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多媒體課件設計論文

多媒體課件設計論文

時間:2022-11-27 00:49: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多媒體課件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多媒體課件設計論文

第1篇

一、內容、形式不可牽強附會,以免偏離教學的主要目標

多媒體課件的表現形式雖然豐富多樣,但其應用的目的是服從和服務于教學,所以不能牽強附會、畫蛇添足,以免沖淡教學主題。比如物理教材中有關內燃機運行過程的教學,只要用計算機的平面動畫演示,就可讓學生弄清楚來龍去脈,沒有必要再去制作三維動畫,否則,將會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計算機多媒體的神奇上,而忽視教學內容本身。

二、表現形式要簡潔明了,呈現信息的容量要適當

多媒體課件的表現形式要簡潔明了,不能繁瑣,更不能花哨,呈現信息的容量要適當。否則,就會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一方面是對重要信息的選擇困難;另一方面會使容量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統超載。筆者曾在小學見到這樣一個教學情景: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教“加減混合運算綜合練習”時,設計了一個課件,其中運用大量的動畫、彩色圖形,并配以動聽的背景音樂,使整個課堂變成了一個多媒體展示會,盡管課堂熱鬧非凡,但學生最后做題時卻是"水中望月,霧里看花",并不知道哪里是"月",哪里是"花"。

三、藝術性、教育性、科學性的有機統一

在多媒體課件編輯合成過程中,要通過藝術性、教育性、科學性的有機統一,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比如中學生物《血液的循環》的教學,血液循環的途徑是其重點,學生理解血液在循環途徑中成分的變化是難點,為此,一位教師采用3DMAX設計了一個三維動畫效果的課件,真實地反映其變化過程:血液從左心室出發,通過血管再流回心臟,整個血液循環的過程十分清楚,血液成分的變化也一目了然。這樣,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模擬,使學生通過“引其觀、誘其思、導其問”,到“探其源、窮其理”,最后幫助學生“排其難、解其疑”。

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件的交互設計與實現

摘要: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件必須具備交互性的特點,以實現學生與計算機、教師與學生的交互功能,文章探討了課件人機交互、教學交互的幾種交互方式的設計思路和制作方法,并闡述了基于WEB的B/S模式體系結構的課件設計技術。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使得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成為網絡教育的關鍵。

教與學應該是互動的,所以網絡課件要體現出交互性的特點,以實現人機交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網絡課件要采用靈活多樣的交互式方法進行設計,實現課件強大的交互功能。

一、課件的交互設計

1.人機交互方式

鍵盤

鼠標

菜單、按鈕、目標區等

媒體

函數變量控制

交互

循環

人機交互方式主要體現在課件基于內容的交互。基于內容的交互設計可采用目前流行的可視化開發工具實現。比如: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Powerpoint等,基本上不必手工編寫程序代碼。

用Authorware編制課件,進行交互設計,可以選擇11種交互響應類型:按鈕交互響應、熱區交互響應、熱對象交互響應、目標區交互響應、下拉菜單交互響應、文本輸入交互響應、按鍵交互響應、條件交互響應、嘗試次數限制交互響應、時間限制交互響應、事件交互響應。后4種交互響應類型是使用系統(內部)函數(變量)、用戶自定義(外部)函數(變量),由數字驅動,滿足條件觸發交互響應。交互響應的觸發機制如圖1所示。在編制課件時,可以嘗試組合運用上述11種交互響應類型設計出豐富的人機交互效果,配合Authorware強大的跟蹤能力和語言編程能力,自動記錄用戶的交互與響應。交互圖標、框架圖標和導航圖標是Authorware交互設計的“三架馬車”,配合分支圖標,實現程序的三大結構控制:順序結構、循環結構和分支結構。使用框架和導航圖標可以設定翻頁結構,解決個別化學習中的迷航問題。

Flash提供強大的ActionScript指令,用來制作交互式動畫、網頁鏈接等,而且還可以調用JavaScript程序。如課件中習題庫的交互設計,借助Flash中的ActionScript指令的強大功能來實現。舉例說明:

對于習題庫中的判斷題,先新建兩個場景“ok”和“fail”,在兩個場景中分別制作較短的動畫來表示答對(笑臉)和答錯(哭臉)。在兩個場景的最后一幀加上動作指令:

gotoAndPlay(“Scene1”,1);

即可。

對于選擇題,我們可以在四個備選答案的下面加上隱藏按鈕(即僅有響應區域的按鈕),在正確的答案按鈕加上指令:

on(release){

gotoAndPlay(“答案場景”,1);

}

即可。

填空題稍微麻煩一點,要在添加答案的地方加一個InputText(文字輸入框),設定其變量名,如:x。在提交按鈕上加入ActionScript指令:

on(release){

if(x==(正確答案){

gotoAndPlay(“ok”,1);

}else{

gotoAndPlay(“fail”,1);

}

}

即可。

Dreamweaver中的行為Behaviors,在網頁中使用可以產生互動的效果,增強網頁的交互性。如Dreamweaver中有一個行為叫Draglayer(拖放層),用它可以設計出拼圖游戲等,將標準答案拖到正確的位置上,與javascript調用結合一起實現一定的功能,如彈出一個窗口,判斷對與錯。用Dreamweaver的擴展程序CourseBulider,創建交互式課件,如選擇題、填空題、拖放題、計時器等。

2.教學交互方式

(1)網上教室功能的設計

作為網上的教學系統,教師的子系統必須能夠隨時地獲取來自學生子系統的信息反饋,實現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具體設計思想及技術實現如下:

在初始化階段需要登記用戶身份(是教師還是學生),若是教師則啟動教師子系統并在后臺運行,添加一個“答疑”的按鈕。當有學生提問時,給出提示,并將此程序轉到前臺,最后給出應答;若是學生則會在登記后出現一個“提問”按鈕,每當有問題時按下此按鈕,便可以提問,并在出現的文本框中輸入要提問的問題即可。

此功能是通過調用外部程序實現的,而外部程序是利用VisualBasic6.0開發的,在VisualBasic6.0的IDE設計環境中,在窗體上加入Winsock控件即可實現通訊功能。在運行時,要求用戶輸入服務器的主機名,單擊“連接”按鈕后,子系統將與主機建立連接,雙方可以在對話框中輸入文字,然后,通過TCP/IP進行交流。在主機端,隨時檢測連接的狀態(監聽、連接、中斷等),當雙方的任何一方中斷,連接雙方均可以看到“連接已經中斷,請重新連接”的提示,這樣雙方可以隨時知道連接是否有效、是否可以交流。在運行過程中,只有當教師按下“答疑”按鈕時,學生才能請求與教師主機建立連接,因為學生不能在教師的講課過程中隨意與教師主機建立交流方式,不能隨意打斷教師的教學進度。

網上教室的設計是一種實時交互方式,還有在線討論,通常設計成在線聊天室的形式,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討論該課程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也是一種實時交互方式。

(2)答疑和導學功能的設計

答疑和導學功能的設計是在非實時交互方式下,交互雙方不受在線時間的限制,信息的發送和回復可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雙方的交流具有更大的自由度。通常有兩種方式:

a.使用E-mail“一對一”式的非實時交互,網絡課件為每一個學生和教師建立一個電子信箱,如果學生有疑難問題,可以隨時點擊“答疑信箱”或“教師信箱”等功能按鈕,立即啟動outlook郵件系統,并切換到E-mail撰寫界面,學生完成后發送郵件,教師收到后分別作出回信解答。使用E-mail方式同樣可以實現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通信。

b.應用Web技術建立一個電子公告板,通過它進行“一對多”的非實時交互。這種方式沒有時間限制,教師可以隨時將具有一定共性的問題或問題解答公布在公告板上,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讓學生關注。學生也可以向公告板上貼出自己需要解答的問題,向老師或其他人征求解答。在電子公告板的發言撰寫界面上,發言者一定要填寫發言人姓名、發言主題、發言內容,并可按照發言時間、姓名和發言主題查看發言內容。

二、Web下的課件設計技術

Web下的課件的設計技術可以采用Windows2000Server作為系統的開發平臺,IIS5.0WEB服務器,Dreamweaver4.0進行網絡課件的靜態頁面的制作,DHTML、javascript、Vbscript進行動態網頁的制作,MicrosoftAccess2000建立數據庫,ASP(ActiveSeverPages活動服務器腳本)技術實現WEB站點與數據庫的動態連接。

網絡課件是建立在基于WEB的瀏覽器/服務器(B/S)模式體系結構的基礎上,B/S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數據庫信息系統的設計模式,這種基于WEB的模式是通過ASP技術,利用ADO對象來訪問數據庫的,它把傳統的C/S模式的服務器進行了進一步地分化,分解成一個數據庫服務器和一個WEB服務器。基于B/S結構的系統不需安裝專用的前端應用程序,各種平臺上的用戶只需通過瀏覽器便可訪問并處理相應信息,操作更加簡單,但存在安全問題與數據通訊的瓶頸問題。

三、小結

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件,必須要設計出很好的交互性,具有很好的交互功能。在課件設計技術上可以采取基于WEB的B/S模式體系結構,通過這樣一種新型的數據庫的信息系統模式,可以設計出交互性能良好、方便實用的網絡課件來。

參考文獻:

1羅輝.網絡課程的交互.中國電化教育,2002,12.

2劉繁華.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中國電化教育,2002,11.

TheDesignofInteractionandFulfillingofMultimediaCoursewareonNet

第2篇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才能得到生動、高效的教學效果, 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 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生動、高效的教學效果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二、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應注意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多媒體技術發揮正確的作用, 必須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作指導下制作和使用課件, 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1.更新觀念, 重新認識教育目的。教育是知識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經濟, 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儲存、消費之上的經濟形式,這種經濟形式的發展動力, 不再是土地、資本和勞動力, 而是知識,是人的綜合素質。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 更主要的是為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為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2.恰當運用, 找準使用的最佳切入點。多媒體是一種教育技術,一種傳播媒介, 它是服務于我們教學活動的。教師能否遵循學生的認識過程, 設計出優秀的課件, 能否找準多媒體與學生理解語言的最佳結合點, 在課堂恰當的時間展現給學生, 是我們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關鍵。3.正確處理與傳統媒體間的關系。多媒體技術是傳統媒體的發展與升華, 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 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發展而來的,它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媒體。多媒體技術在突出體現鮮明的形象、為學生創設認識環境方面的確非傳統媒體所能比擬, 但在展示重點的字、詞、句時, 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 適當的板書, 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 起到畫龍點晴的效果。再如, 強化誦讀、注意積累, 也是提高語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 是多媒體技術所無法取代的。片面強調多媒體技術作用的萬能性, 長期只憑借圖像、聲音等媒體的介入, 大腦的語言中樞就得不到鍛煉, 就會使語言越來越貧乏, 閱讀和表達能力就會下降, 就達不到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 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注重實效, 保證使用的科學性。教師在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時, 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 遵循課件設計的科學性、高效性、目的性、藝術性的原則, 既要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 又要兼顧學生的認識規律, 不能簡單地拼湊各種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交互性, 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養訓練, 不能將傳統的課堂講授變成現代多媒體的灌輸。正確地理解多媒體課件的用途, 是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搞好語文教學的前提條件。由此可見,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才能得到生動、高效的教學效果, 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 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文章來源】/article/65/3204.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第3篇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商務英語實訓

導言

多媒體課件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件。它利用電腦將多種電子媒體(文字、圖形、動畫、聲音)集成和控制起來,并在這些媒體之間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鏈接,把信息呈現出來,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信息,增加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資源環境。論文大全。

一、多媒體課件在實訓教學中的必要性和作用

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社會需要大量復合型、應用型商務人才。我校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指引下,開設了《國際商務英語實訓》這門課程,旨在培養能在國際商務環境中借助商務英語開展商務活動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該教程以進出口貿易的模擬業務流程環節為主線,課文部分由背景、樣函/樣單、句型等組成,實訓部分由相關業務資料和練習組成,它的特點是將英語語言技能與商務實踐相結合,僅靠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訓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多媒體課件在實訓教學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商務英語實訓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的英語水平,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業務知識,不僅要學會,還要學活。而大部分職校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差,對商務英語有畏懼感,甚至有厭惡感。論文大全。而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生動直觀的演示,便捷的交互操作,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苦學為樂學的作用,降低學生的學習焦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熟練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才,這種技能的形成依賴于長期的實際操作。而我們的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在實際工作環境下學習操練。多媒體課件的出現就可以在實訓教學中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策略,設計一個模擬的商務環境,學生在這個模擬商務環境中進行商務活動,他們可以進入談判室通過郵件進行商務洽談,可以進入制單室通過網絡進行制單結匯。顯然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傳統的粉筆加課本加作業本無法比擬的。通過這種多媒體下的情景教學,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和趣味性,繼而激發起學習興趣,開始自主學習,應用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 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和傳統的板書比較起來,多媒體課件有信息量大、省時高效的優點,它可以使課堂教學緊湊、有條理,能在短時間內呈現大量信息,因此能夠給教師學生更多的交流溝通及操作的時間。有研究表明,有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方式比只有傳統工具輔助的教學方式效率要提高30%-50%。俗話說效率決定產能,可以想象,這樣高效率下的教學為社會帶來的效益是多么大。

(四) 有利于因材施教教育方針的實現

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一直是教師的指導思想,但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下,難以真正實現。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中,卻可以輕松做到。比如在我們的練習課件中,設置了三個層次的作業,并提供學習資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點課”學習,遇到難題,可以返回課文重新學習,直到明白,這在傳統的教學中是很難做到的,通過這樣的學習,就可以貫徹強者更強,弱者不弱的教學理念了。

二、商務英語實訓課程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原則

商務英語實訓課程整合了英語知識和商務活動,這是它的一大特色。為了體現這一專業性與實踐性想結合的特色,我們的實訓課件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演示類課件,如通過powerpoint、authorware或flash平臺開發的課件。它主要用于英語語言和商務理論的課堂教學中,如課文學習、寫作分析、樣函/樣單的學習。二是操作類課件,如通過frontpage、dreamweaver等平臺開發的網絡學習課件。它適用于商務活動的實際操作,如寫作練習、制單結匯,還適用于擴展性教學,如資料查找、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等。無論是演示性課件還是操作類課件,在制作過程中都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科學、合理地安排課件信息的呈現方式

無庸置疑,科學性是課件制作的前提條件,因此課件中的文字、語法、概念、觀點都要力求準確無誤,樣函/樣單要力求真實完整。同時信息的呈現方式要合理安排,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電腦呈現信息的結構和方式如果符合學生的認知方式,那么學生在接受呈現的信息時就變得容易。因此課件每一屏的文字信息量不能太多,否則不但容易使學生視覺疲勞,而且干擾了學生的感知。對于較長的文本,我們可以采用滾動窗口、下拉菜單、隱藏/顯示等功能。課件中的重要文字可以使用動畫來呈現,如常用的逐行飛入、展開、切入等,同時加上適當的音效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課件要美觀實用,易于操作。

“美”的感受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課件的界面要友好,色彩搭配要合理,字符大小要適中,背景要清新優雅,動畫要恰到好處,布局要突出重點。另一方面,課件要易于操作,最好能打包成自動解壓、自動執行文件,避免因為不同電腦的配置不同而造成課件的不可使用或不完整性,畢竟使用課件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我們在實訓課件中以業務流程為線索,設置了一個簡單明了的操作界面,配上寓意明確的菜單和圖標來實現學習內容的跳轉和重組,設置明顯的指示按鈕,避免因操作失誤而浪費時間及擾亂學習過程的持續性。

(三)課件要體現整體性和系統性

商務英語實訓課程是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前的一次校內模擬實習,最大的特點是它以一筆交易作為全書的線索,我們的實訓課件就以這條線索為切入點,把它溶于課件的體系結構和呈現方式中,培養學生全局地、系統地把握國際商務活動。一般的課件中,教師選取難點、重點顯示出來,并進行講解,學生雖然理解了意思,但卻不能很好地在信函中合理組織它們,句子運用不當。我們在實訓課件中用一屏把信函完整地顯示出來,對其中的生字、術語用醒目的顏色顯示,當鼠標經過即顯示中文意思,對其中的難句采用鏈接方式進行跳轉,節省了屏幕空間,保持屏幕的干凈簡約。然后在原信函屏幕上,把信函逐段做動畫分解,同時對寫作結構進行分析,歸納出寫作要點。這樣,學生既從意義上理解了信函,又對句子的使用環境有了認識,對“誰在寫、為什么寫、怎樣寫、寫什么”有了清晰的思路,寫作的正確性和溝通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四)課件要體現互動性

傳統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優勢是多媒體課件無法超越的,但也可以通過我們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地實現這些互動。一般我們講完知識點后,會給學生一些形成性即時練習,比如選擇、判斷題。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機器實現有趣的師生互動。先顯示題目,然后請學生輸入答案,電腦馬上用相應的動畫圖片和音效做出正確或錯誤的判斷,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生的印象毫無疑問會深刻許多。在實操練習中,我們把學生分為買方、賣方及保險、銀行等部門,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發送郵件或傳輸單據,同時設置“留言箱”和BBS實現課堂,課后的師生-生生互動,既有利于學習任務的完成,又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五)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中的輔助工具

從前面我們知道,多媒體課件有兩個特征,第一,它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二,它反映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因此,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定位永遠是為優化教學過程而采用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讓所講述的知識更為生動,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不應喧賓奪主,過分強調形式,忽略了教學任務。論文大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接受者,參與著,不能把整堂課變為“演示課”,教師變成了放映員,學生變成了觀眾,防止電教變為"電灌"。

總之,多媒體課件在商務英語實訓中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利用它,教師可以教得輕松,學生可以學得快樂,但在教學中應始終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作用,運用現代技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為實訓課程的有效教學打開一片廣闊的天空。

參考文獻:1、繆亮.課件制作百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劉艷萍.網絡在函電教學中的應用.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9)

第4篇

關鍵字:多媒體課件;大學英語;對策

多媒體課件,作為傳統教學手段與時俱進的產物,已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青睞和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突破了傳統的以黑板、粉筆、紙質書本為載體的教學模式,以一種新穎豐富的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越來越凸顯出了其明顯的優勢。在信息時代,多媒體課件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工具,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一)、多媒體信息資源多樣而豐富。強大地網絡資源能為教師提供所需要的幾乎任何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創設和模擬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和想象空間。把抽象死板的課本內容以形象、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二)、多媒體課件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多媒體課件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而且能夠增強學生感官效應。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師寫板書的時間,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器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擴展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多媒體課件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產生出一種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奮、愉悅的感受,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好的學習動機。

二、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局限

(一)、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教師的角色在退化。多媒體課件雖然給教學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教師在操作多媒體課件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成了電腦操作員,很多教師過于依賴現代教學技術,反而會使傳統的一些經過教學時間和實踐檢驗的精華性的東西不能很自然地遷移到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授課中,這樣會導致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能像傳統的課堂模式那樣展示出來。

(二)、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專業的課件制作訓練,因此制作和設計出來的課件不一定科學。比如有些教師盲目使用多媒體教學,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課件中導航不清楚,文本內容過多,缺少相關必要的鏈接,把投影屏幕當成黑板,課件僅按順序“播放”,貌似“流水課”。這樣的課件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仍然統治課堂。

(三)、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較費時、費力。現實教學中,一些教師面對多媒體教學顯得力不從心,還有一些教師教師雖然在課件制作中付出了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制作出來的課件也很漂亮很吸引學生的眼球,但卻忽略了教學法的應用和教學模式的選擇,最終會導致整堂課教學互動并不那么積極有效,也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反饋。

三、大學英語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科學設計對策

(一)、大學英語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科學設計理念

多媒體課件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和大學英語課程性質及教學目標要求,在注重教授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強調培養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注重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熱情,在各個模塊中對相關主題的選取、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二)、大學英語課堂中多媒體課件所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多媒體課件要以形式服務于內容為宗旨,其媒體設計選取較為合理的多媒體技術,集文本、圖片、動畫、音效、視頻等綜合表現功能于一體,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習情景。界面設計應該融入了鮮明的藝術風格,與主題呼應,聯想豐富,注重統一性和簡潔性。色彩搭配要合理,能夠強調直觀性和趣味性。使教學互動積極而有效,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反饋。

(三)、大學英語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設計

課件內容設計要體現“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理念。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經驗,一般大學英語課堂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設計分為以下幾個環節:1、熱身環節:英語課堂前幾分鐘的熱身活動能夠迅速的調動英語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2、情景導入環節:良好的情境導入不僅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轉到課堂上來,也能使學生更加了解課文主題;3、課文講解環節:包括背景知識學習,課文精讀和課文結構分析等步驟;4、課堂練習環節:該部分屬于課堂實訓部分,讓學生隨堂做練習以鞏固知識點,并對練習進行講評;5、學生自主學習與評估環節:評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情況;6、總結與課后作業布置環節。當然以上各個環節可以根據情況靈活應用和變化。

總之,多媒體教學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只有科學、合理的將多媒體及傳統教學方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直觀,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從而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蘭良民、呂允康.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改進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2008.(4).

第5篇

【關鍵詞】《自動控制原理》;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式

《自動控制原理》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滿足本科教育的需要,讓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既能學會分析系統性能指標的基本方法,又能應用自動控制理論對實際控制系統進行分析和改善。因此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輔助的手段,在開發前,必須進行必要的需求分析。

一、建立課件系統的整體框架

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由多媒體軟件工具來完成,按其功能可分為多媒體加工軟件如Word、Photoshop、Free-hand、Corel Draw、Animator Pro、Flash、Cool Edit、Cakewalk等;多媒體編著軟件如Authorware、Powerpoint、Dreamweaver、Visual Basic等;VCD光盤刻錄軟件如Video Pack4.0、Easy CD Creator、Winon

-CD3.X等。由于每個多媒體軟件工具的特點以及功能各不相同,所以目前課件的制作都是根據課件開發的具體情況,如課程特點和課件規模,教學課件使用對象來選擇合適的軟件工具。但事實往往是單一的制作工具很難滿足課件開發的全部需要,而自行開發專用的平臺又費時費力,成本過高,并且在多媒體課件開發過程中,常由于對教學規律了解不夠,對教學大綱把握不準,對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掌握不夠全面,且又不做認真的需求分析,缺乏完備的文檔資料和審查,因而開發的課件常難以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又難以維護。因此,本課題根據《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特點,以三本院校學生為對象采取一種折中而有效的方法:采用多種平臺相結合,即選取一種通用的制作工具作為多媒體課件制作的主要平臺或主環境,再根據需要選另一、兩種工具作為輔助平臺,二者在功能上形成互補。以軟件工程作為課件開發的一種工程思想,從而有效的合理組織整個課件開發過程,以提高和保證課件的質量,較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還可大大提高開發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可維護性,共同滿足開發的要求。

二、課件局部及細節的技術實現

《自動控制原理》需要描繪大量曲線,比如伯德圖,奈氏曲線,根軌跡等。所以我們開發的多媒體課件將采用Flash等工具,將曲線繪制過程制作成動畫形式。繪圖的每一步驟可制作一個動畫,通過動畫的連續播放使學生掌握繪圖的動態過程。同時將會使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活潑,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容易。例如緒論我們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用它來展示自動控制理論和系統的發展,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通過演示水位自動控制系統和爐溫自動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用圖像、動畫、聲音,使學生置于生動、形象的立體化教學環境中,從而引出自動控制原理、自動控制系統的概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進入學習本課程的最佳狀態。

三、測試使用效果,課件系統的維護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會對課件的各個部分進行多次調試,以確保效果,盡管如此,在整個課件合成后仍有很多問題,所以有必要進行反復調試,從而發現并修改各種不穩定因素和難以發現的錯誤,特別是基于多種平臺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系統,通過多次調試可以避免多種平臺在匹配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測試方法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錯誤測試、功能測試及效果測試。經過調試沒有錯誤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就可以投入運行使用。在運行使用中,要定期對課件使用效果進行評價,課件評價是課件設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課件設計的結束,也是軟件設計的開始。對課件的評價主要檢查它是否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要求和技術要求。所以必須根據軟件使用人員(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對軟件進行升級維護,不斷提高軟件的質量。

四、總結

本課件開發以Authorware為主要開發平臺,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媒體的綜合使用使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仿真平臺的創建使學習過程簡單化,并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另外,該課件系統界面設計友好,導航措施完善,能夠清晰簡潔地呈現課件內容,方便地實現各知識點間的選擇與跳轉,既有助于教師教學,也能提供給學生一個輕松自學的平臺。論文中的制作課件的方法,可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高職學生層次的高低,調整課件中實例的難易程度,使學生能“聽得懂,會分析”,對后續課件的使用與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第6篇

1.醫學院校普遍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原因與現狀

由于肩負培養基層醫院和社區醫生的重任,近年來二類本科醫學院校的招生規模持續擴大,課堂學生人數增多。另外,隨著醫學醫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和藥學相關專業也逐漸細化,課堂教學也逐漸呈現內容新穎抽象、微觀、課堂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已很難將抽象的內容講解清楚,而通過多媒體演示,如解剖、生理、病理等課,將醫學庫中的教學軟件和動畫以多媒體課件呈現給學生,可將抽象內容具體化、枯燥內容形象化、隱形內容顯形化、復雜過程簡單化等,提高信息傳送量,化解教學難點,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目前,正是由于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能對多種載體上的圖、文、聲等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具有實時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突出特征[1],已成為高等醫學院校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手段。但同時,多媒體教學也幾乎成為某些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依賴,甚至有些教師離開多媒體課件(如偶爾上課停電),立感束手無策。誠然,高校青年教師肩負較大的科研壓力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不能成為只重科研而輕教學的理由,因為育人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生命線,醫學院校的育人和質量更加重要。因此,在醫學院校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仍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使用多媒體課件在醫學院校某些課程教學中效果極佳

2.1多媒體課件為演示實驗、實驗錯誤反演提供良好平臺

傳統的演示實驗是通過語言和教具來實現的,但演示全過程需時較長,實驗錯誤反演因具有危險性和危害性而不予實現。多媒體課件可將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形象化和簡單化,營造出一個圖文并茂、動靜交融的教學情境。學生可全方位、全視角觀察到實驗的全過程,尤其是醫學院校的動物實驗、藥理、化學、解剖等實驗,除體驗實驗過程的真實性、科學性外,還可將出錯結果反演展示給學生。打破學生認識中的時空限制,吸引學生眼球的同時達到了警醒和頓悟的目的,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思考、遷移、創新等綜合能力。

誠然,高校的青年教師計算機操作水平普遍較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技術過硬,只要用心鉆研于教學,下功夫制作多媒體課件,積極學習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軟件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積極搜索素材,適當穿插動畫圖片和實驗,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效果[2]。

2.2多媒體課件為大型儀器分析、藥廠模擬提供便利方式

目前醫學院校由于擴招學生人數較多,給實驗分組帶來較多的不便。普通實驗還能保證每人一組順利完成,但對于大型儀器分析實驗如HPLC、GC、MS等,目前采取示教實驗和多人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式。示教實驗是在實驗室中將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采用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軟件將儀器操作流程在課件中做成動畫,或將有關的維護保養和培訓等音頻剪輯相關資料與課件通過超鏈接有機地組合,使枯燥和較難理解的儀器原理變得生動具體,真正體現了高校教學中的大容量,同時在技術層面對學生進行培訓。

另外,醫學院校藥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人數增多、藥廠超凈室和生產線的特殊要求等原因,使得近年來好多藥廠在接待學生參觀實習時存在一定困難,或者只應允學生參觀部分區域,致使參觀實習課的效果大打折扣。采用多媒體課件可演示藥廠的實況模擬,包括廠房、生產線、管道的建構,從原料投料到最后的包裝、成品質檢、營銷等。這種方式可實現情景再現,學生在逼真輕松的情景中學習興趣大發,極大地擴展了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多媒體課件應用于公式推導較多的課程教學效果不佳

盡管多媒體課件給醫學院校的教學帶來了效率和活力,但對于部分課程如高等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式推導較多、邏輯思維嚴密的課程選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并不是很佳。筆者對物理化學課程熱力學部分的課堂教學做過幾次[提供寫作論文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調查,在藥學專業的兩個平行班分別采用傳統黑板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方式,授課兩周后通過筆試考查和交流調研方式來評價教學效果。結果發現采用傳統的黑板式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式。這與物理化學熱力學部分的課程特點有關,此部分的公式很多,且每個公式都有其適用條件。采用傳統的黑板教學公式的推導過程本身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學生的注意力會隨著老師思維向前推移,此過程類似于學生自己推導和思考,學生的主動性較強,印象會較深刻。而多媒體教學中學生沒有時間主動去思考和參與,只是被動接受,猶如簡單的“放電影”,效果自然不會理想[3,4]。因此,筆者建議:對于公式推導較多的課程或內容,最好采用傳統的黑板式教學或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總之,多媒體課件在醫學院校不同課程教學中運用是有其優勢的,其最大優勢就是增強了課堂的生動性和信息量。但對于邏輯思維較強、公式推理較多的課程和內容,教師不能忽視傳統的黑板式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細心琢磨,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應該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特點有選擇性地使用多媒體課件。從實際出發,辯證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權朝俊.多媒體課件交互功能研究[J].軟件導刊,2013,12(4):187-189.

[2]楊宜華,印曉星,杜倩,等.基于Authorware藥劑學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J].浙江醫學教育,2013,12(4):10-12.

[3]唐星.高等醫學院校多媒體課件應用淺析[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3,26(2):146-148.

第7篇

論文摘要:本文時多媒體教學在現代化教學中利弊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探討了科學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的方法,總結了課件制作過程的具體步驟,最后指出了制作過程中的幾個關健細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也更加多樣化,出現了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出現對傳統教學手段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認識也更加理性客觀。各大專院校的教學評價的標準也更加清晰合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而且還要運用的科學合理。鑒于此,認清多媒體教學的優劣和利弊,設計出高質量的教學課件(軟件),對于改善課堂教學大有益處。

1、多媒體教學突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投影儀等硬件設備為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軟件)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計算機輔助教學形式。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多媒體課件教學,多種媒體綜合發揮作用,擁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文字規范,聲音、圖像兼備,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教育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多種感官并用學習效率最高,視聽并用的理解記憶率,遠遠大于光看、光聽的記憶率。

1.2多媒體仿真技術用于課堂教學,可以化解難點,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例如通過圖形漸變可以很好地演示復雜的定積分概念。模擬仿真技術能夠把傳統教學方法很難表達的內容動態地模擬出來,如機器的內部運行機制,武器彈藥的使用過程等。

1.3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課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實現模擬訓練、測試評分,解疑釋惑;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實現人機對話式的互動學習和操作訓練。面對計算機,學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習潛力,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4多媒體教學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總體水平。多媒體課件(軟件)大都在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制作而成,充分體現了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成果,非常珍貴。教師之間交流多媒體課件(軟件),既可以避免浪費資源、重復開發,又可以相互借鑒、集思廣益,有效地提高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

2、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不足與缺陷不容忽視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多媒體教學更加受到重視。同時,人們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不可忽視的局限性和不足,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多媒體教學信息量過大,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多媒體課件展示文字信息快速方便,如果播放速度太快,就會使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從而記憶不深、難抓重點,甚至使學生被動聽課或跟不上課。久而久之,學生難以消化教學內容,必然對學習失去興趣。

2.2囿于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和編排順序,教師特色難以充分體現。如果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不能根據教學對象和課堂氣氛的變化來隨時調節教學內容和節奏,那么教師必然陷人被動,不能隨機應變,主觀能動性難以發揮。如此授課無法充分體現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授課藝術,也會泯滅教師的個性優勢和特色,必然收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

2.3教師與學生互動減少,弱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課堂氣氛的調節主要依托師生互動和感情交流,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學生的目光很少集中在教師身上,而主要聚焦投影屏幕上,注意不到教師的表情和體態語言,使師生之間課堂情感互動減弱,教師無法隨時調控課堂氣氛,更難通過互動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

我們認清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缺點,在教學中就要揚長避短。首要的任務是做好教學設計,制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軟件)。

3、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

要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軟件),首先要依托課程標準做好教學設計,寫出好的制作腳本,最后再進行編碼開發。

多媒體課件(軟件)的開發一般包括以下幾步:

第一步,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多媒體教學課件(軟件)制作的基礎,這一步要在分析學習者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者對課件的適應性的基礎上,詳細分析教學內容、劃分教學單元、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 第二步,腳本設計。腳本設計分為文字腳本和制作腳本兩種,前者設計的內容是多媒體課件“教什么”、“如何教”和“學什么”、“如何學”,而后者則要在文字腳本的基礎上,進行交互式界面以及媒體表現方式的設計。這一步是課件開發過程中由面向教學策略的設計到面向計算機軟件實現的過渡階段。

第三步,實現設計。這一步是將教學設計階段所確定的教學策略,以及腳本設計階段所得出的制作腳本用某種計算機語言或多媒體創作工作加以實現的過程。對于交互性要求很高的課件應該使用Vs,VG,Delphi的等程序設計平臺來開發;對于模擬和動畫演示較多的課件可以使用不太多的課件來說可以使用Authorware , Director或Flash等Macro-media公司提供的多媒體制作工具來開發;對于文字圖片較多、媒體較少且交互性要求不多的課件來說,只需用幻燈片制作工具PowerPoint來實現即可。微軟公司出品的辦公軟件模塊PowerPoint易學易用,隨著該軟件的版本升級其功能越來越豐富。另外,國內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的方正奧思多媒體創作工具Founder Author Tool也是制作課件不錯的工具。

第四步,修改完善。這一步是課件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長期而重要的階段,它實際上存在于以上的每一個階段中。任何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然經過反復測試、評估和修改,才能達到最終投人課堂教學。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邊使用邊完善。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其教學內容的日益豐富必將使多媒體課件在教育手段現代化的應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要保證多媒體課件更好地體現教學設計,充分展示教學內容,在制作過程中還要把握一些細節:

3.1課件中展示的文本要繁簡適度。課件展示文字要重點突出、言簡意賅,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中的文字。同時,如果一個文本框中輸人內容較多,一下演示出來還會使學生感到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為了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課件的的文本顯示要繁簡適度,對于逐步推導才能得出結論的內容要分屏輸人或分別定義動畫。

3.2課件要注重配色協調與明暗有序。色彩協調能夠給人美感,明暗對比清晰讓人舒適。配色科學明暗合理的可見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美的感覺,在美的陶冶中增加情趣,反之,配色不合理會對人產生視覺疲勞等方面的心理影響。同一屏幕上的顏色不宜超過三種,對于更重要的內容,可通過色彩搭配、明暗對比等手段展現出來,無論是色彩還是明暗度都應給人以清晰、有序、美觀的感覺。

3.3課件動畫要自然合理。課件的動畫切換要遵循人們的閱讀習慣,做到自然切換、過渡流暢,保證學生的注意力從這一個界面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界面,中間沒有明顯的視覺間斷感和跳躍感,更不要給學生造成眼花繚亂的感覺。動畫的速度也應該緩急適中,要合理配合教師授課的進度。

第8篇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課件,CAI,CAL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應用更加普及,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更是在教育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動態的教學環境,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如何制作出更加適合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的課件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1 什么是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是指通過輔助教師的“教”或促進學生自主的“學”來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即通常所說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I)。

多媒體課件與傳統的教材相比,不是簡單的展示教學內容,還具有信息多樣性、交互性和集成性等特點。通過對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及視音頻等信息的集成和綜合處理,使學生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

多媒體課件可大可小,較大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涉及眾多知識點,例如涉及一個教學單元,甚至一門課程;小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涉及其中的一兩個知識點。

2 多媒體課件設計

2.1 課件的教學設計

在課件制作前,要認真的分析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并根據這些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媒體的呈現方式等。

2.2 課件的結構設計

概括起來,多媒體課件的系統結構設計可以分為封面導言設計、屏幕界面設計、交互方式設計、導航策略設計等幾個部分。

(1)課件封面導言設計:多媒體課件的封面設計要求簡練、生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能方便的進入導言部分。多媒體課件的導言部分要闡明教學目標與要求,介紹課件使用的方法,呈現課件的基本結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2)屏幕界面設計:屏幕界面是學習者與多媒體課件交互的窗口,學習者通過屏幕界面與計算機交互,多媒體課件則通過屏幕界面向用戶提供信息。通常來說,多媒體課件的屏幕界面主要由窗口、菜單、圖標、按鈕、對話框等組成。在進行屏幕界面設計時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單元設計相應的屏幕界面類型,但使相同的知識點最好具有相對固定的界面風格,并考慮每類屏幕界面的基本組成要素。

(3) 交互方式設計:人機交互方式是指人機之間交互信息的組織形式,又稱對話方式、交互技術等。交互的關鍵是系統能否按照學習者不同的需要調整交互,并提出建議,引導學習者主動參與各種探索活動,進行多層次的思考。目前常用的人機交互方式有:問答式對話、菜單技術、命令語言、填表技術、查詢語言、自然語言、圖形方式及直接操縱等。好的交互設計可以使學習者融入提供的學習環境中而成為環境中的一分子。

(4)導航策略設計:多媒體課件中導航策略設計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進行有效地學習。其具體功能有如下個方面:一是讓使用者了解當前學習內容在課件的知識結構體系中所處的位置;二是讓學習者能根據學習過的知識,確定下一步的前進方向和路徑;三是讓學習者使用課件遇到困難時,能尋求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找到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學習路徑;四是讓學習者能快速而簡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并以最佳的路徑找到這些信息;五是讓學習者能清楚地了解教學信息的結構概況,產生整體感。

3 多媒體課件的開發

對于多媒體課件的開發,不管是只涉及一兩個知識點的“堂件”,還是涉及眾多知識點的較大型課件,要想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達到顯著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關鍵是要充分認識并把握住課件的以下幾個要點。

3.1了解多媒體課件的適用場合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一般適用于以下三個環節:創設情境、突破重點難點、促進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創設情境的作用是通過真實或近似真實的情境創設,使學生產生比較深切的感受與體驗。

(2)突破重點難點:理、工科中的抽象概念、原理、法則,往往難以僅僅通過教師的口授、板書來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并且其實際操作過程不容易講解清楚,對于這些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能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通常都能取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3)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很大一類多媒體課件,如:具有二維或三維動畫功能的課件、具有交互性的實驗課件、用于仿真的實驗課件、數學建模軟件、以及內容豐富的文獻資料或帶有視音頻的案例類課件,不僅可以作為輔助教師教的直觀教具,更可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認知工具。

下面以《多缸順序動作回路》課件為例進行分析。在該課件中,由于介紹的是各種動作回路的運行特點,而順序動作回路是在各液壓缸的內部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無法讓學生直接觀察回路的運行情況,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點,在授課過程中,借助課件中的flash動畫完成回路的運轉,讓學生對回路的運行產生一定的認識,如圖1所示。

圖1 多缸順序動作回路flash動畫

3.2結合多媒體課件的多樣性

多媒體課件設計要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恰當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特性,使學習者多種感官受到刺激,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

在《多缸順序動作回路》課件中,在動畫運行過程中,點擊啟動,會相應的響起回路運行時發出的聲音,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再配上教師的講解,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更好的掌握知識的目的。在每個回路運行過程介紹完后,點擊“轉化為符號”按鈕,打開與該回路相對應的符號示意圖,如圖2所示,讓學生結合書本介紹,理解書本內容,達到對知識的鞏固。當然,在加入背景音樂或效果音時要注意,背景音樂或效果音的音量不能太大,不然非但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影響教學效果。

圖2 多缸順序動作回路符號示意圖

3.3多媒體課件設計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多媒體課件不僅輔助教師教學,更主要的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也就是說,設計多媒體課件不僅要把多媒體課件用作CAI(計算機輔助教學),也要用作CAL(計算機輔助學習)。

在《多缸順序動作回路》課件中,flash動畫演示的回路運行過程是分階段完成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依次查看各個閥在不同狀態下回路的運行情況。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回路特點,在課件中設置了“優缺點”按鈕,讓學生在分析對比各回路的基礎上了解各回路的優缺點,有利于在設計回路時作出更好的選擇。

3.4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要正確、形象、生動、豐富

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涉及動畫、照片、圖表、聲音和視頻。所有這些內容都要首先滿足正確性要求。在此前提下,還應滿足形象、生動和豐富的要求。

在《多缸順序動作回路》課件中,由于回路中各油路的壓力不同,為了區別油路中壓力的大小,在flash動畫中遵照標準運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油路中壓力的大小。而且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回路的應用,又加入了應用回路進行工作的機械手三維動畫,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回路的應用方向。

4 結束語

第9篇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媒體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和存在的共性問題,探索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及方法,通過教學實踐證實了所提對策的可行性。

0、前言

隨著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學教育中大多數課程的授課方法正在產生革命性的變革。利用粉筆和黑板授課的傳統教學方式的主導地位正在一步步地被削弱,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授課的現代教育方式正日異成為大學教育中的主流方式。

1、多媒體授課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是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的過程,又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大學教育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改進,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它可以預先編制好的教學課件,充分創造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讓教師的講授更加生動真實;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輕松,更加深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減少學生學習的難度,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其主要有點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1.1課堂信息量較大

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方便地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及時更新豐富的本學科前沿資料,使學生視野更加開闊,使知識的時代性更強,通過在課堂上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教師板書的時間節省下來。特別是一些工科類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諸如:《精密機械設計》、《機械原理》等課程還可以將大量的繪圖時間節省下來,從而相對增加課堂時間,增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1.2教學直觀性更強

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把一些很難用傳統教學模式表達清楚的教學內容直觀清晰地表達出來。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可以極大地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許多工科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都與工程實際密切相關,許多零部件的設計、制造都與工程現場密不可分,要學會并掌握好這些內容就必須了解工程背景,熟悉工程環境并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而上述內容教師用傳統教學模式是很難講授清楚的,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的難度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但利用多媒體可見授課就可以綜合利用影像、聲音、圖片、動畫等多種教學手段,輕松地將內容將手清楚。學生理解、掌握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

1.3易于形成多感官刺激

利用多媒體課件實施教學,可以方便地利用影像、聲音、圖片、動畫和幻燈片等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形成色彩豐富、動靜相宜的教學氛圍,充分對學生進行眼、耳、手、口等視覺、聽覺等多感官刺激,引起大腦中的多個功能區域興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管能動性,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1.4易于形成資源共享

由于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課件已基本制作完成,這樣就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園網、教育網等有利條件,將課件放在指定的欄目之中,最大限度的實現教師、學生、學校、家庭及社會之間的交流,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2、多媒體教學的劣勢

2.1無視授課內容,盲目使用多媒體

從教學實踐來看,多媒體教學比較使用于需要動畫演示量較大,圖形、圖表量較大,工程及社會背景資料需求量較大的課程教學任務。但目前的現狀是許多教師,無論授課內容是否需要或者有無必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講授,都盲目從眾一律使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結果就出現了許多不利于教學效果提高的不和諧現象。諸如:有的教師在一節課上除了用計算機和投影儀打出一個標題外,再沒有其他內容出現,結果造成了硬件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種情況是,教師把課本內容原原本本的抄進了PPT,將照本宣科變成了照屏宣科。

2.2多媒體課件的質量參差不齊.重點難以突出

由于許多學校有提高多媒體授課比例的要求,加之用多媒體授課較用傳統方式授課更為整潔、輕松等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了許多劣質多媒體的產生。這些課件有些是課本內容的簡單復制,形式單一,不具有啟發性、生動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大腦疲勞,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反而會挫傷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有些課件制作的非常花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應有盡有,表面上看來技術功底很厚,美化效果良好,但實際使用中,很難使授課重點得到突出,極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課堂表面看來,十分繁榮,生機一片,其實質是學生的注意力并未完全用在理解掌握教學內容上,而是看了熱鬧,走了過程,直接造成了本末倒置的后果。

2.3增加了教師把握教學課堂的難度,限制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理解情況,適時調整課堂進度和講授內容。例如:更換角度重新講授所講授的內容,增加例題等。這樣教師把控課堂的難度相對較低,靈活性較大。而使用多媒體授課后,由于課件的程序是事先設計好的,因此教師授課的靈活性受到限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亦同樣受到限制,倘若使用網絡授課,這一問題就更加突出。

2.4增大了學生的惰性

由于多媒體課件易于復制,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記筆記,不畫重點,不作歸納與總結。更有甚者不認真思考,浪費課堂時間,他們認為只要課后將老師的課件復制到自己的存儲介質上,再順便看看就可以了,根本沒有意識到課堂才是學習的主要時段,才是理解消化所學知識的高效場所,必要的記錄,歸納和總結是深化和掌握所學知識并將之轉化成為自身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簡單的復制是無法替代的。

3、提高多媒體教學效果的措施

3.1建立多媒體課件準入制度,有效遏制多媒體課件濫用

教學課程組、教研室等教學管理部門應組織相關教師對所講授的課程的內容和性質進行深人細致的討論和研究,確定出那些課程適宜于全部或部分使用多媒體授課,那些課程在那些部分適宜于使用多媒體授課,那些課程不宜采用多媒體授課。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深人研究采用多媒體進行部分教學的課程的章節、內容所占比例。從而確定出本教學單位所承擔各類課程的門次及比例。對宜于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就在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對不宜于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則不予安排多媒體授課。對宜于部分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則應根據教學進度,在硬件上擇機給予部分支持。達到既節省資源又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2嚴把多媒體課件質量關,最大限度的降低劣質課件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優劣對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質量低劣的多媒體課件,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反而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目前廣泛使用的多媒體課件類型來看,主要有引進本學科、本專業的推薦課件;教師個人或教學單位根據課程內容組織相關教師自己編制的多媒體課件。上述兩類課件中,前一類的質量一般較高,但若不作任何更改直接在各個學校的相關專業使用,就必然會出現適應差的問題。因此,對這類課件也必須進行把關,其主要措施為,首先在引進前應根據各個學校相關專業的特色,組織人力對計劃引進的同類課件進行評估,以確適合度最高的課件以便引進。其次引進后,最好再根據自己專業的特色作一些局部改進以進一步提高課件的專業適應性;對于教師各個制作的課件,相關教學單位應組織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從形式、內容、預期使用效果等方面進行對其課件進行綜合評價,給出客觀結論。諸如:可以使用、修改后使用、不能應用等。只有采用上述方法,才能把劣質多媒體課件多教學效果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3.3對使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師進行適當培訓,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的能力

教學管理部門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有計劃、有組織地對使用多媒體教師進行培訓,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請外單位多媒體使用效果好,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講學,以達到校際交流,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當然也可以創造條件讓本校、本單位的教師相互交流,教學體會,教學經驗,特別應組織使用多媒體授課和使用傳統模式授課教師,老教師和年輕教師之間的交流,使多媒體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有機結合;使老教師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年輕教師良好的計算機能力有機結合,以取得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教學效果。

第10篇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教學空間

中圖分類號: 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4-2172(2007)04-0107-03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多媒體課件教學孕育而生。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實現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信息并立體同步地全面輸導,在各類層次的課堂教學中產生良好的效果和作用。對于高校開設的音樂史理論課程,多媒體同樣存在著最大限度發揮其優勢的可能性。

一、多媒體課件在西方音樂史教學中的必要性

西方音樂史是目前音樂藝術院校和各大高校音樂系開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該課程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大量的西方音樂知識,還必須培養學生的音樂分析、知識綜合與運用以及課外閱讀與寫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教學的特殊之處。因此,多媒體課件在西方音樂史教學中更能顯現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西方音樂史教學內容和范圍龐大而復雜。其中包含汗牛充棟的作家作品、悠遠漫長的歷史跨度以及紛繁多變的風格流派。在授課過程中要展示的種類就比一般課程更多,不僅要有文字、音響、圖片、圖形,還包括大量的譜例和文獻資料,這就決定了多媒體課件參與的必要性。另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如要詳盡地講解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以及代表作曲家的創作貢獻,則需要花費比其它課程更多的時間去板書(如果講授過程中需要展示大量的譜例,在規定的授課時間內抄譜工作更是無法完成)。但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能夠輕松解決這個難題,使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深入講授和與學生探討交流上去。

第二,使用多媒體課件有助于突破粗線條的傳統通史教學模式。 由于西方音樂史課程是學生從音樂文化的角度對西方文明進行全面了解的重要途徑,因而在教學內容中需要充分體現西方音樂發展與整體社會、政治、宗教、哲學、藝術思潮的緊密聯系。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有效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圍繞特定內容展示豐富的文獻資料、圖片信息和音響效果,真正實現學生對西方音樂文化的宏觀把握和獨到的深層理解。

第三,使用多媒體課件有利于改善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一直以來我國的西方音樂史課程大都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雖然近年來CD唱片、DVD影碟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完善了教學視聽的效果,但從根本上講,學生仍未擺脫被動的記聽學習狀態。改變這種局面的關鍵在于努力為學生營造參與教學的空間,而要達到這一層面則需要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實現。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課件來展示相關的樂譜,使流動的音樂與靜止的樂譜結合,給學生留下分析音樂、研究風格的空間。

當然,多媒體課件教學的運用不當也可能帶來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課件事先存儲了大容量的教學內容,可能造成課堂教學節奏過快,使學生缺少足夠的思考時間,授課過程也因喪失互動而形成“滿堂灌”的局面。同時,長時間單純的使用課件教學,忽視了教師語言表述的生動可感性,容易削弱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使學生產生相應的視覺和審美疲勞,在知識的接受、理解能力上也會大打折扣。

基于西方音樂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必要性,同時也充分考慮到多媒體課件可能造成的一些弊端,因而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挖掘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潛力,同時嘗試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和運用中結合一些特定的方式,以做到揚長避短。

二、西方音樂史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有效利用

西方音樂史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教學方式研究是課程教學中關注的焦點。在具

體實施過程中通過課件制作、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等環節的交替開展,力圖使多媒體課件在西方音樂史教學中獲得實效,發揮課件的優勢而防止其弊端的出現,因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制作課件之前必須做好相應的教學設計工作。首先要明確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框架以及學生理解知識的關鍵與難點,在課件中的文本部分集中體現出來。需要提及的是,切勿把課件等同于西方音樂史電子版教科書,這樣課件內容雖然全面了,但授課形式無疑變成了“照幕宣科”。因此課件的內容置入應該詳略得當,語言精練且線索清晰。其次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在課件中插入作品的音響資料(用音頻編輯軟件錄制成WAV,或轉換為MP3的形式)和相應的樂譜圖片(用抓圖軟件,如SNAP等實現樂譜圖片的轉換),擴大學生對西方音樂作品的欣賞范圍,提高對作品的分析解讀能力。同時為了引導大學生全方位地認識和理解每一時期的藝術風格,繼而深入思考西方音樂歷史發展的過程,需要教師在課前大量搜尋同時期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文學詩歌作品、建筑雕刻作品的資料和圖片,選擇性地插入在課件當中。比如在講授“中世紀音樂”一章時,可以展示這一時期代表性的教堂建筑圖片,主要以羅馬式與哥特式風格為主,包括巴黎圣母院、圣斯提凡大教堂、圣馬可大教堂、比薩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米蘭大教堂等建筑。這些壯觀神圣、凝重深邃的建筑會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震撼。若能在展示圖片的同時播放中世紀復調經文歌的音響, 更利于學生構成立體的風格印象,從而充分感受到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輝煌。

第二,制作課件時要考慮到整體版面的視覺效果。西方音樂史課件設計應根據

西方視覺藝術的風格特點,版面宜典雅,強調色彩對比度。在整體設計風格統一的前提下,根據文字、樂譜、聲音等對象的特點和需要強調特定內容,設計各具特色的版式。例如課件中版面的背景色調要根據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展示樂器圖片時背景色宜淺淡,而為了突出西方油畫作品的光澤和教堂建筑作品的神秘,背景色宜濃重。課件中介紹的每一位作曲家都應有各自的肖像畫,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和記憶。樂譜在版面中所占的比例宜適中,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教室不同方位的視覺清晰度。總之,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能因版面的復雜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因一成不變而令學生產生視覺和審美的疲勞,把握好設計的尺度才能使課件發揮其最大的優勢。

第三,使用課件教學時要注重調動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的參與、互動。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要考慮到學生思維的水平和速度,畫面的切換不應太快,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和記憶空間。尤其在西方音樂史教學中體現的更為明顯。眾所周知,西方音樂是“以基督教文明為基質發展起來的‘藝術音樂’”[1],所以要真正理解西方音樂的生成及歷史發展、西方作曲家的音樂思維及精神訴求,就必須深入探討基督教文化。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這是一個陌生的知識領域。因而需要在西方音樂史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學生感受和認識基督教文明對西方音樂的影響。比如在講授西方藝術音樂的淵源――格里高利圣詠時,應適當地放慢教學速度,一方面通過音響和譜例建立學生對圣詠音樂的感性認識,一方面通過詳細講述使學生認識圣詠的生成與發展和基督教之間的血肉聯系。[2]同時可以針對問題組織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發表個人意見,使他們從被動的聽課狀態轉變為主動的思維狀態。

另需提及的是西方音樂史教學應以“音樂作品”為中心,強調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與解析。[3]在課件授課中,強化學生對音樂聽賞的同時,還應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演唱或演奏。例如為了加深學生對早期復音音樂的認識,可根據課件提供的譜例組織學生分聲部演唱奧爾加農、第斯康特以及經文歌等作品。當然還可以針對某些體裁的作品,組織學生與教師的合作演唱、演奏,如藝術歌曲、合唱曲、歌劇選段、重奏等作品,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和強烈欲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4]

第四,使用課件教學時要注重傳達西方音樂史學科研究成果和前沿科研信息。在我國西方音樂史學科正在不斷地充實發展。近年來一些西方權威音樂史著作如保羅?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亞伯拉罕的《簡明牛津音樂史》、格勞特的《西方音樂史》等相繼翻譯出版,受到理論界的廣泛關注。同時由中國學者撰寫的西方音樂史著作如蔡良玉的《西方音樂文化》、沈旋等人的《西方音樂史簡編》、廖叔同的《西方音樂一千年》等亦反映出我國的西方音樂研究已步入了嚴格規范的軌道。與之相呼應的是西方音樂史相關的研究論文和論著也層出不窮。因此在西方音樂史課件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整合資源,針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將著作、論文中的觀點展示出來。例如音樂史著作中對柴可夫斯基、柏遼茲、李斯特、威爾第、瓦格納等音樂家的評價褒貶不一,這些多元的看法應該讓學生有所了解,引導他們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并積極地參與討論,培養獨立分析、綜合判斷的能力。

西方音樂史課件在教學內容縱向深入的同時,也要加強橫向的拓展,將西方音樂發展研究與其它邊緣學科聯系起來。例如針對某一時期的藝術風格,提供有關的文學、宗教、哲學、繪畫等方面的文獻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隨后可開展專題討論,激發學生的探求熱情,為本科生成為研究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與傳統的西方音樂史教學方式相比,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顯現的優勢在于以多種信息直觀同步展示教學內容,授課程序更為規范嚴謹,知識信息清晰全面,師生交流活躍生動,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需要明確的是多媒體課件僅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師主體教學的所有環節。因此進一步深入探索西方音樂史教學方式,努力完善多媒體課件教學將是我們面臨的責任與挑戰。

ぷ⑹停

①一直以來,我國的西方音樂史教學采用通史概述的方式,主要是對西文代表性作曲家的人羅列和作品的一般化講解,形成相對僵死的思路和固定程式。由于這種粗線條的教學模式缺乏對西方音樂全面深層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西方音樂學界大力提倡結束通史教學模式。

②實踐證明,在制作和播放課件時使用“Microsoft Office”系統中的“PowerPoint”程序,易于更新,操作簡單。課件中的圖片和音響何時播放及播放的方式、次數是可改動的,教師可以根據教案設計和授課具體情況自行調整。

げ慰嘉南祝

[1]楊燕迪.論西方音樂研究在我國的重建[J].黃鐘,1990(1):77.

[2]高士杰.基督教精神與西方藝術音樂傳統[J].中國音樂學,1998(3):79.

[3]楊燕迪.現狀思考與文學史的參照:西方音樂研究和教學在中國[J].人民音樂,2005(10):50.

[4]凌憲初.淺議西方音樂史教學改革的空間擴展[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9(4):67.

Th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byUs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LiJing

Abstract:

The course of western musical history ,which expound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music culture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in music education .So how to combine digitalized multimedia methods with tradit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roaden education space has been an very important issue. Staring with the necessity of us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the western music history , the author introduces some special design and research on his own.

第11篇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生產與運作管理;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

作者簡介:蔣南云(1982-),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張琳(1968-),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江蘇 南京 210009)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項目“支撐創新教學活動的畢業設計關鍵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1JSJG18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6-0079-02

一、“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難點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是工業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專業基礎核心主干課程,涉及生產系統整個過程的管理,包括生產系統的設計、構建、運行、維護四大階段。課程大多在經濟與管理學院開設,相關專業學生對制造企業現場沒有感性認識,理論和方法理解較為困難,這是難點之一。難點之二是如何將種類繁多的運作管理方法有效傳授給學生,使其靈活應用。難點之三在于課程內容與其他專業課交叉聯系,需融會貫通才能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很高。難點之四欠缺中國企業運作管理案例,過多使用國外案例易產生與實際脫節問題。難點之五沒有成套的教學輔助材料,如課外練習題、實踐案例、計算機輔助軟件等,增加了實訓難度。如何使學生既能解決書本上題目又能解決實際生產中的難題,成為極具挑戰的任務。因此,在課程建設中需要將各種信息技術與先進的教學方式相結合解決以上教學難題。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學習理論。[1,2]它認為:學生的知識和智慧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學校和教師賦予的,而是學生自己在特定文化背景的學校教育(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的。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知識。因此,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被稱為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1]“情境”,為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真實環境的創設和模擬,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協作”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比如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涉及協作,它既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也包括教師與學生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會話”是協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只有通過會話來商討、交流彼此的意見與學習成果,才能共同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意義建構”,就是要幫助學習者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有較深刻的理解,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方式設計

由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教學情景和學習環境的設計,重視合作性學習小組的建立,最終幫助學習者完成意義的建構,特別適合解決本門課程的教學難題。[3]基于此,將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本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以多媒體課件為實現手段,建立“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新型教學方式。

1.注重教學情景和學習環境的構建

在課堂教學中,輔之以大量的多媒體(照片和電影片斷、錄像、Flexsim仿真模型等)資料來加深學生對生產管理的認識和對知識點的掌握,包括寶馬汽車生產線、虛擬制造、倉儲等視頻,擴大學生的視野,給學生以豐富的背景知識。其次在實訓環節,實驗中心情景模擬實際車間生產線建立流水線綜合實驗室,實驗室擁有三段式流水生產線、中控室、分揀臺、質檢臺、條碼掃描裝置,完全模擬企業現場場景。按實際企業運作過程安排實驗順序,學生在教師問題導引下進行現場布置、飛機模型裝配等參與生產線運行管理,利用仿真軟件評價流水線設計過程并優化,制訂裝配直升機玩具生產計劃,完成實驗背景一致的全部實訓內容。實訓過程與企業真實運作過程和工作情景相同,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學習環境。

2.建立協作學習小組加強合作與互動機制

由學生自由組合建立協作學習小組,協作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共同討論合作完成課程學習和實驗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研究型教學,讓學生親自參加科研活動和論文寫作。以協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經過小組成員充分討論選擇一個研究課題,在大量翻閱參考資料、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共同協作提出富有創新意識的觀點,撰寫科技論文,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知識探索和知識生產的過程。目前通過與本科生合作的方式已完成學術論文3篇,多項課題參加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

3.構建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每章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一個實際企業的問題或放一段錄像視頻,然后梳理出一個或幾個問題,從對這些問題解釋的角度出發,引導出本章需要學生掌握的概念或者原理。問題導向教學法也應用到課程實驗環節,由教師提出導引問題,以協作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成員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解決每一環節存在的問題。教師僅進行實驗場景搭建、布置任務、觀察完成情況及總結點評。

4.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案例教學及角色扮演

案例教學是生產運作管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課堂講授除了詳細、有選擇地將生產運作管理內容講解傳授給學生外,還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知識點講解分析國內外企業生產運作管理的實踐案例。

在生產決策相關內容模擬中進行角色扮演,根據模擬的情景,讓學生扮演成現實世界中的不同角色,如公司經理、財務主管、采購主管、生產主管等,對遇到的生產運作問題進行討論與決策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使學生在提高了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解決實際問題。

四、基于建構主義的多媒體課件設計

要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建設、實現以上多種教學方式,就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體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方式。基于此,課件包含課堂教學課件、實驗訓練體系課件、課后案例及輔導課件和課程教學網站四部分內容(如圖1所示),使多媒體課件成為建構主義實現其理論主張的技術手段。

1.課堂教學課件

課堂教學課件按章節目錄編排,每章分提綱介紹、引導案例、課程講義、重點難點、練習題、作業習題六部分,與教材配合緊密;每章設計引導案例引出需掌握的概念或原理;課件展示形式豐富多樣,含有視頻、3D動畫、表格、圖片等多種類型的素材,將企業現場生產管理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重點概念和課堂提問采用彈出式文本框,PPT制作畫面美觀大方,風格統一,增強感官認知,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實驗訓練體系課件

實驗教學體系課件提供了實驗所需的Flexsim、Proplanner、Project、Boss、流水線加工等工業工程著名軟件的講義、案例、試用版安裝程序和實驗指導書等實驗輔導材料,供學生選擇并設計實驗內容,方便學生實驗前預習、實驗中使用、實驗后鞏固,為實驗訓練體系提供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

3.案例討論與輔導課件

課后案例及輔導課件包括“案例閱讀”、“視頻資料”和“課后輔導”三部分,其中“案例閱讀”、“視頻資料”提供企業生產現場實際狀況的文檔、視頻及杰出企業家訪談節目等30多個國內經典實際案例,學生通過課后案例閱讀和視頻觀看進行案例討論,在課堂開展討論、進行交流,有效節約課堂教學時間。“課后輔導”中分電子教案、每章習題、例題詳解、術語解釋、考試樣題五個欄目,提供400多道習題、100個中英文術語詳解,幫助學生復習課堂學習內容。

4.課程教學網站

課程網站中集成全部教學資源,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指定教材、案例教學、電子課件、授課實況、實踐教學、考試樣卷、作業習題等,供開設本課程的學院及教師、學生共享。

五、實施效果

在多媒體課件的技術支持下,建構主義學習思想指導的“生產與運作管理”教學方式得以實現。與其他教學手段相比,它具有很多無可比擬的優點:在學習資源豐富的、真實的、高度視覺化的情境中學習,使知識和技能更緊密地與學生的背景和經驗建立聯系;通過交互式的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以小組為基礎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怎樣與他人相互配合解決問題;突破了簡單的教學演示型模式,將學生帶入一個較完整的企業情景中,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這些足以滿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環境中“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的要求,對全方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參考文獻:

[1]李振亭.多媒體課件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8-40.

第12篇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一種很普遍的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制作也成為一項基本技能。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結合當前高職教育的特點,就課件制作中的幾個問題談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制作高職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日趨廣泛,并促進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實現的。多媒體課件是一種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反映一定的教學策略的計算機軟件,它可以用來存儲、傳遞、和處理教學信息,能讓學生進行交互操作,并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的教學媒體。目前許多學校加大投資力度,建設多媒體教室,通過開展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課件評優評獎等手段,大力扶持多媒體課件的開發與制作。本人結合教學的實踐及體會,對當前多媒體課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談幾點看法。

1教學性問題

多媒體課件教學的目的是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所以在課件的制作上,首先要考慮它的必要性,如果整個課件不能為教學內容服務,那么再漂亮的課件也是無用的。并不是每一門課程的任何章節都是有必要做課件的,也沒有必要讓每個教師所教的課程都必須作成課件。選擇那些用語言和文字或其他形式不易表達的教學課程,選擇那些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每門課程有每門課程的特點,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最能體現教與學的手段、方式。例如計算機繪圖類課程就適合用多媒體來講解,而那些純理論類的課程采用多媒體則效果不大。

2實用性問題

制作的課件是為了輔助教學,如果一個課件制作的太過復雜與龐大,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都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安裝與調試課件上面,則未免本末倒置。但也不能將課件做成電影,一放到底。課件的實用性主要從下面的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課件內容的科學性,課件中不應出現知識性錯誤,教學是為了教授學生正確的知識,要達到教學目的與效果,便于學生的接受,則要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比如三相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旋轉磁場的產生,則要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使學生能夠感知磁場在空間的旋轉。二是可操縱性。在課件的界面上,要有明確的導航按鈕和菜單,方便教師的控制,避免多層次的菜單操作以節省上課的時間,要有一定的容錯功能,方便教師的退出與切入。三是經濟性。制作課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好的課件一定是在課堂上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如果利用傳統的教學資源,比如掛圖,錄像等就能夠較好的實現教學目的,則沒有必要非要做成課件。

3藝術性問題

多媒體是一種調動多種媒體為其服務的手段,包括文本、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文件的組合體,從理論上說,媒體應用越多,表現力就越豐富。但是如果對它們的關系處理不好的話,極易使人的感官互相沖突,影響學習效果。有的教師將課件界面設計的很花哨,內容切換時用了過多的動畫,也用了各種不同的切換聲音效果,這些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學的效果。界面的形式要符合課堂氣氛的需要。多媒體課件需要一定的藝術形式,但是不能停留在表面文章,需要將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外表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相反,不注重藝術性的教學過程,也易使的教學缺乏趣味,感到枯燥,因而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4共亨性問題

目前,多數高職教師使用的課件,都是教師個人本人或者團隊制作開發的。這樣的課件只適合本人使用,其他教師如果要想使用的話,很難和其教學的進度與內容合拍,這樣,就出現有許多內容相近,制作手法差不多的課件,造成了課件資源的極大的浪費。為避免和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建議各個學校之間應加強交流與合作,互通有無,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的共享。而要實現共享,又必須以兼容性與操作的簡便性為前提,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按教學內容的知識點,模塊化制作課件,這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從課件庫中按需有進行再組合,快速做出符合自己教學需要課件。

5形式多樣性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桐城市| 扎囊县| 邵东县| 昆山市| 河西区| 阿合奇县| 禹城市| 定陶县| 纳雍县| 陵川县| 峨山| 乐都县| 民勤县| 甘德县| 保定市| 汨罗市| 丹东市| 彰化县| 大洼县| 化隆| 伊金霍洛旗| 广州市| 济南市| 玉溪市| 祁门县| 绥棱县| 宜兴市| 长寿区| 喜德县| 福清市| 贵南县| 锡林郭勒盟| 石门县| 体育| 雷州市| 微博| 涟水县| 兴文县| 西城区|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