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實驗課程

實驗課程

時間:2022-08-22 03:24: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實驗課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實驗課程

第1篇

[關鍵詞]合同法;實驗模式;實驗技術;主體行為

一、引言

合同法與社會現實緊密交織,法律條款的學習還遠不足以使得學習者能夠將條款與各種現實靈活的結合,這也印證了“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非邏輯”譹訛之判斷。合同法作為一種事前設計的制度性規則,被要求能夠對后果預測和規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即法律穩定性問題,而事前與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合同法必然存在與現實不貼適的問題,從方法的角度出發,實驗能夠通過事前的模擬,對在可控環境下各因素的測試,提升合同法的完善性和穩定性。巴甫洛夫指出:“實驗好像是把各種現象拿在自己的手中,并時而把這一現象、時而那一現象納入實驗進程,從而在人為的簡化的組合中確定現象間的真實聯系”訛譺。實驗方法自然科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方法,但在法學中認為“道德和社會現象不同于自然和生物學現象,很難甚至于一般不可能進行實驗,所以在這一領域所進行的觀察最有助于科學研究。”訛譻,而法學家波斯納一直把法律缺乏可控的實驗檢驗嚴格的理論假說視為法理學的重要缺陷譼訛。雖然法學研究者內部對實驗方法存在矛盾的態度,但這一矛盾是基于社會科學的特殊性,構成社會科學的特殊性重要一點是:主體或主體行為存在于一定模式或秩序,但該模式或秩序中的因果律是或然性的,而非自然科學中因果律的必然性質。因此,自然科學可以通過實驗方法,找到普適的、必然的因果律,而社會科學中的實驗方法則很難實現。歸根結底,社會科學中存在人這一特殊因素,人的行為發生的模式和秩序發生的軌跡,不局限于物理特征的外部環境因素影響,還受到意識、習慣、傳統等因素影響。

二、實驗是法學研究新路徑中的重要方法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指出“大眾意志一旦形成法律,就變成抽象”,抽象的法律指引現實中主體的具體行為,不可避免的導致抽象與具體間的溝壑。其中,合同法對主體的抽象認識和實踐中主體的具體性、多樣性的矛盾不可忽視,無論我們是否承認,合同法律制度構建之初,我們對主體的認識已存在了一種先有觀念,這種先有觀念來源復雜,基本內容為:1.主體崇尚“經濟利益”第一性;2.主體被預設為理性;3.主體行為以利己為中心,利他行為被排除,至少被漠視。這種先有觀念形成了合同法律制度對主體的預設。合同法中的主體被賦予完全理性的特征,并通過法律與道德的統一構成合同法的正當性基礎,但現實中法律的中的主體表現為有限理性。法律的對主體規定的抽象性與經驗世界中主體的多樣性導致了沖突,因此“對于道德意義上人的權利與憲法或法律意義上的權利乃一般無二的肯認,只會導致思想的混亂”譽訛。為避免思想的混亂,提高法律對后果預測的可靠性,行為法經濟學“通過運用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的成果,解釋法律追求的目標和實現這些法律目標的手段,提高法的預測力和解釋力”訛譾。行為法經濟學源自對“BehavioralLawandEco-nomics”的翻譯,最早出現在喬爾斯(Jolls)、桑斯坦(Sunstein)等人《法律經濟學的行為方向》(1998)。通過借鑒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的成果,行為法經濟學認為人是有限理性、有限意志、有限自利,由于無法獲取完全信息和對自身偏好認知的偏差,導致行為的選擇不同于“完全理性”假設下的選擇,行為選擇的決策在現實中不是最優。因此,行為法經濟學認為法律和行為的關系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法律與行為之間相互聯系,法律為行為選擇提供預期和邊界;其次,除法律外,行為選擇還受到主體的有限理性、心理認知、經濟權衡、情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會造成行為與法律規范的偏差;第三,法律制度目的是為糾正行為選擇偏差,使得行為符合法律追求的目標,實現最優決策;最后,通過行為學、心理學、經濟學分析結論,判斷法律的效果,為法律的選擇、調整提供依據。行為法經濟學提倡借鑒行為科學和心理科學成果,增加經濟分析方法對法律行為解釋、預測、判斷的精確度,科羅布金(Korobkin)和尤倫(Ulen)對此的解釋是“我們并不是提出一個新的范式,僅是將源自其他社會科學的大量實驗結論融合至法經濟學中,使得人類行為判斷和法律體系目標實現之間的關系得到精煉”訛譿。著名的“最后通牒游戲”讀訛表明人的行為絕不僅在利益計算下產生,而規制行為的法律不可能拋棄道德、習慣等因素。“完全理性人”的單一經濟計算顯然與社會中具體的個體行為存在差異,這有悖于現實個體的行為。“最后通牒游戲”的意義,是要求法律制定者從更廣闊角度思考:主體在面對法律條款約束下,行為的產生還有其他因素誘發,一旦非法律因素占有優勢時,法律條款的有效性將無法得到保障。Kahneman和Tversky在1981年設計的研究訛讁,由此提出了“心理賬戶”概念,“心理賬戶”在損失評估的作用通過以下實驗顯示:問題1:假設你決定去看電影,電影票為每張10美元,當進入電影院門口時候,你發現丟了10美元,你仍然愿意支付10美元購買該電影票嗎?是【88%】否【12%】問題2:假設你決定去看電影,電影票為每張10美元,當進入電影院門口時候,你發現電影票掉了,你仍然愿意支付10美元購買該電影票嗎?是【46%】否【54%】(括弧中表明實驗參與者選擇“是”和“否”的比例)選擇是否再購買電影票的比例出現較大差異,這個研究表明:即使能夠用金錢通約損失,但損失具體形式存在差異,即使損失與貨幣衡量一致,但每個人對損失的評價存在差異。該實驗為合同法中研究違約行為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違約行為中遭受損失的一方無法收到合同標的物,但損失通過金錢賠償獲得,這忽視了人或主體損失的評價“心理賬戶”,因此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即使獲得損害賠償,但因無法取得標的物的一方依然“憤憤不平”。綜上所述,實驗方法在行為法經濟學中被廣泛采用,以探析主體具體行為與法律規定之間偏差產生的原因,以便服務于法律自身的完善。

三、實驗的模式

(一)情景預設模式

合同法構建出市場交易的規則體系,該規則體系來源于社會現實和意義現實,社會現實反映出合同法的條款代表了被廣泛接受的社會交易關系,而意義現實反映出合同法的條款蘊含了交易主體行為所具有的目的,即交易過程被建構是趨于社會共同遵循的原則或精神。社會現實為合同法條款提供客觀來源,意義現實是法律制訂者為保障合同法條款抽象意義,而進行構建的需要。因此合同法首先是基于一定的社會現實情境,并在該情境中尋找趨同的目的、價值理念,合同法中實驗的模式首先是對情境預設模式,根據情境的可控與否,被分為田野實驗和思想實驗。1.田野實驗田野實驗更多是在不可控的環境中進行,很多法學研究者認為其本質是一種觀察法,即法律學習者直接進入實驗情景,獲得情景各因素對結果的影響以及后果的判斷。在購房交易中,如果一方購買住房存在子女獲得學位動機,而出售方在雙方達成合同情況下,因第三方給予更高價格而毀約,按照目前國內合同法規定,出售方需進行賠償,但賠償范圍限于合同保證金和合同標的物價格設置,并未考慮另一方房屋所造成的學位損失,因此法律救濟是否能實現實質公平,學習者會存在質疑。學習者如果僅限于法律條款的學習,可能很難具體了解遭受損失一方的感受,導致賠償范圍的爭議,如果借助田野實驗,學習者能夠進入情景中觀察,會更加充分了解法律內容與法律運行存在的問題。但田野實驗情景不可控,因此過程很難把握并且有較多因素干擾,目前僅能適用于較好掌握法律條款的學習者。2.思想實驗思想實驗是法學家在主觀世界中構想不同的場景,舍棄或增加某些因素,探索法學理論和法律現象的聯系輮訛輥。思想實驗在合同法教學中被經常運用,例如通過虛擬一個交易場景,交易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存在要約缺失,或者權利義務設置不恰當,當不利結果發生時,要求學習者更加合同法條款進行后果法律救濟。法律學習者在思想實驗時一般通過法律條款與虛擬場景對比,以做出判斷。思想實驗通過法律條款、實驗對象、推理過程三個要素,使得學習者能夠具體運用法律解決相關問題,形成合法的判決。但思想實驗因運用者主觀上對場景的控制,學習者無須考慮所有因素,這與現實場景存在差別。最為關鍵的是,學習者在合同法思想實驗中被培養出一種假言命題的推理思路,在該思路下,法律條款是“真”,而違反“真”的行為皆被視為“假”,這不利于思想實驗中學習者對法律本身正當性與合理性的思考。

(二)序貫實驗模式

合同關系的形成,是市場主體之間博弈和談判的結果,主體間博弈大部分是非一次性的,而是連續的,即序貫博弈下形成合同關系,根據合同法規定的主體性質是否存在差異,可以分為組內序貫實驗模式和組間序貫實驗模式。1.組內序貫實驗模式組內序貫實驗模式,強調實驗對象具有某些同類性質,例如在目前排污權交易合同,國內現有法律界定排污權主體都為排放污染物的企業輥輯訛,其他組織或個人不得參與排污權交易,即排污權合同的主體關系具有同質性。在此類合同研究中,可以采用組內序貫實驗模式,對于排污權價格設置、排污權抵押、合同違約責任能夠有針對性的研究,獲得合同法內容對同性質合同主體行為預測與規制的可靠性,以便發現法律內容對行為偏差是否存在影響,最終對專門類別合同法內容進行完善和補充。2.組間序貫實驗模式組間序貫實驗模式,強調實驗對象具有某些差異性質,例如在目前拍賣交易過程中,土地拍賣與網絡拍賣所涉及的主體是有極大的差異,合同法具體內容對兩種主體的規制有所區別,土地拍賣所使用的拍賣方法、合同保證、生效要件都有特殊的規定,而網絡拍賣是一種網絡銷售方式,除合同法外,還受到消費者權益等法律保護。在實驗中研究不同性質的主體,一方面可以增強合同法對主體行為特征的包容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合同法中細分主體差異,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條款。

四、實驗中使用的技術

合同法教育中引入實驗,涉及實驗設計、實驗控制、實驗結果分析三個主要部分,在三個環節中使用的技術包括以下三種:

(一)定性技術:邏輯推理

在思想實驗中,“思想實驗可以證明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的前提假設或者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命題結論為假,也就證明了整個工作假說的錯誤。這是思想實驗可以有助于認知因果關系的邏輯學原理”輰訛輥。實驗設計、實驗結果分析中都依賴邏輯推理方法,邏輯推理保證實驗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二)定量技術:統計分析方法

在實驗結果分析時,要求對實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大致路徑是“用收集的大量數據和經過整理的事實來驗證能提供一般性解釋力的某一假說”輱輥訛,這些假說都是實驗設計之初對合同法內容及運行效果的假設。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可以從單一的實驗結果獲得信息,推導出合同法在實踐運行的可靠性,同時統計分析技術還可以幫助實驗在不同對象中獲得數據的比較,準確發現法律自身和法律運行環境中各因素影響的差異性。

(三)認知技術:語義轉換

法律中強調行為主體依賴理性邏輯推理認知方式,但現實中主體的認知模式是啟發式的,即依賴容易獲得、特征顯著的信息進行判斷。主體的啟發式認知模式往往導致認知偏差,既然啟發式認知模式帶來認知偏差客觀存在,那么必須對認知偏差的法律后果予以充分、公正的評價。例如:現成性(Availability)啟示輲訛輥也會使得人對事件出現的概率過高估計,即如果該事件人在過去經歷過,并且對人造成難忘的印象,人對該事件出現的概率會過高估計。事后判斷誤差(HindsightBias)也導致人的認知偏差,即人在事件發生后再評估該事件當初發生的概率,往往會高估事件發生的概率。除以上認知偏差原因,還存在錨定(Anchoring)效應,即先入為主的影響,人對事件發生的概率存在偏差輳訛輥。主體認知偏差的存在,必然影響主體對合同法內容規制的判斷,因此通過實驗的方法測試何種因素最大程度導致主體對合同法條款認知偏差,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認知技術中,重要的方式是語義的轉換,用相反的語境描述相同的情況,主體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在正面意義或反面意義的語言描述合同中的風險,主體對合同中條款設置的有不同的偏好,如果是正面描述,主體注重自身權利的保障,而用反面描述,主體則注重對方義務實現的保障。因此從認知角度而言,語義的轉換對主體在合同內容、條款等內容側重發生重要的影響。

五、結語

第2篇

>> 編譯原理課程改革 “編譯原理專題訓練”課程介紹 “編譯原理”課程教學探討 “編譯原理”課程建設研究 淺談編譯原理實驗課程教學 編譯原理課程教學研究 “編譯原理”課程建設的新思考 “編譯原理”課程的教學探討 《編譯原理》課程在線考試系統設計 《編譯原理》課程作業網上提交系統 編譯原理課程教學之思考 《編譯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編譯原理》課程的教學思考 “編譯原理”課程與專業能力培養 “編譯原理”課程的教學研究 編譯原理課程實踐改革探索 精品課程――編譯原理 編譯原理實驗課程教學設計的改進 基于插件的編譯原理課程實驗設計 “編譯原理”課程實驗教學研究與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來運行這些匯編代碼。

3課程實驗項目的實施

Decaf/Mind項目一般在“編譯原理”課程學期的第4或第5周開始,歷時8周(遇特殊情況順延),共4個階段,各階段2周。為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學生可以對實驗工作自行擴展,自行擴展部分在第4階段截止日的隨后兩周內完成提交。

2006級每一階段的滿分成績為10分,實驗成績滿分40分。2007級實驗成績滿分35分,各階段的分布情況是:第1~3階段為9分,第4階段為8分。自行擴展部分在4個階段的評分完成后統一評分,最高5分,將直接加入總評成績。

各階段評分的依據包括程序部分和實驗報告部分。程序部分主要看輸出結果與標準輸出的一致程度,占每階段成績的80%;報告部分主要看對提交的作業報告的描述,例如是否清楚說明了自己的工作內容等。每階段截止提交2周后,該階段成績將被公布。如有抄襲,將取消階段成績,并給予警告。每名學生共有2天的晚交額度,每超過1天在總成績中扣2分,公布評閱結果時會同時提醒每名學生剩下的晚交額度。

對自行擴展部分的評價是綜合考慮創新性、實用性、合理性、難度、工作量等因素進行的。我們要求該部分選題一定是在已有實驗框架基礎上進行的有意義的改進工作,通常需要與教師或助教溝通后方可確定選題。教師可以對該部分的選題進行必要的引導,以避免一些意義不大的重復性工作。比如引導學生開展如下選題:函數式風格語句的實現、例外處理支持、垃圾回收機制、新的代碼生成機制(必要時增加新的低級表示)、有意義的優化算法(必要時增加新的中間表示)的實現等。

4結語

本文簡要介紹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生“編譯原理”課程Decaf/Mind課程實驗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該項目的背景、內容以及實施情況。

Decaf/Mind課程實驗項目實施以來受到計算機系學生的重視。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這個實驗項目是入學以來遇到的第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完整的程序設計項目(“編譯原理”課在大三上開設),又由于本課程在計算機系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加之項目本身的魅力,學生興致較高,綜合能力有明顯提高。

“編譯原理”課程實驗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期待國內同仁對本文所介紹的實驗項目提出寶貴的意見。

致謝:Decaf/Mind課程實驗項目經過多屆學生的實踐日趨成熟。我們要特別感謝楊俊峰(Stanford助教)、張迎輝(1999~2000級助教)、毛雁華(2000~2001級助教)、劉天淼(2001級助教)、唐碩(2002級助教)、梁英毅(2003~2005級助教)、張鐸(2005~2007級助教)、蔣波等學生的傾情奉獻。還有許多老師和學生對該項目作出了貢獻,但由于失去統計,沒能一一列出他們的名字,這里一并表達感謝。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Lab-Project fo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ompiler Construction

WANG Sheng-yuan, DONG Yuan, ZHANG Su-q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第3篇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計劃 電類基礎實驗 研究

中圖分類號:TM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a)-0219-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foundation experiment course of electricity class

YU Haixia XU Shaojuan DIAO Liqiang

(City college of Dali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6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teaching leve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eacher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to complete the plan of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offe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Liaoning province, we must improve standards in the basic experiment courses of electricity class since it will be faced with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reform. In this paper, it will base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fact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stead of giving priority to teach. And will set the courses based on different periods and levels,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intensify the efforts to preparation. It adds advanced project design to meet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Management reform and research will be carried out in the electricity course offered by the new-typ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 Words:excellent engineers plan the electricity class basic experiment research

2009年1月4日總理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上講要“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因材施教”為我們更好地推進電類基礎實驗課程指明了方向。該文從卓越工程培養本科生實踐能力角度出發,結合新型本科學院實際,對電類基礎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建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做出探析和研究。

1 獨立院校傳統實驗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實踐課程體系層次不清晰,目標不明確

建立實踐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實踐教育的目標,同時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特色與知識結構完整性等關系。分析目前新型本科學院實驗課程體系,發現其不符合實踐能力培養規律,能力培養缺少連續性,沒有理順好基礎,提高和創新之間的關系,于是實踐教學“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跟著傳統院校跑,面臨四不象的兩難境地。

1.2 師資力量薄弱,重理論輕實踐

多數新型本科院校的師資都過于年輕化,從校門出到校門入,缺少實踐經驗,又沒有實驗室鍛煉階段,而是直接走入課堂,只能照本宣科,只能用理論來講解理論,使學習內容脫離實踐,很難吸引學生興趣。

1.3 考核重視結果,忽略過程培養重要性,忽視學生實驗興趣培養

理論課教師只重視學生期末能否通過,保證卷子的合格率,學生也只重視期末分數,從而形成了“兩周一學期,三天一門課”的怪現象。學生平時不學習,期末突擊。教師平時授課隨意,期末只考基本考原題,從而形成了讀書無用論和大學四年什么也沒學著的論調。仔細想來教師是主因,學生是輔因。沒有來到學校就不愿意學習的學生,沒有開學就直接曠課遲到的學生,只是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度和枯燥程度越來越深的時候,學生興趣消耗盡的時候,曠課、遲到等現象才越來越嚴重。

1.4 實驗指導書過于詳細,學生依賴感強

學生事先不做預習,上課時依賴詳細的步驟,不思考,只一味地照搬,結果一堂課下來,成了操作工,完成不了實驗驗證理論,加深理論理解的最基本作用。更別說設計思維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成為紙上談兵。

2 將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與電類基礎實驗改革有機結合,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實驗教學的關系

教是學的前提,知識是基礎,思考是關鍵,實踐是根本[1]。在本科教學中要樹立實踐的教學理念,實現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2.1 樹立實踐教育理念,培養創新人才

確定“卓越工程師計劃”本科生電類基礎實驗課程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工作的著眼點,既一個基礎、兩個觀念和一種能力。我們從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的觀學的觀念入手,在實驗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養成科學正確的實驗習慣。建立實驗前的理論知識充分預習、實驗中良好的實驗習慣、正確的測量方法和排障能力,實驗后數據綜合分析驗證理論。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引入工程實例,引入設計思想,培養工科學生建立工程的觀念。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從高中反復解題,從理論來到理論去的思維方式,轉變具有一定的工程思維和初步的工程意識,從工程角度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能具備一種樂于實踐、勇于實踐、善于實踐的工程實踐能力。

2.2 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踐有機結合

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可使學生擺脫“只聽不想、只學不問、只知不識”的狀況,在創造性地獲取知識的同時,在科學素養、科學思維、科學道德、洞察能力、評價能力、批評能力、合作精神、嚴謹作風等方面得到訓練與提升[2]。

強化理論,吃透實驗。總結出的教學經驗是:以吃透實驗所需理論基礎為重點,強調實驗、理論中難點的突破,熟練掌握關鍵,就能夠讓教和學都變得輕松自如。所謂基礎,就是學習這門課程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也是深入學習這門課程的基礎。在實驗中我重點講解為理論課給以及時的補充,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擴展同學的思路。

2.3 重視實驗環節,使實驗和理論形成良性互動

我們把實驗課的定為放在輔助理論教學的位置上,即實驗內容不是單純的觀察一個結果,而是讓學生觀測電路中的各種數據,調整各種數據,觀察這些數據變化后帶來的結果的變化,分析其中的道理,找到相應的理論依據。

3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依靠自主式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實驗意識

傳統觀念認為教學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其教學模式主要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我們采取自主式教學模式改革,還課堂主人于學生,淡化教材作用,結合開放實驗室,切實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做到“思中學,做中學”,培養其實踐樂趣,使其勇于實踐和善于實踐。

以往學生每次來上實驗,學生依賴老師教,不主動預習,只帶書帶耳朵,來“聽實驗”“看實驗”“做習題”,照貓畫虎,按老師說的操作完成實驗內容,實驗中出現故障不會思考排查解決,對所得結果不思考。形成實驗教師保姆式教育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實踐能力無法提高,老師擔心教學效果無從下手,實驗達不到預期目標。因此改革教學模式,從實驗教師保姆式教育模式到自主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發揮其能動性、自主性、參與性和創造性。

3.1 嚴格管理,有效監督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到只講重中之中重內容,而不是全盤灌,不是操作講解員和示范員。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應該講、必須講、重點講內容,詳細講清實驗要求目標,只針對實驗中集中出現故障現象,講明查找方法及排除手段,教師對實驗過程監督管理,使學生按照要求完成的實驗內容進行自主實驗,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2 取消預習報告,以考促預習

為了培養學生學中思,做中思,應該大力提倡“問號式”學習和教學模式,而不是“句號式”。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借此對要學的內容和實驗有所了解,找出難點和疑點,形成“問號”。以往我們用預習報告形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但發現多數報告都雷同,預習流于形式,“問號式”被“句號式”所代替。因此我們設計預習思考題,督促學生預習時思考,對所有問號解答,而且每次上課前5 min預習小測,取代預習報告成績,強化學生重視實踐前的預習知識儲備,形成良好的“問號式”學習習慣。

3.3 重視過程淡化結果

在實驗表現考核方面淡化結果,重視思考操作過程,要求學生“做中思”在做中學,不要求每次課所有內容必須全部完成,不以快慢、是否全部完成實驗內容來區分成績等級,而以某一實驗結果帶來的思考和分析作為考核依據之一。因為我們知道思考是智慧的鑰匙,是認知的催化劑。孔子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維在認識世界和創造世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應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糾正有的學生做得很快,但對實驗中的現象不去認真思考;鼓勵實驗操作不熟練,實驗方法掌握不牢同學,多做多思考,熟能生巧。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積極地體會實驗,通過努力克服自身的各種問題,配合利用開放實驗的外部環境,使實驗水平得以較快提高。

3.4 精選教學內容,實驗項目層次化設計,使學生能力得到綜合訓練

實踐教學應分層次,內容有易有難,對基礎實踐能力的培養的教學內容設置應該是一樣的,但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發現理論學習好的同學實踐能力不一定強,從而對教學內容分出層次來,有必需完成部分實驗和提高性擴展實驗,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自學熱情,也對其理論學習起到了有益的促進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實驗來檢驗思考在實踐中學習理論,而不是書本對書本的學習。本科大學生主要有兩個學習目標:考研和就業。我們從兩方面認真選擇合適設計題目,對于考研學生需要打下一個比較堅實、深厚的理論基礎,從設計題目的選擇上我們重點強調理論知識的整合和提高,強調分析能力的培養,并增加一些提高題供其選擇;對于走向就業崗位的學生,我們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具體實際出發,多選用生活中能見到的電子設備中涉及的電路,強調從工程實踐的視角研究問題和排障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答辯能力和書寫報告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很好地與社會接軌,使他們走出學校就可以找到自己比較理想的工作。這些合適的題目不僅對理論課是有益的補充,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5 合理利用和編寫實驗指導書

實驗指導書不再是一個操作說明,而是通過實驗方法講解,問題設置,思路引導,使學生能獨立思考,明確實驗步驟,從而完成實驗內容。我們力求實驗指導書編寫得通俗易懂,而且指導書同一個知識點有時引用幾種實驗方法實現,使內容有一定的延伸,例如電路中測電容大小,有通過電壓電流的方法,也可以利用電容放電來求電容的大小,從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3.6 實施多元化培養,正確處理教師角色轉變,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多元化培養,首先應轉變傳統教師角色。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教師不能簡單地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不能忽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設計指導中,教師不再像理論課上那樣進行大范圍的講解,而要做一個優秀的指導者和領路人。對于有創意和思想的學生給予肯定,并幫助其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教師是真正參與到課程當中,不是一個管理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動手熱情。加強自身學習,吸收國內外成功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加強與企業管理人員的溝通和交流,通過請進來―請企業技術人員對教師進行實踐培訓,走出去―尋找機會到企業中學習鍛煉,到全面合作―與企業實際項目合作在實戰中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4]。

3.7 實現基礎實驗、設計性實驗和創新型實踐三位一體培養優秀工程應用人才

基礎實驗圍繞基本儀器的使用、基本原理理解等,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動手中掌握儀器的使用、培養良好的電路搭建能力和排障能力。

4 結語

經過對卓越工程師計劃的認真學習和體會,將其與對電類實驗基礎課改革有機結合,從多方面綜合課程改革后課程受到了學生廣泛的歡迎,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受到,基礎實驗課不僅是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而且是一門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實用技術課程,基礎課程多元靈便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容易學、喜歡學。讓我們伴著卓越工程師建設培養的春風,踏著堅實的腳步,不斷改革,不斷進取,讓基礎課程的教學符合時代的要求,讓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展現自己的優勢。我們只有始終注意把握獨立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始終抓住時展的要求,適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才能使我們的基礎課程上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楊叔子,張福潤.創新之根在于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9-12.

[2] 李志義.當代知識理論對教學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2).

第4篇

基于以上基本原則,來設計實驗案例。Linux操作系統實驗課程總計16學時,我們一共設計8個必做實驗案例。這個8個案例要在實驗課時內完成,除此以外還設計8個選做案例,8個選做案例可以選擇完成。實驗案例的設計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的案例分為3種類型,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通過系統安裝、常用shell命令使用、系統管理和網絡管理驗證性實驗案例使學生掌握Linux系統管理的基本技能,通過shell程序設計、系統編程和gcc編程設計性實驗案例提供學生系統管理和維護能力,通過gcc編程等綜合性實驗案例提高學生Linux系統程序開發綜合實踐能力。

二、實驗考核辦法分析

實驗考核是Linux操作系統實驗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考核反映實驗教學水平、實驗效果和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狀況和具有的實驗技能,使學生重視實驗課程的學習和實際操作,通過實踐環節加強實踐訓練。Linux操作系統實驗課程成績由學生出勤、實驗報告和學生上機表現三部分組成,學生出勤和報告占實驗成績的20%,而學生上機表現占實驗成績的80%,也就是考核時更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考查學生上機表現能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對系統的掌握情況。對于驗證性實驗,我們采用針對實驗步驟對學生提問的模式進行考核;對于設計性實驗,主要考核學生是否掌握程序設計思想;對于綜合性實驗,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檢查學生的程序調試運行情況時,不僅要查看程序運行結果,還應注重實驗中間環節,更加客觀評價學生[8]。

三、實驗課程總結分析

實驗過程我們選取虛擬機運行模式,采用Vmware虛擬機,Linux采用Ubuntu12.10,Linux內核3.5。應用以上實驗案例,開展了Linux實驗課程,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學生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在實驗進行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呈現兩極分化。由于本課程設在第7學期,學生已經是大學4年級,少數學生平時就有過使用Linux操作系統的經驗,其他大部分學生對于Linux平臺比較陌生,幾乎沒有使用過。于是,我們照顧到大多數學生情況,按照實驗大綱的內容完成實驗內容,而對于有使用經驗的學生我們則通過進一步完善選做實驗案例,增加Linux源碼分析和QtDesigner開發工具等選做案例來滿足其學習需要。這樣,可以利用Linux的開源特性加深學生對操作系統原理、系統與技術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提高學生編制大型應用系統的能力。

(二)案例要不斷充實與完善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Unix類操作系統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更新,Linux操作系統作為一種面向多領域的開源操作系統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展,所設計的案例應及時體現出這些變化,因此案例的設計并非一勞永逸,必須緊跟形勢、與時俱進,不斷地改進與完善。

四、結束語

第5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全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之一。根據上級領導部門有關課程改革實驗的文件安排,我校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做到了領導重視、機構健全、培訓落實、計劃科學、宣傳到位、大膽嘗試、工作扎實。目前我們已經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領導重視。我校校長程少旭同志、主任秦轉蓮、副主任馬君莉、教研組長亢娟俠曾先后參加了陜西省新課程改革知識培訓會。會后并多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課程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學校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校長親自擔任組長,多次組織專門研究課改工作。本學年一開始各領導深入第一線聽課改實驗課。

二、機構健全。學校成立了以程少旭校長為組長,秦轉蓮、馬君莉為副組長,馬紅莉、亢娟俠、張天忍為成員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具體組織領導課改工作。

三、宣傳到位。“九月宣傳月”學校利用教師會、板報、標語、專刊在校內外對《決定》、《綱要》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動員。本學期開學后學校再次對全校師生進行了宣傳動員,把開學第一周定為課改宣傳周,通過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等形式進一步向小學生、家長宣傳課程改革的積極意義,原創: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對學校實驗工作的支持。現在學校教師對課改工作做到了目的明確、認識到位、學習認真、運用積極,為進一步在做好課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校內培訓落的實。根據學校培訓計劃,對全體教師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課改知識培訓。6月抽調各科實驗骨干教師參加了人教出版社的各科課改培訓。暑期7月22—26日,全體上崗教師參加了市課改辦組織的各學科課改培訓。8月23日至8月28日,學校再次對全體上崗教師組織了知識培訓,并由參加省級培訓的教師組織教師學習討論。全體上崗教師增強了認識,明確了責任。開學以來我們本著“邊上崗、邊培訓”的原則,繼續組織實驗科教師集體學習和自學,并派員參加了市上組織的赴大荔、蒲城等地的學習培訓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

五、制定計劃,科學管理。開學初,我校各級制定了專門的課改工作計劃,落實了教改課題,做到了周周有安排、月月有小節、學期有總結、人人定課題、個個有論文。學校還建立了課改檔案專柜,購置了600多元的音像、圖書,建立圖書、音像專柜。

六、觀摩示范課活動開展豐富、課改研究扎實進行。我們要求一年級為課改重點班,其他各年級大膽嘗試、積極改革,以便迅速適應課改的要求。教研組每組每周要有一次觀摩示范課,供全組同志討論、研究。開學以來,校級觀摩示范活動已經舉行了十次之多,課改實驗課題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

根據市課改辦的工作規劃,本學年我校被確定為16所重點實驗學校之一,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目前學校的困難主要是:師資力量弱,教師素質差,教師、學生、群眾的觀念落后,給進行課改實驗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我們將想方設法,加強宣傳力度,重視教師課改“邊實驗,邊培訓”,盡最大努力改變落后局面,努力完成實驗任務。

第6篇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5―0085―01

新課程實驗工作在步入深水區后,基層教師由剛開始時的觀望甚至質疑到后來的積極參與,并不斷推出新的教學模式,清晰地折射出一個道理,只要教育理念是科學正確的,教師的教學行為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就新課程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幾個比較普遍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傳統的并非都是應該放棄的

國學經典歷經幾千年的歷史積淀,日久彌新,現代白話文中幾乎沒有哪篇文章可以替代,就連政黨的治國理念也開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淵源和根基,“和諧”之內涵便是“中和之美”,便是明證,這不是文化的復古或者倒退,而是文化的返璞歸真。

作如是觀,思考將新課程理念和傳統文化、教育方式視為對立關系的觀點,就顯得很不科學。可以肯定的說,傳統的文化和教育方式曾經、現在或者將來仍然是最科學的,只是囿于我們的片面理解或曲解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真諦與內涵,傳統應該是現代的源泉,現代應該是傳統的延伸,二者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是彼此依存,不能貿然割裂的。

二、高效實用的,就是科學的

當我們用慣了電腦,就感覺手寫的效率是低下的,大家幾乎都這樣認為,很少有人思考用手寫字背后的文化含義,“文房四寶”我們幾乎都放棄了,僅剩紙張的使用,且還是打印機在勞作,更多的是電子白板結合的多媒體投影設施,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好像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和教學效率。

但是,仔細思考高科技背后懈怠智力的現象,后果是很可怕的。因為儲存功能強大,于是我們的大腦不再有意識地記憶;因為立體全方位的動畫效果非常直觀,于是我們少了浮想聯翩;因為有了電影式的鏡頭播放,于是我們不再手、腦協同作戰,認真記好筆記。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新課程實驗絕對不是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裝備的簡單更新,任何事物,一旦片面地濫用就會出問題,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和取舍,做到一根粉筆也會發揮最大的功能和效應。

三、編好學生自己的“智慧教材”

從古到今,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抄書、做筆記,大凡有大學問、成大事者,概莫能外。《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宋濂傾情寫道:“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真實再現了古人求學、積累知識的主要方式就是抄書、做筆記。而且態度恭敬,不敢懈怠。

我們姑且不論學習環境對求學者的影響,單就學生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的求學態度和“手自筆錄”的求學方式就很能震撼現代學生的心靈。

泱泱幾千年中華文化,浩如煙海,要窮盡經典之精髓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擇其部分人生哲理,折桂求香,指導自己的人生還是很有借鑒價值的。

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僅是學習的指導者,更是學習的引領者,要引領學生編寫好自己的“人生筆記”和“知識筆記”,讓每一位成長中的生命都能獲取適合自己的知識營養,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和求知需要的“教材筆記”。

學生自己編寫的教材筆記不再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內化成自己價值取向的人生寶典和智慧倉庫。

四、把掌聲給需要的人

欣賞教育已經是現代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方式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鼓勵學生抬頭仰望星空”,面對一切否定式教育的弊端和模式化教育的窠臼,教師能真正給學生傳遞的只有真、善、美、信心和勇氣。所有遭遇無情諷刺和打擊的學生都存在嚴重的心理偏差,研究證明這些學生長大后對社會和他人的敵視態度很強烈,他們幾乎犯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性格乖戾。

不吝嗇自己贊美學生的語言,把掌聲給需要鼓勵的人,已經成為構架和諧師生關系的主要紐帶。教師準確的、善意的評價會給存在心理偏差行為的孩子帶去無限的安慰,那些真誠的、理解的眼神,支持配合的肢體動作都會給缺乏自信和缺少認可者無形的力量。

五、世界上本沒有廢物,只是放錯了位置

第7篇

摘要:信息光學課程是光學工程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課程實驗是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深入掌握信息光學物理本質的重要途徑。選擇具有拓展性和典型性的信息光學實驗,覆蓋信息光學課程大部分知識點;進一步采用啟發性的實驗教學模式,深入拓展試內容,剖析課程內涵,使實驗從書本理論到實驗現象,再到復雜的物理本質,知識由點到面,促進了學生對各知識點關系的理解和課程內涵的掌握。

關鍵詞:信息光學;光學工程;課堂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1-0258-02

一、前言

信息光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單純地依靠課程教學,學生難以領會掌握其理論和應用的本質。實驗是檢驗物理理論的標準,是物理推導過程的可視化和具體化。在學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導出正確物理規律的課堂教學中,實驗能化抽象為具體,能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激發他們求知和探索物理規律的欲望。信息光學課程理論推導較多,物理過程比較復雜,同時可操作的物理實驗相對較多,因此從眾多的實驗中挑選合適的實驗,精心設計實驗過程,合理拓展實驗內容,是信息光學課程實驗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方面。它對課程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信息光學課程學習的興趣。

二、結合課程教學,合理設計實驗

信息光學課程內容比較多,從光的衍射傳播、光的相干干涉、光的空間濾波到光的相干處理和非相干處理,但是課程實驗開設數目非常有限,因此合理設計信息光學課程實驗,讓實驗涵蓋信息光學課程教學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了全息光柵、彩虹全息、空間濾波和白光光學處理四個實驗,它們涵蓋了信息光學課程的基本知識點,且相互關聯。(1)全息光柵。全息光柵實驗利用兩路平面波相干疊加獲得全息光柵干涉條紋和干板的記錄,并對記錄的全息干板進行再現和光柵參數測試。空間頻率是學生難以掌握的一個基本概念,通過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結合數學表達式和幾何圖形,使學生理解一定空間頻率的平面波所代表的物理內涵。同時利用兩路平面波相交產生干涉條紋和全息光柵的再現,使學生掌握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如果把二維的平面全息擴展到三維,可以進一步了解到體全息圖,分析透射全息圖和反射全息圖的內涵和區別。(2)彩虹全息。彩虹全息是激光記錄白光再現的全息圖,它突破了激光記錄激光再現全息圖的局限性,采用自然光就可以觀察到三維圖像。該實驗在制作全息圖時增加狹縫,再現時由于色散效應,不同波長下狹縫的位置不同,從而在不同的觀察角度就可以透過狹縫看到不同顏色的全息像。該實驗可以完成一步彩虹全息和二步彩虹全息的實驗內容,不僅涵蓋了全息制作的原理和彩虹全息圖的基本原理,同時深入了解了全息圖的色模糊。(3)空間濾波。空間濾波實驗利用4f系統,把物體放置在物平面,在頻譜面插入不同類型的濾波器,在輸出面可以觀察到經過濾波后的輸出圖像,是光信息處理的典型光路和典型應用。通過該實驗,讓學生在空間頻率、光的衍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阿貝二次成像的基本理論、物體空間頻譜和空間濾波等基本原理。(4)θ調制假彩色編碼。θ調制假彩色編碼是白光光學處理的典型應用,它是在相干光處理和非相干光處理的基礎上,通過采用點光源降低白光的空間相干性,引入光柵提高白光的時間相干性的一種處理方法。θ調制假彩色編碼實驗表明4f空間濾波系統同樣能靈活進行非相干處理,同時抑制了相干光處理的一些弊端,能清晰地體現光的空間相干性和時間相干性在相干處理的重要性。θ調制圖像頻譜的觀察,能更淺顯地理解空間頻率的概念。

三、課程實驗內容的拓展

在實驗講義中,實驗過程比較明確,但實驗內容相對有限,學生往往僅僅參照實驗講義,按照實驗步驟完成試驗,記錄實驗數據。實際上,實驗內容方面的局限性可以通過正確引導,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拓展試驗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理解各個知識點,并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在全息光柵實驗中,通過在光路中增加簡單的透鏡,使一路或者兩路都變成球面波,從而讓學生掌握球面波、基元全息圖、菲涅耳全息圖等的基本概念。進一步拓展到全息照相,把物體看成是無窮多個平面波的線性組合,因而全息照相干板上記錄的是無窮多個不同角度、不同條紋間隔的干涉條紋的集合。讓學生了解全息光柵與全息照相的聯系。或者把物體看成是無窮多個點源的集合,記錄的是無窮多個菲涅耳全息圖的集合,讓學生了解菲涅耳全息圖與全息照相的聯系。在彩虹全息試驗中,在掌握依靠增加狹縫使得全息圖能白光再現的基礎上,拓展到像全息圖,利用菲涅爾全息圖的表達式上,從理論上明確只需物距趨近于零的條件下,同樣可以獲得白光再現全息圖。利用本實驗光路,還可以進行傅立葉變換全息圖實驗,分析菲涅耳全息圖與傅立葉變換全息圖的區別和特點。空間濾波試驗可以在4f雙透鏡濾波光路的基礎上,進行單透鏡空間濾波實驗,分析物平面距離透鏡距離不同導致的頻譜面放大和縮小的實現現象,同時分析單透鏡空間濾波系統的特點。在4f空間濾波光路中,可進一步進行圖像相減和聯合變換相關識別兩種相干光處理的實驗,利用全息光柵實驗保留下來的全息光柵或者制作特定圖片的復數濾波器,實現圖像的相減或識別,理論分析實驗現象,數學推導圖像相減和聯合變換相關識別的物理過程。θ調制假彩色編碼利用已經制作好的天安門θ調制光柵進行假彩色編碼,同樣可以結合全面全息光柵實驗內容,進行其他θ調制光柵的制作,拓展全息光柵實驗內容的同時,掌握了θ調制光柵的特點。利用4f空間濾波系統,還可以進行相位調制假彩色編碼,將具有透過率函數的圖像進行光柵抽樣、漂白處理和空間濾波,獲得等密度或者等空間頻率假彩色編碼,加深了對白光光學處理的理解。通過以上實驗的拓展,從基礎到前沿、從經典到普通,四個實驗可以涵蓋信息光學的大部分知識點。作為拓展實驗內容,老師提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并對實驗現象給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釋。拓展內容的安排,不僅加深了對信息光學知識的認識,同時鍛煉了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8篇

材料實驗教學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起到了培養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根據新課改要求對材料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改革材料實驗課程教學的方法,包括改革課程教學模式,調動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改革實驗教學設計,提升探索能力;改革教學體系,提高實驗室的開放程度。

【關鍵詞】

材料實驗;土木工程;教學;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屬于土建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概述性的特點,計算與理論推導方面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但課程的實踐性較強[1]。為了能夠讓學生牢固掌握概述性工程材料知識,包括防水材料、金屬材料、砂漿材料及膠凝材料等的專業術語、基本概念等,則需要應用實驗課程對理論性教學內容進行補充。

一、改革課程教學模式,調動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目前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實驗教學,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耗時較長,且難以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因此可嚴重影響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對此,可以采用塔式課程教學模式對傳統灌輸式模式進行改革,讓學生在基礎設計、對比分析及后期處理教學環節中逐步了解材料實驗內容、掌握實驗方法及鞏固實驗課程中學習到的工程材料知識。在實驗課程的基礎設計環節,應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要求各小組根據實驗項目設計實驗方案,在實驗前需要求學生上交設計方案,待教師審批后才能讓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自主設計材料實驗,可以將被動實驗變為主動實驗,這對于實驗教學參與度的提升有重要意義[2]。在實驗教學的對比分析環節,教師可要求學生對相同批次的材料實驗現象與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了解實驗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實驗過程的分析能力與解決實驗難題的能力。在實驗課程的后期處理環節,教師需要及時公布實驗設計方案及實驗結果,并要求學生總結實驗成果與改進不足。例如,在對膠凝材料基本性質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準備好標號不同的水泥,并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隨后讓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指導說明及方案完成相關實驗,包括膠砂強度、安定性、凝結時間、用水量及細度實驗等。在完成實驗后,引導學生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驗記錄對膠凝材料特性進行分析,并指導學生總結實驗結果,以持續提升科研能力。

二、改革實驗教學設計,提升探索能力

單項實驗教學設計不利于優化課程中的材料實驗性質,造成實驗性質以驗證性材料實驗為主,研究性材料實驗及綜合類材料實驗較少。對此,要注意積極改革實驗教學的設計形式,應用多方案設計形式實驗取代單一方案設計形式實驗,以便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有效提升探索能力。例如,在進行鋼筋實驗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拉伸實驗屬于鋼筋材料檢測中的重要實驗,進行拉伸實驗后可以了解鋼筋的伸長率、抗拉強度及屈服強度指標,在應用傳統教學設計開展實驗時僅需要采用一種鋼筋,這就會導致實驗過程缺乏一定的比對性,也難以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塑性鋼筋、冷軋鋼筋、冷拔鋼絲及高強鋼絲之間的性質差異。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八種不同的鋼筋讓學生同時開展實驗,對不同種類鋼筋的伸長率、抗拉強度及屈服強度指標進行分析,以便可以全面了解不同鋼筋塑性性質及應用范圍等[3]。再如,可以采用礦物組成實驗、摻量實驗、養護條件實驗、水泥細度實驗等方法檢測水泥實際強度。此外,在改革實驗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注意明確實驗方向,以便可以通過采用具有系統化特征的實驗教學設計全面分析材料性質的影響因素。例如,在對混凝土的性質實驗進行教學時,可以同時制定以下實驗教學設計,包括粉煤灰的活性與激發劑的關系,水泥性質及養護溫度的關系,水泥性質與早強劑、緩凝劑之間的關系等,并在實驗中選擇多種早強劑或緩凝劑,如硝酸銨、三乙醇胺、硫酸鈉、水楊酸、檸檬酸及酒石酸等。

三、改革教學體系,提高實驗室的開放程度

由于實驗課程針對了多種專業,不同的專業對于實驗課程有不同的要求,在實驗課時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應注意根據專業教學特點對實驗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以便可以使實驗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得以優化,從而確保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夠在實驗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可以在教學中將混凝土強度實驗、和易性實驗與砂石實驗結合在一起,同時增加配合比方面的內容,以保證在改革實驗體系后,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進行具有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再如,針對工程管理類專業,可在瀝青軟化點、延度及針入度實驗中增加混合料性質檢測實驗內容,包括車轍實驗、馬歇爾實驗、物理指標的測定實驗及材料制備實驗等。對于城市規劃及建筑學等相關專業,可在墻體材料強度等級、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實驗的基礎上增設陶瓷磚容重試驗、表觀密度實驗、顯氣孔率實驗、吸水率及外觀質量實驗[4]。此外,在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應注重提高實驗室的開放程度,以便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自主安排時間完成實驗。例如,在進行周期較長、涉及環節較多的混凝土強度、性質實驗時,可以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次數、延長開放時間,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驗課程中培養實驗操作技能、了解儀器設備使用方法及提升質量驗證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并保證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則應注意了解目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課程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應用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法,以期全面改善材料實驗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姚俊,程華,應衛勇.Internet環境下符合工程理念的在線工程實驗設計及實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2):171-176.

[2]竇德宇,柳春燕,楊麗芬,方向.利用公共實驗平臺開設《生物分離工程》選修課的實驗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4(11):73.

[3]韓延成,杜艷青.基于課堂、實驗、科研項目、真實工程的多元水力學實踐教學模式研[J].課程教育研究,2013(21):164-165.

第9篇

關鍵詞:綜合實驗;生物工程;保障體系;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202-04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全面發展、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1],工科類學生的實踐環節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綜合實驗課程是將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有機結合,既體現專業特色又注意與實踐應用接軌的重要環節。開設綜合性實驗,使教學內容與科研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受到更為直接、實際、全面的研究創新訓練,從而提高其綜合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符合高等工程教育規律。生物工程是將生命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重要環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本領域人才的培養對生物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對現代高校實驗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長期以來傳統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只會“照方抓藥”,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影響全面素質的提高。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針對生物工程實踐環節的具體特點[2,3],本專業開設了《綜合開放實驗》課程。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實驗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查閱資料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4]。

一、綜合實驗課程教學目標

“以學生發展為本,構建學生自主學習、開放式、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新體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是本科生綜合實驗教學的最終目標。其核心是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融合發展而不僅僅是專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可持續的全面發展而不局限于在校期間的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不是按統一模式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

二、綜合實驗課程的特點

綜合實驗是建立在傳統的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基礎之上的一種新型實驗課程體系,經過幾年實踐,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選題由教師或學生自己確定,實驗方案接近工程實際,積極應用新技術,體現高新技術向課程的滲透。其中與教師科研相結合的課題使得實驗層次有所提高,更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其次,選題一經確定,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認真查找資料并設計實驗方案,由過去的被動實驗變為主動參與,鍛煉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和綜合創新意識。最后,在教學組織上,實現2~3人一組,組長負責協調,學生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師對各環節給予有目的的指導,推進和保障實驗內容的順利實施。

三、綜合實驗課程實施的內容及步驟

綜合實驗教學過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階段:實驗分組、選定研究課題。綜合實驗選題的一般原則[5-7,11]。

1.具有相對完整性。綜合實驗應選取比較典型的工程問題,涉及本科生所學課程的多個知識點,實驗內容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工程訓練體系,達到訓練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目的。

2.具有可行性。應根據實驗經費和實驗室具體情況,結合學生所學知識,選取工業生產中具有代表性的技術問題為實驗內容。大多數問題應該難度適中,使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經過努力可以解決,易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具有應用性和可拓展性。開出的綜合性實驗要聯系企業對工科大學生在技術層面上的要求,給學生一個較大的處理問題的空間。通過實驗設計將各門課程學習的各種實驗技能有機整合,并且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實驗的每個環節能深能淺,各自都能相對獨立和深入拓展。學生在實驗中既有規范指導而又不受到規范的約束,重在通過實驗而得到思維過程的訓練,基本上掌握解決一般工程問題的途徑。

4.具有綜合性和靈活性。知識是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實驗中所包含的知識之間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因此綜合實驗設計時不僅要考慮知識的覆蓋面,而且要著重考慮知識間的聯系,使整體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可充分利用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知識以及所掌握的實驗技能,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自行設計多種方案,在教師的指導下,修改完善課題方案,鍛煉提出假設、構想技術路線和預期結果的能力。第二階段:開題論證。對學生初步方案的可行性、難度進行論證、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修改完善課題方案,填寫開題報告。培養學生提出假設、構想技術路線和預期結果的科研能力。第三階段:實驗設計。教師先講解有關的文獻資料及查閱方法,然后明確實驗的內容、意義、重點、難點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設計實驗方案奠定基礎。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所感興趣的課題,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設計實驗方案。要求學生在報告實驗方案過程中,明確本課題實施的技術路線、實驗內容以及實驗方法,使不同課題組之間達到課題方案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效果。根據每個組的實驗方案,結合實驗室的具體條件,教師對課題方案進行評定,強調課題的理論依據、意義、創新性及可行性,并指出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第四階段:課題實施。學生根據方案分組實驗,課題組獨立完成實驗方案實施的全過程,教師主要是解答問題,宏觀調控,把握進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鍛煉其動手能力,同時使學生將各專業課知識融會貫通,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及獨立工作的能力。教師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學術討論,通過討論使各組互相了解實驗內容、研究思路和創新點等,也便于指導教師掌握各組的實驗進度、存在問題,并指出努力方向。要求學生隨時匯報工作進展,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為每一位同學提供講解的機會,鍛煉其表達能力。第五階段:總結成果,進行答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在一定時間內的工作,按科研論文的形式寫出規范的研究報告。由教師組織答辯。根據學生資料查詢、實驗方案設計、實際操作、實驗報告寫作、答辯記錄等幾個方面綜合評定學生成績。

四、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根據實驗室現有條件,開設了“人白細胞介素2原核表達系統的建立”、“大豆中脲酶的提取、分離、鑒定、活性以及反應動力學參數的測定”、“產纖維素酶微生物菌種的分離和篩選”等綜合性實驗。實驗內容包括了原核系統的建立、表達、分離,生物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活性測定、定性定量檢驗,培養基的制備、實驗材料的收集、微生物菌種的分離、純化及產物鑒定等數十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覆蓋了整個生物工程產業的上、中、下游過程,涉及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物質分離及現代儀器分析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使學生得到全過程、全方位的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工作的責任心,為學生的就業以及再深造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施過程中,以下幾方面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一是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指導教師在確定實驗題目時,結合實驗室經費、科研立項基金或教師的科研項目內容和研究目標,選擇適當的科研項目中的部分研究內容,作為學生綜合實驗教學中的課題。不僅加深了實驗課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消除學生對科研的畏懼感和神秘感,大大提高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和自信[8]。二是教學方法上講授、討論、實驗研究三結合。在綜合型實驗中,教學方法由已知知識的“傳授法”變為探索未知的“指導法”。教師對課題要求、新儀器與設備的應用、科研的環節和方法進行專題講授,引導學生檢索、查閱文獻資料和工具書,對查閱的文獻資料和方案進行集體討論,有效地鍛煉學生檢索文獻資料,分析與評價他人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教師組織下,通過討論,制訂和完善實驗方案,根據方案分階段實施。教師的精講、解疑和指導都是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以學生講述和爭論為主,教師及時給予解疑和幫助。這種教學方法將學生本科后期從事畢業設計乃至研究生階段的教學方法引入專業基礎課實驗,為突破以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法提供了新的途徑[9]。三是加強實驗教材改革,綜合實驗課程教學中我們注意了實驗課題的設置水平,確保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時必須參考一定數量的文獻資料。據統計,每位學生平均查閱期刊5種,參考文獻9篇,多的達20多篇。四是重視實驗前的準備,綜合實驗課程中通過讓學生自己準備實驗,使學生懂得每做一個實驗不僅要花費不少財力物力,而且還要付出大量的辛苦勞動,更加珍惜每一次實驗,進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些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普通食用黃豆和黃豆種子在脲酶活性上有差異,于是自己跑到楊凌農科所購買了黃豆種子作為實驗材料,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求知欲望更加強烈,學習效果更為顯著。五是加強實驗中的指導和結果分析。首先,必須使學生對實驗的目的、步驟及所用儀器、工具、藥品等有較透徹的了解之后才能動手,切忌盲目行事。其次,必須具體講解觀察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再次,對某些技巧性較強的步驟,教師需精心指導,并讓學生反復練習,比如在脲酶分離時的裝柱。最后,對某些實驗,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或本校的實驗條件,適當改變實驗方法或步驟進行指導,不必拘泥于教條式的教學。強調學生做好操作過程的紀錄,注重對實驗效果的分析,要求學生實事求是,不受主觀臆斷約束,不可抄襲書本或他人的實驗結果。成功的實驗結果易于分析,而失敗的結果分析往往使學生感到困惑,找不出失敗的原因所在。例如有些學生第一次裝柱后發現有大量的氣泡存在,花費了很多時間仍不能使氣泡除凈,以致影響實驗的進程,通過查閱資料及多次嘗試,找到了煮沸的訣竅。雖然因查找原因多用了時間,但卻教會學生必須以科學態度認真對待每一步實驗操作,并且要及時地發現和解決實驗中的各種問題。六是實驗課程論文的寫作。改革了羅列實驗數據、敘述實驗過程的做法,要求學生以科研論文的形式撰寫實驗報告。報告內容增加了文獻資料查閱、方案設計、實驗結果分析和實驗結論等內容[9]。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考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綜合實驗時間安排在每學期期末考試前進行,為期半個月。將考核內容分為3個部分:實驗設計占30%,實驗過程綜合表現占30%,實驗課程論文占40%。考核標準在實驗開始前予以公布。強調考核成績不是單純以實驗結果好壞評定,而且要看學生的實驗的綜合能力,包括對實驗原理的理解程度、實驗操作技術、實驗結果及分析、綜合能力等。打破了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主體模式,逐步形成由教師、學生、實驗技術人員,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將評價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0]。

五、生物工程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效果分析

第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通過綜合實驗課程的開設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實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再是機械地做實驗,而是主動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與同學和教師共同探討實驗過程和結果,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每個同學提交的方案都顯示了他們的努力和能力,表明他們是在查閱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積極的思考后寫成的。大大激發了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要求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強調實驗的可行性,同時也強調實驗室在開放實驗中,實驗器材、器具等實驗用品不可能樣樣俱全,要求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鼓勵學生因地制宜自行設計和制作,解決實驗中的具體問題。這樣做,不僅可以節約開支,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培養了學生的科研素質,綜合實驗使學生對科學研究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無論是獨立設計實驗方案,還是在實驗中遇到問題,除了教師的指導外,都需要同學們自己查閱文獻資料,完善實驗設計,解決遇到的問題。為此,他們不斷地跑圖書館、資料室,掌握了多種文獻檢索的方法,也更加熟悉了相關的資料、刊物,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拓寬了知識面,也使他們初步掌握了尋找課題、開展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每次實驗前,實驗安排、實驗步驟的欠缺和不清晰是造成同學們實驗混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些組在設計方案時用丙酮作為脲酶提取劑,可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提取液非常粘稠以致于無法進行后續分離,不得不重復提取實驗。實驗完成后,同學們切實認識到了寫好實驗方案、合理安排實驗、做好實驗記錄、熟悉各個實驗環節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使實驗順利進行,獲得科學的結論,嘗到成功的滋味。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由于同學們是第一次按照這種模式學習實驗課內容,一開始很興奮,想得也很簡單,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才發現這種學習方式是想著容易做著難。面對大量同一操作的重復,面對實驗的失敗,他們必須投入比過去多的多的時間和精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除正常的課堂時間外,還需要利用業余時間完成實驗。兩周的實驗做下來,同學們認識到進行科學研究需要縝密的思維、正確細致的實驗操作,需要毅力、膽識,更需要吃苦耐勞和敢于面對失敗和堅持到底的精神。科學實驗的全程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從查文獻到確定實驗對象,從實驗原理到具體操作,從實驗儀器到實驗藥品,從藥品主要指標的測定到國家的有關標準,從實驗數據的采集到實驗數據的分析,最后形成實驗報告。一系列的實驗過程都是由學生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自己設計和完成,沒有統一的模式要求,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發揮空間,富有挑戰性和創新性。學生在獨立準備、獨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操作技術普遍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實驗中,盡管教師多次強調實驗操作要正確、嚴謹,但同學們仍不夠重視,直到他們從失敗中接受了教訓。在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實驗過程、探討實驗中遇到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同時也學會了用計算機處理實驗小論文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方法“由死變活,由被動變為主動”,他們不僅加深了書本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熟悉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第三,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學風,提高了他們的道德素質。由于常常會有幾個課題小組同時在實驗室做實驗,實驗室的衛生和秩序就顯得更加重要。整個實驗進行過程中,同學們逐步認識到了這一點,從開始的手忙腳亂、雜亂無章到有條不紊、秩序井然,并相互為對方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提高了他們的公共意識,這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的來說,綜合實驗充分給予了學生思考、選擇、自學、嘗試和失敗的權利,約束力大大減小,特別是思維約束的打破,使他們勇于思考、勇于創新,活躍了思維,開闊了思路,體會了樂趣。

六、綜合實驗課程的體會

一要加強實驗室管理,確保綜合實驗課程順利實施。在綜合實驗過程中,學生對藥品、器具、儀器的使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為了確保實驗合理、有序地進行,應采取相應管理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對綜合實驗的模式進行深入摸索,進一步拓展學生選題的廣度和深度,同時逐步改進實驗室的現有條件,逐步實現生物工程實驗室全面而有序的開放。二是綜合實驗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個性、素質、思維方式不同,在預習學習、講述和實驗中提出的見解和問題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對實驗操作、專業知識等有扎實的基礎和實踐經驗,還要對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研究動態和新成果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指導綜合實驗的教師不但知識面要寬,而且要有實踐經驗。要善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細節,在刻意或自然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善于學習的習慣。教師要組織好小組內各個實驗方案設計的答辯會、小組間交流會,可以此作為學生中的學術活動。特別是綜合實驗后的小結,讓學生總結哪些是成功的做法,哪些是失敗的做法,失敗的原因,需要改進的地方,促進教學相長,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過程。

綜合型實驗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隨著學科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標準的提高,我們的實驗教學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而就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實踐,也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和解決。我們將努力學習,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不斷推進生物工程本科生實驗教學的改革,培養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2007[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中國大學教育,2007,(3):9-11.

[2]蔣群,李志勇,張雪洪.生物工程綜合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9):88-90.

[3]粟桂嬌,莫祺紅,閻欲曉,李小梅,馮家勛,白先放,龐宗文.生物工程綜合實驗獨立設課及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7):107-110.

[4]李江華,房峻,鄭飛云,孫軍勇,張梁,丁重陽.生物工程綜合實驗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4):222-224.

[5]段德君,梁運祥,陳守文,葛向陽,阮麗芳.生物工程實驗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7):111-114.

[6]林建國,王常高,蔡俊,汪江波,胡家俊.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58-159.

[7]楊紹斌,楊萌,韓佳言,李曉楠.普通院校生物工程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41):40-41.

[8]趙玉巧,錢志剛.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6):51-53.

[9]閻欲曉,李有志,粟桂嬌.生物工程專業設計性實驗多元化考核體系的構建[J].2012,31(4):302-305.

[10]張,王薇,任賢,烏日娜,鄧潔.以科研促進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132-134.

[11]楊廷桐,李秀杰,文小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深化實驗教學改革[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7(2):198-200.

第10篇

1實例講解

教學中立足具體實例,滲透基本概念;分散難點,逐步滲透;設置問題情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實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先易后難、先具體后抽象的原則,從基礎層次、應用層次、提高層次三個階段進行實例教學。基礎層次的實例應該把對象的用法滲透到一個個程序實例中,由淺入深逐漸介紹,讓學生在編寫程序的過程中總結對象的用法。應用層次的實例重點介紹對象的什么屬性、方法和事件可以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如對象PasswordChar的屬性,解決口令保密的問題;對象Alignment的屬性,解決界面信息顯示的對齊方式;程序運行目錄的獲取,解決程序文件處理采用絕對路徑的弊病;程序同時運行的限制,解決同一程序同機同時運行的資源沖突;對象Change事件(對象內容發生改變觸發該事件),解決程序設計的操作安全性、數據完整性驗證、數據關連計算的自動同步等問題。。。。。。通過實例的分析、講解,讓學生觀看、模仿、理解,啟發學生程序設計思路、體悟這些知識點。提高層次的實例從選擇對象的角度,分析、講解、比較解決什么實際問題,不同對象的優點和缺點。在程序流程控制中,實例不但要體現不同流程控制的用途,更要分析流程控制分支的設計對程序效率的影響;在列表框、菜單、工具欄的實例,可以分析應用程序解決操作權限的問題;在ActiveX控件方面,實例重點分析如何利用樹狀控件、電子表格控件、圖象控件,利用控件的MOVE方法,把隱藏的編輯對象移動到相應的電子表格的單元格,通過對象的Visable屬性使其可見,并接收用戶的編輯輸入,設計出界面簡潔、操作方便,具有視覺美感的程序界面;數組和數字字典的應用區別,數字字典解決數據量大的查詢速度問題;使用數據環境(DataEnvironment)對象和SQLServer的存儲過程(接受輸入參數并以輸出參數的形式將多個值返回至調用過程或批處理;包含執行數據庫操作;的編程語句;向調用過程或批處理返回狀態值,以表明成功或失敗,存儲過程優勢有允許模塊化程序設計;減少網絡流量;執行更快)進行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使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更加直觀、簡潔、高效,不但提高程序運行速度,同時增強程序的可讀性、可理解性和可維護性。Windows操作系統同時是一個很大的服務中心,調用其中的各種服務,可以幫應用程序達到開啟視窗、描繪圖形、使用周邊設備等目的,由于這些函數服務的對象是應用程序,所以便稱之為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簡稱API函數。API說到底就是一系列的底層函數,是系統提供給用戶用于進入操作系統核心,進行高級編程的途徑。通過在VisualBasic應用程序中聲明外部過程就能夠訪問WindowsAPI函數(以及其它的外部DLLs)。在聲明了過程之后,調用它的方法與調用VisualBasic自己的過程相同。所以教學實例必不可少的要體現出調用API的步驟、使用API應注意的參數類型、數據類型和數據結構、聲明使用范圍等,以及當編程算法較復雜、或用標準的語句難以實現功能設計時,如何通過查詢API函數功能,合理選擇API函數解決問題。

下面以窗體及基本控件為例,與大家共同探討這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單選框和復選按鈕、列表框、命令按鈕。目的要求:掌握控件的常用屬性(Name、Caption、Value、BackColor、ForeColor、FontName、FontSize、ListCount、ListIndex、List、Selected);方法(AddItem、RemoveItem、Clear);事件(Click);控件數組;IIF()函數、Choose()函數的用法;流程控制用法的復習和提高。教學重點與難點:列表框選項刪除,循環流程控制的Step用法。實例設計:準備好實例設計思路,設計過程在教學中邊設計邊講解。教學過程:第一步、新建一個窗體,設置一些常用的影響窗體外觀(BackColor背景顏色)的屬性,運行程序,講解讓學生理解這些屬性。第二步、往窗體添加一個單選框,設置Name屬性為OPFontName(講解讓學生理解該屬性),拷貝該控件,粘貼該控件(講解讓學生理解創建控件數組的方法)。這兩個控件將用來控制字體,OPFontName(0)的Caption設置為宋體、OPFontName(1)的Caption設置為黑體。重復第二步操作新增兩個單選框(OPFontSize),用來控制字號,OPFontSize(0)的Caption設置為12號字、OPFontSize(1)的Caption設置為14號字。這時可以設置控件的BackColor背景顏色和ForeColor前景顏色,FontName字體、FontSize字號等改變位置、外觀的屬性,運行程序讓學生理解這些屬性的作用。點擊單選框(講解讓學生理解單選框每次只能選取一個)。第三步、往窗體添加一個框架,剪切窗體中OPFontName(0)、OPFontName(1),把它們粘貼到框架中,這樣OPFontName與OPFontSize就相互獨立。第四步、往窗體添加兩個復選框。Check1的Caption設置為加粗、Check2的Caption設置為斜體第五步、往窗體添加兩個命令按鈕和列表框。設置列表框的Style屬性為復選,設置列表框的List選項為"項目1"、"項目2"。。。"項目9"(講解讓學生理解設置時往列表框添加選項的方法),設置控件的對齊。第六步、運行講解:(1)分析代碼,講解采用控件數組的作用在于復用過程。(2)點擊單選框“12號字”、“14號字”、“宋體”、“黑體”,講解讓學生理解單選框每次只能選取一個。如果需要多選,應該用Frame框架或圖片框將單選框分組進行。(3)點擊復選框,講解讓學生理解復選框可以多選。(4)選擇列表框選項,點擊命令按鈕,講解讓學生理解點擊事件(Click)的觸發時機;運行時列表框添加選項的方法(AddItem)、刪除一個選項的方法(RemoveItem)、刪除所有選項的方法(Clear)、檢測選項選中狀態的屬性(Selected)、選項內容的屬性(List)、選項數量的屬性(ListCount)、列表框其他常用屬性(5)注釋掉語句Fori=List1.ListCount-1To0Step–1,啟用語句Fori=0ToList1.ListCount–1,運行程序,選擇列表框選項,點擊命令按鈕,程序提示找不到列表框選項的錯誤。講解讓學生理解列表框ListCount、ListIndex屬性的動態改變,采用遞增的循環流程控制,造成當刪除一個選項找不到列表框選項的錯誤,采用遞減的循環流程控制可以解決問題。

2課程實驗

要求學生以VB為開發語言、以SQL為數據庫,獨立完成一個功能較簡單的程序設計。良好的編程風格有助增強程序的可讀性、可理解性和可維護性,保證程序的質量。查閱學生的課程實驗時,不但要掌握學生對知識點、對象的屬性、方法和事件的理解和應用情況,同時要分析學生的編程算法、編程風格,幫助學生總結其編程風格和編程算法的優點和缺點,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和良好的編程風格。根據學生的差異,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交流答疑

以課程實驗實例為交流對象,模擬畢業答辯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歸納小結,理解知識、融會貫通,同時講解一些概念性題目,以幫助學生順利通過期末考試。鼓勵優秀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這不但減輕教師的負擔,也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總結以上是個人在學習和教授VB這門課程中的一點心得,請各位同行指正、交流。

作者:李嘉鴻 單位:汕頭廣播電視大學

第11篇

大學物理實驗(設計性實驗)

實驗報告

指導老師:王建明

姓 名:張國生

學 號:XX0233

學 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學院

班 級:05信計2班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初步確定有以下六種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量

所用儀器為:打點計時器、直尺、帶錢夾的鐵架臺、紙帶、夾子、重物、學生電源等.

利用自由落體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選擇理想紙帶,找出起始點0,數出時間為t的p點,用米尺測出op的距離為h,其中t=0.02秒×兩點間隔數.由公式h=gt2/2得g=2h/t2,將所測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徑為r的玻璃杯,內裝適當的液體,固定在旋轉臺上.旋轉臺繞其對稱軸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這時液體相對于玻璃杯的形狀為旋轉拋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轉軸為x,質量為m,受重力mg、彈力n.由動力學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兩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g=ω2x2/2y.

.將某點對于對稱軸和垂直于對稱軸最低點的直角坐標系的坐標x、y測出,將轉臺轉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電控制計時法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圓錐擺測量

所用儀器為:米尺、秒表、單擺.

使單擺的擺錘在水平面內作勻速圓周運動,用直尺測量出h(見圖1),用秒表測出擺錐n轉所用的時間t,則擺錐角速度ω=2πn/t

擺錐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幾式得:

g=4π2n2h/t2.

將所測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在擺角很小時,擺動周期為:

通過對以上六種方法的比較,本想嘗試利用光電控制計時法來測量,但因為實驗室器材不全,故該方法無法進行;對其他幾種方法反復比較,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較簡單且最熟悉,儀器在實驗室也很齊全,故利用該方法來測最為順利,從而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參量。地球上各個地區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和相對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異。一般說,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兩極,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在地球物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儀器,仔細測繪各地區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對地下資源進行探測。

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一個圣燈的緩慢擺動,用他的脈搏跳動作為計時器計算圣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連續擺動的圣燈,其每次擺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與圣燈擺動的幅度無關,并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觀察的結果,為單擺作為計時裝置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原理。

應用單擺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簡單方便,因為單擺的振動周期是決定于振動系統本身的性質,即決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擺長l,只需要量出擺長,并測定擺動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實驗器材:

單擺裝置(自由落體測定儀),鋼卷尺,游標卡尺、電腦通用計數器、光電門、單擺線

實驗原理:

單擺是由一根不能伸長的輕質細線和懸在此線下端體積很小的重球所構成。在擺長遠大于球的直徑,擺錐質量遠大于線的質量的條件下,將懸掛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邊(很小距離,擺角小于5°),然后釋放,擺錐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擺動,如圖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圖2-1 單擺原理圖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 =-ω2x

可得ω=

于是得單擺運動周期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采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系, 為其斜率,如對于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周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誤差:

1. 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角的關系,可通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1、θ2的周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范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周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為θ接近于0o時的周期,即t0=2π

2.懸線質量m0應遠小于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于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周期為:

3.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周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周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 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周期并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第12篇

關鍵詞:科學實驗;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課程的實施需要特點的課程資源”為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主要理論指導思想,尤其是針對實驗科學科目的教學。新課程標準下初中階段設置了三門實驗學科,積極開發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初中科學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全面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認知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也是落實新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的拓展教材知識,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思想能力。本文淺要介紹初中科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現狀,并總結了科學實驗室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途徑。

一、科學實驗室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

1.科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目標指向分析。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課程資源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主張的教育價值取向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構建出一個科學的課程體系,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供學生利用,并且通過學習,能夠形成以自我為主的創新思想。從初中的實際教學實際考慮,課程資源可以定義為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達成的各種教學素材,不再單純的局限于教材課本,包括了諸如多媒體資源、網絡資源、圖書館等等新的課程資源。在新的初中課程體系中,有許多學科的教學過程都離不開科學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例如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習,都需要一定的科學實驗來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科學實驗室是課程資源中較為重要的條件性資源,作為當前初中科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目標指向,如何合理的開發和有效的利用實驗室資源,成為新課程改革落實的重要問題之一。

2.實驗室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現狀分析。就目前許多初中實驗室資源的使用情況來分析,使用情況并不容人樂觀,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許多學習科學教學儀器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尤其是師資能力比較有限的農村中學,學校現有教學儀器無法滿足“數量多、形式多、實驗多”的新課標要求,在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實驗需求,造成了實驗教學的效果的局限性。第二,科學實驗室的使用率較低,落實實驗教學方式流于形式。有許多學校在實驗室的配置上都滿足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但卻沒有真正的被科學教學所利用起來,教師仍舊只能在教室進行演示實驗,學生沒有機會去實驗室進行自我的學習體驗,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第三,實驗室配置過于老舊,信息化管理程度較低,造成實驗室的實際應用價值較低。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許多實驗室仍采用傳統的人力管理的老方式,信息化管理程度較低,對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沒有引進,造成實驗室可利用的資源較為有限。

二、科學實驗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原則

1.開放性原則。開發性原則指的是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要以更加開闊的發展觀來看待科學實驗室資源,在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不局限于書本、課堂,而是以最開闊的眼界去看待所有能利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上的教學素材,并將它歸類于課程資源。同時,科學教師還要開放式管理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將科學課堂搬入到實驗室,讓學生們能夠將科學實驗當做是“知識超市”,來到實驗室,就能收獲到一些知識,讓學生隨時隨地的設計實驗、選擇儀器,并著手展開實驗,實現自主探究,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以及能力。

2.經濟性原則。由于學校經費有限,對于科學實驗資源的開發利用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數量大、質量好。要盡可能的開發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同時較為經濟的課程資源,盡可能從身邊的事物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教學價值。

3.針對性原則。科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必須要符合學校學科的發展實情,有針對性的分析目前學科中對于實驗室的使用需求,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學習的需求,開發和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針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開發和利用能夠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資源。

4.個性原則。科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其開發必須緊緊圍繞“創造性”,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強化學校特色,展示教師風格,區分學科特點,突出個性。在科學實驗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還需要重視人力資源的個性發展。教師和學生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科學教師本身所掌握的的知識儲備、理論素養、實驗科學精神、技能以及人格魅力都能夠轉換為有效的科學課程資源。而學生因為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興趣以及閱歷都會形成富有個性化的課程資源,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學生已有的科學經驗作為科學教學的出發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更迅速的提煉到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熱情。

三、科學實驗室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途徑

1.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室對于初中科學學科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重要的條件性資源,是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主要場所。重視實驗室的建設,首先根據初中科學學科對于實驗室使用的實際需要去選擇合理的實驗教學器材,配足配齊必需的實驗儀器、藥品及防護型用具;其次,要鼓勵教師以及學生在不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及生活環境中的資源加以利用,盡可能的節約實驗藥品的使用,實現實驗室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對于碳酸的制作過程,可以用小蘇打代替碳酸氫鈉,用廢棄的飲料瓶當做反應容器,該實驗可以作為理論定性的實驗,注重的是實驗現象,對于精確的定量的分析實驗,還是需要以精確的實驗器材為主。而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則可以利用身邊經常出現的碳酸型飲料作為實驗道具——以如何鑒別可樂飲料中冒出來的氣泡是二氧化碳為探究性實驗,由于學生們對可樂飲料比較熟悉,很容易產生好奇心,能夠更好的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們提出了許多新奇的想法,如:有的同學說看包裝說明——飲料瓶身一般都會有成分說明,而可樂中含有碳酸,碳酸不穩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的同學說直接喝兩口,打嗝出來的就是二氧化碳——因為人們呼出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也有的同學能夠聯系到已經學過的知識,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或者紫色石蕊實驗,看是否變渾濁或者是否有變色來證明是否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這樣一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實驗課程中來,使得探究式學習的氛圍更加濃厚,讓學生們更容易自動自主的學習,既節約了實驗課程資源,同時還能提高課堂效率。

2.應用信息技術整合實驗課程資源。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進一步的擴大實驗的演示效果,能夠進一步的發揮出實驗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的優越性。因此,初中實驗室應該嘗試著將網絡信息技術引入實驗室建設過程中來,一則豐富的網絡資源能夠彌補實驗室具有局限性的知識體系和知識范圍,能夠提高更加開闊視野的實驗素材,二則通過多媒體與實驗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的手眼并用、視聽結合的能力培養,使得實驗課程更富有感染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豐富的網絡資源能夠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將社會熱點、科學文化、人文素養都整合融入科學實驗課程素材中去,能夠增加科學實驗的人文性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對于初中生物課程中轉基因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給學生播放一系列轉基因食品、克隆技術的視頻,讓同學們就這些話題,根據已經學習到的轉基因知識談談其中的利弊,不僅能夠進一步的讓學生們熟記知識關鍵點,同時還能讓學生體驗到學以致用,學會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提高教師的實驗教學水平。無論如何,實驗課堂的效率仍舊取決于教師,進行科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主要責任體現在教師身上,而這種能力又主要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感悟能力以及教學能力。能力強的教師能夠在實驗器材缺乏的條件下,以舊創造出一堂生動的實驗課程,利用身邊不起眼的素材,來進行定性的實驗分析,達到最好的實驗效果。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適應在新課標下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實際要求。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科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上許多困難,解決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只要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都是達到新課標教學理念的。作為一個科學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教材,要善于運用到網絡平臺豐富的網絡資源,實現科學實驗與多方位的知識的高度整合,并且要學會適當的利用地域資源或者是生活資源,提高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唐建國.轉變教師的課程資源觀[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5).

[2]宣燕平.跨越科學實驗的“三重門”實施“輕負高質”的科學教學——對科學演示實驗的若干思考[J].學苑教育.201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宜君县| 南和县| 江达县| 扶绥县| 长治市| 纳雍县| 安塞县| 突泉县| 闸北区| 聊城市| 竹溪县| 信宜市| 紫金县| 鹤峰县| 宜章县| 修武县| 山东省| 武定县| 奇台县| 北流市| 福贡县| 福鼎市| 无为县| 建昌县| 娱乐| 花莲市| 包头市| 阜新| 商洛市| 阆中市| 梧州市| 信丰县| 永济市| 丽江市| 慈利县| 涞水县| 淅川县| 卓资县| 江陵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