秀小組。為了避免都是好學生回答問題,我規定每個成員都必須輪流回答問題。為了得第一名,課下學生就自己拼讀單詞,怕讀不準,就自己聽磁帶學習。學生自學單詞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接下來,就是記憶單詞。我規定每天記十個單詞,逐級考核。我考課代表,課代表考組長,組長考組員。每小組必須四人都合格,才算合格。合格后,上交合格小組名單,我再抽查,并給合格小組加分。學習較差的學生記憶慢,生怕拖后腿,因為他一個人不合格,整個小組就不及格。這樣為了小組榮譽,他就會課下多下工夫,其他組員也會全力以赴幫助他,為了鼓勵積極性,我允許學生超額完成任務,也就是速度快的小組可以一天記憶12、14個或更多的單詞,多記單詞多加分。
3.采用多種方法擴大學生詞匯量。
在日常教學中,我非常注意學生詞匯量的擴大。例如:在教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關職業的單詞時,我就布置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資料找出除課本以外表示職業的詞匯,并做成詞匯卡,寫上音標和漢語意思,上課互相交流。
關鍵詞:提高 初中 詞匯 教學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63-01
詞匯是構建語言的材料,是學好語言的基礎。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初中畢業生應學會使用1600個左右的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目前,我國初中生使用的各種初中英語教材,普遍存在“課文容量大,詞匯量多,詞匯復現率低”等特點。部分教師由于對新課標理念和所使用教材的編寫思路理解不夠透徹,在詞匯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偏差甚至是導向性的錯誤。在新課標、新教材不斷完善地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教好詞匯是初中教師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 詞匯教學離不開語境的創設
目前,初中常見的詞匯教學模式是:教師領讀本模塊的詞匯表,學生再集體朗讀幾遍,接下來在后續教學中對所學詞匯進行聽寫或強化訓練。這樣的模式方法缺乏語境,學生學得快,也忘得快,在使用時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呂叔湘曾說:“詞語只有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詞匯的意義存在于特定的語境中,只有在上下文中詞義才能明確和具體。因此,詞匯教學應融入到句子和語篇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應設計盡可能真實的語境,讓學生在交際中掌握和運用所學的詞匯。
2 詞匯鞏固離不開語言的運用
“不管用什么方法來學習詞匯,都要學以致用。只有在語言使用(包括聽、說、讀、寫)中才能深化和鞏固詞匯知識”[1]。語言運用就是讓學生將書本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將學生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以實現書本知識向現實生活的遷移。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聽、說、讀、寫語言實踐中運用所學詞匯,培養其語言輸出的意識。
2.1 造句
在讓學生造句時,應提醒學生注重內容的表達和句子的真實性,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避免出現“為造句而造句”的情況。如筆者在教although一詞時,有的學生聯想到當日天氣炎熱的情況就造出了“Although it is very hot, we still study hard in the classroom.”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可以根據詞匯教學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讓學生從課文、詞典中尋找和思考例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現并總結規則。
2.2 復述課文
復述課文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熟記相關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因為“閱讀之后復述比閱讀之后回答問題促成了更多更持久的詞匯習得”[3]。學生復述課文時,教師應要求他們盡量使用所學的詞匯、短語和句型,同時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加工和再創造。如筆者在教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一文后,提供born,play,poem,marry,successful,work,build,die等等詞讓學生復述。復述得比較好的優秀作品,要以書面的形式呈現給全班同學欣賞,讓習作者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和運用詞匯的積極性。
2.3 背誦課文
對于初中的英語學習者來說,適當的背誦能促進學生詞匯運用能力的提高,幫助他們增強英語語感,強化語言意識。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欣賞和背誦一些如心靈雞湯之類的文章,學生能從那些故事中發現和領悟到信心和鼓勵,從詞句、意境等方面欣賞語言的美,從而提升人文素質。如外研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的A beautiful Smile一文,里面的文字不但溫馨感人,且很有激勵性。如,文章最后一句話:If you think you are lonely,you might always be alone. So smile at the world and it will smile back.
3 詞匯記憶要強化詞匯的復現
遺忘是英語詞匯記憶的大敵。教師要掌握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并把它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詞匯復現是解決遺忘有效辦法之一,詞匯復現頻度高有利于學生的詞匯習得。新課標理念下的部分初中英語教材,詞匯的復現頻度過低且詞匯量大,學生對學過的詞匯常有似曾相識卻陌生之感。要想讓學生有效地掌握這些英語詞匯,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補充相關材料,提高生詞復現頻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詞匯的機會,以促進其詞匯學習。比如,在教學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時,要堅持每一天都要進行聽寫的訓練。每周授完一個模塊之后,再選出一些重點的詞匯進行重復聽寫或書面檢測。同時,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運用之前模塊學過的詞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印象,達到復現鞏固的效果。
4 詞匯學習要拓寬學習的渠道
僅靠課本的學習想達到學好詞匯的效果是比較難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來學習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訂閱適合學生閱讀的英語報刊,還可以引導學生到互聯網上交筆友,或進入英語聊天室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豐富詞匯來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詞典或上網查詢等方式收集相關信息。比如,在學習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的模塊6 Entertainment時,可以讓學生上網了解關于課文中提到的關于電影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的相關信息。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收集超市、街道、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的英語標識,整理國外廣告、圖片、旅游手冊、產品說明上的英語詞匯,從而拓寬詞匯學習的渠道。如everything is possible(李寧),to be number one(鴻星爾克),just be yourself(達芙妮)等等。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深入學習課程標準以及詞匯教學的規律,轉變詞匯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努力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真正使詞匯教學成為提高學生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桂詩春.英語詞匯學習面面觀[J].外語界,2006(1):57-65.
關鍵字:活動型作業 演習型作業 游戲型作業 綜合型作業
英語作業作為課堂教學基礎上的教與學的延伸,在英語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師在作業設計、內容選擇方面,學生在作業完成方面卻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來自教師方面的問題:①作業形式的設計比較單調乏味,過于注重簡單重復的練習,缺乏創新性、興趣性。②作業內容不進行精選,流于習題的堆砌,缺乏目的性選擇和層次性。③重復性作業量過大,使學生作業負擔過重。
來自學生方面的問題:①學生懶惰,不認真、不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②學生缺乏對做作業的興趣,采取抄襲或請人代做的辦法完成作業。
要很好的解決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解決教師對學生作業要重視的思想問題;其次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解決學生對認真完成作業重視的思想問題;第三,如何巧妙布置課上作業,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所以,我們教師應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作業。接下來,針對如何巧妙布置課上作業這一問題來談一下我的經驗總結。
(一)與生活結合的活動型作業
活動型作業是指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以主動探索、改造活動為特征和動手操作的外顯實踐活動。活動型作業由教師根據英語學科特點,將一些隱含“活動”的書面作業改編而成。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內在需要,按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完成作業。
例如:八年級上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單元,主要是對交通工具的訓練,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設計一項活動Group work,4人為一小組完成。教師先出示一幅遷安地圖,用紅顏色將遷安的幾處旅游勝地標出來,因為遷安發展很快,環境優美,所以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在街上時常可以遇見外國朋友,請孩子們扮演一名導游來為老外設計家鄉的旅游計劃,所用句型:where and when will you go?How do you get there?How long will it take?
此活動集中練習了新授句型,而且難度適中,同時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實際操作演習型作業
活潑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適當設計一些手工制作的內容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既可以學到知識又可以使枯燥無味的學習變得樂趣無窮。
例如:在講完形容詞及副詞的最高級后,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上網或到書店查一查都有哪些世界之“最”,然后試著翻譯成英語,在課堂上比一比,看誰找到的“最”多,既練習了所要掌握的知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而且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趣味游戲型作業
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業,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英語,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主動學習意識。
例如:學完七年級下冊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份“我的新形象”的作業,要求孩子們用英語寫下自己20年后的樣子,在下一節課上進行演示,其他孩子邊聽邊按聽到的句子把發言者的新形象畫下來,結果所有孩子都完成得很出色,聽的過程也很認真,此項作業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又使他們提高了口語表達和聽力能力。
(四)綜合型作業
綜合性作業是把新舊知識放在一起,或把相關的不同知識放在一起而進行的練習。它培養學生的各科知識的整合運用,真正體現學習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性;教學實踐;探究
在國際競爭激烈的今天,人才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可見擁有比較強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再一次把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人才放在首位,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促進有效學習。而當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模式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即教師按照課標進行備課,在課堂上教學生學習單詞、語法和句型。這種教學模式根本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英語有效教學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創新課堂導入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回憶導入法、情景再現法、音樂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教師選擇一種恰當的導入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課堂的感染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仁愛版)We want to go to the zoo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單詞和短語,理解重點句型,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動物園里各種動物的動態圖片和英語單詞,比如“panda,monkey,lion,tiger,elephant”等,用這種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興趣點被提高以后,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基本單詞的發音,使學生熟悉掌握這些單詞。之后給學生講述交際的基本句型“What time is it?It’s one o’clock.”等,使學生掌握問候的基本語法和句型。動態圖片的導入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促進了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引進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把學習程度相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給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仁愛版)Unit 1:Playing sports的時候,教師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對于C類學生,他們只需要掌握文章中的重點詞匯,比如“basketball,volleyball”等,要求學生能夠足夠了解這些單詞的具體含義和具體用法,在文章中出現這些單詞的時候,要立刻反映出它的基本含義。對于B類學生而言,他們需要了解一些特殊單詞的用法和一些最基本的句型、句式。例如,在本課內容中,他們需要學會使用“be going to”和“will”這兩個短語。通過舉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She told him she was giong to quit the job.”和“she will go to Auatralia next year.”對于A類學生而言,他們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單詞的含義,還要掌握基本的語法、句型,此外,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課外延伸閱讀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內容。
三、引進“翻轉課堂”,促進學生思考
“翻轉課堂”即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單調的“講授”課為現在的“學生主動學習”課,進而轉變課堂的講授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必須要協調三個內容,也就是合理的網絡環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
例如,在講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仁愛版)Our clothes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本課的單詞和短語,了解一些特殊服飾的型號、顏色等,使學生學會用服裝的英語詞匯來談論服裝文化。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并在每個小組設置一名組長,配合教師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之后給學生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一些問題“so...that,afford,prepare for, What size would you like to take?”等基本短語和句式,使學生在課文中討論這些基本用法,試圖總結出一些規律。之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問題給學生進行具體的講述,分析課文的具體內容,順利地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英語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英語教學模式,通過引進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全面l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