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8 14:20: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院西藥房藥師工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基層醫院西藥房的主要作用是對各種西藥品進行有效的存貯、管理以及進行相關的供應,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提供合適的西藥品以及合理的費用,同時,還可以確保西藥品的安全性,正因如此,基層醫院西藥房肩負著樹立醫院良好形象的重任。換一個角度來說,將在很大程度上對醫院的醫療水平、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起到影響的是西藥房的工作質量。
1 基層醫院西藥房質量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不完善的基層醫院藥房質量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有效地降低處方調配的差錯率,這就需要利用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標。西藥房必須要建立一定的藥房工作制度,以及住院藥房的工作制度和構建管理制度和庫房的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每個人的工作責任,做到崗位到位,職責到位。同時還要建立起必要的藥房管理制度,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來建立一套可行的藥房管理的規章制度,加強藥劑人員的學習,從而做到有法可依。對在現實工作中,不按照法律法規辦事,不遵循相關章程的藥劑人員要給予嚴肅的處理。
1.2 藥學的管理水平低、藥學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且有非藥學的人員從事藥學的工作。為了更好地保障調劑工作的相關質量,必須要求直接從事藥品調劑的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學歷和素質,并且崗位分工和責任都必須明確2。同時要提升藥學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及認真負責任的態度,減少因為調劑的過程而出現的主管因素的錯誤。
1.3 醫療機構存在重醫輕藥思想 藥師往往能給患者提供合理及時有效的藥學服務,在整個健康服務的體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藥師對于醫生所開出的處方在進行配藥之前,需要通過確認并且審查處方患者的病情來講是否合適,以確保可以獲得最佳的藥物治療的效果。藥師在對患者所發出藥品之后往往就有了很多的責任,特別是法律方面的責任3。另一方面,藥師在醫療危險的處置方面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藥物引起的一些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和藥物配伍禁忌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多年來,重醫輕藥的思想在患者身上也早已經根深蒂固,很多患者都任務藥師的職責就是照方抓藥,很多醫生也認為藥師的主要工作是對藥不對人。
2 加強對藥品質量管理
2.1 加強藥品的采購管理 對藥品的采購是保證藥品質量非常重要的環節。醫院的藥事委員會一般可以由財務科以及醫務科和藥劑科來組成,定期對藥品的采購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確定相關購入的品種以及供貨商等。從而確保藥品的供貨質量。醫院的醫藥房可以為收貨人員,嚴格對藥品的有效期、批號、批文以及出廠的檢驗報告和說明書以及產品的內包裝來進行檢查,從而確保采購的藥品的質量要合格。
2.2 對藥品進行科學的儲存管理 要對藥品的本身的一些性質、說明書以及用途和藥理情況進行歸類,并且在不同的條件之下進行儲存保管,比如要將生化類的藥品進行冷藏或者放在冰箱。總的來講,對藥品的保管應該注意防光、防火以及防潮,對于同類的藥品應該按照有效期進行從內到外的存放,以防止藥品之間出現積壓,對于比較特殊的一些藥品,比如麻醉或者精神方面的藥品,要嚴格按照“三專”和“五專”的標準來進行儲存。
2.3 對于藥庫要加強管理 藥品的質量畜類采購和以及儲存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同時還和藥庫的環境和通風以及衛生清潔等情況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在工作中要盡力的保證藥庫的干燥、通風以及衛生,避免死角的污染,以免造成對藥品質量的影響。
2.4 對藥品進行科學的調配管理 應該由藥學的專業人員來進行藥品的調配,嚴格依據患者取藥的處方單來進行核對之后發放,且要交代患者的服藥時間和服藥的方法以及相關的副作用等等。同時醫院應該依據患者的處方來打印藥品的相關清單的情況,貼在藥品的盒身之上,從而方便患者的使用與閱讀。
3 基層醫院西藥房質量管理的探討與對策
3.1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藥品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門診西藥房的藥學服務質量,創造良好的工作秩序,門診藥房藥師應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做到依法用藥,依法管藥。因此,必須建立一整套藥品管理制度,從而保證藥房工作人員的工作有章可循,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根據門診西藥房的工作特點及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制定門診西藥調劑標準操作程序、特殊藥品管理及使用制度、效期藥品報告制度、不良反應報告制度等一套完整的門診藥房管理工作制度和藥學工作人員的獎懲制度。門診西藥房藥品的消耗與季節的變化、疾病的流行趨勢密切相關。因此,門診西藥房要根據藥品的具體消耗情況,制定合理的藥品管理制度。完善規范的獎懲制度對于保證門診西藥房良好的服務質量非常重要,可以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約束藥學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杜絕和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3.2 提高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 西藥房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直接決定了藥學服務的質量,要全面地提升醫院藥師的專業素質,使得藥師能夠不斷地充實自身的專業素質,進行不斷的學習,及時地進行進修,增加自己的業務學習能力,可以熟悉掌握藥品的商品名、通用名以及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不良反應以及用法和用量等等。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地提升藥師的職業素質,確保藥師可以在工作中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從而做到愛崗敬業,時刻能夠以溫馨的語言以及和藹的態度來面對患者,盡力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3 做好門診藥物的咨詢服務工作 藥師應該和患者之間進行及時的溝通,確保患者能夠掌握準確的用藥的相關信息,保證患者用藥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對于藥品的用藥方法以及用藥劑量等等,應該在進行發藥的時候給患者講清楚,直到患者滿意為止。
3.4 加強門診西藥房的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由于之前的門診沒有實現計算機網絡,所以經常會導致混亂,經常會出現各種錯誤,嚴重的的影響了藥學服務的相關質量。目前,通過對門診西藥房實施計算機網絡化的管理,使得藥房的日常管理以及藥品的查詢與統計和入庫管理和財務賬目等內容,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來實現網絡化的管理。實現了使用計算機來實現藥品的發放以及調配,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出現漏賬以及逃賬現象的發生,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這有助于提升服務質量,特別是對一些貴重藥品和品以及要做到每班核對,責任到人,并且要帳物相符。這樣又省時又省力,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藥學服務的的準確性以及工作效率。有效地改善了藥房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而且,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能夠改變藥學人員的工作模式,騰出時間參與到臨床藥學的實踐中去,從而更好地適應醫院藥學發展的根本需要。
3.5 注意與醫院各部門的及時溝通 門診西藥房作為整個醫學醫療服務的重要部門,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所以,門診西藥房的工作人員要和醫院的其他部門進行及時的溝通。通過和護士以及醫生的溝通,定期將新藥的性能以及規格和用法和注意事項等以臨床藥訊的形式分發到各個科室醫護人員的手里。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地深入到臨床,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的制度,開展臨床藥學的研究,重視藥品的成本效益以及治療目的的研究,從而更進一步地減少藥費的開支。提升臨床合理用藥的水平,多為患者考慮,從而增強醫生在臨床用藥時候的經濟考慮。科學地提供合理用藥消耗指標,這是醫院發展市場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4 結 語
加強對基層醫院的額西藥房的管理,提升藥品的質量,才能夠為廣大患者建立高效優質的服務。因此,要本著一切以患者作為中心的原則,從各個角度進行出發,加強對西藥房的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藥品的質量,發揮藥師在藥品管理中的職責。肩負起保證用藥安全的使命,從而確保患者的合理藥用,提升藥物治療的有效性、經濟性以及安全性。改善和提升患者和的生活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在基層西藥房的管理中,只要管理者能夠正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提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從多角度的找出原因,找到相關問題的癥結,并且按照上述的合理建議進行改進和實施,必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醫院管理和服務中,只要更加的人性化、工作的差錯將會進一步減少,工作效率也必將會提升,藥劑人員的綜合素質也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魏萍,遲衛國.淺談醫院門診西藥局的藥品管理[J].遼寧藥物與臨床,2004,7(1):50—51.
[2] 張煒.新時期門診西藥房管理心得體會[J].海峽醫學,2010,22(3):229—231.
關鍵詞:西藥房;藥學服務;服務質量;效果
隨著醫療服務的發展和進步,我院西藥房成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以及整體的服務質量,解決患者看病難、貴等諸多現實問題。本次研究將分析基層醫院西藥房開展藥學服務與提高服務質量的實踐效果,現將報道如下。
1提升服務質量內容,開展藥學服務
1.1改善候藥環境 為了能夠為患者創造和提供一個良好、優質的候藥環境,提供便捷的發藥、配藥服務。可在發藥窗口安裝對講機,便于藥師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同時在發藥窗口處設置意見箱,并且插放服務監督崗。除此之外,還在門診大廳設置了一臺電子顯示屏,通過電子顯示屏患者能夠清楚,詳細的了解到就診情況和流程,同時可以一目了然的獲取取藥信息,從而更加方便的取藥,各種藥品的藥價也一目了然的顯示在熒屏上,公開各種藥品的價格,使患者對藥費信息做到心中有數。
1.2實行爭先創優 在我院西藥房充分發揮出"爭先創優"的活動,為患者做到優質高效的服務。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整體的服務水平以及服務質量,可針對患者取藥過程中遇見的問題以及安全用藥方面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處理,對于一些用法不同或較為特殊的藥物,可制定用藥提示卡,為所需要的患者免費發放;除此之外,還可以制定醫生與藥師的聯系卡,方便患者能夠與醫生或藥師及時取得聯系,保持密切溝通,從而提升用藥安全。
1.3提升審方和校對質量 為了能夠進一步保證患者能夠做到安全用藥,藥師需要及時發現處方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將用藥風險扼殺在搖籃中。藥師若是未能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則可能對患者的身體產生直接影響,從而造成醫患糾紛。每次用藥、取藥時都需要對患者的性別、姓名、處方金額、藥品種類、數量、劑量、用法等進行嚴格、認真的查 對[1]。而審方則是多方面的,其中內容包括:患者用藥合理性、是否存在配伍禁忌、藥品用法是否正確、是否存在反復用藥情況等。比如:在對患者發放阿莫西林等青霉素類藥品時,需要詳細詢問患者是否對該類藥品過敏,若是對此類藥品過敏患者則需要提前進行皮試,醫生皮試后確定為陰性才能給藥。
1.4告知用藥須知 在為患者發放藥品后,需要告知患者正確的用法、用量等,同時還應當告知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要提升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指導患者采用正確、安全的用藥方法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比如:告知患者飯前30 min服用要的藥品如莫利片、多潘立酮片;在上午8∶00左右口服強的松等腎上腺素皮質激素藥物;睡前頓服腸溶阿司匹林等。
1.5對藥師進行培訓 隨著我國醫療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和進步,藥師們除了要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優質的服務之外,同時還應當掌握、了解臨床藥學、醫學等不同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多交流、溝通,從而實行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可聘請相關經驗的專家來院講解窗口服務以及服務規范等講座,不斷對藥房人員進行培訓[2]。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通過此類培訓我院西藥房藥師的服務技術和水平整體質量均得到了明顯提升,保證了藥學服務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2實施后工作效果
前來就診、取藥患者的滿意度得到了明顯提升,實施后患者來我院西藥房取藥時間均在10 min之內,同時相關藥品、制劑供應量以及合格率均為100%,未發現一起采用變質藥品或過期藥品案例,同時通過藥監局的驗收工作。藥房處方的差錯率為0,發放準確率為100%,同時多年以來尚未發生一起藥品安全事故或醫患糾紛。我院西藥房工作秩序良好,同時服務優質,在實行了電腦網絡化管理、收費發藥服務以及藥品劃價電子化后,患者進一步提升了對我院西藥房的滿意度。
3討論
我院西藥房實行藥學服務后,同樣發現了部分急需改進的地方和不足。還需進一步強化藥師的審方能力,包括配伍禁忌、藥品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等,提升藥師的用藥交代,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安全用藥[3]。此外,要加大對患者以及群眾相關的用藥知識宣傳教育,設置相關知識宣傳欄以及講座,為患者播放藥物的用藥宣傳,大力普及合理用藥以及藥品安全知識,從根本上不斷提升患者合理用藥,從而提升患者的自覺性和依從性,降低患者私自用藥、改藥情況。最后,針對于藥師而言,除了要掌握自身專業的相關知識之外,同時需要加強醫學倫理、心理學等各方面的學習,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4]。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同時確保藥學服務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需要在基層醫院建立一套完善的藥學服務工作模式,從而為患者提供更更加人性化和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萬向平,劉林吉.基層醫院西藥房開展藥學服務與提高服務質量的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02(10):238-238.
[2]王麗.就基層醫院西藥房開展藥學服務及提高服務質量的分析[J].醫學信息,2013,12(16):539-539.
[關鍵詞] 藥品合理分類;藥品監管制度;西藥房管理
[中圖分類號] R9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2(b)-0144-02
藥房是醫院直接面向患者的窗口,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主要作用是治病救人,隨著醫療糾紛事件的頻發,臨床上如何對藥品進行合理安全應用成為醫院西藥房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1]。有文獻報道[2],對西藥房的藥品進行合理分類能夠有效提高西藥房的工作效率,本文探討藥品合理分類及藥品監管制度在醫院西藥房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1~12月和2012年1~12月本院西藥房的西藥品出庫記錄以及西藥房直接服務的臨床患者60 350例,其中,2011年1~12月28 175例,2012年1~12月32 175例。本院從2012年1月開始實施藥品合理分類制度及加強藥品監管。
1.2 藥品分類方法
參照國際上通行的藥品分類管理,遵循我國藥品分類的基本原則[3],根據藥品的品種、適應證、劑量以及給藥方式將本院西藥房的西藥品進行以下分類:①特殊的藥品(如貴重藥品、易成癮的藥品、麻醉制劑、)進行特殊管理;②處方藥(Rx)以及非處方藥(OTC)分開;③口服給藥制劑、注射給藥制劑、經皮給藥制劑等做基本的分離;④按照藥物的作用部位,將藥物分為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⑤按照醫院的不同科室,將藥物分為兒科、婦科、消化科等。
1.3 加強藥品監管制度
1.3.1 加強西藥房工作人員關于藥品監管制度的培訓 根據我管(院)相關的藥品管理制度和規定等,制訂本院藥品監督管理制度,組織西藥房工作人員去省市大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對本院所有在崗的西藥房藥師進行藥物的基本知識培訓,并且進行考核,所有人員均經考核合格后才具有應用(調劑)資格,而且定期進行抽查考核,加強其對藥物應用的規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認識。
1.3.2 加強對藥品的購進、驗收、貯存等管理 西藥房成立專門的藥品采購小組,并且建立監督小組,實行管理責任制,任何一位工作人員在采購時均詳細填寫藥品入庫登記表,包括藥品的有效期、批號、批文、檢驗合格報告等,杜絕無藥品生產經營許可的企業和不合格藥品批次以防止假冒偽劣藥品流入,并能夠在出現差錯后進行追溯,從源頭上杜絕劣藥、偽藥流通進入西藥房;對于新藥的采購,包括新劑型或新品種藥品,由專業人員進行,并且進行監管,杜絕因賄賂行為導致的藥品流入或其他違法銷售問題,組織藥事委員會(現在叫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定期對藥品質量進行檢查。加強完善西藥房的硬件設施,如藥品貯存環境的改善,對于疫苗等生化藥品需要特殊貯存,每日定時對儲存環境溫濕度進行巡查記錄,有避光要求的藥品應保證環境符合要求,加強西藥房防火、防潮的管理。
1.3.3 加強藥品的調配和發放 應用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藥品進行發放和調配,并且能夠對西藥品的應用進行動態監測,定期由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和藥師組成審核小組對藥物差錯率進行審核,將其納入科室評價及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同時作為晉升、評先評優的重要指標。
1.4 評定標準
以《臨床藥物應用指導原則》《臨床藥物應用管理辦法》等為參考[4],以西藥房接收的醫囑為依據,對2011年1~12月和2012年1~12月本院西藥房的西藥品差錯率進行比較;滿意度調查方法:采用本院制作的滿意度調查表(百分制),90分為很滿意,每個時間段隨機抽查3500例患者,對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患者滿意度=(一般滿意+比較滿意+很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011年1~12月本院西藥房共服務患者28 175例,藥房差錯例數為461例,差錯率為1.64%,患者滿意度為80.31%(22 627/28 175);2012年1~12月本院西藥房共服務患者32 175例,藥房差錯例數為158例,差錯率為0.49%,患者滿意率為97.83%(31 477/32 175);兩個時間段的藥房差錯率和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相關文獻報道[5-6],西藥房對藥品管理不合理是造成藥品不良反應發生,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對其進行合理分類以及加強監督管理是降低其危害的主要措施,因此,應該從各個角度出發加強對醫院西藥房的管理,提升藥物治療的有效性、經濟性以及安全性,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西藥房管理的西藥品進行分類,并且加強藥品的監督管理,發現改進后藥房的差錯率明顯降低,而患者滿意度明顯升高,同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一致[7-8],為藥物臨床應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提供了參考依據,并且為提高本院醫療水平和經濟效益奠定了基礎[9]。本文只對藥房差錯率和患者滿意度進行考察,未考慮藥房藥品的年銷售量,值得進一步研究。在藥品的分類方法建立中還發現,我國藥品的分類管理辦法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物未進行詳細標示,造成分類困難,加大了醫院的工作量,可能還會造成患者的困擾,讓其誤會,影響醫院的良好形象。
綜上所述,西藥房管理中應該對藥品進行分類,并且加強監督管理,以期降低藥房差錯率,進而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和經濟效益,使醫院在長期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韓慶禮.醫院藥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J].當代醫學,2011,17(10):34-37.
[2] 陳曉科,林自明.門診藥房科學化、規范化、差別化服務探討[J].上海醫藥,2011,32(4):186-188.
[3] 何勐.醫院西藥房管理探索[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3):72-74
[4] 趙蘭.醫院西藥庫房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討論[J].中國保健營養,2012,11(下):4744-4745
[5] 趙淼.藥品監管領域構建公益訴訟制度的思考[J].中國藥房雜志, 2011,22(25):2319-2321.
[6] 洪玉杰.醫院西藥房的管理現狀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3):404-405.
[7] 李學慶,郭秀梅.淺析醫院藥房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7):4038.
[8] 王海萍,朱整明.基層醫院門診中藥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法[J].中國藥業,2012,21(22):75-76.
門診西藥房作為藥劑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監督并指導醫生進行安全、合理、有效用藥的責任,它向患者提供的藥學服務與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生命安危密切相關。門診西藥房不僅是醫院的對外服務窗口,也同時代表了醫院的形象。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門診西藥管理同時面臨著更高的要求。門診西藥管理的主要問題包括醫療體系的弊端、質量管理問題、藥品調劑及退藥問題等,可從加強藥品管理、提高藥劑人員業務水平及職業道德、強化藥房制度管理幾方面進行改善。
門診西藥管理的問題
醫療體系的弊端:滯后的醫療改革是造成醫藥市場無序狀態的重要因素,醫療制度的公平性難以體現。醫保的覆蓋面及保障水平較低,醫院為了增加利潤,將其收入與醫生的個人收系在一起,從而導致醫療費用的大幅攀升,一些患者因難以承擔過高的費用而放棄治療,嚴重影響了醫患間的信任度。不配套的醫療改革使得醫療服務難以體現其社會公益性,醫藥產業的發展環境呈現出日益嚴峻的局面。
質量管理問題:門診西藥房在工作職能的劃分、工作人員分工及流程設計等方面存在著突出的矛盾。藥房的附加職能較多,例如要對醫生開出的處方以及數量、收費等進行審核,還要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等;工作量明顯集中,各個專業科室的患者取藥均集中在門診藥房,集中取藥的流程導致患者取藥滯后于門診的有利治療服務;績效考評制度不明確,難以考核藥劑人員的工作水平,也難以充分調動藥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仍然依照平均分配及資歷分配原則進行收入分配,嚴重影響了服務質量的提高。
藥品的調劑問題:有些藥品雖然名稱相似,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藥理性質,若不慎誤服,將會延誤患者病情,甚至產生更多痛苦;有些藥品雖然名稱相同,但規格、用量、生產廠家及價格等卻存在著很大差異,若使用不當,也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即使同一藥品也有著不同的劑型,規格與制藥單位均相似,但實際藥劑的單位含量不同也會導致正確發生;由于藥劑室儲存著大量的藥品,若不對其效期進行認真檢查,則可能會發出過期的藥品,從而影響療效。
藥房的退藥問題:導致退藥的最常見原因是西藥的不良反應,一些口服藥品在服用后會出現惡心、頭痛等不良癥狀;藥盒上標注的有效持續時間有時會與患者所反映的有效時間有出入;在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更換醫生及需要轉院時,用藥改變也會導致退藥;若醫生的業務水平有限或服務態度不良,也會導致其開具的藥物對患者造成不良反應。
對策
藥品管理:由于門診西藥房藥品的種類繁多,必須對其進行科學分類,應根據給藥途徑將藥品劃分為口服藥品區、注射藥品區及外用藥品區,然后根據不同藥理作用進行分類和定點存放;一般藥品的分類保存應遵守防潮、防火及避光的原則,某些特殊藥品,如要低溫、冷藏保存的藥品則應按具體規定存放;加強對品、毒性藥品及等特殊藥品的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上報;加強對藥品效期的管理,嚴禁過期的藥品售出,對限期6個月之內的藥品,應登記并通知相關人員,限期3個月之內的藥品原則上應退庫,限期1個月之內的則不得銷售;應按照效期、批號對藥品進行分別存放,遵守“易變先出、近期先出”原則,防止藥品過期失效;應經常進行藥品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應馬上停止使用并上報,同時應做好衛生工作,確保藥品的整潔有序。
藥房工作人員管理:首先,應提高藥劑人員的專業水平。醫院可通過網絡教學、培訓、考核及測評等方式,加強藥房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使藥師不僅熟悉藥品的功能,還要對藥品在人體中的吸收、代謝等藥動力學過程熟練掌握,并能了解各類藥品的特點及合理用藥要求等知識,確保用藥安全。其次,要加強藥劑人員職業道德的培訓。患者及家屬與藥劑人員通過窗口直接接觸,工作人員應樹立優良的醫德醫風,規范服務用語,耐心專業地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給予患者精神安慰及信心。最后,藥師應培養與患者良好溝通的技巧。藥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還應掌握一些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從而能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
工作制度管理:加強對藥房服務質量的管理,藥劑人員應做到“四查十對”,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及年齡,查藥品,對名稱、數量、標簽及規格,查藥品配伍禁忌,對性狀及用法用量,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醫院應成立處方質量控制小組對處方質量進行管理,定期對處方進行檢查和分析,對于不合格的處方應及時處理;加強藥品經濟管理,每天下班前應核對計算機與處方的統計金額,并記入賬冊,每月末要進行藥品盤點并將結果上報科室,從而將藥品損失程度降至最低;藥劑人員應積極收集整理國內外的藥學信息,從而針對治療中的實際問題提供藥學信息服務,保證患者用藥合理、經濟、安全、有效。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criterion; investigate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09年3月16日了《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要求各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綜合醫院均照此標準遵照執行。2009年5~6月,按照《標準》的要求,筆者調查了本地區27家醫院,包括8家三級綜合醫院、4家三級中醫醫院、10家二級綜合醫院、5家二級中醫醫院,并就各醫院的中藥房存在的問題作了比較分析,希望能為新標準的執行工作提供參考。
1 各類醫院的達標情況
將《標準》內容分解成9個項目,對上述醫院中藥房符合情況分別調查,匯總調查結果見表1。表1 27家醫院達標情況統計(略)
從表1可以看出兩點:第一,中醫醫院符合標準情況優于綜合醫院,這與中醫醫院領導重視中醫藥文化建設、專項配置中醫藥經費、設備購置有財政資金扶持有關。第二,三級醫院優于二級醫院,這與等級醫院評審、考核時,三級醫院藥劑科的考核要求高于二級醫院有關。
2 存在問題分析
2.1 部門設置存在問題
《標準》要求:中藥房至少設有中成藥庫房、中成藥調劑室,中藥房可分中藥飲片調劑組、中成藥調劑組。在27家醫院中,只有10家醫院中藥房達到此標準,其余17家醫院均將中成藥與西藥合并,由西藥房負責中成藥的調劑工作,中藥房只負責中藥飲片的調劑。醫院如此設置是由于法規沒有明確中成藥由中藥房或西藥房管理:醫藥機構在完成藥事工作的基礎上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設置相關藥學部門;西藥和中成藥可以分別開具處方,也可以開具一張處方,多數醫院為簡化藥房管理流程,節省人力、物力,而存在上述問題。藥學服務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有效,有資料表明無中醫教育背景的西醫開具了85.05%的中成藥處方[1],中成藥不合理用藥處方占不合格處方6.73%[2],這就需要藥師嚴把處方審核關,中藥房專業技術人員均經過系統的中醫藥理論學習,能及時糾正不合理用藥處方。故《標準》確定中成藥由中藥房管理,糾正了目前多數醫院中成藥管理存在的誤區。
2.2 人員配置存在問題
2.2.1 《標準》要求: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至少達20%,中醫醫院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至少達60%。從各醫院調查綜合的數據,表面上只有5家二級醫院沒有符合標準,但實際工作中存在較大出入。按照《標準》,中藥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應是在中藥房工作的人員比例,但各家醫院在統計時往往把西藥房、病區藥房等處工作的中藥專業人員也全部統計入內,導致各家醫院中藥專業技術人員比例符合標準。如果真正以從事中藥工作的中藥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比例,9家中醫醫院的中藥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平均為42%,18家綜合醫院的中藥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分別平均為14%,本地區只有4家醫院符合此標準。
2.2.2 《標準》要求:中藥房主任、中藥飲片調劑組、庫房導購負責人、調劑復核人均應有主管中藥師以上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在調查的27家醫院中,只有11家三級醫院有4位以上主管中藥師。各家二級醫院本身藥學人員緊缺,如果也與三級醫院同等要求,估計較長一段時間內很難達到標準。
2.2.3 《標準》要求:煎藥室負責人應為具有中藥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煎藥人員須為中藥學專業人員或經培訓取得相應資格的人員。27家醫院有22家設置煎藥室,只有3家三級中醫醫院煎藥室配備一名中藥師為專職負責人,其余醫院煎藥人員均為醫院聘任的合同工,此類人員由于薪酬、勞動強度等問題流動性較大,且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并非每年舉辦煎藥人員相應培訓,故部分煎藥人員沒有取得相應資格也在從事煎藥工作。
2.3 藥房面積存在問題
《標準》要求:中藥飲片調劑室的面積三級醫院不低于100平方米,二級醫院不低于80平方米。此標準只有8家醫院符合。其余19家被調查的醫院中藥飲片調劑室、中藥房辦公區域、二級倉庫等幾項相加能達到此標準者也只有12家。各醫院近年來業務量均在上漲,醫院各科室場地需求緊張,中藥房作為一個需占較大面積且產出不高的科室,工作場所面積往往被相應壓縮,分流給收費處、各類便民服務處等。
3 結語
目前,我省醫院中藥房參照的標準為《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和《浙江省醫院藥事管理控制考核標準》,主要偏重西藥一塊,對中藥籠統帶過,內容多年來未做大的修改。本調查結果表明,對照《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各家醫院的中藥房都存在不少差距,符合我省醫院中藥房的實際情況,表明不論中醫醫院或綜合醫院,中藥房達標建設的任務都十分繁重,重點是加強中藥人員、藥房面積等硬件建設。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西藥房;防范措施;監督機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728-02
門診西藥房是直接服務病人的窗口,工作人員服務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病人療效的好壞,體現醫院形象的重要窗口,能夠直接影響醫院的聲譽和效益。由于門診西藥房病人多、病人流動量大,導致工作人員工作量龐大,而門診西藥房步驟繁多,在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引起調劑的差錯。近些年來,由于人們自我保護及維權意識的提高,對于藥物調劑差錯引發的醫療糾紛也日益頻繁,為了提高門診西藥房調劑的準確率,保障病人遠離藥物調劑差錯導致的不必要病患,及早地建立完善的門診西藥房操作規范和有效的監督機制刻不容緩。回顧我院2010――2011年門診西藥房36例調劑差錯的一些環節進行分析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1――2012年門診西藥房36例調劑差錯的處方進行登記。
1.2 方法 對36例調劑差錯的處方進行分類,并且根據藥品調劑差錯的原因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
1.3 對36例調劑差錯的處方進行分類
2 門診西藥房調劑差錯的分析
2.1 門診醫生處方不規范 ①門診醫生字跡潦草。當門診醫生門診量大時,就會忽略對字跡的要求,簡寫、草寫等這就增加了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的負擔,而有些工作人員可能處于自尊心,對于潦草字跡會主觀臆斷,這就造成了藥物的調劑差錯,導致了醫生處方跟藥房調劑有出入,病人治療后無效果;②門診醫生對病人信息書寫不完整,醫生處方應記錄病人及就診的詳細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齡、姓名、科室、臨床診斷等,但有些醫生對這方面的內容沒有足夠重視,這就導致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對藥物合理應用的準確性下降,影響了藥師的把關和對病人校對的注意事項;③門診醫生書寫藥物信息不規范,在書寫用藥信息時一定要把藥物的品名、劑量、藥物的用法用量書寫完整。有些門診醫生圖方便有時會把藥物的藥名直接用幾個字母代替,可能有的門診藥房工作人員習慣這種方式,但如果是新的門診藥房工作人員則可能不了解這些醫生的書寫習慣,導致藥物調劑的差錯。有的藥物雖然品名相同,但可能有膠囊和片劑之分,功能部位是不一樣的。再者如成人用藥和兒童用藥,有的藥品分成人裝和兒童裝,如果不把藥物的所有信息書寫完整,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無法辨別就會導致調劑差錯。
2.2 藥物數量錯發 由于門診藥房工作人員工作量,并且工作時需要時刻緊繃神經,如果平時門診藥房工作人員睡眠不足或者情緒不佳都會直接影響當天的工作質量,這也難免會出現藥物數量的錯發,把一個療程的藥物發為兩個療程,這極大地影響了病人的療效。所謂用藥如用兵,敵變吾亦便以應其癥。
2.3 藥物用法差錯 因為病人患病情況不同,需要針對病癥根據病人所需用量調劑,有的藥物有兩種甚至更多的劑量,由于藥物調配的疏忽可能引起劑量的差錯[1]。
2.4 藥物品種差錯 有的藥物藥品名稱相似,由于門診藥房工作人員的疏忽就會導致藥品品種的錯發。如:血脂康和血脈康、消炎痛和消痛定的錯發。
3 建立規范的操作規程和有效的監督機制
針對上述幾種調劑差錯的情況,我們應該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對醫生和門診藥房工作人員來說,病人多、病人流動量大,導致工作人員工作量龐大是調劑差錯的主要原因,而門診西藥房步驟繁多,在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也會引起調劑的差錯。近些年來,由于人們自我保護及維權意識的提高,對于藥物調劑差錯引發的醫療糾紛也日益頻繁,為了提高門診西藥房調劑的準確率,保障病人遠離藥物調劑差錯導致的不必要病患,及早的建立完善的門診西藥房操作規范和有效的監督機制刻不容緩。
3.1 建立門診電子病例系統 針對醫生書寫不規范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門診電子病歷系統,由于現代人們對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醫保的普及,大部分人“小病自己扛,大病去醫院”的觀念已經扭轉,這也導致了醫生工作量的提高,手寫病例難免會因各種情況出現差錯,而門診電子病例可以極大的改善這類情況,人性化的門診電子病歷可以建立套餐之類各種簡介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醫生的就診效率,而且還能顯著提高醫生處方的準確性。
3.2 增強自我責任心,提高業務水平 門診藥房工作人員要嚴于律己,加強業務學習,因為只有扎實的業務基礎以及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夠百密而無一疏,忙中不亂。
3.3 建立復審機制 門診藥房在發放藥物時均為一人操作,病人對自己所取藥物的熟悉度不足,就會導致門診藥房調劑差錯。為了正確發放藥物,醫院由原先的一人負責改為兩人監督制,發放的藥物必須由其他門診藥房工作人員復審后方可發藥。
3.4 藥品規范擺放 藥品要按類進行整理擺放,對于外觀相近、品名差別不大以及作用相仿的藥品在此類藥品的貨架上貼有顯眼的標簽,如對兒童用藥要表明兒童,成人用藥要表明成人。
3.5 建立獎罰制度 每月進行一次評比,對于差錯率少的給予相應的獎勵,并評定最佳工作之星,對于差錯率多的,給予適當處罰。這樣可以提高門診藥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4 結 論
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工作繁重且任務重大,藥房調劑的差錯不僅給病人及家屬增加了額外負擔,而且給醫院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減少甚至避免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藥物調劑差錯是勢在必行的一個項目。首先作為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醫藥基礎,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再者,醫院要為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減負,增大對硬件設施的投入,使門診西藥房工作人員能夠專心服務于藥物調劑工作。張運琳[2]對海口市府城醫院門診藥房調劑也做了詳細的分析并且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合理的防范措施,值得我們借鑒。
因此通過建立合理規范的操作規程和監督機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西藥房調劑差錯的狀況。
參考文獻
關鍵詞:藥品管理;合理庫存;策略探究
藥品管理是醫院物流管理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因為季節、疾病種類以及醫生的用藥方法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1]。所以需要滿足臨床用藥的要求、減少藥品的成本以及有效控制藥品庫存量則是藥房管理中的主要問題。此研究對我院2011~2014年藥房庫存管理的有效措施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2014年的藥房庫存管理相關數據。門診以及住院西藥房均設置400余種藥品,且每月可以銷售出300余種藥品,其銷售量以及銷售金額較大的藥品具有180余種,銷售量和銷售金額較小的藥品具有100余種。
1.2方法 選用ABC分類方法對藥品逐一進行分類,并采用相應的盤點手段,提升藥品賬目的相符率。按照藥品的分類情況對藥品的及時庫存進行了解,依據藥品的銷售情況并形成庫存的上下線,以此來保證藥品的請領計劃能夠順利的開展。
如若遇到破損藥品應及時通知庫房并予以調換,從而降低破損率。距離效期較近以及滯銷藥品需要立即返回庫中,保證藥品銷售的良性循環。
2結果
2.1賬目相符率 A類要藥品根據價格的不同對其進行盤點,并對藥品做好相應的記錄;B類藥品根據季度盤點的實際狀況,確定藥品品種,并每日進行清查以及記錄,查出原因;C類藥品極易損耗,需要定期上報。
2.2藥品請領 藥房需要每周定時實行請領工作。通過一年的調查分析后確認了藥房周期時間,將每周一、二、五設為請領收藥時間,通常情況下周期時間為20~30 d。同時每天需要對藥品庫存的變化情況進行查看,當銷售過快的藥品庫存并不能夠保證臨床應用時需要及時和庫房以及藥房請領,以此來提升藥房工作效率。
2.3周轉時間 藥房周轉時間從30 d下降到15 d左右,縮短了周轉時間,使得參數明顯好轉。
3討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完善,我院對藥品的管理水平也逐漸提升,擯棄傳統的管理方法,采用ABC分類法對藥品進行分類管理,以此提高了藥房的工作效率[2]。
同時還需要對藥房中所發生的問題予以相應的重視,定期對藥師進行培訓,以此來調動藥師的工作積極性,規范藥師的工作行為,嚴格按照藥房的標準要求進行操作,禁止藥師擅自取藥,提升藥師的責任感以及自我認同。
在實施藥房庫存合理管理后,其藥房庫存的周轉率得到了改善。周轉率是庫存管理的重要指標,而周轉率的逐漸升高則表明庫存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隨之升高,相反,庫存周轉率的降低表明庫存占有資金逐漸加大,相關費用也會隨之升高[3]。
在保證臨床用藥的基礎下,藥學部對藥品庫存管理的重視度,是提升周轉率以及將其調整至正常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4]。門診西藥房以及住院西藥房采用請領模式與加強盤點等手段后,其周轉率明顯提升,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調整藥房庫存管理的主要內容則是保證臨床藥品的使用量,遵守"不缺藥、不斷藥"的原則,隨后提升藥品周轉率以及藥品庫存的管理力度。
通常情況下,我院購進藥品是先收貨后付款的形式,貨款發放是在30 d以上。所以,需要利用提升藥品毛庫存周轉率來對庫存進行管理。統計學結果說明,藥房在增加銷售額的狀況下,周轉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庫存成本得以控制,由此表明,ABC藥品分類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提升了藥品盤點的相符率。一旦發現藥品破損需要及時進行記錄,并上報,同時藥師也需要輕拿輕放藥品,以此來降低藥品的破損率,每月需要對藥品進行定期的清查,且藥品發放要先進后出,按照效期先后的順序進行發放,大大減少了效期較近的藥品數量。每月藥品HIS統計生成滯銷藥品報表,經藥房查實后辦理藥品退庫,降低了滯銷藥品的數量[5]。
綜上所述,創建醫院藥品合理庫存管理觀念,轉變原有的傳統思想,消除傳統庫房管理觀念,增強部門內外的相互溝通,提升藥師的總體素質,促使醫院藥房藥品管理逐漸趨于程序化、系統化、科學化以及合理化。
參考文獻:
[1]李賢文,石磊,吳新榮,等.醫院藥品庫存控制模型的建立及應用[J].中國藥房,2004,15(9):540-542.
[2]田德薔,趙志剛.門診干部藥房庫存藥品上下限設定及影響因素[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7):657-658.
[3]韓麗萍,陳行愉,陳新,等.醫院藥房藥品銷售統計方法和庫存高低限實時監控方法研究[J].藥學學報,2012,28(3):275-277.
【關鍵詞】門診西藥房處方;合理用藥;分析
作者單位:525000廣東省茂名市中醫院藥劑科我院是一所三甲綜合性醫院,擔負著全市醫療、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救等工作,所以病員病種復雜,藥物品種繁多,因此,合并用藥非常多見。鑒于藥物的理化特性、劑型、作用和機制的差異,合并用藥很有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或增加。近年來,我院在門診藥房開設門診處方審核柜臺,由高年資藥師、主管藥師對門診處方進行審核,對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的處方,進行分類登記,并主動與處方醫師溝通,及時糾正不合理用藥處方。因此,基本上杜絕了門診不合理用藥現象。為了深入了解我院門診不合理用藥情況,更好地貫徹執行新的《處方管理辦法》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進一步促進我院用藥的安全、有效、經濟、合理使用。對我院門診西藥房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審核登記的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分類統計、綜合分析,現將結果與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我院門診西藥房審核登記的不合理用藥處方,時間為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根據藥品說明書、臨床藥理學知識及文獻資料,按處方點評指標,對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分類統計、綜合分析。
2結果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門診西藥房共審核門診處方101275張,不合理用藥處方537張,不合理用藥處方占所審核處方的0.53%。不合理用藥主要反映在給藥方案、重復用藥、劑量、超常處方、用法、配伍、和抗菌藥物等方面,具體情況詳見表1。
3討論
3.1給藥方案不符主要表現在抗生素方面:如0.9%NaCl 250 ml+青霉素鈉針480萬IU+氨芐西林鈉針4 g,靜脈滴注,1次/d的給藥。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屬于時間依賴性抗生素,其殺菌效果主要取決于血藥濃度超過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時間,即細菌的暴露時間,而峰值濃度并不很重要。一般情況下,實現抑菌或殺菌效應,抗生素血藥濃度高于MIC時間的臨界值內40%[1]。因此,其用藥原則是增加用藥次數,而不必每次大劑量用藥。青霉素鈉針的t1/2為0.5 h,氨芐西林鈉針的t1/2約1 h,日劑量一次給藥無法滿足抗菌要求。所以0.9%NaCl 250 ml+青霉素鈉針480萬IU+氨芐西林鈉針4 g,靜脈滴注,1次/d的給藥方案為不合理用藥方案。
3.2重復給藥如:① 解熱鎮痛抗炎藥聯合應用:如雙氯芬酸鈉鹽酸利多卡因針95 mg,i.m,1次/d+消炎痛片25 mg,2次/d+撲熱息痛片0.3 g,2次/d。雙氯芬酸鈉鹽酸利多卡因針、消炎痛片、撲熱息痛片,均屬于解熱鎮痛抗炎藥[2],三藥合用,并且劑量不減,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或增加,特別是易引起胃腸道潰瘍及出血。故不宜過多聯用,至少聯用時應減少劑量。②與復方制劑聯用:如消渴丸和優降糖合用。消渴丸是中西藥復方制劑,除含中藥成份外,還含有西藥成份格列本脲(優降糖),所以,消渴丸和優降糖合用,增加格列本脲(優降糖)的劑量,易引起低血糖,故不宜合用。③ 抗菌藥的聯合應用: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應符合聯合應用的指征[3]。但近年來,隨著耐藥菌株的日益增加,加之門診條件所限,難以及時進行細菌耐藥性試驗,因此,醫師處方時常將多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采用“大包圍”的方法,以期達到較好的抗菌效果。其結果是違反抗菌藥物聯合應用的基本原則。對門急診處方審核時,多次發現不合理的四聯用抗菌藥物。例如,頭孢曲松針+西索米星針+頭孢氨芐甲氧芐啶片+羅紅霉素膠囊,頭孢曲松針和頭孢氨芐甲氧芐啶片為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為速效殺菌劑,二者合用有協同作用,羅紅霉素膠囊為速效抑菌劑,合用后可能出現療效的拮抗作用[4],再者,頭孢曲松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強,不必要再合用西索米星,況且,合用后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
3.3劑量不適宜基本上是劑量過大:典型劑量過大處方如羅紅霉素膠囊,一次300 mg,2次/d。羅紅霉素膠囊成人常用量是一次150 mg,2次/d,也可用一次300 mg,1次/d,但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嚴重腎功能不全者給藥時間延長一倍[5]。所以羅紅霉素膠囊,一次300 mg,2次/d,為超劑量。又如,施爾康片,一次1片,3次/d。
3.4超說明書用藥基本上是與說明書上載明的用法用量不相符,典型處,如:對乙酰氨基酚緩釋片,一次2片,2次/d。對乙酰氨基酚緩釋片由速釋層和緩釋層組成,止痛退熱作用可持續8 h之久,成人常用量為1片/次,每8 h一次。所以2片/次,每日服2次的用法欠妥。
3.5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如:①藥理拮抗 速效殺菌劑與速效抑菌劑合用:如頭孢曲松+羅紅霉素。頭孢曲松為速效殺菌劑,羅紅霉素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抗菌譜與抗菌作用基本與紅霉素相仿[5],屬速效抑菌劑,兩者合用,可能出現療效的拮抗作用[6]。② 抗生素與活菌制劑合用:阿莫西林顆粒+媽咪愛。阿莫西林顆粒說明書上載明:為青霉素類抗生素,對糞腸球菌有抗菌作用。而媽咪愛為桔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多維顆粒劑,前者對腸球菌有抗菌作用,后者為含有腸球菌活菌的顆粒劑,故二者不宜合用。③典型的配伍禁忌處方,雙氯芬酸鈉鹽酸利多卡因針95 mg+維生素B1針2 ml,肌肉注射。維生素B1注射液與堿性的雙氯芬酸鈉鹽酸利多卡因針直接混合后會產生白色沉淀。故二者不宜直接混合肌內注射。
4討論
綜合以上所述,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門診西藥房共審核門診處方101275張,不合理用藥處方537張,占審核處方的0.53%。我院門診審方,是事前監督,發現不合理用藥問題時,主動與處方醫師溝通,及時糾正不合理用藥問題。所以,處方點評作為對臨床不合理用藥干預的一種方法[7],要求藥師在認真執行《處方管理辦法》和《抗菌藥物指導原則》外,還要積極了解藥物相互作用與合理用藥的相關知識,加強醫師、藥師的溝通和合作,加強審方,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合理。
參考文獻
[1]處方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3號.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9.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2.
[3]汪復,張嬰元.實用抗感染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586.
[4]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重慶出版社,2009:957.
[5]王愛霞.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4111.
[關鍵詞] 蹤近差錯品管圈;干預措施;隱患
[中圖分類號] R9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0(b)-011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dication errors and indirec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 medication safety in accordance with JCI requirements by reducing the tracking error rate. Methods In the form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lan, Do, Check, Act) for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trace nearly error rate tracking. By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he LASA, dispensing large careless, a product designations, cargo space close to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confirm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Results Through a series of interventions,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 rate dropped nearly track the target value (≤0.1%),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racking error is a potential risk of lead in recent drug safety of patients, QCC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racking errors occurred near ensure the security of patient medication.
[Key words] Tracking error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tervention; Risk
門診藥房是面向社會的重要的開放式窗口,是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并直接關系到患者用藥的安全問題[1]。處方調劑指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按照醫師處方調劑藥品,由藥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對處方審核、評估、核對、發藥及安全用藥指導的醫療活動[2],處方調配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三甲醫院,2013年建立JCI[3-4]標準,2014年通過JCI評審認證。我院門診處方量大,日均處方超過2800張,在如此大的工作量下,蹤近差錯的發生在所難免。蹤近差錯是指發生在院內藥品管理/儲存/調配/運輸/使用等流程中的潛在不良后果,被工作人員中途發現并攔截而未用于患者的錯誤。蹤近差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如果不被及時發現和更正,就會對患者的用藥安全造成損害,因此降低門診藥房的調劑蹤近差錯數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合理、有效。
品質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簡稱品管圈,指的是由工作性質相同、相近或者互補的基層工作人員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團體,全體合作、集思廣益,運用品管圈手法,按照活動實施步驟,解決工作現場、管理等方面發生的問題[5-7]。近年來,品管圈作為品質管理持續改善的新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界和醫療界,國內也有多家醫院開展了品管圈活動并取得良好成效[8-11]。選定主題是由于蹤近差錯是導致患者用藥安全的隱患;降低蹤近差錯的發生率可減少患者用藥錯誤,提高藥房工作效率和藥學服務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門診西藥房品管圈由12名藥師組成,平均31歲,其中主管藥師5人,藥師7人,圈員們針對門診藥房的實際情況及日常工作由藥房專人統計每月調劑蹤近差錯數量,統計2014、2015年門診西藥房蹤近差錯數量,蹤近差錯率=每月登記蹤近差錯數量/每月調劑總處方數。蹤近差錯率=每月登記蹤近差錯數量/每月調劑總處方數。
1.2 分類匯總
將蹤近差錯類型分為看似聽似[12]、一品多規、貨位擺放接近、處方量大四種類型,進行匯總統計、分析。
1.3 研究方法
通過圈會對現狀進行把握和分析,根據2014年的調配處方總數與登記蹤近差錯發生的數量計算2014年調劑蹤近差錯率為0.2%,根據二八法則確定改善重點、評價圈能力,確定2015年目標值,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0.2-(0.2×0.6×0.84)=0.1,因此我們要從2015年1~12月將調劑蹤近差錯率降低至0.1%以下。運用“魚骨圖”從人員、環境、藥品、流程等方面分析討論,找出造成門診調劑蹤近差錯發生的真正原因:主要包括易混淆藥品、新進藥品、藥品貨位設置不合理、持續工作時疲勞、藥房人員緊缺、職業素質不足、SPD與藥房對接磨合不足、處方量大、藥品貨位設置不合理等原因。見圖1。
2 結果
2.1 對策實施
2.1.1 加強崗位培訓,合理化排班 由于門診處方量大,加之藥房工作人員緊缺(事假、孕產假、病假、婚假等),工作人員工作強度高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要求,另外,新員工和實習、輪崗人員藥品知識欠缺,而熟悉后主觀判斷產生的差錯增加易出差錯。實行對策:①彈性排班,窗口員工輪換審核、調配、發藥,實行彈性工作制度,減輕勞動強度;②增加專職審方人員,增加機動崗位人員專門處理退藥、領藥、接收藥品等工作;③定期組織學習藥房各項業務流程和標準操作程序,分析每月蹤近差錯情況;④定期組織員工進行藥品相關知識學習、培訓、考核,納入績效統計。
2.1.2 建立LASA、易混淆藥品與高危藥品、高警示藥品目錄 對LASA、易混淆藥品與高危藥品、高警示藥品進行重點管理,建立看似聽似、易混淆藥品、高危藥品目錄,并粘貼警示標示,建立易混淆藥品圖冊,每周組織小組內部業務學習,制訂LASA藥品貯存管理規定,要求盡可能分柜存放,在HIS系統中對高危藥品做特殊標示,我院采用“”標示此藥品為高危藥品,對新進藥品進行每天交班學習,為期1周,所有新進藥品按照高警示藥品管理。
2.1.3 優化門診藥房工作流程,全面實行藥品掃碼核對工作 物流掃碼系統可確保藥品調配正確性,全面實行掃碼可降低蹤近差錯率,由于工作流程不完善,物流掃碼系統利用率較低。實行對策:將物流掃碼率納入績效考核中,嚴格執行掃碼復核流程,確保所有藥品掃碼復核。建立非懲罰性差錯報告制度,鼓勵員工上報,對積極上報的員工予以獎勵。
2.1.4 對門診藥房工作環境進行改造,合理擺放藥品 藥房硬件設備及系統服務器處于老化期,如出現故障可導致窗口發藥壓力驟增,對此定期對設備進行保養與維護、更換。對門診藥房藥品擺放位置進行調整,針對由于藥品位置相鄰而發生的蹤近差錯,使藥品的擺放更加合理,按藥品分類、用量多少上藥,把看似聽似藥品分開放置,及時與信息中心溝通,完善信息系統,按照貨位編號順序依次取藥,避免浪費體力導致的疲勞。
2.2 有形成果評價
2.2.1 蹤近差錯變化情況 品管圈形式對藥學部2014年和2015年調劑蹤近差錯率改變的數據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可見,改善后蹤近差錯的發生有明顯的下降,其中以發藥量大、粗心與看似聽似、易混淆藥品導致的差錯數量下降明顯。見表1~2。2015年每月蹤近差錯類型的統計,由于發藥量大,粗心與看似聽似藥品所導致的蹤近差錯仍占多數,并且以前半年的發生數量較多,主要原因是由患者多、處方量大、員工人數短缺、實習生進入、SPD物流系統的對接等方面因素有關,隨著相關制度、流程的日趨完善,后半年的調劑蹤近差錯發生數量逐漸有所下降,并降低至目標值以下,表明改進措施起效顯著。見圖2。
2.2.2 調配差錯率下降達標(改善)情況 經過統計分析,藥學部2015年蹤近差錯率為0.086%,根據品管圈目標達標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100%=(0.2%-0.086%)/(0.2%-0.1%)×100%=114%;
根據進步率公式,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0.2%- 0.086%)/0.2%×100%=57%,表明改善效果明顯。
2.3 無形成果評價
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我們不僅收獲了有形成果,無形成果也有提升,圈員的品管手法、團隊合作、溝通協調、責任感、解決問題能力、拓展思維、愉悅感、自我展示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2.4 標準化建立
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后, 藥學部形成了多項標準化制度、流程:如門診藥房標準化物流掃碼流程;門診藥房員工標準化培訓管理制度;門診藥房看似聽似藥品目錄;門診藥房標準化高危藥品高警示藥品管理制度。通過標準化的建立,確保了患者的用藥安全, 提高藥學服務的水平。
3 討論
蹤近差錯是導致患者用藥安全的潛在隱患,同時也是JCI國際患者安全目標的重要部分之一,隨著患者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藥房工作人員長時期處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進一步加大了差錯發生風險,藥房作為患者就診的最后一道環節,如果發生調劑差錯,直接影響患者治療,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門診藥房調配蹤近差錯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明顯提高了患者用藥的安全問題,提升了藥學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13],值得我們繼續開展與推廣。
導致藥學部調劑蹤近差錯的原因主要為處方量大與易混淆藥品兩類,針對看似聽似差錯建立藥房易混淆藥品與高危藥品目錄,增強差錯防范能力;充分利用物流系統掃碼的優越性,確保調劑藥品準確無誤,針對由于處方量大所致的錯誤,對藥師進行合理排班,使藥師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與準確性,增加看似聽似藥品特殊標識,高危藥品專柜擺放。
此次藥學部品管圈活動后,門診藥房調劑蹤近差錯率已達到目標值(≤0.1%),目標達標率為114%,進步率為57%,種種數據表明此次品管圈活動提升了門診藥房藥學服務品質,增強了員工的責任感與積極性,促進了藥房人性化管理,實行小組團隊工作法,科室形成PDCA循環,互相促進,循環前進,但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不斷的PDCA,如數據收集的完整性等,因此要總結經驗和教訓,通過下期活動使調劑蹤近差錯率進一步降低[14-15]。
綜上所述,在門診藥房的日常工作中,適當地引入品管圈活動,努力推動品管圈的實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門診藥房調劑蹤近差錯率[16-20],優化門診藥房的服務技能和服務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把好用藥關,值得在門診藥房進一步推廣,更好持續地改善醫療服務質量、促進JCI醫院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付燕,王應建,朱紹蓮.加強管理減少門診藥房調劑差錯[J].使用藥物與臨床,2008,11(1):57-58.
[2] 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S].衛醫發,2007.
[3]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M]. 3rd ed. Illinois: Oakbrook Terrace,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2007.
[4] JCAHO. APEC conferenc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accreditation (chicago) [Z]. Conference data,2002:9.
[5] 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5.
[6] 豆大海,孟玲.“品管圈”活動在住院藥房退藥管理中的應用[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18(5):489-491.
[7] 張友婷,喬麗曼,潘文合,等.品管圈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實踐與效果分析[J].醫藥導報,2011,30(2):272-274.
[8] 鄭微.門診藥房常見差錯分析及其對策[J].海峽藥學,2007,19(4):110-111.
[9] 張友婷,喬麗曼,潘文合,等.品管圈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實踐與效果分析[J].醫藥導報,2011,30(2): 272-274.
[10] 楊愛玲,嚴潔瓊,范麗霞,等.“品管圈”活動減少護士配藥時密封瓶藥物殘余的效果[J].護理雜志,2012, 29(8): 59-61.
[11] 徐青,高雅琨.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37-38.
[12] WHO. Look-Alike,Sound-Alike medication names[OL].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patient safety solutions website. http:///common/pdfs/Presskit/PS-solution.pdf. 007-5-20/2012-3-2.
[13] 章新品,陸社桂,鄒霞.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門診藥房調劑差錯件數中的應用[J].醫藥導報,2011,30(9):1253-1254.
[14] 陳矗戴佩芳.“品管圈”在降低門診藥房調劑差錯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1,3(20):166-170.
[15] 林逸勝.臺灣醫院的“品管圈”[J].中國衛生人才,2002(10):42-43.
[16] 邢敏,范艷.品管圈在降低門診西藥房內部調劑差錯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8):1114-1116.
[17] 張琳,陸偉國.品管圈在降低門診藥房藥品調配差錯中的運用[J].中國藥房,2014,25(37):3489-3492.
[18] 孫涓,陳偉微.品管圈在降低中心藥房醫囑調配差錯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4,18(5):965-969.
[19] 陳久艷,陳喜東.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門診藥房調劑內差件數中的成效分析[J].中國藥業,2013,22(2):30-31.
【關鍵詞】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院中的藥物種類、劑量、特性越來越復雜,合理用藥是治療效果的保證,還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不合理用藥既影響了治療效果,還增大了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為了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臨床中要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做到合理用藥[2]。本文以我院門診西藥房為研究對象,分析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的現狀以及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從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我院門診西藥房處方共26135張,樣本基本覆蓋了我院各個科室,代表性較高。然后根據藥物說明書、臨床用藥知識等資料,對處方用藥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抽檢的門診西藥房26135張處方中,合格處方共24809張,占94.92%,不合格處方共1326張,占5.08%。不合格處方中,不合理用藥處方共978張,占所有不合格處方的73.76%,書寫不合格處方共348張,占26.24%。
不合理用藥的處方中,聯用或配伍使用不合理、選藥不合理、用法用量使用不當和濫用藥物分別有513例、108例、173例和184例,分別占不合理用藥處方比例為52.45%、11.04%、17.69%和18.81%;分別占全部不合格處方的比例為38.39%、8.14%、13.05%和13.88%。
聯用或配伍使用不合理的處方中,溶劑選擇錯誤、重復用藥、聯用藥物性質改變和藥物聯用效果差分別有89例、179例、101例和144例,分別占不合理用藥的比例為9.10%、18.30%、10.33%和14.72%;分別占全部不合格處方的比例為6.71%、13.50%、7.62%和10.86%。
選藥不合理的處方中,藥物劑型不對和特殊患者用藥不當分別有42例和66例,分別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的比例為4.29%和6.75%,占全部不合格處方的比例為3.17%和4.98%。
用法用量不當的處方中,用藥時間不合理、用法不合理、劑量不對和超劑量服用分別有39例、29例、50例和55例,分別占不合理用藥的處方比例為3.99%、2.97%、5.11%和5.62%;占全部不合格用藥處方的比例為2.94%、2.19%、3.77%和4.15%。
濫用藥物的處方中,濫用精神藥物、無指征使用抗菌藥物和高起點使用抗菌藥物分別有17例、86例和81例,分別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的比例為1.74%、8.79%和8.28;占不合格用藥處方的比例為1.28%、6.49%和6.11%。
從結果來看,聯用或配伍使用不合理占較大比例,用法用量不當和濫用藥物大致相當,選藥不合理比例最低。
3.討論
聯用或配伍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醫生對于藥物的適應癥不熟或者對藥品的藥性難以掌握,這會造成患者在聯用藥物時不良反應率的提高,影響治療效果[3]。藥品選擇不合理中,如果對兒童和孕婦使用了氟喹諾酮等藥物,可能會對患者的軟骨組織造成損害,應當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4]。此外,對于特殊患者的用藥也應當引起重視,特別是對于糖尿病患者和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如果給患者用錯藥物,后果不堪設想。對于劑量不合理的情況,此種情況較為常見,要么劑量過大,要么劑量不夠,高劑量會造成出現不良反應,劑量不足會降低治療效果。濫用藥物情況中,濫用精神藥物處方比例較高,這不僅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還會使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性,不利于患者的恢復。此外,抗菌藥物也存在濫用問題,特別是在無指征的情況下開具抗菌藥物,例如對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只用使用一兩種抗菌藥物即可,不可以抗菌藥物為主。抗菌藥物濫用,不僅會降低抗菌藥物效能,還會造成耐藥性,對患者日后的治療造成不利影響[5]。
不合理用藥是不合格處方的主要方面,不合理用藥會造成患者用藥風險的提高,影響治療進度與治療效果[6]。究其原因,隨著藥物種類的增多,醫生選藥更加復雜,有的醫生缺乏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和藥理學相關知識,出現不合理用藥。此外,藥劑人員本身素質與專業知識的缺乏,加之在配藥時存在忽視處方審核的環節,不能及時糾正不合理用藥。合理用藥不僅可以增強治療效果,還會加快治療進度,減少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因此,醫生應當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加強對藥品藥性的了解,提高合理用藥水平。此外,藥師也應當加強藥物基本知識的學習,并且在工作中提高認真度[7]。醫院也要加強用藥的管理與監督,共同促進用藥合理性的提高,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合理和安全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費麗雯. 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及改進措施[J]. 中國衛生產業,2014,21:92-93.
[2]瞿冬微. 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調查分析[J]. 當代醫學,2011,24:127-128.
[3]王鶯. 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問題調查研究[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7:123-124.
[4]李翔. 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調查研究[J]. 中國處方藥,2015,09:27-28.
[5]金英錦. 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調查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5,19:47-49.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256-01
藥房是醫院一個與患者接觸最多的一個窗口部門。面對眾多病種,藥學服務工作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應由傳統的“調劑”服務模式,轉向以藥學服務為主的模式,,藥學服務是藥師應用藥學和臨床醫學知識向患者保證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實現改善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為目的。這些工作都是由藥師來完成,工作做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醫院的醫療質量,尤其是蒙藥藥劑師對于蒙醫醫院的蒙藥房來說至關重要。探討對蒙醫醫院蒙藥房藥學服務如下:
1蒙藥房工作的轉變 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和醫藥市場的規范化,藥房調劑工作要由“具體操作經驗服務型” 模式向“藥學知識技術服務型”模式改變,醫院藥房藥學要建立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的模式,對患者用藥追蹤, 實行個體化最佳用藥,保證蒙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做好藥學服務。
2重視蒙藥房藥學服務 由于蒙醫醫院蒙藥房面對患者較多, 蒙藥房藥師是臨床醫師正確選用蒙藥成藥和單藥的監督者, 同時也是患者安全合理用藥的服務者,服務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也關系到整個醫院服務質量,因此需要藥房工作者“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安全的藥學服務。因此蒙醫醫院必須認清蒙藥房工作的發展趨勢和藥學服務的重要性, 轉變以往工作模式,把蒙藥房藥學服務工作放在首位,建立長效的培養藥學人才機制,充分發揮藥學服務的作用。
3建立和完善蒙藥房藥學服務各項制度 蒙藥房同西藥房和中藥房一樣要建立標準的操作規程和流程, 要建立質量評定體系, 對每位藥師的藥學服務能力進行量化考核, 建立和落實相應的藥學服務制度,如藥物的臨床評價制度等,擇優選擇合格的藥師。
4提高蒙醫院蒙藥房藥師的社會地位 只有發揮新醫改的政策導向作用,重視蒙藥房藥師的作用,加強對蒙藥師藥學能力的廣泛宣傳,提高藥房藥師的社會地位,才能增強蒙藥師的信心和勇氣,充分發揮蒙藥房蒙藥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開展蒙藥房蒙藥學服務。藥師也應該充分發揮主人翁的作用,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以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合理,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自身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5全面提高蒙藥房藥師綜合素質 蒙藥房藥師需要蒙漢兩種語言兼通,且需要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改進原有的窗口調劑模式為與患者面對面交流的柜臺調劑環境,加強藥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了解患者疾病情況及用藥史,為患者建立藥歷,提供更合理的用藥服務。使患者改變對蒙藥師的認識,蒙藥師的藥學服務價值才得以充分體現。蒙藥房藥學服務質量的優劣決定于蒙藥師服務能力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藥師的業務素質,是做好藥學服務的根本保證。蒙藥房蒙藥師既要完成藥品供應、調劑等日常工作,也要加強對蒙醫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用藥等學習,還要把蒙藥學和蒙醫臨床有關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以提高對臨床知識的了解。
6提高蒙藥的社會氛圍 在蒙藥臨床化水平偏低的情況下,迫切需要蒙藥房藥師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 還需要對患者用藥進行廣泛宣傳。通過到農牧區、到基層以不同方式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蒙藥用藥知識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合理用藥和安全用藥常識。
綜合上述,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全程藥學服務,是醫院藥房的發展方向,也是醫院藥房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面對蒙醫醫院蒙藥房藥學服務的現狀,只有不斷地改變、完善,才能使醫院藥房藥學服務跟上時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何展旺,李秀梅.我院門診藥學服務現狀及對策.醫藥指南, 2009,7(6).
[2] 張石革,馬國輝.藥師職責轉型的時代使命與其必然性[T].中國藥房,2006,17(2):84-86
[3] 中華本草編委會國家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蒙藥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76.
姓名:xx 班級
實習時間:xx年6月━xx年5月
實習地點:xxxx縣中醫院
從xx年6月5日至xx年5月5日實習時間12個月,在xxxx縣中醫院實習,分別在住院藥房、門診西藥房、門診中藥房、制劑室和藥檢室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實習的過程就是我成長的過程。
隨著我醫藥事業的日臻完善和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要求的不斷提高,藥品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對藥學人員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我們作為未來社會的藥學專業人員,為了順應社會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自身的操作能力,根據學校的要求,我選擇了xxxx縣中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在這次實習期間我希望能夠熟悉醫院藥房常用的藥物,了解藥房內部操作,配藥程序,貴重藥品、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管理,還有一些醫院管理等。實習期間是我們這些即將跨出學校的學生學以致用的最佳時期,希望能通過實習學到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積累實踐經驗。
1.住院藥房
住院藥房是我此次實習的第一站。實習的第一天走進住院藥房,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排藥架和穿梭在藥架之間忙碌的老師。第一天實習,心里很沒底,感到既新鮮又緊張,新鮮的是能夠接觸到很多在學校看不到的東西,緊張的是萬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評,但幾位老師既親切又和藹,并很熱心的為我介紹這里的工作制度和流程,讓我那股緊張勁頓時減少了大半,心里暖暖的,我就有了信心一定要學好。
住院藥房的主要職責是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病人提供靜脈輸入的西藥(包括水針劑和粉針劑)和口服藥及部分外用藥。藥品的擺放按不同劑型、作用分門別類,井然有序。藥房最前面的架子上放的都是一些最常用的針劑,如維生素c注射液、維生素b6注射液、氨基比林、門冬鉀美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生理鹽水、654-2、氯化鉀注射液等和抗生素類的注射劑如頭孢類、阿莫西林、阿昔洛韋、更昔洛韋、賴氨匹林等;第二排藥架上擺放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品如卡托普利、美托洛爾、硝苯地平、辛伐他汀、尼莫地平、硝酸異山梨脂等;第三排藥架上擺放的是治療消化道系統疾病的藥品,如多潘立酮片(嗎丁啉)、多酶片、奧美拉唑、雷尼替丁等;第四排藥架上擺放的是解熱鎮痛類藥品如阿司匹林、復方氨酚烷胺片(感康)、吲哚美辛片等;還有一些藥品如抗過敏的藥如氯雷他定、甲巰咪唑和常用的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和外用藥品如眼藥水;兩側的藥架上放的是抗腫瘤的藥品,如氟尿嘧啶、環磷酰胺、依托泊苷和手術室常用藥如局麻藥普魯卡因、利多卡因,顯影劑碘化油、碘海醇、碘普羅胺。二類精神藥品鎖在前面的鐵柜子里,一類精神藥品如哌替啶、布桂嗪、芬太尼都要鎖在保險柜里,由專人保管。
住院藥房的分工明確,不同的工作由不同的工作人員完成。醫院采用聯網系統,首先,住院部各科室醫生查房后下醫囑后,由護士將科室病人所需用藥的名稱、數量的統領單輸入電腦,待住院藥房的藥師接受后將統領單打印出來,再由負責調劑藥品的藥師根據統領單發藥,最后由藥房送藥的護士核對無誤后送往各個科室。
為了補充藥品的消耗,每周二、周五藥房的負責人都會進行藥品出庫。一般藥房會按規定在出庫的前一天先清點藥房內藥品的數量,以便掌握藥品的消耗量,便于及時供給,滿足配方需求,然后把需要領用的藥品的數量、劑型輸入電腦,再將出庫統領單傳給藥庫,藥品出庫員根據傳過來的信息打印統領清單,然后根據清單發藥。發藥時應嚴格查對藥品的劑型、數量和有效期。藥庫將藥品發放完畢后,再由領藥人按藥單核對,無誤后簽名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