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小學四年級家長會

小學四年級家長會

時間:2022-04-07 09:12: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四年級家長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尊敬的家長們:

大家好。作為一個剛畢業出來的新老師,今天能和家長們歡聚一堂共同探討學生的教育問題,我感到很光榮,也感到責任的重大。全班50多位同學,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要想把他們教育好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會給廣大家長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下面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今年剛畢業,姓邱,教英語學科,任我們四(一)班的班主任老師。今天大家能來參加這次家長會,可見我們家長對孩子都是十分重視的。家長會是我們學校與各位家長溝通的一種主要方式,也是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學習表現的主要途徑。它是學校,家庭,社會溝通的橋梁,也是我們教師鍛煉組織能力,應變能力,交流能力的特殊的場所,更是課件下載[*]并不怎么好。這里尤其是男同學,由于我們班的男生特別多,全班36個同學22個是男生,班級的風氣,紀律都十分的不佳。甚至有好幾個男同學經常令我頭痛,經常犯錯誤,學習態度也不好,字寫的是亂七八糟。以上我所提的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和你們的家長共同聯合,孩子的好習慣才會慢慢的養成。這對于他今后升入更高的學校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進入四年級,首先讓孩子們感覺到如今不是低年級的孩子了,無論是勝,生理,心理都必須逐漸走向成熟,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有了變化,需要我們一起去努力磨合,盡快適應高年級的學習生活。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了,由原先的"扶"到逐漸"放",這是正確的。但"放"不是完全的放,而是有"放"也有收,對于依賴性較強的同學還需不斷的叮嚀,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引導。我就拿語文課為例來講,低年級的時候呢我們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礎的知識,拼音,生字,詞語讀幾遍,抄幾遍,也就是說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肯記一般不成問題。但是,現在可能就有點不同了課件下載[*]師偶爾沒布置作業,學生自己也有好多好多的作業等著去完成,如可以預習老師沒講過的內容,也可以復習老師已經講過的知識。因為以上改變,所以會出現一部分同學求知欲增強,對知識追求,因此成績越來越好,或者有明顯進步。而有一部分同學出現惰性,怕辛苦,不愿意思考。也有一部分同學對學習不協調,當然這類學生想把成績搞上去就相對會累一點。

第2篇

朋友的兒子托尼在德國的一所實驗中學上六年級。德國的教育體系是小學四年制,五年級就開始算是中學了。

德國的中學種類分為:第一類:文理中學,是為將來上大學做準備的中學。第二類:實驗中學,學生們在10年級畢業后,就去職業學校讀專科。第三類:普通中學,普通中學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成為做粗重活兒的工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托尼小學四年級時的考試卷,卷面成績都在1分2分之間。德國的分數制是6分制,1分是最高最好,6分是最差最低,按照這個卷面成績,托尼應該去文理中學(相當于國內的重點中學),他怎么會去了實驗中學呢?于是,我問托尼的母親:“托尼的成績這么好,為什么不去文理中學?”托尼的母親莞爾一笑,說:“卷面成績是1分2分,可成績單上的成績卻是3分4分。”噢!我很吃驚,于是就問:“怎么會是這樣?為什么?”托尼的母親聳聳肩,撇撇嘴說:“老師說托尼上課沒有舉手發言,這個舉手發言在德國的教育體制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托尼沒有舉手發言,所以無法得到好成績,也就只能去實驗中學了!”

我女兒同學的姐姐索菲,是一個文靜內向的小姑娘,她會彈鋼琴,也會跳舞,就是不愛多說話,考試成績也在1―3分,如果按這個卷面成績的話,索菲是可以去重點中學的,可又是因為上課沒有舉手發言,老師只給了3分4分,所以索菲也去了實驗中學。我問索菲的父母:“像索菲這樣成績的好孩子去實驗中學讀書,你們不覺得可惜嗎?”索菲的父母回答說:“可惜嘛肯定是有一點的,可是,德國的教育體制中對積極參與課堂發言有這個要求,即便我們讓索菲去重點中學,也會因為不積極參與課堂舉手發言的問題,而被淘汰。”

也就是這么巧,在女兒四年級的第一次家長會上,老師也提到了她課堂上舉手發言少的問題,并且說:考試成績只占總成績的一半,另一半就是課堂積極參與舉手發言的成績。這下我們可感到束手無策了,學習成績可以在家監督指導,但課堂舉手發言,我們是山高皇帝遠,管不著呢!

看樣子,德國人也看重成績,特別是小學四年級成績單上的成績,往往能決定孩子們的終身。所以在德國有“孩子10歲定終身”的說法。

我當然不想危言聳聽,也有孩子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突破了他們在四年級時的選擇,可是,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沒能突破這個選擇。

雖然說在德國任何一種選擇都被認為是合理的,因為他們承認人的差異性,人生道路的多元化。但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種渴望,渴望被承認。

所以,在學校就有孩子在考試成績面前流淚的,盡管這個成績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老師從來不會當眾宣布成績,更沒有班級成績排行榜,可他們還是哭了。

由此看來,成績在德國孩子們的心中還是很重要的。

老師說:“你女兒的成績不錯,是在可爭取的范圍之內,如果她能多舉手發言的話,那么,她的成績就上一個臺階了,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么不爭取一下呢?”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做什么,老師倒是有可為的呀。于是,我非常小心地問老師:“我不知道在德國可不可以這樣,我以前在中國的時候,老師也可以點名讓孩子來鍛煉發言的。”

聽到這話,老師像觸電一樣,抬起雙手說:“我們可不這樣做,舉手發言本身就是一個自愿的行為,如果孩子還沒有準備,還不愿意的情況下,強迫他發言,孩子上課的時候思想會緊張,怕被老師抽到發言而不能專心學習,那么,這樣的強迫發言是得不償失的。我倒是有一個小竅門,讓孩子每天用一張小紙條記錄自己的舉手次數,舉手一次畫一道杠,成功得到發言畫一個星。試試看,這個方法很有效的。”

按照老師的方法,我讓女兒在學校里這樣做,回來問她,她卻說:“這樣做太煩人了,分散了我學習的注意力,整天想的都是記錄舉手畫杠杠,不好!”

于是,我不讓孩子再畫杠杠了,而是每天在上學前,首先祝愿女兒在學校玩得愉快,然后提醒她不要忘了舉手發言。

回來后,我問女兒:“在學校玩得愉快嗎?”

女兒回答:“愉快極了!”

我再問:“舉手發言了嗎?”

女兒回答:“舉手發言了。”

我又問:“成功了嗎?”

第3篇

消逝的優點很多,他的缺點也同樣多。

消逝成績很優秀,語文第六單元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了86分,他卻輕而易舉考了99分。他下棋的時候講話很大聲,震得整個教室嗡嗡作響,似乎整個尚德樓都聽得見。他寫的字漂亮得就像打印出來的一樣,每次開家長會,向老師都迫不及待地把他寫的字貼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好讓來開會的家長全部欣賞到。每個家長看見他寫的字后都翹起大拇指贊不絕口,恨不得把它當做是自己兒子寫的。媽媽說我寫的字象狗爪子扒出來的一樣,叫我好好學習他,我非常嫉妒消逝,簡直不讓我們這些寫字難看的人活。我對他非常不滿,憑什么他能寫好,我為什么不能。可是我卻是個寫字極其懶惰的人,不肯練字。

氣死我了,幸好他好景不長,他上課紀律差,成績開始下降了。有一次他被選為我們組的組長,第一次、第二次他還能好好地收作業,可到了第三次就不收了,把向老師氣壞了,說:“消逝雖然成績很優秀,能自己完成作業,可是他為什么就不能把同學的作業交上來給老師批改呢?算了,把他組長撤掉算了。”還有一次,趙老師上數學課,發現消逝在講笑話,趙老師罰他站到教室后面去,慢慢的,他頭上的光環沒有了,消逝的朋友從此變少了,這就是消逝不幸的經歷。

慢慢的,消逝沒有原先那么優秀了,謙虛了很多,聲音也小了很多。我卻更喜歡他了,因為我已經不再嫉妒他了。

廣西桂林七星區穿山小學四年級:肥達

第4篇

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媒體報道了一名十歲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因拒絕家長為他報考的興趣班,而遭到母親打罵,向警察求救的新聞。關于娃娃課外學習的問題讓家長也感到迷惑:其他孩子都在上興趣班,自己的娃娃不愿上怎么辦?是讓寶寶沒有壓力自由發展?還是抱著技多不壓身的觀點,讓他跟上同齡孩子培養興趣的步伐上興趣班,可能讓孩子對學習毫無興趣。】

沈嘉柯:暑假九月結束,新學期開始,我們很有必要檢討下,為什么家長熱衷,孩子痛苦。興趣班這個東西,其實好多是家長自以為的興趣,小孩子其實沒興趣。

朱文波:其實曾有很多家長曾咨詢我,孩子厭學了怎么辦?我是覺得,孩子厭學的問題多年來就存在,而且屬于當下孩子們的群體性問題,而厭學的根本原因很多時候就是從孩子四、五歲時的“被學習”開始。

現在的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很多就被強制學習小學課程,被強制學習鋼琴、舞蹈等。一旦被強制,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就被徹底的顛覆,孩子的心理開始懼怕討厭甚至憎惡所有要求他學習的東西,道理很簡單――這違背孩子的天性。

我接觸過的很多厭學的孩子都是天資聰穎,他們缺失的就是簡單的快樂學習的土壤,乃至于最后缺失了人生的快樂。甚至可以說,那些暑期“被學習”的孩子是帶有先天焦慮的人群,焦慮產生的原因則是來自家長“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教育理念。

沈嘉柯:興趣班其實也與人生的競爭掛鉤,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是變相的,沒有試卷的考試。也是家長恐慌落后,轉移給孩子的。你有沒有同感,最憂心忡忡害怕的,是家長?

朱文波:對,孩子不上興趣班,家長會很害怕!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周圍每個同齡孩子似乎都“自覺”好學,唯獨他們的孩子對這些不感興趣。很多家長并沒有試著去發現孩子,去讀懂孩子。家長命令式的要求孩子學這學那非常簡單,而給孩子們一點時間,更多地變點花樣,陪他們玩一會,逗他們開心一下,把學習隱藏在游戲活動中,很多家長卻做不到。

孩子需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家長也要找到自己孩子的發育節奏和學習節奏。一些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沒有完成的愿望加到孩子身上。事實上,孩子和家長生活的生態環境不一樣了,不要用家長的成長經歷再套在孩子身上。

沈嘉柯:說起這個,有一個流傳廣泛、人人傷心的神存在,叫“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你怎么看呢?

朱文波:別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此外,當說教失去作用時,別頑固地堅持重復無用的方式,不妨先平靜自己的情緒,找到更深層次的原因。孩子永遠比不過家長的頑固,他們在叛逆、不學習的外表下,其實都特別脆弱,或者是對家長深深地失望。

第5篇

【關鍵詞】 家庭結構;家庭精神環境;個性特征

家庭是由婚姻、血緣和收養關系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對個體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人們觀念的更新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家庭結構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占主導地位的家庭結構由原來的主干家庭(孩子+父母親+祖輩)轉變為核心家庭(孩子+父母親),隨著離婚率的逐年增加,單親家庭(孩子+父親或母親)的比率也有明顯的增加趨勢。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個性發展的影響研究逐漸增多,單親家庭越來越受到關注[1-6],而對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的研究少見。本文探索不同結構的家庭精神環境特征、父母與兒童的個性特征及其相關性, 為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以市區和周邊三個縣為整群分層抽樣對象。市內按四個行政區,每個區隨機抽取民辦和公辦幼兒園各1所、市教育局直管小學和區直管小學各1所、完全中學和省示范初中各1所;三縣區隨機抽取幼兒園各1所、鄉鎮中心小學各1所、非中心小學各2所(其中五年制小學1所)、初中各1所、完全中學共2所。共抽取11所幼兒園、17所小學、13所中學,在抽樣的每所學校的每個年級中隨機抽取一個班,共抽取173個班級,再以班級為單位整群測查年齡為3-16歲的學生家庭。入組標準:父母受教育程度至少一人達小學畢業以上,均無智力低下及其他精神障礙、嚴重殘疾。向學生家長發放問卷7225套,回收有效答卷6573套。其中市區4085例,占62.1%;三縣2488例,占37.9%。核心家庭4411例,占67.1%;主干家庭1859例,占28.3%;單親家庭303例,占4.6%。向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生發放兒童艾森克人格問卷3802份,回收有效問卷3754份,其中男生1798例,女生1956例。

1.2 工具

1.2.1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 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及養育方式。

1.2.2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7]

該量表共90個項目,包括10個因子:親密度(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承諾、幫助和支持的程度)、情感表達(鼓勵家庭成員公開活動,直接表達其情感的程度)、矛盾性(家庭成員之間公開表露憤怒、攻擊和矛盾的程度)、獨立性(家庭成員自尊、自信和自主的程度)、成功性(在學習和工作中追求成功的程度)、知識性(對政治、社會、智力和文化活動的興趣大小)、娛樂性(參與社交和娛樂活動的程度)、道德宗教觀(對倫理、宗教和價值的重視程度)、組織性(安排家庭活動和責任時有明確的組織和結構的程度)、控制性(使用固定的家規和程序來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

1.2.3艾森克人格問卷(成人版和兒童版)[ 8]

均由88個問題組成,包含4個維度:精神質(P)、內外向(E)、神經質(N)、掩飾性或社會幼稚水平(L) 。P分高表示受試者冷漠、孤僻、敵意、殘忍、好攻擊、無是非感,P分低表示正常;E分高表示性格外向,E分低表示內向;N分高表示情緒不穩定,N分低表示情緒穩定;L分高表示掩飾或樸實遵從社會習俗、道德規范,L分低表示無明顯掩飾或社會行為幼稚。

1.3 測量方法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在抽樣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家長會,在會上說明測查的意義、填寫表格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由父親或母親填寫家庭環境量表及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有效答卷6573套;由父親和/或母親填寫成人艾森克人格問卷,有效答卷中來自父親4693份,來自母親4787份,其中2907個家庭中父母雙方均參加了測試;召開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生班會,由學生填寫兒童艾森克人格問卷,有效答卷3754份。

1.4 統計方法 進行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由于大部分家庭父母只有一方參加了測試,少部分家庭父母雙方參加了測試。因此父母及兒童的樣本量不齊同,在進行回歸分析時則將分析的兩組數據劃齊。

2 結果

2.1 三種不同家庭結構的家庭精神環境特征的比較

表1顯示不同家庭結構的家庭環境除獨立性、娛樂性、組織性、控制性因子外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單親家庭的親密度、 成功性、道德宗教觀因子分均低于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其情感表達、知識性得分低于核心家庭;單親家庭的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的情感表達、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

2.2 三種不同結構的家庭中父親個性差異比較

表2顯示單親家庭中父親的精神質和神經質得分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但掩飾性或社會幼稚水平分低于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父親的神經質分高于主干家庭;主干家庭父親的內外向分高于核心家庭。

2.3三種不同結構的家庭中母親個性差異比較

表3顯示單親家庭中母親的精神質和神經質得分均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三種不同結構家庭中母親的內外向和掩飾性差異無顯著性。

2.4 三種不同結構的家庭中兒童個性差異比較

表4顯示單親家庭中兒童的神經質分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但掩飾性或社會幼稚水平分低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兒童的得分。三種不同結構家庭中兒童的精神質和內外向得分差異無顯著性。

2.5 家庭精神環境、父母個性與兒童個性的回歸分析

以兒童4個人格維度為因變量,以家庭結構、家庭精神環境10個因子、父母4個人格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表5顯示:兒童精神質與家庭的矛盾性顯著正相關;兒童的神經質及掩飾性分別與父母的神經質、掩飾性正相關。而兒童精神質、內外向、神經質和掩飾性與家庭結構無明顯相關(β分別為0.024、-0.005、0.043、-0.032)。

3 討論

3.1 三種不同家庭結構的家庭精神環境特征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親家庭在家庭精神環境諸多因素中,反映良好家庭環境因素的親密度、 情感表達、成功性、知識性、道德宗教觀的得分明顯降低,而反映不良家庭環境的矛盾性得分明顯升高。與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相比,單親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支持的程度較低,情感表達不直接、不坦率,在學習和工作中追求成功的動機不強,對政治、社會、智力和文化活動的興趣不高,對倫理、道德重視不夠,而矛盾沖突則較多。表明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精神環境優于單親家庭。

通常人們認為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矛盾沖突較多,但本研究結果卻顯示:主干家庭矛盾沖突少于核心家庭,出現差異的原因可能是:(1)本研究對象以中小學生家庭為主,其家庭成員都已經歷了多年的磨合期,一些矛盾沖突多的主干家庭早已解體為核心家庭,而能維持主干家庭結構的大多是矛盾沖突較少的家庭;(2)主干家庭矛盾較多的集中在婆媳關系上,而一般公媳矛盾、岳父母與女婿的矛盾相對較少,但本文未統計當代的主干家庭中的祖輩是否是外祖父母的比例增大,所以有待進一步研究;(3)本研究結果顯示了與核心家庭相比主干家庭成員的情感表達不夠直接、不夠坦率,說明主干家庭成員可能善于控制沖動,說話委婉,這對緩解矛盾、維護主干家庭結構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三種不同結構家庭中父母及兒童個性特征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結構家庭的父母及兒童個性特征差異有顯著性。單親家庭中的父母個性比核心家庭及主干家庭中的父母冷漠、孤僻、敵意、好攻擊、是非感差,情緒不穩定。主干家庭中的父親個性比核心家庭的父親外向,善于人際交往,情緒較穩定,不易暴躁發脾氣,這對緩解家庭矛盾、維持主干家庭結構有一定影響,這與主干家庭矛盾性得分低相一致。與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相比,單親家庭的兒童情緒不夠穩定、易出現沖動行為。提示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父母及兒童的個性均優于單親家庭父母及兒童的個性,主干家庭的父親個性優于核心家庭。有學者認為遺傳主要決定了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環境因素則決定了人格的后天發展[9]。是由于主干家庭父母個性特征而維持了主干家庭的存在,還是由于主干家庭的存在而改變了父母個性特征值得進一步研究。本研究中的單親家庭82.8%屬離異家庭,是雙親個性問題引發了離異,還是離異導致父母個性的變化,也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發現單親家庭的父親在答卷中掩飾程度明顯低于主干家庭,這可能與其長期僅和孩子生活在兩人的家庭里受到的約束較少,不需要掩飾有關。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掩飾程度低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這是與遺傳有關,還是后天受父母的言行影響所致,還是與其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環境里,無法得到父母雙方的呵護和教育所致,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3 家庭精神環境、父母個性對兒童個性的影響

趙芳萍等研究表明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親密的孩子能夠理解他人、關愛他人,性格較為外向,和大多數人相處融洽,情緒穩定。反之,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比較淡漠的家庭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敏感,情緒波動較大,性格較為孤僻 [4]。本研究結果顯示矛盾沖突多的家庭,其兒童較冷漠、孤僻、敵意、殘忍、好攻擊、是非感差;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則較熱情、合群、關心他人。父母情緒穩定、不善于掩飾,其孩子亦如此,反之亦然。

李學容研究發現家庭缺損只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誘因,真正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是監護者面對家庭缺損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和教養方式等[5]。

趙冬菊認為兒童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除受特定遺傳潛質的決定性作用外,后天的環境影響也起著主導作用,由于兒童的生活范圍較小,早期影響兒童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來源于父母 [6]。本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結構的形式并不直接影響兒童個性的形成,但是家庭精神環境和父母的個性特征對兒童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本研究結果證實單親家庭兒童情緒不穩定與其父/母的不良情緒密切相關,而不是家庭缺損所致的必然和直接的結果。提示父母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人格特征,單親父親/母親在家庭缺損的環境中應盡快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改善親子關系和養育方式,創造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以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使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聶晶,張玲,張美彬.父母養育方式與子女人格和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6):434.

[2] 劉苓, 何思忠, 吳云.不同結構的單親家庭特征及其兒童心理特征分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7,15(1):68-70.

[3] 張志群,郭蘭婷.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中國公共衛生,2004,20(5):598-599.

[4] 趙芳萍,馬梁紅,駱桂秀.1781名柳州市小學生個性與家庭環境的相關分析.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7,16(11):1033.

[5] 李學容.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分析.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18(2):80-82.

[6] 趙冬菊.兒童人格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的多元回歸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9(5):340-341.

[7] 沈其杰,趙靖平,費立鵬.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34-142.

[8] 龔耀先.艾森克人格問卷. 湖南醫學院 .1983.

第6篇

大多數家長尚未付諸行動

申萬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調研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家庭每月撫養孩子的費用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30%,加上家庭其他開支,未來孩子教育費用與家庭現有資金之間存在較大缺口。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面對日益高漲的教育費用,70%的家長尚未實施子女教育金準備計劃。

“10年來,我為孩子所花的教育費用不低于10萬元。”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王女士把教育花費的主要支出歸結于“擇校費”。“上小學時,劃地塊分配的學校不是很好,我考慮給孩子找個好點的小學,托人花了近1萬元,還交了3萬元的贊助費。中學時給孩子報了數學和物理周末輔導班,每周還請家教幫孩子補3小時英語,每年用在輔導上的支出快接近2萬元了。每月我們夫妻倆的收入加起來不到6000元,并不很寬裕。孩子上學這些年,我們耗費了大部分的積蓄,現在籌集孩子的大學費用有點力不從心。”

孩子即將上初中的劉女士向記者抱怨,現在小孩讀書還真是讀不起,挑個很一般的幼兒園,一個月的學費竟然要2500元左右,加上伙食、學雜費一個月要收3000多元,抵得上自己大半個月的工資。上完幼兒園進小學,托關系交了3萬元擇校費,每學期在校學習費用為350元,每月伙食費158元,上下學班車費每月300元。孩子報了英語、數學和作文輔導班,每學期費用500~800元不等。“6年小學下來,平均每年的費用1萬元是不夠的。”劉女士最近開始為孩子明年的小學升初中打聽學校,不少熱門初中透露的價碼讓她有點吃不消,學費、擇校費、輔導費用……毋庸置疑,初中比小學的花銷更大。

在國內某著名培訓機構總部,記者對前來開家長會的50多名家長進行了隨機采訪,他們孩子的年齡為1~10歲。結果有45位家長表示,考慮過為子女的將來準備教育金,但真正采取行動的家長卻只有16位,近60%的家長還沒有有計劃地儲備教育資金。

教育金籌劃宜早不宜遲

要估算大學教育費用,還要考慮到通脹,而這一點最容易被忽視。假設某4年制大學的費用是每年2.5萬元,4年累計10萬元,而孩子要在13年后開始上大學。如果通脹率或學費上漲速度是平均每年5%,則到孩子上大學時,面對的教育費用賬單是約19萬元,如果通脹率是6%,那這個數字將攀升到差不多22萬元。許多家長看到這里或許會咋舌,其實不必慌張,解決天價高等教育費用的最好辦法是盡早系統地制訂積累教育金的計劃。

來看兩個耳熟能詳的例子。A在孩子剛出生時即開始投資,每月僅投入100元,到孩子上大學時共持續了18年。B在孩子13歲上中學時才開始投資,每月投入300元,到孩子上大學時共持續了6年。甲乙兩人最終的投資總額都是2.16萬元(假設每年投資收益率都是8%),到孩子上大學時,甲的教育金總額會達到4.8萬元,而乙的教育金總額則只是2.7萬元。

這里只是以100元為例進行說明,一般家庭每月省出500~1000元應不是大問題,這樣,投資的差距會更大。當然,籌劃方法也是家長們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盡管銀行的教育儲蓄有免稅的好處,但因為通脹的威脅,把錢全存入銀行積累,不是最佳方法。家長們還應考慮其他投資方式來實現穩步增值。

巧用理財手段減輕壓力

目前比較適合做教育理財的金融產品主要有教育儲蓄、基金定投、助學貸款、教育金保險和教育信托等幾大類。

教育儲蓄

教育儲蓄的最大優勢在于采用零存整取定期儲蓄的方法,獲取整存整取的存款利息,還可以免利息稅。其最低起存金額為50元,最高為2萬元,存期分為1年、3年和6年3個檔次。1年期、3年期按整存整取定期計息,6年期按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計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儲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投資者范圍比較小 只有小學四年級(含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才能辦理。按銀行規定,支取教育儲蓄款必須開具非義務教育的入學證明,否則不能享受利率優惠和免稅政策。這樣就將長達9年的義務教育費用排除在外。

規模非常小 教育儲蓄的存款最高為2萬元,肯定無法滿足孩子教育金的準備。同時,還必須考慮存款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由于教育儲蓄按開戶日利率計息,如在升息前存人,且選擇的存期太長,不能分享到升息的好處。

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類似于銀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財方式,最大的好處是可平均投資成本,自動逢高減籌、逢低加碼。在這種情況下,時間的長期復利效果就會凸顯出來,可以讓平時不在意的小錢在長期積累之后變成大錢。

采用基金定投儲備教育金,不會給家庭的日常支出帶來過大壓力,又可獲得復利優勢。應選擇過往業績表現穩健的股票型基金,關注中長期排名而淡化短期排名。

教育金保險

教育金保險相當于將短時間急需的大筆資金分散開逐年儲蓄,投資年限通常最高為18年。越早投保,家庭的繳費壓力越小,領取的教育金越多。而購買越晚,由于投資年限短,保費就越高。

從理財的角度出發,教育金保險也不宜多買,適合孩子的需要就夠了。因為保險金額越高,每年需要繳付的保費也就越多。總體來講,保險產品主要是保障功能,如果只看其投資收益率,它甚至可能比不上教育儲蓄。

第7篇

就這樣不好不壞地上完了小學四年級,因為成績總是不盡人意,每次考試總是班上最差的。無奈之下,校長跟吳老師還有其它老師們一起開會商議,決定先讓向虎留個級,讓他能跟得上其它同學們的學習,這樣看他心底的陰影能不能排除一些。

據為他執教四年的吳老師后來總結這個孩子說:“其實,向虎的自尊心還是蠻強的,總希望自己的學習成績能跟上其它同學。或許是因為家庭條件的影響,父母常年累月不在身邊,得不到半點關愛,看到身邊的同學們都有一個溫暖又溫馨的家。雖然大部份都是跟他一樣的留守兒童,但至少他(她)們都得到一絲家的溫暖。

“而他,總是孤苦伶仃地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加上奶奶一字不識,只要聽說向虎在學校有不聽話的表現,奶奶不是老淚縱橫,就是拉著他一頓暴打。爺爺這些年又一直癱瘓在床,也許就是這些給向虎的成長帶來了不可磨滅的陰影。如果讓他留一級,成績或多或少會有所好轉,這樣會讓他從心底開心一些。”

2010年的9月1號,向虎原本應該跟著他的同班同學上五年級了,可他卻繼續留下來上四年級。跟他上一年級的時候一模一樣,他是四年級全班最高的一名學生,也是年齡最大的一名同學。

四年級的班主任秦玉梅老師,是大同鄉希望小學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骨干,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剛滿三歲的兒子。在學校,她時刻以“做一名讓領導省心,讓家長放心的老師”來嚴格要求自己。在家里,她則用少得可憐的時間陪伴著兒子。有些時候,看著兒子跟她有些生分,她也暗自傷心,可一想到全班那么多的學生都沒有父母陪在身邊,想到班上那么多的同學需要她給予他(她)們的母愛,那一刻,她沒感覺欠兒子什么,因為至少周末她能跟兒子團聚一起。

自從吳老師及李校長把向虎轉交給她的時候,秦老師就發誓一定讓這個孩子回到正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她一定會給向虎一個幸福快樂的心靈。其實,在她這個班,有80%的學生跟向虎一樣都是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她知道孩子們缺少的是親情與關愛。

這些年,秦老師總是用自己的愛心、細心、關心、和耐心融化著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們。心怡是班上一名留守了十一年的留守兒童,這些年也是一直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可她的成績卻在秦老師耐心的指導下,一直名列前茅;謝文靜也是一名留守在老家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一直在外工作,爺爺奶奶去世也早,他只能跟他唯一的姑姑姑父長大;龍麗絨同樣也是一名留守孩子,跟著遠在涼水村的外公外婆長大,還有賈紅,游敏,王揮叔……等等,全班只有為數不多的十幾個同學有父母悉心呵護陪伴,其它都是孤苦伶仃的留守兒童。

這樣一個留守兒童的班級,對于秦老師來說,在某些時候確實感到非常頭痛。每次家長會,沒有幾個是爸爸媽媽來召開的,大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可每每看到孩子們眼底里流露出來的那絲期盼,看到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卻要承受著沒有父愛母愛的孤單,秦老師又總是會不顧一切放下所有顧慮為孩子們噓寒問暖,關心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就在向虎正式來上課的第一天,秦老師就跟班里所有同學們宣布:“同學們,向虎是一名家庭貧困的學生,爸爸媽媽這些年在外了無音信,爺爺癱瘓在床,奶奶因為身體一直不好,所以他的學習也一直跟不上。現在留級到我們這個班,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向虎同學的到來,希望大家要團結一致,用心關心他,愛護他,有空多多輔導他的學習,多多幫助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他早日從困境中走出來。”

秦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就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那一刻,向虎緊張得臉一下子紅到了脖根,怯弱弱地坐在了位子上。坐好以后,同學們都紛紛為他投去了關愛的眼神。班長王揮叔走到他的身邊,拍拍他的肩膀說:“嗨,向虎,有什么困難第一個跟我說,我會讓同學們一起來幫助你的。”

秦老師也走到他的身邊,親切地對他說:“向虎,從今天開始,你就正式成為四年級一班的一名同學,希望你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多跟我跟其它老師交談,在學習有什么不懂的多問老師及其它同學,相信你的成績一定會如日方升地成長起來,秦老師更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奶奶還有我們大家對你的期望。”

向虎低著頭坐在課桌前,眼睛卻不由自主瞟向了這個讓他陌生的教室,這個令他溫暖的同學及老師,離開了吳老師的懷抱,他依然回到比以前更溫暖的教室。沒多大一會兒,他的課桌上堆滿了同學送給他的禮物,第一次讓這個一直默然不語的孩子流下了辛酸的淚水。

開班委會時,秦老師還特意為向虎設立了兩個愛心小組,選拔她們班的學習委員向欣宇作為幫助他學習的大隊長,選拔心怡為關心他生活的生活委員,文娛委員王楠跟他是同村,秦老師特別吩咐他每天必須跟向虎一起上下學,如果有同學在半路取笑或調戲他,讓他就第一個告訴班長及學校的老師們,然后由老師處罰那些取笑他的同學。

每天早晨上課之前,秦老師總會用晨檢的時間了解孩子們的出勤、衛生、學習、身體、思想,還特別多份心思跟兩個愛心小組的同學們了解向虎的情況,問候他需不需要什么樣的幫助。一個月下來還時不時在學校開展一次大型的隊會活動,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剛開始,向虎還是對秦老師有點陌生,不怎么愛說話,無論你怎樣問他也只會搖搖頭,然后默默地離開。秦老師看出了這個孩子存在一些心里的陰影,她第一次說服在城里工作的丈夫,把自己三歲的兒子放在他的爺爺奶奶身邊,抽周末有空回去看看。余下的時間她完全放下心思來輔導,安慰向虎這個可憐的留守兒童。

第四周的周三,秦老師上完了課,獨自一人步行到水田村去看望向虎。到他家的時候,秦老師眼簾出現了一個破破爛爛的土屋,推開那一扇虛掩著的木門,發現向虎正靠在床沿邊給爺爺喂藥。猛一抬頭,看見是秦老師來了,他嚇得端著的藥碗微微顫抖著,不知所措地盯著爺爺床前嘔吐的一堆臟物。

“怎么了?向虎,爺爺好些了嗎?別怕,我只是來看看你。”秦老師看著可憐兮兮的向虎,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一個本應該快樂健康的孩子,卻要遭受大人都無法承受著的苦。看著蜷縮成一團向虎的爺爺,秦老師更是揪心般地疼痛著。聽吳老師說,向虎的爺爺就這樣癱瘓在床接近二十年了,如今看到爺爺枯瘦如柴的身體,看著向虎那一絲落寞的眼神。秦老師靜靜地走到向虎跟前,撫摸著裂著口子的雙手,疼愛的說:“虎子,你奶奶呢,奶奶去哪了?你吃飯了嗎?”

任憑秦老師怎樣想盡辦法親近他,任憑秦老師怎樣跟他說話,可向虎還是咬緊牙關,低著眼簾望著地面,兩只腳掌在地上來回搓動著,一句話也不敢說。

“虎子呀,這是不是你的老師呀?虎子,你怎么不說話呀,老師問你話呢?”躺在床上的爺爺躺在床上低聲地頭看著不知所措的孫子,可向虎還是不說話。

“您是向虎的爺爺吧?我是向虎的班主任秦老師,特意上您家來看看你們的,有什么困難我跟學校的老師們一起幫你們想辦法。其實這虎子還是蠻聰明的,只是心里可能有常人的孩子沒有過的陰影,我們一起幫他渡過難關。爺爺,你放心養病,相信向虎日后一定會是個乖孩子,長大后等向虎賺錢一定會幫爺爺治好病。”說完,秦老師還塞給爺爺兩百塊錢在枕頭底下。

后來,秦老師經常去他家看他,幫助他溫習功課,每次去還會幫他帶點牛奶,餅干,還會帶給爺爺奶奶一些食用油,補品之類的禮品。在學校,其他老師跟校長也經常會找他聊天,問候他爺爺奶奶的情況,問他家里農活是否忙得過來?有沒有什么缺的東西?剛開始向虎還是搖搖頭,然后一句話也不說地就走開了。

從那以后,秦老師從不逼他說什么,只是無意中對向虎說了一句:“沒關系的,向虎,你什么時候想說了再告訴我們,我們大家都等著你。”每次上活動課秦老師也有意識地去接近他,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會心的微笑,還時不時為他豎起大拇指。

有一次秦老師突然發現,他望著她竟然“咯咯”地笑了,當時秦老師感覺象做夢一般,使勁揉了揉眼睛,看到向虎還是一臉微笑地看著她。那一刻,秦老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一步走到他的面前,摟著他,為他豎起了兩個大拇指,然后摸摸他的頭,昵愛地對他說:“向虎,乖孩子,你終于讓秦老師等到了這一天。”與此同時,向虎也緊緊摟著秦老師,清脆地叫了一聲“秦老師,我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放心吧,我會乖乖地學習。”雖然聲音不大,雖然低得只有他自己才聽得到,但是已經表明他開始在接受秦老師了。

后來,秦老師更有自信了,她想盡辦法用她的真愛感動著一個個留守的孩子們,讓他們那顆孤獨、冰冷的心在愛的溫暖下陣陣融化。有時秦老師還利用周末的時間去水田村參加娃娃團活動,拉著向虎的手,讓他和其它的孩子融入一起,感受到生活帶給他的快樂。

第8篇

〔關鍵詞〕小學生;自我意識;父親教養方式;父親教養投入;調節作用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13-0012-04

一、問題提出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個人身體、心理、社會功能的感知的主觀評估,也就是對自己本身的認識[1]。兒童自我意識不僅影響認知能力[2]、學業成就[3],其發展也是人心理不斷成熟的標志,對人的健康發展[4]、個性品質、性格塑造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

除了年齡、性別因素外,環境因素特別是父母有關的家庭環境因素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的影響非常大,如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父母心理和行為特征、親子關系等。有研究表明,在自我意識的起源上,父母賦予孩子的,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將學習的,包括文化方面的情緒標簽、表情互動以及規則、目標、標準等[5]。

自從20世紀70年代Lamb[6]關于父親參與孩子教育的研究開始,父親相關研究開始盛行。近兩年,國內《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以父親教育為主題的親子互動節目的盛行,使父親和兒童的家庭教育成為研究熱點。

弗洛姆曾說,父親雖然不能代表自然界,但卻代表著人類存在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學技術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6]。父親的教育方式與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彈性[7]、內外控傾向[8]以及社會行為(攻擊行為[9]、親社會行為[10])有一定關系。有研究表明,父教的缺失c孩子的不安全感和較低的自我意識相關[11],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12]。以往關于缺少父親教養投入對兒童自我意識影響的研究已發現,父親教養方式影響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13-14],能預測父親教養投入,但父親教養方式、父親教養投入以及兒童自我意識三者之間的關系還不確定。

綜上,本研究探討4~6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關注父親教養方式對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以及父親教養投入的可能的調節作用,試圖闡明父親教養方式對中高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具體作用機制。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選擇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大連市某小學四至六年級11個班級的學生及其父親。父親問卷共回收496份,學生的問卷共回收400份,父親與學生匹配成功的問卷為365份。

(二)研究工具

1.兒童自我意識量表

兒童自我意識量表(Children self-concept Scale,PHCSS)是Piers和Harris(1969)編制,于1974年修訂的兒童自評量表,適用年齡在8到16歲,主要考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情況。該量表包括80道是非選擇型題目,分6個分量表:軀體外貌與屬性、智力與學校情況、合群、焦慮、幸福與滿足和行為。量表為正向計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意識發展越好。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

2.父親教養方式評價量表

父親教養方式評價量表(簡稱EMBU)由C.Perris等人(1980)編制,用來評價父親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行為方式以及所采取的態度。本研究采用的是岳冬梅[15]修訂的中文版,它包括父親教養方式的6個維度,即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拒絕否認和過度保護。該量表采用4點計分,分別是1為“從不”,2為“偶爾”,3為“經常”,4為“總是”。該量表在國內外應用十分廣泛。

3.父親教養投入問卷

該量表由伍新春、劉暢、胡艷蕊[16]等人編制,問卷包括父親教養投入的三個維度,即互動性(包括生活照顧、學業支持、情感交流、規則教導、休閑活動五個維度)、可及性(包括空間可及和心理可及兩個維度)、責任性(包括榜樣示范、父職成長、信息獲得、教養支持、發展規劃五個維度),共22個項目,56個題目。問卷采用4點計分,0分是“從不”,1分是“偶爾”,2分是“有時”,3分是“經常”,4分是“總是”。此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較好。

(三)研究程序

學生和其家長各自獨立完成問卷。其中,學生要完成兒童自我意識問卷和父親教養方式評價量表;父親要完成父親教養投入問卷。所有問卷回收后進行匹配。

(四)數據處理

用SPSS 19.0錄入有效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根據資料類型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相關分析、逐步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

三、研究結果

(一)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

4~6年級學生自我意識各方面的描述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我們以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與外貌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六個維度分別為因變量,進行3(年級:4年級、5年級、6年級)×2(性別:男、女)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行為方面,性別主效應顯著,F(1,63)=6.09,p

(二)父親教養方式與父親教養投入、學生自我意識的相關分析

父親教養方式與父親教養投入、學生自我意識的相關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發現:父親教養方式中情感溫暖、理解與自我意識得分呈顯著正相關,懲罰嚴厲、拒絕否認和過分保護與自我意識得分呈顯著負相關;而父親教養投入與自我意識不存在相關關系。同時,父親教養方式中情感溫暖、理解和過分干涉兩個維度與父親教養投入呈顯著正相關。

(三)父親教養方式和學生自我意識的關系:父親投入的調節作用分析

根據之前的理論假設和相關分析,我們將父親教養方式作為自變量,學生的自我意識作為因變量,父親的教養投入作為調節變量,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方法進行了調節作用的分析。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將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父親教養方式和父親教養投入放入第一層回歸,然后將二者的乘積放入第二層回歸,考察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的作用。我們將父親教養方式的六個維度逐一作為自變量,考察了父親教養投入可能的調節作用。結果發現,只有在情感溫暖、理解和懲罰嚴厲兩個維度上出現了父親投入在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調節作用,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的結果表明,情感溫暖對自我意識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305,p0.05),父親教養投入在自我意識與情感溫暖的關系之間發揮調節作用(β自我意識- 情感溫暖=0.142,p

表4的結果表明,懲罰嚴厲對自我意識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β=-0.306,p0.05),父親教養投入在自我意識與嚴厲懲罰的關系之間發揮調節作用(β自我意識- 嚴厲懲罰=-0.120,p

本研究的關注點是父親教養投入如何調節父親教養方式對學生自我意識影響,為此,將父親教養投入總分前27%的學生歸為高投入組,將父親教養投入總分后27%的學生歸為低投入組,其余為中投入組。

分別取父親教養方式中的情感溫暖理解和嚴厲懲罰的 Z 分數為 0 和正負 1,繪制交互效應圖。從圖 1可以直觀地看出父親教養方式對自我意R的影響如何受到父親教養投入的調節。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如圖a)和嚴厲懲罰(如圖b)的教養方式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大小可以看直線斜率,它衡量了情感溫暖理解或嚴厲懲罰教養方式的變化與自我意識變化的關系。

簡單斜率檢驗表明,在情感溫暖理解方面如圖(a)所示,在父親教養投入水平較低時,隨著情感溫暖理解的增加,自我意識上升幅度不明顯(β低=0.15,t低=1.41,p低>0.05);當父親投入為中等水平時,隨著情感溫暖理解的增加,自我意識的上升幅度有所增加(β中=0.28,t中=3.54,p中

在嚴厲懲罰方面如圖(b)所示,在父親教養投入水平較低時,隨著嚴厲懲罰的增加,自我意識下降幅度不明顯(β低=-0.14,t低=-1.34,p低>0.05);當父親投入為中等水平時,隨著嚴厲懲罰的增加,自我意識下降幅度有所增加(β低 =-0.29,t中=-3.66,p高

四、討論分析

(一)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特點

本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在小學四、五年級處于平穩階段,年級間無顯著差異,小學五年級到小學六年級略有上升。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在小學四年級到五年級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逐步建立和發展,從形象思維逐漸發展到抽象思維階段,但是四、五年級的差別并不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六年級孩子的辯證思維逐步發展,促使兒童的自我意識更加深刻。這一研究結果與韓進之和魏華忠[17]研究的學齡期兒童的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是一致的。

女生在行為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主要在于女生在學校中更傾向于安靜,自我控制能力水平高于男生,而男生的生理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有更旺盛的精力,對于安靜地坐在課堂中整堂聽講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他們更傾向于動手操作和實踐。所以在小學老師的評價中,女生在行為上會得到更多的表揚和鼓勵,這直接導致男女生在行為上的自我評價會產生不同。

在合群方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四年級、六年級的合群性得分顯著高于五年級,但四年級和六年級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個結果可以解釋為四年級學生延續了三年級學生的樂群性,所以在合群方便的分數會比較高,當進入到五年級后,學生開始進入到青春前期,開始關注自我多一些,朋友的選擇不再是一群人,而是選擇與自己合得來的朋友,所以在合群上的分數會略有下降。到了六年級,學生開始面臨畢業分離,老師家長會引導學生珍惜最后一年大家相處的時光,這些無形中會促進與彼此的友好相處。所以六年級學生的合群性又會呈上升趨勢。

(二)父親教養方式、父親教養投入與學生自我意識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父親教養投入與自我意識不存在相關關系。實證研究證明,父親教養投入作為調節變量,在父親教養方式和兒童自我意識的關系之間起著調節的作用,與自我意識的發展沒有直接關系。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與父親教養方式中的情感溫暖、理解呈正相關,而與懲罰嚴厲、拒絕否認和過分保護呈負相關。而父親教養投入考察的是父親在教養中與子女的互動性、可及性和責任性三方面,多為生活和學習中各個方面的照顧、關心和教育,對父親的自我成長和行為有一定的啟示,與子女在自我意識發展方面不存在直接的相關。

研究表明,當父親投入達到一定量的時候,父親教養方式中的情感嘏理解與懲罰嚴厲能夠分別顯著從正、負兩方向預測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這一結果表明,父親對子女的教養投入越大,其教養方式對子女自我意識發展起到的作用越明顯。那些愿意為子女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的父親往往更注重用正確的教養方式去養育孩子,他們的子女通常會表現得更寬容和大氣,不斤斤計較,做事果敢,獨立性強,不怕困難,有勇氣;而對于父親在教養投入上付出較少的家庭來說,其子女通常會呈現極端的現象,有的孩子會比較怯懦,不自信,而有的孩子卻無視規則,經常與同學發生沖突。所以父親教養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其教養方式,從而對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發展起到調節作用。

五、教育建議

第一,采用適當的教養方式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父親在子女的教養過程中,要學會表達情感,經常與孩子一起談心,或者用肢體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與贊同,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那種深沉、踏實、有力的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面臨很多困惑和問題。作為父親要在孩子有進步時,及時肯定,讓孩子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改變,從而擁有更多的勇氣和信心繼續向上發展;當孩子犯錯誤時,要能平心靜氣地指出孩子的不足,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總之,父親要能夠盡量多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學習當中,關心了解孩子生活與心靈的需要,做孩子貼心的朋友和精神的引領者。

第二,教育好孩子,才能有好孩子,莫要“成績好就一好百好”。

好孩子的標準絕對不是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在學校中,性格良好、情緒穩定、溝通能力強的孩子在學習上通常表現優異;而反觀經常與同學發生沖突、情緒容易激動的孩子,常常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而這些孩子通常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父親在家庭教養中是缺失的。所以,好孩子與好成績是相輔相成的。在家庭中,當父親給予了孩子富足的愛和關懷時,哪怕在時間上不能經常與孩子在一起,但會通過電話、書信、便條等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不一樣的精神鼓勵與支持。孩子只有先成為“好人”,才能成為“能人”。

第三,提高父親教養的意識,積極開展家庭教育講座,以家委會為紐帶,促進家校合育,讓父親教養真正滲透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

以往開家長會,母親參與得較多,而極少能夠看到父親們的身影。現今,家長會中有越來越多的父親參與其中。班級家委會的會長由父親來擔任的現象也很普遍。種種跡象表明,父親的教育意識在逐漸提高。家委會在學校教育中起著聯接和紐帶作用。在學校運動會或者班級組織的集體外出活動,可以設立父親參與的專項活動,讓更多的父親參與進來,讓父親們為孩子而聚,在參與和體驗中彼此交流、溝通、學習,比單純的說教更有教育意義,取得的效果遠超過活動本身。所以,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調動起父親們的力量,家校合育,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將以此次研究結果為基礎,進一步深入研究父親教養方式中具體的、實際可操作的方式方法,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參 考 文 獻

[1]Han J,Wu H R,Yu Y Z,et al. Study on Self-cons-ciousness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Factors[J]. Biomedical &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18(3):207-210.

[2]Dendir S.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y,schooling and work:Evidence from Ethiop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4,38:22-36.

[3]Eckert T.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chronic self-concept,peer relations,and learning conditions[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4,22(5):1-19.

[4]Hay I,Ashman A. Self-Concept[C]. In Levesque R J,ed. Encyclopedia of Adolescence. 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2011:2516-2526.

[5]Lewis M. The origins and uses of self-awarenesss or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me[J]. Consciousness & Cognition,2011,20(1):120-129.

[6]Lamb M E. The father’s role:applied perspectives[J].1986.

[7]楊燕,劉帥. 父親教養方式、幸福感及心理彈性的關系研究[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5(3):28-32.

[8]Keshavarz S,Baharudin R.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 of Fathers and Adolescents’ Locus of Control in a Collectivist Culture of Malaysia: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thers’ Educa-tion[J].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13,174(3):253-270.

[9]Kawabata Y,Alink L R A,Tseng W L,et al. Mate-rnal and p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associated with relational agg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meta-analytic review[J]. Developmental Review,2011,31(4):240-278.

[10]Padillawalker L M,Nielson M G,Day R D. The Role of Parental Warmth and Hostility on Adolescents’ Prosocial Behavior Toward Multiple Targets[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15,30(3):331-340.

[11]丹丹,張紅坡. 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素質: 父母教養方式的中介作用 [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7,5(4):217-222.

[12]梁曉燕,汪岑. 父教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0):10-14.

[13]吳秀鳳. 小學生自我意識特點與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影響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14.

[14]鈕勝芳. 父親教養方式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與兒童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9(2):48-51.

[15]岳冬梅.父母教養方式:EMBU的初步修訂及其在神經癥患者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7(3):97-101.

[16]伍新春,劉暢. 中國教育心理測評手冊,胡艷蕊,郭素然,郭幽圻,陳玲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第9篇

本調查報告的分析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網絡問卷的調查結果,調查主要是在北京、大連、寧夏、鄭州、青島、成都等省市進行。調查對象包括學生、家長和教師。其中,共收集到有效問卷數據包括:學生版68 812份,家長版83 427份,教師版13 616份。考慮到一至三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量及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會在作答上遇到困難,因此本研究僅以四至九年級的學生數據作為分析對象,其中:四年級12 633人(18.4%),五年級18 529人(26.9%),六年級13 438人(19.5%),七年級11 244人(16.3%),八年級9 402人(13.7%),九年級3 566人(5.2%);男生34 969人(50.8%),女生33 843人(49.2%)。

二是攀登閱讀平臺上學生閱讀情況的數據跟蹤統計結果,用戶包括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共17萬名學生。

研究工具有:自編《中小學生閱讀狀況調查問卷(學生版)》《中小學生閱讀狀況調查問卷(家長版)》《中小學生閱讀狀況調查問卷(教師版)》。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閱讀時間、閱讀偏好、閱讀興趣、閱讀方法、校園閱讀環境和家庭閱讀氛圍6方面內容。

結果與分析

(一)從總體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良好,但逾兩成學生反映“不知道該讀什么書”

本次調查表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閑暇時間最喜歡做的前3項活動分別是:課外閱讀(61.1%)、看電視/電影(44.8%)、聽音樂(43.8%)。從喜歡課外閱讀的中小學生比例來看,小學生(66.9%)要高于初中生(50.6%)。

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提高修養(68.8%)、提高學習成績(53%)或滿足興趣愛好(52.7%)。學生閱讀具有較高的主動性,具體表現在,83.9%的學生出自于主動選擇,僅有11.5%的學生是被老師要求進行閱讀、4.6%是被家長要求的。

本次調查還表明,學生閱讀時間較少。從課外閱讀時間看,有30.9%的學生表示每天花在課外閱讀的時間不足30分鐘,還有39.5%的學生表示閱讀時間不到1小時,只有21.8%的學生表示每天閱讀時間超過了1小時。

導致課外閱讀時間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有42.8%的學生反映是功課太多,23.8%的學生反映不知道該讀什么書。從功課太多的原因比例來看,初中生為50.1%,遠超過小學生31%,也說明初中生的課業負擔明顯高于小學生。

(二)從閱讀媒介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更傾向于紙質圖書,但初中生對數字閱讀的興趣明顯高于小學生

從閱讀媒介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最喜歡紙質圖書閱讀的比例(73.5%)占絕對優勢;而在喜歡的數字媒介中,手機閱讀(17.3%)要遠高于電子閱讀器和電腦閱讀(3.5%)。可見,手機閱讀已成為中小學生青睞的數字閱讀方式。其中,小學生喜歡數字閱讀的比例為20%,而初中生占比為38.6%。可見,初中生對數字閱讀的興趣明顯高于小學生。

關于家長對閱讀媒介的態度方面,調查發現有97.3%的小學生家長認為紙質書閱讀的方式最好,支持數字閱讀的僅占2.7%。而初中生家長中,認為紙質書閱讀較好的有87.5%,支持數字閱讀的比例為12.5%,遠高于小學生家長。可見,初中生家長對學生進行數字閱讀的寬容度更高。

家長對數字閱讀的看法中,72.7%的家長“因為擔心對孩子視力有損害”,而反對數字閱讀;12.8%的家長“因為擔心孩子閱讀不健康的內容”而反對數字閱讀;4.6%的家長因為“電子書不用支付高額書費”而支持數字閱讀,9.9%的家長“因為數字閱讀較為方便”支持數字閱讀。

(三)從閱讀興趣來看,學生偏好小說故事類,但教師推薦書目與學生閱讀興趣的匹配性較低

從閱讀內容興趣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排名前6位的分別是:小說類(46.2%)、童話故事類(31.5%)、教輔類(25%)、歷史類(24.2%)、動漫卡通類(23.2%)、科普類(20.1%)。可見,中小學生選擇科普類圖書的比例相對較低。

來自攀登閱讀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學生認證測試完成的193.4萬冊圖書的總數據中,科普類圖書占比為11.72%,相對寓言童話類(29.71%)、故事類(23.7%)、小說類(23.56%)而言,仍屬較低。同樣,來自攀登閱讀熱門圖書行榜中,排名前200位的圖書中,科普類圖書也僅占8%,而故事、小說、寓言童話等圖書則占到88%,同樣也顯示出科普類圖書的閱讀有待加強。學生閱讀書目的類型有待引導和均衡。

本次調查表明,學生閱讀書目主要來源于:老師推薦(68.6%)、同學推薦(64.8%)、父母推薦(37%)。而教師推薦的閱讀書單,分別依據:名師名家推薦(54.3%)、教育主管部門推薦(42.4%)、名校推薦(31.7%)、學生反饋推薦(27.3%)。這一數據反映,學生反饋推薦得書目占比較低,教師推薦書單時較少考慮學生的反饋。

攀登閱讀平臺的數據統計同樣也反映了教師推薦書單時較少考慮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我們對比了學生的熱門閱讀書單和教師推薦書單(閱讀量和推薦量在前100名的書單),結果表明這兩個書單中重合的部分只有32本,教師推薦的書單中,學生喜愛的書目只占32%。

(四)從閱讀方法和策略上看,大部分學生缺少科學系統的指導

科學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成功閱讀的保障。本次調查顯示,僅有17.5%的學生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而82.5%的學生沒有這樣的習慣。其中,有33.7%的學生會在老師的要求下才寫。而在讀書批注方面,只有20.7%的學生會在閱讀中經常做批注,56.3%的學生有時做批注,而23.0%的學生從來不做批注。在閱讀流暢性方面,14.4%的學生反映會用手或筆指著來讀,有31.8%依然會逐字讀,而只有35.7%的學生能夠做到流暢性閱讀。

本次調查發現,只有29.2%的學生反映在學校經常得到過閱讀方法與閱讀策略的教師指導。對教師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對學生缺少科學系統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指導”在校園閱讀推廣工作難點中排在第三位。而在家庭中,只有22%的學生表示“會經常得到家長在閱讀方法、閱讀策略方面的指導”。

(五)從校園閱讀情況看,閱讀支撐軟環境已初步形成,但缺乏有效的監控及評價方法

此次調查發現,88.9%的教師反映學校設立了閱讀課程,但只有55.7%的教師反映學校經常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在校園中,學生們是否會交流課外讀物。結果表明,有26.2%的學生選擇他們會和同學經常交流課外讀物,有63.7%的學生選擇有時會交流。此外,33.9%的學生選擇教師會經常布置課外閱讀任務,49.7%的學生選擇教師有時布置。

在對教師進行的“校園閱讀推廣工作難點”的調研中,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難以評估學生的閱讀效果(39.6%),缺乏方便的方法來衡量學生的閱讀量(35.6%),對學生缺少科學系統的閱讀方法和策略的指導(35.3%)。總體來說,缺乏有效的監控及評價方法是當前校園閱讀推廣困難的主要方面。

(六)從家庭閱讀氛圍來看,家長對學生的閱讀參與程度較低

對家長是否與學生一起閱讀的調查表明,有14.6%的學生選擇“家長會經常與自己共讀一本書”,有39.6%學生選擇“家長基本不與自己共讀一本書”。親子之間是否會交流閱讀體會,只有17.1%的學生選擇“家長經常”與自己交流課外閱讀體會,而34.7%的學生選擇家長“基本不會”與自己交流課外閱讀體會。在督促孩子閱讀方面,只有28.0%的家長表示會經常督促孩子閱讀,還有21.4%的家長表示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從不過問”。總的來看,家長對學生的閱讀參與程度較低。

家長自身閱讀方面,25.9%的學生選擇父母在家基本不閱讀,只有24%的學生選擇經常閱讀。此外,家長閱讀量明顯低于學生,一年內閱讀量少于5本的家長高達83.8%。

對策與建議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策略,提升學生閱讀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對其終身學習和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中小學階段,學生讀什么書、怎么讀書、形成什么樣的閱讀習慣將會影響其一生的成長。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行為,“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學會閱讀”。

學校要在點燃學生閱讀的熱情上下功夫,讓學生走好閱讀第一步。通過良好的校園閱讀氛圍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每一個學生愛上閱讀;通過科學有效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探索如何開設體系化的校園閱讀課程及閱讀能力提升機制,使課外閱讀促進課內學習,課內學習反過來又刺激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從而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借助“互聯網+”,構建校園閱讀的監控評價體系

為深層促進校園閱讀的開展,須進一步搭建立體化的課程促進體系和實施有效的效果評價手段。一方面,在學校傳統閱讀活動開展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課外閱讀與學校課程和學科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這是拓展學生閱讀空間,豐富閱讀體驗,提升學生閱讀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積極借鑒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城區及大興區,山東青島等地區所開展的“互聯網+閱讀”的跟蹤評價模式,借助互聯網工具,建立學生終身閱讀的電子檔案,實現對學生閱讀數量、閱讀效果的量化跟蹤及監控評價,通過科學的評價,獲得學生閱讀行為習慣的個性化數據,從而對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針對性的閱讀指導,使校園閱讀推廣工作得到更有效的落實。

(三)引入新媒體手段,構建中小學家校合作閱讀共同體

家庭閱讀環境及家長的閱讀指導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推進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學校對家庭閱讀的引領作用,嘗試引入現代新媒體手段,建立家校合作閱讀的溝通、協作信息平臺,通過網絡平臺的搭建,構建促進中小學生閱讀的家校合同共同體,使學校更好地將閱讀課程、閱讀要求、閱讀活動等信息傳遞給家長,并且加強教師對家長的幫助和指導,提升家長的閱讀指導能力;同時,也使家長更深層次地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來,積極主動配合和推動學生的閱讀,實現家校閱讀氛圍的統一,達到閱讀效果的一致。

(四)落實全民閱讀行動計劃,為學生閱讀的整體提升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社會閱讀氛圍和社會基礎配套環境,是影響學生閱讀的重要因素。在倡導全民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將社會相關資源與校園閱讀進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在兒童出版領域,為校園閱讀建立公共基礎書目查詢和分級評價機制,使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都能方便、快捷地找到適合閱讀的圖書;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公共圖書館、社會繪本館以及閱讀推廣人等相關資源,與學校進行密切融合,為學生的閱讀素養提升提供便利和良好的社會環境。

相關鏈接

美國少兒閱讀推廣模式

作為國民教育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閱讀是美國政府幾十年來一直積極倡導的行為模式。美國教育部的網站上曾顯著地寫著:“能夠閱讀的孩子,是能夠學習的孩子。而能夠學習的孩子,將在學校和生活中獲得成功。”

1.政府持續推動

1994年,全美教育進展評估委員(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的一項報告顯示,美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有40%達不到基本的閱讀水平。這項數據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克林頓于1997年發起了一項“美國閱讀挑戰”的閱讀運動,目標是讓所有美國兒童在小學三年級末就具備獨立有效的閱讀能力。布什政府延續前任做法,于2001年發起了《不讓一個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的法案。2009年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他分別提出《美國振興及投資法案》和《沖頂計劃》作為教育指導方針,繼續將美國閱讀行動向深度和廣度推進。

2.構建分級閱讀標準和體系,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

美國有幾套完善的閱讀分級標準和體系,如藍思(Lexile)、閱讀促進計劃(Accelerated Reader Search Engine, AR)、閱讀發展評價體系(Development Reading Assessment, DRA)、閱讀校正體系(Reading Recovery)、閱讀數量分級體系(Reading Counts Level)等。閱讀分級體系的核心理念是將出版物的難度等級與兒童閱讀能力水平做一個匹配,實現“把合適的書籍、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送到孩子的手中”。

3.科學的監控評價措施,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

州或地方學區規定了學生的閱讀數量,并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監控學生的閱讀行為,并且將學校的閱讀情況與政府資金支持進行關聯。

調查者說

尋找校園有效閱讀之路

近年來,從國家層面的全民閱讀計劃到中高考改革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都共同指向了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各地學校都相繼舉辦讀書節、讀書周、讀書月等活動,很多學校也都在積極打造書香校園。總體來看,我國中小學校的閱讀推廣活動,發展勢頭良好,效果也十分明顯。

但是在勢頭良好的另一方面,并不說明我們校園閱讀促進工作毫無問題可言,不需要我們反思和提升。筆者通過走訪國內外學校的調研對比發現,我們在閱讀推廣的熱情中需要冷靜思考當前還存在的問題,從中探尋科學有效的發展路徑,從而讓校園閱讀促進工作走向實效。

當前,部分中小學校閱讀促進工作的目標還不夠清晰,思路不夠明確,教師難以明確定位校園閱讀的相關活動。在學校走訪中,很多教師表示:學校開展的閱讀活動多,但是能提供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指導較少;學校圖書館的館藏圖書多,但是受學生歡迎的圖書少;學校提的閱讀要求多,但是跟蹤監控手段少。此外,很多教師也反映,由于老師工作繁忙,無暇涉獵大量的兒童讀物,因此在給學生推薦圖書時存在一定的困難。

第10篇

[摘 要]:小學到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過度時期,這個時期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該與家長積極配合,為孩子們的成長把好這個重要關口。因此,在初一第一次半期考試后開一次家長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得益彰,是初中教育良性循環的開始,也是學生成長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升初 家長會 家長工作

一、引言

當過初中班主任的老師都知道:初一的第一次半期考試成績,對學生和家長心理上造成的沖擊巨大,遠遠超出他們自身的想象。如何開好半期考試后的家長會,做好學生和家長在過渡時期心理上的銜接,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一個值得重點研究的課題。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可以全部升入初中,無需通過考試的選拔,導致小學考試的評價功能和選拔功能趨于模糊,考試成績的區分度越來越小。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的語文和數學成績都在90分以上,畢業考試兩科成績均在80分以下的學生微乎其微。由于小學考試的評價功能和選拔功能的缺失,使得多數家長對剛剛升入初中的孩子盲目樂觀。然而,進入初中后,第一次半期考試的結果往往會給許多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帶來極大的沖擊。根據作者近20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初中的第一次半期考試,(即使考題再簡單)學生語文和數學上90分(也就是150分制的135分)的人數,一個班級往往不到一半。多數學生的成績集中在100分~110分附近(相當于小學百分制的70分左右),甚至部分學生會出現不及格的現象。家長們原本帶著一種很高的期望看著子女跨進初中,滿以為在小學階段成績不錯的孩子經過初中老師調教之后,成績突飛猛進,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凱歌高奏,捷報頻傳。可是,半期考試的分數一出來,他們發現孩子的成績和小學相比較,不升反降,落差巨大。這種落差讓很多對教育規律不了解的家長措手不及,甚至是當頭一棒。嚴峻的現實和他們最初的期待一旦發生碰撞,難免就會產生一些困惑和不理解。而一些抗挫能力差的孩子,在這種壓力面前,開始對學習產生恐懼或自卑心理,信心全無,成績從此急劇下滑,一蹶不振。

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如何在問題出現的初始階段與學生尤其是家長進行良性的溝通,制定出應對策略?如何幫助家長們認清教育規律,使學生在學校和家庭教育形成的合力中激流勇進,這是我們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在這個時候,班主任召開一次家長會,針對小孩的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給家長作一些點撥,并與部分家長一道制定出有利于孩子發展的措施,讓家長重新看到希望,是很有必要的!

二、家長會召開前應提前做好的兩項準備工作

在家長會召開前,班主任要提前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對學生進行集體心理指導。第二,要與部分家長進行個別交流。對于學生的工作,班主任最好采取全班集體指導的方式來進行。要使學生明白,初中的學習方式和小學相比,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要讓他們意識到,初中階段承擔著為高中階段選拔人才的任務。因此,像小學那樣只憑一點小聰明就可取得好成績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到了中學,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是要有一流的情商,要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如果不注重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成,注定會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中學的競爭才剛剛拉開序幕,學習上的較量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長跑,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只有堅持不懈,才會笑到最后。

當然,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還是要做好與部分家長的個別交流。不過,前一項工作做到位了,學生重新樹立了信心,一些良性的信息反饋到家長那里,家長的工作就好做多了。與家長的交流最好是班主任主動出擊,采取電話聯系的方式。溝通的對象主要有兩類家長:一類是小學成績相對較好,家長期望值較高,但本次半期成績卻不理想的學生的家長;第二類就是孩子成績在班上處于中等偏下的那部分學生的家長。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時候,只要我們老師帶著一顆為學生成長、成材傾情付出的誠摯之心,他們一定會為之感動,交流的氣氛自然就會變得親切而又融洽,曾經產生過的一些怨氣自然就會化解。當家長從班主任這里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那種從容的自信,他們會更加積極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合力便會形成!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關于家長工作,作者最大的心得是――和家長的交流并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和技巧,最重要的是愛心和真誠!

三、在家長會上應傳遞的幾點重要思想

在家長會上,班主任應給家長傳遞以下四點思想:

1.正確看待分數。對于這個問題,家長的認識存在兩種比較極端的趨向:一種是過于看重分數,一種是對分數不屑一顧。進入初中之后,知識點越來越密集,學習容量越來越大,考試的類型與小學階段相比也更多更復雜。其實,這正是學科知識逐漸向初三和高中知識體系靠攏的過程。所以,對于那些過分看重分數的學生家長,班主任需要勸導他們: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分數比小學時低,就憂心忡忡,心急如焚,盲目地抱怨孩子學習不認真,或者是老師沒教好。要讓他們知道,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從教學規律上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因為從小學升到初中,在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上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跨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重點中學的學習氛圍中,老師考慮更多的不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分數背后的含金量。為了學生后續的發展,我們平常的教學訓練決不僅僅鎖定于中考,平常考試的難度和靈活度自然也會比中考略高一籌。班主任可以用事實告訴家長:每一年,我們參加中考的大多數學生,各科的成績都要比平常考試高出10到20分。這也說明,我們平常在教學中對知識的拓展和挖掘是相當到位的。然而,這些優勢在初一階段并不一定顯現得出來,但到了初三和高中,學生會更有后勁。同時,班主任還要讓那些過于看重分數的家長知道,孩子成績出現幾次波動是正常的,畢竟從各個小學來到重點中學就讀的學生數量眾多,競爭激烈;加上學生個體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當學生成績出現滑坡時,我們不妨與孩子一起找原因,進行深入、綜合的分析,然后對其進行鼓勵教育。因為對于一個自尊心較強、自覺性較好的孩子來說,一句鼓勵的話要比十句批評的話管用得多。

當然,為了確保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班主任也要防止部分家長對于分數的認識走到另一個極端:對于孩子的成績不屑一顧。這樣的觀念在一些“后進生”的家長中普遍存在。這些家長通常認為,我孩子只要身體健康就行,成績好壞無所謂。甚至有些家長早就為孩子的將來打下了豐碩的物質基礎。面對這樣的家長,班主任應該提升家長對于孩子成長和成才的認識,讓他們知道學校教育重視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志品質的培養。這種意志品質就是面對困難的韌性,是一種持之以恒、迎難而上的心理品質。如果孩子在學習中形成了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將來他在哪個領域發展,都能打造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廣闊天地。

2.要更加注重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進入初中后,學科知識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學生的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養成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督促和配合。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改變人的一生,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因此,在家長會上,班主任可以現身說法,以實際經驗為例,向家長們強調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在中學階段的重要性。比如,班上這次半期考試成績最好的幾位同學,小學畢業成績并不算很高(和班上很多同學都差不多)。但班主任了解到,這幾位同學的家長和原來的小學老師一直比較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雖然在小學階段,由于種種原因,考試沒有體現出它應有的評價功能,導致這些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并不突出。但一進入中學,這種習慣和能力的巨大的優勢也就充分發揮出來了。因此,他們學習起來如魚得水,明顯超過了其他同學。同時,班主任要喚起家長的熱情和信心,告訴家長,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和了解,感覺到班上很多孩子思維潛質還不錯,有一定發展空間,但部分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和那些優秀同學相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成為制約他們學習進步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另外,通過試卷分析也可以發現,孩子進初中以來所學的新知識掌握得并不差,但由于從小沒有養成一種嚴謹認真的習慣,過失性失分比較多,等等。接下來再安慰家長,雖然培養這種習慣和能力的最佳時期是在小學四年級前后,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通過初中階段的補救,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可以異軍突起,最終進入優生行列!因此,班主任應號召家長和老師密切配合,在孩子最關鍵的這三年,多傾注一些心血在他們身上;在孩子的習慣養成上多下一些工夫。班主任應讓家長們清楚地認識到,只要學校和家長堅持不懈地去付出,孩子的成才將是我們最大的回報!

在充分調動家長配合學校教育積極性的同時,班主任也不要忘記告誡家長對孩子的成才要抱有理性的態度,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孩子的成績不代表一切。只要他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發展,綜合素質能得到全面提高,那就是孩子之幸,家庭之幸,民族之幸。隨著將來年齡的增長,求知欲的不斷增強,他們的孩子完全可能后來者居上,成為出色的專業人才!總之,學校和家長都要樹立做人第一、學習第二的教育觀。對孩子因材施教,是小草,就讓他成為翠綠點綴大地;是大樹,就讓他成為棟梁撐起天空。

3.科學看待孩子進入初中后的變化,用人文關懷幫助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孩子進入初中后,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比如,愛頂嘴、易沖動、很難與家長溝通、喜歡與人爭論,十分情緒化,等等。這些變化讓家長感到措手不及,毫無準備。但從孩子成長規律上看,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可是,很多家長卻不明白這一點,他們會把孩子這個時期出現的種種問題歸咎到學校和老師身上,因此對學校教育產生不滿情緒。所以,在家長會上,班主任有必要跟家長一起學習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使家長能正確看待進入初中后孩子的變化。班主任應該讓家長知道:這些問題都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變化引起的,也是這個時期孩子思維的獨立性、求異性得到較大發展所決定的,是青春期孩子一種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叛逆的具體表現,是大自然賦予給人的一種成長規律。

然而,“對于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很多家長要么抱著無師自通的態度――那些知識不講也知道,要么采取鴕鳥政策――長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么采取比較嚴厲的態度――發現苗頭立即制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閔樂夫認為,凡是輕視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所感所想,都會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應該呼吁家長去理解孩子,用一種科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在教育時要講方法,態度不要粗暴,語言不要挖苦,要講究分寸,講求藝術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要給孩子一點自尊、自信以及自我的空間。同時,家長們還應該充分關注孩子的心理及情感變化,多與孩子談心,幫助孩子疏導心理,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有了良好的心態,學習更加愉快,心理也得到良好的發展。在糾正孩子的主要缺點時,一定要考慮成熟,選擇最佳時機和地點,把握好批評的尺度。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害怕“丟面子”,很容易有逆反心理。班主任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壞孩子是罵出來的。”要學會欣賞孩子,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能做到用人文關懷去幫助孩子,他們一定能順利渡過這段叛逆的青春期。

4.一定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初中階段的學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心理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辨別能力還比較弱,他們不能把社會上的是是非非弄清楚,也不能完全理解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這就需要家長經常給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誡,給他明確的方向。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口風”一致,不要爸爸這么說,媽媽卻那么說,這樣孩子就辨不清方向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家庭要與學校保持一致。否則,對于這些正逐步走向獨立,開始擁有反叛意識的孩子,會產生非常消極的后果。

另外,家長還要注意在家中營造良好的求知環境。著名心理學家張梅玲說得好:“父母的行為習慣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周末時,家長可多抽時間呆在家里陪孩子,通過自身讀書,看報,營造出一種學習的氛圍。這時,應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同時,應盡量避免在家中接待無知粗魯的人,使孩子能夠靜下心來,潛心學習。

四、結束語

小學到初中階段,孩子們在心理上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過度時期。學校和家長應該意識到這一點,相應地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在這個時候,應該及時架起一座幫助孩子與家長相互理解和溝通的橋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幫助孩子們戰勝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讓孩子順利度過危險期,以良好的思想精神狀態和扎實的知識儲備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剛升入初中階段的孩子,處在人生中最關鍵的十字路口。半期后一次成功的家長會將是一座橋梁。通過它,能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動;能使班主任和家長一起,做好孩子從小學升到初中在學習和心理上的銜接,把他們引向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新成長學習研究機構主編.初中生如何全面完善學習習慣[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8.3.

[2]青春期教育.家長應上第一課.中國教育報,2004-11-14.

第11篇

為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課外讀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校園內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貫徹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新課程理念,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在指導學生讀書的工作中具體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建立保障機制

1、固定閱讀時段,每周設2課時閱讀課,在語文教師指導下進行,主要形式有自由閱讀、閱讀指導、閱讀交流、閱讀匯報等。

2、各年級認真研究課外閱讀指導的規律和方法。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研究的重點,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年齡階段的有益讀物,從讀書中獲得身心的愉悅感,從不斷提高的閱讀能力中獲得持久穩定的閱讀興趣。

3、努力創造適應學生閱讀要求的物質條件。學校積極充實學生讀物,規范學校圖書借閱的管理,充分利用、積極開發學校現有閱讀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閱讀環境。班級建立圖書角,集體購書和學生互相交流個人圖書,實現班級圖書資源共享;向學生推薦優秀書、報、刊,鼓勵學生積極購書讀書。

4、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積極開展評選 “讀書之星”、舉辦“閱讀知識競賽”等活動;語文考試、考查增加能夠考查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題目,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導向功能,調動學生和教師、家長的積極性。

⑴開設實驗班,營造讀書氛圍。秀山小學四年級為“讀書實驗班”——馬麗杰(班主任),開辟宣傳欄、圖書角、小廣播、校報校刊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陣地,教室內、校園中要張貼詩文警句,讓學生時時處處沐浴在詩文氛圍之中,在學校中形成“我讀書,我閱報;我成長,我快樂”的濃厚氛圍。

二、營造閱讀氛圍

然后,我率先捐了兩本適合同學們閱讀的書籍,同時號召學生每人捐了兩本書,組建了我們班的班級書庫,并舉行了家長會暨“親子共讀動員會”, 班級書庫里目前共有圖書138本,很多都是新書,有小說、有名著、有散文、有童話……

學校氛圍也是一種語言,是一種傳遞信息的獨特的交往形式,蘊含著巨大的潛在的教育意義。各班根據實情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落實三個“一”,即讀好一本書——師生攜手共讀一本書,讀完、讀懂;做好一件事——教師引領學生一同做,邊讀邊記;樹好一榜樣——樹立一個讀書好榜樣,實踐一種讀書精神。充分利用班、級宣傳欄,適當布置些有關讀書的名言、方法等,渲染讀書的氣氛。

1、開放學校閱覽室:學校圖書室向學生提供豐富優質的藏書。學生可以按照規定的時間到圖書室借閱,或以班級為單位集體借閱,圖書也可開架借閱,供學生自由選擇,進行自主性閱讀。

2、設立班級圖書角:以學生捐贈為主,加上由學校統一給各班購置的圖書,各班的圖書管理員每周從學校圖書室為學生借閱新書,提高圖書的流通率。每班一櫥,并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更新、交換、補充,每個班相當于都有一個“小小圖書室”。

3、布置美化書香校園

學校加強校園閱讀氛圍的創設,精心布置美化校園,使校園也具有“書香氣”。在校園內開辟文化長廊、張貼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把學生浸潤在書香中。上好每周兩節的閱讀課,以保證學生“會讀”。

三、抓好讀書活動

(1)上好閱讀課

充分用好早讀、午讀和閱讀課,在校本課程中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像如何查工具書,如何學會提問,如何學會圈點評注等,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提高閱讀效率。采用“教師、家長、學生”三方聯系的形式,形成大閱讀氛圍。

(2)做好讀書筆記

中、高年級學生讀書筆記,語文老師予以檢查、指導、評估,學校不定期開展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在教給學生讀書筆記方法(摘錄式、提問式、心得體會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辦好班級圖書角:以學生自帶為主,畢業班捐贈為輔,加上由學校統一給各班借閱的圖書,并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更新、交換、補充,每個班相當于都有一個“小小圖書室”。

(3)抓好經典誦讀。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給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那些積淀著智慧的結晶、映射著理性光輝的經典著作,那些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美意象的詩詞曲賦,就像燦爛的星河,熠熠生輝。這些古詩文經典,對于治學修身、陶冶性靈、引導價值判斷、提升審美品位以及培養語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怎么估價也不過分的。

(4)師生共讀活動

我校于4月23日組織開展了全校“書香致遠 經典飄香”的讀書匯報活動。全校師生沉浸在經典、古詩的海洋中。同時,在5月份舉行了“經典傳承文明,國學浸潤人生”教師誦讀美文比賽活動。引導師生們感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 6) 引入競爭機制

根據學校的讀書活動進展情況,學校開展了評“書香班級”、“書香學生”等活動。我校把讀書活動列入班級評比考核方案,期終組織評比并頒獎,也激發了全體師生讀書的積極性。

第12篇

女兒經過反復思考,定下浙大為她的目標大學,并勇敢地寫進了班刊。之后,她還在班會表了決心。有幾個同學竟然很不服氣地當即向她下戰書:你若能考上浙大,我便要考復旦;我要考清華;我要考港大……

女兒當時雖很氣,但她沒反駁,只是一笑而過。她告訴我,她在心里對那些人說:“你們有嫉妒的自由,我有我說話的權利。”

說實話,我對女兒上浙大并沒抱太大的希望。如果發揮正常,女兒能上個普通的一本也就不錯了。我甚至還跟在本省二本院校當教授的弟弟說:如果實在不行,或者剛上一本線,女兒就上他們學校最好的專業也行。

弟弟也關注女兒,她每次的考試成績他都上網查看過,知道一向大大咧咧、沒把讀書當回事的女兒,能上一本線的確是不錯的事。于是,直腸子的他在女兒生病的那些日子里,跟女兒分析,如果能上他們學校最好的專業也將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料女兒聽了自己舅舅的話,很受刺激。她打電話給我:她的目標大學是浙大,這是確定無疑的。舅舅竟然叫她上他們學校,這對在省重點中學讀書的她簡直是莫大的諷刺,她說自己一定會考個好成績讓舅舅刮目相看的。

女兒的話讓我振奮。她從小到大,在我眼里都是很有志氣的孩子。這讓我想起了她上小學參加作文競賽時的情景。

那還是她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選她去參加縣里的作文競賽。臨參賽的前一晚把她叫過去,對她說:“這次作文競賽本沒你份的,只因有個同學請假了,不能按時參加,所以只能讓你替代。”

記得當時女兒也像現在一樣氣憤不已,并揚言不做別人的替代品,還決定不去參加比賽了。她回來把事情的原委告知我后,我拍著手笑了起來。女兒很奇怪地問:“媽媽為什么不氣憤?老師這么看不起我,難道你很有面子嗎?”

對于女兒的質問,我并不惱。反而很平靜地跟她解釋:老師這么說是有理由的。

我的話勾起了女兒的好奇心。她反問我這是為什么。我便向她詢問那個同學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

女兒承認老師提的那個同學有許多方面比她優秀,例如那同學做事比她細心,學習比她認真,書寫比她工整……她一連說了那同學好多優點。

女兒不停地數著同學的優點,數著數著,不禁恍然大悟。她說她懂得老師那些話的意思了,老師并不是看不上她,而是在善意地提醒她:要認真審題,少寫錯別字,書寫要工整。因為這些全是她平時最容易犯的毛病。她還承諾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

后來,女兒在那次競賽中真的一舉奪魁。

有時,一味的鼓勵不一定能讓孩子清醒,善意的暗示倒能讓孩子浮躁的心沉靜下來,仔細思考,及時調整自己,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挑戰。

就這樣,進入高三并已定好目標的女兒從我這兒得到了鼓舞。她同我分析3年來各門功課成績的起伏,她發現了自己的成績雖不很穩定,但總體趨勢在進步。雖然不是跨越式的進步,但每次回落也不很明顯。而各門功課中,語文成績一直平平,起落在10分之內,算是穩定;數學直線上升,有一次竟然在班里一舉奪魁,進入了年級前三,從這種趨勢看,只要不粗心大意,數學在高考中有可能突破140;英語也不賴,雖算不上最好的,但在中等以上,考135不成問題;理綜里,物理是強項,而其它兩科都呈弱勢。只要把這兩科提上來,上個好點的一本不成問題。

經過分析后,她對語文、英語成績的起落輕描淡寫。我叫她再與班上其他同學進行橫向比較,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我跟她說明:別的同學既然能當著你的面夸下海口,必定有他們的優勢;而自家舅舅當面對你說那樣的話,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要實現既定的目標,不能光聽好話,而忽略那些忠言。有時,對手的話也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孩子聽完我的話,經過反復比較,終于清醒了:語文成績就自身而言是穩定的,但就全班整體水平而言,只屬中下,這一科還有必要加強;英語中聽力不成問題,完形也有把握,但其中還有不少考點處于弱勢,這些都有必要查漏補缺。至于生物和化學,那更不用說了,必須加大力度,全方位地提高。

清醒后的孩子開始不斷找老師同學補習。我怕她心理壓力過大,生活跟不上,提出要請假去陪讀。因為她說過:有一半的父母在陪讀。

我這想法剛出口,孩子竟斷然拒絕了。她說讀書還得自己讀,考試也得自己考。我去陪讀,她的心理壓力反而會更大。在這種情況下讀書她會讀得很累很壓抑,而非輕松愉快。

原來,是我理解錯了。孩子的意思并不是要我去陪她,而是擔心我去陪讀。因為他們班還有一半的同學不要父母陪讀的。

雖然心中時時牽掛,但若不是她打來電話,我們是不敢去打擾她的。我們都知道高考在即,孩子分秒必爭。

成績仍不穩定,一模全省排名幾百,二模又退了幾百個名次,班級排名已是中下了。這時,正好他們學校舉行高三年級家長會。會后,我單獨跟黃老師交流時,黃老師寬慰我,重本不成問題,二模他們學校都考得不理想。我一看成績,沒錯,全校在全省的名次退了,但她在班級的名次也退了。跟化學老師與語文老師交流時,孩子提了不少具體問題。看來孩子的狀態不錯,頭腦清醒,自我感覺良好,沒半點消極的跡象。有“勝敗乃兵家常事”的大將風范。我為有這么鎮定的女兒而暗自高興。

但我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剛告別所有的老師,女兒就把一個男生領到我面前,介紹說這就是一直在她身邊鼓勵她、幫助她的同班同學校草哥哥。

我一聽懵了。難怪成績跌得這么快,莫不是這兩個小家伙在談戀愛?我的眼睛在成績單上飛速地搜尋著男孩的名字。不用搜,很快找到了。男生的成績很好,在前十。是不是這小女孩自作多情,跌入情網而不能自拔?我決不允許這種時候這種情況在我的女兒身上發生!

那男生跟我打過招呼后,知趣地走開了。我的眼睛很凌厲地射向女兒。女兒當然明白這是一種怎樣的眼神。可她不慌不忙地對我說:“媽媽,請不要用這種眼神看我。我們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我們純粹只是學習上的伙伴。請你放心。”

我還是不能相信她的話,又嚴厲而尖銳地提起了二模的成績。女兒解釋考題中有不少她迷惑不解的東西,她只要把這些疑難解開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而那同學也的確幫了她不少忙。她帶我走進教室,牽著我坐到她的座位旁,自己則從抽屜里將筆記本和錯題集一本本地拿出來,其中還有那位男生的筆記。每個本子里基本上都有兩種字跡,旁批和注釋有的用勾,有的用叉,有的則用鮮紅的問號。女兒說只要把帶問號的解決了,她就能夠在高考中取勝。

望著這一沓厚厚的本子,讀著這些密密麻麻的字眼,審視著這些曾經熟悉而今卻陌生的符號,我還有什么要懷疑的?唯有相信她,唯有完全放手,才能讓她展翅高飛。如若我硬將她束縛在我身邊,局限在我的視野和思維里,我――這位女兒最親的人,最信任的母親,也許會將她欲飛的翅膀折斷,將她推入人生的谷底。

“只要你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不管成功與否,我都相信你。”我拍著她的小手,眼里充滿了信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霸州市| 松江区| 固阳县| 凤凰县| 册亨县| 蕉岭县| 通化县| 靖安县| 肇州县| 商水县| 巴东县| 遵化市| 五峰| 育儿| 荃湾区| 奈曼旗| 甘谷县| 兴海县| 黄陵县| 汉中市| 肥城市| 永嘉县| 本溪| 华池县| 尚志市| 建德市| 长岭县| 黔南| 得荣县| 西林县| 会同县| 木里| 栖霞市| 伊金霍洛旗| 南宁市| 延津县| 南丰县| 雅江县| 永丰县| 平陆县| 靖西县|