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污水處理考察報告

污水處理考察報告

時間:2022-05-08 16:46: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污水處理考察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城市規劃與建設考察報告

為學習借鑒加拿大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先進經驗,4月10日至30日,以××市人民政府市長劉希平為團長的"浙江省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培訓團",成員除來自××市以外,還有臺州、紹興、嘉興、金華、衢州、舟山市的政府分管領導、建設(規劃)局長,在加拿大進行了為期二十一天的考察培訓活動。此次學習培訓活動得到國家外國專家局和省人事廳的高度重視,浙江省外國專家局和國家外專局駐加拿大代表處負責組織實施。范文搜版權所有

在加考察培訓期間,培訓團先后訪問了多倫多、蒙特利爾、京士頓、溫哥華等加拿大主要城市,重點考察了城市古街區市政中心、中央商務區及規劃區范圍的城市基礎設施及人居環境建設和發展情況,聽取當地政府官員及城市規劃和管理專家的介紹,并就城市規劃建設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座談和討論。培訓團一行受到蒙特利爾、京士頓、溫哥華等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蒙特利爾市市長熱拉爾·特朗伯雷(geraldtrembly)、京士頓市市長哈維·羅森(harveyrosen)、溫哥華市副市長施民信(timsteveon)與培訓團全體成員進行了熱情交流。

培訓團還訪問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瑞爾森大學、麥吉爾大學、女王大學、bc大學等著名學府,聆聽知名教授和專家的講座。傳承英、法文化和體現北美區域特點的加拿大,在規劃理念的人本性、程序的民主性、實施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藝術性等方面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培訓、考察,培訓團成員普遍感到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豐富了知識,增強了自覺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

一、重視生態環境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首要目標

加拿大國土遼闊,自然環境優越,當我們乘坐的飛機越過加拿大領空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藍天、碧海、雪山、森林。然而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我們不僅贊嘆加拿大國土優美的自然生態大環境,更敬佩近百年來歷屆城市政府對城市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所到的每個城市分布著無數的城市公園、街頭綠地、小區綠地。在風景如畫、森林環抱的濱海城市溫哥華市中心的史丹利公園(stanleypark)里,竟然還完好地保留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在經濟發達、寸土寸金的多倫多市中心區,仍建有許多供人休憩的街頭綠島、小片綠地。城市政府不僅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對環境建設的投入也非常重視。如多倫多市一個舊磚廠原想搞商業、住宅房地產開發,但市政府與業主多次協商、談判,力勸業主放棄房地產開發,買下這片土地,認真規劃,多方籌資,逐步改造成一個綠樹常青(evergreen)的環境保護游覽基地。在女王大學約翰(johnmeligrana)教授陪同我們考察的京士頓郊區的別墅小區,不僅考慮生活污水處理,而且還將雨水收集到蓄水池,經生物處理后排放到河流。在京士頓湖濱一家工業企業搬走后,原廠區的土地經翻新等技術處理后才允許搞房地產開發。在城市公園里,到處可見人與和平鴿、小松鼠追逐游嬉,融為一體,好一幅人、自然、動物和諧共存的畫卷。

營造環境可改善生存條件,提升土地價值,集聚人氣,發展產業,提升城市競爭力。女王大學規劃建筑學院院長、國務院特聘外籍專家梁鶴年教授說得好,如果沒有紐約中央公園,就不會有曼哈頓周邊高樓的價值連城,甚至不會有紐約在世界的國際金融經濟中心地位。冷靜分析,放眼國際國內特別是浙江省的區域背景,××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態環境,××市是中國生態示范區,生態環境質量第一市,慶元縣是中國環境質量第一縣。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是××實現跨越發展的資本。我們一定要更加清醒,更加執著,堅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改造好大自然賦予××的這片大好生態環境。與此同時,我們要順應時展潮流,不僅要認真保護好自然環境、尤其是城市周邊的森林公園;更重要的是按照建設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好城市,近期要建設好江濱公園,改造好城市內公園--萬象山公園,有計劃改造好街頭綠地、小區綠地,營造優美的城市小環境,把××建設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

二、堅持以人為本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首要理念

宜居城市是西方城市規劃建設追求的主流,在加拿大到處可見以人為本的例子。在我們接觸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講得最多的是在規劃建設中,如何體現人文關懷,吸收公眾參與,滿足市民各種不同的需求。在公園里,街頭綠地內,人行道旁隨處有座椅,公交亭配有遮風避雨設施,還配置凳子,有的電話亭還提供了供人查閱的電話號碼本。市政廳開放布局、有紀念品商店,可供人游覽、婚慶活動。大型商場里內廊環形布置,每隔一段就有休息的地方,并且造景不同,溫馨大方。賓館大堂雖不大,但布置溫馨宜人,賓客有"家"的感覺。街頭有很多無人售報箱、免費取報箱、分類垃圾收集箱。公廁布局合理,內部設施齊全,對兒童、老人、殘疾人考 《城市規劃與建設考察報告》出自:查字典

鏈接地址:fanwen.chazidian.com

第2篇

 

歐洲的環境科學教育與國內基本起步于同一時間,以西班牙為例,該國在1971年建立了第一個高等教育的環境科學專業。然而日后其借助歐盟的平臺,迅速發展,形成了一套相對本地化和可操作性強的環境科學實踐教學系統。

 

環境科學專業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實踐型,這就要求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的本科同學不僅僅需要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環境問題時,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不但涌現而發展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自然棲息地的破壞和環境質量退化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自然和生態等各種危機。環境教育也隨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在1972年在斯得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被廣泛地接受與肯定,由此拉開環境教育大發展的序幕。之后,在1975年的貝爾格萊德,1977年的第比利斯,1987年的莫斯科和1999年的塞薩洛尼基會議中,環境教育的定義不斷清晰,也被越來越多的機構組織重視和執行起來。

 

各國對環境教育的定義有不同的描述,1987年莫斯科環境教育和培訓國際會議上的定義為:環境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個人和群體意識到自己的環境和學習的知識、價值觀、技能、經驗以及從個人和群體層面使他們能夠采取行動應對當下和未來環境問題的決心[2]。

 

我國關于環境教育的定義,可引用百度百科的概述:環境教育是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環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和有效參與能力、普及環境保護知識與技能、培養環境保護人才為任務,以教育為手段而展開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過程[3]。環境科學專業科班培養的本科生,無疑是環境教育的直接受體,通過系統的環境專業教育訓練,使學生不但掌握環境專業領域知識,而且兼具使命感和責任心,成為環境保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倡導者。

 

二、中西(歐)環境科學實踐教學差異對比

 

1.實踐課程設置。國內環境科學的實踐課程設置大致分為兩類,下面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為例進行闡述:一類是與專業課相關的實驗課程,比如普通化學實驗、環境檢測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環境毒理學實驗等等。該類實驗課程設置與專業課學習相對應,內容多為專業課原理的演示或驗證實驗。該類課程分布在教學周中,需要實驗前進行實驗報告撰寫的形式進行,實驗結束后撰寫實驗報告進行總結。另一類是參觀實習類的實踐課程,如同濟大學環境科學系組織的參觀云南水務集團、上海楊樹浦自來水廠等實踐,這些實踐課沒有對應的專業課程,而是在培養計劃中作為暑期實踐單獨出現,具有比較高的獨立性,時間上它們分布在暑假開始的階段,一般為期兩周。學院組織以系(或班)為單位,集體前往參觀地點進行實踐,而地點和參觀的企業分布廣泛,有上海市內的環境企業,國內的污水處理公司(云南水務公司),也有國外的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環境基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參觀結束后,同學們需要撰寫對每個場所的心得體會和報告。在參觀時,所參觀的企事業單位機構的專業人員向同學們介紹相關專業知識,這拓寬了同學們的專業專業知識學習途徑。費用方面,遠途的參觀考察基本上是學校學院的經費承擔,但是也有同學自費的部分如機票和其他一些費用。一般都在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范圍之內。總體來看,國內的實踐課程種類比較多,時間地點都很多樣,而目的就是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而課程的評價體系則主要參考學生的報告評價,如實驗課的實驗報告的平均分和考察報告的評分等。此外,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創新試驗區為例,通過組織小班教學,引導學生們循序漸進參與創新實踐,以提高綜合能力。如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參觀教授實驗室,大學二年級開始“一對一”的導師制,通過學生和教授的雙向選擇,確定學生的導師和課題組。這樣,學生可以進入各個不同的實驗室參與到課題研究中,更早地接觸到科研和相關的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也為學生開闊視野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歐洲的環境科學實踐課程設置與國內有所差異。以試驗區同學交流學習的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為例,環境科學實踐形式也分兩種,和國內一樣,是實驗課程和參觀實踐。但是歐洲的實踐課程強調本地化和可操作性強。這里的實驗課和理論課不分家,如環境生態學,課程分為兩部分——課堂和實驗室,同學們進實驗室的頻率也是一周一次到兩周一次,此外,同學們無須撰寫預習內容,但實驗報告和國內相似,區別在于這邊要求以一定的格式標準,將實驗報告打印出來,由老師收集,作為評分的依據。而參觀實踐也是與課堂結合的,并不同于國內實踐教學課程獨立設置。往往在某門課程學習當中,安排整天的實地考察(field trip)。實地考察地點則由課程的性質而決定,例如地理課會選擇附近的山體,而環境修復會安排在周圍的某個垃圾填埋場。偶爾也會有遠途參觀的課程,行程從3~4天至一星期不等,這些課程通常出現在大學高年級如大四階段。這種遠途實踐是自愿參加,部分自費。如同學因為費用問題不參加將另外安排任務。在實地考察過程中,由于自然場地更多,通常都是任課老師擔任解說員的職責,因此需要老師對該場地有一定的了解。  據來自德國和奧地利環境科學專業的同學敘述,當地的課程設置和西班牙相差無幾,也是實驗課和理論課相結合,而實地考察也是根據具體課程來安排,有的課程會固定每兩個星期有一次,有的課程則不定期舉行。而且普遍沒有長途的行程,時間最長則只有3~4天。課程的評價和國內相似,也是根據學生的報告進行評分,不同的是,該分數是理論課的一部分,并不像國內有單獨的實驗課分數。

 

2.學生態度。在國內教學普遍以應試為目的的大背景下,實驗和考察這種非考試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是符合學生的興趣,并且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實踐考察中,同學們普遍對輕松的行程比較感興趣,而在具體的企業和工廠參觀熱情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該主題的熟悉程度和講解人員的表達能力,積極主動性上受限制。部分同學對實驗預習報告和考察報告的撰寫不夠重視,僅僅是完成任務,會淪為“形式主義”。

 

在西班牙或者德國的環境科學主修學生則對實驗和考察有不同的態度,學生們普遍樂意接受實驗和考察教育,相比中國學生,他們更有興趣參加實驗或者考察形式的教育。但是同學們普遍為實踐課百分之百的出勤率要求感到苦惱,在西班牙尤為嚴重。因為西班牙18~24歲學生平均翹課率為23.5%,為歐盟國家首位[4]。此外,實踐考察報告的撰寫不是必須的,受到部分同學的歡迎。

 

三、小結

第3篇

(林業監測規劃院,呼和浩特010020)

摘 要:文章在對內蒙古包頭黃河濕地資源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濕地保護與恢復的措施。

關鍵詞 :濕地;現狀;保護;恢復;內蒙古包頭黃河

中圖分類號:[S719]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3-27

作者簡介:滕曉華(1965-),女,呼和浩特市人,高級工程師.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最高的生態系統;是野生動植物,尤其是鳥類最重要的棲息地:在抵御與調節洪水、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球最大的碳庫,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國土和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生產、生活與休閑提供多種資源;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搖籃”、“物種基因庫”等,是地球不可或缺的生存環境。濕地的保護管理和社會經濟、生態效益息息相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境基礎。

1 自然概況

1.1 地理位置

包頭黃河濕地(昭君島至磴口段),西起三岔口村西魚塘西界、南至黃河中心線、東至宋昭公路、北至擬建蓄滯洪區北界及黃河景觀大道,總面積為3112hm2。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5’13.3”~109°42’49.0”,北緯40°30’56.4”~40°33’18.0”。

1.2 地形、地貌

包頭黃河濕地地貌主體為黃河沖積下濕平原。本地區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向東南傾斜,黃河沿南境邊從兩向東蜿蜒而過,屬于陰山和黃河之問的沖積平原 從景觀上,包頭市黃河濕地呈現出水域、沼澤、灌叢、草地等類型,其中,以水域、沼澤、濕地為主要類型。

1.3 氣候水較少,蒸發劇烈。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炎熱,年、日溫差大,春、秋兩季氣溫變化劇烈。年平均氣溫8.5℃,全年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氣溫12.7℃,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2.2℃;無霜期148d;年均降水量310.4mm,年均蒸發量1,593.3mm。

1.4 水文

包頭黃河濕地內的地表水主要來源為黃河水,其次為地下水和大氣降水。黃河沿昭君島至磴口段南境東流,流經68km,水面寬130~458km,水深1.4~9.3m,平均流速1.4m/s,平均徑流量824m3/s。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有供水意義的含水層分布很廣,地下水埋深30~50m,水質礦化度<0.5g/L的超淡水,適宜飲用和灌溉。

1.5 土壤

包頭黃河濕地土壤類型分為草甸土、鹽土和風沙土3類。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湖區及外圍的沼澤地帶;鹽土呈斑塊狀散布于沼澤的外圍;風沙土大多分布于黃河岸邊的沙灘地。

1.6 濕地植被資源

包頭黃河濕地以非地帶性草甸植被和沼澤植物占優勢,植物群落類型多樣,植物種類豐富,物種多樣性高。

1.6.1 植物科屬組成

據不完全統計,包頭黃河濕地有維管束植物133種,隸屬36科93屬,其中:蕨類植物1種,隸屬1科l屬;被子植物132種,隸屬35科92屬。

1.6.2 植被類型

包頭黃河濕地的植物類型可分為灌叢、草原、草甸、沼澤、草塘等5個類型,其中,分布面積占優勢的是草甸、沼澤和草塘。

1.7 濕地動物資源

包頭黃河濕地野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據2001年《內蒙古南海子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包頭南海子濕地有脊椎動物101種,分屬于23目46科76屬,其中:兩棲類4種(1目2科2屬);爬行類5種(2目4科5屬);獸類有15種(5目8科12屬);鳥類77種(15目32科57屬)。根據《包頭野鳥》,截至2007年,包頭黃河濕地觀測到的鳥類數量增加至184種。

2 濕地現狀及受危害程度

包頭黃河濕地地貌主體為黃河沖積平原,以河流濕地、沼澤濕地為主。包頭黃河濕地(昭君島至磴口段)面積3112hm2,現存濕地面積為l021hm2,現狀濕地率32.81%,詳見表1。

包頭黃河濕地地處我國寒區、干旱半干旱區(簡稱寒旱地區),位于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路線上,是鳥類、兩棲類、魚類等濕地生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場所,因此,物種豐富、景觀獨特,是包頭市乃至西北寒旱地區一個得天獨厚的寶貴自然資源。然而近年來,隨著包頭的飛速發展,帶來大量污染排放、開荒耕種、私挖亂建等破壞活動,黃河濕地應有的功能出現了退化現象,而且還出現包括黃河在內的地表水體富營養化、水土流失、土壤板結、土地沙化、鹽堿化,生物物種數量減少等不良表現。過度的人為破壞使得包頭黃河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呈減少趨勢,生態系統越來越脆弱,任由其發展下去將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對包頭黃河濕地的保護和管理亟待加強。

在自然情況下,黃河包頭段流凌封凍時間常比上游的蘭州早20多天,而解凍開河時間卻晚一個多月。特殊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導致每年的黃河開河期為特有的凌汛期。凌汛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有利有弊。一方面極易造成串堤決口,淹沒成災:另一方面凌汛對于地處干旱、半干旱的內陸地區的包頭黃河濕地提供了必需的水源補給,保證了黃河濕地的良好發育。

3 濕地保護措施

3.1 立標定界

立標定界是濕地、植被及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的基礎工作,通過設置濕地邊界、界碑、區界標樁、指示標牌等基礎設施,明確濕地邊界和范圍,對周邊群眾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有利于減少人為因素對棲息地的干擾和破壞。

3.2 圍欄

針對濕地內人為活動情況及野生動植物柄息地面臨的威脅和可能遭受的破壞,在人畜容易進入處、珍稀野生植物分布處、鳥類等濕地生物豐富處有針對性地設置網圍欄,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隔離網、圍欄的高度2.Om,網柱與柱之間的距離8.Om.網格尺寸0.15x0.15(m)。采用鍍鋅鋼絲網。

3.3 水源、水系、水質保護

3.3.1 保護原則

濕地生態系統的維持和發展離不開水這一必要元素。適宜的水源、良好的水系和水質保障措施是內蒙古包頭黃河濕地建設的基本保障,水源的選取、水系及水質保護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就近選取穩定、可靠的濕地生態補水水源。②合理利用和調度補水水源,在各水體維持合理水位變動范圍的基礎上,滿足濕地的生態用水需求。③盡可能連通濕地內部及周邊水系,促進水體流動和水力循環。④加強對濕地內部及周邊各水體流域的管理與保護,并采取合理措施幫助維護水體水質,降低污染風險。

3.3.2 水源

包頭黃河濕地屬黃河沖積下的濕地平原,黃河濕地的補水源主要有黃河、蓄滯洪區、河流及淺層地下水。

①黃河水。黃河包頭段年內水位落差12m,高水位一般出現在汛期(每年8~9月)、冰封及凌汛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每年定期的水位上漲能為堤南的黃河濕地帶來大量優質水源,是黃河濕地生態系統賴以生存的重要保證。②蓄滯洪區蓄水。每年凌汛期,西海湖蓄滯洪區會從黃河分洪。蓄滯洪區水量豐沛、水質可靠,可就近為黃河濕地提供充足的生態用水水源。③河流來水。哈德門渠、昆都侖河、四道沙河的來水,包括雨(洪)水、日常徑流以及上游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出水。④地下水。包含在土壤、地層中的地下水能夠成為濕地天然的補水水源。在地下水位高的季節,部分地勢低洼處甚至能自行形成水面。

3.3.3 水系保護

包頭黃河濕地區域內部及周邊的現狀地表水系水體十分發達,包括眾多河流、湖泊、蓄滯洪工程區等,并緊鄰飲用水源保護地,水系的保護與濕地生態系統的品質息息相關。水系保護如下:

①加強對濕地內部及周邊的河流、湖泊等水體的流域管理,完善流域的排水市政設施。對于沿途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嚴格截污納管并經處理達標后才可排放;對于城市及農牧業、漁業養殖生產區,應有合理的雨水徑流處理措施,控制面源污染。②完善各種工業廢棄物、生活垃圾的收集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同時,加強管理和監督。③盡可能加強濕地內外部水系的溝通,采取合理措施促進水體循環和流動。④充分利用周邊水體的水資源,切實按計劃合理調度補水水源,統籌規劃濕地內部水體的水位變動范圍,調節枯水期和豐水期補水量,以保障各水體的健康發展。⑤西海湖濕地滯洪區是包頭三大蓄滯洪工程區之一,在每年的凌汛期向黃河分洪2000萬m3;在非凌汛期,西海湖濕地滯洪區還承擔區域的調蓄和排洪功能,同時向濕地內部及周邊區域的魚塘、濕地、林地、農田等提供水源。⑥哈德門渠位于哈德門溝防洪體系末端,長8.6km,主要輸送哈德門防洪體系滯洪區的退水,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在非汛期也有少量徑流。哈德門渠的現狀水源主要是包鋼、神華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及兩岸雨(洪)水,未來污、廢水截留后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將僅有雨洪排入哈德門渠。在降雨期或汛期,哈德門渠的排水首先進入西海湖濕地滯洪區,作為蓄滯洪區補水。而在非降雨期或非汛期,蓄滯洪區水將被提升至哈德門渠,在形成水力循環的同時,幫助優化蓄滯洪區水質;同時,營造哈德門渠水量豐沛的環境也有助于其河流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和維持。

3.3.4 水質保護

一是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為了進一步改善濕地水環境的質量,需要利用濕地自身的濕地凈化功效,在濕地中的河流水域,種植具有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的水生植物,如蘆葦等,通過植物吸收、微生物代謝以及基質的吸附、過濾、沉淀作用降解水中污染物,去除營養物、細菌等有害物質,凈化水質。

二是水質日常保潔。為了減少水體的污染,防止危害性水患的形成,保持良好的水質和水體景觀,需定期對濕地所屬區域的水面進行保潔清理。保潔的方法有對水面的漂浮物進行人工清理和在水中設置振蕩射流曝氣機。振蕩射流曝氣機主要設置在水體流行性較差的水域,對深層水體實施充氣(充入空氣或者氧氣)、攪動水體,形成人工造流,使底層水和表層水進行交換,加速水體復氧過程,提高水體溶解氧水平,恢復和增強水體中好氧生物的活力。

三是嚴格控制各湖泊、水塘及蓄滯洪區周邊污染源。采取合理的水力循環、水體連通措施,有效改善水質。

四是杜絕無序的引水活動,維持水體的水位在正常范圍內變動,并根據水位落差變化,合理營造水岸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五是加強對各水體及濕地各時段水質的監測、評價和預測工作,重視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污染源控制及管理工作。

六是科學布設水質監測網點,選取先進的采樣、監測方法對有代表性的水質指標進行有序監控,妥善保存水質監測結果,存檔作為歷史資料,便于后期對水質變化規律的預測和研究。

七是根據水質監測結果,參照相應水環境質量標準和評價方法,定期對水體的質量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便于根據評價結果采取相應改善措施。

3.4 水岸保護

目前,濕地部分水岸(灘涂區)已被開墾為農田.加之河道采沙,部分水岸被損害,因此,要對水岸進行保護,維護其生態功能,并對受損水岸進行恢復和加固,保護、恢復水岸帶植被。為了保持水土、提高防洪能力,并為動植物創造生息的場所,依據濕地水位的動態變化和水陸交接區域的植被分層、自然演替,設計岸坡保護工程。采用自然生態的材料進行護岸,對于存在問題的岸坡可采用自然駁岸方法作為濕地護坡保護工程優選技術。

水岸保護主要針對人工湖周邊水岸寬3m的區域進行植被恢復保護建設。依據水陸交接區域的植被分層、自然演替、設計功能以及使用狀況,構建水岸植被帶。駁岸植物選擇以鄉土植物為主,在岸邊栽植闊葉喬木1行,株距3m,岸邊往下2m包圍栽植闊葉灌叢,規格80x80(cm)。自然駁岸植被主要有紫穗槐、檉柳、旱柳、垂柳、河柏、小香蒲、蘆葦等。

4 濕地恢復措施

4.1 退田還濕還澤

由于濕地周邊的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及歷史原因,部分灘涂濕地被農民非法開墾耕種,使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恢復破壞的灘涂濕地,需進行退田還水還澤。該措施實施后,既可以擴大濕地面積,又大大加強濕地功能效益。

4.2 濕地植被恢復

水生植被不僅可以充分改善水質,更是水生動物食物鏈的首要環節,還是黃河濕地鳥類和我國候鳥遷徙、棲息的場所,他直接或間接為各種鳥類、魚類提供飼料和產卵繁殖場所,必須加強對水生植被的保護,否則水禽、魚類的食物來源就會被切斷,隱蔽棲息場所和繁殖環境便可能隨之消失,重點保護的鳥類可能銷聲匿跡,鳥類自然濕地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

4.2.1 水域寬闊處的水生植物配置設計

在水域寬超過10m的區域,以營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觀為主,主要考慮遠視效果。水生植物配置注重整體大而連續的效果,主要以量取勝。

4.2.2 水域較窄處的水生植物配置

此配置主要考慮近觀,更注重植物單體的效果,對植物的姿態、色彩、高度有較高的要求,配置時不宜過高過于擁擠,水生植物占水體面積的比例不超過1/3。水緣植物應間斷種植,留出3~7m大小不一的缺口,以供觀景。

4.2.3 撫育和管理

在恢復初期對重建的植被進行人工養護,提高植物個體的成活率,預防外來種和非濕地種的入侵,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恢復后期,隨著植被的逐漸恢復,養護管理將逐步弱化直至停止。

4.3 濕地補水

濕地水系的自然通暢,是濕地保護的基本需要。修建必要的補水工程,利用凌汛黃河高水位自然補給濕地水量,是節約能源、儲蓄水資源、保護濕地簡單易行的途徑。

第4篇

關鍵詞 美麗鄉村;規劃;構想;甘肅秦安;郭嘉鎮;槐廟村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0-0348-02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of Huaimiao Village in Guojia Town of Qin'an County

ZHANG Xiao-hong

(Gansu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Tianshui Gansu 741020)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economic base,customs,culture and other rural areas culture of of Huaimiao Village,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2014A-136) of Tianshui regional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on the Huaimiao Village build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plan which established by Gansu Province Education Department,aimed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promote village style and features.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plan;conception;Qin′an Gansu;Guojia Town;Huaimiao Village

1 天水市秦安縣郭嘉鎮槐廟村現狀

1.1 氣候適宜,自然條件良好,有利于發展經濟林產業

郭嘉鎮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村與村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川道區以果品業為主的農業支柱產業發展較快,淺山區推廣地膜糧食種植,山區村突出花椒產業和冬暖棚建設等農業特色項目。槐廟村位于郭嘉鎮的東南部,地勢起伏不大,氣候溫暖,四季分明,屬于溫帶半濕潤氣候,現有耕地面積156.3 hm2,其中蘋果種植63.3 hm2,桃種植40.0 hm2,花椒種植33.3 hm2,其他農作物種植19.7 hm2。經濟林產業已發展為槐廟村發展的支柱產業,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林果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2 村民居住較為集中,有利于村容整治

槐廟村全村共有410戶,總人口1 892人,其中350戶分布在207省道兩側,其余在河北面集中地段,部分宅基地布局很不合理。為了便于開展村容整治工程,實現村容整潔環境優美,創業增收,開展建設美麗家園。

1.3 寶貴的文化遺跡建筑、便利的交通、淳樸的民風,有利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村莊內有3處宗教圣地,即伍圣宮、祖神廟、娘娘廟,其中娘娘廟建于村莊的堡子內,與周圍堡子城墻相互映襯,充分體現槐廟村歷史文化與人文變遷,是開展槐廟村鄉村文化旅游的寶貴資源;207省道從南向北貫穿全村,交通便利;槐廟村村民待人熱情大方、好客、村民之間真誠友愛,保持著西北地區淳樸鄉風,為發展鄉村農旅游提供了條件。

1.4 第二、三產業的發展為規模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槐廟村現有有氣調庫8處,占地面積5.03 hm2,可用于存儲蘋果、梨、桃等水果;現有有果品廠1處,對村內生產水果進行果品深加工,占地面積0.12 hm2。可以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擴大規模,將槐廟村建設成為區域林果產品倉儲、交流、加工的中心,不僅一定程度解決了部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帶動了槐廟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同時對秦安縣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1.5 槐廟村美麗鄉村建設,有利于實現秦安縣“一心兩翼”產業發展戰略

秦安縣2011―2030年產業規劃中(圖1),確定了“一心兩翼”產業發展戰略,槐廟村處于秦安縣城市產業規劃西翼林果業發展的中心位置,將槐廟村建設成為功能齊全的美麗鄉村,必將帶動西翼林果產業的發展,實現“一心兩翼”產業發展戰略。

2 天水市秦安縣郭嘉鎮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構想

2.1 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堅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圍繞槐廟村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創建特色農業,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經濟林種植、鄉村旅游、小商品服務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人居環境;同時依托科學規劃、整治村容村貌、發揚民俗民風為目標要求,著力推進農村生態人居體系、農村生態環境體系、農村生態經濟體系和農村生態文化四大體系建設。建設中要盡量避免大拆大建,占用農田地,一戶兩宅等不良現象[1]。

2.2 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的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的哲學基點出發,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并重,以合理、節約有效用為基礎,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導向,注重當前農民增收與保證長遠發展相結合,國家投資與農民自力更生相結合,突出地方特色的建設原則。

2.3 規劃定位

以美麗鄉村為契機,依有利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地域特色和農業產業優勢,發展觀光農業,將槐廟村打造為“都市人的后花園、農事體驗游樂園”型的美麗鄉村。

2.4 功能分區規劃

通過對現狀的分析,在尊重原有村落布局形態、自然資源的基礎上槐廟村進行重新整治,形成5個功能分區。公共活動區:主要指2處村民文化廣場,作為村民休閑活動的主要場所;教育區:擴建的小學和新建的一所幼兒園;產業區:沿著207省道兩側規劃的果產業區,包括氣調中心、果產品生產區;桃花觀光園區:指村莊河壩兩旁新建以桃花觀光為主的休閑農家娛樂場所。結合槐廟村的特點與原則,綜合考慮規劃區與周邊環境關系,對規劃區進行空間整合與合理布局,將本次的規劃結構定位為“兩心、三軸、三區、多節點”。兩心:2個公共活動中心;三軸:2條景觀軸和1條商業服務軸;三區:居住區、景觀區、生產倉儲區;多節點:分布在居住區內的活動節點(圖2)。

3 建設用地布局規劃

3.1 居住用地

規劃保留了規劃區內的全部一類居住用地(部分因道路拓寬需置換的除外),拆除部分建筑質量太差的建筑物或是影響布局的輔助用房。以建設村容整潔、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產業配套的新村莊為目標,大力改善村容村貌[2]。

3.2 公共服務用地

槐廟村規劃區公共服務用地主要包括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村莊公共場地2個部分(圖3)。為形成層次分明、內容齊全、功能完善的新農村配套服務體系,構建類別齊全、規模適當的村莊中心,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整改與規劃。

教育用地規劃在原小學基地上擴建,使小學面積達0.87 hm2,建設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縮小與城鎮小學之間的教學差距,全面提升槐廟村的文化層次,為培養槐廟村后繼發展儲備優秀人才創造條件。規劃建設一所幼兒園,占地面積0.31 hm2,改變原村莊學前教育為零的現狀,從啟蒙教育抓起實現全村人重視教育的良好氛圍。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槐廟村同樣面臨農村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同時隨著城鎮建設步伐的需要,農村勞動力飛速向城鎮轉移,農村空巢老人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農村老人養老及晚年生活問題較為突出,在村莊規劃中新建一處占地面積為0.15 hm2的敬老院,為村內老人提供一個養老和安度晚年的生活環境,同時形成村民尊敬老人,全方位為老人服務的良好農村道德風尚。

為增加槐廟村經濟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解決留守兒童數量增大以及勞動力就地解決問題,新建2處以桃花觀賞、采摘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觀光園,并配備完善的服務設施,以熱情、周到的服務向外界展示槐廟村民風民俗、人文素質,建設美麗家園。

村莊公共場地:為給廣大村民創造農閑或飯后走出家門健身、交流、開展農村文化,自娛自樂的空間環境,在村莊內規劃建設生活廣場2處,并配置健身器材,以滿足村民健身需求,搭建村民溝通交流平臺,為實現和諧的人居文化創造條件。

村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規劃將建造商業中心,為村莊農副產品、手工業品交易提供了場所,同時以農貿市場為中心帶動村莊農產品商業化的發展。同時新建擴建超市、飯店、通訊服務設施、金融服務設施。

3.3 村莊倉儲生產用地

槐廟村蘋果、桃、花椒種植已具規模,成為支柱產業,村內原有多出小型氣調庫,隨著蘋果產業的不斷發展,已不能滿足村內蘋果的冷藏以及蘋果產業的更有效發展,在確保村民在增產的同時增收,將村內氣調庫整合并且擴建,面積達到8.19 hm2,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解決了村內剩余勞動力。

3.4 村莊內基礎設施用地

規劃村路面全部進行硬化,同時為改變村內交通條件,對村莊內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巷道進行規劃,并配置照明、排水渠等輔助設施。在村內建立停車場3處,占地面積為0.52 hm2,解決村內停車問題。在村內新建污水處理站2處,占地面積0.32 hm2,垃圾中轉站2處,占地面積0.27 hm2,解決村內垃圾亂堆亂放的問題,改善環境質量[3-4]。

通過產業的整合、文化的挖掘、村莊整治、合理規劃,生態保護等綜合實施,使槐廟村建設特色的風情韻味,使之成為農村居民創業就業的基地和展示新農村建設成就的窗口。“美麗鄉村”建設是以安居樂業、村民增收為特征,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生態文化傳承為目標的新型農村。槐廟村可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通過規劃使槐廟村經濟發展從以農業為主逐步向以農果業為主,鄉村旅游為輔的經濟模式轉變,建設成天水特色的美麗鄉村。

4 參考文獻

[1] 甘肅省秦安縣2011―2030城市總體規劃[A].甘肅秦安,2011.

[2] 曹春華.鄉村規劃發展與機制建設探討: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西部部分地區鄉村規劃建設考察報告[J].規劃師,2010,26(1):10-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匀市| 丰县| 阿拉善右旗| 喀什市| 浏阳市| 仙居县| 凤台县| 株洲市| 聂荣县| 积石山| 四子王旗| 洛宁县| 中山市| 长治县| 寿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博白县| 察隅县| 城固县| 隆化县| 明星| 盈江县| 敦煌市| 开远市| 织金县| 阳西县| 平舆县| 郓城县| 井冈山市| 汤阴县| 沙湾县| 大方县| 哈尔滨市| 通化县| 湟中县| 紫金县| 冀州市| 柳江县| 罗源县| 凤台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