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5 14:58: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學課外輔導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高中生 英語閱讀 策略
一、 注重自身閱讀習慣的培養,防止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從學習之初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以下將從四個方面討論高中生應當著重培養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一,高中生要養成朗讀的習慣。通過實踐可知,朗讀能夠幫助更好的理解和領悟文章的大意,同時能夠協助集中注意力,提高閱讀的效率。高中生在平常的閱讀中要適當進行朗讀,朗讀的過程中能夠幫助記憶單詞和詞組,讀多了還能形成英語的語感,同時練習了口語和發音,全方位提高英語水平。
第二,高中生要養成精讀和泛讀的習慣。精讀指的是在閱讀過程中逐字逐句的仔細閱讀,記下每一個單詞和詞組,查閱其用法,精細地學習每一個知識點;泛讀則不同,是要廣泛大量的閱讀,不拘泥于每一個詞句,提高閱讀的速度,大量的閱讀。精讀有助于高中生精細的掌握每一個詞匯和語法的用法,泛讀能夠幫助高中生開闊視野,擴大詞匯量,豐富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因此,高中生在平時閱讀時要把握好精讀和泛讀的量,全面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第三,高中生應當適當學會用英語思維來思考問題和表達觀點。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能夠幫助高中生在將來的英語學習中正確的輸出,在表達觀點和想法時,能夠更加地道,擺脫母語的思維限制。
最后一點,同樣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養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堅持每天都進行一定量的精讀和泛讀。學習英語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要從小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二、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閱讀過程中還應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首先,作者將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英語閱讀方法的總結:
1.課內精讀。上文中我們提到了精讀和泛讀,但是對精讀和泛讀的范圍并沒有提及,現在就來討論下應當精讀哪些內容。首當其沖的就是課文,高中生課本上的課文必須作為重點精讀的內容。因為這些課文都是教育部的專家們在編寫教材時精挑細選出來的、歷久彌新的內容,既是經典,同樣具有教育指導性。高中課本中的課文多選材于文學名著,高中生在精讀的時候應當首先認真仔細的過一遍課文,然后將文中的詞匯和短語總結出來,查閱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做到對整篇文章了如指掌,找出不懂的地方咨詢老師,解決問題后做標注,以便于后期的鞏固和復習。
2.課外泛讀。我們知道,只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對于英語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高中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知識,在閱讀課外作品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泛讀的方法。泛讀的范圍非常廣,可以閱讀文學名著,從簡單的名著開始,如中英文版的《小王子》、《魯濱孫漂流記》等,也可以閱讀一些簡單的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雜志,如《雙語周報》和《21世紀報》等。閱讀的時候不必咬文嚼字、精雕細琢,只要讀懂文章的大意即可,通過泛讀,主要是能夠讓高中生了解到更多的英美文化,擴大詞匯量,學會在語境中猜出生詞的大致含義,熟悉英文的表達方式等。
三、制定適合自身的英語閱讀計劃
接下來,將以作者自身為例,談談如何制定合理的英語閱讀計劃:
首先,不能局限于課本上提供的閱讀材料,課本上的材料是必讀內容,每天還應當找一到兩篇課外的文章進行閱讀,比如購買一些課外輔導書,輔導書上會提供一些比較好的文章,高中生應當進行一定的篩選,然后完成閱讀計劃,閱讀的同時應當做好閱讀筆記,便于后期的鞏固。
其次,每個星期規定好固定的閱讀量,按時完成任務。比如規劃好這一周要閱讀幾篇財經類文章,幾篇政治類文章,幾篇文學作品,在完成好一周任務量之后還要進行自我檢查。也就是說,匯總每日的閱讀筆記,每周進行總覽,并復習鞏固這一周學習到的所有知識,確保每天完成的閱讀和積累的知識不會遺忘太多。
最后,應當以學期為單位制定學習計劃。在每個學期開始之時,從書店購買一定量的英語閱讀書,比如說買兩本英文散文、兩本英文小說,兩本英語詞匯書,甚至可以將英語練習題和試題作為閱讀的對象,買幾套試題。每個學期完成這些任務后同樣需要進行學習的匯總工作,制作屬于自己的錯題集,收集這一學習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難點,并總結解決辦法;制作屬于自己的英文讀書筆記,記錄下好詞好句好的用法,便于將來整理和回顧。
四、總結
高中生應當學會自主學習英語閱讀理解,提高英語課外閱讀的質量,精選閱讀內容,學習正確的閱讀策略,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為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有意識的大量閱讀,一方面擴大詞匯量,另一方面培養語感,而這兩方面是掌握一種語言的兩大支柱。讀的東西多了,詞匯量隨之擴大,語感隨之增強,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參考文獻:
一、英語課外閱讀的實況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對閱讀能力的認知程度、課外閱讀情況以及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我們在兩年前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并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跟蹤觀察。本次調研采用整群抽樣法,在高一、高二、高三各抽取了一個班(共150名學生)進行調查,然后我們對這150份問卷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
1.是否每周都讀一些英語課外作品?
34%的學生回答“讀一些”;46%的學生回答“略讀一點”;20%的學生回答“不讀”。
2.你讀過的課外閱讀材料來自哪里?
64%的學生提到 “課外輔導書(有讀后提問或選擇題的那種)”;有38%的學生提到“新概念英語”;30%的學生提到老師推薦的報紙或雜志;15%的學生提到 “英語簡寫本”;少數同學回答的是:“網絡,影視或其他”。
3.課外閱讀時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76%的學生提到“生詞太多”;59%的學生提到“有些長句讀不懂”;35%的學生提到“只理解字面意思,不知真實涵義”;小部分學生寫其他原因,如“基礎太差”。
4.你習慣上采用哪種閱讀方式?
48%的學生回答“一般瀏覽”;25%的學生回答“從頭到尾仔細閱讀”;37%的學生回答“選擇閱讀”。
5.你的閱讀習慣是: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做筆記;只是讀?
46%的學生回答“只是讀”;48%的學生回答“邊讀邊思考”;6%的學生回答“邊讀邊做筆記”。
分析調查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作業負擔重,考試壓力大,致使他們僅能應付課內作業,滿足于讀課文內容等有限的語言材料。另一方面,學生自身興趣不高,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不足,以及教師沒有正確引導也是重要原因。
二、有效指導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實施策略
(一)精選材料,使課外閱讀教學循之有序
教師在選擇材料,推薦材料時應遵循思想性強、內容健康等原則;材料難易適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水平;題材涉及面廣、趣味性強;文章體裁多樣化、語言地道、規范。在選材時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拓展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重要部分
教材中各個單元的閱讀材料的話題和體裁各不相同,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廣泛開拓閱讀范圍, 補充有關內容,引導學生閱讀和教材話題相關的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學作品和報刊雜志。例如,在選修Global Warming時,筆者引導學生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關于環保和氣候變化問題的文章,使他們真切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性,啟發他們開動腦筋、挖掘潛能,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出謀劃策,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實踐證明,通過這樣對教材課文拓展性的課外閱讀,學生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拓展了知識面,更有助于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真實的社會生活及人們的情感世界,會對英語學習迸發出巨大的熱情和興趣。
2.賞析性閱讀是課外閱讀必不可少的部分
各大書店及校圖書館里的作品不免讓人眼花繚亂,教師可以按照年級的層次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讀物。推薦給高一學生的材料以趣味性和故事性為主,例如星火英語的英漢對照名著讀物,如Gulliver’s Travels ,Stories of Greece, Stories from the Bible。學生在閱讀欣賞這些作品的同時可以積累一些詞匯,同時可以培養他們簡要概括故事內容的能力;對于高二的學生,主要培養他們閱讀思維能力,除了推薦相應的英漢對照名著讀物以外,可以側重于一些關于地理、生物、天文、科普等方面的雜志和報刊;高三學生課外閱讀應注重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提升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除了建議寒暑假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簡寫本之外,筆者從《中國日報》和英文學習網上摘錄熱點新聞、趣事。有關于中國神十飛天、美國超強颶風襲擊Oklahoma City、轉基因生物、墜機事件、體育賽事、明星專訪等學生津津樂道的話題,編選、打印給高三學生閱讀。這樣的閱讀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透析社會現象,激起心靈共鳴,同時加深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兼顧了解題方法的訓練和良好的應考心態的培養。
(二)激發興趣,使課外閱讀教學持之以恒
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一般都來自于與讀寫實踐。實際上,學生課外閱讀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英語課上產生閱讀興趣—自覺的閱讀書報—養成課外閱讀習慣—發展思維并提高讀寫能力。為培養學生形成“好讀書”的風氣,可采用如下做法。
1.以看誘讀
即教師用課前或課余時間,放映名著、佳作或其中一些片段,誘發學生去讀原著的欲望。
2.以說帶讀
即要求學生讀完后,能完整、有條理、生動地復述,通過每周故事會等形式讓同學之間交流閱讀心得,以促進閱讀理解和體會。
3.以讀促寫(演)
即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定期舉辦讀書報告會;也可以讓有表演天賦的學生把所讀文章編排成簡短的話劇,讓學生在和諧有趣的環境中強化讀書意識。
教師應及時表揚那些博覽群書的學生,使他們成為班里的表率;經常和學生聊一聊最近的讀書心得,讀過書的同學會很自豪地分享心得,沒有讀書的同學則會不好意思。
(三)指導方法,使課外閱讀教學行之有效
不同的閱讀目的,要求與之相適應的閱讀方法。一般來說,教材上的課文閱讀應多采用精讀法,而課外閱讀這樣的發展性閱讀,則需要在精讀的基礎上學會查讀、瀏覽、跳讀、掠讀、等其它基本閱讀方法。筆者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強調了以下方法。
1.區分文體法
教師應教會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采用相應的閱讀方法,如閱讀敘述文時,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結果等;閱讀應用文、說明文及科普短文時,應注意找到文章段落的主題句、文章的層次、邏輯關系等;閱讀議論文則應注意作者的觀點、文章的論據和論點等。
2.通覽閱讀法
課外閱讀材料以了解大意為主,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 筆者一般要求學生帶著5個問題(即who, what, when, where和how)去閱讀原文,邊讀邊自己回答問題。這樣可幫助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閱讀文章,抓住文章的重要細節,獲得更多的信息。在閱讀文章時,要培養學生抓住主題思想的技能,提醒學生在快速瀏覽全文時,不要被個別詞句難倒而停頓下來,要從上下文的連貫意思來理解全文,看看全文談的是什么主題,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的,有關這個主題我們了解了些什么,讓學生采取“著眼全局,自上而下”的閱讀策略。這樣,學生就能又快又準確的獲取信息。
3.預測結果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預測故事的結果會是如何,或看到標題預測文章會是什么內容。如看到標題 Xi to attend APEC Summit學生就會說:It will tell us President Xi will attend the APEC forum。通過對標題的幾次預測,學生就明白很多標題為了言簡意賅,常常省略某些語法成分或詞語。
4.猜測詞義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和詞根來推斷生詞的意思,培養他們猜測詞義的習慣。如在報道航天英雄楊利偉時有這樣一句話:Yang Liwei’s physical condition is flawless。其中flawless是生詞, 就可以讓學生猜測。他們根據后綴-less的含義和自己對他健康情況的了解,就基本判斷出flawless是perfect的意思。或者指導學生跳過生詞讀下面的內容,讓自己的思路跟著文章的脈絡、人物的情感和情節的發展走,學生更多著眼的應是文章的內容、故事的情節。
5.共同探討法
課外閱讀是學生個人的活動,但是學生閱讀中難免會遇到難以理解的語段,或者因為對文化背景的不了解,只讀懂了文本的字面意思而不理解其內涵。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有困難的地方做好記號,及時和同學探討,向教師詢問。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閱讀、探討,這樣可以鞏固和發展學生的閱讀興趣,及時發現和糾正閱讀中的不良傾向,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閱讀習慣。
(四)檢查評價,使課外閱讀落之以實
學生進行了課外閱讀后,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但是,課外閱讀沒統一的評價標準,方法多數難以操作。筆者在對所教的學生堅持了從高一到高三的課外閱讀指導后,主要采用了以下評價方式:
1.每周一的英語故事會(3~5人);
2.定期的英語讀書筆記,上交讓教師檢查,把好的作文張貼在墻上,供同學閱讀欣賞;
3.每學年一次的英語話劇表演(小組為單位,自主報名),評價標準主要是完整性、條理性和生動性。
三、有效指導英語課外閱讀的效果
通過兩年的時間對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跟蹤觀察,發現很多學生嘗到了閱讀的甜頭,他們確實享受到了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有部分學生讀完了一系列的英美文學作品簡寫本,并且經常瀏覽英文網站,有些學生自己主動訂閱了《英語世界》等雜志,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得以提高。此外,課外有無閱讀習慣對于學生的成績呈現出顯著的相關性。喜愛課外閱讀并能一如既往堅持的學生不僅拓寬了語言知識,更是培養了閱讀技巧,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此外,閱讀對人的情感,價值觀和心理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的。
四、結束語
總之,指導學生英語自主課外閱讀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應該帶領學生跳出題海,徜徉書海,自己領會文化的差異,體會閱讀的情趣,體驗閱讀所帶來的成功的激情,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外閱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殷志勇.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報刊閱讀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