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5 02:33: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數學教案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落實 五項基本標準 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更新教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教研,建立和完善教學評價標準,提高教學管理的科學水平,保證所有課的基本質量,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全面提高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習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合格的人才。結合全縣教育教學實情,2004年決定在全縣中小學實施“課堂教學質量二期工程”(以下簡稱“工程”)。實施“課堂教學質量工程”是我縣推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此,我們要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這對推動“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工程”的實施,落實素質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新理念,實踐新理念,更新教育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活動、優化教學結構,落實“課堂教學質量的五項基本標準”,(即上課準備充分、課堂活躍有序、師生平等、教學民主、教學實效明顯),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益,推進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及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實踐探索。我們認為”工程“實施的中心工作是落實課堂教學質量五項基本標準。
1上課準備充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準備充分,教學設計合理)
上課做好充分準備,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教,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這是上好一節課的先決條件,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上課準備包括教師“教的準備”和學生“學的準備”。上課準備要體現出既備教材又備學生(針對性),教學設計合理,同樣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實際情況,其起點、密度、坡度和難度的設計都往往是大不一樣的,沒有針對性也就沒有了可行性、實效性。為此,上課準備要做到:
1.1教師要有所教學科的課標、教材、教師教學用書、教案;教案設計要有新穎感、創新意識。有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教具或課堂演示實驗等等,課前教師要認真準備,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及操作程序,熟悉教具或儀器的操作性能,駕馭教具或演示實驗,確保實際使用效果良好。
以初中數學教案為例來說明其基本格式:
課題――所教內容的題目或標題。
課時――第幾課時或幾課時(教學時數)。
教學內容――本節課所教與學的內容。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
教學的重、難點――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分層解決疑難。
教學方式――堅持啟發式、參與式、廢止注入式,體 現民主式的教學、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方法――博采眾家之長,靈活運用,綜合創新。
教學用具――教的用具和學的用具相結合。
教學手段――傳統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盡力運用多媒體教與學。
教學過程――課堂教學結構層次(序列):創設教學情境,復習引入;嘗試探究(究其原因,試其結果),得出結論,驗證升華;新課講授;變式訓練,內化知識;練習鞏固,反饋矯正彌補;歸納小結,系統深化知識;課外作業,鞏固提高發展。
板書設計――板面劃分一般為3塊,合理布局、清醒淡雅、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教學反思――寫出成功的,不足的以及改進的。
編寫教案是一種細致、復雜、具有創造性的勞動。編寫教案時不能只照抄各種備課資料,或學科教案集,或單純的為應付各級部門的檢查而“造”教案,更要消除“造”教案這種不良行為和現象,而是要針對本班學生和教材的實際,也可適當參考有關的資料,編寫出博采眾長、有所創新、切實有用的教案。所編寫的教案要體現出創新性、新穎性、有效的啟發性,更要力求創設出新穎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編寫教案時要注意以舊引新,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結構層次(序列),充分體現出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嚴謹性、準確性),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學方法的科學性(靈活、創新),以及教學的系統性和高度的組織性。
1.2學生要具備課本、練習本、作業本和學具等。為減輕學生的負擔,課外作業要適量,優化課堂訓練,以訓練為主線,內化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學具的準備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制學具,教具與學具相結合,加強直觀教學,發揮它們為學習而起到開發思維,提高技能、能力的作用。
1.3教師的儀表要端莊,精力充沛,有激情。作為一名教師,他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上課前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在學生中樹立一個良好的為師的形象。教師要妥善地處理好工作、學習、生活等之間的關系,上課時要保持精力充沛,對工作有熱情,上課時要有激情,對學生要有感情,以飽滿的教學激情進入課堂,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為落實素質教育而努力做好課前準備。
2課堂活躍有序(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
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課堂氣氛寬松、和諧,學生心情愉快,生動活潑、思維活躍。這就要求教師要恰當、有效地控制課堂教學進程,保持活而不亂的良好課堂教學秩序,創設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心情愉快、生動活潑、思維活躍,活而不亂。
2.1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經常聯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聽講認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
2.2學生嘗試、回答、討論問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生動活潑、活而不亂,體現出具有組織性、紀律性的特點。
2.3學生上課入神,保持最佳狀態,不高聲喧嘩、玩耍、亂走動等,充分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動手實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局面。
2.4教師必須按時上下課,不酗酒后上課,上課期間不會客、不吸煙、不吃零食、不看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書籍、雜志、報刊等。嚴格遵守課堂教學的紀律,按時完成本節的教與學的內容以及任務,體現出有計劃的有步驟的有目的地在進行教學,確保課堂教學活動在正常有序開展。
3師生平等
師生相互尊重、溝通、理解,師生平等,教師親切和藹,對學生一視同仁。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真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為此,在教學中要做到:
3.1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間相互尊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與學生平等相處,真誠相待,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特別是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輔導,多使用表揚性、激勵性語言,使其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起自信心,更不能諷刺挖苦學生,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3.2教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善于啟發學生自我反省,鼓勵學生自覺改錯,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正確的學習目的,學習的興趣、信心和毅力,實事求是,探索創新和實踐的科學態度。
3.3教師對自己出現的錯誤(口誤、筆誤等)要敢于承認所錯之處,面向全體學生及時糾正,切勿馬虎含糊過關。若當堂課中所出現的問題,理應在當堂課內妥善解決;若因其他原因的導致,要在課后或下節課上及時處理解決。
3.4在教學過程、活動中,師生語言要規范,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使用規范語言,促使學生達到《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和《中小學生守則》的要求。
4教學民主
學生廣泛、主動參與,合理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學習方式,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教學民主,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提問,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和觀點。課堂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采用民主的教學方式,教學民主強調學生參與教學是學生的權力,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課堂教學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做到教學活動方式是民主的,鼓勵學生發問、發表獨立見解,允許學生與教師爭辯,教師要真心接納學生好的建議或意見。要做好這一點,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改進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活動,優化教學過程,才能真正體現教學的民主性。為此,要從平時做起,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體現教學民主。
4.1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設計好問題,多鼓勵學生發問、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學習的態度,教師不能壓制學生的發問或堵止學生的提問,并要做出合理的答復或解答,讓學生滿意,心情愉快。
4.2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回答錯了,不要阻止或轉變學生的回答問題。
4.3在討論問題時,要鼓勵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都能積極的參與,各抒己見,在討論中學,在學中討論,“知是非、明因果、會運用、善運用”。達到教與學的目的(目標),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
5教學實效明顯
教學活動目標明確,并能達到目標,學習過程和結果統一,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面向全體學生、講究實效,學生活動充分,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有效參與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有所發展。
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學生嘗試探究,使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活動時間要充分,讓學生“究其原因、試其結果”,得到結論,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而充分利用并發揮教學設備儀器的作用,盡可能地多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取得實效,就必須做到:
5.1教學要切合實際,教學環節要緊扣分明、課堂教學結構合理科學,時間分配合理。
5.2教學目標要求明確、具體,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分層次解決難點。
5.3運用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教學方式民主、教學方法得當,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思考回答問題或提問、發問反應面廣。
5.4按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發展,絕大多數的學生達到教與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印.全區“課堂教學質量工程”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